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体系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制造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容摘要:制造业的发展在中国所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必须要着手解决制造业对环境造成的问题。本文以分析现行有关环保的税种和开征独立环境税为改革思路,提出了针对中国制造业的税收体系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品生命周期 绿色税收体系
绿色税收是“可持续发展观”理论的具体化产物,1987年,“可持续发展观”这一概念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被首次提出,如今已经普遍被各个国家认可和重视。“绿色税收”一词的广泛使用大约在1988年以后,《国际税收辞汇》第二版中对“绿色税收”是这样定义的: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升级。随着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的出现和应用,如何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进入新世纪,随着不断的改革和进一步开放,中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辩证关系,在追求经济转型的目标指引下,中国的制造业必将发生变革,然而回归当下,面对着来自人口、资源、技术上的种种压力,我国的传统工业将在长时期处于重要地位,是中国经济的支撑和引擎,客观国情要求制造业要发展,可“两型”社会建设已不容许放任制造业生产。与农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工业制造业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最突出,影响深度和广度最大,故在制造业中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有其必然性。笔者查阅了2002-2009年的统计年鉴,发现类似资源税、消费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几种主要与环境有关的税种的征收,数额从绝对值来看都呈上升趋势,但是从相对值来看,其合计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可见近年来,我国绿色税收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我国“绿色税收”体系与经济发展状况并不相称,因此加快绿色税收构建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通过总结分析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政策及法规,不难发现,已实施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对治理污染的作用已经大大弱化、环境税制又不能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因此建立绿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环保型税收体系势在必行。绿色税收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制造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即遵循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两条主线。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逐步摒弃我国现存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
绿色税收体系在制造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分阶段体现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环境税收,但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但是相对于真正的绿色税收还有很大的距离。笔者认为理想绿色税收体系的建立应该从绿化现行税制和开征新的独立环境税两方面着手,从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和维持生态平衡角度来进行环境税的制度设计。以外部性理论为依据,使制造业产品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让外部性内部化。资源税类、能源税类、污染税类和激励性税类具体在以下不同环节中体现。
首先在“资源开采环节”,资源使用成本、资源的稀缺成本以及资源开采的环境成本,这三者都需要相应环境税的调节。我国宪法规定,所有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因此,资源开采者或使用者必须向国家缴纳资源使用费;现实中许多资源是可耗竭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或者再生所需的时间或资金代价巨大),为此,开发者应该对资源随着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大和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的后果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形成了资源的稀缺成本。针对资源开采给社会带来的使用成本和稀缺成本,以及资源开采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占用、破坏或污染,即产生所谓环境补偿成本,政府应开征污染税类来把外部成本内部化。资源税类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对待能源开采环节排放的污染物要征收污染类税。另外,资源开采企业主动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或保护环境的,政府应给予优惠或减免税收的政策,即采用激励性税类来鼓励企业的环保行为。
随后是在“产品生产环节”中,产品生产成本中会计上核算的材料、人工等直接和间接成本不属于绿色税收调节范围。而对于上一阶段原材料(特别是能源类燃料)的采购和使用就包括在该环节的绿色税收调节中。因为煤炭、石油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不可再生性能源资源,政府应该开征能源税类,对煤炭、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的使用征税,以此刺激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或生产方式来节约能源。产品生产流程中所排放的固液气残料,对存在污染的生产要征收污染税类,对待一般性残料(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且有下游利用价值的)可暂且不征收相关税费。当然,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也会带来社会收益,于是也应设立与前一环节相似的激励性税类来鼓励企业的环保行为。
接下来是“产品消费环节”,消费产品带来的需内部化的成本主要有能源使用成本和排污的环境成本。但排污的环境成本和因此设立的污染税类与前两环节有所不同,前两环节的污染税类的征税对象是开采或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即所谓直接污染税;而此环节的污染税则针对会产生污染物的污染产品,因此是一种间接污染税。那么利用间接税调节市场需求,以达到对污染产品市场份额的控制,从需求源头入手,将污染产品消费价格包含的“绿色税额”负担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制约需求,控制制造业的过度生产。
在“资源再生环节”和“废弃物处置环节”,也应该分别设立污染税类和激励性税类。激励性政策在这两个环节的体现更为明显,绿色税收可以配合相关产业优惠政策,笔者认为这两个环节需要高级技术设备与大力财源支持,故短期经济效益不太乐观,需要国家财政的扶持,但长期社会经济效益不容置疑。
制造业绿色税收体系的设计方案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环境税制包含资源税类、能源税类、污染税类和激励性税类四大类。下文将逐步介绍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绿色税收体系设计方案(仍然按照第二部分中提到的产品生命周期划分,在每一环节介绍一种最突出的关键税收方案)。
在资源开采环节,很显然资源税类的开征目的是保护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开发,所以资源税类在资源开采环节征收。为了提高资源税的环境保护作用,可以对其进行如下改革:扩大现行资源税的征税范围。目前我国的资源税仅对矿产品和盐征税。此外,应逐步将淡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海洋资源、地热资源、滩涂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改革计税依据。将资源税的计税依据由按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征收改革为以企业的生产数量征税,引导企业科学生产,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单位税额。单位税额应反映资源价值和环境损失等因素,相关部门应审慎计算资源价值和稀缺程度,不能盲目定价。为了更好地体现税负公平原则,资源税采用幅度税额,根据不同的征税对象设置不同的税率。在计税依据上区分两种情况:纳税人对开采或生产的应税产品用于销售的,以销售量为计税依据;如果纳税人开采或生产的应税产品属于自用的,则以自用量为计税依据。
在产品生产环节,应该设立能源税类、直接污染税类等。能源税类的开征目的主要在于激励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生产设备、技术或方式的措施来减少煤炭和燃油这两大最重要而又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由于消费税“引导消费结构进而引导产业结构”的定位与能源税类的相同,笔者认为能源税类(如燃料税)可以融入消费税中。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已有的“成品油”税目中已包含汽油和柴油子目,但是没有煤炭,所以,消费税在这部分的主要改革内容是把煤炭纳入征税范围,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必须能够起到对纳税人的刺激作用。虽然在产品生产环节会产生直接污染,也要相应开征直接污染税类,而考虑到制造业的流程特征,可以将部分污染类税的纳税义务递延至废弃物处置环节。
在产品消费环节,应开征的税种为间接污染税类。间接污染税是以有潜在污染的产品的消费数量为计税依据,将税收负担加入到消费品的价格,引导消费者选择无污染或者低污染的替代产品,其征收原则使使用者付费,效果显著。笔者认为消费税的征收力度可在现有水平上加强,以切实起到警示和刺激的作用。
在废弃物处置环节,应征收的税种主要是直接污染税类。从直接排放的污染物来看,主要有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虽然这些污染排放物目前基本都被纳入了排污收费制度的收费范围,但排污收费制度远不能满足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需要,所以笔者认为把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收费制度改为税,设立新的独立税种“环境税”,其下设分别针对几种污染物的税目。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先把工业废水纳入污染排放的环境税,暂时对生活废水和农业废水免税。具体划分可以按如下方面:含磷洗涤剂、电池类、臭氧耗损物质(全氯氟烃(俗称氟利昂)、含溴氟烷(俗称哈龙)、四氯化碳、甲级氯仿、三氯乙烷、溴甲烷以及部分取代的氯氟烃),塑料包装制品,化肥农药、家用办公电器等。
资源再生环节重点要依托激励性税类,激励性税类可以通过具体税如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的减免配合行业优惠措施执行。环保行为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引进、环保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采用,以及资源再生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三方面。可以按照再生资源的重置成本扣除再生过程的成本余额,相应抵免应纳税所得额,若不足扣减的,也应该按照再生原料(污染物)数量的减少适当给予制造业企业补贴。激励性税类适用范围广,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应落实在制造业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去推进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
针对制造业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的实施战略
制造业的绿色税收税负负担主体的范围相比所得税和流转税要小很多,但收益层面确实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自然人都能够享受到环境改善,资源充足,使用效率高的成果。考虑到资源税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从经济角度出发衡量税负与整个社会的税收变化,通常,西方发达国家在开征绿色资源税和环境税的同时,会降低或减免相关企业的部分所得税、企业职工的个人所得税以及环保产业的投资税,如欧洲八国实施的环境税改革就有降低劳动力税负的倾向,尤其是降低雇主或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障税缴费,或个人所得税等非工资性劳动力成本。这样做不但提高了资源环境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为绿色产业发展筹集到了更多专项资金,而且对单个企业或个人而言,在税收负担没有明显加重的情况下,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从长远看,更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制造业绿色税收的使用上应建立专款专用制度,2008年国家环保局时任局长周生贤在全国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2007年全国环保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比2006年增长88%,受党政纪处分的人数增长216%,重点岗位发案集中,大多发生在环评、固废、财务、监测、排污收费、人事等岗位。排污费是否能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会严重影响企业和普通市民对政府的信任,也会影响排污费的正常收缴。同样,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刚刚起步,为了确保绿色税收能够顺利实施,更应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在获得民众信任的同时,使筹集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例如,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对能源生产者(如采矿企业)和能源消费者引入碳税,并将其收入专用于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因此,我国在开征系列绿色税种时,应贯彻税收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以及连续稳定原则,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两型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长玉,丁晓钦(译).庇古•福利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丁芸.我国环境税制改革设想.税务研究,2010
3.高萍等.我国环境税税制模式及其立法要素设计.税务研究,2010
4.洪源等.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绿色财税政策体系研究”.税务与经济,2010
5.安体富,龚辉文.可持续发展与税收政策[J].涉外税务,1999
篇2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DEA组合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62-03
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产品和技术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的竞争手段,绿色竞争力已成为评价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制造企业作为造成环境与发展冲突的主要源头,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绿色问题的挑战。环保将成为继质量之后,与制造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第二大关键名词,绿色竞争力已成为现代制造企业未来可持续生存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动力。
目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依然没有走出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路线,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发展方式继续占据着主导地位,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是悬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头上的两把利剑。因此,培育和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绿色竞争力的专门论述不多,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环保与绿色竞争力的关系上。Porter(1990)提出了钻石模型,认为如果企业将环保作为差异化的策略,那么企业的绿色竞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John・Pluat(1998)认为,企业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措施,超越当前的环保法规能够增强企业的绿色竞争力;Amory・Lovins(1999)提出“自然资本主义”理论,他认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存在巨大商机,企业可以实现双赢;Bill・Scheer(2002)把生态学原理用于企业经营的研究,认为企业可以像生态系统一样,持续性地在超越环境限制的前提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绿色竞争力的研究较晚,研究内容多集中在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陈红喜(2008)运用DEA分析法,构建了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实证评价了长江三角地区石油和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认为可以从绿色文化、绿色管理机制和绿色技术方面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王军(2012)从绿色商业的角度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PCA评价模型对企业绿色竞争力进行系统定量分析,为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张坤(2013)从区域绿色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运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区域绿色竞争力系统分析模型。
通过对比国内外绿色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发现,以上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绿色竞争力的研究内容。然而专门针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绿色竞争力研究的文献至今还比较缺乏,本文将填补这个空白,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找到影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对策。
二、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与评价
(一)绿色竞争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本文选用DEA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层次分析法三种方法,具体如表1所示。
(二)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
截至2014年,黑龙江省已上市的企业共有31家,其中装备制造业企业有9家,占总上市企业数量的29%。考虑数据的有效性,剔除1家St企业和一家创业板企业,剩下7家上市公司,分别是航天科技、佳电股份、博实股份、哈飞股份、哈空调、亿阳信通、中国一重。本文将能够衡量投入情况的因素作为输入指标,将能够衡量产出情况的主要因素作为输出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四)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得到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结果,具体如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水平位0.454,处于较差的水平。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研究样本中,只有航天科技一家绿色竞争力符合要求,其他企业差距较大,说明黑龙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发展严重不平衡,呈现两极化趋势。从整体上看,无论在每股净资产、每股主营成本以及员工人数方面,都有较大的松弛变化,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变的情况下,投入都出现过多的情况。其中每股净资产可以减少0.129,每股主营成本可以减少0.428,员工人数可以减少920.738,这说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资产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偏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整体素质较低;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可以增加0.185,但是环境效益不能再增加,这说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在企业环境管理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可以从企业环境管理因素中寻找改善措施。
从单个企业看,哈飞股份绿色竞争力很差,主要是因为投入产出率过低,环境效益较差,其每股净资产可以降低7.997,每股主营成本可以减少14.357,环境效益在当前投入的情况下无法继续改进,因此,企业除了考虑净净资产利用率和成本因素以外,还要加大环保投入。中国一重的绿色竞争力也较差,但要好于哈飞股份,主要是出现员工数量过多,可以考虑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等。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投入和环境投入严重失衡。一方面,企业主要考虑了经济效益,大量资本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资金的浪费和占用,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主营业务成本高,劳动力效率低;另一方面,企业忽视了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因素,造成资金投入不足,严重限制了环境效益的改善空间,进而影响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加大绿色技术投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第四,强化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Mark Winskel,Jonathan Radcliffe,Jim Skea,Xinxin Wang.Remaking the UK's energ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From the margins
to the mainstream [Jj].Energy Policy,2014,(1):68.
[2] Sam Fankhauser,Alex Bowen.Who will win the green race? In search of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3,(10):17.
[3] Zhou Jingkun,Zhang Qiaomei.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Structure of Party &
Government Leaders at the County and City Levels Based on the Planning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 [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2):2659-2664.
[4] 陈红喜.低碳背景下的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21-25.
[5] 陈红喜,余建,王建明.循环经济与企业绿色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4):82-85.
[6] 管卫东.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J].企业经济,2012,(6):22-25.
[7] 翟绪俊.低碳时代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2013,(5),12-15.
篇3
[论文摘要] 在节约环保的发展趋势下,推行绿色制造技术给机械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分析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入手,阐述了企业在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时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企业推广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一、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之初就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它首先是在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原则指导下,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周期全过程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等。在设计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各阶段和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在其设计研发过程中及时改进,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选材时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易回收的材料。为此,一是要多开发绿色材料,并建立绿色材料库;二是设计选材时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3.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工艺与洁清生产密不可分。绿色工艺主要还应从技术入手,尽量研究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如现在的精确成形、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都是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4.绿色处理。绿色处理是指上一个生命周期报废的产品通过有效的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中。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采用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二是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如再制造加工、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等。
二、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原则
实施绿色制造技术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ISO14001 的要求事项,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有效实施;(2)在企业的全部活动中自主地制定环境目标,进行环境保护;(3)控制或减少设备开发和制造阶段使用和排放对环境负效应大的物质,推进污染预防。在设备开发、制造和废弃过程中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利用,降低损耗。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管理,减少污水、烟气、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三、我国机械工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1.建立并遵守环境保护体系,重视绿色意识教育。我国机械工业应加快建立ISO14001环保体系,并且致力于同ISO9001质量体系一体化,便于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兼顾评价环境影响。通过建立环保体系,使企业员工能够针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使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通过建立“善待环境”的工厂,谋求与地球环境、需求者、地域社会的共生,从而实现工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节约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等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到绿色生产的社会责任。
2.注重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设计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从源头控制环境要素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机械工业在绿色设计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绿色设计的原则是选择绿色材料和绿色零部件进行设计,选择绿色工艺和设备进行加工,用节能、节水、省料等最优化设计规定产品的实现方式,对材料进行标识,优化可装配和可拆卸性设计;(2)确定绿色的设计评价指标是节能、节水认证和再商品化率;(3)产品绿色排序是一种表示产品绿色程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第三方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由顾客对同行业同类产品的能耗、美感、安全、健康、警示、适用的性能、可接受的性价比、企业再商品化率、自我申明等内容进行定量评分。第三方将抽查结果结合公共环境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将排序结论向社会公告。其权威性虽往往受到质疑,但可作为顾客选购产品时的参考,因此也是顾客对企业产品满意度的一种体现,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改进的信息来源。
3.创新技术工艺,发挥环保效益。绿色制造技术应从理念落实到具体生产技术工艺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保效益。比如在磨削加工时,采用油基磨削液会产生油气、烟雾,使生产环境恶劣,而且磨削液的后期处理成本太高,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干磨削或准干式切削方式来加工。这样不仅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对环境污染,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四、结束语
在大力倡导环保主题的今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优化为目标的现代制造模式。我国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重视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机械加工企业的国际化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飞曹华军张华等: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5,1
篇4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作为环境保护问题、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等学科的交叉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和发展的新领域之一。而如何考核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绩效是实施绿色供应链过程中必然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研究看法。
绿色供应链概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4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在管理流程上,绿色供应链改变传统供应链的开环结构,增加了回收环节,实现物料和能量的回收和重用,从而形成物流“闭环”,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还比较分散,还没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思想的现代管理模式,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材料获取、设计与制造、销售与运输、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的选取、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绿色营销以及绿色回收七个环节。其管理体系结构可由图1表示。
目前国内主要观点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营运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绿色供应链对信息共享程度以及流通速率要求更高,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信息共享。供应商、制造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数据流动可通过网络支撑,形成双向互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有利于绿色供应链企业提高业绩。
注重绿色水平。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污染,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注重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绿色水平成为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
闭环运作。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会经过回收处理以供重复利用,没有终止点。
加强企业合作。绿色供应链强调企业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的有效性也成为管理理论和实践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面向客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重构要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用户的需求拉动将是绿色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运作的最主要驱动源。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将面临一系列决策问题,无考核就不能决策。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征,参考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本文设计出具体的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总指标下,从核心企业业绩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绿色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核心企业的业绩水平可以反映直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带给商家的经济效益,也是最终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动力之一。我们将核心企业的业绩指标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绩效评价的第一个二级指标,从财务和市场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达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产出循环期,增强供应链反应速度和柔性、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最终增强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应该对供应链本身的管理水平做出评价。我们进一步从时间、顾客、合作关系与成本效益四个角度分别做出指标考核。
作为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绿色”虽应用很广,如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材料等,但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可以认为“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对绿色供应链评价中的绿色水平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即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值得说明的是对绿色供应链绿色水平的评价,必然会对其他传统评价指标带来影响。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增强,在核心企业业绩水平考核中,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必然受到这种意识的影响。在绿色供应链成本评价中,不能仅仅考虑传统供应链的成本构成,产品的回收处理,无害材料的选择使用,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环境治理费用而付出的成本都应纳入成本考核的范畴。而成本范畴的扩大必然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同时由于“绿色意识”的影响,从新产品的开发到产品质量考核都会受到“绿色”的影响。传统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已经难以反映出当今绿色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以往的激励目标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以便与绿色供应链的激励目标相吻合。
本文提供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参考也是一种思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己需要对指标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操作性,同时也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E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40-01
前言
机械加工是将半成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等通过组装、拼接,制作成一个完整的机械设备或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许多废弃的部件边料,造成能源损耗、资源浪费和噪音、光化学烟雾等物理性污染。所以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工艺有其研究和实践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工艺不仅减少了机械制造阶段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损耗,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对废弃材料进行技术改进和回收利用,对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
现代企业在生产加工零件时,必须遵循减少能源损耗、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质量安全的要求,因此要让生产部门和相关加工人员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加工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方法。实际生产作业中,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进行适当调整,切忌盲目照搬或完全按照经验进行加工作业。为了更好地完成机械加工和制造过程,需要进行工艺规划,主要包括工序规划和具体的作业流程规划。首先是对加工制造工艺进行综述,明确加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然后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把控,包括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和具体参数。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应引起现代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它为现场生产提供了详尽的操作依据和技术支持,是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大保证。
二、制造技术体系结构概述
绿色制造技术会影响到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有时还可能会是多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选择材料、设计产品、加工制造、对产品的包装装配以及产品的使用和管理回收再制造等。绿色制造则要考虑这全部的生命周期,特别是要考虑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影响,也要兼顾效益与技术因素,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外在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化。
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4R”,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怎么实现重用(Reuse)、减量化(Reduce)、再制造(Remanufacturing)以及再生循环 (Recycle)。 面向机械加工的制造体系主要包括三项具体内容,两大制造目标,还有两个层次过程的控制。旨在给人们提供机械加工与绿色制造的全面视图与模型,实现外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协调和优化,最大可能的降低资源消耗、优化配置, 让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绿色制造在机械加工制造体系的应用
绿色制造关系到机械加工制造体系的多个方面。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应用到的技术包括污染预防技术、面向环境设计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技术以及生产过程技术。根据对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研究,建立起以时间、成本、质量、资源、环境为参量的具有绿色制造特性的机械加工工艺体系。可把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初步分化成三类:资源能耗类,即根据资源的使用,细化成能量消耗和原材料消耗的极小化问题;环境排放类,即废气废液废渣等各种废品极小化,以及电辐射、噪声排放的极小化问题;面向环境影响及资源整体决策类,即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决策性问题,例如,机床的选择、 切削液的选择、夹具刀具的选择决策等。机械加工制造问题系统则是在上述问题的细化下形成的。
四、优化绿色制造工艺过程规划
优化参数,在过程规划中,工艺参数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要实现能源与物料的最低化,就必须对零件加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常来说,参数优化主要是针对制造工艺的采用过程,让加工过程可以更好的进行。在加工过程中,影响能量消耗、加工质量、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刀具的种类,切削液的类型等等, 优化参数则是选择最适的加工工具。优化制造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的确定,是制造工艺过程中最难最重要的环节,在提高产品质量、较少成本、节约资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优化工艺路线,是在明确传统工艺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对环保、资源利用以及成本的充分分析,做出最有利实用的加工路线。优化节能型机床工件, 对于当前已拥有的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利用不同型号规格机床的不同作用, 优化机床与工件的组合方式,实现多机床多工件的同时加工,在安排调度过程中,注意考虑不同组合方式对环境以及资源消耗的影响, 实现总体能量消耗的最低化。
五、国内外绿色加工工艺规划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本质上来说,绿色加工工艺是一种决策问题,属于绿色制造的一部分。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了包括控制技术、材料应用技术、表面技术等多种新科技在内的现代工艺规划。环境影响与资源消耗是绿色工艺规划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加工制造方案、规划设计过程进行优化选择,制定绿色环保的实施方案,并以此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能源与物料的消耗,减少废气污染物的产生。
其中,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物流和由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国际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国外,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内的几所高校设立了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课题, 并制订了各研究阶段的目标。此课题着眼于机床系统,通过控制机床系统的各项参数,分析数据,量化输出参数,总结获得的实验结果。还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机床加工切屑形态学、动力机理以及加工系统的废物流特性等。为了支持课题的研究, 美国有关部门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以管理环境意识制造专题。
在国内,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也跟进形势,对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例如,重庆大学在研究绿色制造工艺规划方法以及实用技术的课题中, 通过对压力加工,铸造焊接,特种加工等工艺类型的大量实验与分析,初步建立起数据知识库的原型系统。近年来,随着大量有关论文杂志的发表或出版,研究体系也逐步完善。
六、机械加工制造评价方法
通常评价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采用最低成本、最高生产率及最高利润等要素为依据。然而伴随着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的要求,机械加工以往企业追求的内在经济效益的单一目标模式,开始向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面向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评价目标体系选择了5个主要因素,即质量(Q)、时间(T)、成本(C)、环境影响(E)、资源利用率(R),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机械加工制造评价方法。
结语
机械加工和制作技术应形成一个高效化、系统化、综合化的生产管理流程和体系,绿色制造技术是对这一体系进行优化、评价和检测的最佳选择。机械加工和制造首先要转变固有的生产加工模式,逐渐放弃劳动力密集型的重工业生产模式,减少人工作业在制造过程中的参与,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在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的系统研究过程中,绿色制造的优化和评价作用涉及各个方面:机械的设计和制造问题、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生产效率和产品安全问题。我国的绿色制造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在未来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和制作领域会有更广泛的用途。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V26 文献标识码:A
机械加工是典型的制作过程,是将半成品或者原材料加工成需要的尺寸与形状,是资源与能量损耗的过程,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废弃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实现绿色机械加工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绿色制造的情况,本文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制作技术进行分析。
1 机械加工工艺的概述
机械加工一定要遵循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方法与原理,结合具体的情况确定采用的工艺,目前,机械加工工艺可以分为工序卡片与工艺过程卡片两种。所谓的工艺规程是指规定零件或者机械产品的操作方式及制作工艺过程的文件。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则是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为现场生产指挥提供了依据,为新产品投产前,实施生产准备与技术准备的依据,为新建、改建、改建的依据,是机械加工过程的主要技术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主要是由2个方面的内容:拟定各道工序及工艺路线的详细操作。
2 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作体系
2.1 绿色制造技术的结构体系
其主要关系到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该产品周期包括选料,产品设计及加工、包装、装配、使用等过程,同时也包含生命结束的管理、拆卸、回收与再制造。绿色制造是需要考虑到整个生命周期的,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损耗问题严重,而且要坚固到经济与技术的因素,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2 机械加工的绿色制造研究状况
与传统的制造相比,绿色制造涉及面较多,可以将其研究分为三类: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技术、预防污染工艺及面向环境设计技术。根据制作活动的区别,可以将其分为基础生命周期、基于产品技术和基于生产过程技术。如下图1所示。
从这一框架,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制造有以下几点优势:资源消耗较小;环境污染指数降低。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面向环境极小化及资源损耗整体决策问题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决策问题,包括模具、机床选择、工艺方案、切削液、冷却液的选择等等。
3 优化绿色机械加工制作工作过程的规划措施
从上文中我们已经看到,绿色机械工工艺规划是具有传统机械加工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下面就对其工艺过程的优化进行分析。
3.1 优化绿色制造工艺参数
在进行绿色制造工艺过程规划过沉重,参数的优化是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通过对零件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达到当前所提倡的了低碳节能目标。一般情况下,工艺参数的优化主要是针对制作加工的工艺,在该工艺实施的过程中,让加工过程可以优化进行。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与加工工艺相关的参数,包括切削液类型,刀具种类等等,都会影响到加工的质量及环境污染、噪声及加工质量等等。
3.2 优化绿色制造工艺的路线
选择最佳的工艺路线是工艺设计合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工艺过程设计中最难把握的一关,但是其对产品质量,资源节约及降低产品等方面都有着本科替代的影响,同时还包括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等。在过去,选择最佳的工艺路线一般采用生产效率及加工成本为基本的因素,缺乏对资源的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因此导致环境污染情况严重,资源利用效率很差,影响机械加工的长远发展。
3.3 运用多机床、多工件节能型调度优化工艺
要想达到预期的优化目标,就不能从单一的角度着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当然不能忽略机床设备的资源优化,与其他的优化工艺相比,机床设备的优化是切实可行且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际的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多机床多工件共同工作,完成加工任务,同一加工方法可以在不同的机床上进行加工。而且即使是同一台机床也会存在不同的规格与型号。机床与工件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生产环境的影响及资源损耗情况明显是不同的,产生的效果差距也很大。依靠机床与工件科学的安排与调度,能够实现有效节约机械加工系统的总体能量损耗。
4 机械加工制作的评价方式
一般情况下,评价系统的机械加工工艺运用的成本最低,效率最好及利润最大化的依据。但是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断增多,过去机械加工企业追求的内在经济效益单一目标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是多目标的发展方向。一些文献采用能源属性、资源属性、环境属性、宜人性、经济性、设备维护性和绿色管理7 大类指标进行绿色制造评价,也有一些文献将经济性、绿色性和整体性作为评价指标。文中面向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评价目标体系选择了5 个主要因素,即质量(Q)、时间(T)、成本(C)、环境影响(E)、资源利用率(R)。该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结语
综上所述,对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依据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要求与概念,构件了新的研究体系,分析了机械加工工艺规划中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实现可对机械加工工工艺规划及制作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储开宇,范孝良.21世纪绿色制造的生产模式及发展趋势[J].煤矿机械,2008,11(11):1-2.
[2]谢世坤,桂国庆.基于绿色制造的切削技术研究[J].煤矿机械,2007,28(1):99-101.
篇7
1、绿色特性
(1)产品的绿色性
绿色集成制造的目的首先是生产绿色的产品,这是绿色集成制造的关键环节。只有生产的产品是绿色的才能保证产品的包装、运输、营销、实用、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绿色性和顺利进行。
(2)技术的绿色性
技术的绿色性,一方面能够保证生产产品的绿色性,另一方面使生产的过程绿色性,从而保证生产人员的健康水平,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技术的绿色性是说,采用的技术是成熟的、绿色的,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损员工健康的物质。
(3)过程的绿色性
绿色集成制造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使用、绿色回收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其绿色性。尽量最大化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
2、集成特性
(1)绿色集成制造的领域集成
绿色集成制造涉及制造领域、环境领域、资源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绿色集成制造就是这几个领域的交叉和集成。
(2)绿色集成制造的技术集成
绿色制造是绿色材料、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使用、绿色回收等多种技术的使用集成,归纳起来主要应考虑“六绿”问题。
(3)绿色集成制造的效益集成
绿色集成制造成功实施,不仅是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的行为,更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集成,将是一个“三赢”的过程,因此绿色集成制造是可持续战略实现的有效途径。
(4)绿色集成制造的信息集成
绿色集成制造系统除了涉及普通制造系统的所有信息及其集成考虑外,还特别强调与资源消耗信息和环境影响信息有关的信息应集成地处理和考虑,并且将制造系统的信息流、物料流和能源流有机地结合,系统加以集成和优化处理。
(5)绿色集成制造的过程集成
绿色制造所揭示的概念表明,绿色制造覆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考虑资源,能源的利用和环境影响问题,是基于绿色考虑的全生命周期集成。
(6)绿色集成制造的社会化集成
绿色集成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社会化的集成。企业、产品、用户三者之间的新型集成关系:企业要真正的实施绿色集成制造,必须考虑产品寿命终结后的回收和处理,这样才能形成新型的企业、产品和用户的新型集成关系。
(7)绿色集成制造的功能目标集成
绿色制造的功能目标是多方面的。此功能目标集成模型简称TQCSER模型,其中T表示时间,Q表示质量,C表示成本,S表示服务,E表示环境影响,R表示资源消耗。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制造目标当中不包含目标E和R,而是将其相关功能分布于T,Q,C,S四个目标之中。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制造业己成为环境问题的主要源头,另一方面,IS014000的实行使得各国制造业必须重视环境问题。因此,环境目标和资源目标已发展成为与T,Q,C,S同等重要乃至更加重要的功能目标之一。另外,TQCSER模型还表明,T,Q,C,S,E,R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构成了一个绿色集成制造功能目标的有机体系。
3、制造特性
绿色集成制造的主要手段是制造,目的是在尽量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制造活动,创造出产品供人们消费使用,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制造是十分显然的主要特性。
二、高耗能污染企业绿色集成制造系统管理
根据绿色集成制造的特点、可持续发展对制造业的要求,可以把绿色集成制造系统的体系机构概括为两个目标、两个过程、四项内容。
1、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目标
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目标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始终按照绿色集成制造的三项内容要求,对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过程进行全过程最优控制,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制造系统的效用,利用不同技术途径,最终实现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制造目标要求。
2、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过程
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全过程控制,一是指具体的制造过程即物料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具体绿色集成制造的过程。另一个是指在构思、设计、制造、装配、运输、销售、售后服务及产品报废后回收的整个产品周期中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问题,以实现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资源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广义绿色集成制造过程。
3、绿色集成制造的四项内容
绿色集成制造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即采用绿色资源(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历经绿色的生产过程(绿色工艺技术、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绿色生产设备、绿色营销等),通过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和目标集成生产出绿色产品。这四项内容是用制造系统工程的观点,综合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原材料的生产到产品报废回收处理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系统地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低碳经济 绿色管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各国积极的经济政策刺激下,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即全球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和动荡不安,产品外销受阻,国内需求不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中小企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把握机遇,转危机为转机,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特征
1.1 全球金融格局改变与金融监管体系加强
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下降,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全球金融重心正在从西半球偏向东半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人们感受到了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与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1]。2010年G20峰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表示将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币值低估国转移6%以上。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从3.72%升至6.3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1.2 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危机是由于科技创新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缺乏推动力而引发的。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1857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由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现在,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目前,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研究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必须的选择。
1.3 环保问题空前严重,低碳经济渐成时尚
在金融危机下,各国正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正成为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方向。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各国正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一场以开发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欧盟已计划启动“绿色汽车”、“低能耗建筑”、“未来工厂”三大行动,明确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计划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日本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尤其是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上;“八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2]。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行绿色管理,走低碳之路
后金融危机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小企业如何顺应这一潮流,抓住此次机遇,完成自身的凤凰涅槃,是管理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化危机为转机,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发展,离不开“绿色管理”。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系统的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即绿色企业文化、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和绿色管理评价体系[3]。
2.1 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也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具有绿色意识,企业才有可能实施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等,需要研发人员的绿色价值观发挥作用。
2.2 绿色生产
这里的生产是广义上的生产,指产品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过程。本文认为,绿色生产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三部分内容。
①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将环保意识加入到产品设计中。
②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全面监控,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来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型措施。
③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进。
2.3 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过程中,都以 “绿色理念”为指导,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利益相一致。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树立绿色形象等。同时广告的绿色效应非常重要,它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加深人们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观念[4]。
2.4 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加以充分有效地循环再利用,从而最小化地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企业可设立绿色处理部门,负责废旧产品的回收和拆卸处理等工作,然后将拆卸后的零部件重复使用,或者处理后再投入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5 绿色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管理体系实施成功与否,要从企业内外部效益来看,内部效益指企业的经济效益,外部效益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指标来测量,以检验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
绿色管理体系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的,绿色企业文化,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规定了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中心工作,绿色再循环对企业实现绿色经济起到辅助作用,绿色管理的效益评价提供了衡量绿色管理效果的标准。
3 如何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进行管理监督和政策引导。企业构建高效绿色管理体系,固然离不开企业外部的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规制,然而从根本上还要靠企业的自觉行动,从企业战略和战术层面确保绿色管理体系的运行[5]。
从企业战略层来讲,企业要以绿色战略为指导。绿色战略是构建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灵魂。绿色战略的制定要求企业进行使命和目标的重构以及战略重构。企业要制定追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经营效益相统一的使命和目标,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战略决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摒弃“环境保护不经济”的成见。其次,将环境意识强化到企业的决策部门,分别制定公司层绿色战略目标和职能层绿色战略目标,包括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战略,全面绿色发展战略。
战术层面上,企业需要从产品的采购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入手完善绿色管理,根据上述绿色战略所制定的目标,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首先,绿色研发要求利用新型能源和材料,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开发低耗高效的绿色产品。第二,绿色生产要求企业选取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以绿色产品为目标。第三,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到营销过程当中,从市场调查到售后服务,都以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出发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四,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使用及分配全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第五,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招聘、激励、员工关系等各个环节遵循绿色理念,关心员工的需求、成长与发展,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4 结语
金融危机过后,资源能源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对象,节能减排迫在眉睫,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可望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低碳经济”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中小企业应抓住这次变革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模式地转变,走“绿色”之路,实施绿色管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阮兢青,陈文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机会和生存发展策略研究[J].集体经济.2010.4:40-42页.
[2]杨益.“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战略选择[J].国际贸易.2009.9:4-7页.
[3]丘尔卫.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研究.黑龙江工程大学[D].2006.46-47页.
篇9
关键词:面向环境制造;绿色设计
引言
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是引起当前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制造业每年约产生不少于55亿吨的无害废物和7亿吨的有害废物。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吸引外商投资方式,同时兼具有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等特点吸引了世界大批制造业流入我国,使得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已赫然成为世界级制造大国,然而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导致的环境污染也逐渐显现,使得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当前的资源紧缺、水质污染、垃圾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日益严重。在人类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今天,我们必须寻求新型可持续性制造发展方式,寻求制造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最佳平衡点,面向环境产品制造技术即是在此需求下被人们提出并逐渐得到认可。
1.面向环境产品制造相关概念
1.1 概念
面向环境制造(MFE),也称环境意识制造(ECM)或绿色制造,它是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借助各种先进制造技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及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区别于传统制造模式,面向环境制造模式实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真正闭环,它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一直到产品报废回收的整个寿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以系统的观点考虑产品环境属性,改变以前的末端处理的环境保护办法,对环境保护从源头抓起,并考虑产品的基本属性,使产品在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特性的同时要满足环境目标的要求等。
1.2 原则
根据面向环境制造定义,结合制造业产品设计及制造过程,面向环境制造具有以下内涵:1) 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影响甚小,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选用清洁的原料,清洁的能源,清洁的工艺过程,生产清洁的产品。2)最低限度地使用材料资源。绿色产品应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材料。这就要求在设计产品时,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结构,科学选材,并使零件材料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3)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生产过程中所耗能源最少,尽量选取清洁能源。
2.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方法及途径
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关键是技术设计及企业的管理,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使得面向环境化生产渗透于企业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并持续不断的改善创新,使环境化制造的水平不断提升。
2.1企业管理
(1)企业领导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推行绿色制造可以降低风险,改善企业形象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有明确的承诺,倡导在企业中始终贯彻与实施绿色制造的精神与理念,如果推行绿色制造没有得到企业领导的强调与重视,要完全实施绿色制造的机会就很小,或者难以落到实处。
(2)建立相关环境保护体系、文件,重视全员绿色意识教育。以便于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兼顾环境影响。使企业员工能够针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使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
(3)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实现从“资源浪费型”向“资源循环型”消费观念的转变,改变企业的经营观念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4)职能部门角色的变化。在企业设立环保部门,主导并开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环境政策方针的贯彻,定期对企业环境体系进行审查,实施过程进行环境体系评价,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化活动运行。财务部门需更新核算方法,采用包括环境成本、环境风险和环境效益全成本核算法。生产部门及时进行物料、库存控制和废弃物分离,加强废物审计,及时发现污染源,并反馈环保部门采取整改措施。营销部门需更新经营策略,建立回收废弃产品渠道,让用户接受绿色产品并协助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教育与培训。现有的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缺少在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度不足,为促进绿色制造的顺利实施,管理部门需指定效应的培训方案以提高企业职工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
2.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之初就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使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各阶段和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在其设计研发过程中及时改进,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1)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产品的使用功能、质量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化产品结构,使得产品用原材料尽可能减少、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制造且制作过程耗能低、容易回收再循环使用等特点。
(2)材料选择。指在产品设计的选材上尽量使用绿色环保材料,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易回收的材料。为此,一是要多开发绿色材料,并建立绿色材料库;二是设计选材时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3)制造工艺设计。绿色工艺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工艺与洁清生产密不可分。绿色工艺主要还应从技术入手,尽量研究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如现在的精确成形、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都是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4 )绿色处理。绿色处理是指上一个生命周期报废的产品通过有效的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中。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采用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二是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如再制造加工、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等。
3.结束语
在大力倡导环保主题的今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面向环境制造技术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优化为目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符合人类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时代主题,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志峰,张雷,等. 环境意识制造[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10
近年来,中车株机十分注重加强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先后参与了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及“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订,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转向架智造车间建设
去年,中车株机的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以全国第一名的身份入选国家2015年智能制造新模式专项。
转向架作为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起着导向、支撑车体、减震运行的作用,对轨道交通产品的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其转向架生产主要分布在车轮、车轴、构架及组装四大区域。
“实现转向架智能化制造,总体而言,就是要在中车株机率先建立的三维工程化平台基础上,集成MES、ERP等信息系统和智能化硬件设备,实现转向架研发、工艺、仿真验证的数字化,制造过程、信息采集、物料配送、质量管控的智能化。”中车株机投资与规划部技术改造主管赵君说。目前,国内的转向架工艺环节,主要还是以人工分散作业为主,在转向架智能制造项目实施后,转向架产品的设计、工艺和制造过程,将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整个制造过程的有机统一。
不仅如此,赵君提到,未来的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制造工艺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在生产全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生产设计、设备、模具、物料等信息将自动通过信息化采集,并与后台系统进行信息连接,实现实时质量管控。”赵君介绍说。按照设想,到2018年4月,智能车间项目竣工后,企业的生产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将大幅提升,运营成本和不良产品率将大幅度下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将大幅度提升。
实现协同制造
之前,中车株机在BOM信息管理设计阶段、制造阶段使用了不同系统,系统之间没有互连互通、顺序连动,造成设计、生产信息不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营成本。另外,还存在BOM多系统管理,数据源不统一、BOM的变更管理采用系统外流转,导致BOM同步管理失控以及BOM的多工厂协同没有实现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设计、工艺、制造的BOM协同,中车株机制定了详细计划。
首先,在TC系统中产品设计员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NX工具软件完成设计BOM的搭建。
其次,工艺部工艺员在工艺流程划分阶段依据设计BOM完成生产项目号与工艺批次设置、多工艺流程编制、工艺流程表输出与审批、原材料定额编制、工艺消耗定额编制,通过ERP接口程序完成流转件拆分与工艺BOM输出。
最后,现场工艺员在结构化工艺编制阶段依据工艺BOM完成工艺辅材定额编制、搭建标准工艺路线、工序物料分配、工装工艺零件分配、工艺规程输出与审批,通过ERP接口程序将工序BOM进行调整组合输出制造BOM。
除了要在BOM上实现生产、工艺、制造的协同之外,中车株机还通过采用EAS系统实现了智能制造过程的全面协同。
EAS系统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协同,第一是设计的协同,要做设计和制造的一体化。第二,在新的物联网+领域,C2M是一种常态,如何满足个性化的定制,计划层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功能协同,如何更好地与供应商协同。第四是工厂协同,从材料到部件到产品,实现多个工厂之间的协同。EAS要把数据拿到执行层和运营层,要把生产运营数据、设备运营数据和质量体现数据集成拿过来,最后形成一个大数据,然后基于这些大数据去优化企业的设计生产。
从高速重载到绿色智能
绿色制造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是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中车株机公司一直致力于绿色轨道交通发展,运用绿色设计减少碳足迹,开发绿色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研发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电车、双能源地铁工程维护车等绿色产品,打响了轨道交通的绿色品牌,成为绿色制造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