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的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高职高专功能,为地方学前教育发展服务 基于科学发展观与职业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深谈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职业教育的前进方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职业道德教育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阈的高职教育政策发展导向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转变 浅谈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业绩评价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环境审计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 基于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成人教育的践行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会计教育改革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我国民族器乐初级教育 基于科学发展观与新儒学的道德认知教育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 学习科学发展观受到的教育启迪 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价值解读 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浅谈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张霞.“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幼儿园数量变化状况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1).
[4]孟伟,张羽寰,李玲.多元均等――我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路径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2).
[5]李卫兵,李轶.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J].中小学管理,2003(11).
篇2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分析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上钢琴课的必要性
针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否有必要开设钢琴课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部分人认为,现在很多农村,甚至乡镇上的幼儿园其实都没有钢琴或数码钢琴,幼儿园在课堂上只是做做游戏、学习学习简单的英语、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学习跳舞、画画等,其实并没有学习钢琴或是唱几首歌。
还有部分人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89%的学生是来自农村,她们压根儿就没学过音乐及理论,更别说钢琴了。如果真要学,就算三年时间都用上,也只能学点基础的技能,还不如多学学其他的技能,所以他们仍然认为没有必要学习钢琴。
最关键的是许多高职院校是民办,国家虽然鼓励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但对教育类专业的审批控制得却比较严格。所以许多学校实际上是没有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资格,而是依附于其他专业之上。因此,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突出和显著的问题,那就是领导们认为一下要投入几十万元去建琴房、买钢琴,而国家对此却没有任何扶持,这看似是一个非常不划算的投入,所以领导们不得不慎之又慎。
但好在大部分人认为既然要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必要的实训设备就是需要的。他们认为针对许多幼儿园并不上音乐课或钢琴课的说法虽是事实,却也正是农村幼儿园教育落后的原因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的原因。
作为高职院校最主要的一个功能便是服务社会,而学前教育专业正是服务农村学前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
二、如何上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
既然确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确实有上钢琴课的必要性,那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才是作为我们钢琴教师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我发现一个现象,但凡是要让学生学习钢琴,许多教师都照搬音乐学院的一套理念,认为必须要学完从《拜厄》到《车尔尼849》,甚至《车尔尼299》的练习曲,然后还得学习《钢琴基础教程》上面的乐曲等等,然后才能开始学习“儿歌伴奏”。
那么是不是真要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完这些才能完成儿歌伴奏呢?这类学习是重在技能还是重在兴趣?我想只有当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
长期以来,许多钢琴老师认为学钢琴打好基础是关键,因此重在让学生练习练习曲。这本身是正确的,但我认为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样的理念似乎有点不实事求是。高职教育只有三年时间,而真正在校的时间却只有两年。根据每个学校的开课计划不一样,有的学校开设了两年,有的学校开设一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学完那么多内容,无疑是拔苗助长,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她们要花上一年,两年的时间来练习练习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兴趣”。 诚如前面所言,她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压根儿就没学过音乐及理论,对音乐也不感兴趣。所以,这样的教学理念很容易使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过程时间长、强度大、见效慢等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我认为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我们如何来做呢?
经过长期的教学我得出了这样的一些经验:
第一:重在引导
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钢琴,从根源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什么要学习钢琴是解决学生的疑惑。
在实际教学中,我告诉我的学生说:学好钢琴就是为了将来在幼儿园等单位找到好的工作,这就是工作需要。我也给她们举了实际例子:“我的一位在2010年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钢琴,但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开始后悔,然后又开始想学钢琴,并且想过钢琴六级”。有了实实在在的例子,她们就认为确实有必要好好学,都开始勤奋的练习钢琴。
第二:告诉她们钢琴要学什么
学什么是解决学生的顾虑,并让她们有所期盼。
但老师首先就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学什么?我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并不需要沿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我记得在我读大学期间,我的钢琴老师告诉我们一句话:“无论你们怎么练习,现在也不可能成为钢琴家,所以请多抽出一些时间来练习伴奏吧!”我想我老师说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同样它也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也同样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是多练习伴奏,尤其是儿歌。因为她们工作所面对的对象就是小朋友。
篇3
一、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特点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学校,培养的是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人才而非舞蹈演员。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时,能够用舞蹈对儿童进行美育。一是要突出强调幼儿的直观性和想象力,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能够进入童心世界;二是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节奏、韵律;三是侧重教授学生如何编排舞,让幼儿学会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重视教材和音乐的选择与编排、让舞蹈课堂成为师启发儿童智慧、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学堂。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任务重。舞蹈是一门技能课,在舞蹈专业院校中,表演、教学、编导是三门各自独立的不同学科,每一学科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系统学习,才能达到各自学科的要求。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则要求非常全面,要对舞蹈专业中的各学科都必须有所了解和掌握。例如,要会跳,能为幼儿做出正确优美的示范;要会教,有教授舞蹈和组织幼儿学舞的教学能力;要会编,有自编自导幼儿歌舞和辅导幼儿园活动的编导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三项能力,才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幼儿舞蹈启蒙的第一个动作要幼儿教师去教会,幼儿潜在的舞蹈才能要有幼儿教师去发掘引导,因此学前教育的舞蹈课教学的任务是繁重的。
2、时间少。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为三年,招收对象是高中毕业生。舞蹈课的课时三学年总课时是270节左右,第三年下学期是实习阶段,在这么短的学时内要学会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以及藏、蒙、维、汉、傣这五大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创编,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时间也是相当紧张。
3、学生素质差。学生入学时没有舞蹈加试,只要文化分够录取线就可以进校学习,致使招收的学生素质较差,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舞蹈,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跳舞的条件。学生舞蹈素质的欠缺,自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是专业必修课程。必须从教育目的和教学实际出发,以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色的掌握与幼儿舞蹈的训练与创编为主体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1、 教学内容的选取
基训方面:基本上从启蒙入手,加快阶段性的步骤,利用大学生理解力强的优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技能技巧上强调其知识点要领的领悟,不强求身体的完全掌握,要求学清楚,做明白,人性化的设计好教学进程,把握住每个阶段的训练目的和任务!
民间舞课方面:采用大信息量的教学结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组合或片段,抓住风格的准确性,强调各民族的风俗文化特征,不追求高难度的综合性内容。这种集专业性、普遍性、合理性一体的人性化的师范舞蹈教学结构既解决了困难,又推进了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办学的特色!
幼儿舞蹈创编方面:无论在选材上还是从音乐到内容上都要力求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原来我们的教材大都是几年前的,虽然有着其科学性,但一些组合陈旧、音乐也过时,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兴致并不高。如果同样的组合,在动作不变的基础上,配上当时的一些符合组合性质的音乐,就使学生耳目一新,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时代感强,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作为创编课的乐曲。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接受快、收效显著!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传统舞蹈单纯的言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以激发兴趣爱好为驱动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动脑能力的培养。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创新营造宽松和谐教学环境
在习惯上,老师往往是满脸严肃,高高在上,让学生见了望而生畏,学生对老师只能是敬而远之。这种状态下,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与理解,学生有想法也由于害怕难于表露出来,束缚了学生的自主与创新。新型师生关系强调,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必须是平等的,在对待问题的见解上是民主的。在此关系下,老师对学生就像对朋友和同事一样,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能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一员,成为学生的朋友,打通师生交流的障碍,打破师生之间的界限,使师生心灵相通。
4、“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创新意识
篇4
论文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改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从社会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两个因素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压力,然后就如何减压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职业压力是指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诸如紧张、挫折、沮丧)的负面情绪体验。适度的职业压力对维系职业活动、完成职业目标是必要的,而压力过大会有很多消极影响。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不稳定的情绪,不健全的人格;心理疾病增多,损害身心健康;消极行为增多,易冲动;教学态度消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态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减轻过度的职业压力,已经成为关系信息技术教师能否以健康的身心状态完成本职工作的迫切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分析
造成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过度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社会及学校、教师个人。
(一)社会及学校因素
1.知识更新加快。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速度加快,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不断学习各种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更好地优化教学。
2.分配任务多,多重角色冲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nrcce.com ) 中的一个帖子形象地刻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状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时真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我总在满课的同时还要经常熬夜为同事制作课件,如果电教员忙不过来也要承担录像的任务;老师们的计算机出了毛病,会风风火火地找我来修;机房的卫生要常打扫;学生的竞赛活动要加班辅导;老师们做课,有时要不厌其烦地讲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时还要充当打字员……”
3.上级检查,达标评比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每次检查,信息技术教师就开始更忙碌起来:检查教学设备,拟定、完善学校信息化方案,帮助公开课教师制作课件。所有这些都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4.考评标准模糊,业绩难以量化。
其他教师的考评都有明确的标准,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考评标准并未完善,加之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本身就不明确,人们对哪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并未搞清楚。信息技术教师的业绩难以量化,是困惑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5.课堂混乱。
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存在下列现象:学生玩游戏、聊qq,却不喜欢听课;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且配置低、故障率高,影响使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 “混乱”——辩论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小组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其他人无事可做或惹是生非;学生对互评、自评敷衍了事。这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的一部分“问题”,还有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况。
(二)个人因素
1.专业职能不过关。
专业职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就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专业能力包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整合能力、驾驭信息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如此多的知识能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使他们常处在紧张的状态,知识能力不能面面俱到。
2.自我并不认同该学科,感到课程前景暗淡。
由于来自社会学校的外在影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产生怀疑,感到课程前景暗淡,似乎自己并不认同该学科,这样在工作中自然没有积极性,不会取得某些成就,进而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3.对工作本身缺乏兴趣。
兴趣是做好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甚至对教书缺乏兴趣。考评的时候不能有很好的成绩,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很多时候心情沮丧。
二、减轻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压力的缓解也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共同努力解决。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调整,从多渠道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其限制性,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适度的专业化期望;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能,完善自己素质。
(二)人际关系良好,并促成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与其他学科教师和睦相处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与本学科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并未建立,各信息技术教师要多交流,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并从有经验的同行那里得到支持和鼓励。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自身的定位明确。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师,本职工作就是把课教好,此外还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但推进信息化绝不能仅靠信息技术教师,还有赖于所有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可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独立完成课件。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出些成绩,赢得认可。
(四)建立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评标准。
由于信息技术纳入高考,信息技术教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人员,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规范及考评标准,使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到公平的量化。
(五)在欠发达地区,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加理解认同和支持。
经常听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家长的抱怨:“没开信息技术课,孩子就不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好像是信息技术课的错,所以会对信息技术教师“深恶痛绝之”。凡事过犹不及。上网聊天是交流获取信息的手段,初识电脑学生很容易对这些新鲜玩意感兴趣,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等的虚幻世界。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向学生强调计算机的实用方便性,引导学生关注游戏背后的技术,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明白与其沉迷于别人的游戏,不如自己开发更有乐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还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力。只有心理健康的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信息素养高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3] 陈红,黄宇星.小议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5).
[4] 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金向丽,林刚.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江西教育,2003,(5).
篇5
[关键词]职业中学 心理响应 被动灌输 鼓励机制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
当前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已经表现地越来越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健全的进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素质、使用技能、英语读、写能力等一些与现代化生产联系紧密的要素,成为了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首选标准,尤其是在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先进生产工艺的应用等方面,英语知识表现出其重要作用。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差、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职业英语教学质量;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采用贴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把英语学好。
一、当前职业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职业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对于现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情况下,对技术人才在英语上的要求不了解,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因而造成英语学习的误解。
(一)职业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根据有关教育方面资料显示:在职业中学中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职业中学学生英语的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英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
(二)职业中学生对学习英语心理惧怕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心理、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上英语课如同天书腾云驾雾一般,不知所云。面对单词不知如何读,老师领读时,只是和尚念经一样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自己却迷迷糊糊、不知所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最怕听写单词。不敢问老师任何问题,怕老师问及其他的问题,不懂装懂。
(三)心理压力造成职业中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由于对学习英语的惧怕,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四)口语差造成职业中学生对自己学好英语失去信心
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英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怕出错。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五)传统被动式的灌输英语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老师一味的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满堂灌,老师累的气喘吁吁,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在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测验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老师主动的灌。学生被动的听,学习成了一种使命,上课完成了任务,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程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老师讲,学生听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潭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的结合,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防治对策
(一)调查摸底,从基础开始,夯实英语英标、语法基础知识
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进入职业中英语的第一课堂,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根据学生对英语基础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计划的进行英标、基础语法知识的补课,在补课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学生务实英标、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行趣味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行趣味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趣味教学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内容,是枯燥地英语学习变的生动有活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理想、信念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中。职业中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错误的认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干好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导致对于英语的学习的放松,甚至于放弃。”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渗透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就看不懂设备的说明、工艺流程的变化、工艺参数的指示等简单的生产常识,更无法谈起操作设备、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也就无法干好工作。再如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电器的说明都使用英语,读不懂说明又何谈正确使用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更是树立学生要学好英语的需要。
(四)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树立学生敢说、能说的信心
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充实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英语故事角色表演、英语日记讲述、英语园地、英语论坛、英语角等活动,通过活动达到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状态去,从而树立敢说、能说英语的信心。
(五)实行教育心理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教育心理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配合老师的讲解,合上老师讲课的节拍,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争取最大的学习效率。
(六)运用现代化图文并茂的声、相教学设施,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讲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老师授课提供了优先的技术支持,更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相教学设施,做到直观、趣味,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做到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趣味的理解讲解,从而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枯燥无味的环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篇6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 职业养成 高职教育
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发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宝库。博物馆融入公众、致力于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特殊资源和阵地。现代的博物馆既凝聚了先人智慧之精华, 又展示着人类现阶段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 它能让受教育者益智励志, 借古博今,也可以激发受教育者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公众的责任心与自豪感。它作为非正式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极大地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并提供了不同的学习、交流以及职业素养养成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
一、旅游学角度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在学术界有多种表述,归纳起来,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的自然存在、历史遗存和文化环境,以及直接用于旅游娱乐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或称为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博物馆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吸引物。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得到旅游者的认同,具有深刻文化蕴涵的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认识地方文化、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旅游吸引物。博物馆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从旅游发展历程看,具有文化性的旅游始终是世界旅游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的产品,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型旅游休闲活动将引领旅游发展的潮流,而博物馆正是这种吸引力和潮流的体现。
二、教育学角度
博物馆教育具备直观性、临场性、生动性和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博物馆在情境教育、愉快教育等方面可以发挥独有的作用。博物馆所蕴藏的知识量是巨大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知识宝库向广大民众传授知识是博物馆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许多博物馆开辟了专题讲座、专家导览、流动展览、主题活动、多媒体声光影展示等多种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创新教育方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把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糅合起来,把教学活动和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和创作中走进知识、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创新和普及。目前,中小学已纷纷推出参观诸如博物馆一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卡”制度以及“第二课堂”活动,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协助博物馆开展专题的工作室、实验室、户外课堂等活动,担任组织者或助理的角色,培养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表述能力、策划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同时也实现“以博物馆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宗旨。
三、社会学角度
在博物馆中开展的志愿服务是学生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是改变和提升自我素质的过程。通过志愿服务,使学生在服务他人中获得人生快乐、感悟人生真谛,让其超越单纯的自我利益、自私观念,培养人类互助发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观念和意识。志愿服务不仅对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的个性发展、行为发展、能力发展等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是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开发智力和能力的途径。在传统的教育和劳动方式中,青少年的能力开发多数是被动和机械的,受到长辈、社会的督促、受到节奏和规则的约束。二是在博物馆感受着神州大地的文化魅力,认识到各民族的历史和先人非凡的创造能力, 从而激发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提高和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机会,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四是提供了实现自我管理的平台。志愿者自己组织管理,安排值班、策划活动、开展学习、团队合作等,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心理学角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博物馆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场域,没有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不拘泥于形式,通过实物、影像、文字资料以及相关联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自我学习的目的。受教育者既可以浏览式地参观,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展示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既可以自己探索发现,也可以寻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帮助,还可以与周边人进行相互讨论,充分协作,没有心理压力。同时,博物馆也是一个社交的环境,鼓励团体学习,大多数博物馆内的活动是高度社会互动性的,在互动中完成信息的接收与传播。
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学习是真实情境中的有意义学习,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大。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性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将认知与情感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率的。这种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并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因此,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到博物馆学习的目的并不完全是要记住那些的知识和数字,而是要满足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需要,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人本主义心理学把学习者看作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促使学习者在教学者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学前教育非常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它在职业方向上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未来职业主要以幼师为主,这就决定了高职学前教育教学必须得到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合理地引导学生熟悉幼儿教学环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讲,其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涉及技能训练、情感培育、教学场景把握、教学实践等等,进一步表明了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非易事,下面着重研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培养途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他们的专业能力不足。比如: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任何兴趣,甚至常常处于消极懒散的精神状态下,完全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内涵,最后将会导致他们缺少奉献精神和关爱幼儿的精神。其次,他们没有牢固掌握幼儿保育知识和心理教育,无法与家长、幼儿进行有意识的沟通,同时还缺乏实际教学设计能力、说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二)基本能力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十分薄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职业道德不牢固,即许多学生错误地以为读高职学前教育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文凭、找工作,一点职业情感都没有,极不利于未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二,相对于全日制院校而言,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在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缓慢,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结构。
(三)关键能力不强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社交能力也十分欠缺,其一,他们不懂得如何学习,这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结果,即他们以期末测验为基准,忽视了平时知识的积累,常常采取“快速阅读课本”、“压考试题”等的“突击学习法”应对期末考试,未能深入领会教材中的重要学前教育理论,更别提能够灵活应用。其二,社交能力不强,即教学仅限于课堂之中,学生缺少社交与沟通的平台。
二、提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需要重视“教、学、做”一体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符合幼师的职业要求。作为高职学前教育院校,应当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理论课程方面,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研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在实践类课程方面,尽量采用讲学练法、模拟法、情景法进行授课,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现代幼儿职业发展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高职学前教育院校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人作。一方面,尽快改善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增建、扩建、改建校内的实训基地环境和平教学条件,还要努力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地构建多种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层面见习、实习的需要;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院校要与实践基地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最大限度地使幼师成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从而实现见习、实习结合的目的,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三)加强职业情感教育
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它也是现代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讲,高职学前教育院校不但要宣讲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声望和薪酬情况,以便激发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而且要大力宣讲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前教育专业,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认知。除此以外,学校应当组织手工竞赛、讲故事大赛、书法比赛等评奖活动,激励特长突出的学生,引领技能较弱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舞台上历练自己,以此加强职业情感,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营造良好的职业能力训练氛围。
(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不断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应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首先,促使教师通过进修、挂职锻炼、顶岗培训等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通过“从业聘任机制”,聘请经验丰富的园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前教育院校的教师队伍。最后,选年轻教师外出深造,不断强化中青年骨干力量,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努力做到稳定校内的专业骨干,积极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这样有助于构建一支满足现代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队伍结构。
三、结语
总之,本文通过分析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能力不足、基本能力薄弱、关键能力不强等的职业能力问题,进一步研究了提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一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二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加强职业情感教育;四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推动我国高职学前教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赖竹婧.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2013,(09).
[2]马雅玲.加强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篇8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与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育现状及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广西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状及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成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度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困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卢万合,蔡文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成人教育,2008(2).
[4]时丽.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中等幼儿师范改革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5]鄂秦泰.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篇9
关键词:开放教育;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一、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前教育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
为适应时展之需要,2010年国家将学前教育正式纳入未来十年发展规划,提到重要议程。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儿童发展规律、学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和其他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员[2]。这一专业十分注重理论方面与实践方面的结合,同时也注重教学方面与研究方面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在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中都颇受重视,但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其所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很大差别。开放教育以远程教育、业余学习为主,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学生多且覆盖范围很广,均来自不同地域,而且是年龄差别比较大的成人对象[3],也就是说,开放教育培养对象主要是以在职的成人学生为主体,所以学生在基础学历层次上呈现多元化特征,即高中、专科和本科学历并存。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本身的工作岗位息息相关,因此大多数开放教育的学生本身也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教育为全日制教育、以面授教学为主,培养对象是通过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入学的,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之前,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基础学历层次一般都为高中或者中专,且大多数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4]。在宏观培养目标上,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都聚焦于面向教学、管理和服务一线,造就大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5]。正如爱因斯坦曾强调的“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6],即使学生在德育、智能、身体、审美、心理诸方面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但具体对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所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还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将社会中在职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基本的理论素养和相关教育技能进一步提升,将其培养成为学前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并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素养和相关的学前教育技能,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胜任在社区、幼儿园、家政等各种儿童教育场所工作的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刚刚毕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高中生或者中专生,学前教育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重点学习掌握学前教育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育、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7],高职教育更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视学生掌握弹、唱、跳、说、画、做六项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善于沟通、勇于创新能力。所以在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培养过程中,需尊重规律、区别对待,具体规划出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但无论如何,开放和高职这两种教育模式都是将培养学生有道德、有素质、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等基本人文特质作为首要条件,将技能培训和实践应用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而且两者在教育实习实施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强化学生的亲身实践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这就使得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二、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
不管是开放教育还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都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且规定着学生的合理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和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同时要求具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两者课程体系的内容,都要求具有完整且合理性,要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要得到专业训练,从而获得系统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教育的课程系统是通过提供一个课程集合,按照一定的专业规则,指定统设和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程,并指定相应学分和先行课程条件等约束信息,从而形成对这些课程进行有序、关联学习的课程体系设置。开放教育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幼儿园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实践为重,理论够用”为基本原则,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通识课、专业/职业延展课和综合实践等基本模块。高职教育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遵循了高等教育常规知识模块的课程设置,主要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延展课和综合实践五大模块。两者所开设的课程模块详见表1所示。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模块明显不同,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模块设置了个人理财、实用法律基础、塑造良好的性格等43门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通识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的选择性更加广泛,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知识、艺术等品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某开放大学与某高职院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开设了基础综合实践课程(军训、就业教育、实践拓展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与全日制的高职教育相匹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开放教育均是在职学生,所以这些课程无法正常开设。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同时注重学生英语与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但是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开放教育主要是让远程教育学生了解开放大学的概况,熟悉远程教育学习模式与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开展学习。从表1中可看出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职业核心课程均设置了必修与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多种多样,学生选择范围更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成人远程教育特色。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均是各高职院校所设置好的,关于专业课程学生没有选择性。开放教育针对学生主要是在职成人的特点,不仅在拓展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幼师资格证书考试所需的课程,还开设了一些与职业相关的延伸课程,更深层次地注重成人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高职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刚毕业的高中生或者中专生,所以注重的是职业技能的提高,开设的均是学生走向教育工作岗位以后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课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都针对各自的教学培养目标设置了相关的专业课程,虽然两者之间差别较大,但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语言、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学前教育工作者所受到的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差距[8]。对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的目的,旨在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进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化的对策探求
通过前文对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对比分析可见,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既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又具有独立性和互补性。开放教育的优势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以高水平的远程网络教学平台、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和管理软件作为运行支撑;高职教育的优势主要是依托高质量的职业技能课程、实验实训设施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经过总结分析可看出,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开放教育具备的“开放性”优势能够较好地弥补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反过来高职教育所具备的“职业性”优势又能帮助开放教育克服不足得到持续发展,两者之间良好的互补性使得两者的融合发展将会成为现实更好的选择。其欠缺在于,两者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都未考虑学生自身现有工作和未来就业的需求问题,在开设的课程实践实训方面与理论方面存在脱节现象。所以,应秉持科学有效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及未来就业的前提下,对现有学前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促使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拓展课程设置上相互支撑、相互补充,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更大限度的发展。具体说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化的对策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将职业技能性方面的课程置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地位
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就具有较明确的实践应用性指向,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与专业对应的岗位素质要求、能力需求相适应。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都应当着眼于以技能性方面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专业的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规范以及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知识要求为导向,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和特征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建立基本理论与实际情况相联系,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将教学实习纳入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中
教学实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既可使实习者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又可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检验乃至创新所学的理论。让学生切实通过实地体验、调查和研究,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运作情况,亲身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进程,使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所以,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应让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分量,与学前教育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通过建立“教学实习导师制”,使实习者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中扎实知识、学以致用。
3.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要着力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开放教育的线上教学资源,有效实施开放在线学习,形成规范而又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有学者提出建构从职业到学业再到职业的远程素质教育金字塔模型,该模型从塔基到塔顶依次由远程生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政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六大维度构成[9]。这一构想值得借鉴。
4.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篇1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信息,二是职业认同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主要是参照了李璇《学前教育专科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认同的现状研究》中用的调查问卷。[2]第二部分问卷中包括30个题目:29个客观题和1个开放题(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作为对量化问卷的补充)。其中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方式的测试题目为24项,都为正向选择题,记分方式为:非常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一般记3分,不符合记2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其余的选项用百分率统计法不做记分统计。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各维度的题目分别是:维度一(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分别是3、4、5、6、7、8、9、10、11。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895。(共9项)维度二(职业情感):分别是12、13、14、15。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935。维度三(职业认识):分别是19、20、21、22、23。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787。(共5项)维度四(对自我职业能力的评价):分别是24、25、26、27、28、29。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671。(共6项)本研究使用spa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2调查结果
2.1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最高分为5分的计分标准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总体的职业认同得分为3.44分,呈中上水平(3分为中间水平),这与王杰薛、钰川学者的调查结果近似。[3]在四个维度中,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情感得分最高(M=3.7),专业认同次之(M=3.47),职业认识得分(M=3.45)略低于专业认同得分,但均高于总体的平均分;而职业能力的得分最低(M=3.21),低于总体的平均值。
2.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年级差异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得分最高的是大一学生,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在专业认同维度上,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在职业情感维度上,得分最高为大一学生,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职业认识维度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一、大三、大四、大二的学生;在职业能力维度上,大一得分最高,其次分别为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由表3的显示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2.3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表4表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略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学生职业认同的得分,在各个维度上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表5是否担任学生职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及各维度的t检验由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担任学生职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没有学生职务的同学在职业认同及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结论
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男生5人,占5.2%,女生92人,占94.8%;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群体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较高,其中职业情感维度得分最高。3)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不同,大一学生最高,其次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但在各年级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4本研究的局限性
- 上一篇:农作物缺硫的表现
-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