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文化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标识;设计
引言
城市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社会环境正逐步从农业社会体系朝工业社会体系、后工业社会体系转变,城市建设面临着重大的规划阶段。城市标识是城市建设阶段对外界实行城市发展战略、宣传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城市标识作用于城市内部能够提升城市居住市民对所在地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全面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城市标识作用于城市外部能够强化城市知名度,塑造与推广城市形象、品牌,开拓城市相互之间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交流范畴;由此可见城市标识对于促进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市标识设计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化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建设都是不断发展、深入。城市建设所涉及的城市形象、品牌的塑造与推广内容也得到人们的热点关注[1]。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竞争不断升级,城市将接受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严厉考验。一些城市在实行建设规划过程中,过度的将发展重心集中在城市经济内容上,而对可作为城市品牌推广的城市标识设计重视度不足,在对外界推广自身的时候通常以有着代表性的城市风景、城市建筑、城市古迹等事物用作城市标识。未能重视设计规范明确的象征性视觉符号,导致外界对城市自身形象认知模糊,对城市自身形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二、地域文化特点在城市标识中的体现
城市标识设计中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并非表明上进行复制、仿古或者临摹,它要求设计者必须明确找准切入点。基于地域文化特点中提取城市标识设计元素不单单是从装饰纹样、建筑外形等内容出发,还应结合生活实际、审美理念等诸多非物质内容,并且应将这些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结合,有机综合,促进地域文化特点在城市标识设计中的应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2]。
三、基于地域文化特点的城市标识设计
1、基于地域文化特点的城市标识图形设计
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城市标识多数通过图形的形式展现,图形按照城市特点、城市文化涵义设计。城市所涉及的内容元素存在复杂、多样的特性,城市图形标识设计可结合城市历程要点、特殊性质以及为人们所熟知内容等,凝聚城市所处位置空间、时间范围内存有的可以显现城市底蕴、属性的明确或抽象的元素,并借助新时期城市建设内容以及城市追求发展目标展开科学合理整合[3]。城市图形标识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城市图形标识即要求彰显城市过去与当下,又必须实现传统与现代并重。
2、基于地域文化特点的城市标识文字设计
文字作为传播语言信息的重要符号,经有效的设计处理文字能够灵活地凸显出地域文化特点的易识别性以及艺术性。文字表述存在文化大范围区别、差异的特征,包括汉字、阿拉伯文、拉丁文等,汉字即是中国上下5000年文明的代表。由于各个区域范围文化发展层次存在差异性,对文字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好比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地域文化特点的城市相比于一座现代新起发展的城市,两座城市对外界宣传内容中所涉及文字标识设计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4]。历史悠久城市可以通过多种可突出城市视觉氛围的笔画设计凸显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十三朝古都”西安,其被简称为镐,即由其在西周时被称作“丰镐”得来。现代新起发展的城市可以通过对文字展开二次设计方法,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凸显城市建设目标、蓬勃发展的形象。
3、基于地域文化特点的城市标识色彩设计
城市色彩被城市多方面内容多影响,包括城市发展历程、地理环境、传统政治人文及时代特征等,全面体现地域文化特点。受城市居民对城市标识色彩设计存在不同偏好影响,在城市标识色彩设计过程中,应对城市剧名民意进行系统调研研究,同时要结合城市历史文化古迹、城市景观建筑、城市自然风光等多种元素,集结凝聚出城市标识色彩,尽可能为城市居民所接受[5]。
结语:
城市是一个人口较稠密的地区,时时刻刻处于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于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城市地域文化特点传承、建设。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深入的大环境下,城市发展必将遭受众多复杂问题,如能源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以及区域发展问题等触及城市居住者相关利益问题。再加上,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往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其延续的时空跨度提升,涵盖的内容加大,城市地域文化特点不断丰富,城市定位和城市品牌的发展变化系数增大因此,在为城市设计标识过程中,必须更加关注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使所设计的标识及其延展应用系统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方如意. 城市标志设计与城市地域文化[J].艺术探索,2010,24(6):111-115.
[2]王守富,孟昭磊.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因素及其重要影响[J].现代园艺,2014,12(5):79.
[3]杨婷,季菲菲,吉文丽,王诚吉,樊俊喜,唐胜田.地域文化在城市设计中的表达――以吴起城区景观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3).
[4]李晓芳. 城市的个性――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运用[J].热点,2009,31(11):61-62.
[5]邱德华.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策略研究 以苏州为例[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9.
作者简介:王沛(197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设计。
基金项目:
篇2
关键词:城市文化定义;作用;原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
注:本文系江西文化厅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城市文化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编号:YG2012093)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一周年以来,赣南等地各方面得到了一定发展,瑞金也是其中之一,但要使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得到全面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城市文化的建设,从而促进城市“五位一体”发展,实现文化兴市、文化强市。
1 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全城成员共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构成要素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自然文化、建筑文化、娱乐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它包括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也指市民的人文素养及意识。一个城市的文化实力可以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来衡量,所谓文化硬实力指的是城市文化的硬质部分如文化遗产和文化建筑的数量和质量、公共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产业及市场和文化从业人员的发展状况等。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居民的人文素养、文化制度体系、文化传统与现状,这指的是其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总之,城市文化是复杂的综合整体,是自然与社会文化的相结合,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
2 瑞金城市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瑞金是革命老区,但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并不高,这与城市文化发展滞后也有关。其文化落后的原因有:从物质文化来看,红色景区、遗址虽多但经营方式粗放、陈列形式简单、旅游的体验性缺失,导致瑞金旅游名城的知名度并不高,而且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游,主要功能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的科研考察游、寻根问祖游等都还不成熟,,所以想打造旅游名城这一文化品牌其核心竞争力不够;从制度文化上来看,国家政策上的资金投入不够。瑞金是被国家政策遗忘的,再加上本身的地理位置不佳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等的影响,致使瑞金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也包括用于开发红色文化产业的资金不够;从建筑文化上来看,瑞金城建与“红色故都”形象不符,首先是建筑布局缺乏完整的城市形象,而且连接各景区的交通设施较落后,再者在心理上没有给去瑞金旅游的人造成一种“红色故都”的强烈的心理认同感与视觉冲击力,因为大多数的革命遗址、党政军机关旧址在瑞金周围的乡村,而中心城区的建筑及道路、广场、公园、园林等都缺乏红色元素的渗入,而且环卫设施不完善,目前只有1家四星级宾馆和若干三星级饭店,没有形成游、住、行、食、购、娱的配套体系;从精神文化建设上来看,整个瑞金城市居民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有待更好的开发,苏区精神有待更好的外化出来;从观念文化建设上来看,瑞金从革命地位和历史价值而言所应有的“革命圣地”地位并没有在人们心中树立,这导致瑞金城市发展错失了应有的机遇;从管理文化来看,没有实现管理部门的职能融合,同时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缺失,讲解员和导游的讲解水平有待通过培训提高,无线城市的建设有待完善,高层次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培养。
3 瑞金文化重塑的意义
首先,瑞金红色文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其一,瑞金文化重塑会使市民获得自身发展和为瑞金发展去贡献的动力,有利于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获得实现理想目标的行为能力、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等等。其二,瑞金红色文化中包含着的精神力量,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这激发着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干事创业。其次,瑞金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其一,瑞金特色文化对相关产业会有影响。特色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瑞金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促进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员、资金等的涌入。其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成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有力地推进瑞金经济的增长。再次,瑞金红色文化是优化瑞金发展环境的重要推动力。瑞金城市的发展环境外在表现为城市形象,内在表现为瑞金城市文明的程度。城市的每个方面如居民素质、民俗习惯、文化气息、服务态度等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实现文化重塑,这有利于防止出现千城一面,构建独具特色的瑞金文化形象,打造个性化的城市,展示瑞金风貌和品质,塑造城市精神,明确城市定位。另外,瑞金城市具有强大的文化竞争力,也就是文化资源、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等有利于促进其科学可持续发展,它能融合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是现代城市的特征。
4 瑞金城市文化重塑的对策
文化对于城市发展如此重要,而目前来看瑞金文化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所以要进行文化重塑,瑞金文化重塑要通过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来实现,从而突出红色城市形象。
4.1 文化自觉
首先,政府部门要有文化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自觉树立瑞金“红色故都”、“革命圣地”、“共和国的摇篮”的地位,加大投入,发掘本身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人物、事迹、史实加以整理并宣传,自觉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改进旅游的方式,增强旅游的原味性、教育性、体验性,利用有效的艺术形式将苏区精神外化出来,努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名城,自觉开发旅游套餐如“红色生活苏区风情”、“社会生活风情游”,促进区域旅游合作;自觉加快瑞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自觉加大对文化工作人才的培养,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加大文艺创新,促进反映红色文化的戏曲、歌曲、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使之得到广泛传播;自觉加强瑞金红色旅游城市的营销宣传如进高校、进教室、进头脑“三进”教育、策划一些文艺活动等;自觉建立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兴建红色艺术剧院、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发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建立红色培训基地加快文化的传播;从个人而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文素质、精神风貌,把苏区精神发扬体现出来,营造良好城市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幸福城市。
4.2 文化自信与自强
城市文化自信和自强来源于城市文化实力的提升。首先,这就要求对城市文化品位进行重塑,提炼出瑞金城市文化精神如苏区精神并将它外化为富有个性的文化品牌或标识。文化品牌或标识 可以通过城市建筑、雕塑、产品、人物、园林、遗迹等注入红色元素展示出来,使人一看到就重温历史精神备受鼓舞,真正打造出“红色故都”。诸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纽约的“自由女神”、金华的“火腿”、南开的、昆明的“世博园”、南京的“中山陵”、青岛的“海尔”就是城市文化品牌的典范。所以在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中要自觉地注入瑞金红色文化元素,运用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图书馆、学术活动、演出等多方式表现瑞金红色文化,使之转化为文化品牌。其次,重塑城市文化品位要加强对瑞金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形成城市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地位。这不仅要求对城市原有的自然遗迹和文化遗迹即静态文化形态如古老建筑、民居、街道、广场等加以保护和修缮,也要对原有的音乐、戏曲、舞蹈、绘画等动态文化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再次,城市文化品位的重塑,还得提高和培育市民先进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精神风貌,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展示苏区红色文化,通过居民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来体现城市文化品位;最后,结合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特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自强与创新。
4.3 文化融合
首先,实现文化部门的管理融合,如文广局与旅游局和宣传部门的融合,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政府主体行使指导权,避免部门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实现政府部门管理创新,实现资源和利益归属问题的明确性,各个部门协调运作,提高效率。其次,实现政府部门功能的融合,做到瑞金红色文化产业如红色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促进城镇化的建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再者实现文化产业的融合,红色旅游与文化创意相融合,运用文化创意将陈列单一、静态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互动体验式的旅游,其中可以有节目表演、活动参与通过再现历史从而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还要在旅游中借助高科技的融入增加多媒体信息,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多渠道重现苏区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精神。最后,要实现各种文化的融合,融合其特有的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并结合当代文化加以创新,实现“红”“绿”“古”的结合,各种文化的融合,共筑红色文化名城。其中瑞金红色旅游要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如客家风味小吃,草鞋草
帽等。
4.4 文化的传播
首先,传播的内容上要基于瑞金的历史,发掘其内在的文化精髓。瑞金是有独特的客家文化,又是共和国的摇篮、的出发地,在第战争时期孕育的苏区红色文化是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在那时涌现的革命人物、革命事迹、苏区精神是值得传承的。其次,采用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打造智慧城市。不仅要在各大宾馆、商场、办公场所建设无线互联网络、高速wifi构建无线城市,并加强宣传各种先进传播手段的使用方法,积极采用微信、飞信、微博、微电影、微报纸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还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传播,树立良好的城市声誉与口碑,还要借助书籍、报纸、杂志、手机、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瑞金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在传播方式上可根据瑞金的实际情况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实现红色文化“三进”,也可开发本地特色文化产品。再次,分析传播受众,针对不同层次人群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传播。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需求促使不同人群受到文化的无形的熏陶。针对青少年和高校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参观革命遗址,参加体验性活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激发斗志;针对党政干部公务员可以建立公务员培训基地、开展红色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廉政故事廉政文化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针对一般群众可通过红色文化艺术节、建党、建军等节日活动和观看红色影视、戏剧、听红歌、品红色餐饮等使文化在快乐中传播,促使红色文化大众化;对于寻根问祖游可通过回忆、讲述人性化的故事和主题如八子参军、老境子的故事等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人感受亲情、爱情、友情的可贵与温暖,实现文化的传播打造文化名城。
总之,瑞金城市文化重塑要分析其文化滞后的原因,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来凸显红色故都的城市形象,打造文化名城,实现文化强市。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J]. 学习论坛,2011第一期
[2]任致远.城市文化: 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J]城市发展研究 ,19 卷 2012 年 1 期
[3]钟利民.论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问题[J]求实,2010(3)
[4]张鸿雁.论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国本土化特色文化核心 价值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2第8期
[5]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城市规划2007第5期
[6]徐长山.论城市的文化品位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工业文化遗产;城市建设;历史文化
1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们对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不够
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工业文化遗址就是一些已经失去价值的陈旧不堪的废弃厂房和机械,其存留下来的意义并不是太大,而且,随着城市发展的高速化,城市当中土地资源呈现出高度紧缺的状态,而对于工业文化遗址的保护则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因此对其保护和维护就更缺乏一定正确的认识和积极性。
1.2国家相关法律构建还不够健全
现如今,对于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一定的方案以及整体的保护策略和相关措施,受到一些体制的限制和约束,对这方面进行保护通常会缺乏一定的依据,而且没有科学的评估体系以及相关参考数据能够有效的予以保护、实施,管理体制各自为政,保护标准各行其是,管理模式五花八门。
1.3城市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
在城市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对工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该保留什么,怎样保留,怎样与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统一起来,都导致了它与城市规划的不协调、不搭调,形成了“保护性破坏”。
1.4市场化程度相对较弱
有些地方只看见了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却看不见合理利用和市场化运作。这其实也反映出改造后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与我国的文化传统,老百姓的文化素质、精神需求、生活习惯等相适应的问题。
2工业遗产保护所具有的价值体现
2.1是工业遗产所具有的历史价值的见证
工业遗产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经历长时间的历史积累、发展逐渐存留下来的最为悠久的文化体现,彰显了历史时期对于城市发展所具有的文脉内涵,是当时社会发展、演变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展现的主要物质载体。人们所创造出的工业文化遗产充分记录了工业文明时期的发展历程,对这些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能够有效的对历史文明进行延续和传承,从而真正体现出这些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2.2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遗址艺术价值
工业遗产所表现出的特点能够凸显一个城市的肌理特征,而在其原有的空间规划、建筑以及构建方式等方面同样也会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体现。工业时代所具有的高效率以及简单化的特点,进而形成了一种大规模生产的主要特征,构建出了具有特殊特点的城市文化体系,而这种体系则是城市发展历史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最为先进的艺术特点以及造型特点,并且具有很高的利用率,有些工业遗产还成为了当时城市构建当中最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这些通过历史文明遗留下来的,带有鲜明特征的文化遗址承载了时代前行过程中厚重的历史感,其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优美的构建特点以及均衡的设计理念,都在其方方面面表现出极强的艺术价值,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能够更好的对这些文化遗址当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不断的发扬和拓展,从而让人们领略到历史文化当中最为优美而又厚重的艺术特点。
3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对现代城市发展的作用
3.1工业文化遗产的文脉特征能够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和规划
文脉是一个城市发展情况下所存在的重要语境。从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文脉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也就是对这些文化遗址所遗留下来的规划层面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理念,而在进行新城市建设和规划当中,其所表现的与文化遗址之间存在的文脉关系如何,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环境应当具有的价值以及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新城市在构建形式上就是对文化遗产中所表现的语汇进行延续,在工业文化遗产周围对新城市建筑以及其他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应当与遗留下来的文化体系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地区具有可识别性和历史文脉传承性,形成有工厂特色的城市形象。
3.2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促进城市文脉复兴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随之不断增加,怎样去凸显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对城市的个性特点进行展现,成为了一个城市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所在。单霁翔曾指出:“一座城市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如能注重自身的文化内涵,重视自身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弘扬,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就能成功建设一座未来的理想城市。”依据英国的一项文化对英国城市复兴贡献的数据报告显示,历史文化遗产能够有效的对城市文脉进行复兴和促进。在这个报告当中,通过一些数据和案例对这方面的信息予以了证实:文化对于社会物质、经济发展以及环境都有着良好的效益,是促进城市复兴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现如今,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复兴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核心所在。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对城市的发展形态具有深刻的影响。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就是对其历史价值进行延续,而这些同样是对城市文脉进行保护的关键所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紧密相关,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催生新的文化产业,可实现以文化创新与经济发展为特点的文化经济繁荣点。因此,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不是局部而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文化新增长点。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工业历史地段与工业遗产的适宜性再利用以及城市特色的营造,使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向东,于富业.阜新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名城,2011(4).
[2]秦伟.铁西,百年工业文化的传承[J].装备制造,2010(6).
[3]刘永涛.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艺术建设[J].理论界,2010(7).
[4]赵晓荣.人类学视野下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J].天津社会科学,2010(5).
[5]程萍.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J].理论与现代化,2010(6).
篇4
关键词:长沙;历史建筑;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缮
1 缘起
长沙有很多历史名区,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景观价值,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文化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要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进行保护,另一方面面对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城市化,长沙发展的速度和态势确实已经异常迅猛,一些历史文化建筑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消逝。发展与保留,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与历史积淀的碰撞所必须要选择的问题,追寻长沙历史文化建筑的足迹,以探究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寻求保护对策是我们现阶段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2 保护历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新的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在建设新的同时,保持和维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性的时间到来之时,长沙市已经认识到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步加强对旧城区的改造力度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程度,在未来长时间内将加速旧城改造,实现文化保护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长沙是国内很有特点的文化历史名城,所以在日后的改造建设中要保持古城的传统特色。不能完全学习西方的风格进行改造,要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底蕴融合到城市建设中。在开发的过程中加强保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忘传承,凸显城市特色,发扬古城特点,最大限度的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
3 保护历史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沙市的发展速度开始变快,并且长时间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建设主要以扩大城市规模和过度追求产值增长为目的,在建设的过程中拆扒了很多历史文化建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却对一些传统历史文化建筑造成了损坏,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却以丰富的历史建筑文化积淀作为代价。历史文化建筑的消失,失去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古代建筑,其中包含了历史建筑所代表时期的深刻历史与文化传承,以及古老精神文化精髓对现代人的精神熏陶与培养作用。随着历史文化建筑的被消失,长沙这座古城已经不复“古老”,其城市发展的定位已经名不副实。所以说,为了避免历史文化建筑继续被破坏,我们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和建设,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4 长沙的地理位置及其建筑风格特色
长沙是国内有名的历史名城,素有“楚汉名城,革命胜地”之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形成特殊的城市格局。长沙市西屏岳麓,东绕浏河,橘子洲横贯湘江中心,在古代就形成以山、水、洲、城为主要形态的城市格局。长沙市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些区域都是具有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长沙小西门在长沙的旧城区南部,太平街历史文化名街就位于小西门区。整体呈现出旧城区特点,区域街区布局比较完整。这里的历史名建筑像破予街,金线街,太平街,火宫殿,杜甫江阁等都充分的体现出了传统的风格。从小西门地区建成开始,就一直是长沙的重点商业区域,居民众多,在解放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变化中一些街区的历史形态依然有所保留,依然维持了一定的历史特色。太平街是目前长沙市比较有名的文化街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湘江东岸。以太平街为轴线西侧的街巷有金钱街、孚家巷、马家巷等;东侧的街巷有大傅里、江宁里和细牌楼等。这个地带从古至今一直是汇聚人群的繁华商业区,在清代时期,政府为了保证货物和居民出行的畅通,与小大西门之间开了太平门,至此开始有了太平街。
经过历史的沉淀太平街已经不现往日的繁华、斑驳的街区,陈旧的历史,成为了他改造的必然原因。经过对太平街进行尊重历史实际情况的改造之后,它重新焕发出了新的魅力(如图4)。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核心区域是从沿太平街(北起长沙食品城,南至金线街口)、马家巷(东起太平街,西至卫国街)、孚嘉巷(东起太平街,西至长沙港务招待所)、西牌楼(西起太平街,东至三泰街)、太傅里两侧传统民居集中的区域。依据太平街的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以及主要的环境特点,现在将太平街的整体框架形成“五街三片一点”的结构区域划分,即以五条特色街道串起来的三片传统居住街坊(如图5)。
“五街”包括,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三片”是说,马家巷孚嘉巷传统居住街坊:以马家巷、孚嘉巷为中心,东面到太平街,两面到卫国街,南到金线街的以传统居住风貌为主要特色的地块。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北,三泰街以西。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南,西兴街以西。“一点”是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贾谊故居。
从太平街附近的古建筑历史特点到经历改革到现在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文化风貌可以明确,一些历史建筑经过变迁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政府改造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长沙市其他区域也一样有很多改造性的变化。
5 长沙市历史性建筑及古城格局保护的现状
篇5
关键词:试析;安阳;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72-02
安阳是一座拥有优秀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建设在发展,城市视觉形象方面却不尽人意。如何将城市优秀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融合在有特色文化的城市形象中;如何在趋同化的现代城市中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成为我们目前正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城市形象识别定位分析
安阳因殷墟而闻名,其殷商文化又以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等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我国青铜文化分布广泛,安徽阜南商代中期遗址,四川三星堆商代遗址,也有辉煌的青铜文明。近年,郑州商城早期遗址的发掘,更动摇了殷墟的都城地位。只有甲骨文成为安阳城市独一无二的名片,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安阳也在逐渐向国际的旅游和区域经济城市发展,其城市行为模式与信息需求出现较大变化。在继承占有优势地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保护历史风貌基础上,形成具有以甲骨文为主体的殷商文化特征,同时体现城市功能和现代文明新变化的安阳城市形象。
二、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基础部分分析
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基础部分主要包括标志、标准色彩、标准文字、辅助图案、标志和标准字体的组合等,本部分元素对城市形象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徽标分析
城市徽标是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代表着安阳以殷商文化为主体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文化识别。殷商文化元素采用具有代表性甲骨文字和青铜器及其纹饰两个要素,甲骨文字是一种完整的记载语言,具有一定严密规律的体系,城市文字之都的文化定位使甲骨文字成为徽标的最佳选择元素。甲骨文字是历史文化符号,它的形成经历了特殊的历史过程,受到特殊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将典型甲骨文形象作为城徽,能保留其传统形象,具有持久的文化功能。
城市徽标从甲骨文字发掘时间和文化价值角度出发,目前出土整理可识别出的1500个左右,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字;从徽标与安阳城市名称联系角度出发,“安”、“阳”和“殷”字都有甲骨文字形式。城市“安阳”之名,始于东周时期的战国末期。“安阳”在甲骨文中以单字出现,作为徽标内容或形式,城市的历史文化本质特性体现不足。安阳的简称也为“殷”,《尚书·盘庚》中记载了商盘庚迁于殷,其中的“殷”为现安阳。“殷”字在体现安阳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历史性的同时体现城市的唯一性,也是安阳城市独具的特色。同时,因而“殷”是安阳城市徽标内容和形式的较佳选择。甲骨文“殷”字至今仍有争论,可以暂时使用现有为周盂鼎和臣辰卣中的金文“殷”字,其中,臣辰卣中的“殷”形态特征更具符号性,可将其作为徽标的主体图案。
(二)标准与辅助文字分析
标准文字的使用也要体现城市的殷商文化特点,殷商时期文字形式中的青铜器的铜玺字迹,已出土的三枚精细铜玺字图,字迹古朴,但是文字至今不能识别。殷商甲骨文结构已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五种造字形式,虽有殷商文明特征但不够稳定和规范,整理出了单字四千五百个左右,可识者仅有一千二百个左右,异体字较多,不适合直接作为标准字体规范(全称和简称中文标准字体)使用。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中的标准字体设计可依据殷墟甲骨文字特点与规范字体结合,在体现城市文化特点的同时传达信心,起到引导的作用。此外,标准和辅助字体要与城市徽标组合使用,遵循殷商艺术性的特征。因徽标形式疏放,有古朴多姿的情趣。根据艺术形式美原则体现统一和对比的关系,文字设计形态需稳重、雄劲瘦劲、端庄谨严;文字间距整齐规范,有大有小,参差错落有致;行文程式采用从左到右,符合现代阅读的习惯。同时,形体结构和笔画对比差异不易过大,象征历史与现代的对比与融合。
(三)标准与辅助色彩分析
城市色彩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分为标准和辅助色彩,设计方法通常有采集、装饰和构成三种。对于安阳这座拥有丰富的文物和遗址的城市。进行历史文化色彩的采集,从而再现历史,凝结的城市文化。在此采集色彩的基础上,运用自然色彩的采集、归纳概括和构成的设计手法体现城市的现代功能性。
安阳城市地形复杂,西部为山区,森林茂密,东部为黄土平原,自然生态保持良好;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自然色彩呈现色相分明、纯度饱和与明度明快的特征。
安阳历史文化不仅有代表性的殷商文化,还拥有小南海文化、周易文化、佛教寺庙文化、建安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殷商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化文化色彩表现可以丰富和塑造城市形象。殷商文化色彩从参考文献和考古文物两方面采集获得,殷墟发掘出土文物共500多件,种类繁多,有青铜器、甲骨文、玉器、陶器、象牙等国宝级文物。殷虚遗址中甲骨片,分别呈现淡金色、褐色刻痕和朱色字迹;青铜器物的铜绿和红锈色彩;殷都内的宫殿宗庙遗址白灰面墙的残墙上发现了有红色花纹和黑色圆点组成的对称图案的漆皮装饰壁画;殷墟出土的贵重白陶陶器。其中以甲骨和青铜为主的文物考古发现的色彩主要有淡金黄、赭石色、铜绿、锈红。据《易经》文献记载,殷商定天色为玄,殷商祭祀甲骨文记载“惠二黑牛”。《尚书》的《商书》、《诗经》的《商颂》、《史记》、《礼记·明堂位》、《礼记·檀弓上》和《尸子》记载殷崇拜白色,有易服色而上白,白天朝会,戎事乘翰时牲用白等行为。殷商祭祀甲骨文中记载“用白豕九”。根据以上考证,殷商文献采集色彩为黑和白。
殷商文化中的(红)赭石、黑和白均为早期人类多使用的的色彩。河南仰韶文化中有黑、白和(红)赭石颜色出现,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外涂朱砂颜料,此后,江浙的良渚文化、西北马家窑文化、四川广汉三星堆、河南仰韶,殷虚等遗址都曾发现用朱砂颜料。可见,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色彩是白,、淡金黄、铜锡铅混合黄、铜绿、锈红。
安阳众多殷商之外的历史文化色彩有众多的文物进行考证,从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到民国时期存有文物和文化遗址,色彩主要有青灰色,黄、绿、蓝,桔红,白等多种色彩。色彩的鲜明华丽和朴素淡雅色彩构成都体现出了和谐统一,纯净为上的民族色彩审美特征。民间传统艺术色彩大胆泼辣、单纯和鲜明,呈现雄强、阳刚之气的地域特点。
殷商文化色彩在采集为白,、淡金黄、铜锡铅混合黄、铜绿、锈红,殷商文化之外的色彩有土黄,绿色,青灰色,黄、绿、蓝,桔红,白。安阳城的标准色由城徽颜色而来。殷墟文物甲骨文采集和提取色彩是主城市宣传的徽标用色。其他采集色彩作为辅助色彩使用。殷商文化之外的色彩关系(土黄,绿色,青灰色,黄、绿、蓝,桔红,白)也纳入城市识别色彩体系里,作为城市局部识别形象使用,起到文化的对比补充作用,更能体现殷商色彩文化的与传统色彩时一脉相承的延续的性。
(四)辅助图形分析
辅助图形是城市识别系统中的辅助元素,能统一和丰富视觉系统,记忆和还原相关信息,补充和阐述城市徽标的信息,传播城市理念,增加沟通和交流。安阳殷商文化中甲骨文字包涵具象、隐喻和会意的东方思维方式,是中国文化以其传承的核心。殷墟甲骨文字典对照释读约1200字,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等内容,可以分类使用。由于甲骨学日前尚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文字有较多异体字,系统性较差,可以独立字体形式作辅助图案使用,体现字体的结构照应、疏密的井井有条的特点。
殷商文化中青铜文化同样具有代表性,青铜器纹饰内容丰富,类别清晰,形态各异,形式多样。青铜动物纹和几何纹饰简化处理后形成连续纹样,以线的形式出现,呈现直线的精美、对称和均衡的装饰图案美感。
三、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应用部分分析
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应用部分包括包括道路铺装、栏杆、围墙、指示标牌、公交车站、广告栏、电话亭、书报亭、邮箱、垃圾桶、座椅、花坛等城市设施视觉识别,对城市形象起着丰富和引导的作用。
安阳城市应用系统中徽标、标准文字、辅助图形等基础识别部分应用于城市公共配置中,首先,起到城市公共信息系统导向的作用,公共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整体性,功能的完整视觉识别、导向、指示和象征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大众需要主动认知的信息,组织合理、简单高效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从而满足城市人的出行与生活需要。道路铺装、栏杆、围墙、指示标牌、公交车站、广告栏、电话亭、书报亭、邮箱、垃圾桶、座椅、花坛等城市设施标识必需健全,清晰,简洁、易读。辅助图案使用青铜纹样可分南北街道为龙纹,东西街道为凤纹,主要以线的形式出现,使用甲骨文字作为辅助图案,以点和面的形式出现。根据城市的环路选用不同的图案以主次干道为原则来确定图形的布局,取得统一的城市风貌。其次,城市视觉识别元素的造型、字图组合和色彩设计以符合环境特点,融入环境、兼顾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起到准确传播信息和宏扬城市地域文化的作用。依据城市公共设施体的规格,功能,空间位置做不同做横、竖、大小等编排设计,借鉴甲骨文和青铜文化呈现的错落整齐规范,直线为主的造型和对称视觉美感做形式变化。城市公共信息视觉应用部识别系统形成导向的点线面呼应连贯与城市中,凸显和强化城市形象城市文化,整体的展现城市文化特点。
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ZX-196)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现代城市广场 类型 特点 规划设计原则 绿地
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公共性、艺术性、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它是群体聚集和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点缀、创造城市优美景观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形象和文化内涵。
如今我们面对的现代城市广场应该定义为:以城市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道路为纽带,由建筑、道路、植物、水体、地形等围合而成的城市开敞空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多景观、多效益的城市社会生活场所。
1. 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
按广场的功能性质不同可分为8类: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古迹广场、宗教广场、商业广场等。
2. 现代城市广场的特点
现代城市广场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改善了城市环境,带来了多重效益,同时也折射出当代特有的城市广场文化现象,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面对现代人的需求,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1 性质上的公共性
现代城市广场作为现代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具有公共性的特点。
2.2 功能上的综合性
表现在多种人群的多种活动需求,它是广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2.3 空间场所上的多样性
现代城市广场功能上的综合性,必然要求其内部空间场所具有多样性特点,以达到不同功能实现的目的。
2.4 文化休闲性
现代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是反映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窗口”,注重舒适、追求放松是人们对现代城市广场的普遍要求,从而表现出休闲性的特点。
3. 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使城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它与小尺度的庭院空间、狭长线型的街道空间及联系自然地绿地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3.2 完整性原则 成功的城市广场设计,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其完整性还包括功能的完整和环境的完整两个方面。
3.3 尺度适配原则 根据广场不同使用功能和主题要求,确定广场合适的规模和尺度。广场空间的尺度对人的感情、行为等都有很大影响,空间距离愈短亲切感愈加强。
3.4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就是要遵循生态规律,包括生态平衡规律、生态优化规律等,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过去的广场设计只注重硬质景观效果,大而空,植物仅仅作为点缀、装饰甚至没有绿化,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缺少与自然生态的紧密结合。因此,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应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一方面应运用园林设计的手法,通过融合、嵌入、微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和体会自然带来的自由、清新和愉悦;另一方面,城市广场设计应特别强调其小环境生态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阳光,又要有足够的绿化,为居民的各种活动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3.5 多样性原则
由于广场是人们共享城市文明的舞台,它既反映作为群体的人的需要,也要综合兼顾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同时,服务于广场的设施和建筑功能亦应多样化,纪念性、艺术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兼容并蓄,给人们提供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多样化的空间环境。
3.6 步行化原则
步行化是现代城市广场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城市广场的共享性和良好环境形成的必要前提。在大型广场,还可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和主题考虑步行分区问题。
3.7 文化性原则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历史风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的场所,其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文脉相承,又要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是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性原则。
3.8 特色性原则
广场的特色性不是设计师凭空创造,更不能套用现成特色广场的模式,而是对广场的地形、功能、环境、人文等方面做全面的分析,不断地提炼,才能创造出独具地方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城市广场。
4.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4.1 广场绿地布局应与广场总体布局相统一,成为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4.2 广场绿地的功能应与广场内各功能区相一致。如休闲区规划则应以落叶乔木为主,冬季的阳光、夏季的遮阳都是人们户外活动所需要的。
4.3 广场绿地的规划应有清晰的空间层次,独立形成或配合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和优美的广场空间体系。
4.4 还应与该城市绿化总体风格协调一致,突出地方特色。
4.5 结合广场环境和竖向特点,以提高环境质量和改善小气候为主要目的,协调好交通、人流等诸多因素。
4.6 对广场上原有的大树及古树名木应加以保护和保留,有利于广场景观的形成;还有利于体现对自然、历史的尊重。
5. 现代城市广场树种选择的原则
5.1 首先要多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5.2 选择耐瘠薄土壤的树种也尤为重要,因城市中的土壤大多为瘠薄土壤。
5.3 宜选择冠福大,枝叶密、深根性、无飞毛、耐修剪、绿期长和寿命长的树种。
5.4 还应选择抗病虫害、抗有害气体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
6.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形式
6.1 排列式种植 属于整形式,主要用于广场周围或长条形地带,用于隔离、遮挡或作背景。
6.2 集团式种植 也属于整形式,是为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感,把几种树组成一个树丛,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地段上。
篇7
[关键词]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广场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70 — 02
广场文化是城市群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然还不是很成熟,却由于其特点为群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都要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真正成为群众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搞好广场文化,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作用,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首要任务。做好广场文化这道“菜”,我们必须要在精心打造广场文化内涵上下功夫。要做到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不断提高广场文化的质量,同时要提高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素质,这是保证广场文化得到提升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齐市广场文化的状况,针对齐市广场的现状,我们应结合实际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改变其现在的使用现状,使广场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发挥出它的作用,让广场文化真正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把它的价值体现出来,成为群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而非边缘化的构成,真正为整个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作用。在《齐齐哈尔市广场文化研究概论》一文中我们已经给出了部分意见,下面从其他角度再补充一些:
一、地域特点影响最小化,利用季节特点“做文章”
齐市地处东北地域,其特点决定了她的四季。季节分明,对于广场的使用影响很大。尤其是冬季基本上是不使用的,也是形成空置的因素之一。这样广场文化就出现了断层现象,在时间上只有大概8个月左右。这种现实是不可忽视的,但同时也是影响广场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么其余的4、5个月的时间我们如何使用广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东北地域特色在冬季体现的非常明显,人们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冬季活动,丰富了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冬季活动的开展,把它和广场结合起来,组织一些可以操作的项目。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冰雪文化宣传活动或者体育活动,让广场摆脱季节和地域的局限,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广场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互利双赢。比如,我们可以把我市的关东文化节、边疆旅游、冰雪旅游等旅游项目与广场结合起来,在大型广场举行宣传、演出、展览、比赛等相关事项,既宣传了旅游又发挥了广场作用,更使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多元互渗影响,共同发展。由于广场类型的不同,中小型的广场我们可以开展宣传、展览等适合的活动项目。总之,利用一切资源发展广场文化,在打造广场文化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其他文化类型的发展,形成共赢的局面,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二)广场基础设施与辅助设施更健全完善
广场的基础设施与辅助设施对于广场的使用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基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齐市广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好,但是辅助设施不是很完全。场地、草坪、休息长椅等这些基础设施对于参与者来讲是吸引他们来到广场上的原因,而辅助设施是把他们留住的根本。现在所建的广场一般特点都是规模大,环境美,功能多。比如环境优美,可以建有万余平方米的花岗岩硬质广场,还可以建有大型的表演舞台和大型电子屏幕、绿地等,这样的广场冲整体上就非常吸引人,再加上辅助设施完备的话,那么广场的人群自然会不断增加,活动会丰富多彩,其价值在多样的活动中就得到很好的实现。
营造良好的广场文化,需要对广场不断完善。针对有些广场配套设施非常缺乏,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按照宜文宜体、宜学宜玩、宜唱宜跳、宜老宜少、宜男宜女的要求,把完善广场设施功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完善广场配套设施。像设立演出的舞台、简易的化妆间、厕所、报刊阅读栏(宣传板)、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分区设置、健身器材多样等。还要改进广场设施布局。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广场状况和使用情况把广场划分区域,比如娱乐区、演出区、健身区、休闲区等,多方位、多角度、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整治广场及周边环境,做到有绿化,无污染,交通方便。对于正在规划的广场,除以上要求之外,还要注重考虑选择交通便利、群众容易参与的地段,否则就会出现空置的现象。
(三)广场建筑要具有人文色彩,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城市的形象非常重要,文化资源、文化特色在城市当中的定位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这就涉及到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问题。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城市的地理、政治、人文、艺术等等人文文化的积累和存量,它积累什么、保存什么,就是它的文化资源。那么什么叫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一个社会学家提出来的,是说文化教育修养的一个具体获取,成为个人以后成长的资历和资格。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是其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广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新资源,她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不是我们修建了多少广场,不是数量上取胜,而是广场的价值和作用,在质量上取胜。那么我们在建设广场时就要注意如何把质量提升上去。对于要新修建的广场我们可以在建筑上多下功夫,建筑本身的风格和整体设计均要体现出人文色彩,形成文化气息,成为吸引人群的基础。而对于现有的已建成的广场,我们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现在已有的建筑,像和平广场的手印墙,以鹤文化为底蕴的系列建筑物,依湖而建的劳动湖音乐广场,这些都彰显着作为鹤家乡的齐市城市的特色。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它,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辅助设施的完备,各种渠道的宣传,多样的活动形式等等,让它的文化气息得到不断发散,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通过广场文化的建设可以使我们的城市文化资源得到不断积累,散发出其所特有的魅力,让人们共享文化资源,从而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使我们的城市得到不断成长,它的资历和资格不断增加,而我们城市的综合实力也自然得以上升。
(四)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整体实力
广场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城市整体建设的规划,它必须要在所在城市的整体发展框架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城市建设而自行发展。我们要把握定位,将广场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广场文化建设应与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要把广场建设与整个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广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在建设广场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广场的绿化和基础设施,更要考虑到广场的活动空间,就是说要有一定规模的硬质地面的广场,也要考虑到有适宜表演的舞台,以便方便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我们的相关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要对全市广场文化活动进行总体策划,通过精心的组织,周密的安排,加强对广场文化的正确引导,用健康、优秀的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像我市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几十个公园就可以在整体规划的框架里把广场这一块精心打造,让它成为公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活动空间。同时,我们还要尽量挖掘和调动本地文化的资源,可以通过广场这个载体让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和发扬,同时根据时代要求把他们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
从广场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它从最开始的自发无序到自觉有序,由零碎松散到组织集聚的转变,这其中就蕴含着广场文化鉴赏性的提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广场文化活动改变了原来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灌输式的宣传和教育,转变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精心策划和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 就是希望通过活动传播健康文明的思想、科技知识和生活知识,力求与群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逐步培养和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市民的艺术鉴赏力,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只要我们组织的活动是真正地为群众着想,充分发挥广场文化功能,就能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力,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扩大城市的整体影响力,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五)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广场文化的支撑要素
齐齐哈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的传承发展,为齐齐哈尔积淀了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辽金文化”、“流人文化”、 “闯关东文化”、“马恒昌文化”、“冰雪文化”、“鹤文化”等。这些资源如果和广场文化相结合,它们会成为广场文化重要的支撑要素,丰富广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自身的宣传与发展找到一条好的途径。比如我们在建设以鹤文化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城市文化整体构架中,可以把广场文化加入其中,现在的市政建设处处都能体现出鹤文化的标记,如果再利用广场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那么不仅是鹤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广场文化由于有了鹤文化的展示,同样会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人们对此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使用率也会逐步上升,价值和作用自然会体现出来。
开发历史文化资源,让它成为广场文化的支撑要素,这是我们在建设城市广场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一条途径,也可以为我市城市发展特别是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市增添力量,起到推动的作用。
作为城市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广场文化的价值有利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展示城市文化的个性。〔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地提高,广场文化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管是健身还是演出,人们的参与度是越来越高,广场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缩影。
广场文化活动范围遍及城市和乡村,对于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娱乐审美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得到不断体现。 因此,我们对于广场文化的认识就要转变角度,认真了解其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齐市实际,打造符合自身需要的具有城市特色的广场文化,推动齐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2〕
〔参 考 文 献〕
篇8
不过,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特点也有别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心理也不同于一线城市,高档或超高端卷烟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奢侈品,二三线城市的高档卷烟消费同样有自己的特点。
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发展潜力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巨头抢滩中国市场。不过,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世界知名奢侈品巨头似乎更看重杭州、沈阳、成都、温州等二三线城市,并纷纷在二三线城市开展圈地运动。这些奢侈品巨头一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开设旗舰店,另一方面将触角伸向潜力巨大的二三线城市。
麦肯锡报告指出:如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集中了全国30%左右的富人,但是到2015年,75%的富人将生活在成都、温州等二三线城市和一些非沿海城市,因为中国的内地也在蓬勃发展。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发展潜力相当巨大。如“万宝龙”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重点将是二三线城市。2008年,“万宝龙”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过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一跃成为了世界销量第一大的区域市场。同时,针对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扩张计划,“万宝龙”工作人员称北方、西南等内陆城市是其将来发展的重点。“万宝龙”还在成都、重庆等优质市场栽培潜在客户,并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落地活动,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传达品牌理念,进行推广。“万宝龙”也成为了二三线城市富豪们青睐的奢侈品品牌之一。
当然,对于奢侈品而言,一线城市仍然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风向标”,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时尚往往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看齐,受一线城市消费时尚影响较大。
二三线城市的高档卷烟消费特点
不过,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特点也有别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心理也不同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尝鲜性消费
尽管二三线城市奢侈品市场往往会受到一线城市奢侈品消费时尚的影响,但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相比较一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容易产生冲动性的消费,他们更喜欢“尝鲜性消费”。
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更喜欢“尝鲜性消费”,梦想、雄心是他们“尝鲜性消费”的主要动力。尽管一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也会产生冲动性的消费,但一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的购物时间比较少,在消费时容易严格遵循心目中已有的购物清单。而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则充裕得多,在消费时好奇心也比较重,具有较强的“尝鲜性消费”心理,这也是一些二三线城市本地超高端卷烟产品刚推出时经常受到本地消费者追捧的一大原因,他们更容易产生冲动性的消费,他们更喜欢“尝鲜性消费”。
近几年,二三线城市的超高端卷烟市场不断涌现出新的产品,这一方面是当地烟草工业企业出于提升各自主导品牌的高端形象、拉升各自主导品牌的整体价格及展示企业竞争实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源于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更偏爱于本地超高端卷烟的这种消费特点。如“真龙”品牌是广西中烟的主导品牌,也是广西南宁市当地的强势品牌。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广西南宁市当地卷烟消费也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30元/包以上超高端卷烟市场的发展潜力。在广西南宁市当地超高端卷烟市场中,除了“中华”、“苏烟”等传统超高端卷烟品牌保持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以外,“真龙”品牌在当地推出的超高端卷烟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特别青睐。如零售价50元/包的“真龙(海韵)”、“真龙(神韵)”、“真龙(听装天韵)”、80元/包的“真龙(金韵)”、180元/包的“真龙(盛世)”等产品,尤其是零售价50元/包的“真龙(海韵)”在当地赢得相当数量消费者的认可,其市场表现并不逊色于“中华(硬包)”、“中华(软包)”、“苏烟(软金砂)”等传统超高端卷烟产品。
——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在意他人的意见,更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一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在购物时,比较注重购物体验,而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在意他人的意见,更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这也是很多奢侈品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别加强了当地店主或店员对消费者的推荐,引导消费者购买某某奢侈品品牌。
同样,这也就要求超高端卷烟品牌在占领二三线城市时,需要加强当地卷烟零售户的店主或店员对消费者的推荐,引导消费者购买某某超高端卷烟品牌。烟草工业企业在当地需要做好对重点卷烟零售户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培训超高端卷烟产品的相关知识,以便让卷烟零售户的店主或店员能够准确地向消费者进行主动式的推荐,向消费者传达超高端卷烟品牌的相关内涵和个性,促成超高端卷烟产品的成交。
还有,奢侈品的产品包装对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在购物时的影响也比较大,有档次的包装让他们觉得代表了产品的质量,包装做得好卖相就好,就更加有面子。
——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在意文化认同
与一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比较在意品牌的身份相比较,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更在意文化认同。现在,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在进军二三线城市时,更强调品牌的文化个性,让消费者认可奢侈品品牌的文化,并对奢侈品品牌产生某种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同样,这也就要求超高端卷烟品牌在进军二三线城市时,不能只是简单地突出品牌的身份,更应当把品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传达给消费者,进而让消费者认同品牌。如“黄鹤楼(1916)”之所以能够取得耀眼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拥有卓越的产品品质、高昂的产品售价、限量的产品供应等,更在于“黄鹤楼(1916)”所蕴含的文化价值。1916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汉口创建了分公司,并形成“开创于云烟,又独立于云烟,再现烟草原味,饱满醇厚”的汉烟品味。“1916”,它不仅见证了“黄鹤楼”品牌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数字;而且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百年梦想发轫的一个年号。
篇9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形象;塑造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园艺、雕塑、公园、广场、喷泉等的建造,这些建造的元素各不相同多种多样,公共艺术设计的体现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得以完成。城市形象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沉淀演变,不但包含城市文化还包含了民间的艺术文化。公共艺术设计往往受到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则是源源不断地对公共艺术设计加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一、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形象的概念以及特征分析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特征分析受地域差异的影响,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城市的文化特点由城市的历史文化素质和内在文明素质得以体现。让城市本身成为印象城市,其建设发展离不开公共艺术的影响,公共艺术的进步不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在历史沉淀中丰富公共艺术。所谓公共艺术,就是指公共空间所沉淀出来的艺术文化、艺术特征被人民所享用。公共艺术更偏向于外在夸张的表现,同时其具有表现上的广泛性。城市每一部分的公共建设都离不开公共艺术的填充、丰富,无论是当地生活的居民,还是外地游玩的游客在城市中都无时无刻不关注到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完美组合会使城市文化素养得到很大提高,不但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文化进步。公共艺术用夸张的艺术轮廓、艳丽的色彩等表现出来,逐渐地成为一座城市文化的体现。(二)城市形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所谓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在历史文化的沉淀演变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素养。城市形象是将远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夸张的公共艺术组合到一起,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建造视觉上的冲击。相比于公共艺术,城市形象比较内敛和深沉。城市形象往往是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演变,传统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无疑它是一座城市的标记,是传统文化经典艺术、财富的体现。城市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素质,会加强城市居民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公共艺术设计和城市形象的关系
(一)城市公共设计来源于城市城市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中寻求平台得以更好地展现。往往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都会受到所在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骨髓,公共艺术设计是将历史文艺的浓厚底蕴在夸张的色彩中得以展现。城市的公共空间被公共艺术所丰富,也就是说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城市这个载体,公共艺术设计来源于城市。(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作用于城市城市在发展建设中不断地被艺术设计所丰富加深。公共艺术运用自身的色彩特点作用于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时间的推进中不断被补充新的元素、新的色彩,这是一个既丰富又消除的过程。在接受新的公共艺术的同时消除陈旧的艺术,公共艺术的深入使城市的色彩更加鲜明,更富有生命力。在这种不断更替和丰富的过程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记忆,变成一段时期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符号。
三、基于城市发展下的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一)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城市空间的结构是城市公共艺术通过自身特点文化来构成的。城市的建造包括公园、广场、雕塑、公园、广场中的装饰,比如孩子玩的秋千、美观建设的长凳等都可以供人们在游玩之余就座休息,形成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城市对于公园的建造,在游乐设施旁边放置长凳,在自然环境的美化绿景中显得安静温馨,人民进行休息交谈,划分了游乐与休息的不同空间。(二)突出区域性质,城市功能形象的塑造公共艺术设计丰富了整个城市景观的空间,城市对于景观、休息区、雕塑、喷泉等的建造,使人们在生活娱乐中对于公共设施在公共空间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更加明了。同样的城市地标当中,经典的建筑会成为人民记住这座城市的记忆符号,起到突出区域性的性质。比如街道商场的入口指示牌的安装,同样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体现。作为城市当中指示性的标牌突出了区域的划分,方便人民日常的生活。塑造城市形象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能更好地在城市中生存和发展,以适应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需求。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要求随着人们的追求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区域形象是有公共艺术的布局和结构性安排构成的。城市功能区域包括城市居住空间、商业空间、休憩空间等,休憩空间是指公园广场以及其他可供休憩的室外空间。城市居住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在提高人们城市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又满足了城市发展中人们品质提升的要求。商业空间是人们销售和购买的活动场所,公共艺术设计主要是为了舒缓商业氛围,让人们在愉快的环境中消费和销售。(三)感官体验,城市美的塑造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人民是城市的主体,生活在城市中,享受着公共艺术带来的生活气息。城市公共艺术夸张艳丽的表现特点让人们在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中感受生活的完美。人们在享受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形成互相的交流,使得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积极互动中产生情感的流动。人民对城市的感受和交流是一个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体现。“城市美”是每个城市都追求的,从城市自身来说,提升感官形象、塑造城市内涵是现代化城市多元发展的新要求。把公共艺术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城市美”的塑造就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成功之处。与此同时,其文化价值理念为实现城市的内在美又起了推动作用。比如上海外滩晚上绚丽的灯光,古色古韵的建筑再加上上海的百年历史,让人们感到直觉美的同时又增加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美。(四)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城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公共艺术对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尤为关键。公共艺术元素设计的质量和整体性是公共艺术对于城市形象的主要表现,建筑物的修建高度以及难度、城市道路的宽度、休憩空间的结构布局等都是城市经济形象的参考。一系列公共艺术设计的整体性代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形象的有效塑造要使设计达到一定的高度且布局合理,能表现出城市的整体效果。比如广东深圳,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再加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使其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上结合功能区域特点,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金融城市。(五)城市文明的塑造感官传达信息是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人们的感官体验记忆如何能被长时间地保留而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淡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长时间对于城市形象的研究不难看出,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是加深感官信息以及保存信息的有效方法。1.城市历史文明的塑造历史文明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具有历史文明的公共艺术能够表现出一个城市的基本内涵。城市中的一些建筑、雕塑、历史博物馆存在的公共艺术元素的设计,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明形象。城市建筑本身体现历史文明形象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而历史博物馆、雕塑则能直接向人们传达历史文明的信息。雕塑不但在传达着历史文明信息,而且也肩负着见证历史文明的责任,城市中的每一个雕塑在岁月的洗礼下,都会变成城市历史文明的成果。历史博物馆在城市中起着继承和传递历史文明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在历史博物馆内观看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物品,更好地了解城市历史文明和城市的发展历程。2.城市现代文明的塑造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因素。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中新出现的文化和精神以及各种法规制度称之为现代文明,公共艺术是对于城市现代文明的塑造,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社会更好、更快地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塑造城市现代文明的新形象。从小的事物来说比如城市中垃圾桶的艺术设计,大的事物比如说现代交通和公共标语艺术设计等都是城市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公共艺术就是作为一种中介媒质连接着城市和城市的现代文明。另外,因为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地域差异性,公共艺术基于不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设计,也会塑造出不同城市之间的地域风貌。
四、城市形象对公共艺术的影响
(一)影响城市公共艺术整体性城市形象由城市空间、城市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组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贴近于城市空间时,要对这座城市的整体性有一个充分地了解。在城市的建造中,随着城市整体环境的变化而产生艺术形态的变化。城市空间的建造中视觉冲击力比较大,这就要求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要能够醒目、过于突出,才会凸显出公共艺术的艺术文化。但是,这种突出、醒目的设计不能突兀地出现,要和城市的整体结构、文化素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设计。公共艺术的设计要适应周围自然环境、居民生活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环境,等等,结合在一起共同建造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活空间。(二)影响艺术风格整体性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必然受到城市艺术风格整体的影响。一座城市的整体风格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公共艺术的设计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城市整体的艺术风格。这样,公共艺术设计的总体才能更加贴切于城市艺术文化素养的整体性。
五、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造,更多的是运用艺术特点、夸张的艺术轮廓以及鲜明的艺术色彩不断的贴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素养、城市建设理念,等等。与此同时,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也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重点。公共艺术的完美设计是为了让城市大众记住城市艺术,融入城市文化的典型记忆符号。
参考文献:
[1]杨文,龚力.论公共艺术设计与益阳市城市形象塑造[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43-44.
[2]毛溪.公共艺术和城市文化[J].艺术界,2008,(05).
[3]邓瑛,杨芳.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城市形象的塑造[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2):69-71.
篇10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公共艺术;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
0引言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而且能大大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现阶段,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新时展方向,结合城市规划设计特色,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合理引入和使用地域文化元素,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整体效果。为此,本文从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探究地域文化元素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1城市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
1.1城市公共艺术
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具有公共性的艺术形态统称为公共艺术。其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摄影、雕塑、环境艺术,而且包括壁画、音乐、装饰及表演等众多表现形式,充分展示艺术文化在公共空间的交流性、开放性及共享性。
1.2地域文化
区域文化主要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悠久历史和独具特色,并在传承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文化传统,同时是特定地域传统、生态、习惯等文明的表现,其形成过程漫长且一直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但在一定阶段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河流域,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河洛文化,对洛阳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魅力,以及树立城市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2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髓,每个城市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脱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撑。城市公共艺术是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地域文化是彰显城市公共艺术特色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城市文化。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必须以地域文化为内涵,否则,必然会丧失独有特色,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真正意义。随着城市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同城市之间在建筑和公共艺术上逐渐趋同化,导致城市公共艺术看起来非常相似,缺少自己的独特性,毫无特色。可见,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合理运用越来越重要,可以使城市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并赋予城市公共艺术一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复制,是在有效整合地域文化之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景观。
3城市公共艺术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因
3.1未深入探究地域文化特色
当前,很多城市设计都以现代化设计为主,重点关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当设计人员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技术时,通常会更多地留意和关注现代城市设计特点。尤其是一二线发达城市往往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时代特点给予更多关注,而忽略城市设计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当地地域文化特色价值,进而导致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3.2公共艺术设计艺术性缺失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时,也不再以城市经济水平为主要衡量标准,而是更看重城市文化发展。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能从侧面反映城市综合发展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准确掌握城市发展特点。但是,一些城市在设计中往往忽略城市人文特色,未将当地文化特色有效融合到公共艺术设计方案中,而是一味借鉴其他城市的设计方案,最终使城市设计丧失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
3.3部分城市忽视公共艺术
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和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时,必须重点突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但仍有部分城市规划时,为彰显城市建设的现代性,往往更加注重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有效整合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忽视公共艺术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没有充分融合区域文化元素,才忽略区域文化元素的展示,导致现在很多城市公共艺术同质化严重,缺少自己的地域特色。
4城市公共艺术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
4.1提炼地域传统文化元素
地域性传统文化通常具有浓郁的区域和民族特色,并承载着一个一直努力奋斗生活的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时,有效整合区域传统民族节日、民俗文化和传统生活习惯等诸多要素,完善和优化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相关内容,更好地彰显城市精神。例如,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拥有丰富的陶瓷艺术,精美的青花瓷、玲珑瓷和珐琅彩等,不但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而且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在景德镇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充分展示和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有效萃取传统文化精华,将景德镇陶瓷工艺有效整合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进而彰显江西的独特景德镇文化内涵。又如北京的一些城市公共设计灵活采用北京胡同文化等地域传统文化元素,不但传承和发扬了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效提高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水平。
4.2有效整合地域性自然景观要素
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地域性自然景观元素必不可少,是其中最重要的素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地域独特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可以充分彰显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人文性在具体设计创作过程中,应主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景观,结合具体设计作品的实际空间功能,有效将区域自然景观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结合起来。以烟台公共艺术设计为例,因海洋是烟台自然景观最突出的特征,因此,将海洋景观的设计元素合理整合到烟台滨海广场动物雕塑喷泉的设计方案中。根据海水涨潮产生的冲击特点,在动物雕塑的口部设计喷嘴,获得较理想的动态景观设计效果。此外,烟台还将地域自然景观的海洋元素运用到许多公共设施设计中,如滨海路公共自行车站的波浪形屋顶设计,大大提升了公共设施设计的艺术性和地域性。
4.3体现地域建筑文化元素
区域性城市建设是公共艺术设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设计师通过详细分析和提炼传统建筑元素,给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从而创造出个性化、地域化及人文文化的新符号元素。具有地方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历史建筑和景观墙可为设计师价值发挥提供重要场地,通过铺装艺术记录城市历史变革,让游客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历程。非物质精神形态和区域自然文化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精神文明的积淀,人类历史、社会活动、民众生活习惯及民俗风情是人类生活的历史痕迹,地域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按照装饰性、互动性的设计原则,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进步的过程,将城市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积淀和时代精神充分融入公共艺术设计中,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极大丰富公共艺术设计内容,不断提升公共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作为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典故和民俗具有无限的思想容量。以烟台为例,艺术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在滨海广场创作了《华侨商贾》《古董商人》等雕塑,用凝固、静态的雕塑形象充分反映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开埠文化为主题,充分、生动地展现了烟台早期的历史风俗。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必须严格遵从与地域文化互动的原则,以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心理、行为需求,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艺术美的体验,充分展示设计之美。独特而个性化的地域特色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思想源泉。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选择最具城市特色和最情真意切、最感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民俗风情来表达。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真情流露,向公众展示一种富有同情心的视觉形象和人文内涵,既大大增强了作品的亲和力,又在情感上与公众产生共鸣。
4.4运用地域历史文化元素
钱穆先生曾经说过:“除去历史,无从谈文化”。每个城市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性格,地域文化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源头活水。设计师运用艺术语言充分展现一个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选取和提炼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并用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合理地反映在公共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出最能体现民族性、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以景德镇、烟台市为例,研究区域文化与公共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共艺术通过不断发现、整理和提炼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灵活运用与环境外部形式、风格相统一的艺术语言进行再创造,并通过雕塑、模型、园林及城市景观的综合设计充分表达和诠释,彰显所在城市区域的历史人文价值,从而突显自身的文化象征和社会属性。
参考文献:
[1]刘华清.日照市王家皂怡景公园滨海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9.
[2]韩璐.城市公共艺术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9):54-55.
[3]黄惠谊.地域文化与城市美学的关系研究———以广州西关建筑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