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保障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镇为了健全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解决居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问题,大力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广大居民享受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镇政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措施,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合理规划实施方案
我镇积极落实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按照其要求,镇政府制定全面的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医疗工作同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本年度,我镇把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由分管副镇长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行政村也都成立了“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具体开展,层层落实,使各项规划得以有效实施,新农合推行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以人为本, 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落实科学发展,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08年是我县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第三年,我镇通过免费为上一年度为参加新农合的村民进行免费体检等方法,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是进一步扩大合作医疗覆盖面。2008年全镇参加新型农村比率达到达96.2%以上,比07年91.3%的参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确保农民个人筹资额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个人标准,增加乡村两级筹资额。
三是强化管理机制。设立合作医疗独立帐户,由专人管理。进一步规范合作医疗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和医疗处方用药管理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互查与对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村级报销单据的审核,坚决杜绝“大处方”、“违规方”、“人情方”的出现,有效减轻因计划外超支带来的财政负担。
四是加强透明度宣传。采取以“一个公示”、“两个宣传”相结合的措施,全面公开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举办群众健康教育讲座及户外健康宣传活动,力求“政府部门100%落实政策,参合农民 100%享受政策”。五是积极进行健康观念引导。依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有利平台,开展“中医进社区”活动,适宜推广中医养生理念,提倡物理治疗和加强前端预防工作,合理引导群众观念由“花钱看病”向“花钱防病”转轨。
篇2
公益活动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别人放飞梦想,还能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对于以后面对挫折有所帮助,那么,公益活动服务心得体会怎么写?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参加公益活动服务心得体会范文3篇,希望大家喜欢!
参加公益活动服务心得体会范文1
长江社区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南岗区“1536”的发展战略。在此次活动中,始终把城市管理“洁净如家”的奋斗目标放在首位。争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打动广大居民及身边人,共同来爱护环境、保持卫生。
一、用行动感染身边人
在活动中,长江社区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爱心有时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我们在认真做好此次公益活动的同时,也不忘在活动中大力宣传环保,力争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加入到我们环保的队伍中来。为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尽一份力。
长江社区始终让环保的理念灌输在整个活动中,并把环保的旗帜在一次高高举起。在全民环保的今天,长江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着环保的理念,还凭借着自己的环保感念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关注到环保的活动中来。要让辖区的内的每一位居民都明白环保的概念对我们每个地球人的真正意义。
二、分工明确、落实到位
长江社区党委为了让此次活动,能够在居民中得到大力的推广,采取了分工分片的原则,进行活动。为了保护环境,把长江社区环境卫生得到提高,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长江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了休息的时间,经过了周密的安排,长江社区进行以“洁净如家走进社区”为主题,在小区内开展了这次公益活动。
首先:把社区工作人员分成四组。
其次:发给他们捡废旧书报和废弃塑料瓶等废物的工具。
第三:指定存放废物的地点。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大家分散开始工作。从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工作人员干劲十足。对他人来说有的垃圾很脏,躲都来不及,可是我们都把这些收拾得干干净净了。一些死角都进行了清理。整个社区的废品都进行了有效地处理。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工作我们停止了此次清理垃圾活动,当垃圾车来收走了我们四个多小时的成果时,大家的脸上仿佛出现了胜利的笑容。我们把这些垃圾袋分给队员让他们按每家一个进行分发。让他们可以把垃圾放在垃圾袋里不要到处乱仍。垃圾袋分发完以后,我们就在社区门口进行关于保护环境宣传,前来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
经过六小时的活动,我们长江社区此次公益性活动圆满完成了。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返回社区,此次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吃苦难劳的精神和居民群众对保护环境的关心。
参加公益活动服务心得体会范文2
暑假我参加了由“半亩花田——纪念田维”组织自发的爱稀客公益组织的活动,主要网络宣传工作,其实工作本身并很累,在网络媒介上用的力量宣传,工作很小,却也很有意义。
爱稀客是肺动脉高压人群设立的,主要资金用来对肺动脉高压捐款的公益慈善组织,现在基金会还未能设立,的规模,我国是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较多的国度,现在统计在案的有100人左右,而我所做的现在爱稀客主要的宣传工作。
宣传主要是让更多人来肺动脉高压,病,人,从而在基金会创办后可以的募捐,从而资助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动脉高压是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稀有疾病,我在向别人传播前到肺动脉高压患者看似与常人任何区别,在常人看来没的走六分钟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眼里那是的挑战,肺压过高,她们无法与常人一样行走,只能慢行,并且很容易缺氧,治疗费用极度的高,最便宜的也要20_元每月,而要想让身体稳定就要上万每月的药物,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这在外国可以免费的治疗项目在我国让每个家庭都可以倾家荡产。
为此,病人学生都出国留学,为的是享受国外的免费治疗。就了“有药没钱治,有家不敢回”的奇怪。
我明白了,每患上肺动脉高压的治疗都会在2—8年内死亡,也说她们中间的每人都在与死亡赛跑,每人,手中都有计时器,看着死亡的。她们不敢说,,人会相信。
做实践我最喜欢的实践,就算暑假结束了,我也要做下去,这是我所喜爱的,现在方法原因不大,我会努力做下去,最后相信会。
我的体会,我觉得有时候也许关怀就在的身边,身边其实就会有那样的需要去帮助的人们,而,也应该都有一颗慈爱的心,去帮助别人,这是最的。
这我的感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慈善事业的行动中去。
参加公益活动服务心得体会范文3
今天我们去了__镇居委会,参加他们组织的敬老院活动。说实话,这里的敬老院十分破旧,完全不能和__敬老院相比。而且请的工作人员实在是不够,以至于那里的阿姨们要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
然后我们几个就去帮忙打扫。特别是一些栏杆上面都积着厚厚的灰尘。然后我们去打水,每人拿了一块抹布,开始擦了起来。我们两个人一组,一个楼面分成三份。阿姨一份,我们两份。打扫了快半个小时之后,有几个年纪比较轻的奶奶们,居然也开始帮我们劳动了。虽然只是做一点轻松的活,但是我们却被感动了。
这次活动,总共经历一个半小时。应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所以我们各个大汗淋漓。但是我相信每一位参加这个活动的同学,今天绝对是个不错的日子。助人为乐总是好的。本次活动,大家都受益匪浅。
经过上次的活动之后,有些同学和那里的老奶奶可以算是一见如故,但因为总总原因,并没有可以和奶奶们好好交流的机会。所以我们再次去了敬老院。
依然是两人一组,负责和一位老人谈心。或许是敬老院的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单调,所以起先我们只和一位老人聊天。到后来越来越多的老人们自发的加入到我们的聊天中来。 她们有对于自己年轻时经历的回味,也有对自己的家庭的描述,当然也有对现在生活的埋怨。特别是一位年纪只有48岁的叔叔。他因为生病而被送到这里。他已经来了快半年了。在这里除了吃饭,看电视,就是睡觉。他之前是一位很喜欢爬山游览风景的人,再加上他的年纪是这里最小的,和上了年纪的老人根本就聊不起来,所以他的脸上总是有着一种淡淡的寂寞。
然后我们许诺之后会常去看他们的。总是觉得那位叔叔的子女这样做总是不好的。放在这里就不管不问,而且叔叔还那么的年轻埃走出了敬老院,和那个叔叔聊天的同学有些感慨的说:“我要好好对待我的父母,敬老院真的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埃”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替自己的父母想想,多多想想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今天是我们班的社会实践活动日。我们要去敬老院慰问那些孤寡老人。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新医改;价值取向;引领作用
1引言
2009年3月17日,随着“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它不仅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诊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问题的近期目标,也设置了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目标,工作的重点从重视经济效益转变为重视医疗公平。如何真正解决当前新医改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医院摆脱困境,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2新医改的目的取向及判定的元价值
2.1新医改的价值取向
从概念上来说,价值取向指的是主体基于价值观在解决矛盾时的冲突所选择的基本价值态度、立场以及所表现出的价值倾向[1]。而新医改的价值取向是基于政府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在解决医改中遇到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新医改方案一出台,就将城乡居民一同放在了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这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突破,这对未来全民性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应该凸显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应该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和保障相关投入来完善现有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真正把保障居民的健康当作重点来抓。探寻新医改的价值取向对深入理解新医改的目标以及实施手段,摆脱目前的工作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新医改中价值判断的元价值
我们可以把元价值理解为决定事物价值取向的根本要素,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凸显了新医改的公益性,工作的重点在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以及看不起病的问题,为民众提供普惠式的医疗保障,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覆盖面积。突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不仅符合国内的基本国情,更符合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潮流。按照当前的节奏,在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就能够建立起来,能够形成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药品的供应,形成多元化的医疗格局,确保人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此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社会公平正义是新医改公益性的一个特质,健康不单指没有身体上的疾病,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以及道德方面的健康[2]。传统医疗体制模式之下,负责解决看病问题和健康问题的是两个互不隶属的部门,所以要想真正维护健康就应该建立起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系统,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系统。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新医改的重点工作,在保障“公平”的同时还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3新医改价值取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部门分割会影响新医改的研究成果
其实新医改不仅是卫生部门的工作,也不仅是医院或者医生的工作,新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各地基层政府部门在其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制定政策并且调整实施,需要基层政府部门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去认真研究。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存在职权不明、分工混乱的现象,这不仅不能保证新医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损害了公民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
3.2政府投入不足难以确保新医改的公益性
新医改的推行需要政府部门适当给予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加强监管、合理规划,从而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让人人都能够享有这一服务。据相关资料显示,在针对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文章中“增加财政投入”这一建议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也说明了当前政府对于医院的财政支持较少,资金投入不足[3]。新医改和以前的医疗政策相比更加侧重公益性,这并不是意味着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就可以立马实现,还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但是就当前来看,这一工作还未能落实,这也就导致投入性资金无法合理利用、资源浪费的现象频频发生。
3.3医保制度的可及性影响新医改的公益性
新医改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变过去“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但是从当前来看,不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还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都无法从根源上去改善这一问题,因为看病而倾家荡产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国的医保体系被多元分割成独立又封闭的版块,彼此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在各地区人们会因为身份、职位以及地域的不同而被区别对待,影响新医改的落实。还有参保人的身份发生转变时,医保关系的转移环节复杂,只能被迫选择重复参保或是退保。上述的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新医改的公平性和公益性,也降低了参保群众对新医改的满意度。
4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医改价值取向中的引导作用
4.1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管理原则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同推进,医院的管理体制、人员设置以及药品的配送体制都有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这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医生“利益”和“公益性”价值取向的矛盾。因此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观念,改变医务人员的错误思想。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强调“以病患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医务工作者的压力较大,部分人会选择转职其他行业,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流失的现象。医院应该给予这部分医务工作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们体会到职业荣誉感,充分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2建立教育为主、奖惩为辅的约束机制
在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以及工作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工作的信心,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要鼓励他们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那些行为端正、表现良好的医务工作者,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对于那些思想不端正、有严重工作失误的医务工作者,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4.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不断加强医疗人才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过硬、思想素质较高的骨干队伍,能够时刻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结合时展所需不断充实自己。这不仅能够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持久性,还能够让工作人员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可以定期召开交流会议,让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树立榜样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医改价值取向中的引导作用。
5总结
新医改的推进旨在让普通民众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彻底改变过去“看病难、治病穷”的现状,真正实现医疗公平。但是在推进这一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我们去加以解决,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我们眼下的主要任务。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推进新医改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政府部门也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加大对新医改事业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安宝权.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158.
【2】陈宇霆.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6(18):41-42.
篇4
在这里实习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们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1、自主学习
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
3、团队精神
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
4、基本礼仪
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5、为人处事
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总之而言,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为了今后更好的提高。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任务。
在兴业工作已经一个星期,这是我第一次进银行工作。在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工作,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签下自己的第一单,但也有了一点的收获。现在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下总结。目的在于吸取教训,提高自己,以至于把工作做的更好,自己有信心也有决心把以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在工作之前我只听说过pos机,并不是很了解银行的这项业务,而且对市场也毫不了解。但在接受银行的培训和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之后对该项业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经过一个星期的团队合作和一边学习产品,一边摸索市场,遇到销售和产品方面的难点和问题,我们及时向领导请教,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一些比较难缠的客户研究针对性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团队合作和不断地学习产品知识,收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寻找市场、收集市场信息和积累市场经验,现在对市场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与客户沟通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在我已经可以清晰明了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产品,对客户所提到的各种问题也逐渐能够应对自如,能与客户作进一步的沟通,而且收集了一些意向客户的资料。
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我也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对于市场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对该业务还不能全面把握,且对与此业务相关的其他业务还不够了解,造成不能十分清楚地向客户解释;在与客户沟通时还不够热情,并且不能明确地把握客户的意向。
现在对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计划:
1、积极寻找市场,了解市场;
2、多方面地了解客户,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状态和需求,再做好准备工作才有可能不会丢失这个客户,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整理客户资料,对意向客户进行及时跟进,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尽力全力帮客户解决问题,给客户一个良好的形象;
3、要有好业绩就得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采取多样化形式,把学业务与交流技能向结合;
4、和同事要有良好的沟通,有团队意识,多交流,多探讨,才能不断增长业务技能。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保障标准也不够高,大部分百姓在面临就医问题,特别是遇到疑难杂症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会出现家财散尽的状况。此时,医疗救助对缓解这些燃眉之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这项政策落实的还不够好,在此我针对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就我市而言,医疗救助主要针对的是低保家庭人员和边缘困难群体,需具备的条件是:必须为住院治疗的患者;在经过医保环节(低保家庭人员还需经过“济困病床”环节)后个人花费超过起付线(低保家庭人员为XX元,边缘困难群体为5000元),方能由社区上报至街道,再由街道上报至民政局,民政局审核通过后报至财政局,财政局审查通过后拨款至民政局,民政局将款项拨付给街道工作人员,最后由街道工作人员将救助金下发至患者手中。每人每年的救助上线为5000元。
整个过程财务制度非常规范,各级领导的把关、签、单位公章、领取人签、返回汇总表等都很完备。这样的环节设置对于确保医疗救助金的准确发放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层层审核把关,基本上保证不会出现骗取或挪用医疗救助金的事件发生,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困难家庭首先要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报销部分医疗费用,这个周期就比较长,低保家庭还需经过“济困病床”
环节,周期就更长了,而有些定点医院不主动向患者介绍济困病床政策,本来是帮助穷人减轻就医负担的好政策落实的并不好。经过这两个环节再申请医疗救助金,又需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可疾病是不等人的,病人的生命健康需要与时间赛跑,医院不是慈善机构,不会耐心等待救助金下拨后再收费。此外,起付线偏高,封顶线偏低也对困难病患的帮助不大,尤其是重症患者,花费动辄十几万到几十万,即使享受到全额,也仅为区区5000元,面对巨额医疗费用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那么,只有从实际出发,重新制定新的救助政策,方能对困难群体给予真正的帮助,对此我有一点建议:
首先降低起付线标准,根据嘉峪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起付线标准。
其次提高救助标准,由目前的5000元升至更高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可以根据患病程度、就医费用制定多个标准,例如一般的病症可制定一个较低的标准;重症则可制定较高的标准。
再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减少审批环节,这需要民政、社保、卫生部门的协调合作;二是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有一件就要马上解决一件,不要拖拉和堆积。
第四,与定点医院协调解决部分病患无钱入院进行先期治疗的问题。可由民政部门协调,让病患先入院治疗,后由民政部门垫付医疗救助金。
第五,扩大救助范围。目前医疗救助金仅针对住院治疗的患者,但一些慢性病或特殊病种还需长期服药治疗,这些门诊治疗费用经过长期积累数额可观,也对患者家庭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可让这部分人将平日门诊花费的清单收集起来,达到一定数额时给予适当救助。
第六,建立临时性医疗救助应急基金。可使用这笔基金灵活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急事、特事、难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解决好这些问题,使群众收益。
第七,真正落实好济困病床制度,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政策温暖。
第八,定期回访制度的建立,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对困难病患的救助效果和是否还存在就医方面的其他困难,并及时伸出援手。
第九,医疗救助不仅是物质方面的帮助,还应给予政策和精神方面的帮助。例如提供政策解答、帮助病患及家人寻求解决办法、协调其他部门对其帮助、对病患进行疏导和安慰等。
篇5
关键词:体育专业;社会养老;网络管理
1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在发展速度快及高龄化态势显著情境下来临的。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中国人口老化速度是极其迅速的。全国老龄办在2006年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2020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2050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1.78%。据相关研究可知,自理能力随年龄增大而不断降低。80岁以上的老龄人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老年人口的25%,老年长期护理照顾需求压力将会非常大【1】。
大学之为大学,其职责无疑是为社会造就可用之材,其根本出发点与归宿点无疑就是“服务社会”。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学校体育场地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按照以上数据,全国每2329个人拥有一个体育场地,2006年高校在校生约1738万人,平均605人拥有一片体育场地。依照比例是全国人均数的3.85倍,相对社会体育场馆优势明显【2】。高校体育设施有专门人员负责保养维护,安全性和耐用性上超过社会体育设施。因此,地方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面向社会服务,以此可以由体育专业建立养老的示范点以及学生实习基地。
总之,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出现了“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而现有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在管理、服务、资金、人员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一、体育专业具有精良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人力资源,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了必要的活动场地和人文条件;其次,政府通过对高校教育资金的投入,在进一步改善校园建设的同时,也为养老中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和人文化境,既加强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有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一次投资,达到双赢的效果;第三,切合实际是学校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学校针对养老中心调整课程设置,培养相关及专门型人才,丰富学生勤工俭学、实习及就业的新的渠道;第四,老年人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他们严谨的态度也将监督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双向发展的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社会养老基金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养老制度的安全运行,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难见成效。形成这种困难局面的最基本原因,是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过少,覆盖面过窄,尤其是参保规模出现持续萎缩的倾向。
2.1 传统的社会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是人间正道。在政治和经济学意义上,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抚养费用,是进入社会生产过程的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组成部分,劳动力再生产是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劳动者的收入不足以抚养子女和父母,由政府的社会保障资金来补贴。这里的家庭概念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所谓家庭就是这样一种利益集团,它们是由法律关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成员间彼此具有供养义务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基本单位。他们每一个人的劳动力使用价值中,都物化了前辈的劳动,形成他们劳动力价值的必要生活费用中,都必须包括他们应该赡养人口的必要生活费用。
2.1.1法律规范的强制
我国的宪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都规定赡养扶助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若子女违背这种法定义务,则要受到相应的制裁。同时,199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0条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这些规定表明,家庭养老是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的法定义务,公民必须无条件地履行。
2.1.2老年人口与家庭的经济互动
老年人口从家庭获得养老资源,可以看作是老年人口与家庭经济互动的结果。老年人口在年轻时的劳动收入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家庭成员的消费,平生几乎无积蓄;同时,在他们进入老年后还放弃闲暇,为子女提供家庭劳务,甚至有疾病的老年人亦不例外。因此,老年人从子女处获得的养老资源,可视为老年人提供收入和劳务的延期隐性支付。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老年人口扶养比增大。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在城市和农村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我们可以用全国总的老年人口扶养比来粗略地说明目前老年人口扶养比增大的趋势:1997年老年人口扶养比为10.35%;2000年上升到15.60%;而到2050年,则猛增到48.49%。同时,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内部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高龄(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快于低龄老年人口。老年人口扶养比的增大,高龄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意味着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增加,家庭养老资源需求增加。
事实上,中国家庭结构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代际分离使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生活照料产生了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演变加速,代际隔阂增大,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难度增加,老年人口的情感需求难以获得满足。所以说,现有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养老的需求。
2.1.3传统观念束缚,社区养老意识不强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孝”文化的国家,几千年以来都推崇家庭养老,因此,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4社区居委会行政性强,缺乏独立性
我国的社区由于长期受到单位体制的挤压,本身的发展并不完善,社区组织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学者指出这造成了目前社区养老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行政化色彩很强的法定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大背景下,为配合上级的要求建立起一些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在体制不顺畅、资源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在福利化和经营化取向之间左右为难;另一方面,又因为社区本身服务质量欠缺、居民的不认同等因素影响,使得这些养老机构生存举步维艰。
2.1.5社区资金不足,来源不稳定
资金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社区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补助、社会筹资、个人捐赠、适当收费几种类别”。现在政府补助在逐渐增加,但是相对于社区需求来说,它还存在很大缺口。目前社区还没有很好地启动利用社会筹资和个人捐赠机制。因此,社区资金主要以自筹为主,这既消耗了社区集中于专项养老事业的精力,也使得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并且不具有稳定性。
2.1.6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供需不平衡
有资料表明:托老所,18.9%的老人需要,仅有0.5%的老人得到满足;保健指导,36.8%的老人需要,仅有9.3%的老人得到满足;家庭病床,42.5%的老人需要,仅有14.8%的老人得到满足;定期体检,57.8%的老人需要,仅有7.6%的老人得到满足;应急服务,45.1%的老人需要,仅有0.7%的老人得到满足。同时,很多社区服务设施仅限于一些简单、基本的运动器材,而且并不适合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在一些老年人急需的比如医疗设施、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人商品方面投入不足,使得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对象的需求时有脱节。
2.2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的现状
调查得知,高校体育资源较为充裕,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基本上能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以及日常体育锻炼活动需要,由于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进行,一部分高校新修建了一批体育场馆设施,使高校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实。从表1、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资源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多数社会群众认为目前体育健身场所、设施还不够充裕。各高校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的一些法规的约束,都建有一定标准的体育设施与场地,但这些体育资源仅限于学校内部使用,并未对外开放。相对而言,他们的使用率较低,如果实行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和社会养老相结合,不但能缓解广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而且也能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率。
2.2.1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的资源优势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报告统计,高校体育场地拥有量占全国总数的3.4%以上。大多数高校除了体育场地相对较为充足外,非体育专用的空地也相当多,而且环境幽雅,绿化面积大,是进行体育活动,开展健身运动的理想场所。周围的老年人在余暇时间,既可健身又可领略知识殿堂的文化熏陶。因此,高校体育资源的空间因素对社会养老的健身条件而言是其他体育设施所不能比拟的。
2.2.2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从使用的时间上是可行的
据调查发现,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高峰期一般集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训练时,大致时间为上午与下午及课外活动时间。清晨和晚间使用率不高,节假日与寒暑假则更低,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高峰期。因此,在使用时间上,开放高校体育资源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影响不大,充分利用节假日及寒暑假学生离校的时间,能有效提高学校的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表3 社会群众体育锻炼的时间统计 n=600
2.2.3高校体育资源具有社会化的人才需求
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及学生体育骨干作为学校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体育技能和丰富的体育健身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与学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从事对群众体育健身锻炼的业余指导及活动的组织。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是群众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需要。
因此,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不仅解决了社会群众参加体育锻炼需要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也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骨干施展才能提供实践机会。
2.3 以高校体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的可行性分析
2.3.1以地方高校为依托,联动推进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从南方诸省市的发展来看,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是积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国内乃至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从实践轨迹来看,地方政府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这些省市的地方政府将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采用了多种鼓励措施吸引高校前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这些措施包括直接经费援助、贴息贷款、各种免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类似鼓励区域发展的措施,称之为区域“胡萝卜”政策。这些区域发展以高校作为知识经济的原动力,极大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升级发展(如广州郊区番禺,以及上海的松江、杭州、宁波、无锡的郊区等)。
2.3.2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具有明确的政策指导
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中,体育场地、设施与指导人员不足成为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拥有一流体育资源的广大高校,并未向社会开放,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制约。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经明确指出:“各种国有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各省根据纲要制定了高校体育工作规划,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2.3.3共建教育,开放教育市场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正在从工业加工型为主转变到城市文化与高等教育为主的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我们一定要根据其人文和地理特征,从根本上转变,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定期的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深入发展,其关注焦点逐渐发生了转变,从宣传开放理念、积极实践,转向了深层次问题,如高质量的资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更有效地促进教学应用等,这些也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康复保健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等一体化的服务。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选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
2.3.4统筹兼顾,开发人力资源
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由于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对他们应以学校为依托,以高校人力资源为载体,以照料服务为主(即家务助理服务),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对其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也可依托学校文化资源使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为老年人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要通过社会救济和低保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学校方面要动员学校各方面力量,组织自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子活动,使老年人在学校中安度晚年。
高校不仅要教会人们在文化继承中运用智慧去选择精华,而且要创造时代需要的新精神、新文化,要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起示范、传播和带头作用。因为高校云集了一大批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有知识渊博、堪称师表的教授、专家和学者;有经过严格筛选、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有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有丰富的馆藏文献;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这一切使得校园文化能够始终处于社会文化潮流的前沿,处于领先一步的地位,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先导。
2.3.5协调发展,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是为高校社区师生员工服务的卫生机构,在医疗机构的定位中属非盈利性机构,承担着初级卫生保健的三大功能,即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最终目的是稳定教学秩序、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校医院在长期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对服务范围内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校中的高校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老年教职工的疾病谱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需提供定期随访、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各种上门服务项目,而这正是养老卫生服务的内容之一。同时,由于高校中人员比较密集,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高校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医疗服务,而应为老年人提供一种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过快及高龄化态势显著情境,现有的社会养老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需要, 以高校体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对社会养老起到管理与示范作用势在必行。因为只有两者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的优势,更好的填补社会养老在模式和服务上的单一和不健全,使其资源得到最佳的互补和配置。以高校体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是可行的,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使社会养老的服务上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学校教育与养老相互融合”的养老新观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以高校体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可以使地方高校体育场地资源、体育指导员为老年人提供很好的运动处方、康复保健的方法与实践指导。
3.1.2以高校体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大学校园强烈的文化学习氛围,对老年人从心理上摆脱孤独、寂寞、忧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1.3以高校体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可以使地方高校医疗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种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
3.1.4老年人在经历一生的风雨洗礼的人生经验和心得体会,是学生享用终身的财富。老年人发挥余热,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老年人讲座和座谈,向年轻人传授人生的哲理,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有意义。
3.1.5以高校体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给社会体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是走出现在体育教育死胡同的一条有效道路,是改变社会对“体育人”认知的捷径。
3.2 建议
3.2.1以高校体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社会养老网络,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
3.2.2.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不断加大对这一事业的投入,并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政投入机制,既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又解决了社会养老的疑难问题。
3.2.3建立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在校园中用2至3年时间,通过培训、考核等形式,培养一批热爱养老服务工作、有护理专业知识的骨干,并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3.2.4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 建立社会养老与地方高校资源共享这一模式,让地方高校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社会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需要。
参考文献
[1]孙建丽.社会转型期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62-2264.
[2]刘小平.对我国高校体育场地与人力资源及社会共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6).
[3]梁新颖.家庭养老社会化问题探路[J].社会科学辑刊,2000(4):39-41.
[4]张小强.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化养老体系的构建[J].中国民政,2006,1.
[5]卡佳.美国退休社区与居家援助养老[J].社区,2004(12):26-28.
[6]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