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初级棍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武术初级棍术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

篇1

【关键词】广西中小学 武术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25-02

武术运动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健身方法,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平台,它除能强身健体外,更蕴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其作用是其他体育运动不能代替的。自从《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实施以来,我国武术的推广多了一个新的契机。笔者认为,要想让武术真正走进广西中小学的课堂,还须高度重视起来,强化武术教学的硬件设施,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水平,让中国武术文化在学校更深入、更全面地发扬和传承下去。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是推广和发扬武术精神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强化民族的精神,将我国武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一、广西中小学武术教学开展现状

(一)广西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设置现状

武术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学校教学的日益更新,教育部门已将“武术”作为必修课课程写进了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大纲的一部分,2011年的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四个水平作了一定的修改,例如,水平一,要去学生只是掌握武术类的基本手型、冲拳、抱拳等基本动作。水平二的学生,需要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的要领及6-8个容易动作组成的套路。水平三是要求学生在水平二的基础上,能创新出一些地方的特色拳种。水平四是使学生能掌握一些技术类的武术动作和套路以及基本的防生技术。而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广西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主要涉及五步拳、散打两个简单的教学内容,并且教学内容也全是武术套路,像初级棍术、枪书、太极拳等方面的内容几乎不开设。另一方面,广西中小学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很少根据学生的水平发展来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得低年级的学生觉得,“武术”太难学了,高年级的学生觉得“武术”过于简单,长此以往,让学生觉得“武术”是一项枯燥的体育运动项目,渐渐地对武术失去了兴趣,进而阻碍了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总之,目前在广西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其教学内容不够新颖、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二)广西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方法现状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它的作用主要在于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而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广西中小学武术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采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即简单的讲解示范法后,再让学生机械性的跟着模仿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过于乏味,缺乏创新新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对武术动作攻防意义的讲解,无法表现出武术的神、形兼备的特征,如一潭陈静的死水,降低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让学生走神。可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广西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硬性条件现状

任何学校要想开展一个教项目,除软件设施外,硬件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像场地器材这种硬件问题,直接涉及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以此,我们更应该加强重视起来。据调查显示:目前广西中小学中,大部分学校在场地、器材上比较贫乏,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大部分学校甚至都没有标准的篮球场或者田径场,更不可能有室内场地或者专业的训练馆以及武术类的服装。在器械上,例如,刀、枪、多媒体等器材也是少之又少。虽然武术教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也并不代表不需要器材,如果中小学生在武术教学中,缺少基本的安全保护措施,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加之,教学内容有单一,导致武术教学更加的枯燥无味,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武术的教学效果。

(四)广西中小学武术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是解惑者,学生能否掌握好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跟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阶段,也是国家为什么说教育事业要从娃娃抓起的一个原因,如果,学生在最初阶段,不能对武术有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就更难培养学生的d趣爱好。从广西部分中小学武术教师中得知:目前,广西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大部分都是专科或者本科学历,较少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且年纪大部分为中年教师,青年教师较少,科研能力总体不高,更多的教师在公开期刊上,只是为了评职称做准备。研究中还发现:这些体育教师中,他们在专科或者本科阶段,绝大部分都不是出自武术专业,更多的是来自篮球、田径或者健美操专业,武术这么课程只是在大学阶段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任教以后,缺乏武术技术或者理论上的相关培训,导致他们对武术专业只是略知一二,平时给学生上课,很多教师也只是现学现卖。可见,师资力量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广西中小学武术教学持续发展的对策

篇2

【关键词】人才培养 武术教学 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17-0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运动,它是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中产生的,并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当前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沉淀,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习练方法和理论体系,受到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武术注重精、气、神、心、身的协调,讲究天人合一,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因此,武术成为培养体育人才中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武术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养成,不符合素质教育下的人才培养要求,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本文分析了当前武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基于人才培养的武术教学改革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 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全国大部分学校选用的武术教材主要包括初级三路拳、简化太极拳、初级剑和少量的攻防技术等内容,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需求。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想通过武术课程的学习,学习一些散打、攻防格斗和防身术,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还能用来防身,保护自己。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武术课程学习失去兴趣,平时只是简单应付,偏离了武术人才培养的目标。

2.武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的武术教学以套路学习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加上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是很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只能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导致武术课程枯燥无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

3.武术教学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武术教学的评价与其他体育课程的评价大致相同,未能体现该课程的特色。武术教学内容以初级长拳、刀术、棍术和简化太极拳等为主,在对学生武术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时,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演练套路的熟练和规范程度的考核,忽略了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中自身道德修养和武德的养成,也没有具体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某项技术的防攻用法。武术教学的单一评价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喜欢武术课,又害怕上武术课,担心期末考试无法通过,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念。

二 基于人才培养的武术教学改革路径

1.创新武术教学内容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就必须打破传统武术教学内容的条条框框,敢于创新教学内容,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武术内容,增加对抗性项目,类似防身术、擒拿等,通过双手对抗练习、人―物对抗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第二,结合学校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创编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新教材的编制要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武术套路,缩短套路长度,做到难易适中;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性格和道德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坚忍顽强、奋发向上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2.丰富武术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武术的教学要求,只有不断丰富并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展要求的人才。教师要对武术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武术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训练,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武术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一些武术教学视频供学生欣赏学习,多媒体视频可以准确地示范各种组合动作以及套路的动作难点,学生反复观看,反复练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武术课程的学习效果;可以同时采用表象训练教学、先集中后分散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避免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而打击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

3.成立武术协会,保证课内外武术活动的开展

武术协会是武术教学的课外延伸,对提高武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院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和教师组建武术协会,并将其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将武术协会的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武术教练身上,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武术协会的创办中,积极创办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等课外武术团体。

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成立后,要选择武术技能较强、具备管理能力的优秀学生作为团体骨干,并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武术的由来,武术传达出的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向同学介绍武术的防身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武术训练中,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此外,还要定期在社团内部举办武术知识讲座、武术技术切磋交流会,并定期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开阔视野,提高对武术的认知。

总之,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的创办不仅能使爱好武术的学生在课下也能进行武术训练,保证课内外武术活动的开展,还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武术学习氛围,使我国优秀的武术文化绽放光彩。

4.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武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要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采用武术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方式。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攻防意识,并加强对学生具体动作技术的指导,教授学生一些防身术,提高武术的实用性。武术课程的考核要根据内容的调整进行不断的完善,在考核过程中要模拟一些危险场景,考核学生的攻防意识、功防能力以及武术运用的灵活性,并注重对学生武术道德的考核。

5.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武术教师担任着教学中教的任务,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加强武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历层次、具备较高道德修养的武术教师队伍。教师要能够时刻关注武术学界的前沿动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讲座,聘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武术教师到校进行经验的交流使教师在交流沟通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技巧;(2)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3)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的考核机制,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评奖评优相结合,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武术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武术教学质量;(4)教师要紧随时代的脚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时刻关注武术学术层面的前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三 结论

武术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锻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意志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切实培养出具备高超武术技能和高尚武术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视角下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

[2]张伟明、巩志囡.论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2)

[3]崔白帆.中国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应对[J].学术探索,2015(11)

篇3

摘 要 教学改革近年来不断被提及的一个话题,体育教学改革做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他关系到广大在校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此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教学改革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建立完善一套社会主义国家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实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宏伟蓝图,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笔者从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多年,有着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此课题展开相关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二)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围绕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具体现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师生比问题。随着近十年来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屡创新高。就普通高校而言,动则两三万,更有甚者达到了四万多。然而,在高校盲目的扩张过程中,老师队伍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增强,表现出师资不足的现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课程,自然而然,体育师资就显得更为不足了。同时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它对师生比的要求相对更加严格,一般说来按照体育课程教学规律,一个体育老师一次课所教学生以20个左右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0个。然而,在现实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远远不止这个数,“超载”现象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一些普通高校中,一个体育老师一次课带五六十个学生是常有的事,试问这样又如何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学内容陈旧。许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大纲几十年如一日未曾改革过,如,公共体育中的武术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个三路长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然后就是一些基本的初级刀术、剑术和棍术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一些东西早已失去了其旧日的功能与价值,使课程单调枯燥。这些都使得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越来越多的受到指责,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日益高涨。

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就必需加大力量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加大力度改善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学识,过硬专业水准,丰富教学经验的年轻优秀体育教师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将学校体育教师送出去进修学习,以不断的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定期的举办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交流比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不断的完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制,为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其次,改革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组织形式。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组织形式是将公共体育大一时期放入必修课中大二时放入选修课中,实行学分管理制度。这种组织管理方式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组织中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学生制的管理把原本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参与体育课和形式变成了被动的学习,为了获利学分而学习,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在很多时间经常有由师资原因只能开仅有的几个项目,这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在一些已经列入等候的项目中,有的经常因学生选课人数不够而不得不取消。而并入其它的教学项目之中。而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出现就委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以项目为出发点,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需要,并为之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些都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四、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教育实验已经开始启动的今天,特别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实施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投身课堂的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其次,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落实。最后,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有助于转变现今公共体育教学理念,提升高校整体体育教学质量。

五、小结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高校教学不仅要传播学生以渊博的学识,磨练学生过硬的本领,陶冶学生高雅的道德情操,还应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而健康体魄的获得真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使命。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意识也会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的深化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苟定邦,董林,聂东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