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教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教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篇1

一、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

标准纯正的语音语调,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的重中之重。学习外语起始年龄早,其关键的原因在于语音方面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语言模仿能力强,有较好的语音能力,但准确的语音、语调只能通过模仿准确的发音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语音纯正,口语准确,熟练掌握基本语调,把握语流的节奏特点,尤其注意易受地方影响的音素和发音习惯。因为孩子一旦模仿了教师错误的、不准确的语音语调,将来纠正起来要比从头学难得多。就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而言,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毕业于非英语专科的师范院校,他们一般只受过二年的英语教育,不足是从语音语调的标准化还是知识面而言,都存在缺憾。当然,我们的英语教师在教英语之前,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培训,但远远不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英语教师要通过录音磁带、电视英语等传播媒介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或者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与外籍教师进行交流。不合格的语音语调会影响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学习。为了不给中学,以及今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技能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下大功夫通过语音关。

尽管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英语教材也比较简单,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很难胜任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流利的口语,纯正的语音语调对小学生学习英语很重要,另外英语国家文化,尤其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西方节日、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对它们深入透彻的了解和掌握,能很好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扎实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学生小学阶段是形成正确语音、语调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语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音。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自然流利,语音、语调纯正地道尤其重要。教师职业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要远远超出教科书的知识量,何况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只有英语教师本人具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自然流畅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计划。

二、提高教学能力,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最终的目标。专家认为,儿童每天有一定量的语言接触是保证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也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石。教者如果能够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师生融洽的情感交流,端正学习动机,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创造性思维,便可以极大的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对英语有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自觉性就强。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可以用简单的英语组织,以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与画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小学高年级可以做值日报告、做游戏、用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课堂上,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交际氛围,对教学应充满激情,做到情绪饱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向学生传递关爱、信任和期望,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对差生不应冷漠,要不断培养他们坚定的信念,找他们谈心,了解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好英语只有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有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才能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学生一旦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并发生作用,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与持久力,大大地促进学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刚学英语时,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很浓,乐于学,但随着内容和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就觉得困难,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从而对英语从好奇到厌倦,再到恐惧,直至放弃,逐渐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能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提出不同教学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和超前的创造力。

教者应该意识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针对小学生喜说爱动、争强好胜、善模仿、怕羞等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延长和巩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基本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沃德在《非常教师》中所说的“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挑战是对他们自身的挑战。如何帮助他们在智力上、心理上、道德上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我们提倡的素质是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体,自我创新意识应不断加强。面对新世纪对教师这一行业提出的挑战,要积极担负起初级英语教学的重任。

参考资料:

篇2

摘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该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点,探索与当前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三化”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06-02

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迈上了快车道。如何顺应时展需要,适应国家建设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经济转型时期对人才要求进一步提高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何更好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育人功能。

1 经济转型时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转型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振兴和调整升级、企业升级换代、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再加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在转型发展中,产业结构越来越高级化、知识化、复合化、合理化,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也越来越高。其中对高技能人才素质要求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及拼搏奉献精神;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等。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经济转型时期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这里的“高”不仅是高的技术与技能,还包括高素质、高素养等内涵。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知识、职业能力,还应包括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心理素质、健全体魄等。在综合素质中,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具体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向社会输送的应该是合格的职业人。合格,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质合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合格的职业人,这一重任落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上。

3 构建与当前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认知社会生活,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品质。作为育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实践教学即成为“内化”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既要能贴近现实,充分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反映时代特征,同时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文化层次和思想意识,选择适宜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规模上进行周密计划。

3.1 立体化的实践活动平台

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空间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积极搭建课堂、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为学生的实践创造多层面的活动空间。

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利于实施实践活动的场所。课堂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覆盖面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校园各类文化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依托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再与社、团、学等部门联合,校园实践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将得到更多的支撑。社会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舞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可以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把企业、农村、社区、展馆、纪念地等作为实践场所或基地,为学生开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窗口。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好课堂、校园、社会等实践教学资源,再辅之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突出的主题、鲜明的特色,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多层面立体化的实践空间,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供新的平台。

3.2 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人的综合素质需要多方面多途径的培养。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所发挥的教育功能有所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引入多样化、多层次的实践形式,来实现功能互补,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基于不同活动平台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

课堂实践:讨论、演讲、辩论、情景模拟、才艺展示等。

校园实践:军训、与专业教学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实践、勤工俭学、专家讲座、观看影视作品、文化沙龙、创新设计、校园微调查、校园访谈等。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参观走访、“三下乡”和进社区活动等。

3.3 模块化的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模块化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内容按照课程特点、人才培养需要类型化、模块化,进一步根据各个课程的教材知识体系、理论侧重设计出若干不等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小模块,在教学实际中注重实践化、体现知识、理论的应用化。[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求其实践教学必须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时代要求,对应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不同主题的实践模块,包括: 以理想情操为主题的实践、以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为主题的实践、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的的实践、以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目的的实践、 以社交能力、礼仪素养为目的的实践、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的实践等。

总之,学生的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思想道德品质只有放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只有以多样的形式、针对性的实践内容,拓展到校园、社会大课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和摔打,才能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精神品格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

参考文献

[1] 高洪艳.直面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储备问题[N].中国贸易新闻网,2015-05-20.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4-02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逐渐呈现递增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深入,更加使得我国的教育改革道路发展变得迅速起来。随着我国各个高校毕业生的增加与市场中对大学生需求的逐渐减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早已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所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更是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该问题的除了鱼当前我国各个高校的教育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之外,还与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何在各个高职院校开展工作以使得学生自身能够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让其在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所要关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培养意义探析

1.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的科学合理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各个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住美术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开展工作。除此之外,在各个高职院校有效地开展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工作,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学生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2.高职院校在自身的美术专业学生中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在社会中的应聘与就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3.在高职院校中进一步开展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工作,不仅有助于熏陶学生形成更好的艺术素养,还能充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得学生在本质上对美术专业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更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敏锐的洞察能力。

二、高职院校美术学术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的现状探析

1.高职院校所设置的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工作仍缺乏完善性。这种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足、学校的教学体系与教学设备不完善以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重点等等。这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美术知识,还导致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普遍缺乏。

2.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工作的教学内容仍存在问题。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传承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教学发展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教育思想,使得目前我国各个院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大多数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陈旧的、滞后强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不仅使得众多学生乏味,更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对于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与敏锐的洞察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好与美术教学的思想背道而驰,这种不能与现实社会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而打造出来的美术人才,注定了将会被社会淘汰。

3.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课堂仍是以教师课上的“一言堂”为主。据笔者相关走访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仍是以教师“一言堂”为主,课堂上,很少会有学生站起来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从而使得教学课堂变得乏味无趣。

4.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仍是以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不仅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更加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与社会环境接触,从而使得其思想观点发展守旧,很难有创新。与此同时,这种守旧的教育方法,还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浓厚,成果不丰富。

三、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的加强对策探析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工作存在众多的不足,是亟待我们去解决的。为此,笔者在这里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工作,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1.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要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抓住教学的真正知识点,最大程度地保障其教育出来的学生具备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保证。

2.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而在本质上彻底提高美术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由于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度,传统的教学思想与理念难免会左右教学人员的思想,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对我国教学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冲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打破常规的信念,只有这样不断发展的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地站在所有教学领域的顶端。

3.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教材订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美学基础,在对美术教材进行修订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其自身的内容与所要教导学生的知识点清晰明确以及具有更强的划时代性。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如若没有任何的创新教学,势必会导致整个美术教学思想的后退。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教材订者,一定要充分保证其修订的课本具有代表性。

4.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学校美术教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造出一支“双师型”美术教师队伍。该队伍的老师必须是美术教学科班出身,并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美术专业功底,理论性强。一定要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专业性强,但职业性不足;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性的情况发生。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可以对美术教学工作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以此来不断弥补其在教学中的不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工作,要想取得更为深远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身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只有彻底、客观、科学地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然后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再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调控与管理,才能彻底地改变高职院校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工作,从而在本质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学,石真理,王学平,赵小雪.高职院校美术专业能力培养的意义浅析[J].教育与艺术,2011,(11).

[2]孙文正.美学赏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将昌,刘文智,王文炳,刘世明.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

[4]段小燕,王古威,郝志学,刘珊.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实浅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11).

[5]王向军,唐国良,范先前,赵程.试论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实践[J].大舞台,2011,(10).

篇4

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良好的教育态度

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教授和传递的过程,更多的是深层次的师生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互动能影响教学的质量,而达成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作为执教者的教师首先要用良好的教育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必然会用相同的态度来反作用于教师,形成良性的情感互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家,要从内心认识到教师所从事职业的真正内涵。不应该随便严厉地训斥和体罚学生,我们要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负责,做学生成长的服务者,时时刻刻去关心和爱护学生,让他们身心能够健康成长。有了这样的责任感,才能正确地看待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

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小学生往往比较自由,很多思想和行为没有在我们规定的条条框框内。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包容他们地错误和各种行为。不能总是给予难听的说教,甚至讽刺,要耐心地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们改正错误。我们看学生要全面,要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学生都希望被教师表扬和重视,你的赏识和表扬会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学生会用更加积极的行动参与学习。

教师要用爱心来温暖学生。爱犹如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误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有高的评价、认可和尊重。教师的爱胜过喋喋不休的说教,更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有了爱,让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增加沟通,教学活动能很好地配合,学生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一些小的细节上都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比如,让学生下雨天备好雨具,给学生倒一杯热水,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对后进生课后进行辅导等等,都会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信任感。“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信任我们,他们就会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好任何事。

二、教师要具备教育与心理辅导能力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品德及人格所形成影响的能力。教育能力主要体现在: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敬业乐学的意识,而且为学生营造健康的身心发展环境;②能将各种偶发事件的处理转变为教育契机,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③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能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能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品德产生影响;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方式及风度仪表以身示教,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⑤对于后进生,教师能采取恰当措施使其转化;⑥能利用教学中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并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心理辅导能力主要体现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具有可塑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并运用于教学。要求教师在了解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上,能准确判断学生心理问题并分析其起因,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不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力。

三、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英语学习当中,课堂是学习的主要渠道,学习的内容仅限于英语教材。教师多是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把单词、句型进行机械地记忆,做一些课后的练习。学生再用汉语的思维去学英语,会产生思维的障碍,认为英语难学。这种教学显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就比较单一,往往产生枯燥的感觉,没有学习的兴趣。而语言学习需要鲜活的环境,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外语,更需要让学生有思维的迁移,促进对英语知识的内化过程。这就要教师打破教材教学的局限性,拓宽学习的范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去了解英语,学会运用英语。例如,①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比较贴近生活,仅仅靠书本的知识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感知英语,还要注意搜集生活中的英语,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如让学生搜集一些英文的商品,如产品说明书、标识、药瓶、英文简写等,这就增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身边就能看到英语,有了亲切感,学习的兴趣大增。②在校园、课堂创设英语氛围,比如,在花坛旁边用英汉两种语言标注爱护花草的提示,办公室也有英文标注,在课堂内写一些英语的励志短语,黑板报上定期出英语的小练习,写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等。③多进行英语会话练习,如师生、学生之间用英语问好;教师上课尽量用英语传授,坚持用英语讲课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开始应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开展英语交际活动。④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⑤让学生自己根据中文单词来学英语。black tea红茶,green tea绿茶, white-collar worker蓝/白领工人等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⑥在讲授动词时态时,我通过中英对比,诱导学生去找出异同,让学生懂得时态的含义,知道动词有人称和数、时间上的区别,而这些区别是中文所没有的,以后每学一个动词都应抓住它的这几种区别作为学习的重点。⑤我根据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的特性,常常把要教的内容编成趣味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寓教于乐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所要学的内容。如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做游戏,让学生们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猜一猜、英语竞赛游戏。

篇5

关键词:校内;实践教学;技能

一、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德国的职业教育早就提出了关键能力的培养,把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关键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的结合;方法能力指职业院校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能力。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思维结构,使学生学会工作、学会学习。 它包括工作计划的制定方法、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知识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它主要是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建立的一种情意结构, 是学生在学会共事、学会做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正确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公共关系等,它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在当前进行的德国学习领域改革方案中,将多年来使用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概念转换为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的概念,尽管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变化,除了已知的将原有的方法能力涵盖在新的概念之中外,其它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二、校内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构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要素以及教学活动构成要素系统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 妥善处理各种事务的方法能力,还有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等社会能力,形成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市场定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职业能力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的筹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能力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应拥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备的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对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研究,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我们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施工员是核心岗位,我们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分解为六大基本的专业核心能力, 即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能力、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能力、钢结构工程施工能力、屋面防水工程与施工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能力 。具体的专业核心能力表如表一所示,其中用标注的是专业核心能力。

表一 核心能力以及其对应的校内实训室

(二)构建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为基准,以基层施工管理典型岗位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培养方式,明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核心能力,确定学习方向,构建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系统化新课程体系。

(三)构建核心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1)单项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试验、课程设计、测量实训、CAD实训、结构识图实训、设备识图实训、钢筋工程实训、工种实训等,目的使学生对课堂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2)实习是专业教学阶段的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实习主要利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3)综合实训是对学生综合技术能力进行的训练,包括典型项目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是应用性实践教学活动。(4)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 严谨作风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同样也必须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范。

总之校内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途径,脱离了实践的环境,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能做实事的人才。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语教师 教学改革 东盟桥头堡

[作者简介]黄洁(1981- ),女,广西田东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及应用。(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67-02

2002年11月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架构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而这种密切的交往必然需要相应的外语人才来做支撑。英语在中国—东盟贸易区中外来宾、客商的沟通桥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广西尤其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外语综合能力的人才,广西高职院校作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的职业院校,输送具备较强外语综合能力的技能型毕业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但是,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能力相对较差,还不完全具备满足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所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毕业后还不能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服务,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所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和进步的生命线。高职学生是否能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素质良好、知识丰富、教学能力相对突出的教师进行培养和传道,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对应东盟区域的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也为了让地方经济与东盟地区在交易时语言方面的交流得更加顺畅,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则身担重任。笔者在职业院校进行外语教学多年,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培养提高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有如下思考。

一、转变高职教育观念,注重师德培养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树立现代意识的教师观,转变教师气质,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师德,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板报宣传、企业文化引入、职场人员风范深度融合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此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尽快转变,结合东盟背景知识,加强现代高职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当前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下发的学习文件,要认真学习、深入探讨,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去指导教学,结合专业、课程、实践等方面,深刻理解现代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就业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重视并保持教学热情,从而把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一种自我追求。

二、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各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师职称评定、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负责人、教学名师、进修培训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专业、课程等方面自觉地进行提高,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05年底出台了“十一五”期间教师培养方案,实行“211”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公派20名骨干教师或管理干部到国外或国内著名大学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每年公派2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由于实施了相应的教师培训激励措施,在教师中形成了自觉提高教学能力的氛围。

三、加强岗前培训,落实岗位要求

笔者从2010年开始参与了两期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有如下一些看法:第一,从职业教育出发,上岗前的培训要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容上要包含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文件法规;学习学院现状、相关规章制度;学习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有关文件;观摩优秀教师示范教学;集中讨论、交流学习;说课、写课程设计、实验操作、顶岗实习;先进教学手段使用的培训。第二,培训结束后要有考核和验收,内容上要包含完成职业教育理念的思考题;每人说一次课,每人交一份课程设计;每人制作一节多媒体课件;系部对新教师进行实验项目考核验收;到企业顶岗实践三个月,结束后由所在企业出具实践考核评语。

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提高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能力,促进教学及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到热爱教师事业,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认真接受和完成学院分配的工作,认真备课,搞好课堂教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承担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习等其他教学工作;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要努力搞好科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努力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应选用近年出版的高职优秀教材(全国优秀教材、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尽量选用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所选用的教材要具有先进性、适用性,要较好地体现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发展水平,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认真分析、处理好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注重课程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其与前后的联系,确定重点、难点。为了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以及自学能力,还应当准备与教材相关的其他教学资料,如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指导书、学习指南、报刊文献、网络资源信息等,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实用”的原则。从实用性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结合不同的专业要求,敢于取舍,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把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教学内容设计思路上,做到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性;根据区域发展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注重区域适用性;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注重先进性。具体授课时,做到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分配时间,有意识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制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五、加强专业知识和东盟知识的深入学习

结合东盟这一背景,外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但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对东盟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宗教等方面都要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和掌握,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东盟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入手,让学生既学到专业的外语知识,又能学到与东盟相关的背景内容。

六、针对不同内容,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和所传授知识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要紧扣教学目标,在新课导入、新课讲授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好课堂提问设计、例题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灵活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和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坚持启发式教学,不再提倡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用于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特点、教学条件等灵活选择相适应的方法,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灵活组合,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选择利用最佳的教学媒体,在利用板书、板图和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的同时,恰当、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软件等)、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操作简便,板书内容准确、精练,便于比较对照和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得到通过对教师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岗位能力与知识培训、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为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这样也有助于提升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让职业教育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云霄.浅谈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7(3).

篇7

【关键词】师范特色;小学教育;教师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特殊需要具备的知识、经验与技能。不同类型职业人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各异。小学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就应坚持师范特色,重视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教师职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学习,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专业性基本能力,也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多途径的长期培养才能完成。

一、坚定师范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规格的专业针对性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在全国高校走综合发展之路的大热潮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个专业是定性在教育的,坚持 “铸师魂,立师德,学师识,练师能,养师风”的师范教育办学原则,确定了“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并把“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有志献身小学教育事业,富有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工作,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具有较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作为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坚持服务对象的定向性,构建能保证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并根据师范教育内部的层次规律、师范教育的服务对象及学校的具体情况, 确定小学教育专业是定格在本科层次的,因此应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学生的学识水平应该是本科层次的,具有能游刃有余地满足小学教育综合教育教学需要的知识体系。但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又是为小学儿童服务的。即专业定向是在小学,小学时期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其思维水平和性格特征使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外在表现比内在内容更感兴趣,儿童潜在的多种发展可能性决定了对他们的启蒙教育必须是全方位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比其他教师有更特殊的要求。为此我们确定的课程体系包括了了以教育理论课程、学科类课程,教育技术类、艺术类课程等,保证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并突出儿童文化的学习及童心的塑造。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注重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

教育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劳动与其他类型的劳动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教师不是使用工具去影响劳动的对象,而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的言行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在师范生培养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日常行为规范、主张的教育理念、采用的教育方法、习惯的教学语言等方面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以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避免消极不利影响。如在教学行为上应讲究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教师基本行为规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教育理念上应突出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等先进理——念,强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促进学生发展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

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师范性特点不鲜明,师范生掌握的都是一些书本化、理论化、缺乏应用性的知识,不能有效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具体问题,会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因此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校

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应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紧密联系小学教育实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观察、考察或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儿童的观察和分析,用教育学原理来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状态。发挥教学对学生教育能力培养所应具有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教,给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以积极启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掌握实践技巧。此外教师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上也应讲究表述的简洁、准确、幽默等。在板书方面则应讲究美观、明了等,给学生以示范。

四、构建专业能力培养的训练体系,明确教师职业能力构成

为了使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更具规范性和实效性,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专门训练和考核,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的训练体系,把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项目化。我们确定了作为小学教师必需的实用基本技能包括“能说会听、能写会画、能弹会唱、能编会演、能想会做、能问会导”。这“六能六会” 基本技能是搞好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它们相互配合,形成小学教师的基本功,我们把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融入相关课程的实训项目、学生课外社团活动、竞赛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环节中,保障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

五、开展多层次实践活动,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迁移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师范专业学生感受真实的教育教学氛围,体验职业角色,获得个体直接经验的源泉,它是师范生职业能力形成和巩固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实习课程包括了一年二期1周的专业认知实习,三年级一期3周的模拟教育实习,四年二期8周的毕业教育实习。这样完善的全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接受全方位的实践体验,真正理解“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积累来自小学教育的鲜活经验。并能近距离地接触小学生,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基础。还能有机会深入开展教育调查,从而增强对社会、教师与教育的了解;使之在教育教学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自觉地将已有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升华,并转化为教育行为。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系统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其调控方法,掌握教师教学、科研、班主任工作等环节的一般操作程序及其具体要求,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师范生专业能力向教师职业能力的迁移,使之获得更具个性化、更具实践性的教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适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蒋爱英,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构成[j],科学时代2010,(7).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哈佛大学首创的案例教学,最初主要是运用在教学管理领域。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步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并增强了课程吸引力,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和学生的其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基于对具体情况的描述,以案例推动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困难,强化对知识的分析,掌握知识应用和思考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取经验,获得知识和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许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方向。

2 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但是,高职院校的很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一些课堂理论教学往往脱离实际,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和兴趣。有的课程理论枯燥,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大。另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讲义类型说教使得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更加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模式,使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现实生活内容的具体情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热情积极参与。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这种实践、学习、教育一体化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双手和大脑。让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生活现象;让法条、规定转化成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工具。学生学习心态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 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讲义式的宣讲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学生灌输既定的知识。而案例式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的理论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寻找理论和依据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式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分析判断案例的症结,寻找知识点,制定解决办法。案例式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弥补教学实训基地的不足

缺乏教学实训基地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一大短板。比如某些院校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尽管有的学校和当地物业管理公司签订顶岗培训合作协议,但要求物业企业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一百多个培训职位并不现实。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依赖于此。案例教学模式,让教师按照教学进度设置目标。围绕目标的技能,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类型特定职业的情况下到现场布置教室,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以确定案件的要求,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室虚拟的专业氛围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这在某程度上弥补了训练条件的限制所造成的不足。

3 案例教学的方案设计

3.1 精选案例

个案的选择使用是关键。教学案例由选择案例、创设情景、提问、寻求解答四个部分组成。负责选择案例的教师必须了解对象生活、生产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和人生经历。个案必须来源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只有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这门课程的知识解决的、有趣味的、有代表性和社会影响的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积累工作经验;案例的设计要有前瞻性,能够引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在案例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在案例事件能够前后连贯和易于理解,便于教学过程的场景设置。情景设置要有新颖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兴趣。如果选定的案例和设计的方案不能调动对象的积极性,就难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将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3.2 设计好案例情景

教学场景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既定场景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领悟知识点,用生动的语言讲授知识点,不仅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情景是一种形式,为内容服务。设计的场景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经历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很快就进入角色。陌生的场景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课堂活动可能成为一出“闹剧”或沉闷呆板,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受损。

篇9

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就《市场营销学》而言,当前的教学理念仍然没有摆脱理论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束缚,重理论知识教学、轻职业技能教育仍然是《市场营销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部分教师认为对理论知识的详细阐述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传授为主。然而,对于高职和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高深、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唤起其学习兴趣,“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市场营销学》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有的学校甚至还停留在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阶段。稍有进步的学校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却流于形式,不得要领。比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仅仅只是起到了原先黑板的作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也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如此种种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方法的单一已成为影响《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3.教学中缺乏能力培养

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的高低,然而当前《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毕业后,总会感觉“很多营销手段别人运用时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时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机械照搬,没有举一反三,更没有创新,缺乏对市场营销原理的实际运用。

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及学生能力培养途径

1.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理念

要做好《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市场营销学》的教育目标,把培养营销人才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地位,加强对学生营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将理论和知识教育作为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技能性人才。

2.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能力模块是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力的结果,根据营销岗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我们打破了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能力模块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可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两部分,必修内容对应基础能力模块,而选修内容则对应提高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其中必修部分包括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分析、市场调研、市场预测、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选修部分包括市场营销战略、物流管理、客户管理、市场营销组织、市场营销控制、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及产品推销和特定产品营销策略等内容。根据能力模块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更具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能力目标或学生需要选用教学内容。

3.构建模拟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情境教学模式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在对情境的作用已达成共识的今天,创设有效的情境便成了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通过对营销工作过程的模拟,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运用到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去,实现理论和知识的“无缝链接”。在此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的行动为方法,以教师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模拟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情境教学模式下课堂的组织过程如下。

(1)情境设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不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营销情境模块。例如营销环境分析模块、消费者需求调研模块、企业竞争对手分析模块、新产品开发模块、新产品包装策略模块、新产品定价模块、人员推销模块、营业推广方案模块、广告媒体选择模块、广告诉求分析模块、促销品管理模块、公共关系管理模块、营销渠道设计模块、供应商管理模块、销售报表分析模块,等等。

(2)任务下达。情境课堂上,教师首先应结合本堂课需模拟的情境模块,确定工作内容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并对各小组(每小组6~8人)下达工作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和目标。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小组应代表不同行业中的企业,例如食品生产企业、日用品生产企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服装加工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广告公司、批发商、零售商、商,等等。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了解各类企业营销工作的不同特点。

(3)情境模拟。在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模拟企业的领导者、信息的咨询者、业绩的考核者,学生则更多地扮演企业营销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员工。各小组在接到工作任务后,应明确组内人员分工,收集信息,协同合作,确定解决方案,共同完成此次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工作进程及学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考评,并对这一期间内学生产生的各种问题、难点给予提示和引导。

4.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在校内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模拟实验可分为计算机模拟和参与“组织”模拟。所谓模拟实验室即是以实验室的形式模拟实际企业经营的整个运作过程。学生根据已具备的综合系统知识,如经营、贸易、市场营销、成本会计等各类知识,亲身参与“组织”并进行企业的运营,然后通过经营结果的比较,进行方案评价。模拟实验室是对专业教学实习、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的最好补充。

另一方面,在校外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在校企合作基地中,我们可开展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专业教学实习可以使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加以运用,从而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及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对毕业实习,高职院校应建立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与合作单位进行长期合作。这样一来,对老师来说,既能使专业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增加他们在营销实践方面的经验,把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方向,又能通过专业老师与企业营销人员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则培养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实际的锻炼,学生也会发现自身知识的欠缺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方向。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80

1 引言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不同于理论教学,不只是要重视实践环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实践环节的实施效果。当前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欠缺,因此,为了提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使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针对当前该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对该专业实践教学部分进行重点改革,从而提升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可用之才。

2 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的困境

当前,高职院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践特色不太明显、实验课程效果较差、教学环节紊乱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问题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性问题,高职院校办学思路落后、闭门造车,更不注重和院校之间的横向交流,对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没有认真反思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职院校创新较为乏力,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组织教学,教育体制创新的科学性不足,不能很好的做到与时俱进,无法深刻推动课程改革。针对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也必须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效果,大力提升该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必须注重实践课程的科学设置,这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当前,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仍然不规范、不健全、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必须做好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规范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实践教学课程不能和理论课程脱节,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充分融合。实践课程要体现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能够从“教师引导”逐渐完成向“学生独立”的转变趋势,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以及创新精神;其次,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紧跟理论、目标突出的原则,每一次的实践课程都必须对项目内容、项目目标、项目操作顺序进行明确说明,每次课程都要留下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和独立操作的实践,推动实践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第二,推动实验教学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为协调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课程和学习课程之间的矛盾,提高实验效率和质量,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做好实验时间的安排。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动力,坚决摒弃传统 “填鸭式”教学,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实验教师就要做好实验项目数量、时间的规划,每个实验项目所需要的人数(包括上限与下限),学生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自行选定实验时间、内容,并作出实验计划书交给实验教师审查,实验教师审阅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其次,在实验中,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动手,努力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转变“要我学”的心态变为积极的“我要学”的心态,激励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强化动手能力,保证实验效果,将教学目标由知识的转移和传授转变为能力的激发与提高。另外,对于具体的实验教学,要进行整合与部署,淘汰不合时宜的旧内容,尝试增加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实验内容,侧重于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培养他们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培养他们将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能力,为以后在工作中的应用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第三,丰富教学手段,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各行各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丰富多彩的媒介。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使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创新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提升。例如,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机械设计实验项目,并将实验项目组织成学生之间竞赛的模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又如,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对于一些动手和实践能力不足的学生,则可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教学,分组时注意将能力强和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此外,可以结合实验特点,利用计算机的绘图、动画技术、三维软件对某些实验设备建模,对于直观性差,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联接、配合、运动关系受到实验条件限制的实验,将其结构、原理、工作过程在动画中直观的展现出来,使枯燥抽象的原理变成栩栩如生的动画展示。如在综合性实验“制冷机组性能实验”中,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组成和原理,众所周知,压缩机是全封闭式的,通过书上的文字内容和图形不太好领会其内部机械机构和工作原理;还要求学生掌握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测试方法,但通常管路及换热设备要制作多处保温,内部流体的走向及各部件间的联接关系都不直观。为达到实验的目的,可以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对此实验台进行建模,将整个实验台进行模拟拆装,压缩机内部运动也以动画视频展示,可以很好的达到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旺.浅谈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展方向[J].现代职业教育,2015(27).

[2]龚建龙.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