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创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创设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创意 城市公共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起源于生活,也主导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设计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科技等发展水平。而创意是创新的开始,创新始于创意,其根源则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我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来研究特征,并对成就和创造人类未来富有创意与个性的环境空间具有研究意义及探索价值。

一、创意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应用实践

1. 当前城市空间设计的现状今天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人们却忽视精神生活的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应有的步行街、购物广场、休闲场所、观景台等往往被忽略。出现“重物轻人”的现象,使人感到没有属于人的空间,自然界没有人的参与,将失去应有的意义,人们无法从中得到身心愉悦的享受。事实上人是城市的主体,设计只有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尺度、舒适度,空间活力才能充分展现。城市公共空间实质上是城市生活的焦点,能缓解人的精神压力,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2. 城市空间设计基本要求纵观世界各国,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必须以人的尺度为标准,才能为人的活动提供服务。像供行人休闲的设施如坐椅、雕塑、锻炼设施等,这些设施形式和布局应符合使用者的多样性要求,尽可能做的有亲和感和人性化,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其中更要体现对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能够贴近居民生活、精致优雅的公共空间,就能赋予人们舒适感,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并且成为都市的人文风貌的风景线。

3. 风格各异的艺术设计城市空间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以及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每个城市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城市,由于场所、规模、功能等差异,也存在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不能千城一面。应该从城市特有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作为创作源泉,顺应自然条件,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统一尺度与比例将城市的各种因素融入到空间的构成中去,从而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把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融于一体,以此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设计会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成为人们的记忆符号,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且富有人性化的空间。

4. 充满人性化的设计设计中要尽量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符合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在研究城市公共场所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公共开敞空间中的活动的多样化和人性化。有“城市客厅”的广场,可容纳的活动非常丰富,可以用于大型集会、文娱表演、体育休闲、观赏散步、娱乐购物等。这些活动发生在广场的时间和人群不尽相同,他们对不同的活动各有偏爱,所以,不同地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充满着浓厚的人性化气息。甚至在一些城市广场设有露天咖啡座和儿童放风筝的场所等。这不仅有满足人们精神的生活需要,而且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装饰。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

1. 承担了改善视觉美化的功能人的精神主体必须超越物质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人为生存和致富忙碌,人们生活的表面化和工作的程式化以及文化的碎片化,人与自然、与自己的精神状态都处于疏离状态。公共空间艺术性在都市的存在的价值非常大。我们可以进行对人的认识、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达到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生态优化。这给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以及社会审美的教育功能,以此来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

2. 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环境、历史与文脉对话,以维系都市人们的情感。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机会,同时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人们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也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享受,以达到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我们要充分考虑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所以,在城市空间特征酝酿和策划中尽量维护人文性,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利用空间美学意义加以设计和互动,营造了达到人类需求的人文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鹏.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及培养途径[J].总裁.2009(8)

篇2

关键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创造力;培养

1 创造性艺术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1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符号的应用

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如色彩、造型以及纹样,遵循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采用“传统外观,现代结构”与现代事物相结合进行重组和重建。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视觉形态的一种借用,运用现代事物作为载体,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创造性的形象。

1.2 建筑设计中创造力的设计实例

“从设计对象中发掘建筑的文化内涵, 并加以时代的创造,丰富建筑艺术的表现力,这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吴良墉先生在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时的观点。吴良墉在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它是传统文化及建筑思想运用的成功范例。 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采用的方式相当于古代“书院”, 取意其“近山林, 择胜地”,构思精巧,布局严谨。设计中在建筑的北面堆土以象征坐山,南面堆土以象征案山,同时建筑左面引水成渠以喻青龙,前面的小沂河正对应风水中的“金带环抱”,整个布局体现了传统的文化观,也契合了传统的风水说要求建筑的选址负阴抱阳,前面有案山,背面有坐山的要求。整个设计还运用提炼的传统元素,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多种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的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变异,来重新演绎传统。

2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创造性的实际意义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的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艺术设计与科技发展现代设计已经走过了近2个世纪的历程。科学的新发现与发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认知和经验,人类想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在空间弯曲、时间膨胀等多维概念方面前经受着考验,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环境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随着时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运用,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建筑环境设计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创造性的设计为主题。

2.1 实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和进化的创设力

对元素的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这是当前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式。对这些提取的元素进行转化和抽象,根据形象的构成,结合现代构成意识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构。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发掘传统的精华,寻到东西方文化的接合点,形成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设计作品。199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转化处理典型的例子:设计师将古典地“塔型”结构运用到一个现代的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中,没有将中国塔形生硬地放大,但整个建筑的比例是与中国塔形美学比例和力学是相吻合的。建筑师将中国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设计构思的原点,将密檐式塔的韵律、轮廓线及细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用“高技派”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的精神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手段表现出来。

2.2 达到了运用创造文化元素的表象来寻求思想根源的目的

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寻求构思源泉,推陈出新。吴良墉先生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它是传统文化及建筑思想运用的成功范例。 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采用的方式是古代的“书院”方式,构思精巧,布局严谨。整个设计还运用提炼的传统元素,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多种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的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变异,来重新演绎传统。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语境充分的激活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思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进行重组和重建,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现代感,还能符合国人的审美心理。 每一个设计师,如果既能延续着历史,又能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运用到设计中来,方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篇3

在当今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速而不断扩大,呈现出庞大的规模化办学模式,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

系列的问题。常规化的课程时间与教学辅导模式使艺术设计教育走入了断层,这与艺术设计教育所应秉承的设计创新服务,教育创新实践的思路是有差距的。所以,如果想适应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需要及社会的人才需求,依旧采用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不可行的。笔者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很多年,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常规化的教辅模式已然固定,教师按部就班上课没了热情,学生照搬照收没了活力,本应该是有创造力的设计课似乎成了冷静的绘图课,创新性的教育思路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丢了初衷。在充分研究了营销学模式的可行性后,笔者开始尝试在设计专业课中导入营销的意识概念和模式,希望与学生之间来场自我营销与设计创新营销的碰撞,让设计思维在这样的碰撞中逐步清晰,并建立起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策划,全程营销的创新思维设计能力。

二、概念

商管教育将营销学定义为:营销是个计划和执行知识,货物以及服务的形成,定价,推广和分拨的全过程,目的是通过交换来满足个人和组织的需求。营销策划首先要确定营销概念,其次是在营销理念基础上的策划,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为核心,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交换过程的行为。而艺术设计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两者在服务性,计划性,组织性,现实性等特点上存在着共通的联结。

营销学与艺术设计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学科,通过对策略和服务核心的研究,希望两者在课程创新性改革实践中发生化学反应,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导入营销意识,创造设计营销课堂模式,实践营销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课中引发的思考。

三、营销模式在课程中的导入

将艺术设计教学用营销学的视野来统筹,跳脱出原有的传统模式,建立种新的艺术设计教学规则,

种理论上具可行性,实践上具可操作性、可升级模式、可淘汰模式、可转换系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新模式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此新模式基础上,就目前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建立宏观的艺术设计教学评价体系,也摒弃传统的教师单评价体系。营销模式在课程中的导入无疑在模式概念上拓展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路,并建立起自我及对他人的评价新模式。6周的《商业空间环境设计》课程,设计――营销――设计――评价――营销这个序列从始至终贯穿在我们的理论与实践中,学生在这样的新模式里进发出来的热情与活力、创新与激情,使得艺术设计课找到了新的生命。

1,理论式营销模式

课程初始阶段是理论营销,教师在这个阶段要以完整的专业知识及清晰的课程构架来营销课程,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对课程感兴趣,了解到在这次的设计专业课中他们的学习方向、研究的方法以及最终获得的设计专业知识。为了避免理论营销的枯燥,结合图文展示,实例叙述的方法。例如在此课程开始就展示了各类商业空间环境中成功把设计与营销结合的优秀案例,其中“宴遇餐厅在现代商业模式中的突围”让学生思维得到很大的启发等等。同时,交互营销也不可或缺,专业知识理论应在开放、交互的平台中达到传输的目的,并且以学生主动接收为目标。

2分析式营销模式

第二阶段是布置区域考察范围,考察内容及考察汇报要求,让学生们在理论的同步阶段能实地去体验及分析设计理论的应用,这在设计专业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实地考察中才能近距离地观察、分析出理论运用的有效性及错误率。此次设计课程安排学生考察的是综合商业体中的几个分支,诸如服装店、鞋店、书店、电子产品店等此类店面,要求注意观察空间面积,功能合理度,动线兴趣度,体验舒适度,形象展示效果,并结合收集对应的品牌故事、企业背景做相关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要完成考察――整理――分析――汇报的整体分析式营销文档,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阐述营销,并要面对60人的提问完成驳诉,这也同时是分析式营销与自我营销很好的交叉模式。

3企业课程营销模式

企业课程营销模式设置在理论考察与设计实践之间,安排

个校外企业专业的橱窗设计师课程和公共空间设计师讲座。在设计课程中安排企业课程讲座可以给学生们带来的是个全新的视角,实战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的工作分享是设计思维的落地营销,通过企业设计师的讲座课程,学生们能了解到课堂与公司的区别联系,了解到设计思维与工程项目的衔接,更了解到作为个设计师,除了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会做公司营销、团队营销,设计营销,这是传统设计师职业所没有的界定,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设计市场,具备这种能力非常重要。

4交互营销模式

第四阶段的交互营销模式既是交流也是对弈。设计提案的萌芽――概念提出――概念确立――元素分析――设计发展――设计深化――图形制作这过程都会在这阶段完成,所以交互营销成了每天课堂的演练场,学生们要阐述设计理念、想法,营销自己的设计,而教师要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并加入引导,启发设计思维的过程中还需渗透进专业的设计原则合理性,赞同与不赞同是此阶段的主发声,以此激发出讨论的实质意义,激发出脑力碰撞,激发出设计思维的无限可能。对弈不是目的,而是在这场交互对奕中,交互营销的设计理念能使设计方案朝着更合理,更科学,更实用,更美观的方向迈进,这便是交互营销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所展现出的最大魅力。

5装饰雕塑展示营销模式

展示是检验设计成果的有效方式之

,也是个人自我营销外在性的突出表现。展示的同时能接收到不同的讯息、反馈,促使设计思维有效的提升,以及达到跨学科、跨专业的有效融合。传统二维图版展示的方式在此次课程也做了变革,首先开创了三维立体化图版展示,利用空间模型的竖面展示加强了观展效果。其次,所有设计项目中出现的装饰雕塑都根据课题自身的特点,按不同的材质要求、体量比例大小等问题制作出雕塑模型,以更加丰富直观的展示效果呈现出来。同时开通网络展示营销,让社会各行业人士对设计成果进行检阅,提出意见建议。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站、微信平台的传播速度及效果远远超出了传统实地展示,把展示营销推向了高点,同时实现了学生们的自我营销、团队营销的效应。

篇4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

幼儿园环境创设系指宽泛意义上的物理环境创设,包括园所、班级、户外、走廊或楼梯、区角的建设与装饰,以及相关材料的投放。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文中所提出的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均基于对C市20所农村幼儿园的考察及其教师提供的访谈信息。

一、《指南》相关要求落实不到位

(一)问题的表征

据调研,农村幼儿园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环境创设领域的精神贯彻不彻底,落实不全面。首先,《指南》中对于环境创设的直接要求没有被完全执行。例如,在健康领域提出的关于幼儿园基础设施的教育建议“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对此,绝大部分农村标准化幼儿园能够执行,虽然没有完全达到标准但也有相关的意识并在为之努力,但是仍有部分幼儿园存在使用小学的桌椅或者成人化桌椅的情况,这违背了幼儿发展的生理标准。其次,《指南》中在不同领域提出的一些间接性环境创设指导意见更是常常被忽略。例如,社会领域要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但是在农村幼儿园,大部分班级教室布局依然是秧田式,幼儿被老师按照自己的标准将其规规矩矩地安排在一定的座位上,而不是采用更为民主和平等的“马蹄式”“圆桌式”布局,以保证每一个幼儿都得到平等的对待,拥有平等的机会,享受平等的教育。

(二)归因与建议

出现第一类问题的原因非常简单,是农村幼儿园还没有真正理解、落实《指南》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纲领性政策性文件的重要意义。而出现第二类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幼儿教师对《指南》文本行文逻辑的认识不够。作为国家指导性的政策文件,为了追求逻辑性和可读性,必然采用最容易被广大教师认可的“五大领域”作为一级标题。所以,在行文上,《指南》无法将环境创设加以单列,这势必会造成一定的阅读与执行障碍。第二,该问题暴露出了对关于学前教育领域环境创设的地位、性质以及与其他教育活动之间关系的认识的不足。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的教育不是成人按照一定的教材自下而上传递的过程,而是通过成人提供一定的“有准备的环境”协助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环境就是一种教育,这充分肯定了环境的独立教育功能。但我们知道幼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整合”,其本质内涵之一就是各种教育途径的整合。也就是说,环境创设除有独立教育功能之外,还有更多其他的支持。当《指南》的意图是对整个幼教体系的改革提出建议时,我们的着重点应当在于后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落实《指南》的语境中,农村幼儿园仅仅只关注到其直接的环境创设要求,这是对整个《指南》贯彻不力的一种体现。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首先要熟读《指南》文本,融会贯通地理解其中所倡导的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理念;然后多层面、多角度去挖掘《指南》环境创设中直接或间接存在的教育因素,把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需求作为出发点,鼓励幼儿主动积极参与,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展示自我、体验生活的一个舞台;同时把环境创设活动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对幼儿进行创造美、欣赏美的教育;最后将这些教育因素有效整合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

二、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脱农”倾向

(一)问题的表征

现实中,不少农村教育不是“为农”的教育,反而出现了“脱农”现象。为了探讨农村学前教育是否也存在“脱农”而不是“为农”的问题,我们在农村幼儿园范畴做了三个小调查:第一,我们首先考察了农村幼儿园户外、班级、走廊(含楼梯)、区角布置,这些区域的陈设基本都是现代都市取向的或者国外的舶来品,其中能够与农村生活有关联的环境创设元素寥寥无几。第二,我们对农村幼儿园绘本图书、玩教具、区角材料进行了考察,发现10所幼儿园1000余本图书中,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书不超过1%;上百种的玩教具中,有涉农元素的玩教具不超过5%,而这仅有的5%的涉农玩教具的使用情况,更是远远低于幼儿园玩教具的平均使用水平,或者这部分玩教具本身就是以装饰为主。第三,更为严重的是,接受访谈的大部分幼儿教师,对新农村的了解程度低,对新农村教育价值的认可度更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元素在学前教育(包括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中的运用素养与技能更是让人担忧。基于以上三个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在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领域存在的教育目的的“脱农”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书籍、玩教具、环创物品丧失了“为农”的教育意义,以及幼儿教师对新农村建设知之甚少两个方面。

(二)归因与建议

农村教育“脱农”问题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时代,早就蔚然成风。在亟须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它有一定的价值和存在理由。但是,它对于农村教育、农村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陈敬朴先生力主把农村教育定义为发生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那么,农村元素在幼教中可否有其教育价值呢?其实,从现在教师的自身经验就可以给出完美的答案。比如,在10个农村幼儿园教师群体中讨论一个话题:小时候(3~6岁)是否有将红薯藤作为玩具,进行诸如制作耳环等游戏?其结果是,大部分农村教师有这种经历,而且印象深刻,即崇尚这种乡村自然生活。从这个小案例,可以印证“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这一基本原理,具体而言,它说明即使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农村原生态的元素也会在儿童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也都可以成为他们热爱农村的理由。所以,我们倡导在农村幼儿园教师群体中,传播农村幼儿园理应姓农,理应关注农村、农民、农业的理念。教育应该适应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的需要,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应积极开发传承传统的优秀的乡土教材,必须强调的是,这里的农村元素既包括体现传统的农耕文化的教育素材,还应当在幼儿园领域体现新农村的经济形态、文化道德变迁、社会生活新变化等元素,这是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学前教育带来的文化瑰宝。否则,既浪费了可以利用的生活教育资源,也丧失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直接贡献的契机。

三、环境创设缺乏整体构思

(一)问题的表征

在我们的考察中,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系统性不强、碎片化比较严重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在:第一,从外观形式上,缺乏系统的装修风格,整体设计、色调搭配不协调,很难有整体的视觉美感。在部分幼儿园,我们看到其环境创设主题单一,但又风格混搭。幼儿园常用的主题基本以节日主题为主,风格却混合了民族风、田园风、欧美风、童话风等多种风格,从而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杂乱无章,极度不协调。第二,就内涵而言,环境创设所表达的理念与办园理念不搭,即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没有给基本教育理念做出有效的支撑。很多幼儿园将为幼儿创设优质环境作为办园理念之一,可实际上在很多细节和特殊的区域都没有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在盥洗室,好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会有墙面图标引导幼儿如何如厕、洗手和节约用水,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但在农村幼儿园却并没有这些巧妙温馨的环境创设,只是空有办园理念与口号。第三,从设计程序上,部分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以临时突击工程居多,工程分期零散,成本造价过高。在我们所考察的农村幼儿园里,部分幼儿园忽略园内问题区域的改造,但却十分重视幼儿园大门的建造,每一学年为了吸引更多幼儿入学便在假期赶工变换大门风格,其大门风格太过花哨或者呆板,与幼儿园内其他环境创设也不搭,更有甚者只为美观,改造得大门连出入都很不方便,得不偿失。第四,就功能而言,各个功能区或功能板块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各个活动区兼容性不强。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是幼儿园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区角创设时,忽略了幼儿的需求以及合理的规划,在热闹的表演区旁边设置图书角,导致图书角的幼儿经常受到表演区音乐的影响;在自然角旁边设置运动区域,导致自然角的动植物经常遭到运动器材的伤害。

(二)归因与建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农村幼儿园的经费原因。由于农村幼儿园经费相对匮乏,投资于环境创设领域的经费较少,因此在设计、施工各个环节都无法按照较高的标准来实施;也正是因为经费问题,最容易被减少的环节就是整体规划成本,只好零星进行。其次则是理念问题,即农村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缺乏系统论的指导,所以导致在进行环境创设时便缺乏系统与细节相结合的理念。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但同时又是整个学前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所以,环境创设工作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或者是在更重要的教育理念范畴,都应该先有顶层设计,让教育与环境形成紧密联系;然后做出科学的步骤规划,诸如实行“主题+特色”的模式、合理设置活动区等;最后实施,要求按时按质按量,有条不紊地进行。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系统观、统筹计划不但可以增强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避免反复拆建、重复建设,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四、“以幼儿为本”背后忽视教师利益

(一)问题的表征

教育要以人为本,这应该是教育基本价值取向之一。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第一,在不少标准化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办公条件相当落后,办公室的桌椅相对陈旧,椅子数量严重不及教师数量,只有很少的幼儿园有为教师专门建设的教师休息室。第二,在园所文化建设的环创要素中,最常见的是关于办园理念、教育理念的展示,其次是关注幼儿和家长的展板、标语、橱窗等,最不常见的是关于教师工作、教师发展的环境创设元素。特别突出的是,大部分幼儿园在制作校服、园所标识的时候,并没有将教师考虑在内。

(二)归因与建议

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通常机械、片面地被理解为一切以幼儿为本,忽略了教师元素,所以农村幼儿教师的办公环境、专业发展环境一直都被忽视。对此,我们认为亟须纠正一种现象。首先,从伦理学上来讲,教师常被人们歌颂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也常被隐喻为春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吐尽身体里所有的丝。这是一种盲目的职业道德拔高。在教师利益被忽视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教师能够做到爱生如子。其次,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师是隐性课程要素,特别是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的衣着服饰、仪表气质,以及工作环境与秩序,本身都是幼儿模仿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第三,从组织文化学的角度看,幼儿园的物理环境不仅仅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是对全园教职员工安心工作、快乐工作、发展自我的一种物理环境支持,还是增强教师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条件。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以人文本,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办公条件、学习设备是最低要求;从服饰、标识打造教师职业形象,也是其基本要求;如有条件,希望能够在农村幼儿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支持,比如图书室、电脑室的建设;从更高标准的角度,建议将农村幼儿园打造成为教师、幼儿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冬雪.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173.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9).

[3]杨天霞.杜威与蒙台梭利教师观之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11(12):46-47.

[4]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39.

[5]杨枫.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2-103.

[6].“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幼儿教师管理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4:2-5.

[7]陈尚伟.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4):4.

篇5

一、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1.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

环境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然而部分幼儿园管理人员因缺乏科学理念指导,片面地理解教育目标,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到位,致使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在某种程度上,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对人际环境、信息环境、舆论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等精神环境的关注不足,使得幼涸拔镏驶肪秤刖神环境不能协调统一。在对物质环境进行布置时,环境内容与呈现形式缺乏系统的内在联系,每个单元与主体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整个环境创设的教育理念不突出,明显地表现出“责任田式”的特征[2]。因为对环境创设理解的不够深入,部分教师片面地把追求新异的效果作为环境创设的目标,不停地更换环境,只注重形式,忽视了内容本身的教育目的。

2.环境创设的形式缺少变化性、创新性

环境创设的形式展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从生态学视角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性不明确,忽视了环境的美育功能及教育功能。这导致在环境创设时缺乏总体规划,从户外环境创设到室内布置,从班级设定到环境布置,不同楼层、班级、区域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彼此独立。如有的过于着眼于细节,只求局部的完美,缺乏与整个空间环境的整体呼应,不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生态性;有的形式上追求美观,把环境布置得五彩缤纷,但没有与幼儿的实际、班级的实际、幼儿园的实际相结合,缺乏发展的眼光以及创造性,忽略了儿童的适应性。

3.环境创设的主体缺乏互动性、交流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观、课程观与发展观,就会忽视环境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功能,不能让幼儿与所处环境之间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一种情况是教师缺乏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操作实践,仅从成人感知的完美角度单方面创设环境,很少参考幼儿的建议,不仅创设的环境对幼儿没有吸引力,还不具有实用价值。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从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并且实施环境创设,功利性地追求领导的肯定及同行的赞赏,偏离了教育目标。这样创设的环境不仅不能和幼儿形成互动交流,也无法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

的建议与对策

1.合理配置,创设教育性、系统性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教育应致力于合理配置幼儿园内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环境创设的目标整体上应具有教育性和系统性。通过丰富立体的环境去引导幼儿发现、思考、求知、探索与创造,在广泛的资源中获得更多成长。总之,幼儿园所创设的环境应该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系统规划,与幼儿园课程实现巧妙融合,并且最终实现教育目标[3]。

2.丰富形式,创设变化性、创新性的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及材料、玩具的选择等都应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及意愿,创设幼儿喜爱的环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遵循实用、安全、充分利用资源等基本原则,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具有广度和深度,体现一定的创新性[4]。教师要拓宽材料选择的空间,选用开放性活动材料,从幼儿园的小环境中走出去,亲密接触大自然,走进社会大环境去收集丰富多彩的材料。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实现了多种感官协同发展,积累了经验,收获了知识,提升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

3.师生共建,创设互动性、交流性的环境

教育环境是教育品位、教育目标的外在体现。从教育目标的生态性来看,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是在复杂环境系统中成长的主体,具有吸引力且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必然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营造有利于幼儿与环境之间互动的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同时应精心策划创设过程,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不仅用眼去欣赏环境的美,还要用脑去思考如何去创造环境的美,用手去描绘生活的美,用心去感知生活的美。教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让幼儿一同参与,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在与幼儿合作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即环境与创设环境的过程共同对幼儿起着教育作用[5]。

三、小结

生态学的观点为我们探索幼儿园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运用生态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解读、思考、创设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育目标以及作为主体的幼儿的需求,营造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使幼儿学会用心感知周围的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交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64-66.

[3]陈慧菁,陆娴敏.塑造融合文化内涵的幼儿园教育环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104-105.

篇6

英语语言交际离不开情境,交流者在具有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相互表达与交流,不仅能够激活彼此的学习思维认知感悟,还能够增强学习的激情和信心。创设和谐语言表达情境,一方面,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深入探究课程知识,为语言表达运用提供外部环境支持;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自由交流,更好将语言文化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形式,满足学习发展需要。情境创设,不仅能对课程学习内容起到拓展延伸和丰富的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语言表达环境中主动交流,增强认知体验,促进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1.营造自主愉悦情境,让学生大胆表达

将课堂教学设计成学生可自由交流和辩论的场景,让学生在议论纷纷的过程中大胆表达,不仅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交流学习,更能够让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乐土。学生在这样具有自主愉悦的学习情境中交流,更能够大胆言说。

创设这样自由表达情境,应在体现学生主体学习能动需要的前提下,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角。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找准课程学习内容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在全面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更好搜集相关语言表达信息;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际需要出发,活化文本学习内容环境,引导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力,积极主动表达。同时,给学生语言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多留空白,运用设疑追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氛围。

这样的自主式语言学习情境创设,能更好激活学生的主观潜能和激情。例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Friends的“Reading A Best friends”教学中,不妨将阅读教学设计成自由演讲和游戏互动活动形式,让学生围绕“Friend is our favourite person”来自由交流,并建议学生围绕上述主题进行演讲,深化对阅读的感知。同时,建议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理想朋友的性格,像:heplful、cute、happy等,让学生围绕这些

关键词 汇,就“How to make good friends?来写出悄悄话,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形式来深化阅读学习内容。学生在具有自主性和自由化的情境中认真思考和积极交流,更能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畅所欲言,毫无顾忌,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应有的活力。

2.创设合作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交流

以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多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探究交流形式来主动表达交流,更能体现英语的交际性和互动化特点。这样的交流情境创设,能够使得学生将被动交流转化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敢于表达基础上更为主动的多说,让课堂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

教师为学生搭建这样丰富多彩的舞台,激活学生的表演欲望,能更好活化认知感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主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一方面,多给学生表达的平台,多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在时刻关注自己,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活化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同伴探讨、分组探究、角色表演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才能。同时,教师应该参与学生的互动表达交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指导下能够主动交流和积极表达。学生在教师的亲切指导和关心下,能更好调整自己的思维感知策略,积极表达交流。学生在彼此合作探究中的认知感悟,能使得他们进一步发挥自身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能让学生在主动交流过程中积累语言知识技能,提高运用的技能水平。

合作探究,给了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Reading welcome to our school!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回忆自己进入中学的所见所闻,围绕“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school?来相互交流,可建议学生针对 Mum和 Millie对话内容,对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形象进行描绘,要求学生能够以未来设计师的身份就 hall、 library、 classroom等设计运用进行描述,并建议他们运用简单的语言尽心表达,增强学习的信心。

3.创设自由表演情境,让学生主动展示

以文本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使用中拓宽认知感悟思维,增强学习的情趣,是他们接受和掌握语言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自由表演,让学生更好激活自身的学习潜能。创设模拟表演情境,更为学生思考表达和交流提供了可能。

创设自由表演的情境,让学生带着激情和形象主动活化课程学习内容,更为深入细致地把握情境活动中人物的思想动态。在创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深入感知的基础上,模拟角色对话交流来发现课程学习内容的精彩之处,提高语言学习的激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文本学习内容中探寻与文本对话,进行深度地合作,使得文本和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丰富宝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一定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和主动表演;运用角色对话来引导学生深入体味人物的思想情感,增强英语学习的内生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以及个性等,多创设自由互动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表演。针对学生在表演中的相关问题,应该予以指导,既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舞台,又要注意策略方法的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潜能。

篇7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幼儿园环境在创设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我国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在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争取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但是至今还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幼儿园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将对幼儿园环境在今后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分析研究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的建设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得幼儿园环境得到很好的建设,本小节将主要对在幼儿园环境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1.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安全性、适宜性以及整体性三个方面的原则。下面对三个原则进行分析阐述。

(1)安全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幼儿园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地实现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因此,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所谓的安全性就是指在建设幼儿园房屋以及娱乐设施等建筑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要求,不为今后的使用留下一丝的安全隐患。

(2)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除了满足上述的安全性原则之外还需要满足一定的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环境的适宜性原则主要指的就是所创设的幼儿园环境要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此来让孩子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在进行创设的过程当中,还要注重与当地的经济以及人文环境相适应。

(3)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除了遵循安全性以及适宜性两个基本的原则之外,还要遵循一定的整体性原则。所谓的整体性原则就是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最终使得幼儿在身体以及身心上得到双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原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则。

2.创设中注重充分利用家庭以及社区资源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利用家庭以及社区有关的资源。因为幼儿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家庭与社区在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可以广泛地听取孩子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的建议,争取在创设的过程当中得到他们的帮助。除此之外,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家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来,以此来使孩子家长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利用家庭以及社区方面的有关资源,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好坏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创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特殊要求

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还要认真考虑到一些孩子的特殊要求。因为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对每位孩子都是公平教育的。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孩子在所有方面的需要,绝对不允许有种族以及宗教方面的歧视。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当中,都必须平等地对待,不能对一些孩子产生偏见。

4.注重多种装饰材料的运用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要注重运用多种装饰材料,这对幼儿园教学目标实现的好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在进行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分年级地对环境创设当中所需要的装饰材料进行严格的划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也要把不同装饰材料的运用放在首要的位置。

5.注重公共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注重公共环境的创设,这也是改进幼儿园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园建设一些公共的环境,将会为学生家长在接待孩子的过程当中有了一个暂时休息的场所。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都没有注意到公共环境的建设,只是将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教室环境的建设当中。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对公共环境的创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家长等待孩子时候的休息需要,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园自身的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主要根据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分析研究,对今后我国幼儿园在环境创设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希望能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人员起到借鉴参考作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对幼儿园教学目标实现的好坏有着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创设过程当中,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

2.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篇8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教学;情境创设;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综合体、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彻底转换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合理应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师生间的情感,开展互动、情景融合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就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他们会主动学习,积极解决课本上或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课堂创新教学的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课堂创新教学的情境创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课堂创新教学的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有如下几方面:

(一)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人文精神

当一个人参与一个创新设计时,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或这一预定的目标,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会积极乐观的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学到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磨砺了自己的情感品质。[1]在新教学情境下,教师在这一互动环节下,展开双向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学习科学、人文知识,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与自己奋斗历程中,培养了完整、和谐的人文精神素养。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每一门学习都要经历过理论学习的环节,由于理论是抽象、高度概括性的,对此,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需要善于分析材料。在材料分析环节中,首先要深刻地对这些材料分析、观察,这是构建创新思维意识的关键。其次,善于观察出试题中的知识点,例如,数学是一门科学课程,其规律性非常强,对此,在解答试题中,应当找出这一题所蕴含的知识点,而后沿着这些知识点找出解答的方法,切实认真发现试题所蕴含的知识点及规律,这样就可以提高解答试题的效率。在这样不断训练下,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情境创设除了有以上的重要性之外,还具有有助于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系统、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等,[2]这些重要性,都是当今教学环节中需要注重强调的。

二、课堂创新教学的情境创设的一些建议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学习的最重要的场所,一个民主、开放、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势必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一起实现教学目标,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创新、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此,笔者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环境

新课改对创新教学情境最大的要求就是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有在一个生动、开放性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不会被束缚。合理应用创新教学情境,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够获得提升。

(二)营造一个民主、合作性的教学环境

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个人,是有几十名学生与教师一起组成的,他们都是课堂上的主人,对此,在新课改的视野下,教师应当转换自己的角色,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建设者,及学生学习能力的辅导者、欣赏者等。[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构建一个师生平等、团结互助的教学环境,协同合作完成中学各科目的教学目标。可以预见,在这种民主、合作的课堂环境下,才能够切实地培养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的意识及能力。

(三)学科知识的迁移与互补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素质、专业性、复合型的学生是社会急需招聘的人才,同时在以后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科整合及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物理与历史,本是不想称的两门学科,但要探究一个物理发明的缘由,必须追根索源,这样就要用到物理知识,对此,学科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还为以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寻找多方位的视角,这样看待一个问题更全面,突破了科学知识的局限性。[4]课堂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打破学科孤立的形式,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如在一起,借此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中学生的知识整合及运用的能力。

(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书本知识是经过前人细心总结出来的经验知识,这是一个间接性的研究成果。在教学环节上,尤其要注意学生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参与某一情境创设活动中,就会主动的学习,在这一主动性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投入情境创设活动中,自然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5]在这一环节上,学生为达到目标,也会主动与他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在这一环节中,增进了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时间,提升中学生相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守功;激趣 拓思 创新――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2] 李艳灵,吴育飞,刘敬华,孟令鹏.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中科学史内容的分析[A]. 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 2009

[3] 蒋永贵;教师的知识对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A]. 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 2009

篇9

关键词:英初中英语课堂情境趣味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情感,创设情境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认知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交流,能更好开阔知识视野思维,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趣化课堂对发挥和谐师生关系作用,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内生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情趣化的课堂能更好活跃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

一、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英语课程教学标准认为,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氛围,能够在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更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中交流表达,能够激活学习认知思维,提高表达的积极性。

这样的真实学习情境创设,应在围绕课程学习内容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创设与学习文本相似的学习情境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差异和内在需求,为学生设计具有情境的活动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是实践、体验、交流等方式来主动表达运用;另一方面,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深入感知课程学习内容,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学习氛围。这样的真实学习情境建构,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

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探知。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下同)8A Unit1 Friend的“Reading A Best friend”的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对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创设“我与朋友说悄悄话”的良好学习氛围,建议学生通过写匿名信的形式,围绕“The character about my good friend”来写出自己心目中朋友的性格,像,helpful、lovely等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文本学习内容,还能够有效增强学习的好奇心。

二、建构和谐互动课堂,激活学生主动性

英语课堂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示。学生在彼此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知,增强理性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激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感知。建构和谐互动课堂,让学生释放无穷的学习激情。

按照任务型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中主动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自我认知感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营造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在大胆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激活学习的潜能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的和谐互动,让学生更有激情来表达交流。

该种模式更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形成具有情趣化的学习过程。像在9AUnit 1 Star signs的“Reading A What is your star signs”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围绕What’s character about yourself和Do you know about the stories about star signs来自由表达和主动交流。通过发挥同桌、小组等学习力量来引导学生主动交流,不仅能够活跃学习的思维认知,还能够让学生在交际中增强学习信心的动力。

三、运用实践活动引导,丰富学生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对学习内容起到活化的作用,将课程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实践互动的动态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表达,激活学习认知思维想象力。实践活动更能够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实践活动创设中,应该体现“相似性”和“多样化”,即能够让学生在具有情境实践活动中,主动表达和积极思考,更好深入体味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像运用手抄画报来展示学生的学习资源运用和组织协调能力才华;运用课文剧表演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课程学习的重点,增强理解感知。实践活动的运用,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空间,能丰富学习认知思维。

如上所言,建构富有情趣的英语课堂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激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感知。以情境和趣味化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形成和谐学习环境氛围和师生关系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篇10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氛围,引导学生用任务原则来表达和使用英语,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语言交际性的功能要求表达者能够通过交流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信息,灵活使用英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多以听说为主,鼓励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情境任务来交流合作,活化英语学习认知过程,提高学生语言的使用能力。

一、自由交流:鼓励学生主动言说

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创设轻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相互间的平等交流来体现,从而享受语言表达话语权和支配权,激发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的自由交流,能有效深化课程教学的和谐情境,让学生能够更为灵活自由地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建议学生围绕语言表达话题,尝试运用演讲、说唱、角色模拟等方法来相互表达交流,形成畅所欲言和争先恐后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语言表达话题,组织好彼此之间的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运用争辩的方式来激活自身的英语学习认知思维,深化认知感悟。这样自由的环境,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感知。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由表达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的兴趣。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 In a toy shop”中的“Listen, read and say”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围绕“Which toy do you like best?”和“What do you want to give your classmate on his birthday?”来主动交流;要求学生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运用自由对话的形式,围绕“What is it?”和“It’s a (an)...”等句型主动表达,以此来深化认知感悟。这样的自由交流,能让学生深化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感知。

二、任务探究:增强学生理解体验

英语课程倡导运用任务型原则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任务中,主动表达,增强语言的认知体验。运用任务探究来活化表达交流,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课程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定的学习任务,建议学生通过发挥集体的学习力量和智慧来主动交流。任务设计要能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来设计一定的学习探究问题,同时,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认知需求,让学生有一定的任务主动探究欲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同伴、小组、角色等方式来相互讨论,形成一定的学习认知体验,有深刻的认知感悟印象。

任务探究模式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载体形式。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中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教师不妨建议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围绕“Can you guess what does Ben like best?”和“What do you want to say Ben?”来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深化认知感悟。这样的任务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得以暴露,便于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三、师生对话:规范学生表达思维

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也正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疑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师生对话的互动交流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畏难的学习心理,形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品质。指导对话,更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表达思维。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应该以观众的身份来推动学生唱好主角戏,多深入学生的学习交流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疑难。多运用诱导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建议学生就自己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主动和老师交流,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针对学生与教师对话中的问题和精彩之处,一一予以点出,让学生能够体味到教师的用心。像在“How to make good friend”的对话交流中,教师可与学生通过交换彼此之间的观点,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师更为直观和准确地发现学生的交友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为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