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5:1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道路绿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

篇1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施工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10-01

1 前言

城市的整体建设是一项基础的公共活动,其是集建筑、社会科学、生物等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工程,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构成骨架,是城市景观面貌的直观体现。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就犹如音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城市环境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人们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城市道路的绿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道路绿化设计和施工都存在一定问题的。

2 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一,道路绿地率低,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调,绿地断面布置形式为一板两带式的道路达60.7%,约有85.7%的道路绿地率达不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绿地率的规定,而老城区绿地率更低,甚至为零。

2.2 运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配置形式单一尤其是行道树树种应用种类更少,主要集中在国槐和悬铃木、垂柳等几种,植物群落稳定性弱,生态效益差。表现在行道树一般都是单排种植,隔离带内以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小(水)蜡或圆(刺)柏等修剪构成的组团形式居多,道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景观效果也不突出。

2.3 季相景观不丰富植物是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的四季变化既是其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表现,又是城市园林景观中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春花、夏荫、秋色、冬绿”是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总体景观效果要求。城市在道路绿化存在的情况是: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且彩叶树种少,没有观赏特性,没法显得城市生机和活力。

2.4 地方特色、文化特色表现不足许多

中小城市通过园林植物配置表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方面做得很不够。如牡丹在某种意义上是菏泽的象征,但在菏泽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中应用较少,不能形成地方文化特色,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道路绿化施工的几个问题

3.1 道路绿化施工应由具备资质的建设队伍施工

道路绿化施工由具备资质的建设队伍施工,这些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施工设备齐全,专业化水平较高,这样的队伍又能够遵守道路绿化招投标相关制度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及相应的监理制度,使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3.2 道路绿化施工前的场地清理

道路绿化在施工前往往绿地内遗留大量的建筑垃圾、碱性灰土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或者回填土为地层深处的死板土。这就需要施工前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能,对土壤的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利于改良土壤,有利于绿化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清除绿带内的建筑垃圾;对涂层的死板土采用客土的方法;对土壤酸性的,可采用大水浇灌或在土壤掺人一定比例的石灰予以解决。

3.3 解决好行道树的营养面积和透气铺装问题

城市道路两侧由于埋设有多种市政管线,因此给道路绿化尤其是行道树留的营养面积都较小。按照园林树木营养面积学说“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是树木根系分布区,即营养面积”中年树木根系分布略大于此,老树则不及此面积。解决好这些矛盾,地面铺装应采用透气、渗水材质的铺装材料、嵌草铺装材料或增大树池的面积。为避免行人践踏,如树池略低于路面,可建设略高于路面的池墙,池墙可用铸铁栏杆,简洁美观大方。

3.4 解决好苗木定向培育和新品种引种驯化问题

道路绿化施工中往往需求苗木数量、苗木规格偏大、品种较多。因此可供道路绿化的品种、规格均不足。一条路的苗木往往因为买不到苗木而设计更改。即使有同一品种,也需不同规格、不同苗圃才能凑齐,由于苗木培养方法不同,生长势、颜色、分枝点等也不同,影响整个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解决好上述问题,就是按照城市道路绿化的需要调集科研人员搞好定向育苗,有计划地开发新品种,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并使用新方法搞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作到四季植树。同时做好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使新品种适应城市道路绿化的新环境,做到品种多样化。

3.5确保道路绿化工程建设资金到位按城市规划的标准,道路中绿化用地通常达30% 以上,而绿化建设资金就大多数城市而言,往往占整条道路建设资金的5%~10%,投入规模显然较少因此确保道路绿化建设资金到位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

4 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发展对策

4.1 增加植物种类

丰富季相景观增加适用于行道树的植物种类,避免道路景观雷同;增加观花乔、灌木植物种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效果;重视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应用,利用其形态、花期各异的特点,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覆盖率;对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加大应用范围,协调植物的应用比例。

4.2 加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有研究

丰富园林植物,完善城市道路绿地多层次、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景观城市道路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行道树种植中多用单一树种,问题相当严重,应努力开发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丰富植物多样性及道路景观。应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灌木层建设,完善乔灌草等多层次结合的植物生态群落,以增加道路绿地的叶面积系数,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改善道路环境。

4.3 加强垂直绿化、景观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绿化延伸城市道路绿化空间,丰富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效果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交通繁忙,可供道路绿化的空间有限。努力挖掘道路绿化形式,提高绿量,丰富道路绿化景观,成为道路绿地景观发展的挑战。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拆墙透绿延伸了道路绿化空间,将平面绿化发展为立体绿化,将专用绿化、公园绿化等各类绿化景观通过拆墙透绿,融人道路绿地景观中,丰富了道路绿化景观的形式及整体效果。拆墙透绿,使单位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开阔行人视野,减少围墙的压迫感,使整体外部环境的改善,加大了生态群落的生长范围,使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和健全。

4.4 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资源是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证。对于乡土植物资源,应该积极开发,合理利用,避免因所谓的档次不高而抛弃不用,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引入外来植物,必须经过科学地调查和分析,避免带来生物入侵的问题或是盲目追求所谓名贵树种,而超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4.5 提高全民生态绿化意识,依法治绿,减少人为破坏保护绿化成果由于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市政工程。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市民,因此应将公众参与明确地列入行业法规中。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上普遍重视市民参与的作用,往往通过积极主动、深入细致的工作,将规划意图、实施方案等宣传到市民中,广泛听取意见。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行道树养护管理

一、前言

城市道路绿化是北京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分割汽车与汽车、自行车、行人,能防止眩光,诱导视线,和起到遮荫等多种功能,通过多年来几代园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目前北京市的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已经凸现出来,例如北京的二三环,以及四五环已成为几条绿色的项链,装点着北京。但是,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养护管理好现有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任重而道远,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由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

城市道路绿化苗木的种植环境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行道树,其特点是:土质坚硬、杂质多、土壤污染严重、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等特点;行道树的种植成排成行,树种较为单一,易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易发生病虫害。

(二)城市道路绿化作业环境的安全问题:

由于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作业的场所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路基两侧的绿化带,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三)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影响问题:

每年冬季的融雪剂是造成行道树大量死亡的一大杀手。通过对融雪剂对行道树影响的调查,每年至少几千株植物失去生命。例如长安街沿线、西外大街、二三环等部分路段中心隔离带和分车带绿篱,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枝、死亡现象。特别是今年四月道路两侧树池危害严重,造成大量的多年生大树出现干枯的现象,绿篱明显出现干枝、死亡。每年都进行大量的补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土质的恶化。

(四)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其他问题。

近几年北京的绿化养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整体的绿化养护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过分强调短期效果,不重视生长规律,往往是苗圃搬家式的种植。

2.过分强调当时景观效果,不考虑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片面注重大量采用山苗、大规格苗木和全树冠的大树移植。

3.养护管理沿袭老的养护管理方法,创新不够。

二、城市道路绿化树木养护的措施

(一)冬季养护管理

冬季,在北京地区,特别是在道路两边一般的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加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容易导致树木根系受到损伤,并加快了树木水分的损耗,降低树木御寒防冻、防寒的能力。在冬季可以采用以下的防冻保温措施:

第一、缠树干的措施:例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道树对法桐落叶乔木冬季防寒处理用所料布缠裹树干,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即保湿又防寒,再用地膜把树根部保温防寒,使次年的法桐成活率达到99%。

第二、搭风障的措施:例如雪松等树种在北京越冬困难,特别是春季风大使雪松适应能力降低,可以采用搭风障减弱风速,保证树木的安全越冬。

第四、建保温棚:对于当年栽植的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铺地龙柏等苗木,面积较大时,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可以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的方法,即可使苗木安全过冬。对于疏植的大叶黄杨、红枫等苗木可用无纺布包裹的方法进行防寒。

第五、对根颈培土,盖地膜:在绿带内的河南桧、玉兰等苗木,灌完冻水后在树木整个树坑内覆盖地膜,然后根颈培土20—30cm的土堆。利用细土将四周培实。这样既能防止冻伤植株根系,同时又能减少水分蒸发。

第六、覆土封垄:对当年新栽植月季,在灌完冻水后覆盖30—40cm的土堆,一般不做修剪,过早的修剪会导致“烧条”现象,一般待来年开春后再进行修剪,。

第七、树干涂白防冻: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0.5。高度一般1.2m。同一路段区域高度一致,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二)春季养护管理

第一、在春季苗木管理,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式过早拆除,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止苗木的不适应。保温棚拆除根据天气,一般北京的防风障拆除时间在4月初、清明过后。为了以免使树体遭受风害,提前在保温棚东南侧打孔放风,待树木适应后在全部拆除。

第二、浇水、施肥:春季管理以增加地温,适时浇足春水和增施有机肥为主。通过树木的浇水、施肥,能使树木增加抵抗病害的能力,还利于生根。实际中,行道树施肥可采用棒肥,是在树池四周用钉子打孔,埋入棒肥,可起到追肥的作用。

(三)夏季养护管理

第一、夏季的养护管理,注意水肥管理,同时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中色块的造型修剪,一般结合一年两次的养护大检查及五一、十一来进行修剪整理。

第二、夏季的养护主要以病虫害的防治为主,由于行道树受小气候多样性、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不易防止。同时防治过程中还得考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天敌的保护。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如:采用新性引诱剂防治叶柄小蛾、苏云金杆菌防止天蛾,灭幼尿防止尺蠖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秋季养护管理

秋季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

合理的冻水即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冬水要根据天气变化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在十月份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抗旱性。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

同时,秋季合理进行施肥,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同样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这就要选择好施肥的时间、种类和施肥量。

三、城市道路绿化草坪养护的措施

冷季型草坪,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并加强施肥,并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丝扒梳理干净,并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的新根萌发和增加肥力。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

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一次,修剪后要及时喷药,或灌根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在七月份天气湿热时,对草坪的生长不利,也是草坪休眠期,养护最困难的时期,应按及时清除枯草层,因为枯草层往往存在大量的病原物,是新病害的病源来源,同时原来的枯草层减弱了通透性及早清处。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要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白菌清等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腐霉菌枯萎病、和镰刀菌的枯萎病。

秋季雨水变少后天气变凉一般病害减轻,草坪锈病发生严重。例如可以采用1000—15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要与速保利、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

四、城市道路绿化色带养护的措施

绿篱是萌芽力和成枝力强,耐修剪的树种,密集成带状栽植,具有分隔的功能和优美的造型。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桧柏蓠、小叶黄杨是常用的绿篱造型树种。

近两年随着彩叶植物的增加,使用彩叶树种组成的色块,如:紫叶矮樱、迎春、连翘、棣棠等,都是大环境绿化常用运用的树种。但在修剪上有着不同的修剪方法。道路中央分隔带修剪,以能挡住人的视线1—1.2m高为宜,要修剪的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为使绿篱生长茂盛,由于植物的生长高度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

五、城市道路绿化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安全问题

在道路绿化养护作业中,应在200米分别设置防护标志,并设专人疏导车辆,设置车辆闪光器。提示车辆在上下桥施工时,要在上桥的底部开始提前设置,防止司机进入盲区。

养护作业人员要佩戴反光背心,在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带上,如跃过马路浇水,要把浇水管顺直,以免摔伤行人和自行车。

近几年喷灌的快速发展,中央隔离带,水车浇水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滴灌、微喷来取代。既节约水又保证了车辆的安全。

行道树的修剪易同行人和车辆发生矛盾。要设置警戒线,码放安全隔离桶。

(二)行道树的修剪问题

行道树主要以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夏季降低温度、滞沉、遮荫为主要功能。

行道树修剪需扩大树冠,优美了树形,调整纸条的伸展方向,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等为目的,同时也是老树复壮,增加了保温遮荫的效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通风透光主要手段之一。

行道树的主要修剪时间一般在冬季。冬季修剪的方法主要有:截、疏、除蘖。行道树修剪是要设有专人维护现场,防止大枝砸伤行人和过往车辆。高压线附近作业要注意安全,必要时要请供电部门配合。行道树国槐既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型。分布均匀,夹角的枝条作主枝,其余分期剥芽、或疏枝。冬季对主枝留40—80cm。剪口芽留在侧面,经三到五年反复修剪即可形成杯壮树冠。如国槐大树对树木的内膛枝和过密的枝进行疏剪,达到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调整整个树形,并能阶梯式。保留上树枝,方便修剪作业,也使树形美观。

在日常的养护生产中,树木与高压线的距离、和路口的交通设施的配合直接关系到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每年的春季都将配合供电、交通、通讯进行安全排查。对高压线15米范围内的高大树木进行修剪,同时得对妨碍司机视线的交通标志信号灯位置的树木进行修剪。修剪过程中要保证安全信号清楚显现,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三)融雪剂问题

对于融雪剂的危害,特别是油松、侧柏等均怕盐水的侵害。不得不进行被盐水侵蚀后的土壤改良和换土。把盐水侵蚀后的土壤去掉30cm,更换土壤。切不可图省事乱浇水、补苗。不可用灌水稀释土壤盐碱性的方法取代换土。

几年来,三里河路采用挡盐板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融雪盐水对道路两侧现有植物的危害。几年来的常识我们可以认识到挡盐板的应用在冬季对行道树木有着非常理想的功效。实践表明,每年三月初、四月底三里河道路两侧的油松长势比使用挡盐板前更加旺盛,发芽期明显提前,并减少了干枝、枯叉。连翘等花灌木分蘖多、花期整齐一致。在正常防寒的基础上,没有发生冻害和死亡的现象。同时整齐的挡盐板也成为了冬季三里河路两侧的又一景观,起到了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因此作为冬季防寒的一种措施,挡盐板可以在条件的道路两侧进行推广使用。

篇3

【关键词】沿海城市 园林景观 设计

我国现属于快速发展中国家,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生态问题,却是困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面临灭绝,城市空气PM2.5的重度污染,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方面去看待,从最根本的问题上解决。

城市化的加快,绿地的大面积开发,不合格的工厂废弃排放,以及现在日渐普及的汽车尾气排放,都是加速地球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而在这些发展速度过快的城市中,沿海城市的问题更加严重。污水废水的排放,直接流入海洋,水是万物生长之根本,水资源遭到破坏,我相信地球最后一滴水必定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我生活在南部沿海城市,对于海边湿润的气候有一定的感受。那么,沿海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要如何才能让城市园林绿化跟上自然的需求呢?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而言,绿化美化彩化是必不可少的,在苗木的选择上,也是一大挑战。沿海城市风大,空气中水分含量高,且靠近海边的风带有一定的盐分,其次,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着海岸线形成的大面积的沿海滩涂,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沿海滩涂都被人们所忽视,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植树和苗木载种,是开发利用沿海太土的有效途径。

在沿海滩涂种植苗木的最基本条件是苗木的耐盐碱性,能够在沿海咸湿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树种有刺槐,紫穗槐,白蜡树,大王椰,木麻黄等。种植这些树,尤其是具有根瘤菌的树种以后,林地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树成林砍伐以后种植水杉,杉木和竹子,都可以成功,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沿海道路的美观性。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要求,相对而言不那么苛刻,只需要选择耐风耐高温耐雨水的苗木种植即可。对于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绿化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人民素质,城市风貌,都与这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息息相关。特别是高速路的进出口,大多数都是8车道为主,那么如此宽阔的道路,绿化带就是这个城市的招牌。在苗木选择在,高层苗木以大乔木为主,作为远观的主体植物群,大乔木树高根厚,对于巩固土壤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防风固沙。中层植物群以红叶石楠、夏娟等。底层植物群,以色彩鲜艳和生长力强为主,常见的有矮牵牛,白晶菊,红背桂等。而道路中间绿化带,则以宫粉夹竹桃和红花木和福建茶为主,这样既可以美化了道路绿化带,同时也促进了空气质量的提升。

对于高层建筑群来说,绿地面积并不能被完全利用,所以,以现在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而言,可以采取一种最环保的绿化方式:屋顶绿化。现在大多数商城和楼盘的楼顶,其实都是可以利用的大面积的绿化用地。当然,这对于绿化灌溉的要求也很高。屋顶绿化,是解决目前城市绿化率最有效的途径。可以改善热岛效应,降低顶层温度,进而减低耗电量。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素,绿化用的泥土、隔滤层可以使用建筑废料,物尽其用。同时还可以隔音,调节雨水流量等优点。当然,这对于屋顶的防水系统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在屋顶铺一层草皮就完事的。要防止渗水;防止根部生长到建筑物;确保植物能承受风力;植物的品种能否适应长期暴晒的环境和城市的湿润气候;以及后期的打理、灌溉、排水等问题。

屋顶绿化相对于城市道路绿化,不受地形的限制,不受人流量和车流量的限制,也不受道路变化的限制,是最有效快捷的提高城市绿化的途径,但是其技术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片居民区采取了屋顶绿化,那完成植物铺种之后,需要专业的人来对植物进行维护,这就涉及到一个人工费用的问题,是由物业来负责,还是由专人负责,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屋顶绿化有利有弊,防范措施没有做好,那就会变得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城市绿化和建设,需要人们的自觉性和觉悟性,要从根本的因素去考虑,要从自然的角度去考虑,抓住最根本的,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空气质量和城市美化绿化。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2-0040-09

无论按景观生态学者将城市景观空间分为“块状一廊带一基质”还是将城市意象分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性建筑物”,道路景观对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文脉、价值追求、城市个性都会反映在这座城市的景观形态中。由于人们进入城市通常是从道路切入的,所以城市道路景观形态对城市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当我们提出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时:这个“文化”首先指的就是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城市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态文化;这个“自觉”则是指要以这些文化来作为我们的城市道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将这抽象的精神文化转化为可视的、具化的道路空间形态,融入城市街道景观中。因此,如果承认中华民族有优良的民族文化,每个城市所处的地域有它特有的地域文化,那么中国的每座城市的道路就理应有它的景观特点,而非“千街一面”、“万路同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城市道路在景观建设中追求的应是不同城市不同街区道路景观的“异”,而非“同”。

一、古今中外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古今中外,凡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文明体,均可以从其道路的景观形态中去发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内涵。

1.古代道路景观中的精神文化

(1)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御道、官道(驿道)和神道上。

御道古人认为人有尊卑贵贱之分,皇帝是天子,位处万人之上。这种思想反映在建筑空间上就是“高为尊、低为卑,中为尊、侧为卑”,表现在道路建设上就是皇帝通行的御道必定位处道路的中央。如东汉的都城洛阳的御街、宋代东京开封的御街都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王尊民卑的道路空间形态。

秦代驰道也是如此。据载,秦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所谓“三丈而树”是指处于五十步驰道中央的三丈路面,“惟皇帝得行”,“诸候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三丈”。所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反映在道路景观上就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御道在空间形态上分为三:中央部分高于两侧,道中是皇帝的行道,道侧是百姓走的。

驿道反映在驿道上的道路景观主要有牌坊和亭。通过牌坊形成的道路景观,表达当时社会所弘扬的思想价值与伦理道德,能产生极大的文化氛围营建效果。而亭则是古人为表达情感和休憩在道路两侧建的建筑空间景观,是道路的一种附属物,而非仅是园林建筑。

牌坊。在道路中央树起标榜“仁义礼智信”等价值取向的牌坊,就是道路景观对古代伦理价值的自觉宣扬。安徽歙县棠樾村的自东北向西南巍然排列、气势非凡的七座牌坊群景观,分别宣传扬的是“智、孝、节、善、慈”等古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文化;福建诏安南诏七座石牌坊群,分别弘扬的是“廉、忠、寿、善、智”等道德价值。这些牌坊都成为古代中国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扬的思想文化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亭。亭也是古代中国道路重要景观。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古代中国人分、离、送、别时的一种礼节行为表达。古代中国道路上的这种建筑,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道路空间景观。对道路两旁建立的这种特殊建筑专门投入资金和劳动力,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情。亭分长亭和短亭——其设置为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代文献中对亭的解读很多,如“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亭,留也”,“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均与道路上的分别、停留有关。李白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等等。

神道神道也是君本政治在道路上的体现。最初神道是为帝王和有着卓越功勋的武将的陵墓兴建的,后专为帝王陵墓兴建。神道的华表、翁仲、翼马等均是中国君主政治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目前留有遗迹的神道有许多:唐乾陵神道,宋陵(巩义)神道,明十三陵神道,清东陵神道等,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礼制文化与艺术特点。

(2)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

古希腊道路 古希腊重要的道路都是连系神庙和广场通道。从政治文化来讲,古希腊的城市空间形态主要由城市广场、神庙和城市道路来表达。“广场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城市民主精神”,“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神庙和城市广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且宽敞、美丽。而这种宽阔、美丽的城市道路是由古希腊政治文化所反映的。

古罗马大道景观

古罗马的凯旋门斗兽场反映的是古罗马的尚武文化。热衷于武力征服和感官享受的罗马人在思想价值取向上一是崇尚武力,二是追求享受。前者导致它为了征服其他民族,修了8万多公里适合于战车行驶和骑兵运行的罗马军用大道,使古罗马城区遍布适合罗马军团通行的城市带形空间——军用大道,以及数以百计的凯旋门;后者导致它修建了许多洗浴场和规模宏大的斗兽场。

为了炫耀武功,罗马帝国还修建了众多的凯旋门矗立于道路中央,如提图斯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等,这些纪功碑式建筑遍布环地中海区域罗马帝国的版图内,成了古罗马大道上的重要景观。

2.近现代国外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进人近现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通过道路景观的打造来展示国家与城市的精神文化并无变化。

华盛顿林荫道——景观形态蕴含着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价值。以空间形态来表达政治内涵是华盛顿城市空间最大特点之一。经过160多年的完善与建设,今天的华盛顿林荫道已由当初的“L”形发展成了“十”字形,其景观形态融入了更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华盛顿林荫道的核心景观是华盛顿纪念碑,它的东面是国会山,西面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弗逊纪念堂。这种景观形态,至少表达了四种景观文化内涵:一是用城市带形景观语言告诉人们,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居中心地域的是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主持制定的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政体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而林肯和杰弗逊纪念堂,则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这些都是美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二是美国是一个承袭西方文化的国家——华盛顿纪念碑造型为方尖碑,方尖碑源于埃及,它模拟太阳金色的光芒而创作,是古埃及太阳神“拉”的化身,今天,从圣彼德大教堂到圣母百花大教堂,从协和广场到万神殿,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莫斯科,凡西方文化覆盖之地都矗立着代表着宗教意义、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方尖碑,方尖碑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华盛顿纪念碑高达169米,座落在从国会山到林肯纪念堂的东西中轴线上,是世界最高的方尖碑,也是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建筑,这隐喻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政治文化价值的“崇高”。三是道路景观的意识形态性,除上述景观内涵意识形态外,靠华盛顿林荫道周边分别有以“自由墙”形式展示的二战纪念碑,有以“Freedom is notfree”题词的韩战纪念碑和碑体呈V形、好像“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的越战纪念碑,这些都表现出具有美国特色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四是道路的生态文化性,华盛顿林荫道从它开始规划建设那天起,其设计者A.J.Dawning就确立了它的周边绿化植物是采纳“在华盛顿地区气候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所有树种的集合”,因此华盛顿林荫道没有更多昂贵的非本地树种,它的绿化是仿自然的生态景观绿化。

香榭丽舍大街——法兰西民族性格的带形空间展示。香榭丽舍大街(下称“香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景”之意,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香街位于卢浮宫前的协和广场、凯旋门和大凯旋门的东西中轴线上,横贯巴黎8区,宽约70米,全长约1800米。其人气、名气、财气和文化之气在全球很难找到能与其比肩的。香街集历史文脉、时尚文化、人文底蕴于一体。从历史文脉来讲,它出身“贵族”——由凡尔塞宫的风景设计师Le Notre于17世纪中叶设计,三百多年来,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到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上演了无数影响法兰西、欧洲乃至世界的人间悲喜剧!香榭丽舍一侧,大宫和小宫留下了法国曾经有过的荣华富贵;从时尚文化来讲,香街引领世界最时尚的消费品牌文化,从LouisVuitton到Starbueks,从Pierre Cardin到Versace,从Mercedes-Benz到Citroen,从PATHE到MGM,从Maxim’s到Fouquet’s,从Lido到Planet Hollywood……所有世界著名的品牌一应群聚香街;从人文底蕴来说,从大仲马到小仲马,从巴尔扎克到司汤达,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大文豪的文学名著中,我们都能看到对香街雍荣、高雅、富贵、繁华的描写……

如果说法国人的“浪漫”可以在充满风情的塞纳河两岸的绚丽景观上体现,那么,香街的景观则体现了法国人的“傲慢”——香街是法兰西民族性格和法国文化的空间景观展示。

世纪大道——上海开放精神的体现。如果外滩那些万国建筑的建筑立面及沿街栏杆、灯饰、躺椅等附属设施的西化风格,代表的是旧上海殖民地文化的道路景观的话,那么,浦东世纪大道就是今天上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所展示的道路景观。这条由法国Sommer ist—De Fance设计的“东方香榭丽舍大道”的景观路,西起东方明珠,东至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世纪大道最突出的特点是:“对100米宽的道路采用了非对称的横断剖面设计,延伸宽达30米的步行林荫道,通过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展示及纪念性标志物营造壮观的场面……”世纪大道在景观表现上通过“东方之光”、“世纪辰光”、“五行”等雕塑来充分展示道路景观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但由于存在交通、景观与人之间处理的诸多方面问题,也遭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中西文化及设计思想上存在冲突”、“城市肌理遭到破坏”、“步行林荫道设计生硬”等。还有学者专门将法国的香街与世纪大道进行了从汽车交通、轨道交通、步行交通、景观等多方面的比较,结果,“东方香街”各方面都远逊色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正说明了道路景观的美需要历史沉淀和人文精神支撑,而对国家、地域文化的了解,并非西方一流景观设计所就一定能完全胜任的。

但直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吸引国际一流景观公司对中国的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如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说世纪大道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体现是恰如其实的。

二、城市道路景观建设需要强化文化自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经典的、享誉世界的城市景观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历史文脉,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二是有精神文化内涵,如华盛顿林荫道;三是能反映一定历史时代政治伦理和文化,如古代中国的御道、神道,当今的世纪大道;四是具有生态意义的道路,如华盛顿林荫道。这四方面的特点都可以浓缩为今天我们统称的“文化”。今天,在全国各地正大规模开展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时,要想真正建设出经典的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出生活与精神宜居的城市,就必须自觉地将文化内涵融入城市道路的景观建设之中。换言之,就是要把城市的经典道路景观当作文化工程来做,要自觉地将国家的、地域的、民族的精神文化作为道路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

1.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源于建设思想上缺乏文化自觉

强调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并不是要不分古、今、中、外地重拾过去几千年来世界各国道路景观的原貌,也不是一概否定西方发达国家道路景观建设的优良成果,而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摒弃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君本”、“尚武”精神和“物本”的价值取向,克服一百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城市美化运动”中的“美本”价值取向——片面强调华而不实的“美”的弊端,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城市建设——以适宜人的居住、有益人的成长、反映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等,作为根本出发点来进行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与整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例如:

在道路带状走势上,更多注重的是所谓点、线、面的规范、整洁,强化的是能给人以流畅韵律的道路视觉景观美,而较少考虑这种外在形式美应蕴含的人文内涵;

在道路整治上注重的是“令人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景观,而对城市道路景观应给市民带来的熟悉感、亲和力和亲近感方面表现乏力;

在道路绿化方面特别注重的是“四季有花”,着眼于花团锦簇等视觉景观效果,而通过道路绿化品种的选择表达特有的人文精神、价值追求较少,通过绿化品种的选择来降低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达到相应的生态效果也研究不够;

在“道路质量提升”上,常常表现为不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片面以提高道路造价、档次来尽显豪华,而忽略了研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品质;

所有这些“不仅未能彰显城市精神、凝聚城市人气、强化城市文化资本、提升城市影响力,反而因为崇洋导致新的‘丧魂失魄’,甚至成为笑柄”。

我们认为,上述一切道路景观品质存在的这些问题,均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欠佳相关。而强化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是克服上述现象的思想基础。遵循文化自觉的道路景观建设,应确立四大基本原则。

2.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四原则

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民族自身的文化,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是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她与科学技术是相反相成的,科技在质和量上,其标准强调的是与国际接轨,而景观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她追求的是道路景观形态的“异”,避免“千城一面”、“万街同景”。

(1)重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原则

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文化自信。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劣势”国家的文化如果不建立应有的文化自信,就可能失去“文化的自我”,甚至以“西方文化的认同来界定中国文化的认同”。一个在文化上自轻自贱的民族,不仅得不到其他民族的尊敬,同时也得不到“洋”和“外”的民族与国家的尊敬,更违背了《联合国》“充分尊重人民文化”的精神。因此,城市建设的文化自觉的前提,首先是建立文化自信,并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上,确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确立,绕不开文化传统的把握,而对传统的真正忠诚并不在于单纯的保持传统,而是在于维护传统的连续性。就道路景观而言,首先需要尊重传统优良文化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因此,文化自觉就需要从审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中,去区分中西审美心理与习惯的异同,并把握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内在联系,逐渐建立起一套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内涵到表现形式的中国道路景观体系,并最终实现以中国城市道路空间景观形态的特征来表现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

(2)强化地域文化特点的原则

经济的全球化不能代替文化的多元化与地域化。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处地域的文化都不仅仅只属于这个民族本身,同时也应属于全人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并没有资格来否定他自身的文化和他所处之地的地域的文化。相反,他倒有责任弘扬、提升他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此来繁荣世界文化。而道路景观上确立强化地域文化原则,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所在地道路景观中,可以产生三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是凸显地域景观特色,增强城市的个性品质。这就可以杜绝或减少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被人们所不齿、甚至遭人唾弃的“万街同貌”弊端。

二是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本地市民对街道的景观形态有一种亲切感、归属感,使南来北往的旅游客人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街道景观的新奇感,体察到祖国的文化多样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表现了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可以实现由道路景观建设向文化建设甚至社会建设升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是可使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优化。不同的地域经过自然生态的选择,往往都会形成最适宜于这个地域生长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往往又被当地人所推崇并人格化,形成具有地域意义的“市树”、“市花”、“市鸟”之类的动植物,把这些具有本地生态特色的动植物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植物、街道小品的表现物,既在景观上体现了特色,又对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意义。

(3)时代精神原则

人是时代的产物,人不能超越时代正如人的身体不能超越他的皮肤。作为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当然也不能不带有他所生长的那个时代的印记。正如丹纳所说:文化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与周围的风俗”。所谓“好”与“差”不在于是不是有那个时代印记,而在于这个印记是否真实地、准确地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今日中国最强劲的时代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就要摒弃过去的不利发展的东西;开放,就会受到来自强势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可能不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受影响的不仅是规划、设计人员,而且市民的审美与兴趣偏好也是如此。开放时代的城市道路建设,不可能像闭关锁国时的城市道路建设那样我行我素,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影响下,它至少要考虑四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二是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三是国际社会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评价,四是城市的经济实力。

从世界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趋势来说,生态道路的建设是不可回避的;从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来说,城市道路景观品质的多元化是必须考虑的——市民的审美偏好和宜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城市道路的品质也应是多元化的;从国际社会对城市的评价来说,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必须与国际社会“求同”,而它的景观品质则应“求异”;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只有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才是普遍受到人们认同和接受的美的道路景观,正如穿金戴银并不等于美一样,城市道路也不是越豪华越美。

(4)生态文明原则

营建与生态城市相一致的生态道路应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原则。只有与生态文明相一致的道路绿化景观才是适合人居住的道路景观环境;只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道路噪声的材料铺装的城市道路,才是有益人的健康、适宜人居住的城市道路;只有在城市道路中,反映出与城市所在地地域生态环境相吻合的城市道路,才能使市民对道路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精神上的归属感,才会是人性化的城市的道路;只有那种能在道路景观中找到与周边地域环境相协调的道路色彩、建筑立面、绿化景观的道路,才是具有城市地域个性品质的城市道路。

三、文化自觉视阈下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路径

1.思想层面: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理念

人的情感、追求与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市民对城市景观的需求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城市景观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的景观特点也应是多元品质的,而不能统一为一个模式。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思想可以从许多方面解决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使城市道路景观多元而丰富多彩。可以从以下五个路径来展开建设。

(1)建设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城市道路。这种道路景观的建设,着重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街道建筑的科学排列,来实现街道的空气流通,创建一个宜居的环境;通过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降低噪声、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来实现城市道路生态质量的提升。

(2)建设让市民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的城市道路景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因此,城市道路就应该有让市民熟悉的景观元素品质。这就需要城市道路注重道路周边环境的历史文脉与人文风俗,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城市道路景观中——从建筑立面、车站、路灯、护栏到果皮箱、休憩椅、路桩,从指示牌、人行道铺装材料的质地、形状到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及雕塑与小品的形式与内涵。如果城市道路都建设改造得“焕然一新”,仿佛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完全变得陌生了,这样的路显然不会让市民感到亲切、有归属感。

(3)建设具有多元品质的城市道路景观。市民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道路理应有多元的品质和多样的道路景观。如开放带来的异域文化,使部分市民喜欢带有洋味的道路景观,作为开放的城市,是可以适当满足这种景观需求的;也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反而增加了对旧街怀念的市民,因此,仿古的、有民国风味的城市街道也应在城市中留有自身的地位;更有许多市民喜欢徜徉于林荫夹道的城市街道,这当然也应得到满足;至于那些希望享受熙熙攘攘的城市繁华的市民,获取文化消费的市民,大享朵颐口福的市民,当然也应一一得到满足,等等。

(4)建设城市精神文化价值取向最具特色的的城市道路景观。最具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仅仅只有城市地形地貌、植物花卉,同时也应有城市千百年来形成的城市特有精神文化取向。如,上海是开放之城,南昌是英雄城,井冈山市有星火燎原革命传统,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曲阜是孔子之乡……,这些城市如果都能将她们的精神文化通过道路景观打造出来,其道路景观形态就会各具特色,产生经典性。

(5)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诚如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论所揭示的,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城市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将这种需求放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上来看,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的道路才是满足城市市民最高心理需求的道路景观,才是使市民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从城市的历史文脉、市民的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来研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

2.生态层面:以道路生态学理论推动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

通过路域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城市道路的生态可以得到优化。

“道路生态学”从提出至今也就不到十年的时间。最先创建道路生态学的是被称为“道路生态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T.T.For-man博士。2001年,Forman教授联合总计十四名交通工程学家和生态学家,综合研究了两年多,于2003年出版了《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Road Ecology Science and Solutions)一书,由此开创了道路生态学先河。近些年,我国的公路绿化、环保景观设计、新理念指导下的公路设计均是我国路域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展。然而,国外路域生态学所包含的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经验总结等等的研究深度、发展速度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开展路域生态学相关研究,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生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道路生态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以路域生态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来改善道路生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交通工具、改变出行方式(设立自行车绿道、多乘坐地铁、轻轨等)来减少碳排放量;从第二、三、四部分内容来研究,我们可以在道路绿化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和植物种类、湿地系统的建设,来达到降低城市污染,优化人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为宜居城市提供优质的生存空间。

3.学术层面: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

十多年前,郑时龄教授针对我国建筑大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建筑批评学,并出版了专著《建筑批评学》,推动了我国的建筑学的发展与繁荣。虽然道路也属建筑,但道路景观的线形空间性、动视性、序列性、因动态而形成的景观文化、景观艺术、景观生态展示性特征等,是与郑院士提出的固态的建筑形态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建筑批评学不能够涵盖道路景观批评学。正如建筑批评学推动了建筑本身的发展和建筑质量的提升一样,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当然也会推动道路景观质量的提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道路工程呈现出大规模的扩张。以高速公路为例,至2011年,国内高速公路已达到8.5万公里,今年必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城市道路规模也处于世界前列。交通部规划,“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11万公里,将大大超过美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大规模发展。规模庞大的路网,催促了道路景观建设,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在做道路景观,其投资规模、工程数量之大,难以统计。但如此巨大的规模,却并未产生像建筑批评学那样的一门道路景观批评学。这导致我国的道路景观建设良莠不齐。即使像上海世纪大道那样由国际一流景观设计公司设计的、高标准的景观大道也问题多多,其他景观道路存在的问题可想而知。一条景观道出来,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电视、网络和报纸上的大量溢美之词,很难看到从学术角度对其进行优劣的评价,这种看不到问题的片面褒扬,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更多的景观工程隐患。道路景观批评学的建立,可以对道路景观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道路景观及其设计者——道路景观设计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从而为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评论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这种正常的批评,推动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化,促进道路景观建设质量的提高。

4.制度层面:建立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和管理体系,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氛围

在制度层面建立合理的、各方参与的景观道路的评价组织,对于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氛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值得借鉴和发扬的经验。

(1)评价组织。国内外均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以美国为例,其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形成,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风景公路的确立步骤必须有:受风景公路影响的“权利人、当地居民委员会、环保组织和对申请立项感兴趣的其他相关利害人应尽早参与进来”。国内近来也出现了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如重庆在“海选”最美街道的过程中,就由地方政府协调组织了鉴街团,对“最美街道”挑刺,并提出完善建议。

(2)管理体系。完善的道路景观建设管理体系对推动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国际上最先推行风景道路体系建设的美国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做法。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风景道路管理体系形成了从主管部门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到管理制度《公路美化法(1965)》(Highway Beauti.fica-tion Act of 1965)、《美国交通运输道路效用法案(1991)》(In tern 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Efficiency Act of 1991,ISTEA)、《国家风景道计划(1995)》(NSBP National Scenic BywayProgram,1995)等一系列管理硬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景道路管理体系。至2005年止,美国已建设了代表美国“路魂”的全美国家风景道(All American road)和国家风景道(NationalScenic Road)165条,形成了由国家、州和地方级风景道组成的国家风景道体系。

篇5

关键字:居住小区;绿化;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city population expansion, people facing the pressure of city life, exhaustion of body and mind, want to have a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two related garden design residential and peopl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residential gree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habitat and the people. Design sustainable when we consider people's health,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ial area to the green ecological, so that more people with nature near, relieve modern people all kinds of pressures in life. In the design, as far as possible to consider can be achieved by the clean air,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djust the body and mind for the purpose of the plant.

Keywords: residential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7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3-0001-02

城市小区绿化的发展趋势

2012年在“中国幸福城市排行榜”中,合肥市“幸福指数”为43.4,高居首位。全国规定小区绿化率必须达到20%,但安徽省合肥市小区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25%,处于中上水平。近年来,物价上涨,房价更是如此,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人口日益膨胀,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师在园林绿化设计时应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所谓以人为本就是首先要了解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小区的绿化及设施要最大程度地考虑小区居民生活和休闲的要求。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每个人都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追求一个更健康、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也要考虑小区的主体 —— 人的需要,必须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也是当下城市小区绿化的发展趋势。

2 坚持 “ 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大家有目共睹,对环境的破坏也越发明显 。合肥的东区是老工业聚集地,大部分小区都是原先的职工宿舍。小区环境恶劣,甚至有些无绿化而言,但人们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2011-2012年度,合肥市城区绿化大会战实施项目222个,投资估算19.7亿元,完成绿化面积 1200万平方米。目前,合肥成千上万的树木花草都在等待“安家”,不少县区都已经明确规划,道路、公园、老旧小区、学校等将成为绿化重点区域。政府再次重申要坚持可持续发现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第一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2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 可持续发展 ”瞬间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3 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人们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今天,最想拥有的是健康.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 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大部分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必须重视身边的环境问题,重视环境问题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大自然带进小区,带进你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论证、合理规划,为你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合肥新加坡花园城坐落在合肥市西边大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地处省城交通主干道——长江西路上亲水是花园城的一大特色。它呈优美的U字形,向董铺万亩水面张开怀抱,同时,小区内还建造了130亩的人工湖,布置如喷泉、瀑布等各种水景。400亩配套生态园是小区的又一特色。 由入口生态景区、人工湖亲水景区、天鹅湖景区、生态运动区、自然森林风光景区、自然山水景区6个主题景区组成的400亩生态园犹如一个皇家后花园,让住户随时随地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在楼盘进行绿化规划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35% 以上的绿化率,整体绿化率要大于 6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25% 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一个小区绿化质量,是不能通过数字来衡量的,但是怎么样的设计能让绿化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实施,是当下设计师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和挑战。在设计过程中将车库转入地下,这样有几大好处:一是减少噪音,二是增加安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小区内有限的的土地最大限度的用于绿化户外活动场所,这样更符合现代小区设计的要求也迎合了人们对于现在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

在对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时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这样设计过的房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屋顶与墙面的绿化,做到空间的六面绿化效果,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环境,使居民更贴近自然。例如合肥市高新区的桂花园,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绿化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成了合肥小区欧派设计中的代表。

由于现在的小区多是小高层或高层,在小区绿化时不能只考虑楼层低的居民,也应该考虑楼层中、高的这些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因此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在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的设计安排时,必须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户外空间,在尽量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所有人的参与园林的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因为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 人居 ” 与 “ 人聚 ” 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 “ 人聚 ” 的需要。小区道路绿化对改善道路生态环境,保证行车安全,美化道路景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道路环境的特殊性又影响着道路绿化苗木的成活、生长、成型以及保存。

本论文根据本人多年对城市道路设计的体会,提出一些针对小区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想法,以期待通过总结经验,能够对以后的小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起到有利的作用。

参考资料

1.陈岳堂. 园林环境建设刍议[J]. 高等农业教育, 2002, (11).

黄厦. 园林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 宁德师专学报, 2003, (1).

3.毛学农. 园景观的教育功效[J]. 理工高教研究, 2002, (5).

篇6

关键词:园林绿地;规划;指标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指标体系确立的基本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层次、多目标。由于区域、气候、风俗习惯诸多因素的不同,各城市对各指标项目体系中的权重数值要求不同。论文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指标定性或定量地对其进行考察,从不同侧面出发,试图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的方法遵循了以下原则:

1.1全面性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涉及城市的生态,景观,人文活动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指标体系应以体现城市同林绿地综合的功能和效益。力求体现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

1.2系统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涉及内容繁多且具有多层次性、多目标性,所以必须用系统论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全面评价项目的综合情况,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指标间应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一体性和协调性。

1.3客观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真实、客观的反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功能,充分结合研究区资源、社会、经济现状,针对行的选择指标体系。

1.4层次性原则

所设立的指标体系要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明确,既便于抓住主要因素,又兼顾次要因素,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1.5定景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应该既有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分析,尽可能使定性问题数量化,便于用数学模型处理,明确测算方法标准和规范的统计方法,以保证综合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理性。

1.6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确立应该对实际规划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所以评价体系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简单明确、含义清楚,且评价的数据收集方便、计算简单、易于量化,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

1.7可预见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指标是针对一定时限制定的,规划的时限是绿地系统指标要考虑的问题,指标的确立既要能够反映系统的静态状况,又要能反映系统的动态状况,具有可预测性。

2.城市园林绿地布局合理性

城市园林绿地存在于城市之中,这就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地既有白然属性,同时又具有社会属性。影响城市园林绿地的首先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这些因素是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发展的本质要素,决定着它的基本地域特征。本文根据具体研究需要,认为有以下一些自然要素对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性产生主要影响。

2.1生物丰度指数

主要是指绿地中生物种类丰富程度,它是衡量被评价区域内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丰贫程度。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与植被的丰富程度存在着相关性,表现出植被种类多,物种丰富;植被种类少,物种单一。因此,植被物种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性的基本指标,有植被的区域其植被的结构组成是说明问题的关键,比如林、灌、草的比例。据有关研究表明,生物丰度与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的丰富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对外交流的频繁程度及植被保护的好坏。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人为干扰很严重,生态系统不完整,因此,生物丰度主要与城市自然地的结构和面积有关。这里我们定义生物丰度的计算公式为:

生物丰度=林地(乔木覆盖)面积×l+水域面积×0.6十草地面积×0.3十其他面积×0.1/区域面积

2.2城市风道适宜性

风道适宜性是指城市“绿廊”、“绿道”与城市主要风向的匹配程度。城市风可以把污染物搬走,同时也是缓解城市热岛的重要因素。城市带状绿化,包括城市道路与滨水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通风渠道,特别是带状绿地的方向与该地的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城市郊区的气流趁着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地区,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垂直冬季风的带状绿地,可以减低风速,减少风沙,改善气候。

2.3水域覆盖指数

主要是指水域周边绿地覆盖率。水面对于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美化城市环境、担负调洪排水任务、丰富城市景观、保护城市特色、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方面有积极作用。因此,水域周边植被是维持和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域。

城市水域景观是城市中重要的绿地开放空间,是城市中自然要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复杂的地域,它不仅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开放空间,而且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迁徙廊道,是城市最理想的生态走廊。滨水绿地对保护水域这个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有效改善受胁迫或受损生态系统,从而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确保景观生态安全。

3.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效果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的提高,绿地景观己成为城市窗口的重要展现。这方面的评价主要从绿地在体现城市白然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参与景观意向组成等角度来展开。

3.1城市白然特色性指标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白然是人们搭建城市的基础和本底,城市与白然的和谐,构成了中国所有城市最基础的特色。在自然因素当中,尤以山、水为重要,这是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独特的城市文化。绿地建设应该尊重自然山水,体现城市自然特色。

城市园林绿地自然特色性指标是一个整体定性的指标,不容易精确计算,但可以从城市和绿地对自然山水的利用或破坏程度方面来展开衡量。在水体方面,可以考虑绿地建设与水质治理、绿网与水系连通、滨水绿地控制宽度、与水体相关的绿地数量、与水体相关的绿地位置与类型等情况;在山体方面,可以考虑山体复绿情况、山体绿地景观标志性展现、山体绿地与城市天际线、与山体相关的绿地数量、与山体相关的绿地位置与类型等情况。

3.2城市文化传承性指标

作为反映城市发展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古树名木、历史建筑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在绿地建设中应该利用,加以弘扬。简单的评价可用有价值的古树名木、可考的历史遗存的数量对比来体现。具体的操作应考虑当地各要素的文物等级、历史价值等独特性来分析轻重、加权处理。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优化建议

1、在城市规划范围内考虑生态功能空间的内外渗透,形成良性生态网络。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在主城区、新区、各新市镇之间构建城市组团生态隔离带(锲);加强对城市规划范围内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的保护,人力推进城郊绿化,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建设绿化隔离带,努力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2、在城市内部结合空间结构调整,优化生态基底。加强老城片区以及城市中心地带的绿化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居住小区绿化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加人城市社区公园的建设;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加强对城市占树名木保护管理。

3、进一步从“山、湖、河、林”儿方面加强白然要素的保护与绿地建设工作。建设贯通性蓝道与绿道,连接公园与城市广场等,提高蓝道与建成区的联结度和绿道的绿化覆盖率,并与建成区外的明月山人型生态斑块衔接,使之成为生态网络的骨干,提高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和连续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发展绿地与调整农业结构结合,建成区与市郊绿化相结合,城区与乡村绿化协调发展,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调整生态结构,对县域土地的利用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利用整个县域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道路、水道等线状联系形成整个区域内的绿色廊道,让人面积的农田、林区、山地构成绿色斑块,与城市内部的线网式绿地系统相结合而形成更为稳定的生态空间保护体系。

篇7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群落;生态化建设;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TU98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24-03

1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群落在迅速扩大,生态问题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运用。目前,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越来越成为众多城市建设的方向所在,濮阳市即是其中的典范,在濮阳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之后,城市建设的目标即是生态园林城市。

2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本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丰富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如濮阳市西郊的绿色庄园、濮上园;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如,濮阳市毛楼生态旅游区。

3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及其建设类型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3.1 调节小气候

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0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河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3.2 改善环境质量

3.2.1 吸收CO2,放出O2,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

3.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加杨、臭椿、卫矛、旱柳等吸收SO2能力最强,加杨吸SO2量达86.95mg/m2;紫椴、卫矛、白桦等吸收Cl2的能力强,紫椴吸Cl2量在86.95mg/m2;枣树、榆树、白桦、桑树等则对Hf的吸收能力强,枣树吸Hf量达30.64mg/m2。 3.2.3 吸滞粉尘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植物对灰尘的阻滞作用,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如冬季叶量少,甚至落叶,夏季叶量多,植物吸滞粉尘能力与叶量多少成正相关。据测定,即使在树木落叶期间,它的枝桠、树皮也有蒙滞作用,能减少空气含尘量的18%~20%,乔木树种中广玉兰、悬铃木和女贞等吸滞粉尘能力较强,灌木树种中石楠、木槿、红叶李、小叶女贞等滞尘能力较强。

3.2.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

3.2.5 衰减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3.3 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使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3.4 生态园林的建设类型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生态园林建设类型主要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4 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现代城市园林不仅美化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休憩园地,而且要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

4.1 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思想

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植物每天吸收CO2,释放出人体需要的O2,维持碳氧平衡;还能够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气温和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调节小气候,植物还有衰减噪声等作用。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园林中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负值。因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的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

4.2 加强“大树引入城市的”观念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蒸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炎夏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吸收噪音和吸滞粉尘等基本上全靠叶面积来完成,所以说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乔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大不相同的。乔木的叶面积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更小。因此,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

4.3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相对于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而丧失。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绿地网络系统,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不仅对增强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对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重草坪而轻乔木。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时,种植草坪过多,造成城市园林单调雷同。这样做既不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又造成养护方面的费工、费力,尤其对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讲,实为一种高度消费。由于乔木少,遮荫、降温效果差,夏季人们在园林中散步时无处纳凉,同时也达不到城市环境健康的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设计规划时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其乔、灌、草未能合理配置。

(2)重栽常绿树轻种落叶林。不少城市在作城市园林树种配置时,普遍轻视落叶树种。在选择植物时,常常局限在常绿苗木范围内,这样不仅使植物配置应有的四季季相变化得不到展示,甚至,一些居民小区因受单一常绿树木的遮挡,使房屋内采光差,给居住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3)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时,轻视本地有应用价值的乡土树种,不惜巨资从外地外来树种,一些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栽植后常难以成活,还有一些树木因不适宜环境条件,种植后明显出现生长不良。

(4)重种植轻管理。不少地方进行绿化种植时,虎头蛇尾,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致使园林内树形杂乱,造成绿化树种生长不良,既影响了绿化景观,又造成了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5.2 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管理,挖掘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以法治绿。严格按照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种用途绿地的实施办法,增加苗圃地。苗圃的生产应注意培育大苗,注重对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

(2)城市园林绿化应以树木为主不能盲目泛建草坪。草坪投资大,养护费用高,况且其消音、滤尘、防风的效果差,综合效益远不及树木,且单一的草坪绿量不足,还会使生物多样性种类减少。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不能以草代木,应选择多种种植形式,多栽生态效益高的乔木。

(3)选择植物科学化,种植植物形式多样化。城市园林绿化在植物选择上要做到科学搭配,尽量减少形成单一植物种类的群落。注意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在空间上植物种类的搭配应高低错落,结构上协调有序,充分展示其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

(4)美化居住环境,提高行道树的绿化质量。城市小区绿化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遮荫,又要考虑到采光。因此,在楼房的纵向道路上应多栽植乔木,楼房的横向间应多植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行道树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不仅要符合人们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更因考虑环保效益,力争形成生物廊道。

(5)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风尚。以正确的态度对园林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养护人员水平和文化及艺术内涵。管理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使我们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参考文献:

[1]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1992(6).

[2] 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植物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江铭.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讨[A].生态园林论文续集[C].1993.95~99.

[4] 程绪珂.生态园林探讨与实施报告[A].生态园林论文续集[C].1993.6~19.

[5] 谢家芬.上海外滩观景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A].生态园林论文续集[C].199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