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篇1

【摘要】 目的 通过与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剥脱术相比,考察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进口激光治疗仪对我科2003年初至今的43例患者施行激光治疗,选择病例均为大隐静脉主干曲张型且病情较轻者;常规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穿刺内踝上方大隐静脉主干,向上插入泥鳅导丝,顺导丝导入导管,撤出导丝交换激光光纤,确认在大隐静脉主干,开启激光,设定好功率,边烧边退,同时助手沿大隐静脉沿途压迫,使静脉腔闭合,全程大约50~80s。烧灼完毕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两天出院,2周后解除弹力绷带,配弹力袜3~6个月。结果 43例患者无短期术后并发症发生,单侧肢体平均手术时间27min,最短仅为12min;术后随访3~6个月,多数效果良好,1例复发,再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剥脱术而痊愈。结论 大隐静脉的激光治疗对大隐静脉曲张主干型且分支曲张病情较轻者,效果良好,但其远期疗效尚待有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

Miniinvasive operation-laser treatment for great saphenos vein varicosis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 for varicose vein of lower extremity by contrasting with traditional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of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Methods We selected the EVLT to treat 43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by using laser treatment instrument.We chose the patients with venous trunk type which are not serious.After epidural anesthesia or lumbar anesthesia we stick through the trunk of great saphenous vein superior the medial malleolus.Insert the guide wire upward,then insert the vessel along the guide wire,then withdraw the guide wire and insert fiber through vessel.First you must onfirm that the laser fiber is in the venous trunk,then turn on the laser,enactment power,pull the fiber and cauterize at the same time while the assistant press the leg along the great saphenous vien to make the lumen of vein occlusion.It maybe last 50~80s.After the operation we use pressure bandages to make a pressure dressing.At the third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patient can leave the hospital.Pressure bandages can be taken off after two weeks,then dressing compression socks for 3~6 months.Results The 43 patients did not have short-term complic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Average surgery time is 27 minutes in single leg.The shortest is only 12 minutes;After operation we made a follow-up for 3~6 months,The most effects are good,only 1 patient retured,then he recovered after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Conclusion EVLT effertive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venous trunk type and ramus varicose vein is not serious,but its prospecdtive efficacy need further observation.

【Key words】 varicosis of great saphenous vein;laser treatment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早在公元前古埃及已有记载。多在青壮年发病,逐渐加重,早期表现为肢体的酸胀不适、浅静脉迂曲成团,而常规结扎浅静脉剥脱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我科从美国引进大隐静脉激光治疗仪,从2003年初至今,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3例(49条肢体),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男12例,女31例;年龄30~55岁,平均37.8岁。选择病例均为大隐静脉主干曲张型且分支病情较轻者,术前均经多普勒或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证实深静脉通畅,且排除血管高凝固状态、高龄、严重皮肤病、营养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取18号套管针穿刺内踝上方大隐静脉主干(有时需做小切口找到大隐静脉主干),向上插入泥鳅导丝,选取5F透光造影导管,测量穿刺点距腹股沟韧带下方2cm处的距离,剪断导管头端并削尖,顺导丝导入大隐静脉主干,撤出导丝,交换激光光纤,连接激光治疗仪,应在腹股沟区皮下看到光纤头端的指示红灯,反之则为进入深静脉,需退出重新插入;开启激光治疗仪,设定发射功率为12W,脉冲时间为1s,间隔1s,边烧边退,每秒约退1cm左右,同时助手沿大隐静脉行走压迫,使静脉内腔闭合;全程大约需要50~80s;退出导管及激光光纤,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天以后可以出院,改为口服抗生素。2周以后,解除弹力绷带,配弹力袜3~6个月。

2 结果

与同期常规大隐静脉主干手术组相比,激光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止痛剂应用例数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并发症发病率及复发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大隐静脉激光治疗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x±s)

3 讨论

常规的大隐静脉主干手术对病人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尤其切口较大时,常可造成切口延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1]。我科近3年来采取大隐静脉的微创手术方法,即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剥脱以后,采取小切口“点式”剥脱其他浅静脉曲张团块,最大切口仅为2cm,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较快,没有切口感染病例,但此种手术仍未达到广大患者既做手术又要求更加美观的需求,尤其是年轻女性怕留下手术切口瘢痕而不敢就医。大隐静脉激光治疗方法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大隐静脉手术效果的微创甚至是无创的可能性,整个手术过程可不在皮肤上做任何切口。

大隐静脉的激光治疗最早由美国的血管外科医师Robert Min于1999年应用于临床[2]。利用激光的热作用,破坏大隐静脉的内膜,并通过外压使之闭合,因此不用剥落大隐静脉主干,创伤很小。与常规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落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便,切口很小甚至无切口,适合广大患者的美观需要;(2)住院时间短,费用低;(3)术后恢复较快,短期可出院;(4)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3]。但对激光治疗的病例应注意以下几点:(1)病人选择应以主干型且病情较轻者为主。非主干型且侧支曲张较重,随主干可用激光烧灼,为手术彻底,侧肢仍以剥脱为妥。本文报道的1例复发患者,即是由于当时侧肢曲张较重造成,可见适应证的选择极为重要。(2)激光光纤在指示灯引导下必须确切进入大隐静脉主干方可烧灼,且助手应沿大隐静脉主干全程压迫以利闭合。(3)激光光纤的后退速度应适中,过慢可能会烧伤局部皮肤,造成经久不愈的溃疡。过快有可能烧灼不彻底,导致日后复发[4]。

总之,笔者应用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经验还很少,但是笔者认为,大隐静脉曲张的激光疗法足以与常规的剥脱术相媲美,尤其对主干型分支病变较轻的患者,有取代经典术式的可能,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段志泉.实用血管外科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8.

2 王玉琦.血管外科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2-208.

篇2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相关资料表明[1-2],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占全国总死亡率的34%,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人群不断呈现年轻化,使得该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幅度提升。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手术,尤其是进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本文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进展进行评价,期望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

1 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概述

1.1概念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指的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主要是由脑内的动静脉、毛细血管破裂导致,使得脑实质内出现自发性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具有高血压的临床特征,故又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

1.2发病原因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病因素很多,比如脑外伤、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等,都有可能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最为常见的致病因素是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极易引发高血压脑出血,还对患者产生死亡危害最大[3]。因此,医生应当立即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处理,进一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

1.3临床症状和体征特点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常受到疾病的困扰,从而表现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特点。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特点是突然性头痛、嗜睡、躁动、昏迷等。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小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脑桥出血等。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2 诊断

相关学者指出,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技术,有利于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医生需要采用造影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确定患者出血的准确部位,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除此之外,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发病史、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发病体征等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4-5],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

3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方法,另一种是非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脑中肿块,降低颅内压和解除脑疝,有利于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加快脑组织功能的恢复。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消除肿块彻底、解除脑受压等优势。非手术治疗主要指的是患者通过完全的卧床休息来保持镇静,稳定血压,减少出血量。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采用止血药、脱水药等进行治疗,从而保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还需要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增强患者免疫力,抵抗疾病。在进行具有针对性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当时刻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时刻注意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控制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便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是手术治疗方法,②是非手术治疗方式。但是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时,尽管可以基本维持患者正常的身体指标和生命体征,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因此,若果患者没有手术禁忌症状,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微创手术主要指的是微小创伤类型的一种手术方式,主要利用胸腔镜、腹腔镜等现代化医疗设备和器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进展

4.1早期的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早在1987年,第一例微创手术是由法国一位医生偶然间完成的,至此以后,微创手术治疗的概念便逐渐形成并广泛应用于临床[6],为患者的病情恢复和缓解病痛起到了重大作用。在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早期的微创手术治疗的主要内容是医生利用胸腔镜、腹腔镜等现代化医疗器械和设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新型医疗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病情恢复,大大降低致残率。

4.2现代化的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治疗不断渗入各个外科手术领域中,大大提高了治疗难治性疾病的有效率,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疼痛轻、出血少等优点。

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其主要内容是先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清理,包括剃头、清洁等操作,再利用颅椎刺破头皮,穿透颅骨,从而将血肿块的血抽出,彻底清除血肿,之后进行切口缝合操作,加压包扎,预防伤口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7]。手术结束后,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和脱水治疗,保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脏器功能,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防并发症的发生。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出血率,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手术,尤其是进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高血压脑出血咋微创治疗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栾雁.继发性高血压引起脑出血53例采取保守治疗措施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

[2]何桂兰,赵庆红,王清峰.26例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3,(3).

[3]姜亚平,殷小平,高琼.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自发性脑出血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02-104.

[4]杜鑫,朱榆红.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卒中杂志,2006,1:336-338.

[5]吴玉平,于洋,王宇.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调控以及经颅多普勒监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6):418-421.

篇3

关键词 骨科 运动医学 关节镜 微创技术

运动医学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即充满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一种新兴的临床专科。运动医学是研究运动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研究、治疗由于运动所造成的身体损伤和疾病,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人体的运动能力,保护人类的健康。运动医学不仅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恢复较快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人群的运动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随着运动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各学科的人才投入其中,使得运动医学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使得运动医学惭惭的向骨科、康复学、神经学、药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学习和渗透。因为运动创作的特殊性,以及运动人员对创伤后早期康复的要求,以及可以快速重返运动的要求,微创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运动损伤之中。而关节镜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微创治疗手段[1],同时发展出一门新的骨科分支,骨科运动医学。

骨科运动医学

骨科运动医学是骨科的一个分支。在运动创作关节镜微创手术、骨髓肌创作治疗、手术后康复以及非手术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提出了全新的治疗理念。世界上最早的骨科运动医学组织是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Marcus J.Stewart曾经提出,我们不仅是医生和外科医生,我们更是全世界所有运动员的同事。

骨科运动医学主要研究和治疗与运动相关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肌腱、软骨等组织的创作,同时也是普通人群运动损伤治疗的主要方法。运动创伤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将治疗创伤控制到最小,并且最大限度的恢复伤者的运动功能,以便早期恢复到运动之中。

作为骨科运动医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骨科基础,同时还要具备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生物力学等知识,可以快速的判断患者的创伤情况,并对治疗的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尽早的恢复伤者的运动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骨科运动医生,必须首先具有优秀的关节镜微创技术水平,同时也要熟悉骨骼肌损伤等运动组织损伤的治疗,并且熟悉各项体育运动,以及了解人体的运动规律,善于选择最为适当的治疗方法对伤者进行治疗。

关节镜微创技术

关节镜微创技术是微他外科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具有治疗针对性强、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骨科运动医学中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关节镜微创技术是目前临床上骨科运动医学中治疗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有通过严格正规的培训才可以熟练的掌握关节镜微创技术,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骨科运动医生。

骨科运动医生需要通过骨科训练、关节镜微创技术培训以及运动医学的长期培训和相关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在骨科中熟练的掌握关节镜微创技术,然后多与专业运动人员接触,了解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治疗要求。

骨科运动医生需要熟悉并掌握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过程,并通过与各种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正确的判断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指征,以及对预后能够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并且能够顺利的掌握技术的各项发展过程,从诊断阶段、一般治疗阶段、精确重建创段直至创造性发展阶段,从而使得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

同时,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也是关节镜微创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作用。骨科运动医生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还需要随时了解医疗器械的发展与更新情况。

骨科运动医学的发展

近年来,多方面的条件推动了骨科运动医学的飞速发展:首先,骨科运动医学的广泛应用,促进行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次,医疗器械的快速更新,也推动了骨科运动医学的快速发展;最后,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也加快了骨科运动医学的发展。

问题与展望

虽然关节镜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研究。①在进行韧带重建前后,疼痛及术式的选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②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也是临床上需要注意的问题;③术后如果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只有不断的研究与探讨,才可以使得关节镜微创技术取得更加完善的治疗效果。

虽然目前关节镜微创技术还有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由于关节镜微创技术在骨科运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必须使得骨科医学在我国得到飞速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运动人员得到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微创手术;脊柱创伤;临床效果

我国患者脊柱创伤主要是由车祸造成的,数量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微创技术是医学领域一项新的外科手术技术,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在治疗脊柱创伤上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效果显著,在各类的脊柱创伤手术治疗中逐渐使用微创技术,本研究对微创技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效果进行临床实验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对比研究中病例患者资料取自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总共80例患者,有45位成年男性患者,有35位成年女性患者,通过随机分配,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对照试验,所有患者的年龄区间在18~6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2.5岁,根据国内外通用的Armstrong-Denis分类,压缩骨折的患者有15例,爆裂骨折的患者14例,后柱断裂的患者有35例,骨折脱位的有21例,压缩骨折合并后柱断裂有3例,爆裂骨折合并后柱断裂的患者有2例。所有的患者都失去了自理能力。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在脊柱创伤治疗的研究中不受男女性别以及男女比例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统一的麻醉和消毒处理,实验组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都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在普通病房进行术后恢复和临床效果分析。

1.2.1实验组 利用微创技术进行脊柱创伤治疗,进行脊柱方位的定位,通过侧向切口的方式进行肌肉组织与脊柱创伤组织的分离的方式进行手术,组织分离后对软组织通道进行扩展,使用专业工具安放手术通道,植入硅胶复位棒,利用专业脊柱创伤钛合金螺钉进行复位。

1.2.2对照组 利用常规的脊柱创伤治疗法进行治疗,采用正中切口的手术方式,利用拉钩进行手术通道的扩展,取正中切口,直视下植入钉棒将骨折撑开复位。

1.3观察指标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脊柱创伤患者的术后的恢复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切口的感染率,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对照,在术后患者恢复期间,进行观察两组术后的恢复速度和身体状况,调查手术后伤口的疼痛指数,以及止痛药的需求量,通过科学的数据统计进行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利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

2.结果

2.1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手术所用的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等进行统计学对比评定分析,通过统计学的科学统计,使用微创技术治疗的脊柱创伤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用的时间较少,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康复能力强,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进形对比,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在疼痛感的调查中,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显著降低,两组之间数据统计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中符合数学统计原理。

2.2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统计分析

术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康复速度更快,在药物的需求量上较常规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伤口的感染比率明显降低,在进行对照的研究中,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实验组的术后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治疗方法,在统计学中符合数学原理。

3.讨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手术尤其是外科手术领域,向着智能化和微创化的方向发展,微创技术在医学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应用的范围也越老越广。伴随着互联网视频成像技术的成熟,很多高科技的医学设备能够实现智能化的信息识别,在微创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微创技术治疗脊柱创伤的趋势不可阻挡,也能够充分的显示先进科技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医学机构运用先进的微创技术进行外科手术。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方式,进行强制的骨骼复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是很有危险性的,在支板的固定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固定支座受到的应力过于集中,增大了支板的失效概率,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创伤,在术后恢复的过程中患者,对常规开放性手术的效果都存在不满意的情况,从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也可以看出,常规开放性的脊柱创伤手术就有局限性,对于病情严重或者部位特殊的病人不能有效的进行处理。在微创技术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的工作空间更小,增加手术成功的概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伤口的愈合上有明显的提升,微创技术治疗,采用肌肉组织侧切的技术,改变了传统脊柱创伤手术中正中切口的方式,减小了手术的切口,减少手术区域软组织的剥离损伤,有利于人体组织的快速愈合,同时降低了伤口感染的概率。

造成脊柱创伤的原因是脊柱受到外界的强力撞击,使脊柱产生断裂或者移位。造成脊柱创伤的事故一般是车祸引起的,还有就是高空坠落伤,这些突发事件是造成脊柱创伤的主要因素,脊柱创伤会造成神经传输的损伤,导致大小便失禁,不能行走,如果脊柱受伤的部位靠近颈部,严重的会造成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中,出血量大,对身体的伤害大,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能力,脊柱创伤的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能体现的就是下肢的控制能力,无法进行自主掌控,失去直觉,如果长时间不进行下肢的血液疏通,严重的会造成下肢溃烂。脊柱创伤对内脏也用一定的伤害,大小便失禁,内脏功能紊乱,使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容易留下术后创伤,对肌肉组织的伤害大。通过微创技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分析,充分显示了微创技术治疗的优越性,微创手术对肌肉组织的破坏程度差,手术时间也大大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的影响大大降低,通过术后两组患者的对比,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对术后身体恢复的满意度较传统治疗满意度有很大的提升,使用镇痛药的用量大大减少。通过临床效果的分析,能够明显的显示出微创技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优越性,以及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不足,因此在这里我们认为要大力的推广微创技术治疗脊柱创伤的医疗方法,以减小脊柱创伤过程中对身体的侵袭性为目的,促进脊柱创伤患者的康复。

4.结论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在脊柱创伤的应用上有突破性的提高,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相比,减小了手术创口、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脊柱创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应该在医学领域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史超路蒋国强卢斌等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原因的研究进展[J] 中医正骨.2014.26(3):64-66

篇5

[关键词] CT;微创硬通道技术;血肿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 R45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1(b)-158-02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迄今,临床上缺乏一种规范、安全地治疗方法。因此,探索一条简单、快捷、准确、安全有效地处理方法非常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8年7月~2003年7月内科保守治疗的121例患者为对照组:男72例,女49例,年龄34~83岁,平均61.8岁。头颅CT检查示:基底节区出血86例,丘脑出血21例,颞叶出血6例,顶叶出血5例,破入脑室3例。出血量:18~30 ml 20例,30~60 ml(包括30 ml)54例,60~80 ml(包括60 ml)32例,大于80 ml 15例,平均出血量为46.8 ml。病程(发病至住院前的时间):3~6 h 11例,7~24 h 81例,25~72 h 29例,平均时间为11.1 h。

选取2002年1月~2009年1月在CT监测下行做微创脑内血肿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微创组:男73例,女50例,年龄36~84岁,平均62.6岁。头颅CT检查示:基底节区出血88例,丘脑出血20例,颞叶出血7例,顶叶出血4例,破入脑室4例。出血量:18~30 ml 22例,30~60 ml(包括30 ml)53例,60~80 ml(包括60 ml)35例,大于80 ml 13例,平均出血量为48.9 ml。病程(发病至手术前的时间):3~6 h 13例,7~24 h 80例,25~72 h 30例,平均时间为10 h。

以上所有病例均为临床明确诊断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按内科常规治疗

微创组采用CT定位下脑内血肿穿刺术,准确定位血肿最大层面,以血肿中心距颅板最近点,避开重要解剖结构和大脑主要功能区来确定穿刺靶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椎颅、置管,到达预测深度后,行CT扫描1次,确定针尖位置是否理想。成功后,拔出针芯,用5 ml注射器负压缓慢抽吸,无陈旧性血液流出后,注入尿激酶10 000~20 000 U,夹闭引流管1~2 h后缓慢放开引流,即可见被液化的血肿经引流管流出。根据血量8~12 h注入液化液1次,随时复查头颅CT,经CT复查证实血肿已清除后,拔除引流管。

1.3 疗效

基本治愈:意识清醒,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肌力≥Ⅲ级;好转:意识清醒或轻度模糊,日常生活需要家人协助,肌力≤Ⅰ级;无效:死亡或昏迷。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微创组123例患者中,治愈66例,好转4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121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39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为63.6%。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χ2=4.68,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1],其治疗方法一直都存在争议。

传统方法主要有内科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而内科治疗一般病死率为40%~60%,外科手术治疗需要在全麻下实施,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中对脑功能区损害概率增加,手术后致残率、病死率均显著增加[2]。

微创组采用的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术是一种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地治疗方法,由于其对脑组织局部及全身重要器官、组织损伤小,能早期、彻底的清除脑内血肿,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目前已成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3]。本课题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内科对照组,结果与与孟兆鹏等[4]报道的总有效率基本一致。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出血量小且占位效应不明显的情况下可先内科治疗,具有以下指征时应行微创手术治疗:①基底节区出血≥30 ml,丘脑、小脑出血≥10 ml的患者,除患者处于濒死状态或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治疗意义者,均可行微创治疗。②颅内血肿量未达到手术指征,但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③脑室内出血呈铸型改变,引起严重阻塞性脑积水的患者。本课题微创组患者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微创治疗的禁忌证:①动脉瘤或动脉畸形出血。②年龄过大、多器官功能衰竭。③脑疝晚期脑死亡者不宜应用。④凝血功能严重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微创血肿穿刺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大量临床经验认为,手术时机选择以发病后6~24 h为宜[5]。可及时有效地缓解脑组织压迫症状,减轻脑缺氧、脑水肿的发生,有效保护神经功能的损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过早(6 h内)因破裂血管闭合不紧密有继续出血的可能。过迟(24 h以后)因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坏死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本课题微创组均手术时间均掌握在6~24 h之内。

总之,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不开颅,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方法简便,定位准确,创伤轻,清除血肿彻底,疗效确切,术后患者恢复快,生活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既避免了内科常规治疗血肿吸收慢,对周围组织压迫不能及时解决的缺点,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等缺点,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戚建国,张合林.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21):3264-3266.

[2]申永辉,党军,韩建立.YL21型穿刺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体会[J].河北医药,2009,31(2):209.

[3]杨卫东,毓青,浦佩玉.MRI 引导下立体定向基底节区血肿纵向抽吸引流术[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2):201-204.

[4]盂兆鹏,张峰.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4(4):173-174.

篇6

[关键词] 四肢骨折;微创;内固定;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181-02

切开复位固定法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方法,但这种方法需广泛剥离骨膜且直接暴露骨折端,使得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实施,使人们逐渐愿意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软组织的修复,而且还能够获得弹性固定,刺激骨再生。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治疗四肢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5~46岁,平均35.2岁;病程2~15年,平均6.2年;骨折情况:股骨干骨折8例,肱骨髁上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12 例,颈骨折17 例,尺桡骨干双骨折9 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全部患者施行区域阻滞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钢板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微创钢板内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骨折创口处,采用尖刃刀进行纵向切骨膜,作一个皮下隧道,完成对位和对线,采用直径约为4.5 mm的纯钛,经皮下隧道穿至骨折位置,切入5个以下的螺钉固定孔,对固定孔进行钻孔,缠丝且固定螺钉。在手术时,密切观察患者骨折线以及骨折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骨折块较大,则用较大拉力的螺钉进行固定;如果患者是长骨骨折,其内固定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如果患者为跟骨骨折,采用普通的跟骨钛板进行内固定即可;如果患者是关节周围骨折,其内固定方式就要采用骨端节解剖型LCP进行;如果患者是不稳定骨折,其内固定需先采用拉力螺钉固定之后,再把螺钉旋入锁定[1]。

两组患者均按照医生嘱咐进行规律的康复训练。

1.3 临床评价标准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发热时间、住院天数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如果患者骨折处出现骨小梁通过, X线检查发现有连续的骨痂且无骨折线,没有任何异常表现,说明骨折愈合状况良好[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骨折内固定治疗已经从机械学向生物力学转变,在临床治疗中更加注重微创技术的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学内固定术的最新成果,此手术方法首先作一个切口,然后通过切口建立皮下隧道,同时采用复位技术使复位钢板固定,这种手术方法最初主要应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和股骨下段骨折固定手术中,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中。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主要有以下优点:①不仅能够保护骨愈合的生物环境,尤其是骨折端周围血运,同时能够保留骨折部位血肿,因原始血肿中富含促进股骨痂生长的骨基质;②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利用肌腱复位的作用,能够促进骨折复位。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损伤,多由于暴力损伤造成,不仅骨质发生明显损伤,血供受到影响,同时周围软组织也容易发生严重创伤,进而导致皮肤坏死、感染以及关节功能受到限制而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格受到损伤后,患者自身正常的生理应力和血运都会遭到破坏,所以愈合较慢,使患者活动受限,因此,四肢骨折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3]。

Farouk等[4-5]认为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主要强调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切口大,骨折端部血运破坏比较严重,暴露的范围广,其与骨折生物学固定原则相违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骨折内部固定技术,符合生物学微创化的治疗原则,不会对骨折端内环境造成干扰,一方面能够对骨折端血运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另一方面也会达到骨折固定可靠,使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等[6-7]。采用该项手术治疗,关键在于合理使用钢板。由于普通的钢板钉板之间没有锁定结构,如果只依靠钢板和骨面间的摩擦力进行固定,很不牢固,容易导致钢板下的骨缺血坏死,对患者的愈合产生不良影响。但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所采用的是LCP钢板,钉板之间通过螺纹进行锁定,骨折端通过板钉间的夹角形成稳定性,减少摩擦,从而降低了骨缺血坏死的可能[8],且板钉间内部形成稳定的支架,使固定更有效果,达到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本研究提示,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法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得知,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法患者的手术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比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长,且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上所述,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血液,提高患者的愈合速度,且固定较牢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四肢骨折的方法,在骨折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世杰.四肢长骨骨折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183-185.

[2] 卢强,陈华,许猛.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6):46-47.

[3] 黄裕华.四肢长骨骨折行钢板置入内固定的临床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181-183.

[4] Farouk O,Krettek C,Miclau T,et al.Min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dose percutaneous plateing disrupt femoral blood supply less than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J].Jorthop Trauma,1999,13(4):401-406.

[5] 容立新,谭晓聪.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56-157.

[6] 张小玲.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

[7] 王小合,张猛.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J].临床研究,2011,9(28):94-95.

篇7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溢血; 微创外科

[中图分类号] R7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19-01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with observ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oozing hypertension treatment. Method Choose 110 case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divided into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craniotomy group and stereotactic biopsy clear drainage of haematomas group, and observed the treatment method, proces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110 patients. Result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was 75%,Complications rate was 29%;the survival rate of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craniotomy group was 87.3%,complications rate was 7.9%;the survival rate of stereotactic biopsy clear drainage of haematomas group was 82.8%,complications rate was 19.6%.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minimally invasive craniotomy hematoma cleared was the best way.

[Keywords] hypertension;Cerebral haemorrhage;Minimally invasive

高血压脑溢血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此种病症起病突然,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救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很多年来,对于高血压脑溢血的患者来说,一直没能找到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出血量小的患者来说,一般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来说,可以采用开颅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是,不论保守治疗,还是开颅手术,手术成活率以及术后的远期效果,均欠佳。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这一状况,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进行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近年来,微创外科在一些城市及医疗机构的开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就针对我院微创外科治疗高血压脑溢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分析,来论证微创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临床效果是否真正高效可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5年间,110例因高血压导致脑溢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以下分析。该110名比例中,男性59名,女性51名,平均年龄42岁~86岁。将74例患者为较大量出血患者,将该74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即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组。内科保守治疗组患者在年龄及病情程度上,与后两组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后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程度上统计学未见显著差异。

1.2 观测方法 在此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发病小于7小时的患者32 例, 其中微创开颅组25 例, 立体定向组7 例;发病时间大于7小时,但小于24小时患者22例,其中,采取微创开颅患者15 例,采取立体定向患者7例;发病时间大于24小时,但小于72小时的患者共11例,其中,采取微创开颅治疗患者3 例, 采取立体定向治疗患者8例;发病时间大于72小时患者9例, 其中,采取微创开颅治疗患者4例, 采取立体定向治疗患者5例。

2 结果

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经过采取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共47例,其中,发病小于7小时患者组25例,死亡病例2例;发病时间在7~24小时之间的患者15例,死亡率病例2例;发病时间在24~72小时之间的患者3例,死亡患者1例;发病时间大于72小时的患者4例,死亡病例1例,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手术成功率平均为87.3%。存活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为7.9%;采取立体定向治疗患者共27例,其中,发病小于7小时患者7例,死亡病例1例;发病时间在24小时之间患者7例,死亡病例1例;发病时间在24~72小时之间的患者8例,死亡病例2例;发病大于72小时的患者5例,死亡病例1例。立体定向治疗平均成活率为81.5%。存活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9.6%,见表1。

表1 微创开颅治疗与立体定向治疗的成活率与手术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注:两组治疗方式的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以及生存率均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由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是很多老年人猝死的高危因素。在发生了高血压脑溢血之后,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救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选择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有着严重的影响。以往对于小量出血的患者,通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通过以上临床研究表明,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其成活率仅为75%,且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效果很不理想。故在临床上已经逐渐被手术取代。但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较大,效果欠佳。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微创外科治疗高血压脑溢血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有两种:微创开颅血肿清除以及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方式。通过以上对我院110名高血压脑溢血患者进行治疗及效果的临床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微创开颅血肿清除以及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两种方法的治疗后的成活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微创开颅血肿清除以及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两种治疗方法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着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最后,得出结论,在高血压脑溢血的治疗中,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式当前最佳的治疗方案,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58.

[2] 唐桂泉.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杂志,1993(1):33~ 34.

[3] 朱风清,杜子威,神野哲夫.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被壳出血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7,3:108.

[4] 张蕴增,黄汉辉,樊丰势.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院志,1990,6:287.

[5] 黄如训、苏镇培、曾进胜. 脑出血的分型分期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 25(3):190.

[6] 万通, 王柏群, 钟善全, 等.微创颅内血肿置管清除术(附21例报告)[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21(3): 279~281.

篇8

关键词:电凝术 大隐静脉 微创剥脱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8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82-01

大隐静脉全身最长的浅静脉,起自于足背静脉网内测,沿下肢内侧上行,止于腹股沟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好发于小腿内侧,情况严重的会扩展至,甚至会蔓延整个下肢。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中,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遗传,而长期站立,特别是是重体力劳动,都能够诱导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微创手术如:电凝法、射频、腔内激光治疗、射频等成为目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重要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血管进行结扎剥脱,通过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改良联合电凝法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成功率[1]。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共有117例,选择其中的48例患者进行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男34例,女14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为(49.2±2.2)岁;体重45~108kg,平均体重67.8kg;身高155~185cm,平均身高165.7cm。在对患者进行选择的时候,要选择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无凝血功能异常。经过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瓣膜功能发生改变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除外。

1.2 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法。切口沿腹股沟韧带下方平股动脉内测约1.5cm处,切口长约1cm,在股外侧浅静脉与股内侧浅静脉的上方将大隐静脉主干结扎切断,结扎切断出保留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外静脉;在内踝前方做一个长约1cm的切口,游离显露大隐静脉远端并进行结扎,自大隐静脉下端插入静脉剥脱器,并沿大隐静脉走行的位置到达大隐静脉根部,完整的剥脱大隐静脉的全长主干,进行压迫止血。对于不能剥脱的浅表曲张静脉应用准备好的电凝针,电凝针的输出功率为35~50W,套管针一边向后退,一边进行电凝,以1cm/s的速度向后退,直到达穿刺部位的时候停止电凝,撤出套管针后进行压迫促进血管闭塞。对于有溃疡或静脉曲张严重的患者应该在局部剥脱曲张静脉。整个治疗过程中所作的切口都应进行皮内缝合,如不进行缝合,可应用输液贴封闭,切口封闭之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术后康复期间,应尽量抬高患者,同时鼓励患者多进行足背屈伸活动,同时鼓励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就下地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

1.3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的具体时间、患肢的感觉与外形、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等。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随访期间的复发率。

2 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35.5±6.7)min,术中出血量(12.7±4.1)mL,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7.5±1.2)h。术后46例(95.83%)患者的下肢酸胀症状消失,其中23例患者的患肢皮肤色素沉着现象减轻。有4例患者有伤口周围皮肤麻木现象,可自行恢复。12例下肢溃疡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平均约5.9周,通过对其中的40例患者随访1~3年后,有3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6.25%。患肢皮肤外观较前明显好转。

3 结论

大隐静脉有5条属支,分别是股内侧筋脉、股外侧静脉、外静脉、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接受这5条属支的血液后最终汇入股静脉,根据血管内血流的走行方向决定了改良后微创剥脱术保留了旋髂浅静脉、外静脉和腹壁浅静脉,通过对这3条属支进行保留后可发现剥脱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而微创电凝法对于治疗静脉曲张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后对于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目前推出的全新治疗方法[3]。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将静脉剥脱器自下向上插入可以保证静脉瓣不受损伤,同时应用静脉剥脱器和电凝术可以明显减少多余的切口,达到美容的效果,在控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保留3条浅静脉可以保证足够血管进行有效的血液回流,在患者出现如门脉高压或髂股静脉血栓的时候可以起到旁路作用。因此,改良后的微创剥脱术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

[1] 郭宏杰,张宪生,尹杰.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02):129-130

篇9

【关键词】 拇外翻;微创手术;疗效观察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 deformation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68 cases

LI Bao-min, ZHANG Xiao-yan, HA Si.Orthopedics department in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InnerMongolia,Baotou014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treatment for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suffered with hallux valgus deformation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local anesthesia.The main technical steps include:minimal incisional osteotomy by special instrument with micro power system、orthopedic therapy、manual reduction and bandage external fixation.Results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traoperatively or postoperatively.The hallux valgus deformities were corrected.After 6 months to 36 months follow-up.95.59 percent of patients had excellent or good results.Conclusion This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is a good method for the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and shows dependabl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014010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

拇外翻畸形是前足最常见的病变之一,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每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具有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外观美而被广大患者选择。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自2006年至2008年间共收治拇外翻患者68例,经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并浅淡临床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115足,男7例10足,女61例105足。年龄42 ~66岁,平均58.4岁。拇外翻角为16°~47°,平均37°。合并拇囊炎59例,第2、3跖骨头胼胝60例,第二趾骨锤状趾17例。一侧拇外翻40例,双侧拇外翻28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 局部浸润麻醉。用15号小圆刀在拇趾近节趾骨近端内侧做一0.3 cm横形切口直达趾骨。用小骨膜剥离器从远端向近端在拇囊和内侧跖骨头之间分离关节囊,用微型动力系统磨钻磨去内侧跖骨头处的骨赘, 持续用冲洗水将骨屑冲出,用小骨锉锉平磨骨面,不使其有棱角。在第1跖骨头颈部内侧切一约0.3 cm的横行切口直达骨膜,与前切口平行。用切割磨钻从远端向近端作一斜形截骨,倾斜约15°,截骨完毕后手法将第1跖骨头向外推移约一个骨皮质[1-2]。术毕冲洗伤口,不缝合伤口,加压包扎,并在第1~2趾蹼间加合适的分趾垫,使第1趾略内翻,用绷带绕到踝关节处行“8”字形包扎外固定,并外用胶布加固,术后穿敞口鞋, 可下床适当活动,当天不宜锻炼[3]。48 h后,可以进行拇趾和踝关节的锻炼。6周后去除固定, 注意加强第1跖骨关节的锻炼。

3 治疗结果

3.1 判断标准

疗效判定参照温建民等[4]拟定的标准。优:拇外翻畸形纠正,拇囊炎消失,能穿硬底鞋不磨鞋帮,拇外翻角在20°以下,第1~2跖骨间夹角在9°以下,拇趾关节活动正常,趾力及行走正常;良:拇外翻畸形纠正,拇囊炎消失,能穿硬底鞋不磨鞋帮,拇趾内背侧麻木,拇外翻角在20°~25°,第1~2跖骨间夹角在10°~12°,拇趾关节活动近于正常,有轻度的第2、3跖骨头下疼痛;差:拇外翻畸形有所纠正,拇囊炎疼痛或跖骨头下疼痛比术前加重,第1跖骨头内侧略磨鞋帮,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比术前无明显改变。

3.2 评定结果 本组68例,共计115只足,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温氏标准,优65例,111只足,良2例,3只足,差1例,1只足,优良率95.59%,且切口愈合良好,切口处外观没有明显疤痕。

4 讨论

第1跖骨内翻、拇指斜向外侧,称拇外翻。本病好发于成年人[5],女多于男。发病早期,除了影响足部外观、给选鞋带来困难及容易损坏鞋形,还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的不适症状。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拇外翻畸形程度的加重,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拇囊炎肿、足底筋膜炎、爪形趾、鸡眼、脚垫、扁平足、横弓塌陷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足部功能,产生疼痛,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更严重的是因双脚受力不平衡引发人体负力线的改变,导致膝关节,骨盆移位,引起腰酸、背疼、颈椎不适、压迫神经等一系列疾病。

对于拇外翻的治疗,采用传统的大切口手术,对软组织损伤大,术后要作内固定,或加石膏外固定,患者痛苦大,恢复慢,术后不能下地,并有复发可能,部分出现跖骨头下疼痛等并发症[6]。而微创治疗足拇外翻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可一次性切除增厚的滑囊和突出的骨赘,纠正足拇外翻畸形。该手术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足拇外翻的最佳手术方法。该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就可进行,具有损伤小、切口小、无需内固定、痛苦小、愈合快、不需住院等优点。另外,有研究表明,拇外翻术后护理及正确的康复指导对拇外翻的治疗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

参 考 文 献

[1] McCluney JG, Tinley P.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of patients with juvenile hallux valgus compared with age-matched controls:A cohort investigation.J Foot Ankle Surg,2006,45(3):161-165.

[2] S.Thomas, R.Barrington.Hallux valgus.Curr Orthop, 2003,17:299-307.

[3] N.Lowery, D.Wukich.Adolescent Hallux Valgus:Evaluation and Treatment.Operative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2009,19( 1):52-57.

[4] 温建民,张连仁,翁春滑,等.小切口翻修术治疗拇外翻术后复发畸形.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43.

[5] TE Kilmartin, RL Barrington, WA Wallace.A controlled prospective trial of a foot orthosis for juvenile Hallux Valgus.J Bone Joint Surg Br,1994,76:210-214.

[6] 戴鹤玲,温建民,胡海威,等.拇外翻微创术跖骨远端位移内侧纵弓顶角与胼胝痛的关系.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7):549-551.

篇10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常规钢板内固定术;胫骨骨折;临床疗效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生率可高达15%左右,由于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1~3],对于胫骨骨折,临床上多采用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保守治疗需要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褥疮等各种并发症,而常规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影响了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学者[4]提出了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研究表明[5,6]其对骨折周围软组织血供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临床上对于其临床效果分析报道较少。本文以47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疗效,为临床上胫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接收的47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普通组(n=29)和微创组(n=18)。普通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1.5±9.2)岁;AO分型:A 型9例;B 型13例;C 型7例;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砸伤12例;跌倒伤4例;骨折部位:胫骨近端骨折11例;胫骨干骨折10例;胫骨远端骨折8例。微创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7±8.4)岁;AO分型:A 型5例;B 型9例;C 型4例;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4例;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砸伤8例;跌倒伤4例;骨折部位:胫骨近端骨折7例;胫骨干骨折5例;胫骨远端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诊断均符合《创伤骨科学》中胫骨骨折的诊断标准,且均在知情情况下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血液、心脏等全身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或者有其它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致伤因素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普通组患者给予常规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给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了解骨折情况,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等,均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切开复位并固定腓骨,恢复肢体长度胫骨的力线和长度。普通组具体操作:取胫骨前内侧直切口,切开复位胫骨;以相应预弯钢板内固定;于骨折两端分别固定2~3枚螺钉;切口彻底止血、纱布填塞,依次关闭切口;术后患肢适度抬高,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d,切口常规换药。微创组组具体操作:在小腿前内侧或前外侧骨折近端作一1.5cm长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深达骨膜,建立皮下隧道;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逆行插入到骨膜与深筋膜之间;根据胫骨的形状对钢板予以预弯,通过皮下隧道将钢板推入到理想位置;在皮外以相同型号长度的钢板为模板,作1cm小切口;暴露钢板另一端并行经皮螺钉固定,其余同普通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生理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随访12个月,采用Johner-Wruhs方法评价内固定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断钉;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膝关节痛等)。Johner-Wruhs方法,优: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对抗力量;步态正常无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小于5mm,旋转小于5°;无并发症。良: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75%,对抗力量稍受限;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胫骨成角畸形小于5°,短缩5~10 mm,旋转5~10°;轻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可: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50%,对抗力量明显受限;跛行步态,中度疼痛;胫骨成角畸形10~20°,短缩l0~20 mm,旋转10~20°;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差:骨折延期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75%,对抗力量严重受限;明显跛行步态,严重疼痛;胫骨成角畸形>20°,短缩>20 mm,旋转>20°;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Fisher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生理参数比较 微创组临床病理生理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普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内固定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普通组优6例(20.69%);良11例(37.93%);可9例(31.04%);差3例(10.34%);优良率为58.62%。微创组优6例(33.34%);良10例(55.56%);可1例(5.55%);差1例(5.55%);优良率为88.90%。普通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27)。

普通组2例患者出现骨不连和畸形愈合;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出现断钉;3例出现膝关节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1.03%。微创组有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痛;并发症发生率为5.55%。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普通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微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5,P=0.039)。

3讨论

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承重骨, 为三棱状,其中下1/3交界处最为脆弱,易受间接或直接暴力影响发生骨折,常伴有肌肉、神经及血管损伤,同时,由于胫骨前内侧紧邻皮下,软组织血管不丰富,血管供应不足,并且骨折后滋养动脉断裂,骨折端的血供受到严重的影响,故相同的损伤比其他长骨更影响骨折愈合。常规钢板固定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内固定方法之一,但是其忽视了对骨折周围软组织血供的保护,切口长,出血多,并且易出现成角、旋转畸形或短缩畸形,甚至出现内固定钢板取出后再骨折情况,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工作者的重大难题。Mast提出了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学原则,使得对骨折的治疗观念逐渐向生物学固定转变,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作为一种以生物学内固定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通过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发现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低于普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胫骨骨折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康复活动,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国仕,李冀,张丽. 胫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 2) : 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