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的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室内环境;创意空间;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空间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现代空间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含义。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重视空间的概念,尤其是在建筑室内设计方面,对于空间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突破。
1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现状
大多数设计者对于空间的设计仅限于从视觉效果方面加大,对于创新方面的设计很少。以古典建筑为例,一般来说,古典建筑占地面积较小,在设计时,通常是以加大视觉空间效果为设计主线,给人视觉上开敞的感觉。此外,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建筑工程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设计多样性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是目前的建筑设计中设计模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加强设计创新是大势所趋,将新型技术和材料融入到设计中,在设计中寻求新的突破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将建筑设计和建筑本身的特点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加强建筑本身的空间感,也可以为建筑业带来新机遇。
2室内空间环境的创意设计
2.1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对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的设计要求很高,由于其具有很大的隔离性和空间围护性,通常设计效果会有视觉上的阻隔和停顿的感觉,而且在听觉上的感觉也会相对减弱。通常封闭空间具有较高的隐私度和安全性,而且区域感较强,但是由于其封闭性,和周围环境的融合感和渗透性都不好。相对于封闭空间,开敞空间的空间连续性很好,但也是由开敞空间的围合程度来决定的,现阶段对于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开敞式设计是比较流行的做法。
2.2创意仿生家居
仿生的形态来自于大自然,设计师们非常喜爱从自然界中追求灵感,将自然的形态赋予时尚的气息,为室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体现浓烈的生命气息。例如一个具有现代感的楼梯,要以自然界中的藤蔓植物为原型,进行仿生。首先我们考虑到藤蔓植物给人带来的感觉是缠绕、连续、生命、希望、承托……那么对其进行仿生可以简化其繁琐的枝叶,替代为简约的曲线几何线条,不仅满足其功能性的要求,也是室内的一个亮点,使室内充满自然的魅力。
2.3空间组合形式的创新
室内设计应打破常规空间环境的设计,注重在空间组合形式上的创新。以巴黎卢浮宫为例,设计师在扩建中央大厅的时候,采用金字塔型透明顶盖,将整座卢浮宫的室内空间形式展现出一种突破性的变化,由于有了透明顶盖的加入,显得整座卢浮宫处处连成一体,与一般的建筑空间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又如巴黎拉德方斯大拱门是一个透空立方体,立方体的中间插入新型金属构架、观光电梯和塑料蓬盖。整体上看,拉德方斯大拱门的内部空间有着极为独特的划分,将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3室内空间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3.1民族化
就现代设计来说,将民族的内涵与建筑设计有效的结合,逐步发展成为新的设计风格,是民族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北欧国家的建筑设计举例,由于这些地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光照时间短,人们对于室内的明亮程度要求就会很高。所以,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风格都是偏向明亮、简洁的设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北欧风格”。所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是室内空间设计发展的趋势。
3.2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体现
高技术是将“技术美”作为设计表现的一种手段。高情感是指伴随着高技术出现的为适应新技术而作出的一种相应的平衡反应。在当代的设计中,合理安排对空间的结构布置,采用灵活的分隔方式使空间更加丰富,利用美观的吊顶将梁、柱等隐藏于吊顶之内,并且在室内外环境上使其更好地融合,使高科技含量的设计真正做到关怀人、服务人。
3.3极少主义倾向
简约不等于简单,极少主义的室内空间设计要求用尽量简单的、单纯的、简练的元素表现出深刻的内涵,创造耐人寻味的室内空间。就像蒙特里安的名画《红、黄、蓝、黑、白》,用最简单的直线与竖线按科学的数学比例划分画面,再用红、黄、蓝三原色填充颜色,却能表达最丰富的内涵,造成视觉与心理的强烈对比。在高度文明和倡导节能环保的理念的今天,室内空间设计也必然朝着极少主义趋势发展。
4结语
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新能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室内设计创新思路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设计师所作的设计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物。每个设计师都要强化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基本意识观念,提高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水平,以期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52).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in enterprises' green accounting system environment at present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which are of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ccounting.
关键词: 绿色会计制度;法律制度;会计准则;税制改革
Key words: green accounting system;legal system;accounting principle;tax reform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40-02
0 引言
当前,我国的绿色会计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核算难度较大,绿色会计的实践应用还有不少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鉴于此,应加强绿色会计的立法工作,将绿色会计纳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同时应相应的会计制度,使绿色会计更具实践操作性。
1 企业绿色会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存在着不足,一些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浪费自然资源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违背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区域局部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也存在着短期的利益矛盾。
1.2 对信息的使用要求不够迫切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政府部门是绿色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企业披露绿色信息的主要原因是公众对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力度逐渐增加,企业迫于压力而公布这些信息。社会公众对这些信息的需求也并不高。
1.3 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一是绿色会计目标与会计科目方面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的绿色会计目标,会计科目也偏少。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明确的与绿色会计核算相关要素的内涵界定,导致核算目标无法确定,进而使得企业存在淡化绿色信息的问题。二是企业绿色会计实务操作没有应用指南的指导。我国现有的规范绿色会计的相关制度与准则还处在起步阶段,约束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因而有必要通过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应用指南来对现有的会计准确体系进行完善。三是会计评价与报告披露规范存在不足。我国还没有标准的环境资源报告形式,使得企业绿色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1.4 与税收政策的协调不够 我国目前还不存在专门的环保税种,进而使得税收政策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2 加快绿色会计发展的建议
2.1 提高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和推广力度 绿色会计的完善与会计实务人员环境保护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有必要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宣传的力度,促使社会与民众的环保意识的提高,为绿色会计的建设发展奠定必要的技术,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发展。
2.2 加强交流合作,加快绿色会计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绿色会计进行专门规范的会计法律法规,从企业绿色会计发展的要求出发,应完善新时期企业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该体系明确企业绿色设计的地位,规范企业绿色会计的应用,进而促进我国绿色会计的良性发展。我国的环保专家、会计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加强交流合作,以我国现有的环保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规定为基础,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来促进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3 融合绿色因素,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与准则体系 以我国现有的国情为基础,通过各类有效措施的应用,尽快制定对绿色会计进行规范的各类标准,确立绿色会计管理与绿色会计核算制度,进而融合绿色因素来完善已有的会计制度与准则体系。通过绿色会计核算模式与绿色会计核算方式的完善,政府相关部门提高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能力的监控力度,通过把涉及环境影响因素的内容列入会计制度与准则体系的方式,加大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力。以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确定合理的企业绿色会计报告的基本框架,明确绿色会计报告的目标,规范使用行为,明确绿色会计报告的基本原则与内容,建立和完善绿色会计报告的审计制度,提高新时期企业绿色会计报告应有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完善会计制度与准则体系中应坚持企业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相配的原则,应以社会利润作为标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2.4 加强绿色会计与税制改革的融合 我国现有的绿色会计与税制改革应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借鉴国外绿色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确定以下原则:以纳税主体现有总体税负不变为基础来确保绿色税制的执行,开征环境税与企业其他税负两者共同进行,把企业缴纳的环保方面的收费都纳入环境税中,预防出现重复征收的问题;以“谁污染谁纳税”和“完全纳税原则”的要求为基础,确保新开征的税种与已有的税种不出现冲突,建立完成的绿色税收调控体系;通过财政部门编制专门预算的方式来确保征收的环保税款能够专款专用,审计部门对使用进行跟踪,确保这些资金效用的发挥。
在具体的税制设置上,可以采用扩大消费税的课征范围的方式来进行,提高非清洁能源产品的税率,还可以开征一些包括拥挤费、空气污染税等在内的和绿色因素相关的新税种,同时对有碍于环保的进口物品则应用高税率的方式。
2.5 要建立健全绿色会计审计制度,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制订环境会计审计法规,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
2.6 环保法律应与绿色会计制度有效对接 建立环保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的环保法律还不成熟,所以应着重在环境保护与补偿方面进行突破,在这些方面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并且这些法律制度应与绿色会计制度进行有效对接,这样让企业实施绿色会计制度有根据可依,也可以让环保执法事半功倍,效率大大提高。
2.7 发展低碳经济是绿色会计存在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而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社会活动出发,赋予环境资源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用会计核算出来的数据充分反映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从而使企业的微观活动与社会的宏观利益对接,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起来考虑,用以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2.8 实施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面考核企业业绩的要求 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3 结束语
伴随着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进行,新时期我国企业绿色会计制度必然会不断的发展,因而有必要以现有的会计制度为前提,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企业绿色会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3
论文摘要: 社会 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经济建设所处的软环境问题解决好,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本文集中回答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影响软环境的因素及其对策。
1 软环境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结果
从概念上说,经济发展软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中不具有物质形态的非经济因素,它包括思想与观念、 政治 与 文化 、 法律 与政策、体制与机制、 管理 与服务等内容。它与 交通 、资源、 通信 等硬件条件,构成经济发展整体要素,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程度。其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营造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在 市场 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是环境营造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软环境。我们说政府职能转变是软环境,主要是指政府的透明程度、办事效率、工作机制和廉洁状况。这就要求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权力转化为责任,把管理转化为服务。
1.2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机关公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一般说来,软环境建设上的问题,往往出现在那些与基层、与企业、与群众、与 投资 者经常打交道的公职人员身上。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公职人员的服务质量是软环境,主要是指公职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意识、自身能力和工作作风。这就要求每个公职人员要人人成为环境,真心实意地为服务对象着想,为服务对象负责。
1.3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社会诚信程度。在现实社会中,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往往看重的是你这里能否有良好的社会诚信度,其投资的回报率能否有效的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社会诚信程度是软环境,主要是指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公民要讲诚信,投资者也要讲诚信。事实上,最讲诚信的地方,就是对外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1.4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地域文化既是 历史 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创造。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大概说来,投资环境好的地方,都是文化氛围浓的地方。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文化氛围是软环境,主要是指这个地方有没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有没有特色明显的文化产业,有没有知名的文化品牌,有没有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果有了这些,就能构成强大的文化支撑,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奠定定基础。
1.5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社会治安的实际状况。其实,社会治安实际状况如何,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试想,哪个投资者愿意把资金投放到一个不但回报不安全,甚至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的地方去?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社会治安状况是软环境,主要是指那里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程度、黑恶势力的存在程度要低,社会稳定和环境的净化程度要高,为投资者的全力营造一个“安全、赚钱、舒心”的环境。
2 干扰和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分析
2.1 政府职能错位的影响。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的职能还没有随着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而很好地转变过来,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应由市场运作的事情,使政府应有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公共 服务”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这不但制约了经济发展软环境,而且也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2.2 经济管理部门违规操作的影响。本来,经济管理部门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应是“纳税人”的“保姆”,但是,有些经济管理部门过分看重于手中的权力,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乱检查、乱收费、乱推派,甚至不顾企业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随意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这不但伤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2.3 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的影响。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执法部门的重要职责,执法人员是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者和“保护神”。然而,有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秉公办事,而是以情代法,甚至把执法权力变成为部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使社会正义受到侵害。
2.4 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的影响。服务行业是直接为企业、为投资者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这些部门,特别是那些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对经济发展软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有些服务部门,缺少“亲商”理念,对服务对象不但态度生硬,而且办事效率低下,给人一种“出了这个门就不想再进”的感觉。这样的服务环境,能引来大项目吗?能招来大客商吗?能实现大发展吗?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
2.5 社会 舆论“杂音:”太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社会来说,一点舆论“杂音”没有是不现实的,但是,“杂音”过大就会引偏舆论导向,自己把自己的 环境 搞坏了。像那些无中生有的“告状风”、小题大做的 新闻 炒作风、茶余饭后的怪话议论风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消磨人们的斗志,恶化人们的情贯,使人“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干不好更不是”。试想,这样的环境怎么能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又怎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
3 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软环境应当采取的基本对策
3.1 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是由过去的 管理 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要在理念上转变,即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我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提供服务。二是要在方针上转变,即要坚持非歧视性原则,公平地对待企业和公民,保护和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三是要在宗旨上转变,即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宗旨,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 公共 政策 、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上来。四是要在机制上转变,即要坚持公开透明的运行方式,科学执政, 民主 执政,依法执政。
3.2 要规范 行政 行为。从身边发生的一些破坏软环境的案件来看,大都是由于行政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把规范的重点放在 经济 管理部门、执法执纪部门和各服务“窗口”,特别是要放在与企业、与群众、与 投资 者有直接管理关系的公职人员身上,使其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一是要进一步清理审批项目,缩小审批范围。二是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降低投资运行 成本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要进一步约束公职人员的管理行为,执法行为和服务行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干扰、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案件查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强烈的软环境建设意识。
篇4
国内外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现状
幼儿教育在国外非常受到重视,他们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幼教事业,依托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重视幼儿潜能的开发,培养健全幼儿的独立性、协作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些方面独具一格,并卓有成效。尤其是室内环境自然元素摄取的设计,让幼儿更多的与大自然接触,创设温馨健康的生活环境。室内陈设的家具设施等可以随幼儿的喜好进行互动式移动或摆放,尽量采用原生态的材质,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而国内大部分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则采取中规中矩式的方式,在造型、布局、空间组合穿插等方面还有欠缺,幼儿活动相对封闭集中,空间浪费严重,缺少以幼儿为本的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的原则
安全性的环境。设计的材料选择方面一定是国家审核把关通过的合格产品,决不能将带有污染源的产品入园,给园区带来二次污染。同时考虑产品的性能,要选择一些使用周期比较长的材料,而且材料本身应该具备所达到的功效,如防寒、隔热、隔音、绝燃、且易于施工装修的材料。
寓教于乐的环境。目前幼儿园的设计取向多元化、功能化、人性化的管理,强调的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还原幼儿本质的回归,使得幼儿园的各方面的条件都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寓教于乐的环境都能让幼儿兴趣盎然,发自内心的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着快乐与自由,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大提升。这些区域设计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亲手制作或设计的,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处处彰显着生机,装点着井井有条的空间环境。再配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既丰富了幼儿的耳朵,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又对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室内环境设计的几点思考
活动空间设计。室内的活动空间包括体音美室、游戏室、多功能厅、公用的走廊、楼梯、门厅等,是幼儿们撇开限制的公共活动区域。另外还包括生活空间如卧室、杂物间、卫生间和盥洗室。以上主要是以班级为整体进行活动,也是幼儿们在园区接触时间最长的活动空间环境。保证了幼儿的最基础的需要,成为他们互相交流、沟通、休息和学习的空间环境。应该增加活动空间的功能性,提升它们的多用途性,达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比如廊道一角或者是休息区可以设置成主题交流区,同时要考虑太阳光的自然摄取,增加幼儿和自然的接触。色彩要贴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可以多设置一些明快的颜色,不但体现空间自身特色,对于幼儿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界面设计、 最适宜幼儿园室内地面铺设的材质应属木地板,幼儿在地板上可以随时进行跑跳、蹲坐的活动,减少硬质地面对于幼儿骨骼的伤害。选取的木地板材料必须是国家检测合格的产品,应该是经过防潮处理,且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好和易清洁的特点,否则大量的有害气体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损害,而且还要符合幼儿的审美需求,保证地面与整体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避免突兀感。地砖的设计应该考虑花型和花色的拼接,激发起幼儿的视觉感应,同时一定要平整,避免凸凹不平引发幼儿安全事故。
楼梯的设计也可以作为活动空间来设计,首先应该保障安全性,台阶层高和扶手高度应符合国家安全规定要求,台阶面要作防滑线处理,并且楼梯整体坡度不能太大。楼梯色彩设计整体不能太鲜艳,防止幼儿注意力偏移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楼道墙壁上可以装饰一些教育图片,楼道下的空间可以设置成幼儿游戏、交流区,扶手按照规定设计其高度,扶手和栏杆的材质可以选取多种材质混合,在设计中增添一丝趣味性,特别是栏杆间隙不宜过大,防止幼儿将头钻进去玩耍。
墙面是幼儿汲取知识和提高审美能力的空间地方,能够保护墙体,并且可以产生修饰房间的效果。还可以考虑以互动墙的设计形式来进行装饰,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幼儿间、师生间的互动;还要考虑经济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二次利用的材料进行装饰设图计,构建节约和环保的理念;同时保持动态变更的原则,根据时间段的变化或者是幼儿们的喜好的变化及时更换主题,对于幼儿时刻保持新鲜感,及时汲取新的知识,新的认知,新的发现。在制作设计墙面的时候,要注意不同年龄幼儿关注的重点,设计不同的版面,形式多样化,材质多样化,与活动区的整体相融合。
顶面的设计应该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更多的考虑空间视觉的层次感,不至于一目了然单调至极。可以采取高空体块的穿插,也可以悬挂一些幼儿的手工艺品,用来降低某些房间高度带来的空旷感,让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对于活动区域来说也是可以作为很好的隔离界面,起到区域划分的作用。
篇5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发展
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内涵以及目标
所谓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指的是以艺术为表现形式,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以及理性设计,为了塑造适合业主居住的、安全的、节约的、环保的室内环境而进行的所有创造性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室内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重视室内物质建设,同时关注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将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行有机统一。“以人文本”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理念,贯彻该理念一方面要提升室内设计的物质水准,满足居住者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居住者的精神需求与生理需求,构建出高质量的室内环境,满足居住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创造出物质与精神有机统一的室内环境。长期以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将安全、环保、节约作为追求的目标,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欲望更加强烈,居住环境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人们在追求居住环境舒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安全以及环保等方面。设计师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创造者与执行者,其设计目标必然是尽可能满足居住者的意志、生理、情趣、爱好以及审美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严格遵循“以人文本”的理念,并将该理念作为设计行动的指导。
2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在此时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也出现了大量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大师。虽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正确面对这些问题,才能推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
(1)室内装修设计忽略了合理性,过度追求尊贵和奢华。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追求设计整体性,确保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和谐,不能过度追求奢华。但是,由于部分居住者过度追求奢华,设计师为了迎合这种风尚,在设计中忽略了设计的实用功能,采取堆砌装修材料,制造出华丽的效果,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引导到一个错误的方向。
(2)现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不足,模仿成风。抄袭与模仿的现象目前在我国室内设计中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对设计造型、风格以及装修材料的模仿与抄袭上,比如当一处出现了新的设计风格、造型或者材料时,其他地方则会迅速模仿并抄袭,设计师们普遍缺少创新能力,整个室内装修界也因此而缺少活力和创造力。
(3)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忽略了生态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室内装修中,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材料应用广泛,其中包括了多种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材料,这些物质严重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室内装修体现出一定的时效性,很多装修材料在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被丢弃成为垃圾,造成了环境污染;设计者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只进行简单的材料组装和搭配,忽略了技术内涵的重要地位,例如合理利用自然风以及自然光线等,如果忽略了这一方面,则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
3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1) 注重生活品位,开始回归自然。首先,当前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开始体现生活品位。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开始对生活物品摆放以及室内装修给予更多的关注,确保室内环境的干净、有序。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必须综合把握室内空间、形体以及色彩之间的联系,确保室内所有物体在整体风格上体现出一致性,呈现出整体的美感。这同时也就要求设计师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知识,同时,为了能够突破各个方面艺术设计的束缚,将各种艺术特点相融合,还要求设计师在历史、美术等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这样才能在装修中融入多种艺术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室内环境设计的生活品味。其次,当前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开始注重回归自然。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在现代的钢铁结构中,人们远离了淳朴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如此,长久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厌倦了高楼大厦,开始怀念田园净土。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追求,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室内设计时,通过增加一些具有民俗特色的物品,不仅能够增添设计的韵味,同时还引起了人们的思乡之情,让居住者在室内感受到家乡般的亲切和淳朴,彻底放松自己的心情。尤其是近些年来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美的呼唤更加强烈,比如北欧纳威亚风格,在室内环境中重现了田园氛围,这种风格对全世界的室内装修设计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所以,将自然化的材料以及色彩融入室内装修中,同时结合民间特色艺术,由此设计出的作品也必然大受居住者的欢迎。
(2) 关注个性创新,注重高科技的高情感化,关注民族风情。首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关注个性创新。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钢铁产量不断攀升,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然而,当前所有的住房都呈现出同样的外观,包括装修的样式、风格以及摆设的家具都非常相似。房子缺少了个性,也缺少了对人的个性化关怀。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这种单一化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居住者的个性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这也就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天赋,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发展美,涉猎多方面的艺术知识,产生出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其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也向着高技术与高情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即关注技术的运用,同时又强调设计出的产品要具有人情味,要采用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创作出不同艺术风格的产品。科技是现代化的具体体现,科技的进步必定会对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一定影响,如灯光效果的搭配,声效的搭配等,环境的现代化也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另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也呈现出高度民族风情化的发展趋势。如果仅仅关注现代化与科技化,忽略了民族特色风情,那么室内设计产生的作品必然会脱离传统,给人以冰冷的感觉。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必须在现代中体现传统,将传统的民族风格融入现代设计当中,形成现代与传统风格的统一。
结 语
当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却非常明确。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室内设计师必须紧紧把握居住者的居住需求,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及素养,扩展多种方面的知识,在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坚持以人文本,这样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杨芳. 浅谈软装饰与室内设计风格的营造[J]. 山西建筑,2009( 09) .
篇6
摘要 本文运用城市环境工作中的公厕设计理论分析了在城市环境工作中的公厕未来设计策略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的方式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出在城市环境卫生中公厕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公厕未来设计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研究,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以及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城市环境;公厕设计;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052-01
0引言
城市公厕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城市规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厕在分布数量质量功能上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城市公厕不仅要满足人类的生理排泄功能同时也具有社会服务多种社会功能同时还能体现一个城市公众的素养和文化,因此城市公厕是对一个城市重要的文明水准文化品位以及文明魅力的综合反映,因此城市公厕对于城市规划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公厕主要是指居民除了住宅以外供人们在社会上活动时候方便之处,公厕的良性设计以及干净整洁代表了社会公德的提高以及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转换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分析了城市环境卫生中的公厕设计的内涵与原则;其次是分析了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的设计策略;最后是分析了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的未来发展前景研究。
1城市环境卫生中公厕设计内涵与原则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公厕设计内涵主要是以人性化设计作为首要前提也就是要以人为本,是指在城市公厕的设计中将人的利益需求便利作为考虑一切设计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且以此来成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所以在城市公厕的设计中就要以人性化来成为重要的第一条规定。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城市公厕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1)城市公厕设施现代化原则也就是要在公厕设计中尽量使用现代化科技技术以及在公厕的卫生设施中和设备上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节能的产品,尤其是在高级公厕中可以使用一些适当的色彩搭配以及特殊角落设计等,而且在公厕中还可以装饰一些广告信息牌保洁空调照明等现代化专用设施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公厕的合理空间;
2)城市公厕功能多元化原则也就是要使得现代的公厕除了具备卫生整理休息方便的功能之外还要拓展公厕的附属功能比如在公厕内设置休息座椅或者自动售货机等这已经成为了城市文明形象的象征;
3)城市公厕的环境优化原则也就是要使得公厕在环境上有一定的优化不能像传统的公厕凌乱肮脏等要有干净的氛围充分利用阳光以及保证通风的顺畅,而且在公厕室内也可以放置背景音乐和挂画杂志等;
4)城市公厕布局合理化原则也就是在城市公厕的用地上都是占用了一定的城市用地而且地皮价格偏高,这样如何用最小的空间布局合理的使用是关键的问题,要合理布局公厕内部结构以及公厕占用地设计来合理安排公厕的结构使得公厕占用资源最少;
5)城市公厕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公厕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坚持将人的需求和便利作为首要条件,公厕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要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以及特殊的多功能需求尤其是对于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方便残疾人的设计上,在公厕的设计建筑面积质量上都要做好合理安排等,这些都是城市公厕以人为本的主要考虑因素。
2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的设计策略
城市环境工作中的城市公厕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了研究,首先是从功能角度对公厕设计策略进行分析也就是除了公厕除了满足生理功能之外还有很多附加功能:一是从外部功能设计上要体现出公厕出入口的明显以及个性化标志尤其是采用公众比较容易接受的分辨特殊标志比较好;二是从内部细节功能设计上要在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公厕的质量上比如保障老年人或者幼儿残疾人的保障机制上对其进行安全功能设施的设计,在晚上要采用安全灯等保障设置以防止夜晚产生不安全因素,设置暂时存放物品的平台以及保鲜柜子挂钩等以保障公众财产的安全,在细节上要设想周到。其次是从环境角度对公厕设计策略进行分析也就是城市公厕的设计要保持与整个城市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对公厕进行可持续性的设计比如节水环保性公厕、生态公厕以及活动型公厕等在人群密集区来设置并且在景点以及娱乐中心设置很多公厕来供外部使用者使用,这些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与创新型公厕的合理实施与安排;同时要合理设计公厕的指示标牌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引功能,也可以根据人群流动方向分布规模行为规模等作为公厕的首要考虑因素。
3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的未来发展前景研究
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未来发展前景主要是增加移动公厕的数量同时倡导福利型健康型以及资源型的移动公厕,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合理安排了国家的资源。对于移动公厕要提倡健康卫生整洁安全的环境,同时免费的城市移动公厕可以合理管理分布以及质量可以靠广告来增加公厕的收入补偿收入的成本可以将公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移动公厕作为未来城市公厕的发展前景趋势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同时移动公厕的附加值会大幅度提升,因此移动公厕必将成为城市环境卫生中公厕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艳飞,梅全亭.“城市文明与公厕文化”[J].山西建筑,2006.
[2]金磊.“现代城市公厕设计问题探讨”[J].环境保护,1996.
篇7
关键词:环境保护 社会发展 GDP增长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37-01
作为环保人,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全局的眼光,深刻认识转变发展方式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和处理保护环境、转变发展方式与实现中国梦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环保工作有机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主战场。
1 统筹发展与保护,追求让人民满意的GDP增长
党的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同时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一方面经济要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环境要大力推进,二者能否兼顾又如何兼顾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发展与保护在根本上是辩证统一的,但是这并不排除在某一时段、某一地方、某一具体问题上,二者出现矛盾。近年来,一些地方只顾自己的发展,而影响了当地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就是粗放式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尤其今年,大气污染严重,给公众带来危害,从而引起社会的纷纷议论,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是要GDP,还是要健康?
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增速虽不是约束性指标,却能释放出强烈的发展信号,其导向作用有时甚至超过很多约束性指标,但增长并不一定都要超速。中央设定了7.5%的预期增速,既考虑了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外部环境,也考虑了我国经济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内在需求,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是长跑而非短跑,跑得快更要跑得好,比速度更要比耐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增速作为唯一目标,势必导致拼项目、拼资源、拼环境,透支体能,得不偿失。
如何更好的统筹发展与保护,根本上还是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除了控制煤炭消费,更重要是优化能源结构。比如要建设燃气发电厂。各类建设项目必须要满足环保要求,而不是淘汰已有的产业。只要是有发展,有安全保障的可以干。
2 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发挥区域环境优势,促进发展转型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地域的不同方向与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保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区域”十二五”规划产为结构、布局和规模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包括”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资源和生态环境效应;产业布局和城市格局(规划产业总体布局、支柱工业行业及重点产业园区、中心城区及市域城镇体系)与环境功能区的适宜性;发展规模(经济总量、市域人口总量、城镇人口)与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适宜性。
将国土空间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敏感度,划分为优化提升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多类功能区,从环境经济区开始规划、发展的方向及管理对策,通过分区控制和管理,改变现在工业围城、产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逐步形成优化、合理的产业布局,以有限的国土资源、环境容量承载更好更多的产业,有限集约开发,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 要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总量控制,创新发展方式
让人民满意,必须创新发展方式。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除了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更要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寻求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遏制盲目投资,过度开发,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规划好评,科学规避环境风险,从经济的发展方向来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将节能减排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法,通过整合、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
发展与科学发展,两字之差,内涵迥异,境界悬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数字政绩与公众健康,孰轻孰重,谁先谁后,应该越来越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砝码。
4 要进一步明确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寻求发展新动力
篇8
传统农业就是循环经济、有效经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放弃单纯追求GDP,强调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有效经济;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概念。那么,对农村来说,在没有进人化学农业时代和产业农业时代之前,我国的传统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本来就是循环经济、有效经济;那时的农村,本来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和农民说的话糙,但理不糙:过去咱们农村的循环经济,就是人拉的粪猪吃,猪拉粪再施到地里,长出来庄稼再供人吃。过去连收废品的都不下乡,因为农村几乎没什么废品,基本都被老百姓循环利用了。过去农村连垃圾都少,别说人畜粪尿,但凡能够有些肥力的生活垃圾,连拆除的炕土、灶台、墙土,都混合上切碎的秸秆沤肥,送到地里去了。
如今,我国超额实现了农业的化肥化,很多地方还大力推进产业化;这些,在过去单纯追求GDP时代都是成绩。但是在新时期贯彻新战略的时候,则需要反思,一方面确实有利于产量和效益目标;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破坏了城乡生态,造成了难以逆转的食品不安全问题。
虽然,这在执政党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前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却并不能归罪于中国农民采取了不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因为我们的人口增长的客观需求和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消费主义造成的惊人浪费;以及盲目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造成的土地资源不断被大量占用,水资源被过量开采;其结果,当然就是农业资源日益短缺。
经济规律是不可逆的:越是在农业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追求农业作为产业的增长,其结果越会导致化学品等各种物化劳动投入的增加,投入产出就越不合理,农业和农村也就越失去可持续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
因此,无论中国的执政党强调科学发展观,还是强调生态、环保,都应该尽可能把重点转移到农村去,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我最近这几年提出的看法仅供参考。
我国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的弱势农业也被迫追求GDP,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因为给定的目标仍然没有超越“式”的激进,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的农业现代化。的确,欧美日都实现农业现代化了。但是,这个现代化成功吗?据我在国际上到处寻找,始终也没有看到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典范。
例如,在中国农学会2006年会上,我听到一位德国的教授讲循环经济,他提出的理论很好;可据我在德国的考察,那里的大型养殖业往往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一因为大规模产出的牲畜排泄物没有地方放,只能露天堆放,一下雨就污染江河湖海。我们国内大城市前些年形式主义地搞“市长菜篮子工程”,投资上了万头猪场、牛场,也同样造成污染。
再如,按照西方模式搞农业现代化一般都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从经济学理论来说,当然有足够的合理性。但如果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来看,越是规模化的大型现代种植业、畜牧业造成的污染越严重。比如规模化、产业化的粮食棉花生产,必然要大规模施用化肥、除草剂,改用化学农业方式的结果也造成了污染。
这些,按照最时髦的制度学派理论,都应该属于所谓农业现代化这种制度造成的“负外部性”。
所以,如果愿意反思,那么可以提出的第一个挑战是: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所实现的农业现代化,由于造成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所以在可持续发展意义上,不应该被认为是成功的。据此,如果我们确实打算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三农”工作领域,应该强调的就是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
就现在的条件来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农业差别太大,根本制度是不可以进行照搬的。美国农业主要是靠拥有大面积的土地的17万个农场主,而中国的农地上密密麻麻地聚集着约380万个自然村;特别是那些平原地区的农村,往往是上千人、甚至几千人聚居。如果我们也按照美国农业追求规模收益的方式搞,其结果恐怕很难乐观。如果维持小农经济也很糟糕;大家知道,在土地资源短缺的条件下追求细小单位面积农业的高产,其结果就是化吧农药除草剂的大量投入。
鸟瞰我们的华北平原,很多地方被大片青灰色覆盖着,那就是地膜覆盖或者塑料大棚。在没有全面使用可降解的农膜之前,塑料薄膜都会污染土地;而且只要是大棚覆盖,大都是高耗水、高化肥、高农药、高除草剂,这已经造成华北平原地下水过量开采超过80%,再加上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地表土壤板结,沙化将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说20世纪沙尘暴来源于蒙古高原,那么,21世纪很可能来源于华北平原。曾经有人说过,一只蝴蝶在亚马逊森林振动翅膀,就会引起太平洋的风暴。将来也许一个小孩在华北平原跺跺脚,就会引起北京的沙尘暴。
生态农业和生态建筑
我近年来坚持强调的所谓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已经完成了初步试验。
除了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有机物还田之外,我们的青年志愿者们去年在台湾建筑师谢英俊老师帮助下,在河北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里已经成功地建立了第一组农村生态建筑群。就是不用诸如钢筋、水泥等现代建材,尽可能全部采用当地的可回收建材,要用草土墙与木框架。开始让农民一起来搞生态建筑的时候,他们大多数并不理解,有的农民说:草土墙不是旧社会吗?现在建起房屋后,外表看上去很像别墅。在这些生态建筑之中,还有能容纳300人的礼堂是半地下结构的,冬暖夏凉;而建筑成本中材料费只有3万多元,加上人工费也不过5万元;生态民宅的原材料成本只有2万元,加上人工费才4万多元。
直接成本低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态建筑不会像我们大家推崇的现代城市化那样造成40%的垃圾源于建筑废料。
去年搞示范,今年很多农民已经自费兴建这种生态农宅了。我们不仅搞生态建筑来推行环保农村的理念,也搞生态农业来具体贯彻科学发展观。
如果以小农户经济为基础开展生态农业,可以三位一体,“猪沼果”,或“猪沼菜”;可如果以合作社为基础,就可以搞六位一体一以生态厕所和沼气池为中心,加上温室养猪、温室蔬菜,再加上鱼塘和果园。人畜的排泄物全部进入沼气池,可以做到100%循环利用。搞了生态农业就没有废弃物,达到百分之百的循环经济和有效经济。
我们经过三年试验――生态农业和生态建筑――就基本恢复了农村小范围的生态系统。
以上实践证明,这种新农村建设试验如果得到推广,就可以成为在农村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工作。而不能推广的根本原因,也许在于某些政府部门与产业资本的利益关系过于紧密。
今年,为了试验有效经济,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志愿者们已经开始筹备组建绿色合作联盟,郑州的花园街道也开始从帮助兰考农民卖健康大米,进一步与南马庄村形成了城乡社区结对互动。在“购米包地”的工作基础之上我们发动城市居民组建消费者合作社,帮助农民生产合作社与市民消费合作社直接谈判,让农民能够以合理价格销售健康食品。
如同我们三年前开始新农村建设试验一样,相信再有三年,通过城乡良性互动来形成有效经济的试验也会产生初步的经验。
篇9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三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091-02
一、引言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新的《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从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仪器设备配置、监测项目等方面制定全国各级环境监测站建设的标准要求。“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5年松花江事件发生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市县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环境监测站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2011年,国务院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根据国务院 “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能力。全面推进监测、监察、宣教、信息等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国家环保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40号),以重点推进全国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它的实施大大地强化了国家、省级环保部门对下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扶持力度,对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是由于人事与财政分级管理,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用房、经费、编制以及必须配套的仪器设备问题如何解决,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环境监测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为环境执法提供有效证据,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这是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三级环境监测站实施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道难题。县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严重缺编,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偏低。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较落后,工业不发达,这些地方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大部分在“十一五”期间才刚刚组建成立,个别县甚至目前只有一个牌子,一两个人,根本无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西部地区三级站人员编制不少于10—18人和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缺编相当严重,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也极其偏低,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无法与环境管理需求想适应。
(二)标准化建设所需资金紧缺,影响标准化能力建设实验室用房和环境监测业务用房、运行费、仪器设备配置等多个方面。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环境监测业务费(不含人员经费)是维持各项环境 监测业务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应予以重点保证。监测业务用房是环境监测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应满足监测工作的基本需要。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本标准为基础,逐步加大监测业务费投入,不断改善监测业务用房条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环境监测站组建较晚,基础设施滞后,实验室用房和环境监测业务用房得不到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环保局大部分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或者只有当地政府在其单列时分配给它的仅够自己办公用的办公室,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用房和业务用房全部要依靠环保部门自己解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型工业企业相对较少,环保部门自己的经费也非常有限,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用房和业务用房也严重缺乏。
仪器设备缺乏,环境监测能力有限,辖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不能说清楚。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环境监测站刚刚组建,环境监测仪器相对缺乏,目前的环境监测仪器大部分是近几年国家下拨给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分析能力有限,工作效率较低。另外,由于经济较为落后,环境监测业务经费没有形成固定的、畅通的渠道,目前还得不到保障,不能达到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三)业务能力和水平低,环境监测质量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需要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环境监测站受监测技术人员少,监测仪器设备配备不齐全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县级环境监测站目前仍没有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证,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资质认证的监测站能够开展的监测分析项目也仅仅是水、气、声监测中的少部分最基本最常规的项目。这些环境监测站常常遇到有监测业务也因没有资质接不了,接了业务也大部分要向上级环境监测站分包,整体监测业务能力和水平偏低。同时,由于业务能力和水平低,环境监测质量、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高,监测保障方面也受到相对的制约,难以完全按照国家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取得的监测数据和信息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需要。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环境监测,是指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物理、化学、生物、遥感等技术,监视、检测和分析环境污染因子及其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变化,评价环境质量,编制环境监测报告的活动。环境监测站是为实施环境监督管理,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确定污染物排放情况、监视环境状况变化、检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等,开展环境监测提供科学、准确依据。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开展环境测试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一)增加环境监测人员编制,逐步提高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
1.调整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充实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各地在实施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议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能力。全面推进监测、监察、宣教、信息等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制定一个类似的文件,并与人事、组织、机构编制部门协调,将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并对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实施、运行管理制定明确的要求,以加强环境监测站的规范管理。县级人事、机构编制部门与环保部门按照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要求,公开招聘符合环境监测工作要求的技术人员,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充实环境监测人员技术队伍。
2.注重人才的培养,防止专业技术人员流失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晚,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监测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还不熟练,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要按规定一级一级来评定聘任,不可能立竿见影达到中级及以上。这些监测站要加强对监测技术人员监测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监测站内部知识竞赛和标样考核、上级站组织的环境监测大比武和培训等形式增强人才的素质,让他们能再较短的时间内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要注意到当前社会人才流动范围广、速度快,需要及早筹划,防止监测技术人才的流失。从目前来看,从谋划招聘人员到人员招聘到位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人员招聘到助理工程师的评定需要二年以上的时间,从助理工程师到工程师的职称评定需要四年以上的时间,技术人员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检测人才的流失可能只要一个或几个月的时间,因此需要从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种积极的、竞争的工作氛围等方面着手来防止人才流失。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努力争取各种资金用于标准化能力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环保部门以及地方财政对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扶持。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市县环境监测站建设的扶持力度。为全面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2008年以来,环境保护部每年都会《关于申报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安排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县级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的支持,抓紧落实配套资金,将专项资金足额用于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其次要努力争取将环境监测站人员及日常工作运行经费纳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监测站要根据自身的监测能力水平拓宽环境监测业务,按收费标准全额收取环境监测服务费,以弥补标准化建设资金的不足。
(三)以实验室资质认证为契机,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大力提高环境监测的规范化水平。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都要按照《准则》11个管理要求和8个技术要求19个要素的规定建设实验室,并向国家认监委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经评审确认后才有资格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这时的实验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建设标准化环境监测站,也必须抓住这根主线,除了要加强管理,组织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外,还要组织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内部知识和盲样考核、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技术人员考核与培训等,并且从样品采集、样品交接与流转、样品分析、样品管理、数据审核、结果报告编写与发出等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做到,这样才能够提高这些地区的环境监测规范化水平,才能够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水平,以适应辖区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需要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结语
经济欠发达地区三级环境监测站要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对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根据当地的情况找到对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能力与水平,以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建筑设计课程 理性思维 教学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建筑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对本专业其他课程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我校环境设计专业为艺术类招生,学生美术功底好,有一定的艺术和审美修养,但普遍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因此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为引导学生在认识建筑的过程中,培养其对建筑空间、建筑构造等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形成严谨的设计思维方式。通过课程学习,熟识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及涉及的学科、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完成市场调查、资料收集、设计构思、方案选择、设计分析、评价及设计的能力,加强对建筑设计基础及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的联系性认识,从而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能够发现的问题
1.理论知识掌握较少。
在本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没有开设一门系统的环境设计理论知识课程,更不用说开设建筑史课程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甚少。在教授建筑设计课程中,就大二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他们对建筑/设计发展史、风格流派等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够。以至于教师在教授建筑设计课程时,不得不花三分之一的时间补习建筑的发展史,帮助学生对古今中外建筑的有所认识,然后才展开讲解建筑空间的基础知识。如此,课程实践时间和课堂答疑时间减少,不能及时解答学生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弱。
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是建筑设计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中,感性过多,喜欢任意发挥。如在设计楼梯时,还停留在构图画面是否完美的阶段,而没有考虑楼梯在整栋建筑中所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室内外空间通行的功能,楼梯踏步过窄、踢步过高现象很是常见。学生时常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评阅设计稿时,总要说我设计的楼梯不合理?明明我已经把图画得很漂亮了。”追求构图的完美,过度画面,构图和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之间欠协调,在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方案设计中占了很大比重,显然忽略了建筑设计不仅是一门讲究审美的学科专业,还要强调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依照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设计表达及方案构思仍然是薄弱环节,得分率比较低。尤其是建筑空间尺度的把握方面情况不理想,忽略了建筑设计基础及建筑与环境设计的联系性。另外,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设计类学生有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优势,在建筑设计方案的表达中虽然发挥了一定优势,但这种感性的思维方式在部分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空间的理性表达,以至于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
3.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欠合理性。
按照专业培养计划的安排,建筑设计课程定于大二下学期开设,为本学期的第一门专业课,是比较合理的。这个时候,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人体工程学知识,对建筑室内空间也有了解,软件操作、手绘制图能力可满足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但在我校的课程开设过程中,建筑设计课程之后安排的才是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方案最终的效果图只能依靠手绘完成,只有部分课下自学3Dmax软件的学生能够做出基础的建筑模型,和方案草图的设想相差甚远,远不如大多数学生手绘的效果图表达得更全面。
建筑设计类课程安排松散、授课周期较短是影响授课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按照其他专业发展较为成熟院校的情况,建筑设计课程开设56学时,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但是就我校本专业的实际来看,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尚且停留在对建筑空间的懵懂认识阶段,更不可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方案。
4.课程实践环节缺失。
因课程学时安排较少,无法安排课程实践与测绘,同学们日常接触最多的空间都是宿舍和教室,加之上述建筑空间理论知识少等原因,学生无法全面地认识某一个或某一类建筑。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学生对人体工程学、建筑空间的基本知识已经有所掌握。但在做方案设计时,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准确把握空间的长、宽、高尺度,如有的同学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也做特别的概念性设计,在普通居住空间中设计了面积近60平方米的卧室,而此卧室的高度为4.5米。无论是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居住空间的实用性角度来看,过大或过高的空间,都不适宜人居住。另外,开窗面积过大或过小、窗户高度过高或过低等也是常见现象,窗地比例严重失调。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索
1.设计选题,考察基地,拟定设计对象。
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根据拟定的设计任务书及选题,可增加基地考察的环节,做足功课指导学生勘察建筑所处场地的地形、气候、交通、人文和历史条件;同时让学生了解该空间的使用者和家庭每一个成员的需要、嗜好、生活方式和习惯,将这些作为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可使空间设计更合理,住起来也觉得舒服。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到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做出因地制宜的建筑空间设计,同时创造宜人的居住空间环境。利用此教学方法,既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又可达到激发专业学习好奇心的目的,体现了设计课程教学的生动性与灵活性。在这一授课环节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需要提前找到环境优美的场地作为勘察基地,做好选址的自然、人文环境的材料准备与分析,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考察。
2.分组合作,进行建筑空间测绘。
建筑测绘是认识和调查研究建筑的重要途径,通过测绘了解建筑的构成、空间尺度和细部构造;旨在通过实践提高认识,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从三维到二维的训练过程。让学生测绘自己熟悉的建筑空间如教室、宿舍等,体验该类空间的使用状况,并对室内家具尺寸、灯具及插座位置等进行测绘,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平立剖面图及三维效果图。这样直接、方便的空间体验,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解决测绘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对空间与形体的初步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尺度,在方案设计中可以更好地把握建筑尺度,设计理想空间,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
在测绘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合作,3―5个人为一组,每组选择不同的空间进行测绘,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测绘任务。任务完成后,组织阶段性成果讲评,采取小组之间互评与指导老师讲评的方式,加强设计资料、方法的交流,在频繁的交流与讨论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创新。此外,分组合作,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创设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各教学阶段的讨论题,在阶段任务开始前向学生公布,过程中可向学生提供查找问题的线索和部分资料。这些问题应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并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对问题的探索与创新意识。这些问题应与当前学生的能力相适宜,所探求的答案可具有多样性,对所创设问题的各部分能够层层深入,如能引出新的可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则更妙。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自由,更多地提供展现学生个性特点的舞台。另外,选择学生易于接受、感兴趣的、合乎实际需要的问题,也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4.成果展示。
在课程结束时,安排课时展示学生的测绘作业、方案设计成果及课程学习心得;最终的设计结果汇总成A2图纸大小张贴在教室,要求图面表达清晰完整、制图规范、板式富有创意,有适当的文字分析、设计说明,并将上述内容制作成PPT,逐一汇报。成果展示与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讲评、学生与教师互评相结合的模式,摒弃传统的由教师一人评价模式。通过讨论与成果分享,可增强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学习效果;也是改善当前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习惯自顾自做作业、课上课下专业学习欠交流、合作意识不强等现状的有效手段。
5.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加强课程间联系性。
在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先修课程应为透视学原理、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更好地帮助完成建筑设计方案的表达;在空间表达中,若效果图形体表现准确,则可提高学习热情,提高理性知识学习兴趣,从而借助课程达到向理性思维的转变。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课程中人体的动、静态尺度及心理空间尺度、家具的尺寸等数据,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的规范和约束,是设计功能、尺度合理空间的基础。
与建筑设计后续关系紧密的课程是建筑模型制作,若能紧跟着开设此课程,要求学生将建筑设计课程的方案制作成三维模型再次展现,发现从二维图形生成三维空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方案设计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完善建筑模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组合能力,从而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性,延伸和巩固课程价值,达到开课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2]吴恺,王蔚忻.关于环艺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13):120-12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