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02:0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管理论文

篇1

1物业管理公司所面临的困难

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尽管随着《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等有关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物业管理行业所面临的困难从诞生那天起就没有间断过。物业管理行业是一种在实施过程中要面临多方主体(业主、开发商、建筑施工企业、社区管理机构等)的管理体制。当前的物业管理处在社会分层的环境里,物业管理公司正处于矛盾冲突的焦点上,特别是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飞速发展,其他的有关机构则相对比较滞后。有研究表明,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发生矛盾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开发商、建筑施工企业遗留下来的问题所致。我们常见的问题就有业主在租住期间出现房屋的质量问题,或者是在业主居住之后开发商所做出的承诺不兑现。这些问题目前并没有明确制度对其进行规范。

2业主委员会所面临的困难

业主委员会在当今可谓“形同虚设”。由于我国城市小区设立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也就成了物业管理中的一大薄弱环节。有人认为,导致业主委员会“形同虚设”的原因是业主委员会运行资费短缺等问题。业主委员会在我国被忽视,无论是以前的《物业管理条例》还是被修改以后的新的《物业管理条例》,都没有明确地对业主委员会做出相关规定,因此业主委员会的权利被架空。当前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并不像以前那么简单。它必须以“由业主参与业主委员会的意愿,并作为自检候选人明确表达业主委员会的竞选理念。同时,业主委员会要求作为其成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并且善于沟通,有足够的协调能力,具备这些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物业管理知识与政治智慧,并且要有坚韧不拔的韧劲。”但是当今社会具备这些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中的实力,并且阻碍了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也有很多业主认为,业主委员会是一个非盈利的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的工作费用应该收支平衡,并且认为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不应得到工作酬劳,或者只能拿一些少量的津贴。但事实上,业主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不仅要面临重大的压力和风险,还要承担繁重枯燥的工作,这并不是少量津贴可以弥补的。这些困难导致了业主委员会资金短缺,并且没有运动机制,由此,业主委员会也就“形同虚设”。

3社区委员会所面临的困难

不难看出,社区委员会的前身是原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的基本性质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自治过程中,实现自我治理、自我管理,并代表居民向国家表达意见。但事实上,社区委员会在工作的时候承担了大量的政府工作,为政府跑腿,并且代表国家向居民传递国家的意志。这就严重地削减了居民对社区委员会的认同感和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加重了基层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阻碍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另外,一方面部分地区为了体现社区自治的性质,地方政府只承担一些社区专职人员的工资,社区经费划拨很不合理,社区委员会只能以自身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来筹集经费,社区委员会面临着资金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社区管理公司与物业管理公司所提供的市场化的服务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冲突,这为两者之间的合作留下严重的隐患。当前,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这要求国家以及政府做出相应的措施来完善并且促进基层的管理体制的发展。

4结语

篇2

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一项适宜性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适用性技术规范。而现状是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即使是同一地市也很难有统一实施的技术层面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笔者走访过不同区域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团队(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社区的村卫生室),当问及管理高血压的理论依据时答案各异,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2009年12月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共同制定了基层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式,是我国第一部面向基层的国家级实用性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是基层医生培训的材,我国先后制定了1999年版、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但研究表明这些指南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师中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一直不理想。而2009年基层板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明扼要,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易为广大基层医生掌握和应用。以往国内的临床和相关研究多选用140/90mmHg作为控制达标的标准,根据基层指南,不同高血压人群的血压达标应有所区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血压达标获益。因此,全科医师团队在进行社区高血压管理前技术培训均应该以此基层版指南为理论和操作依据,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区域化管理,区域范围内全科医师实施高血压管理的适宜性操作技术的理论依据上也应当是统一的,便于客观评价管理效果。

2高血压患者的发现和血压的测量

随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在积极开展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施行的首诊测血压、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诊断和发现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制度保障,另外、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随机就诊、单位组织的员工年度体检也是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途径之一。患者的检出需特别注意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均达到诊断标准,方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2005年初,美国心脏学会(AHA)了“人和实验动物血压测量的建议”,该建议再次肯定了水银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法是目前间接血压测量法的“金标准”,该法虽有100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然而建议明确指出:血压测量是执行的“最不准确”的测量之一,故全科医师在发现和检出新患者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准确获取血压值,研究显示,如果高血压诊断中收缩压从140mmHg调高至141mmHg,将使患病率由25.9%降至13.3%,可见血压值的获取准确与否,哪怕是1mmHg都将极大影响高血压的患病率和诊断分级,同时也影响了高血压患者治疗决策和疗效判定。因此全科医师应加强对高血压的测量和记录的质控意识,指式或腕式血压计可能不准确,应避免使用,建议使用水银汞柱血压计,并注意定期监测和更换老旧的血压计,对肥胖的测量对象使用加宽加长袖带血压计,应当认识到为血压计配备多种规格的袖带的紧迫性,以尽量减少袖带规格不当带来的血压测值误差,记录血压值时尽可能避免血压值尾数偏好的发生,鼓励动态测压和家庭自测血压,减少白大衣高血压被纳入慢病管理。筛查中对疑似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

3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群组干预

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存在临床与预防分离,管理不连续,患者缺乏主动性,未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得高血压的管理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我国全面实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服务项目,高血压是该项目中重点管理的慢性病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不局限于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各地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国内外实践表明,在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的控制情况,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组建全科医生团队进行群组干预管理以及实行家庭医师签约制服务是目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是一种集高血压诊疗与管理、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为一体的新模式,是对传统的临床药理学、护理、公共卫生等条线分块式的工作模式的梳理和整合,有利于同一管理小组成员就高血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相互支撑,群组干预管理也强调了患者的主体意识,通过注重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对自身疾病的管理,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主动,进而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更能体现效率和效益优先。同时这种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随访管理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大大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依从性。为了提高高血压管理的控制率,美国的慢病保健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美国高血压控制率已达50%,美国的管理群组由家庭医生、护士、临床药师或其他保健人员组成。我国慢病管理群组大多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及全科医师助理(社区义务社工)组成全科医生团队,实行网格化管理。因此,全科医生团队和患者都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主体,全科医生在管理高血压患者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依从性,利于管理和干预,管理才能更有效率和效果。但目前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相当的农村社区高血压等慢病管理仍有村医承担,如何弥合城乡高血压管理中的短板,进一步扩大干预范围,整合资源,形成新型更富成效的管理模式的长效机制仍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4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治疗

就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而言,90%的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就诊,有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了对高血压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管理率、控制率的相关指标,而社区医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急于达标凸显出的不合理用药、降压过急过快、短期不达标盲目转诊等问题。应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由于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引发的心脑肾等血管事件、让高血压患者最大受益而非一味盲从达标率,是全科医师在指导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的根本出发点。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慢病管理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方案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全科医师要注意到:在药物干预过程中,无论那一种类型的高血压,无论用什么药物降低血压,低盐饮食,加强运动,控制体重等改变生活方式都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和根本。研究显示,若膳食钠平均减少77mmol/d可使收缩压下降1.9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1.1mmHg,长期限制食盐摄入,可使高血压脑卒中死亡下降14%、冠心病死亡下降9%,使血压正常的患者分别下降6%、4%,说服管理对象日控制食盐量在6g以下(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1平盖的食盐量约是6g)。通过运动和科学饮食控制体重,力求将体重指数(MBI)控制在24kg/m2以下,体重每增加10%收缩压将增加6.5mmHg,血压和体重指数直接相关,体重每减轻1kg,收缩压可降低1.0~2.4mmHg。鼓励高血压患者进行并坚持体力运动,体力活动自然、易行、成本低,已成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早在1933年,就有人注意到经常运动者的静息血压低于不经常运动者,收缩压约低3mmHg,以后证实,在中度和临界性高血压患者,体力活动科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6~7mmHg,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药的非药物干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述高血压相关危险因子调节,高血压基层实用规范和高血压基层版指南都做出了明确描述,是很好的参照,全科医生团队更要对不同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特点、生活环境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实施门诊、随访时的或群组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实现有效地知信行相统一。对于非药物干预不能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要本着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及个体化的原则指导患者用药。选择药物干预要综合考虑患者全身及其他情况,比如与患者在服治疗其他病症药物之间互相作用,长期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应当注意到有些患者同时服用的非常规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比如他汀类贝特类调酯药、硝酸酯类等;针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是首选药物之一,与硝酸酯类合用可进一步降低收缩压(SBP)而不降低舒张压(DBP),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多见于年轻肥胖高血压患者,应选择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α受体阻滞剂,除非心率快者一般不选择增加外周阻力的β受体阻滞剂;老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药物经济学和该药能否改善其预后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利尿剂和ACEI均符合合理选择的要求,笔者工作中注意到,有些高龄记忆力差或者自理能力不足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有重复或漏服抗高血压药的风险,选择长效控释药物剂型、固定时间点服药以及取得监护人配合是切实可行的;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同时要重视那些血压达标但脉压增宽的人群,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宽脉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于2级及以上的高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并伴多种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许多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及2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在高血压的随访和治疗过程中,全科医生还应当警惕那些血压明显升高且有症状的患者,极有可能为高血压急症,要加强监测,必要时及时安排转诊,若发现降压后肾功能恶化者要考虑肾动脉狭窄的可能,高血压患者出现胸痛合并无脉要考虑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性,高血压患者合并低钾血症除了考虑是否使用利尿剂以外,还要考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血症是这类疾病的特点也是诊断依据之一,此外还要留心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有45%合并高血压且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于初诊的高血压患者合并严重临床情况活靶器官损坏、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颈部及腹部有大血管杂音、可能有白大衣高血压需明确诊断等情况的应向上级医院转诊,随访患者中规律药物治疗2~3个月,降压效果不好、血压平稳后再度波动且难以控制、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症状或靶器官损坏、出现不能解释或处理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对于高血压急症或高血压合并急危重症的患者应现场边做紧急处理边联系转诊。

5关注社区失访漏管的高血压患者

由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流动人口高血压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突出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的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号公报指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亿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接近0.4亿人。这部分人口多以青壮年短期居住为主,居留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员流动性大,且管理并未真正纳入政府行为的管理轨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也是按照居住地户籍人口数补助,加上现阶段居民医保异地结算渠道仍不通畅,各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仍不能互联互通,居民健康档案编号如同个人身份证编码,具有唯一性,不可异地重复新建等,这部分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成为高血压管理失访或漏管最主要因素之一,还有不乏因疑虑基层卫生服务服务能力而拒绝全科医生者、特殊职业群体如船民等也是社区高血压漏管或失访的关键因素。因此全科医生更要本着高度重视的职业责任感,关注这些失访或漏管的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到失访不失管,是各级各部门值得关注的问题,全科医生要将此作为问题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并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尽快实现网络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利用尽可能的通讯方式交代流出的高血压患者如何异地管理血压,对于同区域内流动的高血压患者要积极做好慢病档案的迁出、迁入交接。按要求管理好外来人口的高血压患者也是全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6管理好高血压,全科医生要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篇3

1.1平台设计原则系统建设在功能应用与接口设计方面严格遵守测绘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使其能够与各部门的数据和接口进行应用融合,共享专题数据,为各部门及社会各个行业所接受和使用。由于该平台的数据承载的大量政务信息(如人口信息、房屋信息、政务版电子地图等)是国家和地方的基础性和性信息资源,涉及国家安全,在技术和管理层面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以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稳定,确保信息的展示与应用符合国家的相关保密法规和政策,使整个系统受到有意、无意的非法侵入而造成系统破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为更好地推广及满足其他社区应用,平台应提供充分地变更与扩展能力,适应不同社区、不同政府机构及人员的调整。该平台从业务和公众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业务为中心展开平台建设,同时采用先进、主流、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进行设计与建设,保证平台结构的合理性与可扩展性。

1.2平台架构设计整个系统由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接入层等5个具有内在联系、结构分明的层次有机组成。支撑层是平台实现的基础和载体,它基于现有的基础设施、软硬件环境,建立一系列保障体系,是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接入层的保障,纵向贯穿总体架构体系的各个层次;数据层是指通过服务层提供给应用层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社区管理数据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它是平台应用的核心所在;服务层是根据多数用户对平台管理应用的共性需求而设计的标准服务接口,通过这些服务接口可为各种不同应用提供数据、地图等通用性的服务;应用层面对平台使用对象,针对不同的业务用户提供面向最终用户的应用等;接入层实现用户在不同接入方式上的应用,如手机端以及电脑端不同的接入方式等,为平台的通用性奠定基础。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3平台功能设计该平台结合社区主要管理职责,分别实现了人口管理、房屋管理、设施管理、数据管理及应用维护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MIS系统人不能落图、图不能管人的模式,实现了人口空间化。平台以三维精细模型为载体,通过真三维房屋管理所含的所有户和户管理所含的家庭成员信息,实现了直观的“以房管人”、“以人查房”的社区人口管理模式。另外,通过对社区内房屋及公共设施的地毯式清查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对社区内部所有公共设施和房屋的管理,并结合GIS的直观性以及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了如消防栓缓冲区分析、突发事件撤离路径分析等对社区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功能。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2数据建设情况

数据建设是平台建设的关键,也是该平台与以往社区纸图化管理的最大区别。根据平台功能需求,平台数据主要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社区管理专题数据。

2.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采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矢量图)、正射影像图、地名地址数据、真三维模型数据等。由于平台管理的是社区一级的数据,因此要求数据尽可能详细,主要采用1∶500地形图以及1∶2000DOM影像图作为平台基本的工作底图,并以详实的地名地址数据为底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另外,平台通过二三维一体化技术实现社区真三维模型数据与二维数据的一体化展现,为社区的管理提供真实直观的信息。二三维一体化精细数据如图3所示。根据柳州市具体情况,部分数据如全市区的电子地图数据等可实现与数字柳州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共享。

2.2社区管理专题数据平台在专题数据方面围绕人、房、公共设施三类数据为社区政务、社区公众提供服务与管理功能。专题数据是该平台的核心数据,主要包括社区人口数据、房屋数据、户数据、公共设施数据等。人口数据主要包括社区内居民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与居民管理信息相关的属性数据,可通过地名地址数据与空间信息数据关联,实现人口住地位置的快速查询等;房屋数据主要包括门牌号、建筑面积、所属小区等与房屋管理信息相关的属性数据;户数据主要包括房间号、户面积、产权信息等与户管理信息相关的属性数据,还包括户型图等图形数据;公共设施数据主要包括设施类型、设施名称、负责单位等属性数据,可实现对社区内主要公共设施如消防栓、变电站等设施的属性管理,与空间信息数据关联后可实现公共设施的快速定位查看。数据是整个平台的灵魂,也是整个项目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该项目通过和社区的合作,实现了对社区管理专题数据的全面性建设,建立了包含社区管理各方面数据的专题数据库,为平台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关键技术研究

3.1平台实现主要关键技术(1)精细的空间数据采集技术。项目获取了社区范围内高分辨率正射影像、社区精细三维模型、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等,并同数字柳州地理空间框架进行对接,实现了数据的共建共享。(2)多源多类型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技术。项目采用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空间数据类型多样,如影像图数据、电子地图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等;属性数据包含了人口数据、房屋数据、设施数据等,平台通过统一的一体化存储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高效融合。(3)高效直观的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再现技术。目前二维、三维GIS技术发展迅速,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再现已从传统的二维矢量数据描述转为二三维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再现,该项目通过采用高效的二三维一体化空间数据展示技术,实现了传统二维矢量数据和三维精细模型及地表数据的一体化展示,并可进行丰富的二三维数据查询及分析服务。

3.2平台的主要特点(1)采用基于SOA和J2EE技术架构的GIS平台软件。考虑到社区管理的特殊性,采用了基于SOA和JAVAEE体系的设计理念,便于实现跨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互操作,并利用WebServices方法实现一种松散耦合的异构式环境的集成。(2)社区的二三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社区的三维精细化重现,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实现了社区内所有信息的表达。通过平台的一系列数据和功能,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了解社区内每一栋建筑每一户人口的基本信息以及社区管理的专题信息,并实现一系列实用化的功能,为社区的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模式。(3)对接ServiceGISOGC标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地图应用服务与专题应用服务方面,充分利用了柳州市现有的“地理空间框架公共服务平台”的柳州市二维底图服务与一些公共资源专题服务,形成了资源共享共建,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4结语

篇4

MOOCs借助于Udacity、Coursera、Edx三大平台,以其庞大的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不再局限于本国本校,甚至可以选修世界各地专业教师讲授的课程。MOOCs提供的免费资源对所有学习者开放,甚至可以使学习者不用注册就直接参与学习,这就使课程的学习者从原来的几百人上升到几万甚至十几万人。MOOCs提供的是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包括从课程资源的设置、网上平台的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评估学习、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走证书。MOOCs的证书一般都是电子证书,这是它区别于传统虚拟社区学习的一个亮点,也是不单纯为取得学分而设置的一个特点,为仅仅想通过学习几门甚至一门课程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而不是获取学位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机会。基于MOOCs这种在“云端”的学习方式,它给传统虚拟学习社区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定的挑战。我们应该看到MOOCs这种大规模网上学习的优点,建立更加优质的成人高校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模式。

二、虚拟学习社区及其存在的问题

1.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Rheingold,1994)首次提出了虚拟学习社区(LearningCommunity)的概念,他认为虚拟社区是个人关系的网络,是在互联网上形成的有着共同偏好的社会群体。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起步较晚。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它不仅具有社会学属性,而且同时具有人机系统的基本属性特征;虚拟学习社区是当代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及其学与教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CNKI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国内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研究、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理论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交互行为的研究、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管理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与各学科结合的应用研究。

2.传统虚拟社区存在的问题

虚拟学习社区在成人高校应用的最为广泛,管理模式也相对成熟。它依托高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平台支撑,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群,每门课都有自己独立的BBS论坛等聊天、讨论区域。学生可以在线视频学习,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还可以在线完成作业。随着远程教育学习的不断发展,学习者数量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平台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日益增长的学习者数量以及学习者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一些弊端。(1)学习规模偏小。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每门课程从教学计划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评价等都是一位老师贯穿始终,一位教师无法承担众多学生的多种学习环节,使学生只能局限于一定的人数。在网上教学互动的时候,如果多名学生在网上同时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就不能及时回复每位同学的问题,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传统的网上教学平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部分平台不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环节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文件,方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教师只能通过打开每位学生的文件来自行统计。这些都是造成学习规模小的重要原因。(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网上学习、网上互动答疑、网上作业等环节,但是多数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拘泥于传统的纸笔考试形式,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学习讨论等多方面因素,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平时教学的积极性。(3)以教师为中心。现阶段的虚拟学习社区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开设课程。教师仍然是课程选择、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评价方式的主导者,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样抑制了学生主体的学习愿望和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MOOCs平台下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虚拟学习社区在终身学习等方面所不可替代的优势,虚拟学习社区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MOOCs平台的出现,正式满足了虚拟学习社区发展的需要,使虚拟学习社区呈现出新特点。MOOCs平台使虚拟学习社区的在线学习人数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人,规模大;基于MOOCs平台,学习者可以自己选择任何一门课程,甚至不需要注册就可以参加在线学习,开放程度高;MOOCs平台下,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灵活性强。

三、基于MOOCs的学习社区管理模式

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成人高校成为了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场所。成人高等教育主要由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及专门的成人高等学校组成。目前,国内设有以国家开放大学为首的44所省级电大、929所地市级电大分校(工作站)、1852所县级电大工作站,目前共有注册学生356万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学生来源分布范围广、学习时间不固定、需求多元化等是成人高校的特点。那么,如何在MOOCs基础上建立一种高效的学习社区管理模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综合MOOCs平台下学习社区管理模式的相关要素、平台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建立了基于MOOCs的虚拟学习社区管理模式。建立基于MOOCs的学习社区管理模式应以平台为支撑、学生为主体、教师团队和评价手段等为辅助工具,在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持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建立团队授课形式

大规模网上在线课程的学习者可达几十万人,仅靠一位老师来负责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每门课程有一个专业的授课团队。在课程开设之前,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经过团队商讨,建立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形成一个学生前面的“学习社区”。教师的团队授课不仅是为多名学生学习提供了人员保障,教师更能通过团队协作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应该为庞大的学生团队提供好服务,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团队中应有专门负责教学工作、技术支持、作业评价、颁发证书的专职教师,使整个在线学习保持完整,真正方便于学生。

2.建立新型交互式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评价也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的方向。有效的学习评价可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与不足,更加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传统的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只注重于最后的期末考试结果,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也仅仅局限于考勤上,仅将出勤情况纳入最后的结果评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MOOCs平台的教学方式,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方式,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学习前评价、学习中评价、学习后评价与学生间互评的模式。即在学习开始之前,针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每人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书并通过平台传给老师。老师将每份计划书随机的发给5位同学。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每人做一份书面报告。报告交由收到计划书的学习者根据他的学习计划给出相应分数。用这种学生间互评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也是开拓学习思路,增加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可根据平台自动生成的教学评价结果数据更加客观的有效的给学生作以评价。同时,数据也是教师今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结果评价不应只局限于学分、学位,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达到相应的标准之后,授予学生不同等级的电子证书,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对象的特点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新的学习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常说的“师主导,生主体”。在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如何基于MOOCs平台,在庞大的学生群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使用。例如: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将下次的授课内容提前公布,每位学生在预习之后提出一个问题,每位同学再回答3个其他人提出的问题。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不仅能使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终身教育方面提出:重视学历教育,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对于进入成人高校的学生来说,都是为了通过两年到三年的学习获得学历学位,以得到职位上的晋升机会。但是还有一部分学习者仅想通过几门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无法花费几年的时间修完全部专业课程。而我国目前成人高等院校还是以提供学历教育为主。这让那些想学习新知识,却又没有花2~3年时间取得学位的人望而却步。通过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就可将这一部分人纳入学习范围中。MOOCs的出现,可满足该人群的需要。学习时间更加灵活、课程内容更加自由、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地点的无限制。同时应为学习者创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取得学分的课程学习,也可以是取得证书的学习,更可以是学科了解式的学习,不为取得任何结果。

四、结论

篇5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2年8月一2014年8月社区管理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为(56.37±2.64)岁;平均病程为(8.96±5.37)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7例,初中及髙中34例,髙中以上29例。另选该院内科门诊同期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34 ̄75岁,平均年龄为(57.34±3.01)岁;平均病程为(9.01±5.1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例,初中及高中35例,高中以上3丨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餐后2h血糖&200mg/dl,空腹血糖身126mg/dl;

②患者行动方便,且不存在任何精神障碍;

③患者了解并同意该次研究。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建立完整的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用药方案、血糖控制情况、饮食结构、遵医行为等。在此基础上,两组患以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内科门诊常规治疗,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对其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

①主动随访。由社区服务站医生主动随访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干预,并且选择恰当的运动疗法予以指导’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有效、长期地控制患者的血糖;

②健康宣教。在社区开展2型糖尿病的知识讲座,给予用药指导,并且介绍药物的适应症、作用机理和注意事项等,加深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理解;

③调辇治疗方案,定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

④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由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反应予以疏导,指导其及时将心中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1.4观察指标

①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

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庆±4表示,采用f检验,对比以尸<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情况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HbAlc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C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经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90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78%,对照组为25.5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病情严重,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K]。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外,与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一方面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措施。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治疗的关键环节在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大大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0在该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门诊予以治疗,患者定期复诊,医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然后对治疗方案予以调整。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社区中度过。因此,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管理方法予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①主动随访。社区医生主动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然后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又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患者随[意增减药物等,可以提升、冶疗效果。

②健康教育。据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差,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对疾病认识较少。因此,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2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比如治疗方案、用药方法等,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③调整治疗方案。医生定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然后结合血糖指标实际情况,及时趣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方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U升治疗效果。

篇6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是社区医生了解辖区居民个人健康状况的基本资料,基本的就业,救济,社保等群众服务工作,都要以社区卫生服务档案为基础。建档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它记录社区的发展,客观反映社区面貌。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健康档案利用率低

当前,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多数是统计成纸质的档案信息,之后再录入到电脑中。受到信息化程度的制约,居民的各种健康信息和电子档案不能做到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更新,各级就诊机构之间因为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健康档案管理的许多变化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能做到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这样就成为了“死档案”,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2.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可度不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从09年开始实施了,而建立健全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但是就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来看,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可度不高,依从性差,部分居民还保留传统的“健康就是没病”心理。因此他们对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不太认可,大部分居民都是经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劝说后来同意建档。经过询问调查发现,多数居民不愿建档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其个人和家庭信息的泄露。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和居民沟通讲解健康档案的优点,打消居民内心的顾虑。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档困难

当前,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对闭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驻居民生活小区开展建档工作,需要取得物业公司的支持。而且老人、小孩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很难敲开居民的大门。在加上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居民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依然保持着传统观念,加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手受限的情况,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规范化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1.加大投入,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

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实行民政、公安、卫生计生、物业管理等多方沟通合作,切实利用档案信息的各种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要围绕为居民服务这个宗旨,要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便利。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辖范围内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更好地为居民服务。2006年卫生部已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神内容,实施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连续管理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措施。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应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内。所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已是大势所趋,纸质档案不利于查找和进行档案动态管理,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软件,实现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可实现健康档案的灵活运用,从而实现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的,逐步使居民养成预防为主的保健理念,降低居民就医费用,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初衷。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结合各种卫生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和建档意识。不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且要提高他们对健康体检以及健康档案的依从性,及时把体检资料和健康信息反馈给社区医护人员。

3.加强人才培养

篇7

基于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项目技术改进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都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信息技术对与我国经济社会变革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进步快的城市大都把建设指挥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目标,以达到增强城市竞争力以及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指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就要加强智慧社区的管理与建设,通过互联网、传感器等网络通信设备对社区住宅、医疗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更新与改变,形成大规模社区信息智能处理的新的社区管理模式。但是,目前来看,在现有的智慧社区管理方案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解决。因此,给予网络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建设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性的。

2基于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关键技术

2.1多级社区安保系统设计:智慧社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社区人员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现在的智慧社区在安保系统方面加强了管理力度,但是仍然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并不能有效的保障人们的安全。因此在智慧社区原有的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级的社区安保系统,以保障社区人员的安全。首先,社区主出入口设置社区车辆控制车道、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加强保安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来往的车辆以及人员进行识别,增强了社区的第一级别的安全防范网络的保障能力。其次,在每一个单元门口设置对讲机,配合单元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进一步对进入单元的用户进行身份确定,减小外来人员作案的几率,增强了第二级别安全防范网络的保障能力。另外,在家庭内部还可以增设传感器,保护家庭内部人员的安全,一旦有意外发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社区管理中心,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和抢救,增强了第三级别的安全防范网络的保障能力。

2.2多系统的集成平台及其应用: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具有很多的子系统,分别管理不同的事物,这就要求智慧社区的系统具有一定的集成性,可以实现子系统的分类、统一管理等功能,并且能够借助于先进的与系统以及优秀的服务模式,使智慧社区管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进步,更加全面的建设和发展智慧社区管理。这一改进采用了发展较完善的Web服务技术,用来解决系统之间的操作难题,并且能够创造动态性、开放性的环境,使系统的集成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应用,进一步提升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

2.3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与应用:智慧社区服务于全体社区人员,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安全可靠的系统支持。同时需要考虑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不仅包含很多不同的子系统,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运行的系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系统性能衰退、服务质量下降以及软件老化等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也会给社区建设造成一定的及时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进行更新以及再创造,保证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4个性化服务技术的应用: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水平各方面的提升,人们在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开始不断的追求个性化、特色化的生活方式。而智慧社区的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住户的喜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展开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为更好实现智慧社区个性化服务,就要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以及优势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机会把资源推荐给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

2.5个人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不断的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高质量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智慧社区建设也同样的注重这一问题,要想使智慧社区建设更加完善,就要采取相关措施来保障用户隐私不会被泄露,为用户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应用了多级防护措施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相关隐私不被泄露,第一关卡设置是社区管理的服务器的防火墙,第二关卡设置是家庭网关的防火墙,第三关卡就是软件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以及认证技术的应用,要想了解用户信息,必须要经过很多层次的验证以及省份确定才能够实现,这就有效的保证了社区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

3结束语

篇8

(一)内部控制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证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风险经济,面对中石化更加规范的考核体系,加强内部管理,消除经营隐患,确保社区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在社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推社区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工作,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及时将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社区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内部控制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是社区进行一切管理经营决策的前提与基础,在会计核算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工作程序,保证各项会计信息在采集、归类、录入和汇总分析全过程的准确可靠,真实反映社区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错误及时进行发现和纠正。

(三)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完善好控制环节的相互协调和监督,形成整体合力,使社区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序和顺利进行。完善的内部控制也使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业绩得以真实反映,为社区的奖惩制度的落实提供科学依据,推进社区健康发展。

二、社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基于内部控制对于提升社区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社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一)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社区要想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离不开社区内所有职工的参与,这就需要管理者积极构建内部控制良好环境和氛围,注重社区风险文化的培养。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中,社区管理者及职工都需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防范责任,积极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网络,并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社区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在风险控制的各个关键点都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这也是社区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内部控制工作运行制度,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通报有关内部控制工作要求和社区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下步内部控制工作;内控办每季度进行一次网上穿行测试,月度有重点的对关键流程进行测试,并出具测试报告;每年度审计部门对社区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内部控制部门配合做好纪检部门的效能监察等相关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基础性作用

社区的内部控制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并严格执行。社区管理层需要结合自身生产管理特点,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和规范,确定各个管理岗位的具体责任,使得社区内部控制的管理的各项责任都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的严格落实,这对于提高社区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低下,保障社区内部控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推行投资运行台账、固定资产验收单、资产报废处置申请单等一系列做法,在做好季度、年度资产清查的同时,重点做好资产转资和调剂利用、报废清理工作,资产转资时,要求三级资产人员对所在单位资产转资前必须到现场逐项核实并签字确认,从而有效保证资产管理及时、到位和规范。社区对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管理风险,及时出具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通报;对查实的不合规问题坚持“事实不清楚不放过,原因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整改规范措施不到位不放过”等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加大责任追2014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571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4(CumulativetyNO.571)究力度。在一般物资采购流程上,将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层层细化完善,使日常管理工作完全遵循物资采购供应节点管理的要求来组织运行,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库存管理做到了收料有依据、发料有单据、保管有章法、出库遵流程,达到了库存物资无霉烂,无锈蚀,无损坏。预算管理和成本资金控制是生产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内部控制对预算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流程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可行的预算管理和成本资金控制体系。在预算管理上,把握好预算总量控制、预算编制审核、分析考核三条主线,合理优化资金,促进生产与预算紧密结合。在成本费用流程上,重点关注维修费、水电费、绿化费等费用,重点认真分析管理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和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坚持合同签订前到现场、方案流程设计到现场、资产实物管理到现场、清仓盘库清点到现场、项目验收结算到现场。通过实行五个到现场,充分发挥了专业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对成本、资金以及资产的全过程监督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机构设置

社区设置单独的内部控制主管部门或者职能部门,来组织协调社区的内部控制运行,确保内部审计、纪检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部门的作用的发挥,实现单位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机制化。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需要结合相应的规定有效确认,并且在确定之后不随意变更。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还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专门的归口管理,将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决策过程全部纳入到信息系统中,最大限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确保单位信息安全。

(四)完善合同管理流程

一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严格执行“三不签”原则,即授权委托手续不全不签订合同,资金来源不落实(无计划书或财务审批文件)不签订合同,审批手续不全不签订合同;二是严把供应商资质信誉审查关。包括承包商市场准入的队伍类型、准入业务范围与签订合同项目内容的一致性、准入证的有效期限、准入区域范围等,严禁使用已经清退的队伍,确保供应商的签约主体资格真实有效;三是严把合同类别审查关。防止故意变更合同类别和肢解项目,规避监管的行为;四是严把合同签订程序审查关。严格审查合同签订程序是否与内控制度相符,确保按内控规定流程履行合同的签批手续;五是严把合同规范性审查关,严格审查合同内容的规范性,确保合同条款完备、合法和有效;六是严把交付合同审查关。严格审查交付合同项下的标的物或完成工作成果的检查和验收情况,确保每一份合同都按照约定履行;七是严把合同变更审查关。由于市场变化、重大施工设计变更等因素引起的合同变更,严格按照合同变更管理办法审查履行合同变更手续,规范合同管理。

(五)突出内控和稽核相结合

内部控制相关流程负责人每月定期督促合同签订以及涉及投资和成本和工程进度结算,与监控中心的稽核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密切联系,提高效率。针对货币资金流量大、收支业务较多等实际情况,内部控制流程相关流程人员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授权批准以及付款“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等标准程序,通过对银行账户、支票、印鉴的有效管理,保证了货币资金收支安全监控中心定期对社区货币资金清查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监督资金运行。

(六)加强实物控制

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应充分利用实物保管控制方法,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性。对盘点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社区固定资产实物卡片的建立、下发工作,将固定资产卡片落实到基层班组,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保证账、卡、物三相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协调和沟通,实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全过程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七)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并落实到人财务人员作为重点岗位人员,一方面所负责的工作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财务人员要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因此,必须经常对财务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及反腐倡廉教育,帮助他们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深刻认识到贪之害、廉之福,做到在诱惑面前不迷失;抓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面对油田企业繁重的经营管理形势,对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经常对财务人员开展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培训,提高其分析和鉴别真假会计业务的能力,只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有效行使内部控制职能,发挥内控制作用。

(八)加强对内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确保责任到人、责任到位建立逐级负责制度和日常检查考核制度,定期对各单位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抽大会计业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财务人员尽职尽责。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和基础工作差的要追究责任。这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断提高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

(九)完善综合评价机制

应当及时建立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分析机制,对社区涉及的经济活动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系统、完整、客观的评价,在进行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时,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社区内部控制的组织情况,各个部门之间是否具有联动协调机制;社区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包括部门权责是否对等,涉及的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以及相应的监管是否分离,经济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以及相应的内部监管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切实有效;财务信息的编报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执行;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在人员培训、轮岗、评价等方面是否完善。一是修订相关的业绩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以预算执行结果为主导的奖惩考核机制;二是建立对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对社区及各三级单位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设立社区预算管理典型,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整体质量。

三、结语

篇9

1.1在基础设施方面。长久以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一直执行“边生产、边建设”、“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方针。政府和林业局用于基础设施上的财政投入较少。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投入一直处在欠账的局面。目前大小兴安岭林区的道路等级低,废弃路、断头路多,公路网建设停滞不前。根据资料显示,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中,林业公路的比重占到百分之九十四以上。公路网密度只有每公顷1.8m,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每公顷5m的通行要求[1]。很多林业局的居民区都存在饮水困难的情况,改善提升林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任务迫切而艰巨。

1.2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就社会保障体系来说,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区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其自身形式的管理体系。主要形式表现为: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二是企业负担重。最近五年,黑龙江国有林区的社会性支出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社会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以上[2]。

1.3关于林区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黑龙江省的国有林区就面临着亏损的局面,也正是由于企业亏损的原因,林区职工的收入水平始终低于黑龙江省平均工资水平。一部分职工的收入水平甚至勉强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一旦有子女上学,或是看病就医。很肯能就好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根据资料显示,从1998年到2011年天保工程一期实施以来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累计少采木材5060万立方米。在天保工程二期实施后,林区的木材产量,在2013年已经调减到89.4万立方米,逐步达到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3]这就意味着依靠传统林业采伐产生经济效益的做法已经行不通。这对于收入已经相对偏低的林区职工来说,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林区的经济增长一直停滞不前,始终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同时还导致了人才的大量外流,给林区的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政府社会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政企合一对社会管理格局的制约。(1)造成社会管理职能的隐身性。国有林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并不能明显的体现出来,并不能发挥出一个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的完全独立性,还是按照之前传统企业模式那样,按照企业经营的模式在进行。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何为林区政府社会管理的主体、客体,以及职能方式和环境[4]。(2)使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转变缺少活力。这一阶段黑龙江省省的国有林区依然是依托资源的弱势经济体,还没有改变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国有企业的状况。从以上两方面能够看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转变逐步实现了政企各行其职,各守其道,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政府行政职能。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这些改革还并不深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还落后于其他国有大型企业[5]。

2.2责任主体不明,缺乏有效监督。在管理上,一些国有林区的政府部门和林业管理部门、森工企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些单位甚至同属一个办公场所,同用一套人马。这就造成管理人员专业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的特点。在监督上,监督机构内在动力不足,外在法律制度不健全,使监督缺乏可操作性新闻舆论和当地公民的监督更是弱之又弱。最终,导致各部门没有相互监管,又互相制约,使政府的行政能力减弱,企业的经济行为缺乏动力,阻碍和减缓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3全面停伐给政府社会管理带来的压力。第一,人员转岗问题。天保工程实施后,有大量从事木材生产及相关行业的职工需要转岗分流,这部分人数大约为4.5万人;第二,下游产业原料短缺问题。木材产业是国有林区的传统支柱型产业,木材的停伐直接导致了木材原材料的短缺,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内的1370个厂家、600多个加工业户,将有很大一部分面临停产或半停产的窘境;第三,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进入新时期以来,大兴安岭林区的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所需资金,绝大部分都是由大兴安岭林业局自行投入的,木材停伐后,林区政府缺少必要的资金来源,很难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上。

3完善国有林区社会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目前,黑龙江省省国有林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应该实施政企分开原则。把林区资源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开,同时对国有林区的产权制度也进行改革。把国有林区的森林,树木和林地使用,推进市场,采取承包的方式鼓励林业职工进行经营。实现多种经营,创办生态林场,围绕森林资源的有力优势,逐步进行多种经营探索,开创国有林区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在实施管理中,要落实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工作。把复杂的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先确定方法步骤,再提出整体要求,把不同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安排到每个部门和责任人。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实施网格化的社会管理模式,促进林区社会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构建从中心到基层,从系统内,到全局的管理网络。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作风。

3.2加强政府主导,进一步维护林区群众权益。要明确责任主体,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法律机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着力畅通沟通调节渠道,让群众能走进来,干部能下得去,把问题纠纷从源头化解。倾听人民的合理诉求,利用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社会的稳定性,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维护百姓权益。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让居民得到利益。还要加大在民生方面的投资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文教等方面不合理之处,减少居民在社会基础服务上的矛盾。

篇10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一直受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视。强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要从制度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以计量支付做为工程支付主要管理手段。

1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分析

随着国家对基础水利设施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水利灌区的水利基础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保证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制度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三是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四是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经费来源;五是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1.1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制度管理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是利于农业发展的基本建设项目,灌区水利工程管理要从规范、合理的制度建设入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制度,健全施工、财务、档案、监理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建设制度管理体系,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有制度可以依照与遵循。从制度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同时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1.2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灌区水利工程项目也如此。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中要求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来完成施工过程。专业的施工队伍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能够处理施工现场出现的意外情况;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可以保障施工在正常可控制范围进行;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灌区水利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充分审查投标施工单位资质的基础上,择优进行承包权限的发包。承包方施工单位将水利工程项目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并上报施工发包单位,按实际工程进度控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修改施工设计时,要及时与设计代表沟通,经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双方同意后报请水利工程发包单位进行修改相应的设计,修改部分的设计内容不能与原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相悖离。严格执行施工计划,组织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水利工程关键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与管理。实行监理质量负责制,委托有水利工程施工经验的监理公司建立第三方委托质量保障体系,控制工程工期与工程质量。

1.3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

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制度是引入其它行业的支付管理理念。灌区的水利工程管理执行计量支付制。计量支付就是在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进度与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作为工程款支付的实际依据,计算工程量来支付工程款项。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专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在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财务决算,按照财务制度相关规定立帐备查。

1.4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经费来源

水利工程水费是水利工程维护与运行费用的根本来源,是保障水利工程基本设施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水利工程水费收缴过程中,要确定灌溉用水的土地面积,根据确定的灌溉土地面积征收水费。水利工程水费要减少征收与管理的中间环节,解决农业水利用水的纠纷与矛盾。水利工程水费要用于基本水利设施的维护与运行中,节余部分有计划的进行水利基本设施的更新与建设中。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设施更新与维修主要经费来源。

1.5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水利工程人员管理一直是制约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壁垒,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在结构层次上存在着年龄偏大、青年比例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等特点。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与年龄因素的限制,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约束。强化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合理化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是水利工程发展的基础。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

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三项制度的推进与实行,切实的发挥水利工程管理项目对于农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2.1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施中,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就是依据项目建设规划、施工管理、监理验收等重要施工阶段中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并确立切实可行的水利工程项目目标责任,层层落实责任,由灌区抽调人员设立办公室,组成核查小组,对水利工程项目依据制定与执行规范与标准实施验收与评定,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质量建设管理体系。

2.2水利工程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招投标确认程序启动到水利工程建设结束前,每个施工项目与具体环节都有相应的工程认证程序。在水利建设项目实行全面包干责任制度,由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平等的法人地位下,以自身的利益保障为合作基础,按照商定的工程建设期限与质量以及相互间的责任签定合同,共同承担经济责任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三项制度的推进与实行,切实的发挥水利工程管理项目对于农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作者:赵会军 单位:五常市冲河灌区管理站

参考文献

[1]杨志杰,李敏志,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J].中国四川水利工程建筑,2016(4):475-476.

[2]左一飞,高艳,水利工程中的承包招投标责任制应用与分析[J].湖南煤炭工程,2015(11):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