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遗文化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遗文化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训教学;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

中图分类号:J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2-000331-01

一、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教学实况

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下,我们艺术设计学院现设室内设计技术、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装饰艺术设计和工程造价等6个专业。其中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和省级特色专业。有省财政资助由校企共建的投资600万元的创意设计技术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并与国内知名设计企业在校内建有南京金埔无锡商院设计研究院、中国童装中心无锡商院研发基地、东方新格设计中心等“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设计研发基地,同时在校外建设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30个,是江苏高职院校培养传统文化人才的重要基地。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下,进行艺术设计实训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案例教学,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二、优化艺术设计实训教学策略

1.创新专业教学实践

基于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之下,进行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中,创新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作品,以便可以确保在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中,使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设计理念、设计风格,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到艺术的熏染[1];并且,教师可以优化设计教学计划,分出先后次序,确保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表现,提升教学实践价值。实训教学之中,还可以结合本身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抓住专业的市场需求对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工作。例如,在装饰艺术设计的实训教学中,可以采取多视觉的设计实践,引导学生熟悉、认知装潢优化设计知识,并可以提升学生在艺术设计中对于视觉艺术的传达技巧[2];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实训课题的兴趣,它可以透过运用多种方法去进行教学,可以在实训教学中结合非物质文化中的符号、文字、图案等多种文化元素,提升学生艺术设计水平,提升教学实践价值。

2.融入数字化教学

在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下,提升实训教学多样化模式,打破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建融入数字化艺术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去探索非物质文化在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的转变,让学生认知非物质文化在艺术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中借助数字化多媒体以及幻灯片技术形式,可以将一些我国专家教授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为学生播放出来,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知艺术设计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决心,提升实训教学价值。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效果,抓住学生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同时,也可以远程连线艺术家进行数字化教学示范、讲解,演示艺术设计作品过程,远程数字化按步骤的向学生详细介绍艺术设计知识,使学生享受非物质文化艺术,充实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模式。

3.设立非遗文化展示平台

在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之中,基于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可以建设关于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平台,以此向学生介绍、展示非物质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知非物质文化艺术,提升学生艺术设计水准,同时也可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产生积极影响。就如在非遗文化展示平台中,向学生展示“惠山泥人”的制作技艺,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设计,不仅是对实物的优化体现,同时也是对实物内涵文化的体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之下,针对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中,从教学方法、数字化教学、平台展示等方面开展实训教学,并能够有效优化实践当前艺术设计实训教学的策略,可以积极提升教学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升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探索[J].设计教育,2015(05):149-150.

篇2

[关键词]本土美术资源;有序勾画;实践探索;示范引领;拓展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61-03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一宗旨带来了全新的课程资源理念,即一切可以转化或服务于拓展教学的条件都能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它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更多的灵活性,使学校和教师能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撷取更多的美术资源,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程的有效整合。

我校所在的连片研修美术协作组(包括7所学校),从2008年开始开展以“利用本土美术文化资源优化拓展教学”为主题的研修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思辨、实践探索、展示交流,积累了第一手教学资料,并推进教研协作组整体、快速、健康的发展,使组内教师的经验获得理性的超越和重构,走上快速成长之路。同时,为同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促使学生的美术素养不断提升。

一、有序构划,提炼本土单元内容

奉化山川钟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尤为丰富。溪口雪窦山风景区、滕头村是全球五百佳生态村,且名人古迹众多,其间不乏历代文人墨客题咏,如林逋的书法遗址、大堰的王坊故居等都有遗墨,奉化布龙、庙会、桃花节等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地域性特征明显。本市这些颇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经过整合、取舍,完全可以纳入学校的美术教学中。

研训活动初始,组内教师借助网络研训平台,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对如何利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优化拓展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使美术教学具有更为丰富的本土资源,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美术组成员多次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学习主题将所要开发的本土民间美术资源进行了概括提炼,一致认为本阶段拓展教学中可渗入以下本土内容。

二、实践探索,丰富拓展课程内涵

根据上述提炼出的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单元教学内容,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的活动策划,并利用每周的校本活动时间,不断探索、实践着自己创编的课程内容。

1. 继承“指尖上”的非遗文化,塑造“捏花草”之情趣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常常被艺术家应用在作品当中,为美术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多创作元素。在奉化,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非常有名――大堰的“捏花草”。它是以米粉为主要原料,调成不同的色彩,用手和简单的制作工具,捏出各种花草、动物和人物造型,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或庆祝寿辰,当地居民都要捏制米塑(如图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此民间手艺濒临失传。今年,已81岁高龄的陈定苗师傅是大堰镇唯一仅在的 “捏花草”的传承人。大堰学校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民间艺术资源,以传承、发扬、创新为宗旨,将陈师傅请入课堂(如图2),美术教师结合学校发展,编写特色校本教材,并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推广。

2. 挖掘乡土特产,觅本土之质朴美

芋艿头是奉化h近闻名的土特产。家乡的地方特产是学生平日最常见的,就在学生的身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每年到了季节,每家每户都有,每位学生都能收集到。特产所具有的美术元素,如形、色、肌理等,正是学生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素材。我们把这一资源引入学校的拓展课程中,请学生根据其形、色、肌理进行创作。在芋艿头创作中,学生觉得既新鲜又有趣,他们的思维跟着芋艿头的形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巧妙地利用芋艿头原有形状进行雕刻(图3);有的学生则根据芋艿头的不同大小和形状,对芋艿头进行拼贴(图4);有的学生则发挥想象,开创新的表现形式,如依据芋艿的属性以及其质感进行印章制作(图5)等。在整节课的创作中,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习兴趣浓厚。

3. 融雕绘于自然资源,显玉干之璞真美

奉化境内气候温暖湿润,盛产毛竹,有竹乡之称。爽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便于奉化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丰富的竹工艺作品,由此衍生出深厚的本土竹文化艺术。我们利用拓展课堂,将竹材料灵活应用,创造了另一片竹文化之海。如用竹片代替纸张,通过仿画蒙德里安作品,请学生在竹片上用油画棒画上点线面。竹青与油画棒的色彩相互呼应,作品拙朴大气,且天真原始(图6)。再如,我们在高年级开展竹雕笔筒教学。竹子是自然空心的,锯一节就可以制造一只笔筒,可作一面或四周雕饰,浅雕深刻均可。雕刻的内容可采用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喜鹊登梅(喜上眉梢)、鲤鱼闹莲(连年有余)、杏林春燕(进士及第)等,寄托了美好的祝愿。在图像与寓意交融中,学生创作出神奇莫测、怪诞诡异、天真烂漫的竹雕作品(如图6、图7)。

4. 化琐碎于系统,集教材之精粹美

2010年,我们出版了《本土化美术校本教材》一书。2010年至今,我们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2015年12月荣获宁波市优秀校本教材。此书极大地丰富了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感受力,激发了学生学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展示交流,引领使用教材

在美术拓展教学中,若能将教材略微调整,融入本土民间美术文化资源,使其更具个性,常常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收获。如我曾受邀在宁海上一节紧扣主题的市级公开课,我们美术组选取了《齐白石笔下的花鸟》这一课作为本次主题研训活动的展示课。之前,在组内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反复修改教案,组员们群策群力,使本土文化资源得到合理渗透,课后受到了听课教师的普遍好评。在整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多次参与教学设计的修改过程,并进行了反思与评课,由此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使教师从中得出在日常拓展教学中融入本土元素的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

之后,组内教师进行不断尝试,创新了本土资源融入美术拓展教学的两种合理形式。

1.补充――使本土美术资源内涵更加丰富

教材的篇幅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都纳入其中,一些有益于教学的本土美术文化我们尝试着补充进来,使拓展教学更加完善。

如电视上有一档《鉴宝》栏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组内教师觉得这种形式值得借鉴,于是在认识民间艺术的欣赏课中如法炮制,让每个学生到自己家里或爷爷奶奶家中去寻宝。通过家长了解宝物的来历、价值以及它背后的故事,通过赏宝、鉴宝和模拟拍卖的系列交流活动,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的事物。

2.替换――使本土美术资源应用更有针对性

在不偏离单元主题的情况下,我们组内教师还大胆地将本土资源替换原有的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趋合理,更受学生欢迎。

如浙美版第五册教材有一课是《龙的传人》,我设计了《“奉化之骄傲DD奉化布龙”》单元教学来替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奉化布龙是全国很有影响的龙舞之一,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我们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参观了尚田镇条宅村全国非物质文化传人陈行国的奉化布龙工作坊。在活动中,陈师傅还向学生介绍并示范了布龙的制作过程,使学生产生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也对传承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拓展――使本土美术资源外延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