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栽培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

篇1

[关键词] 农作物 栽培技术 关键要素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20-01

在农作物栽培期间,相关栽培人员必须要注意各类关键要素,保证可以科学、合理的选择栽培时间,并且利用良好的栽培方式执行工作,进而发挥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条件的分析,提出几点栽培技术使用建议,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1 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条件分析

江西上饶横峰县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蕴含丰富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上饶横峰县的气候较为温和,并且雨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江西上饶横峰县的土壤中含有较高的钾元素,磷元素的含量处于中上等,并且有机质含量较少,大多数土壤都呈现酸性,经过测试之后发现,江西上饶横峰县土壤酸碱度为5。由此可见,江西上饶横峰县的气候与土壤特征都有利于农作物的栽培与生长,可以综合利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工作,在提高江西上饶横峰县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发挥着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

2 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素分析

在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技术人员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相关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可以发挥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提高农作物栽培经济效益。具体应用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合理选择播种时间

首先,合理选择播种时间的意义。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具有较为良好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农作物按时出苗,还能促进农作物苗期生长效率的提升,在增强农作物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如果农作物播种时间过早,就会因为气候等原因出现延迟苗期与出苗补齐的现象,无法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与质量,甚至会感染上病虫害。由此可见,农作物种植时间的选择对于农作物生长而言产生直接影响,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农作物播种时间的选择策略。在选择农作物种植时间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将播种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早春播种,其二为晚春播种。对于江西上饶横峰县地区的农作物种植而言,种子可以耐低温,因此,可以选择在早春进行播种,或是在土壤解冻的时候就可以播种。在夏季播种的时候,相关播种人员必须要赶紧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夏季播种时间,保证可以为秋季播种提供充足时间,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在秋季播种的时候,相关播种人员必须要合理的选择播种时间,主要因为如果播种太早,就会导致农作物苗株过大,无法安全过冬,如果播种太晚,就会导致农作物的苗较小,不能积累足够的越冬养分,难以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因此,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种植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农作物的种植时间,使其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 苗株距离的控制措施

合理控制农作物种植距离。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种植距离进行合理的控制。主要因为农作物的种植距离直接决定农作物是否得到足够的肥力供应与光合作用,是否能够良好的通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在对农作物植株进行控制的时候,要科学、合理的考虑灌溉条件、播种密度与品种特性。在寒冷的季节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增强农作物的保温效果,保证可以提高植株距离控制效率。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中,相关种植人员就要降低农作物种植密度,保证农作物的通风性,并且满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需求[1]。

2.3 农作物田间管理措施

在对农作物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其管理需求创新田间管理方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就是在农作物栽培期间,必须要重视农作物中耕除草工作,保证可以调节土壤水分与养分,并且做好灭草工作,避免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相互争夺养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重视中耕除草的技术性,不可以一味的使用农药消灭杂草,而是要利用先进的、绿色化的灭草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与质量,增强农作物产量,为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其次,制定完善的施肥管理制度。在对农作物栽培施肥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重视施肥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可以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此时,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对土壤进行分析,在检测土壤之后,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制定施肥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合理的选择氮肥、磷肥与钾肥,这样,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利用农家肥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合理的对农家肥进行配比,在满足农作物养分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与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语

在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栽培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发挥各类栽培技术的作用与优势,不断提升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同时,相关种植人员还要阶段性的学习新兴农作物种植技术,并且树立正确的农作物栽培观念,优化农作物栽培体系,使得农作物栽培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促进当地农作物种植竞争能力加强。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农业;作物生产;作物栽培科学;农业生产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其它部门发展进步的基础。目前,坚决贯彻农业方针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基本任务,特别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实现其现代化、科学化、工业化。而作物栽培科学正适应这一需求,那么如何将其应用到在农业生产中呢,首先要充分理解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及其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1 农业生产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

1.1 受到地域性的影响

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科学对地域具有严格的要求,易受到各地区的地形、土壤、水利以及气候的影响。同时由于受到生产条件、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作物的生产也呈现明显的地域性。部分地区的阳光、水份以及热量等情况均处于变化中。

1.2 农作物的生产具有连续性

农作物的栽培科学对于生产的连续性方面要求也高,生产过程中的上周期与下周期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因此农业劳动者需要有预见性与前瞻性,把握好种植的时期,确保处理好各季节的农作物连续生产,提高产量。

2 农作物的生产与栽培科学的关系

进行农作物的栽培科学,能够促进农作的生产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利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将生产目标与环境、社会效益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粮食的需求时也可协调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经济建设与城市规划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人们对环境、对耕地的破坏,使得土地出现退化或流失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农业生产中应加大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有效地确保作物粮食的安全食与合格。有利于创建绿色、无公害、优质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确保农作物粮食的安全与优质。因此,正确处理好农作物的生产与栽培科学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

3 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体现

3.1 生物高新技术的应用

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过程中,生物高新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栽培与生产。进行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时,应尽量改善栽培的环境,积极创造有力的条件,确保作物的潜力得以有效发挥。例如作物栽培科学应用当中,对CO2的固定酶给予进一步改良,同时改变叶片的吸光性,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稳定生长。

3.2 作物栽培科学中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

作物栽培科学的运用,能够充分合理地运用智能系统进行管理与控制,例如在禾苗的播种、稻谷的收割以及水果的采收等工作任务较大情况时,可使用农业机器智能控制设备辅助进行,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使用计算机的监控系统进行喷灌或者微灌操作,能够有效保障施肥量、灌水量更加精确,便于进行自动化生产。

3.3 作物生氏模拟技术的应用

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当中的作物生氏模拟技术,是经过利用对作物的生育、产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进而找出作物的生长特点、发育动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规律。

4 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科学应用的成就

对于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主要分析研究了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作物器官的建成、生长之间的特点及其控制的原理。同时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规律、作物的激素平衡、器官平衡等方面分析,总结作物的高效、优质以及高产等内容。在技术方面,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成就体现在作物的育苗移栽、多熟制配套栽培以及抗旱、防虫等方面的技术。与此同时,有利于明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肥料量以及不同品种的作物的管理技术;此外,根据作物常见的病虫害、干旱、洼涝渍害、水稻烂秧、小麦霜冻以及低温冷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了作物产量的增长。如今我国的作物栽培科学技术取得较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栽培技术当中的规范化与模式化技术得到普及;作物生长的调节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合理施肥技术得到有效应用。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多种作物的叶龄模式,有效建立化控体系,部分地区还对作物的抗逆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机械化的栽培技术也得到应用。

5 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趋势

5.1 农机方面

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农机方面的体现为:在分析作物栽培科学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采用机械化的方法与条件,对作物的生长过程、发育规律等方面使用不同的栽培措施。同时还应针对作物的长势、高产、优质以及肥水、栽培期限等方面的管理技术,进一步有效提高农业作物,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5.2 土壤耕作与施肥方面

在土壤耕作与施肥方面,作物栽培科学应该确立有效的耕作制度,需要对不同的土类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耕种方式,确保作物的高产与优质。同时还需要有效地控制土壤的侵蚀,有效改良土壤的性质,作物栽培科学采用节约能源的耕作方法。在施肥方面,按照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以及供肥的性能,有效结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掌握好施肥期,合理施肥。此外灌排方面讲究节能、节水,避免使用导致土壤流失的灌溉方式;逐渐将喷灌技术发展为滴灌技术,将地面灌溉的方式发展为地下暗渠灌排或者微喷灌的方式;进一步防止土壤的结构免受破坏,真正确保作物的栽培科学,在实现高产优质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护土地环境与资源。

5.3 在作物的种植密度及育苗方面

篇3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人才分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73-02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1]。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的应用性科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高等农业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作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农业现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物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社会对农学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培养合格的农学专业人才,各高校从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质量标准、教学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不同行业对农学专业本科生的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立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多元化”两大现实需求,以“全面发展、人人成才、个性化教育、系统培养”为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创新并建立了农学专业多元教学以及学生分类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农爱农意识的形成,激发了学生投身现代农业事业热情和信心[3]。该模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农学专业特点,在三年级时将学生分流为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两种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作为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作物栽培学教学如何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动,对于作物栽培学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教研组在教学上的一些探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根据不同培养类型,确定理论授课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在三年级时将学生分流为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两种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两种类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同,拔尖创新型人才立足于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而复合应用型人才立足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农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农业生产实践、直接服务农业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两种培养类型的不同,对作物栽培学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按照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物栽培学教学学时为48学时,复合应用型人才作物栽培学教学学时为32学时。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作物形态发育、作物产量及品质形成、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作物生产管理等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作物栽培学教研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优化。针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主要着重于作物形态及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及品质形成等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更加强调作物栽培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共性知识的教学,与作物生态学等课程配合,使学生深入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而针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在教学中偏向于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杂粮等西北旱区广泛种植农作物的生产管理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产管理措施,为将来学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物栽培学实验改革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我们也针对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坚持理论和实验教学相配合、强化基础、拓宽口径的前提下,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分配。针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强调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形态观察、解剖学特征、器官建成等的观测,使学生更加能够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增加淀粉含量测定、蛋白含量测定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机理。针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强调大田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观测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杂粮等西北旱区广泛种植农作物关键生育期的长势,从田间苗情鉴定和分析、田间病虫害观测及防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品质快速监测等方面使学生对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进行深入了解,加深对主要农作物生产管理的认识,更好的认知农作物生产管理措施,为将来学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的改革,使得作物栽培学的教学符合不同类型农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立勇,丁艳锋.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雁鸣,李存东,崔彦宏,等.《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07,(3):31-34.

[3]海江波,冯炜,廖允成.农学专业多元互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12:50-5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rop Cultivation for Agronomy Bachelor Degree Unde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LIU Yang,ZHANG Bao-jun

(Agronomy College,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篇4

引言

现阶段,严重的沙漠化进程在日益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了风沙和干旱的侵扰,尤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沙漠化使土地的含水量不断减少,沙化土地造成农业生产效率迅速降低,农民每年都在减收,长此以往,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为改善这种不利情况,必须要从土地和环境下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1.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生产潜力

环境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光照。要延长光合时间.如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作物的收获面积:延长生育期,如要求前期早生快发、后期叶片不早衰,补充人工光照等;增加光合面积,如合理密植,改变株型;增强光合效率,如通过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深施碳酸氢铵肥料等途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低光呼吸等。

1.2改良遗传因素

为保证农作物高产,首先必须保证种子的优越性。所以培育抗逆稳产、抗病虫的育种技术显得十分重要。同时通过育种改良株型、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使作物的成熟期更加适宜.也将成为增加复种和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条件。育种途径与方法以常规为主、多种方法互相配合,综合运用,使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如单倍体技术与诱发变异结合.可提高隐性突变体的出现频率:组织培养与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结合.可更快地筛选出有用材料。

1.3提高栽培技术

如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问的矛盾: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形成高产土壤。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生产条件及产量水平,按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肥料品种.确定适宜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用量和配合比例.并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合理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1.4其他措施

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可使一些作物成熟期延长。成熟期的适当延长,对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是有利的。以玉米为例,据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玉米成熟期从35天延长到50至75天.而玉米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能增产3% 左右。再如一些栽培措施:松土与镇压,垄作、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灌水都对土温和气温有影响。对于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松土与镇压来解决.这样即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垄作在温暖季节可以提供土壤的表面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与幼苗的生长;地膜覆盖具有协调土壤温度、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的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平抑低温的变化、降低低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的作用:灌水除直接影响温度的高低之外.还可以缓和温度的变化。

2.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

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

3.1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由于多数农户对土杂肥、绿肥重视不够,为取得高产,逐年加大化学肥料用量,导致土壤酸化、毒化、板结严重,作物长势不良、枯萎、黄萎、病毒交替发生,籽粒批劣、产量低下。为改变这种现状,应重施土杂肥.深翻改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对于病虫害.实践证明,要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抗病一代品种、使用土壤杀菌剂、发病前预防、发病后化学除治等多项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仅仅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害,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2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严禁“轻管理、重种子,轻有机肥、重化肥,轻综防、重除治,轻常规技术、重新技术”,要正确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科学栽培,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的特性。以增施有机肥为基础,实行配方施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壤肥力.把农田种成海绵田.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农作物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农业生产管理上,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深耕、细耙、精细整地、适时中耕、除草等适时管理达到高产目的的不要措施。

3.3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注重经验总结,如马铃薯施高锰酸钾既增产又防病。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可减少化肥用量l,3及以上.增产20%~40%以上.取事半功倍之奇效。花生喷亚硫酸氢钠结果多、果实重;萝i-施硼肥不空心等技术总结可使农作物稳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3.4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种植基地适宜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采取合理的土壤耕作方法;选用高抗品种:认真做好选种、浸种和消毒工作;确定作物的播种期,适时播种;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株型、最适叶面积系数、种植季节、水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及田间湿度总处于最佳状况.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及早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合理施肥、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事项

篇5

关键词:生物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58-01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处环境长一类生物。其实生物也和人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生物学的原理给生物予适合的环境,生物就能很好地生长造福于人类。

光合作用原理和作用。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是农业生产增产的主要措施,通过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从以下几方面适时改善农作物栽培的环境条件。增加CO2的浓度。农业生产中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及作物栽培要“正其行,通其风”的要求都是提高CO2的浓度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目的;在蔬菜大棚或花卉温室中燃烧植物茎杆或使用CO2发生器,通过提高CO2的浓度来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改善农作物的光照条件。可通过延长光照时间、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来提高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光质不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叶绿素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最多,吸收绿光最少,建温室时,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或薄膜)做顶棚,能提高光能利用率,也可依据不同作物的特性,温室内补充不同成分的光照,如人工光照的温室中,培育水稻秧苗时,蓝色的塑料薄膜有利于培育壮秧;作物栽培的间种套种、合理密植能有效增大光照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调节适宜的温度。光合作用是酶促反应,而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如温室栽培作物,冬天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适当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速率,夜间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增加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合理增施矿质元素。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营养元素越多,光合速率就越快。剔除老龄叶。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片面积逐渐减少,叶绿素被破坏,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所以,在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及茎叶蔬菜及时换新叶,可有效降低呼吸消耗,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呼吸作用原理和作用。呼吸过程是代谢的中心,应根据具体情况促进细胞呼吸以增强生长发育,或在必要时设法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实现农业高产增产的目的。作物的中耕松土,水稻的露、晒田,黏土掺沙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水淹植物要及时排水,稻田的定期排水可有效避免植株根的无氧呼吸过久而积累酒精引起中毒。在植物组织的培养液里要不断通入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贮藏粮食要晒干,并通风密闭,低温储存,有效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避免种子霉变腐烂。同样,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下贮藏果蔬,能降低果蔬的呼吸速率,利于果蔬的保质保鲜。人工控制的温室要适度降低夜间温度,以减少作物的呼吸消耗,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贮存。新疆的哈密瓜之所以很甜,因为吐鲁番盆地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夜间低温,呼吸消耗少,利于植株积累有机物。而人工养殖经济动物,冬天实行温室饲养,可减少动物因维持体温而进行的呼吸消耗,利于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储存。在林业生产中,适度砍伐、适时修剪枝叶利于降低树木呼吸消耗,从而实现树木光合产物得到最大限度的积累,利于提高木材产量。

水分代谢原理和作用。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重要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参与。合理灌溉能保证农作物充足的水分供应,加强植株生长,促进叶面积加大,增加光合面积。利用水分的蒸腾作用原理,移栽植物时去掉一些枝叶以减少蒸腾面积,降低水分的蒸腾散失。带土移栽幼苗,以保护幼根,利于吸收水分。

矿质代谢原理和作用。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转运和利用称为矿质代谢。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施肥能改善植物光合性能,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增施氮肥能使叶面积加大,增大光合面积。氮肥还能延长叶片寿命,进而延长植株光合时间。氮又是叶绿素的主要组成成分;磷是光合进程中ATP、NADPH等物质的重要成分,可提高这些物质的含量;磷、钾能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根据植物对矿质元素的主动和选择性吸收,通过合理施肥、农作物轮作、豆科和禾本科作物间作,以及中耕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矿质元素的利用率,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农民收后在地里燃烧农作物的茎杆,也是增加土壤矿质含量促进作物增产的措施之一。利用溶液培养法原理进行的无土栽培,把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实现农作物栽培的工厂化和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篇6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防治本身及生境带来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强调使用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多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强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为了防止危害性病虫及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由植物检疫部门对植物及其农产品在生产、调运、经销等环节进行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检疫措施,如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铲除等,将其封在一定范围或彻底铲除,不让其扩散蔓延。一旦在新区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彻底消灭。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基础措施。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以及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实行作物轮作。合理间作可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行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食料条件。

深耕晒土。深耕可将土表的病虫残体深埋土中,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被严寒冻死或阳光暴晒而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田间的病原和虫口基数。

调节播种期。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既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又能提高作物的抗性,还可以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一般应注重N、P、K肥合理配方使用。

清洁田园。农作物生长期间,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清除病虫残株,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轻病虫再次侵染的几率,减轻病虫及杂草危害。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发芽力,减轻或避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或减少(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不污染农作物和环境,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人、畜均安全。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协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

篇7

关键词:农业;网络信息;网站

中图法分类号:G250

农业信息资源指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技术资源的信息化。农业信息来源除了网络电子期刊、文献数据库系统、专业搜索引擎等资源外,农业学术信息资源还存在于以下五方面的网络环境中。

1 学科信息门户网站

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 InformationGateway,简称SIG)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PINAKES,是链接各类门户网站的门户,通过它的门户列表可以找到国外一些比较常用的学科门户网站。

国内代表性的学科信息门户:a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 Fs)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中的农学类;b 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有关农业类有生命科学学科信息门户、资源环境学科信门户等。

2 图书馆的网络导航体系

国内外著名大学图书馆是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研究的前沿,是十分可靠的参考信息的发源与集散地。

清华大学图书馆。它有数据库导航和电子期刊导航,以及学术信息资源门户。各种导航系统可以进行单独检索。也可以进行整合跨库检索,即用同一检索式在多库中同时检索。目前最多允许同时选择20个库进行整合检索。

北京大学图书馆,它的学科导航有中文数据库和西文数据库,农业学科包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大类,能检索到中西文农业资料。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它的网络资源导航包括免费学术资源、免费获取期刊、中国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和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等,大都是农业类的相关资源。

3 农业类学术机构网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包括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蜜蜂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等。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它由CALIS农学中心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承建、二十余所高校图书馆参与的共建共享项目,收录了参建单位的学位论文文摘数据。是全国农业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4 农业学科专业论坛

中国农业论坛,分为网站事务、农业商务、我要秀秀、行业社区、休闲区和友情论坛几大版块。主要针对中国农业。包括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还有纺织用纤维等。

中国农资人论坛,分为农药论坛、植保论坛、化肥论坛、种子论坛,还有病虫草图、农药登记与管理、农资外贸、农资市场与信息、农资展会等内容。

此外,各重点农业大学的论坛。如中国农业大学论坛、华南农业大学论坛、华中农业大学论坛、东北农业大学论坛、四川农业大学论坛、南京农业大学论坛等。

5 农业专家个人主页或博客

中国农业专家――金农网,它的农业专家系统可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如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配方施肥、农业经济效益分析、市场销售管理等方面。

PAIDE系列经济型农业专家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专家系统,它包括蔬菜生产、果树管理、花卉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27种不同类型的实用经济型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有农作物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三个专家咨询系统。农作物栽培专家咨询系统又包括棉花、花生、大豆等;畜禽养殖专家咨询系统又包括猪、羊、牛、鸡等;水产养殖专家咨询系统又包括甲鱼、鲤鱼、鲫鱼等。

篇8

关键词:薄皮甜瓜;地下式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银川市兴庆区的薄皮甜瓜皮薄、味甜、浓香,作为馈赠亲友佳品非常畅销。2009年1月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薄皮甜瓜效益21.0万元/hm2左右,第2茬7月栽培秋番茄效益31.5万元/hm2左右,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财源[1-4]。地下式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节约成本,可省肥30%~50%、省水50%以上;减轻劳动强度,一次建槽长期使用;减少病虫害发生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在不适于一般农作物生长的地方进行农作物栽培。现将薄皮甜瓜地下式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当地的望远三号(俗名一窝蜂)或其他薄皮甜瓜品种。种子用0.1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后捞出,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放入25~30℃的温水中浸泡4~5h,将浸后的种子用干净湿纱布包裹,置于28~30℃条件下催芽,12h用温水淘1次,24h左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育苗

薄皮甜瓜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用于一切土壤上建的温室。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基质中加入多菌灵80g/m3、敌百虫60g/m3,充分混匀,盖膜闷1d,装入穴盘中排入苗床。定植前30~35d播种为宜,每穴播1粒,种子平放,播后覆1.0~1.5cm营养土,覆膜。床温白天28~30℃,晚上18℃;出苗后白天20~25℃,晚上13~15℃;定植前进行低温锻炼,白天20℃,晚上12℃,苗龄30~35d。也可定购已育好的穴盘基质苗。

3栽培基质准备

基质主要用玉米秸秆(其他农作物秸秆也可),晒干并铡成1.0~1.5cm长碎料。加水至含水量达80%以上,堆成大堆进行发酵,夏季一般30d左右发酵好。在发好的秸秆中混入发酵好的牛粪制成有机基质,以炉渣作为无机基质。按有机基质∶无机基质为6∶4的比例混合制成栽培基质。

4整地挖槽

挖深20cm、宽48cm的槽,槽间距90cm,长度<20m隔离土壤的薄膜厚0.1mm,宽110cm,长度依栽培槽的长度而定。在延长方向低端设排水井或排水沟,使栽培槽内多余的水分能排于井或沟中。铺好塑料膜后,可以在底部铺1层5cm厚的粗沙,在粗沙上铺1层能透水透气的编织袋。编织袋上铺厚约15cm的基质。注意土地平整、不沉陷。挖的沟边不垮塌,塑料膜要足够宽,两边最好高出地面10cm以上,以免带病土壤混入栽培槽。排水口是做好地下式栽培槽的重点,排水口可以高于槽底部5cm,排水井或排水沟要比栽培槽低;以农作物不沤根为原则。槽内隔离膜可选用普通聚乙烯棚模,槽间走道可用水泥砖、红砖、编织布、塑料膜、锯末、砂子等与土壤隔离。

5滴灌系统铺设

在基质槽内滴灌管南北向顺槽铺设,输水管沿走道东西铺设,若温室长度超出管道最大铺设长度,则由中部通过三通向两头输水滴灌。输水管选用直径为25~50mm的防老化PE黑管,滴灌管选用内镶式滴灌管,滴灌间距为45cm,输水管与滴灌管用旁通连接。滴灌管采用单行线布置方式,按双行中间布置。

6定植管理

先铺地膜,在1月上中旬移栽。应用滴灌进行水分管理总原则是每天滴约1h,苗期以控水为主。开花前根据地墒、气象等因素适时浇水,初花期和坐果期要控制灌水,防止茎蔓徒长,引起化瓜。当绝大多数甜瓜坐住后,应加大灌水,以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甜瓜采用基质栽培,10d左右追施1次液体肥料,以冲施肥为主。在伸蔓期应加大追施液体肥料量,总量控制在1500~3000kg/hm2液体肥。全生育期不施用固体肥料。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摘心,促母蔓上的腋芽迅速萌发子蔓,选留1条长势旺盛子蔓促其生长,并将子蔓吊起。当子蔓在7~8片叶时,促孙蔓生长,选留子蔓上连续发生2条孙蔓留瓜,瓜坐住后留瓜后2片叶摘心,一般每株留连续坐瓜并且果型端正的甜瓜2个。当雌花开放时,用丰产剂二号涂抹花柱,进行保花保果。

7病虫害防治

甜瓜主要的病虫害为白粉病和蚜虫。定植前进行温室消毒。一般白粉病选用50%的翠贝干悬浮剂225~300g/hm2防治,或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防治,喷雾时提倡与三唑类混用或轮用;蚜虫用黄板诱杀或用蚜蝽净或吡虫啉防治,一般每7~10d喷1次。

8采收

6月底至7月初头茬瓜成熟,应及时采收。甜瓜采收完后及时拔蔓。

9参考文献

[1]严兴蓉.温室甜瓜无土栽培技术规程[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5(9):46-47.

[2]赵宏儒,刘建英,张彦萍,等.反季节基质无土栽培甜瓜技术[J].华北农学报,2005,20(F12):204-205.

篇9

一、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物栽培学总论》课程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将农业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它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作物栽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提高学农、爱农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生产实际来说,栽培作物涉及到丰富多彩的作物种类和品种,牵涉到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条件,更离不开灵活多样的措施和技术。这里面必定含有许多共同的原理和普遍的规律,这就是作物栽培的“共性”。由于有共性,才有“总论”。现有的《作物栽培学总论》,教学内容庞杂、细碎。这些问题远未解决,学生食而不化。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情感交流。

在《作物栽培学总论》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搞好实验室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田管理、田间现场诊断,农村基点考察和课程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变被动为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变封闭为开放,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措施

1.教学内容向综合、开放性转变

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课堂,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对象和重点;教师的备课、讲授不限于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调整内容和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农业科学知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将总论和各论形成一体,主要农作物(稻、麦、棉、油等)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和实验课时数,使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教学形成有机整体。课堂教学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凡是实验、实践教学中设计的内容,课堂教学中避免重复。深化课内教学内容。补充作物栽培学最新发展前言,及与升学就业相关的作物栽培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发现新问题;加强课堂外教学。辅以网络课程,将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设置“课堂讨论”等互动项目,利用寒暑期、国庆等放假时间,提倡鼓励学生进入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并且鼓励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在课堂上交流。目前,学生独立完成图文并茂的农业问题调查报告121份,制作成PPT课堂讨论的有20份。

2.教学过程向自主性转变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开展《作物栽培学总论》研究性教学要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及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其开展过程即是学生不断向创造性迈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探究的研究性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来积极主动完成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教师的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始于对问题的好奇心的,而在真实的情境中,这种好奇心将持续的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如“寻找《作物栽培学总论》课程当中,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之处”。启发学生的全面思考和搜索,对已有内容进行全面重组的创新。

个性主动化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考概念,特别是思考新的想法,并要求他们做出某些明确的反应,学生不但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明白自己学到了什么和怎么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在创新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自己设计科学研究计划,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如倡导学生参加学校SRF(大学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独立组建和主持科研团队,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发挥创造力。目前我院每年“SRF”的立项数在25项左右。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对课程专业素质的要求,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示范园区,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教学形式向灵活性转变

篇10

关键词:科学应对;农作物;减灾

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9.057

1 受厄尔尼诺的影响,柳河县自然灾害情况

近几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柳河县自然灾害呈频发、广发、重发态势,给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2010年:发生了4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是春季长期低温多雨,较常年晚一个节气,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正常播种,全县农作物播种时间较常年晚7天左右。二是稻瘟病发生严重,全县普遍严重发生了叶瘟。三是玉米螟严重发生,平均减产9%。四是洪涝灾害,50多万亩作物受灾,玉米、水稻严重受灾面积30多万亩,粮食损失近2亿斤左右;2011年:枯霜特别早(9月17~19日下霜),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成熟度,秋季作物没完全成熟时遭遇枯霜,致使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成熟度降低,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减产近1亿斤左右;2012年:8月31日遭遇了“布拉万”台风的严重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倒伏,全县受灾面积41万亩,其中玉米38万亩、水稻3万亩,平均减产22%;2013年:春季低温导致玉米播种较常年晚10~15天,玉米适宜播种期向后推迟,导致种植生育期长的品种秋后成熟度不好,夏季“7.19”与“8.16”两次严重洪涝灾害使农作物受灾面积44.25万亩,平均减产8%左右;2014年春季低温干旱,6~8月出现柳河县3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玉米部分地块作物旱死,平均减产8%~10%左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一定影响;2015年:春季低温干旱,7~8月卡脖旱,由于是半山区,坡耕地较多,部分坡地地块平均减产7%~8%;2016年:春季气温回暖快,雨水适中,前期玉米苗出的较常年齐、全,6月末刚出现旱情,下了及时雨,算是风调雨顺,但是8月30~31日受超强台风“狮子山”的影响,部分乡(镇)出现强降雨与强风,雨量与风级不算太大,致使全县受灾面积达2万余亩,倒伏作物主要是水稻。

2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

各乡(镇)农业站要紧急行动起来,立足防灾、抗灾、保丰收,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分乡(镇),实行包片负责制,做好提前预警并要求:有关技术干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提出应对措施。会议要求总站栽培植保科第一时间给各乡(镇)农业站以文件的形式发放了关于积极应对台风“狮子山”,做好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组织各乡(镇)农业部门积极应对“狮子山”台风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相应人力及物力准备,做好抗灾应急准备工作,力争将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对于台风过后农作物管理提出以下措施

3.1组织群众采取生产自救,尽快排除田间积水

低洼易涝地块积水较多,长时间积水会造成作物根系缺氧而影响生长发育,积水时间超过3天以上会导致作物枯萎死亡,特别是倒伏地块积水会造成作物霉烂,要抓紧时间排除田间积水。玉米田被淹的地块,要及时进行挖沟、修渠、排水,排水困难的地块,要利用抽水机械进行强排;灾情较轻、垄沟内有积水的地块要及时挖沟排水晒田,提高地温,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水稻田淹水超过4天,将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尽快排出田间积水是最关建技术措施。

3.2尽快处理倒伏玉米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于不严重的地块,一般不需人工扶起。将人力重点用于倒伏严重地块,没有折断倒伏的玉米,要立即进行扶直。把倒伏玉米3~5棵绑在一起,扶立。扶起后要将根部踩实,使土壤紧实,防止透气损伤根部,超过48小时则不宜强行扶起。实在不能扶直的或倒伏时间较长不宜扶起的,也要尽量使结玉米棒的部位离开地面成70°以上角度,以利玉米雌穗通风透光,防止籽粒霉变。

3.3尽快处理倒伏水稻

只要倒伏没有达到稻叶或穗贴地的水稻田对产量影响不大则不用处理,处理不当更会影响水稻灌浆。倒伏后叶或穗贴地但茎秆没有折的水稻田,首先进行排水处理,不然叶或穗继续浸泡在水里,稻谷可能出芽或烂,严重影响产量。排水后地面干前适当扶一扶,必须让叶或穗离开地面,这样等到天晴后稻茎可以自己起来一些有利于减少产量损失。如果一穴中有一部分基部已折,一部分还没有折的情况下,提倡3~5穴为一组在茎秆中部捆绑起来,但是每组捆绑的量不要太多,过多时捆绑部位通风差容易烂茎秆,严重影响产量,反倒不如不捆绑。倒伏的茎秆大部或全部基部茎秆已经折损的稻田,撤水后不用处理,如果再扶起来,会出现二次伤害,甚至完全折断,容易造成绝产。9月10日后如遇到低温,出现早霜时,提前3天,建3~5厘米水层,提高田间的空气湿度。

3.4适当喷洒叶面肥

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水淹倒伏后,根系吸肥能力降低,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要选晴天喷洒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生长发育,确保作物安全成熟,确保柳河县粮食丰产丰收。

4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