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眼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近视的眼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近视的眼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类风湿病;治疗;研究进展

类风湿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其顽固性和致残性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近年来随着对类风湿病病理生理研究的进展,治疗药物从单纯的止痛药,到现在的强调早期联合使用改变病情的药物,治疗方案也由传统的“金字塔”方案到各种治疗方案的并存。一些新型免疫调节药、生物制剂和不良反应少的抗炎镇痛药的相继问世,生物制剂和基因疗法的不断研制和开拓,为改善类风湿病预后和今后治愈带来了希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原则应是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方案,既要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缓解关节肿痛及全身症状,又要及时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以便从根本上使患者的关节病变减缓或停止。

1研究现状

1.1非药物治疗急性期应适当休息,尤其是发热及内脏累及的患者,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慢性恢复期应适当地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可进行理疗,防止肌肉的萎缩,尽可能保持关节的功能。此外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使患者积极参与制订治疗方案,并指导其如何保护关节、如何保持体能、如何进行适度的关节运动以及增力训练等,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早期治疗现有研究证明,RA在发病3个月后即可出现影像学(MRI)的关节软骨或骨质破坏,而且在发病之初这些变化可能就已经开始。因此,国际公认的RA治疗窗口期为3个月,即最好能在发病3个月开始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治疗。及时正确地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可以使得大多数患者病情完全缓解。

1.3联合用药尽管少数轻症病例单用一种慢作用抗风湿药就可能有效,但大多数病例都需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作用抗风湿药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研究证明,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没有明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轻症患者在病情长时间稳定后,还有出现病情反复的可能,尤其是在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患者中,病情出现反复的更为多见,这意味着临床症状改善与病情完全缓解并不等同,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滴度明显减低才是病情完全控制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注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患者需要接受足量、足疗程的慢作用抗风湿药联合治疗。

1.4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对症状的长期缓解及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单纯强调疗效忽视不良反应,或是因为过分担心不良反应而不给予规范治疗的倾向均不可取。选择疗效好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是改善预后的根本所在,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依据广泛的证据提出2002年类风湿关节炎处理指南,提出全面评价患者疾病病情和制订合理治疗方案的步骤。“金字塔”方案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典方案。即主张从一线药物开始,不能控制病情再加用改变病情药物(二线药物),若仍然无效,则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目前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慢作用药物联合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三药联合治疗是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联合治疗方案。临床上应全面评价和分析患者病情,依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治疗药物、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应个体化[1]。对重症RA或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者应给予二联或三联慢作用抗风湿药;年轻的患者避免使用雷公藤;对于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等难治性患者,可采取免疫净化(如免疫吸附)等治疗;对关节腔积液者应及时给予穿刺抽液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但应注意用药次数不可过多。

1.4.1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好应及时更换合理使用抗炎镇痛药要依据每个药物半衰期而定,用药应该强调个体化。一般药物使用数日后即可生效,如服用足量3~4周后仍无效则应考虑换药。当使用一种无效时,千万不可自行加用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应用其疗效不仅不增加,反而会使不良反应增加。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多发生于午夜12时到凌晨2时,故用药应考虑早晨用量略减少,晚间加服1次。

1.4.2激素不是首选药物,合理应用利大于弊一般来说,正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并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只有少数患者在非甾体抗炎药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作为过渡治疗时才考虑使用激素。临床实践证明,激素强大的抗炎、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能使许多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命延长。如果患者属于激素适应证,尽可能使用小剂量,适用短疗程的患者就不宜长期应用,能口服的就不要注射,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起效后要缓慢减量,否则病情可能会复发。在部分患者出现反复关节腔积液时,可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等缓解病情,但原则上两次注射的间隔不少于3个月。

1.4.3免疫抑制剂副作用需定期监测所有的RA患者都应考虑接受抗风湿药(DMARDs)治疗。任何确诊为RA的患者,如果具有进行性的关节疼痛、明显的晨僵或疲劳、活动性滑膜炎、ESR和CRP持续高水平、或影像学表现关节损害,不论使用NSAIDs是否能充分缓解症状,都应在确诊后3个月之内开始DMARDs治疗。对于任何存在持续性滑膜炎以及关节破坏而未治疗的患者,都应即刻开始DMARDs治疗以防止和减缓进一步破坏。一些患者在拿到免疫抑制剂后会发现,说明书上写的抗肿瘤药物,副作用如何如何大。部分患者会因此自行减少药量,甚至不敢服用。其实医生在给每位患者开具处方时就已经想到了这些,都是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权衡利弊后才作出的用药决定,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并定期监测副作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长期应用可降低机体免疫力。

1.5手术治疗急性关节炎严重疼痛,局部有渗液时可抽降渗液,并注入类固醇抗炎药,再使用夹板固定关节。腕及足下垂时可夹板固定及理疗;持续性滑膜炎可考虑行滑膜切除术;肌腱破裂及神经受压迫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后期关节畸形及严重障碍者也可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关节固定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伸侧肌腱重建术等。滑膜切除手术虽然可使滑膜炎症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当滑膜再次增生时病情又趋复发。

2发展趋势

2.1生物制剂可控制症状及延缓病情尽管目前类风湿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已经明确多种免疫因子在类风湿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即是其中之一。而生物制剂就如同精准的“导弹”,直接针对这些免疫因子抑制它们的作用,从而控制症状及延缓病情。最近对RA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发展了一系列抗RA新生物技术药物,被誉为“类风湿病治疗的里程碑”[2]。近年出现的第一代生物制剂,以对抗导致关节炎的“肿瘤坏死因子”来控制病情,比单靠止痛药和抗炎药更有效控制病情。该类药物价格昂贵,疗效很好,不过,仍有四成患者对第一代药物缺乏反应。除缺乏远期的安全性资料外,胃肠外给药、药物费用昂贵是这类药物的不足之处。TNF-α拮抗剂并非对所有的RA患者都有效,而且停药后病情会反复。患者应切记这类药也不是“神药”,并非打上一针或输一次液就能把病治愈,还需要配合一些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抗原变构肽有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从干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RA患者的免疫功能,以期对RA发病机制的探索开辟新的途径,并从根本上治愈RA,目前正在探索中[3]。最近我国首次证实了抗原变构肽有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原多肽和特异性T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可以被抗原结构肽竞争性抑制,阻止下游的自身免疫应答,进而抑制和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及炎症损伤。这种非抗原性变构肽通过抑制致病性抗原对免疫细胞活化的作用,从类风湿关节炎病的起始环节抑制该病的病理过程可以达到“治本”的目的。这种新型多肽还可以干扰与主要致病性抗原结构类似的多种抗原与免疫细胞的结合。因此,可阻止多种类风湿关节炎靶抗原的致病作用。通过特异性抑制抑制致病抗原在致病中的启动作用,有针对性地阻止异常免疫反应,可达到更好的疗效且减少不良反应。这种非抗原性的变构肽可以明显抑制关节炎造成的骨质破坏及关节畸形,并减少血清中的致病分子。类风湿关节炎有望从源头治起。

参考文献

1姜林娣,梅振武.类风湿关节炎.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3-2556

2黄烽,汤仲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等免疫疾病的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概论与实用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94-196

篇2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手术;视力;眼调节力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新近出现的一种眼科疾病临床治疗技术, 然而, 需要加以重视的是, 高度近视患者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变性、萎缩等眼底病变。LASIK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一种高度近视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视力及眼调节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20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性56例, 女性44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42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27.5±7.5)岁, 患者眼部屈光度在-6.25D至20.00D之间, 全部观察对象的屈光度均较为稳定, 同时排除全身疾病、其他眼科疾病、青光眼、术眼圆锥状角膜以及角膜炎等疾病患者。依据患者的屈光度, 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 实验组50例(100只眼), 屈光度在-10.25D至-20.00D之间, 对照组50例(100只眼), 屈光度在-6.25D至-10.00D之间, 且两组患者其他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的眼部检查, 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使用日本 Topeon 公司生产的KP-8100电脑验光仪进行屈光度检查;散瞳使用三面镜或全视网膜镜对患者眼底情况进行检查;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等视力水平的检查。

患者术前3 d常规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和氧氟沙星眼液滴眼液进行治疗, 3次/d, 每隔5 min用药1次, 给药30 min后, 使用电脑验光仪实施散瞳综合医学验光, 根据散瞳状态下患者的综合验光仪医学验光结果对手术方式进行设计和选择, 并根据角膜地形图的曲率以及小瞳孔下医学验光结果进行适当增减。

使用日本 Nidek EC-5000 型准分子激光仪以及美国 Henston 板层角膜刀作为手术器械, 激光切削直径在4. 5至7. 5mm之间, 角膜瓣厚在130至60 μm之间, 每脉冲激光切削角膜深度控制为0. 30 μm, 脉冲频率设置为10 Hz, 能量密度设定为180 mJ/cm2, 激光波长为193 nm。按照患者屈光度高低、角膜厚度、职业及年龄的不同, 对手术的切削直径和深度进行设计。手术1 d后可去除眼罩, 并使用0. 1% 氟米龙眼液和1%泰利必妥眼液, 每天用药4次, 连续用药7d, 后按照患者的屈光度检查结果, 对皮质类固醇眼药的使用时间和用量进行准确确定, 但通常用药时间控制在1个月以内。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P

2 结果

2. 1 剩余屈光度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剩余屈光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裸眼视力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能够在角膜平面上对患者视力进行校正, 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远视偏移度的增加, 以及改变患者的后定点距离, 因而患者术后能够早期开展眼调节力训练, 改善患者眼调节力[1]。这一治疗方法具有远期疗效稳定、精确度高以及预测性较好等显著优势, 因而在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受到环境因素、激光能量波动、角膜基质光滑程度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也有部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治疗后, 会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危险, 因而术后应对患者并发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2]。

综上所述,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 具有较强的预见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而具有较为满意的裸眼视力以及眼调节力改善效果, 同时, 随着该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这一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还会实现进一步的改善[3]。

参考文献

[1] 吴长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实用防盲技术, 2010,5(1):3.

篇3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效果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囊外摘除术治疗为主,但临床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治疗方法的术后效果比较差,难以起到治愈疾病的效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开始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法而言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以及效果显著的优点。本研究就探讨这种新型治疗方法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疾病应用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5~70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58~69岁。选择研究对象时均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即患者在局部侵润麻醉下行单纯囊外摘除手术,摘除后并未植入人工晶体。为了确保在异常现象出现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将体征变化记录下来。

研究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采用表面麻醉的方式,麻醉后用开眼睑器进行开睑处理。接着在患眼左上方处做一个大约为3mm大小的角巩膜隧道切口,然后使用环形方式撕囊方法分离水核,然后在囊袋内对超声乳化碎核进行处理,待全部残余的皮质全部被吸出干净后将人工晶体放入,最后进行切口封闭和包扎处理。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3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方法应用统计软件为SPSS13.0,存在方差齐性用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方式选用χ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17.8±10.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0.6±10.6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以中央部后囊以及晶状体核浑浊为主要特征。虽然该疾病发展到低视力或者眼盲的时间相对比较久,但是由于一旦发病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尽可能防止拖延时间发展成低视力,加大治愈难度[1]。

由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具有巩膜薄、眼轴长以及晶体脆性大等特点,所以在应用传统的囊外拆除术治疗时出现晶体碎裂和前方不稳定现象的几率非常大。而使用现代超声乳化技术进行治疗时,由于该手术的切口非常小,大约只有3mm宽度,所以手术时对整个眼组织的影响非常小,安全性也更高,更加值得信任和推广[2]。

过去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时都是单纯进行晶体摘除,摘除后并没有植入人工晶体。这种手术方案制定的原因是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症状不仅仅是晶体发生严重混浊现象,还存在晶体核变硬和玻璃球体发生液化等现象,所以治疗该疾病的手术要求要远远超过普通白内障手术的要求,手术风险较大,所以一般为了安全起见,对于那种威胁因素较多的患者也大多只是选择单纯晶体摘除术[3]。这种单纯晶体摘除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植入人工晶体,所以手术结束后还是会存在较严重的屈光问题,无法实现根治目的。且若进行晶体摘除后又没有植入人工晶体,那么在没有晶体的情况下眼睛玻璃球的活动幅度变直接增多,这种现象会又发黄斑囊样水肿现象的出现[4]。所以,为了能够根本根治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有效起到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治愈疾病的目的。

研究显示,相比应用单纯晶体摘除术治疗的对照组而言,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对照组手术时间还是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相比于普通白内障而言症状更加严重复杂、治疗难度更高的疾病。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该疾病过程中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对于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龚星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03:475.

[2]杜荣秀.晶状体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7:94.

篇4

循经法是经络学说中的重要诊治方法。古时候有实践经验的医者曾说过:“治病以治经为主,宁失穴,勿失经。”我便是根据这一原理来探索的。

祖国医学,这是一个尚未完全发掘、有着丰富治疗经验和无限潜力的珍贵医药宝库。通过对祖国医书的大量的翻阅领会,我一改从眼眶周围取穴治疗的习惯,按中医传统的“上病下治”等治疗法则,循与眼部密切相关的经络,探索对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有效的体穴。多次的实践证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肾俞、肝俞;经外奇穴上的百劳、医明,足少阳胆经上的风池穴,对治疗近视眼,可以获得短期内迅速见效的好疗效。这与中医“五论”学说上指出的“瞳神属肾、取肾俞,角膜、虹膜及附肌组织属肝,取肝俞……”是不谋而合的。

从130多例各种类型青少年近视眼的治疗情况看(疗前均请专业医务人员作了眼底、插片验光、裸眼远视力测定等检查),总有效率是较高的。这个疗效的标准是:裸眼远视力恢复正常(1.0以上)或增进三排以上,大部分屈光度下降。在单纯性近视眼中,中间型近视,即眼底发现视神经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远视力检查均在0.1~0.3左右,屈光度在~500D以下者和一般假性近视者,其疗效尤为显著;其中不少患者在治疗前都戴眼镜,治疗后可以完全脱镜,有的还能恢复远视力达1.5。真性近视,如年龄不大,一般都能增进三排以上。

治疗分两个疗程。第一疗程也叫试探性疗程,约三周至一月。每天一次,每次十分钟,六天为一小疗程,休息一天。一个月后,一般能出现明显疗效;病变较重者,有时也可在1.0以下,0.4以下。第二月为巩固性疗程,即连续治疗一个月。之后则可间歇治疗,如此一般可有三个月的远期疗效。

有些专家提出间歇持久治疗的方针,我以为是十分确切的。因为随着科学进步、精细工作和近视作业增加,尤其少年儿童带着一双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眼球在学校进行紧张的阅读和书写,加以学校灯光照明不足、桌椅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以及学生用眼卫生不注意等等,必然天天引起调节过度紧张,看远的反映变慢。即使裸眼远视力是1.5的好眼睛,如长期加强远反映变慢的病程,不注意用眼卫生,下意识糟踏自己的眼睛,也还是有可能使视力减退的。而这些视环境的不断恶化恰恰是一个重要的近视因素,采取间歇、持久地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治疗时以两名体力相当的青少年互相对做,或父母一方每天对子女做。

取穴时要注意位置正确。

肾俞:腰带解松,在腰身最细处画一水平线,以脊柱为垂直线,两线相交点向左右各旁开一寸(约本人的食指加中指之宽)即是。发育中的青少年宜趴卧在床上或课桌椅上,使肌肉完全放松,以便按摩;未发育的少年可取坐势、立势或趴卧势。

肝俞:肩胛骨下角,向下一寸画一水平线,以脊柱为垂线,在交点向左右两边旁开各一寸便是。

百劳:颈后发际下开始到第一胸椎之中点,各旁开半寸即是。

医风:两耳后乳突下,按压时需用中指向里再向上提压。

风池:枕骨下方两边凹窝内,按压时用右手大拇指和中指向前向上。

每次治疗必须由下至上,即从肾俞、肝俞、百劳、医风、风池穴,顺序逐个用大拇指或食指、指在左中右两侧穴位同时按压旋捻各120~150次。按压旋捻时,手法不宜过重,也不宜过轻;过重则有疼痛感,过轻无感觉,宜适中,以按压后出现酸、麻,胀感为佳。同时按压旋捻幅度不宜过大,旋捻方向随意。个别人如无酸胀感,可在原穴位的上下左右移动探压,直至出现得气感(即酸胀感)后为止。冬季可翻开背部棉袄,在两件毛线衣的厚度下施之,夏天穿一件汗衫即可。施术者指甲要剪短,切勿损伤皮肤。按压时不要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

篇5

[论文摘 要] 目的 介绍近视明胶囊的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方法 制备采用恒温干燥箱60~70度,将药物饮片烘干。待冷,用万能磨粉机磨成最细粉,过7号(孔径0.125±0.0058mm)筛混合均匀,分装1号胶囊(0.5g/粒)制得。结果 该制剂性质稳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临床有效率74%。结论 该药制备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价廉。

近视明胶囊系现代著名中医眼科学家路际平先生著《路氏眼科医话》近视明片剂改加减而成方。经多年临床用药证实,是治疗青少年近视及变性近视的有效方剂。现将其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 处方及制备

1.1 处方

熟地黄900g,桑椹250,制何首乌150g,枸杞子120g,女贞子120g,茺蔚子120g,楮实子100g,益智仁120g,100g,茯苓120g,泽泻90g,远志600g,石菖蒲600g,肉桂300g,羊藿100g,黄芪150g,党参120g,山药120g,丹参120g,川芎100g,炙甘草30g

方解 方中熟地黄、桑椹、制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茺蔚子、、楮实子,补肾养肝,填精生血,固精明目,扶正培本,为君药。益智仁、茯苓、泽泻、远志、石菖蒲,交心肾,安神定志,开窍明目,以治其标,为臣药。肉桂、羊藿、黄芪、党参、山药,补中益气,温补肾阳,以阳中求阴,化气明目,为佐药。丹参、川芎、炙甘草,理气活血,使其补而不滞,为使药。诸药合用,补阴配阳,补中有泻,温而不燥,补而不腻,配合巧妙,共为滋补肝肾,补心益气,安神明目之剂。

现代药理研究,近视明目胶囊药物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通过补给这些能量,来改善全身和眼球的营养,增强眼球巩膜弹性,保持晶状体、睫状肌及房水渗透压相对稳定,阻抑晶状体变凸和眼球前后轴延长,保持眼的调节松弛力大于眼的调节紧张力,有效地防止青少年近视。根据眼底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证明变性近视主要由脉络膜血循环障碍,使眼底特别是后极部发生变性萎缩。近视明目胶囊可以改善脉络膜血循环,增加眼组织的营养供应而发生延缓进展的效果。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补心益气,安神明目。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变性近视眼。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2 g),一日三次,或遵医嘱。

1.2 制备

取熟地黄、桑椹、制何首乌、枸杞子等药物饮片混合均匀,装入恒温干燥箱内,60~70度,将饮片烘干。待冷后,用万能磨粉机磨成细粉,过7号(孔径0.125±0.0058mm)筛混合均匀,分装1号胶囊(0.5g/粒),即得。

2 临床应用

2.1 青少年学生近视

① 一般临床资料

青少年学生近视,治疗观察皆为小学生,选择一所小学,3~6年级的学生350人进行视力检查。查出视力不良的130人,通过眼内外及屈光检查,对确认为有近视而无其他眼病的110人,200只眼(15只眼视力在1.0以上)作为治疗观察对象。

性别与年龄 110人中,男66例,女44例。年龄皆在10~12岁之间,其中10岁的28例,11岁46例,12岁36例。

视力分布 视力在0.4~0.9之间,其中0.4~0.5之间的42只眼,0.6~0.7的78只眼,0.8~0.9的80只眼。

屈光度统计近视在-0.25DS~3.00DS之间,其中-0.25DS~1.00DS的120只眼, -1.25DS~2.00DS的72只眼, -2.25DS~3.00DS的8只眼。

②观察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在治疗前皆做视力及屈光度检查,之后应用近视明胶囊治疗。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以一个月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重复以上检查,并与治疗前比较。为取得正确的诊断,所有病例皆做雾视检查,对通过雾视而视力提高到1.0或以上,与屈光度消失的,作为假性近视。200只眼中有假性近视的70只眼。

③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以视力提高为标准,屈光度改变做参考。凡视力提高1行的为好转,2~3行的为进步,4行与4行以上的为显著进步。其中视力上升到1.0或1.0以上的作为恢复。

通过治疗,110例200只眼中,视力获得不同程度好转的148只眼,有效率74%(其中好转33%,进步31%,显著进步10%)。其中视力提高到1.0或1.0以上的78只眼,恢复率为39%。

各视力组通过治疗皆有进步,但以0.8、0.9二视力组尤为明显,这二组视力皆上升到1.0以上。

在屈光度数改变方面,在-0.25DS~1.00DS屈光度中,有60只眼屈光度数消失,有18只眼屈光度数减少,减少幅度在-0.75DS~1.00DS之间,这些病例的视力都恢复到1.0或以上。

④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12岁,安阳某校学生,1992年4月13日就诊。主诉:视物不清,2年余。检查:视力右0.6/1.5,左0.3/1.5。外眼正常,瞳孔辐辏与对光反应正常,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屈光检查,R 0.6 -1.5DS=1.5,L 0.3 -1.5DS=1.5。诊断:双眼轻度近视。治疗:近视明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每服半月,中间休息3天,再服半月。一月后复查,视力右1.5,左1.2,屈光检查均为-0.50DS。

2.2 变性近视

① 一般临床资料

治疗者均系门诊病人,对具有各种变性近视症状的50例应用近视明颗粒治疗,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1~50岁之间。眼底症状主要表现有视颞侧弧形斑,后极部豹纹状,囊样变性,视网膜血管变细变直,色素上皮萎缩,色素出血等。

②治疗方法

近视明胶囊,一次6粒,一日3次,口服。30天为一疗程。

③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以主诉疲劳症状改善或消失及视力提高为有效,明显好转为显效,稍微减轻症状视力稳定为好转。50例通过治疗,有45例视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显效20例,占40%,好转25例,占50%,无效5例,占10%。

④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47岁,安阳某厂技师,1990年10月7日就诊。

主诉:近视30年之久,常感双眼视疲劳,干涩昏花,如蚊蝇飞舞,今晨起床发现左眼视力锐减,眼镜不能矫正。检查:视力右0.08,左0.01,两眼外眼正常,散瞳查眼底,玻璃体点片状物游动。-12D见视颞侧近视性弧形斑,视网膜血管稍狭小迂回,视网膜豹纹状,黄斑部散在萎缩斑及褐黑素增殖。左眼黄斑部有稍呈透明的出血,中心有圆形灰白色混浊,约1PD大小遮盖中心凹。屈光检查,R0.08 -1.200DS=0.1,L0.01 -1.200DS=0.01,不矫正。诊断:双眼退行性变性近视;左眼黄斑部出血;双眼玻璃体混浊。治疗:近视明胶囊,一次6粒,一日3次,口服。每服半月,中间休息3天,再服半月。一月后复查,视力右0.3,左0.2,屈光检查,R0.08 -1.200DS=1.2,L0.01 -1.200DS=1.0。查眼底左眼黄斑部出血吸收,双眼视网膜血管走行恢复正常,余症未著变。随访一年未复发。

3 讨论

近视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眼科疾病,它除先天遗传病例外,其他发病均以脑力劳动者为主。其中尤以青少年最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近视及并发症的发生,其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五脏之精气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濡养之故。《医学入门》述:“能近视不能远视者……属肝肾虚。”《诸病源候论》中述:“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皆注于目,若为气血充实,则视瞻分明,血气虚竭,则风邪所侵,令目暗不明。”根据这些认识,所以治则为滋补肝肾,补心益气,安神明目。近视明胶囊遵照中医文献论述,借鉴路际平老师的眼科经验及本人多年的眼科临床用药经验,选用该方治疗近视眼。

目前青少年在校功课繁忙,作业较多,致使他们心肾气血大耗。加上许多孩子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坐姿不端,由此引发近视。而此阶段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假性近视会形成真性近视,甚至近视度数逐日增加。

根据眼底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病例资料研究证明,高度近视主要由脉络膜血循环障碍,使眼底特别是后极部发生变性萎缩。推测近视明胶囊可能与改善脉络膜血循环,增加眼组织的营养供给有关,因而发生延缓近视进展的效果。

近视明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有效,价廉,适用人群广。临床应用未见不良反应,也无禁忌症,实为理想的治疗近视明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S].附录IL,2000年版.

篇6

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近视眼过分重视,甚至有“恐近症”。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不能正确认识近视,不想让孩子过早配戴眼镜,尝试各种各样的近视治疗方法,造成了中国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成为各种近视眼治疗仪及预防药物的最大试验群体。

漠视行为

与“恐近症”对应,另一部分人则对近视重视不足。这组人群多分布在农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并多见于成年人。他们忽视近视眼规范矫治,认为近视了只要到眼镜店配眼镜就行了,并不进行严格的验光,结果造成视觉质量下降、视疲劳,甚至导致弱视。

1、错误态度孩子近视后,一些家长仍寄希望于视力改善正确做法近视是屈光问题,要进行规范的光学矫正

我国是近视眼高发国家,平均患病率为33.6%。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群体近视眼的平均患病率3~6岁为1%~3%,7~12岁为20%,13~15岁为30%,16~18岁为40%,大于18岁为50%。目前,我国约有3.6亿人配戴眼镜,堪称“眼镜大国”。

看远看不清,远视力下降。简单说,就是外界的物体经过眼屈光系统,没有正确成像在视网膜,而是聚焦在了视网膜前,引起视物模糊。眼部屈光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人中,美国多种族眼屈光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的种族都存在该种族相应的屈光问题,亚裔人近视眼多见,非洲人散光多见,欧美白种人远视眼多见。

近视同时也与社会进步,生活环境因素相关。在游牧时期,多使用人眼的远视力,近视的发病率低。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对视功能的需求是过多使用近视力,近视眼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既然近视基本问题是屈光问题,那么正确的态度首先是进行规范的光学矫正。规范矫正包括严格规范的医学验光、合理配镜、定期复检。

2、错误态度忽视近视眼的视力危害

正确做法了解相关成因,改正不良用眼习惯

近视眼中有一部分患者属于病理性近视,虽然初期症状也表现在近视,但还存在更加严重的眼部病理改变,会导致较严重的眼部危害。病理性近视的病理基础为眼轴过度增长,整个眼球生理结构发生变化,可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并导致不可矫正的视力损伤。病理性近视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因普查发现,近视眼又是双眼网膜脱离的最主要原因。62%的年轻人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由病理性近视引起。另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64岁年龄组中不可矫正的视力损伤和盲目的首要原因,是近视眼以及近视眼相关性眼病。因此,近视眼特别是病理性近视,已经成为人群中尤其是中青年视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

病理性近视是眼科疾患中的顽症,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阻止其发生和发展,但是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视力损害多数来自同病理性近视相关的并发症,例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针对病理性近视,强调要重视定期检查,监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可能挽救和保存有用视力。

近视形成相关因素很多,集中在环境和遗传两方面。

遗传因素:在我国一般人群中,约有1/5是近视眼基因的携带者,这部分人群中发生近视的关键因素决定于其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关系并不密切。

环境因素:过多的近距离工作(学习)、受教育程度、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居住在大城市、饮食习惯及电视电脑的普及等等。目前我国儿童的膳食结构比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存在膳食不均衡的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高脂肪和甜食过量;偏食、挑食,尤其以不吃蔬菜为表现;主食过精,粗粮吃得极少或根本不吃。不良的膳食结构会影响儿童眼球的发育。

以上危险因素中最让人们关注的是近距离工作。有调查发现,近距离用眼多的人,其近视发病年龄更早,近视度数更高。目前,我国学龄期少年儿童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眼球壁的伸展性很大,眼肌和眼的光学部分调节能力较强,即使将视物(如书本的字)置于眼前7~8厘米处,眼睛也可施以极度的调节而看清。于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自觉或不自觉养成了近距离用眼的习惯。

3、错误态度对各种治疗仪寄予希望

正确做法认真做眼保健操增加户外运动

近视可分为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轴性近视(真性近视)。两者区分很容易,只要通过充分的睫状肌麻痹,放松睫状肌痉挛,调节性近视就不显现,如果此时仍然存在近视,就是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可以通过放松睫状肌痉挛得到缓解。目前大多数近视治疗措施,例如近视治疗仪、近视治疗药物等,都是针对假性近视的。其实,通过自主向远方注视,对假性近视也可以起到放松调节的作用。

对真性近视,临床还没有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人尝试预防真性近视的发展。

相关研究主要包括:

低浓度阿托品点眼人眼视网膜上存在着丰富的M受体,对调控眼球的生长和眼轴延长起着重要作用。而阿托品正是M受体的阻断剂,可以阻断引起眼球生长和眼轴延长的信号传导,抑制近视发展。但是阿托品同时具有麻痹睫状肌、放松调节的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双光镜、渐进多焦眼镜采用看近看远不同的屈光度,主要机制也是放松近视时的调节状态。各国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效果不明确。

RGP(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 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研究显示,RGP可以显著抑制青少年近视眼的进展,可能有助于近视稳定。由于样本量小,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支持最终结果。

篇7

能量棒的疗效很难说

刘女士的女儿在二年级就查出了近视。不久前,刘女士看到学校附近开了一家视力矫正工作室,广告宣称“每天只需10分钟,10天恢复视力,且不用手术,不用吃药……”刘女士马上缴了8000元治疗费,女儿每天放学都先去那里矫正视力——工作人员拿着个所谓的能量棒,在她的眼周、肚子等穴位上停留片刻,敷一敷,压一压。不到10分钟,就结束治疗了。就这样治疗了半年,刘女士发现女儿的视力仍然维持在原来的状态。

【点评】“能量棒”属于器械类的矫正近视的方法,目前医学界没有公认有效,医院也没有开展此类治疗方法。目前被医学界公认可矫正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只有眼镜、激光手术。在此提醒家长,凡想通过非手术方法来治愈近视是不可能的。

药物改善视力也需“七分养”

假期里,8岁的小眉每天看电视、玩电脑都要用眼十多个小时,开学后,小眉到医院一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5。小眉妈妈领着小眉去看中医,又是中药,又是耳穴,又是近视治疗仪,半个月过去了,小眉的眼睛竟然恢复到了1.5。小眉妈妈高兴之余,到处向人介绍中医治疗近视的好处。可很多人表示怀疑:如果中药能治好近视,那眼镜商不是要失业了?还有人说,自己也曾经试过服用中药,可是视力并没有提高多少。而且,即使度数有所下降,过段时间又会恢复原状。

【点评】 中医认为,近视治疗宜补血益气、安神定志、健脾补肾为法。用中医方法能改善用眼疲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视力。年龄越小,度数越轻的人效果越好。不过,很多疾病都是三分药、七分养,近视也是如此。如果用眼方法不纠正,眼睛得不到休息,光靠药物,疗效肯定会受到影响。

戴OK镜只能暂时矫正视力

去年,读高三的小翔准备考警校,但他的两只眼睛的裸眼视力为0.6,未达标,医生建议小翔配一副OK镜来矫治。

篇8

【关键词】推拿;耳穴;近视;预防

近视,当眼的调节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使从远距离目标上发出的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清晰的物象;是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为特征的一种眼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文明的发展,青少年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因此,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运用中西医理论结合近视原因总结一套推拿手法同时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近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观察的34例患者来源于本院职工子女,治疗时间为2008年1~3月。68只患眼,均作裸视、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并排除其他眼病,确诊为单纯近视眼患者。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最大6~14岁,病程3个月~6年。有家族史13例,配戴眼镜9例;视力最低左右眼均0.1,眼镜最高450度。

1.2 治疗方法

1.2.1 推拿

患者首先仰卧位,术者①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5~10次后入头点按神庭、百会穴;②两拇指自眉心印堂向眉梢分推5~10次后按揉太阳;③点、按、揉眼周部穴位:攒竹、晴明、阳白、承泣、四白、球后。力度由轻到重,以产生酸胀感为宜;④按揉手部:眼点(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颈项点(第二、三掌指关节间近第二掌指关节处)。

患者其次俯卧位,术者①按揉风池,拿捏患者颈部肌肉及斜方肌肩井穴;②按揉、指尖击背部俞穴:肝俞、脾俞、肾俞;③掌击腰背,结束手法。

1.2.2 耳穴贴压 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耳部穴位:眼、肝、肾、脾、心、目1、目2等穴,两耳交替进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1] 一般以视力提高到1.0以上为近期痊愈;视力提高3级以上但未达到1.0为显效;视力提高1~2级为有效;视力提高不到1级或无增高为无效(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为准,1级为1行)。

2.2 治疗效果 34例患者68只患眼经过30 d治疗后,3例痊愈(8.82%),5例显效(14.71%),24例有效(70.59%),2例无效(5.88%)。总有效率为94.12%。无效的2例近视屈光度为4.0 D~4.5 D。

3 讨论

近视,又称:“能近怯远症”。祖国医学认为,肝主藏血,开窍于目,肝经上行系“目系”,肝血上注于目以养目濡筋,目得血而能视,若久视耗伤气血,气血不能上荣于目,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故视近清晰,视远模糊。现代医学认为,近视眼的发生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发育不良有关外,多由于后天用眼不当,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或痉挛状态,使晶状体曲率改变所致。推拿直接作用于眼周局部穴位,可通调眼部经络气血,增加眼部营养,缓解睫状肌痉挛。推拿颈部的穴位及反应点,可激发经络系统的信息传递,使之气达病所。眼血循环的供应主要来自眼动脉,它是由颈内动脉分支而来。有效的改善颈内动脉和眼动脉的血流状况,解除血管壁平滑肌的痉挛,恢复血管的舒缩功能,可缓解睫状肌的痉挛状态[2]。当颈椎发生异常变化时,椎动脉直接受压或刺激发生血管痉挛,出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可引起视觉通路及视皮层缺氧[3]。增加椎动脉供血,改善供血障碍,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眼底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视力可得到提高和恢复。风池[4]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双重作用,按揉风池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拿背部俞穴是脏腑与经络理论相结合,通过手法刺激由表及里的行气理血、疏通眼部脉络。总之,推拿可加快眼部血液循环,解除睫状肌疲劳和痉挛,改善眼肌营养状态,恢复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以达到调节滋养之作用,提高视力。

全身具有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具有一个全息穴位系统。手、耳是一个全息胚,每个器官在耳、手上都有反应穴位。耳、手通过经络系统与内脏有着纵深联系的,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脑及人体的各部组织又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手穴的按摩和耳穴按压都是中医理论的具体体现。

4 预防

为了减少近视眼的发病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也必不可少。首先,饮食要均衡,补充维生素A、B族和钙、铬、锌等微量元素;减少糖的摄取。眼睛在生长发育期间缺乏某种或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使眼球组织变得比较脆弱,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眼球壁的巩膜容易扩张,从而使眼睛的前后轴伸长而发生近视。吃糖过多,血糖含量增加会引起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当房水的渗透压低于晶状体的渗透压时,房水就会进入晶状体内,促使晶状体变凸,引起近视。糖使血中产生大量的酸,酸与体内的盐特别是钙盐中和,在血液中还原,造成血钙减少,这样会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使眼轴伸长,造成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其次,要注意用眼卫生。严格把握用眼时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眼内直肌群长期收缩而痉挛,而其他肌群由于相应地松驰而变得软弱,失去弹性,使视轴变长而不能有效的缩回原始状态。这种长时间的失衡现象,导致了眼球在远视时的不能重新平衡过程,发生近视。另外,选择适当的照明光线。有研究显示,近视与眼睛光中毒有密切关系。正常人体依靠视网膜黄斑的卫士叶黄素吸收毒光紫外线、蓝光,保护视细胞,防止被烧伤杀死。当眼睛视网膜黄斑的叶黄素含量不足时,无法吸收紫外线、蓝光的毒光,眼球为了保护视细胞不被毒光伤杀,会产生应激反应,努力调节眼球向后,躲避光线的焦点,从而使物体成像后落在眼底黄斑前方,形成近视。最后,要端正书写姿势,以免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对于近视,目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选用简单易行的推拿配耳穴长期治疗对于发病时间短,近视较轻的青少年提高视力或防止近视的加深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吴少桢.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05.

[2] 杨光,李志勇,周颖,等.针刺对颈内动脉眼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中国针灸,1996,16(7):11.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现将2008年~2010年间,3~6岁弱视儿童67例,共122眼,其中男性36例,67眼;女性31例,55眼。治疗时间不到一年者不在统计之例。

1.2 治疗前检查

先采用幼儿视力表在幼儿园内筛查,反馈患儿再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用角膜映光法和遮毫法检查眼位,眼球运动。用检影法检查屈光状态,用1%阿托品药膏散瞳,学龄前儿童每日3次,共3天,然后检影验光,检查眼底及注视性质,复验配镜。根据弱视类型、程度、医生给不同的治疗方法。本组患儿有18%在医院施行短期治疗,视力进步后转为家疗。80%的患儿因条件所限、确诊后施行家疗。

1.3 综合治疗方法

1.3.1 在医院治疗采用杭州当代应用光学研究可生产的“射光弱视治疗仪”,每日15~20分钟,30天为一疗程。

1.3.2 家庭治疗法:①遮盖法:用不透明的布套于眼镜片上,双眼弱视者行交替遮盖法。根据两眼轻重和年龄调整遮盖天数,单眼弱视者矫正视力在0.3以上,遮五天打开一天。②每天做1~2小时的精细目力训练如穿针、穿珠子引线插孔板等。③同时应用家庭型杭州光学研究所生产的“射光弱视治疗仪”每天2次,一次20分钟。

2治疗效果

本组学龄前儿童弱视共67例,122眼。屈光度均在+2.25D以上,经过1~3年的家疗法,其中基本治愈107眼,占87.7%;进步15眼,占12.3%,所有治疗的患儿眼均有效,总有效率为100%。

表1弱视程度与疗效

弱视程度 眼数 基本痊愈(% 进步(%) 无效 小计(%)

轻度

(0.6~0.8) 35 33(94.29) 2(5.71) 0 35(100)

中度

(0.2~0.5) 83 70(84.34) 13(15.66) 0 83(100)

重度(≤0.1) 3 1(25.00) 3(75.00) 0 4(100)

合计 122 104(85.25) 18(14.75) 0 122(100)

三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的意义,轻度弱视疗效最好,重度弱视疗效差些。

表2弱视的类型与疗效

弱视种类 眼数 基本痊愈(%) 进步(%) 无效 小计(%)

屈光不正性弱视 102 85(83.33) 17(16.67) 0 102(100)

斜视性弱视 12 12(100) 0 0 12(100)

屈光参差性弱视 8 5(62.50) 3(37.50) 0 8(100)

合计 122 102(83.61) 20(16.39) 0 122(100)

在122眼中,第一年基本痊愈32眼,占26.23%,进步86眼,占70.50%,无效13眼;第二年又增加基本痊愈35眼,无效减为3眼;第三年又增加基本痊愈40眼,无效为零。可见疗效与治疗时间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治愈弱视贵在长期坚持。

3讨论

目前治疗弱视方法很多,它包括遮盖疗法,压抑疗法,后像疗法,红色滤光胶片法,闪烁红光疗法等。本文对67例,122眼,基本痊愈占87.70%,进步为12.30%,总有效率为100%,所以家疗是弱视治疗的主要途径,我国许多城乡医院没开展,故对弱视普及治疗不能胜任,那么家疗的采取显得即现实又必要。

篇10

一般资料

12例均无近视史,均为单眼钝挫伤。其中男9例,女3例。右眼7例,左眼5例。年龄16~53岁。拳击伤5例,砖头击伤3例,木棍击伤2例,鞭炮炸伤2例。外伤程度与近视程度并不一致。鞭炮炸伤2例均致高度近视,故作者认为近视程度与眼所受的冲击程度有关。12例(12眼)均表现为眼睑肿胀,其中伴有眼睑皮裂伤5例,球结膜下出血6例,前房出血2例,外伤性瞳孔散大3例,视网膜震荡2例。受伤后裸眼视力0.06~0.8,小瞳孔验光-0.75DS~-6.50DS;戴镜矫正后视力提高1行2眼、提高2行3眼、提高3行3眼、提高4行2眼、提高6行2眼。

治疗方法:对外伤后的外伤性近视随访观察,不作处理,同时向病人解释清楚消除其焦虑情绪。对眼部其他创伤均对症处理。

结果

受伤后随访观察时间3周~16周,裸眼视力1.0的7例,小瞳孔验光为平光;0.6的3例,小瞳孔验光-0.75DS=0.8; 0.3的2例,小瞳孔验光-2.75DS=0.6。

讨论

外伤性近视的致伤原因最多见于拳击伤,其次为木棒伤、砖石伤和其他伤害。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受伤后远视力下降,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眼睑挫伤,多数患者有轻度的虹膜睫状体炎体征,部分患者有外伤性瞳孔散大、浅前房及视网膜震荡水肿等。小瞳孔或散瞳检影发现有程度不等的近视。这种近视大多是轻、中度近视,矫正后大部分患者视力都有明显的提高。部分患者原来就有近视,而外伤后近视的度数发生变化。

外伤性近视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受伤后睫状肌痉挛,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的厚度增加,曲率加大,对光线的屈折能力相应的增加,从而表现为近视[1],晶状体厚度的增加多是由于睫状体的水肿造成的[2]。因而睫状体麻痹剂可以缓解这种痉挛。外伤后前房变浅,眼压下降对近视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外伤性近视一般无须特殊的治疗,仅针对外伤造成的其他损伤对症治疗。因为大多数患者经过数周或数月后可以自愈,仅少数患者迁延数年,个别患者成为永久性近视。睫状肌麻痹剂对缓解痉挛,提高视力有一定作用。对于6月后视力仍不能提高者,可以验光配镜矫正。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