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和室内设计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艺和室内设计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艺和室内设计的区别

篇1

关键词:环艺专业;建筑设计;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89-02

在建筑类院校的艺术设计系,设置建筑设计课已成为传统。学校的本意是通过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让环艺专业的学生了解更多的建筑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室内设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于建筑设计课程表现出无所适从,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从笔者从事环艺专业建筑设计教学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出发展开思考,希望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有效提高环艺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清

为什么设置某一课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目的又是什么,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必须明了的内容。可是,在现阶段环艺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中,第三个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好。大部分的学生根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不明白在这门课程里自己需要去掌握哪些知识,不明白自己学习的建筑设计知识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由于建筑设计是一门非常主观的课程,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对于课程不了解、学习目的不清的情况下,要想学好这门课简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为了让学生能够目的性明确地去学习,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认识,告诉他们: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细化和延展,是建筑空间设计的内在物化形态,只有对于建筑整体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建筑气质与空间性格,才能创造出和建筑相匹配的室内装饰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好的室内设计根本无法完成。

二、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

在环艺专业的建筑设计课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典型场景――教师在台前手舞足蹈、口干舌燥地说了一大通,讲台下的学生一个个面露茫然之色,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完全不能理解、接受,而教师却认为这些知识中很多本就是很基本的常识,应该属于每个人都了解的内容。当双方互相不能理解的时候,老师开始急躁,学生开始抓狂,课堂的教学陷入了僵局……出现以上的现象,完全是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不对称所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从环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出发,从环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知识兴趣点出发,逐步进行相关建筑设计知识传授,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重点与方向,通过学生已掌握知识与建筑设计知识的结合点来切入,有效利用学生的兴趣来推动建筑设计教学。以环艺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第一个课题别墅设计为例,完全可以把平日里的家居感受作为学生的设计出发点与着眼点,而不必严格遵循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通过学生的相关专业自主性学习和兴趣性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把建筑设计课程当作一种兴趣和环艺专业的延伸,从而有效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不明了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美学区别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局面――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设计是富于美感且个性的,虽然周围的其他同学与老师均不赞同美感的说法,但是设计者坚持己见,无论老师如何摆事实讲道理,总是坚决不改。这一现象在环艺专业的建筑设计课上极具普遍性,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师认为环艺专业学生是不可理喻的!学生呢,同样一肚子怨言――认为老师完全不尊重个性的发挥,完全是不尊重艺术,而艺术是需要个性的!面对这种局面,教师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告诉他,著名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别人好的设计不一定适合你的设计!同时,每一个建筑作品的受众是大多数人,它不能像一幅画,被某个喜好的人珍藏于家中,独自欣赏,因此,建筑的审美标准应该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审美标准,当然,纯粹私人土地上的私人建筑可以相对个性一些。实质上上述所说的就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美学区别问题。环艺学生的思维是以纯室内设计或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待美学问题的,个性第一是其最朴素的理解,因为无论是学画的过程还是室内设计的学习,专业老师强调的都是个性的彰显,而建筑设计教师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待美学问题。建筑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必须为社会接受,而不能仅仅被极少数人接纳,因此,符合大众接受的美学标准才是它的美学追求。这里,学生和教师的观点都有自己的理论支撑,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可是,具体到建筑设计的美学标准只有一个,教师在建筑设计教学前应该把这两方面的区别向学生进行讲述,避免出现前面所举的例子。

四、教师教学方式不合适

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以自由、大胆、活泼出名,他们的课堂纪律是一个大问题,绝大多数公共课教师对于环艺专业的课程都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然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又会导致环艺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产生逆反心理,愈加不愿意遵循一般的课程教学方式,如此一来,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不接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不愿教――学生愈加不接受传统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对于环艺专业生学生的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从教学方式上改变。教师应该选择活泼、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从最初的课堂接触开始,就被教师的独有风格吸引,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切入,通过教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对于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因为环艺专业学生的逆反心理通常很强,越受挫越放弃,教师的鼓励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建筑设计课程产生成就感与荣誉感,并逐渐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从以上的几点可以看出,在建筑设计课的教学当中,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把握环艺专业的专业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心理与学习习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必须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从不同角度来找出最适合环艺专业学生的建筑设计教学之路,让建筑设计课程真正成为环艺专业学生专业课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郭剑琴,张彬.探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新思路[J].艺术科技,2012,(01).

[2]张洁.创新活力、坚固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究[J].艺术科技,2012,(06).

[3]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04).

篇2

[关键词]环境艺术;教学模式;应用型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课程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其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从发展来看室内设计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时,通常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既不同于一般文、理、工教育,又有别于音乐、戏剧、电影、纯美术教育的特殊教育。它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的能力结构:(1)认知能力(2)审美能力(3)造型能力(4)创意能力(5)工艺表现能力(6)实际操作技术能力(7)市场反应能力。其中的核心是创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术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既是一个艺术创造者,又是一个物质生产者,创意与制作不能截然分开,特点是表现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施工工程上,它依赖于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实现目标的过程应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动脑与动手交替运作,互相推进的过程。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而单纯地强调完成作业,忽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尤其不能自主地进行设计创作。大部分学生网页设计论文都抱着应付作业的消极态度,而不去对设计本身做太多的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1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2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3.3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

针对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要以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对设计方法的掌握为引领,构建环艺设计基础课程新体系。为进一步明确课程的目的,需要重新结构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3.3.1教学方略上突出大的课程方向,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弱化单一性: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合二为一,成为设计基础。主要解决二维空间的问题;强调素描与色彩的共性和统一性,分而不离,区别在于表现因素上的多少。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画面的结构问题,注意表现的丰富性和学生的特点。

3.3.2各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进一步明确:①增强课题意识。将课题始终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增强师生双方面在课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②设计基础。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内容上的延承与变化,避免片面的解决问题没进一步加强点、线、面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表现力度,突出画面的结构意味;③设计素描。基础中的基础,在设计基础为能迅速进入这种状态提供了先决的形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画面的经营之中,点线面、黑白灰、节奏、韵律成为画面主导的形式因素,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本质含义,避免为形式而形式;④设计色彩。注重色彩因素在画面结构中的意义,要让学生保持设计素描的中心方略,同时将色彩因素贯穿进来,通过在对色彩在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调等方面的训练与运用,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把所学全面而恰当地运用到课程中;设计色彩还可以通过风景写生的练习,进一步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注重色彩归纳和主观调整,一切从画面结构出发。

3.4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课程顺序的调整和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变化,这是在理论推究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学习面貌和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个部分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4期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空间设计;无障碍;情感

1 概述

据资料统计,我国现在有0~18岁残疾儿童约1400万,包括6~14岁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约812.5万。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但是经过笔者调查,现在国内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教)建筑设计创作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而现存的特教学校也基本是以前旧楼改造的,当中硬件设备等并不是针对这群特殊孩子而特殊设计的,因此针对这些特殊的儿童群体,设计这种“特殊的”建筑也就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笔者有幸参与设计了沈阳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设计,在当中作为主要的负责人和设计人,对特教建筑的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探讨一些空间设计的问题。

2 残疾儿童的特殊性

目前,我们把残疾类型分为五大类: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其中可以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残疾人,并且把之称为综合残疾。

对于视觉,语言听力和肢体残疾的儿童,他们不存在区别于同等年龄段儿童的智力低下。但是对于智力和精神残疾的儿童,和同龄儿童相比存在智力低下或者自卑、敏感、多疑等特点,他们自尊心强,不愿意与人沟通、情绪不稳定等,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也相对较差,需要在情感和教育上共同给于关心和重视。

沈阳市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面向的就是这类智力或精神上残疾的儿童,并且为寄宿学校。因为任务书中向我们提出设计包括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两部分。

3 特殊教育学校空间设计

3.1 功能分区具有特殊性

以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我们采访过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据他们介绍,这类儿童基本喜欢独处,在教室,每位老师可以管理1-4名学生,而一旦出了班级门,学生们的动向便不受控制,每个老师只能照顾一个学生,所以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差不多是1:1的状态,而学生只要出了教学楼,可控能力减弱,因此我们分析,最好能把教学部分、体育运动、生活起居部分放在一起,尤其是对于雨雪天气等恶劣天气状况时,不影响学生的生活教学。在这里,我们把主体建筑设计成一栋综合楼(其中包括教学,风雨操场,宿舍,食堂),这种综合楼的功能分区、流线设计和防火分区相对于普通教学楼要复杂,但是却方便了学生,也方便了学校的管理和老师对学生的照顾。

3.2 特色的室冉煌空间

作为设计人,笔者认为,这些孩子与人沟通和交往能力欠缺,因此班级规模不宜过大,上文有提到过,几乎每个老师只能同时管理一至四名学生,而班级学生人数少又对锻炼和提高儿童的与人交往能力无利,无法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这样设置一个室内活动空间是必要的。本案在一层入口大厅处设置了一个两层通高的四季大厅,让孩子们到这里做些适当的交流,培养大家共享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我认为这也是本案的亮点之一。当然在室内装饰装修这方面,这个空间也是要重点处理的部位,在之下的章节内会集中介绍笔者的想法。

3.3 室内室外活动场地均衡设计

作为教育建筑,室外活动场地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普通的教学建筑还是特教学校,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到室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进行体育锻炼,特教学校在此点更加重要,特教学校的学生在智力方面稍有落后,这样可以比照幼儿园游戏设施进行设置,绿色的植物和室外活动场结合,配以能吸引孩子们的运动游戏器材和环艺小品,在体育运动时候可以注重增强学生们的好奇心,注重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室内运动场在特教学校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无法完全自理,一旦在室外较大的活动空间内,学生们可以活动的场地过大,加上地面墙面材质的局限,可能会很容易造成受伤,这样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必要的体育锻炼,而室内活动场更容易做无障碍的设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3.4 宿舍结合教学设计

本案中,宿舍与教学部分设计在同一栋建筑中,这样学习和生活不必通过更多的空间转换,方便学校管理,使得学生远离更多不安全地带。宿舍设置在建筑上面两层,与教学部门通过无障碍连廊连通,方便的同时也很好的区分了动静空间。而教师宿舍和值班观察均结合宿舍设计,方便值班老师照顾学生,笔者认为这点在特教建筑设计中是很重要的。

3.5 无障碍设计

在现在的设计规范中,基本所有的公共建筑都是要进行无障碍设计的,但是特教的无障碍设计又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比之更为重要,更为详细,要结合学生年龄段,结合学生们特殊的生活模式和行为习惯,进行点、线、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无障碍设计。虽然说笔者是建筑设计师而不是室内设计师,在设计中并不需要体现出更多的室内特色,但是笔者会强调,这方面是重中之重。例如,走廊的无障碍扶手――因为特殊教育学校大多数每个城市只有一个,这样,上到初高中学生,下到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可以说年龄差距可能有十岁甚至更多,这样来讲,如果我们仅仅参照学校或者是幼儿园进行走廊无障碍扶手设计,那么可能不适合所有年龄段学生的身高,这样,我们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要注意有必要进行双层扶手的设计,使得无障碍真正得以发挥其作用。

无障碍要体现在各处,各种空间,结合装饰装修,需要把人性化的无障碍做得淋漓尽致,始终贯穿整个设计中。

3.6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并不是笔者的专业,在笔者研究空间设计的时候也不属于所属范畴内的,但是,特教学校的室内设计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要特别引起重视。上文中我们说过,四季大厅,作为一个无论春夏秋冬都很重要的空间,这里的墙面,地面,台阶扶手,甚至绿色植物的摆放等,需要无障碍防碰撞的设计,这里笔者会配合室内设计师做相关的调研和设计工作。

当然在本案中,作为建筑师,笔者也为此努力进行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比如,每一根柱子都设计成圆形,因为这里的学生可能会存在行动不便,或者因为智力低下而在活动时候碰触有尖角的地方,这样从建筑设计角度先避免了这个不利因素。

4 结束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皮亚杰也说过“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可见,情感在教育中有多么的重要,而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供给一些情感沟通有障碍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和他们沟通情感的方式不仅仅是老师们的语言,更多的可能是在空间设计上体现出来的关爱以及让他们通过这种空间设计感受这种情感的存在。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区别于其他有形物体存在的基础,是给人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不同感受的源泉。作为特教建筑的空间设计,它具有更重要的使命,它是培育下一代的,但是又是特殊的下一代,承载着家长对学校的放心,承载着对特殊儿童的保护,承载着国家对特殊儿童的重视,更承载着其他类建筑无需体现的情感表达。因此,我们要足够重视我国当今的特教学校的建筑设计,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无论在材质还是色彩,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都将这种爱和情感传递下去。

篇4

关键词:闽台合作;环境艺术专业;办学模式

随着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集更加紧密,在高校办学这一特色上,闽台高校办学的多元对接呈现常态化趋势。作为先行先试的全国首家闽台合作办学单位――闽江学院海峡学院,承担着福建省“校校企”闽合培养人才项目,其中环境艺术专业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合作办学。因此,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角度上,以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环境艺术专业作为研究案例,对于本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调整以及其他兄弟院校借鉴均有着重要意义。

1两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现状及特点

(1)闽江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现状及特点。1)环艺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和专业设置体系。从办学方向上来看,环境艺术专业大致分为两大方向――建筑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闽江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师资倾向于室内设计,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室内设计人才。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培养模式较为狭窄。在师资构架上,尤其是具有优秀工程经验的景观设计教师的引进上,均存在较大难度,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利用台湾优秀师资存在较大的优势互补。2)艺术基础教学资源深厚。闽江学院漆艺、雕塑、油画、国画等专业有着较厚的底蕴,在环境艺术专业学科构架上,低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学科的学习,对于整个环境艺术横向学科发展建设均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未来多元化择业提供了基础条件。(2)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专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作为台湾老牌私立大学,在闽台高校合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国文化大学环设学院整合了原隶属工学院的建筑学系、法学院的市政学系、农学院的景观学系,在跨领域的整合上较有开创性与引导性。景观系的根基立足于农学院,是台湾本科第一个创立推动景观建筑教育与培育景观专业人才的科系。在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学科建设上,立足于培养学生对生态保育、环境保全、生活环境适宜性的创造设计,这种创造设计是在社会机制、市场机制和国家机制的前提下进行整合,不仅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思维,更是在产业、环保组织、土地开发商、政府、社区、等多元素考量下,培养学生在多维度的空间设计中去思考和设计,更重要的是培养的景观设计师对于社会的应有贡献以及责任感。

2两校合作办学模式调研分析

(1)调查目的。本调查主要目的为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两所学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特色和户外教学方法等。2)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学生对环境艺术专业期望值与学习动机。(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闽江学院海峡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部分环境艺术专业学生。一部分调研目前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就读的大陆交换生。另外一部分为闽江学院艺术类教师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师。(3)调查形式和内容。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题目涉及到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特色和户外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动机等。(4)结果分析。1)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架构。闽江学院海峡学院采用分段培养方式,采用“3+1”双校园学习模式,学生在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期间,第三年到台湾合作大学学习,让学生以最经济的方式接受台湾著名高校的文化熏陶和优质教育资源。从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学生培养架构图中可以看出,文化大学景观系学生在二年级始有意识进行空间与社会尺度的训练,更加重视田野教学实地观察,务实生态规划系统教学的Core Course执行。四年学习阶段重视前瞻政策与议题的思考与解决方法训练,重视具有实务经验的教师的参与。目前闽江学院海峡学院较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本科部来讲,在本科环境艺术专业培养上,有所区别,相对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的务实生态规划系统教学,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在大陆环境艺术学科建设大环境下,努力依托中国文化大学较为前沿的景观教学模式,在分段培养上,在低年级以基础课程和室内设计课程打下根基,培养能在相关单位从事环境与建筑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室内外设计、园林设计以及科学与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2)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①课程设置: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从整个学科四年建设来讲,低年级两年在闽江学院海峡学院接受基础课程学习以及环境艺术专业初步设计,第三年学习为专业课程最为重要的一年,选择赴台学习更为合理,开设敷地计划、景观设计、植栽设计、景观风水学等浓缩中国文化大学四年景观课程之精华。第四年接受景观公司企业导师的指导,开设景观实务课程,直接与就业对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一年级始开设相关景观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学概论等景观基础课程;二年级开设植栽设计、自然资源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三年级开设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估、景观维护与管理等实务课程;四年级开设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从访谈和调研结果中了解到,台湾课程设置更加强化多元化建构。在课程设置上:a.加强训练学生了解空间环境问题,相关课程涵盖环境科学、环境艺术、人文科学等多向领域。b.训练学生全方位思考能力,就景观专业性质而言,在课程设置上,其空间尺度序列包含很广,由室内景观、庭院、公园至都市景观、开放空间系统、游憩园、原野地及自然资源等。从课程设置上比较,闽江学院海峡学院与中国文化大学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台湾优秀科学的课程资源,较之大陆其他艺术类高校的课程设置,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在环境艺术学科的课程设置上,有更多的优势与国际接轨。②教学模式: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的教学模式注重互动式教学,为避免传统单向式(由上而下)教学,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运用定期评图、简报以及讨论来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并强调学生系统思维及逻辑思考能力。课程以每学期的课薪设计可称为中心,配合专业观念课程的授课及实习课程,达到理念与实务并重的目的。主要授课模式分为五大类:核心设计课程、观念授课课程、专业实习课程、户外教学课程以及专题研讨课程。此五大类课程没有明确课程定义划分。以闽江学院海峡学院2010级学生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为例,在台一年景观课程学习中,景观设计课程作为核心设计课程,师资配备比最为合理,1:6的配备比使得课程质量显著提高。另外,植栽设计、景观工程、社区营造等相关课程均依托景观设计课程。以景观设计课程一单元项目为例,除应由景观设计师资指导外,植栽设计、景观工程、社区营造课程也为景观设计课程单元项目服务,课程师资辅助指导学生项目设计。并采用定期评图、简报形式,从调研结果以及课程最终作业效果可评析,这种教学模式是更为科学的,成效也非常显著。

3结语

通过对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进行特例研究,对于闽台合作环境艺术专业办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学生培养架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台湾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培养更强调的是多元化的立体培养方式,在教学方式等方面也更有灵活度;闽江学院海峡学院作为全国首家闽台合作项目,在办学模式上,虽略有不足,但作为先行先试的单位,其办学模式以及成果展现对于其他兄弟院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促进着福建省乃至大陆地区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脑绘画;传统绘画;创新

一、传统教学与应用电脑绘画的区别

(一)表现手法

传统教学绘画表现手法为架上绘画,即通过运用铅笔颜料等材料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在电脑绘画中只需要运用电脑软件对需要表现的物体进行渲染、调整和色彩的改变,操作起来更为简单方便。相比较传统绘画的技巧性电脑绘画更为注重学生对软件操作的熟练性,熟练地操作各种绘图软件后学生便能进行自己的艺术创造。

(二)可复制性

传统绘画教学中一幅作品是有其独特性的,任何方法都不能使其复制或再创造出一幅一模一样的出来。而在新的电脑绘画教学中任何一幅作品都可以进行复制再创造,进而可以保证作品的流传性,这是传统绘画所不能企及的。电脑绘画使教育教学更为便利,不用担心学生毁坏作品。在电脑教学中任何一个学生努力都可以达到与教师一样的水平,更有利于推进学生的积极性。在电脑绘画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范围内的锻炼。

(三)艺术美感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绘画教学中,任何一幅作品的完成的过程,不管是对作者本身还是对与教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幅作品当中的艺术美感也是电脑绘画中所不能体现的。电脑绘画中颜彩更为丰富,但是却不注重其艺术表现,而传统绘画教学中不管是色彩还是笔触都经过反复推敲。

二、电脑绘画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缩短作品完成时间

传统绘画中,一幅作品从构思到作品完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很难完成的,电脑绘画的出现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电脑绘画中学生不需要漫长的构思与实际制作,只需要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输入操作即可。在修改方面电脑绘画更为快捷,不管是修改字体大小还是颜色都可以很快在中显示出来,避免在传统绘画中修改失败的情况。更为方便快捷,便于提高效率。

(二)新的作品表现形式

电脑绘画应用与教学中可以将作品直接表达在电脑上,说服力更强,更容易被人所接受。电脑绘画中的多中绘图软件不仅可以表现传统绘画中的色彩、素描、浮雕、线条等,还可以运用软件进行字体发光、字体变形等方面的表现,满足作品的各种需求。

(三)二维三维的视觉传达

运用电脑绘画中的一些绘图软件可以使原本单一的作品产生新的视觉表达效果。在表现室内设计的作品中运用三维的表现手法更为直观的看见屋内陈设和室内结构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这种表现手法栩栩如生而且更为简单明了。

三、电脑绘画的软件选择和技能指导

(一)软件选择

高校电脑绘画软件的分类很多,可根据学习科目选择不同的电脑软件。表现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软件有Photoshop、Coreidarw、Freehand、PageMaker。网页设计中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Photoshop。环艺设计中的AutoCAD、Photoshop、CorelDRW、3dsMax、SketchUp。还有就是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Premiere、edius、AE、Maya等等软件。

(二)软件的简单应用

在众多的电脑绘图软件中,最为常见的是Photoshop和flash。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学会熟练的运用这两个软件进行操作。Photoshop简称ps可以将图片进行各种处理像是加入纹理调节大小剪贴等等方面的运用。Flash可以提供物体变形和变透明的技术使创建动画更为容易。在教育教学熟练掌握这两个绘图软件十分重要。

(三)软件应用的技术指导

在使用这些绘图软件中要学会运用快捷键,教师在教授中也应该提示学生运用快捷键。进一步缩短一幅作品的时间,以便于进行修改整理再创造。熟练的运用各种绘图软件可以做出比传统绘画中更为有创新意识的作品。

四、促进学生创新

(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电脑绘画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作业像是复制品没有新意,所以在教授过程中不要阻碍学生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作出合理想象进行创意的改变,鼓励创新引导创新。虽然电脑绘画中不太注重艺术感但在运用电脑绘画过程中也要做一些色彩练习,让学生明白简单色彩中所包含的语言并熟练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作品

在教授课程当中我们难免会拿出比较成熟的作品让学生们赏析,在这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以此为蓝本进行创作。应鼓励学生打破这个规矩进行自己的创作,这样才能是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做出好的作品。在电脑绘画教学中鼓励学生们进行比较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在完成作品时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这幅作品的感受,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独特的设计绘图理念。

(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

在传统绘画教学中,很多学生有很好的构思但因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而无法做出好的作品。这个问题在运用电脑绘画教学之后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构思然后运用电脑绘图软件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和文字处理能力最大可能还原学生的构思。这种新型的绘图方法省时省力,还可以最大可能的做出所想的东西。

五、结语

电脑绘画技术作为新产物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电脑绘画不断完善本身的同时还推动了传统绘画的发展,使其进行创新和改变,在高校中实行电脑绘画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宪文.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学教学参考,2009(26):59-60.

[2]马雯.创新能力在电脑绘画中绽放[J]. 成才之路.,2011(22):87-88.

[3]姚晓蕊,伏奋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考试(教研). 2010(10):109-110.

[4]胡德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17-18.

[5]陈晞.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49-50.

篇6

关键词:实践性;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价值回归;实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54-03

“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践等环节的安排应该一切从就业的需要出发,以就业服务为依托,这应该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办学的终极目标。”[1]因此,职业院校美术专业教学,无论在课程的设置,还是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都应该强调它的实用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的就业作长远的打算。既让学生的专业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创新,同时又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多样性和专业性的不同需求。可目前的状况是,职业院校美术专业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与社会实践运用相分离的现象,对此应该有理性的认识。

一、当前职业院校

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上岗的专业授课教师缺乏实践意识

职业院校授课的专业教师往往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实践操练,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内容都很难满足学生现实学习需求,致使美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离。学生所学知识存在着片面性,诸如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不清楚空间设计的知识,学习空间设计的学生不懂浮雕版画等,学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与潜力。

(二)美术专业设置的“盲目化”

学校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可在制定计划时,我们仍习惯于从教学内容安排上模仿美术院校以素描为主的造型练习体系,怎样把美术理论转化、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结合点没有找准。面向社会的实践操作课偏少,实践操作表面化很大程度地妨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一些原有的传统的专业或从大专院校引进的专业,在职业院校仍有很大的市场。但是,现今市场上需求量大的专业却相对缺乏。在专业设置上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不能盲目。如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网络美编、环艺设计、游戏设计、原创动漫等设计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实际设置。

(三)单一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用工标准相脱节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缺少到公司、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实践的经验,导致自己的授课内容与企业用工需求脱节。美术教学大体仍延用素描、色彩、构成、字体和几种常用的电脑设计软件等科目,授课形式上也基本是教师一言堂,只是在学生操作时给些辅导而已。学生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与就业脱离,以至动手能力偏弱,缺乏设计思维,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高等职业美术教育无论是在专业设置还是在学生的培养上,很大程度上照搬了普通本科高校美术教育模式,成了原有体系的再现版和复制品,不但是教育上对人才培养的机械重复,更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根本需求。职业化的弱化现象是十分普遍和严重的,应当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改进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若干策略

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既区别于高中的美术教育,又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美术教育。如果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教育评价等方面不能进行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职业院校美术教育就失去了特色。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应怎样科学定位,让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谐振共进呢?笔者认为必须抓住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其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实用型基层美工,而不是培养设计师和美术专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施教,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教学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

在学生设计学习阶段,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设计理论教学,根据美术教学的目的和发展趋势,摆脱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将专业基础课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在学生实际操作阶段,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设计室,将典型的实例作为蓝本引进课堂,让学生在临摹中边揣摩边创新,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使学生形成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生见习阶段,职业院校要将目光投向用人单位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一是利用好本校的实习基地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专业就业指导课与相关的法律课,如《广告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法律意识。

(二)根据时代需求与自身优势设置专业

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做到与职业对接。在职业院校美术专业的内容设置上,一定要定好目标,找准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考虑社会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因素。另外,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规划,学校要拿出本专业的长远发展规划,让专业设置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需求,又能提升拓展自身专业的发展水平。另外,还应在加强专业性上进一步下大力气,通过系统的学科整合将专业设置灵活化、市场化。譬如设计,已经是一个越来越平民化的词。BLOG的发展,让多少人开始学会了初级的网页基础,PS的广泛流行,让大家都尝到了电脑做图的甜头。产品设计在技术逐渐拉不开距离的时候,都争先恐后地在外观上突破和创新,像手机市场,谁最漂亮最创新,谁就是龙头!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环境布置等领域,到处都需要美术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追求与时代合拍的同时,切不可丢弃旧有专业中的精华,否则就相当于舍弃了自己的优势,白白浪费掉了学校现有的很多好的教学资源。

(三)以市场为导向,增加美术实践课

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美术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因此要把实践性教学作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用人单位之所以在招聘人员时倾向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原因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如何保持这样的优势并使其发扬光大呢?围绕“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核心要求,在课程设置上逐步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是不二之法。美术职业教育若不与实践教学结合,势必会造成学生先学后忘、学习技能永远停留在表面,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后果。教学中要强调美术设计性、社会服务性相结合,把实践课的教学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将来投入社会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职业院校的教育本身就是以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的,在美术教学中也应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具体的教学工作都应以此为重点来展开,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最终使之转化为职业竞争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美术作为综合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美术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涵盖面广。从职业院校教学的实际来看,美术教育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学科教学的互补性。社会需要的是不断创新的头脑及不断升华的审美意识和时代意识。我们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可与社会上的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实施的训练要求;另一方面增加实践课的比例,重组课程结构,所教内容强调实用性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目的,以生为本。教材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并符合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以就业指导为抓手,改变单一的课堂传授的方法,丰富教学方法,譬如案例式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式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凸显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五)建立素质教育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建立学生社会教学实训基地,有利于实现“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在教学管理考核上要将实训基地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学校应与社会上的各企业公司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大胆尝试共同完成课程内容。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样做一方面可为企业培养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提升能力的机会,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各个操作环节得到保障、落实和发展。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作如下安排:学生第一学期在职业院校潜心接受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学期走上社会,参与到企业设计生产当中去,设置考核细则,采用累积计分的方法。这样,学生的考核评定标准不再以一张试卷或一个手工制作定成绩,而是由企业代表与专业教师共同商定,考察学生在企业的实际设计能力与表现,全面锻炼提升了学生配合协作的技能及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向来是以市场为依托,如果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上找准市场定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设实践教学内容,寻求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教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示最好的自己。学习需要实践,生活需要实践,社会更需要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挖掘美术职业教育真正的内在价值,实现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价值回归,让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7

(一)高职素描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与一般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是由中专、中技学生或者学校由成人高校转型、升格而形成的,部分高职院校是在一般高校的基础上形成的二级院校。因此,在素描教师队伍中,很多是从中专、中技或者成人高校中转过来的,在思想上、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如对素描这门学科的学科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认识不清晰,教学模式以传统填鸭式为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认识不到位等。最终造成学生们对学科认识不全面,与专业课教学和就业岗位联系不紧密,对创作课的兴趣不大且无创作空间,作品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甚至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不利于学生走入社会。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素描是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掌握人物形体结构、造型原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比例,同时也需要学生充分协调眼、手、脑等各方面的配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也从这两个方面制定了较为完整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导致学生作品如出一辙,毫无新意,并且在步入社会时会发现并没有任何优势。这是因为,素描教学过于看重对客观事实的模仿与重现,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艺术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都对高职素描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描教学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造型能力和构造想象能力,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是要抛弃素描的基本功,而是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原理、应用和表现力的平衡,实现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素描是艺术的一种,素描作品应该更多地体现出专业性和艺术性。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素描教学中,既要锻炼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观察能力、素描绘画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和创造性与个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源于创造性教学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得到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高职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符合素描专业课教学的需要。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向性。其中以素描为基础的艺术设计传媒专业如影视动画、室内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等在实际的应用中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参与。在学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符合专业课程学习需要,是将素描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衔接的表现,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对人类能力的最新要求,对社会发展其中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专业技能以便更好的走向社会,因此,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素描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结构意识,为社会发展提供创造性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一)丰富的阅历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阅历。丰富的阅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积累经验。日本曾有位广告人说过:“创意是通过脚走出来的”。当然,这里的“脚”指的就是自己的生活阅历。一个人如果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见识到许多别人没有见过的景物,就能够想其他人所不能想,这就是我们说的创造性思维。厚积薄发、见多识广,正是此理。只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够给人以灵感,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例如,在生活阅历广泛的人眼中,大树也许是人的合成,简单的交通路线图也可以有丰富的内容,LUCKYBEER的啤酒造型是一尊弥勒菩萨等。

(二)丰富的知识储备

阅历是由人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或者学生并没有过于丰富的生活阅历,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培养自身的创造性。苏轼曾说:“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丰富的知识不仅仅要求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还包含着其他学科知识,包括科学、文化、技术等知识。将自己培养成具有广泛兴趣的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在进行创作时能够更多的产生新联想。因为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越丰富,思维能力则越强,联系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突出,创造性的发挥会更加明显。例如,意大利达芬奇正是由于具有丰富的地质学、物理学、生物学、军事、土木、机械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使作品具有创造性,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可见,在艺术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储备。

(三)审美的素养

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高职素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优秀的作品的鉴赏和临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对大师作品中的内容、表现手法、创意的来源和方式、个性表达等方面的欣赏和借鉴,可以从实际上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念,给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浓郁的艺术氛围。

(四)个性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与人的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创造是以个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参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将内心表现出来的过程。因此,创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自身的个性培养。个性不是指智商和能力,而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性格特征。在素描作品中,对作品的模仿很容易,但是只能够模仿出其中的素描技巧和风格,对于作品的想象力、态度和情感等无法模仿,这些都是人的个性所决定的。因此,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需要靠个体自己的发展。风格并不是形式上的单纯创新,更重要的表现在创新的基础上体现的个性和作品本人对对象的独特理解。例如,梵高的向日葵不是单纯的绘画风格的创新,更多的在于梵高通过对向日葵的饱满与生机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生命独特的理解。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马鞍与时间》中,马背负重任,是压抑的、慢慢行走的世界的代表。而达利并不喜欢生硬、机械的事物,因此他用表现了在社会压力束缚下的个体真正的心态是试图隐藏自己,释放自我。因此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向。

(五)细致的观察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美学大师罗丹的经典名言。大部分的大师作品都是司空见惯却又包含创意的,人们在欣赏大师画作的同时总是会疑问大师是怎么能够想出来的,罗丹的回答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善于在别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出不一样的美”。因此,该如何才能“找出不同”呢,关键在于“看”。即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首先观察的角度要全面。不一样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也许不同,对同一个事物可以从正面、侧面观察,仰视、俯视观察,也可从立体、平面观察,每个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观看的结果必然也不同。如在素描基础课程中,教师常常会摆放一个物体在讲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来完成作品。自然,每个学生的绘画结果不同,正如达芬奇无法画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鸡蛋。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掌握新的创作视角,为作品带来不一样的创意。同时,观察不止要用眼睛,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成功的绘画要求从客观事物中找出原型,并且脱离原型独立存在。

(六)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否得到培养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关。首先,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正确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能够适当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为培养创造力提高知识储备,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对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条件。最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应该知识填鸭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更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例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等方法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职素描教学中,评价体系以学生作品的架构、基本功等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都不够,甚至有些学生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会受到批评和制约,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评价机制中加入对学生作品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综合评价,且以多种形式展开,必然会引起广大高职素描师生的重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双方都会有意识、针对性的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效、完整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职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推力。

四、高职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中心,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创造性思维再素描教学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对主题的刻画、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等。创造性思维具有抽象性,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是一项较为难以开展和坚持的工作,尤其在开始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了解,教师可在教学初期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以此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创作,初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案例的选择:首先,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与学生的作品要有所关联;其次,案例要有经典型和艺术性,只有经典、艺术的作品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师在让学生完成大树的素描练习时,可为学生提供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比基尼的三个狮身人面像》,发散学生的创作思维;在进行苹果素描教学时,可将玛格丽特的《试听室》作为参考案例。

(二)开展创意训练

开展有意识的创意训练可以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意训练由教师制定相关训练课题,课题可从不同的创意角度设计,保证创意训练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每个课题要分几个课时开展,以确保学生对知识和技巧的掌握。课题中既要有理论知识为指导,又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并且课题中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和表现性。如教师可制定关于图形创意训练的课题,其中一节课时的内容为图形的“异性同构”。通过让学生明白,即使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改变形态进行重组,就能够变成新的事物。选用案例《超现实之公寓》(达利作品),理论基础即为事物结构、形状等、大小等变化组合可以形成新的事物。

(三)加强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