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院感染是随着现代医院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而出现的新问题,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造成患者住院日的延长,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与安危,同时阻碍着医疗质量的提高,甚至对医院声誉、对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近30年来医学界对医院感染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近几年来加大了控制医院感染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了2008年1~6月在我院治疗出院的560例病人,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的要求,深入病房查阅病历整理统计其中的感染情况,发现感染26例,其中手术治疗病人医院感染21例,无创性治疗病人医院感染5例。
2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医院感染愈来愈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面前,耐药菌株和条件致病菌的致病,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因诊断治疗和抢救需要而采用的各种导管侵入性操作,对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对机体防御系统的影响,为病菌入侵提供了条件,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2.1 医务人员的消毒观念淡薄:医院管理者重视医疗而轻消毒轻监测,普遍存在着消毒观念淡薄,一些专业人员素质较差,操作前后不洗手,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手术消毒不彻底的现象仍有存在。有调查显示仅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细菌传播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1]。
2.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在26例医院感染病人中,有18例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使用过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目前在抗生素使用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用量大、疗程长、种类繁多、起点较高、在联合用药时忽视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凭经验用药等是导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耐药菌株感染仍是目前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
2.3 手术切口的污染:在外科学中,切口分为清洁切口、可能污染的切口及污染切口[3]。我院的306病人中,清洁切口114例,术后无切口感染;可能污染的切口173例,术后感染4例,占2.3%;污染切口19例,术后污染2例,占10.5%;可见手术切口污染与感染密切相关。
2.4 侵入性护理操作: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为细菌侵入打开了门户,极易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我院26例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有18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例进行了导管切开,2例使用了呼吸机。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传播方式,它可以将外部环境的细菌带入体内,又可将体内某一部分的细菌带至其他部分引起内源性感染。
3 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又感染上其他感染性疾病。根据医院感染的不同原因和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抓好各科室人员管理,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消毒检测,做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
3.1 健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网络:我院组建了由业务院长为主任,预防保健科科长、检验科主任、护理部主任为副主任,各科室副主任、护士长、院感联络员为委员的医院感染委员会。另外在医院感染委员会领导下,在各科室还聘请了专兼职护士,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信息,按计划完成规定监测的各项指标,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起到保证作用。
3.2 调动群体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意识:要搞好院内感染监控工作,光靠少数专职人员是不可能的,必须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各科专兼职护士、医生、护士卫生员都有其相应的职责,全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监测操作技能,为各系及各部门制定了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制度。
3.3 注重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预防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消毒灭菌效果不能保证,对病人及工作人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医院病人多,人流量大,病种复杂,污染机会相对较多,空气中的微生物可引起医院内呼吸道、伤口等感染。因此,医院空气的调节、消毒和净化是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可采用湿式清洁,避免人为的菌尘飞扬;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1次,每次30min,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每周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包括物体表面、灭菌后的医疗器械、消毒液、空气及工作人员的手等。
3.4 针对感染因素的预防控制:①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是伴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带来的新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要明确诊断病原,正确对待药敏试验,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尽量避免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②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要求进行,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③呼吸道感染主要见于全麻、昏迷、衰竭等病人,所以护理中除加强抗炎治疗外,还要重视引流,鼓励病人咳嗽及必要的负压吸痰。全麻昏迷病人要注意误吸的发生,对吸痰者应避免操作不当损伤呼吸道黏膜而继发呼吸道感染。吸氧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止吸氧病人感染,氧气湿化瓶装置一定按规定消毒处理。④导尿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故应掌握导尿指征,限制不必要的导尿,严格无菌操作。
【参考文献】
[1] 李冰.注射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杂志,2006,12(4):657~658.
[2] 姜家莹,贾海珍,孙淑珍.致病菌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控制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7):15.
篇2
关键词: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产房作为医院的II类环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护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为了有效降低产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本科室分析了产房感染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
1 产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与管理难点
1.1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薄 一些助产人员观念淡薄,缺乏医院感染知识且自我防护意识差,在工作中未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手卫生依从性差,未按要求戴帽子和口罩,医务人员随意进出且不换专用拖鞋等,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同时,因各种原因,医务人员过多的干预产程,如:人工破膜,手转胎头,扩张宫口,会阴侧切等,增加了损伤及感染的机率。
1.2缺乏相应的职业暴露应对措施 助产人员是接触血液和体液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群体,如防护不严密或者出现针器等锐器损伤等意外情况时就可能被污染[1]。当这些职业暴露发生时,慌乱中忽视了对伤口紧急处理,事后也未及时注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一些医务人员对标准预防概念模糊、违规操作,为产房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埋下隐患
1.3无菌操作和消毒处理不规范 接生高峰期,时间紧张,很容易出现无菌操作不严格,紫外线照射时间不够等。消毒操作简单马虎,产床、操作台未定期消毒处理,对空气的消毒监测不够。医用废弃物不按规定进行消毒浸泡、无害化处理[2]。此外,无菌物品的大量使用,在产品质量及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有可能将不合格或过期产品当正常无菌物品使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安全隐患,这些都增加了产房感染的机会。
2 产房医院感染的管理
2.1成立产房内感染管理小组 建立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内感染控制科的领导下,成立由护士长、科主任及质控护士、质控医生组成的产房质控小组。感染控制科定期对产房内物品、空气、各种消毒剂和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抽样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和整改。
2.2加强产房工作人员的管理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上岗前培训,首先要培养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从理论上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专用衣裤、戴口罩、帽子、换拖鞋,严格控制人员进出[3]。
2.3重视无菌物品的管理 医用器械的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所用器械及物品均按要求处理后,由供应室采用高压蒸气灭菌,使用时确保清毒合格,无潮湿,未过期。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防止医源叉感染。一次性无菌物品由医院按正规途径购进,在产品质量上先把关,如有破损、过期及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避免因消毒灭菌不合格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2.4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储存,如:损伤性废物(备皮刀、会阴缝合针、注射针头等)置入防渗漏利器盒,感染性废物置于印有专用警示标识的黄色塑料袋内,胎盘与普通医疗废物分开放置,并与院内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密闭运送至暂时储存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产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 对产房医护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强化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定期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产房医院制定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积极配合感染监测人员进行各项监测评估,并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可以在产房各重要地点设置警示标识,增强医护人员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有效的减少感染的发生。
3.2孕产妇的隔离 对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的孕妇,均安置于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用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3.3加强职业防护,强化标准预防 因产房工作的特殊性,加上有的产妇入产房时未能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不能排除是否有传染性疾病,医务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执行标准防护,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将所有患者均视为实施标准预防的对象[5]。
4 结论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做好产房的感染管理与控制,达到了产房清洁、隔离、消毒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负担。
参考文献:
[1]缪素萍.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7(4): 438-439.
[2]黄丽红,包金莲,肖伟秋,等.助产人员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84-185.
[3]尹建春,刘云,朱猛.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769-770.
篇3
【关键词】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护理措施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传播常见于夏秋季节。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是柯萨奇A类病毒[1],和肠道病毒。疾病通过飞沫及呼吸道传播,因此容易播散,在医院内也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一次对于医院内感染的防控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即针对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的防控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儿科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8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4±2.2)岁,病程1-5天,平均病程(1.5±1.1)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门诊干预在门诊病房就诊时,将症状较轻的患儿隔离,以免被重症患儿传染,使病情加重。对于症状严重的患儿,如产生生命体征变化者,及时送入住院病房,防止传染他人,进行隔离。这是对于医院内感染防控重要的措施,却常常被忽略,应予以重视。
1.2.2住院干预①患儿入院之后,对于患儿陪护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的相关医学教育,使其了解疾病发病的原理,传播途径,在陪护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②医疗器械的消毒:对于检查患儿的医疗器械,须经过严格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如使用一次性的压舌板;体温计一人一支,避免交叉使用。对于非一次性的护理用具需定期严格消毒。如床单、橱柜灯,每天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洗。③病房内的消毒:患者所处的治疗环境,病房内的消毒与隔离,对于患者痊愈有重要影响。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拭诊室、病房等接触表面,避免交叉感染。④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患者处于传染期,分泌物、排泄物中有大量病原体,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于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1.2.3护理人员培训护理操作需遵循严格的操作标准。在护理患者是,如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需要严格的遵守操作标准,避免自己以及对其他患者的交叉感染,需严格的洗手、消毒。
1.3评价指标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痊愈的标准:连续三天体温测量为正常;咽拭子检查柯萨奇A类病毒等病原体为阴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前后差异比较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为(3.4±1.5)d,对照组为(5.9±2.7)d,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今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等。若病情发展严重,则可导致中枢系统病变,如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甚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手足口病常由柯萨奇A病毒等感染引起,常由呼吸道及飞沫传播,容易播散。可见,手足口病易传播,且并发症严重,临床上对其诊治及护理应重视。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为(3.4±1.5)d,对照组为(5.9±2.7)d,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门诊应对患者进行分诊,将重症与轻症的患者在候诊时分开,有效的减少了重症患者对于轻症患者的影响,减少的交叉感染[3]。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先不住院,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多可好转,若病情加重,再送至医院。对于重症患者,立即送入病房,并进行隔离,可及时得到诊治并且避免传染他人。入院后对患者陪护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病症状、传播方式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遵循医嘱,如按时服药等,药物治疗是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因此十分重要[4]。对医疗器械及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可有效的减少交叉感染。对护理人员训练,规范化护理操作,减少因护理操作失误引起的交叉感染等。如护理人员在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要严格洗手消毒等,以免自身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必要时,护理人员需穿隔离服。
综上所述,对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采取防控措施,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门诊时分诊、住院后隔离、医学教育、护理人员培训等,可以加速患者痊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春.手足口病留观患儿1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03-404.
[2]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53.
篇4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御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03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and to evaluate th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Geriatr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non-nosocomial group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group. Single-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done for the factors related to infec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non-nosocomia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on the indicators including length of stay, rehabilitation, hemoglobin of the 62 patients in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group.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diabetes mellitus, tumor, malnutrition,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the prevention, length of stay, invasive operation, the use of glucocorticoid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ive factors that related to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luding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more than 30d, invasive operation, malnutrition, diabetes mellitus, the use of glucocorticoid,etc.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n induc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npatients in Geriatric Department, therefore it is needed to develop strictly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so as to reduce the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Elderly; Inpatients;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老年化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老年患者住院治疗的病例迅速上升,导致老年患者的住院感染率也在大幅度增加,甚至已经成为老年人直接死亡的关键原因[1-2]。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老年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老年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归纳防御控制措施,以便降低医院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选择该院老年科收治的住院800例患者临床资料,合并医院感染62例。为了便于比较,无医院感染选择62例患者,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30例,年龄分布于56~85岁,平均年龄为(71.5±0.6)岁,其中糖尿病患者13例、肿瘤患者12例、老年痴呆患者6例、冠心病患者3例、肺心病患者4例、慢性支气管患者5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例、脑血管意外病人3例、中度营养不良病人14例。合并医院感染患者62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31例,年龄分布于57~84岁,平均年龄为(70.5±0.5)岁,其中糖尿病患者15例、肿瘤患者11例、老年痴呆患者5例、冠心病患者4例、肺心病患者4例、慢性支气管患者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例、中度营养不良患者13例。
1.2 诊断院感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卫生部版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诊断标准[3]。
1.3 方法
对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感染位置、对比合并医院感染与无医院感染患者的指标差异,方便多元回归分析的进行,具体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自身因素:昏迷、季节、性别、吸烟饮酒史、慢支、营养不良、肿瘤、合并糖尿病。②患者治疗因素: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单因素进行检验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一步实施多远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4]。
2 结果
2.1 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感染率
通过对800例患者按照2001年卫生部版本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发现800例患者资料中有6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75%。
2.2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
在发生感染的62例患者资料中,下呼吸道(53.23%)、上呼吸道(17.74%)、泌尿道感(11.29%)占比较大,见表1。
2.3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检验结果发现,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7个,见表2。
2.4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在使用对医院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基础上,该研究对12个单因素变量实施多远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引起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子包括5个,分别是住院时间>30 d、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糖尿病、使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见表3。
3 讨论
该研究800例老年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达到7.75%,医院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住院、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等,尤其是随着老年患者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逐渐降低,因此非常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从感染患者的年龄趋势也可以看出来,72岁以上的患者发生感染的为42例,占比达到67.74%。
研究表明,老年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老年科住院患者身体大多并发心脑血管后遗症,无法吞咽食物,非常容易引起呛咳和误吸,易发吸入性肺炎。此外,一部分老年患者基本都有偏瘫、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咳嗽反射降低,非常容易引起肺炎[5-6]。该组研究资料表明,在62例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中,下呼吸道(53.23%)、上呼吸道(17.74%)、泌尿道感(11.29%)占比较大,与研究资料相符合。
通过对单一因素进行筛选,分析出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5个,分别是住院时间>30 d、糖尿病、营养不良、侵入性操作、使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长期住院将会吸入过多的病原菌,引发呼吸道、皮肤等位置的感染,老年科住院病人一般都进行过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插胃管等侵入性操作,使得人体的正常皮黏膜屏障受损,造成细菌更易侵入,引发医院感染[7]。营养不良和糖尿病会降低老年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容易引起身体多部位气管和细菌发生感染。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也会对身体内部的正常细菌状态产生极大损害,打破细菌的平衡状态,使耐药菌引发的感染机率上升[8]。
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医院应该加强病房环境的清洁,定期开窗和通风,对病房进行定期的消毒,实时监测病房的温度、湿度和空气。鼓励病人多进行康复运动,尽量降低卧床时间,增强肌体的反射能力,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侵入性操作应该严格按照规程,避免破坏患者的身体技能;应用不良的患者应该尽可能的改善膳食结构,增强蛋白质的摄入,耐心喂食;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发生感染。
[参考文献]
[1] 吴明德,邹艳,王t.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0):4897-4898.
[2] 张爱勤,王伟丽.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3):422-422.
[3] 赵玉萍, 李英. 350例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4):207-209.
[4] 赵兆兰, 陈正东.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24):3905-3906.
[5] Department MX. Clinical Analysi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2013, 29(87):113-114.
[6] 杨晓勇, 杨小飞. 呼吸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19(6):150-151.
[7] 郁宝玲.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32(12):24-26.
篇5
一、工作目标
全面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持续加强院感防控,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坚决做到院内“零感染”。
二、成立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巡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全面开展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筛查大培训
(一)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
1、查感控专职队伍的建设。500张床位以下的机构至少配备3名感控管理人员。
2、查预检分诊制度的落实。查预检分诊设置是否规范,患者筛查、发热患者登记和引导就诊等工作是否及时、完整、规范。
3、查发热病人全封闭管理制度的落实。院内通道设置是否规范,查发热门诊是否独立设置CT、检验、药房、挂号收费等设备设施,查发热患者就诊信息是否及时上报,查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是否充足并实行单人单间管理。
4、查集中过渡病房设置。查集中过渡病房是否单人单间设置。查医疗机构患者入院前是否在集中过渡病房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5、查陪护探视管理制度的落实。查住院患者陪护是否每天报告个人健康状况,查陪护、探视记录是否完整、及时。
6、查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的落实。院内环境和设备消毒是否规范,查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是否规范及时。
(二)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筛查
1、立即对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并常规每周一次核酸检测,做好记录。
2、开展全院环境重点部位监测。根据人员接触、流动情况,适度扩大监测区域和密度。
3、加大医院环境中的监测频次,重点部位每周至少监测一次。
4、医疗机构每日进行院感巡查,发现问题,台帐管理,及时整改,及时销号。
(三)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培训
1、线上培训。充分运用远程会诊平台、互联网等平台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内容培训。
2、院内培训。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不断强化进行穿脱防护服实操演练,制定考题全员过关。不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医院内暴发技术演练,全面提高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和处置水平。
3、骨干培训。加强对科室感控督查员等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充分发挥其感控督导作用,带动科室的院感防控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感染防控能力。
4、现场培训指导。对门诊部、诊所等分散小型医疗机构采取实地检查指导和现场培训的方式开展感控培训。
四、工作计划及职责分工
1、医政医管与体制改革科、中医药管理科负责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同康医院、康和护理院每月进行巡查。
2、基层卫生和妇幼科负责对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每月进行巡查。
3、职业健康与综合监督科会同卫生监督所负责对个体诊所每月进行巡查。
五、工作要求
(一)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务必高度重视院感防控工作,指定专人负责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筛查大培训工作,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工作时间表,认真组织实施。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要切实担起院感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务必高度重视此次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开展自查、筛查和学习,确保工作组织周密细致,工作开展有力有序。
篇6
【关键词】医院文化;感控督导;感染管理
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于2019年9月创办,于2020年1月23日被紧急指定为市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当天接收患者,陆续开放6个病区。189名医、护、技人员从全市各二三级医院24h内调配到岗,紧急培训穿、脱防护服后立即进入隔离病区,承担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如为肺炎患者进行查体、标本采集、静脉输液、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呼吸道暴露风险相对较高。而肺炎(COVID-19)是我国规定的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1];经接触、飞沫及粪-口传播,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性、易扩散性、突发性、严重性、公共属性等特点[2-3];陆续报道有医院工作人员感染。在这期间,医院一边积极救治,一边探索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与路径,借鉴其他医院的做法[4-6],从科室感控小组中选拨了22名感控督导员,实施24h无间隙的监督管理。截至2020年12月,医院共收治肺炎确诊患者99人,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医务人员感染及患者院内感染,现将医院感控督导员的实际运行困惑及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汇报。
1医院感控督导现状
感控督导员们经快速培训考核后上岗,以实现各班次、岗位、环节都有人监督,一开始感控督导员们愿意并积极参与该项工作,但实施不到一周,部分督导员不太愿意继续做感控督导,他们觉得自己从事的感控督导工作并不被同事们理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后督导对象会表现出不满,不知如何回答督导对象提出来的问题,个别督导员表达感觉到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表达技巧也欠缺等,继而出现想做却不知从何做起、看到问题不敢说、甚至不愿意做的现状。他们有工作意愿与工作热情,但感控基础与技能相对较弱(来自全市13家医院,其中3人有科室感控工作经历),而全员的感控理念也还比较弱。为此,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创造条件让大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将医院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在感控督导员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医院感控督导文化实施路径
医院文化是具有本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7]。在本项目中,医院围绕文化建设的物质符号层、行为制度层以及精神理念层进行构建医院感控督导文化。
2.1物资符号层———完善基础配备
主要包括:(1)完善医院环境建设。①合理进行医院区域划分及科室分区;划定院内人、物行走或运送路线。②完善标识:医院导向及标识指引;部分操作流程上墙等标识.(2)保障物资供应。①通过医院采购、上级部门调配、社会机构捐赠等方式,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实施专人专项管理,做到日清点、周核对、月汇总。②医院根据要达到的消毒效果、对人体有无损害、消毒频次、消毒方式、消毒范围等因素进行诊疗用房、员工生活区、走廊等区域的消毒设备配置。(3)尽可能为员工提供便捷的生活环境,集中食宿统一管理下,尽可能尊重个性化物品配置需求。
2.2行为制度层———建全体系及制度
主要从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两方面进行构建。
2.2.1行为文化构建
①领导及管理者重视,医院院长亲自抓感控督导员建设;院感办负责人负责感控督导员的日常管理;各科室成立以负责人为组长的科室感控小组,感控督导员由科室副主任、副护士长担任。②建立感染管理责任人,即院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院感办、医务部、护理部、总务部、设备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业务管辖范围内的感控监督及管理责任人;科室负责人为该病区(科室)感控责任人(包括临床、医技);每个人是自己的健康管理责任人,全员进行承诺并签名。③医院重视感控结果的运用,感控督导内容每天在晨会交班时集中反馈及传达;感控督导开展情况纳入所在科室的周感控质量分析;医院每月召开感控督导员会议,院长参加会议,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行政支持。
2.2.2制度文化构建
(1)根据标准、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的感染防控管理制度、流程。(2)明确三级感控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科室感控小组),压实三级感控责任(医院院长、科室负责人、每个人)。(3)建立操作规范,明确指引,规范记录。包括消毒设施设备操作流程、人员穿脱防护服流程、标本采集流程等;明确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空气及物表消毒方法、频次等。(4)制定感控督导员实施方案。①建立感控督导体系,实行双流向风险管理,感控督导员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科室的感控督导工作,由院感办负责人进行日常管理。②严格督导员的选拨条件:不仅需具备业务能力、有从事感控督导工作的意愿并认真学习,还需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③明确督导内容、职责和值班模式。感控督导员每班对人员、物品、信息流等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报告等。实行24h值班制,晚夜班及人少岗位实施相互督导。④建立反馈、汇报运行机制。实施三级督导反馈机制,感控督导员每天进行现场实地察看、传递知识、纠正偏差、收集建议及意见等;每周汇总分析并提交给院感办主任。医院每月召开感控督导员会议,针对感控督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感染防控落实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并改进。
2.3精神理念层———培育全员感控氛围
主要包括转变防控理念、提高感控工作能力、实施正激励、创建感控督导员活动氛围。具体为,(1)实施防控理念五转变。将以制度管理为中心向文化管理为中心转变;以注重事的管理向更注重人的培养转变,以人为本,从员工及患者的双重需求出发定义价值,尊重个体差异及需求,关注员工及患者安全的同时,也关注员工的成长;以办公室管理为主向以现场管理为主转变;从注重管理缺陷为主向管理风险为主转变;从注重结果管理向环节管理转变。(2)提高感控工作能力。医院制定感控督导员培训方案,计划性地开展感控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也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开展现场督导、反馈时机及技巧、头脑风暴、要因分析、风险失效管理、奶酪原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多途径提升感控督导员工作能力。(3)实施正激励,重视模范标杆的作用。①对于督导实施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的个人及团队,整改比较好的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运行好的制度及流程,创造机会进行交流分享;②邀请部分感控督导员担任医院感控课程的培训及考核老师;③建立感控督导员晋级机制,如表现突出的个人晋级为院级感控督导员等;④与个人职称晋升、职务晋升、入党、评先评优等挂钩,及时将个人的工作表现反馈到其人事档案所在工作单位;⑤创建感控督导员活动氛围。制定《感控督导员实施方案》并全员下发,医院举行感控督导员启动仪式、院长颁发《感控督导员聘书》、建立感控督导员交流工作坊等活动,借助医院公众号、东莞时报、羊城晚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⑥倡导在错误中学习与成长的理念。对同事最好的关爱就是严格的监督,一方面为感控督导员创建敢做敢言敢管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鼓励感控督导员说出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足,帮助大家共同成长。
3讨论
作为一家新创办、由新组建团队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在感控督导员实施过程中,面临自身的特殊性,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其感控理念及技能参差不齐,紧急调配到医院后,也没来得及经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就投身到疫情防控中。虽然感控督导员也是在科室感控小组中产生,但科室感控小组是全员中产生的,调查显示,87%(19/22)的感控督导员既往没有感控工作经历,其感控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工作技巧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初期的工作开展不被同事理解和接受,被人误解或嘲笑,发现的问题不被人重视等。与此同时,刚好医院感染管理团队负责人有感控文化的构建经历,虽是刚成立的应急团队,但问题的根源相似,必须快速提升感控督导员的感控工作能力,构建全员感控氛围。研究报道,完善制度、建立全院感控责任机制[8],可以使各科室各部门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工作、从容应对疫情突发状况并把感控工作落实做细。医院从三个层面进行感控督导员建设,在短期内快速扭转了督导员们不想做、不敢做、不知做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督导员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不仅愿意参与到该项工作,更愿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督导过程中,他们主动寻求院感专职人员的帮助,主动分享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及疑点。报道显示,医院文化不仅可以改进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标准服务规程[9-10],还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提高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力和执行力;快速建立人人感控、人人有责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感控学习型团队的建立。在此次肺炎疫情防治中,一些文化建设扎实的医院,以人为本,组织有力,运转有序,服务优质,对疫情常态化防治和医院长远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11]。在本项目中,感控督导员的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督导感控氛围快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持续改进氛围慢慢形成,这些都为感控督导员的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各项感染防控工作有序推进,实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
3.1感控督导员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全员感控氛围
各级领导重视易形成高层领导者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中层干部承上启下、积极推进,基层职工认同效法、付诸实践的良好局面[12]。①积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医院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文化氛围与管理者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上层不推不动,思想不重视,即使下发实施方案,也只是应付式地做一点表面工作。②注重人的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在医院感染防控大军中,不仅有高密集知识型人才,还有保洁、保安、护工等低学历人群。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在关注全员安全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感控督导员的工作能力建设,倡导错误是成长与学习的机会,实施正激励等举措推进全员实现自我价值。③广泛收集员工建议及意见,尽量做到对人的尊重。人受到尊重与重视越多,越会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努力[13]。在本项目中,医院各级管理者重视感控工作,多渠道征询员工意见,重视员工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和建议,肯定员工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以院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3.2感控人员的执行力与工作能力成正相关
文献报道强化知识可以提高感控人员的工作技能,提升感染防控理念,增强工作热情,加强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工作执行力[14-15],而执行力可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本项目中,医院不仅对感控督导员开展感控基础知识的培训,还增设了沟通技巧、质量管理工具等培训内容。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指导、案例分享、一对一带教等方式进行感控知识的普及。指导感控督导员运用PDCA思维应对遇到的问题,成熟一个分享一个,全面提升感控督导员的综合能力,督导文化更加深厚,督导行为更加深入,导致工作中发现更多存在的问题,以此带来更佳的执行意愿及行动。感控督导员来源于工作现场,服务于工作现场,他们了解实际运行情况,发现隐患,立即干预,缩短违规等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处置时间;也可以及时掌握需求,了解人员动态,为实施精准感控提供了客观、及时的依据,降低感染病例聚集及扩散的风险。
3.3感控督导员的工作内容宜根据工作能力进行布置,保持感控督导员的工作热情很重要
篇7
[关键词] PDCA循环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23-02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Bacteria Multidrug Resistance
SUN Shujuan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of Zibo, Zibo,Shandong 2550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propagation,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Methods 2011 will be the year for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 hospital infection, improve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update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relate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asures. Results 2011―2013 without the occurrence of cross infe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hospital,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effectively avoids the epidemic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DCA method 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multi-drug resistance, can improve the existing rectification execution problem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s conducive to medical quality.
[Key words] PDCA cycle method;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Nosocomial infection; Administration
目前,多重耐药菌(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国际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1]。为贯彻执行卫生部文件及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该院于2011年引用PDCA循环法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进一步完善,达到持续改进,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PDCA循环模式
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1950年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改进成为PDCA模式,又称为“戴明环”;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 ,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 ―检查;A(Act)―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1.2 计划阶段(P)
1.2.1 分析现状、识别问题 发现问题是每一个PDCA循环的起点,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认识不足,注重经济利益,对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未纳入综合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于形式[2],执行力不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监管不力;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知识缺乏,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造成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环境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3];手卫生依从性低,六步洗手法掌握不熟练,因工作量大及洗手条件、设施的限制等迫使洗手依从性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用药指证掌握不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治疗用药病原微生物送检不及时、送检率低,未及时按药敏调整用药,经验用药普遍;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科室合作淡薄,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临床医师在面对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掌握耐药信息不全面等。
1.2.2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要有效的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避免医院感染流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该院自2008年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相关文件、制度、规定及措施,如:医院文件《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的通知》、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更新修订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共八项;针对手卫生依从性低,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考核办法;成立了多重耐药菌联席委员会并制定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业务培训计划,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联合整治活动等;并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每月进行监督检查,使考核有据可依[4]。
1.3 执行阶段(D)
1.3.1 提高认识,加强医院感染意识 以争创等级医院为抓手,加强全员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及时请示报告,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1.3.2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医院三级网络[2],成立多重耐药菌联席委员会,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药学、后勤等部门的协作,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3.3 加强知识培训 为使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在全院范围举办多次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培训班,并邀请检验科、药剂科等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把医院文件及方案下发到临床科室及院内网方便医护人员学习;院感科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多种层次的培训班,并及时把所学知识传达到全体人员,提高工作的依从性。
1.3.4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联合整治活动,邀请专家授课,全员参与;根据卫生部活动方案,更新修订了抗菌药物相关制度,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深入到临床,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三级审核,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每月由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1.3.5 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严格执行: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没有条件时,进行床旁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物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使用手术干消毒剂、或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1.4 检查阶段(C)
根据计划及检查标准,院感科专职人员定期或随机到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考核,对每例多重耐药菌每周进行追踪随访,按照《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对应的各项内容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院感科对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建议,被检科室进行有效整改,院感科复检,保证防控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并记录追踪结果,处置表一式两份,院感科、被检科室分别保存。
1.5 处理阶段(A)
根据计划及方案,及时反馈监测资料,院感科每季度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临床科室,并传发到院内网;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部门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并完善监测方法;院感科每月对全院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考核检查情况及时汇总、分析、评价,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及措施,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达到质量持续改进。
2 结果
经过引用PDCA循环模式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进行实践应用,多部门 积极协作,提高了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达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近2年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3 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手卫生依从性提高难度较大,在落实手卫生考核办法期间,依从性较高,一段时间后开始降低;抗菌药物管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共同管理,这些工作都需要常抓不懈,需要下一PDCA循环中持续改进[5]。
在运行中,发现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可以广泛应用,如医院管理、科室质控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六亿,贾会学,贾建侠,等.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306-4308.
[2] 叶卫东.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46-147.
[3] 肖玲,李析茜,贾庚,等.医院感染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79.
[4] 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8(11):58.
篇8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71-02 中图分类号:R 47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6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今年4月初,我县部分乡镇暴发手足口病流行,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恐慌,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经过我们及时的救治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无一例医院感染发生,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安全。现就暴发手足口病疫情期间的医院感染防控与管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本县手足口病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全院开放床位210张,从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6月26日,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435例,其中男1328例,女1107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24岁。5月29日当日收住入院最多,达50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城区151例,占6.2%,农村2284例,占93.8%,以农村多见。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普通病例2425例,重症病例10例。临床治愈2324例,好转101例,死亡2例,重症转上级医院8例。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与管理
1.强化意识,迅速应对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院积极应对,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成立手足口病治疗专家
小组,召开全院干部职工动员会,及时传达疫情发展态势及上级有关收治手足口病和防控的精神。在短时间内立即抽调各科精干的医务人员,成立4个传染病区,专门收治手足口病患者。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请示,抽调乡镇卫生院的骨干医务人员16人支援我院手足口病的救治,得到了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全院各项医疗工作的有效运行。感控科在人员少,疫情重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减少休息和休假,认真执行疫情监控和网络直报疫情,严格监督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等。在2个多月的救治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
2.及时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随着医院管理年的深入开展,医院感染已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但近几年来,我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还时有发生,突显了部分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毒及防控措施不当等。针对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包括清洁工)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特征等认识不足,根据当前手足口病的流行形势,感控科采取多种形式对全院所有人员(包括清洁工)进行手足口病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做到人人知晓,尤其对重点人员的培训,以重点区域的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等工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使全院上下掌握了医院感染的防控知识并能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3.加强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 建立预检分诊的工作流程,在门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患儿,另新增加一名护士专门接诊,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测体温,如有发热、出疹,直接引导到专门诊室就诊。对于高度疑似,临床表现有手足等部位出疹、高热、精神差、嗜睡、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眼球震颤、惊厥等或生命体征有变化的患儿,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入院治疗。保持就诊环境清洁,保障诊室有效通风,增加消毒频次,避免拥挤。做好患儿之间的保护性隔离,减少在诊室中逗留,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
4.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1)病区环境的消毒 病区地面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湿拖地板,每日早晚各1次,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头柜、床护栏、玩具等)用含氯消毒剂500 mg/L湿擦拭1天2次。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医护办公室的抹布分开使用,不得混用,做到专柜专用抹布。使用后的抹布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单独清洗、晒干备用。床单使用后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死亡病人严格按终末消毒处理。
(2)空气的消毒 手足口病常见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故空气消毒我们首选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次,每次60分钟。病室保持通风换气。
(3)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与手卫生 进入病区的医务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严格按六部洗手法洗手并进行手消毒。医务人员的手是携带病毒微生物的载体,尤其是护理人员和患者接触频繁[2]。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3]。由于患儿多,输液多,护士常常是集中输液,为避免交叉感染,配备了快速手消毒液、快速洗手,既节省时间,又达到洗手目的。
(4)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4]。对治疗、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物品专人专用,配备足够的体温计,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后擦干备用。使用中的便盆、痰盂等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使用。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了二次污染机会,大大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概率。
(5)医疗废物的处理 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经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h后倾倒于病房厕所。病区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放入专用医疗垃圾袋内,密封袋口,由专人专车送垃圾场,外贴特殊标签,焚烧处理。
(6)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 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张贴手足口病宣传资料等。告诫家长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衣物、被褥经常在阳光下暴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患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向家长讲解预防原则,治疗措施等,让家长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疾病预后等,认识到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不必造成恐惧。
总之,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消毒与隔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医院领导,医务科、感控科、护理部的互相配合指导下认真处理每一个环节,做到有条不紊,群防群控、齐抓共管。在应对手足口病疫情的2个多月里,我们不仅完成了救治任务,而且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加强监督,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措施得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有效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确保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2010-4-20.
[2]陈会琴,陶晓琴.医院护理人员手污染的调查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5):354.
[3]白 桦,张安琴.汶川地震救援中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89.
篇9
关键词:医院感染 管理 控制
1 存在问题
1.1部分医院院感相关规章制度及措施不够健全,所制定的制度及措施针对性差,可操作性不强等。个别医院未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或流于形式。感染管理科挂靠其他科室并缺少专业人员。
1.2部分医院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专(兼)人员岗位规范培训及继续教育不够重视。有些医院领导认为,院感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医院感染管理不产生经济效益,开展这项工作只为应付上级检查。个别医院多年未派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的培训,以致许多院感专(兼)职人员管理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及时参照新的规范、标准开展工作。
1.3部分医院院感专(兼)职人员对本院医务人员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职业卫生防护培训,导致许多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如何分类,操作时如何保护自己等简单问题都不能回答。
1.4大多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常规的监测上,未开展目标监测和前瞻性监测,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能及时发现,总是到监测结果显示超标后再来整改,这样感染事件可能早已经发生了。
1.5部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混乱,没有按分类标准分类且暂存场所不符要求。甚至有的医院因为正在搞基建,导致无固定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分,露天混放,很容易引发院感事件。
1.6大部分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不够规范,医疗器械未归供应室统一处置。有些医院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周转使用效率,往往由使用科室自行清洗消毒,很难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2 对策
2.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和制度。2006年生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是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的职责。
对于100张以上病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直接接受主管院长的领导。这充分说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因此,医院也应高度重视。
2.2增强医院院感控制意识和知识。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都要增强医院院感控制意识和知识。领导重视了,院感控制工作才有可能在医院得以顺利开展。医院分管领导必须每年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并形成制度,定期派院感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以更新院感知识和观念,提高医院院感管理水平。
2.3要重视和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员培训。培训形式可以是多样化,如院内讲座、内部交流、外出学习后及时在医院传达等。在职继续教育是提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基础[1],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也是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医务人员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主动参与,才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2],对医务人员的各个环节要全面进行综合监测、合理评价,真正把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4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应该把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从原来的常规的监测转移到制定和执行标准作业程序(SOP)上来,变事后监测为事前预防。SOP是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3]。SOP不是单个的,它应该是一个体系,如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SOP、医务人员手卫生SOP、静脉采血SOP、医疗废物处理SOP等越具体详细越好。这样就使得医务人员在作每一个操作时都有正确的指导,从原来的结果监测转变为过程监控,从而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遵循“循证医学”的理论,每年在完成综合性监测基础上制定目标性监测项目并加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才能向科学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4]。
2.5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加大硬件投入。各个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从思想和投入上都严重不足,医院应加大投入,设立规范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并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派专人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
2.6加强医疗器械消毒供应质量。医疗器械直接和患者接触,必须进行严格灭菌消毒才能使用。因此,医院应该严格执行由供应室统一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确保医疗器械达到有效的灭菌消毒后才能使用,杜绝由于医疗器械灭菌消毒不合格而引发的感染,保证医疗安全[5]。
参 考 文 献
[1]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3): 309~311.
[2]吴影秋,刘月秀,吴旭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3): 315~316.
[3]朱耀明. 以ISO9000为管理平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5):19.
[4]于志臻,万敏,曹敏华,等.某三级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效果与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8):422-423.
篇10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面综合性监测 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2、消毒、灭菌后的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监测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
3、完成实习人员、新聘等新来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
七、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监督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的相关资质的审核。
八、加强对洗衣房、污水处理的院感监督和指导
九、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监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集中暂存的各个环节,严格防范医疗废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围环境。
十、规范供应室工作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与护理部配合,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