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的兴起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消费的兴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消费的兴起

篇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焦虑;抑郁;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b)-0028-03

Effect observation of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 treating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ggravating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NIU Xiao-xia1 HU Xiao-yun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Lucheng People′s Hospital in Shanxi Province,Lucheng 047500,China;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 treating exacerbation of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ggravating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ethods 106 patients with exacerbation of COPD aggravating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ceiv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dmit order.53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After one month treatment,Hamilt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was used to score for patients and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one month treatment, HAMA and HAMD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nxiety;Depression;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病情不断加重,致死率、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此外,COPD容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衰竭,影响其精神状态,使其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2],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必须及时发现并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为一种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盐酸氟哌噻吨和盐酸美利曲辛,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焦虑抑郁治疗[3]。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主要通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来调节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最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促进临床工作的开展,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本研究选择我院接收的106例COPD加重期焦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5年5月接收的106例COPD加重期焦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临床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58.5±6.5)岁,病程为2~15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性25例,年龄43~78岁,平均(60.2±8.3)岁,病程为3~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原因、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祛痰、控制性氧疗、解痉及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H.Lundbeck A/S,批准文号:13622H100;每片含相当于0.5 mg 氟哌噻吨的二盐酸氟哌噻吨及10 mg 美利曲辛的盐酸美利曲辛),早晚各1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HAMA:依据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

HAMD:依据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5](24项),总分>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20分:可能是轻或中度抑郁;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有很大好转;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病情有很大改善,偶尔发作;无效:由于各种原因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或治疗后发作,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P

3 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气流受限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6],可造成呼吸困难甚至衰竭,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频繁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可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产生刺激,可能引发其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最终导致其发生心理障碍[7]。有研究表明[8],抑郁、焦虑的发生与神经突触间隙部分神经介质的含量相关。COPD的脑部细胞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若患者的动脉血PaO2为40 mmHg时,可以反映出5-羟色胺(5-HT)及儿茶酚胺的合成与代谢转换过程约降低25%[9]。此外,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也受到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的影响,例如慢性疾病耗时久,患者的工作能力及自理能力受到限制,多次就医会给其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卑感,担心成为家人的负担而产生焦虑、抑郁。COPD可能会反复发作,发病时患者会窒息,出现濒死感,治疗时使用的皮质激素和茶碱等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患者容易出现易怒、内心躁狂不安等表现,造成心理功能损伤[10],上述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持久、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障碍。如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加剧的症状,病程无法控制,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抑郁、焦虑引起的,焦虑会导致过度通气,最终导致患者的气道反应性变高[11],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进而导致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此时,患者的精神会更紧张,患者的心理因素和身体疾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COPD的病情愈发严重。心理问题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随着患者的病程迁延,病情无法得到良好控制,此后的生活质量、病情的稳定性均会受到影响[11]。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主要成分是美利曲辛及氟哌噻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焦虑抑郁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具有兴奋、抗抑郁及抗焦虑特点[12],它可以提高患者突触间隙5-HT、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调整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起到抗抑郁的目的,最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13]。此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拮抗组胺受体,产生抗惊厥、镇痛功效,缓解抑郁、焦虑情绪[14]。患者的抑郁心理得到缓解,可以缓解应激及疾病对心理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BODE 指数评分及CAT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COPD加重期焦虑抑郁症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伟,吴绍娴,许荻,等.黛力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焦虑抑郁症[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092-1093.

[2] 张红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干预治疗[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8):152-153.

[3] 康梅,史万英,陈娜,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加心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10(5):336-338.

[4] 李羲,钱桂生.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1,4(3):170-172.

[5] 齐艳,刘晓红,邓光辉,等.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编制及试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6):673-676.

[6] Zhang JF,Chen ZQ.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o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ith tuina or deanxit[J].J Acupunct Tuina Sci,2009,7:207-209.

[7] 郝江天.呼吸功能锻炼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4):529-531.

[8] Wang XY,Li XY,Deng AJ,et parative study on abdominal acupunctur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menopause depressive disorder[J].Zhongguo Zhenjiu,2011,30(11):913-917.

[9] 高大龙.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4):217-218.

[10] Denys D,van der Wee N,Janssen J,et al.Low level of dopaminergic D2 receptor binding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Biol Psychiatry,2004,55(10):1041-1045.

[11] 杨晓娟,张自立,杜永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合并焦虑抑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2):1682-1684.

[12] 王丽芳.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J].中国药业,2009,18(11):76-77.

[13] 田茂良.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COPD住院患者伴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D].苏州:苏州大学,2013.

篇2

摘要: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时代基础和思想基础,绿色营销能有效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文章基于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机制,从消费者感知效力、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环境保护意识四个细分变量分析了绿色消费行为,揭示了其间隐含的营销策略启示。

关键词: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策略;启示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涵,迄今为止学术界和业界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易必武(2003)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的现代消费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在消费与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与消费者的负面影响最小,实现资源利用与生存环境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消费的本质特征直接体现在5R上,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五个方面。井绍平(2004)认为,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态和环境需要而消费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方式。罗永泰(2004)认为绿色消费必须符合“三E”和“三R”原则:究经济实惠(Economics);讲求生态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原则(Equitabl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修理旧物(Reuse);提倡使用再生资源制造的产品(Recycle)。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所谓绿色消费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这包括有三层涵义:一是倡导消费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

国外学者将避免使用下面六大类商品的消费者视为绿色消费者。这六大类商品是:1)危害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2)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3)因过度包装,超过商品有效期或过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4)使用出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商品;(5)含有对动物残害或剥夺而生产的商品;(6)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等。

综合上述界定,我们认为,绿色消费首先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行为上的体现,绿色消费承认资源的稀缺性,强调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次,绿色消费力求实现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协调与优化,绿色消费充分考虑消费者自身的权利,同时也考虑他人和“下一代”的生存权利的公平性;第三,实现绿色消费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绿色流通体系,从生产、采购、配送、销售、消费、回收等所有环节的绿色化。绿色消费要求企业提供绿色产品,选择绿色生产模式,建立绿色流通体系予以支撑。

二、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

任何一个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反之营销观念又能引导和促进消费需求。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市场导向首先是顾客导向,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必须以消费者为核心,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识别顾客认知价值,最终满足消费需求;其次是竞争导向,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要考虑竞争者态势;第三是协同,即企业需要协同其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提高企业营销活动应对环境变化的整体灵活性。可见,企业营销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是企业能动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有机过程。其中,消费需求始终是推动企业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活动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营销实践来看,绿色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与绿色消费的兴起休戚相关。从理论研究来看,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引导和促进了绿色消费。

(一)绿色消费是推动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之一

全球绿色消费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绿色消费细分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顺应这一要求,绿色营销首先在企业营销实践中逐渐传播开来。绿色营销是伴随全球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消费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绿色消费者是推动绿色营销的原动力,消费者是否采取绿色消费行为是绿色细分市场存在的先决条件,并直接决定着绿色营销的发展。

(二)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重要的研究视角之一

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以了解绿色消费者为基础的研究,重点研究绿色消费行为;二是以提高绿色营销绩效为基础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虽然研究视角不同,但研究目的主要是提高绿色营销的有效性。国外有关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绿色营销的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接受,但从营销实践来看,企业长期以来普遍感觉绿色营销不易操作,原因之一在于对绿色消费行为把握得不够,因而绿色营销策略就很难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因此推动了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第二,有效的细分市场应该同时具备可衡量性、规模性、可接近性、差异性和行动可能性,为此,必须努力识别刻画绿色消费市场的有效细分变量。因此绿色消费行为研究能帮助识别绿色消费市场的有效细分变量,成为绿色营销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绿色消费行为研究是深入开展绿色营销研究的基础,同时,深刻理解绿色消费行为是实施有效营销策略的先决条件。

(三)绿色营销能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

现代意义上完整的营销过程包括对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的引导和培育。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破坏的严重性、绿色消费的伦理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诉求点的挖掘、展示和宣传,告诫人们使用绿色产品,支持绿色营销,使消费者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观念。同时,企业通过营造绿色消费时尚,成立绿色消费组织,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社会行为,培育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引导和促进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篇3

    一、我国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迫切性、重要性

    根据我国第六界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以后至2006年4月17日,我国共发生各类环境突发事件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有8起案情比较重大,其中包括2005年12月中旬发生的广东省北江镉污染事件,2006年1月5日发生的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露污染黄河事件等。中等程度的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直接污染与间接污染,它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并且为我国许多工商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绿色营销是我国工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在全球兴起。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制定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为了寻求一条有利于经济、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推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国家战略。

    在1992年11月,我国学者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市场营销协会研讨会,充分接触到国际性的绿色营销理论。从我国国内市场看,我国一些工商企业已经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服装”等绿色产品逐渐受到顾客的欢迎。同时,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TC)曾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重庆、青岛、长沙、南宁等城市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专题调查显示,有53.8%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产品,有37.9%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在增强,绿色消费已逐渐深入人心。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型工商企业已感受到了绿色危机,非绿色商品的技术性关税壁垒在增加,食品商品、纺织品、电器商品等等都面临着绿色营销危机,因此,我国工商企业对于国内顾客的绿色消费需求、国外绿色商品进口要求的压力下,选择绿色营销是我国工商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三、绿色营销战略是我国工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促使企业采用清洁工艺和生态技术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销售。绿色消费就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购买和消费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商品,也就是说利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市场上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消费趋势,来指导企业生产和制造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产品,以达到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演进的目标。

    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必须推行绿色营销战略。党的十四界五中全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强调了今后经济工作中一定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因此,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由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质量为特征的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绿色营销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效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以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和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由此可见,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能很好的作到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使过去粗放型的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的经营,建立起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措施

    (一)建立实施绿色营销的法制化环境

    工商企业的绿色营销需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来调控,特别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营销过程中的管理,建立一系列认证制度及检验机构,制定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工商企业作出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为我国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创造一个法制环境。

    (二)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着世界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思维,这种营销观念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综合考虑消费者的近期需求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当今的企业要想顺应绿色消费大潮,在众多的竞争者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开展绿色营销,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工商企业作到持续生存和发展。

    (三)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规划

    我国工商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绿色营销战略目标,得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使自己向着绿色企业发展,为达到此目的,企业应在进行生产活动经营之前制定一个全盘的总绿色营销战略规划,该规划包括:清洁生产规划,绿色产品规划,绿色教育及宣传规划等。

    (四)导入企业绿色营销识别系统

    导入工商企业的绿色CIS,制定产品、服务CI计划,统一绿色标志形象识别,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提高经营绿色商品企业自身保护功能,增强企业竞争意识,拓展市场,促进销售都十分重要。

    (五)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资源

    工商企业要实施绿色营销,必须生产绿色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因此,必须搜集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及产品开发信息等等,以获得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形式等问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我国工商企业应适应该战略的要求,在进行绿色营销时,必须重视绿色资源的开发,使用无公害新型能源,使用节省能源和资源的新途径及新工艺,采用新科技设备,提高能源及资源的利用率,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六)大力生产和开发绿色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绿色产品研制的策略,是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支撑点,开发绿色产品,要以产品绿色设计开始,包括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定过程的确定,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乃至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都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制定适应的绿色价格,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

    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首先应把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从而成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其次,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满足自身环境保护以及健康要求,利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来提高经济效益。

    (八)大力开展绿色产品的促销活动,选择绿色销售渠道,建立绿色营销网络,扩大绿色产品业绩。在绿色促销活动中,我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应用绿色广告战略,宣传绿色消费;2.通过绿色公共关系,开展绿色促销活动;3.进行绿色人员推销及销售推广。在绿色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工商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大中城市的绿色销售中心;2.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店;3.借助社会渠道,建立一批绿色产品专柜或专营店;4.直销。

    五、绿色营销的“5C理论”及其应用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绿色产品风行全球。在我国,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加强,绿色观念已深入人心,而绿色营销对于我国人民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发展,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理论,并非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相脱节,而是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创新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新的发展。从市场营销“4P理论”到“4C理论”,再创新发展到“5C”理论。绿色营销“5C理论”是传统营销理论的创新,是一个整体营销战略体系。“5C理论”兼顾了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4C理论”,同时兼顾了社会利益及人民利益的要求,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业要求,以及西方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把环境保护因素及对人们的健康要求纳入到市场营销理论之中。“5C理论”构成的5个要素,其内容如下:

    顾客(Customer):即“买方”市场。工商企业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安排其生产以及营销活动。由于当前我国及世界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发展中国家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也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尤其对于我国,随着人们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数量在逐年增大,中高收入阶层的比例在增大,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绿色观念的消费者,因此,绿色营销理论指导工商企业生产和经营绿色商品,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工商企业尽力作到绿色产品设计能够节约能源,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护环境,降低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购买过程中能使顾客满意,消费过程中,能起到污染少,不破坏环境或少破坏环境,售后服务令顾客满意,报废后能够回收,并且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等。新晨

    环境(Circumstance):由于绿色产品的特殊性,环境保护对于工商企业的营销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出口产业,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以及政治,经济及非关税壁垒的因素,企业必须基于消费者,市场,成本以及便利等因素考虑,把环境保护因素纳入绿色产品开发以及生产,消费,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才能构成全面综合的绿色营销战略。

篇4

【关键词】中国居民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绿色消费

引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日渐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使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何使消费者产生消费动机?面对这些问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我国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一)我国居民消费心理的总体特征。

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扩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总体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无论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使得当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征。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

1.个性消费的复归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工商业都是将消费者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服务的,在这段时期内,个性消费是主流,只是到了近代,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才使消费者的个性淹没于大量低成本且单一的产品中。当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今天,无论数量或品种都已具备让消费者能够按个人喜好和意愿来挑选和购买产品或服务,消费者选择的已经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包括它的“延伸价值”,个性化消费正在成为消费的主流。

2.消费心理稳定性减小,转换速度加快

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速度飞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受此趋势带动,稳定性必然降低,在转换速度上与社会趋于同步,在消费行为上表现为: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品种花样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反过来又会促使消费者心理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

3.消费主动性增强

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市场复杂性的增强。人类天生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即使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中,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估,但他们对于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的心理需求却日益增强,这是因为随着商品种类与样式的增多他们的选择也随之增多,为了挑选最满意的商品,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好的商品,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降低风险感和减少购后的抱怨。

(二)我国居民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趋势。

1.消费层次上升,消费领域扩大

21世纪初,我国城镇已完成以耐用品为代表的第一次消费革命,农村正在进行第一次消费革命,城镇将进入第二次消费革命。目前,我国居民实物性消费的比重在减少,耐用品的消费比重不断加大,整个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中国社会正处在消费转型时期。

(1)衣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颜色单调,样式呆板,服装市场和人民消费总在低谷徘徊。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转变。衣着消费由一季多衣向个性化、时装化发展,人们的衣着消费越来越讲究高档、美观、大方。西装、名牌皮鞋、裘皮大衣等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拥有,如今漫步街头,映入眼帘的已不再是一片“蓝色的海洋”,而是一幅艳丽多姿、色彩斑斓的画卷。

(2)食

现代人已经开始改变自己的饮食消费观念,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讲究质量、营养保健,由以粮食为主的主食型消费继续向追求多种营养成分合理提取的食补型转变,高营养、高蛋白的食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3)住

人类有一项重要的生活需求——安居。现在由于中国的住房改革建设,人们对房屋各方面要求的提高,开始讲究宽敞、美观,营造温馨舒适环境已成为越来越多居民家庭的消费时尚,国民人均用于住房装饰、装修的消费逐年升温。

(4)行

古时人们把马当做车,现代人把以车代步作为生活的追求。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的建设在国家的发展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汽车消费越来越成为家庭生活水平的一大标志,拥有轿车的消费者在逐年增加。

(5)玩

娱乐也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新内容,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商业、服务业以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消费者,休闲消费的投入比重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人们通过娱乐休闲活动提升个人的素养;凸显自己的个性;享受愉悦;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美好。

2.个性追求、情感消费

(1)个性消费

个性消费是指人们要求他们所使用的产品能贴上自己的标签,让产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情趣和心情。消费者通过“个性化”选择来加强自我地位的优越感,提升个人魅力。如今,个性化消费正在我国悄然兴起。

(2)情感消费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疑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解放,但其非人性、虚拟性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质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购买的目标将转向能够满足情感与精神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最简单和直接的就是赠送礼品,由此可见礼品行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3.绿色消费,商机无限

在国际上,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广义的概念,在中国,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目标是: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绿色生活,环保选购。绿色消费所提供的商机是多样化的: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家电、绿色家居装修等等。

4.消费观念,趋于多元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的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我国消费观念的变化趋势:由温饱型到享受型;由积蓄型到信用型;可持续发展消费观念日益受到重视;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二、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消费误区

(一)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现代型过渡阶段,但是目前消费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居民消费差异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在消费水平上有较大差异。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差距呈明显的扩大趋势,其中以东西地区尤为显著。

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消费差距。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尚处于较低水平,在城市开始普及时,家用电器才刚进入农村家庭,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只相当于城市十年至十五年前的水平,而家用电脑、空调、移动电话、轿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更是微乎其微。

2.国内市场消费梗阻

事实上,在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国内市场消费阻塞的问题。国内相关行业由于没有及时地针对消费升级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以致国内的部分消费需求要有国外满足,即使调整了也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使产品的竞争力远不如人,许多市场利润空间拱手让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今的电脑、手机、汽车,居民所认同的大多都是国外品牌,而国内的同类产品却少有能与其抗衡的。

(二)我国居民的消费误区。

消费误区是指消费者采取错误的、甚至违法的、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现实或潜在危害的消费行为。消费误区的出现来源于全球资源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社会消费越来越不平衡的背景之下。

我国居民的消费误区主要表现在:消费格局的不公平;非持续性消费浪费;毁灭生物多样性;个人消费的非理性;个人消费缺乏社会责任。

面对以上这些消费误区,国家应对消费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消费知识传播,培养消费技能,提高消费质量,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

三、绿色消费心理与行为

“绿色”代表生命、健康与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21世纪的社会经济与生活消费,更多的开始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与消费模式。人类对环境的重视,对绿色的关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与实质。

绿色消费,又称可持续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理性消费行为。它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是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

我国消费者协会参照国家标准,将绿色消费行为及理念概括为5R原则,即节约原则,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二)绿色消费的心理特征。

1.绿色需要

所谓绿色需要,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有利于人类的永续生活和发展;从狭义上讲,绿色需要是指由于人类生理机制中天生的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依赖性与不可分割性而产生的需要,也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而对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

消费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已满足的绿色需要;尚未满足的绿色需要;人们尚未意识到的和潜在的绿色需要。

2.简约主义

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非写实绘画雕塑艺术形式,其理念在于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着单纯的选择发展。由于绿色消费理念的兴起,简约主义被消费者认可并利用,从而转化为以简约为荣,偏好适度、理性的消费方式。就是花尽量少的钱,获取更多的愉悦,过着更有品质的生活。

3.引致效应

在人的行为方式中容易出现各方面趋于同一方向的特点。在绿色消费行为中这一特点会明显的表露出来,我们称之为引致效应。即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会引起他们对其他同样具有引起该种态度因素的事物产生相同的反应。

绿色产品涉及多个消费领域,引致效应可以使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从一个领域扩展到另一个领域,从而加深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

(三)绿色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与普通消费者相比,绿色消费者在其消费行为上也带有明显的特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消费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绿色消费者的行为偏向于理性化消费

消费者的“攀附性”消费行为在逐渐减弱,“前瞻性”消费行为在逐渐增强,这是消费者理性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是消费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经过深思熟虑,抱着对社会环境负责的念头选择。

2.注重产品的绿色价值

绿色消费者会尽可能多的搜集绿色信息,希望买到真正的绿色产品,一方面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一方面又不断汲取新的信息,让自己能在消费中随时接收到绿色信息。

3.价格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绿色产品的定价必须要设定在消费者能接受的心理界限内,如果定价过高,消费者将无法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市场上也会出现绿色产品之间的价格竞争,此时价格就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4.产品的期望值更高、选择上更挑剔

产品的种类层出不穷,消费者一方面期待新的绿色产品,另一方面希望原有的绿色产品能够有所改善和提高。这就迫使厂家不断研发新产品以适应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结束语

如今的社会已进入了充分展示个性化的阶段。因此,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正处于转型期,关注消费者的个性,关注人们新的生活主张与方式,将会给营销者带来更多崭新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刘剑.消费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汤杰,高延鹏.消费者行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篇5

提高技术含量,发展产品特色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企业竞争力表现出来,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应用于生产中。对于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要进行技术创新,关键是客观评价技术价值,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目标,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合企业采用,也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创新技术如果和企业发展系统不相容,反而会成为发展障碍。

评价创新技术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出口效益、开发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利用国内外资源、优化企业结构、取得竞争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术领先来获得持久发展动力,一些特殊产品出口靠的是特色,如传统手工艺品;在技术差别不大或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产品类别上,出口竞争有时也在产品特色上,如纺织服装;而且,随着国际市场上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多,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产品差异化程度上。因此,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发展产品特色,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方特色等,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关注绿色经济,重视环境效益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运动的兴起,绿色消费不断增多,绿色壁垒也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出口的重要障碍。绿色壁垒虽然是进口国家或地区直接以限制进口为目的而设置的,但对我国出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却有很大启发,要不断扩大出口就一定要有环保意识,采取环保行动,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一,制定绿色科技战略,增加产品绿色含量。首先要解决当前直接制约企业出口的障碍,即要通过进口地相关行业的绿色认证制度,如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OHSAS18001国际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其次,制定长期绿色化发展方案,搜集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设计开发更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第二,实施绿色营销,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设计绿色商标,建立绿色企业形象。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未来规划,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当前的出口状况。实施绿色营销,不仅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最终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第三,从全局上统筹规划,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来再造业务流程,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尽可能的小。

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树立人文企业形象

篇6

绿色营销这一概念产生于世纪之交,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照顾生态层面的新营销思维方式和操作模式。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Kenpeattie)教授在其新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因此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这就是说,绿色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对人、财、物、信息、形象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求企业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使这三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绿色效益。

绿色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在于:其焦点着重于保护自然环境;肯定保护生态价值超过社会使用价值;关注全球环保状况;着眼于长期营销策划。绿色营销绝不是诱引消费者购物的一种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时髦形象的美容师,它实际上是引导人们走向自我调节、持续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交融与共同发展。

二、实施绿色营销的必然性

绿色营销的发展紧随着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只有顺应了绿色潮流,确保了绿色经营的综合条件,才能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实行绿色营销是大势所趋。

(一)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绿色营销产生的基础。

俗话说:“需要是发明创造之母”,而“绿色需求”则是绿色营销诞生的基础。概括地说,人们的绿色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绿色精神需求。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耗竭、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加重等,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精神上需要“绿色价值文化”的支撑。二是绿色物质需求。人们喜欢蓝天,需要清澈的水。纯净水的问世正是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物欲。环境越恶化,人们就越喜欢净化的环境。绿色需求的“膨胀”是特定时期的客观存在,它是企业集团成功地进行绿色营销的基础。

(二)绿色消费的兴起给企业的绿色营销带来新的机会。

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消费方向转变。受收入水平、职业性质、受教育程度、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中层消费者也在消费模式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独有特征。据研究,21世纪的消费将以旅游消费、文化教育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为特征,消费的“智能化”、“健美化”、“个性化”、“生态化”等方式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绿色消费既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也代表了消费观念的新潮流。

(三)绿色组织的建立与法规的出台促使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绿色组织的建立始于70年代的英国,此后在世界各地广为普及,单在美国就有18000个这类团体。这些绿色组织团体为了宣传绿色意识,建成后便迅速广泛地开展了各种绿色活动。如1993年由联合国规划署与澳大利亚环保组织“清洁澳大利亚”联合发起了至今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绿色活动---“清洁世界”。我国也于1993年初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目前,我国已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绿色组织。世界各国绿色法规的出台约束着人们的行为,限制着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行为的发生,也促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前提,与社会协调发展。

(四)科技的进步也为绿色营销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到7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因素。运用科技开发出的替代资源更进一步减少了自然资源的耗费,保证了人类社会在有限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得到无限的发展。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用年均消耗量计算,现有资源还可用500年;若以年均2.5%的递增速度计算消耗量,现有资源只能维持90多年,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自然资源的耗费;美国早期发射的火星“海盗号”耗资10亿美元,而后来发射的“探路者号”仅耗资1.8亿美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都说明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为企业开发绿色资源和合理运用绿色资源(即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除此之外,实施绿色营销也是构建绿色企业形象的有利保证,从而使企业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之中立于不败之一,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社会公众在对企业经营好坏的评价中,除了考虑价格、质量和服务指标以外,还考虑“环境保护”、“公众形象”等等。加入WTO后,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更应该注重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有影响的宣传媒体和公关活动宣传企业在保护生态方面的实际行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和重视等,以扩大企业的影响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方面,作有中华老字号的王致和食品集团就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众所周知,王致和品牌在腐乳行业中排名第一,近年来,年销售量达6亿多人民币。正是因为看到了国际市场及世界消费需求的变化,意识到了绿色企业形象的重要性,王致和企业率先研发了适应市场新需求的绿色红腐乳。王致和绿色红腐乳在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是经过认证的绿色大豆、绿色白砂糖、绿色食用盐原料,这些原料均来自绿色食品产地。其制作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符合绿色标准的要求,并通过了绿色认证,被许可使用绿色标志。王致和这一绿色营销策略不仅是要告诉消费者绿色红腐乳突出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等特性,也是在告诉人们王致和

企业正在为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和创造自然界和新和谐而努力。

三、绿色营销的发展

从1970年的地球日,新兴的环境保护主义运动首次大范围地对群众进行渲染开始,杂志上的文章宣传、电视黄金时段节目的播放,以及数不清的有关环保的其他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主义运动更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许多行业的生产商也对此做出反应。

麦当劳为绿色营销提供了绝好的样板。麦当劳以前将出售的饮料汁放在塑料袋中再装在纸箱里,现在直接将运罐车上的饮料汁送入饭店的贮藏罐中。这一改变每年可节约数以百万磅的包装。对于大企业来说,极小的改变也会带来巨大的差异。例如,麦当劳仅将吸管减轻20%就会为公司每年减少100万磅的废料。除了“绿化”自己的产品外,麦当劳还花掉10亿美元购买原料,重新装修店堂,这一举动也迫使其供应商提供并使用再生产品。

虽然绿色产品营销曾有一定限度的突破,但仍是喜忧参半,绿色产品品种不丰富,价格无明显竞争优势,绿色标识的认证和管理不完善等等,都说明绿色营销事业的发展仍是任重道远!对于绿色营销如何发展,本人认为在充分理解绿色营销的内容、特点,充分把握绿色营销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基础上,还得多管齐下。一方面,企业进一步强化产品的绿色功能,不断增加绿色商品的种类和品种,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以丰富的商品组合、较高的信任度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赢得市场的积极配合,从而加速绿色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及绿色商品认证机构也要开展绿色消费的倡导和辅助工作,净化绿色市场环境,杜绝假冒产品对绿色市场的不良影响,宣传、普及绿色商品及其认证知识,使商场经营者和市场消费者都清楚什么是绿色商品,如何识别、了解绿色商品对环境的贡献,做到理解绿色商品功能价格比的真实含义。总而言之,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产生了巨大的绿色市场,从而推动了绿色营销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与环保运动的壮大,更促进了绿色营销的发展与完善步伐。面对顾客对环境的关心,一些企业只是避开新的法规或者使环保主义者平静下来,而另一些企业则针对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利用钻空子,疯狂的赚钱。但明智的企业之所以采取行动实行绿色营销并不是因为有人强迫他们,也并非追求短期利润,而是因为他们看到“绿色消费”将是21世纪消费形式的新潮流,同时他们也明白实行“绿色营销”乃是顺应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采取了行动,使计划成为了现实,采用绿色产品,较高定价,绿色公关等策略,跟顾客做了朋友!他们相信,今天的绿色营销的远见在明天将是得到回报对顾客、对企业、对世界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永,《环保与消费》,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版

[2]李树,《生态与环境保护期刊》,2003年6月刊

[3]王汝林,《绿色营销——网络营销中的新亮点》,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副主任

[4]菲利普·科特勒,《环保运动引发绿色营销》,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5]谢荣华,我国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研究[J],当代经济,2007年7月

篇7

关键词:绿色物流 发展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日趋频繁。物流活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从环境的角度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改进,必须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

一.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1.绿色物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为此,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必然的选择。

2.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3.绿色物流系统有利于突破贸易绿色壁垒

目前,绿色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发展起来,产品和服务的绿色程度越来越高,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来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以摆脱竞争,即以高环境标准准入条件作为限制进口的手段,这使我国在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我国出口产品因绿色壁垒而被拒收、扣留、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国内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绿色物流系统,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4.绿色物流有利于全面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绿色物流是伴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绿色消费的提出应运而生的。再绿色的生产过程、再好的绿色产品,如果没有绿色物流的支撑,就难以实现其最终价值,绿色的消费也就难以进行。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措施

1.增强绿色物流观念

随着国际化竞争的加剧及绿色消费理念的兴起,树立并加强绿色物流观念已成为当今发展绿色物流的首要工作。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与员工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企业要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规划和改造产品结构,对生产第一线的员工.要培育“绿色消费”、“绿色产品”和珍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使“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

2.1 选择绿色交通运输。首先是开展共同配送,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其次是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第三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

2.2 提倡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R要求: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和可再循环。进行绿色包装的具体做法是做到包装模数化;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等。

2.3 加强绿色仓储与保管。在整个物流仓储与保管过程中要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在无货损的同时消除污染。尤其要注意对有毒化学品,放射性商品,易燃、易爆商品的泄漏和污染防止。

2.4 注重绿色装卸搬运。在货物集散场地,尽量减少泄漏和损坏,杜绝粉尘、烟雾污染。清洗货车的废水必须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在货物集散地要采用防尘装置,制定最高容许的高度标准。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理和排放,加强现场的管理和监督。

3.加强绿色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各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和训练计划,努力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此外还可以通过调动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基础,提升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

4.积极发展逆向物流,推动绿色物流的全面开展

逆向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一些失去使用价值的物品及包装废弃物从消费地到来源地的物理性流动,其目的是重新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正确处理废弃产品。逆向物流可以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从而可以降低整个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压力,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这点可以看出企业发展逆向物流与发展绿色物流的目的是殊途同归,而逆向物流的开展又解决了绿色物流整个环节中资源回收或废弃物处理的问题,是发展绿色物流不可缺少的步骤,它的发展将推动绿色物流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5. 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体制

绿色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更是政府的事情。政府应建立健全绿色物流管理体制,从治理污染的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三个方面入手制定、颁布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动用舆论工具进行环境伦理、绿色观念、绿色意识的大力宣传;利用税收及收费手段对物流活动污染制造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等。这样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新梅.绿色物流发展措施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3

篇8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绿色标准;绿色包装

一、 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

绿色贸易壁垒是在全球经济发展壮大以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下,发达国家顺应绿色潮流,名为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质是保护本国贸易的贸易保护措施。它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 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4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金枪鱼贸易案之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通过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口产品及服务进行种种苛刻的限制,从而保护本国贸易,最终稳固发达国家经济优势地位。从此绿色贸易壁垒开始在国际贸易中流行,成为非关税壁垒体系中的一员,但是绿色贸易壁垒真正扮演重要角色是以1995年WTO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到 1999年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从而使环境这道贸易壁垒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绿色贸易壁垒从此开始盛行。

二、 绿色贸易壁垒的的类型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节约能源等为由的限制或阻碍国际贸易的技术性措施。绿色壁垒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其内容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包装材料、销售方式、消费方式甚至商品废弃后的处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加以限制。总体来讲,绿色壁垒可分为下述几大类。

1. 苛刻的绿色标准。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发展中国家是很难达到的。这种貌似公正,实则不平等的环保技术标准,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2. 复杂苛刻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包括与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要求和程序,特别是最终产品标准;工序和生产方法;检验、检疫、检查、出证和批准程序;各种检疫处理,包括与动物或植物运输有关的或与在运输过程中为维持动植物所需物质有关的要求;有关统计方法、抽样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的规定;与食品安全直接有关的包装和标签要求等。

3. 绿色包装要求。绿色包装制度要求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者再生,易于自然分解。

4. 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取得这种绿色通行证,但是其中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使许多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

三、 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机制

1. 政府干预与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经济理论主要从市场失灵角度出发,认为政府适度的贸易政策干预能够纠正市场扭曲并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尽管有学者认为在多数条件下贸易政策并不是纠正扭曲的最有效方法,只是一种用外部手段治理内部扭曲的次佳选择。就绿色贸易壁垒而言,适度的贸易政策就是政府针对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以及社会公共物品供应不足等市场扭曲,制定适当的政策以达到纠正扭曲以及增进经济效率的作用。

(1)解决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普遍存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完全,消费者无法确定产品质量及安全卫生指标,支付意愿不会随产品质量及安全卫生指标提高而调整,因此企业缺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动机。而低质量产品采取低价竞争方式获得大量利润,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是生产低质量产品。显然,政府的政策干预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制定各种技术法规与标准对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指标以及有关生产过程与方法作明确规定,使用合格评定程序与卫生检疫措施对产品进行测试、检疫检验与认证,其结果是消费者获得充分的有关产品特征、质量和安全和卫生的信息,据此作出消费决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了消费者利益。例如,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畜产品以及食品类的检疫防疫制度非常严格,对于入境农产品,首先由农林水产省下属的动物检疫所和植物防疫所从动植物病虫害角度进行检疫。同时,由于农产品中很大部分用作食品,在接受动植物检疫之后,再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检疫所对具有食品性质的农产品从食品角度进行卫生防疫检查等,使进入日本的农产品、畜产品以及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大大提高,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2)克服外部效应。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外部效应,它可以是正效应,也可以是负效应。政府制定绿色贸易壁垒的目的是纠正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负外部效应,例如2000年9月25日,欧盟通报了其关于电气和电子设备废物回收或处置的指令草案。指令要求供应商建立废物处理工厂,处置回收的废旧电器,或者供应商向地方回收商按比例支付寿命终结费。英国制定了包装材料重新使用的计划,要求2000年前使包装废弃物的50%~75%重新使用。日本也分别于1991年、1992年并强制推行《回收条例》、《废弃物清除条件修正案》。美国规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减量、重复利用、再生和焚化填埋5项优先顺序指标。这些绿色包装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增进社会福利,但客观上对发展中国家产品形成了绿色壁垒。

(3)解决社会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根据公共物品的基本原理,单纯的市场机制本身不可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社会公共物品,而且市场上还普遍存在企业的免费搭车行为,因此其结果往往是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物品供应不足,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制定适当的法规与政策,强制性地实现社会公共物品供应。在国际贸易中,则表现为通过制定绿色贸易壁垒限制那些不符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要求的外国商品进入来实现这一目标。

2. 国际法律环境为绿色贸易壁垒打开方便之门。

(1)乌拉圭回合《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规定各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和微生物的影响,据此,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生产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很多农产品达不到标准。这一决定极大程度上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如我国的冻鸡肉因不符合欧盟的卫生标准,欧盟曾决定自1996年8月1日起禁止我国冻鸡肉进入欧盟市场;1996年12月欧盟又宣布,自1997年7月1日起,不准中国双壳贝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从2000年下半年起,欧盟执行了新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的标准,新标准不仅扩大检测项目,且大幅度提高检测标准,使中国茶叶出口全面下降。中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许多农产品采用成本较低的农药导致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普遍超标,影响农产品出口。由于食品中有毒物质残留量、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食品加工规定等原因导致禁止进口和退货、索赔等案例已屡见不鲜,给中国食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00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序列号为14000的一系列用于规范各类组织的环境管理的标准,为发达国家以ISO14000为口舌,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实施ISO14000的速度以及规模滞后,这将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产品市场准入和竞争力;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发展中国家高污染行业较多,而这些行业实施ISO14000需要的环保投入很大,这在短期内将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销售额较低,缺乏雄厚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人员,而实施ISO14000费用昂贵,销售额较小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无力承担这种高昂的费用;由于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的各技术工作组均是发达国家,它们在制定标准时往往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提出超出了实际情况的要求。

四、 结语

绿色贸易壁垒得以形成的机制是政府干预以及国际法律环境的诱导,无论这二种不同机制是客观需要抑或是人为形成的,都会迫使出口企业为适应进口国的技术法规与标准增加投资,从而增加出口商品成本,降低出口竞争力,从而形成事实上绿色贸易壁垒。总的说来,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第一,要普及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建立相应研究机构,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第二,要加强和完善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并根据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尤其要填补目前此领域的空白,使我国外贸环保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三,积极进行环境标准认证和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减少别国借环保之名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之实,政府应尽快通过立法程序将ISO14000等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制定实施这种标准的法律,以使达标认定工作规范化;第四,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不断开发绿色产品,积极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业,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绿色市场;第五,要加强同发达国家、国际技术组织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减少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受到的绿色贸易壁垒,最终实现我国贸易的长足发展,真正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锡嘏.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2.李志军.如何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北京:建设出版社,2002.

3.周珂高.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方略.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4.

4.赵伟.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绿色物流 可持续发展 有效路径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物流作为商品贸易的重要环节,同样也存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实际上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凡是以降低物流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一切手段、方法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在研究报告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网:绿色物流也称为“生态型的物流”(ecological logistics),是一种对物流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的过程。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绿色物流的主体是公众、政府和供应链的所有成员,它的活动范围涵盖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发展绿色物流,不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发展绿色物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和重要议题

作为一项综合性和关联性强的产业,现代物流业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追求的重要目标,并且要走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前列,起到推动和示范的作用。然而在世界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资源浪费、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2.发展绿色物流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重视和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赢得良好的企业信誉,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绿色物流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实现贸易的良性发展,避免因违反非关税的“绿色壁垒”而对我国的出口造成的影响,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现状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发展。

1.绿色物流的观念普及不够

这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这就导致难以制定出绿色物流的整体发展战略。二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他们仅追求的事绿色标示、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而忽视了绿色物流。

2.物流环境政策缺失

目前,我国物流业仍处于粗放的经营状态,离绿色物流的要求相距甚远,相关的物流环境政策制度和法规还不完善。一方面,缺乏系统的制度约束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物流行为,另一方面,缺乏刺激企业自觉控制污染、实行绿色化经营的动力机制,即绿色激励政策。

3.物流技术落后

我国物流技术明显落后,跟不上绿色物流的发展要求。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远程通信能力和决策功能。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总体质量偏低,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四、推进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有效路径

1.树立绿色化的物流理念

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必须重视对绿色理念的教育,重色对消费者和企业的绿色物流宣传。开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使更多的公众意识到环境问题。鼓励绿色消费行为,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公众通过选择绿色产品,支持回收活动,支持再生资源产品等行为刺激企业的绿色经营行动产生良好的联动效应。

2.促进物流产业组织合理化

我国物流相关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低、竞争不规范、物流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可以通过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引导和扶持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等措施来优化物流产业组织,建立合理有序的产业结构,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共进的竞争格局。

3.推进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是绿色物流发展的核心。借鉴国外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应该科学制定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加速物流市场信息化,推动企业构筑网络物流和物流网络平台,加快物流供应链构建与管理信息化进程,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物流关系。同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待物流标准化,积极借鉴采用国际先进性物流标准,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统一和推广。

五、结束语

在我国,绿色物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的理念、政策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淡化,绿色壁垒正逐步兴起,国外物流企业将大批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因此,我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绿色物流的价值。顺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物流发展的要求,实施环境友好的绿色物流战略,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

参考文献:

[1] 王坚红,于宗元和徐生华.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4):89-91

[2] 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3):12-14

篇10

关键词:绿色壁垒 国际贸易 对策

一、绿色壁垒的由来和发展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于是,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捆绑在了一起,绿色壁垒就出现了。上世纪的最后5年,以1995年世贸组织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着绿色外衣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不再扮演年轻的配角,而是跻身重要角色行列。到了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由于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既不合理又不合法,西方国家采用一些新的合理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利益。其中环保措施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容易受到公众和世界各国的认同,成为贸易保护最有影响力的措施。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和保障人身安全及健康为由,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为名义,在国际贸易中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二、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价值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环保时代”,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环保已经成为和平、发展相并列的世界主题,国际社会正力图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等途径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绿色壁垒形成的最初原因就是居于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它之所以存在并呈发展的趋势,正说明它有其合理的价值内涵。生态环境不仅为自由贸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经济层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可持续发展。客观上,绿色壁垒确实加快了全球环保进程,增强了人类的环保意识,也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环保技术水平的提高。从短期看,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出口产品的成本,将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影响企业出口经营效益。但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产品突破绿色壁垒的实力,也有利于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环境保护,因此便于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全球经济绿色化的浪潮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但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二者并无不可调和的冲突。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进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环保形势更加严峻,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大。但是,如果这种“绿色标准”代表了世界制造业的前进方向,与其进行被动或基本无效的抵抗,不如顺势而为,在制定和采取短期应对措施的同时,更多的从长计议,从根本上改变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

三、中国对待绿色壁垒的对策

(一)迎接绿色壁垒的法律对策

要认真学习研究WT0等国际组织关于环境和贸易问题的宗旨、原则、协定和议定书,借鉴外国建立绿色贸易制度的经验,分析和把握全球绿色浪潮的新动向,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贸易制度,促使绿色产品出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把绿色贸易制度建设纳入整个贸易体制改革的轨道,促使中国的贸易体制与国际贸易体制接轨;中国要尽快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信息系统,加快制定和完善中国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促使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和国际环保法规的惯例接轨。

(二)迎接绿色壁垒的政策对策

应把环保纳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发展计划中,加强外贸、环保、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改变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企业按照环保标准组织生产,推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

1.增加对绿色产业投入。绿色产业外部性和公益性强,技术含量高,需要投入大,因此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少资金和其他优惠政策扶持。中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正确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作用,制定财政、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使绿色产业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突破传统的融资模式,建立绿色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开辟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

2.积极推广绿色标志和IS014000等国际通行标准的认证制度,实施产品绿色化战略,充分发挥通过认证产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引导中国出口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绿色化方向发展。

3.推行清洁生产。调查表明,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环境标志产品的认同度已经很高,在这种绿色消费意识的引领下,即使发达国家不进行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没有环境标志的产品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已经相当困难,更何况在实行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环境标志所起的作用可想而知了。因此面对绿色消费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中国企业也必须走清洁生产的道路。开展清洁生产对于企业获得环境标志认证有极大的推动力。

4.加强环保教育。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新闻界应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引导力度,努力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引导消费者在产品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置等方面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由被动、消极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积极地通过改进管理方式,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来最终提高消费者环境意识,改变其消费习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大力治理污染,强化环保执法,加强监督管理和检查,对外贸活动中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

(三)突破绿色壁垒的产业对策

绿色产业的发展,反映着一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环保水平,是一国经济、科技和人民生活水平等综合实力的一个缩影。绿色产业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保证,又随着世界绿色消费浪潮不断高涨。企业开发的环保概念产品成为各国、各地区以及各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之一,环保产业本身也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热点。我国应该面向国际市场,确立绿色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分步骤,多梯次推进规划的实施,把绿色产业培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绿色产品出口的牢固基础。

(四)突破绿色壁垒的外贸对策

1.要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可以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认的相互非歧视待遇和国民待遇的规定,向对中国产品的销售采取歧视性做法的国家提出抗辩,以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协议中对于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照顾的有关规定为法律后盾,力争通过磋商、谈判解决此类贸易纠纷,同时也可以向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申诉。

2.积极参加有关国际环保组织和贸易组织的活动与谈判,扩大中国在一些国际环保立法和贸易立法方面的影响,阻止一切滥用环保法规、滥用贸易协议条款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

3.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性原则对中国出口产品规定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而设立绿色壁垒,中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认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提出抗辩,依据环保公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规定,通过磋商、谈判解决;还可以团结、联合发展中国家,利用相关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条款,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此外,在资金技术允许下,我们也可以向进口国投资办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充分享受与东道国相同的自由流通便利,越过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

(五)建立自身绿色壁垒

1.建立自身的绿色贸易壁垒。为了防止国外利用中国环境标准低和环保意识薄弱的机会向中国出口不符合环境标准、污染重的产品和废旧物资,中国应对三资企业进行调查和评估,严格把关,禁止兴建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避免新的污染行业向中国转移,防止一些外商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和逃避所在国严格的污染治理规定,相继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污染防治费用高、处理难度大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以免给中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使绿色壁垒成为中国出口潜在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