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专高等教育辅导

篇1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在大学专科的教育中目前又分为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我国的五年制大专教育自2000年以来,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学生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五年制大专教育虽说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却是初中起点的专科,其教育对象仍然只是初等文化层次,年龄上相对偏小,都还是未成年人,因此五年制大专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多难题。相对于三年制大专的学生来说,五年制大专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比较差的,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据调查,五年制大专的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逆反心理强,不讲诚信。并且有一些学生父母离异,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怪异。由老人抚养的学生,多是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好逸恶劳,自以为是,自控力差,不懂得尊重、理解、宽容别人等等,这就是五年制学生目前的现状。现根据我工作这几年多带过得五年制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方面调查研究的关于全国五年制方面的情况,针对以上提出的五年制大专学生的一些特点,简单谈谈在五年制学生教育管理略作分析:

一、努力做好服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由于五年制大专学生的特殊性,笔者以为对五年制大专学生管理不能仅仅靠辅导员一个人,应该仍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每个班设置班主任,和辅导员配合进行管理。

二、建章立制,强化行为规范训练,狠抓养成教育,改变学生精神面貌。良好的习惯是做事、做人的基础,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培养良好的习惯难,纠正不良的习惯更难。我们找准低年级管理的切入点,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校规校纪,充分查找生活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如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说话、吃东西、顶撞老师、不交作业、不起床、不上操、说话不文明等等,针对五年制学生的这些问题,对于五年制的管理必须有切实可行制度去制约和限制他们的行为。所以对五年制的管理笔者认为应该进行量化。制定详细的《量化考核积分办法》和《个人量化考核积分办法》,并将量化积分与个人评先评优挂钩。制度出台后,关键在于落实,要坚持不懈、不折不扣进行落实。那么在落实的过程中仅凭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采取以学生干部检查为主,班主任和辅导员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干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每人客观如实地反映检查情况,详细纪录违纪学生的名字,及时告知班主任进行教育处理。在抓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应做到"腿勤、嘴勤、眼勤、脑勤",每天都要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前,检查上课出勤、课堂听讲、衣着穿戴、言谈举止等情况。休息时间找问题学生谈心,及时给予关心和爱护,帮助解决思想、生活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每天课间操学生干部都要与辅导员碰面,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每天班主任也要和辅导员见面,互通信息,做到当日事当日毕,绝不拖拉。每周要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例会,各班班长列席参加,辅导员也要必须参加。对当周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布置下周工作,同时各个学生干部要认真填写班主任联系手册,在联系手册上详细告知班主任班上出现的问题。班级量化积分周周公布,并和班级活动经费挂钩;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做好学生个人量化考核工作,及时公开积分,增加透明度,月月上报存档,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这样坚持天天认真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就能大大提高了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改变学生一些不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

三、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我管理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桥梁,是学校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在选用学生干部时一定要慎重,要选用责任心强,诚实守信的学生,选出来的学生干部要不断地进行教育培养。在现在的五年制学生中选拔象样的学生干部难度非常大,发现好的学生干部苗子特别不容易。在选取学生干部是可进行毛遂自荐竞争上岗的办法进行选拔,并进行上岗培训,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树立正气,教育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尊重同学,尊敬老师,不能搞特殊,大胆工作。另外经常广泛听取班主任、任课老师、各班班委及学生的意见,找学生干部谈心,不断在思想上、工作方法上对干部进行指导,充分肯定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信任,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年制大专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在管理上有着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也都正在积极的探索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虽然还在摸索中,但我们相信,经过所有学生工作岗位上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五年制大专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陈军.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思路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5):162-164.

[2]牟玉荣,马俊云.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34-135.

[3]张稷锋,肖玲.浅谈完善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教育的机制[J].消费导刊,2008,(7):168.

[4]柴爱仙,赵亮.浅谈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J].黑河学刊,2010,(7):69-70.

篇2

关键词:自考学生;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提升策略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者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生指向一定的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生对某个科目感兴趣,他就会持续地研究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学校的大专学生主要来自中职学生。据调查数据,中职学生中有80%以上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不令人满意,其中学习动机占主要原因。所以,学习动机制约着学生学习的进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自考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自考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分析

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上课听课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学生玩手机,有的学生聊天。能够认真听课并且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很少。课后不认真复习。对本专业的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纯粹为了学历文凭参加考试。学生出勤率较低。

1.2 自考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的原因分析

第一,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不重视。在学生眼里,自考只是一个提升学历的途径,认为不管是认真学习还是不认真学习都没有关系,不管学习态度端正与否,考试都很容易及格。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的专业与原专业并不相符,其最终目的就是想取得一个大专毕业证。这样一些学生,对他目前选择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所以造成了学习动机不高。掌握知识没有放在首位,而把取得学历放在首位。思想态度不够端正,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不重视,认为它没有全日制高等教育有权威,对这种取得学历的考试制度不够重视。

第二,任课教师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的课程安排不够吸引人,课堂枯燥无味。其次,老师的知识底蕴不能征服学生。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绝大部分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让学生认为自己自学都完全可以。第三,教师的上课态度不够端正。我们学校的自考课要求老师上课形式多样化,不必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创新。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在考试中都有用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上课,只是按照教材和复习题来讲,没有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准备课件,甚至有的老师竟然是坐着给学生上课。这样懒散的讲课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三,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因为学校本着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尽快毕业的原则,目前为止,没有一套特别严格的管理机制来制约学生。

第四,与考试体制直接相关。首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没有学分的限制,以自学为主。其次在校的中职学生就可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样的学习,门槛较低,造成了学生对提升学历的机会不够珍惜。

2 自考学生学习动机提升策略

2.1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身找原因。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认识要提高一个层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提升学历教育。增强自我效能感。

2.2 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对聘用的教师定期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增强教师自身素质。改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多与其他的教师进行沟通,多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学会借鉴与学习。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要使学生喜欢成功,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3 学校管理方面。首先,学校要狠抓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学校应该让学生知道,不上课会对他们的成绩有所影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组成,实践考核部分是需要平时成绩的,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请假,老师酌情处理,但是需要提供请假条。不能让上一届考生的说法与言词影响下一届考生。其次,要明确班主任职责。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有联系,对于不经常上课,学习动机不高,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与其本人和家长沟通,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家长辅助老师督促学生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管理,班主任要做到准确无误的掌握,对于每个考生的考试进程,班主任要清晰记载,并且当考生与家长提出疑问的时候,班主任能够准确地回答。

2.4 考试体制方面。学校应该提出一种严格的学分制度,虽然自学考试时以自学为主,但是大多数的考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是很差。不参与辅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辅导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增加学分制,约束学生积极学习,这样会使自学考试的风气一直很好,使自学考试的文凭含金量越来越高。要提高入学标准。要让学生知道,他要拥有职专或者高中学历他才可以考取大专证,如果在中途停止中职或者高中的学习,大专的学习也会停止。中职学生可以考大专,其实也是有利也有弊的事情。对于学校招生确实有利,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有影响。

2.5 要提高社会对自考学生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机制。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以“证”“取”人。这样的话,对于那样有才华但是没有文凭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话题。除了自考学生自身以外,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取得学历的基础上真正可以学有所用。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从教学方法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取得学历的同时能真正地学到一些知识。

参考文献:

[1]靳希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何刚.论自学考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需求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counselors demand is also growing; but in the current college counseling team, but there are many such development uncoordinated phenomenon.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e counselors' work intensity and pay is not proportional, the chance of promotion, lack of work is not enoug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even more so,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l over the country more and mor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has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mostly fail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r performance is low, relatively low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y is big. So the counselor needs and requirements are new defini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 demand

中图分类号:G2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职院校师资及生源状况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职业高中(中专)部分来自己普通高中的高考落榜生,还有很大一部分高职仍旧招收五年大专生,也就是初中毕业生;按照目前的录取次序,整体录取工作排所有高等院校之后,这无疑使生源质量长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进入高职的学生大多是在中、高考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进入普通高校机会的差生。而在当前生源紧张而高等院校又如此泛滥的情况下,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不得不放大招生范围,放宽招生政策,当然就不可能兼顾生源质量问题。高职学生入学后不管是五年制或是三年制,尽管在年龄上他们有着差距,或是在认可度上与普通大学有区别,但在社会上,他们也是公认的大学生。但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工作招聘等场合,这类学生通常会要受到与变通大学生不相的待见。

2.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需求现状

2.1学生数量对辅导员的需求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截止全国已一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这不论是学生数量还是学校数量,都占据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几十所类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湖南省内就是将近四十几所高职高专,这些学校数量远超出省内普通高等学校。这些学校聚集了绝大多数学习成绩低等差生;因此,从数量上讲,需要大量的辅导老师。

2.2高职学生心理特征对辅导员的需求

当前大学学生绝大多数为90后,许多人头脑中充满着好奇心和无限梦幻,喜追时代潮流、追星,其思想易被社会舆论左右,从众心理很强,立场缺少坚定性。同时,这部分学生因高考失败或其他原因又有较强的失落感与自卑感。他们把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看成迫不得已,在学习上往往动力不足。,而且,在众多的高职高专学校,不但招收三年制大学专,同时还招收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是指高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五年制大专是指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从这两个学制来看,带五年制比带三年制更难,两个学制的学生几乎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中最差的学生,尤其上五后制,在校学习周期长,他们总认为自己离毕业还早,对于就业压力、人生等根本不关注,年龄偏小;因此,很多学生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行为习惯差;他们的大多精力集中在学习之外,力求通过各种斜径来张显个性;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从未尝过艰辛,根本受不起挫折、磨难,缺少与困难抗争的意识;因此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里状况看,特别需要专职的辅导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2.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辅导员的需求

不论是五年制大专还是三年制大专,其学生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对于五年制而言,他们的前二年实际上是中等职业教育。大多数学生为未成年人,教师不但要承担教学责任,还要承担他们的一部分监护责任,实际上他们的教育还只能算是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依靠他人管理和他人关爱,后者则注意自我管理。但很多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并存已是目前的一种倾向,因此通常采取基本相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考核标准也基本相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他们实际上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不很差,因此更需要专职辅导老师进行管理。

3.高职院校辅导员现状

3.1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辅导员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专门人才。他们的管理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高校学生的素质层次。但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特别是高职院校,在聘任选择上基本是就地取材,挑选本系的或从本专业领域内招聘。虽然这些人有专业优势,但缺少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培训,对学生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也不丰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责主要还是学生的思政工作,一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过渡,二是相对没有普通高校学习、生活的氛围和环境。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任辅导员中,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等特别少,许多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学习,也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经验,而是通过其他方式直接进入辅导员待业,其专业性不强。

3.2工作缺位严重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弱化是指他们经过长期工作后,能力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有所退化;一名辅导员至少要面对200甚至多达300、400名学生。这些学生们的一切事务基本上都要经由辅导员来处理。辅导员每天都忙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务,长期疲于奔命,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使工作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和没有任何上进的恶性循环之中。不仅没有时间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方面获得自我提高,更没有时间外地进修学习。致使其形成满足现状的安逸思想,职业水平越来越低,工作能力缺位。

3.3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职责不清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体系主要实行的是院、系两级条块管理,有些高职院校将一些系自称为学院,比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技学院),但是却难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使得辅导员处于学院管理结构的最底层,接受多重行政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院系任何行政机关和部门几乎都可以指挥辅导员,造成他们工作多且杂,事无巨细,成了名义上教师,事实上的“保姆”、“警察”和“消防员”,无数非本职工作也被摧到他们身上。这些职责不清的问题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构建。

4.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模式探析

4.1明析职责,强化职业定位

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作为战略支撑;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特殊队伍,其工作能力培养模式考量首先应从招聘做起;就是说辅导员的选聘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其被聘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包括他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潜能,尽可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进行挑选,坚持业务、作风、纪律三大标准;划清其工作职责,使他们的工作更专业化,职责更明确。让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提高和自身能力。在职业定位上更需转变辅导员将其工作当成临时过渡的观念。

4.2加强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学生工作领域大大拓宽了,除单纯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外,心里辅导、助学管理、课外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等都涉及。辅导员需要应用多这就对辅导员的知识要求更加广而多,加强培训也就成了促进辅导员工作能力进化的有效途径。相关部门应建立成套的辅导员培训体系,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定期安排其在职进修培训。为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提供有利平台。

4.3完善管理体制

辅导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职院校多层管理体系之中,事务繁琐,职责分工分不明,又极不具归宿感和成就感。所以,高职院校应对辅导员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体系,即由学校某个部门统一领导、统一培训、统一考核。而不是任何部门均可管理和发号施令。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定位为标准完善管理体制,科学设定辅导员职责,出台对应工作配套文件,从而保证其能够专心工作。

4.4健全激励体制

高职院校需健全辅导员激励体制,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他们的工作具有成就感,从而提升工作能力。第一要加强辅导员职业理想化教育,提高自我认识和领悟,激发动力来源,形成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责任心。第二要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形成与其工作相匹配的评价、考核、晋升机制,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文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9

篇4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学生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型专业型人才。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差距,使得高职高专的学生与普通本科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让高职高专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高职高职高院校肩负着重任。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普通本科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一是文化素质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上与本科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是在自我管理方面,不少学生不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自我管理有所欠缺;三是动手能力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因此,与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四是在理想信念方面,由于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不少学生厌倦学习等。①

2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高职高专院校与高中、中专学校不同,与普通本科院校也不相同,是介于中专学校与本科院校中间的一种高职院校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背景的特殊性,我国高等教育从早期的精英化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模式使得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占总高校的一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生源结构等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是表现的特殊性,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是根据职业和岗位进行设立的,具有强烈的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专门性特征。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实践等都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学生有50%以上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之后,远离父母家人,在生活和学习上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贫困生普遍增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等,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上述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特殊性,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完善管理体系,在管理内容和管理的方式上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教育与管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新型的教育与管理模式。

3 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管理模式

3.1 沿用中专模式

首先是沿用中专模式进行高职高专学生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高专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普遍比本科学生低,同时,因为我国有不少高职高专院校是从中专升格成的,导致不少高职高专院校采用中专学校的“保姆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采用全程、全方位的监控和封闭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传授专业知识,各个班级均配备一名班主任,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和管理学生的生活和纪律。作为大专层次的教育,高职高专学生无法接受全封闭式的管理。例如,江西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分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中专、有五年高职、有三年大专,由于学生的层次过多,使得该校采用的管理模式就是沿用中专管理的模式。

3.2 照搬本科院校模式

第二种是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重在授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各院系的辅导员担任,也有学校为每个专业设置班主任,以帮助辅导员管理本班的学生。这种管理模式与本科院校的相似,都讲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只在其中担任着引导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理引导方面有所欠缺,这种模式把教育与管理分割开来,缺乏严格的管理方面的制约。

3.3 折中模式

第三种是折中模式,有专门的教师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学生的教育管理由各院系和专业的专业与兼职辅导员负责。普遍情况下,一名兼职辅导员负责2个班级,而专职的辅导员负责的学生在200人左右。这种模式具与本科院校的管理有着相似点,又在辅导员的职责方面有一定的区别,是介于本科院校和中专学校之间的管理模式。②

4 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模式

上面三种管理模式各有缺点和不足,不适合用在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管理当中,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四位一体模式下,要配备专门的专业顾问,这些专业顾问可以从本校的优秀教师中进行选拔,专业的顾问有三条原则:一是帮助辅导员专业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二是由专业顾问直接进行专业思想和学习方面的指导;三是收集辅导员和学生的信息,并及时向教师反馈,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式。

四位一体模式下,配备专门的年级辅导员,年级辅导员从优秀的专职辅导员中选取,年级辅导员的职责是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帮助辅导员协调辅导员与班级之间的关系。

四位一体模式下,要配备专门的辅导员助理,一般情况下,辅导员助理有辅导员从优秀的学生中选取,辅导员助理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与配合辅导员开展学生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连接点。这种模式形成了专业顾问、年级辅导、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四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5 结语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选择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③

注释

① 俞永飞,李侠,张先平.高职高专学生管理体制问题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2):5-9.

篇5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新农村建设;高等农业院校

一 广东省乡村从业人员文化和科技素质及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现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已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广东省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据统计,2006年广东省的农村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中,文盲与半文盲占3.7%,小学文化程度者占24.9%,初中文化程度者占53.8%,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2.2%,中专文化程度者占3.8%,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7%;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总数的95.5%,受过各种专业培训的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仅占总从事人数的26.4%。而发达国家农民的文化素质都很高,如受过大学及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英国占78%,德国占67%,日本占59%;美国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荷兰农民大部分是高级中等专业农校毕业,而且每年还有将近20%的农民进入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接受专业性的继续教育。

广东省不单是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也是数量少,职称、学历层次低。2005年县、乡两级基层国有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878人,他们的学历及职称构成是,具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和其他学历者分别占0.56%、10.71%、34.40%、35.66%和18.67%,具高级、中初、初级和未评职称者分别占1.08%、17.40%、62.45%和19.07%。我国农业技术人员约占农业人口的0.06%(远低于美国的0.24%和日本的0.28%),高等农业人才在农村一级几乎是空白。

二 发挥高等农业院校优势,面向农村基层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之策,是促进农村发展、建设新农村的直接动力。正如前文分析,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农业人力资本现实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任务艰巨、形势紧迫。

高等农业院校的主干学科和主要学科是农科,而农业、农村、农民需要的人才、技术、科研成果以及社会服务,主要还是农科的,这种供需对口的对应关系,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特色所决定的,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农业人才的摇篮、作为农业科技知识创新与科技攻关的主要基地、作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教育体系提高农业教育水平的龙头,在培养农业人才方面能发挥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高等农业院校学历教育有两种培养模式,一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通过成人高考录取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高等函授教育和业余大学教育。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不单数量相对较少,且其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于或不肯走进农村、走向农民,乡村从业人员也已不太可能脱产走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高等农业院校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可以将大学的高等教育直接搬到基层、走进农村,使乡村从业人员能就近并结合工作需要在职接受高等教育,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单是人才培养的数量相对多,更重要的是能面向基层、面向乡村从业人员,培养出能直接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能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农民身份的大学生。高等农业院校要走进农业、走进农村、走向农民,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有效且不可替代的途径。

三 面向农村基层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制定相关政策,为乡村从业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开“直通车”

乡村从业人员能否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关键是能否“就近读书”、“入学低门槛”和“读书低收费”。要制定有利于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乡村从业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相应政策:(1)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给农业高校面向基层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松绑”,“落实政策”,允许高等农业院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辅导站暂行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教成[1993]12号)中的有关规定,在县(市)、乡镇基层自主设立校外教学点,以方便乡村从业人员就近在职读书。只有能就近读书,才能使乡村从业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2)对乡村从业人员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实行政策倾斜。目前设置的全国成人高考入学门槛相对乡村从业人员而言太高,应允许农业高校面向乡村从业人员自主招生、自主考试录取,宽进严出,为乡村从业人员中的优秀青年人继续深造创造条件,打通农村有志青年通向成人高等教育的“绿色通道”,大量招收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乡村从业人员,培养农民身份的大学生,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的人才。只有入学门槛低,乡村从业人员才有机会接受成人高等教育。(3)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对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乡村从业人员大学生实行低收费培养方式,使他们能够读得起书。目前多数农民仍然不太富裕,甚至还很贫困。广东目前的高等函授教育年学费为2700元左右,而2006年广东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为5079.78元/人,因此,再加上学生中的日常生活消费,学费负担仍然太高,没有经费资助,多数农民仍然无法接受成人高等教育。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财政应该也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培养乡村从业人员大学生的费用,而且,从加入WTO后的政府职能看,加大对农民教育的经费投入,是政府公共公财政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对农业的最佳投入。

(二)设置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对口专业,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给农业高校面向基层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放权”,允许面向农村基层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高等农业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灵活自主地设置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对口专业来培养乡村从业人员大学生。

面向农村基层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与普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有区别。成人高等教育不是要把乡村从业人员大学生培养成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是要把乡村从业人员大学生培养成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经营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与之相适应,面向农村基层的成人高等教育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按“能力中心”教学模型组织教学: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综合性、实用性,即筛选出学科中与能力直接有关、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体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强调实用性或技艺性;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扎实的职业能力技能训练。

此外,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设置大量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选修上不做硬性强求,让乡村从业人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其本人工作实际修读课程,使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本领。

篇6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定位;功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3)03-0108-05

收稿日期: 2013-02-3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分析”(JL092)。

作者简介:向志强(1967-),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媒介经济、文化产业与教育经济研究。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已经开始实施,考虑到我国国情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中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绝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必然依托现有高等教育体系来实施。经过建国以来60多年的发展,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门类繁多、具有中国特色、较为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按照性质差异,大体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含普通高等学科教育、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教育考试院主办的高等自学考试教育)以及民办高等教育三大类,这也是俗称的“三驾马车”。在建设和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三匹马”各自的优势,并准确定位各自功能,这对于协同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体系的“第一驾”——普通高等教育

(一)普通高等学校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机构设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分别举办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教育。随着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的迅速崛起,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供应类型出现多元化竞争。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需要重新审视其定位和功能。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应承担起服务终身学习社会的重任,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满足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学历的需求,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满足社会成员对品牌高校的全日制成人学历教育需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还应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发并承当起高端化、边缘化、稀缺化、国际化的终身教育培训项目,及时捕捉市场需求信息、学科前沿动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服务终身教育的同时,健康快速地发展普通高等学校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为社会成员提供中、高层次学历教育的主力军。我国目前已较为系统地建立起了从专科、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体系下,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以其优良的声誉、雄厚的师资条件、规范的教学管理等绝对优势成为了社会成员提升自身学历层次的首选。对于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普通高校除了主要采取全日制成人教育形式外,也可采取全日制网络教育或与考试院合作开展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等方式进行,实现共享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优质师资、充分利用闲置软、硬件教育资源的目的。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非通用性、高端培训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主要从事满足市场稀缺的专业培训和中高端教育培训,例如为校内、外学员提供出国前英语培训、高级企业总裁进修、企业研发人员专业培训等。这类培训主要由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机构中的继续教育部门来承担,在弥补了终身教育市场需求空白的同时,也开发和培育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特色非学历教育项目。这不仅扩大了教育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影响,还进一步创立了高等学校教育的特色品牌,实现了终身教育体系下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非学历教育功能。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国际合作教育的“领头羊”。国际合作办学如要取得理想成效,往往要求国内高校有较强的办学基础和国际影响力[1]。与其他几类高等教育相比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通常具有更强的实力和师资来开展国际合作,既可开展在校生交流教育项目、国际合作培养本科生、外国留学生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也可开展具有国际认证的职业资格培训或以国外吸收引进的国际品牌教学资源为基础,融入国内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例如北大青鸟项目、国际注册会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精算师等国际化考证培训等等,这些都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国际合作教育填补了空白。

(二)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根据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国在推进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高等教育领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于高职教育的传统看法是,这类紧密联系职业岗位的高等教育应当仅仅属于职前教育,主要培养全日制在校生的职业技能,为今后毕业求职奠定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终身教育体系被赋予了一个重要任务——培养能不断适应职业岗位内容变化的终身学习型产业人才。这种新的职业技能领域的终身教育需求,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定位于服务职前和职后学员的高等职业技能教育领域,既包含高职学历教育(专、本科),也包含高职非学历培训教育[2]。具体来说,即以学员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为目标,以高职学院为教育实施主体,利用其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专业教学资源、专兼职师资力量、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校内高仿真实训软硬件设施以及“双证书”职业技能辅导与鉴定等方面所具有的其他高等教育、企业培训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专业教育优势,来培养、培训“动手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的服务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所急需的职业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下各行业在职技术人员更新、提升专业技能的主阵地。随着科技发展和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技术在各行业、各生产环节的大规模运用,生产技术人员技术控制、管理所需知识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使是科班出身的专技人员,也必然出现专业技能快速折旧,需不断更新、升级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迫切需要。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各子教育领域中,只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能满足这种需求。

终身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为职业转岗人员提供转岗所必需的业务培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产业的发展与全国乃至全球的需求紧密相连,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就意味着不少企业、生产岗位也要随之进行整合调整,原有的技术人员为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必然要接受新的专业技能培训。除少数大规模企业能依托自身培训机构开展为数不多的通用型岗位培训外,绝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还需利用业余时间,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接受有针对性的转岗技能培训。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先将高职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的动因所在。

二、终身教育体系的“第二驾”——成人高等教育

(一)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

电大教育是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电大举办过函授、成人教育、电大普通大专班、注册视听生和远程开放教育。电大从1979年开办至今的33年里,始终存在一定程度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难,这与电大的定位不准有关。长期以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将电大定位为服务于当地经济的成人高校,从30余年的实践来看,这种定位是不够准确的。电大一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采取广播电视函授教学到现在的现代远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确实是属于一般的成人高等教育范畴。但全国44所省级电大在举办远程教育的同时,很多省的电大也先后举办了电大普通大专班(2006年前)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两类教育已不再属于成人教育领域,而是实实在在的拥有颁发大专毕业文凭的普通大学学历教育[3]。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以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应当如何定位、发挥什么样的功能?笔者认为,终身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更具有公益性和非义务性,而电大系统一直以来被誉为“平民进步的阶梯”,为社会成员提供进一步充实自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在终身教育体系下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高等教育首先应当定位为公办的非义务教育,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也要由政府、社会、受教育者三者来分担教育成本。

电大的培训继续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与各级劳动技能鉴定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少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试就是直接依托各级电大分校来举办的。因此,电大系统应当是终身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继续教育培训的骨干力量。电大系统应当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下高等远程开放教育的支柱力量和服务平台。电大系统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中央、省、市、县四级电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全国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电大的开放教育不仅弥补了传统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供给不足,而且也探索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了较为成熟的开放网络学习资源平台,是终身教育体系可以直接依赖的最现实、最成熟的实施形式。

以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高等学历教育的主力军。传统的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主要面向全日制在校生,这种学历教育是一种职前专业知识的学历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则是主要面向在职人员,为其提供利用业余时间获取大学学历教育的机会。例如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分别具有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需要的众多专业本、专科教育举办权和学位授予权。目前仅电大系统的开放教育在校生就有356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10%以上,可见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将继续进一步发挥其在职人员学历提升主力军的功能。

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能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重要支持服务。我国的终身教育从提出到现在的建设初级阶段,主要采取了依托各级地方电大系统和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办法。例如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依托省级电大分别成立了终身教育办公室和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通过政府主导,电大系统提供各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来快速推进远程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依托电大系统省、市、县、村多层级教学管理系统的三网(天网、地网、人网)优势,成立社区学院或社区学习中心,大力发展社区终身教育。此外,还可与其他普通高校合作,将电大系统的网络平台优势与普通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拓宽终身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极大地满足任何地区、任何人员的任何终身教育需求。

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将在终身教育体系的非学历培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终身教育体系下的学习型社会对人的工作技能和人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都日益提高,人们对有利于自身工作、职业、素质、兴趣等发展的培训学习将更加重视,这直接导致对非学历培训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电大系统就是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的主阵地,可以预见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电大系统为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将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认证培训和服务终身教育需要的实用生活技能知识培训。

(二)高等自学考试教育

高等自学考试教育是我国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其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考试为目的和指向,具有经济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征。自1981年创立以来,以其公平的教育模式、过硬的培养质量、便捷的学习考试形式等优势,吸引了广大学员的加入,规模迅速扩大,为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及促进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4]。但2000年以来,在普通高等教育扩招、其他成人教育形式兴起以及自学考试中助学机构的违规操作导致自考声誉急降等背景下,自学考试教育生源呈现出下降趋势。如何对其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进行重新定位,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完善自学考试的终身教育功能,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高等自学考试教育作为我国特有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理。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自学考试教育应当定位于服务有自主学习需求的任何群体,其比远程开放教育、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对学习条件的要求更加宽松,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能应用于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最能体现终身教育学习理念、具有公平竞争、广泛适应性的终身教育形式。

高等自学考试教育为缺乏计算机网络的山区、农村或计算机操作技术缺乏、自身障碍等不便接受远程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人群提供了终身教育学习的途径。自学考试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学考试强调完全的自学,助学辅导并不是必需的环节;远程开放教育则是将教学资源置于教学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辅之以网络教学辅导。这使得远程教育必须在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才能实施,而自学考试则完全没有这个限制,平时的学习主要依托教材及辅导资料,只有在特定的考试时间才到指定的乡镇或中心考点集中参加考试。

高等自学考试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公平接受教育、完全自主学习”的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自学考试具有全民均可参与、考试标准公平统一,以学员为主导、完全意义上自主学习的性质。选择参加自学考试的学员往往自主学习意识强烈,学习自律性强,自学素质和学习基础较好,其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具有较端正的学习态度、较高的学习效率以及较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就决定了高等自学考试教育是一种高效、经济、有利于培养学员非智力素质、自学能力的理想而独特的终身教育形式。能充分发挥终身教育中其他教育类型不可比拟的优势:以最佳的考试教育形式结合全国最大的考试平台,实现以公平考试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的终身教育功能[5]。

三、终身教育体系的“第三驾”——民办高等教育

由于受到私有制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直到21世纪初,在国家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民办高等教育才真正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私人、团体、企业集团、公办高校等各类投资主体出资举办了普通专、本科民办高等院校、独立学院、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短短的10年左右的时间里,民办高等院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40所,毕业学生总计819 921人。可见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在终身教育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将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放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把民办教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重新确立并提升了民办教育的战略地位。这对于当前发展空间受公办高校挤压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政策。

在鼓励民办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民办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应如何更新其定位和功能呢?民办高等教育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形式,其往往拥有多元融资渠道、灵活的运营机制、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选择供给,因而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较强的市场生存能力。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民办高等教育应当定位于主要服务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以及弥补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并以高等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培训、社区学院以及农民高等教育作为其业务拓展的重要领域。因民办高等教育有其独特的机制优势,是探索和创新终身教育运行机制的先锋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

民办高等教育能弥补公办高等教育的遗漏空间,补充国家提供的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学习机会的不足,减轻国家教育投入不足的压力。由于历史和国情等原因,我国的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不足4%,低于世界5.1%的平均水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也是在财政投入的公办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上大学”的巨大需求背景下出现的。现在开展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离不开国家的巨大投入。由于终身教育在很多实施领域都带有公益性的特点,可以预见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公办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仍然将遇到政府投入资金受限的瓶颈,加上公办高校的积极性、精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很多终身教育项目的开展难以全面覆盖或开展的质量不高。这都给民办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凭借对市场需求的灵敏把握和机制上的灵活性,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依赖其多元化筹资渠道的优势,将迅速弥补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公办高等教育不能或没有实现的终身教育供给空间。

民办高等教育能发挥公办教育不可比拟的终身教育机制优势。公办高等教育长期受计划体制控制,市场灵敏度低,对受教育者的诉求和利益关注不够,而这些都是民办高等教育的终身教育优势所在。民办高等院校在管理体系、专业设置、师资调配方面则紧贴市场需求,较少出现公办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和培养过程中常常存在的“专业过时,尾大不掉”、“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学生缺乏动手技能”等弊病。可见,依据机制上的天然优势,民办高等教育将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进一步发挥其普通公办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不可替代的终身教育机制优势。

在当前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我国各类型、各层次的高等教育都应当认真分析自身特点和优势,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和功能界定,避免走以往“先上马后备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老路。我国高等教育的“三驾马车”只有依据对其自身定位和功能的准确判断,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实施和进行资源互补,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功能,满足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对各类终身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建如,刘瑞芹.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适应终身教育需求的变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5(2):79-82.

[2] 史国栋,陈志方,陈剑鹤.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9-91.

[3] 葛道凯.电大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大有作为[N].中国教育报,2007-12-14(01).

篇7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专科学生心理思想及特质,为促进国民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一线人才,提出“安、进”教育的思想。通过深化这种教育思想,对于学生学习机职业生涯定位及参加工作乃至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这样的思想,对于工作及教学也会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育;专科教育;应用

引言

专科教育在国民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部分,它是比本科教育年限稍低的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专科在高考后收分普遍较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能力普遍相对较本科学生低及学习自觉性与其他本科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面对专科学生,这一比较特别的群体,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安,进”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

大多数专科老师,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在学生们在学习理解知识能力方面略偏低,在学习态度方面有些随意,在学习自觉性方面不足。许多学生在上课方面,迟到早退,行动迟缓,态度极其懒散。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态度不认真,“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比比皆是。究其缘由,一种是许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读完高中后,觉得孩子年龄还小,继续读书可以混人长大,对其如何学习成长不做过多要求。一种是,本来一直不热爱学习,迫于就业文凭需要,不得不在学校在读三年取得大专毕业证。还有一种是,高考失利,但是又不得不来上专科,于是有一种失落感和挫败感,最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管是那种原因,很少学生是自己愿意来读专科的,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不情愿。所以在此背景上提出作者教育观点对专科学生进行“安,进”思想教育。

二、 “安,进”教育思想的含义

所谓“安,进“教育思想,“安”即是“既来之,则安之”,安抚学生的各种烦躁的心情,让其安心学习,当一个人静下心来从事某一项事情的时候,其潜力是无穷的。所谓“进”就是采用方式让学生不甘现状,鼓励学生积极“奋进”。“安”“进”的顺序是不能够随意颠倒的,只有学生在接受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安稳的情绪中时,才能更好的奋发前进。

三、“安、进”教育思想在专科教育中的应用

(一)对于受众学生

专科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占很部分,因此专科教育的质量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专科学生在数量上也占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进行国民教育建设上不容忽视。

“安,进”教育思想,是需要在专科学生进校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首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各种专业讲座及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安抚学生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活动或者课程,让学生能够明确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减少一些疑惑,对于其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其次,对学生生活进行关怀,不是辅导员(班主任)才有的职责,作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或者困难,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及自身工作责任心得体现。再次,平时上课期间,对学生旁敲侧击的进行“安、进”思想辅导,在上课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一些学生。另外,培养一批积极奋进的学生,起在学生中起“带头”作用,形成一种较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身边周围或者名人的成功成才等方面的先进事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奋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于教师者自身

同时,对于教师自身“安,进”教育思想同样十分重要,以一颗安定的心,专科教育的教师相对于其他性质的高校教师,在科研方面可能略薄。因此,在教育学生“既来之,则安之”的同时,自身投入到教育事业,便应当尽职尽责的尾学生服务,安心做好“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对全体教育者,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于自身及学生都具有较大的好处。安心做好“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活到老,学到老”的专研精神和态度,那么对于高等教育教师水平和教育质量都具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在教人的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教育和提升。

四、总结

通过在专科教育的始终贯彻“安、进”教育思想,有利于安定学生浮躁的心气,催生其奋发前进的动力,对于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具有较大的提高。对于培养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具有较大的作用,形成努力奋斗的环境气氛,有利于专科学校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因此“既来之,则安之”的平静心境及“活到老、学到老”奋斗意志“静、动”结合将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娟,郭炜煜.大学创新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育研究2005年5月第31卷第3期208~209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总的目标原则的差异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色。当代高职生思想活动的特点,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高职院校在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行业精神,提高市场经济理论水平等。总而言之,要在对高职学生实际思想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展开工作。

一、高职学生思想深处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

高职学生思想现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如果将普通高校学生依成绩好坏进行划分,则据国家的招生计划及高职生的录取批次,高职生生源则属于高中学生中成绩较低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缺少教师的关爱,因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得高中教学更加偏向于有希望考入本科的学生。因此这就导致了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缺乏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思想松散懒惰,应付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和作业,努力完成的少。思想上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缺乏实际行动的支持。他们又与那些顽固不化的问题青年有所不同,但也有别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可塑性,管理得当可以变好,管理不当也可以变坏。对此应当严加管理,进行持之以恒地教育。他们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政治理论,甚至还存在的逆反心理。不但不热衷与一般性政治活动,而且对一些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表现冷漠。

(二)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不相称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职学生大部分都能从思想上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在少数高职学生中间也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现象,这种现象有两种表现,他们普遍赞同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他们也知道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应当积极的奉献爱心、奉献社会,但是他们却不愿与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另外一种表现就是,他们都反对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但在遇到自己的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却都又为了私利而牺牲群体利益。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意味着,及时他们的思想政治科目开始成绩再高,也难以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三)学生受自卑心理影响较重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有自卑感的心理负担。他们虽然也身处高等教育序列,但普遍还是缺乏一种健康的大学精神,这与高职院校在政策上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例如高职院校不能与普通高等学校享受同样的户籍政策,也没有同样的派遣证等等这些政策上的差异使学生们自认为这是对成绩差的学生的不公正待遇,因而也就增加了他们的自卑感。而且这些高职院校收费较高,高职录取的批次在大专以后,录取分数在大专以下,收费却高出大专很多,这也是高职学生产生自卑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学校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宣传不足,高职院校的品牌意识也不强,造成高职学生普遍没有归属感。这又是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根源之一。就客观事实而言在高考录取工作中,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在政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导致了高职学生认为他们无法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享受同等的待遇,自认为低人一等,这就在他们心理产生了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一定影响,使他们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未来和现在,自信心大受损害。

二、改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对策

(一)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重视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

改善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育是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形成是非观的最初环境。除了课堂教育,还有一些别开生面且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如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团委、各系支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等。除了校内的机构和场所,还有丰富的校外资源,如农村、工厂、医院、城镇社区、革命纪念地、纪念馆、博物院、历史人物事迹等等,这些场所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职院校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而且还要注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重视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如高职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方面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应当给以系统的分析和集体咨询,尤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以理论指导学生们的亲身实践,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救助问题学生还要积极预防,尽早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心理和自我救护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到底。为此,还应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

篇9

【文章摘要】

艺术类图书作为图书出版的一个类别,其产品结构包括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等。文章主要从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的出版现状、市场容量及出版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艺术类图书出版的总体市场概况、发展前景与出版问题,并从规范意识、精品意识、人才意识及数字化意识等方向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开拓艺术图书市场的发展领域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

艺术图书出版;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现状;特点;发展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闻出版产业进行了实质性的体制改革,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创新业态及战略发展空间逐步拓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新闻出版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产业链条长、发展领域广的文化产业的一个类别,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凸显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如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568.6亿元,较2010年增长17.7%;增加值4021.6亿元,增长14.8%,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我们选取2009―2011年期间新闻出版产业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见表1所示),来观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增长速度。

说明:资产总额、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均未包括数字出版。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从表1中可以看到,新闻出版产业,从行业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整体质量与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1 图书出版的现状与产品结构

1.1 图书出版现状

图书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类别,与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类别的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进行比较,发展状况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选取2011年新闻出版业主要类别出版物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来反映出图书出版物与各类别出版物的整体概况与发展现状(见表2所示):

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 复制、 出版物及版权输出、引进。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中,图书的品种最多,其后依次为录像制品、录音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期刊,报纸最少;图书出版与报纸出版在总印张、定价总金额、增加值、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中都占据主要地位;电子出版物作为新兴类别,相对传统纸质出版,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1.2 图书出版的产品结构

新闻出版业各类别出版物,都有着不同的产品结构。作为新闻出版业主要类别的图书出版,其产品结构主要包括:书籍、教材与图片三大类。

书籍指的是使用中国标准书号或统一书号,但不属于课本和图片的出版物,包括:“社会科学总类、哲学类、政治、法律类、经济类、文学类、艺术类、文化教育类、.医学类、农业科学类、交通运输类、综合性图书等22类出版物”。教材指的是使用中国标准书号或统一书号的教材及教材习题解答等书籍,包括:中学、小学、中专、技校、职校、大专以上高等教育机构及其他学校;图片等指的是各种印刷图片、绘画单片、折页及附录等。

本文选取2011年图书出版不同产品结构的一些指标数据,制作出表3,以更好地分析目前图书出版各产品结构的发行现状: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书籍在图书结构中,无论是品种、定价总金额等方面都占据较大的比重,其品种数量占图书的78.6%,总印数占图书的54.8%,定价总金额占68.3%,均位居第一;其次是教材,位居第二。将2011年全国书籍和教材合计起来,分别占到图书品种的99.8%、总印数的99.9%、接近总印张的100.0%和定价总金额的99.9%。

2 艺术类图书的出版类别与出版现状

2.1 艺术类图书的出版类别

艺术类图书作为图书出版单位中的一个类别,其产品结构同样包括:艺术书籍、艺术教材与艺术图片。

1)艺术书籍:包括艺术专著、艺术画册、舞蹈音乐书籍、艺术设计专业书籍、艺术欣赏书籍、艺术课程辅导书籍(针对大学、大专、中专等艺术教学课程所编写的辅导书籍)、高考辅导书籍(针对各高校专业与考题方向所编写的辅导书籍)等;

2)艺术教材:包括中小学义务美术与音乐等艺术教材;普通大学、大专、中专等艺术教材;成人及函授大学、大专业余艺术教育教材;研究生教材。

3)艺术图片:包括绘画印刷品、年画、美术画片、摄影图片等。

2.2 我国艺术图书的出版现状

笔者从艺术类图书的三个类别:艺术书籍、艺术教材与艺术图片的出版概况来分析目前我国艺术图书的出版现状:

2.2.1 我国艺术类书籍的出版种类与出版概况

有关艺术方面的书籍主要分为:表演艺术、视听艺术、视觉表现三大类艺术书籍。

表演艺术书籍:有关音乐(声乐、器乐)、表演、播音主持等方面的书籍;视听艺术书籍:有关歌剧、戏剧、电影等方面的书籍;视觉表现艺术书籍:有关画册、艺术设计、书法、艺术教育理论、艺术欣赏等方面的书籍;其中“画册包括:素描,油画,雕塑,壁画,版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蛋彩画等;艺术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艺术设计、会展设计”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书籍的出版得到快速发展。如:2011年在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22类出版物中,艺术类书籍印数为17468万册(张),占总印数的2.27%;艺术类书籍印张为1254779千印张,占总印张的1.98%;艺术类书籍与2010年相比,种数增长18.10%(初版增长11.14%),总印数增长24.91%,总印张增长26.94%,总定价增长28.21%”。

本文依据新闻总署的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的统计数字,选取近五年的艺术书籍出版数据,可以看到我国艺术书籍出版的出版现状(见表4):

数据来源: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信息2007――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http:///govpublic/1003.shtml

2.2.2 我国艺术教材的市场容量及出版概况:

我国艺术类教材市场主要集中在艺术基础教育与艺术类高等教育方面,主要包括:普通小学、中学、高中的美术、音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教材;普通本、专科艺术类教材;成人本、专科艺术类教材;文学艺术类研究生教材等。可见,我国艺术类教材的市场容量与学生的在校学生数密切相关。为此,通过2011年我国普通小学、中学、高中在校学生数及高等教育艺术类在校学生数,能看出目前我国艺术教材的整体市场容量(见表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

3 不同类别艺术图书出版的市场特点

3.1 艺术书籍的出版特点

近年来,艺术书籍的出版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艺术品种与艺术专业种类的数量剧增。但在这种繁荣的背景下,一部分出版机构从逐利的角度,还有一部分人从职称评定的现实方面出发,对艺术专业书籍的专业质量与精品意识,还是有着功利化、平庸化的一些情况出现。因而,各种类艺术书籍(视觉表现、表演艺术、视听艺术三大类)从出版评价标准、艺术学术规范以及专业艺术书籍的编写、编辑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出版特点。

对于表演艺术、视听艺术、视觉表现三大类艺术书籍,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性。另外,对于画册、艺术设计、艺术摄影等视觉艺术书籍,要有高清晰度的画面与准确的色彩还原度。在版式编排设计上要注重变化与对比,不落俗套,具有一流水平的专业内容。

3.2 艺术教材的出版特点

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编写,应该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大纲,应体现出艺术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标准、基本理念及艺术价值。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整合发展,中小学艺术教材的编写已经逐渐走向美术、音乐与舞蹈等多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以形成美好的审美情感、审美观与基本艺术素养。

相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来说,艺术类高等教育教材编写则有着比较宽松的出版环境与自主出版空间,此类教材目前受政府引导,但已经由出版社和院校主导决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国家级及省级规划教材,如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其申请与审批则非常严格。 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基本概念、原理人手,注重内容以实践的联系度,要以专业表现与实践运用为导向。

4 艺术图书出版中的问题

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与艺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艺术图书出版的日趋旺盛。但在这种艺术图书繁荣的市场背景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图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状况,以帮助进一步探讨艺术图书的良性发展空间:

4.1 艺术图书市场不规范,产品同质化现象强,结构协调失衡

现在有很多艺术图书往往以商业利益为主,一味迎合市场的需要,另外也存在一些作者频繁参与各种艺术书籍与教材的编写,这些造成了艺术图书市场的出版现状混乱,艺术图书选题与内容的同质化。目前,艺术图书市场资源分散,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整体规范较差,结构协调失衡,恶性竞争压力大等现象,这种现象造成许多出版机构处于一种发展不均衡及亏损的状态,使得艺术图书库存也逐渐增大,成为资产质量不断下降的不良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出版费用及出版资源。

4.2 艺术书籍的评价标准体系缺失,专业品质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不足

艺术书籍的品质,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作者队伍及专业编辑力量。由于现在许多出版社在艺术书籍出版时往往依赖某些专家,没有建立起完善、多层次、国际化的艺术专业作者队伍,造成了艺术作者队伍资源稀缺,结构比较单一。另外,当前艺术图书学术研究比较浮躁,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与标准缺失,且缺乏具有较强艺术学识水平与鉴赏力的专业编辑,加上出版社往往更多关注发行数量与经济效益,这一切都使得艺术书籍的水准差异较大,市场生命周期较短,降低了艺术图书出版的专业质量、独创性与含金量。还有,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艺术图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丰富多彩,应该更注重创新能力,注重结合新的载体来搭载不同的内容,以进一步拓展艺术图书市场的发展空间。

4.3 艺术教材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系统化不够强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高校艺术教材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厚度,能够率先反映学术界的研究动态,促进艺术教材出版领域的教师作者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高等艺术学校的教材,在编写中,更应与社会艺术实践有一定的联系与结合。目前,高校艺术教材对于一般性专业理论有系统的阐述,但理论与社会实践需求、实践运用有一定的脱节性,需要更务实的艺术指导,需要把握艺术最新动态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等实践案例与运用表现,应系统化地将各艺术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开阔的艺术思维。

【参考文献】

[1]柳斌杰:《以时不我待精神引领产业大发展》[EB/OL].中国新闻网,[2010―01―06],

http:///cul/news/2010/01-06/2055851.shtml

[2]蒋建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EB/OL].东方网,[2012―11―11],

[3]《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公报,[2010―09―07],

http:///govpublic/60.shtml

[4]《艺术展览》[EB/OL].百度百科网,[2010―1―18]

[5]《什么是美术》[EB/OL].百度文库网

[6]《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信息,[2012―07―12]

[7]张乔:《综合的艺术史及其写作要素―解析和》[J].艺术教育, 2012,01 ,32―33页

[8]张乔:《综合的艺术史及其写作要素―解析和》[J].艺术教育, 2012,01,32―33页

[9]水明:《数字出版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J].西北美术,2010,01,18―19页

[10]孟耀:《高校学报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04,112―114页

[11]郭丽杰:《网络环境下馆藏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3,06,32―33页

[12]郑丽娟:《从电子出版物的特点看其发展》[J].绥化师专学报,第21卷第3期,2001,09, 134―135页

篇10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64-02

所谓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否满足高等教育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今天,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由于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关涉到更多利益相关者;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价值诉求,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新的历史使命。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我校高职专科制定了相应的力争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诉求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和创新精神,牢固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理论水平,又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服务第一线,能够胜任基层企业需要,具备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校高职专科的人才培养从社会的关注视角,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企业的关注视角,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从学生的关注视角,通过提升教育教学以及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校的关注视角,服务于学校的本科建设,传承电机高专的办学品牌,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就业指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校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正确,定位准确,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价值取向。

一、从“招得进,入学率高”看我校专科品牌的吸引力大

近年来,我校高职专科生入学率都保持在高位,每个自然班人均保持在45人以上。入学率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专科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培养质量和水平多年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我校高职专科每年提前、超额完成招生指标,录取率均超过100%,报到率连年走高。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以后,在外省市生源逐年递增的形势下,我校高职专科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报到率,这一点,没有电机高专品牌的吸引是做不到的。

二、从“留得住,入学巩固率高”看我校高职专科办学质量水平高

据我校招生处的数据统计,我校高职专科每年招生、报到、退学比例较为稳定,入学之后退学学生数量占比不到1%,学生留得住,说明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对学校有了认可和归属。我校高职学院实行一体化的学生管理和一体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学校统一的二级学院组织框架下,健全各类教学和学生管理组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特别是建立了专业和课程管理责任制,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通过组建直接向分管院长负责的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职业技能咨询和培训中心、学生社团服务中心等团队,形成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和学生参与学院管理的机制。更新策略,创新模式,让课堂跟着岗位目标走,教学模式跟着学生走,学生养成跟着职业生涯走,大胆改革评价体系,将新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入学巩固率”纳入全校整体管理全过程,从业务处室、各专业部到每个年级班主任,从教学环节到对学生管理的具体岗位,都制定了定时定位动态考评、检测、防控的办法,有效解决了“留得住”的难题,使二年级以上学生入学巩固率保持在95%以上。

三、从“走得顺,就业率高”看我校高职专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素质强

我校高职专科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水平,签约率逐年上升,2012届毕业生更是达到了签约率93.32%的出色成绩,高出上海市平均签约率水平近18个百分点。签约率、就业率比例客观上反映了我校高职专科很好地达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素质强,适应企业、市场需求,得到用人单位认可。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数据统计,历届录用我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均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铁路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烟草集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对我校高职专科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我校高职专科拥有专任教师48人,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占5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学历教师占总数的63.38%、“双师型”教师占40%,这样的师资配备水平在上海市同类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同时,学院设有28个拥有先进设备的各类实验实训室,如电气自动化实验室、气液电实验室、光气电实验室、工业网络自动化实验室等,并拥有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条件。校区已被定为全国数控网络培训中心、冷加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CAD培训网络教学点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上海市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师资培训基地。雄厚的师资以及先进的硬件配置为我校高职专科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院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对理工类的学生鼓励掌握多项技能。2011年理工类毕业生中拥有各类高级证书比例近30%,拥有“双证”率达90%以上,获“多证”率达60%。在回访中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敬业精神,以及工作稳定性、有继续学习的要求和愿望等方面给予了较高评价。

四、从“留得住,就业巩固率高”看我校高职专科人才发展的后劲足

毕业生择业不稳定,从岗不适应,或先就业即失业、先上岗即下岗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劳动力市场“用工荒”给就业者带来更多的择业机会外,一个内在的因素就是学校培养质量不高,功夫不深,导致学非所用、对岗不准、无所适从,与广大学子的体面劳动、光彩就业意愿形成极大的反差。每年开展企业调研,是我校的传统。根据调研的数据显示,我校高职专科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巩固率保持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高职专科人才非常青睐,正因为人才留得下,稳得住,发展后劲足,才使得这些企业在我校招募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能够稳步提升。在招募我校专科生排名前十的单位中,多数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面向全市10所同类高校招募应届生,而在我校的招募比例每年均保持在30%的水平;上海三菱电梯95%的应届生都从我校专科生中进行招聘;华域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等都是我校专科生招聘的长期合作伙伴。校企合作冠名班至今已开办20多个,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技能定向培养的合作办学等协议签署每年保持在20家企业。这些数据是市场对我校专科生技能质量认可度的直观检验。

五、从“‘薪’情好,就业满意率高”,看我校专科办学水平的认可度广

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推动我院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可持续健康发展。据调查数据显示,我校高职专科生毕业后,其第一年的薪资水平高于大专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工资区间。超过31%的毕业生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这一比例高于上海全市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水平,甚至高于上海市本科生的月收入水平,在上海市的统计中,仅30%的本科生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而我校高职高专学生则达到并略超过这一水平。“薪”情好,是我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企业对我院毕业生也给予较高的评价,招聘的满意度保持92%以上较高的水平。

六、从“考得上,升学率高”,看我校专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优

让有志深造的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这个“立交桥”,向高等院校迈进,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战略决策,也是从客观上推进高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本质所在。我校专升本招生面向全市十多所大专院校,如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剑桥学院、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近三年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校高职专科每年的专升本考取比率逐年攀升,从2009年的51人,上升至2011年的138人。专升本考取比例的连年上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今后的办学中,高职学院将在内涵与外延上进一步服务于学校的本科建设,为本科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传承电机学院高职教育的品牌,并结合目前高职(专科)发展的新特点,创新机制、提升内涵、培育特色、强化服务,使培养的学生更被社会接受、更受企业欢迎。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78.

[2]汪歙萍,上海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