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缺硫的表现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缺硫的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作物缺硫的表现

篇1

【关键词】化肥合理施用注意事项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施肥方法不当,不仅影响肥料的利用率,而且还影响着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获得优质高产的农产品,必须要注意合理施肥。

1.根据农作物特点及土壤性质施用化肥

各种作物所需的营养不甚相同,而不同品种的肥料特点也各异。根据农作物的吸肥特点及土壤性质合理搭配施用化肥,不仅能充分发挥肥效,而且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粮食高产。

1.1根据不同作物合理施用氮肥 为减少氮素化肥的淋失,栽培水稻宜选用铵态氮化肥,尤以氯化铵、尿素效果较好。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施用铵态氮化肥(如碳铵、硫铵、氯铵、尿素)或硝态氮化肥(如硝酸铵)同样有效。马铃薯、甘薯也宜用铵态氮化肥。硝酸铵能改善烟草的品质,铵态氮还能提高烟草的燃烧性。而含氯的化肥(如氯化铵)却能降低烟草的燃烧性,应避免使用。此外,不同作物对氮素的要求不同,叶菜类、茶叶等以叶片为收获对象的作物需要较多的氮肥,而豆科作物只需在生育初期,即根瘤尚未起作用时,施用少量氮肥。

1.2根据不同作物合理施用磷肥 豆科作物(大豆、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纤维作物(棉花)、薯类作物(马铃薯、甘薯)以及瓜类、果树需磷较多,增施磷肥有较好的肥效。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易被作物吸收利用。“重钙”有效磷含量较高,是“普钙”的2~3倍,其施用量可参照“普钙”用量酌减。当季作物只能吸收小部分磷肥,大部分遗留在土壤中,对下茬作物亦能表现出增产效果。因此,在磷肥用量较多的地块,无须连年施用磷肥,以免浪费。

1.3 根据不同作物合理施用钾肥 凡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农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甘薯、甜菜、西瓜、果树等需钾量均较大,故称喜钾作物。但这些喜钾作物都忌氯,假若把氯化钾施到喜钾忌氯作物上,氯离子必然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氯化钾也不宜在盐碱地上长期施用,在非忌氯作物上可做基肥、追肥,但不宜做种肥。而硫酸钾适用于各种土壤、作物,可用做基肥、种肥、追肥及根外追肥。

1.4根据不同作物合理施用硫、钠、氯、钼、硼等肥料 马铃薯、大豆、花生、油菜等都是喜硫作物,使用普钙的效果好于“重钙”,因为“重钙”中不含硫酸钙。甜菜是喜钠作物,硝酸钠是甜菜的好肥料。氯化铵含氯高达 61%,忌氯作物(烟叶、薯类、甘蔗、甜菜、瓜果、茶、柑桔、葡萄等)禁用,但适用于棉、麻等作物,因氯能增加纤维的韧性及拉力。钼肥对豆科作物和花椰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肥效显著。油菜及棉花、花生、果树等属于喜硼作物,对硼元素十分敏感,缺硼会导致花而不实,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1.5 水稻对硅的特殊反应 硅被称为水稻的第四大营养元素,施用硅肥不仅可改善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生长指标,而且施用硅肥还可促进水稻茎秆粗壮,谷黄粒重,增强抗旱、抗病虫害等能力,提高水稻后期对氮的利用率,加速氮的运输积累,促进水稻提早成熟。特别是施在新改水田以及酸性土壤上效果更为明显。可以在施基肥时,利用含钙镁的硅酸盐做硅肥与其他肥料混匀施入。

2.当前施用化肥的几种错误做法

2.1地表撒施尿素和碳酸氢铵 尿素含氮量虽高,但施入土壤后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尿素在转化时呈分子状态,不易被土壤吸附,容易随水土流失,使作物难以利用。尿素作追肥时,应开沟条施并盖土。作叶面肥喷施,应掌握好施用浓度,喷施小麦、水稻、棉花、玉米,浓度以0.8 %~1%为宜,蔬菜以0.3 %~0.5 %为宜。碳酸氢铵做地表施用时,容易挥发,而且挥发的氨气会熏伤作物的茎、叶,造成肥害。正确的方法是深施10cm左右,施后立即覆土。

2.2追施钙、镁、磷肥 钙、镁、磷肥肥效缓慢,供肥时间短,作追肥使用,尤其在作物的生长后期追施,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效果差。所以,钙镁磷肥应作基肥并与有机肥混施,或作种肥施用。这样,肥分逐渐析出供农作物利用,肥效长,有利作物稳健生长而不早衰。

2.3用过磷酸钙拌种 过磷酸钙含3.5%~5.0%的游离酸,用其拌种会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用过磷酸钙作追肥时应开沟深施;作种肥时,应施于种子下方或旁侧8~10cm处,做到种肥隔离。

2.4单施含钾化肥 硫酸钾、氯化钾都呈弱酸性,施入土壤后钾离子易被土壤胶体的阳离子吸收固定,作物难以利用。所以施用钾肥应与氮肥、磷肥混用,尤其是山地、瘠薄地和新开荒地等缺磷地块,更应与磷肥混用,才能充分发挥磷肥的作用。

2.5锌肥与磷肥混施 硫酸锌与过磷酸钙存在着严重的“拮抗”作用,二者混合施用会抑制硫酸锌的肥效,使其有效性降低。所以应将磷肥作基肥,锌肥作苗期追肥,或锌肥作基肥,磷肥作苗期追肥,这样才可提高肥效。

篇2

为了让广大农民便于掌握农作物平衡施肥的技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 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般确定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条标准:

1.1 这种营养元素是完成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1.2 缺少这种营养元素的作物呈现专一的缺素症状,唯有补充这种元素时才能恢复正常生长。

1.3 这种元素在作物营养上能起到直接的作用,而不是只起到改善环境条件的间接作用。

根据这三条标准,目前已确定为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等16种。前面的9种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质总量的百分之几十至千分之几,常称它们为大量元素和中量营养元素。后面的7种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质总量的千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常被称为微量营养元素。除此之外,如钠、硅、硒、钴、氟等对某些作物的生长发育或增产是有益的,但并非必需,这些元素常被称为“有益元素”。

由于这些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构成了作物活体的结构物质,从而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 各种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规律

农业生产上经常强调氮、磷、钾三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的营养元素就不重要了,而是同等重要,相互之间不可代替。

作物必需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不论它存在的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这就叫营养元素的同等和不可代替规律。

作物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别可达十倍、百倍、千倍,甚至十万倍,但是其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如作物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黄绿,易早衰,产量低;棉花缺硼会造成大量的蕾铃脱落;玉米缺锌时,会出现白化苗或者心叶白化;油菜缺硼时出现花而不实;大豆缺钼时造成结角不结籽等等。作物因缺乏任何一种元素时,都会出现不同的缺素症状,对产量影响很大或者绝收,并导致品质下降。

作物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并且谁都不能代替谁。如磷不能代替氮,钾不能代替磷,氮也不能代替锌、锰、硼等。那么缺磷的土壤只能靠施磷肥来解决,缺钾的土壤只能靠施钾肥去解决。同理,作物缺乏任何一种元素,只能靠补施缺的那一种元素去解决。因此,在作物施肥时,必须根据作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需要啥给啥,缺啥补啥,缺多少就补多少,才能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3 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也称最小因子律,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一种或几种必须营养元素供应不足时,按作物需求量来说,最缺的那一种就是最小养分,最小养分能限制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数量,才能恢复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当养分得到供应能满足作物需要时,这种养分就不再是最小养分了,而其它最缺乏的养分就成为最小养分了。

最小养分律对指导正确施肥和正确选择肥料具有重要的作用。否则,盲目施用肥料会使土壤养分失去平衡,既增加了投资,又达不到高产。如目前农业生产上的施氮肥,用量过大所造成的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籽粒秕瘦,棉花裂棵,大量的蕾铃脱落的现象。

50年代,氮肥是最小养分,每千克氮肥可增产粮食达5千克左右。而如今由于氮肥用量大,而忽视了平衡施肥,出现了农业施肥的报酬递减现象。说明施肥的数量在增加,而施肥的效果在下降。

4 影响作物平衡施肥的主要因素

4.1 养分含量单一的肥料多,数量大,肥料配比费工费时,技术难以掌握,给平衡施肥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4.2 配方合理,养分含量低,达不到平衡施肥的标准;有的养分配比不合理,工艺流程不加调节;有的造成养分含量等同,无形中造成某种养分的浪费,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土壤污染和化学固定。

4.3 有毒物质超标

有些复合肥料,不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选用配料,而是追遂高额利润,哪种原材料能多赚钱就选用哪种原料,难免有些产品有毒物质超标。如磷肥中的三氯乙酚,尿素中的缩二脲,还有氮、钾肥中的氯离子等等。如果你施用的是这些有毒物质超标的肥料,轻者造成土壤污染,重者可使作物死亡。因此,买肥料时,一定要重视肥料的含量、配方和其它质量标准,以免造成损失。

4.4 当前施肥现状不合理的表现

4.4.1 化肥用量在增加,有机肥比例在下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失调,有些边远地块因常年施不上有机肥而成了“卫生地”。其不知,按作物营养学,土壤中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保持在1∶1.2时,作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经测,目前土壤中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仅为1∶0.53。这是目前我国黄淮海地区土地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根本症结所在。

4.4.2 化肥施用以氮磷为主,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失调,导致了最小养分限制其它养分的吸收,造成化肥施用的浪费。

4.4.3 由于氮磷肥投放多,钾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呈亏缺状态。

4.4.4 高肥区肥料报酬递减现象明显,农业施肥的效果在下降。

4.4.5 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著上升。

由于早期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导致作物旺而不壮,抗逆力下降,易受病害,长势弱易倒伏,产量低而不稳。

5 作物平衡施肥的方法

建议根据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分含量基础,在施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基础上,补施作物缺少的微量元素。为了避免配肥的诸多麻烦,科研部门和企业联合推广的测土和配肥相结合的“集成”平衡施肥技术,研制出了有机无机互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互补的长效平衡肥料――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农民用肥料不需配这配那,只需把买来的丰壮肥料或者平行肥料往里一撒,就可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即使是不懂施肥技术的人施用,也能达到相对较高的产量。既高产高效,又省工省时。是目前实施平衡施肥和培肥土壤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6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的特点

6.1 有机肥的长效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内含的氨基酸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可给作物提供丰富的有机养分。

6.2 化肥的高效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内富含高浓度氮磷钾等高效养分。

6.3 微量元素的全效

内含有硼、锌、锰、钼等作物所需养分。

6.4 内含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有较好的抑制病菌、钝化病毒的作用

6.5 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篇3

关键词:粤甜20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055-02

甜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其较易管理、价值高,也常作为水旱轮作的主要作物。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作为健康食品的甜玉米需求量大幅度增加,N植甜玉米收入也逐步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粤甜20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入选广东省玉米主导品种之一。封开县于2015年引进该品种,经过几年示范推广表现突出,增产显著,现已成为主推高产优质甜玉米新组合之一,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和推广价值。

1 品种介绍

1.1 品种来源 夏威甜-1/泰甜5号。

1.2 审定情况 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3 审定编号 粤审玉2012010;国审玉2014023。

1.4 特征特性 东南地区出苗至成熟84d,与粤甜16号相当。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株高219cm,穗位高89cm,成株叶片数18~20片。花丝浅绿色,果穗筒形,穗长21cm,秃尖2.8~2.9cm,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甜质,百粒重(鲜籽粒)35.7g。接种鉴定,高抗腐霉茎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2a区域试验品尝鉴定,分别为87.6分和86.9分;品质检测,皮渣率13.05%,水溶糖含量20.3%,还原糖含量11.8%。

2 产量表现

近3a,粤甜20号推广面积达0.33万hm2,2010、2011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1hm2产鲜苞分别16255.5kg和16377.0kg,比对照种粤甜16号分别增产11.84%和11.5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参加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1hm2)产鲜苞18835.5kg,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22.54%。2015年笔者对甜玉米品种进行对照试验,粤甜20号表现突出,可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见表1。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田块选择 甜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以沙壤土为好。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

3.2 隔离种植 严禁与糯玉米、普通玉米相邻并同时种植,避免互相串粉,影响品质;空间隔离一般要求400~500m以上,如有林木、山岗等自然屏障,可适当缩短距离;时间隔离错期播种20d以上。

3.3 精细整地 由于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所以要精细整地育苗。播前必须施足基肥,1hm2施沤熟的农家肥19500kg,深翻耙匀,精细整地;春季可采用地膜覆盖。一方面起到保肥保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提早成熟10d左右。铺膜时要求平、严、实,两边各压7cm,中间每隔2m用土压实,以达到保温、保肥、保水、灭草的效果。田块两端必需挖好排水沟,方便排灌。

3.4 适时播种 春植2-3月时地温要连续10d保持在15℃以上方能播种(直播),1hm2用量约15kg。地膜覆盖可适当提前播期。秋植8-9月时应根据气候条件来定,使其授粉期间少雨,适温20~30℃,气温在35℃以上时植株授粉不良。一般双行植,株距30cm左右,行距60cm左右,每穴播种2~3粒,1hm2植48000~60000株;一般覆土2cm左右即可,以确保全苗。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销售鲜苞,因此,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量分期播种。

3.5 肥水管理 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选择优质的单质肥料进行科学搭配;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施肥模式。其中基肥(占40%),轻施苗肥(20%),重施攻穗肥(4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时追肥,拔节期1hm2施复合肥150kg或施尿素225kg、大喇叭时追施复合肥300kg或尿素225kg、氯化钾120kg,应根据苗情及土壤肥力状况适当调整追肥数量。水管理,苗期需水量较少,孕穗期需水增加,灌浆期需水最多,根据各时期持点,合理灌溉,防止果穗顶端缺粒。

3.6 田间管理 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定苗时要注意大小一致,留壮苗,每穴1株,1hm2留苗48000~60000株。拔节期应及时中耕松土、抽雄前大培土,可防倒伏、压大草。为保高产,可隔株去雄。去雄可使植株体的水分、养分集中用于果穗发育和减少病虫害。一般采收甜玉米嫩穗去雄在雄穗散粉后2~4d最佳,将雄花全部去除。去雄时间以上午8:00~9:00和下午4:00~5:00为宜,有利于伤口愈合。

3.7 病虫草害防治 杂草防治,结合3~4叶期施苗肥,浅中耕除草;拔节期结合施穗肥,深中耕除草。甜玉米的主要害虫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要注意加强防治,特别要防止抽穗至成熟期玉米螟幼虫蛀入苞内,影响商品质量。可用敌敌畏,杀虫双喷洒2~3次,但收获前要注意用药。甜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叶大斑,叶小斑等,可用硫胶悬剂,托布津等杀菌剂兑水喷洒2~3次。

3.8 适时采收 采收的时期和采后处理对食用及加工品质影响较大。要根据当时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的生长时期及时采收,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口感不是太好;收获过晚,果皮老化,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一般授粉后20~25d左右采收较好。采收期不宜太早,也不宜太迟。

参考文献

[1]浅谈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09,13.

[2]南方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4.

篇4

关键词 锰;小麦;影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11-02

Abstract Research data about the effects of trace elements manganes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wheat in recent years were overviewed,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manganese on the photosynthesis,yield and quality,nitrogen metabolism,enzyme activity and interactionwith other elements,which could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manganese element research of wheat.

Key words manganese;wheat;effect;research progress

锰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较为敏感的营养元素之一。锰在小麦等许多农作物的碳氮代谢、光合作用、酶活化、氧化还原、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3]。小麦对缺锰较为敏感,缺锰时小麦生长不良且产量下降。大田及盆栽试验证明了在缺锰土壤上施加锰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4-5]。施用锰肥是解决小麦缺锰的有效途径。笔者就锰元素对小麦叶绿素和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氮代谢、与其他元素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1 锰对小麦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锰不仅与叶绿体的合成密切相关,并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催化作用。锰虽然不是叶绿体的组成成分,但它是维持叶绿体结构所必需的元素。缺锰时,叶绿体内的圆盘或类囊体不能形成片层,叶绿体结构受损,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充足的锰营养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侯典云等[6]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锰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 mg/L锰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了51.2%。孟宝国等[7]研究锰肥对小麦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多次锰肥能有效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延长叶片寿命。谢金连等[8]研究表明,施用锰尾矿可以促进小麦叶绿素积累。张会民[9]研究结果表明,增施锰肥,明显地提高了旱地冬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2 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锰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乔 靖[10]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有效锰含量为17.5 mg/kg时,施用硫酸锰22.5 mg/hm2,冬小麦可增产8.7%。方 正等[11]在水旱轮作严重缺锰土壤上开展小麦试验,结果表明,缺锰迫使小麦减产30%以上。杨宗飞等[12]认为小麦施用锰肥处理比对照增产10.24%~17.34%,增产的原因是施锰提高小麦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陈美亿[13]试验结果表明,锌、锰、铜及其配施能增加小麦株高和分蘖数,提前成熟,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促进向籽粒中分配。李旭辉等[14]探讨锰、锌肥对锰锌俱缺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锰、锌肥均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锰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优于锌肥,其增产顺序为Mn、Zn>Mn>Zn>CK。杨 平等[15]研究结果表明,锰肥能使小麦蛋白质含量增加11.5%。锰肥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锰肥增加小麦植株体内锰含量,生育后期锰元素向穗部转移,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3 锰肥对小麦氮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锰元素对小麦的氮素代谢有显著影响。锰作为羟胺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硝酸还原过程,可以催化羟胺还原成氨,氨的进一步代谢,生成氨基酸、酰胺和蛋白质。缺锰时小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并且不能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台 萃等[16]通过溶液培养法研究缺锰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缺锰、低锰抑制了小麦品种京冬8号硝态氮的吸收,而对临远7069无显著影响;缺锰对2个品种的碳氮代谢影响各不相同,主要抑制临远7069糖合成氨基酸的过程,抑制京冬8号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石孝均等[17]研究锌、锰肥与含氯氮肥配施对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锰能提高小麦籽粒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锰对小麦体内氧化还原过程起重要作用。锰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二价和三价的不同化合形式,这种价数的变化能直接影响体内的氧化还原。锰可以作为一种氧化剂使植株体内的Fe2+氧化为Fe3+或抑制Fe3+还原为Fe2+,因而降低铁的生理活性。锰过多会导致作物出现缺铁,铁锰之间的浓度比十分重要。锰能活化作物体内许多酶系统,如异柠檬酸去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苹果酸酶等,并催化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平衡不可缺少的半胱氨酸 胱氨酸反应[18]。

4 锰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

随着对作物营养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考虑各种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合理配施,对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具有显著的作用。张会民等[19]探讨钾锰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配施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12.0%~25.5%,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及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涂仕华等[20]探讨了在四川灰潮土及黄红紫泥土上,锰与钼、铜、硫、氯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锰肥有利于小麦籽粒充实,增产效果显著;施用钼、铜、硫加重小麦缺锰,表现出锰与钼、铜、硫之间的拮抗作用;而施氯则减轻缺锰,显著地促进锰的吸收,但过多的氯则不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转移。陈 铭等[21]通过冬小麦盆栽试验对北京地区的轻砂壤土施用N、P、K、Zn及Mn肥料,研究结果表明,用N、P、K作底肥和施用锌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数量的锰肥(13~104 mg/kg),不但可以显著影响冬小麦籽粒中P、K、Fe、Mn、Zn和Ca的浓度,而且均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增产幅度为19.4%~32.9%。

5 结语

锰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锰元素的很多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如锰簇在光合放氧过程中的机理和作用还未完全认识;锰在各种酶中的专尚不完全清楚;锰元素与其他元素交互作用的内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了解锰元素的作用机理,可以更好地利用锰元素,以大大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6 参考文献

[1] 陈颐.光照与硼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2] 祁倩倩.锰不同浓度及其施用方法对大豆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大庆:黑龙江农垦八一大学,2009.

[3] MCHARGUE J S.The role of manganese in pla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2(7):1592-1598.

[4] 邹邦基,何雪晖.植物的营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221-222.

[5] 褚天铎,刘新保,杨清.华北石灰性土壤发现小麦缺锰症[J].中国土壤与肥料,1984(4):3.

[6] 侯典云,赵盼盼,马占强.锰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7):38-40.

[7] 孟宝国,周晓东,孙乔莲,等.锰对小麦产量和济性状的影响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39.

[8] 谢金连.锰尾矿中锰对作物营养效应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9] 张会民.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10] 乔靖.冬小麦锰肥单因子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2.

[11] 方正,吕世华,张福锁.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田间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3):1-4.

[12] 杨宗飞.微量元素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05(6):13-14.

[13] 陈美亿.锌锰铜及其配合在冬小麦上的效应[J].土壤肥料,1996(3):30-33.

[14] 李旭辉,张金水,冯振国.锰锌肥对锰锌俱缺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的效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29):19-22.

[15] 杨平,彭琳,戴鸣均.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1990(8):7-8.

[16] 台萃,武泰存,王景安.缺锰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理效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19(2):53-56.

[17] 石孝均,毛知耕,周则芳.锌、锰与含氯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2):160-168.

[18] 雷震宇.钾、锌、锰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推广应用[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9] 张会民,刘红霞,王留好.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1):109-113.

篇5

该技术通过采取农业(如选择抗性品种、适时播种、合理施肥、控制田间积水、结合间苗及时拔除病苗、减少田间菌源、适时收获等栽培措施和合理轮作、间作、土壤深翻等耕作措施)、物理、生物技术,协调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将重大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确保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增产增效情况: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每年仅病虫害就造成约1000万吨的产量损失,约占玉米总产量的7%-10%。通过准确测报,综合运用农业栽培和耕作措施,选择抗性品种和高效、低毒、专用农药,适时精准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每季玉米可减少施药次数1-3次,每亩省工0.5-1个、少用农药35%-50%、节省农药费5-10元、亩增产玉米25-30千克;同时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理病菌;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烟单重4号、豫玉11号等。

2.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另外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深翻,这是减少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在病害发生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使发病程度减轻一半。适期早播,使整个玉米生育期提前,可缩短后期处于高湿多雨阶段的生育日数,有避病作用。玉米是一种喜肥作物,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另外大斑病是一种兼性寄生菌,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种在缺肥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抗病潜力。

3.药剂防治:当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高效药剂,各地试验较多,反映有一定效果的药剂有:40%克瘟散乳剂 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穗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800倍液。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二、玉米锈病防治技术

1.防治技术要点

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早熟品种较感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且注意选用多抗或兼抗当地几种主要病害的杂交种。

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植株抗病性;适度用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

3.加强田间管理:南方玉米区应在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4.化学防治:及时施药预防控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1.生活习性: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均为半圆球形,初产时黄色,以后变暗。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著颗粒。

2.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因秋季多雨,土壤湿润,杂草滋生,地老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适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数大,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基础。

3.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

四、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1.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2.防治方法: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有条件眷,应做好地区甚至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工作。

五、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1.症状识别: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叶时即开始为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致使被害叶片先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子粒秕瘦,造成减产。

2.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

篇6

【关键词】一次性;问题;施肥

化肥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们有意识地将化肥施入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供给作物营养,达到作物高产、优质、低成本等经济目标的过程。我们在使用化肥时应提高效益,也就是使用化肥所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其中使用化肥所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有很多方面,比如促使农作物增加产量,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高,提高土壤肥力及其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但化肥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不良效应,比如造成土壤板结并导致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污染,农产品特别是人类食品的污染等,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应当尽量避免。

为此,对农民朋友使用化肥,跟踪调查多年,尤其是对农民的一次性用肥做了详细的调查,现就农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一次性化肥出现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1.使用一次性肥出现的问题

一次性肥是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为了图意省事,在玉米用肥上仅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全量化肥做底肥。全生育期不再施入化肥,这样的施肥方式叫一次性肥。根据调查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1一次性肥施肥的深度不够,对种子及幼苗的影响

由于一次性肥含氮高,加之早春特殊气候,连续阴雨天,氮肥在土壤里溶解快,施肥深度不够的,种子及幼苗的根与氮肥接触,出现烧种和烧苗的地块很多。

1.2一次性肥复混肥施肥不均,造成营养不均衡

现在使用的一次性肥多数是复混肥,其中磷、钾肥是矿物质肥,比较重,氮肥比较轻。加之整地不细,施肥车为了赶进度快跑,就造成车摇晃、颠簸,就使磷钾肥沉在下面,氮肥浮在上面,这就造成施下去的肥不均,一段磷钾多氮少,另一段氮多磷钾少,磷钾多的垄段玉米苗缺氮长势弱,氮肥多的垄段,施肥深度不够,就会造成烧种烧苗现象(施肥车施肥时量调的不准或多或少也会出现上述情况)。这样的垄段,小苗先期营养不足,后期又没有追肥,因而造成减产。

1.3施肥的量不等

在施一次性肥时,农民施的量不等或多或少,施量多的地块施肥深度不够,容易造成烧种和烧苗,即使不烧种烧苗也会导致前期旺长。化肥施用过多不可能全部被作物吸收,有一部分流失这就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一次性肥施量少的,就会造成玉米后期脱肥,也会影响产量。

1.4不分什么土质都用一次性肥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民的地,不适合用一次性肥的,也都用。农民在施一次性肥时,不考虑自家地能不能用一次性肥,看邻居用自己就用。结果是不能使用一次性肥的地块,肥的流失量大,造成玉米后期脱肥早衰。

1.5什么比例的复合肥都做一次性肥用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户用氮:磷:钾为18:18:18或16:16:16的含量做一次性肥使用,他们认为总含量够就可以,不考虑氮磷钾比例合不合理。

2.田间调查

为了更好的说明一次性肥使用出现的问题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对梨树县小城子镇13村130个点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各种问题都造成不同的田间表现和不同的减产程度。如下表:

3.如何正确使用一次性肥

(1)选择缓控释肥料,延长肥效。尽量让肥料的释放时间、速度和玉米需肥规律相吻合,提高化肥利用率,保证后期不脱肥。缓控释肥料目前主要有硫包衣和树脂包衣二种。

(2)分层施肥。如果有机械化播种和施肥条件的,可以分施到种子侧下方不同深度的土层,其中约1/4在浅层,3/4在深层(上层是施口肥,也叫种肥,下层是基肥深施)。使玉米在苗期和中后期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主要是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它可以解决春天地温较低、玉米苗期容易缺磷的问题。没有条件的,施肥的深度一定达到15-18cm。(种肥隔离至少6cm以上)。

(3)有机肥和化肥共施。有机肥和化肥共同施入,能增加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4)适当提高施肥量。若用复混肥,一亩不应少于40~50公斤;一定选用高氮型复混肥,因为玉米一生中对氮(N)的需求量大致是磷(P2O5)的两倍,甚至更多。

(5)使用一次性肥时特别要注意土质,不保肥,不保水的地块绝对不能用。(如;沙壤土、轻减土、盐碱土……等等)。

篇7

关键词:盐碱地的形成;地形地质;气候条件;改良模式

中图分类号:S1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56-1

1 吉林西部盐碱地的形成是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条件、植被演替及地下水状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1 地形地质

吉林西部盐碱土区地处松辽平原中心,四周为缓慢上升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所环绕,是三面环山一面靠分水岭的平原,地势低平。在地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湖水多次丰枯,使流域内高地母质母岩中可溶性盐分随径流汇集于闭流低地,这是盐碱的来源。周围山地降水丰沛,区内有松花江和嫩江贯穿中部,还有发源于山地的百余条无尾河向中部平原集中。河水由于古老河道的存在及地表径流作用,漫流于平原内形成无数的内陆湖泊(即碱泡子),可溶性盐类不能排出。沉积的母质形成粘重的不透水层(即碱隔子),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1.2 气候条件

这里气候特点是春旱秋涝。春季风多风大严重干旱,地表水蒸发量大。从周围高地汇集来的“野水”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碱,由于“野水”排不走,盐碱便留下,蒸发浓缩,盐分积聚地表。伏后秋雨又多又大,使得土发粘,不渗汤,形成内涝。内涝又加重了盐碱。盐随水来,碱随水走,土壤盐碱化有加重了内涝。年年如此,循环往复,吉林西部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重,盐碱土面积越来越大。

1.3 植被演替

吉林西部盐碱地原本以中旱生草本植被占优势,并混有相当数量的中生草本植物。历史上这片盐碱地曾经植被茂盛,草丛高40~60厘米,覆盖度60%~80%,一平方米内有草种20~25种,干草产量1.5~2吨/公顷,载畜量0.4~0.5公顷/羊·年。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无序开垦破坏植被,现如今,干旱盐碱地块,植被正向杂草群落演替,呈现出无法利用状态;低洼盐碱地块,正向星星草、芦苇群落演替,而含碱量大的地方则向碱蓬子群落演替。若继续过度放牧或开荒后又弃耕,可能进入无植被状态,进一步加重盐碱化。

1.4 地下水位状况

吉林西部盐碱土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多数季节在200厘米左右,有些地块雨季时接近地表,积涝成灾。“涝碱相随”,使盐分更向这里集中,加重了土壤盐碱化。如果地面不平,就会造成“洼兜窝碱”和“高包返碱”现象。这是因为聚集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通过土壤毛管上升直达地表,使土壤发生盐渍化。这也是拉沙土压盐碱不治碱的根本原因。

2 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

这些集成新技术的大力推广,极大降低了改良盐碱地的投入成本,明显缩短了盐碱地改良年限,提高了改良效果。

2.1 磷石膏改良盐碱地集成技术

在石膏改良盐碱地的传统化学改良方式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借助国家农发项目资金支持,创新改良模式,形成“磷石膏+抗盐碱水稻新品种+超密植栽培”的集成技术示范模式。每年的3月末4月初,翻耙稻田之前,在中重度盐碱地上,每公顷施用30~40吨磷石膏,在翻耙稻田15~20厘米,使磷石膏与稻田表土均匀混合,再放水泡田。其化学原理是用石膏中的钙离子置换盐碱土中的钠离子,生成对作物危害较小易被水淋走的硫酸钠,从而降低盐碱土的pH值,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之所以用磷石膏替换普通石膏,是因为盐碱土中有效磷的含量每百克中不到一毫克,土壤严重缺磷限制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施磷石膏在降低pH值的同时,还能补充磷元素和硫元素,降低增施化肥的改良成本。

2.2 暗管改碱集成技术

借用“城市地下管网排水工程技术”,创新传统工程改碱的“修造台条田、治涝改盐碱”模式,吉林农业大学在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资助下,在大安市建成600亩水田暗管改碱试验区。试验区根据当地土层构造、土壤渗透性、土壤含盐量和pH值,暗管排水能力及农田水利设施等指标综合确定,暗管间距为5~10米,埋深0.8~1.2米。同时为了检查暗管排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和清洗管道,在同一根管线上,还每隔300米的距离设置直径0.8米以上的检查井一个。暗管排碱工程是指通过埋设暗管排水系统淋洗土壤中可溶性盐碱进行改良盐碱地的系统工程,是利用种稻过程中水盐运动将土壤中的盐分携带到暗管中排出。在暗管改碱工程的基础上,必须实施改土培肥配套技术,形成“暗管改碱+土地平整工程+客土压沙+施用有机肥+施用改良剂”的集成技术。

2.3 酸雨石改良盐碱地集成技术

篇8

一、产量表现

1. 区试及生产试验

2008年上杭南阳试点区试产量为544千克/亩,比对照汕优46增产21.07%,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续试,产量为562千克/亩,比对照汕优46增产14.85%,达极显著水平,居12个参试品种首位;2年区试平均产量553.3千克/亩,比对照汕优46增产17.90%。2010年晚稻生产试验,试种1.7亩,产量为571.3千克/亩,比对照汕优46增产9.67%。

2. 丰产示范

2011年在上杭县南阳镇射山、豪东、南阳、官余、黄坑等村双晚试种示范,种植面积达36.5公顷。多点示范结果表明,福龙两优863实割产量为500~560千克/亩,高产田块达600千克/亩。射山村同块田简比试验,实割产量为538千克/亩,比对照天优673、汕优46分别增产5.66%和11.07%。

2012年南阳镇中、晚稻和烟后稻示范推广面积达195公顷,其中豪东村丰头烟后稻连片示范10公顷实割测产,一类田产量达670千克/亩,比对照谷优527增产7.31%,加权平均产量643.3千克/亩;南阳村沙下坪双晚连片示范13.5公顷实割测产,加权平均产量606千克/亩,在同一块田简比试验,8个参试品种中福龙两优863产量居首位,折合产量575.0千克/亩,分别比对照谷优527、汕优46增产10.67%和15.60%;黄坑村双晚示范种植4公顷,经实割测产,中产田产量为527.4千克/亩,高产田产量达630.7千克/亩。

二、主要特征特性

1. 米质

福龙两优863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俱佳。该品种2009年晚季由福建省龙岩市种子站取样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糙米率81.4%,精米率73.9%,整精米率59.9%,粒长7.1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27%,垩白度4.3%,透明度1级,碱消值5.0级,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蛋白质含量9.3%。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

2. 生育期

福建省龙岩市晚稻区试结果表明,福龙两优863全生育期2年平均为124.9天,比对照汕优46迟熟2.2天。2008~2009年上杭南阳试点2年区试平均128.5天,比对照汕优46迟熟3.5天;2010年生产试验全生育期129天,比对照汕优46迟熟4天,比对照谷优527早熟1天。

3. 农艺性状

福龙两优863生育特性为基本营养型,田间表现群体整齐度中等,植株较高,株型紧凑,长势旺盛,根系发达,茎秆粗韧,分蘖力中等偏弱,成穗率高,叶色浓绿,叶片瓦状直立,熟期青枝蜡秆、转色清秀,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主茎总叶片数16叶,南阳试点2年区试平均株高121.2厘米,有效穗15.63万穗/亩,平均穗长23.8l厘米,每穗总粒数153.9粒,结实率85.7%,千粒重28.8克。

4. 抗性及适应性

福龙两优863经5年多点试验示范,田间调查未发生叶瘟、穗颈瘟,纹枯病比对照汕优46轻发生,但易感稻曲病;该品种表现耐肥抗倒伏、抗衰老,穗期抗寒性强,功能叶寿命长等特色优势;高肥高产、增产潜力大,具有较广的适应性。

三、高产栽培技术

1. 培育壮秧

福龙两优863双晚栽培全生育期为129天左右,6月18~23日播种,秧龄25~30天为宜。稀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按大田用种量0.75~1.0千克/亩,秧田播种量需严格控制在8~10千克/亩,做到稀播匀播。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沟中有水,畦面湿润不积水,防高温烫芽,出苗后浅水上畦,湿润育秧。秧田基肥在播种前结合整畦全层施入45%三元复合肥(15-15-15)25千克/亩;播种后5~6天秧苗1叶1心时均匀喷施0.3‰多效唑药液75千克/亩,控高促蘖,注意喷施前排干水,24 小时后再浅水上畦面;播种后8~10天,秧苗2.5~3叶时施尿素6千克/亩、氯化钾5千克/亩;插秧前5天施尿素6千克/亩,到插秧时平均每株带2个分蘖。

2. 合理密植

福龙两优863分蘖力中等偏弱,高产栽培应合理密植,注意插足基本苗。插植规格以20厘米×20厘米为宜,提倡宽行窄株,有利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行距25~27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插足1.65万~1.70万丛,基本苗达6.5万左右,插秧时注意浅水浅插,以利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争取有效穗数达17万~18万穗/亩。

3. 肥水管理

福龙两优863根系发达,功能叶寿命长,叶片受光姿势好,耐肥性强,具有高肥高产的特点,栽培上要充分利用其根系和功能叶优势,采用前促、攻中、保尾的施肥策略,增施农家肥、磷钾肥。中等肥力田块以施纯氮11千克/亩,氮磷钾比例以1∶0.5∶1为宜,据此施肥总量,基肥、蘖肥、穗肥分配量为:氮50%、35%、15%,磷70%、30%、0,钾40%、30%、30%;基肥在插秧前1天结合耙田全层施入,蘖肥在插秧后6~7天施入,穗肥视苗情在幼穗发育2期或6期初酌施。抽穗期结合病虫防治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每次150克/亩,叶色褪淡(为缺氮现象)的田块可另加尿素500克/亩。浅水促蘖,插秧后22天左右、苗数达18万/亩时晒田,幼穗发育开始时进行间歇灌溉,孕穗至齐穗期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勿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及米质,一般掌握在收割前7天断水为宜。

4. 病虫害防治

福龙两优863双晚栽培秧田期重点应防治稻蓟马、稻飞虱,尤其是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虫媒(即白背飞虱),播种时应使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1∶100或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200拌种(可兼防稻蓟马、稻瘿蚊,且有驱鸟避鼠作用),另在播种后7~10天及插秧前7天各喷施1次48%毒死蜱乳油80毫升+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5千克/亩防治稻飞虱等,以达到治虱防矮的目的,同时兼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结合天情、苗情,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及时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纹枯病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对水45千克/亩防治;稻飞虱选用25%吡蚜酮悬浮剂25克/亩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60千克/亩防治;孕穗末期(破口前7天)、始穗期各喷施1次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毫升对水45千克/亩防治稻曲病、纹枯病。

5. 适时收获

篇9

关键词:重金属;生态环境效应;毒理效应

化学上常把密度大于4g/cm3或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金属。

重金属具有潜在危害性,重金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食物、饮水、呼吸、皮肤接触等)进入人体。重金属不仅不能被降解,反而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或入体内富集。

一、重金属元素对动物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元素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学作用的不同,必需元素存在于正常的组织中,直接影响生物功能,并且参与代谢过度,在各物种中有一定的的浓度范围,如果缺乏这种元素,将会引起生理或结构变态,重新引入这种元素之后,上述变态可以消除。

金属对人和动物的在生理或结构上影响,例如,铁是组成血红素所必需的,少了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锌为构成多种蛋白质所必需,缺锌会引起生长停滞和贫血;锰可能参与许多酶促反应;铬是胰岛素参加糖和脂肪代谢的必需元素,也是维持正常的胆固醇代谢和糖代谢所必需的;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部分,缺钴会形成大细胞性贫血;钼是催化嘌呤转化为尿酸的酶的个组成部分。

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过多也会致病,一般在体内积聚过多是由于遗传性运输机制失灵所致;如血色病就是遗传性铁平衡失调,以致患者一生中缓慢地积累铁;威尔逊氏病是铜积累于肝和脑中的结果差。

所谓有害元素是指那些存在于生物体内时,会阻碍生物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和影响生理功能的元素,如铍、镉、汞、锡、锑、碲(非金属)、铅等。这些元素对人体代谢不是必需的,其中一些有毒,而且能使人缩短寿命,这些有毒物质我们常称之为外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口腔、呼吸道及其他途径进入人体面使人遭到危害。

二、重金属对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活动的正面和负面意义

植物、微生物经常遇到各种不良环境(如重金属等),严重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植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抵御不良环境变化的机制。但是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还是会受到重金属对其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一)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

许多重金属都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环境中重金属数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轻则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发生紊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重则导致植物死亡。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植物激素、碳水化合物等的形成等生化过程影响。

1、重金属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重金属抑制植物种子萌发其原因是抑制了淀粉酶、蛋白酶活性, 抑制了种子内储藏淀粉和蛋白质的分解,从而影响种子萌发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致使种子萌发受到抑制。扬州大学的朱红霞研究表明,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较高[1]。

2、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许多重金属都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重金属浓度超过了植物的效应浓度时反而对植物造成伤害,引起植物体内代谢过程发生紊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重金属浓度继续增加到致死浓度时就会导致植物开始出现死亡。

微量元素铬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缺乏铬元素会影响作物的正常发育,但体内积累过量又会引起毒害作用,无分蘖(水稻),叶鞘灰绿色,细胞组织开始溃烂,生长受严重影响。杨居荣等报道[2],镉污染还可使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并且有的实验得出结论.高浓度镉可使水稻幼苗可溶性糖降低,但在低浓度重金属污染下却能使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

3、重金属对植物的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植物细胞膜系统是植物细胞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界面和屏障, 是细胞进行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植物遭受到重金属胁迫时, 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 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被这些自由基攻击,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重金属更易进入细胞内对植物造成严重伤害。 王焕校等研究表明, 水生植物叶组织外渗液的电导度和钾离子浓度与水中的Cd 浓度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说明 Cd 对植物细胞膜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造成质膜的选择透性减弱, 结构破坏, 功能丧失[3]。

(二)重金属对其他微生物的影响

重金属不仅对植物有影响,对藻类的毒性较大,大量研究证实,重金属对藻类在生化-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各水平上均产生深远影响。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一些重金属减少了CO2的摄入和O2的释放。光合色素、类胡萝卜素对重金属也有反应,主要反应重金属对藻类种群丰度和群落多样性的干扰。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重金属对藻类代谢分子水平的影响,最终导致其生长的减慢和发育的迟缓,导致生长速率不同程度的改变,最终改变了群落结构。此外,重金属也从基因水平上影响了藻类 [4]。

研究发现重金属污染明显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据李勇等研究在重金属Pb、Cd复合在高中低浓度下都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减少微生物数量[5]。Huaiying[6]的研究表明,重金属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水平,重金属污染区凋落树叶的分解速度慢于对照区。

三、重金属对其他生源要素和有机质等循环的协同作用

众所周知,SO42-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酸沉降不仅使湖泊水体pH降低,而且还伴随着SO42-输入湖泊沉积物的过程。H+和其他重金属阳离子产生竞争吸附,使重金属以离子形式存在。另一方面,沉积物中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可能有利于沉积物中甲基汞的形成,沉积物中甲基汞的生产者是硫酸盐还原细菌,沉积物中硫酸盐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沉积物中甲基汞的形成,甲基汞的形成应当存在一个有利的最佳硫酸盐浓度范围,当高于这一浓度范围时,硫酸盐还原所产生的S2-会与Hg2+形成惰性汞,从而抑制甲基汞的形成[7]。

有机质、铁锰氧化物及硫化物是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结合态,但在厌氧沉积物中,活性硫则在调控和分配重金属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酸性可挥发性硫化物是许多二价金属离子,Cu、Pb、Zn、Cd、Ni、As及Co等在厌氧环境中的主要结合相。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土壤中有机氮素的矿化作用、固氮作用、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均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Brookes[8]研究施用污泥土壤中的固氮菌的固氮作用,发现在很低的重金属浓度下固氮强度下降了50%,另外还研究室内条件下的固氮作用影响,表明固氮作用与重金属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且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固氮量是高浓度污染土壤的l0倍。低浓度重金属对潮土中潜在硝化速率无影响或轻微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下有显著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红霞.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 2004.

[2]Yang JR(杨居荣),He JX(贺建新) ,Jing WR (蒋婉茹).Effect of Cd pollution on the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plant Agro-Environ Protection[J]农业环境保护,1995,l4(5).

[3]王焕校.污染生态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4- 68.

[4]熊丽,吴振斌.藻类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增刊,2000,(19).

[5]李勇,黄占斌,王文萍,等.重金属铅镉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1).

[6]Huaiying Yao, Jianming Xu. Substract utilization pattern, biomass and activ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sequence of heavy metal-polluted paddy soil [J]. Geoderma,2003,115:139-148

[7]Glimour C C, Henry E A.Mercury methylation in aquatic systems affected by acid deposition [J ]. Environ. Pollut., 1991 ,71(2-4) : 13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