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与环境设计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与环境设计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笔者从事州县级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20余年,感触颇深的是:在州县级的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存在一些概念不清的问题,即把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同室内设计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把墙面和版面装饰的花里胡哨的就是博物馆的陈列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基于一定设计理念和物质技术手段,对建筑物室内环境的空间及界面、家具、灯光、陈设和绿化等要素进行的组织与设计,从而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并具备鲜明特色和独特艺术吸引力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对博物馆陈列的定义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还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赏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另一说法是:“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
博物馆陈列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的相互关系
1.空间的定位
从定义得知,室内环境设计是以一定的建筑空间为依托的,《文物教材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定义同样提到了一定空间内,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的定义是没有提到空间一词。我的看法,不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对博物馆陈列的定义不全面,而是一种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是90年代出版的,《文物教材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是80年代出版的。可以这样理解,80年代以前中国博物馆的陈列还停留在室内空间的范畴内,到了90年代已经跨越了这个范畴,延伸到了室内空间以外的范围,是一种理念的进步。而室内环境设计是不能脱离空间及界面的,这就是博物馆陈列和室内环境设计在空间定位上的区别,当然大多数博物馆还是要以建筑室内空间为依托的。只是空间的划定要求不同。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博物馆出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运用。虚拟现实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这就为博物馆陈列设计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空间。
2.材质取向的不同
博物馆陈列用材品种繁多,几乎包括人们认识的各种材料。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为博物馆陈列、展览制作用材的厂家,基本上使用的材料为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大体分为:竹、木材、玻璃、陶瓷、金属、石材、人造石材、塑料、纺织品、有机涂料(油漆)、胶粘剂、常用小五金等。虽然二者使用的材料相同,但取向有很大的区别。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在博物馆的陈列中只能是辅助材料,当然它是必不可少的。“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才是博物馆陈列的“主人”,所有的材料应用都必须服从“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需要,而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本身就是室内外装饰、装修的“主人”。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主体”与“辅体”、“主人”与“仆人”的关系。
它们二者都是空间艺术,都是为人的活动提供空间、都具有实用功能的空间设计,它们具有共通之处。陈列展览设计应该从建筑、室内设计中吸收、提炼并加以运用。
3.造型取向的不同
博物馆陈列的所有造型均为陈列主题服务。主要造型是陈列设备的设计,它除了实用功能外,同样具备审美功能,它的类型是:陈列柜、假墙、展板、标牌、台座、屏风等。在展示空间里人是知觉空间的基础,一切的展示都是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感传递就是建立人与展示环境与商品(文物、展品、辅助展品)之间的一种互动。要到的这个目的,设计者就必须在设计时,从各种形态好形式中去寻找表达语言,用艺术手法来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需求。室内设计的造型主要是室内界面、家具陈设的设计。
4.灯光取向的不同
光是室内设计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其他要素的感知。对光的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效果。但室内设计和博物馆陈列设计在光的应用和处理上也存在差异,这是由它们要表现的对象不同造成的。从照明方式来看,两者大体相似分为:1.整体照明;2.局部照明;3.重点照明。室内设计的重点为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整体照明主要是靠漫反射光源漫射整个环境,比如客厅、大厅等;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照明即在陈列空间的顶部上有规律地安排灯光,均匀的明度照亮地面和壁面,使人能看清陈列品与陈列说明文字。重点照明是固定发光装置将产生的光线聚焦在空间的某一个点上,这种方式的照明博物馆陈列的重要部分,因为博物馆的陈列是以表现突出实物为主,采用这种方式强调、刺激、重点突出实物的效果。可以表现展品的仪态造型、刻划展品的色泽感,或使展品与背景之间产生出空间感,以特殊的色光烘托出一种气氛的展示效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室内设计重点照明主要用在艺术品的陈设上,以博物馆的陈列相比,比重小的多。但值得一体的是,博物馆的灯光的使用一定要考虑灯光温度和射线对文物的伤害。
结语
篇2
【关键词】装饰艺术 居住环境 设计
一、装饰艺术解析
1.装饰艺术的定义及视觉感观特征
“装饰”一词字典中有两种属性,其一是动词词性,它作为一种行为活动,表示一种工作性质,如利用纹样的形式美感装饰门窗等;其二是名词词性,解释为装饰活动的结果,例如装饰画、装饰品、装饰艺术等。事实上,它被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从广义上讲,泛指装饰的活动及装饰现象;从狭义上讲,则是具体指有关装饰的品类、纹饰、图案等。①
在造型艺术中,装饰被划分为工艺装饰、装饰艺术、装饰纹样、室内装饰等种类。②在这些分类中,装饰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出现最早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最普遍的艺术形态及文化现象,作用于视觉美感时,装饰特征表现为秩序性、程序化、单纯化、夸张化、平面化、符号化(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2.装饰艺术的演变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式,而艺术的滥觞可以说是以装饰的产生为标志的。沃林格说:“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装饰艺术仿佛是一个图表,在这个图表中,人们充分强调了装饰艺术发展的重要性。”③装饰艺术的历史便成了人类艺术发展史的主线:
(1)手工业时期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西方的狩猎民族已经能制作出带有动物形象的投枪器一类的工具。新石器时代早期,欧洲已经有绘制有曲、有直和三角形装饰的陶器出现。而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艺术创作的彩绘陶器与古罗马的银器工艺,分别以高度的制陶技巧和錾刻方式表现出当时高度的装饰艺术。
中世纪的造物设计,主要通过将自然形态抽象成纹饰、描摹神话故事和人物来对事物的外表做装饰性处理,从而在器皿、彩陶、家具、纺织品、服饰中都烙下了独有的装饰风格记号,在此期间的工艺造物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引致装饰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
文艺复兴以后,设计艺术进入了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巴洛克”作为一种设计风格追求活泼浪漫、标新立异,装饰则表现出一种流动性;“洛可可”是“巴洛克”设计风格的延续与变异,其特征是纤细柔美的造型以华丽的繁饰、自然主义的装饰题材与夸张的色彩组合在一起。而巴洛克、洛可可的设计风格最终都浮华虚饰,其登峰造极的发展似乎暗示了一场新革命。
(2)机器时代
在19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装饰设计和手工艺术的方式设计出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看,是一种装饰艺术的设计,即用装饰艺术的方式去纠正机器生产中缺少设计元素的弊端。
新艺术运动可谓是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的延续,两者皆是对当时工业化产品缺少设计的反驳,从自然中汲取装饰的素养与题材,抛弃原有的传统模式,全面地倾向自然,筛选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具备有机形态美的部分,突出自然中无直线的曲线美。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装饰艺术运动是新艺术运动异化的产物。装饰艺术运动关注机械产品上的装饰设计,尝试以装饰设计的方式使机械产品具有美感和典雅的艺术效果。
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标志着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现代艺术设计运动真正终结了旧有装饰形式存在的历史。装饰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和结构性的形式消融在现代主义新建筑中。
后现代主义按照詹克斯的话,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再加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追求历史的、装饰的折衷主义风格,其主导因素是装饰风格的综合和形式的抽出、拼接、混合,即折衷构造,成为既有历史内涵,又有新意的综合样式。
二、装饰艺术与居住环境设计的关联性
居住环境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民居建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随着文明的进化,人类对居住的概念不断外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已扩展到人类居住的整体环境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装饰是艺术的一部分,两者都是服务于人的。在手工业时代,装饰是设计的重要内容;在现代设计中,虽然装饰的形态和涵义有所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变,使得从装饰艺术的角度分析研究居住环境设计有了相互参照的可能。
1.亲近自然的关联
在创作的过程中,装饰艺术的审美意识、风格和语言、形态均来自于生活和大自然;居住环境设计以自然环境为基点,目的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表现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互相渗透和协调共生。居住环境设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手法也是千变万化,有的以借景为巧,借自然之景,从自然中吸取作装饰之用;有的从自然中取材结合人工创造,室内装饰品中所谓“人工天成”正体现这一点;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也常使用“室内空间室外化”的手法。由此可知,自然是装饰艺术创作的源泉,是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的媒介,居住环境设计与装饰艺术因亲近自然而共融。
2.视觉感观上的关联
装饰的形式可以说沉淀和表征着人类的视觉对于形式的感受体验,它将具备形式美感的符号刺激和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赫伯特·里德曾认为,“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法的历史”。装饰艺术不仅是人类视觉感官的产物,同时又不断地以自身的存在和变化致使人的视觉方式发生改变,进而促成其他艺术的变革。在一定意义上,装饰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内容之一,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内部结构及要素的关系。居住环境艺术在视觉感官的表达上,无论是对装饰的靠近,还是对装饰的背离,其实质只不过是这一艺术的内部的一种变革与调整,并非排除装饰而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找到满足时代视觉审美要求和更具结构意义的装饰语言,这也许是装饰艺术与居住环境设计的交流与整合中所具备的另一层意义。
篇3
在现代社会中,室内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不敢是家庭还是办公室,都离不开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为了减轻人们的生活和空间压力,舒适和轻松的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在对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定位和具体要求进行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现代简约风格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现代简约风格设计的概念
简约风格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思想概念就是简约主义,简约主义最早可以上溯上上世纪初期。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少而又少”是很多设计师和学者所认为的简约主义核心内容。简约主义谁崇尚简化,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照明亦或者色彩等各种设计元素都最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为止是最好的。因此,很多简约主义设计在设计元素上极其含蓄内敛,没有绚烂和繁琐的设计元素,都是以少和简取胜。简约主义风格设计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一种对繁琐与复杂加以摒弃的设计,在设计风格上追求简洁和明了。人们对简约主义目前的定义是以后总对事物最本质价值寻找的思想,通过对空间布局的比例设计达到化繁为简,能够很好的剔除阻碍人们欣赏的元素,让空间和形式以最简单直接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现代简约风格的重要设计理念是细腻、精准、简单,通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将简朴的淋漓尽致将材料等最最原始本真的状态表现出来。
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定位和具体分析
现代简约风格在居室室内环境的设计定位上主要是让身在其中的对象能够获得一种不被环境包围的解放和释然,使人与家具等环境要素脱离空间的概念实现和谐相处。现代简约的居室环境不能是浓妆艳抹过于花哨的,而应该以宁静利索为主。在用色的定位上虽然不是说只采用一种颜色,但通常来说主题颜色最好要少之又少,至于点缀颜色最好不要“喧宾夺主,只需要在整体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好。至于装饰材料最好是天然的,无需过多的修饰和艳丽的色彩,整体的设计以横平竖直为主,对材料的本体加以还原。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中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和天然木材是比较常用的,这些来自于自然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拉近人与材料及自然地距离,使空间环境更加亲切和极简。根据现代简约风格设计的概念和定位,室内环境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要点入手。
1.客厅的设计要点
客厅是居室中招待客人和日常休闲生活的主要区域,对整个居室环境有很大的牵制作用。其家具摆放设计应该以人流方面为主,尽量使其显得更加开阔。在现代简约风格下,客厅必须尽可能低简洁大方,但大气中还应该透露出一些家庭的温馨。在背景颜色搭配上可以选择米黄色,装饰上则可以选择黑色胡桃木等,这样能够显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审美观,使其空间环境更加活泼一些。客厅的墙壁装饰应该以简约为主,可以装饰少量的装饰画,根据主人喜好选择的装饰品能够使主人心情更加愉悦。在色彩和比例的选择上,应该着重整体的协调,尽可能地规划出一个全家人都喜欢的居家风格,这样才能让客厅成为全家人都喜欢的聚集场所。
2.卧室的设计要点
卧室主要以睡眠为主,所以在设计上应该着重其睡眠功能的发挥,充分满足用户睡眠功能的要求。在房间比较充裕或者客厅较大的条件下,为了使卧室空间更大,可以拆除卧室原有的卫生间。不管怎么说,卧室是人们从工作学习状态进入睡眠状态的过渡场所,在设计上必须要让人感受到温情和休闲以及舒适、愉悦等氛围。再对卧室的美化过程中,应该巧妙地选择暖色调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也可以加入一些单色的绿化点缀和织物装饰,使卧室空间环境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将各种干扰因素减少到最小,保证居室主人能够感受到卧室的休息和睡眠氛围。
3.餐厅的设计要点
餐厅作为吃饭的场所,其总体布局应该结合整个房间的流通空间、使用空间和工作空间等要素,将这些要素完美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整体。餐厅的设计首先应该与家人接待客人和家人与客人方便用餐相符合,其次还应该对审美与艺术价值进行追求。从空间设计的原则来说,餐厅在总体的平面布局上没有一种必须的真理和必有的规律可遵循。但是基于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的理念,餐厅内部的设计应该从其空间面积出发,家具的样式应尽量简洁、颜色应该以淡雅为主,过于复杂的样式和颜色只会给人一种拥挤和繁复杂乱的感觉。
篇4
关键词 人体基本尺寸;行为心理;心理空间;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06-02
1 人体工程学概述
国际人类功效学会的会章中把人体工程学定义为:“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交互作用(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研究在工作和家庭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实现人――机――环境最优化的问题的学科。”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而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机与环境之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与联系。因此,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给予高度的重视。
2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室内设计
人体工程学应用到建筑室内设计,即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测量、生理、心理测量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现代设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为人们创造理想的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使人们感到生活在其中,受到关怀和尊重;一经确定的空间环境,同样也能启发、引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活动于其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空间环境,我们必须了解室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知道现代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建筑室内设计作为环境设计系列中的一环,因此室内设计事先必须对所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结构构成、设施设备等情况充分掌握,进而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室外环境等也有所了解。也就是说人体工程学在设计实践中为确定家具、设施的尺度及其使用范围提供主要依据,为确定人们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提供主要依据,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环境的最佳参数,为建筑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与人体的基本尺寸
“够得着的距离,容得下的空间”是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中最为简练而精辟的概括。建筑室内设计实际上可以说是空间尺度、布局的设计与空间的渲染问题,了解人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对与合理设计室内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设计出的空间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和心理压抑,影响工作和休息的质量及效率。
3.1 建筑室内空间
建筑室内空间是人们工作、生活、娱乐消遣的重要活动场所,它必须能从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当人们的心理空间要求受到限制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同时低劣的工作环境也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工作者的社会要求,同样也会影响作业者的效率、安全、舒适。根据人们对建筑室内空间的不同需要可分为行为空间、生理空间及心理空间。
3.2 人体的基本尺寸
从人体工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理想的作业空间设计,就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作业者的不便和不适,使作业者能方便、快捷、高效地完成各种作业。因此,设计要以人为中心,以人在空间中作业的身体尺度为主要依据。掌握准确的人体基本尺度是进行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尺寸依据,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其空间尺度也有不同。见图1,以橱柜内部分区合理性的对比为例,设计中要作尺寸参考。
4 建筑室内环境与行为心理
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由于客观环境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生理或心理需要而产生。人的行为与环境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中,人塑造了环境,同时环境反过来又会引起人的生理或心理效应,并且不可避免地塑造、影响人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就是环境行为。环境虽然不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和唯一原因,但对于行为却可起到限制、鼓励、启发和暗示等作用。空间设计以人为本,只有在分析人、重视人的行为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4.1 人的行为习性
人类具有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它们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由于环境于人类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本能被称为人的行为习性。抄近路习性、识途性、左侧通行习性、左转弯习性、聚集效应、向光性、边界效应、从众习性等都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常见的行为习性,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人们的这些行为心理,充分利用空间,完善功能,发挥方案之优势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4.2 习惯特征
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形成了许多习惯型的动作、行为,这些动做行为具有共同性的特点。如面向门时,会下意识的推门;进入卧室多数人会选择脚朝门而不是头朝门睡等等。在空间设计中,为了在紧急时能够正确操作,有必要充分考虑人的这种习惯特性。当然人的习性特征也会因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域、宗教种族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日本人喜欢面墙、面窗而坐;西方人则相反,喜欢背墙、背窗而坐,在实地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其适用性。
4.3 环境行为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这种行为方式的转变也是购物时要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适当地用运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5 建筑室内环境与生理、心理空间
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色彩、声音等因素对人的感觉和知觉都具有强烈而直接的影响。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对空间的大小、方向、形状、立体感和封闭感等因素,反应最敏感也是人们对室内空间作出基本判断的重要依据。了解感觉、知觉特征,对建筑室内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不但有助于了解人的生理、心理现象,还可为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确定适应于人的标准,如良好的光线、适宜的温度、柔和的色彩环境、流通的空气等有助于设计师根据人的特点去建立环境与人的最适宜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设计者在确定了空间的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的设计依据,在组织空间时对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有了参考的依据。各种不同的空间形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给人心理上的感受是不大相同,对于设计师来说,对空间形状的细致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
[2]张绮曼.郑曙杨.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篇5
1.相同的学科源头东西方国家的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从发展来说都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与建筑学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专业不仅在工作对象上相似,从学科传统上寻找,它们的源头都是建筑学。虽然景观设计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还很年轻,但从事这两个专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是相通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安排土地这件事上,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一直贯穿其中,只是这项工作由不同身份的人员从事着,没有正式称为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而是由建筑师扮演了这个角色。早期的建筑师承担了城市的选址布局、市政设施的构筑、建筑物的营造、甚至建筑内外装饰,包括自然环境的美化等营造人居环境的职责。我们可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获知,包括目前园林专业的工作范畴,原本也隶属于建筑学,也是由当时的建筑师承担的。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由梁思成发起,设置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称为造园专业,后来移至北京林业大学,改名为园林。因此,园林的早期经验就已植根于建筑学的传统中,包括后来分流出的与园林专业因学科定义发生过学术争论的景观设计专业,其基本概念和方法都包含在建筑学的范畴里面。
2.不同侧重的专业理论体系环境设计始于二战后,并迅速在欧美发展且受到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是20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各大院校本科教学计划中,含有的设计历史理论课程基本上都是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现代设计史等。艺术设计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源于工业设计,而工业设计发展及其理论成果在中国比较滞后,甚至可以说是空白,因此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与思想基础基本上是欧美传入,或受其影响非常深刻。在这种设计理论思想的影响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往中国景观或园林设计方向发展,在追求造园意境方面是与农林院校、建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是两个专业的学科的教育体系不相同。比如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其设计历史理论课程都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古典园林史、园林历史与理论,但不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前者偏向西方理性的形式与装饰化的艺术设计,后者偏向中国儒家学派含蓄委婉的场地设计。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由于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设计表达能力。在教学上,形成了在农林院校绿化设计会偏重一些,而在工科院校,工程技术、空间设计思维会偏重些,而在艺术学院,则美学的要求则更高些的现象。
二、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
针对以上的分析,在具有相同学科渊源,但同时又存在不同侧重点的教学体系的支撑下,艺术学院环艺专业景观(园林)设计方向的教学应该朝着发挥专业特色优点,克服缺点,即重视园林历史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避免流于形式的、缺乏功能考虑的装饰艺术设计的思路进行改革。
1.建立人居环境设计整体的思路人居环境设计的整体思路的确立,旨在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整体环境要素放在一起综合思考,而不是单一、孤立地就建筑室内外装饰、室外环境设计。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设计其分量并不比室外园林设计轻,但是如果只留意园林而不去关心园中的建筑,甚至整个江南地区苏杭一带的街道、宅院,其园林的存在便缺乏依据与说服力,也有悖于江南地区宅园一体的事实。而传统园林专业教育中,偏重生态的自然环境设计,关乎园林以外的部分比重太小,比如园林建筑设计,学生可以完成建筑外观的设计创作,但是涉及到室内的装饰材料选择,工程装饰构造、风格设计等问题,就难以深入下去。相反的是,环艺专业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把握建筑及其室内的设计。因此建立整体的人居环境设计思路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加强学生对中国园林文化历史的学习与理解在参与实际项目中引导学生融入传统园林设计的文化精髓,有目的地进行具有代表本土文化的园林设计创作训练,弥补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重效果而轻内涵的缺点。园林一直以追求意境为最高境界,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本土历史文化,并以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既写实又写意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3.培养建筑空间思维应该把环境设计专业中对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设计、装饰艺术的方法与技巧、各种体现形式美的元素、动静态五官感觉渗透到园林设计中,从而提高整个环境下园林包括景观建筑在内的艺术效果。对空间设计的把握一直是景观专业学生的弱项,把从建筑学专业和环艺专业中室内设计的教学思路借鉴到园林景观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建筑空间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专业为例,该课程名为“景观设计”,设于第7学期,60学时,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并列为三大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作为这三门核心课程的前期准备,第5学期还设有若干学时的“空间设计方法”课程。
4.系统的课题设计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由于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的限制,环艺专业缺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这类课程教学,学生对规划方法和规范的不了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水准与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务必给学生增加这部分的知识点。在课题设计设置中,一般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小庭院、别墅庭院做起,然后再到规模较大的公园、居住区绿地设计,在此基础上,补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规划、城市广场设计,甚至是一些风景区的规划设计,适当增加规划原理知识点以训练学生的规划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系列课程的整合与优化环境设计专业内的景观设计方向的课程由于整个专业的学分学时限制,不可能完全开设出与正规的风景园林专业或景观设计专业相同的课程。景观设计方向的系列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开设的时候应该避免重复。如开设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就没有必要再开景观设计学基础之类内容相似的课程,浪费有限的教学学时。因此,应以开设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园林植物与应用(植物景观设计)、中外园林历史这三门核心课程为佳。结合环艺专业传统课程如中外建筑史、空间设计、建筑模型、3DMAX等的搭配,使其能够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和优点。景观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可以去掉某些针对性不够的课程,如家具设计。因为这门课程在不少院校是作为一个专业单独列出来的,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有针对性地重点开设与室内外装饰设计相关的课程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设计师。把课程体系做深、做精,把节省出来的教学学时,用于开设景观建筑课程。其原因,一是该课程内容涵盖了如前所述的基本建筑的装饰与艺术设计方法,弥补了景观设计方向的对基本建筑设计造型的需要;二是该课程弥补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室内强、建筑外观造型弱的不足,有利于毕业设计选题的深化及完成(课程体系优化可参考表1)。通过整合与优化,合理配置,为毕业设计和就业时给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改革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篇6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在建筑界使用频率较高却又含义模糊的一个词汇,是对具有传承作用和历史积淀的,相对比较稳定的文化综合体的称呼。传统文化不仅包含思想、意识、风俗、道德观念等意识层面的东西,还包括物质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
(二)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
室内空间设计是从建筑领域里分离出来的,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发展的产物,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学科,大体上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和室内装饰陈设设计这三大部分,且这三个板块互为依托,相互影响,不可分离。台湾著名的教育设计家王建柱曾经在《室内设计学》一书中给室内设计定义,其认为“室内设计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设计的一个主要的部门,是对建筑空间内部进行的一种理性的创造,是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创作活动”。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影响室内设计
物质决定意识,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其思想的形成必然受到一定的社会客观存在的影响。现在有一些设计师,尤其是一些具有前卫意识和非主流思想的设计师,口口声称自己要抛弃旧有的传统,打造全新的设计理念。但是,事实远非如此,即便是极端地反对传统的设计师,其设计过程中也会留有传统文化的痕迹,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不是脱离传统文化的独立存在,这是因为设计从古至今都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等显性的传统,再到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的传统,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位室内设计师。
(二)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
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室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这层关系:首先,从横向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哪种风格的室内设计,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下形成的,是对当时的文化风貌的体现,有着自己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其次,从纵向角度来看,任何时代的室内设计都是和当时的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室内设计的形式是来自于社会文化的,是设计师按照丰富的经验加工而成的。因此,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没有传统文化就不会有室内设计。
(三)室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任何思想文化的传播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无论是何种风格的室内设计,都承载着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思想,承载着不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借助室内这一媒介得到大肆传播。这主要表现在,每一种室内设计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每一种室内设计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借助室内设计这个媒介,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得到全面展示,更可以得到有效的传承。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文化是不同时期的人们思想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室内设计往往是以科学技术作为有力的依托,将文化艺术作为设计的内涵,它的发展与进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现状和文化精神。可以说,时代的发展需要基本的脉络,而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则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的呢?以下将对此做一个详尽的论述。
(一)中国传统的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儒家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儒家遵循的是中庸之道,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师一直恪守的设计原则。放眼当今的室内设计作品,可以发现,好多室内设计都在模山范水、象天法地,虽是人力手工创作,但是仍宛若自然,可谓天人合一。此外,在室内装饰文化上同样力求恰到好处的装饰,情景交融,从而由物的境界上升为精神的境界。如北京万寿会的设计就是以“传统与现代艺术为题”,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香港室内设计大师梁景华曾评价其为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节奏恰当运用的典范。又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经常将自然景物引进室内,在室内供奇石、养异草、做盆景,意在体现以小见大、天人合一的意境等。这些都是儒家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的具体表现。
2.道家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道家极力推崇“道之本性在自然”的思想,既崇尚宁静,又主张流动,并阐述了有无、动静、虚实相合的关系。道家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的虚实相合。比如,在空间上出现的虚实结合、彼此交错、穿插、共享、动静统一以及开场流通的空间形式等都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其中,隔断法就是道家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常见的空间分隔有落地罩、屏风、帷幔等,这些分隔既具有装饰性,又在空间上进行了划分,但是声音、光线和气味等却没有隔绝,从而给人一种“隔而不绝”的感觉,产生了极强的空间流动感,营造出一种似合非合、似分非分、虚实相映的情趣。
3.佛教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佛教提倡通过个体直觉上的体验和冥想的思维方式,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最终超越一切、摆脱一切,回归最真。以“线条简单”“色彩纯净”作为设计原则的佛家禅意风格也在逐步受到大众的亲睐,如国际知名设计大师李益中和于强曾举办过一个室内设计展,其中便有一个作品运用了佛家禅意的风格,该作品集传统东方韵味和现代感于一身,谨遵“线条简单”“色彩纯净”的设计原则,家具以深色木头为主材质,配以云纹及中国字等常见的图案,再加上极具东方韵味的石钵、陶皿,禅味十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简单、自然、本真的佛家思想必定会在室内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二)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之后,逐步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多样化的传统图形和纹饰。在中国的传统元素中,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用来装饰的图案,都有着传统的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代表着吉祥如意、平安、福禄等美好的感情。这些传统的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现代室内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要用今天的设计语言去重新阐述这种完美。比如,杭州某酒店的设计就是充分借鉴了石井、马头墙、青花陶瓷等中国传统元素,并且在墙面设计上也加入了篆刻和中国书法等传统符号,再对传统的符号加以现代的排列组合,营造出了一种古为今用的特殊的美。由此可见,这种通过传统文化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融合到一起的室内设计风格,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现代;绿色建筑;传统风水学;概念;应用;探索
中国传统风水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包括文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学科,但由于人们对风水学认识不够,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信仰,在人们的心目中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以至于传统风水学这门学科被人们渐渐的遗忘。但传统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且风水学是一门文学、美学、环境学、地理学等理论知识相综合的学科,对现代绿色建筑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索传统风水学对现代绿色建筑加家居设计的基本要素、传统风水学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义,设计者可以借鉴风水学等相关知识理论,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结合风水学的利用价值及给现代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影响,探
1传统风水学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传统风水学是一个具有特色、内涵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不仅包含造园学、营造学在内,也包含风水学,传统建筑提倡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我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在建筑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其体现了人与自然、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风水学有不同的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风水是指对建筑建设前期,考察地形、环境的方式,即考察建筑的方向是否合理、地理位置是否适当等。而早期人们对风水的理解是皇宫、居住、墓地等地方的选址,选址的建设方向及建设的原则,其风水学是一门选择的学问,即选择较理想、舒服的环境。由于现代对风水学的定义与早期的风水学定义有一定的偏差,导致人们对风水学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但总的来说,风水学是一门综合学问,虽然不具备理性的思维方式,但风水学始终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其主要以人为主导。
对于风水学的内涵,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一门研究人文地理的学科,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科学的风水学,是将传统风水学与现代风水学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即与美学、地理学、文化学相结合,从而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2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风水理念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一)传统风水学中的气。传统风水学中,气是非常重要的风水概念。在风水理念中,“气”会引发不同的事故现象,即吉凶祸福,总的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玄妙性的则是建筑设计中的“气”,因此,气在传统风水学中占有主导作用。在风水理论中,把气作为吉兆的象征,即生气、阴气、阳气、死气等显示活人的气的状态。
风水理念中气主要表现在建筑内空气的充足,即人生活在室内,需要足够的空气维持生理的活动,从而使人类正常的呼吸新鲜空气。据统计计算分析,每个人每天需要约360立方米的空气,通常情况下,建筑室每天会换12~23次的空气,通过计算空气的容积,则算出建筑室内的容积。例如,假设每个人以24~29立方米来计算所占居住的容积,根据现代建筑居室的净高度为2.6米,以每人所占用的室内容积、现代建筑设计的净高度进行参考,则计算出每个人所居住的面积的应为9.2~11.3平方米。通过精心设计居住面积的大小,不仅人们有合适的生活空间,也满足了人类在心理上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建筑的面积大小一般主卧室规划12~14平方米,而次卧一般规划7~平方米。
(二)风水理念中的光。传统风水理念中的光是指太阳光,即自然光,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光是光最本质的电磁波,其被定义为七色光。在早期的居室、墓地等建筑设计中,风水师们注重建筑居室的设计方向和日照情况,通过风水学理论,不仅居室有足够的日照,也可以改善建筑室内的温度,特别是北方的居室设计,但现代化的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的采光和照明。
采光和照明是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的环节,室内有足够的采光和照明,对人体的生理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中采光的设计,是依据建筑室内采光的需求情况,从而确定室内窗户的大小、窗户的样式,并且合理的设置,从而保证室内有足够的采光强度。但是,在建筑设计时,窗户的面积应设计合理,如果窗户面积太大,则容易导致室内夏季热、冬季冷的现象,且建筑的造价也较高;如果窗户面积太小,则容易导致室内的光线强度不够,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休息效率。根据采光系数与照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设计标准的采光系数,使建筑中采光设计起到经济实用的功能。照度是体现室内光线强度的标准,其用勒克斯表示照度的主要单位,通常情况下,一个10瓦的灯泡约为3500流明。而对于采光系数,其实建筑室内的照度与外部环境照度的百分比。根据建筑房间的照度需求,一般室内卧室的采光系数为3~4,其照明照度大约为60~90勒克斯,而室内厨房、卫生间一般采光系数为2~3,照明照度约为30~60勒克斯。由于目前别墅建筑在不断的建设,要求设计大面积的开窗,如图1所示,显示的是别墅住宅大面积的开窗。
3传统风水学在现代绿色建筑中的具体措施
为了使人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以风水理论为依据,在建筑设计中,利用风水学的特征,使建筑设计的居室的能量达到极限,同时建筑设计应满足物质功能的需求、视觉美感的需求、生态技术的要求、精神文化的要求等,而精神文化应坚持“有机系统、和谐统一、生态环保、趋利避害”的原则。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现代绿色化的建筑,绿色建筑就是使人们生活在安全、舒适、健康的环境之下,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环保优质的室内空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强度、空气质量等方面;在进行建筑装修时,应充分考虑物料的环保性,若采用有毒的油漆粉刷墙,则容易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同时室内安装排毒空气设备也是必要的。健康的居室空间首先需要满足现代人们居住的生活行为和心理需,从而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方便。除此之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者应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因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者也应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独特的建筑设计,从而避免因居室设计而所引发的健康问题。现代绿色建筑注重的是物质资源的合理使用,更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生活和心理的需求,也需要满足物质资源的需求。
结束语:
中国传统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建筑学等,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想使现代绿色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结合风水学理论,把传统风水学转化为现代风水学,充分利用风水学理论,使风水学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华厦.中国传统风水理念对现代环境设计影响及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孙聪.风水学相关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9.
[3]王俊,胡伟,张强.风水学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科学性研究――以内江市郭北镇长坝山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S1:161-164.
篇8
关键词:软装饰 室内设计 主题
1.室内环境设计需要创新
我国的室内设计在很早就有了,将眼光放在意识形态的高度来看,从人类学会构木为巢伊始,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这个意识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室内设计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经过近几十的发展,我国的室内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国外的设计水平相比还相差很远。目前国内的很多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都是借鉴或者模仿国外部分优秀作品而来的,并没有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色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体现不出我们的民族特色,这就使得我国室内设计整体水平不高,设计作品没有创新。
我们的设计除了在设计风格上的落后外,在对装饰材料的运用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作为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他不仅仅是设计的高手,更应该是装饰材料的行家;同样作为一名研究中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学者,不仅要把目光放在研究设计上,更应该把目光投向装饰材料行业的研究、创新和开发上。众所周知,国外的室内设计师对装饰材料行业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这是因为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不是从材料出发,而是从创意出发。国外的设计师不仅大胆地尝试新型材料,而且往往因为现有材料不能表现出新颖、奇特的造型而对新材料的研究提出巨大挑战,这就极大地促进了装饰材料的发展。装饰材料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室内设计的创新,而我国的大部分设计师在这方面的创新性不够,集中体现在对新材料的信息接收迟钝和不敢大胆使用新材料上,这就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国内的室内设计师也加强了交流,例如每年一届的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和中国环境艺术学年将就是向全国范围内的优秀设计师,高校的教师征集优秀作品,评选之后到网上和印刷成册,供大家参考和相互切磋。类似这种性质的比赛,全国各省、市几乎都在大力开展,这对提高我国整体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水平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内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呼声很高,不少专家和学者从各个方面来阐述应该如何创新,提出了不少的新观点、新理念,比如从简洁、环保、智能、文化、经济等方面着手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使一些装修的基本原则深入人心。每一次的创新都会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创新的关键点上,这次也不例外。“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无疑是先进的,这个理念把软装饰材料推上了关键点的位置,使人们更加关注软装饰材料,而设计师就必须从软装饰材料的角度入手来创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软装饰的回归,还室内设计一个真实
这些年来国内的装饰装修已经接近国际水平,在硬件塑造及工艺上都已非常出色,但往往局限于产品本身,缺乏整体考虑。至于窗帘、布艺、笑摆件等生活细节的配备则始终与发达地区存在距离。
事实上,室内配饰服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十分盛行,配饰设计师多为追求家居品味和细节品质的上流社会客户提供设计服务,负责艺术收藏品和家居配饰品的采买、搭配和陈列。因此,设计师本身需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设计思维。在我国,虽然上海、北京部分地区已出现“饰品陈列师”等一批有专业素养的设计师,但室内设计整体上依然“粗放”。有配饰服务,但很少作为专项经营。前期国内配饰设计师的职业标准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室内设计、家装服务的提升。
“软装饰”是一个既新又老的概念,新在刚刚被重视,老在很早就有人在做。居室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室内的生活质量,软装饰的作用无可取代。无论是家装或公装,作为软装饰的配饰设计必将作为室内设计的一种补充和深化为大众所接受,从而还室内设计以生活的真实。
三十年前甚至更远的时期,很多人做的室内美化工作,现在看来就是所谓的“室内陈设布置”。其实这样的布置确切的说也就是室内陈设,因为那个年代很少大兴土木,居住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事物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当物质条件一旦提升了,人们看到和希望看到的是物质的部分,在室内装修中,功能陈设和材料质地成了追求的目标;一些年过去了,物质都得到了满足,人们便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生活内容,回归的“软装饰”。
“软装饰”、室内配饰、室内陈设、室内布置,说法不同,但有其共同点,即与室内装修相比,他们更偏重于舍内设计后期的可变动的装修部分。生活的经验告诉人们这部分的重要性。如窗帘、沙发套、靠垫、台布和装饰工艺品等,它们都是对室环境的二次陈设布置的内容。
“软装饰”作为可移动的部分,更能体现主人的品位,也是营造家居氛围的点睛之笔,它打破了传统的装饰装修的界限,重新定义了装饰装修行业。将工艺品、花艺、铁艺、收藏品、植物等进行合理的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理念。
为了区分“装修”和“软装饰”,人们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房子地朝天的倒过来,掉到天花板上的都称为软装饰,仍在原位不动的部分则是装修的部分。回归的“软装饰”真正还室内环境设计一生活的真实。
参考文献:
[1]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沈渝德.室内环境与装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现代住宅建筑室内设计[M],华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办公室、浙江省标准设计站编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郑曙肠.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徐长玉.家居装饰材料选择[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1.
[6]向仕龙,装饰材料的环境设计与应用[M].中国建工,2005-10-01.
篇9
关键词: 人工照明 室内环境 技术性与艺术性 空间质量
阳光让我们看到了世间万物的轮廓和形状,帮助我们定义出各种颜色和质地,还能明显影响我们的心情。电是一种奇妙的东西,除了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光明外,在居室装饰方面,人工照明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居室设计,为房间装饰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营造空间感、美化装饰效果。它既能显著地扩展我们对空间的视觉感受,又能起到分割空间、塑造居室的作用。它能够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家庭的舒适和安逸。
人工照明可以分为环境照明、突出照明、装饰照明等三部分,它们对室内空间环境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环境照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环境照明也称为工作照明,顾名思义,指的是我们在家里进行特定的日常生活、工作所需要的照明。一般说来,环境照明的光线应该比周围空间的光线更明亮;钨丝灯和卤素灯都可以用作环境照明灯具。明亮的光线能够让我们注意到问题的细小部分,进而保证工作高效、安全地进行;明亮的光线也可以让我们反应灵敏、思维清晰。对于一些集中用眼的工作,如写作、缝纫和长时间操作电脑,环境照明的明亮氛围可以有效地防止用眼疲劳。对于老年人来说,诸如看报纸之类需要近距离看东西的事情必须依靠充足的光线。
安装一定量的环境照明灯才能让整个房间光线充足。需要环境灯的地方首推厨房的操作面,其次是水槽和炉子旁边的铁架。环境灯最好有一组明亮的灯具组成,钨丝灯和卤素灯皆可,位置最好位于操作区上方和操作者的面前。另外,光线在照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阻挡,否则操作区就会出现阴影。
在卧室和卫浴间里,穿衣和化妆所用的环境照明灯具一般安装在镜子的两侧,来自镜子两侧的光线可以为脸部提供均匀的照明效果。安装在高处或低处的灯具会产生难看的阴影。普通的桌式台灯只能为阅读提供必要的光线,而带有可移动臂杆的台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意调节灯光的距离和高度,让你的阅读更加舒适。
最后一类环境灯用于家庭工作间(或称为工作室)。对于这些区域的照明,最好选购一到两个能集中为工作区提供照明的台灯。对于那些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应仔细调整灯光的角度,尽量减少电脑屏幕的反光。
二、突出照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在为一个房间设计基本照明方案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画家。先设计数层照明光,然后用加亮区进行突出。突出照明可以让居室装修和家居布置充分发挥出设计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这一步,可以在整个居室装饰方案中添加氛围、戏剧效果和加亮区等元素。最后,利用阴影和低亮度来调整照明方案。
突出照明非常实用,应该成为居室装饰计划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工作照明的设计就绪之后,突出照明可以把人的注意力从别处吸引过来。可以用于突出照明的灯具很多,其中包括台灯、上照灯、下照灯和聚光灯。在实用性方面,突出照明的定义是能够将注意力吸引到应该被照明的物体或区域上而不是照明灯具本身的照明。
台灯是突出照明中比较特殊的灯具,它虽然不具有方向性,但它可以集中为小片区域提供照明,有时还可以为房间的一角、一个桌面或衣柜提供具有如舞台一般效果的照明。台灯能给房间的整个区域增加生气,而这一区域是其他照明方式无法到达的。运用得当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其他突出照明灯具都具有方向性,它们直接照射到目标物上面。我们从上照灯和下照灯的名称就可以明白其含义是代表了光照的方向。最常见的上照灯就是带有灯罩固定于墙面的,灯罩可以聚拢光束,使其具有方向性,灯光不会向下流失。灯光被完全聚集道灯具的上方,有时仅仅是为了照射一个漂亮的檐口。
聚光灯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突出照明灯具。它们可以安装在房间里来添加室内氛围,为空间增添生气。聚光灯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很多宽度的光束。
三、装饰照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装饰性照明的概念比较广泛,它包括人们用来装饰房间的各式各样的灯具。它的主要功能不是照明,而是为了增加光源的装饰效果,装饰照明可以为空间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装饰照明主要包含嵌入式灯具照明和轨道式灯具照明。嵌入式灯具可以使用钨丝灯泡或者卤素灯泡。嵌入式灯具照明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家居各个房间及商场、酒店、专卖店、展厅……它的外层密封表面可以和周围天花板表面齐平,在避免灯泡受到意外碰撞的同时,还可以投射较宽的光束、给空间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
轨道式灯具照明介于突出照明与装饰照明之间,轨道式灯具是由直或弯的导线和灯具两部分组成,被固定在天花板上或从天花板垂下来,样式简单,所占空间也小。具有一定的光照方向性,有突出照明的特点,并且照明效果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常用于橱窗的照明中。
另外作为装饰照明的灯具譬如一些彩色灯泡、发光灯管、发光灯箱等,它们作为点缀空间照明的一部分,配合着室内设计的效果而搭配使用。
1.可以改变对空间大小的印象
照明可以影响人对于空间的认识。举个例子,如果想要突出房间的高度,用落地灯就可以办到。可以使用内置式落地上照灯向墙壁投射光束,房间看上去显得高大;相反,如果想让房间在视觉上显得低一些,可以使用固定在房间低处的落地灯,同时配合向下投洒光线的吊灯,这样可以使天花板看的低一些。想让房屋高度增加还有另一个办法:将吊灯取下,在天花板安装嵌入式灯具,将落地灯高度降低,房屋高度就会在视觉效果中缩小。
2.可以改变对空间氛围的印象
在酒店客房、居家卧室的设计中,往往是需要许多环境照明的,譬如双人床的台灯,一般会安装在正对床中间的墙壁上,这样可以方便地调整台灯位置,不影响人的休息。另外在晚上的时候,台灯或壁灯可以使整个房间具有柔和随意的效果,使人感到温暖;在酒吧包间、KTV等场所,经常可以见到运用到蓝、紫色等冷色光的突出照明,重点突出渲染墙壁色彩,配合室内不同装饰材料,营造出或光怪陆离、或时尚激情的空间效果;而在一些服装店、珠宝饰品店,则会经常用到装饰性照明。嵌入式或轨道式灯具发散出的光束不仅仅有重点照明的聚光性,可以使目标体醒目、突出,具有空间层次感,还可以使目标体更具有华丽、色彩鲜艳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艺术空间,2007,(2).
[2]张金红,李广主编.光环境设计,2009.6.1.
篇10
关键词:环境设计;空间;层次性;美感;功能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67-01
一、引言
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有层次感的意境。类似的层次空间意境还可在其他古诗词中找到,他不仅描写了空间的多层次,还描述了层次之间材料、色彩、明暗的对比。诗人具有出色的空间构思能力,他利我们也可以从诗和文学中学到有益的东西。
设计丰富的空间环境,层次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并不是层次越多越好,层次不是最终目的,空间大且多也不是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空间的层次性创造具有形式美感与功能并存的空间环境。
二、“空间的层次性”定义
在《辞海》中,“空间”的定义为:包容所有物质的三维空间容积;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一定的范围,如:活动空间很大。“层次”定义为:系统或事物的等级性、等级秩序。是系统或事物之间普遍差异性的表现。系统或事物的某一参数(例如质量、能量、状态、范围)的变化,引起存在方式的质的变化,往往就会显示出层次性的变化。
在设计中,西蒙兹说对空间的解释是:空间可以是内向的、外向的、上升的、下降的、辐射的或切向的。我们根据自己日常的经验也可以体会到“空间的层次性”带给我们是参差、错落、韵律、深远的感受。
三、视觉与知觉上的“空间层次性”
空间的不同层次对空间范围的大小、开闭程度、纹理粗细、小品选择与布置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处理好空间层次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空间秩序,丰富的空间层次。按照人的感官来分,可分为视觉上与知觉上的层次性。
(一)视觉上的空间层次
视觉上的空间层次,即视觉可以直观的空间层次关系。例如风景优美的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形成湖面上的第一个空间层次,第二层由白堤对湖面进行分隔,第三个层次则是后面的宝石山、保塔。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远中近景观空间的关系。有了空间层次关系,画面才有美感,营造的空间才有趣味。
(二)知觉上的空间层次
知觉上的空间层次,即感受、领会到的空间层次,“非视觉直观”的,我们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的。
如江南的私家园林,空间层层深入,意味无穷,从入口开始层层深入,形成层层叠嶂序列式的空间,而不是一眼能望到头的。苏州的留园入口,曲折蜿蜒,有长有短,有明有暗,引人入胜。充分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行走道中,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由于巧妙地利用了各种手段来分隔空间,分隔的同时又使之相互连通、渗透,从而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层次空间的运用别出心裁,恰到好处。利用空间中的层次,可以有“小中见大”的效果。利用“藏与露”和利用空间的序列都是很好的层次性的体现,使空间扩大,有“无穷”之感。层次变化异常丰富,使人有深邃曲折和不可穷尽之感。
四、设计中创造“空间的层次性”
空间层次是空间设计需考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层次可增加空间的深远感,避免单调、枯燥、空荡之感,因而也关系到视觉空间的丰富性与知觉上的体验性。层次既涉及静止观赏时空间环境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也包括动态过程中空间的重重叠嶂的变化。
(一)景观空间的层次
宋代词人欧阳修曾经写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诗句,给我们描绘了具有“空间层次性”的庭院空间,使人们感受到空间层次性带给我们美的体验。
空间层次性的把握从设计层面上讲,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得以实现,比如通过植物的不同种类的搭配设计,可以从视觉上改变人们的空间感受。在地势起伏平缓的空间里,空间的层次感比较弱,但是利用植物的合理搭配就可以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空间变得丰富起来,有效的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感。又如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通过“层次感”使人们的活动空间生动起来。
美国纽约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只有0.6公顷,位于高楼林立的曼哈顿第五大道。洛克菲勒中心广场规模不大, 但以其多层次的空间组合成为美国城市中最有活力、最受欢迎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
下沉型空间是众多空间形式的一种,是一种负空间。在用地紧张、人车流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带益发凸显出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在这里,功能齐全的地下的商店和餐馆等服务设施,把各个大楼连在了一起。它位于纽约曼哈顿中部,四周巨厦林立,它采用下沉式,高差的变化使它很好地与公共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不仅是地下空间的枢纽,又是人们喜爱的休闲中心,在各个季节有着丰富的市民活动,成为钢与玻璃的城市森林中的和平绿洲。洛克菲勒中心广场很好的利用了空间的层次性,不仅美观且功能多变。
(二)室内空间的层次
层次性对于室内空间整体设计审美有重要意义,层次性与室内空间形态、色彩质感、光影的关系密切,抓住空间层次性设计之要素,是实现空间设计和审美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园林空间建造的方法,以空间分隔营造空间层次和以空间组合营造空间层次来进行室内空间设计。层次性又是体现空间整体和谐、秩序、韵律和变化的前提。
如北京的IN・X的工作室,利用光影创造空间深度与层次感。对光影的巧妙应用,打破了空间的压抑感,光已然成为提高空间层次性的材料。
恰如其分的空间层次设计,不仅有利于空间整体规划,而且是丰富空间效果的有效方法。现在许多人由于忽略了空间的层次性设计而导致了空间平淡、关系混乱乃至整体设计风格的不统一。所以,牢牢把握空间设计的层次性,把空间层次设计作为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深入研究空间关系及其形象,是实现室内空间整体设计和审美的关键。
层次性在室内设计中体现空间前后关系、高差变化的同时,也是各个空间大小、形状、交错、渗透的一种多元性组合,犹如音乐中的乐章构成,具有明确的次序、节奏和韵律。中国古典园林往往通过建筑中借景、对景等手法将另一空间引入这一空间,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多层次的空间相互渗透。
(三)建筑空间的层次
建筑空间层次包括:由基面升降形成的高低层次;由平面布局序列形成的纵深层次;由立面凹凸形成的前后层次;由前后垂直面形成的内外层次。空间层次使人同时感受到多层次景观,具有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层次性对于现代建筑空间整体设计审美也有重要意义。1929 年密斯 ・凡 ・德・罗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设计了德国馆,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之后,其推出的空间概念便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典范,人们对空间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装饰,空间的分隔组合一改古典建筑机械、呆板的样式,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形式,这不仅给空间处理开辟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对空间和空间层次性的认知,通过空间结构的虚实关系、材质的对比关系、室内陈设的设计等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让许多设计师开始真正体会到现代建筑空间所传达的新理念。
五、结论
“空间的层次性”对于环境设计有重要的意义,把握好其特性,可以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学习运用“空间的层次性”,将带给我们一个生动的、功能性强的空间环境。通过空间层次的设计减少人与空间的距离感。空间设计如果缺乏层次性,就会显得平淡、无趣、无景可寻。把握空间的层次性,可以创造丰富、和谐、生动的空间视觉与知觉享受。在环境设计中景观空间、室内空间、建筑空间都可以通过空间分隔或空间组合的手法以及借助自然元素来表现空间层次性带给我们的美感及功能性。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M].第六版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美]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朱强,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