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创设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创设的意义

篇1

我园在实施物质环境创设时,首先考虑获的环境空间和摆设以环境优美、安全、卫生为主。下面就我园环境创设浅谈几点看法。

一、幼儿园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物质环境创设。我园绿化面积一百多平米,绿化率虽然不是太高,但环境美观、洁净简单安全、卫生。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在种植园里种种花、播中其它植物如大蒜、葱、花生等。植物具有观赏、建造和烘托景观的功能,绿化体现了环境的自然、美观和舒适。除了环境绿化以外,幼儿室外活动场地的设置也很重要。室外环境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室内活动的延伸和强化。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我园在操场上设置了两个大型玩具,幼儿园一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除了早锻、早操、体育活动之外,幼儿还有一半时间是自由活动,因此大型玩具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如果缺失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然每个幼儿园存在不同的情况,应一切从本园实际情况设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园教育资源,创设出自己风格的物质环境。

(二)室内环境创设。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它是和我们朝夕相处,它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粗细、大小、形状、色彩、等能给以刺激的一切物质。而室内环境是教师通过选择材料投放、利用区域空间形成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一种手段。但,实践发现室内环境创设特别是主题墙饰的创设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就好布置好环境,做好迎接幼儿回园,因此就造成教师教师动手操作的多,基本全是教师的手工作品,幼儿的作品少之又少。再者,由于开学初花了不少精力去布置环境,而且开学后,又忙于教育教学工作,常常存在忽略主题墙对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性。以下是结合新课改理念及我园的一些实践的看法。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可以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激发幼儿的思考,引导幼儿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重复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例如:小班的娃娃家室内环境布置,可以设置为“我的一家”、“我和爸爸妈妈”的及区域里布置跟幼儿家庭的摆设一样有家的安全感,让幼儿带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合照的相片,带她熟悉的玩具等等,让刚来园的幼儿减轻来园的焦虑症和不适应感。教师用心去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幼儿的关怀借助环境创设去考虑,内容隐含隐性教育课程,不仅能开发幼儿智力,而且还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又如中班的妙妙鼻创设,教师把各种各样的鼻子的图片贴在活动室里,还布置了我知道鼻子的功用。瞧,大象的鼻子能喷水,我的鼻子能闻香等。在区域里又把幼儿做的各种各样的鼻子造型来进行鼻子选美会。如大班的“我爱祖国“的环境创设,教师利用家长的资源收集中国地图、国旗、各种河流山川、名胜古迹、长城、56个少数民族、神七、神八上太空及宇航员的照片等,贴在墙上给幼儿欣赏,让他们不仅知道自己的祖国有多少平方公里,有多少个民族等,还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愿望,立志当科学家、宇航员。在区域里粘贴幼儿”我爱祖国“的各种绘画、装饰画、手工作品等既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使幼儿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同时让幼儿了解多元文化。

“会说话的环境“反映了教师的智慧和勤奋。又反映环境记录对幼儿很重要,它让幼儿知道成人重视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使幼儿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和游戏中去,学中玩、玩中学,学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环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教学作用。

二、环境创设的意义

篇2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艺术;传统文化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不得不说是时代的沉淀与中华民族智慧的折射。在学习剪纸的过程当中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古老的中国艺术特色,还能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社会的文明发展、审美取向以及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此外,剪纸作品本身还具有非常大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将剪纸艺术应用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有利于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内的艺术和文化气息,从而使幼儿在优秀艺术与文化气息中受到熏陶,帮助激发幼儿在此方面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对构图、颜色以及造型的初步认识,为幼儿日后对其它艺术类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将剪纸艺术应用于环境创设中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剪纸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对称美、曲线美等,利用这些直接的视觉元素以及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能够促使幼儿更深入的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之美,进而产生对艺术的极大兴趣。由于幼儿自身动手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剪纸内容应以一些简单的样式为主,常见的图形包括小花、小树等。教师要分解和展示剪纸步骤,然后以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动手制作。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网上搜索一些精彩的剪纸视频播放给孩子们观看,以此来激起孩子们对艺术家精湛的技术的向往之情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幼儿的参与率较低。国内有很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往往只有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制作和布置走廊墙面文化和教室环境文化;还有些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虽然允许幼儿参与进来,但通常也只是由大班的孩子或者由一小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协助教师进行操作。正是这种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表现与教师图省事造成了使环境教育沦为一纸空谈的后果。此外,有些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活动时,教师都是选择课下时间来进行活动,然而由于课下时间过短、过于零碎,导致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开发过程受到很大限制。对于幼儿园环境的要求应该集中在整洁、活力、美观、文化和素养上,如此才能使家长和幼儿走进校园后产生一种亲切感与认可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并在班级文化评比中取的好成绩,有些教师就会限制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活动。

(2)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的。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核心精神。可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性与独特的教育意义。但是,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反到过于向西方节日文化倾斜。比如到了圣诞节时,教师们似乎很热衷于准备圣诞树和圣诞礼物,甚至在万圣节时将活动开展到深夜。在庆祝这些西方节日的时候,校园显得非常热闹。对比之下,在庆祝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教师们所做的相关主题环境创设工作却很少,严重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三、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剪纸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同时,环境创设本身也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幼儿园教学实际、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来进行环境创设,确保创设出来的校园环境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确保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获取知识、提升修养、获得身心上的愉悦感受。

(2)利用剪纸艺术作品美化校园环境。剪纸活动是一项具有美感的艺术项目,教师与学生一起手握剪刀,共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最终将这些优秀艺术品应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去。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剪纸作品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在以往的剪纸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些作品后,往往就会在课后扔掉或者全部让幼儿带回家把玩,使得剪纸艺术品无法真正融入到校园环境中,更无法使孩子们受到这些文化、艺术的启发。发现了这一教育误区后,教师应改变传统思路,将与幼儿共同创造的剪纸艺术作品应用到校园环境创设中。

(3)剪纸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提供丰富材料。在开展剪纸活动的过程当中,m然孩子们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无法剪出复杂的形状,但是各种各样的剪纸艺术作品是包含了孩子们最真实的想象力的丰富材料。将这些材料应用到校园环境创设中,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能影响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此外,剪纸作品本身的成本低廉,并且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情况规定创作主题,例如“春天来了”,孩子们便可围绕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剪出藤蔓、小花、小草、蝴蝶等作品。将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装饰材料。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当中,剪纸艺术发挥着独特作用,无论是从剪纸活动的艺术价值来看,还是从活动的使用价值、教育价值来看,都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娜.快乐体验:幼儿园美术创意角落的实践研究[J].儿童与健康,2013(6)

篇3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有效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暗示的作用,这种作用十分深刻,表现在幼儿的身上更为突出。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直十分重要。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体现幼儿与教师的合作,教师要让幼儿有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环境创设要有适宜性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体现童趣性,可采用夸张拟人的方式,从而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前阶段我们开展了以春天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在布置墙面时我们用各颜色的彩纸做成了大树、树叶、花草等。这些拟人化的形象幼儿极其喜爱,充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环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体上应符合教学目标,阶段性的环境创设要与学期主题或单元主题相一致,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入手,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充分体现出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三)环境创设要体现主体性

环境的设计、布置、利用,都应从幼儿实际出发,要生动、直观、真实,并且都应有幼儿的参与,体现高度的开放性。环境的创设要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主人,体现师幼之间的对话,从而让环境成为幼儿寄托心愿、宣泄情感、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环境创设要体现动态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富有变化性,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兴趣的转移等不断变化,要随着教学内容、季节、节日等的变化进行改变,这样学生才能始终对环境保持新鲜感,并能从不同的、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从而获得持续发展。

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设计教室内主题墙面

以往的幼儿环境创设,经常是教师包办,虽然有的教师让幼儿参与到了其中,但也仅限于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幼儿不能亲自动手参与环境创设。在新形势下,幼儿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让他们大胆创新,结合班级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创设恰当的环境。幼儿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由单纯的倾听者、观赏者变为了策划者、参与者,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并且乐于承担起创设良好环境的责任,这使他们的参与性落到了实处。

(二)为学生创设安全多样的运动环境

生命在于运动,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总是在运动中茁壮成长,在运动中认识世界。为此,我园创设了宽敞的操场,配备了各种娱乐设施,有大型玩具区、草坪区、戏水池、玩沙池、假山滑梯、迷宫、游泳池、蹦蹦床、海洋球池等,可供幼儿同时分场地进行活动,幼儿也可自由进入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我们还开设了感觉训练课,如走平衡木、玩滑翔车等,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我们还让教师制作高跷、梅花桩、沙包、布袋球、多样球架、铁环等,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等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运动环境的创设,要注意融安全性、健身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既保证幼儿在运动中不受伤害,又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从而对幼儿身体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运动本身也是幼儿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运动器材的配设、运动项目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趣味盎然,要让孩子动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区域

活动区域主要是学生放松精神、锻炼身体的地方,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除了要保证安全性外,还要充分考虑活动材料的放置、教育内容的整合、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区域,首先,要放置适中的玩具柜。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真规划和制作颜色鲜艳低矮的玩具柜,从而为教师规划、分割区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其次,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活动区”“主题性活动区”和“整合性活动区”的研究。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一样。教师要把活动区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一个载体,有效地把教育目标物化到活动材料中,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完成教育目标。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各方面能力自然也能够得到提升。

(四)为幼儿创设良好互动的环境

在创设环境的时候,教师要注重环境的互动性。首先,幼儿们在学习相关主题后,会有表达表现的欲望,他们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讲给他人听,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这一特点,帮助幼儿创设一个表达表现的空间,让幼儿充分地发挥这种表现的潜能,帮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增加孩子的自信。其次,我们还要重视一点,那就是要让我们的家长知道幼儿园里给幼儿提供了哪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实施与开展丰富了孩子的哪些经验与技能,家长可以通过教师主题墙和互动墙的环境创设,了解我们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回家后帮助孩子巩固知识、丰富经验,从而让孩子收获得更多。例如可以开设一个展示台,把幼儿的作品及时展示在这里,还要另外开设“家园直通车”专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信息。

实践证明,环境作为教育的“隐形课程”,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幼儿在这一天地中,可以观察感知,探索创造。所以只有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在创设教育环境的道路上,开动脑筋,群策群力,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英语 课堂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是学生第二语言习得和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势在必行。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着诸多弊端,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进行一系列的机械性操练,最终达到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教师一言堂养成学生的依赖性,语言形式教学的片面性,教学目的的偏离等。这样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学生所获得的语言输入输出机会较少,不利于语言习得,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以往传统的认识论和认知科学强调知识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有别于传统的认知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强调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与当前英语教学改革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契合点。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2 关于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 (Cognitivism) 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用乔纳生(Jonassen,1992)的话,即向与客观主义(objectivism)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①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②

3 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创设

3.1 情景的创设

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己经证明:过去行为主义者忽略学习者个体差异及学习环境因素,把孤立的语言结构简单地呈现给学习者,通过脱离真实语言环境的机械训练和练习,并不能使学习者真正地掌握语言。学习者只是掌握了语言知识,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这是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习情境应是包含真实问题和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并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发现式和探索式学习的场景。③人是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和建构者,知识的建构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进行。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大学英语课堂的活动更应该具有交际性和情感性,教师应创设有丰富信息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引导并帮助学生外语知识和能力的习得和发展。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微软前主席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等的照片并提出了一个讨论题目: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结论,认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由此也引出了本单元的主题―Way to Success。通过类似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面部表情、姿态等非声音手段以及实物来创设情境,只有这样的课堂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

3.2 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能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借此得以发生量和质的改变。④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完成。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这一理论把人们的视角从“知识是以一种产物”转向了“学习是一种过程”。⑤

随着元认知策略研究的兴起,自主学习开始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1981年Henri Holec在其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首次提出“自主学习”这一概念。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而D.Little (1991)则把学习者自主界定为“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Nunan 也认为这种能力至关重要,他指出“自主学习者是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围绕这个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由于英语学习本身的复杂性,要真正学好英语还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者需要发挥其自主性,而不是依赖性。然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创造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3.3 协作式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意义的建构是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由于各人原有经验的不同,认知能力上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同一输入的解释会不尽一致,但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所建构的知识体系将更完善。教师通过创建一种课堂上的协作式学习机制如讨论、辩论、小组作业等来使学生们学习和探究新知识。这种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共同归纳演绎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给学生们提供了为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作的平台。为了取得成功,学生们彼此依赖、相互帮助,每个成员都尽全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他们在协作式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或经验在建构后得以呈现,学习者更好地对自已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协作式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的中心放在个体特征之外的集体成就上。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集体目标或集体成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不仅仅是自我的因素。在成功与失败的集体结果下,即使是成就相近的个体,他们的自我评价也具有差异性。也就是说,个体在成功的集体与在失败的集体中,对自己的成就会有不同的评价。

3.4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真正有价值的学习不是对现成事实的接收,而是建立新的个人意义和个人理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要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动机、态度、学习风格等方而的差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要设计非良构的问题。非良构的问题具有无显示目标和限制条件:有多解、多解法或者无解;有多种评判答案的标准,问题的概念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然而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太多。同样,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角色改变的重要性。他们不应是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应不断强化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转变自身角色。

4 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交际能力为宗旨。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带来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要求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多种交互话动来学习和实践语言。在互动中教学,在教学中互动,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发挥学习潜能和学生主体性,同时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反过来话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总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学生今后对知识的获取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并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⑥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8z224)

注释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4).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1997(4).

Wilson, B. (E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96.

黄慧.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7 (1).

篇5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成为我国幼教界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在学前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里要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

1.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

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

3.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复。

通过半年的实践,我认为“帮我早读书”教材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图画、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二、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愈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幼儿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

三、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组成,不只是一个地点、一本书。人,才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与幼儿建立了“师生互动”的阅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这些努力,发展了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了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我们还十分注重家长的参与,通过“亲子课堂”的形式,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了一种互动的阅读关系。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的家长还很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觉;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动动脑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等。我们的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和谐。

通过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幼儿互动”的阅读关系,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发挥。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信心和自主精神,阅读真正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篇6

关键词:商业楼盘;景观环境;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47-01

景观环境,是指由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所组成的,具有观赏价值、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空间关系。自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以来商业楼盘的概念便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我国的城市住宅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住宅建设成为改善民众居住条件、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居住区的建设发展良莠不齐,尤其在居住区的开发和环境景观设计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各种建筑风格小区的日益增多,出现了盲目追求奢华与繁琐、照搬照套、风格混乱、缺少实用价值等现状。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吸收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是今后小区风格发展上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商业楼盘进行景观环境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居住是一个最为基础、面广量大的功效内容,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仅仅以居住为目的的聚居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要求,宜居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普遍认同。

首先,宜居环保是现代生活的基本要求,早在19世纪20年代,建筑师勒·柯布西埃就不但强调了“绿色”,还强调了阳光和空气对现代人居生活的作用。合理的景观环境配置对居住区作用十分明显,绿地建造可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富集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吸尘杀菌,同时隔音降噪,隔热防风。在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各类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越来越多,低碳生活、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宜居成为对现代居住环境最简单直接的评判标准。

其次,景观环境设计创新程度是商业楼盘品质高低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直接影响房屋作为商品的价值提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住房是家庭固定资产的主要内容,是置业的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房屋价值的提升意味着家庭资产的增加,所以增值空间大小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购房者的选择趋向。而在家庭经济结构中,房屋购买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属于重大支出项目,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是广大业主共同的愿望。从有购买意愿到真正签单购买往往会经历很长一个阶段的看房期,在价格平衡点左右对居住环境、休闲空间等附加条件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但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看,任何时候价格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市场均价,楼盘之间的价差主要体现在地段、品质两大方面。在大众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景观环境设计创新逐渐成为楼盘品质表现的最有力载体。

第三,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业楼盘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配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其最常见的形态是草皮、葡萄架、水池、假山等等元素,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只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其目的在于营造建筑群空间特色,柔化生冷的钢筋水泥建筑印象,设计者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之于设计的理解和行为都极其简单。然而到了今天,购房者对于品质的要求范围大大增加,草地、树木只是最基本的项目之一,他们会因为绿化休闲面积不够、活动空间太少、配套不完善、无文化美感等等原因而放弃购买该楼盘房源。

第四,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性价比成为商业楼盘开发商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作为商业楼盘经营主体的开发商而言,投入大笔的资金建造商业楼盘绝不是追求艺术享受,赚取利润才是终极目的,那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让自己构筑的楼盘妙趣横生、生态宜居就直接关系到开发商资金回流的速度和利润的丰厚程度。

二、商业楼盘景观环境设计创新的发展趋势

商业楼盘景观环境的设计理念在

于对地块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区域整体风格的融合与协调。其主要内容包括人车分流道路的布局、绿化设计、地景塑造、水景塑造、照明设计布局、休闲处所规划等等,这些方面的建造既有功能配套的意义,又涉及到居住区内视觉和心理的双重感受,是楼盘品质界定的基本内容。总体看来,大众对于现代环境美的概念开始由理想化向生活化、个性化转变,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情景观环境风格不再独领,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景观环境作品越来越多的受到国人的喜爱。在信息互通加速,世界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商业楼盘景观环境设计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资源共享是景观环境设计创意的基本前提。就住房商品化后的性质而言,公共区域归属于共有空间,其间所构筑的景观环境应使各个区位的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感官效果。首先在同一地块上的住房区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达到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设计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做到点线面结合的移动造景法则,通过有意图人工造景办法来弥补区域内位置的差异;其次在同一地块内应综合区位、朝向、采光、隐私、声光污染等多种因素考虑景观环境配置办法,只有协调平衡各区位资源数量,才可能让所有的住户因为能均匀享受优美环境而淡化建筑位置的不理想。

2、文化借鉴与传承成为景观环境设计创意的重要手段。在当代世界,随着文化的产业化和资本化,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辐射、扩张和渗透趋势愈演愈烈,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突出自己的文化个性,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将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只有把景观环境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才可能形成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反应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对设计师而言,通过丰富的设计经验来加工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实现历史、文化符号与造型形态有机结合。当借鉴与传承成为景观设计行业新的突破口时,开发商和设计师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北京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宁波的“大隐·悦榕山庄”、成都的“廊桥水乡”,余杭的“绿城·桃花源”、绵阳的“芙蓉汉城”等居住区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3、景观环境表现风格、造型手法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一体化是民居营造热得一大弊端,它使民居建筑群沦为最单调和枯燥的建筑景观。上世纪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欧陆风情式的景观环境曾盛极一时,观赏草坪、模纹花坛、罗马柱廊、欧式线脚、拱门、喷泉、欧式雕塑壁画等等造型元素比比皆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商业楼盘景观环境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先前被众多业主追捧的欧式风格造型不再独领,中式风格质朴内敛的美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中式陶艺、廊亭、窗花等造型元素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逐渐活跃,商业楼盘开发形成多种文化并存,多种艺术形式交叠的现代景观环境设计风格。

4、景观环境亲人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纯功利性建筑导致单调,它越来越被视为与人敌对,对于没有灵气的大居民楼的反对日益激烈,现代建筑需要创造一种相应的精神状态,使人们在这样的住所中感到舒服。商业楼盘景观环境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环境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建筑师从住房功能需求出发进行空间的巧妙分隔和围合,使建筑满足居民生活要求,他主要偏重于建筑本身的功能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师则是在建筑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各区位建筑特点和楼盘整体风格进行环境布局设计,让建筑、景观环境和文化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除关注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外,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把人在区域内的活动作为景观环境建设的一部分来设计,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总之,随着商业楼盘环境景观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的专业、文化、技术领域越来越宽,在提供广阔的设计市场同时也给设计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

,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在艺术的背后.

篇7

发展规范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总体进程来看,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这样使得许多缺乏办学条件的院校在并不符合办学资质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大肆招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造成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极为不利的影响。

教学依托问题。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从行业建设以及管理得角度来看,建立城市规划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三种层次关系的开发设计人才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据笔者所知,目前许多高校还并未能够切实地做到这点,尤其是一些高校将具有工艺美术设计与绘画专业的底子混同于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赶鸭子上架,这无疑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相距甚远。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校均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与专业教师较少等问题,且这些问题也难以在一定时间内解决,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限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发展规范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有一些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设备理论及时间结合等问题,这些都是关乎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教育生死攸关的重要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与考虑。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了较为卓越的进步,但现阶段仍然存有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高校教育对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已成为掌握室内设计与装饰设计行业发展命脉的重要因素。下面,笔者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向进行分析论述。

1.教学方式创新。在以往课堂教学当中,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学通常会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但是往往枯燥、乏味。艺术本是一门美的课程,用反复演算方式进行教学,则完全泯灭了艺术专业教学的优点。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应有其独到之处,应突显出艺术教学的优越性。比如经常带学生参加艺术展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阅历。在参观结束之后根据课程安排在教学当中让学生首先进行模拟设计,之后逐步修改,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对组员的作品进行点评。有了现实当中的案例进行比对,便增加了学生一部分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市场需求。

2.着重培养艺术赏鉴能力。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中,对学生进行艺术赏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来说,掌握艺术专业生命力便是设计师对市场趋势的独特眼光,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在开阔眼界之后,集大师所长为己所用,在领悟前辈的设计精神之后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念,而对艺术的赏鉴能力便是这种对于艺术的独特眼光,赏鉴能力并非是具体的,而是对某一事物的抽象化处理,能够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个是审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表明态度对于结果的重要性。态度即是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要不受社会功利性倾向的影响,不从个人利益出发,以欣赏角度来观赏世界,面对设计对象,是审美能力发展的重点。

第二是形式构造能力,即是在艺术设计中,把各种单一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初期,学生以模仿为主,依赖性比较强,那么就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模仿艺术常规与创造个人风格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过程当中,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培养的重点。可以借鉴于一些设计师的构思过程,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凡的东西,并且借助于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将其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当中。第三是艺术理解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范畴,更强调一种直觉的主观的能力。艺术理解力是一种以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为特征的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中要处理好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观能力的关系。我们的中学教育更多地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观能力往往被抑制了,从而影响到审美能力的发展。那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应更着重于在形象的直观之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理性内涵的能力,将情与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3.成立环艺工作室。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构建环艺工作室的方式进行延伸教育,通过活动小组、环艺沙龙,让学生在其中交流经验、学习软件,如CAD、3dsMAX、Maya等等均可建立不同的环艺沙龙,学生可通过兴趣或者自身不足进行选择性参与,在工作室当中要定期举行会议,积极交流,并举办讲座,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掌握市场信息与流行趋势。并且要组建相关科研团队,将教学投放市场,由教师带领下属设计工作室,使学校成为在校学生面向社会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地循循善诱,逐步适应市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学校根据专业的特点增加一些实践的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同时学校在成立工作室这一方面也要提供相应的支持。

结语

篇8

一、运用正确的直观手段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运用直观的手段,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以便词汇符号迅速地在神经网络中找到其对应关系。常用的直观手段有简笔画、挂图、实物等。

比如教Football,我们可以拿一个足球到课堂上,指着说:“What’s this?It’s a football.” footb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如遇到教学不易带进课堂的物体,可采用图画进行教学,如plane,train等。图画包括课文插图、教学挂图、照片、贺卡及其它教学图片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收集或制作一些图画或图片,有时请学生帮助绘制一些图画。如果没有挂图和教具,就运用简便易行的简笔画,有时边画边呈现,有时边画边操练,有时让学生边听边画。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辅导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参加学习,参加活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把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紧凑、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记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授“现在进行时”这个语法内容时,因英汉差别,学生对其内容难以接受,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同学们说:“Look!what’s he doing?He is playing with his pencil.”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理解形象直观。用彩色字体标出is…doing,is playing,讲述它的构成“主语 + 系动词be(有人、数等方面变化)+ doing”,解释它的定义和运用,接着可见打出几个图片,让学生问答,反复操练中掌握其语法特点,学会了应学的知识。

二、深入浅出的语言技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要注意对信息的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把知识变成有序的、多层次的智慧,在课堂上用生动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用启发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战胜困难,主动地吸收信息,再将所吸收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智慧。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种运用语言的技巧:

1、幽默的运用。

美国作家特鲁赫伯曾经阐述:“真正的幽默是在严肃与趣味之间达到相宜的平衡,进而使我们的身心和周围的一切均衡地成长,实现更高级文明。”幽默运用于严肃的课堂教学,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歌曲的运用。

歌曲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同时可以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还可以利用其想象空间开拓学生的语言思路,最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的作用。

3、游戏的使用。

参与游戏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合群性的体现。通过游戏可以达到巩固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的目的。

4、讲故事。

讲故事是一种原始的授课方法,是“一种民间艺术,不能随意操纵或大量生产,其魅力是独特的”。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讲故事者使用的建筑材料是词汇,嗓音和语言形式;工具是声音、表情和手势;产品是人类词汇和想象力基础上共同经历的创造物。”讲故事可以使教师摆脱通常在课堂上使用的那种“教师腔”,讲故事的教师不仅使用浅显易懂的词汇,而且使用声音、表情和手势,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烈而又真实的语言交流的体验。

5、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的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我常收纳一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如对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的构成,《英语周报》中将其规律编成口诀:比较级有变化,一般词尾加er ,词尾如有e ,直接把r 加;如遇“辅音字加y”词,变y为i加er;一般重读闭音节,末尾字母先双写,再把er置身后;多音节更容易,more站原级要记牢。学生看后很快就能完成相关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源源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口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篇9

一、了解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创设环境之前,我觉得还是先要了解3岁~4岁幼儿的一些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创设相适宜的环境。

(1)动作发展迅速。处于身体发展迅速的小班幼儿,他们行动自如,能掌握粗细不同动作。由于发展的需要,所以这个时候的幼儿十分好动爱动。

(2)情绪化。外界交往会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只要一激动他们就很难控制。

(3)认识要依赖行动。这个时候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往往是依赖行动的。

(4)模仿。他们喜欢去模仿身边的人,这也是他们学习经验的过程

(5)常把假想当真实。把想象中的人或事当成现实存在。

(6)把各种物体当成人。他们会和小动物说话,会和没有生命的物体说话,他们觉得这些和他是同类的。

二、影响幼儿不适应的因素

现在独生子女多,有的在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一下子从熟悉的家庭生活到了另一个环境中,他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马上会产生各种情绪和各种不适应。

在家幼儿可以依赖父母,从而获取安全感。可是当依赖者突然不在的时候,他会不停地需要,找不到就哭。开学第一天,幼儿来到幼儿园,当父母走后,他会大哭大闹。如果父母回到他身边,他会紧紧抱住不让其离开,老师再怎么哄都没有用。这说明幼儿对自己亲人的依恋感是十分强烈的。

在幼儿园这个陌生、没有亲人的环境里,首先幼儿会产生分离的焦虑。当和亲人分开后,幼儿就会产生烦躁、恐慌、不安的情绪。当无法使父母不离开后,他们不能马上从焦虑中恢复过来。接着幼儿会感到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安全、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我们会经常听到幼儿哭,并叫着:“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啊!”然后一整天会显得不开心、也不和他人交流。我们还发现一个幼儿在哭闹时,其他幼儿也随着一起哭闹。

刚入园的幼儿还存在语言交流、吃饭、午睡、盥洗困难。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上每个孩子都不相同,使得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交流不便,从而影响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家长的溺爱,事情的包办,让幼儿失去了很多锻炼学习的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园的自理能力。由于独门独户,这减少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不少幼儿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以至于刚到幼儿园的前几天,天天会出现为了某种东西和同伴打闹、争抢。

三、针对影响幼儿不适应的因素创设小班的环境

(1)幼儿园环境上的创设。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柔和的“家”。家,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温馨、安全、宽松、舒适的。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如家般温暖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没有压力,感到安全。幼儿能触摸的设施应是安全、方便、柔性的。环境颜色可选用暖色调,如粉色、黄色。教室里的活动区可以挂上可爱的小挂件等,使其充满温馨的气氛。游戏区里,“娃娃家”的小桌子、小椅子上铺上幼儿喜欢的小桌布,再加上各种适合幼儿玩的“小餐具”,幼儿看了能不喜欢吗?他们会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喂娃娃吃饭、炒菜……在这方面,很多幼儿老师都能做得特别好。当幼儿慢慢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后,就可以循序渐进让幼儿参与到创设环境的活动中了。

(2)心理环境创设。一是教师情感上的创设。在开学前,教师们可以先去家访,让幼儿初步认识教师,知道教师是友好的,是朋友。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幼儿性格、饮食习惯、爱好等等,并可以征求家长对幼儿园的建议,商量相应的措施。教师也可以向家长讲解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开学第一天,教师可以叫幼儿的小名,用不同的方式热情地欢迎幼儿的到来,并且可以亲一亲、抱一抱表示对幼儿的亲切感,使幼儿消除不安的情绪。都说老师像妈妈,教师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细心、耐心,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使幼儿在班上也能得到如妈妈一样的温暖和微笑。教师温柔的语言,满面的笑容,能更快地使幼儿安定情绪,更快融入集体。平日可以保留幼儿的一些在家的生活习惯,不对他们大声说话,更不要训斥他们。不会用勺吃饭的幼儿,教师要耐心指导,让他们慢慢学习。睡不着的幼儿,教师可以抱着、搂着,轻轻地拍一拍使其安睡。这样一来,幼儿会逐渐开始依恋教师,他们会觉得,在幼儿园和在家一样。二是家长的心理环境创设。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家长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创设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幼儿园的教师,看看幼儿园里的滑滑梯和各种各样的玩具,对幼儿园的环境有个大致了解。当有了许多无形的吸引力后,幼儿自然会产生我爱上幼儿园的想法。在家里,家长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生活上的洗脸,上厕所等。为了稳定幼儿情绪,刚入园的几日,家长最好亲自接送,走的时候告诉幼儿,放学的时候会准时来接他回家的。如果幼儿哭闹(不可恐吓、打骂,以防止起到其反的效果),可以尽量去安抚幼儿,告诉他幼儿园的老师会很喜欢他的。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 现代陶艺 室内环境 结合 相融

作为陶瓷母邦、陶瓷之国,中国陶瓷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在漫长的中国陶艺发展期,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陶瓷多在家居生活领域扮演着实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双重角色。如今随着人们的活动由室内延伸到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的材质被运用到公共空间中。作为景观的构成元素之一,景观陶艺因为其丰富多变的肌理与形态表现、多姿多彩的釉色与烧成魅力等优点,与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共同构筑了变幻莫测的公共空间。

目前景观陶瓷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可分为陶艺壁画、陶瓷小品、陶瓷装饰等。

1.陶艺壁画

在建筑装饰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清一色的玻璃幕墙或单色瓷砖的外墙装饰难免给人以面目冷漠,缺乏感情的感觉,这与人们向往的自然的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出入。而描绘自然和人文理想的壁画,无疑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其中陶艺壁画因为其耐久性、易清洗、色彩鲜艳和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在壁画创作中被采用。

在我国明清时期,陶艺壁画即已盛行;在日本公共空间中就有几万幅之多的陶艺壁画,而这其中以加藤唐九郎为代表,他将日本的传统陶艺志野烧,织部烧,唐津烧等)移植到壁画中去,在现代建筑中别开生面;而在W洲,罗马人民早在拜占庭时期,即开始用陶瓷马赛克来装饰壁画;而西班牙艺术大师米罗在1957―1959年创作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太阳和月亮之壁,作为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直至今天也风依旧。壁画就其材质及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彩绘陶艺壁画、色釉陶艺壁画和浮雕式陶艺壁画等。

1.1彩绘陶艺壁画

彩绘壁画是以氧化金属色基为彩料进行人工绘制,在瓷砖上进行描稿、彩底、着色,通过烧制后,色泽玻化,质地透明。

1.2色釉陶艺壁画

色釉装饰是陶瓷传统的装饰方法之一,起源于汉代,当时今淄博、曲阜、济宁、新泰等地窑场已开始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色彩优美的颜色釉装饰陶艺壁画。多田美波的色釉陶艺壁画《彩虹》色阶有如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一道道“彩虹”颇有气势地划过墙壁,整个环境被烘托出热情向上气氛。

1.3浮雕式陶艺壁画

浮雕式陶艺壁画大多采用陶质烧制,可以表现出粗旷感,具有古朴、凝重的感觉。创作者多以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和技法形式相结合,追求材质、肌理、造型与公共环境相对比协调的装饰手法,通过驾驭对制作工艺的熟练和对陶瓷材料多样变化性的掌握,来丰富作品的内涵,以求突现陶艺壁画的艺术特性、工艺特质,给观者无限暇想空间。

2.陶艺雕塑

泥性的温暖和天然流动的釉色,供人攀爬、供人依靠的景观雕塑,与传统的公共空间雕塑相比,给人更多的是交融的愉悦和满足之感。陶瓷材料以其古朴、自然、可塑性强、经过火锻烧产生的独特魅力,将极大的丰富公共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梅斯特的作品则更让人惊叹,他如建筑般的景观陶艺作品竟达几十米之巨,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的高速公路旁,一眼望去其宏伟气派可想而知。

2.1陶瓷小品

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起点缀与陪衬的作用,即所谓“从而不卑,小而不卑,顺其自然,插其空间,取其特色,求其借景”。力争人工中见自然,给人以美妙意境,情趣感染。而单一的陶瓷小品或许会给人以单薄、缺乏生机感,而陶瓷小品适当结合绿化、花坛、水景等,不仅增加了其多功能性,而且成为组景后,从体量到立面都丰满了许多。

3.结语

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陶艺元素以多种表现形式存在于室内外空间环境中,革新了既有的观念,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陶瓷造型表现和狭隘的陈设、装饰范围,而是更多地与区域文化背景、环境功能、科学技术相结合,将那些能体会现代人思想意识、感觉趣味和价值观念的陶瓷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景观陶艺元素在人与公共空间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建立起一种人与空间环境融洽的对话关系,使陶瓷在公共空间里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而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