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篇1

体育课程是传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教育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体育教学的逐步科学化,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中孕育而生。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立主题和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与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与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2.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以个人或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性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积极准备素材与教学内容。教师举例高抬腿跑、车轮跑、小步跑、上坡跑、下坡跑等一些专门性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分析与判断,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实效。

2.2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为基础,通过实践,尝试解决新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3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新的运动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必须有自身的体验,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增强自信心、进取心与运动毅力,对自己更有信心。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体会到探索创新的甘甜。

2.4探究式学习的创新性

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中主张创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领驭新知识是非常有利的,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就带有创新的成分,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当学生对乒乓球达到酷爱与痴迷的境界时,此时他们不仅想用自己所学的基本技能进行实践,在人们面前展示,还希望有乒乓球专业运动员打球的风采,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状况,可灵活运用异质分组、分层次的方法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环节

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环节,要适时地找准引入探究的时机,问题的难度适当,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一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探究的问题适度叠加,环环相扣,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让每个参与学习的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互动、尝试和体验成功,并逐渐产生对体育学习的“恋感”,上完一节课就有想上下一节课的渴望,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

3.1探究的准备

探究的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兴趣设计逻辑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探究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思维水平,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一致。比如:如何才能跑的更快?在这个问题后面还跟着“问题串”,即决定跑速的因素是什么?你的步频和步幅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问题吗?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自己主要的问题是步频还是步幅?发展步频与步幅可分别用什么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合理地进行练习?问题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3.2探究的过程

探究学习过程应清晰流畅,要从问题出发,通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步,选择和确定探究的问题;第二步,搜集与处理得到的信息;第三步,得出答案或者结论;第四步,交流与表达。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想象青蛙是怎样跳的,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玩具青蛙的跳跃方法,加上及时的引导与学生的模仿,能够比较快地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案例所反映的现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小组的分析与思考,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分析、思考,提高学生对技战术学习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与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3.3探究的讨论

探究的讨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形成了个人、学习小组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观点的异同,进行讨论总结。在这个期间,体育教师要把握整个讨论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有收有放,探究学习与运动技能教学紧密结合。

3.4探究的实践

在经过教学案例的讨论之后,体育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去模拟案例教学进行实践。同时应根据案例讨论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入到学生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体育课堂营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5总结评价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给予比较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不同意见与新观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要及时地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善于发现新问题,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解除疑惑。评价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评价语言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应简洁明了。另外,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耳目一新,并富于幽默感,教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评价,能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对于推进体育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有益的,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能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4.2建议

4.2.1采用探究学习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要精选,教师要加强对学习的引导,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度”。

4.2.2探究学习的问题必须是值得探究的“真问题”乃至“问题串”,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知。为此,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教法,要读懂学生,去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

4.2.3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有益补充,教师要选取趣味性较强的一些案例,在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讲求实效,不能把它庸俗化,形式化。

篇2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教育教学;对策

1 多媒体课堂教学特点与原则

1.1 多媒体教学主要特点

多媒体技术具有良好的集成性、操作的可控性和实时性。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有机地结合,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身;操作者可灵活控制各种媒体信息,根据实际需求参与到媒体的加工创作处理过程中,随时操作控制文本、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信息,实现实时演示的目标和效果。通过网络还可以及时、便捷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交流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2 多媒体课堂教学原则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课堂的广泛使用,教师会在工作之余通过观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多媒体技术是大学课堂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教学的重点还是要以讲授为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切不可本末倒置。

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对策实施

2.1 形成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

2.1.1 科学构建教学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贯通教学设计思想,真正从教学规律和学科自身特点出发,适时有效地加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潜能。克服盲从性,了解课堂特点,灵活合理地享受网络资源,让课件服务于教学。针对实际需要,选择题材,做到内容精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版式规范,文字简洁,且配图得当、色彩鲜明,声音协调,画面清新。体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

2.1.2 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理论及生产过程,通过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但不可过分依赖或实施全盘化多媒体教学。

2.1.3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遵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互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握教学节奏,加深记忆等优势和功能,转变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合理融合传统教学方式,使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2 最小化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负荷

2.2.1 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的主要认知负荷。研究认为是处理被给信息所需要的心智能量的水平。学生认知负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认知资源具有有限性。学生在接收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文字、声音、图像等素材的同时还要对所学内容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选择和分辨,这就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认知资源;多媒体界面设计如果不合理、不清晰或者学生对多媒体不适应都会增加学生的外部认知负荷;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信息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所呈现出的信息多元性及复杂性容易使学生远离学习的初衷,学生注意力分散,想象力受限,无形中又增加了其内部认知负荷;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控学生学习的动态,也会增加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

2.2.2 降低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认知负荷的策略。教师应从环境、任务特征、个体特征等大方向着手,降低其关联负荷从而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即从降低外在和内在负荷入手,采取措施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减小认知负荷对学习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可采用仿真模拟、演示说明、时空变换、资源共享等方式,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降低其内部负荷;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做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并用;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注意对情境的设置,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受发表个人观点,帮助学生理解为目的从而达到揭示事物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增强师生间的互动,降低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

2.3 完善制度与评价体系

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避免其缺点,应考虑建立以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为核心,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和各教学院系部及教研室等基层单位相互配合的监控机构。让拥有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的优秀教师组成的督导队伍,深入到课堂,共同参与指导教学工作,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其优越性必然使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3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3.1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优化、整合

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媒体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起“辅助”的作用;再有使信息技术作为探究学习环境的要素来支撑学习。信息技术不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而且是学生学习内容和教师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起到了“整合”的作用。

3.2 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利用

建设具有平台共享和互操作性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需要使用国家颁布的网络教育标准。为了使资源建设在质量、共享、跨平台等方面得到保证,避免重复建设,对各类学习资源应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的教学资源相关标准为指导。

3.3 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

3.3.1 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课堂学习、协作学习、网络交流等多种模式并存,使学习者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构建知识,通过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真实地模拟实验现象,及时得到教师和相关专家的在线辅导,教学过程中,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知结构、课堂时间结构、师生活动结构。借助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PC机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电子课件,通过互联网,实现把课件从教学资料中心直接读取并传输到各个教学课堂。

3.3.2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公共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先进性,将硬件资源、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网络、管理维护等众多方面要素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为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公共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资源条件的作用,设计形成现代高校多媒体教学一体化环境体系。

3.3.3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双语教学软件。我国是以汉族居多数人口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和先进的知识大都使用汉语传播。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新科技、新知识的兴趣和途径。从双语师资、汉语言环境、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效果。我们提出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在汉族地区实施的教学实验中已经得到了有效验证,进而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及民族地区的教学环境,探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的信息化途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软件,为民族地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弥补教学资源不足,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增加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于秀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创业,2012(10).

篇3

关键词: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方法;学情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往那种简单的追求知识理论目标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学的过程最终还是要落脚于学的过程中来,所以有效的体育教学应该是如何让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那么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小学体育课出现了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一些老师没有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随意性较强,导致体育课名存实亡,或者说只有其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具有明确的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比如:关于水平一游戏课《石头、剪子、布》一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设定为: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游戏,明白游戏对自身发展的作用。能力目标:尝试做3种以上的游戏,并且能与同学合作设计出集中小游戏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开展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一目了然了,也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做好科学筹划、认真备课

课前筹划有助于教师把握一堂课的进度,能够理清课堂的思路。一堂课的最终效果如何,目的是否达到,都与教师的课前筹划有关联,体育教师如果对课前筹划有深刻的认识,就能够做好课前的准备,备课时课前筹划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的备课不仅能将知识系统化,而且能对课堂上的各种问题进行一个提前的准备,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再者,教师还要灵活的对各种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思维,完善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生还是很喜欢做游戏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使用游戏教学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认真揣摩教材,把游戏融入到教材中,这是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例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突然想到了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是让学生一味的沿着跑道不停的跑,这种训练是非常枯燥的,学生没有那么强的耐力,时间长了就会非常厌倦这种教学方法。我于是突发奇想,何不做一个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长跑的任务。可以在六个不同的位置摆放了六个不同的标志物,把六个标志物连成长方形,让学生按照分组站在六个点上,最后让学生按照长方形的图形来进行长跑训练。这就不需要学生沿着跑道进行枯燥的训练了。可以试图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跑步训练的过程中,把自己经过的点连成图样,然后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并给一定的自主时间进行自我检查,使学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练习路线。经过学生的思考,他们跑出了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在跑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加强了难度,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教师不能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定位自己的角色,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课堂的主导者为参与者。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相互合作,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而不是压抑个性,要善于营造和谐和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搭建方便的平台。教师要有独到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教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创新体育评价方式,做到科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对小学生进行个性、中肯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创新,旨在通过制定客观、公平的成绩评价体系,对小学生进行无差异性的成绩评价。这就需要小学体育老师结合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个性、客观地对小学生进行成绩评估。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对小学生其激励作用,让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状况,更好地进行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体育评价体系较单一,只对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进行评估,而现代教学评价中,应充分融入体育精神、运动技能、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价,让小学生不仅重视体育成绩,更能从观念上开始改变,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体育游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开始部分选用集中注意力和密度较大,运动量中等、时间不长的游戏较好,同时也要注意在开始部分选择一般身体发展的游戏,为课的基本部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投掷的课时,我就安排一些传球接力游戏,即起到了热身,又有针对性的活动了学生的上肢关节,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我在课的基本部分选择配合基本教材,作为辅助或诱导性的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游戏,它要求运动量相对要大,竞争性强。如短跑课中组织“短程接力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课的结束部分运用放松游戏,消除学生练习中的紧张情绪,使其心率慢慢恢复到安静状态,如“盲人打猎”“找朋友”等。这些游戏玩起来轻松愉快,即缓解了身体的疲劳,有放松了心情。

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应该转变思想,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兴趣的引导功能,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局面。目前,有效教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做到减负增效,整合教学内容,才有一切有力措施确保优质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7-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也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改革的实践情况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 增加互动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互动教学是指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口能力,以加强学生的主关能动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学生自身的情感特征与能否成功的学好一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动机较高,兴趣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要比那些没有学习动机,兴趣度不大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的多。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趣度,是学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学习礼貌用语’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组的每个同学都安排一个角色,来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一组模拟商城购物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桌子,上面摆好各种小商品,使同学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随后,让一组的两个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在下面当观众。首先,顾客走到售货员的面前,售货员会说您好,请问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吗?顾客可以回答,我想买一个发卡,您能帮我推荐一个吗?经过短暂的挑选与对话后,当顾客选完发卡的时候,售货员说:很高兴为您服务,欢迎下次再来。顾客接着回答说,谢谢您的帮助,再见。待场景模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下面的观众进行互相讨论,看看他们的礼貌用语使用是否得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样一来,进行角色模拟的学生在模拟中学会了礼貌用语,而观看的同学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礼貌用语的印象。

二、采取新型教学方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数字故事教学法,它将动画、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元素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口头故得可视化,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动画的内容,更容易被动画的效果所吸引,从而更容易从故事中获取知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来下载一些自己需要的素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使用多种软件来对数字故事进行编辑,例如powerpoint、premiere、Flash等软件都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的完成数字故事的制作。在制作数字动画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确定主题、编辑文本、收集素材、编辑整合这四项原则,以制作出生动的数字故事。

例如在制作‘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一课程的数字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篇课文的内容,确定如‘地震来时不要慌’这样的故事主题。随后即可以编写故事的文本并收集素材,在编辑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时间设定为地震来临前到地震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而人物和地点分别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屋子里面。随后教师可在网上收集像卫生间之类的一些能够有效躲避地震伤害的空间和容易造成伤害的举动之类的素材。随后配上音乐,音乐的选择应该适合场景的发生,例如地震来临之前,可以配上轻松舒缓的音乐,而地震来临的时候,应该立即更换为紧张激烈的音乐音效,最后利用powpoint等办公软件将这些素材和音乐音效整合起来,以达到生动的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吸引。

三、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程目标来看,品德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基本的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全部来源于生活,使学生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会素材中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与教材内容上发生共鸣,引发学生的体验。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会面临着离开自己生活学习六年的学校,而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许多学生都会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着一种不舍之情,这时我们在讲授‘我的成长足迹’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在小学六年来的这一段时间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难忘的事情,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一件件事情列举出来,例如从学前班升入一年级时的感受、人生中第一次当值周生的经历、入少先队时的激动之情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学生在自己的小学学习阶段所经历过的,自己完全能体会其中的感情,从而使增加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品德与社会课程又是一门以学生日常生活为研究的课程,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在美国流行这样的一句话,我听了,然后我忘了、我看了,随后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才真正的懂了。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园当中,而是应该使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接触社会,以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体验这个社会,来认识社会,并且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了解社会,感恩于社会,最终做到回报社会。

例如在在讲到‘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附近的社区,在走进社区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同学提出此次去社区活动的要求,看看社区内有什么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能变得更好的。在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回到了老师的身边,这时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他们在这段时间内都为社区做了些什么事情,有些同学会说:我们扶行动不方便的老爷爷老奶奶上楼,有些同学则会说:我们把社区地上的垃圾捡了起来,扔到了垃圾箱,使地面变干净了,还有些同学会说:我们把运动器械擦干净了,不会弄脏锻炼的人的衣服了。从此可以看出,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改善了社区的环境,而且还学会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学会了对老人的尊重,学会了对环境的保护,真正使学生的品德从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该将最贴近学生平时生活的内容带入到课程当中,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采用故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使课程的内容能够更加形象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与接受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进而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导学互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36

[2] 郑芝玲.“品德与社会”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变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160-162

[3] 朱红.浅谈品德与社会教育[J].科技世界.2014(21)225

[4] 梁思存.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多彩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04-105

篇5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19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把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学校农远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教室的利用率,让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

2、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总结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盘教学环境下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利用随机出现的音、视频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参加课题组成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方案。

2、依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协助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好子课题研究方案。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参加课题实验课听课评课,并写好感受上传到博客中。

三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丰富博客内容。

(4)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市局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四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5)认真准备课题实验课。

五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个人博客。

六月份:

(1)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公共课;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3.2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职公共课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究了多媒体教学在高职公共课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旨在为创新高职公共课的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1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概念

1.1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黑板是传授知识的媒体,书本上的文字是知识的载体。尤其在高职学校的公共课教学中,无论大学语文、英语,还是高等数学等课程,基本都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读,学生说;老师写,学生读;老师问,学生写等形式为主,并配以大量的练习来增强学习效果。其教学模式以“黑板---本书---粉笔”为主,老师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黑板书写上。而高职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注意力的控制不够强,特别是座位离授课老师较远的学生很少能与老师互动,其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1.2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概念

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字化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公共课数字化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辅的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融入高职公共课课改教学之中,使用以下五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有益的整合,就能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2.1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高职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正好可以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为高职公共课课堂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彩的信息集合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只要我们适时、适当地运用它,就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2结合课文,加强体验

多媒体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需要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并轻松获得,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英语课中,这个教学步骤的实施,一般与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结合在一起,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利用多媒体图片再现,动画渲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物理现象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2.3突出难点,加深理解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

比如,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公式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这一特有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取代了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2.4培养兴趣,提升审美

语言的价值取向往于约定俗成,其学习和本质就是适应社会的公认。因而,不管教师如何去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述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多媒体技术教学正好可以解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个问题。

比如:现在高职公共课大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2.5启发想象,培养探究

高职公共课的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对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理解、记忆和巩固,起了极大促进作用。并且,它可以运用于完整思维过程中,在形象材料的积累、意象的形成、典型形象的再造几个阶段中,通过不同数字化媒体的选择、组合,比如:PPT、Flash、动画、“微课”、音频、视频等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效率,修正思维误差,突破思维障碍,使学生的各种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3教学效果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高职公共课教学中的综合应用,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推动了高职公共课课程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促进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共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元电.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和解决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6.

[2]朱华琴.论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

篇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in a Problem-oriented Classroom

ZHONG Hui, ZANG Han, DONG Ji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eaching, a problem-oriented class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eaching,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suitable for students of various majors to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ross-disciplinary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lassroom discussion mechanism,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 unified teaching system i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ory learning, innovation experiment discussion, innovation projec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learning and active thinking in the form of discussion, explanation, experiment practice and argument.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interest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skills, to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collaborat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requires that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should be explored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Key words:Problem-oriented; innovative projects; interdisciplinary.

1 概述

近年?恚?跨学科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本质上仍不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众所周知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比较快,而其课程教学内容又不能及时更新。其原因在于计算机技术变革性不断加快,然而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对于计算机类课程教材和大纲的更新一般都是落后于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因而使得计算机众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材。使用旧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总是跟不上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没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2)教学方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跨学科课程教学面临着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单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少,单调乏味,教师上课难,学生学习更难。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好,因而研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常规使用教学方法

2.1讲授法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目前经常使用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授知识。主要讲授包括讲述知识内容、讲解概念含义、讲读启发引导思路和讲演实验演示过程。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知识还是主要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自己去理解掌握领会,才能消化和巩固知识。

2.2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作示范性例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用来说明和印证所讲授的知识。它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引起学习的兴趣,提高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3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解读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它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问答可以是根据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深化、系统掌握已学的知识。也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题,逐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问答式教学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互为问答的形式来体现;通过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它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

2.4实验法

学生使用教学设备,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跨学科教学课程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快速发展,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把跨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2.5实习法

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加强实验操作水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项目操作,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实习法和实验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能力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1]。

3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法提出

问题讨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单独提出来,在结合实际和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方法,可分大组进行。在对大量参考文献参阅和亲身教学经历提出切合工作实际的教学方法,结合跨学科专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各类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在计算机类部分课程中进行教学方式和开放方式的改革。该方法要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途径,课堂讨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要以学生的理解方式和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引领”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改革。主要针对适合跨专业学习的课程为实例,研究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总结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和讨论融入课堂,以项目实例为案例,引导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研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逐步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力,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针对《无线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在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任务驱动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循规蹈矩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变为生动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如在《无线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解决课程教学难点,把抽象的理论问题转化为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无线局域网wifi连接、wifi漫游连接、无线手机蜂窝通信、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无线mesh网应用等问题,进而解释无线网络通信的各层协议原理,同时在培养综合技能方面也采用任务驱动模式[2]。

(2)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是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无线网络系统课程中设置了4个开放无线实验,在教学要求中规定学生自主选择2-4个开放实验项目,并且要求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课题讨论工作,鼓励以项目导向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协作式教学: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协作式学习起到一种互相启发,分工负责,团结合作的锻炼学生团队工作精神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适合于分组进行的较复杂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探讨性课后实训的完成。

(4)开设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创新项目。为适应多专业学生学习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时增加实验项目,以综合实验为主,提供探索性项目提高创新能力。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实验、综合项目和问题研究等研究型实验课目。其实验课程只对实验结果提出要求,不说明方法、步骤,引导学生自主的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思维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方案、步骤、装置,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目标。这种新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关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多方面自主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进一步引导和针对性对个性化学生的科研训练[3]。

(5)体验式教学:为了使学生得到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实习,从而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得到锻炼,使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标准得到统一。学生在工作中承担课题任务,并获得定期讨论。

(6)互动式讨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讨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研究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过程中他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问题找到能够让学生方便理解,提高知识接受能力的方式方法,找到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类似实例和知识原理,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讨论,知识问答,内容辩论,让学生能够有逻辑的由浅入深的接受课堂内容,了解知识的起源、过程、解决方法和结论总结,扎扎实实理解,为下一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大小良好的基础。

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并具有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该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4]。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思维水平;新课改;有效方法

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有所不同,因而教师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小学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将关注焦点集中在“教”,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那么学生很难在数学学习中突破自我。对于小学低阶段的学生,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而中高阶段则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需要教师引导。为此,教师要结合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发展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一、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数学学习,少不了一定的推理与猜想,通过推理与猜想,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猜想,从而在猜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环境,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发表出来。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以猜想的方式发展学生思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引出“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并未直接引出计算公式,而是抛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师: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圆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系?由此,学生开始主动猜想。有学生猜想“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关”;有学生猜想“圆的面积与直径有关”……学生各自说着自己的猜想。在学生猜想后,教师没有直接判断对与错,而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下一步学习,即操作验证,最后在讨论归纳。如此一来,教师真正地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得到提高。可见,给予学生猜想的机会,学生得以参与数学课堂,思维也在不断地转动,这对于学生思维意识、思维水平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二、精设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高速时机。一般而言,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课堂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而问题引导便是其中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经过多方考虑,即考虑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价值、问题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问题的难度等等。利用问题牵引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思维发展得更快。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垂直》这一课时,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平行与垂直的相关知识。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平行?平行具有什么特点?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现象,你能够举出实例吗?同理,在引出“垂直”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设计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带动学生思维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现平行与垂直的图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问题一般都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但是无效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设计,以免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也能够牵引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三、巧设开放活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因而以“标准”束缚学生的思维往往不可取。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要摒弃传统“封闭”的观念,转变数学教学,慢慢过渡到“开放”,从而真正打造利用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的学习环境。其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巧设开放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思维,最大化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轴对称》这一课时,教师遵循开放选择,设计动手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开放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了解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后,如什么是轴对称,轴对称有什么特点等,旨在深化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从而带领学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请同学们结合轴对称相关知识,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为了驱动学生创新,教师增设评比环节,设计各类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具人气奖等。由此,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设计不同图案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的不仅要发挥思维,还需要将轴对称知识融合到作品中。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知,对于开放性的活动,学生非常喜欢,因为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可以得到发挥的机会。

总而言之,思维的发展与提高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小学生的思维在不同的阶段其发展特点也有所不一样,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难,因而思维发展也要跟上。作为数学教师,既要注重教学生数学知识,也要注重在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保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13(32).

篇9

做学一体的概念来主要是指一种提倡以岗位能力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技能。通过做学一体的学习,学生在真实工作的情景中获得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的感悟与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互动,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追求与探索,养成学生勤动手、善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不断接受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是实施采用这种“做学一体”教学方法的课程难度很大,对教师、对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管理》这门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干课,课程主要内容是在windows网络环境下进行组网后的管理、排错及调优。我认为 “做学一体,强调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改善。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真正浸润到工作岗位角色中去的原则

2004年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提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由此便引发了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课改进行到今时今日取得了不蜚的成效。但仍旧存在少部分的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课改认知,并未真正理解课改要求。在诸如下企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工作上,并未真正形成深刻认识。进而导致教师教与学的脱节。例如,在讲授windows 2003域组策略时,主要是围绕系统自带组策略工具gpedit.msc展开教学,而实际的情况是企业大多是采用微软提供的独立工具gpmc.msc进行实际操作;再比如,教学中在配置服务器时,教师很容易在配置完成后重新启动服务器,而不是重启相关服务,在企业中随意重新启动服务器,很容易导致不可预估的其它故障;而这些随意性的操作恰恰违反了“做学一体”中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的情景中获得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的感悟与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的原则。因此,在谈到“做学一体”教学时,首先要做到就是更新观念,认真对待做学一体教学,先从教师扭转自身角色开始做起。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一线的技术工程师,进入工作状态,才能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真正实施并推进“做学一体”教学。

二、深刻理解课程性质、任务与目标,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原则

授课计划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授课主要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一份科学严谨的授课计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两轮甚至多轮教学实施总结而成。

在授课计划的编写制定中往往也要依据一定的方法论。在这里可以采用的是戴明环循环式的修订方法。戴明环又叫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PDCA循环)

在授课计划中事先拟定好的任务场景、教学方法、甚至授课对象的智力水平都有可能发生与事先计划不一致的变化。因此,需要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调整并修复教学大纲,并将修订好的授课计划用于下一轮教学实践进行验证,依次往复,尽可能的完善授课计划。制定一份高质量的授课计划就意味在教学实施时任务的针对性、目的性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强,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方法自然孕育而生。任务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设置真实场景,理论、实践教学互为依托支撑的教学原则

中等专业职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是基础学科差,而动手能力较强,课堂上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很多学生进入中专的根本原因就是以往在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类课程学习时不积极、不主动。最后导致在该科课程学习的失败。因此,“做学一体”的教学过程就因该是“做”的过程。在做的过程中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一方面符合中职生实际学习与认知能力;一方面也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做学一体”的教学其目的性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各项感观,使学生在真任务、真岗位中能学到真本领。使学生从以往厌学到愿学、乐学的状态。因此,“做学一体”的教学原则就是通过不低于1:1的理论与实践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完成在真实工作的情景中获得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的感悟与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的目标。

四、因地制宜,依据学生认知、课程内容不同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原则

在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学生普遍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旧版课程理论过于抽象、晦涩难懂,操作内容脱离实际;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对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所有教学法的使用目的,均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例如,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法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时,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问题计分,进行小组间竞赛。为了保持同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将知识点模块尽量微小化,每次讲完知识点,适当留下时间给同学们讨论、提问。

依据课程性质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我校《网络管理》课程在强调调“理实一体、强调实际应用”教学方面主要是从如下几点展开:

课程教学全部安排进机房进行授课。避免出现整堂纯理论教学课的产生。当然在强调实践操作的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也是需要的。因此,将整堂课都安排在机房里最大的好处就是理论与实际可以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灵活依据授课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真正达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效果。[1]

在操作实践之前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部分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是‘提问教学法’与‘讲授教学法’。在使用提问教学法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对前堂知识的复习,上课初始尽可能多的采用提问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达到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多议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并不是直接告之答案。而是采用实施头脑风暴讨论回答问题的方法,公开、鼓励、越多同学回答越好的原则。并不在问题提出的初始急于公布答案。然后在引导同学回答问题的同时,将引导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寻找合适的过渡,将新课内容导入,进入正常的新课教学;而在使用‘讲授教学法’也并不是一味的由教师进行单向灌输式教学。在进行新课讲解时所秉承的主要原有化难为易,分散难点,启发诱导,培养思维。在讲授教学时,由于《网络管理》课程内容与同学日常学习生活存在一定距离。教师依据课程的内容将知识点尽可能的分散。然后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按学生能够理解的难易程度尽可能选择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描述解释。尽量的让道理深入浅出。让学生听的明白。避免枯燥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扼杀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讲到ping命令可以测试网络连通性时,对于参数 ? l 如果只按教材解释可以调整ping命令发出的数据包字节大小值,多数学生对此是没有多少反应的。但如果引用了生活中工人搬砖块的场景,将工人比喻成ping命令,一次性能搬起多少块砖块来比喻成数据包大小数量,将工人持续的单位时间的工作量比喻成网络在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程度将明显得到提升,同时与学生的互动得到了加强。[2]

《网络管理》课程也按时下流行的任务引领进行教学,在实操的教学过程中,多数采用情境环境下的‘示范教学’法。但在实施示范教学法又有所不同,不是传统的上来就一步一步引领同学完成实训。以往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实是不知道最终操作的结果,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内心往往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改进后的实操示范教学中,则是一开始就由教师展示正确的实验结果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最终完成的项目正确答案或是所能达到的实际应用效果。例如,在文件夹共享操作中,不仅仅是按项目的要求完成文件夹共享后只是简单的告诉同学,这样就可以在网络中传送文件了,而是要按实际企业中设立文件共享服务器所能带来的实际工作需求场景描述,如多人协作办公、OFFICE协同操作、资料备份等,让学生明白具体这项实操在工作中、生活中到底能做什么。接下来,示范教学时,边操作边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并依据需要,在过程中多次对比最终的实操结果,并寻找差异。学生由于已经事先知道了操作结果,因而对教师的示范操作步骤也更容易有感性的认识。当实操完成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会发出这样一种感叹,原来是这样简单就能完成!因而,通过倒叙实验结果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学生快速完成学习的同时,还能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3]

五、总结与思考

篇10

摘 要 体育舞蹈是一项优美的运动,对身体姿态的要求非常严格。通过对体育舞蹈的参与,可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长期坚持,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他们便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渴望得到认同。通过对成都市10所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的高校进行调查,分析指出根据体育舞蹈项目特点,依据高校安排的体育舞蹈课时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 成都市高校体育 舞蹈公共课 教学现状 调查研究

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教改与人才目标培养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价值意义。体育舞蹈的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价值。它具有文艺和体育的双重特性,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的双重特点,深受当代高校学生的喜爱。因此,本文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对成都市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公共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一、成都市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成都市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种类调查与分析

体育舞蹈分两大类即摩登舞和拉丁舞,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狐步、快步、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等五个舞种;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恰、牛仔、斗牛、桑巴等五个舞种。通过调查,大一、大二重复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都在15%以下。由此可看出对教师而言每学年面对的授课对象基本是初学者。因此,在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安排上,只能安排基本步伐和初级套路的教学,不能按照常规分铜、银、金或初、中、高级教学。

(二)成都市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的教学方法例举

1.讲解示范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讲解的目的要明确,语言要简明、准确、力求生动形象。根据教学内容、任务以及学生接受能力,教师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动作的结构、方向、重心、音乐节奏、舞蹈风格等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看清和了解。老师在讲解、示范舞蹈动作时,一方面要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练功,保持较好的体形和体力,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协调。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采用电视、电影、录像、VCD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更多、更快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带、VCD等现场比赛或表演带,其优点在于学习体育舞蹈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3.照镜直观法。照镜直观法是指在体育舞蹈公共课教学的过程中,利用镜子帮助学生掌握动作和纠正错误的方法。面对镜子练习就可以直接而又客观地把自己的动作展现出来。通过与教师正确示范的比较面对照镜子动作加以改进和纠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成都市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改革对策分析

(一)成都市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而定

从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学生性别比例的调查中可看出,在各校选修体育舞蹈的学生性别比例是非常不平衡的。体育舞蹈是两个人的舞蹈,基本步伐和两人配合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点,比如华尔兹舞蹈。华尔兹舞蹈优美而高贵,基本舞步简单,主要是两个人搭架和配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大部分都是同性一组,将失去华尔兹的美感,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伦巴舞教学也是如此,伦巴舞动作优美、缠绵、性感,如果在伦巴舞套路教学里都是同性,无疑会影响伦巴舞本身的感觉,也影响那些为组对的同学学习自己应学的舞步。

(二)拉丁舞中的校园恰恰恰和校园牛仔舞适宜作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

拉丁舞由于舞蹈本身特点可以创编成单人舞,把拉丁舞的基本步伐编创成单人舞步组合,一个人表演也有一定的欣赏性和美感,这样比较适合在高校环境中进行教学。对公共课的学生来讲,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舞蹈基础,课时量有限,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动作不到位,初期就失去了信心。但是校园恰恰恰和校园牛仔舞由于本身舞蹈动作以及音乐的特点,比较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高校学生大部分性格活泼开朗、调皮好动,选校园恰恰恰和校园牛仔作为高校体育舞蹈普修课教学内容能符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在体育舞蹈公共课期末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如:分组考核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体育舞蹈公共课上教师教授的舞蹈动作、组合都能熟练掌握。因此,在考核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练习完整动作的同时去变换队形。这样不仅可以考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建议

(一)成都市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班级男女比例不平衡、教师配备不全,要完成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教学的重任,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促进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教学指导思想的形成。

(二)拉丁舞中的校园恰恰恰和校园牛仔适合作为公共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能符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两者动作特点、音乐的节奏比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来制定一系列的考试规则,在考核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 寿文华,魏纯镭,荣丽.体育舞蹈――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