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在玉米成株期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抽丝期、散粉期、倒折数、病株数和空秆数等项目。玉米收获结束,待果穗晒干后考种,考种项目为总穗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度、出籽率、千粒重和产量。按14%含水量折算小区产量,各性状以小区平均数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
数据为2年数据的平均值,采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作图,采用DPS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结果与分析
1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影响
1.1不同类型氮肥和行距对夏玉米有效穗数的影响由表2看出,3种类型的氮肥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在两种行距的表现一致,均比不施氮肥的有效穗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在行距为60cm的表现为:H675>FH750>F712,有效穗数在行距为75cm的表现为:F712>H750>FH675。
1.2不同类型氮肥和行距对夏玉米穗粒数的影响从3种氮肥的使用表现来看(表2),两种行距的穗粒数表现一致,均比不施氮肥的穗粒数有显著的增加。3种类型的氮肥对穗粒数的影响
在两种行距之间均表现为:F712>H675>FH750。
1.3不同类型氮肥和行距对夏玉米千粒重的影响3种类型的氮肥对千粒重的影响在两种行距的表现一致(表2),均比不施氮肥的千粒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千粒重在行距为60cm的表现为:F712>H675>FH750,千粒重在行距为75cm的表现为:FH750>F712>H675。
2不同类型氮肥和行距对夏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氮肥的施用效果显著,施用氮肥的处理均比对照处理增产极显著,两种行距的增产表现一致(表3)。从各类型氮肥的产量效应表现来看,在3种氮肥有效成分相同用量条件下,行距75cm的产量均大于行距60cm的产量,并且两种行距之间的产量差异明显。3种类型的肥,在行距为60cm的产量表现为:FH750>H675>F712,FH750、H675处理与F712处理间差异显著。在行距为75cm的产量表现为:FH750>H675>F712,处理间均无明显差异。总的来看,FH750较H675显著增产。就不同类型氮肥的增产效应来看,以复合肥最好,其余两种因行距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从相同的施肥标准对不同行距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可以看出,夏玉米播种行距为75cm比60cm行距的经济效益好;从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看,施用复合肥对夏玉米的增产与农民的增收效果最佳,复混肥次之,缓释肥最差。
表3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
讨论
氮是提高作物叶片光合速率,维持叶绿素含量及延长叶片功能期的重要矿质元素。李潮海等指出,施肥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的光合速率(Pn),施氮能够明显提高各器官的干物质量。
本研究表明,在3种类型的氮肥中,不论施用哪种氮肥,其施肥效果都非常显著,都能使夏玉米产量明显提高。与前人在小麦和水稻上的研究结果一致。就不同类型氮肥的增产效应来看,以施用复合肥效果最好,其他两种因配方标准不同而有差异。从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的构成影响结果来看,施氮肥一般都能使玉米穗粒数增加,以复混肥对玉米穗粒数的提高作用最大。千粒重和有效穗数受施肥类型的不同表现较为复杂,与易镇邪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前人的研究表明,行距配置对于建造良好的群体冠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种植样式是调高密度条件下个体通风受光条件、营养状况并最终作用于产量的因素之一。合理的行距可以改善冠层内的光照、温度、湿度和CO2等微环境,影响群体的光合效率和作物产量。本研究表明,在施用同种类型的氮肥和同等密度条件下,行距为75cm的产量均大于行距为60cm的产量。
篇2
【关键词】 经济增长;消费需求;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44-01
一、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
对于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别是生产投入要素角度和消费需求要素角度。从生产投入要素角度来看,主要有Harrod-Domar模型、Solow-Swan模型(1956)、Lucas模型(1978)和Rome模型(1986)。Harrod-Domar模型的结论体现出:一地区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得益于该地区的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比成反比,因此,单纯的通过降低储蓄来扩大个人消费是无法促进经济增长的。Solow-Swan模型修正了Harrod-Domar模型的一些条件,认为劳动与资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得出了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并不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Lucas模型主要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Rome模型则侧重强调了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虽然这些模型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有投入要素入手来分析经济增长,并且忽视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而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消费对经济结构变迁的效应和诱发技术进步的效应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的。在消费对经济结构变迁的效应分析中,最早应该追溯到Baumol模型(1967)。Baumol根据各部门间的技术差异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模型,从而分析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果先进部门的产品需求弹性较低而收入弹性很高时,随着收入和价格的上涨,劳动力则会从落后部门转移到先进部门,落后部门最终消亡。从而通过消费结构的改变来改变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最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Echevarria(1997)在Baumol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具有外生技术变量的三部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模型。该模型最中证实有差异的收入弹性会导致经济结构的优化,最终促进经济的腾飞。在消费对诱发技术进步的效应分析中,我可以认为穿新的动机主要是源自消费者的需求,当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时,企业就会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从而迎合消费者提出的新的需求,从而消费需求就又发了技术的进步,进而导致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和单位根检验
我们可以看出,lgdp、lpc、li的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单位根检验,lgc、lnx的一阶差分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单位根检验,因此,各数据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可以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
(二)Johansen协整分析
由于各数据序列都通过了一阶单整检验,故可以用Jonhansen协整检验法分析各数据序列间的协整关系。根据滞后模型选择标准(AIC、HQ、LR、FPE准则)确定最大滞后阶数为4阶。经过反复测试,确定协整变量具备时间趋势且有截距项。结果见表2
括号中的数字是各系数的t统计量,可以看出各系数都通过显著性为10%的t检验。由此,我可以认为在长期情况下,GDP与其他4个变量存在稳定关系。从该协整关系中我们可看出:PC每增长1%会导致1.0979%的GDP的增长;GC每增长1%会导致0.6128%的GDP的增长;NX每增长1%会导致0.1766%的GDP的增长。可见,需求要素,特别是居民需求要素的增长所引起的经济增长效应先对较大。
三、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值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但是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欧债危机疑云团团;美国经济继续疲软;全球经济可能会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二次探底。经济外部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我国的外需不断减少,这也致使我国必须转变经济政策,不断扩大内需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而在扩大内需的反面,我们必须做到以下3点:
1.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幸福指数,给我国居民的消费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2.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当前我国面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从而阻碍着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适当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居民的名义收入从而使居民敢消费能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3.要不断根据消费的需求,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反过来过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注释:
①该模型是Harrod(1948)和Domar(1986)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分别独立的提出的。
参考文献:
[1]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白重恩等.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素: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3)
[3]李俊霖等.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06(5)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基础理论;经济学;价值;现状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能源方面的白皮书提出的,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在其所发表的报告当中呼吁全球转向低碳经济。尼古拉斯认为全球仅需要付出很少的经济投入就能得到十倍的回报。在那之后,各国的经济学家也就低碳经济站考讨论,并在研究中表示国家对于市场方面的政策能够有效改善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约瑟夫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其提出国家需要就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征收税款。以税务方面的政策束缚人们排放二氧化碳。如今,低碳经济已经逐渐进入我国学者的视线中,并针对其理论进行了探索和规划。
一、低碳经济理论构想
低碳经济就是指人们在研究经济的发展措施的同时也需要着重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改变排放现状。如此,研究人员才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研究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低碳经济的研究还需要研究人员拥有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研究人员了解环境,也知道怎样的经济环境能够实现对环境的保护。研究人员不断分析二氧化碳的成因,并根据其排放以及循环,最终得出二氧化碳的标准排放量。为了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需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搭建在一起,以传统经济学作为依托,最终创建出科学的低碳经济理论体系。
二、低碳经济主要理论
1.相关理论
为了搭建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需要研究人员充分了解到几种主要的理论。环境保护理论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我国之所以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保护环境。经济学家强调以循环的低碳理念来发展社会经济,当经济在飞速发展的状态当中,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全球变暖的现状就会被减缓,相对而言,环境问题也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现在的社会,人们一位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不注重是否对环境产生破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品,但人们没有做好对该类物品的处理措施,致使物品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人们所生存的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环境的承载力已经快要达到极限。为了避免环境出现崩溃,需要人们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低碳经济是实现环境保护理论最基本的措施。环境保护理论应该被构建在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当中,受到人们的关注。能源理论是又一符合低碳经济理论的科学性理论。
社会经济需要发展,就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们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能源使用的方法。地球上已经被发现的能源都受到数量的限制,能源的生产需要时间的累积。现在,世界上的很多能源都已经濒临匮乏,而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打大,对于能源的需求更多。我国已经面临能源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能源的使用现状。大部份的能源都是可以被二次利用的,低碳经济当中所提到的循环利用就比较适用于能源问题。我国积极转变经济类型,致力于早日形成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出于对能源的重视。为了我国的长远发展,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于能源理论的关注必不可少。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是转向低碳经济的重要理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给人以经验并为企业家们提供失败的案例总结。无论是在国际上的那个国家,人们都非常注重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和学习。专家和学者也一直在研究经济学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当中包含了很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为企业家们总结出社会发展的经济关系,促使其了解低碳经济的真实含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也从最基础的角度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解释,促使人们更加了解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价值效益。
2.理论分析
低碳经济方面的相关理论都有其具体的效用。在早期的经济学当做,低碳经济就已经成为当时经济学家的基础思想。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中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再注重低碳理论。而根据经济学家所揭示的经济学理论含义来看,经济学理论所重视的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是整个国际的经济发展方向。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包含了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理解人和分析,能够有效的帮助国际经济的发展转变思想,促使其愿意接受低碳经济,看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当中不仅包含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还包含了关于环境方面的经济以及循环经济。在生态经济当中,人们注重将生态学与经济相互联系,并根据生态系统的现今状态来考虑构成经济系统。国际经济在生态经济的符合下更加具有规律性。
循环经济也是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强调人们应该注重物质的循环往复,人们在使用能源时需要对能源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想成科学的循环系统。循环经济能够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理论所构成的体系不仅使人们在日后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投入降低,还使其受到的收益逐渐增多。人们越来越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经济的发展自然也会越来越有规律。从气候的角度考虑,低碳经济理论当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学哲理。伴随着温室效应的影响扩大,国际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受到影响。其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自然环境的资源消耗会造成经济发展出现断层。人们需要注重对资源的使用,环境经济理论提醒人们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资源的角度环节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世界依据需要发展和进步,但自然环境已经承受不住经济发展带来的破坏。低碳经济的理念提出为人们解决了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尽管低碳经济不能使自然环境快速恢复,但也起到了缓解的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逐渐减少,温室效应也会在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中得到改善。
三、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致力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督促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节约资源,避免铺张浪费。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政策用来缓解城市污染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部分地区在该政策的实施方面积极配合,从经济的角度已经能够符合低碳经济的标准。我国的北方城市属于重工业集聚的城市。煤炭到矿石的开采都代表着对能源的利用。北方的城市已经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资源措施有效利用能源,在废弃物品的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我国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缓解人口压力,已经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的监管力度。尽管在部分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但我国所实施的监察和管理已经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现状。对于一些对低碳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采取了法律上以及经济上的惩罚措施。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的企业依然没有重视低碳经济,但总体来说,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施已经取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低碳经济的感染,愿意接受低碳生活。我国在日后的经济发展当中一定能够秉承着低碳经济的理念,让越来越多的国民了解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四、低碳经济理论的经济学价值
1.改善经济学体制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价值。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呈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低碳经济对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经济理论与低碳经济向联系。低碳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并增加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的经济水平要想得到显著的提高,就需要转变经济体制。低碳经济为国家带来的价值和收益已经不是用物质能够衡量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生产结余也能为自身带来经济效益。低碳经济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带俩巨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生态发展的平衡了联系到一起,众多国家通力合作,从经济到政治等多种领域都亲密合作,致力于解决环境安全隐患。如今,能源比较短缺的欠发达国家也将受到发达国家的支援,从技术到经济上都能得到改善,环境问题也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以缓解。
2.发展新经济
工业时代到来之前,人们所接触的经济范围很小,人们能够创造的经济收益也比较小。尽管人们也会利用手工等方式进行一些生产,但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能够通过环境的自我中和而消耗掉。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生产环节大部分采用机器作业,机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负荷,进而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促使了新经济模式的产生,人们注重生态环保,在工业生产当中也转变了生产方式,新的经济模式将在低碳理念的督促下产生。
3.转变消费模式
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源自于人们所产生的消费行为。消费模式就是经济模式的延伸。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经济模式,同时也转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传统的消费模式当中,人们注重物质享受,不断的购买奢华的产品,不注重消费所产生的经济变动。而当低碳理念被提出以后,人们已经意识到精神消费的重要性。传统的消费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之间造成二氧化碳的增加,进而破坏到生态环境。而为了满足传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工业生产需要加大生产力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废弃物的产生以及资源、能源的浪费。转变形式的消费行为促使生产方式也发生改变,人们了解到精神方面的享受能够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了解到消费行为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
总而言之,世界各国已经深深的意识到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尽管低碳理念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基础理论框架也还在构建当中,但低碳经济为国际经济模式的转型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如今,低碳经济已经面向世界,并在经济学家的研究当中逐渐得以完善。低碳经济的理论需要得到实践的支持,通过世界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并从各个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李超逸.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研究[J].新经济,2014,05(11):20-21.
[2]宋婷婷.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15):6-7.
[3]王云飞.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生产力研究,2015,08(04):16-20-118.
[4]赵爱姝.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09):36.
[5]成晓彤.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3,01(12):180-181.
[6]郭珊珊.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经营管理者,2013,11(14):114.
[7]鲁芳.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研究[J].商,2013,07(17):205.
[8]李玲佳,侯晓威.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商,2016,09(06):257.
[9]彭绍华.基于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2(06):142.
篇4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银行业发展 影响机制 政策建议
如何使一国的经济长期保持快速而高质量的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根据凯恩斯的国民经济决定理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居民各类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技术创新等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和理论的研究,获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我们看到,目前经济增长理论重心并非放在金融方面,而是致力于增长因素的讨论,如知识、高新技术,以及人力资本等对增长影响的阐述,然而要使得这些因素在经济中得以有效释放,金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弱化金融因素,拉大了与现实经济之间的距离,就缺乏对增长复杂性的一个全面综合的有机认识。因此,除了从增长因素外,在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还应从金融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故本文试图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研究银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通过对近几年的GDP数据与银行业发展规模的数据做相关的实证检验,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研究背景
1.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从金融体系的功能上来看。金融体系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实现资金在不同经济单位之间的融通,以及同一单位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重新配置,可提高资金的借出者和借入者的效用,促使资金流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货币资金作为一般的等价物,可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有利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实现宏观经济高效有序的运行。重要的是,个体资金较分散,任一个体都无法进行得的投资。通过资金融通,这些分散的资金可快速集中以投资盈利较高的大项目,达到规模效应,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具有较大的溢出效应,可以带动其他部门或行业的经济增长。
随着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各种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以及金融资产在居民财产中所占比例的提高,金融体系在整个社会生产各个环节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一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我国直接融资不是很发达,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的状况而言,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银行业作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其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必然对经济的增长有重大的影响。
(2)从经济增长与发展来看。根据哈罗德・多马、“内生增长理论”,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增长理论都认为资本的增加有助于产生高的增长率,可见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银行体系可以实现资金融通并且为居民提供了储蓄的渠道,有利于资本的积累与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在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资金融通;(2)为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提供资金保障;(3)聚集资金,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2.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整个社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要求有较强的金融体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多种便捷快速的融资渠道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不太发达的情况下,银行是企业及个人最重要的融资渠道,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融资需求的增加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水平,以及应对风险能力的提高。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变使得经济的复杂程度提高,联系日趋密切密切,风险类型增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成为刺激商业贷款需求的主要原动力。
从微观机制上来讲,收入的提高可以刺激个体进行各种金融投资行为,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二、实证模型
1.变量与数据。为了研究银行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择1997年1月到2008年6月每一季度的GDP作为经济增长的量度,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使用1997年1月到2008年6月银行业的规模水平,以及其对商业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中相对中央银行的重要性这两个指标来对银行业的发展程度来进行量度:第一个是金融深度指标X1,反映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等于M3/GDP,由于M3统计数据的缺乏,用M2来代替。由于M2为时点指标,GDP为时期指标,以季度处和季度末的M2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季度M2的值。该指标越大,表明银行系统整体规模越大;第二个是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对中央政府债权、对其他部门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季度末余额之和(即国内信贷总额)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对中央政府债权、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之和X2,用以衡量存款货币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中相对于中央银行的重要性。该指标越大,商业银行系统对外生因素的依赖也就越低。
2.实证模型。(1)根据以上选定的变量,以及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计如果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X1与X2的t统计量显著,说明反映银行业发展的两项指标:金融深化指标X1和商业银行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重要性指标X2都显著的进入到回归模型之中,商业银行的规模水平及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重要性与经济增长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统计量F为20.13449,,表明模型在整体上也是显著的,回归效果较好,反映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反映了银行业的发展在整体上对整个国民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为了研究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建立如下两个模型:
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的结果如下:
及之都很小,模型整体上不显著,说明在我国当前状况下商业银行的规模并不是由经济增长直接决定的,这与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不高,银行行为很大程度上由政府主导的特殊情况有一定关系。
t统计量显著,及都比较大,模型回归效果较好,表明经济增长是的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内信贷分配中重要性提高。
3.实证分析。以上模型的回归结果与我国银行系统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银行业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实现了向银行经济的演化,在这个过程中,居民储蓄不断增长,信贷规模呈现出不断发展上升的态势,其结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2002年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在规模水平还是经营水平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同时,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市场经济复杂程度的提高,使得银行这个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 结论
综上所述,银行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较大推动与促进作用,银行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重要性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推动银行业整体的发展,使得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政策建议
国民经济建设中处理好金融发展尤其是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银行业,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努力推动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善其经营环境,提高其经营水平,使其与国际金融机构接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保障,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其次,要使金融中介机构的规模,以及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重要性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再次,也要利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来促进银行,以及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其经营业绩、经营水平,努力达到世界一流金融机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田文绍:经济运行中的经济与金融增长
[2]谢瑞平 宋文博:宏观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2007中国数量经济年会论文集
篇5
1.1营销理念落后
作为国有能源,煤炭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政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资源的调配。因此,煤炭企业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营销理念落后,没有对市场进行动态的研究,缺少先进的大营销大市场的观念。同时企业也没有积极构建生产、运行、开采、销售等一体的营销体系,且煤炭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注重提高煤炭的生产量,对煤炭的质量以及产品结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营销过程中没有准确的定位,没有细化分析产品,仅仅按照传统的理念进行煤炭的营销,缺少随时展的品牌意识。
1.2没有健全的煤炭营销管理体系
煤炭企业是在政府完全调控之下运行的,因此企业在生产运营、内部管理、产品结构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和规范进行,这样完全没有管理自的煤炭企业在实际管理中会出现发展观念落后、陈旧,不敢在生产运营上进行创新。同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断更新的情况下,煤炭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营销,无法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煤炭企业没有健全的营销管理体系,他们没有认识到创新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员分析和研究煤炭的营销,对煤炭发展的目光不够长远,没有深入调查和分析市场的发展现状,限制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3煤炭产品品种单一
我国市场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煤炭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生产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某些煤炭企业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煤炭的生产量,忽视了煤炭的生产质量。加上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煤炭产品的品种相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煤炭企业没有清楚意识到综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对煤炭产品应该要进行深加工,现实生产中企业只是对煤炭产品进行粗略的处理,煤炭产品自身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因此无法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
2煤炭营销战略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全世界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我们对资源的使用和需求程度,这样就导致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现象,严重威胁到人类赖以存在的家园。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部分,企业的产品生产、运营模式、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运营密切相关,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少。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煤炭行业进行营销战略创新的重要原则。国内外的先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大多数都对营销战略、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就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国的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济规模、综合实力、产业基础等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此基础上创新营销观念、理念和技能,创建有创新意识的煤炭营销队伍将会有效地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不过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受到传统营销模式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煤炭行业长远发展,应该要对市场黄精、发展确实、产业结构、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营销战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煤炭产业调整和营销,进而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煤炭营销的战略创新
3.1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营销战略原则
可持续的发展营销主要是指把实现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企业经济效益统一为主要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从产品生产、包装、销售各个环节全面制定严格的策略进行营销发展。煤炭行业要想实现稳定的、长久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应该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转变落后的、传统的营销观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营销战略观念贯穿到企业整体的发展策略中去。在进行煤炭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中,企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制定符合原则的发展规划。其次在实际的生产以及销售管理中,落实“以销定产”的观念,将营销作为产品的重要工作。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煤炭企业需要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营销战略的管理,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战略,将煤炭生产、设计、包装、营销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监督和管理,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创新战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改革煤炭开采技术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煤炭行业应该要不断地加快科技进步,在煤炭的生产、开采、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同时提高煤炭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和开发多样化的煤炭产品,进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提高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进行科技革新的过程中,煤炭企业要将取得的科技成果转换为有效的生产力,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进行营销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全面、及时地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前市场对煤炭产品种类、质量、规格等方面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行产品的种类和产量的定位,调整产品结构,最终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营销模式,完善网络系统。
3.3创新营销理念,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进行煤炭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要不断转变和创新营销理念,不仅仅是改变单纯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观念,同时还应该要创造需求,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因此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不断提高营销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煤炭营销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开拓消费市场,同时要进行煤炭产品相关信息的传播,他们自身要及时了解市场对煤炭产品的使用和需求情况,熟悉煤炭产品的共性和特点,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反馈,使煤炭企业及时了解。除此之外,营销工作人员还是煤炭企业的形象代表,他们与消费者之间关系密切,他们的职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营销业绩,同时也是煤炭企业在社会中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煤炭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营销人员的重要性,努力提高他们的营销能力、专业素养,同时培养了解煤炭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综合人才,进而实现煤炭营销的效益最大化。
4结论
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下,煤炭企业要正视煤炭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采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模式,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开拓煤炭产品的营销渠道,培养专业的煤炭营销人才。改革煤炭开采技术,不断开发煤炭产品,提高产品多样性,满足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多样需求,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孙俊 单位:山东能源集团
参考文献:
[1]付国.加强国有煤炭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2008(9).
篇6
关键词:知识经济特征;市场营销;观念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生产力进行转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科技意味着高质量,高质量就能够占领市场。在企业规模逐渐增大的同时,要注重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保证营销观念不断的创新,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而建立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形成的,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总体概括。知识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和技术、信息一起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和以往的工业经济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
(1)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知识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中,物质的决定性因素已经渐渐失去了重要地位,创造力和知识的利用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知识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全新的知识经济体系中,科学技术被广泛的使用,成为了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生产因素。由于自然界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发展中,利用知识的无限性与物质结合,能够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程度。人类对于知识的开发也因此具有无限的空间。
(3)知识的创新性为知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于知识的不断创新,利用知识发展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民族发展的持久动力。知识创新是指利用科学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时,对知识进行有效的重组和利用。在追求新的知识中不断发现新的规律,形成新的知识,从整体中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4)高水平、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知识型生产逐渐代替劳动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脑力劳动获得劳动成果。因此,知识型的人才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资源。
(5)知识经济是以无形的资产投入为主题的新型经济。主要针对高科技、高智力的教育人才培养,其比例超过了资金、生产原料、设备的资产投入。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主要特点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逐步扩大,市场中产品的知识特性越来越明显,产品营销的方式日趋网络化和虚拟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环境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市场营销环境中产生的变化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市场营销与国际化的接轨
科技在进步,技术在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技术革命的出现促进了国际互联网的形成,经济日趋全球化和一体化。网络经济的兴起催生了新兴的跨区域经营方式,传统的经营和营销策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经济的全球化直接导致了我国国内市场的范围不断拓展。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和资本中,开始以跨国的形式进行经营,跨国公司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的领域正在逐渐扩大。
2.知识体系为市场竞争创造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主要的资源。知识决定了人才在市场中的作用,只有劳动者拥有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优良的整体素质才能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劳动代替体力劳动,在市场营销中,知识的营销将逐渐取代经验营销,知识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
3.信息技术在产品开发中广泛应用
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渐向合作、互动、个性的方向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在产品的价值中逐渐显现,推动了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速度,产品的周期缩短,不断会有新的产品代替固有产品。在新兴市场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趋成熟,随着需求量的增大,新的购物方式逐渐产生。针对此种情况、市场营销人员需要不断改编营销方式,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求。企业在生产时也要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提高产品的科技性能,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4.知识信息资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
企业的生产和营销能力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在市场中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只有具备高科技水平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的生产变得高度技术化和复杂化,一项高科技技术产品的研发牵涉到不同的技术领域和生产环节,因此企业想要保证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就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的坚持。不同企业间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保证人才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赢得市场,实现双赢。
5.产品的网络营销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在逐渐产生变化。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等新形式逐渐兴起。产品运送方式的自动化也逐渐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使交易的手续更加简单、交易所占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交易的费用也越来越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和准确。
三、知识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观念转变
1.采用产品与信息相结合的营销方式
在市场营销中,产品和信息是战略决策的重要实现内容。也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延伸。市场机制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在营销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与市场相对应的信息处理系统,利用数据库为营销部门提供最新、最有效的信息。在营销市场中,信息的速度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实力。利用高科技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建立信息库时要对新知识进行收集整理。为以后的市场开发和营销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建档,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加大产品效应,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对产品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实现产品销售的最大化。
2.采用差异化营销,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在传统的营销策略中,面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厂家采用单一的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方式已经落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新技术的知识产品渐渐主导了市场,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企业需要生产出个性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实现营销的差异化,提高市场占有率。
3.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创新就是发展,组建团队对企业的品牌力量进行发掘创新。知识和信息是企业营销管理的核心所在,对企业内部知识进行整合,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将员工的隐性知识进行开发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对市场变化和趋势进行及时捕捉,根据市场要求调正产品结构。对企业的产品进行不断改进,针对企业擅长的产品进行创新,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产品的宣传和策划中进行创新,吸引消费者。实施品牌营销战略能够加大企业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实行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指利用文化的力量来满足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其中,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主要目的,实行产品营销。在营销过程中,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实现营销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木.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J].信息网络,2007(3).
[2]钱红.服务营销与企业竞争[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
[3]郭箐楠,敖楚斌.营销新趋势:服务营销[J].科技与管理,2001(3).
[4]陈祝平.论开展市场营销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3(4).
[5]姚作为.透视企业营销的分析框架[J].南方经济,2005(3).
篇7
关键词:逆向物流;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49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导致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进而造成废旧物品的大量产生。同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驱动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因而,与传统物流单向运作模式相反的逆向物流应运而生,并以此达到资源再生、物料增值和成本节约的目的。
一、逆向物流的含义
逆向物流作为一种新趋势,美国学者Dale.S.Rogers和Ronald.Tibben.Lembke根据物流管理理事会关于传统正向物流的定义界定,在1999年提出了一个较为确切的逆向物流定义,即“对高效且低成本地从消费点到起源点的物料、再制品库存、成品和相关信息的流动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以达到重新获取利润或恰当处理的目的。”可见,与传统的正向物流相反,逆向物流是指为回收资源或正确处理废旧物品,在合理成本下,将物品从消费终点到生产起点或其他节点移动的过程。
逆向物流具体体现在:对在生产领域中经生产消费或者生产消费后产生的废弃物品中可以回收复用的部分物品,通过回收、分类、加工、复用的物流活动将其回收;在流通过程中众多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在消费过程中对消费者消费后产生的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等。
Goggin提出了逆向物流的一个完整模式,即资源再生模式。该模式包括五个主要的因素:(1)回收产品提供者;(2)产品回收商;(3)产品再制商;(4)分销商;(5)顾客。逆向物流是一种包涵范围广泛的物流活动,它通过以上五个因素将原有的直线型供应链上的正向物流延伸成一个循环不停的环路,即逆向物流。
二、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循环经济是一种强调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污染少、能耗低的经济增长模式,它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以3R为准则,即减量(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能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所以,在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的今天,逆向物流业的发展正是顺应这一要求,为了重新获得废弃产品、有缺陷产品或由于其他原因被退回的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对最终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置,对原料、产品、产品运输容器、包装材料及相关信息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地沿供应链渠道的“反向”流动进行规划、执行与管理的过程,对于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该模式中,人们高强度地攫取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抛弃到“地球垃圾箱”中。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节约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是一种力求与环境保持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废物排放。它能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双赢。
现代物流是一个循环物流系统,它既包括正向物流系统,也包括逆向物流系统。逆向物流涉及的范围较广,具体体现在:对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废弃物品中可以再利用的部分物品,将其回收、分类、加工、复用;在流通过程中众多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在消费过程中对消费者消费后产生的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等。逆向物流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产品和物资完整、有效的利用过程的协调,它的存在取代了传统物料的单向运作模式,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逆向物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
循环经济强调的是流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而逆向物流则充当了这一活动的主角之一,逆向物流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三、逆向物流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1、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3R”原则的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建立了一组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即“3R”原则。其中,每一个“R”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在整个逆向物流工作流程中,从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制造、配送销售、使用维修以及分拆回收等,循环经济的“3R”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在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设计、包装设计和回收设计,将产品设计成易拆卸型的,使一些装备能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整机报废,而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后,也易于再次利用。通过对使用后的产品进行分拆,得到的可用零部件直接再利用,不可再利用的产品包装及报废产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玻璃、橡胶制品和塑料、海绵等有机材料,通过回收、熔炼,使之变成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
2、逆向物流有效顺应了循环经济中的环境保护要求。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源于物质不恰当的流动。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有毒中间物、产品使用过程及产品报废后的废弃物的流出等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通过对产品的复用、翻新、改制和废料的再生循环等形式,实现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系统的最少量输入,从而节约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倘若全球没有逆向物流的存在,而只有正向物流这一单向运作模式的话,那么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物质,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的生活垃圾,无需多长时间就会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将是无法想象的。
3、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作为一种新生物,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实践,也就是说企业应该成为循环经济推广的主体。但目前很多企业经营者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如何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知之不深。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发展逆向物流入手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逆向物流作为产品、信息等从消费点到生产点的物理性流动,使物料循环重复利用,能挖掘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潜在的使用价值,产生巨大经济效益。逆向物流所具有的这种日益显现的经济价值,将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
4、逆向物流为消费者参与循环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平台。逆向物流能为消费者参与循环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物理平台。因为即使消费者具备循环经济心理意识,认识到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逆向物流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方便统一的物资回收等服务,大量的废旧物品仍然会堆积在消费者那里成为“死品”,成为增加环境负荷的“危险品”。这样,循环经济就成了空谈。因此,我们的社会必须建立统一的有组织的专业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不仅能为消费者参与到循环经济过程中提供桥梁之便,更可以鼓励支持社会公众提升绿色环保意识和自觉性;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之中去,形成节约和回收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消费模式。同时,当消费者的这些逆向物流和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得到强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行动力量时,又可以反过来制约企业加强节约、环保和循环式经营。
四、通过逆向物流来推动循环经济的改进措施
循环经济的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企业与政府应齐心协力把循环经济的环保理念充分运用到逆向物流建设中,以使我国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在循环经济环境下实施逆向物流应注意的是:逆向物流的流程分析与评价标准的建立、再生资源的成本合理化、再生资源质量标准化、再制造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力搞好逆向物流的建设:(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资源和环境意识;(2)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健全再生资源行业经营法规;(3)加快有关逆向物流技术研发,鼓励官、产、学、研合作联手攻关逆向物流技术的研发;(4)尽快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5)抓好示范试点工作。
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被透支、环境被破坏,各国已开始意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逆向物流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同时在企业界的实践中仍然是个空白,循环经济的环保理念也还未能深入人心。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政府应尽快制定强制性回收法规,并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工具,设定合理的惩罚约束机制,以促进我国的环保建设。另外,相关环境部门也应该尽快制定逆向物流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斌.对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探讨[J].现代物流,2006.4.
[2]李海婴,翟运开,蔡长术.逆向物流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物流与交通,2005.2.
[3]苏含秋,邓云霞.企业逆向物流模式的比较分析[J].物流科技,2006.29.
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重要性;现状;关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事业不断扩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业不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社会生产、产品分配及消费等过程中起枢纽作用,人民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步入了物品全流通时代,在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所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作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连接枢纽,交通运输业也在逐步完善及发展,只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对社会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同时向国家及人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进而对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强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的重要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事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是指在人们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借助于运输设施完成人和物位移的全过程。为满足生活需求人们必须进行连续性的生产,在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中,生产商品等都会发生位置转变的情况,实现这种转变情况的主要工具为交通工具。在生产过程中运输占有重要位置,也是社会生产及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经大量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足及稳定,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是国家安定、繁荣的可靠保障。
2.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则有效提高了其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在运输业发展的同时,还对其成本进行了极大的降低,这就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当经济水平过低时,就会对交通运输的规模、科技创新及方式等方面产生极大的约束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经济水平的提升才能促进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基于此,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协调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及探究。只有确保经济发展,才能满通运输发展的需求,还能为交通运输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市场。
三、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推动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交通运输业推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业和石油产业的发展并实现在经济链上的扩展。据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介绍,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拉动经济最有效的载体之一。高速公路投入一亿元,就可以直接创造1800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2100个就业岗位。每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就要消耗500t到1500t的钢材,4000t到12000t的水泥及1900t左右的沥青等。这样庞大的数字,充分显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交通网的便捷可以有效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补,进而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能拉动交通路线附近的产业,增加就业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交通运输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部原名为交通部,随着名称的更改,交通运输业结构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也代表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才需求结构与交通运输业结构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某一方面产生改变都会对另一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经济产业结构起到重要的调整作用,从本质而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缩短产业之间的距离,推动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高效化,同时还起到调整能源配置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速度,技术产业结构在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对运输人才需求的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性及多样性有着诸多的限制。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业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民生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人民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衣食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出行更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任务。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的今天,安全出行已经成为人们及社会关注的主要热点。当交通运输业发展过慢将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将交通建设提到国家发展日程中,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将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将极大促进城乡交流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四、国民经济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措施
1.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
为健全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必须不断对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进行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如交通运输发展策略的合理制定,可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对产业发展战略进行适当地调整,加大交通运输业建设项目的力度,对城市交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以此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确保交通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2.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模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相关部门不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必将对经济增长造成极大损害。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起着先导性作用,因此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并加大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推动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3.改良交通运输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航空水路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应站在全局高度增加、协调各运输方式的发展和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优化资源结构及降低运输成本。为改善交通运输市场的竞争环境,发展多种运输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同时可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能增加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还能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及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实现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在深刻认识到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性的基础上,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模及改良交通运输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新泽,姚智礼.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35):278-279.
[2]张云,孙启鹏,丁海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刘秉镰,赵金涛.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06).
[4]蒋超楠,孔维一,刘源楮.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
篇9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营销策划的重要性也随之突出。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好市场营销工作,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营销部门是企业中“真正赚钱”的部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下,市场的供需与变换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企业一定要树立创新的市场营销理念,结合市场与企业自身资源,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市场营销;营销策划;创新;探索
前言
真正的市场营销让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从经融危机中安全走出,市场营销的理念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进步和发展,市场营销在发展经济和抵御经济危机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大主要是由创新能力决定的,而市场营销的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中无比重要的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市场营销理念和营销策划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一、市场营销和营销策划的关系
市场营销理念的进一步延伸就是营销策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想要长久的生存发展,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营销观念进行指导。
企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作为企业活动之一的营销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营销涉及范围广,所以在营销活动的策划过程中会穿插着各类经济、文化、政治因素,企业想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要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活动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处理好影响营销活动的各种因素。市场营销部门要掌握市场的实时状况,以便于更好地执行营销策划,使企业的经济利润实现最大化。综上所述,营销策划是是市场营销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当前企业市场营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营销创新意识淡薄
我国当下的企业中,对于营销创新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新意识薄弱,企业固守陈旧、过时的营销理念,导致缺乏先进的营销指导思想。另外,企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运作模式没有充分了解,只是一味的模仿和套用国外的营销模式,并没有与我国的经济实际相结合,在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上并没有实现自主发展与飞跃。同时,我国的多数企业还没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国内营销和国外营销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不利于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阻碍了我国的外贸发展,不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二)现有的营销创新手段重形式、轻实践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但是科技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暴露出原始的惰性,企业不注重营销理念的自主创新,而是一味的模仿和借鉴,导致了营销手段的跟风潮流,使得市场中的营销手段只是无限重复的几种简单形式,缺乏对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研究。实际上,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产品,都有其不同的属性,针对消费者的营销手段也各不相同,企业的营销手段想要得到最大效果,就要针对消费者、产品、竞争对手展开全方位分析。
三、对市场营销和营销策划创新的探索
(一)营销理念的创新
现代人们的需求不断升级,不够新颖的东西根本无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所以,在企业的营销策划中,要不断注入新的理念,使营销的观念一直保有新鲜血液。首先,要树立全球营销的观念。市场的开放性使得只停留在产品上的营销观念已无法适应新的营销环境,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流通与共享促使企业要找到新的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理念,将国际市场囊括到自身的营销活动当中。其次,要树立绿色的营销理念。传统的企业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的破坏,严重损害了社会效益,所以,企业在营销活动的推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绿色环保营销,保证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不会造成环境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营销策略与方式的创新
企业想要实现长久发展,就要在产品方面进行不断研究与创新,使企业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随着市场中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消费者需求的不断革新,个性化营销越来越重要。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特性,满足个体需求,建立全方位的服务策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处理。网络的发展为营销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适时地对产品进行促销处理也是营销的一种手段。网络的数字化营销能够通过互联网广泛的进行市场活动,不仅方便企业的宣传与管理,还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也可以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对自身的营销策略及时完善。
(三)营销技术的创新
21世纪是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企业只有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引导市场发展的潮流。当今的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挑选产品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科技性和品位、档次。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善于发掘产品的附加价值,主推理念营销,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不断向产品多样化、简便化、多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使其掌握先进的营销技术和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营销实践紧密结合,帮助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四、结论
鉴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营销观念的方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市场营销和营销策划的创新不能只靠空想,一定要结合市场、消费者和企业自身情况,对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找到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新型营销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市场营销与营销策划的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218221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税收政策;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际上遥遥领先的能源大国,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严重的。目前节能减排已经在税收政策的推动下有了很大的改进,同时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更要加快税收政策的改革,尽快推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政策,以此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目前,全球变暖现象严重,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更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并且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保证,以此来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的煤炭众多,许多的能源动力来自于煤炭,在这种高消耗的社会环境下,有大约96%的原料被当成垃圾排放到自然界中,破坏生态环境,给自然界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在这样的国情前提下导致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从而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煤炭的需求量巨大,只有不断地去开采才能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量,大量的植被也在开采中被破坏,使得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甚至对地质的变迁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税收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并不完善,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因而政府要尽快对现有的税收政策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相符合的税收政策。如果税收政策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空间,同时也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错误地引导人们的消费意识,同时也不利于培养人们的纳税意识。所以政府要尽快进行税收改革,从而使我国能够进入低碳经济社会。
三、加快税收政策改革、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国家对环保企业都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树立低碳理念,并且对税收政策进行改革,让企业参与低碳经济下的税收奖罚财政政策。首先对环保投资企业,可以采取退税或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办法;其次对生产环保设备的企业可以免征关税和增值税;然后对废旧物资回收的企业可以实行免税政策;最后对采用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应允许加速折旧,使税收政策的改革来促进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原本被废弃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还能在企业资源回收的同时带动可再生资源技术的研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低碳产业,为社会带来低碳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宣传低碳产品的益处,促使民众认识了解并喜爱上低碳产品,从而去购买使用低碳产品,对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政府可以适当地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进一步引导人们进行低碳消费。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国家也要引起重视,尽最大可能促进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人们应对恶劣气候变化所采用的重要措施。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利用率极低,远远低于国际上能源消费结构的平均水平,人们没有认识到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国家更要加多少强对可再生能源作用的宣传,使人们能够对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加以利用,同时不仅要推出更加实惠吸引人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要在增值税和所得税上给予更多优惠,对可再生能源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推进与发展。在原有的税收优惠基础上,要适时推出新兴的税收奖惩政策,以此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比如,我国目前就缺少针对碳税,它的缺失使税收对二氧化碳破坏环境行为没有调控的力度,从而使税收对环境保护失去了作用。如若征收碳税将会使化石能源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通过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会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最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此可见,碳税不仅有利于成本的节约,更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对于低碳经济的转型要求要努力去适应,把低碳经济和税收政策结合起来,提高激励效率,引导低碳消费、生产和投资,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让民众明确政府的低碳发展导向作用。而对税收政策的改革,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使低碳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议企业的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1).
[2]马慧.税务筹划浅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