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运动训练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科运动训练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科运动训练专业

篇1

【关键词】大学 体育运动训练 课程 改革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经济不断变革,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摇篮,其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变化。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各个高校逐年扩招,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方法、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也要随之改变。而体育运动事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关键。如何革新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高校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背景

体育运动训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和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及人们体育锻炼理念的加强,这门课程的地位日益提高。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基础理论在课程内容中要达到10%的比例,同时,还指出,体育教学的内容要依据文化性和健身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因此,若要不断提升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水准,就必须全面研究和分析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当前,我国体育运动训练教育已经取得喜人成绩,但不可否认,其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二、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特色鲜明的实践性专业内容。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条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因此,部分院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学习内容和训练形式与体育教育专业颇为相似,多安排在第七学期,且以教育实习为主,实习内容则缺乏鲜明的专业特征。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能力和丰富的训练经验,还要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能够胜任健身娱乐训练和业余训练竞赛指导。因此,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不仅要进行教育实习,还应当进行运动训练实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实践性训练不够重视,致使实践内容不专业,且形式单一僵化。

(2)课程设置专业性较低。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时培养高素质运动训练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从性质上看,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以专业基础课与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根据教育部与学校要求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这导致运动训练专业缺乏自主选择权。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由一些应用性体育学科组成,即运动人体科学进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显然,这种专业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两者都包括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体育统计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等,这种专业课程体系的雷同性,显然不利于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与文化学习协调不当。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训练专业的学生难以协调专业知识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许多体育运行训练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未形成科学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因此,在体育理论课程学习中较为吃力,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进而造成挫败感,对体育运动训练文化课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1)完善专业教育体制。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是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体育专业教育体制的残缺已经成为大学体育训练专业发展的重要阻碍。专业体制首先是指体育专业教育体系,其次是专业教育制度。高校应当明确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专业拓展目标与本位目标,加强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专门性。除此之外,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还需要制定培养专项运动员与优秀教练员的预期目标与本位目标。运动员与教练员服务于各个体育实践领域。比如学校、社会体育运动竞赛和训练。此外,在专业教育制度方面,要结合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背景,创造有利条件,并紧密联系专业竞技实践领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平台。

(2)协调与文化课的关系。目前,我国许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文化课,又要进行运动训练,且其中许多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特点,帮助学生正确协调文化课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社会运动人才的需求和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具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运动训练水平。

(3)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培养体育训练人才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所以,高校要在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形势,及时调整体育运动训练目标和计划,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进而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伟.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J].神州教育,2012.

[2]鲁长芬.运动训练专业改革的问题、原因及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

篇2

【论文摘 要】针对当今国内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偏重于培养“体育专业人”、注重强化科学的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同步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等问题,通过对为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的阐述分析,为训练专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奠定理论基础。

2009年10月16日总书记在济南接见体育先进代表时强调指出: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体育战线的同志们要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运动训练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将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对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则和对策进行探索。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原则

1.“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

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设置上,应以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着眼点,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准则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的目的上考虑。遵循“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过多的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并不一定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学生文化基础底子相对薄弱,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性格、爱好、特长又存在许多差别,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更应该注意实行“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

2.显性与隐性并重的原则

课堂教学无疑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直接的、外显的、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心理反应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但是,体育教育相对较为薄弱的人文氛围,即环境“课程”,更不应忽视。它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因此又可以称之为隐性课程。由于隐性课程是建立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基础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而相对具有更强的同化力,它在社会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显性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有系统地开设综合性人文社科课程就成了优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双向融合与渗透的原则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地调和,也不是教育价值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它们的融合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和以个人发展需要为中心的价值观的统一,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既要彰显教育对增进个人尊严与价值,又要突出教育在增进社会团结,培植社会公共精神方面的作用;在教育目标上,力求实现人性与提高人力的统一,培养既有明确生活目标,又有审美、会创造生活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它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高等教育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知识,还应该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

二、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

1.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育积极完整的科学文化

科学教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的活动,但现行的科学教育往往在教知识而不是教文化,只注重知识的结论或结果而忽视文化形成的过程,从而引起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双重迷失。要改变现有的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努力:首先,全面理解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全面地理解科学教育,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树立建构主义科学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否认知识的预设性、结论性、静态性,消解知识就是真理的习惯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的态度和精神,这对于形成正确的科学文化是有积极建设作用的。再次,构建学术创新机制与体系。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在创新中才能凝练、体现出科学精神,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文化。

2.提升教育的人文性

提高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意义,必须要充分肯定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阐发与弘扬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和价值内涵,营造和谐自由的育人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教师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水平。其次,教育中去除狭隘的专业教学心理,注重整体的文化品格教育。再次,注重体育生自身的人文环境建设。总之,这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行动工程,需要全方位地加以培育,才得以促进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意义的形成。

3.在制度层面上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

时至今日,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成为体育院校教育长期以来不可忽视的弊病。所以,我认为在有关政策制订和制度安排上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要营造出有利于人文教育实践推展的制度环境。首先,从宏观方面来说,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因为学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必须建立在二者均衡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种均衡性要求既要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也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赋予人文教育以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在学校层面上,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两种文化教育和谐互动的发展机制。两种文化教育的失衡,或者说人文教育的失落,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是人类文化中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矛屑冲突的一个结果。

4.建立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师范素质是作为一名师范生起码的素质之一,但目前师范素质已被弱化,培养的师资逐渐脱离了师范轨道。特别是有些项目教学能力有下降的趋势,与中小学的教学要求已相差甚远。因此应通过一切手段强化师范素质: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教育类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应多创设和构建教师职业的真实环境,从中体验教师职业。故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亟待需要浓缩、精炼基础课程,适宜的增添跨学科、新兴学科与综合性课程。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渗透列体育专业的教学之中,使人文课程不脱离体育实际,体育课程体现人文精神,形成体育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一体的课程体。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融合,在实施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高其全面素质。人文与科学只有二者相互融合,紧密配合,科学才能全面发展,人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全面发展,自然、人、社会才能健康、协调而持续的发展。这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赋予高校体育专业的必然抉择。

参考文献:

[1]孙承斌,邹声文.会见体育界代表:推动向体育强国迈进[BE/OL].,2009-10-16.

[2]宋继新.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思想、原理和方式的变革[J].体育学刊,2004(11).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拓展运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68-02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将拓展训练课程引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力图通过拓展训练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拓展在企业培训领域已日趋成熟,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推崇,对于拓展运动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学界现有高校拓展训练的研究中,对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课程理论体系构建研究较多,而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层次的行业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教学设计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如何针对性地进行公共体育拓展运动项目的课程教学设计,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教育理念,体现公共体育课程“育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体育拓展运动概述

拓展训练,也称拓展运动,从广义讲,拓展运动是让人们在高山瀚海中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会应对一系列困难的能力,尤其是运动身体的各种技能应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压力的考验,从而获得全新体验改变内心的认知;从狭义上讲,拓展是将管理与心理游戏融入户外运动元素,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教育活动。拓展运动最初的功能是用于海员求生技能和求生意志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发展的潮流,人们的思维和视野的也在不断扩展,拓展运动的功能与效果也不断地得到挖掘、扩展,当今的拓展运动已在社会各机构广泛开展,成了各大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项目,教育界人士也已开始对其是否合适校园开展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活动开展的价值已远远超出当初的求生技能培训。

课题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公共体育拓展运动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主要表现为:体验式的拓展训练活动给学生提供不同角色应具有的经验与素养;团队管理式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教育学科、管理学科、体育学科、心理学科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的内涵,并从中学习体验如何去管理或配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而且,冒险与避险求生的探索、创新学习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找新的激活途径和手段,加上多学科的理论综合应用给学生创造丰富知识与应用的平台。此外,拓展训练的锻炼价值给学生提供强壮的身心健康的基础。

二、公共体育拓展运动教学设计的构建

拓展训练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主题灵活机动,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等,对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公共体育拓展运动定义为:拓展运动是指在一定的情景和环境条件下,以大学生体能训练与运动保健技能为主线,结合现代与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运用体育学科及运动项目的丰富资源开展以行业人才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的体验式学习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从功能角度,项目分为体育能训练项目、体育游戏、综合项目、人文理论知识。

(一)课程教学目标。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对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包含四大领域: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心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首先,学生通过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通过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与应用能力,通过社会、学校社团组织的文体比赛活动或老师以“主题形式”组织安排相关的课内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其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拓展活动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更合理更科学地明白如何应用技术技能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与个人品德修养发展的认识,并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体育拓展各项目活动,养成微细品味活动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的习惯。

(二)教学设计遵循原则。教学过程应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遵循“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性”、“整体发展性”、“平等无分别”等原则进行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拓展运动对“育人”的独特性与综合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专业化的教学目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导游系户外专业学生为个案,拓展运动课程目标在围绕上述四大领域教学目标外,还针对学生性格类型、不同个性提出具体的、特定的学习目标:(1)掌握户外活动中常见的各种运动技能,具备组织游客共同参与活动的能力。(2)提高体能,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提高应急处理和安全防范能力,保障自身和旅客的安全。(3)提高户外运动过程中包括外语在内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促进服务质量。(4)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身体素质等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处方”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课堂中大胆去经历与体验身体、心理及精神上相互碰撞的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回归自我、发展自我、平衡自我,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意识上明白“团体就是力量”。

模块式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分为三大模块:(1)理论知识。运动保健知识、体育与旅游、运动与职业素养的关系、道德品质培养等。(2)技术方面。体能训练,包括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一般发展练习的内容,对技术方面内容,一般不独立形成教学单元,可以安排在各个数字单元之中,达到寓教于乐。(3)定向拓展类,是指根据不同性格类型,专门开设的围绕“以运动技能为主、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主题形式的定向拓展、成套组合的活动项目,这类活动主要发展学生身心灵的和谐平衡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计划的设计。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课程的专业性强、行业岗位涉及面广,把体育拓展运动课教学内容分成体能训练部分、游戏活动部分、综合项目活动、人文理论知识。保留公共体育课程基本教育目标、任务、要求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人员对象的体能训练技能,掌握一些游戏的组织、规则,掌握项目综合活动的设计方案及实践组织。同时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培养其严谨、科学、求实、灵活、创新的学习、工作作风。例如,课程中的模块教学――综合项目活动,依据导游系户外专业职业岗位特点,为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使“教、学、做”合一,我们根据户外运动专业要求,选择、设计1个贯穿整个模块的综合项目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具体教学计划设计见表1。

表1

项目名称 拓展运动 隶属课程 公共体育课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体能训练,掌握体能训练方法、训练动作技术技能,同时了解人体生理机能、运动养生保健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项目活动策划报告书写及方案设计原理,通过拓展运动活动的开展、策划、组织等,了解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锻炼职业综合能力;3.通过体能训练、体育游戏、项目活动的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意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增强学生信心

学时 34学时(4个学时理论与30个学时实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训练要求与标准 方法 学时

理论模块 拓展运动的界定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目标、任务、要求 讲授法、讨论法 4学时

技术模块

体能训练 掌握走、跑、跳、投、悬垂、支撑、爬越、平衡等一般发展练习 力量训练法、平衡训练、柔韧训练、速度训练 贯穿整个课程

体育游戏 围绕运动技能,结合职业素质培养进行游戏设计;学生掌握游戏设计的主导思想、原则、组织形式等 教师讲解、示范和提示,学生参与。处方式训练法(指根据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质等方面分组分类进行练习) 6~8

学时

综合项目活动 各小组设计综合项目活动方案,并作为小老师进行实践操作。要求各组负责人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各组员的特长,发挥每个个体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策划、组织活动的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主题情景教学法,示范指导法,评价考核法 14学时

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教师及时总结、分析、并给予学生积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做自己独一无二个性的同时学会融合万事万物,顺应“以人为本,以德立人”的价值观 贯穿整个课程

项目活动报告的书写 能正确编制报告,内容完整、书写正确、清晰 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完成

考核方法和标准 1.800、1000米是公共体育课常规考核(30 分);2.综合项目操作(主要考查学生组织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和考查学生指导学员活动操作的过程的规范和熟练度。(30 分);3.编制报告(规范)(20 分);4.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态度(20 分)。(每小组2个学时考核含教师点评) 8~10

学时

分组要求 5~8 人1 组,组长、副组长各1人

场地器材 田径运动场、形体房秒,表、哨子、跳绳、毽子、绳子、球等

本研究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户外专业为例 ,遵循“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性”“整体发展性”“平等无分别”等原则,对公共体育拓展运动课进行教学计划设计研究,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为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教育跟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从而从不同角度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综合型行业人才,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职业教育”效果提供新视角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闫闯.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钱永健.拓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教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0JGA127 )

篇4

摘 要 针对我校女子篮球队的建设与管理现状,边分析问题,边解决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和措施,为我校女子篮球队水平提高,为新建本科院校篮球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女子篮球队 运动员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蓬勃发展,篮球运动逐渐成为高校第一运动,各个高校纷纷组建篮球队参与其中,在这些高校中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相对其它本科院校在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更快更好融入到高校篮球联赛本科组,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现状,形成一套完备的篮球队选拔、组建、训练、管理、运行体系。

二、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

(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刚刚转制,不具备其它篮球传统项目本科院校有篮球特招生政策名额,同时在学生与生源上不同于其它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并存的实际情况,女子篮球队员的选拔上往往需要兼顾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学生,在球队的组建与梯度建设上有一定的难度。选择面的单一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不可能用技术全面、身材条件好、速度快、力量好等标准选拔队员,只能在广大学生群体中选择爱好者进行培养,这也就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水平短时间内要赶上并超越其它本科院校比较困难。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硬件建设各个方面都在完善进程中,绝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运动场地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室内场地没有用于球类训练的专业球馆,室外场地条件差,场地配置相对不足,缺乏支撑篮球队专项训练的专业器材,无法充分保障篮球队的日常训练与比赛训练需要。

(三)学校体委资金总体对运动队训练与比赛经费保障不足,在学校体育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各个运动队按照项目特点与比赛先后顺序进行划拨,一方面总体经费不足,另一方面依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日程安排,大学生篮球联赛基层赛,分区赛均年底进行,使得篮球队在日常训练保障、比赛保障等方面遇到更多问题。

三、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的构建与管理办法

(一)女子篮球队的构建

1.女子篮球队的构建包括两个主体,即女子篮球运动员与篮球教练员构建。从我校女子篮球运动员来源来看,没有篮球特长生源,队员主要来自重庆市市区与各个区县,极个别来自外省,队员由本科生、专科生组成,队员的选拔主要在体育课成绩优异同时对篮球运动有极大兴趣爱好的学生中进行。

2.开设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培养广泛的篮球参与群体,壮大篮球人口基数。开设篮球选修课,成立篮球俱乐部,对篮球运动爱好者提供多个层次的选择,锻炼,提升平台和空间。为学校女子篮球队的组建提供梯度支撑。

3.教练员团队建设。篮球队的建设离不开教练员,没有教练员科学系统的训练就不能建设好一支篮球队。要保障训练有序高效进行就必须有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员队伍。一方面需要教练员队伍相对固定,条件允许应成立教练员组,采用中青年教练结合的团队训练模式最高效,青年教练精力充沛有热情,中年教练有经验;另一方面教练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经常安排教练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学习,提高教练员理论与操作技能。

4.强化机制建设。让篮球代表队和篮球社团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把篮球代表队纳入学校的各项规定,作为制度延续。学校体委体育经费对团队项目篮球队有所倾斜,对女子篮球队的建设给予更多的扶持,保障训练、竞赛的连贯性,提高训练主体的积极性,确保女子篮球队有序,健康发展。

(二)女子篮球队的管理

女子篮球队的管理主要包括:参赛目标确立后的训练与比赛的组织与保障工作;运动员培养与教育工作;女子篮球队训练相关事务的协调与监督工作。

1.女子篮球队规章制度的确立。制定训练期间运动员,教练员出勤规章制度,对运动员、教练员训练迟到、缺训、早退、伤病、请假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以此为选拔考核确定队员以及支付训练经费的主要依据。

2.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据比赛日程安排,参赛目标要求,运动员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指导整个训练周期的训练,包括年度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在周期训练计划确立的基础上,再根据队员特点制定符合篮球队特点的针对性队员训练计划。依据战术特点制定相应的战术训练计划,训练要严格依据训练计划进行,充分发掘运动员潜力,整合运动员特点,形成最强的竞赛力。

3.女子篮球队的训练管理。由于生源条件决定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的基础水平不高,在组织训练过程,必须实行常规训练与赛前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在训练时间上日常常规训练采用每周1到2次训练,每次训练课至少90分钟,训练内容,以基本技术,基本身体素质为主要训练内容。赛前集中训练以篮球战术运用为主要训练内容,分层分阶段递进进行。正式比赛前两周以练习赛代训练,用实战检测训练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比赛期间明确参赛目标,积极备战每一场比赛,将每一场比赛作为决赛来进行。

4.女子篮球队日常管理。团队项目运动成绩的取得取决于运动员,取决于教练员,取决于团队里每一个人。运动队的一切管理工作,归根结底都是管理人的活动。因此,在篮球队管理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需要团队每一个人付出努力,团队的凝聚力强是篮球队形成战斗力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胡淇伟.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篮球队建设路径初探[J].体育时空.2013.11.

篇5

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

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素症。

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6、结核症除下列情况外可以不予录取。

(1)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型胸膜炎已治愈后治愈者遗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者;

(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二、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

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淀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2、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II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4、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5、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的专业:学前教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等。专科专业: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三、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

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公安学类、体育学类、海洋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武器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科学类、环境生态类、旅游管理类、草业科学类各专业,及土木工程、消防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学、法医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不宜就读烹饪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与营养、表演、舞蹈学、雕塑、考古学、地质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铁道与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公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

2、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4、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下同)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5、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7、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新闻学、侦察学、学前教育、音乐学、录音艺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医学各专业。

8、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不宜就读教育学类、公安学类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法学、新闻学、音乐表演、表演各专业。

9、斜视、嗅觉迟钝、口吃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

此部分内容供考生在报考专业志愿时参考。学校不得以此为依据,拒绝录取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

四、其他

1、未列入专业目录或经教育部批准有权自定新的学科专业,学校招生时可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学习本专业对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的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刊登,做好咨询解释工作。

篇6

关键词:高等专科学校; 声乐 ;控声 ;呼吸 ;情态; 范唱

声乐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性专业课,又是一项内容丰富,技术性、科学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其中,歌唱的训练占着主要地位,这就决定了声乐教学必须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训练以提高效率。如何根据本专业的学生特点科学设计教学,就成为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师着力研究和注意的重点问题。

那么,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学应怎样进行声乐教学才比较科学和富有实效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放松状态

优美的歌唱不同于谈话式的原始唱歌,也不能有生硬和做作的状态,否则,影响声音的统一和咬字,也影响鼻、咽、喉形成一个完整的共鸣。声乐教学的首要一环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放松。首先,引领学生放松心态,重点要克服紧张、害羞、怯场等不利于歌唱的情绪,以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发声练习。教师还要视具体情况有意识的创设和平、友好、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放松心态。其次,做全身心的热身运动以放松肢体,可让学生做深呼吸、数数字、“狗喘气”等简单活动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再次,引导口腔进入放松状态。基本方法是做出“咬苹果”的姿势,在咽腔鼻部形成小窝,做上下四个八拍循环活动,这种放松有利于各个共鸣器官的打开。

二、训练轻声唱法,提高控声艺术

歌唱的重要一环是善于控制音量、音调、音准。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学就要把控音训练作为基础,引导学生用轻声练唱,切忌用“喊唱”。因为这种喊唱使用真声在不换声的情况下唱高音,其唱法可以在原有高音基础上再提升二至三度,再高也就无法解决了。这种唱法音色僵硬干涩,音量能大不能小,没有表现力。如果长时间运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声音表现力,还可能造成声带充血,使嗓音失去弹性,甚至拉伤声带,造成对嗓子的伤害。用轻声唱法入门,可以较好克服喊唱弊病。当然,轻声练唱并非是松垮无力地唱,而是有气息支持的状态下的练唱。轻声唱也不是歌唱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找到托住气息的感觉,克服或纠正喊唱声,为今后用科学的方法歌唱打基础。正确的训练方法可以这样:进行练声曲或歌曲训练,首先应让学生从头至尾轻声哼唱,通俗的说法叫“悄悄唱”。在这种“悄悄唱”的过程中,学生就容易找到喉咙部位是空的感觉,而且比较舒坦,声音也较流畅;气流的支持点在横膈膜周围还有流动的感觉。没有白声唱歌时那种挤、压的不自然感觉。

三、以“u”母音入门做好中高音区的自然衔接能不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是歌唱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往往在入门时就一直练高音,往往忽视中音区,导致演唱水平无法提高,经常出现中音区和高音区不统一,还明显出现一会儿实,一会儿虚,一会儿明,一会儿暗等不稳定状态。如何克服和纠正这种情况?

首先,我采用“u”母音入门训练法效果较好。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因为“u”母音不致使嗓音太过大声,而且位置较高。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然感受到发声器官在歌唱过程中的协调运动,口腔各部位也都是打开的,并有效保护歌唱器官,使之在训练进程中能逐渐获得轻松而圆润的音色,懂得正确的发声技巧。

其次,用“u”母音的高音位置引导学生进行其它音的练习。“u”母音容易获得头声,如练“B”和“o”时,音高位置往往会掉下来,因而,需要引导学生想着“u”母音的位置,轻轻地过渡到“B”或“o”音上去,同时还要使“B”和“o”音色尽量向“u”母音靠拢,使“B”或“o”音的明亮度稍微变暗一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启发学生唱“B”或“o”音时想着唱“u”的感觉。实践证明,这种练习就容易让学生掌握其它母音的正确发声方法。练唱曲目时从易到难设计进程,循序而进。

四、做好“呼吸”训练这一重点环节

呼吸是声乐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基本功,是一切歌唱方法的基础。因为正确的歌唱状态,喉、咽腔才呈现开启状态,声波、气流才能顺畅地进入头腔共鸣,歌者才能唱出具有色彩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教学实践表明,要建立良好的歌唱呼吸状态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往往得经过长时间的科学训练。

训练气息的基本方法是将气息直接吸入肺的下部,亦即横膈膜的位置,反复练习。将气息吸下去,起初会有难度,突破办法是可让学生体会开花的感觉,然后触摸两肋的有机扩张,也可将躺在床上感觉睡觉时的自然呼吸状态引用到呼吸训练中来。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任何良好的乐声都要建立在科学呼吸的基础之上,是有良好状态、有气息支撑的。歌唱中的呼吸永远是积极、舒展和自然灵活的,这样才有可能唱出和谐、动听的声音。

五、做好范唱,为学生模仿引好路子

声乐训练中千万不可忽视教师的范唱作用。因为,教师的范唱不仅能比较直观地再现歌曲特色,使学生较快获得正确的发声观念和形态,并了解正确的发声状态。由于青年学生的可塑性和接受性较强,教师的动作姿势、表情变化、发声方法、表现艺术、抒情特点等等都会以最直观的形态传递给学生,可以更大限度减少学生走弯路。尤其是曲目中的难点和关键片断更要反复示范。总而言之,只要教师能因材施教,不断总结富有针对性的训练经验,能以示范引导和感染学生,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专科学校 健美操 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80—03

作者简介:闫晓玉(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健美操是有氧运动,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 它既是健身美体、陶冶性情的大众健身方式,又是竞技运动的一个项目。同时,健美操内容丰富,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高,具有较强的表现魅力和想象力。因此,健美操被纳入我国体育教学大钢中,但是因为地区性和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且师资力量方面的缺陷,健美操课程并没有完全被采纳, 本文通过对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健美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合理建议和对策, 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对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问卷96 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96 份,有效率为100%。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课开设情况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走访中得知, 该校体育专业一年级的体育课安排的是体育基础课,内容基本上是以广播体操、跳高跳远等基础体育项目。二年级开设了健美操课, 同时还有排球、武术、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三年级体育课的内容主要有健美操、羽毛球、柔力球、散打等体育项目。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的体育课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了不同的学习内容,二、三年级虽然安排了健美操课,但是除了学习健美操以外, 主要还是上一些其他的专业课, 比如武术、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虽然有个别的体育老师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学生的兴趣以及学校的基本条件会安排几个课时的健美操课, 但是都是根据教师的个人观念或者学生的兴趣而开设的,它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从体育课的内容安排来看,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

2.2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2.1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学时安排情况的调查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学教师按0学时/ 每周的占66.7%,教师按1 学时/ 周的占18.7%,教师按2学时/ 周开设健美操课程的占14.6%。由此可见,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的课程开设情况不是很理想, 健美操课程的开设按2 学时/ 每周的只有14.6%。

2.2.2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形式的调查

图1 表明, 健美操课开设形式中被教师作为课程的基本部分来教学的占19.7%,作为课程的准备部分来教学的占27.2%,作为课程的调整部分来教学的占22.8%。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基本上都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合理安排的, 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体育课的相关部分。由此可以得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的健美操课并不受重视。

2.2.3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师专项调查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专业的体育老师,就必须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面,除了拥有扎实的学科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良好的理论素养外,在新的形势下,体育老师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学校课堂,体育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知识的素养,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研究与开发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方法,拓展自己的视野,成为现代型的体育教学工作者。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有12 名体育老师,女体育老师2名,男体育老师10 名,健美操老师只有1 名,但并不是专业的,这对健美操教学的开展极为不利。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做到一专多强,武术专项老师有3 名,但是健美操专项的教师却没有,在这些体育老师中对健美操都只有一般或着初步的掌握, 并且在健美操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本得不到不开展, 一般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有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

2.2.4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根据实地观察法得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健美操场地, 针对这一问题对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访问得知, 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是在操场或是能够合理利用教室等空间进行健美操课程教学。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基础场地设备不是很完善,虽然有羽毛球、排球等场地,但都是共用的一块场地,并没有专门的场地,贵校虽然在二、三年级开设了健美操课程,但是缺乏健美操教学的基本场地和设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室外噪音大,过往的人员也会比较多, 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难以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课。尤其是接受健美操比较慢的学生,往往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对健美操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健美操弹跳动作比较多、地面组合动作也多,而教师所利用的场地一般都是地板坚硬或者是路面不平,对学生的身体无益,甚至会造成一些损伤。因此,这些条件都不利于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的普及和发展, 有的体育教师在电视或在健身房学了一些关于健美操基本的套路, 但因某些因素的影响也没有采纳健美操教学。健美操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简单,一块地毯,一部录音机和几张音乐碟就可以满足健美操的教学, 所以就场地器材的需求而言, 健美操课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开展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2.3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健美操课程现状

2.3.1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对健美操课的喜欢程度的调查

通过对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喜欢的程度上有8.33%的男生和75.00%的女生表示喜欢。而不喜欢健美操课程的男生占总人数的10.45%, 女生占6.25%。这充分表明健美操课程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受到了绝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受到女学生的青睐。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这些年来对体育教学都围绕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例如篮球、网球、足球、田径等过于单调乏味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缺乏兴趣,甚至已经开始产生了疲倦感。

2.3.2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健美操课程的态度调查

图2 表明,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喜欢健美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健美操动作优美、富有动感占63.75%、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占13.75%、可塑造体形的占22.5%。这些都说明健美操以其特有魅力吸引了多数学生, 学生对该项运动具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较为浓厚的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实践。一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会对相关的新知识产生渴望和追求。因此,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普及健美操教学已经具备了比较良好的基础,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3 表明,部分学生不喜欢健美操主要原因,一是感觉柔韧灵敏身体素质差(81.25%),由于对舞蹈、健美操等表演类的运动接触较少,当音乐响起便纷纷后退。此外,由于健美操大多在户外运动,男女之间羞于在对方面前演示,情绪的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带来了影响;二是感到健美操动作难度较大,不容易学(43.75%);三是认为教师的动作不够新颖(56.25%)。健美操是一项对协调性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教学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目前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动作陈旧,学生逐渐感到厌烦。因此,加强教师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另外,图3 中还反映出18.75%的学生对健美操教学设施有一定的要求。虽说健美操对场地设备的要求不高,但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将会增大学生学习的兴趣。部分女生反映,如果把女生相对集中在场馆上课,她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看来场地和设施对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2.4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领导对健美操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分析

学校是各科教学的大环境, 学科教学开展的好坏同样取决于学校给予的态度与重视的程度。在对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喜欢的程度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对健美操很感兴趣,但该校健美操基础课程的开展却得不到校领导的重视,仅有25%的教师认为校领导重视健美操教学工作,忽视了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减少课时量、配备极少部分的教学器材,这些都造成了健美操课程难以开展的现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和开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备,没有专门的健美操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且缺乏专业的健美操教师, 导致该校健美操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喜欢这项运动,他们对健美操课比较感兴趣,而且积极性也较高,希望能够增强健美操课程的建设。而且学校目前的健美操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授课形式也比较固定化。

3.2 建议

(1)大力整合健美操教学资源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健美操课程更加的产生兴趣。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有利条件,将健美操真正开展起来,并落到实处,以达到锻炼的效果。积极开展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课外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 定期举办健美操比赛, 将健美操列入学校与学校以及学校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管理工作之中。

(2)改善活动场地,进一步满足健美操教学需要,要充分利用健美操现有的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地开展健美操活动;可利用运动会开展健美操活动;要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比如制作简易器材,改造场地等等。

(3)积极研发适宜的健美操教材内容改进、丰富健美操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健美操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教材内容实施多元化。在之后的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全面发展,选编有利于健美操教学任务完成、锻炼效果突出,符合学生实际,要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在专业教师积极的指导下成立健美操协会,带动健美操活动的开展。

(4)建立合理完善的健美操考核、评价制度,把健美操教学纳入体育考核项目。对健美操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同时将学生健美操考核的成绩纳入学生的总成绩中, 以达到促进其锻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萍.解读健美操运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段健芝,王艳萍.体育与健康课程健美操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

[3]杨定辛.高校的体育教学[J].长沙大学学报,1998(2).

[4]蒋宇凌.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6).

[5]安红,吴京津.高校健身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

[6]魏纯镭.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2).

[7]马小清. 互动与沟通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报,2003(3).

[8]李秀娟. 普通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增设形体练习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3(2).

篇8

第一次填报:6月25日20:00至6月27日20:00。

填报批次为:本科提前批(A段、B段、C段、D段、E段、F段、G段),本科一批(H段、I段、J段),本科二批(K段、L段),高职(专科)批(P段、Q段),体育、艺术类本科一批(T段、U段、V段),体育、艺术类本科二批(W段)(民办院校及独立学院)。

第二次填报:8月4日20:00至8月6日14:00。

填报批次为:高职(专科)批(R段、S段),体育、艺术类高职(专科)批(X段)。

普通文理类

实施平行志愿的本科提前批(B段、D段、E段、F段)、本科一批(I段)、本科二批(K段)和高职(专科)批(Q段、R段、S段)设置9个平行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

不实行平行志愿的段(A段、C段、G段、J段、L段、P段)均实行“1+1”顺序志愿(1个第一志愿和1个第二志愿),本科一批自主选拔招生段(H段)除外。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

体育、艺术类

本科一批(U段)、本科二批(W段)、高职(专科)批(X段)设置9个平行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

本科一批(T段、V段)设置“1+1”顺序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

考生要在网上填报志愿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要求进行网上填报。考生填报志愿前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网上填报志愿的说明及《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选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志愿信息准确、有效。志愿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关闭后,考生所提交确认的志愿一律不得更改。逾期不予补报。因考生本人志愿填报疏漏或失误或未按规定程序操作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各级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教育考试招生机构不得将考生高考成绩提供给有关高校。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按考试科目类别分为:理工类、文史类、体育(文/理)类、艺术(文/理)类、中职对口升学类等。理工类、文史类考生应分批次按科类填报志愿。体育、艺术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既可填报体育、艺术类院校及专业,也可填报普通文理类院校及专业,但同一批次内同时录取的段次只能选定一类,具体为体育、艺术类本科一批(T、U、V段)与普通文理类本科提前批(A、B、C、D、E、F、G段)同时录取,考生只能选定一类填报,但不影响普通文理类本科一批(H、I、J段)志愿的填报及征集;体育、艺术类本科二批(W段)与普通文理类本科二批(K段)同时录取,考生只能选定一类填报,但不影响普通文理类本科二批(L段)志愿的填报及征集;体育、艺术类高职(专科)批(X段)与普通文理类高职(专科)批(P段、Q段)同时录取,考生只能选定一类填报,但不影响普通文理类高职(专科)批(R段)志愿的填报及征集。

艺术类考生在填报使用统考成绩艺术类院校及专业志愿时,每个志愿同一院校只能在美术、书法、唐卡、声乐、器乐、作曲、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等9个专业方向中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填报,选择二个(含二个)以上专业方向填报,以第一专业方向为准进行投档。

体育类考生填报体育类专业志愿时,不得跨类填报志愿,只能选择自己所考的专项类别填报志愿(田径类,篮球、排球、足球类和体操、武术类),选择二个(含二个)以上专业方向填报,以第一专业方向为准进行投档。

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考生填报志愿时,不得跨类填报志愿,每个志愿同一院校只能选择农林牧渔类、医药卫生类、工业类、土木水利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教育与文化艺术类等8个类别中的一个类别进行填报,选择二个(含二个)以上类别的,以第一专业所对应的类别为准进行投档。

藏文民语类考生可根据“双记总分”办法产生的两种总分成绩,考生结合考试成绩、本人意愿自行决定填报普通类高校或民语类高校志愿。

高水平艺术团、自主招生及高校专项志愿填报在本科一批自主选拔招生段(H段)。符合三类自主招生条件的考生只能根据自身情况填报其中的一类志愿。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不填报志愿,根据前期各学校的录取结果直接投档。

高水平运动队考生在本科提前批(A段)填报志愿,同A段其他类别计划一起投档。

篇9

关键词: 肢体障碍 运动康复 身心康复 三位一体专业团队

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为特殊人群,随着人权意识提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的身体练习障碍学生在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形势下,跨入大学校门。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程度代表着社会文明程度及以人为本、生命关怀等社会理念。实施“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模式”,尤其是实施“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愈发重要。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教育与康复相结合”。这种观念提出后,并没有对整个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产生很大影响,主要由于这种模式的使用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很高的要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专业运动康复医学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协作组。所以有效改革和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适合特教学校的体育课教学管理机制等都没有具体体现和落实。

肢体障碍指因肢体器官损伤或功能缺陷而导致的肢体活动困难,如下肢截肢者行走能力降低,使个人日常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等受到限制。体育教育对他们来讲只是“自由活动”的一种形式。

基于这种现状,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上,突破以往研究成果的束缚,以2012届电子商务专业三年高职学生(均为肢体障碍大学生)为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实行“多重障碍・多重干预”,成立“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对肢体障碍学生进行全面身心康复训练,达到重返社会、融入社会的目的。

1.“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1.1利用“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评价等方面综合建立肢体障碍学生的健康档案,正确掌握肢体障碍大学生的各方面指标,为肢体障碍学生体育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2与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研的《肢体障碍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构建研究》课题相依托,利用在研课题取得的相关基础测试体质健康数据,为教学提供研究依据。

1.3根据“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提供的健康档案,对肢体障碍学生进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分类,开具运动处方。

1.4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可以有效建立改进残疾人体育教学模式、内容和评价方式及标准,推动残疾人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

2.“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的实践价值

残疾人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意义。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同时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

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握好特殊体育教育这一环节,有效利用以专业团队为理论指导的“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考察肢体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探索体育锻炼态度、锻炼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肢体残疾青少年与健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对肢体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3.“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3.1肢体障碍人群由于肢体残疾造成运动功能受损,造成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健全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人。人格因素、残疾年限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肢体残疾者具有内倾、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特征。

为改善这种状况,成立“康复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教师”三位一体为主导的专业团队,共同进行专业交叉点融汇,进而形成学思路,推进“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教学模式。

3.2心理健康教师对样本进行焦虑、抑郁、不适应心态行为等初步测试;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周步成等人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标准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等心理评价。

3.3康复治疗教师提供样本身体残疾数据,利用教育部推荐的体质健康检测设备进行体质检测,康复治疗教师从医学角度对样本最大耐受力及残疾躯体指标进行评价,针对肢体障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分类,并对教学准备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4针对肢体障碍学生的体质个性差异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估、教学诊断、教学评价。在医学康复、心理测评的指导下进行肢体障碍体育教学。

3.5残疾人体质差异可以通过评价工具进行全面测评,研制形成的测量数据可以改进体育课授课方式,提升、增强残疾人体育教学成果,促进残疾人身心全面发展。

4.具体教学方法

4.1数据采集法:利用体质健康检测设备对监测样本进行体质健康数据收集,数据测试包括肺活量测试、台阶测试实验、握力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仰卧起坐测试、立定跳远测试、800/1000米跑步测试。

4.2问卷调查法: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周步成等人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样本进行标准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等评价。

4.3观察法:了解残疾学生的体育课堂行为表现,加强疏导和教育,并及时寻求适宜的教学方式。

4.4个案研究法:针对分类的残疾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4.4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准,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

篇10

关键词:乒乓球;第三次创业;师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74-02

一、前言

为了响应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号召,国际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提出了中国乒乓球队第3次创业,内容涵盖了乒乓球事业的各个方面。乒乓球学校是乒乓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方面,是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体教结合”的模式是当下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乒乓球学校中的教练员和教师的师资水平是该模式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国5所乒乓球学校的教练员,分别为中国乒协乒乓球运动学校、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学校、中国乒协(濮阳)乒乓球实验学校、河北正定乒乓球体育学校、山东鲁能乒乓球学校等5所学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对乒乓球项目及其他项目教练员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教练员问卷共发放60份,实际回收58份,回收率96.6%,其中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94.8%;教师问卷共发放了85份,实际回收80份,回收率为94.1%,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所指的师资情况主要是被调查的五所乒乓球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及教练员的基本情况。文化课教师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练员作为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他们对乒乓球学校的后备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1.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情况。不同层次的学历,代表了其曾经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是能否成功开展教学与训练的关键。

在所调查的文化课教师中,专科以下学历层次仅占6.25%,专科层次的占25%,这部分教师主要是年龄在51岁以上的老教师,他们从事工作年代较早,学历层次多少受到了时代的影响。本科学历占到了50%,研究生学历占到了18.75%,由此可见,五所乒乓球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学历结构合理。与文化课教师相比,教练员的学历层次总体水平较低,研究生与本科层次分别为2.5%和36.36%,专科层次的达到了45.45%,这与教练员的职业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过在专业队训练的经历,人生的经历影响了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且从事教练工作后,训练任务重、时间紧,又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继续接受教育。

2.师资队伍的职称、教龄情况。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是衡量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代表了教师、教练员的教学训练水平及科研能力,是其总体能力和成就的外部体现。

从调查结果来看,文化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5%,最多的是具有二级职称的占到了50%,其次还有近22.5%的三级职称教师,这也与文化课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相符合,40岁以下的占到了41.25%,因为职称的评定与教龄有很大的关系。教龄的分布情况呈现出老、中、青依次递减的金字塔结构。总体来看,乒乓球学校的文化课教师职称层次和教龄情况,可以满足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的教育。但是在访谈中,大部分的文化课教师反映在评定条件、名额等方面都比教练员的职称评定少,这一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由教练员职称情况统计来看,五所乒乓球学校中,教练员职称级别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国家级5.45%、高级27.27%、中级49.09%、初级20%。这样的职称结构,有能力胜任学校的乒乓球训练工作,但是职称与教练员的工资、福利、地位等息息相关,职称评定中唯运动成绩论的模式肯定是不可行的。中级职称层次的基数较大,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情况,引导教练员合理公平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与文化课教师不同的是,乒乓球教练员的教龄有最优值,这是由其职业特点决定的。有研究表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一般需要22~24年,除去10年左右的运动员经历外,还需12~14年的执教。由调查得知,教龄在11~20年的最佳执教年限中的教练员比例占到了45.45%,这些教练员都已经具备了多年的执教经验,他们对运动员训练的调控、赛场的临场指挥等相当丰富,而且都有自己亲手培养多年的优秀运动员,具备了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条件;在1~10年的执教年限中,40%的比例保证了教练员队伍中新鲜血液的补入,尤其是他们中很多人刚从专业队退役,本身就具备先进的运动技术和大赛的实战经验,对训练工作更有直观的体验;训练工作的繁重,对教练员的体力等要求较高,所以具有21年以上执教年限的仅占14.54%,这也是正常的。总之,5所乒乓球学校的教练员教龄结构较为合理,有能力满足科学化训练对教练员教龄的要求。

3.师资队伍的岗位培训情况。在竞技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国际乒联三大改革后,乒乓球运动的对抗和竞争更加激烈,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教练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中发现,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但是近三年参加过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占50.9%,没有参加过的也有近49.09%。通过进一步了解可知,参加国家级与高级教练培训班的比例分别为3.63%和25.45%,这个比例与我们所调查的教练员职称结构中,国家级与高级教练的比例是比较相符的,但是参加中级与初级教练员培训班的仅占到了14.54%与7.27%,这个比例与教练员职称结构中,中级与初级教练的比例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访谈得知,一方面是因为教练员具备参加高级班资格的较少,这些都是由中国乒协和总局举办,易于组织开展;但初级、中级班主要由地方体育局主办,在开展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协调督促机制。另一方面,学校的训练工作繁重,加上参加培训的经费问题,导致目前多数学校的教练员并没有很好的得到岗位培训的机会,无法进一步学习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练员就无法用科学的训练理论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指导训练工作,制约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4.教师工作量情况。在访谈中了解到,在乒乓球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中大多数都是跨年级甚至是跨学科进行教学。教书育人的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使得教师职业本身就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教师的职业负担越来越大,加深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我国部分乒乓球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年龄、教龄、职称等方面都可以满足学习和训练的要求。只是,教练员在学历层次方面,受其职业特点的影响,比教师偏低。但是,大多数教练员都有提高个人学历层次的需求,并在为之努力。其次,师资队伍的岗位培训工作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资队伍业务能力的提高,且教师与教练员对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及训练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均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二)建议

1.重视岗位培训工作,树立终身学习思想。(1)定期联系协同有关部门举办初级、中级教练员培训班,重点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能力、教育能力、管理科研能力,加强教练员同其他专业队的交流;积极鼓励支持教练员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学习,实行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教练员努力提高自身水平。(2)重视教师的岗位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多向专家教师学习,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3)加大教师、教练员的教育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完善职称评定、奖励机制,提高师资待遇。改革以往忽略学生文化学习成绩等综合素质评定的职称评定标准,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纳入对教练员成绩的评定范围内;努力打破年龄、教龄等条框的限制,将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水平、科研能力等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同等对待教师的工作付出,摒弃单纯的运动成绩奖励参考,构建多元化的奖励指标体系,激发教师与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做到同工同酬,努力提高师资待遇,稳固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刚,过家兴.我国优势项目优秀教练员成才过程的时间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