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幼儿;主动创设;物质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然而在具体的环境创设过程中,由于创设目的的盲目性,创设内容缺乏整体性,忽视幼儿主体性等因素,导致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存在种种误区。

一、目前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1.一流的设施是衡量幼儿园好坏的标准。幼儿园之间存在竞相攀比的趋势,一味追求高档的进口玩具、器具或装饰品来吸引家长,一些幼儿园以豪华装修来显示财力,所以在创设环境时将大量的人力、财力花在如何装修得豪华和购买高档的设施上,幼儿园向宾馆化发展。

2.破坏原有的一些自然资源。如将缓坡推为平地铺上塑胶地砖,将树砍了放置高档的大型玩具,清理了所有的石头等等,将幼儿园创设得一尘不染。

3.教师是环境创设的主体。教师忽略幼儿的特点及教育意义,一般采用照抄照搬、东拼西凑等方式来选择创设环境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随意创设,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给家长和孩子们欣赏的,不需要结合孩子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蕴含教育意义。环境创设甚至成为一部分教师之间互相竞争的载体。所以造成环境内容单一、形式多变,没有主体性,给人一种不系统、不协调的感觉。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使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身心获得和谐发展”。为孩子创设舒适、优良的物质环境无可厚非,但过分地注重外在的精致、美观和安全,让幼儿远离自然,这就间接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忽略了幼儿主体性,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相违背。

二、让幼儿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人

1.师幼合作,共同创设。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利用各种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环境创设的机会,将教育内容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与幼儿密切合作,共同创设富有创造性和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通过幼儿集体构思、游戏、调查、制作使其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真正增强了任务意识和有目的地学习知识的意识,增强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创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过程,体验成功。长期以来,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虽然经过教师按照自己的喜好精心打造,但因为环境的创设没有幼儿的自主参与,缺乏幼儿的特点,所以这样的环境常常难以引起幼儿共鸣。要让孩子们喜欢幼儿园的环境,教师首先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创设环境的欲望,积极参与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让幼儿学会自主创造,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进行《快乐的夏天》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幼儿了解夏天的特征,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怎样创设具有夏天特征的教育环境,教师再从幼儿的讨论中梳理出思路,最后根据幼儿的思路按小组布置任务。于是师、幼齐动手,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动手动脑,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之间互相配合,相互探讨,创造出充满夏季色彩、富有创造性且多姿多彩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之后会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成功感,有利于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会更加爱护珍惜环境。

篇2

关键词 行为地图;幼儿园户外环境;体育活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2)11-0015-03

一、理解行为地图

行为地图(Behavioral Mapping)是1970年由Ittlelson等人提出并发展起来的,用于记录发生在所设计的建筑物中的行为,以帮助设计者把设计特点与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连接起来。行为地图方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并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各部分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由研究人员对行为进行编码,并将行为发生的实际地点和频率标定在一个按尺度绘制的平面地图上,以帮助设计者将设计要点与行为的时间、空间相结合。这是一种记录物体的位置,并测量它们可引起的活水平的介入式、直接性的观察方法,Ittlelson(1970)认为,行为地图具有五个优点:(1)平面图清晰明了;(2)对目标个体的行为有观察、有数据、有描述、在位置上有明确的标定;(3)使用日常表,说明观察与记录持续的时间;(4)观察与记录均有科学的程序指导;(5)利用符号编码及统计、数据系统,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获得所需的观察记录。

早期的行为地图是通过纸笔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多用于较小尺度的环境,如对一个房间的观察。目前,行为地图的方法常被应用于研究学校、城市广场、博物馆等。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将行为地图应用于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设计中。

二、行为地图的理论基础

行为地图是建立在行为场景(behavior setting)理论和可供性(affordance)理论基础之上的。

(一)行为场景理论

行为场景理论认为,某一环境要素的功能特性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在相应的环境背景中才能发挥作用,许多共存的环境要素构成的场所可以产生特定的行为模式。行为场景是指特定的场所及其中人的行为构成的生态单元,由人、环境要素和行为三部分组成。行为场景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rker(1976)提出的,他通过对真实行为场景中儿童行为的直接观察,发现行为场景具有清晰、明确的空间性,邻近的行为场景中各部分可独立发挥作用。

对于幼儿园环境设计而言,这一概念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将游戏区视为适用于各种活的普遍环境,在进行设计研究时,应该将环境的各部分进行分解,如可以将户外环境分解为走道、游戏设备区、玩沙区、开放区、攀爬区等。

(二)可供性理论

可供性概念是Gibson生态知觉理论的一部分。生态知觉理论认为,人可以感知到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自然界中许多客体具有衡定的功能特性,如河湖可供人捕鱼、游泳、行船、取水,但不能供人睡觉和散步。支持个体行为的环境中可被感知的功能特性即环境的可供性。可供性曾被环境设计者及儿童环境研究者视为有实用价值的一个概念,例如环境心理学家Heft(1998)就开创了一种儿童环境可供性的分类法,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性和操作性的框架;Fjortoft(2007)用可供性的概念解释挪威学前儿童的运能力发展和健康是与当地的地形和植被相关的;Kytta(2002)在对芬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国家儿童的生活环境和运能力的比较研究中也使用了可供性这一维度。通过描述各行为场景的特征,可供性的概念还可以帮助分析各行为场景之间的异同点。

具体到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分析中,可供性的概念可以帮助分析每一个行为场景如走道、游戏设备区、玩沙区、开放区、攀爬区等各自的功能特性,以及各行为场景是如何刺激、吸引、支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的。

三、行为地图与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设计

(一)行为地图的编码与绘制

早期的行为地图法是通过纸笔记录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手绘图表来展示行为的空间位置。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和手持型数字编码设备被引入行为地图的方法中,Van Andel(1984)是第一位对户外活进行数字编码并将户外环境特征和相关的数据库联系起来的研究者。现在的研究者可以对更多的变量,包括精确的体育活的位置进行编码,这给环境行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再现的有效方法。

在对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环境采用行为地图法进行直接观察时,首先,要根据研究需要对户外环境的行为场景和幼儿的体育活进行编码。如依据被观察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行为场景编码为1-游戏设备区、2-开放区、3-走道、4-过渡区、5-玩沙区、6-表演游戏区等,以方便在平面图中进行标注和区分。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对幼儿的体育活水平或体育活类型进行编码,如将幼儿的体育活水平分为安静、轻微活量、中度到高度活跃的活量三个等级,或将体育活的类型分为走、奔跑、攀爬、跳跃等;并在绘制平面图时选择不同的标志来表示。在研究过程中,观察者要对行为场景和幼儿体育活的编码有清晰的了解,熟悉行为地图绘制工具的操作;要选择在时间充足、气候温和的日子进行观察,时间段应主要是幼儿的自由体育游戏时间,以减少教师指导或课程要求对幼儿体育活的限制。最后,观察者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使用电子设备将幼儿园的户外行为场景编码和幼儿的体育活编码如实标注在平面地图中。

这种编码方法可以涵盖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的所有行为场景和幼儿的各种活状态,使得观察者能够将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详尽、清晰地绘制在行为地图中。

(二)行为地图的分析

对行为地图的分析应涉及到每一种行为场景中幼儿体育活的水平差异,或者活类型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帮助环境设计者设计出更加有利于幼儿体育活的户外环境。Cosco(2010)等人通过行为地图法对两所幼儿保育中心中户外体育环境及其幼儿活进行直接观察,绘制出两所保育中心的户外环境与幼儿活量的行为地图,并分析出由不同行为场景或相同行为场景的不同特点所引起的,幼儿活量的差异和每个行为场景的可供性。他们的研究表明:第一,走道是适合相对活跃的体育活的场景,但其可提供的活水平还要受到走道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地面质量(软、硬)、材质(塑胶、沙质、柏油、混凝土等)、走道宽度和走道形状(直线形、曲线形)等的影响,幼儿似乎更喜欢表面硬的、有弯曲的走道,因为这种跑道适合幼儿奔跑和骑车等;第二,多个游戏设备的综合可供性要高于单一游戏设备的可供性;第三,宽敞的玩沙区可以增加幼儿的交往机会,比较适合建构游戏等相对安静的活等。

在对行为地图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环境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等多学科,详细分析每一种行为场景中幼儿的活量或活类型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可能性原因,从而帮助幼儿园管理者和环境设计者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体育活的环境特点。如,当前很多幼儿园在设计户外活环境时,更多的是从色彩视觉秩序、建筑风格等方面人手,根据建筑面积、安全性、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幼儿园管理者或环境设计者的要求,安排活区域、放置体育游戏器械,使得整个户外环境设计更多是符合成人的思想,而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行为地图方法通过清晰的平面图、详尽的数据帮助成人真正地了解幼儿户外体育活的需要,以设计出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需求的高质量活环境。

(三)行为地图的适用性

除了对幼儿园特定户外体育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之外,行为地图还适用于一些纵向研究,如使用行为地图来评价季节性和气候(如太阳的方位、降水、种植特点、气候带等)对全年体育活的影响;使用行为地图还可以分析性别、年龄、师幼互等个体和社会因素对幼儿体育活的影响,以及分析不同民族或种族背景的幼儿对行为场景使用的潜在差异等。进一步细化,行为地图还可以帮助分析每个幼儿在各种体育游戏中需要的平方比率,还有每种行为场景成本的有效性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纵向分析时,还需要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各个要素分别进行编码。

可见,行为地图在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的观察和设计中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这些横向和纵向研究不仅可以指导环境设计者的具体设计,还可以帮助幼儿教育者加深对每个幼儿特点和需要的了解,加强师幼互,优化师幼关系,以及帮助幼儿园管理者提高环境创设的成本效益,甚至还可以指导幼儿园户外设计的政策法规的确立等。

篇3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设计;空间安全;设计的重要性

1引言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生活和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要为孩子提供一个保护的容器,而且要组织一个拥有这不同的物质空间,创造人工的儿童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上考虑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和把握儿童建筑的本质,寻找其意义和价值。

2幼儿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可以毁灭人才,所以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至理名言。环境的重要性就好比狼孩儿,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母狼去抚养,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具有狼习性的人。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这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和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幼儿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资环境是孩子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待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藏在物质环境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以东西,并将其融入到自身当中去,总总迹象都说明了儿童早期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儿童教育必不可少的。

3当代幼儿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今天,人们要创造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地位,被称为“儿童第三任老师”!好的幼儿园环境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活力的。一部不用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的教科书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这些年来,我们的室内设计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小心仔细的观察巧妙的构思出来一个又一个具有教育作用又不失童趣的幼儿环境。然而,许多访问,发现一些幼儿园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3.1首先,用成年人的审美眼光去看待儿童的环境。大多数幼儿园的环境布置都是根据幼儿园老师的理解和审美去布置设计的,一味的追求方便和漂亮,缺乏了自然和童趣。这种环境可以一时吸引住孩子的目光,可是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反而是一些大人觉得不合理、不漂亮的设计可以获得小朋友的喜欢。这是孩子们的一些我们这种“奇怪的大人”不会懂得的,只属于孩子的特殊癖好。3.2在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中,幼儿园的室内空间设计都是由一个有这丰富教育经验的班主任来设计的,没有一定的专业设计知识和设计审美,所以设计出来的幼儿园往往更注意一些教育方面的细节,从而忽略了儿童的生理健康,这是外行人在设计师的一些无知。3.3设计缺乏自主创造性。在幼儿园环境装饰设计的选择上,过于强调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东西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卡通人物,努力把幼儿园布置成了一个现实中的童话书。这是对“童趣”两个字的片面理解,童趣不代表幼稚和单一。应该留给一些孩子进行自我选择的空间。3.4只有大主题,没有具体的主次。老师们在环境布置上有太多的想法个构思,总想把一切能想到的教育元素和设计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中去,这就好比一颗大树枝繁叶茂却没有主干,看上去华美异常其实却没有内在美,这使得幼儿园看上去杂乱无章,非常的无序。反而失去了这些布置本来所想表达的含义。3.5过分强硬,限制住了儿童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习着。这种过度计算出来的设计并不适宜,商品都是可供选择的,何况学习。我们应该多设计有一些类似国外的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大自然,完全以玩耍为主的可以释放孩子天性的幼儿园。

4幼儿园设计思路

在设计方向上我们应注意:1、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运用当代的材料和技术,来体现空间的趣味性和现代气息。2、运用一些大自然的元素和符号来增加空间的活跃感和韵律感。3、结合主体建筑,合理设计,巧妙利用几何形状增加空间的时尚气息和刺激孩子的发散思维并加强孩子的认知能力。4、色彩要明亮自然,3-5岁的孩子一般喜欢明亮和谐的颜色。设计中可以运用一些明亮的大色块进行点缀和空间的划分,更具有时尚气息。5、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规划活动布局,不同年龄不同高度的孩子使用不同高度的桌椅和玩具柜。

5总结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环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长远的积极参与,孩子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年轻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能力。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的内容创作主题继续丰富,让孩子继续收集、存储、组织、交流和分享信息,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雅雯.《浅谈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5.

篇4

1 客观性原则

一个环境首先要考虑到其对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客观的物理环境是大自然给予孩子们的最好的环境条件。

自然光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健康条件,因此也成为所有设计元素中最重要的,对一个房间的生命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创造一个有活力场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为此,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达到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活动室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场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常阴影线之外。”特别是在缺少日照的地方应该尽量避免建筑对光线的遮挡,强化界面材质与色彩对阳光的反射性能,为室内活动场地争取阳光。自然光会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光线照射的位置。光的暖热、色彩及光的强度和方向,是随着广泛染指而不断变化的。一个生动的而富有意义的空间环境,是需要充足的阳光来创造的。随时外场地有利的小气候包括:远离建筑物或正南方向投来阴影的游戏场地,阻挡冷风和吸收声音的常绿植物,冬天有阳光照射的落叶树木。自然通风,通过空气的流动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送进室外的新鲜空气。要加强自然通风,应加大通风窗口的面积,并使进风口与出风口相对布置,形成空气对流。除此外,还要保证有适宜幼儿健康的微小气候,包括气温、温度和气流等。

2 安全性原则

安全问题是个比较广泛的问题,比如在选择场地时我们就要考虑安全性的问题,远离危险的地带,如繁忙的交通主干道,铁路、废品处理厂以及危险的机械等。行动较为笨拙,防护意识差,而且好奇、好动,对于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较弱的儿童来说,各种不经意的空间细节设计失误都会对儿童构成威胁。为此,如何避免这些失误是幼儿交往空间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安全的空间环境源于细致的尺度与界面处理。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有锋利的边角、悬挂物、突出物导致的撞伤与拉伤,高差变化过大、过于突然导致的跌伤,以及空间尺寸过于狭小导致的夹伤或挤伤。

(1)不同界面相交处应为圆弧形,即使如此,幼儿摔跤碰强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幼儿活动室的界面应采用有相当柔性的材料。同时要注意空间中的一些悬挂物和突出物也会导致幼儿无意识的伤害。

(2)地面上存在高差防止幼儿跌倒时,可以通过环境的趣味性设计来调整幼儿的注意力,诱导其行为与空间一致。比如踏步上有些可爱的、色彩鲜艳的图案,使之成为幼儿的视觉区域中心,幼儿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步伐与踏步的关系,这样就不会无意识的随便乱蹦乱跳以至于摔伤。

(3)一些除此之外的夹伤,为减少潜在的被夹伤危险,所有开口的内径都小于8cm,或大于14cm。如果是两个界面形成的水平角度,那么应大于55度,对于小于55度角的,应在角中嵌入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尺寸应足以防止14cm的物体透光石接触到形成角度的两个界面。这样无论儿童在哪里乱爬乱摸都不会被开口所夹伤。

(4)环境中的一些无障碍的设计,例如,楼梯扶手考虑不同高度,卫生间加一些扶住性的把手。

3 自由性原则

我们要让幼儿参与到环境中去,让幼儿自身去感受环境,让他们在看、听、摸、做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某些观念。有什么样的环境设置,幼儿就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如在活动室里布置了温馨的娃娃家环境、超市环境、医院环境等,幼儿自然会在逼真的环境里学到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并且在参与和表演中幼儿们更轻易的掌握礼貌用语。如在室内放置一两个植物盆景,那么幼儿就会真实的感受到四季植物的一个变化过程,这些知识的掌握是空洞的理论教育难以传授的。尽量完备的幼儿园环境景观,有助于引发幼儿积极而又全面的行为活动。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要尽最大的努力利用现有的条件,创设出适当的、较为全面的环境,以满足幼儿对不同活动的参与需求。在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可以让环境具有更好的参与性:

(1)动手操作性。幼儿的感知是直觉的、单纯的、片段性的,他们需要通过参与各种类型活动的灵活操作,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游戏、控制各项环境要素进行空间认知并提高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2)开放性。丹麦学者stebbins在他的研究中观察到幼儿在过于开放的空间内会不自觉的观看另一个活动空间的活动,注意力受到了分散,虽然这种行为可以被老师阻止,但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封闭的空间是很不适宜幼儿的活动,开放的空间会让幼儿很快的发现并参与进去,为此我们应尽量创造出具有不同标高的地面,每个空间都有活动设施和内容,这样就不会互相影响,同时也保持了它们之间的开放性。

4 趣味性原则

有趣的空间环境才能吸引幼儿的参与,并且能够使幼儿持续一定的游戏时间。

一个有趣的空间环境,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怎样为幼儿营造一个有趣的空间环境呢?室内空间变化丰富,室外场地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机会,给予幼儿多种选择的机会,他们会在其中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完全忘我地探索他在环境中注意到的事物,这种环境会使幼儿将内在的力量和注意集中到所热爱的事物上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专注于一项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触摸、品尝、观察、嗅闻,这样的一恶搞过程可被看作是幼儿感觉意识的发育。在设计中有意识的为场地创造一些可探索的要素,例如,风铃可以为林中的风声增添和音,一支棱镜可以投射出一道彩虹,掉落在地上的各种样子的树叶等等,可供幼儿寻找、搜集和珍藏。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面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的环境里,成为学习探索的重要方式,对于那些很少接近户外多彩环境的幼儿来说更为珍贵。

篇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学者提出: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在自己的文化中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还要帮助儿童形成对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文化应有的归属感以及在这个群体中自我生存的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以世界节庆文化活动课程开发研究为载体,积极营造人文、和谐的幼儿园“生活现场”,让孩子与环境产生共鸣,在感受、体验与互动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

一、创建感受的生活现场,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瑞吉欧•艾米亚课程指出:“知识的建构是受情境、社会和文化影响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外部的环境能够塑造人的发展。环境本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显现,教育的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不仅是幼儿学习的一种背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活动课程。环境的创设和布置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1.划分合理化。细致合理地划分幼儿园各活动场地与区域,并根据场地及区域的特征进行环境设计与材料的投放,使每一场所都在富有游戏性、儿童化等共性特征的基础上,能具有其个性特点以及独特的教育意义与内容,并纳入到我园的园本课程中,实现幼儿园环境的课程化。我们把幼儿园的大厅作为支持课程的第一站。让幼儿一走进园门,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当前进行中的节庆课程。如世界无车日时的亲子作品展,世界清洁地球日时的环保小报,世界问候日时那满墙的来自世界各国的“问候”和“爱心”一览无余,充斥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处处感受着文明、礼仪、博爱、环保。2.空间外延化。活动室内的活动逐渐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因此,要将教育环境从室内向户外延伸,重视户外环境课程的建立,不再让教育停留在教室、图片和课本中,而是积极开发幼儿园环境,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3.功能拓展化。在课程开发进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场所、专用活动室和区角都应当发挥其更大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因此我们拓展了各区域活动功能,把种种教育因素渗入到区域活动中,将各专用活动室及专用活动场所与幼儿园各级各类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国际元素融入到区角活动中,如陈设各种人种的照片,让孩子更多地理解“世界人”。我们将这些区域的功能扩大化、活动扩张化、形式拓展化,使它们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成为我们的又一大教育环境资源。我们在走廊进行平面与立体结合的布局,将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浓缩开拓成了幼儿园的“世界之窗”:美国的“自由女神”、法国的“爱菲尔铁塔”、英国的“伦敦桥”、日本的“富士山”、埃及的“金字塔”、马来西亚的“双子楼”等,既有文化内涵又与我们所开展的“世界节”“国际日”活动相关的地域标志性景点一一搬进了幼儿园,成为孩子形象的教育元素,同时作为孩子们区域游戏的背景,不仅包含游戏功能,还富有教育价值,更有孩子参与的美化。

二、建构体验的生活现场,让孩子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马拉古奇曾说:“教育乃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1.以节庆主题活动为主线的环境设计。我们把幼儿的发展需要作为选择和建构环境的依据,顺应和发展幼儿的兴趣,创设立体环境,确保幼儿都有自己喜欢的空间,激发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兴趣。为了能让幼儿从小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根据大班幼儿的建议,创设了集中国文化和艺术教育于一体的“面具博物馆”。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在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下,在了解有关戏剧知识的同时学着装饰出各种脸谱,孩子们感受着色彩、图案的美,并佩戴上道具、衣饰装扮好,自己进行化装舞会的表演。我们还创设了以“万圣节”为主题的专题环境。在幼儿园的楼梯底下较为暗淡的地方布置成“鬼屋”,用黑布笼罩,平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怖,让孩子学会坚强和勇敢。楼梯上一张硕大的蜘蛛网有许多彩色蜘蛛,孩子们玩弄着各种自制的南瓜灯,自己装扮成各种模样,四处搜罗糖果,感受着节日的快乐。区域设置提高了幼儿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以节庆主题活动为主线的操作材料。小班“世界问候日”的主题,我们不拘一格地在教室的墙面上、窗上,布置了许多各国人们相互问候的图片、场景。每天早晨,孩子们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道具、饰品(发卡、各种帽子、夸张的假发套)打扮好自己,或站在幼儿园门口,或站在班级门口,用五种问候语迎接伙伴、家长和老师的到来……当孩子们置身于这样温馨、和美的氛围中时,他们获得的是成功的感觉,是心理的满足。大班“世界电视日”主题活动时,幼儿提出设计一个电视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表演各种节目。老师说:“这个主意不错,那我们怎么布置呢?”一个孩子说:“我们只要用盒子做一个大屏幕就好了”“在电视里表演还要配上音响、道具、话筒”……随着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一个“电视台”表演区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在这样的天地里游戏乐此不疲。

三、创设多元的生活现场,让孩子亲近生活

将孩子带进自然、具体的环境中,与自然亲密接触,以真实的自然的替代图片、替代语言,让孩子与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去互动,这样的活动才能培养真正的“世界小公民”。带领孩子介入到真实的环境中,去关心更多的生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自我发现、自我表现的能力。“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我们把节日还给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享受节日的快乐。小班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电影票,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电影;中班的孩子则跟着大班的孩子装扮成“蜘蛛侠”“怪兽”“公主”“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等等,跟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一起载歌载舞,尽情表演,与外国志愿者交流互动,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音乐和舞蹈是相通的,孩子们与志愿者们尽情地欢跳,尽情地歌唱……

篇6

 

幼儿教育是学校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同时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建设,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做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设计的营造,并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旨,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人的毕业设计是通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元素,对墙面色彩、物品的摆放、装饰材料器具选择等艺术装饰手法能够做到切合幼儿心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使中华传统统游戏文化中的围棋、蹴鞠、迷宫等特色元素与幼儿园环境氛围相协调。

 

幼儿园环境创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比亚杰曾经说过:“幼儿需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认知和学习”,认为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在幼儿园创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匹配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有文化根基、文化自觉、文化自豪的中国人,这同样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相关理论,以期进一步完善在幼儿园教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的营造。

 

一、幼儿园环境空间设计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营造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当我们在怀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世界优秀的先进文化时,更应深刻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创新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一部分人们脑海中的印象越来越模糊,这种遗忘、淡漠正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幼儿一代,造成幼儿成长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幼儿教育对传统文化而言更加起着基础性作用,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能够起到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意义。本课题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艺术氛围,营造切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前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本次方案设计前,收集了一些国外的大量资料,比如西班牙贝莱斯卢比奥第八幼儿园,此方案把幼儿园设计在一个安静祥和的老年社区,把幼儿园设计在这里的原因是:孩子代表新的活力和希望,位于这个社区的老人可以把许多来来往往的孩子作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来欣赏。而整个建筑从平面的角度来看,是日常生活中及其常见的现代主义功能建筑,而建筑的外围是有黄色,绿色,蓝色组成的教室区域。设计师也明白建筑必须满足儿童的运动能力,心里能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幼儿园的家具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社会心理认知能力,在小空间中大桌面的围和而组成的家具是促进儿童的活动协作和相互交往,同样在大桌面结构初设计,要圆形变为主,是对于儿童的安全性设计的考虑。他们更会凭着他们的聪明头脑,从迷宫里走出来,享受成功的喜悦。迷宫里有成语,在玩耍时促使幼儿学习民间语言游戏像童谣、故事、古诗词等,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幼儿园色彩预想

 

在幼儿园的色彩设计中,色彩在儿童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在童年时代都是用颜色来区分拼图和构造句子的。色彩对幼儿的心理和活动作用,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来改变环境温暖的感觉,暖色调可以刺激儿童的心理活动,蓝绿色为冷色,明度越高越有清凉的感觉,所以我们要用明度低饱和明度高的颜色去装扮儿童交往的空间,同时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在本方案设计中,把教室的空间颜色设计成为蓝色,代表了放松、大海、世界和梦想,是对于刚入园的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和好奇心的刺激。同时在空间设计一些绿色,是为了促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意愿。当然,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场景颜色的构建,还要考虑到材料光泽质地对色彩的影响,甚至光环境对色彩的的补偿作用。从而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和谐、统一、丰富的色彩环境。

 

三、光环境预想

 

在幼儿园的室内设计照明中,要更多的体现出独特的装饰意味,空间格调与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在现代室内照明中,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两种,在创造幼儿园室内自然环境设计工作中,为了达到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审美与视觉舒适度的要求,运用设计美学法则等对光进行构图,力求使自然光以均衡的呈现,带给幼儿园室内环境最好的照明。

 

而人工照明是幼儿园室内环境中夜间的主要光源,人工照明具有装饰和功能两方面的作用,人工照明不仅可以组构空间,还可以改变空间、美化空间,她直接影响物体的色彩、视觉大小、质感和形状,从而影响到幼儿园室内环境艺术的整体效果。

 

四、选材分析

 

空间环境以木质原色为主,结合室外环境中的自然色彩使用,使整个空间拥有家的温馨感觉,而装饰物和玩具的饱和明快颜色,实现了幼儿的感官刺激。对于幼儿来讲安全感和新奇感应该是两个重要的感知需要,而材料是与人的感官知觉密不可分的物质,所以材料的良好运用其实就是对于良好感官知觉的追求。从幼儿的心理感受层面来讲,因为幼儿大多缺乏安全感和对家的依恋,使得幼儿园室内空间中要求使用更多的柔软材料,比较类似“家” 的材料。

 

五、结语

 

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可以从环境当中吸取很多的东西,并从而融入自己的生命当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全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让儿童从小在幼儿园阶段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其文化的氛围成长。因此,将中华文化渗透到环境中去,从而扩大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知识,使儿童从另外一个角度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环境空间营造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追求与儿童的发展两者有效的融合,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创设。

篇7

④幼儿园卫生间的设计:卫生间的设置应该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厕所和盥洗应分开。在设计时,盥洗池的高度为0.50~0.55m,宽度为0.40~0.45m,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m。无论采用沟槽式还是坐蹲式的大便器,都应该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且还必须加设幼儿扶手。

3安全设计理念

3.1防火与疏散

①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12。摘要: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限制幼儿园的用地,而大部分的家长却希望幼儿园能够提供更好的环境设施。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儿童的需求,本文从基地设计、地垫选择、防火与疏散、室外设备与布置等多方面对幼儿园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探讨

1引言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家园,幼儿园建筑不但为儿童提供活动的场所,而且还陶冶儿童的心灵,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园建筑设计工程很多,比如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江南校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约9403 m2,暂定建筑面积约7500 m2;包括园内设有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幼儿厕所(男女分开)、办公室、保健室、多媒体教室(音体室、综合活动室)、保管室、厨房、资料室及沙池和嬉水池等。寄宿制幼儿园设有浴室、洗衣间和值班室。其中户外活动场地人均可利用面积不少于4 m2,活动室人均面积不少于2 m2。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幼儿园建筑设计进行一些探讨。

2幼儿园室内建筑设计

2.1幼儿园建筑设计原则

①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应该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的心理以及生理行为特征要求。

②建筑设计应该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主要包括新、美、奇、趣的特点,设计良好的空间环境,发挥优秀的教育作用,使幼儿身体和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③幼儿园建筑还必须依据温馨设计的理念,合理的布置,柔美的色彩,精美的布局结构,都可以减少幼儿的焦虑心理。

④根据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做到统一与变化相衬托、均衡与稳定相协调、错落有致、虚实变幻、直观鲜明、视觉与视差相搭配的构图原则。

2.2基地选择

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基地的选择相当重要。大多数幼儿园都是伴随着一栋栋住宅区的出现而相继建成。然而,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的大小对幼儿园基地选择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一般小区都有几万平方米,甚至有的是几十万平方米,这要求在基地选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幼儿园的基地选择通常情况下要满足以下要求:

①应该远离各种污染源,尤其是在环境上,所有的比如噪声、空气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检查标准。

②所选基地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不能靠近铁路、高速公路。

③基地场地干燥、日照充足、避免高楼遮挡。

④地势及土质优良、有利于场地排水,绿化植培。

⑤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和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性。

2.3地垫选择

对幼儿园来讲,干净和卫生是最基本的,因为幼儿园是一个交叉感染的环境,必须保持环境的洁净。在地垫选择时,一般不选用散料地垫,因为这种类型的地垫需要维护多。对我国而言,现场浇注橡胶地垫是最合适的选择。现场浇注地垫一般包括两层:一层是缓冲层,它主要是由100%回收橡胶粒与PU聚氨酯树脂胶混合而成;另一层是耐磨层,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由EPDM颗粒和PU聚氨酯胶混合而成。现浇地垫不但缓冲性能高,清洁方便,维护少,而且可以根据设备颜色和周围景观自由设计搭配色彩和图案。在选择地垫的时候,还可以选用橡胶地垫,虽然橡胶地垫价格高,但是结实耐用、冲击缓冲性能好,符合CPSC的地垫缓冲标准。

2.4生活用房设计

①每间活动室与寝室的使用面积应控制在50~60m2之间。

②矩形房间的平面比例不应大于2∶1。

③自然采光通风良好,对于单侧采光的活动室或寝室,其进深不超过6.6m。

②楼梯除设置成人扶手外,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

③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④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⑤在寝室、音乐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1.20m。疏散通道中不要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3.2采暖与通风

采暖区幼儿园应用低温热水集中采暖,热媒温度通常情况下,一般不超过70~90℃。幼儿园用房的散热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具备集中采暖条件的二层及以下房屋用壁炉或火墙采暖时,必须有高出屋面的通风、排烟设备。当幼儿园与其他建筑公用集中采暖时,必须设有过渡采暖设备。幼儿园生活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厨房、卫生间等均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4室外环境设计

幼儿园是孩子的天地,是孩子自己的心灵家园,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应体现自主性和独立性。

4.1儿童游戏设施设计

游戏场所是幼儿园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之一,但近年来,在幼儿园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了节省用地,楼层可利用下层的屋顶作为一般的活动场所,采用层层退进的建筑设计风格。比如上海同济幼儿园就采用了这样的一种设计理念。但是,当利用屋顶或者阳台作为游戏场所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高栏杆,目的在于防止他们攀爬栏杆,发生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儿童的游戏项目和种类要尽可能的满足儿童成长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尽量丰富他们的生活。

①建立图书角:在靠近光线明亮、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和安静的地方配备一些圆角的桌子和书架,给他们阅读图书提供良好的环境,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

②建立积木角:让他们走进日常的实际生活中,了解并发现周围的新鲜事物,增强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③建立科学角:用桌子或者椅子展示科学图片以及一些日常的科普作品,经常更换图片,在进一步配合教学单元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④工艺角:图画、纸工、缝纫编织、园艺等工艺活动,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培养幼儿思维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发挥艺术设计的能力。

4.2音体活动室设计

有节奏的音乐可以使人陶冶情操,激发人的灵感。因而,音乐活动室是幼儿园建筑设计必备的公共设施。音体活动室的位置要求:

①当使用面积大于150时,室内净高要不低于3.6m,同时还应该设立简易的小舞台。

②尽量为独立单层或着设置在建筑底层,通常情况下与公共游戏场相连接,成为公共游戏场的室内延伸的一部分。另外,要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避免噪声或回音导致班级之间的相互干扰。

4.3室外设备和自然园地布置

观察植物的生长与动物的饲养,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操。

①苗圃:在阳光充足、有一定水分的地方种植一部分花草树木,利用游戏之余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引下,为植物进行施肥、浇水和除草,积极引导他们去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须避免种植有刺、有毒、有特殊异味的植物。

②小动物饲养园:在幼儿园的一角,饲养一些小动物,比如小鸡、小兔等,观察动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爱心。但必须注意卫生,防止与它们接触过多时,得到一些传染病症。

③沙:幼儿对沙非常感兴趣,沙箱角是儿童们最喜欢玩的、也是玩的次数最多的游戏。因为沙的可塑性大,富于变化,可满足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成就感。但是必须在幼师的监督下进行,防止沙子进入幼儿眼睛、耳朵以及嘴等。

④戏水:戏水也是幼儿挺喜爱的活动,它可以促进幼儿的感觉发展,激发不同的感觉细胞。幼儿玩水时,应加强监视,通常情况下,水深不超过30cm,防止幼儿溺水和饮用。另外,水应该经常消毒和更换,保持水的卫生。

5小结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培养健康、活泼、勇于探索的新时代儿童,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片草地和几朵鲜花都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因而,对幼儿园建筑设计进行探讨,是新时代背景下一个永恒的话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一、生态学视域下的儿童发展:儿童发展与环境互动

我国学者认为目前比较适合的生态学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生态学视域下儿童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儿童在环境中发展

传统的理论中,对儿童发展的解释是从儿童本身(或内部)开始的,儿童与环境堪称是各自独立的、可以分离的实体,而生态学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解释则开始于外部,强调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环境。儿童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而且环境既是一个实体,又需要结合儿童的主体因素加以描述。

(二)儿童在结构化的、系统的多重关系中发展

传统的理论在论及儿童发展环境时,通常讲环境堪称一个抽象的整体,或者简约为一个刺激,而在生态学理论的视野下,儿童是在一个包括多重关系的多层次结构中发展的,因而应从多元、多因素、多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描述环境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三)儿童在多样的、可变的环境中发展

在传统理论中,环境不是主要研究对象,因而被简单地假设为固定不变,而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发展是有着固定规律的;但生态学理论把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之一,关照到儿童发展所处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并由此考察儿童发展的不确定性,比较注重儿童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

二、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一)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

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必不可少。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具有教育性的,是具有整体性的,是一个系统,从班级设定到环境布置,都是具有一贯性的。

但是,从生态学角度来重新认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后发现,其内容仍然缺乏教育性、系统性。实际上,这仍源于缺乏发展的观念,对环境创设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够。幼儿园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过于重视园舍建筑、园内绿化、家具陈设以及室内外装饰等物理环境的创设,而缺乏对幼儿园园风、园貌、办园指导思想、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以及情感氛围等这些核心文化内容的关注,直接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缺乏教育性。譬如,大多数幼儿园都有五颜六色的纸贴,在活动室的三面墙上及其走廊两侧,内容不外乎向日葵、荷花、荷叶、动漫小动物(甲壳虫、毛毛虫)、大动物(长颈鹿、熊猫)等。也有少数富于想象力的,如张开翅膀的小天使动物音乐会,在天上荡秋千,圣诞老人为孩子送来礼物等,在视觉上虽不乏鲜艳和美丽,但是在内容上孤立,难有共鸣,体现不出教育性。

另外,还存在很强的随意性,环境创设的内容之间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联系,没能做到内容主题之间的合理延伸也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二)环境创设的形式缺少变化性创新性

当前,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虽已努力做到追求材料美观,但仍然显得单调,没有体现出发展性的变化,对环境创设的创新亦不够。从生态学视角来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总体规划不具有多样性、长远性、生态性,缺乏总体规划;环境创设生态的目的不明确,往往容易简单地只是为了完成环境创设的任务而已,过于重视形式上的美,而忽视环境的美育功能及其与儿童的适应性。

与以往相比,其实幼儿园已经意识到环境创设存在的常见问题,也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现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总体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努力做到环境创设时,材料的选择、形式多样、教师尽心尽力,但同时也容易存在新的误区,就是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无非就是把环境布置得五彩缤纷,能吸引孩子就行。

(三)环境创设的主体单一,缺少幼儿的全方位参与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幼儿园环境创设还存在着没有真正体现出儿童的发展性,对儿童的关注不够等问题,环境创设的主体单一,缺少幼儿的全方位参与。

首先,由于教师过于追求成人要求的完美,因此创设的手段单调,孩子没法参与进来。这是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即老师没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单方面去创设环境,老师辛苦做出来的墙饰既吸引不了孩子,又剥夺了孩子的参与性,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其次,有的教师把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等同于作品展示。他们主^地认为,既然环境创设要求孩子参与,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孩子的画、孩子的手工作品贴到墙上,这样既省时省力,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但实践证明,这样的“作品展示”类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意义很小。

第三,环境创设过于求新求奇,没有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环境而忽视了实用价值,没有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不感兴趣。

另外,幼儿园布置的环境多数不允许孩子去接触与使用,只有在特殊时间,如迎接检查与展示的时候才对孩子开放。因此,环境成为一种摆设、一种不用的工具,既没有突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最终目标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也没有充分体现幼儿园环境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功能。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缺乏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互动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幼儿园环境中幼儿的发展是一种持续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幼儿感知到自己的生态环境,并与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形成互动。为此,幼儿需要不断获得幼儿园各种活动中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信息,以及他们与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关系。而且他们需要不断去发现、维持以及不断改变各种区域活动中他们所处生态环境的特征。

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以让幼儿园环境与幼儿之间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譬如,某幼儿园全园教师一起做一个体现幼儿园特色的、关于“儿童线描画”的美术主题活动课题,于是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了做这个课题,从而突出幼儿园的特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是“基于儿童线描画方面”的,主题墙饰、区角、走廊、室内都运用孩子的线描画来装扮,这表面上是做到了环境创设与幼儿园的主题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但是却忽略了艺术教育中的很多元素,难以让所有幼儿感知到自己的生态环境,幼儿更无力去发现或改变各个区域活动中的特征,这种环境创设并不能真正地与幼儿发展产生双向互动。

综上,从生态学的角度砣鲜队锥园环境创设存在的诸多传统与现代性问题可以看出,归根结底还是幼儿园教师的环境创设理念问题:没有采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与课程观来指导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没有认识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没有通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操作性实践,形成幼儿园教师自己的环境创设方面的实践性思维。

三、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增强教育内容的教育性与系统性,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本身应该具有生态性,所有的目标都应该是从整体上具有教育性与系统性,为幼儿园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以托班的环境创设为例,环境创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结合托班孩子的身心特点,让托班幼儿悦纳幼儿园。为婴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空间。因此,托班的环境布置应该家庭化,让幼儿具有安全感,需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幼儿克服因为与家庭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感,营造舒适、温馨、惬意、亲切的环境。幼儿园托班的所有装饰都应该选择比较柔软的、舒适的、安全的毛绒或者木质的装饰与玩具。而且,区角的环境设计内容情景化,激发幼儿参与环境的兴趣;区角环境空间整合化,有效利用三维空间,注意平面、立体、上下里外的交错;也可根据自身条件与特点灵活地将环境分隔为多个区域,但区角之间最好能够彼此相通,即使隔断也应低矮有序,保证幼儿视觉的开阔性、活动的便捷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发挥着隐性课程的功能。实践已经证明,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隐性课程,应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环境能够使幼儿在一天里去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快乐,从而对情感、智慧方面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做到注重幼儿园环境创设资源的生态性,即家长及其辐射资源形成的生态性合作;注重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结合的生态性,即园内、园外环境一致综合的生态性,注意适当的变化等。

(二)注重环境创设形式的变化多样,努力做到创新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想克服存在的形式缺少变化与创新的问题,就要力求使幼儿园环境创设由原来的封闭式走向开放式。

所谓“环境的开放”,是指幼儿活动的空间、时间及材料、玩具等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和取放材料工具;活动场地根据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随时可以变化;活动时间可以变化;活动空间及材料可以共享。同时,注重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走出幼儿园大门,到社区、到大自然中去。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按照安全、实用、充分利用资源三条基本原则,做合理的规划。如果幼儿园具有充足的物质条件,还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做更具有深度与广度的环境创设创新。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教师一起进行环境创设

从教育目标的生态性来看,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幼儿的综合发展。幼儿作为发展中的儿童,作为复杂环境系统中成长的个体,幼儿园环境对他们来说,如果想具有吸引力、有教育意义、有生命性,这样的环境一定是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而且是满足幼儿发展的身心需要的、具有适宜性的。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幼儿的教育活动而准备的,在环境创设的整个活动中,要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让幼儿一同参与,使幼儿有参与感和积极性。提供让孩子自由操作、尽情玩耍的物质基础,并通过材料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气氛,让幼儿置身于一个属于自己的,具有创造性的自由王国。

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教师应组织幼儿参与室内外空间环境创设内容的选定,组织幼儿参与室内空间环境创设制作的过程,鼓励幼儿自由操作室内空间环境的各项创设。譬如,对幼儿来说,室内空间环境的创作过程是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过程,能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发挥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装饰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各种材料的特性,由幼儿自己设计感兴趣、想表达的内容,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幼儿布置环境的积极性。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与引导下参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创设,也是室内空间环境的自觉维护者,教师不用担心幼儿弄坏室内空间环境而不让幼儿操作,因为这是幼儿自己创作的,在他们心中有自己的如何让室内空间环境更有意义的想法。

(四)充分做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

让幼儿园的主题墙会说话是当前教育界流行的口号,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注重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的重要性。幼儿园环境与幼儿之间双向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幼儿园环境和幼儿始终共存,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幼儿园的相互作用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质量。

因此,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创设“属于幼儿的环境”,让幼儿能够自由舒展地生活,要努力营造使幼儿与环境之间互动的氛围,发挥环境创设的教育意义。譬如,在幼儿园的小班或者托班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针对新入园的小班、托班幼儿的情感需求,设立相关的主题活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

另外,要想实现幼儿发展与环境的双向互动,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让孩子充分参与到环境中来。

篇9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结合幼儿园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在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中一般包含有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其中手工课占有很大的比例。学习手工制作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因此,手工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幼师手工课教学要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

    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剪纸、折纸、立体构成、粘贴画、橡皮泥、编织、墙饰设计、教具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这些手工制作内容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设计中都被广泛地运用。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内容是上好幼师手工课的首要条件。记得有一年,我担任毕业班的美术课程,考虑到他们面临毕业,我给他们安排了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具设计、橡皮泥设计的教学内容。由于和他们以后的工作有关,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特别的用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扎实抓好课堂教学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所以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1.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

    2.注重示范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

    3.注重启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例如,在讲授《拉花彩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要求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启发他们大胆创新,找出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果然,学生解决了制作难度大、翻拉困难、成功率低的问题,省去了画角度、开槽口等繁琐的工序。方法是在长方形纸上等距离交替划线抹糨糊、贴纸,当纸贴到一定数量后,按所构思好的形状裁剪即可。方法简单易掌握,且一个彩球能翻拉出多种优美的造型。我对这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4.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地理学要求了解地形地貌知识,可在泥工中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还可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制作;联系生物学,可利用海绵、泥巴制作松鼠、大象、熊、狐狸、骆驼等动物;联系物理学,可用纸板等材料制作船模、航模;联系数学多面体教学,可利用纸板进行多面体几何模型制作……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精神。

    5.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

    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理。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如下手工课外活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在国庆节、教师节做些以歌颂祖国、热爱教师为题材的剪纸、彩带;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举办雷锋同志人像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 生活。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必须改变过去色彩、素描纯技法训练课时偏多的旧观念,增加适合幼师职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需要。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和笔者带队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手工教学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增加实用性强的手工课,是贯彻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手工[M].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转

篇10

关键词:主题环境;创设;策略

一、关注幼儿发展,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1.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确立环境创设的内容

(1)孩子的眼睛在哪里

红花、绿树、碧海、蓝天,多么美的画面。这是我在开展《多彩的春天》主题活动时,展现给孩子们的一幅范画。我当时觉得孩子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肯定会赞叹不已。可是结果却令我意外,当我问:“你看到了什么?”时,孩子们都盯着一个地方看:“老师,小花上有只小蜜蜂,它在采蜜呢!”“小蜜蜂很勤劳!”“老师,怎么就只有一只小蜜蜂呢,它的好朋友哪儿去了?”“怎么没有太阳?”孩子们的小嘴开始议论起来。本来在我眼中很美的一幅画面,怎么孩子们却说出了这么多不完美的地方。这使我不由得深思:孩子的眼睛总在他喜爱的物体上。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我们往往是教师动脑多,孩子动脑少,这样创设出来的环境是从教师兴趣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也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创设环境之前,我们应先和孩子们讨论一下,以孩子的眼光创设环境。

(2)孩子的小手在哪里

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往往是教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这样一来孩子们自身参与的少,对环境的理解和兴趣也不高。我们应该把权利还给幼儿,充分给孩子自,同时也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环境创设中,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所以,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在幼儿手所能及的空间内,提供给幼儿一个自主的环境展示平台,让孩子们把他们的创造性用小手大胆地表现出来。

如,在创设“多彩的春天”这一主题环境时,先让儿童自己去寻找春天的特征:春天到了,桃花开了,小树长出了嫩芽了,燕子飞回来了,小蝌蚪快乐地游泳……在搜集“春天”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春天。当他们带着五彩的花朵、照片、图画等材料回到教室后,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从幼儿意愿出发,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

每一个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因此在布置环境时我们根据幼儿水平创设一部分任务,让他们共同参与,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平等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难度大的部分由老师操作,难度小的部分由幼儿操作,同时我们还根据作品内容、幼儿水平灵活添加一些操作内容,启发幼儿充分想象、自由表现。我们始终努力创造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3.从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造教室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如,中班的孩子在参与设计自然角的环境时,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说白白的萝卜像个小猪,细细弯弯的茄子像条小蛇,红红的苹果像小娃娃的脸,胡萝卜上的线痕像老公公脸上的皱纹……根据幼儿的想象,老师把这些蔬菜、水果进行了艺术加工。可爱的蔬菜、小动物和水果宝宝让孩子们产生了亲切感,很快和它们成了朋友。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教室,孩子们可真开心,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二、关注动态生成,让幼儿和环境互动对话

1.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环境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时是教学活动的起始,有时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环境中的许多作品不仅装饰了幼儿园环境,还为教育、教学所利用。如,作品《花背心》悬挂在区角内,游戏中,可作为绘画区的范例,供幼儿欣赏绘画,可让幼儿观察花背心的图案,发现对称以及其他有规律的现象,还可以让幼儿穿上花背心,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表演。在环境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结合主题环境,教幼儿唱有关主题内容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来了》,看图讲述:“美丽的春天”,让幼儿通过歌唱、朗诵、讲述等形式表达对春天的爱和美好的情感。在创设主题环境中融进多种教育,使教师省时省力,体现了较强的教育性,而且生动、丰富的环境使幼儿更加轻而易举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使教学活动显得更精彩。

2.利用环境的创设引发幼儿进行主动活动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教室环境的建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在我们所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总之,要使环境的潜能显现,并使幼儿的潜能激发,就要让幼儿与环境进行和谐互动,让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促进环境与幼儿的对话,让幼儿活动的空间活起来。因此,我们更应该创设良好的主题环境并加以充分利用,真正体现主题环境活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惠燕.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2]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