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与动物科学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学与动物科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

篇1

编读互动

2010年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养猪形势分析及后市预测

全公猪肉膻味的调控

冬季慎防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特点及流行现状的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基因及其疫苗的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喜看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在行动

养猪业要从传统养猪的劳动密集型转移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

主要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对黔江地区规模化生猪生产情景的调研

加强产房保温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干扰素在猪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美国原种猪在粤西地区的繁育试验初报

母猪产程过长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青年专家文库蒋宗勇

冬季南方猪场的管理

长江中下游地区猪的冬季饲养管理要点

冬季哺乳母猪及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猪场冬季饲料配方的调整

浅析冬季猪场的管理要点

冬季里的猪人工授精

猪场冬季消毒的要点

猪场最易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冬季猪常见病的辨别与治疗

缅怀养猪学界的挚友——纪乐天同志

猪营养界的一次学术盛会——记猪营养国际学术研讨会

仔猪营养及特殊饲料原料的应用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断奶仔猪湿喂料快速培育技术

浅议种猪遗传评估中的几个问题

冬日保健浅谈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预防措施

一起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治

猪业在线专家团

青年专家文库边连全

重视动物福利攻克贸易壁垒

解析猪腹泻病的发生与防治

猪常见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分析及防治

农户养猪简易消毒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轮状病毒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

应用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细菌性腹泻的特点与治疗

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治研究

仔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

哺乳仔猪等孢球虫病的防制

引起猪腹泻的其他常见寄生虫病

解析环境调控与腹泻病的关系

质量取信服务制胜——记北京绿都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 动物科学专业 整合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16-02

实验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本专业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品质的重要途径。随着当前动物科学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应用,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畜牧教育体系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例如,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占主流;学科间实验课程的脱节、内容重复;小而不全的教学实验室,功能性缺陷和设备闲置、重复配置、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如何优化整合、改革挖潜、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与新世纪相适应的高素质畜牧人才,是当前畜牧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优化整合的指导思想

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打破了以二级学科课程系统设置实验内容的框框,以技能分类模式设置实验课程,在现有的实验课程内容中寻找那些最基本的、最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且使之结构化,突出查找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构建和创新而学会学习。具体选择实验内容时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给学生创造动手、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验证性实验要少而精,避免低水平的内容重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应该有所增加,即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探究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实验内容,紧跟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尽可能地将科研成果和新研究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具有先进性、方向性、代表性。总之,实验课程内容改革应坚持“三少三多”的原则,即少单一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演示性实验、多操作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

二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主要目标

1.删繁减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精心挑选、组织、优化、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形成规范、系统、完整的实验教学内容课程。创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从遗传育种理论到生产实践的整体、系统、连贯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创设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开放必要的合理的单科性操作实验,以培养学生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2.共享资源,减少浪费和重复投资

将分散设置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实验室进行结构与资产重组、合并,解决小而全及小而不全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和设备闲置、重复配置的问题,改变一个实验室只为一门课程服务的分散设置模式,以学科、学科群及新的专业调整为目标,组建结构完整、功能齐全、集中管理、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实施

1.不同课程间实验内容优化与整合

以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和家畜育种学作为基础,建立普通生物学(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可使本门课程自成体系,摆脱附属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避免各学科内容的重复,如动物生物化学课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与家畜育种学家鸡肝脏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动物生物化学与动物遗传学动物组织中DNA的制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紫外吸收法测定DNA含量等。既要体现删繁旧减一些简单、验证性的实验项目,保留经典的、基础性的实验,又需要增设综合程度较强、实验技术项目覆盖性较好的一些实验内容,有效地使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和家畜育种学课程基本理论与实验融为一体,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内容设置编排顺序应遵循由基本操作技术到综合利用技术,直至进行自觉、主动地利用实验技术(即实验设计)的规律。在删除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及验证性项目的基础上,对各大类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改变“各讲各的理、各做各的实验,相互交叉、渗透不足”的局面。在集中组织能力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和总结教学实验工作经验,通过精简、整合、集中等形式,对普通生物学课程内容结构及学时进行了重新整合,力求在学科专业、内容设置、实验项目等问题上既要体现跨学科、交叉渗透的特色,又要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2.不同实验项目的整合优化与整合

要通过改造传统项目,更新内容,适当增设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对实验项目进行科学重组,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层次化、系列化,使其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与畜牧生产实际相衔接。在实验教学中优化整合实验内容,尽量减少实验个数,将一些用到相同仪器设备、相同材料、相同方法的实验整合起来,合理安排实验,如动物学课程实验中的蛔虫、环毛蚓与蝗虫和螯虾等合起来进行比较,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此方法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为避免重复把显微镜在实验之初结合动物标本的观察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把一些以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为主,材料不同的实验精简或整合,如动物生理学课程实验中血压的神经调节与尿生成调节这两个一起上,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节约了经费开支。

3.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的实验优化与整合

要想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起到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现行教材非常熟悉,掌握知识的层次性;其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充分了解。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在课前一定要将课本中的实验认真细致地做几次,然后广开思路,从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从实验整体上分析实验的成功率如何,哪些因素或环节最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实验过程中安全与否,有没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验所花费的时间是否适宜;实验教学效果如何;演示的实验能见度是否符合要求;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便于解释或说明问题;装置是否简易;操作是否方便;药品使用是否合理等。并且要在实验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把思考的余地留给学生,请学生多侧面地去寻找实验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实验,并且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在动物遗传学课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实验室及器材的清洗与消毒”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制备”实现有机整合,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的准备,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标来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四 结束语

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消除了学科间实验课程的脱节,避免了教学实验室功能性缺陷和设备闲置、重复配置、资源浪费,增开了设计性与探究性试验;将“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实验教学主体,以实践为主线”教学体系,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但要将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中去,并最终应用于课程教学,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希望本文呈现的思考和总结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类似的学科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梅桂.高师生物学实验课程整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主体观 效能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9-02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微观上确定“动、懂、悟”评价标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操作流程,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见解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动、懂、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我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为优化课堂教学不断研究和探索形成的教学范型和评价标准。此评价标准是学校近年来结合新课标,在认真探索和研究多学科特色和教学风格而实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和学得怎么样。

1 参与学习的主体观

“动”标志是参与,从人的个体来说,“参与”是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完善和发展个生,就必须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探究、参与竞争。“参与”的心理意向强烈,是成功的动力。同志曾经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诸于行动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由此可见,体育课堂上的“动”就是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达成目标有足够时间参与技能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应该说一节好的课堂是在快乐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的。

但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初中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

1.1 确定学习目标和提出合理建议,从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为此,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体育运动知识本身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指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给予合适的时间和机会,促使学业生自觉地敢于运动、乐于锻炼,继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动”的全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运动潜能,继而产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意向,是提高体育课课堂为效率的保证。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课堂为过程是一个师生和生生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的信息传输过程。学生只有“动”起来,直接参与信息的流通过各,主动吸取信息反馈信息,最终才能发展自己本身。教育学主伙: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以信息为媒体,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有意识到地促进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和实惠社会化的活动。课堂上,语言信息、行为信息和情感信息三者协同作用,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保证。

体育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者和运动技能等主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加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从中引发学习需要。如练习足球踢准,可采用标志物法,在墙上放不同颜色的气球,在固定的地点上能否使足球击破气球,看看谁踢得准。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强烈的需要。

1.2 运用合作学习法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练习也是完全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行为。即使是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的机会。例如,在组织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对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处立典型与学习榜样。这样既有利地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作用。合作学习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引导师生、生生互动共鸣。

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动机;高中生物

一、前言

当前各个学科之间实现了互相交叉、融合以及渗透,同时逐渐的确立起生物科学在众多学科中的主导性位置。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之下,国家在新课改中对生物科学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主要体现在课程观念、课程性质、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标准等多个方面。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学习型经济之下,更加注重终身教育,在这一目标之下,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认知、懂得做人、明白如何更好的做事、同其他人之间和谐相处,积极主动的寻求自身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标之下,对于生物课程有三个方面的全新要求,即提倡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在生物科学方面的素养、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每一条理念都彰显出学生自身应具备的主动积极性,体现出其主体性,从而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到实用的技能以及方法,这些手段即方法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当中得到实际应用,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身可持续化、个性化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发展趋势

当前生物教学需要结合新课程理念,首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对于生物学习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热情,从而保证有效教学,而实现其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将学生内心对于生物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只有教师对于师生以及所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够确保上述教学形式的良好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自身对科学知识探索热情的激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切忌采用“填鸭式”教学,将知识强加给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当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身注意力的吸引,确保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开展学习行为。在教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激发、培养以及维持。学习最内在的需求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有效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当前,在学习动机研究领域内尚没有完整的模型模式,而动机学属心理学科范畴,因此将其引用至生物科学的学习研究中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生物学科学习中,如何将动机理论同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的结合,并通过定性的手段展开实证分析是今后的主要趋势。

三、高中生物学习动机

生物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行动的内部动力。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往往由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对学生发生作用。学习动机既由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决定,又受学生年龄发展所控制。从初中升至高中的过程中,伴随着自身年龄以及生物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在生物学习的动机上也会由浅入深,不断向前发展。

生物学习动机有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

激活功能是指学生对某一行为的迫切需要所表示的反应。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动机就会被激活,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初一学生刚进中学会感到一切都很新鲜,渴望同学之间的认识、了解、交流;很兴奋地翻看新的教材并谈论会有什么样的老师教自己等等。此时迫切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认识学习的需要,进而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2.指向功能

随着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逐步深入,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些问题产生特别兴趣。有的甚至对某项爱好着“迷”,以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因势利导,发展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兴趣和爱好,指导他们将自己的爱好与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的行为朝着正确的目标、父母的要求、教师的期望方向前进。

3.强化功能

强化功能是指一定的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时,产生这种行为的动机可以被强化,使达到的目标更巩固。在生物学教学中,除课内学习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个性和能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外活动小组里,利用动机的强化功能,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物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从潜伏的状态向活动的状态进行转变,进而转化成学习推动力。比如,有些学生想学习生物学,但不知道如何学习相关知识,无从着手――动机的潜伏。教师适当引导,以生物学基本知识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等,使学生的潜伏动机转变成具体的学习行为――动机的活动状态。生物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采用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的内容、并善于对学生启发引导其思维、最终及时的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四、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动机的措施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尽量满足高中生的低级需要。低级需要又为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的需要等,一般在学生中都能得到满足。对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在调查的高中生中都超过一般水平,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满足高中生的这些需要。安全的需要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要求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并且严禁体罚或其他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利的教学行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青少年最为缺失的需要,课堂应该充满合作气氛,在给予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结交朋友的方式和追求爱情的态度。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生物教师应做到真正的赏识学生,将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新课标将课程具体目标的设置划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何学科的构成总是包含了知识、方法、价值这三个层次的要素。三维目标的确立凸显了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直接促进学生积极的内部学习动机,不仅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还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篇5

[关键词]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饲料行业已经成为吸纳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行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从事饲料生产、营销、动物养殖等专业人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基础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及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学禽生产学、牛羊生产学、经济动物生产学等动物科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目前,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新形式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很难适应《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必要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1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以学生被动听讲为主。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情绪。大学教师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通过具有特色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提升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寻找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的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和发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2]。

1.1增强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充分掌握讲授内容、认真谋划课堂教学方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讲课的内容相统一。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包括:一是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一般情况下,有些专业教师为了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上堂课知识点是否掌握,通常会利用上课后的前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依据之一。这种课堂提问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值得提倡和重视。然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提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聚焦学生课堂注意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学过程的随机提问应当给予特别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内容力争做到所提问内容能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共鸣,或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丰富联想。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看似随机,实际上往往需要任课老师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精心设计。学生最初可能会对这种提问方式感到突然和不适应,但适应了这种课堂提问方式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这对调整课堂教学气氛也十分有益。师生课堂互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互动教学往往以“问答式”和“讨论式”等为表现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建新型师生人际关系。比如,在讲解饲料概略养分的粗蛋白质部分时,老师可以引出2008年我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奶粉含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个话题,提出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是谁把三聚氰胺添加到了奶粉生产的哪个环节?问题2:为什么有人要把三聚氰胺添加到奶牛的饲料中,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与乳蛋白含量有什么关系?对于有毒奶粉事件,学生会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把该事件的起因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我问你答或自由讨论"等形式,可引起学生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热情,借此引导学生掌握粗蛋白质的概念与其分析原理。这个例子也可以引用在营养与畜产品品质和饲料生物安全章节的讲解过程,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抛出话题供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明白,饲料安全问题十分重要,饲料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可以通过影响畜产品品质,进而损害消费者健康的道理。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师充分备课的提前下,充分准备好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教学内容提要,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可以采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积极引导、认真分析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

1.2引入专业案例教学

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教学,这是由它的课程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所进行的知识贮备,这就为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生产实践案例奠定了基础。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可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为动物营养原理,这部分内容主要讲授各种营养素及其生理作用;第二部分为饲料学部分,主要讲授饲料分类及其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第三部分是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制,主要介绍饲养标准、家畜生长生产的营养需要,以及配合饲料等内容[1]。这三部分的课堂教学内容均可以找到与之吻合度较高的生产实践案例,比如,在讲解反刍动物非蛋白氮的利用内容时,可列举牛羊饲喂尿素引起中毒或死亡的案例;在讲水的营养时,可列举实际生产中,不同动物使用的饮水器;在讲解青贮饲料时,可使用国内外青贮制作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教师亲历的相关案例等。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与专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实例,可以活跃课堂听课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感兴趣的共性专业话题进行课后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对讨论结果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行简要陈述。

1.3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制作产生的文字、数据、图像、动画和声音等,用于存储、传递教育和教学信息的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规范、信息量大等优点[4]。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技术十分成熟。多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已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知程度,也有助于增强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饲料学内容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把不同类别饲料的代表种类,以图片或以录相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图片或录相,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所讲授饲料种类的形态特性、生产加工过程等,这对于学生掌握饲料的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十分有益。在讲授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时,可以把在显微镜观察到的活体瘤胃原虫视频材料添加到教学课件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原虫的结构和运动情况,对瘤胃微生物产生直观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对后续的反刍动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营养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多媒体授课信息量较大,学生在课堂中有时会感觉很难抓住重点、很难做好课堂笔记,这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5]。此外,如果多媒体课件中使用大量的文字材料,也会降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探索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综合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1.4专业前沿知识拓展

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新的科研成果日新月异。《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材[1]内容有滞后性。可见,《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内容已经不能完全体现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接触生产实践和查阅文献,学习和掌握课程相关的新动态、新技术和焦点问题。适当把这些与本该课程相关新技术、新知识和新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知识的相对滞后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2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广泛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三个部分。实验教学主要是在专业实验室完成的,要求每个实验在2个学时内完成;实践教学主要安排与专业课程生产实践相关的一些教学内容,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内容上更贴近专业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教学则以学生参与畜牧生产单位的生产实践为内容,时间上往往与本科生的毕业生产实习或专业生产实习相一致。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对已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6]。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一般要求在2个学时完成,在开学伊始的教学日历中已经固定了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是主要内容。由于部分概略养分分析(如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等)难以在2个学时内完成,因此,往往会占用下午的课余时间,甚至晚自习时间来完成实验内容。这一方面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另一个方面,按目前的课程安排,很多班级下午七、八节课依然有上课任务。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条件下,需要通过及时修改教学大纲,调整实验教学的内容,尽量安排一些在2个学时内可以完成的实验内容,把概略养分的分析测定安排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比如实验教学可以安排饲料样本采集、掺假鱼粉鉴定、饲料粉碎粒度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分析、盐分测定、总能测定、淀粉测定等,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设计少量的自主性实验内容,如利用电脑软件制作饲料配方等。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这对未来从事本专业的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2重视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为了完成与生产实践联系更为密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完成、需要较长的连续时间才能完成的专业教学内容而设置。实践教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部分农科高等院校均设有两周左右实践教学环节[7],主要内容包括饲料概略养分分析、钙磷测定、青贮饲料制作、氨化饲料制作、配合饲料加工等,有些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其中概略养分分析和钙磷测定由于内容较多,测定需要较长的连续时间,因此,这部分内容安排5d时间完成。测试饲料样本应选择养分含量差异明显的饲料原料较好,比如鱼粉、玉米粉、骨粉、石粉、草粉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测定一种饲料样本,每个样本测定3~5个平行样。由于饲料样本养分含量差异明显,因此,每组的测试结果一般不会由于测试精确度不够而相似。这样的分析测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饲料分析技术,而且会加深学生对不同饲料营养特性的理解程度。青贮饲料制作有比较强的季节性,大部分地区青贮制作可以在7月下旬或9月下旬进行。因此,为了能够完成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可以把《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周的实验教学安排在秋季进行。青贮制作力争让学生亲自参与,时间安排3d。剩余2d的实践教学时间可以安排部分现场观摩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现场参观学校的饲料生产车间,或参观饲料生产企业的饲料生产过程。通过参观饲料生产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饲料生产流程、饲料生产机械、商品饲料分类、饲料原料特性等教学内容。观摩实践教学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奶牛场饲料加工和投饲技术。在奶牛场,可以让学生了解制作青贮窖的要求、青贮饲料的加工过程、青贮饲料的特性,以及生产全混合日粮(TMR)的机械、生产方法和TMR的投饲技术等。观摩奶牛场的时间最好能与奶牛场生产青贮饲料的时间一致,这样有利于观察奶牛场青贮的全过程。除此之外,观摩教学还可以去与饲料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比如在新疆,可以参观棉籽加工厂,以了解棉籽粕的生产过程等。

2.3精心组织生产实践教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专业知识是生产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时间上往往与毕业生产实习相一致。按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分组实习。在饲料企业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饲料分析、饲料加工、饲料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在养猪场或养鸡场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饲料加工、投饲技术等内容。在牛场或羊场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青贮饲料制作、氨化饲料制作、全混合日粮制作及投饲技术等。可见,学生在生产实践教学中接触的专业生产实践内容与实习单位相关。为了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生产实践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对不同实习点的学生进行轮岗实习。专业指导老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指导。专业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畜牧生产一线,了解畜牧生产的具体情况,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未来走上生产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调整考核内容及方式

篇6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动作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95-02

Flash是美术教育专业为提高学生多媒体实践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Flas制作技能技巧外,更注重学生动画创意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能利用Flash设计制作美术教学课件动画。本文以Flash软件中动作补间动画为例,介绍了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过程。

一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它的最根本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践发现,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实践

1.教学目标分析

第一,认知目标。(1)理解补间的含义;(2)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3)进一步理解影片剪辑元件的作用及使用方法;(4)能灵活运用动作补间制作各类动画效果;(5)能认识到动作补间动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件中的作用。

第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积累动画素材的意识及获取素材的能力。

第三,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制作动画的兴趣及独立制作动画的自信心;(2)激发学生学习上刻苦进取、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上课对象是美术教育专业(小学美教方向)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帧的分类、基本操作及不同帧之间的转换关系,学生能初步完成逐帧动画的制作。

3.教学准备

大屏幕投影仪、40台安装了Flash CS 6.0软件的计算机、教学课件、极域电子教室。

4.教学方法

通过任务引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教师展示回顾逐帧动画课程中车轮旋转、尾气排放的动画制作方法,提问“逐帧动画的劣势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提出问题一 (1)逐帧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在制作上存在哪些差异?(2)补间是什么?(3)动作补间动画适应于哪些动画效果的制作?(4)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是怎样的?

互动探究

解决问题一 (1)教师利用动作补间原理重新演示制作车轮旋转及尾气排放的动画;(2)布置学生上机操作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演示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2)独立操作完成任务,对比教师的示范与自己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二 教师展示白云的飘动、自行车车轮的旋转、太阳光光照效果三个动画,提问“如何利用动作补间原理进行各动画制作?”

互动探究

解决问题二 (1)教师适当提示;(2)让学生分组进行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进行春天场景动画的制作,设计完成后通过“极域电子教室”上传作品

提出问题三 教师展示一个完整的春天场景动画,提问“如何进行动画合成?”

互动探究

解决问题三 (1)教师将各小组学生作品合成一个完整的场景动画;(2)布置每个学生上机操作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演示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

(2)独立操作完成任务,对比教师的示范与自己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四 动作补间动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件中有哪些应用?

互动探究

解决问题四 教师展示小学美术五年级《美丽的贺卡》《海底世界》课件动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动画,

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 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基本的小任务,基础较低的学生可以从小任务入手,如以上教学设计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利用动作补间原理完成制作车轮旋转及尾气排放的动画,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新知识,获得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设计第三、四个环节中,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操作基础,分组进行动画制作,教师最后将各组中的优秀作品再合成一个完整的场景动画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以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验表明在Flash动作补间动画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69-01

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初步提炼出中职德育课“知行五步”课堂教学方法。

“知行五步”教学,就是在知行统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导课、导学、导情、导行、导标五个教学步骤,分别向课堂任务与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辅导、指导、教导、倡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感、探、悟、用、行),以教学相长为主线,遵循中职德育课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体现合作探究的课改精神,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认知,升华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通过设置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环境,把课堂教学放到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从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设置职业情境,将职场元素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目标引领。学案导学

叶圣陶认为“课本是种工具和凭借,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近书本,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根据德育课教学大纲、德育学业水平测试大纲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形成导学案,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改变传统讲解式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合作交流,活动导情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创设典型情境、分析案例、提出典型问题、分配项目任务,学生以现实问题为核心分小组学习,以讨论、辩论、模拟实践等方式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踊跃发言,经历情感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对问题的探究与体验过程中完成知识系统的建构。

四、拓展应用,反思导行

紧密联系学生的成长成才实际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品德养成教育和践行教育,将课堂知识引到学生的实践行动中来,做到知行统一。倡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实践去运用和检验所学知识,从而为拓展延伸奠定基础。

五、检测评价。总结导标

篇8

>>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构想 浅谈《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改革实践 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就业分析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饲料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历史回顾 关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思考 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利用贯穿案例进行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 浅谈对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改革的探索 多媒体教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动物检疫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民族院校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之探讨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烹饪营养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教学改革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教学改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玉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基于工作的过程,分析了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中突出的工作岗位能力,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改革措施,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课程教学 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49-02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动物营养原理、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饲料加工调制及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饲养试验及饲养效果检查、饲料检测和合理设计动物饲粮配方及配合饲料的能力,培养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广泛,既要运用无机和分析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学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经济动物生产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本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实际、立足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首先以饲料加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相关专家的意见,真正做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利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配套及相互促进,增加感性认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二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整合教学内容

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遴选,形成五大教学模块,使教学内容更接近职业岗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即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畜牧、饲料加工技术应用型人才。依据饲料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确定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针对性强,通过企业用人单位反馈得知,所学内容能很好地满足饲料企业各岗位的要求和技能需要,使毕业生动手能力增强、适应岗位快、综合素质提高。

2.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新式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上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按知识体系的顺序进行课程设置的模式,新课程教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项目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为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本课程摒弃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转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将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及课外实习紧密结合构成三级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进行了两大创新:

第一,本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针对课程内容,解决饲料加工与管理过程中某一项或几项技术性环节。教师在每次教学前,布置一项目标非常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工作任务,并规定每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工作任务查找资料,教学时各小组针对工作任务要求和查找的资料展开短时间的讨论,并草拟出工作任务实施方案,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重新进行修订,选择一个师生认为最好的,并按照此方案实施工作任务,做到教、学、做合一。

第二,本课程将学习情境设计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业作为实践平台,在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组织授班学生赴遵义嘉好(新希望集团)饲料有限公司等饲料企业参观学习,在现场技术人员和老师的讲解下,学生通过对嘉好饲料先进的饲料生产流水线和饲料产品仓储库的参观学习,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为日后步入饲料加工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三,我们在教学方法中还采用了小组合作、项目导向、角色转化、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内容中安排自我学习、信息采集处理、协同工作等环节。

4.改革考核方法

为了适应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的改革方案,我们在课程考试方法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将基于工作导向的考核方式融入到传统的考核程序中,成绩评定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占40%,工作过程考核占40%,平时成绩占20%。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基于工作导向的考核,强调的是工作过程的考核,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多层次课程评价体系,按职业标准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课程考核。

三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 任务驱动 应用型 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5-0117-03

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企业迫切需要具有综合财务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分析、解决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问题。财务分析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提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的核心能力,该课程强调会计及经济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实践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财务分析人才的需要。

一、传统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少因材施教和针对性辅导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受学时所限,教师课上偏重于理论和方法的讲解,而对于知识的应用主要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各异,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内容有的学生全部理解、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没有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学生也没有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越来越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缺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师生互动有难度

财务分析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学生对于陌生的行业领域一无所知,加之课前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没有自主学习的考核机制,大多数学生课前不会主动收集案例公司资料、了解案例公司行业背景,学生仅仅停留在教师的口头灌输,参与案例分析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导致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冷清。

(三)实践教学方法单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整个授课过程单调、枯燥乏味,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很难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积极性。

(四)不重视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难以满足企业基本要求

财务分析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信息挖掘,不掌握数据处理工具就无法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虽然财务分析课程普遍利用多媒体教学,但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对财务分析软件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较少,多数教材没有介绍如何应用EXCEL 等工具进行财务分析,学生对基本的分析软件工具不熟悉,大量财务分析工作依靠手工完成,既影响财务分析的效率也不符合企业的基本需求。

(五)期末闭卷考试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不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财务分析考核以平时+期末为主,平时成绩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构成,期末成绩由闭卷卷面成绩构成,该考核方式侧重于理论知识考核,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重视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的训练,期末靠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这显然与学生财务分析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相背离。

二、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设计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财务分析人才,必须解决目前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辅导、课堂师生互动有难度、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重视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不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被动方式为“先学后教”主动方式,即采用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知识与能力有效融合”的转变。

(一)总体思路设计

传统学习过程包括课上信息传递和课后吸收内化,而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是重构学生学习过程,包括课前完成任务实现信息传递、课上讨论互动实现吸收内化、课后修订完善实现拓展提升。首先,课程组将财务分析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知识单元目标,然后再将每个单元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分别实现各个单元目标,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设计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环节、课上环节和课后环节,课前环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自主学习相关资源并完成指定任务,可以获得教师的在线辅导,实现信息传递;课上环节教师根据信息传递中反馈的信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课后环节学生根据课上讨论互动不断完善任务,进一步深入拓展。

1.课前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首先将财务分析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知识单元目标,即基本理论单元、分析方法单元、财务报表分析单元、财务效率分析单元,然后再将每个知识单元分解为若干个具有可执行性、易操作性以及便于评价的子任务。其次,围绕子任务收集、整理、制作相关学习资源(如微视频、课件、习题、测试等)并上传课程平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自主学习。然后,编制并下达任务单,任务单中包含团队成员分工、自主学结、团队研讨学习的有关内容、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完成的分析任务以及自我评价等。教师下达任务时要求每个班级在中小板或创业板选择同一行业,班内的每个团队选择同行业内的不同企业,这样有利于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对比分析。

(2)学生层面:按照5―6人组建团队,成绩优异的学生覆盖每个团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学生团队接受任务单,选定分析任务的企业,在团队负责人带领下首先学习相关资源,明确分析任务,其次对分析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然后通过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完成所选企业的分析任务,最终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

(3)交流互动:教师课前提供学习资源、下达分析任务,学生学习资源、完成分析任务。学生在学习资源、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通过在线平台得到教师的指导或学生的帮助,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课上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通过在线平台以及任务单信息反馈初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中存在的疑问,确定答疑解惑的重点,课上组织团队汇报、互动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以及任务的完成质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首先,课上组织各个团队汇报课前学习情况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其次,调动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进行提问或解答其疑问,然后,教师对汇报团队点评并组织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将微视频中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的梳理,使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个知识点在知识图谱中的地位,整体把握财务分析的概貌和脉络。

(2)学生层面:学生团队通过课前学习、讨论及完成任务,进一步明确有疑问的知识点,课上汇报学习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团队之间的讨论、相互答疑解决知识点中的疑惑,获得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评价加强了过程性的考核,形成多主体、多元化的财务分析考核方式。

(3)交流互动:课上通过答疑、汇报、评价三个环节实现交流互动。答疑包括团队间互动答疑和教师集中答疑,实现师生、生生多范围内的交流互动。汇报是基于团队内部讨论后进行的,团队成员先期已围绕任务开展了充分的内部交流。评价包括四方面评价,即学生个人自主评价、团队负责人评价、团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多主体的评价能够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3.课后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综合评定各团队上交的财务分析报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知识的辅导,如针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领者。

(2)学生层面:通过课上团队间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解决的疑惑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报告并及时上交。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扩充和深入学习,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交流互动:教师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深入学习,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三、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为翻转的“先学后教”模式,课前通过下达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传递;课上通过学习成果汇报、相互答疑、解决问题、实践操作等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课后通过知识拓展延伸、撰写科研论文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下面以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课前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目标明确的自主学习,教师下达的任务单通常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成果展示、拓展提升等,。

(二)课堂教学组织

1.引入案例,提出问题,检测课前学习效果。

问题1:阅读教材资产负债表,你能获取ZXZ公司哪些信息?

问题2:你认为ZXZ公司2015年表现如何?为什么?

问题3:你如何帮助ZXZ公司管理者了解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个人任务实施汇报,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受篇幅所限,下列各项任务的具体内容省略)

任务1: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任务要求:(1)编制简易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2)分析资产的变动及原因;(3)分析权益的变动及原因;(4)资产变动合理吗?

任务2:区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任务要求:(1)该公司总资产发生怎样的变化?(2)该公司股东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化?(3)请举例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他们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影响吗?

任务3: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案例分析。

任务要求:利用[任务2]资料分析当剔除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影响后该公司资产、权益的变化情况。

教师围绕学习主题设计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后通过任务的实施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

3.团队合作学习成果汇报,知识的吸收内化。

任务4:团队所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任务5:团队成果展示汇报。

团队所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汇报,主要内容包括团队自主学习情况(学习笔记、收集的资料、视频);任务完成情况(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结果);汇报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提问,或解答汇报团队提出的问题,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4.多主体评价,加大过程性考核。翻转课堂的前提是学生要具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事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大自主学习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见上页表2。

任务6:完善成果,拓展提升。

教师根据学生个人任务和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对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学生整理完善学习笔记及团队所选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报告并及时上交。教师引导学生对如何判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效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学生在任务单要求的时间内自定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完成课前任务,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教师个性化辅导,大大增强了学生自学的信心和动力。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课堂师生互动沉默的问题,课堂上通过个人任务的汇报、团队任务的展示,相互答疑解惑,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课前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单,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建议,加大对自主学习过程的考核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对真实的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既熟练掌握EXCEL工具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芳奕,梁毕明.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困境之思考[J].商业会计,2015,(04).

[2]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篇10

关键词: 英语课堂 任务型教学 特点

教育部制订的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即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则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以及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都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共同思索探讨。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改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对“任务型”活动特点的几点认识。

一、“任务型”教学活动倡导活动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任务型”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学生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实现其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互动的一般模式为激发(initiation)―回答(response)―反馈(feedback)。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激发主要来自学生之间而非教师的特权。活动环境可以给全部的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机会,同时也产生更准确、更透彻、更及时、更全面的评估和反馈。除小组内的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另一反馈方式为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如各活动小组可推荐一人作总结性汇报,听取其他组的意见,然后加以自我修改和完善。例如“Earthquake”一课活动可设计为:Earthquake can do some serious damage.In order to protect us from an earthquake,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an earthquake,in an earthquake and after an earthquake?Each group chooses one or more topics.Afterwards one student from each group reports on what you have discussed.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自主探究问题,完成任务。任务又是以目标(主要为培养说和写等输出际能力)为中心的,要求学生通过互动畅所欲言,大胆阐发自己新观点,并在讨论中、反思中,从他人的反馈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者。

二、“任务型”教学活动强调活动的整体性和多样性

由于中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以课本为依托的,所以“任务型”教学法也应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以意义为中心的教材内容的“扩展法”(Expansive Approach,EA)。这就决定了活动具有围绕话题和特定内容为中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但由于它重视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不同的任务,而语言又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倾听、反应、劝说、探究、通报、解释、交谈、询问等,以及语言活动本身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研究、讨论、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任务型”活动应具有不同于“结构性”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确切地说,该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变中有稳,稳中求变”。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我们在组织基于整体性的多样化活动时,要遵循梯度型任务原则,即强调课堂活动是梯度的连续系列,彼此间保持逻辑性和关联性,整体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力戒安排散乱,跨度过大,增加学习者的学习难度。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突出个人化学习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任何课堂活动只有结合个性化学习,才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任务型”活动也如此。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开放性(open-ending)给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在开放性活动中,允许学生选择材料和方式,使用“必选”(compulsory)+“自选”(optional)训练,即有些是每人必须完成,而有些根据他们的个人兴趣任意选择。完成任务也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是有大量的不同的可接受的回答或结果。同时小组活动的宽松环境使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有些学生擅长的不是传统的通过听觉获取信息,他们需要和他人交流才能理解内容,或喜欢靠实践活动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方式可以使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如“The Million Pound Note”为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允许各组对剧本进行大胆的改编,同样的任务自然可以导致风格迥异的活动结果。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对于能否成功地掌握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极其个人化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的英语基础原先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得到长期的保持。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使任务型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束定芳.我看外语教学论本.中学外语教与学.

[2]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班).中小学外语教学.

[3]张雅君.探究性学习与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小学教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