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素质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彭浩(1969-),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素质拓展教育。(四川成都61007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4-02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中国强国之路的基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一、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当前大学生是通过高考选拔产生出来的,从小接受的是单向的、被动灌输的应试教育的训练,应试能力较强,仅仅是智力素质部分的反映,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难以通过高考反映,所以在这样的机制下选的人才存在先天不足。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虽然也有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以各项学科专业成绩评价为体系的奖学金制度下,重智力轻综合素质的状况比比皆是,这重蹈了应试教育的覆辙,从根本上忽略了培养完整人文素质、完善人格教育的宗旨,最终使大学生表现出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高、智商高情商底、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差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适应环境,融入社会,但从高校毕业后怀揣各种证书的大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感到理想和现实脱节,社会也因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而抱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拓展培训的理念和形式
拓展培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盟军征集了几十条商船,成立了大西洋商务船队,为后勤补给运输物资。德国军队派出“海狼”潜艇集群在大西洋进行拦截。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军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但每次也都有人活下来。经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生还者大都不是年轻力壮的人,而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求生技能和团结合作精神的人。后来英国哈恩等人创办了阿德伯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并且收到显著成效。二战结束后,组织行为学家和教育家发现,曾经接受过训练的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这让他们从“阿德伯威”训练模式里得到启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许多人在面对飞快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表现出胜利和心理的诸多问题,如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厌世等。于是“阿德伯威”模式的培训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接受训练的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学生、政府公务员、工商业者等。
拓展培训的理念是熔炼团队、挑战自我。形式是在特定的环境里,由培训师提出任务,由受训者自己和团队来解决问题。在项目结束后,团队人员自我总结、分享,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拓展项目的设计也是从“熔炼团队、挑战自我”的培训理念出发,包括有个体心智类、个体体能挑战类、团体沟通类、团队合作类培训等。在团队类项目训练中,要求提升信念、沟通、包容、感恩、信任等能力。在个体类项目训练中,要求完善自我管理、创新、自我认知等能力。拓展培训是体验式教育方式,培训过程是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解决问题。根据美国体验式教育理论家库伯的理论,体验式学习基本特征如下:第一,体验学习是一种过程。第二,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第三,体验学习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第四,体验学习是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第五,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第六,体验学习是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充分揭示了人本主义和交互式教育的特点。
三、拓展培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重塑普识价值观念。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薄弱,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偏差,理想淡漠、思想混乱等。拓展培训的项目是从现实实例中提炼出来的,任务的完成过程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执行能力的表现,其背后则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衡量,对成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普识价值观念的重塑意义重大。如“雷阵图”项目中,狭隘的个人主义和缺少理想和坚定的集体信念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2.参加拓展培训可以突出大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拓展培训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配角,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每个具体项目的完成都是学生自我规划和执行的表现。在项目结束后,受训大学生个体要完成自省式的分享回顾,这样就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并且印象深刻。
3.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学生是社会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在社会中与其他个体和谐相处,融入其中,实现个人价值。拓展培训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成功需要合作,每个团队成员必须积极默契,相互配合。如“海难逃生墙”项目,依靠个人能力是不能完成集体脱困的,必须发挥全体成员的智力和体力,才可以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终极目标。
4.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多少磨难,所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后,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焦虑、无助、抑郁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学业和健康,这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拓展培训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针对提高受训者的心理能力而设计的。在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坚强乐观的必胜信念,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用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在参加高空项目时,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敢于克服恐惧,激发勇气,才能完成超越自我的目标。
5.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拓展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拓展培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与特点,提升大学生抵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让团队中每个参与者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痛苦,磨炼意志,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团队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能使大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让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意义深远。
6.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拓展培训的主要内容。拓展培训中很多项目是要求在听不见或看不见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这对沟通与表达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如“孤岛求生”项目中,有盲人岛,有哑人岛,也有正常人岛,每个岛之间还没有桥梁连接,只能借助几块漂浮在水里的木板搭桥,最后将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才算完成任务。随着任务的进行,参与者的沟通顺畅了,隔阂消除了,交往能力加强了,信任与友谊建立了,自然任务也达成了。
7.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培养创新和创造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拓展培训的项目设置和采用的形式都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的任务也是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执行才可以完成的,这对参与者是极大的考验。只有开动脑筋,打破常规,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才能创新式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行之有效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训练方法。
8.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拓展培训中很多实例表明面对困难时态度的确很重要,如果个体和团队有积极的态度,则成功的几率就很大,反之就很小。因为有成功的信心,就能够开动思想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反之满脑子充斥的就是失败的场景。因此,参加拓展培训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拓展培训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补充,是大学生终身自我教育的起点,是打破应试教育旧的教育机制、转变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契机,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引入了素质拓展培训课程,并且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相信积极地利用拓展培训先进的方式和理念,深化高校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改革,全面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篇2
论文摘要: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学院引入了旨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应当是高职院校全部教育教学问题中,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两大体系,二者缺一不可。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素质教育内涵边界不清晰,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教育工作者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迷茫、观望和无所适从。社会上曾经流行的一句话“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现实。因此,在实践中只能采用撒“大网”的方式,面面俱到,使得职业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结果收效不好,挫伤了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于是又出现了另一个倾向——撒手不管,“素质教育是个筐,框里可装可不装”,人们把素质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很多学校,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显然,这种做法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背道而驰。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主要以“德、能”为主导,有94.9%的调查对象认为,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注重实际能力,90.3%的调查对象认为注重品德。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与招聘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学历三个因素上。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最缺乏的素质是社会经验,动手实践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吃苦精神几个方面。调查对象选择的比例分别是66.0%,65.8%,64.9%,63.4%和63.3%,这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毕业生素质能力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不相匹配。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能”主要是实践的技术技能,“德”主要是职业素质,如沟通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吃苦精神等。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德”——即职业素质的要求,2009年2月,学院引入“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技术、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各教学环节。
将“职业化”培训体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其本质是以“职业化”培训体系为载体,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一是使学生能做到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并形成习惯,二是使学生具备阳光的心态、创新的意识、吃苦耐劳的品格、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让他们在职业化理念、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得到提高,与企业要求相匹配。
二、职业化培训的实践
1.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实习车间引入现场“5s”管理
学生职业化培训的精髓就是将“5s”理念充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5s”即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isu)、素养(shitsuke),因为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均为“s”,故称为5s。它起源于日本,近年来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盛行,它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整洁、干净的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最终提升人的品质。
首先,学生一进校,就要求学生对寝室、教室的物品进行整理,辨别哪些东西需要保留、哪些东西必须丢弃;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寝室日常物品的摆放位置,确定最科学、最合理的摆放方案,即完成整顿。在清扫阶段,按照各班的实际要求和“5s”的标准,对所在寝室和教室进行彻底的清扫,并建立打扫细则。在打扫的基础上每天利用科学的、省力的方式进行清洁并随时保持,让寝室、教室一直处于明亮、干净的状态。然后,在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时,把寝室、教室的做法全部移植到实训室、实习车间。素养是“5s”的最高目标,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整洁、干净的生活、工作环境,养成员工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形成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工作中的规范规程意识,最终通过人的内化,提升人的品质。
2.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实习车间物品、设备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它运用工效学的原理,通过调整物品的放置位置,做到取用方便,一目了然,减少多余动作,减少往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使生活、生产现场有序化、文明化,进而提高人的品质。
学院在定置管理方面作了以下工作:在学生寝室,制定了门的顺时针、逆时针推拉标识,电灯开关、风扇控制开关,清洁用具放置处,毛巾、脸盆放置处,漱口杯,牙膏、牙刷放置处,香皂、洗面奶放置处,洗发水放置处,洗涤用品放置处,水桶放置处,鞋子放置处,电源插座等明显的标识,让学生按照所贴标示进行摆放,使杂乱、无从整理的寝室变得干净、明亮、整齐,并且把物品的主人是谁也都标示得清请楚楚。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1)让其他人进入寝室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寝室物品的格局,并迅速的找到所需物品。2)有利于培养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在教室除了对电灯、风扇标示了具体控制开关外,还用黄色胶布将座椅的摆放位置进行固定,让学生座椅摆放整齐有序,不管从教室的哪个角度观察,都能看见座椅行列分明。每间教室的前面张贴有“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大大的词组,让学生身在教室也能感觉到规范化管理,通过各种标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和遵守这些规则。
在实训室,实习车间,设备、工具、图纸、标准、相关资料按规定的位置有序摆放,存取方便,各种标识牌美观齐全,各种标线色泽分明,工作区、学习区一目了然,与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理念相一致,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充分的职业化情景,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了软实力的支持,实现了教书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双重功效。
3.教室与实习车间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作用是通过看板让学生们了解班级状况,小组情况,营造竞争氛围,形成有形或无形的学习、工作压力与动力,有利于班级工作与学习的推进;展示改善的过程,让学生们能学到他人好的方法和技巧;展示改善成果,树立榜样和典范,让参与者有成就感、自豪感。
学生看板分为两种:一种是团队看板,另一种是班级看板。团队看板是由该队学生自己通过制图软件制作而成,该看板要每月定期更换,主要展示该队学生培训成果和风貌。班级看板包括班级职业化培训管理制度,每周国家、学院的重大要闻,学习园地,本期进程表,本期课程表,还有每周考评与每周评选出的团队之星照片和评选理由。通过这种班级看板规范张贴,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励,促使后进的学生积极跟进。
4.学习型团队管理班级
学习型团队建设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进行管理,每个团队由8~10名学生组成,组建团队时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自主选举队长和制定队名、队歌、队训和共同愿景。
列队是构建学习型团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训练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学生们严格按照职业化培训的作息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集合、行进,在行进途中要求学生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同时,每天进行3次团队展示,团队展示时要求学生们声音洪亮,朝气蓬勃,展示学生们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并形成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
5.每日的“good and new”活动
每日的晚自习,学生们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教室开展“good and new”活动。每天晚上派出一个队的学生逐一上台进行脱稿演讲,内容涵盖自己当天开心的事、新见闻,新思考,然后由班长进行总的点评,并在当天晚上由所有班干部一起评选出当晚的“good and new”明星,并在看板上公开表扬。开展“good and new”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大家每天多想开心的事,忘掉烦恼,培养阳光心态;通过讲述一天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新思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每天上台脱稿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胆识,培养自信心。
另外,利用周末时间,由班上的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实施班级活动,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深度会谈,强化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每一次活动都要写计划和活动后的总结,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并通过总结,得到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职业化培训的效果
学院职业化培训从2009年2月开始在水动专业试点以来,至今已有两个年头,走出了一条以“职业化”培训体系为载体,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实施后,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班风、学风明显改善,敢于吃苦,勇于担当。水动092班的学生在接受培训一年后,通过学习型团队的形式管理班级,班风、学风明显改善,团队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善,顾全大局,共同进步,该班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你追我赶,团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学习上刻苦努力、实习中不怕脏、不怕累,勇于承担最困难的工作。班级理论学习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逐步提高,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该班有14人次不及格,第二学期减少到3人次。学生们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人次明显增多,获奖项目多达90多项。
团队合作意识、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班级活动、队列行进、团队展示,通过生活物品、实习设备的定置管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们养成了内务整洁、纪律严明、生活有规律、做事有规范等良好习惯。过去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现在所思所想、处理问题,一切从团队出发。过去是物品随意堆放、行为散漫,现在是整齐有序,讲求科学,树立效率意识,与现代企业要求团对协作完成工作,标准化、集约化管理相适应。
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逐步增强。通过两年来的“good and new”训练,接受培训班级的学生从刚开始进校上台的胆战心惊、语无伦次、不敢正视学生逐渐转变成自信、语言表达丰富、说话逻辑性强,并能很好的控制讲台,发生突发事件也能应对自如。该班进步最明显的就是一位来自贵州的学生,刚到校时,他性格内向、普通话不好,语言表达方面逻辑性欠佳,站在讲台上很拘谨。但是通过一年多的“good and new”训练,现在他不但在普通话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能够自信的站在讲台上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由于“good and new”必须要讲述自己的新鲜事,学生们创新意识逐步建立起来,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有序的生活,按规则行事,不随心所欲;负责任的工作,按规程作业,从小事做起;勇于吃苦,敢挑重任,形成团队合力。我们看到了经历“职业化”洗礼的学生,逐步向职业人靠近,正在走向职场,走向高品质的人生。
注释:
①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李代培,程儒松.工业工程技术在理县红叶二级水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运用[j].四川水力发电,2006,(06).
篇3
一、提高认识,加强行动,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通过继续教育,明确了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需施教,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学习。因此,我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制订了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边学习边工作,用学习指导工作。
二、贯彻、落实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我认真对待本年度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我感觉自己的业务水平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只有多通过这样的专业引领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通过本年度继教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很多电脑软件使用方面的知识,方便了自己的工作,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三、个人收获。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还要有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由于本人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都不够透彻。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篇4
1文献检索课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学生开设有全校公选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以及文献信息检索基本技能的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开设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为自主更新知识、撰写毕业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服务。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信息素养、印刷型文献的检索和获取、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侧重经济学及相关专业数据库介绍)、网络免费学术资源的检索利用、实用信息的获取、学术论文撰写及学术规范等。教学对象为本科生,选修。可见,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能够开设《文献检索课》,按学科分类区别进行教授,缺点在于教师为兼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理论滞后。且图书馆馆员兼职讲授《文献检索课》容易造成误解,学生会认为就是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的问题,不能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反应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等5所高校图书馆变革读者教育培训模式,让读者根据自身所需,选择培训方式,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技巧与方法,则极具灵活性与针对性。
2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已成为常态化。17所院校均开设新生入馆教育,由图书馆办公室统一安排各院系部新生,在合适的时间内参与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门咨询馆员组织的新生培训。培训利用图书馆报告厅和多媒体大教室,具体讲解图书馆布局、资源分布、图书借阅规程、图书馆服务及规章制度等图书馆基本知识,帮助新生在最短、最快、最方便的时间内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开设研究生入学培训: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授课一次,时间为3小时。培训内容:图书馆资源介绍;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本学科资源的检索方法与技巧;网上免费资源的获取等。不足之处,实地参观与讲解欠缺,注重多媒体视频展示,技术性较强,缺少人文关怀的色彩。
3专题讲座
17所院校均重视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包括定期与不定期,定期举办频率增大。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等5所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专题讲座替代了文献检索课程的讲授。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实施信息检索课与一小时讲座双轨制,特别是一小时讲座每周定期举办,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图书馆主页上公告栏中的通知为准。读者若有特殊要求,可与咨询部联系,开设专题讲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读者教育培训的若干需要。中山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通过提供专题讲座,包括一小时系列讲座、学科专场讲座、或按课程和专题开设讲座,并规定组织讲座参加人数不少于10人。武汉大学图书馆举办90分钟专题讲座,每周定期在电子阅览室举办,主要内容涵盖Internet基础知识及网上搜索引擎介绍;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各学科资源的检索方法;各种类型文献的查找和获取技巧;常用软件及热门软件使用方法。边授课边操作。及时公布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可见,专题讲座已成为17所高校图书馆提升竞争力的制高点。诚然,专题讲座也存在着欠缺,如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表现在专题讲座消息在图书馆主页上的显示度降低,有的在主页最新消息栏公布,有的链接读者教育培训栏目公布,还存在专题讲座更新滞后的现象。〔4〕由于图书馆信息较多,而专题讲座开设频繁,一旦新的图书馆信息公布,都有可能以“更多”形式覆盖前一条的讲座计划,读者必须点击“更多”来浏览本学期讲座的总体安排情况,必然增加了读者查找难度。
二、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读者教育培训
读者教育培训是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强化,不能削弱,构建一定规模的具有特色意识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前提条件在于图书馆管理者思想认识水平。从17所高校调查可知,图书馆管理者虽普遍重视读者教育培训,但仍存在若干认识上的差异,忽视了读者教育培训体现时代性、独特性、创新性的特点,必须引起重视。因此,构建有效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全面考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读者教育培训。《文献检索课》是读者教育培训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它也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从政策文件、教学要求与内容均在不断发展与完善。1992年5月,原国家教委颁布《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1993年,全国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成立。〔5〕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6〕。2010年7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7〕。一系列权威性的文件为文献检索课的建设与发展奠定牢固基础,不断巩固着文献检索课的地位,提升了对文献检索课的要求,深化和拓展高校图书馆的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文献检索课发展,把信息素质教育理念推广到教育界、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促进全社会信息化进程。此外,信息素养教育还有: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一小时讲座”、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在线”、湖南大学图书馆“在线大讲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阅读大视野”等。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涵盖了新生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讲座等各种形式。〔8〕各种配套规章制度也相应建立,如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设计、专职教师岗位职责等。因此,高校图书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升了读者教育培训的品质,促进了读者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2优化组合,完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逐步完善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设计与教授、各种讲座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针对17所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在为新生进行多媒体演示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实地参观。参观讲解作为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环节,不能借口急剧增长的新生人数干脆省略,反而需要强化。至于文献检索课程,17所院校图书馆均重视对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并增加其透明度,公开文献检索课程讲授方式、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因此,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讲授应侧重外文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要改变授课内容单一的现象,将数据库专题培训与图书馆宣传推广紧密结合,及时把专题讲座与培训通知发到校园网上、贴到图书馆和各学院楼门口,做足舆论宣传工作;或主动与相应的院系部取得联系积极推广对方有意愿的讲座,开展一线讲座培训服务品牌活动。只要读者有培训需求,图书馆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培训服务。多则开设专题讲座,少则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个性化辅导,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讲座培训三位一体。图书馆应统一协调、培训教师、制定规章制度,成立读者教育培训中心。由不同学科背景咨询馆员组成教师团队,设置若干专职培训岗位,享受教师授课待遇,减少兼职教师的数量,引进或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咨询馆员充实教育培训队伍。配套设置文献检索课程教研室,定期集中教师进行学习,讨论、交流一些新问题和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对读者培训工作的管理,组织文献检索课的讲授,研究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手段等,不断优化与整合,完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
3重视读者研究,开展读者教育培训绩效评估
篇5
[关键词]校外培训;自学;辅导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6-0008-03
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甚至农村,节假日或者双休日时常可以看到学生和家长匆忙的身影。参加校外培训班已成为千百万中小学生的生活常态。很多中小学生不仅周末和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要在校外培训班中度过,平时下午放学后也要奔波于各种校外培训班。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教师这个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学生这个代表着祖国未来的特别群体,目前正被“校外培训班”这个特殊的教育形式困扰着。
一、校外培训班的滋生土壤
(一)孩子、家长的主观需求
孩子既是祖国的未来,又是家庭的希望,这已是家长们的共识。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使得家长想尽办法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奥赛班等,以求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外在素养。也有些家长比较忙,平时就无暇顾及孩子,一旦孩子放假在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学习,而孩子在家时的自制力相对较弱,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很难完成,更别提自学了,家长索性将孩子送到培训班由老师代为看管。校外培训班不仅可以帮着照看孩子,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可以帮助孩子补习一些知识,这对某些家长来说是一举多得。
同时,校外培训班也成了留守孩子假期的第二个家,成了留守学生家长的理想港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单靠学校的力量,能解决周六和周日的照管就相当不易,更谈不上顾及寒暑假及一些法定小长假时留守儿童的照管。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由于年龄、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等多种原因,照顾他们的能力有限,同他们很难有共同的语言,学习上也很难帮上忙。这样,校外培训班就成了很多留守儿童家长的首选,它既能解决孩子的照管问题,又能照顾孩子的学习,似乎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总之,有市场,校外培训班就像雨后春笋。
(二)被“培训”的无奈与尴尬
据笔者观察,也不乏一些学生和家长被“校外培训”了。一些上进心较强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同班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在上校外培训班,便担心自己会落后,吵着让父母为自己报名参加培训班。
另外,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学校太少,这导致学生升学成了淘汰赛。择校、升学的压力让很多家长、学生不得不走进培训班的大门。据悉,2011年广州有4万名小学生参加了16所优质民校的小升初考试,录取比率高达13∶1。培训班讲解的题目大多超出教纲,其中培优班的七成教学内容是教纲中的拔高部分,三成是奥数;到了提高班、尖子班,甚至变成七成奥数、三成拔高部分了。英语更是如此,很多参加培训班的学生小学五年级就已经学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英语培训的内容包含不少语法甚至是中考的知识点,那些不上培训班的孩子很难赶上。
由于优质学校太少,在很多大城市,艺术考级也成了“小升初”的一条考核标准,拿到艺术特长证书的孩子还可以在“小升初”时推优加分。一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规定:如果学生在一些社会机构组织的艺术特长等级测定以及艺术节的才艺选拔考试中获得名次,就可以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享受加分。这样,孩子的文体特长、艺术兴趣变成了考级工具。因此,体育、舞蹈、声乐、器乐、书法、演讲、科技等也都成了各大校外培训班的补习课程。在很多培训机构,从幼小衔接的学前班到高中各学段的艺术类课程都有,有的还相当火爆。
二、校外培训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混乱,夸张甚至虚假宣传迷惑人心
公立学校对教师的学历、专业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教师也都是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培训的。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准入也有其相应的标准。然而,校外培训班的教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资格,这个并没有相关规定。这就导致目前市场上校外培训班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有学校在职老师,有在校大学生,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这严重影响校外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无论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另外,各种校外培训班的收费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收费明细不清甚至没有。这些不仅考量着培训班教师的师德和道德底线,更检验着相关监管机制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再者,当前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虚假广告和招摇撞骗的课程设计迷惑着家长和学生,如“历届中考承诺班共培养74名中考状元”“所率团队5年培育49名中考状元”,所谓的“名师”“名校联手”等乱象也层出不穷。在广州,两家培训班同时打出“中考状元”的旗号显然相互矛盾。广州的一位母亲说她朋友的女儿只是在培训班参加了一次免费测评,培训班也把她算作自己的学生,并写进了光荣榜。许多大型培训机构更是打着专家学者的旗号,不仅能在那里看到一些学科教材编审、中高考命题组专家、学会会长、知名专家学者与该机构负责人的合影,各种奖牌、奖杯也随处可见,其评奖单位更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或为其题词的信息重复出现在多家校外培训班的宣传资料上,相互矛盾。
(二)监管机制缺乏且混乱
在农村,多数校外培训班没有相关办学资质证明,所以监管机制也无从谈起。在城市,因为注册一个纯粹的教育培训机构很麻烦很复杂,但是注册成科技文化公司就容易得多,所以多数培训班都是按公司来注册,实际从事的主业却是课程辅导。一校多址办班,分部超范围培训的现象更是普遍。另外,一些教育培训班的实际办学内容也远远超出其在区县教委登记的范围。比如,登记的办学内容为“艺术类、英语”,而在一些培训班,其实际办学内容还涉及数学、语文、物理等。
对于监管,目前,整个教育培训市场基本是一种“表面上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管理”的局面。由于众多校外培训班基本都未经教育部门审批,而只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因此这些教育培训班天生有了商业企业的性质。而且在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中包含“教育咨询”和“文化培训”的功能,这样,教育、工商、民政、财政、农业、交通、卫生、建设等政府部门都可以是这些培训班的上级主管部门,但实际上一个负责具体监管的部门都没有。一些个人和家庭开办的培训机构甚至连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都没有,所以根本就无人监管。
(三)占据学生和家长的大量业余时间,剥夺了学生的快乐
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不仅夺去孩子们童真的笑脸,也折磨着众多家长。周末和节假日里,家长往往比平时更累,有的孩子一天要换三到四个培训班,家长便要全程接送甚至陪同。孩子们不仅周末和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要在校外培训班中度过,平时下午放学后也要奔波于各种校外培训班。很多学生提起校外培训班都痛苦不堪,家长也是无奈。
各类培训班快速发展,它助长了社会功利主义,同时又加剧了“输不起”情绪在社会上的蔓延。在升学的压力下,在培训班的诱导下,在“输不起”的社会集体无意识和教育培训市场的裹挟下,那些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失去了本该有的天真,他们在沟通便捷的信息时代里,没有了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交流。
(四) 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不仅关乎孩子、家庭,也关乎整个教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然而,现在大部分校外培训班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其实却在行应试教育之实。这虽然迎合了部分家长、学生升学和择校的需求,但是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进行,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三、结语
当前,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带有公立性质还是纯粹个人、家庭办学,培训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正在日益发展壮大,逐步侵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全面客观地看待它和评价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合理、科学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完善监督机制,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对国家、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要取长补短,让校外培训班这种教育形式合理、健康地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真正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杨慧.试论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篇6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信息素质;中医教育;问卷调查
中医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正处于由单纯的文献检索教学向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综合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建立在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使高校学生在入学之初就站在一个逐渐升高的信息素质起点上。适时做好入校新生的信息素质状况调查,将有助于在中医院校有的放矢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实践的改革。笔者基于校内调查数据,分析中医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起点,并就如何开展相应的信息素质教育提出建议。
1 调查对象
2007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2007级入校新生为调查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中医院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38张,回收1446张。其中本硕连读新生148人,占全部调查人数的10.2%;二批本科997人,占68.9%;三批本科301人,占20.8%。
2 结果
(见表1~表4)表1 拥有电脑及利用情况(略)表2 网络使用情况(略)表3 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相关内容调查(略)表4 信息素质教育相关内容调查(略)
3 讨论与分析
表1显示,在中小学阶段,有94%的学生接受过电脑课教育或电脑知识培训,这是新课标实施以来信息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取得最直接的效果。但拥有家庭电脑的比例却只有45%,这是学生不能熟练使用电脑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则应是中小学阶段的应试压力,没有太多的上机实践机会。学而不练的结果是,只有14%的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而67%的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占19%,这个数字是没参加过电脑培训人数的3倍。在电脑应用软件的使用上,能够正常使用的人数远低于50%,最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正常使用率仅为28%,Excel和PowerPoint的正常使用率则低至14%和9%。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学生对电脑操作的能力掌握还不能满足日后学习和科研的需要。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只有5%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网络。在95%上过网的学生中,经常上网的仅占3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 h的6周岁以上中国公民。依此定义判定,在中小学能称之为网民的学生占30%弱,远高出网民人数占中国人口总数10.5%的比例。据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排在前四位的是:收发邮件56.1%,浏览新闻53.5%,搜索引擎51.5%,获取信息41.0%。中小学阶段的网络使用中查找信息与搜索引擎的数字与之接近,而收发邮件和浏览新闻两项内容的统计数字则差距很大,这基本与中小学阶段学习对网络的需求及闲暇时间较少的现状相吻合。网络工具的应用是学生信息素质中的薄弱环节。
表3显示,在对图书馆的了解程度选项中,有71%的学生选择了解“一些”。中小学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无论在规模还是服务功能上都有较大差别。对现代图书馆的深度利用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随着信息技术课的开展,学生在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熟练掌握检索技巧的学生仅占12%,能循序渐进多词限定的学生仅占20%;而且在基础教育阶段,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供能力并没能充分发挥,由于教学模式的原因,仍有33%的学生依靠同学或家长提供信息来源,这与研究性教学方式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不相一致。在信息评价过程中,随便挑选信息的学生比例为11%,而理性排序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3%。对知识产权基本不了解的人数占38%,但从价值观上,有91%的学生认为完全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来保护网络信息知识产权。这说明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只是对内容知之甚少。
表4显示,希望自主查询所需信息的人数占72%,这部分学生对信息素质培训接受的主动性会强于愿意付费的学生。在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类型的选择中,有21%的学生选择电子书刊,而选择印刷型书刊的学生仅占13%,这是学生阅读倾向的一种改变。电子书刊的阅读习惯已经在学生中逐渐形成,这种阅读习惯对图书馆的资源选择将提供转型的依据,也对学生的信息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素质教育培训内容选项中,对实用的计算机网络培训需求最大,占参加调查学生人数的50%,位居其次的需求分别为信息检索知识、科技论文写作和信息学一般知识。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有足够的认识,认为会对自己有帮助的学生占全数的93%。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选择中,最大需求集中在推荐所学专业信息,占37%,介绍专业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讲座比例为30%,表明专业性大学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在通用的信息素质教育基础上,结合专业学习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
4 对中医药院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4.1 积极创造有利于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宏观环境
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只有回归教育与文化价值,才能找到发展的前途[1]。图书馆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应给予信息素质教育足够的重视,但信息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非图书馆能力所及。尽管如此,在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课程还没有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并以制度形式在高校专业培养中做出规定以前,图书馆仍将承担起营造信息素质教育所需的宏观环境的建设任务。
4.2 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去模式化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真正接受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是迈入大学校门之后。而对29所高校图书馆2006年度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41%的图书馆仅采取给新生发放《读者指南》或《读者须知》小册子的简单方法进行教育;69%的图书馆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和参观图书馆的方式进行培训[2]。图书馆的利用培训包括馆藏资源和服务地址的提供。图书馆的网络服务、电子书刊、馆藏数据库资源及网络资源的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专题信息导航服务和信息推送服务等诸多内容,已不再是一个小册子、一段视频资料和一次新生培训所能完成。图书馆应纳入现代图书馆所能提供的各种服务方式和内容,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体现实用性、交互限、可操作性,更为全面系统、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
4.3 信息学基础知识及个人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推进,信息学基础知识、信息管理学不再是专业学生学习的专利,而应成为个人学习、工作和科研中所必备的素质要求。应使学生掌握数据、信息、情报、知识等相关概念,了解国内外社会信息化进程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信息检索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信息调研、评价与分析预测。
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PIM),狭义指对个人计算机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3];广义指建立信息管理意识,使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性问题。PIM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分类及目录相关知识、信息的存储与备份、公共存储空间——网络空间的利用、信息安全与保密控制、Windows操作系统检索、Google桌面工具等相关PIM常用软件,使学生在个人信息的管理中做到组织有序,管理得当,有效使用。
4.4 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的融合
中医药院校整体的专业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应设定为:①使学生熟悉中医药领域的主要信息源,并关注其实时变化;②熟悉中医药文献和各种信息检索系统,组织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③能够恰当地利用本专业可获取的信息服务;④有效地组织加工中医药信息,具备一定的信息生成能力,形成个性的科研思维;⑤掌握专业相关外文文献的阅读分析能力;⑥掌握专业研究课题的定题检索及个人论文写作的选题,能提供某种形式的信息产品,如综述报告、学术论文、项目申请及汇报等;⑦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中医药专业问题。
4.5 实用的计算机网络培训
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培训区别于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在于不以系统介绍知识体系为目的,而重实际应用,解决学生在利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倡实例教学和基于问题的互动教学。
图书馆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从基础知识讲座转向实用的讲座,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实用软件的基础应用与高级技巧、硬件的基本维护、日常的文件清理、病毒查杀、文件的安全与保密、邮件管理、博(播)客的建立以及使用指南、搜索引擎、网络软件和工具使用技巧。应开展学生适应数字图书馆利用的相关讲座,如数字图书馆的含义、馆藏定义及其全部服务功能。数字图书馆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较为生疏的概念,也是学生在高校面对或即将面对的图书馆模式,有必要引导学生熟悉和利用数字图书馆。
4.6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起源于文献检索课,教学方式和手段以面授教学为主,只有部分院校逐步转向在线教学[4]。在107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有69所高校开展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约占总数的64.5%[5]。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有自主建设教育和网络教学平台两种形式,但无论哪种教育平台,都应该建立在馆藏资源的整合利用基础之上,包含信息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从简单测试到知识普及,再到信息评价标准的提供,使学生在一个平台中接受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丰富课件媒体形式,增加音频、视频课件的利用,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达到提高信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传夫,吴 钢.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33(3):5-14.
[2] 易 斌.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分析[J].图书馆,2007,(5):73-75.
[3] 黄义侠.国外个人信息管理中信息检索方法分析[J].现代情报,2007,(9):61-63.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89—03
一、引言
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继续教育在教师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继续教育指的是对已经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员,作出的后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这一系统的构成部分,在提升自我知识结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社会对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地参与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来认识和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学的水平,储备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缺失
生物学上的“适应性”指的是,生物单体或者群体对所生存的外界环境变化,而使得自身改变的特性和适应能力。教育学领域的适应性指的是,国家的教育者或教育部门,按照社会和国家的长远需要,及时、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行为等,以更好地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适应性,要求高校教育的主体,按照社会教育改革的方向、国家和社会人才的需求等,及时、主动地对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作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求。
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到现在,高校音乐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自身的发展也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教育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等因素,使得高校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失。例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速度加快,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向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以更好地适应这些新的环境变化。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1 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够得到保证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现有个性、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教育。教育作为根据一定的教育计划,借助各种主客观的教育教学因素,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发展的实践行为。教育实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著名的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是一个多种智能的集合体,但是每个人又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智能有效地组合起来,获得与别人有区别的智能组合。因为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其各自的需要也是有差异的。《中国教育报》登载的对12398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79%的人认为学不到有用的东西,77%的人认为所学与现实脱节,80%的人对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不满意。因为高校音乐教育多年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急需对高校音乐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2 缺乏对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创新的把握
随着高校音乐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高校音乐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越来越突出。就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在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高校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中,较少对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造成了教师在这音乐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迷茫。
从中小学等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分析得出,高校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部分毕业生,不能够很好地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很多毕业生因为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单一,自身的综合能力较弱,不能够很快地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角色。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发现在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等不能学以致用。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机制、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导致的。所以,需要我们加强对继续教育和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以更好地提升音乐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
3 单一的专业培养影响学生的社会生存空间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发生变化,高校音乐教师要在深入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合力来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由于受到重艺、重技的影响,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但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狭小。单一的专业能力也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面临着多重的困境。
三、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策略
1 改变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个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在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彻底摒弃原来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中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来教师自己的课堂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重在如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在高校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应以审美作为主要核心,合理地安排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向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合理的音乐学习评价体系在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起着不可忽略的关键作用,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所以,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的工作得到充分的落实。
2 针对培训对象,设置合理科学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为了较好地开展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必须设置合理科学的教材内容,体现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内容应以高校教师当前的水平为主要依据,达到增强音乐教师薄弱性的培训目的,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科研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
抓好高校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仅可能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与音乐修养,还可以使他们意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他们树立不断发展自己的理念。高校的音乐教师处于不同的层次,为了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培训教师的年龄阶段以及教学水平与经验为主要依据,由此体现继续教育工作的差异性与针对性。比如,假设培训教师是比较年轻的音乐教师,他们熟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教学水平相对较差,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时,培训内容的重点应该是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设计,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等;假设培训对象是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由于他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使他们了解当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提高课堂设计的能力,提高他们编写音乐教材的能力。高校音乐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族风俗以及音乐特色,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在对高校音乐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提高他们编写音乐乡土教材的能力,而由于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应鼓励经验比较丰富的音乐教师来担当这一重任。
3 采取开放性的培训模式
根据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所有学科都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继续教育培训的课堂中,仍应调动受培训教师的积极性,但是这一点在培训中往往被忽略。
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培训效果,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应该采取恰当的培训模式,尽可能地使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提高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将受培训的音乐教师处于培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此调动受培训教师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所以,在具体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应向国外借鉴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法,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并针对受培训教师的现状,提高培训教育的成效。继续教育课堂中的教师与受培训的音乐教师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只有两者和谐相处,才能建立和谐的培训课堂,才能调动受训教师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使所有受培训的音乐教师积极地参与继续教育课堂,通过开放式课堂中的相互交流,与相关问题的讨论,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参与度。比如,在培训课堂中,可以播放音乐教师的教学视频,并将受培训教师分成若干小组,使他们对教学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交流讨论,由此提高他们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水平。
4 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水平
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教会学生会唱歌就可以,而是重视学生音乐专业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在音乐的帮助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继续教育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各种音乐专业知识,也要交给学生音乐练习的方法和技巧。从各个角度来实现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音乐教师只有在具备了丰富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创新教学方法,实现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按照教学任务的差异性,来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继续教育,要加强对音乐教师审美能力的培养,运用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来设计和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下的高校音乐课堂。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要借助这一机遇,不断更新高等音乐教育的理念,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创新性发展而不断学习。
篇8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国际发展的核心力量还将是人,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剧烈变革的时代,各国纷纷打出教育改革牌,在教育体制、内容、方法上进行了频繁的变革,透过这些变革,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对教育的期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整个国际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想在这场持续的博弈过程中站稳脚跟,必须注重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我国也要进行教育改革。因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依据国情以及国家教育发展现状,并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走势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横向参照,提出了素质教育,来对国际教育改革浪潮做出一种应答,同时也把素质教育的推进普及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实现良好融合的良性载体。在这样一种国际国内背景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也开始加入了素质教育的改革轨道上来,并与国内其他教育层次的教育改革在承接和互动上发挥着作用。
二、我国推行小学素质教育的原因分析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良好培养和发展,使其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我国在小学阶段也推行了素质教育,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模式制约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应试教育首先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打着“精英教育”的幌子,对学生进行分化教育,使得教育的导向性明显扭曲,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次应试教育的课程教学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素质教育的地位,就会导致学校培养的只是读死书的“考试型”人才,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人格畸形发展特征,严重制约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最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材和课程的编写与制定未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主要依据,教材的编写者和课程的制定者很大程度上会把自身的主观价值强行介入到教材编写和课程的制定过程当中,因此就会存在极大地不合理性,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和课程只会造成“让孩子不能够做孩子”的后果,最终会制约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基础教育的关键地位
随着义务教育的日益普及,社会大众逐渐认识到了基础教育的关键地位,同时国家也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加大了向基础教育倾斜的幅度,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但是真正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外在的硬件支持,还需要内在的软件营养对其进行填充。长期的应试教育一直不断的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基础教育的地位曾一度得到置疑,于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客观的呼唤着素质教育的填充,来维系基础教育的社会价值。
3.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进入学龄期的孩子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而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而且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也就表明教育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素质、意识、人格、习惯等心理因子培养和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小学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心理是否得到健康成长。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定制定的,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素质教育。
三、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对策
1.重视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应该始终摆在小学教育的关键地位,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所裨益的。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于传统的课程和教材,比如《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相长,既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做好人好事,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除此之外,还应同时加强学生的孝道教育,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做家务和向写信父母表达爱等多种方式,开展感恩教育,提升学校的社会责任意识。
2.加强体美劳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体美劳教育是培养学生特长和爱好的重要途径,智育教育可能会培养考试型人才,但如今社会真正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在小学教育阶段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因材施教的强化这种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把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尤其对于个别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更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进行培养教育,提升其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最终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素质教育培训
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小学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关注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的相互关联。[1]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开展针对小学教师的素质教育培训,提升小学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认知水平,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良性运行。
作者:荣海霞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冀东革命英烈小学
篇9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每位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继续教育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的工程,它要求每个教师都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使教育教学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为把此项工程落实到实处,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首先成立由校长主要负责,由副校长、教导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提高思想,统一认识。领导小组认真实施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方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了学校继教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1、完善的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了以李运彬校长为组长、韦为民副校长为副组长,
中层干部为成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研室主任邢忠文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管理。
2、明确的责任分工
校长负责宣传启动,提出学校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总体思路,并自始至终指导、督促学校继续教育这一工作的开展。学校根据校长关于学校总体工作思路中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要求,制定有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领导小组认真实施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方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了学校继教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二、措施有力,落实到位,确保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化。
要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必须建立起能支持开展这项工作的“平台”。我校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构建起了继续教育实施工作平台:一是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将现有的省级骨干教师和县级骨干教师担任培训工作,负责《新时期师德修养》、《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以及任教学科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继续教育各项活动,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三是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纳入教师量化考核。完善奖励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四是日常管理到位。我们按要求认真进行学习登记,对教师们接受培训的时间、学时、学分、成效、以及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每年按时登记在册。
三、讲求实效,抓实培训。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是师之本,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校结合《新时期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认真学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构建和谐校园重要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要求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更多的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
2、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为主题,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3、新课程:根据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情况,结合教师实际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狠抓教师学科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校本培训和研修为主,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或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形式,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的改革。
4、“国培计划”培训
组织与督促教师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的学习培训,对教师在网上学习提出明确的规定。“国培计划”给老师创造了全方位立体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国培计划”的研修学习,使教师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改进课堂教学以及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5、骨干培训: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省、地、县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6、重视提高学历层次培训:鼓励和支持我镇教师通过函授、成人考试、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等学习形式,提高学历层次,把学历提高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多形式的提高培训和学习,我镇教师学历得到了很大提高。
7、开展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
继续教育工程是一项永恒性的工程,决不是短期行为。在抓此项工作上,我们既普遍要求,又抓住重点,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每开展一个培训项目都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制度。我校还开展了新任教师的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通过培训,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老师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水平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地加强,逐步转变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镇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资料收集不完善、不系统,存在收集整理不及时和不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等情况,特别是教师外出学习的资料因整理不及时遗漏较多。二是由于经费紧张,学习培训中能“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不多。三是我校教师开展网络培训学习设施有待完善。四是管理没有到细微之处。虽然围绕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做到了责任到人,但是继续教育工作很多,很细,具体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及时或者疏忽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分析原因,并尽量把工作、管理等内容落到细微之处。
篇10
进一步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科学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略,总结和探索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发挥其实施素质教育主体实践基地的作用,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健康、稳定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劳技课的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此同时不断提高学校劳动技术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
二、工作目标:
(一)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深化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2、初步掌握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
3、初步具有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劳动技术教学计划三、具体措施:
(一)理论学习,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是搞好劳动技术学科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劳动技术学科教师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课教师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习有关的理论,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精心设计好劳动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优化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就成为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