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材料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粉末冶金材料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
为了寻求长远的发展,需要重视能源问题。在全球经济以及热口增长的环境下,传统能源彰显匮乏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无法进行再生。因此,面对严重的资源危机,要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项目对待。粉末冶金对传统冶金技术进行了发扬过大,积极融合现代科技,推动信息化建设,实现现代工业的良性运转,也为新能源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
1 对粉末冶金技术特征的分析
粉末冶金技术具有长远的历史,其主要立足传统冶金技术,达到了对诸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优势突出的新型冶金技术。粉末冶金主要对象是粉末状的矿石。在传统的冶金方法中,矿石的形式为整块,先进行提炼,而后进行冶炼。应用传统技术,块状矿石提炼技术受制于技术和矿石的大小,只能达到80%左右的利用率,产生大量材料的废置。但是,在粉末冶金技术的应用下,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幅提升,有效降低资源浪费。另外,块状形式的矿石材料长期处于露天堆放,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破坏。由此可见,冶金技术的改善势在必行,要重视冶金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材料各尽所用,发挥不同冶金材料的作用,切实提升使用效率,形成高性能的新材料,达到成本的降低。利用现代粉末冶金技术,能够对废矿石、旧金属材料进行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极大推动经济效益的获取,对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粉末冶金技术在原材料选择方面相对较为宽松,能够充分利用废旧金属、矿石等,形成不规则的粉末,满足原材料节约和回收的目标。另外,鉴于粉末冶金可塑性以及相关材料的添加,促进性能的增强和平衡。
2 对新能源技术的阐述
在科技的推动下,新能源技术逐渐被科学界重视。在传统能源开发与应用中,出现严重的资源匮乏现象,加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得新能源问题的出现备受关注。新能源材料需要在开发、存储以及转化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由此可见,新能源材料是发展新能源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实现转化和存储,其在配件、生产要素等方面都极具特色,与传统能源行业的材料截然不同。粉末冶金技术在整个新能源开发应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 系统介绍粉末冶金技术的类型
3.1 传统粉末冶金材料
首先,是铁基粉末冶金。这种材料是最传统,也是最为关键的冶金材料,在制造业中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其次,铜基粉末冶金材料。这种材料类型较多,耐腐蚀性突出,在电器领域应用较多。再次,硬质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硬度和强度都十分高,其应用的领域主要是高端技术领域,如核武器等。最后,粉末冶金电工材料和摩擦分类,主要应用在电子领域。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粉末冶金材料的需求量增大。另外,粉末冶金材料在真空技术领域也得到推广。摩擦材料耐摩擦性较强,促使物体运动减速,抑或是停止,在摩擦制动领域应用较多。
3.2 对现代先进粉末冶金材料的介绍
首先,信息范畴内的粉末冶金材料。立足信息领域,主要是指粉末冶金软磁材料。具体讲,是指金属类和铁氧体材料。随着对磁性记录材料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粉末冶金软材料的需求。其次,能源领域内的粉末冶金材料。能源材料的研发推动能源发展,其中,主要涉及储能和新能源材料。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能源需求量增大,传统能源彰显不足,因此,新能源开发势在必行,尤其是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的开发。再次,生物领域的粉末冶金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将生物技术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在生物材料中,主要包含医用和冶金材料两大类,在维护身心健康的同时,加快金属行业的进步。第四,军事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在航天领域,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是重要指标,稳定性要突出,具有极强的耐高温性。在核军事范畴,粉末冶金技术也具有发展前景,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工业技术的进步。另外,新型核反应堆的建设需要具有较高的防辐射标准,而粉末冶金技术的支持下,切实增强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效降低核辐射强度。
4 对粉末冶金技术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的介绍
4.1 粉末冶金技术在风能材料中的应用
风能对我国而言,十分丰富,不存在污染,是新能源的主要类型。在风能发电材料中,粉末冶金技术主要实现对两种材料的制作,即即风电C组的制动片以及永磁钕铁硼材料。这两种材料的制作与整个风力发电关系密切,事关发电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影响发电效率的高低。风能发电机制动片在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方面,要求较高,同时,力学性能必须突出。目前,主要应用的是铜基粉末冶金技术,完成对压制制动片的制作。制动片需要在导热方面十分突出,同时,制动盘具有较小的摩擦。在应对恶劣温度环境的时候,也能够进行有效的使用。对于永磁钕铁硼,系统永磁材料代替了传统的永磁材料,烧结钕铁硼就是加入了稀土粉,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而成。
4.2 粉末冶金技术在太阳能中的应用
太阳能突出的特点是清洁性,是新型能源的一种,被商界所看好,开发价值巨大。当前,在太阳能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为光电太阳能与热电太阳能,形成发展趋势。立足光电太阳能领域。其主导作用的部件为光电池,也就是半导体二极管,依靠光伏效应,促使太阳能有效转化为电能。目前,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较低,对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在粉末冶金技术的使用下,能够有效进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光电转化率得以显著提升。同时,粉末冶金技术也研发了多晶硅薄膜,代替了传统的晶体硅,光电转化率大幅提升。另外,粉末冶金技术与太阳能热电技术也实现了融合。当太阳进行地表照射之后,为了达到对光热技术的有效收集,需要发挥吸收板的功能。而吸收板的制作与粉末冶金技术息息相关,主要应用了其成型技术,发挥粉体在色素和粘结剂方的作用,而后混合,形成涂料,涂于基板之上。这也充分体现了粉末冶金技术在成型技术方面优势更加突出。
5 结束语
综上,通过对粉末冶金技术优势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中极具发展潜力。粉末冶金在创造性方面十分突出,塑造性较强,使得其在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中占据核心地位。粉末冶金技术的工艺原理使得其在新能源开发中更具经济性与高效性。因此,要大力推进粉末冶金技术在新能源开发应用中的拓展,为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晓华,贾成厂,刘向兵.粉末冶金技术在银基触点材料中的应用[J].粉末冶金工业,2009,04:41-47.
[2]邱智海,曾维平.粉末冶金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07:10-12.
篇2
关键词:粉末冶金 温压工艺技术与发展 。
引言:近十年来,粉末冶金工业发展迅速。1989~1999年中国大陆与世界铁基粉末主要生产地区的铁基粉末年发货量比较。铁基粉末的市场需求在总体上有明显的增长,特别是北美市场已保持了连续9年的高速增长。日本虽然受到国内长期经济不景气的拖累,但铁基粉末的产量仍然较高。中国大陆的铁基粉末产量缓慢增长。1994~1998年亚洲部分地区粉末冶金件的年产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令日本和韩国的粉末冶金工业蒙受挫折,但在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省),粉末冶金制品的产量明显增长。
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途广泛,但主要用于机械零件,其中以铁基材料为主。过去十多年,全球粉末冶金制品大部分用于汽车工业,一直占粉末冶金件的70%左右。目前,每部欧洲汽车中约有7kg重的粉末冶金件。而每部美国汽车中粉末冶金件重达16kg[1],相对于1991年的10kg增幅超过50%。各大汽车制造商预言,未来10年每部汽车中将有重达25kg的粉末冶金件,美国汽车中或许更高。因此,在未来10年,汽车工业仍将是推动粉末冶金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件已普遍用于传动装置、发动机、通用机械和工具等产品,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一温压技术的特点
基于安全和耐用等理由,对汽车零部件的性能要求很高。近年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必然会带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特别是铁基材料的发展。因此,开发高性能特别是高力学性能的粉末冶金材料,是粉末冶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高粉末冶金材料的密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
传统一次压制,一次烧结生产的铁基粉末冶金制品,其密度一般在7 1g/cm3(相对密度约90%)以下,力学性能远低于同类材料的全致密件。生产高密度、高性能粉末冶金件一直是粉末冶金行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众多的高密度粉末冶金生产方法中,温压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新工艺。温压技术在90年代中期发展成熟并成功用于工业生产。
温压工艺是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工艺过程是将混有温压专用剂(和粘结剂)的粉末加热至130~155℃,然后在加热到上述温度的模具里压制成形。与传统工艺相比,温压成形的压坯密度约有0 15~0 30g/cm3的增幅,对于提高粉末冶金制品的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温压工艺的特色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传统的粉末冶金设备上稍加改装,经一次温压压制,一次烧结即可生产出高密度、高性能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其密度可达7 45g/cm3[9],经复压复烧更可高达7 65g/cm3
在比较了以温压工艺和传统复压复烧工艺生产齿轮的成本。在零件性能相当的情况下,温压生产的成本比复压复烧生产的成本低10%左右。温压能以低于复压复烧的成本生产出性能相当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产品在某些方面可以和锻造产品相竞争。温压工艺成本低廉、产品密度高而均匀、力学性能优越,兼有弹性后效小、脱模力低等工艺特点,其生坯强度超过20MPa[10],可在烧结工序前作机加工处理,以节约机加工工时和减少刀具磨损。
二 温压技术发展现状
自1994年温压技术的成果被正式公布到1996年年底为止,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有大约36种温压产品在批量生产或准备批量生产,其中包括重达1 2kg,用在福特卡车变速箱上的转矩涡轮毂。国外多家公司也利用温压技术开发出高密度、高强度的斜齿轮。温压工艺除使齿轮整体密度增大外,齿的密度也大为增加,使齿的强度提高约30%,从而省去了用滚压工艺来局部提高齿部密度的工序。日本日立粉末金属公司采用温压技术生产粉末冶金小节锥半角斜伞齿轮,成功取代过去以机加工锻钢坯的昂贵生产工艺[19]。法国以温压技术为汽车工业制造了使用性能与锻造和粉末锻造相近,但成本较低的连杆,表明了温压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该公司计划到2002年生产350~600g重的各种连杆1500万件。瑞典采用温压工艺共同开发出一种用于重型卡车变速器的大型零件。该零件长期以来都是用精密锻造或粉末锻造方法生产的。由此可见,温压工艺具有工艺简单和较高性能价格比的优势是完全可以和锻造工艺竞争的。
在国内,引进温压工艺的粉末冶金零件生产厂有宁波东睦粉末冶金公司和扬州保来得工业有限公司。两家工厂都是从国外引进技术、生产线与购买专用温压粉末进行生产。 三 温压技术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由于长期缺乏数量较大和附加值较高的零件需求,没有机会让粉末冶金行业发挥它特有的优势,因此我国粉末冶金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一直都未受到重视。1989年粉末冶金轴承占我国粉末冶金零件总产量的60%(质量分数),其中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普通轴承。90年代中期,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为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件的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用于汽车和摩托车工业的粉末冶金零件按质量计算在1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用于附加值较低的农机工业粉末冶金零件则几乎减少一半。由此可见,发展高性能粉末冶金零件是大势所趋。目前,国产轿车只维持在年产几十万辆的水平,预期到2010年将会达到年产100万辆左右。届时,对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件的需求将会达到万吨以上。这无疑是发展我国粉末冶金工业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根据对我国粉末冶金零件市场的预测,在2000年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粉末冶金零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将有所增长。到2005年,摩托车行业和小型制冷压缩机行业将有40%的增幅,而汽车行业的预期增幅更达70%。目前,国产汽车平均每辆使用3~6kg粉末冶金零件,而国外则多达16kg,两者的差距反映出我国粉末冶金工业相对比较落后。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向大规模生产,这一差距将很快缩小。以桑塔纳轿车为例,每辆用粉末冶金件仅15种,重3kg,而去年投放市场、以美国技术生产的别克轿车则每辆用粉末冶金件35种,重12 5kg。从生产普通粉末冶金件向生产高性能粉末冶金件过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为汽车提供零件不是接了订单就能组织生产这么简单,必须通过一连串的试验、试制、台架试验、装机试验、定型、批量生产等相当长的过程。尽管未来汽车用粉末冶金件大量需求,但在国内推广温压技术的工业化还有不少困难。除少数几家拥有雄厚财力和技术实力的大型粉末冶金厂外,一般生产厂是不太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口昂贵的温压设备和专用粉末。因此,温压技术的国产化非常重要。 性能优良、质量稳定的粉末是高性能粉末冶金工业的基础,我国的铁基粉末生产无论在产量、性能或质量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与世界发达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适用于生产高密度、高性能零件的雾化铁粉其产量长期偏低,90年代以前年产量一直徘徊在几百吨,1995年起开始快速增长,目前雾化铁粉的产量已占铁基粉末总产量的1/4左右。雾化铁粉的年产量节节攀升,充分说明我国铁基粉末冶金件的产品结构正向高性能方向发展。目前,温压专用粉末尚未有批量生产。如果完全依赖进口,不但成本高昂,而且还将制约粉末冶金产品的自主开发。因此,大批量生产压缩性能优良和质量稳定的铁粉和预合金粉末,并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温压专用粉末加热装置是当务之急,以免过分依赖昂贵的进口产品。可喜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已成功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压专用粉末及其加热装置,为温压原材料及设备的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目前,对粉末冶金结构件的密度要求一般在7 0g/cm3以上,有些甚至高达7 6g/cm3。而温压成形正好是生产密度此范围零件的工艺。我们可以利用温压技术只需较小成形压力等优点开发较大型的零件。我们亦可以利用温压成形的零件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优势,在免除诸如热处理等后续工序的基础上生产强度达800MPa以上、精度达IT6~IT5的粉末冶金零件以增强粉末冶金零件的竞争力。 德国在温压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称为“流动温压工艺”的技术。通过加入适量较微细的粉末、加大及调节剂的含量以提高粉末的流动性、填充能力和成形性,可以制造带有垂直于压制方向上的凹槽、孔和螺丝孔等制件。制造此类粉末冶金件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利用程控压机复杂和精准的动作也只能生产出较为简单的此类零件[32]。该工艺不但适用于铁基材料,还适用于诸如钛等其他材料。由此可见,温压工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温压技术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其潜在的和应有的作用,其发展前途是不可低估的。 利用计算机进行温压成形过程的模拟是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工具,可充分利用温压的优点开发新零件或重新设计零件,扩大粉末冶金件的应用,并突破只凭经验摸索的瓶颈,大量减少试验次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使企业能更快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高密度、高性能零件是未来几年的高增长点,掌握此方面的技术对夺取潜在的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开发无需油脂的耐磨件,以适应某些特殊行业的要求,如纺织机械等行业。在纺织机械和缝纫机上的某些零件,目前是采用复压复烧法生产,其密度达7 5g/cm3,抗拉强度达500MPa[33]。这些产品的性能正好是温压工艺所能达到的范围,问题是产量的大小,因为粉末冶金的低成本是建立于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所以开发非汽车用的粉末冶金零件还要耐心地解决有关问题。所幸我国市场庞大,以缝纫机为例,1995年的产量就达970万台。只要不发生恶性竞争,开发非汽车用零件是大有可为的。 大力发展和推广温压工艺这种低投入、低成本的高密度粉末冶金生产技术,能为我国粉末冶金工业在新世纪里挤身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汽车工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十多年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一定能提供一个庞大的市场消化我国粉末冶金工业为国产汽车研制的高性能粉末冶金件,形成一个以市场带动新技术,又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良性循环。
四 结束语:
国外温压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大致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与其它先进技术相比,温压技术产业化的速度是快的。其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该技术从一开始就是以“研究―企业集合”的面貌出现的。粉末冶金工艺人员、压机制造商、化工、化学研究人员,组成一个集合体来突破技术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行业协会或学会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温压技术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真正理解和掌握温压―烧结工艺系统的各个环节,在有可能持续发展的骨干粉末冶金企业的牵头和带动下,组成一个各方均可受益的粉末、制件、压机、化工厂商和研究团体的“研究―企业集合”体,以典型的温压系列产品开拓钢铁粉末内冶金高密度、高强度零件的新市场。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粉末冶金 组合模具 压制成形 改进
0 引言
在粉末冶金工艺中,对于模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组合模具是综合了多种结构特征而形成的综合性模具。它克服了普通模具和单一压制方式的缺陷,解决了以往在粉末冶金工业中存在的难题,是粉末冶金工艺的一项突破。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组合模具存在的问题也随着暴露出来,成为我们当下需要解决的难题。
1 粉末冶金概述
1.1 粉末冶金工艺 粉末冶金,是通过制取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生产原材料,通过过压制成形、烧结等工艺过程,制造出各种粉末冶金制品的工艺技术。现在,这种工艺已经成为我们在新材料研制领域内的重要工艺技术。
1.2 粉末冶金组合模具 在粉末冶金过程中,在压制成形、烧结以及后处理等制作工序中都会用到模具。在复杂零件的压制成形工序中,常会将模具设计成多种形状的组合模具,这样便可以在压制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压制方式,以保障压坯的质量。
2 粉末冶金压制成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粉末冶金整个制造工艺中,模具的使用在很多工序中都常常会看到。例如,在粉末冶金的压制成形阶段、烧结阶段、复压阶段、精整阶段都会用到粉末冶金模具。而其中最常用且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压制成形阶段。在粉末冶金的压制成形阶段,组合模具是形式最多且应用最广泛的模具。目前,组合模具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对于粉末冶金工业具有较大的危害。
2.1 压坯密度分布不均匀 在粉末冶金压制成形过程中,常会出现压坯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压制过程中,在垂直方向上,上层粉末的密度比下层粉末密度大;在水平面上,接近上模冲的断面密度分布是两边大,中间小;远离上模冲的段面密度分别是中间大,两边小。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组合模具的内壁摩擦力较大、组合模具设计的高径比较大、以及压制方式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2.2 粉末粘结组合模具盖板内壁 在粉末冶金压制成形过程中,会出现粉末粘结组合模具盖板内壁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模具内压制密度较低和盖板内壁摩擦力较大等原因造成的。粉末粘结于盖板内壁,一方面,会造成原料的浪费,并对组合模具形成污染;另一方面,会对粉末冶金制品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由于组合模具设计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还会使粉末冶金制品出现制品的形状偏斜、产品对角开裂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粉末冶金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 粉末冶金中组合模具的改进办法
3.1 增强组合模具内壁的光洁度 在组合模具制造过程中,提高与粉末存在直接接触的压板内壁、盖板内壁等的光洁度,降低其与粉末之间的摩擦力,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避免模具内壁对粉末压制造成不良影响。其具体改进办法如下:①在模具内壁打磨过程中要提高内壁的光洁度;②对于某些与粉末接触处,可酌情采取局部打磨的方式增加其光洁程度,以提高模具的性能;③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模具内壁的光洁度,还可以采用向模具内壁涂抹油的方法达到所需的效果。
3.2 在组合模具的设计上加设脱模弹簧 在组合模具的侧板与盖板的连接面上,以及模具侧板和压机的侧缸之间增加一个脱模弹簧。这样的设计改进看似简单,但会解决粉末冶金压制成形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由于脱模弹簧的存在,在压制和脱模时便会存在一定的缓冲力,这样压制成形的制品外表形状就会比较规则,而且也会有效避免制品对角开裂的问题发生。另外,这一设计上的改进对于减少压制成形过程中的加粉量、加工量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3.3 在外模冲上安装保护套 在粉末冶金压制成形过程中,组合模具的外模冲由于受到的压力复杂,再加之对于热处理硬度难以把握,因此,外模冲易于受损、开裂,使用寿命较短,同时也增加了粉末冶金的压制成本。经过设计实验后发现,在外模冲上安装一个保护套将有效改善外模冲的使用环境,克服其受到直接磨损等威胁,这样就可有效的延长外模冲的使用寿命,降低压制成本。另外,由于保护套易于安装、替换,且生产成本低,因此,增加保护套是解决外模冲受损最为合适的办法。
4 结语
在粉末冶金工艺中,组合模具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粉末冶金制品的质量也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于是,对于组合模具的设计、制造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对于组合模具的设计、制造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时对于组合模具一点小小的改进,就可能为粉末冶金工业带来巨大的收获。因此,我们仍需不断对组合模具乃至整个粉末冶金工艺进行发展、改进,逐渐缩小我国粉末冶金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孙国勋.粉末冶金多台面零件压制组合模具探讨[J].粉末冶金工业,1998(2).
[2]耿锁俊.粉末冶金中组合模具的改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2).
篇4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粉末冶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93-03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等学校实施“卓越计划”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完成卓越工程师需要的基本训练[1]。
2011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实施领域和基本原则[2]。“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各参与高校在培养观念、培养模式、学校企业联合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粉末冶金学”课程是新材料科学中最具发展活力的重要分支,也是冶金和材料科学的分支学科,备受工业界重视,相关材料和制品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兵器、生物、新能源、信息和核工业等领域[3]。粉末冶金学课程与实际的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属于工程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一致,为了配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对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观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确立正确的培养观念和培养目标
“卓越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三个特点出发,树立课程的培养观念:一是强调课程内对学生创新以及工程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加大企业参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深度;三是加强对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的认识,课程进行有目标的、主动的培养。
新形势下,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粉末冶金学”课程从培养目标上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具有全面性;加大课程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更具有实用性。确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工程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1.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学习并具备课程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利用学习到的课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粉末冶金技术是一个复杂、影响因素诸多的材料成型过程,从制粉、成形、烧结到后处理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粉末冶金成品的质量。能够完全掌握并灵活运用粉末冶金技术,即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笔者通过长期的粉末冶金教学发现,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缺乏积极有效的参与,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在课时、学制的影响下,无法兼顾新兴的粉末冶金技术;课内实验一方面是简单的验证性基础实验,学生兴趣不浓,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少人数多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仍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评定,考试内容大多以基础知识的考察为主,这种简单的评定方式不能满足“卓越计划”对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不利于优秀工程人才的培养。
2.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面向“卓越计划”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为:服务于企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培养的力度,强调学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重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因此,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要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以教师为导向,教师做好引导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加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专业性强、知识面宽”的课程学习体系,扎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作风;以项目为依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粉末冶金类的科研项目中,实施本科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科研平台或课题组制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中用、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以企业为载体,学校要加强同行业、企业联系与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去,建设校企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探讨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根据工程实际,“粉末冶金学”课程组进行了广泛调研,在多次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很好的学习粉末冶金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学以致用,按照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板化设计,把课程内容分为不同板块。比如:掌握粉末制取及其性能测定;压坯成形规律;粉末冶金材料的烧结原理;粉末冶金材料制备的质量控制;了解粉末冶金材料及其研究的新进展等等。
2.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围绕“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物法、启发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如在讲粉末的成形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套粉末成形的模具,让学生了解成形时基本概况,让学生在学习粉末成形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感官认识;在讲粉末制备工艺时,根据制备粉末的特点以启发和诱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粉末制备工艺,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制备方式;在讲压力与粉末成形样品密度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展开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手段上,要摆脱传统的板书或者照着ppt宣读等学生积极性不够强的手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集成、动画模拟仿真和丰富的图像信息扩展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教师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讲授内容的束缚,清楚地显示某些复杂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想象力、逻辑联想力,有利于认知思维的深化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4]。通过搜集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图片和制作简单直观的动画,丰富课程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比如,在讲等静压成形时,向学生展示等静压机的原理示意图,可以让学生充分直观地了解等静压的工作原理;在讲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粉末时,可以通过Flas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机械制备的过程和原理;在讲粉末冶金工艺时,可以结合网络上企业的现场视频,让学生能够轻易地接受粉末冶金工艺方面的知识,同时获得工程实践中的一些直观信息。
3.课内实验的改革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拓展。在课内实验方面,改善了原有的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丰富了课内实验的内容。具体的实验包括:球磨法制粉;粉末粒度和表面性质的测定;金属粉末的压制成形;粉末冶金样的烧结;烧结样抗弯强度的测试;粉末冶金样品的密度测定等等。通过这些课内实验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择使用粉末冶金材料和初步设计、制备粉末冶金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工程能力。对课内实验的改革,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和思考能力,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围绕“以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方针。为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校内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已有的材料产业化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研究实践单位,建立“粉末冶金学”课程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在校内尽可能地进行工程基础实践能力的锻炼。二是以企业为载体,校企合作,吸纳企业资源。培养工程师是“卓越计划”的目标,而企业环境是工程师培养的摇篮。除了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入企业、融入企业,学习和了解企业的技术,感受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培养方案应该把适合在企业开展的相关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专业课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尽可能放到企业去。三是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的教师在进行本科教学的同时,进行广泛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在校内的有关粉末冶金类的科研项目可以和粉末冶金课程建立联系,让本科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学科前沿。在科研项目的带动和熏陶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工程能力。四是通过学科科技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以学科为基础的各类科技竞赛,扩大学生受益面;鼓励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基础的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全国级别的相关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课内课外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对于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和科技竞赛获奖给予奖励或者在学科考评中加分。
4.建立全新的考核评价制度。粉末冶金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查的都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缺乏对工程实践技能的考核。传统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在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就不再适宜。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全新的考核评价机制,除了对学生理论部分的考核之外,要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纳入到考核体系中。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工程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采用多部分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为理论部分的笔试考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内实验考核、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科技创新活动考核等几个部分,其中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等属于科技创新活动部分。笔试考试、实验考核、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科技活动考核等几个模块各部分的比例可根据课程开展和改革的具体情况,课程组的成员讨论协商决定。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充分体现公平、合理,学生也努力争先、争取获得各类奖励使自己的努力获得承认。
四、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
1.师资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取得成功,其标志在于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而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胜任这一使命的工科教师队伍[5]。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到“卓越计划”的教师的整体素质。所以,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在师资上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保证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优秀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等。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应工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当然,不论通过何种渠道招聘的教师,在理论教育教学、工程实践、科学研究、设计开发、技术创新这五个方面都可能存在某项或几项能力的不足或缺失,都需要高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将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送进企业进行工程培养,将企业的工程师送进高校进行专业的全面和深入学习,通过这些培养方式,打造一支既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工程实践技术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适应“卓越计划”在高校的顺利开展。
2.经费保障。从上述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来看,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经费上相较传统的培养模式要高出很多,所以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中应当保障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卓越计划”的实施,建立一套完整、长效的资金机制。高校在经费方面可以采用的办法[6]有:一是提高人均教育财政拨款标准,具体的拨款数额与学校实际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校学生数挂勾;二是为了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需要,学校经费投入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倾斜;三是采取定向的办法,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企业补贴学生的学习费用,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定向工作;四是争取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及校友的资助。
五、结语
本文就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粉末冶金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观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的措施,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文.
[3]李成栋.粉末冶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4,(6):22-24.
[4]顾文斌,王怡,庄曙东.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00-101.
篇5
关键词:粉末冶金;钕铁硼;专利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第三代永磁材料的钕铁硼因良好的磁性能而在信息、通讯、计算机、风力发电、家用电机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凭借稀土资源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大力发展钕铁硼产业,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1]。文章就粉末冶金法(即烧结法)制备钕铁硼磁体材料中国专利申请的情况进行分析。
1 专利申请概况
经过统计,截止2016年4月12日(以公开日为准),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涉及钕铁硼磁性材料的专利申请共计1037件,其中发明792件,占比76.4%,实用新型245件,占比23.6%。一般而言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要高于实用新型专利,也最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该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远高于实用新型的数据量,说明在该领域专利申请的平均技术含量较高。
图1为近30年来,向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的趋势图,其中以5年为一个统计时间段,考虑到专利申请到公开需要一定的时间,图1的数据统计到2014年底(以申请日为准)。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的专利申请量很少,2000-2010年间,粉末冶金制备钕铁硼的出现了快速增长,说明该技术发展较快,在2010年以后,专利申请的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粉末法制备钕铁硼磁体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从业者的专利意识不断加强,专利布局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作用凸显。
2 申请人分析
从申请人所在国/地区分析,以中国最多,占比92.09%,其他为国外申请。在国外申请中以日本申请的最多,占比6.46%,其次为美国,占比1.06%,韩国申请2件、法国和香港地区各1件。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在粉末法制备钕铁硼磁体领域技术研究较多,而且注意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该领域排名前10的申请人(含共同申请人)为: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日立金属株式会社、北京工业大学、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市星宇科技有限公司。从中可以看出,重要申请人中既有企业,也有大学、研究所,可见该领域的产学研发展模式较为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要申请人中有日本企业,加之日本在钕铁硼磁体领域研究、生产上的重要地位,国内相关企业应更加重视前沿技术的研发、专利的申请,以免处于被动局面。
3 发明人分析
分析发明人发现,排名前10的发明人为:孙宝玉、衣晓飞、陈静武、熊永飞、岳明、严密、严阿儒、刘卫强、张东涛、李东,其中孙宝玉是重要申请人沈阳中北真空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中北真空设备有限公司、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衣晓飞、陈静武、熊永飞为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岳明为北京工业大学的老师,严密为浙江大学的老师。可见,该领域的重要发明人主要集中在企业员工和高校从事研究的老师,而且重要发明人大多分布在申请人单位。
4 重点技术分析
粉末冶金制备钕铁硼的专利申请主要分为产品和方法两类,其中产品主要包括粉末法制备的钕铁硼磁体材料、制粉装置和粉末成型装置,而方法主要涉及制备钕铁硼产品的系统工艺流程、烧结工艺方法、改善组织性能的方法等,其中尤以提高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磁能积、矫顽力、改善磁性材料的晶粒、晶界等方法居多。
5 结束语
粉末冶金制备钕铁硼磁体材料时当前制备永磁材料的热点,也是当前专利申请聚焦的一个重点领域,申请人应该在充分了解国内专利申请状况的基础上,找准前沿技术的研究方向,围绕技术研发的热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并采用合理的专利申请进行布局,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成果。
篇6
【关键词】SPS烧结 硅元素 物理性能
现代的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防止半导体器件的失效。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硅半导体的寿命就减少1/3左右,这就需要高散热性的电子封装材料,其热膨胀系数要与Si和GaAs半导体材料匹配,传统的电子硅元素对Si-Al电子封装材料性能的影响
文/吕荣青1,2金等,已经不能满足高导热低膨胀的综合性能要求。新型的高Si-Al合金复合材料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Al具有低的密度和较高的热导率,Si本身就是半导体材料,两者结合可以获得轻质低热膨胀高导热率优良Si-Al电子封装材料。英国的Osprey金属公司采用喷射沉积+热等静压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优良性能的电子封装材料,但这种方法制造成本高,对设备要求很高。日本住友电器生产了40Si-Al材料CMSHA-40,但综合性能指标仍不十分理想。
粉末冶金工艺通过改变Si颗粒与Al粉末的粒度组成和质量比,成分和成形都易于控制,可制备高密度的复合材料。本研究采用粉末冶金法开发不同Si含量的Si-Al电子封装材料,并对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探讨。
1 试验
实验用的原料为水雾化Al粉和Si粉。Al粉为近球形,Si粉为不规则多边形。将平均直径125ηm的Si粉和平均直径12.5ηm的铝粉按质量比3:7、1:1、6:4、7:3在行星球磨机中混合均匀,转速为260r/min,混合1h。使用上海晨鑫生产的SPS-30放电等离子烧结炉,脉冲持续时间为3ms,电流开关比为11:2,真空度小于1pa,在尺寸为85mm×40mm×75mm的圆柱形石墨模具中烧结,石墨毡用来隔热保温,用铂铑热电偶测试温度变化,升温速率100℃/min,样品在580℃烧结温度下保温5min,压力保持在45MPa。
粉末冶金烧结试样采用线切割加工成Φ10mm×5mm的圆柱,然后用TC-7000激光热常数测量仪测定常温下材料的热导率;采用OLYMPUS-GX51型金相显微镜和Hitachi S-4800N型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采用Archimedes排水法测定材料的密度。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颗粒形貌
图1展现的是不同硅含量的Si/Al混合粉的形貌照片,可以看出,铝粉主要为近球形,硅粉为不规则多边形,并且粉末混合均匀,无明显偏聚现象。
2.2 复合材料组织性能
图2是不同硅含量Si/Al复合材料的金相组织,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的组织烧结致密,具有相互连接的网状组织结构。因为铝和硅的熔点分别为660℃和1420℃,因此,不可能用同样的烧结方法使复合材料达到致密化,材料内部产生空隙,影响材料的性能。放电等离子烧结使每一个颗粒表面均匀的产生热量,活化颗粒表面,铝熔化后流入硅颗粒的间隙中,促进了材料的致密化。同时,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中的空隙增多,铝含量减少致使流入空隙中的铝熔液量降低,空隙变多,密度降低,并且空隙作为裂纹源,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所以硅的含量要合理控制来保证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2.3 复合材料物理性能
2.3.1 密度
复合材料理论密度ρt用以下公式计算:
ρt=ρSiVSi+ρAlVAl (1)
其中ρi为复合材料的密度,Vi为复合材料组分的体积分数。ρSi为2.34g/cm3,ρAl为2.70g/cm3。
表1列出了不同硅含量的Si/Al复合材料的密度,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降低,这与金相组织的观察结论是一致的,并且可以看出,Si/Al复合材料的密度相对较低,从而可以应用在电子器件、航空零部件等领域。
2.3.2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性能是电子封装材料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而热膨胀系数(CTE)是评价热膨胀性能的指标之一。热膨胀系数在理论上应用Turner模型和Kerner模型来进行计算,然后比较分析计算所得值与实验值的差异。图3所示为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随Si含量的变化曲线。由此可以看出,该所述Si/Al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Si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图3中,硅含量为60%的铝硅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10.5×10-6K-1,比Kerner模型数值低,比Terner模型数值高,但差距不大,说明模型的假设条件是有局限性的,但不影响对材料性能的估计。由于SPS工艺制备的材料组织均匀,由热膨胀引起的残余应力大大降低,同时,由于60%的铝硅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高的热导率114.8W/(m・K),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电子封装材料。
2.3.3 热导率
电子封装材料的热导率是判定封装材料能否有效地消散芯片所产生热量的主要指标。图4所示为不同含量硅/铝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曲线,可以看出,所述Si/Al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Si含量增加而逐渐减少,因为单晶Si的热导率为148W/(m・K),单晶Al的热导率为247W/(m・K)。并且随Si含量的增加硅/铝复合材料的密度降低,导致复合材料热导率的降低。
3 结论
(1)Si/Al复合材料由SPS技术制备。铝和硅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烧结过程中,高温使铝熔化渗入到硅颗粒周边,促进材料的致密化。
(2)密度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硅含量为50%时,相对密度达到了98.02%。
(3)热膨胀系数、热导率都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性能最优匹配的是硅含量60%的Si/Al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
[1]黄强,顾明元,金燕萍.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0,14(9):28-32.
[2]蔡杨,郑子樵,李世晨等.轻质Si-Al电子封装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04,22(3):168-172.
[3]杨伏良.新型轻质低膨胀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4]王铁军,周武平,熊宁等.电子封装用粉末冶金材料[J].粉末冶金技术,2005,23(2):145-150.
[5]黄强,顾明元,金燕萍.压制压力对Si-Al电子封装材料性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2005,36(2):199-203.
作者简介
吕荣青(1972-),男,山东省莱芜市人。现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理、电子、粉末冶金新材料等。
作者单位
篇7
本文阐述的是一款自动离合器的原理及选材工艺特点;自动离合器可在驾驶室内完成前桥分离和结合操作,具有手动离合器不可比拟的优点。我们利用了汽车厂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在材料和工艺结构上面和相关合作厂家合作开发,经过半年努力,这款离合器先后通过了台架实验、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实验室的十万次不间断啮合分离疲劳试验以及7500公里的不同路况的测试,在达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
关键词 气动离合器;负压;两驱四驱的转换;不锈钢粉末多孔烧结材料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110-02
1 简介
这款自动离合器装在前轮与半轴之间(图2),它通过发动机的进气负压抽真空,使离合器内部齿轮元件动作,从而使车轮与半轴结合或分离。实现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的转换;它的直径为105mm,高度仅为55mm,结构紧凑,同时原车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动(换装一个内孔不带花键的转向节,图2),因为它的安装孔位置相同,将原车的前轮突缘取下,装上气动离合器,用螺栓固定好便可以了。
2 自动离合器的原理、特点
离合器壳体1的底部开有三个孔洞,作为外界空气的进入通道;外界空气由此进入,通过透气板的过滤进入壳体内部;透气板的作用是将外界带有粉尘的空气过滤干净,以免进入内部加剧磨损;弹性囊8通过塑料压紧挡圈11压紧在壳体上将壳体内部与外界大气隔离,它的作用是以空气负压作为动力推动外啮合齿轮5部件动作。
外啮合齿轮5可以沿离合器壳体1内部的键槽滑动,但不能转动,为从动件;内啮合齿轮6内花键与汽车半轴外花键啮合,与汽车半轴保持静止状态,为动力输入件。
转向节上加工出孔道(通向转向节内部),利用发动机进气岐管负压抽真空,这样转向节的内部(转向节与半轴之间的空隙)便也产生了负压;因为转向节、气动离合器总成、半轴、刹车盘通过油封、端面密封、弹性囊8(通过塑料压紧挡圈11压紧在壳体上将壳体内部与外界大气隔离)等措施形成密闭空间,与外界大气保持隔绝,同时因为发动机保持连续运转,整个转向节内部、气动离合器内部便保持了一定的负压。
由于内外界空气存在压力差,外界空气便通过透气板7进入壳体内部使弹性囊8膨胀,推动尼龙垫9移动,尼龙垫9移动进一步推动外啮合齿轮5,外啮合齿轮5压缩波形簧4向前移动,从而与内啮合齿轮6啮合;在没有负压时,波形弹簧4释放弹力使外啮合齿轮6复位;通过以上的动作,使半轴与车轮啮合或分离,使车辆在两驱与四驱之间自由转换。
3 材料分析
由于篇幅所限,只对气动离合器几个重要部件的材料作简要的概括分析。
3粉末冶金在气动离合器中的应用
3.1 自作用的铜基粉末冶金轴承
在两驱状态时,内啮合齿轮与壳体之间有相对转动,所以在这个位置需要一款轴承来满足要求;
具有自作用的铜基粉末冶金轴承经过对比选择,作为最终的方案被采用; 铜基粉末冶金系粉末冶金多孔材料之一,这种制品是在零件压制成型过程中,粉末颗粒之间形成均匀分布的孔隙,并利用其孔隙浸渍油及其它性材料,组成良好的自减磨材料;当滑动时产生热量,油受热膨胀便会从中渗出,起到减磨作用,当滑动停止,由于粉末冶金内部微小孔洞的毛细现象,将油会吸入内部,从而不需要加油。
使用时,不可用汽油或煤油等有机溶剂进行清洗,以防洗去轴衬内部浸渍的剂;另外此种零件不可进行磨削加工,以免使轴衬孔隙被磨屑微粒所堵塞 ,以至造成磨屑损伤对偶件的表面。建议在使用时,最好用机油浸渍一天,或在120℃机油内煮2小时,冷却后装机。
经过7500km路试后拆解,情况良好,没有出现烧蚀或划伤对偶件的现象出现;同时经过三座标测量仪精确测定,其最大磨损量仅为0.008mm,满足使用要求。
3.2 不锈钢粉末多孔烧结材料的透气板
透气板安装于离合器总成的最外处,离合器壳体外侧装有轮毂罩,轮毂罩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透气板虽然不直接接触外界,但在越野等某些情况下污水、小的石子都有可能通过三个环形孔接触到透气板;而透气板的作用就是保证离合器总成内部环境的干净,将粉尘、砂石、油污等隔绝在外,保证弹性囊8的正常工作,可以允许有少量的水渗入。
所以经过研究我们对透气板的技术要求如下
1)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承受车轮飞溅起的石子的冲击;
2)具有防锈功能,能耐酸碱的腐蚀;
3)透气性能可以根据负压大小调整,同时能有效地隔绝外界粉尘的侵入;
4)由于透气板直接和弹性囊接触,要求其外观光滑平整,以免划伤弹性囊;
5)价格低廉。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对透气板的材质经过层层的筛选,最终选择了一种叫做不锈钢粉末多孔烧结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透气性好、强度高、成本低、易于清洗的特点。它的原理是将一定直径的不锈钢颗粒通过模具压紧,再通过真空烧结(以防止氧化),使不锈钢的颗粒之间粘连,达到一定的强度,它的优点是间隙可以根据颗粒的大小、烧结时间、烧结温度等调整;它的形状也可以利用模具来保证,以适用离合器壳体的大小。
通过计算分析及试验,将不锈钢粉末烧结后形成的孔隙大小设在一定的范围,即能保证透气性,又能有效隔绝粉尘的进入,并且在外表面有污物时,可以用水或毛刷进行清洁,而不用担心生锈的问题,维护方式方便高效。
3.3 硅胶材质的弹性囊
弹性囊的材质原来选用氯丁橡胶,这种材质的特点是弹性、曲挠性比较好,同时耐油性,耐臭氧性,那服饰及耐老化性较好,但最主要的是其低温特性较差,在达到零下-40℃时,氯丁橡胶材质已经变硬,不能实现扩张、收缩的功能;
我们与厂家经过试验,选用了添加了某种成分硅胶材质作为弹性囊的材料,经过试验它最大可以耐受-50℃的低温,在这种低温下仍可以保证很好的伸张动作,所以使用硅胶作为弹性囊的材料是较为合适的。
4 结论
最后,经过7500公里砂石、涉水、爬坡、越野等各种路况的路试,通过模拟实际情况进行两驱、四驱以及两驱四驱的转换;路试结果相关使用要求。
本离合器同时顺利通过了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实验室的验证,验证的规范按照国家相关的要求并参照产品的具体特性来制定,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该产品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篇8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综合力学性能等优点,一般采用熔工艺法生产,由于其切削加工困难,故由其制造的零件存在尺寸精度差、表面粗糙、易产生元素偏析、有缩孔和砂眼等不足,因此在不锈钢的加工制造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1]。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始采用雾化法制备不锈钢预合金粉,进而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高性能的不锈钢[2]。粉末冶金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与传统熔炼工艺生产的不锈钢相比,生产的零件接近净成型、尺寸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组织结构均匀,使其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大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船舶、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3]。由于粉末冶金不锈钢内部会存在孔隙,其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都不及致密不锈钢的,从而较大地限制了其应用[4]。有研究表明,粉末冶金不锈钢几乎所有的性能都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提高[5]。因此,如何提高粉末冶金不锈钢的密度,减少其孔隙度,从而提高粉末冶金不锈钢的性能,是研究者们一直探究的问题。以此问题为核心,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不锈钢的研究进展,包括烧结理论、成形和烧结技术的进展及成分添加剂对其组织和性能的改善,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点关注的方向。
1烧结理论的研究进展
烧结是粉末冶金制备不锈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不锈钢烧结体的显微组织以及材料的最终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不锈钢粉体颗粒的烧结是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物理冶金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其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烧结的驱动力(热力学)和烧结机制(动力学)两个最基本的问题[6]。20世纪40年代,Krenkel发表了粘性流动烧结理论,并与Kuczynski创立了烧结模型;50年代Kuc-zynski、Kingery、Coble等提出了粘性及塑性流动、蒸发与凝聚、表面扩散和体积扩散等烧结理论,并提出了烧结动力学方程;在60年代,人们对烧结过程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多种烧结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综合作用下的烧结动力学[6]。8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对烧结过程本质的了解和计算机模拟的发展,开始使用计算机对不锈钢烧结时的晶粒生长进行模拟,并建立了两球单元烧结模型[7]。
传统不锈钢烧结一般采用固相烧结,烧结温度一般为1100~1390℃[8]。其烧结过程如下:当粉体作规则堆积并加热至0.4T熔(T熔为不锈钢的熔点)时,由于原子热振动振幅的增大,颗粒接触处许多原子开始离开初始晶格点阵发生扩散,形成了颗粒间的初始金属结合;当烧结温度升高到0.5T熔时,颗粒凸出处自由表面上的原子开始向邻近颗粒的接触区迁移,形成烧结颈;随着烧结的进行,烧结颈长大,孔隙开始球化并缩小,使烧结体致密度提高、强度增加[6]。
然而,固相烧结时不锈钢内部残留大量孔隙,使其致密度和性能都较低。近年来,人们开始采用超固相线液相烧结(SLPS)使不锈钢预合金粉末在烧结时形成液相,液相通过流动填充孔隙进而提高烧结体的致密度和性能[9]。不同于普通的液相烧结,SLPS是对预合金粉的烧结,且在烧结过程中始终是单一相,烧结温度位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在该温度下预合金粉颗粒的晶粒内、晶界处及颗粒表面均形成液相,颗粒在液相毛细管力作用下实现重排,其表面曲率变化较大的地方将优先溶解,通过液相流动传质,在大颗粒凹陷处或孔隙处析出,达到快速传递物质的目的,从而使烧结体达到致密[10]。
在SLPS过程中,当孔隙被流动液相填充时,原液相处可能出现二次孔隙,但SLPS的液相是由晶界处的晶粒熔化产生,其形成的液相单元较小,使孔隙也相对较小,故SLPS可达到较高的烧结密度。Balaji等[11]发现在1400℃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时,得到316L不锈钢的致密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均高于1200℃下固相烧结的。然而,因SLPS烧结温度过高,会使晶粒过度长大,当温度接近熔点时,不锈钢制品发生软化,产生歪曲和变形,造成过烧。此外,从炉子维修、节约能源、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一般要求烧结温度不宜过高。
2成形和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
2.1成形技术
粉末冶金不锈钢的成形一般采用室温模压成形。由于不锈钢粉体颗粒较硬且压缩性较差,其压制压力较铁基粉体的高,一般为400~800MPa[8]。为了改善压制性能,常在预合金粉中加入剂,其主要作用是减缓压制过程中粉体之间及粉体与模壁之间的摩擦、减小脱模压力和提高压坯密度,常用的剂有硬酯酸、硬酯酸锌、硬酯酸锂和石蜡等[8]。室温模压成形因压制压力过高,对压力机及模具的要求也较高,且烧结后的制品弹性后效严重、密度低,且只能制备形状简单的零件,所以又开发了新的成形技术,如温压成形、金属注射成形、凝胶注模成形等来改善不锈钢粉的压制性并提高压坯密度[4,12-13]。
温压成形是将粉体和特殊的剂混合并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在加热的模具内压制成形[12]。相比于冷压成形,它可以用较低的压制压力获得较高的压坯密度和强度,此指标可分别提高0.15~0.3g•cm-3和50%~100%,且可降低弹性后效[12]。温压工艺之所以能使生坯密度增加,其一是由于温压降低了粉体的加工硬化速率,从而使粉体的塑性变形增强,进而提高生坯密度;其二是由于剂的作用,当剂熔点较高时,它在温压温度下呈半固态,其液相成分会由颗粒间界流入孔隙,从而增加颗粒的接触,而当剂熔点较低时,它将全部熔化并从压坯中流出,起到模壁的效果,从而降低了脱模压力[14]。曹顺华等[15]研究了420不锈钢粉的温压工艺,在粉体温度为90℃,模具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当压制压力为784MPa时,相比冷压成形,其压坯密度提高了0.2g•cm-3。然而,由于温压成形的不锈钢零件密度较高,可能导致封闭孔中的聚合物裂解后很难挥发,进而使得其在预烧时产生缺陷,所以预烧时聚合物的脱除是温压成形的关键。
金属注射成形(MIM)是一种接近净成形的粉末冶金成形技术,它是将金属粉体或预合金粉体与有机粘结剂按一定比例并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混合成均匀的粘弹性体,经注射机注射成形,然后脱除粘结剂,最后烧结成高性能的粉末冶金制品[4]。它适合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其尺寸精度可达±(0.3%~0.5%)[16]。同时,它能够克服常规模压成形-烧结制品密度低、力学性能差的缺点,烧结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95%~99.5%[17]。Sung等[18]将17-4PH不锈钢粉和粘结剂按质量比60∶40的比例在行星式混料机中热混1h,然后在29.4kN•cm-2的注射压力下注射成形,经热脱脂后于氢气气氛中烧结,当烧结温度从900℃提高至1350℃,其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从61%提高到了99%,抗拉强度也随着烧结体中气孔的球化、缩小和消失而不断提高。然而,由于金属注射成形过程中剂含量较高,需要专门的脱脂工艺,使成本大大提高。
用传统模压成形制备的不锈钢制品,因孔隙率高而使其力学、耐腐蚀和表面等性能均较差,且只限于生产形状简单的零件,而金属注射成形虽能使不锈钢零件达到净成形,但很难实现大尺寸且形状复杂零件的制备。凝胶注模成形技术(GelCasting)是继注射成形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近净尺寸成形技术,它是将高分子化学单体聚合的方法引入到粉体的成形过程中,通过制备低黏度、高固相含量的浓悬浮体,可净成形获得强度高、均匀性好的坯体[13]。张建伟等[19]利用凝胶注模成形技术,分别用天然琼脂和聚丙烯酸作凝胶体和分散剂,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成形出的浆料可烧结制备形状复杂的316L不锈钢制品,其烧结体的屈服强度达138MPa。然而,在制备不锈钢金属粉体时,由于其颗粒直径和密度较大,使其容易在悬浮液中沉淀,进而导致浆料凝聚和胀性流动,难以制得高浓度悬浮料浆。此外,此工艺在浆料凝胶成坯后会产生翘面、变形、装卸转运难等问题。
2.2烧结技术
真空/气氛烧结是制备粉末冶金不锈钢最常用的烧结方法。在烧结过程中,选择真空、还原性或惰性保护气氛是为了避免氧化、脱碳、渗碳等的发生,保护气氛除了可以控制压坯与环境之间的化学反应外,还可以排除剂中的分解产物[8]。姜峰等[20]研究了烧结气氛对316L不锈钢性能的影响,发现由于氮气露点较氢气和氩气的高,导致粉体烧结时水分和氧含量高,其氧化膜的产生阻碍了烧结颈的形成和原子扩散,在液相形成时包围液相颗粒阻碍液相流动,使烧结体的致密度较在氢气和氩气中低,但由于氮的固溶强化作用使其强度和硬度均高于在氢气和氩气中烧结的。目前,基于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不锈钢的烧结方法还有压力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微波烧结和激光烧结等[21-24]。
压力烧结是在对粉体压坯加热的同时也对其施加压力,其物质的迁移可以通过位错滑移、攀移、扩散、扩散蠕变等多种机制完成[21]。该工艺可获得比常压烧结晶粒更细、更致密的烧结体,人们常用热等静压(HIP)、低压热等静压烧结制备高性能的不锈钢。Kim等[25]在烧结温度为1125℃时,分别用50,100MPa的压力对不锈钢工件进行热等静压烧结,研究证明烧结时的压力加速了液相的流动和颗粒重排,压力越大,其致密化速率越大,经热等静压烧结后的不锈钢产品接近完全致密。然而,经热等静压处理的产品由于体积收缩容易发生畸变,会使其尺寸精度变差。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是一种新型的烧结技术,它是直接将直流电施加于试样上加热,具有很高的升温和烧结速率,可以保证粉体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烧结的同时获得细小、均匀的组织[22]。张鑫[26]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超细晶高氮304不锈钢粉,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其进行烧结,发现在烧结过程中,颗粒间的放电对初始粉体有净化、活化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活化晶界和晶格扩散而抑制表面扩散,进而促进了不锈钢的烧结致密;当烧结温度为900℃、压力为50MPa时,烧结不锈钢试样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460HV和557MPa,比普通304不锈钢的分别提高了近200HV和250MPa,且耐腐蚀性能也有所提高。故放电等离子烧结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对于制备超细晶烧结不锈钢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微波烧结是利用微波电磁场中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烧结体整体加热至烧结温度而实现致密化的快速烧结技术[23]。在烧结过程中,微波烧结可以快速跳过表面扩散阶段,使晶粒来不及长大就完成致密化并快速冷却,因而它对于控制烧结过程中晶粒的长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27]。Panda等[28]经研究发现,在2.45GHz微波炉内以45℃•min-1的速率升温至1400℃对434L不锈钢进行微波烧结,相比于传统烧结法的烧结时间缩短了近90%,且致密度有较大提高。尽管微波烧结能抑制晶粒的过度长大,但由于烧结后残留有一些不规则大孔洞,使其硬度、强度和伸长率都低于传统烧结的。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是将三维数值模型分解成一系列二维层片结构后由计算机控制激光束移动,在逐层烧结的粉体上建构三维实体的快速成形技术[24]。其作为一种新型粉末冶金成形技术,能够自由成形,无需模压过程,使得产品开发时间大大缩短[29]。张永忠等[30]采用SLS技术制备的316L不锈钢组织致密、成分均匀,具有快速凝固组织特征,其力学性能与铸造及锻造退火态的相当,可直接满足使用要求。但该法需要昂贵的激光烧结设备,生产成本比较高。
3成分添加剂对组织和性能的改善
3.1合金元素的添加
为了降低粉末冶金制备不锈钢的成本,同时提高其致密度和性能,通常在粉体中添加某些低熔点的合金元素,通过其在烧结时形成的液相大大降低其孔隙率,从而使不锈钢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这些合金元素主要有铜、锡、硼、硅等。Uzunsoy[31]在304不锈钢粉中添加2%~8%(质量分数,下同)的铜基合金,由于铜的熔点较低,在960℃时就开始形成液相,到1000℃时全部形成液相,当温度高于铜的熔点时,液相的流动使得表面气孔不断球化和缩小;通过显微分析发现,由于铜对不锈钢基体有较好的润湿性,可均匀分布在不锈钢基体中,使得烧结体的气孔显著减少,显微硬度也明显提高;在添加量为8%时,分别于1250℃和1350℃烧结后的密度分别提高至6.95g•cm-3和7.05g•cm-3。Coovattanachai等[32]在316L不锈钢粉中加入2%~6%的锡粉和锡合金粉,于氢气中在1300℃烧结45min,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其液相的形成逐渐增多使致密度逐渐提高,但其晶粒也有一定长大;其力学性能受致密度和晶粒长大两方面制约,在添加量为4%时其强度和硬度最高,但由于其在晶界上形成了固体锡和锡合金相,使伸长率有所下降。zkan[33-34]研究了添加NiB对17-4PH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致密度、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NiB的加入,在1161~1175℃发生了共晶反应,其液相在铁中的溶解度极低,包围在固相晶粒周围,形成了典型的液相烧结;随着NiB含量的增加,气孔逐渐减少且逐渐球化,当添加NiB的质量分数为1%时,在1280℃时烧结45min后其共晶液相完全包覆在固相晶粒周围,使烧结体几乎达到完全致密,其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达到1402MPa和52.3HRC,相比于传统金属注射成形17-4PH不锈钢的分别提高了43%和53%;并且磨损质量损失和磨损速率也有所减小,耐磨性相比传统金属注射成形17-4PH不锈钢的提高了近49%。邱伟刚等[35]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粉中添加40%(质量分数)硅后,相同温度下由固相烧结变为部分液相烧结,其烧结密度较单相奥氏体的提高了近12%,孔隙率明显降低。由于硅为铁素体稳定元素,其组织变为α、γ双相不锈钢,其拉伸断裂形式由单一的穿晶断裂变成了穿晶断裂和解理断裂组合的混合断裂形式,明显改善了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达到541MPa,伸长率达23.4%,接近冶炼316L不锈钢的水平。
3.2强化相的添加
通过添加强化相来进一步改进粉末冶金不锈钢的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增强体相主要有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等。Tiwari等[36]在434L不锈钢中添加了5%YAG(钇铝石榴石,化学式为Al5Y3O12或AlYO3,是由Y2O3和Al2O3反应生成的一种复合氧化物),在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时YAG均匀分布在不锈钢的晶界处,产生了弥散强化,并且抑制了烧结体晶粒的长大,孔隙也逐渐球化并变得更小,由于YAG和Cr2O3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耐腐蚀性较强的氧化物,使得不锈钢耐腐蚀性在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都有所提高。Abenojar等[37]在316L不锈钢中分别添加了体积分数为1.5%和3%的SiC增强相,研究发现,由于SiC和不锈钢基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低熔点的Fe-SiC相,提高了烧结体的致密度,其硬度和耐磨性也均有所提高,当SiC的添加量为3%(体积分数)时,其耐磨性最好,但耐腐蚀性有所降低。Farid等[38]研究了添加Si3N4对465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0℃烧结60min时,随着Si3N4添加量的增加,烧结体致密度随之增加,当Si3N4的质量分数超过2%时,多余的Si3N4在不锈钢基体中分解为硅和氮,使得基体中的氮含量超过其固溶极限而使过多的氮从基体中析出并留下气孔,从而使烧结体的致密度和抗拉强度降低;当Si3N4的质量分数为2%时烧结体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达到1011MPa和21HRC。Balaji等[39]研究了Ni3Al和Fe3Al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的添加对316L不锈钢性能的影响,由于在高温时不锈钢基体和铝化物界面存在相互扩散,使得在超固相液相烧结时其致密度并没有降低,当这两种铝化物添加5%时,在没有明显降低耐腐蚀性的情况下,改善了强度和耐磨性。
篇9
1、金属材料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按教育部最新专业目录,金属材料覆盖了冶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方向。
2、冶金工程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制成具有良好加工和使用性能材料的工程技术领域。
3、焊接技术与工程:一门集材料学、工程力学、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性学科,教学以培养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基础,进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4、金属矿物加工工程:是研究矿物分离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其学科目的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15-03
地方本科院校应注重培养适应地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它不同于学术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它是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1,2]。为此,探索地方院校专业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索与改革我地方院校——厦门理工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设置宗旨
专业设置主要从如何培养人才中去理清思路,从如何满足社会需求中去发掘人才内涵,从人才培养需求中凝练专业特色。为此,专业设置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院培养思路
厦门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逐步形成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涵盖设计选材、制造成型和就业销售的整个人才全培养周期,形成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思路,即: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需求
国家“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厦门作为我国5个经济特区之一,机械、电子作为厦门市支柱行业,与材料均有很大的关系。2009年5月厦门市政府提出培育18条百亿以上产值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其中与金属材料工程相关的就包括汽车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飞机维修及其零部件制造产业链、船舶制造产业集群、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钨制品产业链等7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海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福建省内的厦门钨业集团、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客车、厦门航空、厦华电子、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及配套的众多中小企业,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面的技术人员都有较大的需求。
(三)专业特色
结合学院培养思路与专业人才需求,突出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金属材料变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粉末冶金材料为重点研究对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它是对福建省内材料学科与工程学科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将更好地满足海西(厦门)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培养模式规划
本专业培养模式主要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及其课程体系方面考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尢其是满足厦门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重点面向厦门市机械行业,亦能在电子、化工、冶金、矿山、能源和国防等行业中,从事金属材料和金属复合材料的加工及热处理、表面处理、粉末冶金、材料性能检验、材料腐蚀与防护、失效分析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研制与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表格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及其培养实践结构细化,详见表1。
(三)课程体系
本专业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主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专业实验。
1.主要课程:金属学原理、物理化学、材料性能学、金属材料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粉末冶金原理等。
2.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工程训练、“两课”教学实践、基础理论教学实践、材料性能综合实验、材料热处理综合实验、粉末冶金综合实验、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3.主要专业实验:金相样品的制备与显微组织的观察、金属铸锭组织、金属变形与再结晶、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钢的淬透性测定、铸件显微组织分析、焊口组织分析、金属缺陷检验、金属失效分析等近四十个实验。
三、专业培养模式实施工作细则
(一)人才培养与就业关系
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着重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掌握专业核心能力。部分企业要求学生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有粉末冶金材料研究、金属陶瓷材料研究、新型金属材料研究、表面处理、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学院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大材料、大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并提倡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二)教育思想观念改革
根据学院办学理念,调研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设置了特色较显明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划了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内容、理论课体系、实践(验)课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实践(验)体系符合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设置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广泛兴趣、专业情趣、专业研究能力和测试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富有创新、团队协作、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双证书”制度
全面落实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人才规格+职(执)业认证”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保证毕业生获得严格的专业素质教育和职(执)业能力训练。
具体目标:2010级本科生毕业时须取得1本职业资格证书;从2011级本科生开始,毕业时须取得2本职业资格证书。
(三)导师制
为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倡导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院决定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实行导师制。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师按照导师制工作手册要求落实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2.指导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选课计划和学习进程;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引导性地帮助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
3.指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课外课题研究选题和立项,完成专题文献综述与相关科研论文,组织科研课题讨论会,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校、系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