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教育教学体育跳高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及掌握正确方法

㈠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速度素质对跳高运动员非常重要,跳高技术的弧线助跑,不仅要求掌握直线跑技术,而且要求掌握弧线助跑技术与能力,通常在跳高速度素质训练中,先发展直线跑素质,掌握直线跑技术,然后掌握和发展弧线跳技术与能力,最后掌握和发展直线弧助跳技术和能力。跑的距离由长到短,并且由直线到弧线,跳的速度由慢到快。具体叙述如下:

1、跳的专门练习,小步跑、后蹬跑、折叠跑等;上肢练习负重摆臂,体会跑的正确技术、动作及高抬腿跑、徒手摆臂等;

2、60-80米直线放松大步跑,改进跑的技术,提高跑的能力;

3、30米直线加速跑,提高短距离速度;

4、60米弧线大步跑、提高内倾技术,体会弧线跑技术;

5、60米直线弧线快速跑,提高直线、弧线衔接技术;

6、20米弧线快速跑,提高快速弧线跑技术能力;

7、5-6米半径圆圈快速跑,提高弧线跑技术能力;

8、8-10步全程速节奏助跑,掌握全程助跑节奏;

9、8-10步全程助跑,提高全程助跑技术和助跑与起跳衔接。

㈡发展弹跳素质的方法:速度素质是提高运动所必需的素质。跳高是人体由水平运动,通过起跳转变为向上运动。弹跳力是跳高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提高弹跳力一般是通过各种跳跃练习来进行的,先进行水平跳跃,再进行垂直跳跃;先双脚后单脚跳跃,先徒手后负重跳跃,先慢后快跳跃,最后进行助跑起跳练习:

1、水平双足跳跃:立定跳远、沙坑两级跳、多级跳、十级跨步跳,提高腿部跳跃能力。

2、水平单足跳跃:立定或行进间三级跳、五级跳、十级跨步跑,提高腿部跳跃能力。

3、垂直双足跳:跳栏架、纵跳,提高双腿向上跳能力。

4、跳上跳下40-80厘米高台,提高双腿跳跃能力和肌肉退让性工作能力。

5、跳深50-80厘米提高爆发力。

6、垂直单足跳:助跑摸高,提高起跳能力。

7、沙坑后蹬跳计时1分钟跳跃能力。

8、负重助跑摸高,提高起跳能力。

9、快速助跑起跳,提高下肢和踝关节能力。可穿沙衣、水衣助跑及摸高等,提高快速助跑起跳能力。

㈢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跳高中起跳在跳高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对力量素质要求很高,在发展青少年力量素质时,要优先发展薄弱肌肉关节韧带力量,发展快速力量和爆发力,要发展跳高起跳所需的快速支撑缓冲力量、蹬伸力量、快速摆动力量和保持杆上背弓所需的腰腹肌力量。发展力量素质时要循序渐进。

1、发展一般支撑力量:负重快速深蹲(30-40千克)计时,发展下肢肌肉力量。

2、负重半蹲,提高下肢力量及腰背肌力量(80-120千克)。

3、负重弓步走(20-30千克)发展大腿肌肉韧带力量。

4、哑铃蹲跳(5-15千克)发展下腹肌肉弹跳力量。

5、负重半蹲跳(20-30千克)提高下肢的爆发力及踝关节力量。

6、负重直膝跳(30-40千克),提高膝关节与踝关节力量。

7、负重垫步跳(10-15千克),发展起跳能力。

8、负重拉杆跳(全蹲、半蹲),发展快速起跳能力。

9、负重摆腿,摆动腿负重或拉橡皮筋,发展摆腿力量。

10、负重摆臂,双手持重物,小沙袋摆臂,发展摆臂力量。

11、负重助跑起跳,穿水衣、沙衣助跑起跳,发展起跳能力。

㈣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背越式跳高对柔韧性有一定要求,发展柔韧性可加大完成动作幅度,预防运动损伤,有效增强肌肉收缩效果,对完成过杆时形成背弓动作有积极作用。发展柔韧性的方法有静力牵拉、动力牵拉和PNE牵拉方法等,这三种方法与跳高技术紧密结合,可有效发展柔韧性,提高肌肉的力量。

1、静力牵拉:体前屈后腿,纵、横劈叉,静力背弓、发展下肢、背肌柔韧性。

2、动力牵拉:进行间各种摆腿练习,各关节韧带伸展牵拉活动和肋木压腿。

3、PNF牵拉:利用静力、阻力、外力结合专项需要,发展柔韧性和肌肉关节韧带力量。此方法能有效提高肌肉关节韧带的韧性,是发展柔韧性的有效手段。

4、背弓走练习,原地成背弓四肢行走练习,发展腹背肌柔韧性。

5、原地过杆练习,发展腰背肌柔韧性。

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使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水平。

心理障碍是指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恐惧心理,紧张情绪以及由此引起的自信心不足、害羞等。根据体育心理学分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如身体素质、性别、外部环境等都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㈠心理障碍产生原因

1、身体素质较差

身体素质差常常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特别是面对器械时,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形成心理障碍。

2、外部的干扰

运动训练一般在室外进行,意想不到的外界干扰随时都可能发生;另外,动作失败,比自己身体素质好或与自己差不多的运动员的失败,都有可能对后面的运动员造成心理压力,致使情绪不稳定,练习时信心不足,这种现象有时还会造成全体队员连锁性反应。

3、性别的差异

这一点在运动训练中表现尤为突出,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心理障碍。如:好面子,害羞、胆子小、易紧张、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如果有异性在场或同时训练,这种心理状态表现更为明显。

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1、对症下药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多与队员接触,了解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教育。鼓励学生以饱满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训练之中。

2、加强帮助与保持

在训练中,教练员要亲自保护。在保护下练习,即使学生动作失败了,也会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从而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在运动员不能独立完成动作时,尤其要加强保护和帮助。

3、加强意志品质培养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如在学习跨栏时,由于担心碰栏或跌倒,学生常在攻栏前减速,此时,教练员应针对这种恐惧心理,教育队员要勇敢、顽强,树立必胜的信心;同时结合适宜的训练手段,逐渐消除队员的紧张恐惧心理。

篇2

[关键词]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10-01

一 、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管制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突发事故,这就要求管制员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因此管制员必须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心理能力训练中有很多方法,但总体上可归纳为、集体训练与个体训练相结合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下面有几点具体的做法来提高管制员的心理能力: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随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进行心理教学,并且对不同阶段的管制员进行持续的心理测评[1],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深入探讨发现管制员的共同的心理问题和重要问题。并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主体的讲座,并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解答,可以向管制员提供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管制员能够自行的进行心理调控与心理能力训练,因为管制员在心理能力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所以不同的管制员之间心理训练重点不同,要从从根本上提高空中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与持续的提高,并且经过研究某种心理品质获得后,若不进行经常性的稳定和强化则有可能会消退甚至消失。空中管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一劳永逸的,他需要通过多次练习的潜移默化,并缓慢的提高,而且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后才能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科学的训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因此,对于空中管制员有必要从入校起就开始开始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这里面包括进行管制工作训练前、训练期间以及训练结束后,直到进入民航单位都进行持续的心理素质训练。按照从轻到重、从易到难的顺序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并且及时测试训练结果,帮助空管员了解训练效果和还应加强的地方,提高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其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这可以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工作上的失误和训练中安全隐患,提高训练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在心理训练过程中,可以事先在训练学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模拟飞行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这样不仅锻炼了管制员的处理事故能力,同时可以加强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在解决问题上要采取个人解决和集体解决两种方式,在集体解决中要让空管员认清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飞行员既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

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是并存的,因此,在训练时也要将其共同发展[2],心理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共同发展,生理训练在某种角度是是心理训练的一种补充方式,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心理运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在锻炼中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注意力和加强情绪的控制,加强心理素质。

(1)有氧运动中的跑步

发展身体素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跑步,通过持续地跑,加强耐力和锻炼意志力。比如越野跑、楼梯跑等都可以提高空管员的身体素质,而且跑步训练时综合性的提高身体素质,对提高心脑血管系统运行、呼吸系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跑步很经济 , 不需要过多的设施,可以围绕飞机场的进行锻炼,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是什么有效的方法。

(2)进行体育竞赛

在民航单位的内部可以举行种不同的比赛项目[3],比如篮球、竞走等运动项目,也可以运用运动会的比赛方式来进行各项比赛。这不仅会提高空管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能加强空管员队伍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空管员队伍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对于表现优秀的适当的给予嘉奖,让空管员拥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一个外在动力,这样可以养成一种锻炼习惯,从而实现终身锻炼。

(3)水中锻炼

游泳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正要手段,其能有效的促进人体的综合发展,增强体质,培养顽强、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在水中还以锻炼肺活量并且适应缺氧的环境,水下的气压比水上的大,这样与空中的高压环境向适应,并且水下活动更加锻炼人的心态.

(4)分层次锻炼

训练时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方法。在身体素质训练时我们要充分的做到区别对待的原则,这不能挂在口头,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落实。首先不同位置的工作人员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眩晕练习、重力练习等。其次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练习负荷与强度做充分的准备和准确的安排[4]。练习的强度应由小到大,在身体适应了现有的强度后,逐步加强力度,使身体再次产生不适应但是能够承受的现象,身体素质的提高就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一个循环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一切训练的项目必须要保证训练人员的安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危险的因素存在,比如器械的不合理运用,高密度、高强度等,这可能会造成肌肉的拉伤和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训练要符合科学规律,避免非常规的受伤。

三、总结

空管员的素质训练应从全面出发,不仅发展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心理能力,科学的训练计划、完善的训练体制是提高空管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引进一些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能力训练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负面影响的产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安全是放在首位的。空管员的工作不仅是飞行过程中的核心,更是航空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枢纽,所以空中管制员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杜毅.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探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S1:71-73.

[2]郭育森.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2,18:245.

[3]李姝,庆锋,杜醒.面向职业需求的飞行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3,04:140-141.

篇3

关键词: 定向医学生 心理学课程 心理素质

近年来,由于部分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不高,导致很多患者与主治医生缺乏沟通与了解,从而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不仅影响病情疗效,甚至引发医患矛盾。作为未来临床医生的潜在资源,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工作对象是患者,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受医患关系紧张等影响大及专业特殊性,使其具有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征。尤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职能己从单纯疾病治疗转变为身心整体诊疗,因此对定向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1]。定向医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因此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2]。由于定向医学生来源背景、入学目的、社会因素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因此少部分定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疏导、咨询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在人际交往特别医患沟通中缺乏技巧,导致他们在各种行为上怠慢消极,进而产生诸多问题,提高学校和医院的管理难度。因此,提高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咨询技能势在必行。目前,关于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较少,而在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更是鲜有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对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医学院校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方法提高定向医学生的综合心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可为有关研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笔者于2015年7~12月选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三定向医学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3名,女生57名;独生子女20名,非独生子女80名;平均年龄(21.13±1.96)岁。

1.2研究工具。(1)以《大学生心理素质》[3]为基础自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问卷包括39个题目,分为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共10个因子。采用5点法计分。有6题为反向计分。经测试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1。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普适度,适合作为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2)心理学课程收获自评问卷。问卷包括1题目。采用5点法计分,最低1分,最高5分。

1.3研究方法。在心理学课程结束时,对选取的100名大三定向医学生发放问卷,并让他们当场作答。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1.4统计方法。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情况。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为133.03±12.01。80%的调查对象高于中间值117分。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得分依次为24.02±2.89、15.04±1.85、15.11±1.23、19.01±1.04、14.13±1.21、19.98±4.18、6.87±1.14、10.01±1.23、5.12±1.87、5.88±1.11。除课堂应对和遗失应对之外,其他因子均分均高于相应的中间值。其中,课堂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17.72%,遗失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31.87%。心理学课程收获得分为4.42±1.14,高于中间值3分的占84.25%。

2.2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性别差异。通过t检验发现,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学课程收获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得分(见表1)。

2.3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各因子和心理学课程收获相关性。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心理素质和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除丧亲应对因子和遗失应对因子外,心理学课程收获和心理素质其他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2.4心理学课程收获对心理素质的回归。第一步,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时,将人口学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男生以女生为参照组,独生子女以非独生子女为参照组。结果显示,男生和独生子女均未进入回归方程。第二步,以课程收获为自变量,以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回归方程,能显著预测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0.309X(见表3)。

3.讨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心理素质的定义很多。如樊富珉等[4]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向群英等[5]认为,心理素质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笔者认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指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及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医学实践活动中,当自身或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大学生个体表现出的习惯化的、稳定的应对心理与行为的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关于心理素质的结构,有二因素说[6]、三因素说[7]、四因素说[8]等。本文研究的心理素质由突发应对、关系形式、换位思考等10个因子构成。研究发现,八成以上的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高于中间分。说明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是比较高的。但是,仍有近两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偏低,尤其在课堂应对、遗失应对及丧亲应对等因子上,定向医学生得分普遍较低。他们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三年,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差,对待一些丧失问题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在一段时间内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性别差异来看,也许是受到两年多医学专业学习的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和男生相比,女生较为感性,遇到一些事情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必须努力调整定向医学生的应对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发现,重视心理学课程,提升课程质量,有助于增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学课程是定向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评估和心理应激、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等内容。医学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定向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专业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振,孟润堂,任妮丽,等.基层医务人员幸福感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5):137-139.

[2]卢少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4(22):279.

[3]刘亚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测评[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32.

[5]向群英,唐雪梅.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孟莉,徐建平,孙发利.当代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模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6):114-117.

[7]张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3-45.

篇4

【关键词】高职 英语课堂 心理素质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31-02

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受成长环境与所受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还包括认识过程和个性等内容。心理素质教育是人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

就高职英语教学来说,其与素质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职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且健康的人,就健康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素质的健全。高职学生已进入人生的转折期,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在高职英语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尽的职责。从英语课堂教学来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或多或少会被影响。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试探讨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辅导,还可以结合高职英语教材内容而进行心理素质渗透教育,从而帮助高职学生在课堂英语学习活动中增加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以达到良好的英语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职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然而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较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高职生的基本素质以及英语学习情况来看,渗透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普通高校的扩招致使高职学生生源滑坡,质量下降,就读的基本上是高考成绩较低的,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也非常复杂,既包括普通高中毕业高考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也包括来自中专、技校和职高的毕业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别很大。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课堂上出现了“听不懂”的现象,对学习英语就会有自卑的心理障碍,总觉得自己是学不好英语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锐减。

要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是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这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所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问题。社会对高考成绩的承认度直接导致了高职生自我否定、盲目从众,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是,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心理状态决定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找到高职英语教学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最佳的结合点,就能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心理潜能,发展高职学生的个性,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二、高职英语课堂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围绕高职英语教学需要安排一定的心理素质训练,如开展交往心理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想象力训练和思维训练等。把心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情绪上的困惑。现行英语教材及阅读练习材料中包含大量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以达到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一)多赞扬学生,营造快乐的英语课堂环境,增强学生记忆英语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比较活跃,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丰富。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由此而来,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提示一个学生以前体验过的情感词汇,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要求学生用这个词汇造一个对自己有特别意义的句子,以增强记忆。例词:Mother's Day, 引导学生说,I will buy a bunch of flowers for my mother on Mother's Day. / I would like to bring a present for my mother on Mother's Day. / I am going to phone my mother on Mother's Day. 对于学生造的句子,教师应加以鼓励。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就觉得心情愉快,于是更容易记忆所学的内容。教师充分肯定其成绩和进步,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我是成功者”,那么一个个“成功”将会激励他们真正走向成功。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学,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

导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图片、讲故事、提问、复习等方法,创设情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整个单元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关键词】电力类专业 高职生 职

业心理素质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97-02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可以分解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三个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包括职业心理素质在内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力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电力系统生产与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不仅要注重培养电力类高职生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同时还要关注其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现状

目前电力类专业高职生因职业心理素质缺乏导致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多在毕业班出现,88.2%的高职生曾在求职、就业中因害怕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而出现过不安、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退学或者其他极端行为。在社会上,叠加了心理因素引起的如“富士康跳楼事件”等社会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高职院校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的主渠道,其作用越来越得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重视。

但是,目前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实训课以及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都有涉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甚至专设章节,但不同课程间缺乏合作,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不明显。二是目前电力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或过于注重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或偏向心理活动手册,鲜见和职业岗位活动相联系的心理素质拓展教材。三是职业心理素质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学生缺乏兴趣,教学的实效性不强。而有关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的研究也不多,主要涉及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培养途径等方面,针对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更少,没有对当前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对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构成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实问题。

二、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在电力类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是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理念,将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课程教学与电力行业职业岗位心理素质要求相结合,在教学中结合行业的不同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心理素质的特点设计职业岗位心理拓展情境,在项目化的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成电力类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目标。“情境学习理论的产生源自对手工业学徒的实地调研,它强调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应在真实的活动中建构”,认为只有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和项目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在学习中进行摸索,才能使学习者真正形成多种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态度和能力。对于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这一针对特定专业和职业岗位群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项目化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过程工作化,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在适应性、责任感、宽容度、参与意识、自信心、主动性、灵活性以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心理素质的各方面都得到真正的检验和提高。

三、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电力行业是一个具有独特工作情境的行业。电力类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未来的企业员工,还要关注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下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为了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和职业岗位心理素质的需要培养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在校内建设了心理素质拓展基地,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全院新生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对高职新生2420人、2138人、3210人开展了心理素质拓展培训。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首先基于前期对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现状及相匹配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心理素质进行调研。比如,对电力类专业各年级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到电力系统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实地考察、加强交流和学习等方式,了解其具体工作情境和心理素质要求,进而探索课程教学中职业心理素质形成的有效路径和项目载体,构建适合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电力行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项目化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和模式,并通过对五届高职生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构建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模式,总结了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改革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理论。

以电力类“高压输配电专业”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为例。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从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气设备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内容大部分属于高空作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登高的职业素质。针对这一专业岗位特点,为使学生克服高空恐惧,更加适应高空作业,增强个人自我效能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项目的设计具有明显的电力行业具体工作岗位的针对性,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和电力专业课程教学等多学科的资源,本项目教学时间为4个课时,包括空中抓杠、同心桥等两个高空素质拓展项目。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模拟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分组,并进行安全设施检查和强调安全问题和纪律。第二,学生配合培训师示范讲解,学习设备及保护操作。第三,开始高空训练。高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结束后,由培训师、心理老师、电力专业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使职业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内涵和价值得到深化。比如,参训同学感受“以前看别人在很高的电杆上作业,感觉不可思议,今天我战胜了自己,站到了8米的圆台并成功抓杠”,“在‘同心桥’项目任务中,感谢我的队友为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能成功完成其实是大家合作和支持的功劳”,负责后勤保障的同学则表示“虽然没有站在高台上,但我深切体会了岗位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心理老师、电力专业教师还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的角度,分别就观察到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培训的全程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作了总结和点评,如分析了学生从试探到坚定,从犹豫到勇敢的心理发展过程,分析各专业岗位规程及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通过实际岗位模拟项目在短时间内达到提高胆量、战胜自我的目的。此外,不同专业的高职生还可以通过校内心理素质拓展基地所建有的信任背摔、雷阵、电网、求生墙、步步为营、梵天之塔、团队车轮、越障等20多个项目,选择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项目来提升职业心理素质。通过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项目的实施,高职生的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自信心及职业心理素质等都显著提高。

四、成效评估和展望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以行业工作情境下的项目化任务为载体,紧扣高职生职业心理成长需求,结合未来从事的职业关键职种岗位的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很强的职业生涯发展针对性。教学项目设置结合电力行业职业和电力类专业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探索了电力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今后,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还可朝着项目设计专业化、项目培训系列化、项目培训专题化方向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项目教学改革在达成增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这一目标的同时,还培训和锻炼了高职院校自己的师资队伍,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创新了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石晓春.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模块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14)

[2]高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3]杨延.国外职教的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0(10)

[4]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2008(11)

[5]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A类项目(2012JGA382)

篇6

关键词声乐艺术心理素质;提高;声乐演唱;重要性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艺术,是一种由人体自身发声而形成的言语和音调艺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声乐演唱。众人在练习声乐的过程中,往往将目光放在各类技巧训练上,对演唱者的心理锻炼有所忽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活动受到自身意识和潜意识的控制,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人的行为[2]。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嗓音状态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其情绪又会受到心理变化的影响,比如,紧张情绪会引发颤音。因此在学习声乐时,要将目光一分为二,一份放在声乐演唱的技巧方面,一份放在演唱者心理训练方面。

1.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含义是人自身心理的承受能力,通俗来讲就是指人对自身心理活动能力的控制能力。若一名演唱者其心理素质良好,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能够情绪稳定地完成演唱任务,还能自信从容地诠释歌曲的含义以及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3]。而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声乐演唱者可能由于自身心理问题造成演唱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甚至毁坏一场表演。由此看来,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必不可少。

2.心理素质的影响要素

2.1个性

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可以将一个人的个性分为诸多内容,比如气质、能力、性格等。其中,气质代表人的脾气秉性,是先天形成的,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我们的神经系统。曾经,心理学家对气质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4种:第一种是胆汁质气质;第二种是多血质气质;第三种是粘液质气质;第四种是抑郁质气质。气质并不分好坏,各有各的特点[4]。在声乐演唱中,一个人的气质会充分反映在演唱过程中。性格指的是人后天形成的,人与人最核心的差异。一般来讲,一个性格活泼、喜欢交际的人在表演过程中不易紧张,在舞台上很放松,状态很好,能够很顺利地完成声乐演唱;而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则容易怯场导致声乐演唱的失败。个性是影响人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先天的气质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后天的性格可以通过我们自身不懈的努力得到改善。

2.2情绪

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讲,情绪指的是人的心理体验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反应。总体来说,情绪可以细分为7种类型,分别是喜、恐、怒、忧、悲、思、惊,通俗来分就是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对于演唱者来说,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在演唱时,演唱者的情绪对其身体机能的协调统一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简单来讲就是声乐演唱者各个方面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如果心理情绪出现问题,就很难把握整个歌曲的情感方向,也就很难通过声乐的表演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就很难取得声乐演唱的成功。一个人的情绪对其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

2.3意识

影响心理素质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意识,简单来讲意识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声乐演唱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意识指的是人对大脑下达命令,带有明显的控制性和目的性;潜意识指的是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受大脑支配的意识类型[5]。例如,在声乐演唱练习中,人们刻意地避开曲目中较为难把握的部分,这就是有意识行为;但唱到动情处或唱到部分,将其顺利地完成则依赖于潜意识的作用。由此可见,声乐表演的成功是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人的意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控制的,潜意识则需要声乐演唱者刻苦地训练,将声乐演唱印入到脑子里,自主记忆;在碰到难把握的歌唱部分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逃避,多加练习。只有通过意识的不断锻炼,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因素和危害

3.1不良心理素质形成原因

第一,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在演唱的过程中,自信心对于表演者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不自信的人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一旦情绪失控,就会直接影响声乐演唱者的歌唱水平发挥甚至导致演唱的失败。导致演唱者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演唱者对自身能力的质疑,这种质疑增加了演唱者的心理负担。时间久了,声乐演唱者就会越来越不自信,出现的状况也越来越多,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情绪失控,无法进行正常的声乐演唱。第二,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包括精神过度紧张。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使其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最佳的水平来应对外界的一切问题,而过度紧张则会影响个人的发挥水平。面对众多的观众,很少有人不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造成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声乐演唱者的艺术表现能力;然而紧张到无法控制的人则无法正常地发挥自身的演唱水平,最终只能遗憾退场。第三,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包括成败观念过重。关注成败是每个人的本能,如若声乐演唱者过分看重演唱的成败而不是演唱过程,就会因为自身的杂念太多,无法完美地诠释演唱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胜败乃兵家常事,声乐演唱者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次演出,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演绎每一首歌曲,这样才能心无杂念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2不良心理素质的危害

不良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导致声乐演唱失败。演唱的失败间接造成演唱者缺乏信心,越来越缺乏信心则会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产生紧张的情绪,愈发在乎演唱成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不良的心理素质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将会使得声音演唱者失去对演唱的兴趣和热情,最终离开声乐演唱的舞台。

4.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首先要加强对声乐演唱者日常训练的重视,提高其自身演唱水平。众所周知,实力是自信心的保障,只有掌握演唱的各种技巧,才能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展现自身,“艺高人胆大”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其次要学会控制,控制自身的情绪是人类生活的必修课。只有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保持适度的紧张,才能摒除杂念,专心于声乐演唱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做到用心唱歌,给观众展现最美的声乐演唱。控制情绪,很大一部分就是控制自身的紧张情绪,不要畏惧观众,要知道观众是来欣赏一场视觉盛宴而不是来挑剔歌唱者毛病的。最后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舞台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适应舞台,才能锻炼自身的勇气,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水平。初次登台者经常会出现心跳加速、忘词等情况,但是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多,这种现象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加强演唱实践对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5.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声乐演唱实际上属于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声乐演唱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其技巧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老师的指导之外还需要自身不懈地努力,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需品,它是演唱者声乐演唱的基础。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我们不放弃艰苦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信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紧张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掌控舞台节奏,最终走向胜利。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声乐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演唱水平的提高,实现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

结语

一个人的个性、情绪和意识都会影响到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如果处理不好声乐演唱者练习和演唱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很难完成一次完美的声乐演唱。不良的心理素质会给声乐演唱带来不可预估的麻烦,及时处理好演唱者的不良心理素质问题十分必要。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心理素质,为观众呈现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冯钢.论歌唱表演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郑建飞.浅析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

[3]王晗晔.声乐演唱心理素质与咬字吐字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4]马蓉芳.如何提高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J].音乐时空,2015

篇7

[关键词]秘书职责 心理素质 策略和方法

一、心理素质的界定

从管理心理学来说,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专,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其内容可包括三层:个人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其中个人心理是这三层:个人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其中个人心理是这三层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心理素质能力强的人,他不仅有满足自己各种智力和非智力需要的能力,有校强的应对压力的能力,而且会有很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秘书的责任

高教教学的成功,除了来自师生的努力外,离不开教学秘书的工作。教学秘书的工作概括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即是“把上级的教务工作和指示传达给直接行事的教师们,同时又把教师们对教学的反馈汇报给上级”,这种工作起着一种“桥梁”式的作用。其责任具体为“负责课程安排,课程调停、考试安排和成绩登入”。这些事看似简单实为繁琐的常规教学管理的必备内容。可以想像,一旦这些工作失误,或某个环节失误,那么整个教学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而能确保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秘书的心理素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力不容忽视。

三、教学秘书心理素质与其职责的关系

1.职业认知误区。由于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对职业的自豪感,有时产生自我忽视。这些导致心理不平衡,于是他们不愿意同他人打交道,缺乏积极的职业发展目标,工作中没精神、没动力、自信心不足、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

2.职业态度误区。由于对职业认知的偏差,他们对职业态度引起的心理状况常为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弱,在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性情急燥,反映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等。比如对教师要求的调课或监考任务的改换,一个教师可能会处理得当,可多名教师的同样问题就会引发火气按捺不住的时侯,就会大声指责教师“这样下去,我们还要不要工作”,或者一句话搪塞“这是规定,不能换”,或者执之不理,一言不发。慢慢地就会形成人格缺陷和他人交际关系的紧张,更会影响工作效率。

3.人际关系紧张。由于上述的原因,最后表现为与周围的人经常不和。上文已阐述了教学秘书的职责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于是对领导的安排不能理解,认为是故意为难自己,没有密切配合的举动,对同事不能协作共事,不能关心爱护。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心理,同时,主观武断、偏听偏信、多疑、懦弱等不良性格逐渐产生。

四、心理素质能力自我培养的策略

1.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教学秘书的角色意识是某个人对社会,团体所规定与期望的职业行为系统的认识,是该岗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提供了指导。对自己的角色认识越客观、准确,其工作行为就越主动和自觉,越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发展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诚然,社会期望角色与秘书实际角色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使心理上的压力增大,进而影响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力的形成。因此,强化自身角色意识,以提高自己的岗位水平和能力,尽力缩短实际角色和社会期望的距离。

2.控制好个人情绪。调控好个人情绪是实现自身的心理健康的必要之举。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关系非常密切。这正如医学研究证明的快乐、高兴等积极情绪有利于较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紧张、悲哀和发怒等不良情绪则会影响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甚至会导致身心疾病。作为教学秘书,经常与不同个性,人格和能力的同事打交道,这种交道无一能离开情绪色彩的活动,因此,教学秘书首先要正确认知不良情绪,其次学会控制不良情绪,比如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命令、调整自己的必理活动,或冷静思考,接受他人说法,或把心理压力说出来,写出来以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心理压力。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秘书是一个连接上级与下级的纽带,因此,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心理素质的能力提高是必要。因为一旦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取得成就时,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有归属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有了挫折会得到大家的理解用支持,有安全感和信心感。具体来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秘书自己首先要丰富自己的内涵,个人的品性,学识,修养和能力是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力的砝码。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一定有自己的有效社会支持“网络”。其次要开放自己,心怀坦荡。以己开放与他人开放相对应,才有真正的交流沟通,才会有彼此的信任。最后要理解他人的难处和需要。与人交流,应抛开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尽力试图理解别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关爱和他人合作的精神,从而形成有效的心理素质能力。

五、心理素质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

在上文已讨论了教学秘书心理素质能力自我培养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在实际生活中可行的方法:

1.培养优良的性格。具体指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工作自信心,能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2.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这主要指情绪要稳定,遇事乐观向上,不感情用事,不随意闹意见,有较强的情绪调适能力。

3.拥有坚强的意志力。这涉及到心理耐挫能力强的问题,即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惊慌,而是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4.客观认识自己。这一点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才可以做好的。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客观评价自己,悦纳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较强的协调能力。

5.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正确认识压力,然后培养正确的压力观。充分利用压力给人带来的积极的一面,激发自己的斗志,勇敢挑战自己。除此还可以缓解压力。如控制自己的情绪,乐于和他人交流以及放松自己等等。

纵上所述,有了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了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力,对高教秘书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能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而且在工作中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人人都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力,那么我们的社会工作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玲等.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华山.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2).

篇8

关键词:心理素质;钢琴;演奏技巧;修养

中职幼师钢琴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平时弹琴弹得很好,但一到考试或参加比赛、演出等,就会紧张出错,甚至“抛锚”;有的学生演奏时稍有干扰,就不知所措,大打折扣;原来弹奏的非常流利的曲子,由于有了老师、领导在场,来了外人参观而弹奏的不流利了,有的学生甚至手脚发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素质”问题。

笔者针对钢琴演奏中出现的所谓“心理素质”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用心观察体会,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力求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心理素质差”的现象,能够做到在演奏中正常发挥,弹奏出自己正常的水平。

1 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所谓“心理素质差”这一问题的原因

1.1从学生层面来说

(1)错失最佳弹奏年龄,是学生在演奏中的最大生理障碍。幼师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他们在以前学习时,大部分甚至全部没有接触过像钢琴这样的键盘乐器,而且他们已接近成人,骨骼发育已基本定型,缺乏良好的柔软性和灵活性。由于手臂的僵硬,容易造成弹奏中的紧张出错等问题。

(2)自卑与恐惧的心理,是学生在演奏中的最大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对钢琴学习的畏惧感。使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勇气,从而自暴自弃;由自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而造成的自卑与恐惧,是学生学习与演奏的最大的心理障碍。

(3)技能不过关,急躁和悲观的情绪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技能不过关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认识到钢琴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急于求成的学习心态,希望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钢琴演奏技术,但钢琴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演奏技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艰苦的学习和磨练,同时,中职幼师的学生由于学琴起步较晚,更是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境地,越想弹好越弹不好,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急躁和悲观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4)怯场,过分关注他人的反应,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又一心理障碍。在学习及演奏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因为其他的一些情况而影响弹奏,比如怯场、过分注意场内其他人的反应、怕出错或是舞台经验少等等。像这样在演奏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过分关注他人的反应,越不想出错就越容易出错。严重影响弹奏的正常发挥。

1.2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

(1)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不适当,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造成心理紧张,阻碍学习进步。(2)教师在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将不同演奏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实行一刀切,极大地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钢琴演奏的自信心。

2针对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2.1引导学生主体方面应做到

(1)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幼师的学生学琴起步较晚,手的技巧方面训练不足,是他们学校钢琴的短处;但幼师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是他们有利于学习的因素。俄国钢琴家马儿克・哈姆布尔格曾说:“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花了多少时间在键盘上,而是动了多少脑筋在键盘上。我的最好的练习都不是在键盘上做的,我用思考去直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脑的优势,弥补手的不足。促进学生多用脑思考,了解问题的实质,扬长避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学生自卑、恐惧的心理。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循序渐进,艺高人胆大,促进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全面、熟练的专业技巧,这是学习的目的和演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艺高人胆大”,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全面、熟练的技巧,演奏与运用时才不会有技术困难和思想负担。达到“艺高人胆大”的境界。促进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调控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培养和调节自身的情绪,支配自己的学习和演奏活动。如调整好演奏前的心态,演奏时不要想得太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乐曲的表现上,让自己被音乐感动,这样才能感动观众,同时自己才能做到镇定自如。还有就是自己要争取较多的演奏实践,多与同学互相交流,多在全班同学面前弹奏,锻炼胆量,培养勇气。最后就是面对临场的偶况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当演奏中出现些小错误的时候,要镇定自若,把演奏进行下去,将小错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演奏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教师主导方面应做到

(1)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适当,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要盲目拔高学生的演奏程度,布置超过学生演奏水平的歌曲或乐曲,要能够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演奏水平,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这是促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

(2)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因人而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在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切忌将不同演奏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评价。音乐才能的差异因人而异,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不一样,选课的起点和需求也不一样,以水平比较来进行教学评价,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我们提倡从个体发展的观点出发,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通过将学生修习后的收获及所达到的水平与选课时的起点相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信心。

3完善自身修养,塑造健康的心理是提高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必要保证

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运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方法,分析研究,积极引导,对症下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也应该明白:钢琴学习不单单是掌握音乐和演奏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完善自身修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篇9

关键词:六年级品德课;心理教育;品德教育

一、摆正心理素质教育的位置

在过去长期的应试教育中,人们一度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目前的中国正面临着向2010年远景目标迈进的黄金时期,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无时不受其心理活动的支配,尤其是在分胜负、比高低的战场、市场、商场、考场等特殊场合,人的心理素质的高低竟成为决定其胜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或品质是影响个人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培养一代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务必摆正心理素质教育的位置,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

二、让学生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而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此外,智力正常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心理健康对学生有着特殊的重要的意义。所以,重视素质教育,关注心理健康,便成为现代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三、处理好心理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任务,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条主线,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在中学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要贯彻和渗透于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教育之中,也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自己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这三方面内容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机地统一于一体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德育教育的过程。

篇10

【关键词】高职 心理素质 策略

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的概念

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1]。也就是说,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主要包括智力因素(认知、运筹、决策)、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和复合因素(意志、气质、审美、社交、道德等)。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处于青春期的职业院校学生正值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心态消极。总的来说,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适应不良症

2.厌学、恐学症

3.自卑、焦躁症

4.人际困惑症

5.情感、恋爱、性心理迷茫症

6.就业压力症

(二)成因

1.缺乏有关心理科学课程的教育;

2.家庭教育的不当,缺乏良好意志品质;

3.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加剧带来心理压力;

4.学习动力不足,抽象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锻炼;

5.缺乏正确自我认知,没有合理的定位。

三、我国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提升策略

(一)加强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学校的心理咨询指的是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利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和知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个人发展以及职业选择等问题给予间接或者直接的帮助与指导,并且对患有轻微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学校的心理咨询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教育性影响,也是防治学生心理疾病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各个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个人特长,学校管理人员应当为学生积极创造社会实践的各种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得到意志的磨砺,增加社会经验,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切身的体验到孤独感、失败感、成功感以及荣誉感,体验社会,了解自己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以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育活动的形成与发展的特定文化形态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健康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心理制约和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有意或者无意当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启发,自主意识能够逐渐的得到增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应当通过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来充分的丰富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生活,为学生创造奋进、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长期处在积极健康的环境当中,主动地塑造健康的人格,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四)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心理辅导工作

职业院校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将家庭和社会与学校充分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的学校联系制度、学生家庭档案,将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逐步密切化,缩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通过发动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让学生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自觉地抵制消极的社会影响和诱惑,逐渐形成勇于探索科学、追求真理、为社会及国家作贡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职校生的健康成长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建立多层面的保护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职校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格健全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促进时代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聂振伟.高职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