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作物虫害防治

篇1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其内容包括: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篇2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症状;趋势;化学防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86-1

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时期,是关系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的迫切需要。要把握好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田间作物管理,特别要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1 春季主要农作物为害症状以及发生趋势

1.1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症状

玉米虫害以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红蜘蛛等为主。玉米病害以大(小)斑病、褐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粗缩病等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为主。马铃薯病虫害以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为主。向日葵主要以向日葵螟为主,主要为害向日葵的花盘和种子,将种仁局部或者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者深蛀花盅,把化盘咬成很多隧道。被害花盘遇雨后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大豆病害则以大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为主。为害症状是蜘蛛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

1.2 发生趋势

结合气候特点与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春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然比较严重,总体程度略微重于2009年。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严重发生态势,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稻瘟病、稻曲病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

2 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品种抗病虫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已进入新的高发周期,病虫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病虫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病虫害,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给防治带来了困难。

2.2 病虫综合防治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化学药剂,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知之甚少。从短期看,虽然抑制了虫害,但从长远看,病虫的抗药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增加了以后防治的难度。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化学手段,应该综合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

3 防治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农田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植物、害虫、天敌等构成了一个相对的食物链关系。为防止病虫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是在病虫大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防治,这样对田间天敌不会构成什么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天敌的作用。而“治”病虫确是应急补救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抑制了病虫的数量。但同时也大量杀伤了田间的自然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长期一来,容易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3.1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先监测能力

提高病虫害的预先监测水平,要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从而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病虫测报的覆盖面,以增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预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综合防治的指导能力。提高农民对各种病虫害的认识与防治手段。以科技下乡的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防治虫害,提高他们对病虫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3.3 加强土壤管理和田间管理

应该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施足底肥增加磷肥及时浇灌,从而加强田间管理。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减少越冬虫量。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对应的化学药剂。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

4 结论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尤其重要,这样可以未雨绸缪,及时防治虫害。此外,加强土壤的田间管理,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也很重要。要对于不同的病害用不用的药剂以及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将病虫危险更好地控制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0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J].湖北植保,2010,(2).

篇3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二、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曹县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工作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由于农作物种植重茬、迎茬较多,病虫害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曹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棉花等,多年来,由于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长期重茬、迎茬种植的情况较多,近几年来病虫害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逐年加重。

    2、 农民盲目用药、滥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近年来由于病虫害的逐年加重,据调查,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对农作物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一些农民在施药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药量随意加大,这样就造成一些病虫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也增加了用药的成本,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加重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

    3、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 小种分化与变异。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 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 危险性病虫害传入。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4、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 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态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 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3) 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 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突破。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5、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四、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 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迁移性害虫大批量、长距离、大范围迁飞或扩散的行为特征、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灾变规律;流行性病害大区域蔓延、远距离传播的特征、生态条件及其成灾规律。

    (2)重大病虫害与其寄主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的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及气候等条件下的消长规律与成灾趋势,分析引起暴发灾变的关键因素。

    (3)害虫生物型分化和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趋势、遗传规律及其与病虫暴发或流行成灾的关系。

    3、加强粮棉油作物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及农田草、鼠害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重大病虫害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动态消长规律;主要致灾种类的发生发展趋势;准确的中、长期发生预报,数量化的灾害性风险预测技术。

    (2)改进农业生物灾害的关键治理技术,对生态调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控害生物的扩繁与利用、高效低毒非残留药剂的筛选与应用、病虫抗药性治理、抗病虫作物的选育与应用、耕作栽培措施的持续控害等技术措施着重加强研究;开发适应不同作物生态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控害减灾配套技术体系。

篇4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

目前,我国已经是现代化农业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直接与经济挂钩,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也会直接影响我国食品和粮食的安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提高,这使得市场对农作物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追求高产,而且还要高质量,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也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只注重也只依赖化学防治,而且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有些农民会出现错选药剂,没有及时用药防治,在用药时把握不准剂量,更或者是不能正确用药的现象,这些不当的防治手段不仅使防治效果得不到好的保证还会导致农作物被污染,产生危害。农民对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接受,认识不到位,有些农民甚至对一些先进的防治技术都不了解,更别说病虫害发生是有规律的,农民防治时只能简单地进行局部防治,这样的防治效果不高而且不彻底。

2.市场对农药管理欠妥

农药对于农作物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好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农作物发生重大的病虫灾害都需要农药来控制,农药可谓是农作物产量的基本保障,但是,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物质,所以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更可能污染环境。目前,我国的农药市场还存在这些弊端:一是农药经营户自身对农药认识不足,法制意识浅薄;二是农药的质量不高;三是市场上还有国家严禁使用的和限制使用的农药还在销售。

3.技术服务落后

在一些小的乡镇,政府对其提供的技术人员较少,服务手段比较滞后,农民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根本得不到满足,就算有些地方有技术人员,可是技术人员的素质也不高,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同样不能满足农民对技术服务的需求。

这些问题中,提升防治手段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中之重。一个先进的、有效的防治手段是防治工作的灵魂,而无公害防治技术就是这个灵魂,它是集化学、农业、物理和生物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治技术。

二、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化学方面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规范化学防治措施,是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所在。在防治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不使用国家的禁药和谨慎使用国家的限药;同时要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期,这样就可避免多次用药或者是用药过量;对同一农作物不能同时使用多种化学药剂,应该交替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延缓农作物上病虫的抗药性;最后,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时,完全不使用农药的可能性不大,也不是很现实,可是我们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无毒的或者是毒性较弱的抗生素、杀虫剂等,尽量将化学农药带来的反面效果降到最低。

2.农业方面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之前,我们应该要选用一些品质优良的而且能够抵抗当地病虫的品种,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环境的污染,这是最经济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防治手段。一块土地不适宜一直只种一种农作物,应该实行轮作制,这样就会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对栽种农作物的土地要适时地施用有机肥,补充养分;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也要进行合理的浇灌等措施,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农作物的发展情况,须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

3.物理方面

病虫和农作物对温湿度、光照等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其特性进行防治。对于那些适应低温的病虫,我们可以用温水浸泡种植一段时间或者利用大棚,将温度调高,保持大棚关闭;又或者对于那些还未成形或未分散的病虫可以进行人工捕捉,再将其消灭。

4.生物方面

生物技术能够促进农药的改革,是研究开发新型农药的重要保障。生物技术就是利用对病原菌有抗体作用的蛋白加工成杀虫剂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能够抑制防治病虫的药物。使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而言无毒无害,对环境也没有污染,而且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当然,除了无公害防治技术外,还有一些管理上的措施,比如:

4.1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技术服务,扩大农民服务范围,形成技术服务网;

4.2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农民的防治能力,使得防治效果得到保证;

4.3对技术人员和农民要定期地进行培训,让其能够最快地了解最新的农作物病虫害的信息以及防治措施。

三、总结

农作物是农民的根本,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水平。所以本文立意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从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落后、市场对农药管理欠妥和技术服务落后等原因分析研究发现,这些是目前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中,防治手段落后是最重要的,也是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要使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从化学、农业、物理、生物四个方面阐述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084-02

Abstract:The pest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o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pursuit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of target,how to carry out pe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is placed in a plant protection workers in front of the inevitabl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Xi'an,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trol of cro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rops;Pest control;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植物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西安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政府的科学管理和指导下,在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总方针,采用先进的植保器械和手段,积极开展了病虫害监测、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一系列工作,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水平,为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依秦岭。年种植小麦18.7万hm2,玉米16.7万hm2,主要农作物病害有: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土传花叶病毒病、玉米大小斑病及黑粉病等,虫害有: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玉米螟、粘虫、双斑萤叶甲及地下害虫等。据2016年统计,全市全年共发生主要农作物各类病虫草害总面积82.772万hm2次,防治总面积131.63万hm2,平均防效达90%,共挽回粮食损失15.33万t,病虫实际损失率为3.53%。在2016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专业化统防统治起到了示范带动的效应,植保无人机、航空动力伞、多旋翼无人机、自走式喷雾机的应用,丰富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手段,降低了防治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存在的问题

2.1 重防治,轻监测 病虫害监测是整个植保工作的基础,没有准确的监测预报,就无法对防治工作进行科学的安排部署。近年来,由于各级植保部门过多地承担了行政职能,加上专职监测技术干部人员较少,经费欠缺,有的区县甚至发生了“断层”现象,有的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强,病虫测报的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有的是对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了解不够准确,不了科学的预测预报。另外,政府近年来大力投入的植保工作经费多用于“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等项目中,而对病虫害的监测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植保部门病虫害监测职能严重弱化。

2.2 种植结构和模式单一,病虫害发生呈逐年加重的态势 我市的农作物种植主要是“小麦―玉米”两茬轮作的形式,结构单一,模式固化,病虫多发。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逐步提高,由于连年重茬种植,一些传统的白粉病、根结线虫等次要病x害逐步演变成为主要病虫害,发生呈现出周期延长、范围扩大、种类增多、程度加重等特点[2],再加之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异常变化、品种间抗病(虫)性的差异以及栽培技术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的病虫害的产生以及旧病虫害的逐步加剧,更是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以及成本投入。

2.3 综合防治意识不足,防治中盲目用药、滥用农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当前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样、程度加重的生产条件下,化学防治因其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受到了农民群众的青睐[3]。当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80%以上仍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为辅的生产现状。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措施,而忽略了综合使用生态、物理、农业等方法来防病治虫,而在药剂防治中,随意加大用药量、随意混用农药、违规滥用禁限用农药及施药时期掌握不准确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费工费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等问题[4]。

2.4 农药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亟待规范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合理用药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危害,保障农作物产量,但农药也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如果农药质量存在问题,或者农民使用不得当,那么就很有可能危害到农作物的生长,污染周围环境,危及人们健康。当前在我市农药市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农药经营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欠缺,做不到对症下药[5];部分地方还存在私下销售国家禁止使用农药品种的现象,农药质量得不到保障。经调查发现,一些用户甚至还根据自己的理解错误配药,导致药效降低。一些经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农药执法认识不足,眼中只有经济利益,与管理部门打游击。特别是近几年,有的农药销售人员打着农药生产厂家、农科院等的名号,向当地经营者随意推荐售卖农药,有着甚至将“三无”农药产品送到田间地头,诱导农民购买使用。

3 对策建议

3.1 充实测报人员队伍,加强监测手段,提高病虫害预警 根据当地种植作物品种、病虫害发生种类、病虫害发病区以及区域气候条件等,在重点地区设置合理的病虫害监测预报站,设置预报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有效地开展病虫害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病虫害网络监测技术,拓宽监测范围,提高网络监测水平,及时病虫情报,使最新的病虫发生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内传达扩散,为开展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3.2 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对次要病虫发生规律的研究 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在干旱地区及塬岭地区改种大豆、马铃薯,逐步减少玉米种植,调整单一的种植结构。除了要重视常规病虫的监测与防治外,还要加强对次要病虫发生特点的研究,掌握和了解其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常规病虫可防可控,突发病虫应对有方”。

3.3 加强培训引导,提升农民科学用药水平 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对农民和农药使用者加强培训指导,培训内容要多样化,从作物各个生育期不同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适期等方面对农民开展全方位立体培训,加强对无公害果蔬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试验示范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引导群众主动少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扶持力度,逐步将防治工作中群众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转变成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群防群治”,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

3.4 严格农药管理,确保市场经营秩序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的执法职能,加大对农药市场的整治力度,对一些问题反复、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农药经营单位和个人要严查细查,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要对重要区域、重要品种开展“双随机”专项抽检工作,确保农药质量。要实施农药经营许可,提高农药经营准入门槛,对一些达不到要求、多次出现违规行为的经营人员,要彻底清理出@个行业,确保农药市场经营秩序向良性发展。

4 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并不单纯就是喷药防病防虫,它是一个专业技术非常强的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从多方面考虑,把各种潜在因素比如气候、种植结构等综合考虑进去,再结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并通过先进的防控技术,做到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同时还要兼顾环保与安全,在确保农作物高产、高质的同时,也要对环境友好。

参考文献

[1]森文华.浅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0(03):46-48.

[2]孙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37(01):117-118.

[3]吴富明.浅析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06):185-186.

篇6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10-1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以市场为主体,在政府的科学管理与指导下,采用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的方针,也是利用先进的测报技术、防治器械和防治方法,对面积较大的农作物片区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此方式不但是解决分散的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农业的需要[1]。因此,对于病虫害要认清问题难点,了解对策方法。

1 当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的因素方面

一是中国的农业基本国情对病虫害防治影响。因我国农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农业基础设施弱,造成病虫害防治较为落后;二是农户分散无序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的主体是以农户各自为政、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各类作物无序杂乱混合种植,这种方式使病虫害种类数量增大,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三是病虫害防治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造成许多农田留荒或低效种植,人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重视甚至无能为力;四是知识技能局限性的限制。在从事农业工作的人中,文盲、半文盲的劳动力比例很大,不但作物种植水平低下,而且在农田管理上使用农药时不合理不规范,盲目喷药、无效喷药等,使病虫害防治很难有效有序进行。

1.2 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相关制度不健全。各级涉农部门不重视,很少有预防措施,很多地方没有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虫害种类及作物环境作出行之有效的长期的防治体制机制;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如缺乏透明评定标准、无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2];三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齐。不少乡级甚至县级农业工作人员在机构改革中被分流或没有真正从事本专业,加之农业工作比较艰苦,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从事基层农业工作,造成人才队伍流失或缺乏;四是没有相应政策等支持。如缺少资金、无技术引导。防治工作尤其在起步阶段,更需要农业部门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3 新环境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海拔落差大,南北温差大,特别是很多地区小气候突出:十里不同温,百里不同天。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二是工业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酸雨天气,水质污染等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抗病能力弱。同时给病虫害带来新挑战和变化规律,如天气变暖会提前带来蝗虫繁殖期改变,危害各农作物生长期和紊乱病害机理机制。酸雨使土壤ph值酸度增大,将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加快土壤酸化等,从而改变病虫害种群数理变化。

2 对策

2.1 成立农作物生产协会

在农业局、科协等部门支持下,成立农作物生产协会,如蔬菜协会、玉米协会等。协会属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独立法人性质,承担民事责任。成立各种协会可以解决产、供、销问题,实现以串联每户为纽带,订单式、规模化、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成立协会后,协会本着以市场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负责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自然就解决了病虫害防治主体问题。

2.2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各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制度,根据本地区病虫害特点,及时公布信息,制定长期行之有效制度。制订适合该地区的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对防治组织机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机械配置、用药规范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二是完善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为专业化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加大投入基层农业人员队伍建设,改善各种基础设施。做到监测系统信息准确,信息传递讯捷,专业防治到位。特别要改革乡镇农技服务站,将借调、混岗等人员进行重新疏理。同时成立村级农业服务组织,是有力减轻生物虫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有效方法;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对防治的人力,资金等支持力度,对刚起步的组织机构给予一定资金、政策、技术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资金,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防治组织的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方法,在关键时期,召开现场会,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促进防治工作整体推进;五是加强培训。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大人员对病虫害的识别能力、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

2.3 面对新环境改变

一是进行各种作物试验方法,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对比试验,总结找出适合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品种,选出抗病强,高产质优品种,提高其抗病害能力;二是全社会支持技术革新,提倡绿色生产,推广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

参考文献

[1] 陈会柱.求真务实 稳步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9,(3):43-45.

篇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水产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精神,应韩国农林部邀请,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省植保总站和广东省植保总站组团,于1997年9月25日至10月8日赴韩国进行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生物防治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考察。在韩期间,我们访问了韩国农林部国际农业局、农业政策室,韩国农村振兴厅技术协力局、技术指导局、农业科学技术院、作物试验场,以及京几道、全罗南道和忠清南道扶馀郡等道、郡的农村振兴院和指导所。另外,还访问了汉城大学农学院、韩国农药工业协会和庆农(农药)株式会社等涉农单位和部门。参观了农林部农业技术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部门的气象卫星收视系统和病虫信息可视网络咨询服务系统,参观了农业科学技术院及有关道农村振兴院、郡农村指导所有关的研究室、试验场圃,参观了有关道、郡农村振兴院(所)的田间病虫预测圃和观测圃。访问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韩国农林部、韩国农村振兴厅的热情接持,尤其是农村振兴厅国际协力局金永相局长、技术指导局崔正坤局长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给我们安排了很正规的接见与座谈,双方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介绍和交流了各自在农业生产及作物保护方面的工作现状和进展,并就今后双方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研究达成了初步意见。考察团全体成员怀着对韩国农业和病虫害管理工作发展的浓厚兴趣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发展我国农技推广和病虫防治事业的强烈责任感,边看、边问、边讨论,基本摸清了韩国农业生产和病虫防治的情况,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一、韩国农业生产和病虫害发生概况

韩国地处北纬33°-43°之间,国土面积993.9万公顷,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占20.45%。全国人口4454.3万,农户数155.8万家,农业人口51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户均3.3人,耕地1.3公顷。大米是韩国人的传统食粮,在有限的土地上,政府鼓励优先安排大米生产。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目前大米单产达5000公斤/公顷,大米的供应可以保证自给。其它的农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豆类、花生、芝麻等。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放开,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产品,韩国农产品与进口农产品竞争只能在质量上竞争。使选育好的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有机农业成为韩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生产的优质蔬菜、水果还大量出口日本。虽然韩国农户生产规模与我国相似,但由于高效农业和小型农业机械的配套发展,水稻生产从前期育秧到后期加工管理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

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是确保农业生产丰收的关键。韩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种类也比较多,尤其是水稻病虫的发生比较突出,经常造成危害的病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粘虫等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特别是稻飞虱的重生频率较高,分别于1967-68、1975-77、1983、1990-91和1997年发生都比较重。但是,近年来韩国由于重视发展环境农业,注意保护农田害虫天敌种群,对病虫的生态控制作用增强,农药用量在逐年减少,同时由于病虫的监测手段先进,预报水平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加快,防治物资充足,控灾能力提高,因而,病虫造成的损失在下降。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治理

1、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工作,早于20年前建立了全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报网络体系,并于1992年实现了全国病虫监测计算机联网,可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预测。目前关于病虫监测和预测网络,正在实施一项新的计划,由农大、农业科技院和技术指导局及有关计算机专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开发小组,采用国际互联网,开发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管理系统,拟在3年后投入使用。

(1)病虫监测体系

韩国的病虫监测体系由中央农村振兴厅技术指导局作物保护课和农业科学技术院、道农村振兴院技术指导局作物技术课和技术研究局植物环境课,以及郡(市)农村指导所及部分农户构成。韩国全国有176个郡(市),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病虫系统测报站200个(其中水稻病虫150个,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50个)。这些测报站同时为中央、道和郡的病虫系统测报站,要直接向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汇报病虫调查结果。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根据各测报站的调查结果汇总分析,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措施意见。这些测报站设在各郡(市)的农村指导所内,由技术推广课负责,测报站设有病虫调查圃。由专业人员对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农田小气候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在向上级汇报病虫发生情况的同时,还当地病虫的调查结果和趋势预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另外在全国病虫监测体系中有1650个设在农户常规防治田的病虫观测点,由农户对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上汇报。

(2)病虫信息的采集

全韩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病虫调查预测圃。调查预测圃共分三类,即病害预测圃,不施杀菌剂;虫害预测圃,不施杀虫剂;无化学防治区,不施杀菌剂和杀虫剂。每类圃面积2000平方米(20a),统一按常规措施进行农田管理。虫害和病害预测圃种植2-3个当地代表性品种,无化学防治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超过4个。预测圃设有昆虫诱集灯(黑光灯)、高空捕虫网、孢子捕捉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等(可自动观测田间湿度、结露时间长短、风速、风向、温度和雨量等),除黑光灯、高空捕虫网诱集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及孢子捕捉仪捕捉的孢子种类和数量需要人工计数,输入计算机外,其他气象指标则由气候采集器直接与计算机联网,计算机可随时获取有关的田间小气候资料,并且每5分钟进行一次分析处理,达到更准确、及时地监测和控制病虫害。上述病虫及小气候监测数据,须每日调查输入或直接自动录入计算机,同时每隔10日要对田间预测圃病虫的发生实况进行调查,并在当日录入计算机。对于每一种病虫,每一个测报站的调查内容、时间及汇报内容和格式全国都作了统一规定,实现了统一和规范化。

(3)病虫信息的传递

韩国于1992年就建成了全国农作物病虫计算机网络,目前所有病虫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已全部由计算机来实现。中央、各道及郡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和掌握全国各地的病虫发生情况。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病虫发生情况,判定各地的病虫发生轻重,绘制发生程度分布图。网络用户同时可通过该计算机,查询各地的病虫发生及防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另外,在农林部农业技术课、环境农业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课室都拥有气象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可随时收看及监测全球及韩国各地的气候情况及变化动态,通过了解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和动向,对于系统分析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和监测气候灾害、加强田间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林部农业技术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都与国家气象台进行了联网,有关的气象观测数据每1小时公布变换一次。这些气象资料的及时获得,对于辅助分析大区病虫发生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病虫预报的

──预报的种类韩国病虫预报的种类,与我国相比有所不同。根据预报的用途和性质,将预报分为三类:①预报,用于病虫处在平稳发生阶段,没有明显上升势头,暂时不需要防治的病虫,这类预报采用淡绿色纸张印制;②注意报,当病虫有明显上升势头,需要引起农户及有关部门的注意时,发注意报,采用黄色纸张印制;③警报,当某些病虫病情及种群动态迅速加重和增长,在近日内即可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时,发警报,以动员农户及时进行防治,采用红色纸张印制。

在预报的时间及期限上,类似于我国气象的中期预报。每年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每旬一次预报,预报期限一般为10日内的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意见(在病虫情况稳定时,道、郡也可以每半月一次预报)。有关病虫的中长期预报,即预测期限10天以上,一个月乃至1个季度的预报,韩国目前生产上不作。一是由于信息传递速度,防治物资贮备充足,短期预报可满足生产需要;二是以前也曾探讨过一些病虫中长期预报方法,但由于科学依据不够充分,误差幅度较大,因而当前对这类预报感兴趣的人较少。

──预报的。中央农村振兴厅的预报首先由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提前一周负责将全国各地的病虫调查监测结果及气象信息等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出一些有比较性的概况材料,然后分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农村指导者、气象台、大学及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并定期召集他们进行病虫发生趋势会商,讨论作出预报结果。道农村振兴院也要通过会商,确定预报结果。预报的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视台、电台以及印制预报等途径发表。其中印制的病虫预报要发送中央及各道、郡、邑、面等有关行政机关及农村指导部门和农药厂商等。

2、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在不断改进病虫监测和预报手段,提高预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防治技术的开发与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防治水平,农户科学用药水平也比较高。

(1)综合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韩国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工作起步较晚,但当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从政府到农户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增加环境保护的工作份量,农林部将原植物防疫课,改为环境农业课,农业科学技术院也成立了环境管理所和IPM研究室等,有关道农村振兴院都成立了植物环境课。在农药的使用上,他们吸取以前和别国过量使用农药的教训,国家预算出资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IPM项目,严格限制剧毒农药登记进入市场。并且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全国每年农药用量以l0%的速度递减,到本世纪末,农药用量要比现在减少50%。综防意识和环境意识已渗透到每一个农村指导者和农民心中,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病虫防治行动中。

(2)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和病虫管理水平,国家制订了全国农民培训计划,根据农民不同年龄层次及性别,培训不同的内容,提高农户的科学务农技能和经营才能。尤其对年龄23岁以下的农民开展4-H教育,即智能教育(Head头脑)枣培养掌握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有科学文化头脑的农民,道德教育(Heart心)枣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心境,技能教育(Hand手)枣培养有较高操作技能、勤劳的农民,健康教育(Health健康)枣培养体魄健壮、身体健康的农民。另外,对于23?0岁的年轻人,培养他们的农田经营才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农田经营专家;对于40?5岁的中年人,培训他们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技能,使他们成为农村指导者;对于55岁以上的上年纪的人,培养她们的产后加工技能,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目前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分布于全国各地,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示范和推广作用。

(3)积极探索生物防治和非化学防治措施

由于全国已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农业科研人员十分重视新的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在露地辣椒生产中,发明了一种光解膜,铺在地面上,既可增温保墒,同时可预防蚜虫和叶螨的危害,这种膜在半年内可完全分解;二是在蒸馏水中加入500ppm的盐水进行电解,将电解出的PH值在2.5-2.7之间的水用于防治草霉病害。一般发病情况下,每周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为0.7-1升,发病高峰时,可3日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可增加到1.5-2升;三是在蔬菜大棚中,正在试验应用音乐大棚,每日早晨6-8点,蔬菜大棚播放轻音乐,因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不同,音乐的曲目还要进行调整。据介绍,这样,第一可以提高蔬菜产量,第二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4)重视和支持重大病虫的应急防治工作

对于突发和暴发的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的害虫,政府采取行动,通过发送农药和补贴防治费用,动员大范围防治。如今年韩国稻飞虱又是一个重发年份,由于夏季持续高温,后期稻飞虱发生和危害时间较长,为了控制稻飞虱的危害,中央和道地方财政共拿出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亿元)购买农药,组织农民开展防治工作。农林部和农村振兴厅有关局及课、室负责人及全体职员更是放弃节假日,分赴各道、郡及防治第一线,组织、宣传和督促农户开展防治工作,较好的控制了稻飞虱的危害。

三、体会与建议

1、改善病虫监测手段,提高预报水平

韩国全国耕地不足200万公顷(198.5万公顷),仅相当于我国的五十分之一,但他们在全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200个病虫预测站,测报站设置的密度相当于中国的25倍以上。这些测报站不仅标准统一规范,而且设备齐全,并且实现了全国联网。就每一病虫而言,其调查内容、整理格式由于全国计算机联网,都实现了统一。除一些需人工调查的病虫数据资料需人工录入计算机外,大部分的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资料都可以直接自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计算机进行病虫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可达到对全国病虫发生情况的更快、更详尽的了解与掌握,对病虫害的发生达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水平有了显着提高。我国自70年代后期就建立了全国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在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韩相比,在病虫监测、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站已与全国27个省、市、区和部分地、县植保(测报)站初步进行了计算机联网,在病虫信息的传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经费不足,进展较慢,远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建议国家应早日立项,尽快建成我国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科学治理水平。

2、贯彻综合防治原则,发展可持续农业

韩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通过多年来全国大范围的农民培训工作,使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防治思想深深地扎根于农民的头脑之中。4H教育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贯穿于整个农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位农业行政官员及技术工作者都以它为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学校以及农民田间培训学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具有很高的环境意识和持续农业意识。在防治上严格按照道、郡农村振兴院(所)和农民协会的指导意见进行防治。虽然韩国IPM工作起步较晚,但他们的进展很快。我国开展生物防治和IPM工作历史较长,多年来已总结和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当前重要的是要增加投入,加大农民培训力量,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的科学务农和病虫的治理水平。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在农作物病虫的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上,目前又开发了病虫信息可视电话服务网络。农村振兴厅已与部分道农村振兴院、郡农村指导所和研究所利用可视电话进行了联网。在召开病虫会商时,通过网络,有关道、郡的技术指导人员与有关教授、专家可通过网络直接见面,并且可参与会商,发表自己的意见。农户发现不清楚的病虫,可到当地农村指导所请教,若当地指导所不清楚,可通过该网络请教上一级技术负责部门,或转请教有关专家。虽然相距百里、千里,但通过网络,农户可直接向有关专家请教病虫的情况与防治方法,而且这种咨询服务对农户是免费的。这保证了这些高科技产品,充分地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4、重视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进行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韩国已纳入经常性预算,有关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分期分批地到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进行研修和考察学习,借鉴别国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也时刻感到对方表现出真诚的交流与合作愿望。全罗南道农村振兴院还提出了与中国广东、福建等省合作研究,探讨稻飞虱早期预测的意向及初步方案。建议我国有关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相关领域技术的交流,尤其是要派出各部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到先进的国家学习和访问,吸取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国农业再上新的台阶服务。中韩两国在迁飞性害虫的联合监测、生物防治和IPM工作等方面有许多互补性,双方应加强合作,通过互派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增进了解、交流和合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治理水平。

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技推广事业

在韩国,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每年要从税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各郡(市)农村指导所全部的培训资料、书刊和录相带都无偿地向农民提供,尤其是对于农机具的维修,工作人员将容易损坏的部位全部解剖出来,并用醒目的黄色标着,以培训农民如何进行农机具的维修,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因而保证了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我国目前由于国家经济欠发达,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大部分要靠自己创收,因此给农民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都是收费的,因而一些不交或不愿交服务费的农户得不到我们的服务,在这方面,韩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植物保护是保障农业生产、减灾防灾的重要工作,建议国家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无偿服务,同时引进和研究高新科学技术,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考察团人员名单:

姜瑞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朴永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刘万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石尚柏(湖北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杨永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附件:

农业行政及研究机构

篇8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

二、项目地点:

***镇

三、项目单位: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以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和使农产品品质变劣,影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农产品既不能出口出境,也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直接影响我国的食品、粮食安全。现代农业要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就对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产中重要一环的病虫测报与防治,与高产、优质、高效均息息相关,而且,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突发性气候灾害频率的增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的新情况也会随之发生,所以必须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同时,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预测决策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也势必渗透到病虫测报的调查、预测、服务等各个环节。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农业生产概况

**位于**最西部,总面积8.041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5.3万亩,河滩地10万亩,耕地总面积45.3万亩;农业从业人口4万多人,主要种植玉米、油葵、籽瓜,西瓜、棉花等农作物产品。全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200— 40mm ,自东向西递减。境内地势东南高、西部低,平均海拨800—— 1500米 之间,属温暖带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 7.2℃ ,≥ 10℃ 的有效积温 3392℃ ,全年无霜期限120—180天,属于生态绿洲农业。

2、病虫害种类

近来年发生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为: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瘤黑粉病、向日葵菌核病、西瓜、蔬菜枯萎病、疫病、炭疽病、早疫、晚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褐纹病、黄萎病、绵疫病、叶斑叶霉病、病毒病、脐腐病等。

主要虫害10多种:金龟子、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草地螟、粘虫、双斑萤叶甲、蝼蛄、麦杆蝇、白粉虱、斑潜蝇、菜青虫、蛞蝓、蚂蚁、蓟马等。检疫性害虫主要是苹果蠹蛾。

3、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状况

我旗农作物种植面积分散,农业园区南北相距约 700公里 ,主要分布在**山西麓冲积平原。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等因素病虫害程度逐年加剧。据统计,全旗农作物各类病害发生面积10.3万亩次,防治面积9.55万亩次。其中:瓜类枯萎病、炭疽病防治面积2.4万亩次,小麦全蚀病防治面积3.1万亩次,向日葵锈病防治面积2.1万亩次,各类蔬菜病害防治0.75万亩次,其它作物病害防治面积1.2万亩次。虫害防治,全旗各类作物虫害发生面积38.7万亩次,防治面积36.1万亩次。其中,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面积12.6万亩次,防治面积11.7万亩次;蚜虫、红蜘蛛发生面积10.1万亩次,防治面积9.5万亩次(其中油葵草地螟虫害发生面积10万亩,防治面积9万亩);蔬菜虫害发生面积1.5万亩次,防治面积1.4万亩次;瓜类发生面积2.1万亩次,防治面积1.6万亩次,其他害虫发生面积2.4万亩次,防治面积2.0万亩次

(三)项目建设的规模及功能

根据**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阿左旗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中心。项目总投资150万,土建面积150㎡,以“滩”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8个农作物病虫害观测点,管理归属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单位性质为技术性、事业性、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国有公益机构。项目建成后,以**镇为中心,以滩农业生产地为基础,辐射服务于13个苏木镇的农作物生产,通过基层信息汇集、信息,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发挥积极作用。

五、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150万。土建扩建工程面积150㎡,投资20万;设备购置费用90万;其它费用40万。

(一)**镇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中心土建扩建工程面积150㎡,内设仪器室、药品室、收样室、样品室、样品处理室、标本室及灭虫设备库。

对农作物病虫 害进行取样、标本制作、测定,提供有效防治措施,并及时地扼制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在“滩”农作物生产基地建立八个病虫害预测预报观测点,包括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工作经费等,主要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观察、记载、统计、上报。

(三)设备购置

为了应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治,购置两台大型喷雾机(美诺3865型喷杆式机动喷雾喷粉机),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各观测点(8个观测点)配备一台中型喷雾器(美诺3850型),黑光灯、粘板等检测设备。

(四)其它配套设施

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中心配备灭虫车2台,各观测点配备摩托车一辆及必要的办公设备。

六、建设的必要性

**总面积8.0412万平方公里, 东与内蒙古**市、**市、**市相连,东南和南部与**的**、**、*、*等地市接壤,西南和西部与**等地市、旗县毗邻,北部与蒙古国交界,现辖十三个苏木镇。农业耕地面积45.3万亩(包括河滩地10万亩),种植的作物主要以玉米、向日葵、小麦、籽瓜、西瓜、大麦等粮油作物为主。农业种植区分布广、跨度大、路途远,基础设施薄弱,仪器设备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基层植保人员更为缺乏,在农业“滩”均未设立病虫测报点,对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发生初期信息不及时,从而贻误了最佳的防治时间,防治效率低下,病虫害防治呈现滞后性,同时不能有效开展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七、投资规模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总投资150万,其中巴彦浩特镇应急防控中心土建扩建工程投资20万,建筑面积150㎡,大、中型喷雾器购置费50万,灭虫专用车购置费10万,药品贮备费用20万,检验检测设备购置费20万,建立8个基层观测点,投资23万(包括项目培训费、交通工具、必要办公设备及工作经费等),其它经费投资7万。(详见附表资金概算)

八、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对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确保农业保产、增效,农民增收、保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突发性气候灾害频率的增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病虫害成灾频率提高,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病虫害的新情况不断出现,病虫害测报与防治,与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息息相关;在当前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收空间缩小的情况下,通过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稳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九、前期工程

编写该报告之前,编写小组对**左旗的农业生产现状,病虫害防治现状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十、联系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十一、联系人:**

十二、联系电话:****

十三、电子邮箱:***

资金概算表:

名称

型号

(事项)

数量

单位

金额

(万元)

大型喷雾机

美诺3865

2

20

中型喷雾机

美诺3850

8

30

自动虫情测报灯

fsm(河北沧州)

10

0.5

灭虫工作车

农用运输车

2

10

观测点交通工具

**型摩托车

8

4

办公电脑

联想

1

0.5

其它检测设备

20

项目培训费

农业灌区农户专业培训

8

8

药品贮备费

20

工作经费

10

土建工程扩建费用

20

其它费用

7

篇9

为切实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旱灾造成的损失,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今年的特大旱灾将导致小麦条锈病、小春蚜虫、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发展趋势;水田保水差,造成水田普遍失墒开裂,破坏了药膜覆盖层,使除草剂不能起到封闭土壤的作用,严重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喜高温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将加重;玉米由于墒情差,气温高等不利因素影响,将面临出苗差,草害、地下害虫、锈病、蚜虫、粘虫等危害加重;蔬菜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也将加重发生。为此,各级植保部门要一步增强病虫害防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田间调查,预测预报病虫发生动态,结合病虫发生实况及时编发简报,提前做好农用物资储备,指导各地开展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药用药安全水平

要加强对群众用药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利用各种培训会、防治现场和走访农户等形式,做好农民群众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指导和用药安全工作,深入防治现场,指导农民什么时候用药,用什么药,怎么用药,不得多种农药同时混用。要加强稻田水浆管理,提高稻田杂草防除效果。要注意科学用药,适时用药,漏水田、台田不可用药,施药后保水是确保防效的关键,切忌漫灌、串灌,田间缺水时可缓灌,但不要淹没心叶;施药后保持水层3-5公分,一定要保水4-5天,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除草效果。

三、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防治工作

(一)稻飞虱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不利于稻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稻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等,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应保护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稻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尽量考虑对天敌的保护,掌握在若虫盛期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000头,及可进行防治,必须进行统一防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防治

寄生性天敌卵期主要有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幼虫期主要有纵卷叶螟绒茧蜂、螟蛉绒茧蜂、菲岛瘦姬蜂。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隐翅虫类、蛙类、蜻蜓类、瓢虫类等30余种,其中草间小黑蛛和表翅蚁形隐翅虫等捕食力最强。设置诱集田,缩小发生和防治面积,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减轻或避免受害。孕穗至灌浆期受害损失最重,蜡熟期次之,分蘖期最轻,因此孕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重点。常用农药有杀螟杆菌、杀虫脒、杀螟丹、辛硫磷、敌百虫、杀螟硫磷、杀虫双等。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也可以通过品种布局设立诱杀田,减少施药面积。

2.生物防治:天敌对稻纵卷叶螟有强烈的控制作用。我国采用人工繁殖赤眼峰防治稻纵卷叶螟已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建立了赤眼蜂生产线,为大面积生物防治打下了基础。生物源农药b.t.乳剂防治效果也较好。

3.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掌握在防治适期(孵化高峰至3龄幼虫前)施药。注意选择高效长效,对天敌影响小的化学农药。

(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1.发病条件: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或氮肥施用过多,发病较严重。温、湿度适宜时,其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

2.症状表现:发病叶片,最初在叶尖和叶缘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健交界处有一圈白色霉层。受害茎部,产生稍凹陷褐色条斑,潮湿时,产生白霉,受害薯块,产生褐色稍凹陷病斑。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②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春马铃薯与番茄地,应间隔300~500米。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将其集中烧毁,以减轻发病。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控制其扩展蔓延。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64%的杀毒矾500~750倍液,或80%的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四)地下害虫防治

1.预测预报:认真做好虫口密度调查工作,掌握成虫发生盛期,及时组织防治。

2.农业防治:结合春耕,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3.药剂处理土壤。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ml,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

篇10

第二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服务组织。

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

第四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接受植保专业机构指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管理。

第五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一般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型、协会型、基层组织型、合作互助型四种类型。鼓励发展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组建机防队,委托机防队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公司(协会)与被服务对象签定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人事管理、财物管理,负责购买施药器械和农药,支付机防队队员工资,协调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基层组织(合作组织)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乡镇、村基层组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与农户签订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收取承包费,及时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定承包服务合同,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条、第三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并建议适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产量损失赔偿暂行标准。

第七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属民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以服务为宗旨,实行面向农户的有偿服务。根据农民意愿,可选择全程承包或代治等服务方式。全程承包服务是指农户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订承包服务合同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保证施药防治效果,承担相关责任;代治服务是指农户自购药剂,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负责施药,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施药防治效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按照植保专业机构下达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在三天内开展统一施药防治,并在施药三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如防治效果不达标,需查明原因后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第八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组建的机防队,对机防队队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机防队队员需在熟悉并掌握机械性能、喷施技术和基本的机械保养维护知识,懂得安全用药常识后方能上岗,实行有偿服务,按劳取酬。机防队队员需对每天的施药情况(包括农户姓名,大田基本情况、施药时间,所施农药的数量、用量、种类、喷雾量等)进行登记归档。机防队队员实行的安全操作规程、用药技术规程等,需遵从《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所需的器械,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自行购买,按照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的有关规定,享受农机补贴。所需农药由县植保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根据植保技术方案优惠配送。

第十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收费标准在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益状况,由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农户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农药器械保管使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和保存机防队人员的进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机防队人员档案内容包括机防队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机防队配备施药的器械等。

第十二条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妥善保管病虫情报、承包合同、机防队员记录的田间施药情况登记等档案资料,完善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