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篇1

体育课程是传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教育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体育教学的逐步科学化,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中孕育而生。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立主题和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与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与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2.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以个人或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性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积极准备素材与教学内容。教师举例高抬腿跑、车轮跑、小步跑、上坡跑、下坡跑等一些专门性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分析与判断,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实效。

2.2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为基础,通过实践,尝试解决新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3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新的运动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必须有自身的体验,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增强自信心、进取心与运动毅力,对自己更有信心。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体会到探索创新的甘甜。

2.4探究式学习的创新性

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中主张创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领驭新知识是非常有利的,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就带有创新的成分,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当学生对乒乓球达到酷爱与痴迷的境界时,此时他们不仅想用自己所学的基本技能进行实践,在人们面前展示,还希望有乒乓球专业运动员打球的风采,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状况,可灵活运用异质分组、分层次的方法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环节

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环节,要适时地找准引入探究的时机,问题的难度适当,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一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探究的问题适度叠加,环环相扣,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让每个参与学习的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互动、尝试和体验成功,并逐渐产生对体育学习的“恋感”,上完一节课就有想上下一节课的渴望,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

3.1探究的准备

探究的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兴趣设计逻辑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探究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思维水平,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一致。比如:如何才能跑的更快?在这个问题后面还跟着“问题串”,即决定跑速的因素是什么?你的步频和步幅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问题吗?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自己主要的问题是步频还是步幅?发展步频与步幅可分别用什么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合理地进行练习?问题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3.2探究的过程

探究学习过程应清晰流畅,要从问题出发,通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步,选择和确定探究的问题;第二步,搜集与处理得到的信息;第三步,得出答案或者结论;第四步,交流与表达。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想象青蛙是怎样跳的,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玩具青蛙的跳跃方法,加上及时的引导与学生的模仿,能够比较快地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案例所反映的现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小组的分析与思考,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分析、思考,提高学生对技战术学习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与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3.3探究的讨论

探究的讨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形成了个人、学习小组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观点的异同,进行讨论总结。在这个期间,体育教师要把握整个讨论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有收有放,探究学习与运动技能教学紧密结合。

3.4探究的实践

在经过教学案例的讨论之后,体育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去模拟案例教学进行实践。同时应根据案例讨论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入到学生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体育课堂营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5总结评价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给予比较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不同意见与新观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要及时地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善于发现新问题,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解除疑惑。评价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评价语言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应简洁明了。另外,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耳目一新,并富于幽默感,教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评价,能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对于推进体育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有益的,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能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4.2建议

4.2.1采用探究学习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要精选,教师要加强对学习的引导,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度”。

4.2.2探究学习的问题必须是值得探究的“真问题”乃至“问题串”,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知。为此,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教法,要读懂学生,去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

4.2.3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有益补充,教师要选取趣味性较强的一些案例,在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讲求实效,不能把它庸俗化,形式化。

篇2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教育教学;对策

1 多媒体课堂教学特点与原则

1.1 多媒体教学主要特点

多媒体技术具有良好的集成性、操作的可控性和实时性。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有机地结合,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身;操作者可灵活控制各种媒体信息,根据实际需求参与到媒体的加工创作处理过程中,随时操作控制文本、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信息,实现实时演示的目标和效果。通过网络还可以及时、便捷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交流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2 多媒体课堂教学原则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课堂的广泛使用,教师会在工作之余通过观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多媒体技术是大学课堂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教学的重点还是要以讲授为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切不可本末倒置。

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对策实施

2.1 形成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

2.1.1 科学构建教学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贯通教学设计思想,真正从教学规律和学科自身特点出发,适时有效地加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潜能。克服盲从性,了解课堂特点,灵活合理地享受网络资源,让课件服务于教学。针对实际需要,选择题材,做到内容精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版式规范,文字简洁,且配图得当、色彩鲜明,声音协调,画面清新。体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

2.1.2 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理论及生产过程,通过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但不可过分依赖或实施全盘化多媒体教学。

2.1.3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遵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互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握教学节奏,加深记忆等优势和功能,转变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合理融合传统教学方式,使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2 最小化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负荷

2.2.1 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的主要认知负荷。研究认为是处理被给信息所需要的心智能量的水平。学生认知负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认知资源具有有限性。学生在接收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文字、声音、图像等素材的同时还要对所学内容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选择和分辨,这就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认知资源;多媒体界面设计如果不合理、不清晰或者学生对多媒体不适应都会增加学生的外部认知负荷;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信息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所呈现出的信息多元性及复杂性容易使学生远离学习的初衷,学生注意力分散,想象力受限,无形中又增加了其内部认知负荷;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控学生学习的动态,也会增加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

2.2.2 降低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认知负荷的策略。教师应从环境、任务特征、个体特征等大方向着手,降低其关联负荷从而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即从降低外在和内在负荷入手,采取措施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减小认知负荷对学习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可采用仿真模拟、演示说明、时空变换、资源共享等方式,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降低其内部负荷;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做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并用;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注意对情境的设置,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受发表个人观点,帮助学生理解为目的从而达到揭示事物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增强师生间的互动,降低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

2.3 完善制度与评价体系

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避免其缺点,应考虑建立以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为核心,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和各教学院系部及教研室等基层单位相互配合的监控机构。让拥有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的优秀教师组成的督导队伍,深入到课堂,共同参与指导教学工作,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其优越性必然使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3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3.1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优化、整合

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媒体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起“辅助”的作用;再有使信息技术作为探究学习环境的要素来支撑学习。信息技术不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而且是学生学习内容和教师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起到了“整合”的作用。

3.2 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利用

建设具有平台共享和互操作性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需要使用国家颁布的网络教育标准。为了使资源建设在质量、共享、跨平台等方面得到保证,避免重复建设,对各类学习资源应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的教学资源相关标准为指导。

3.3 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

3.3.1 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课堂学习、协作学习、网络交流等多种模式并存,使学习者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构建知识,通过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真实地模拟实验现象,及时得到教师和相关专家的在线辅导,教学过程中,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知结构、课堂时间结构、师生活动结构。借助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PC机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电子课件,通过互联网,实现把课件从教学资料中心直接读取并传输到各个教学课堂。

3.3.2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公共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先进性,将硬件资源、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网络、管理维护等众多方面要素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为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公共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资源条件的作用,设计形成现代高校多媒体教学一体化环境体系。

3.3.3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双语教学软件。我国是以汉族居多数人口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和先进的知识大都使用汉语传播。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新科技、新知识的兴趣和途径。从双语师资、汉语言环境、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效果。我们提出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在汉族地区实施的教学实验中已经得到了有效验证,进而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及民族地区的教学环境,探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的信息化途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软件,为民族地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弥补教学资源不足,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增加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于秀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创业,2012(10).

篇3

关键词: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方法;学情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往那种简单的追求知识理论目标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学的过程最终还是要落脚于学的过程中来,所以有效的体育教学应该是如何让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那么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小学体育课出现了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一些老师没有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随意性较强,导致体育课名存实亡,或者说只有其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具有明确的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比如:关于水平一游戏课《石头、剪子、布》一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设定为: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游戏,明白游戏对自身发展的作用。能力目标:尝试做3种以上的游戏,并且能与同学合作设计出集中小游戏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开展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一目了然了,也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做好科学筹划、认真备课

课前筹划有助于教师把握一堂课的进度,能够理清课堂的思路。一堂课的最终效果如何,目的是否达到,都与教师的课前筹划有关联,体育教师如果对课前筹划有深刻的认识,就能够做好课前的准备,备课时课前筹划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的备课不仅能将知识系统化,而且能对课堂上的各种问题进行一个提前的准备,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再者,教师还要灵活的对各种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思维,完善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生还是很喜欢做游戏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使用游戏教学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认真揣摩教材,把游戏融入到教材中,这是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例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突然想到了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是让学生一味的沿着跑道不停的跑,这种训练是非常枯燥的,学生没有那么强的耐力,时间长了就会非常厌倦这种教学方法。我于是突发奇想,何不做一个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长跑的任务。可以在六个不同的位置摆放了六个不同的标志物,把六个标志物连成长方形,让学生按照分组站在六个点上,最后让学生按照长方形的图形来进行长跑训练。这就不需要学生沿着跑道进行枯燥的训练了。可以试图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跑步训练的过程中,把自己经过的点连成图样,然后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并给一定的自主时间进行自我检查,使学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练习路线。经过学生的思考,他们跑出了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在跑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加强了难度,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教师不能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定位自己的角色,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课堂的主导者为参与者。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相互合作,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而不是压抑个性,要善于营造和谐和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搭建方便的平台。教师要有独到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教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创新体育评价方式,做到科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对小学生进行个性、中肯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创新,旨在通过制定客观、公平的成绩评价体系,对小学生进行无差异性的成绩评价。这就需要小学体育老师结合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个性、客观地对小学生进行成绩评估。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对小学生其激励作用,让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状况,更好地进行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体育评价体系较单一,只对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进行评估,而现代教学评价中,应充分融入体育精神、运动技能、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价,让小学生不仅重视体育成绩,更能从观念上开始改变,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体育游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开始部分选用集中注意力和密度较大,运动量中等、时间不长的游戏较好,同时也要注意在开始部分选择一般身体发展的游戏,为课的基本部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投掷的课时,我就安排一些传球接力游戏,即起到了热身,又有针对性的活动了学生的上肢关节,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我在课的基本部分选择配合基本教材,作为辅助或诱导性的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游戏,它要求运动量相对要大,竞争性强。如短跑课中组织“短程接力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课的结束部分运用放松游戏,消除学生练习中的紧张情绪,使其心率慢慢恢复到安静状态,如“盲人打猎”“找朋友”等。这些游戏玩起来轻松愉快,即缓解了身体的疲劳,有放松了心情。

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应该转变思想,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兴趣的引导功能,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局面。目前,有效教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做到减负增效,整合教学内容,才有一切有力措施确保优质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7-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也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改革的实践情况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 增加互动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互动教学是指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口能力,以加强学生的主关能动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学生自身的情感特征与能否成功的学好一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动机较高,兴趣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要比那些没有学习动机,兴趣度不大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的多。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趣度,是学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学习礼貌用语’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组的每个同学都安排一个角色,来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一组模拟商城购物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桌子,上面摆好各种小商品,使同学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随后,让一组的两个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在下面当观众。首先,顾客走到售货员的面前,售货员会说您好,请问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吗?顾客可以回答,我想买一个发卡,您能帮我推荐一个吗?经过短暂的挑选与对话后,当顾客选完发卡的时候,售货员说:很高兴为您服务,欢迎下次再来。顾客接着回答说,谢谢您的帮助,再见。待场景模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下面的观众进行互相讨论,看看他们的礼貌用语使用是否得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样一来,进行角色模拟的学生在模拟中学会了礼貌用语,而观看的同学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礼貌用语的印象。

二、采取新型教学方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数字故事教学法,它将动画、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元素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口头故得可视化,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动画的内容,更容易被动画的效果所吸引,从而更容易从故事中获取知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来下载一些自己需要的素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使用多种软件来对数字故事进行编辑,例如powerpoint、premiere、Flash等软件都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的完成数字故事的制作。在制作数字动画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确定主题、编辑文本、收集素材、编辑整合这四项原则,以制作出生动的数字故事。

例如在制作‘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一课程的数字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篇课文的内容,确定如‘地震来时不要慌’这样的故事主题。随后即可以编写故事的文本并收集素材,在编辑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时间设定为地震来临前到地震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而人物和地点分别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屋子里面。随后教师可在网上收集像卫生间之类的一些能够有效躲避地震伤害的空间和容易造成伤害的举动之类的素材。随后配上音乐,音乐的选择应该适合场景的发生,例如地震来临之前,可以配上轻松舒缓的音乐,而地震来临的时候,应该立即更换为紧张激烈的音乐音效,最后利用powpoint等办公软件将这些素材和音乐音效整合起来,以达到生动的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吸引。

三、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程目标来看,品德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基本的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全部来源于生活,使学生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会素材中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与教材内容上发生共鸣,引发学生的体验。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会面临着离开自己生活学习六年的学校,而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许多学生都会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着一种不舍之情,这时我们在讲授‘我的成长足迹’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在小学六年来的这一段时间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难忘的事情,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一件件事情列举出来,例如从学前班升入一年级时的感受、人生中第一次当值周生的经历、入少先队时的激动之情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学生在自己的小学学习阶段所经历过的,自己完全能体会其中的感情,从而使增加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品德与社会课程又是一门以学生日常生活为研究的课程,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在美国流行这样的一句话,我听了,然后我忘了、我看了,随后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才真正的懂了。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园当中,而是应该使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接触社会,以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体验这个社会,来认识社会,并且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了解社会,感恩于社会,最终做到回报社会。

例如在在讲到‘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附近的社区,在走进社区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同学提出此次去社区活动的要求,看看社区内有什么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能变得更好的。在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回到了老师的身边,这时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他们在这段时间内都为社区做了些什么事情,有些同学会说:我们扶行动不方便的老爷爷老奶奶上楼,有些同学则会说:我们把社区地上的垃圾捡了起来,扔到了垃圾箱,使地面变干净了,还有些同学会说:我们把运动器械擦干净了,不会弄脏锻炼的人的衣服了。从此可以看出,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改善了社区的环境,而且还学会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学会了对老人的尊重,学会了对环境的保护,真正使学生的品德从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该将最贴近学生平时生活的内容带入到课程当中,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采用故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使课程的内容能够更加形象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与接受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进而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导学互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36

[2] 郑芝玲.“品德与社会”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变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160-162

[3] 朱红.浅谈品德与社会教育[J].科技世界.2014(21)225

[4] 梁思存.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多彩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04-105

篇5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19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把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学校农远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教室的利用率,让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

2、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总结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盘教学环境下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利用随机出现的音、视频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参加课题组成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方案。

2、依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协助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好子课题研究方案。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参加课题实验课听课评课,并写好感受上传到博客中。

三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丰富博客内容。

(4)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市局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四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5)认真准备课题实验课。

五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个人博客。

六月份:

(1)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上课效率 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37

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的作用日益突出,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多的是一种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使用英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英语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的第二语言。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高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灵活使用英语的能力,这样对学生考入一个好的大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学会英语能让学生自己看懂英文电影、听懂英文歌曲,而不用看字幕,这样就能很好地节约时间。同时,学好英语还能够到世界各地进行旅游,不用担心与其他国家人民的沟通交流问题,能更好的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丽景象。英语这门学科的知识量十分丰富,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要想学好英语,上课时间是需要充分利用起来的,只有高效率的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才能把老师讲的知识点掌握牢固,这样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英语。

老师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动力,才能自觉主动的进行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充分的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充满乐趣。对于英语的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也得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才能感到轻松愉快,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觉得英语的学习充满乐趣,进而觉得英语是一门好学的科目,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新时代教学模式,学生才会愿意进行英语学习。

一、引导学生认识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是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拿到高考好成绩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还是需要为了分数不断努力,大学英语要求学生必须过四六级,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大学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所以,在高中学好英语也是为大学的四六级做铺垫,有了好的英语基础才能轻松应对大学的英语考试。同时,有许多学生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这样就必须要进行雅思托福的考试,而学好高中英语对这种国际化的考试也具有重要帮助。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多的一门语言,学好英语对未来出国旅游或者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是交流工具,而英语则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使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宽阔,这样才能真正与世界接轨。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以后就在中国生活,所以没必要学习英语,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技能,能够流利的表达英语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相关职称的考试以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水平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英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高中英语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的时间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要想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学生首先需要进行预习相关的知识,把需要记忆的单词或者短语先记住,这样上课老师讲解文章或者相关知识时学生就能比较轻松的掌握和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授课,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这样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备课,这样学生就能有重点的进行听讲;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进行视频的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能够带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英语课文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正式进行讲课的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用英语进行一个简短的概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更好的把握。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检查需要背诵的知识点,相对于老师挨个检查来说,这种检查方式不仅节约了上课的时间、提高了上课的效率,而且还让学生之间形成了竞争力,更加激励他们进行英语的学习。

三、向学生传授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还需要日常生活的积累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准备一个小的笔记本,上面可以记录自己容易忘记的单词和句型,在空余的时间可以拿出来翻看,英语的学习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记忆才能把知识点牢牢地记住。学生比较喜欢愉快的学习方法,针对学生这个特点可以让学生平时多看一些原版的英文电影以及听一些英文歌曲,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正宗地道的英语知识,对日常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主谓一致”这一概念时,老师上课解释它的含义,学生可以进行记录。首先是语法形式上要一致,即单复数形式与谓语一致;其次是意义上要一致,即主语意义上的单复数要与谓语的单复数形式一致;最后是就近原则,即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取决于最靠近它的词语。一般来说,不可数名词用动词单数、可数名词复数用动词复数,学生自觉地记录这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能够比较全面的理解一些语法知识,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四、转变教学方式

篇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in a Problem-oriented Classroom

ZHONG Hui, ZANG Han, DONG Ji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eaching, a problem-oriented class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eaching,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suitable for students of various majors to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ross-disciplinary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lassroom discussion mechanism,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 unified teaching system i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ory learning, innovation experiment discussion, innovation projec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learning and active thinking in the form of discussion, explanation, experiment practice and argument.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interest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skills, to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collaborat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requires that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should be explored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Key words:Problem-oriented; innovative projects; interdisciplinary.

1 概述

近年?恚?跨学科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本质上仍不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众所周知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比较快,而其课程教学内容又不能及时更新。其原因在于计算机技术变革性不断加快,然而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对于计算机类课程教材和大纲的更新一般都是落后于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因而使得计算机众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材。使用旧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总是跟不上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没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2)教学方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跨学科课程教学面临着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单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少,单调乏味,教师上课难,学生学习更难。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好,因而研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常规使用教学方法

2.1讲授法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目前经常使用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授知识。主要讲授包括讲述知识内容、讲解概念含义、讲读启发引导思路和讲演实验演示过程。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知识还是主要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自己去理解掌握领会,才能消化和巩固知识。

2.2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作示范性例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用来说明和印证所讲授的知识。它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引起学习的兴趣,提高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3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解读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它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问答可以是根据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深化、系统掌握已学的知识。也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题,逐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问答式教学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互为问答的形式来体现;通过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它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

2.4实验法

学生使用教学设备,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跨学科教学课程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快速发展,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把跨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2.5实习法

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加强实验操作水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项目操作,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实习法和实验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能力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1]。

3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法提出

问题讨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单独提出来,在结合实际和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方法,可分大组进行。在对大量参考文献参阅和亲身教学经历提出切合工作实际的教学方法,结合跨学科专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各类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在计算机类部分课程中进行教学方式和开放方式的改革。该方法要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途径,课堂讨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要以学生的理解方式和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引领”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改革。主要针对适合跨专业学习的课程为实例,研究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总结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和讨论融入课堂,以项目实例为案例,引导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研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逐步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力,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针对《无线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在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任务驱动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循规蹈矩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变为生动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如在《无线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解决课程教学难点,把抽象的理论问题转化为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无线局域网wifi连接、wifi漫游连接、无线手机蜂窝通信、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无线mesh网应用等问题,进而解释无线网络通信的各层协议原理,同时在培养综合技能方面也采用任务驱动模式[2]。

(2)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是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无线网络系统课程中设置了4个开放无线实验,在教学要求中规定学生自主选择2-4个开放实验项目,并且要求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课题讨论工作,鼓励以项目导向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协作式教学: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协作式学习起到一种互相启发,分工负责,团结合作的锻炼学生团队工作精神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适合于分组进行的较复杂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探讨性课后实训的完成。

(4)开设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创新项目。为适应多专业学生学习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时增加实验项目,以综合实验为主,提供探索性项目提高创新能力。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实验、综合项目和问题研究等研究型实验课目。其实验课程只对实验结果提出要求,不说明方法、步骤,引导学生自主的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思维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方案、步骤、装置,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目标。这种新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关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多方面自主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进一步引导和针对性对个性化学生的科研训练[3]。

(5)体验式教学:为了使学生得到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实习,从而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得到锻炼,使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标准得到统一。学生在工作中承担课题任务,并获得定期讨论。

(6)互动式讨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讨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研究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过程中他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问题找到能够让学生方便理解,提高知识接受能力的方式方法,找到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类似实例和知识原理,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讨论,知识问答,内容辩论,让学生能够有逻辑的由浅入深的接受课堂内容,了解知识的起源、过程、解决方法和结论总结,扎扎实实理解,为下一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大小良好的基础。

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并具有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该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4]。

篇8

关键词:理工科;学习困难;问题导向;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81-03

一、引言

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以往应试灌输式教育,高校扩招,家庭教育偏颇、学习方法不当及心理障碍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1]鉴于此,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学习效率较高的学习方法,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Barrows首先提出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2]我国的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于2000年左右响应国外PBL的做法,并开始组建班级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后,首都医科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机构针对基于问题式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能较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3-4]但是这几家单位几乎针对的是医学学生的课堂教育方法的改革,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配合,并且由于课堂学时有限,实施起来比较困难。[5-6]鉴于此,作者提出一种基于问题导向的理工科大学生自我学习方法,通过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不同的学生身上,提高了积极性,[1]增强了自信心,改善了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优点

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由于心理状态、学习认识、学习方法等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况。[1]问题导向学习模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以书面形式记录、解决提出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看到稳步的提高,花了时间就能看到效果。很多人并非学习不用功,而是虽花了时间,下了功夫,但基本上看不到效果。采用基于问题模式的学习方法,提出了问题,并且记录下来,如果提出问题得到解决,便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即使问题不能全回答上来,下次看到所提问题时,能很快知道自己是卡在哪里。

2.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目,学生要提出问题,并记录下来,在提出问题后,学生还需要针对自己所提问题,找到“答案”,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直接的目标,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专注。

3.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把问题描述记录下来。如遇到一无所知的题目,那么可以这样提问:这道题目的关键是什么?这道题的过程是怎样的?解这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这道题第一步应该做什么?这道题的出发点在哪儿?突破口在哪儿?……这些问题看起来很普通,但当把这些问题记录在相应的题目上,并把“答案”找出来时,我们会发现对题目有了更深更系统的理解。

4.能让学生更有意愿、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比较排斥别人提问,但如果是自己提出的问题,这种排斥感就会顿时下降。因为问题是经过自己大脑思考出来的,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自己原先有所思考,因而会激发学生去寻找一个“答案”。

5.能建立符合自己思考过程的思维方式。由于每个人的智力、学习经历、知识结构、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个题目产生的思考也不同,因而产生的问题类型和产生问题的顺序也不同。而且,对于同一个人而言,这种思维往往是比较固定,因而根据自己产生的问题便会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解题思路。

6.能明确哪些是懂的,哪些是不懂的。如果只是思考了,而不将思考的问题记录下来,就不清楚哪些内容是懂,还是一知半解,或是完全不知,这样便会造成知识的模糊。把思考问题记录下来,就能避免不懂装懂,或是其实已经懂,但还以为自己不懂。便能针对不懂的内容进行学习,避免重复做已经会了的。

7.方便复习。提出问题后,把问题解决,复习时,便知道当时存在的问题在哪儿。如果复习时先不看当时的问题,又没有思路,再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再与之前提的问题进行对比。如果问题大体相同,说明自己之前的问题没弄真正弄懂,如果差别较大,说明自己还有其他知识不懂,这样就能全面地发现、解决问题。

8.能有效地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把想到的问题用语言组织记录下来,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记录下来的问题,如果是请教他人时,有利于他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提问者要表达的含义。同时也利于胆小、普通话不标准的学生在需要保持安静的课堂、图书馆、办公室等场合进行交流。

9.能提高学生成就感,同时能使之产生紧迫感。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解决一个问题,都会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提问能使其进步,多提问就能多进步,学生便会对学习产生饥渴感;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又会发现自己一直都会有问题产生,又能防止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和停滞不前的现象。

10.有利于充分思考。把一个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它,就有可能去思考下一个问题并解决。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整理与归纳,对于专业课的学习而言,要提出个像样的问题都是需要经过大脑加工与思考的。

11.能够将困难分解。于理工科而言,解决一个题目、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往往需要较长的逻辑思维,而这种较长的逻辑思维往往是大多数学习吃力的同学所畏惧的。而通过逐一地提出问题,就能将较长的逻辑思维分解,也就是将困难分解,最后再将每一部分衔接起来便得到了系统的思维。

12.能提高创新意识。[7]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差别,心里的困惑与疑问也不尽相同,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符合个性的建立及学习的一般规律。

三、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实践

为验证这种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本文作者对不同的人群做了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能显著提高学习效果。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流程如图1所示。

实验一:自己考博。本人虽是工科出身,但理工科目一直学得不好,并且一直学习没有底气,花了很多时间,但学习效果总不是很好。自己一直以为是智商不如别人,或者把原因归结于自己没有兴趣,不擅长读书之类的。后来在考博复习数学过程中,无意发现提问题这种方法大大改善了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让自己从一个害怕数学,转变喜欢数学,最后如饥似渴地通宵学习数学的人。

实验二:女友考研。女友之前也是一个对学习数学没有底气的人,虽然学习很用功,但终究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在笔者的劝说下,她开始使用笔者给其推荐的学习方法,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她的数学由原来的90分左右的目标,到最后考试获得了115分的较好的成绩。

实验三:《工程力学》教学。《工程力学》是典型的工科科目。需要较好的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所教班级是一个专转本的刚进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但大都学习很用功,也听得进去老师的建议。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同学都习惯了积极主动地提问,期末考试也取了较理想的成绩,全班39个同学没有一个不及格的,在学生对本人的教学评价中总体平均值超过90分,而全校的评教成绩平均在82左右。

实验四:学生数学考研,这四个考研的学生是以前教过的班级,虽以前上课时也极力提倡多提问,但由于当时是大班教学,无法一一进行辅导,故真正能严格去做的学生较少。自从他们把办公室隔壁的教室当考研室后,也渐渐熟悉起来,有一天,有个学生和我说最近复习数学感觉没什么效果,看了前面的又忘了后面的。于是让学生找一道他会的题目,本人在看完题目之后,把心中的疑问写下来,由于很久没做过数学,一口气总共写了十几个问题,学生竟一个都没回答上来,而之前学生说他会做,我问他是如何会做的,他说他看了答案就觉得会做了。然后我和他一起通过查找参考资料把我提的十几个问题一一回答出来了,学生顿时有所悟,然后我把提问的作用及如何提问又和他细说了一遍,学生听完之后激动地说今天的这番话解决了他二十多年学习的困惑,这种学习方法肯定要让他受益终身。在场的其他三位同学也对这位学生的话表示认可。

实验五:学生《材料力学》考研,因为此前教过这个学生的《工程力学》,学生问到我有一个题目不会做,能不能给他看下,当我拿到他的题目时,我心里也没多大把握能做出来,但我按照我的思路把心中的疑问一一列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查找资料,很快,不到十分钟就解出来了。学生很惊讶地说:“我思考了整整两天,一点头绪都没有,老师在也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这么快就解决了,真让我佩服。”

四、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五个实验,看到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其他人,运用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后都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能使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的原因在于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具有能让学生无论什么样的基础都能看到自己稳步的提高,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能让学生更有意愿、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能建立符合自己思考过程的思维方式,更有针对性去学习,能得到充分的思考,能将困难分解等优点。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的问题有:大部分学生是遇到几乎难以超越的困难时才听得进去建议,单独交流的效果要比集体交流效果好,部分人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监督才能做得比较好。

五、结论

1.问题导向模式具有明显促进学习的效果,并且操作简单,能将困难分解,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稳步地提高,能保持注意力集中,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能方便复习,提高成就感,也产生紧迫感。普遍适用于学习吃力、学习没有兴趣、基础较差、思维敏捷度较低但又渴望进步提高的人群。

2.大部分学生是遇到几乎难以超越的困难时才听得进去建议,单独交流的效果要比集体交流效果好,在形成习惯之前部分人需要监督才能做得比较好。

参考文献:

[1]孙玉文,刘作权.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帮教对策[J].黑河学刊,2010,170(9):119-121.

[2]马建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2007,27(5):1-3.

[3]魏国义,郑青敏.以问题为基础互动式教学法用于临床药理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9):704-709.

[4]陈继红,罗和生,董卫国,等.案例教学法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相结合在内科消化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2010,30(2):250-252.

[5]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们的教育现实[J]. 比较教育研究,2005,176(1):73-77.

篇9

做学一体的概念来主要是指一种提倡以岗位能力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技能。通过做学一体的学习,学生在真实工作的情景中获得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的感悟与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互动,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追求与探索,养成学生勤动手、善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不断接受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是实施采用这种“做学一体”教学方法的课程难度很大,对教师、对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管理》这门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干课,课程主要内容是在windows网络环境下进行组网后的管理、排错及调优。我认为 “做学一体,强调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改善。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真正浸润到工作岗位角色中去的原则

2004年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提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由此便引发了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课改进行到今时今日取得了不蜚的成效。但仍旧存在少部分的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课改认知,并未真正理解课改要求。在诸如下企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工作上,并未真正形成深刻认识。进而导致教师教与学的脱节。例如,在讲授windows 2003域组策略时,主要是围绕系统自带组策略工具gpedit.msc展开教学,而实际的情况是企业大多是采用微软提供的独立工具gpmc.msc进行实际操作;再比如,教学中在配置服务器时,教师很容易在配置完成后重新启动服务器,而不是重启相关服务,在企业中随意重新启动服务器,很容易导致不可预估的其它故障;而这些随意性的操作恰恰违反了“做学一体”中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的情景中获得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的感悟与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的原则。因此,在谈到“做学一体”教学时,首先要做到就是更新观念,认真对待做学一体教学,先从教师扭转自身角色开始做起。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一线的技术工程师,进入工作状态,才能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真正实施并推进“做学一体”教学。

二、深刻理解课程性质、任务与目标,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原则

授课计划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授课主要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一份科学严谨的授课计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两轮甚至多轮教学实施总结而成。

在授课计划的编写制定中往往也要依据一定的方法论。在这里可以采用的是戴明环循环式的修订方法。戴明环又叫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PDCA循环)

在授课计划中事先拟定好的任务场景、教学方法、甚至授课对象的智力水平都有可能发生与事先计划不一致的变化。因此,需要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调整并修复教学大纲,并将修订好的授课计划用于下一轮教学实践进行验证,依次往复,尽可能的完善授课计划。制定一份高质量的授课计划就意味在教学实施时任务的针对性、目的性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强,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方法自然孕育而生。任务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设置真实场景,理论、实践教学互为依托支撑的教学原则

中等专业职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是基础学科差,而动手能力较强,课堂上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很多学生进入中专的根本原因就是以往在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类课程学习时不积极、不主动。最后导致在该科课程学习的失败。因此,“做学一体”的教学过程就因该是“做”的过程。在做的过程中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一方面符合中职生实际学习与认知能力;一方面也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做学一体”的教学其目的性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各项感观,使学生在真任务、真岗位中能学到真本领。使学生从以往厌学到愿学、乐学的状态。因此,“做学一体”的教学原则就是通过不低于1:1的理论与实践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完成在真实工作的情景中获得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的感悟与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的目标。

四、因地制宜,依据学生认知、课程内容不同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原则

在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学生普遍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旧版课程理论过于抽象、晦涩难懂,操作内容脱离实际;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对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所有教学法的使用目的,均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例如,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法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时,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问题计分,进行小组间竞赛。为了保持同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将知识点模块尽量微小化,每次讲完知识点,适当留下时间给同学们讨论、提问。

依据课程性质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我校《网络管理》课程在强调调“理实一体、强调实际应用”教学方面主要是从如下几点展开:

课程教学全部安排进机房进行授课。避免出现整堂纯理论教学课的产生。当然在强调实践操作的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也是需要的。因此,将整堂课都安排在机房里最大的好处就是理论与实际可以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灵活依据授课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真正达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效果。[1]

在操作实践之前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部分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是‘提问教学法’与‘讲授教学法’。在使用提问教学法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对前堂知识的复习,上课初始尽可能多的采用提问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达到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多议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并不是直接告之答案。而是采用实施头脑风暴讨论回答问题的方法,公开、鼓励、越多同学回答越好的原则。并不在问题提出的初始急于公布答案。然后在引导同学回答问题的同时,将引导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寻找合适的过渡,将新课内容导入,进入正常的新课教学;而在使用‘讲授教学法’也并不是一味的由教师进行单向灌输式教学。在进行新课讲解时所秉承的主要原有化难为易,分散难点,启发诱导,培养思维。在讲授教学时,由于《网络管理》课程内容与同学日常学习生活存在一定距离。教师依据课程的内容将知识点尽可能的分散。然后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按学生能够理解的难易程度尽可能选择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描述解释。尽量的让道理深入浅出。让学生听的明白。避免枯燥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扼杀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讲到ping命令可以测试网络连通性时,对于参数 ? l 如果只按教材解释可以调整ping命令发出的数据包字节大小值,多数学生对此是没有多少反应的。但如果引用了生活中工人搬砖块的场景,将工人比喻成ping命令,一次性能搬起多少块砖块来比喻成数据包大小数量,将工人持续的单位时间的工作量比喻成网络在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程度将明显得到提升,同时与学生的互动得到了加强。[2]

《网络管理》课程也按时下流行的任务引领进行教学,在实操的教学过程中,多数采用情境环境下的‘示范教学’法。但在实施示范教学法又有所不同,不是传统的上来就一步一步引领同学完成实训。以往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实是不知道最终操作的结果,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内心往往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改进后的实操示范教学中,则是一开始就由教师展示正确的实验结果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最终完成的项目正确答案或是所能达到的实际应用效果。例如,在文件夹共享操作中,不仅仅是按项目的要求完成文件夹共享后只是简单的告诉同学,这样就可以在网络中传送文件了,而是要按实际企业中设立文件共享服务器所能带来的实际工作需求场景描述,如多人协作办公、OFFICE协同操作、资料备份等,让学生明白具体这项实操在工作中、生活中到底能做什么。接下来,示范教学时,边操作边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并依据需要,在过程中多次对比最终的实操结果,并寻找差异。学生由于已经事先知道了操作结果,因而对教师的示范操作步骤也更容易有感性的认识。当实操完成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会发出这样一种感叹,原来是这样简单就能完成!因而,通过倒叙实验结果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学生快速完成学习的同时,还能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3]

五、总结与思考

篇10

关键词:初中;篮球模块;教学方法

前言

篮球在我国是一项群众基础好,开展较为广泛的运动项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把篮球模块列为教学大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大纲内容并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两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的,这将对学生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甚至是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都产生深远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的教学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综述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汇总。

1.2.2逻辑分析法

  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的教学方法进行“质”的方面的逻辑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教材的特点

2.1.1教学时数有限,但稍有伸缩性。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篮球模块教材为34-40学时,约占身体锻炼教材的16.2-19.1%。

2.1.2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篮球运动各个主要环节的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精炼。如基本技术,包括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部分中仅选一些最基本的技术加以综合连接进行教学。

2.2 初中生身心特点

2.2.1 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2.2.2 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由于处在身心剧变时期,各种需要日益增长,加之此时还缺乏较强的文饰情绪的能力,所以他们容易动感情,且这种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具有两极性特点。

2.2.3 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仍较多地体现出服从倾向,在行动自决方面的轻率或优柔寡断都时表现。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

2.3 适用于初中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的教学方法

根据模块教学内容以及身心特点,选取以下适用于初中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的教学方法。

2.3.1 合理采用动作示范的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是篮球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2.3.1.1 完整示范

   完整法是教师把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示范,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在篮球课教学中一般在新授教材时采用。

2.3.1.2 重点示范

  它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并强调动作的关键部位所采用的示范。必要时可放慢速度,重点部分也可稍加夸大,使学生看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2.3.1.3 比较示范

也叫对比示范,一般是在教学中用来分析动作,纠正错误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通过动作的正确与错误的示范对比,使学生对动作的正确与错误有个比较和鉴别,有助于巩固和强化正确的技术概念,自觉的克服错误动作。

2.3.2合理采用游戏比赛教学法

2.3.2.1合理采用游戏比赛教学法的意义

    篮球游戏是与篮球基本技术密切相关的一种专门性游戏,它是篮球技术教学课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积极性,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2.3.2.2 运用篮球游戏教学法应注意事项

(1)编排篮球游戏时,必须围绕基本的教学任务,使篮球游戏真正成为篮球基本技术教学的一部分,发挥它的作用。

  (2)因为篮球游戏具有竞赛性,所以在每次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应讲清楚每次游戏的方法、规则以及注意事项。

2.3.3 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2.3.3.1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意义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篮球教学中,有利于篮球课教学体制计划与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

2.3.3.2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应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篮球运动中的三步上篮动作要领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正确技术,让学生了解在腾空过程中,各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运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体育运动是最讲究感觉的运动项目,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后再进行技能课训练,他们就能够自觉的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

3 结论

3.1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教材教学时数有限,但稍有伸缩性。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篮球运动各个主要环节的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精炼。

3.2可以通过合理采用动作示范教学法、游戏比赛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来使初中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篮球模块成为学生喜欢的科目。

参考文献:

 [1] 焦友吉.对篮球意识的理论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1999,(1). 

[2] 毕务萍.篮球意识的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