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is a kind of net separated sport item, and the player's performance need for superb technology and stro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crease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Based on thi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able tennis training, the importance and strategy of competi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s studied.
关键词:乒乓球;球员;心理训练;训练内容
Key words: table tennis;player;psychological training;training content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174-02'
0 引言
在乒乓球技能训练中,比赛竞技对球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打球技巧的提升至关重要。日常训练中重点针对比赛竞技心理状态的训练,可以大幅度提高球员的临场应变能力。作为球队教练,应该深谙此规律,结合球员的身体条件制定科学地训练计划,以此科学地提高球员的比赛竞技水平。
1 心理素质训练在乒乓球专业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乒乓球竞技项目具有球速快、动作技巧精细、发球路线旋转多变等特点,是一项比赛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乒乓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的比赛竞技项目,球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应该在快速发球或回球的过程中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实现战术目标。在比赛过程中,因为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而导致紧张、畏难、焦虑、缺乏自信或敷衍应战的情绪,最终都将反映在战术动作上,造成动作定型走样、变形,进而大大影响击球质量。
另外,球员的心理素质必须随着球技的提升而相应的提高,这样才能以更稳定的心理状态果断迎球。从这点来看,球员的心理素质对其比赛竞技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也表明:结合比赛竞技要求重点训练球员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其比赛竞技水平。因此,准确把握球员的心理动态,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其调节紧张、焦虑情绪,对于帮助其保持稳定的比赛竞技状态直挂重要。日常训练中,教练应该注意学员的生理规律与心理素质训练节奏的一致性。在乒乓球比赛中,灵活稳定的心理调节能力是球员获胜的关键。如果选手赛前准备不足,过高得估计对方球员的能力和水平,心理防线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当比赛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其自身对情绪的把控就会随着对方进攻强度的提高而出现而变得十分不稳定,进而战术技巧极易遭到对方的压制,技术实力最终无法充分施展。另外,在快速的发球与回球过程中,x手主要根据对赛场形势的研判来调整技术路线,其观察研判的内容主要涉及对方球员的表情、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教练员的表情和身体语言等等。在比赛进行中,教练员首先要保持冷静,以稳定的情绪和赛场把控能力能够为球员特别是出现失误的球员注入“强心剂”,使球员在复杂的比赛状态下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从而做到冷静自持。
2 日常训练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
在赛场上,球员可能出现过度兴奋、过度紧张、盲目、焦虑、淡漠等复杂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2.1 心理紧张,抗压能力差。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球员平时训练非常放松,技术也很好,但比赛前却心理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比赛时,肌肉发僵,动作走样、变形,反应迟钝,最后导致失败。
2.2 情绪不稳,抗干扰能力差。在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中,场上情况瞬息万变。球员有时会受到裁判和观众的影响,产生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2.3 心态不佳,意志品质薄弱。有些球员在比赛中不能摆正位置,摆平心态,而是过分自信或信心不足,导致比分落后时,缺乏斗志和拼劲。
3 基于实战视角球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鉴于乒乓球球员临场竞赛心理训练的重要性,需要乒乓球教练员加大对其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有效的训练手段、评价方法来促进乒乓球球员竞赛心理训练效果的提升。乒乓球竞赛作为一项隔网对抗类的运动项目,球员的临场发挥需要高超的技术与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因此,加大对乒乓球球员的竞赛心理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乒乓球运动训练的项群特征,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促进乒乓球球员竞赛心理素质的发展。
3.1 实战视角下日常心理训练的方法
3.1.1 模拟训练
结合比赛任务及对手的条件进行模拟心理训练。模拟对手的球技和打球方式进行对抗训练,使球员提前熟悉对手的打法进而在比赛中以稳定的心理状态灵活应战,达到超水平发挥的境界。
3.1.2 意念训练
在大赛即将到来前,球员的情绪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对比赛而言,保持适度地紧张是好事。但如果过度紧张,就可能影响战术动作的稳定发挥。意念训练就是选手灵活运用表象思维进行技巧训练。在正式训练时,球员首先要在脑海中重建技术要领,以备对抗中快速反应。
3.1.3 预见性训练
针对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和预测制定出灵活多变的应对方案,再结合反复的训练提高选手的临场应战能力,是预见性训练的主要目的。赛场上各方势力紧张角逐,场上节奏混乱,误判的情况难以避免,并且还能出现判罚不公的问题,这对选手的心理状态是极大的考验。如何克服混乱或不公平的比赛节奏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在观众喧闹或倾向性干扰的情况下又如何冷静应战?这都是赛前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作为球队教练员,可以在日常训练中敲锣打鼓或者模拟、播放各种混乱的声音来干扰选手的打球状态,或者有意识地打错分数考验选手的心理调控能力。这种模拟实战环境的预见性训练对快速提高球员的应激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非常有效。在2013年全国俱乐部甲C联赛团体比赛中,我方队员与对方的比分为1:1,比赛进行到第三场我队以0:2明显落后。在比赛激烈进行时场上突然停电,30min后场上供电恢复正常,我方队员状态稳定,但是对方的情绪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最终我方球员以稳定的心理优势连扳三局赢得了胜利。这场比赛充分证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过程的重要意义。
3.1.4 暗示训练
在比赛中,积极的暗示能够激发选手的竞争意识,对选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大有裨益。消极的暗示会对选手的心理造成冲击,使之情绪低落,对比赛失去自信和好胜心,甚至无心应战。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应该有目的的引导球员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比如“我一定要战胜对手”“别着急,一个球一个球拼”等等,通过心理暗示再逐步引导其将注意力放在球台和战术动作上。
3.2 具体的心理训练措施
3.2.1 提升乒乓球球员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
心理自控能力是考验球员临场发挥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为了确保球员在紧张激烈的赛事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日常训练中教练应该重点针对球员的心理素质加强训练,特别是要针对球员的负面心理状态加强疏导。比如在心理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向学员阐明比赛胜负的意义,使其正确看待比赛竞技中的输赢的问题,要让球员清楚,比赛仅仅是考验自己球技和竞技水平的一个形式,输赢虽然重要,但关键在与要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短板”,进而在日常训练中有目的地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同时保证下次比赛中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失误。因此说,结合球员的心理特征不断强化自我评价与比赛心态的疏导,是日常训练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3.2.2 重点训练球员在比赛竞技中的意志力
乒乓球比赛是战术和技巧的对抗,在快速击球与回球的过程中,赛场气氛十分紧张,稍有分神就可能措施良机,甚至被对方压制。因此,乒乓球球员不仅要具备出色的球技,还应该具有稳定而强大的意志力。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该有意识的营造竞技氛围不断刺激球员的感官和情绪,激发其竞争意识,使其在紧张的竞技氛围中逐渐培养起强大的意志力。当比赛落幕后,教练员要组织球员观看回放的比赛视频,帮助球员分析赛场上的表现,指点其应该在哪个节点上进行改进,以确保球员在下一场比赛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暗示,科学地调控心理状态,为战术能力的发挥做好准备。具体可采用自我心理暗示法、竞赛心理环境创设法、模拟裁判判罚训练法对球员加强比赛竞技意识及意志力的训练。
3.2.3 提高球员在比赛竞技中心理把控能力
π睦碜刺的把控能力是球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战术技巧之一。在比赛中,球员对心理状态的自控程度将对比赛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乒乓球竞技过程反复且枯燥,赛场上观众、教练员等各方的态度或行为都会对选手情绪产生影响,如果选手对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缺乏自控力,就会因为心理波动而影响比赛成绩。日常训练中对球员心理自控力的培养,必须为球员创设比赛环境,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擅长针对选手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适时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4 结论
乒乓球竞技运动中球员所具备的强大而稳定的心理素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心理战术,必须经过艰苦且反复的练习。乒乓球运动是一个智商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针对球员的心理抗压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为之提供更多实战锻炼机会,增加战术技巧的积累,这对提高其战术心理素质大有裨益。而稳定、强大的心理素质往往是超水平发挥战术和球技的基本前提。总之,乒乓球运动要想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稳定的心理状态是稳定甚至超水平发挥战术技巧的基本前提,因此在日常训练中球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状态把控能力,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若缺少稳定的心理素质,即使技术一流,也有可能在比赛中因为心理状态失控而“马失前蹄”,也不可能成长为出色的乒乓球球员。
参考文献:
[1]曾振豪,云琼臀,王树声.乒乓球球员赛前心理训练探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1).
[2]程存德.如何提高乒乓球球员在比赛中的信心[J].中国学校体育,2000(3).
[3]宁利新.乒乓球球员良好心理素质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8).
[4]郭志平,李安民,金晨曦,陶莹,王丽岩.乒乓球球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03).
篇2
摘 要 任何项目,任何运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优秀运动员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运动员能够取得多高的成绩的一个衡量标准,对于乒乓球来说,看似是没有身体对抗的运动,但是心理素质的比拼确实成为了一个致胜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员 心理素质 训练
乒乓球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充沛的体力,还需要精细的技术,虽然说它是一项隔网对抗性项目,没有同场对抗那么的激烈,但是,它的激烈程度也是很大的,比赛的胜负不再是以前那样,早早的就有了定论,总是拼杀到最后的关头,有时仅仅是一个球的问题,便会成为天壤之别,比赛比到最后就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了,更是考验一个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时候,意志够不够顽强,往往决定了比赛的走势,信自己,赢,不信自己,输。
作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在国际大赛上总是披荆斩棘,一路杀到底,我们包揽了无数的荣耀,中国队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其他国家,在第49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更是连续三次包揽了所有项目的冠亚军,这是何等霸气,何等的骄傲,但是中国也有失利的时候,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代表中国队比赛的王皓由于巨大的压力,未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最终未能抵挡住韩国选手柳承敏强大的攻势,与金牌失之交臂。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查阅大量的心理方面的书籍总结,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成果与讨论
(一)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所谓心理素质就是指人们通过培养和锻炼,形成的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感情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社会的现实生活的处理和承受能力。广义的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和活动形成的对个体活动产生影响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
(二)影响运动员竞技力的心理因素
在竞赛中,运动员的竞技力的发挥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如运动员临场时的身体状况,时差是否适应,旅途是否疲劳等等,但是其中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的心理学家指出,体育运动首先是一种精神现象,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第一,心理能量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就要有充足的心理能量,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竞技水平。第二,树立动机的适宜水平,不应该轻敌也不可以太看重结果,这样会影响自己竞技水平的发挥[1]。
(三)如何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
1.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的培养指的是有目的的培养和完善运动员在出色比赛中完成紧张而复杂的专项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任务时所必需的各种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一种教育过程[2]。
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乒乓球的训练中是与技战术训练中同等重要的,并且已经构成了体系,其实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锻炼他们在大赛中的心理素质。有的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总是敢打敢拼,势头强劲,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但是到了真正的比赛当中他们就畏手畏脚,不敢放开打,这就说明心理素质不好,从而输掉比赛。
2.心理素质的训练
第一,我们应该从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着手,都说,技术与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好的技术才是制胜的根本。第二,运动员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课的学习,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动员还是要去有所涉猎的,毕竟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第三,运动员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应该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去赢得比赛的胜利。第四,表象训练,就是说运动员唤起自己的训练表象,在比赛之前,将自己训练的内容以放电影的方式,在自己的大脑中回顾,修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边的研究表明,在比赛中,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对手什么样的比赛环境,我们在比赛当中,不仅仅是在依靠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精湛的技战术水平,更何况在现在的越来越激烈的比赛中,我们会发现,比赛往往在瞬息之间,心理素质对比赛的成败影响已经到了举足轻重的地步,就好像很多优秀的运动员,技术非常的出色,但是心理素质不够过硬,在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所以说,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要在训练当中为选手制定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比赛节奏。
(二)建议
首先,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将它放在一个较高的地位,要有计划、有目的、周期性的训练,多参加大型比赛磨练意志。其次,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因为责任感与荣誉感是运动员主动参加训练与比赛的重要原动力,只有帮他们竖立起来责任感与荣誉感,是他们良性的兴奋,让他们为了荣誉而战的话,那么他们的斗志会更加的昂扬。在比赛当中,要力争先发制人,抢先上手,乒乓球就是前三板,所以一定要凶悍,在关键球的争夺上一定要头脑冷静,分析好局势,摆脱杂念,打的稳定而又侵略性。这样才可以一击必胜。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3.
篇3
关键词:国际式摔跤;运动员;绝招技术;培养
在国际式摔跤比赛当中,运动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力量、速度、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还要有全面地专业技术水平,懂得抓住战机。一般来讲,高水平的运动员会在熟练掌握常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对个人偏爱且拿手的技术动作进行加强练习、着重组合以及配套技术训练,逐渐形成自己的绝招技术。要想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式摔跤比赛中利于不败之地,一定要有符合自身特点且熟练的绝招技术。然而所谓的绝招是相对而言且有一定条件的,从绝招技术的培养角度看,一定要经过系统的、全面的、规范的基础技术训练才得以逐渐形成。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国际式摔跤运动员绝招技术作出详细的分析。
一、国际式摔跤运动员绝招技术的选择与基本特点
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仔细观察每一个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记录各自拿手技术动作将其作为今后加强训练,形成绝招技术的重要参考依据。
1.培养绝招技术的前提
首先是教练员自身水平要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去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责任心以及管理经验,才能胜任培养运动员绝招技术的工作。其次要挑选有潜力的运动员,选择基础技术扎实且身体、心理素质过硬的运动员进行着重培养。
2.绝招技术动作的选择
通常来讲,运动员经过了两到三年的基础训练之后,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运动素质,对相关技术动作要领也基本熟练掌握。然后教练员可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特征、素质以及技术偏好等特点,去选择最适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技术动作,一般会选择5-6个自己拿手的技术动作,在进行多种训练手段、方式、步骤混合强化训练之后,培养出成功率达到80%-90%的技术动作,将其作为运动员的绝招技术动作。
3.绝招技术要稳健且多变
所谓的绝招技术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但要足够稳健,还要在使用中保持不断的变化,因此也就强调对绝招技术的组合、配套训练。在学习摔跤与训练过程当中,在绝招技术使用前的前、后、左、右、上、下全部组合一个动作进行训练,前一个动作是为了迷惑敌人,而后一个动作则是绝招技术的威力所在。
4.绝招技术要形成条件反射
通过不断的模拟训练,让绝招技术动作形成自动化的条件发射,并且不断变换对手,利用实战训练去验证绝招技术的可行性。在每一次的训练当中要反复多加练习,将正确的绝招技术动作予以定型,这样才能够在比赛当中准确的抓住战机,毫不犹豫且充分使用出绝招技术动作击倒对手。
二、培养运动员绝招技术的训练方法
1.不断变换训练条件与对手
在绝招技术的实际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处在不同的时期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目标、任务以及重点,因此要视情况去安排对应的条件与对手去完成技术动作的训练。比如,在练习“反抱大腿”技术动作过程中,刚开始训练时,教练员可安排体重比运动员稍微轻点,力量稍差一点,同级别或者低一个级别的对手。在运动员熟练掌握“反抱大腿”的相关技术动作之后,再逐渐提升难度,结合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去安排不同的对手,不断提高陪练运动员的要求,倘若陪练运动员安排不得当,也会导致运动员技术动作无法取得进步,或者是技术动作完全无法施展。
2.不断变换训练辅助器材
对于慎重选定的绝招技术,要进行长时间单调枯燥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员难免会对训练的信心、兴趣有所下降,所以,教练员一定要不断的变换训练方式,利用多变的手段、辅助器材去充实运动员绝招技术动作的日常训练。
3.通过实战与比赛去不断强化绝招技术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绝招技术训练之后,一定要在实战训练、正规比赛中去加以施用,通过不断的验证、改进、完善去强化绝招技术,保持强大的威力,使其成为自己克敌取胜的关键技术动作。同时,教练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去培养符合其自身条件的绝招技术,比如身高臂长的运动员可适当培养散手跤(如踢、搓、勾等)的技术动作作为绝招技术;身体协调能力强、速度快,但是腿力一般的运动员要适当培养双脚支撑的动作为绝招技术;级别高、体重大的运动员要适当培养破坏对手中心的技术动作。当然,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只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保证在实战和比赛中发挥绝招技术的真正威力。
4.重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实际的国际式摔跤比赛当中,不管是绝招技术的使用还是基础技术动作的发挥都是非常艰难的,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懂得审视场上局势,找准稍纵即逝的战机,有效发挥自己的绝招技术动作,还要有不惧怕的心理,敢于做动作,果断使用绝招技术动作。此外,还要对敌我双方绝招技术使用成功率有一个大致的预判,只有心理素质过硬,才能够确保绝招技术发挥最强的威力。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可通过语言或动作去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给运动员积极的鼓励,比如“放心大胆地使出自己的绝招技术”,“勇敢点,用力摔!”,“就是这样,不要放弃,还有大把机会”,“把握时机,把动作做到位”等,这些对运釉毙睦硭刂实呐嘌在实际比赛中会对运动员绝招技术的运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绝招技术可以看作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武器。任何一个队伍或是运动员个人,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没有独特的绝招技术是无法立足的。而运动员绝招技术的培养,不能是教练员能教什么动作就去让运动员练习什么动作,运动员的绝招技术一定是在训练当中不断巩固、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在比赛当中不断得到验证与发展,才能持续进步,灵活多变,从而保证其绝招技术的制胜能力。
参考文献:
[1]杜金龙.国际式摔跤训练中持续训练法的研究[J].才智,2015,(20):33.
篇4
一.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不同的。比如入学的适应问题,对所学专业的兴趣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等。
1.社会适应问题。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进入大学,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差距,如学校、专业、学习、人际关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所有这些情况都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适应问题,出现矛盾、困惑的心理。
2.发展方向问题。中国的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考大学成为生活、学习的唯一目标,但一旦考上了大学,特别是自己不理想的学校,就变的苦闷,找不到发展目标。
3.就业压力问题。目前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恐慌、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大学生显然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
二.解决问题的举措
1.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心理氛围。严肃活泼、松弛有度的作息安排,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一种心理背景,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反之,呆板的生活节奏,沉闷、压抑的校园氛围,则很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进行正面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首先,新生入校时,向学生介绍本院、本专业的现有状况,发展前景,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了解、热爱所学的专业。其次,为学生安排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如生活学习经验交流会,使学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方式和特点。第三,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活动内容应包括:自信心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情绪控制训练、潜能拓展训练等等,促进大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第四,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都与自我意识有关,例如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人生走的每一步,勇于面对问题,面对成长中的困惑。做到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理性地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以实现大学生们的人生理想。
3.引导大学生充实自我,积极规划好个人的职业大体方向。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兴趣和职业的困惑;二是如何参与与适应社会。究其原因,也是两个方面: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大学的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与社会。首先,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包括:准确评价个人的特点,认识自身的价值,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将个人与事业相联系等等,这样给自己一个人生的定位。其次,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多引导学生学习社会这本书,引导学生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了解这个职业的各种要求,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以及离这个目标的距离。个人自我的完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与社会接触。这样,从一开始,就为踏入社会,进入职业领域做准备,也避免了平时的盲目困惑、毕业时的盲目应对。
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失成败。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历史的重任,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吕建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对体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体育教练的要求标准也相应地提高。作为一名体育教练,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能够符合我国教育对体育教练的要求。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成为优秀教练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优秀 体育教练 因素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就要坚定自己成为优秀教练的决心,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不断地让自己向优秀的教练的目标靠近。通过自身的体育教育经验,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应朝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并能够执着追求
优秀的体育教练,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并能够执着追求。责任心让教练能够对其学生负责,用心培养、耐心指导。事业心让教练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不断地提高教练的素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能够执着追求才能够坚持,不管碰到怎样的劣质运动员都能够用心辅导,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够不忘初心,坚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众所周知,培养一名优秀的体育人才,除了其具备一定的体育天赋外还需要的是大量的训练和时间的打磨。这就需要教练细心地教导并与学生一起坚持辛苦训练,向运动员示范,可见教练对运动员的影响非常重要。
二、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体育教练应当有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教练与运动员一起锻炼,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非常辛苦。而教练与运动员一起参与训练才能让运动员更加投入,教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运动员产生影响[2]。教练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教练任务顺利完成,才能保证跟随他的运动员训练效果佳。这就对教练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对体育教练的心理素质要求高,是因为如果运动员在比赛时未能够发挥正常水平甚至出现意外成绩很不理想,这意味着教练之前所付出的心血算白费了。成绩不好,运动员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再加上教练心理承受能力不佳会让运动员失去所有的信心。所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加强自身建设、以身作则
体育教练要以身作则,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为人师表应有师表的样子,不能在运动员面前表现出吊儿郎当的样子,更不能丧志。这些不好的方面都会对运动员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能让训练取得好的成绩。所以教练一定要以身作则,让运动员摆脱不好的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体育教练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只有自身的水平上升才有资格训练运动员,也才能够建立教练的威信,也才能够有资格去要求运动员如何做,怎么做。否则,教练自身水准不高只会适得其反。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要全方位提高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变得优秀,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作为教练目标。
四、加强教育与管理
教练自身能力突出不一定能够培养出好的运动员,还需要好的教育管理。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管理工作。我国经济不断地提高,人们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运动员的生活水平同样提高,有利于运动员的发展。但从另外角度看,运动员的生活太好会造成不愿吃苦训练的情况,也会出现为了减轻训练强度动些坏主意。这些都需要优秀的体育教练给予有效的教育管理。首先,教练需求对运动员的生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管理方法,给运动员最为合理的管理方式,促进运动员的多方面发展。在管理运动员时教练还需要给运动员灌输爱国精神。运动员爱国才会听从祖国的呼唤,才能在比赛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搏,才能忍受训练中所有困难。国家对于运动员获奖的奖金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运动员奋斗的决定。但仍存在负面影响,不能让运动员产生金钱至上的想法,不能只是为了钱而投入到运动生涯。这样的想法是不能够明确运动员的真正使命,这样的运动员也是无法站上更高的舞台。所以教练一定要做好教育与管理工作,让运动员有民族意识、明确自己的使命,通过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来为国家做贡献。
管理上还需要重视运动队作风问题。没有良好作风的运动队的发展会受限制。而这也是抓管理的目的之一。许多优秀的运动队,管理工作到位、作风严谨,整个队伍非常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国家的高度认可[3]。当然,一味地效仿其他队伍的管理模式是不行的,也爻注意管理的方式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平时多观察对总结。教练在平时也需要关心运动员的方方面面,教练能够与运动员知心,达到共识,在体育训练中才会更容易突破运动员的成绩。对运动员始终是高标准要求反而会让运动员产生反感心态,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发展与动机是相互统一的。
五、总结
本文的分析是笔者结合体育教育经验所做的分析。如果体育教练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教练生涯估计也不会有较高的高度。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不枉“教练”这个称谓。也才能为国家献出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好、更强大。
参考文献:
[1] 杨杰.基层体校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08(10).
篇6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14-01
1 研究目的
在篮球比赛中有许多队员在训练时罚球命中率很高,而在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时刻,罚球命中率大大下降,其心理素质的高低往往起着比技术水平更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如何改善篮球比赛中罚球运动员不良心理因素,提高罚球命中率,是球队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根据有关技术资料分析和赛场实况,就罚球出现失误,自身实践时心理因素对罚球命中率的影响,及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做些肤浅的分析和研究,为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参阅1996年以来《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篮球》等刊物上有关篮球比赛的文章,并分析《篮球纵横》等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的篮球专著,结合《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等对影响运动员罚球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2.2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和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从有效问卷中,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统计,得出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情绪状态对罚球的影响。 运动员比赛受情绪因素影响非常大,通常适宜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成绩的发挥。
由于比赛时外界条件的刺激或内部思想方向的不断变化,不自觉地发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产生波动,如罚球瞬间突然出现新刺激(场外观众的呐喊或执行的罚球是决定胜负的罚球等),刺激就会通过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导致动作变形、僵硬,最后罚球失误。
这一系列不良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引起对相应机体失控,破坏投篮动作定型,最终导致罚球的失败。引起这一系列不良心理活动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运动员在以往罚球训练中缺少相应心理训练,缺乏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罚球的心理体验,以致承受不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反映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够坚强。
3.2 自信心对罚球的影响。 自信心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在现代心理学,特别在运动心理学领域,自信心是研究人员倍加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代运动遇到较多的问题。在学者的研究中,对自信心的概念虽有不同的解释,但分析这些学者们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自信心本质属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自信心属于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或主观体验,总之,自信心是构成运动员或人的心理状态的一个因素;其二,自信心是一种经验,或训练过程的结晶,或主观体验;其三,自信心是一种可调控的个人心理因素,如成功经验,或运动情境中,或坚持不懈地完成。这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自信心一个完整的范畴。
自信心是发挥运动能力的条件之一。信心不足会使队员感到拘束,导致罚篮不中。自信心也是保持沉着和集中注意力的来源,自信心还是运动员本身毅力的表现。教练员应肯定和赞赏队员的竞技状态、自控能力与毅力,从而增强队员的自信心。由于队员在罚球时,整个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每一个球能否命中都影响自己队的成绩。因而心理压力较大,就会出现心理紧张、肌肉僵直、动作变形的现象,不能发挥出原有的技术水平。
3.3 比分对罚球的影响。 投篮得分多少是决定比赛胜负的标志,是衡量球队与队员技战术水平发挥好坏的标志,也是队员场上表现好坏的综合体现。而罚球命中率是一个球队得分总和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比分对罚球命中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比分领先时,罚球技术就能正常发挥,命中率也随之提高。当比分落后较大时,有的队员就会丧失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当比分接近和相等时,是考验心理素质的好时机,心理素质好罚篮命中率正常,而心理素质差的人命中率就会受到影响。
3.4 比赛时段对罚球影响。 比赛时段也是影响罚球命中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赛的刚开始阶段,队员比较容易控制自己情绪,能正常发挥技术水平,但随着比赛的进行,时间的消耗,特别是比分落后的球队队员更容易产生急躁不耐烦的情绪,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信心不足,致使动作技术变形而导致罚球不进而丧失得分机会,失去自己球队将比分扳平甚至超出的时机而将比赛拱手让给别人。
3.5 环境对罚球的影响。 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场上各种干扰也多,这对罚球队员的刺激性会很大,使其注意力分散,这就增加了罚球队员的心理负担。观众对篮球比赛的热情越来越高,喧闹、呐喊、鼓掌此起彼伏,在比赛喧闹呐喊鼓掌声达到时,这种“噪声”能达到90分贝以上,声学中指出当噪声达到85分贝时,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常常带有目的的喧闹呐喊和鼓掌,具有一定的侵犯,再加上观众带来的影响,造成运动员罚球时视觉清晰度变差视觉反应时间延长、平衡器官功能不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破坏了正确的视觉效果,从而导致了罚球动作的变形而降低了命中率。
4 结论
4.1 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队员的运动焦虑、情绪状态、自信心;客观因素包括比赛时的比分、比赛时段及比赛环境。罚球在现代篮球运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罚球命中率的高低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对运动员施以某技术的专门心理训练,能达到控制自身情绪稳定性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目的,从而提高罚球命中率。
篇7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口译 心理素质 信息加工
口译,作为一门热门学科近些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追捧,对于很多人来说,口译是高大上的工作,曾被人形容“万人之上而不及”,可见其难度和挑战性之大。一般来说,口译是多学科,多理论支撑下发展起来的,涉及包括翻译学、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涵盖经济、科技、政治、体育方方面面。正因为口译工作这种交叉的复s性,往往对口译员的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而心理素质则是较高翻译质量的保证。
一、认知心理学与口译活动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主要探究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口译活动则是利用这种心理过程为媒介,对源语言进行接收,加工,然后再输出的活动。看似简单的口译任务,实际是一个大脑精力分配及脑耳眼心配合过程,而这其中每一项步骤都不是单一的,它们交织穿行。
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实在真正的口译活动中,记忆类型不仅仅包括以上三种,有时需要根据翻译对象和口译类型来确定。通常情况下,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是交叉进行的,短时记忆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由编码,储存,解码,输出几个步骤构成,缺一不可,比较有经验的口译员会对所接受信息进行处理,切分和提取,这一过程就像庖丁解牛,必须分清层次,抓住主干,提取关键点。另外对于长时记忆来说对口译者的要求更高,需要接纳更多的信息,用更多的时间去组织产出,对于刚开始学习的口译者来说,长时记忆是个很大的挑战,据研究表明,当演讲者在进行3-5分钟的讲话时,口译员可以在不用笔记的前提下复述60%的内容,而随着演讲者所讲述的内容越长,口译员所能复述的内容则会越来越少,缺乏逻辑性,对于篇幅较长的材料,译员必须借助笔记的提示来完成口译任务,否则将不能很好的产出。如何更快,更高效地提取信息,节省储存解码的时间,成为决定翻译成败的关键,因而,研究认知心理学能够帮助口译人员找到最快的记忆方法,也是成为提高译员素质和水平的理论基础。
二、如何利用认知心理学提高译员心理素质
1.演讲者口音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任何一次口译活动都有不可预见性,影响口译员发挥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就客观面来说,译员对于所要翻译的领域知识掌握不足,甚至对该行业甚少,缺乏相应的专业词汇,次,讲话人本人带有口音,干扰了译员对信息的获取,在很多大型会议的口译中,讲话人并不是native speaker,所以英文听起来不够标准,尤其是对于印度、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演讲者来说,口音略重,译员要准确获取信息必须克服两个方面的困难:即心里障碍和熟练掌握非标准英语发音的能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译员应当模拟真实条件下发生的口译活动,熟悉非英语国家演讲者的演讲风格和发音特点,从而降低口音因素对译员获取信息的干扰。在进行一场同传或交传任务之前,译员需做充分的译前准备,包括对演讲者语言风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最重要的是充分了解演讲人来自哪里,语速怎样,在掌握这些基本信息后,我们可以熟悉该国人说英语的特点,以便在口译中能轻松应对。
2.其他因素对口译质量的影响。译员自身状态和发挥会影响现场口译效果。因为译员自身的条件如先天记忆力、健康状态、年龄会影响记忆力,译员想要在口译活动中有突出的表现还有如下因素产生的影响:首先,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口译现场压力大,气氛紧张,尤其在国际性会议场合,译员可能得克服内在外在的双重压力,如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紧张无措,语无伦次,口译水平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听辨理解是口译活动的基础,听不懂内容,无法提取有效信息则无从记忆。另外,译员需要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真实的口译现场会有很多突发状况,这与我们平时练习所接触的环境完全不同,如话筒的噪音,听众议论的声音,会场人员来回走动的声音,译员如果没有很好的定力,很容易被周围的声音吸引,从而遗漏重要信息,打断本身完整的记忆力链条。
口译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力也是帮助译员应对复杂的口译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一个译员在经受专业的训练之后,其专业能力和临场应变反应都会得到大大的提升,换句话说,一个训练有素的译员在具备了良好的双语转换能力之后,如果能够灵活应用口译技巧,抓住演讲者所传递的主要信息,在听辨中有效运用记忆技巧,会极大地减轻听力负担,提高效率。
三、认知心理学在口译活动中的重要性
1.记忆力在口译活动中的重要性。好的记忆力是一种天赋,后天的训练更为重要。对于口译这种特殊性质的工作来说,记忆力直接决定了口译活动的成败。一方面,口译过程中,由于时限问题,译员需在speaker讲话的同时进行记忆,代码转换,输出和表达,所以强大的记忆力会在此过程中省事不少。译员在口译现场不能查阅资料书籍和电子产品,因此,在译前准备中需记忆大量的成语、缩略词、典故等。这些知识储备以便于译员在口译活动进行时,进行删选和判断,使得译文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另外,好的记忆力不是天生的,后天的训练和坚持必不可少。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译者应采用科学,适合自己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第一,跟读训练,也称影子练习,又叫目的语或源于复述练习,以便增强译者的同步能力及短期记忆能力。一般来说,跟读训练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音位跟述和片语跟述。音位跟述即跟述者重复念出每个他所听到的声音,无需等待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位的结束(甚至是一个单词的结束),所以跟述者与说话者保持同步;片语跟述意为跟述者在与说话者间隔一定时间后,跟述出说话者的意思。对于口译初学者来说,音位训练较为基础,很好操作,主要是训练译者说话的频率和速度,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译员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的训练。
第二,译者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符号和图形储存在大脑当中。对于复杂的语言句式来说,图形和符号则更为具体和形象,同时可以省时省力,帮助译员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源于信息组织加工。
2.笔记在口译中的重要性。记笔记首先会遇到一个重要问题,应该选择源语还是译入语,有的译员在记笔记时英语汉语总是交叉应用,导致最后无法提取信息,反而弄得手忙脚乱,所以在做笔记时,最好选用源语。源语的记录更为方便,译者不用进行语言转换,也就大大省出了时间和精力,帮助译员有更多的时间构建笔记模块,从而完整自己的记忆链条,达成有效的口译输出。
另外,笔记中另一个问题则是符号的引入。有些论述口译笔记的文章中写道:“多用符号,因为符号比字词易书写,易联想,易解读。” 但笔者认为,笔记的符号不宜过多,否则读取笔记又成为一个解码的过程,更给译者增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效的笔记就像给绳子打结,仅给译员作提醒和唤起的作用。因此,译员在口译练习时,应把精力放在脑记上,并附带笔记的辅助记忆。
四、结语
译员素质的培养是口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不论是对于一个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MTI的毕业生来说,还是对于一个专职译员来说,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是敲门砖,也是成为译员的最基本条件,在我们今后的口译学习中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Danica Seleskovitch.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2]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3]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篇8
关键词:ICU护士;心理压力;负面情绪;措施
现如今,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医学科技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临床医疗日益增加的需求,ICU肩负着收治患者病种多、病情危重以及具有集中的先进高科技医疗设备的特征。这些特征需要ICU护士不仅有全面的技术、超强的工作应变能力,并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ICU护士因为长期承受强大的工作压力,不仅其工作效率会降低,而且更容易患上心身疾病。有相关研究显示[1]:ICU护士在ICU病房这种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长期工作,在此巨大的压力下,其身心健康及工作态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护理效率和质量也会下降;其中ICU护士的个人具体情况如护龄、学历、婚育等情况对其负面影响均有重要影响[2]。又有国内的相关研究证明:在焦虑评分上,ICU护士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常模[3]。所以如何减轻ICU护士的心理压力成为了医院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工作。
1 ICU护士负面情绪的来源
①从护士个人方面来看:目前ICU护士的学历以大专、本科为主,大部分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护士们常常扮演着"超级保姆"的角色,常常被外界舆论误导,就会导致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降低。②ICU护士负面情绪的又一来源:工作时间紧且任务繁重,系统培训的时间缩短,而且大部分的护士在工作之余也没空学习,导致其对临床的知识需求不断增加而又不能被满足,造成护士的负面情绪。③负面情绪另一来源:医院的医疗纠纷增多,护士的职业风险较高。现如今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增多,而ICU病房中的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产生的纠纷也较其他病房多,这也增加了护士的精神压力。④造成负面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与患者或其家属的误解和冲突[4]。面对着ICU病房中那些饱受病痛折磨、不同层次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多方面的要求及不理解,会使得原本就工作繁重的护士极易产生心理压力,造成很大的负面情绪。⑤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不仅可以使护士直接产生心理压力,而且还会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一种紧张感,生怕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或者差错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在这种心理压力下更容易产生事故。
2 ICU护士负面情绪的应对措施
2.1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ICU病房多采用隔音的材料,而各种呼吸机及监护仪的报警音要以能够引起ICU护士的注意为准,合理降低噪音。
2.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护士长对于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要善于发现并肯定ICU护士的个人优点和成绩,赏识和尊重对方。在工作中,当护士出差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去处理,不仅要维护其自尊心,而且要让其从心理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护士长要耐心倾听护士的心里话,从而拉近与护士之间的距离。
2.3帮助ICU护士减轻压力 ①实行弹性排班,在患者少的时候,安排轮休,空闲时间组织娱乐活动进行调节,保证充足睡眠,降低夜班频率,减轻工作压力。②提高ICU护士的心理素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了解护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心理健康水平,开展疏导沟通,关心护士及家庭的生活,使护士没有后顾之忧。③同事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及时协调同事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2.4为ICU护士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为ICU护士提供的专业培养,可以选派优秀的ICU护士去进修学习,为护士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支持和鼓励其参加继续教育,对新护士增加系统的岗前培训:如根据不同病种做好各方面准备;进行紧急抢救时如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等训练。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护士的积极能动性,在整个团队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组织护士们学习新引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及专业技能,以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2.5培养ICU护士的心理素质及职业道德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应注意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使其心胸宽广,拥有乐观开朗的健康人格。加强ICU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意识到职业是不分贵贱的,做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2.6提高ICU护士心理素质的自觉性 对ICU护士进行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之处,认识到自身心理素质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使得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3结论
总而言之,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与其护理技术水平能否逐步提高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根据ICU护士出现的不同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5],及时减轻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减轻其负面情绪,使其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工作。同时也应该呼吁全社会人群去尊重护士,为其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田春梅,张素珍,临床护士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53-54.
[2]贺文芳,宋慧君.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175-177.
[3]王碧华,李小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4):1674-1676.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I)06-122-03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热点。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把眼光放到了自主创业上。然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受择业理念束缚、创业成功率低等因素影响,自主创业的学生并不多。“在‘学位等于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的大学生创业活动普遍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创业活动兴盛,而国内的大学生创业还刚开始起步,与国外差距较大,所以冲破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的束缚,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是时展的要求
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创业对社会经济的促进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必然成为就业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种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同志早在1999年就强调,要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06年初同志就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构想,此后国家出台了大量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目前我国的学生创业机制正逐渐确立和完善,在这种体系下市场经济的独立性、平等性、竞争性、规范性特点,为大学生主动立足市场、独立自主创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受传统就业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不敢创业、缺乏进取精神,仍然幻想能如计划经济时代那样,企望通过国家机制获得就业机会,为此公务员考试等成了他们就业的首选,但公务员岗位僧多粥少的现象让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高校教育中加强创业心理辅导就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是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据统计,2008年有近100万大学毕业生尚未就业,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610万人,至2010年面临就业选择的高校毕业生近1600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以及受美国金融风暴冲击,企业倒闭、就业岗位不断减少,供需矛盾愈加突出,毕业生面临的是更加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不再有过去所谓“天之骄子”的优势,就业逐渐转向了买方市场,社会现有的就业岗位要想消化大批的高校毕业生就很难,各级高校对培养出的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无能为力,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成了国家、社会及家庭关注的一大难题。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而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所以只有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的创业素质,才能缩小和社会所需人才的距离,通过主动开拓创业之路来拓宽社会就业岗位,减轻总体就业压力。
(三)加强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现实要求
创业活动是通过独立自主的经营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消费者提品的过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在影响当代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诸因素中创业心理素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许多大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既不能充分估计创业的风险,又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诸如管理领导才能、开拓创新能力、艰苦创业精神等。虽然现在很多大学生已经看到严峻的社会就业现状急需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校期间也能够去努力学习,并主动寻找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个人能力,但由于个人经验和水平的局限,很多大学生对如何走人社会还是比较茫然,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明确的奋斗思路,看不到自己和社会的差距,还有些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愿望但不知从何做起,个人创业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如不会与人沟通,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创新性的思维和敏锐把握市场动向的能力,缺乏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抗压能力,诚信度不够,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这些都对他们以后走入社会,顺利进入职业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学社的调查显示,学生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都比较关心,其中性格与气质、人际交往、成功心理学等成为他们最感兴趣的心理话题。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创业心理素质辅导,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克服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健全大学生心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他们的就业思想由等、靠转为主动创业。国家“十二五”规划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将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新创业型的大学,因此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内容
(一)自主创业的意识
长久以来,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大学毕业生们往往觉得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才是他们就业的理想去向,自主创业被大学生们看成单纯的做生意,类似小商小贩,对自主创业的错误认识以及大学生的虚荣心迫使他们不愿意自主创业,所以近年来公务员报考愈来愈热,自主创业的大军里却很少看到大学生的影子。自主创业还仅仅停留在意愿层面上,就业、考研依然是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自主创业的意识淡薄。自主创业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能挖掘自身潜力,需要有很强的自信心,因此,自主创业意识是创业心理辅导的首要内容。
(二)自主创业的热情、自信和勇气
创业热情是创业者创业行为和创业思想的动力组织,是决定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每个人都有热情,但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自我实现的渴望,促使他们的创业热情更加强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改变自己的现状,他们目标明确,企望通过创业积累财富,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这种创业的热情是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必要因素。创业是非常富于挑战性的,也是
非常不易的,创业的成败并存是对大学生素质和人格品质的检验,更是对其心理素质的考验。创业中风险与成功并存,大学生要有独立、坚持创业的勇气和信心,要有迎接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要有敢于冒险以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意志,要有应对和处理创业中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有耐挫力和寻求变革、大胆创新的意识,惟此方能创业成功。所以,自主创业的热情、自信和勇气是大学生心理教育辅导的重要内容。
(三)自主创业的能力
自主创业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创业理念要求很高。在当代的创业教育中,“创业”已经超越了“创办企业”的狭义概念,而是具有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等广义上的含义,其内涵体现了创业者的困难与艰辛,体现了创业过程的开拓与创新,因此,创业活动对创业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合理的结构,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掌握和了解一定的税务、投资、法律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大学的心理教育逐步养成自立、自强、进取和创新的人格品质,提高自身的开拓创新、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以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来促进自主创业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创业教育,唤醒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创业意识。因此,高校应以现代创业教育理念为主体,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逐步将创业教育提升到重要地位,教育大学生要认清社会发展形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要让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转变传统的就业理念,树立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实现理想的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的意识。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的课程较多,但主要倾向于知识传授,对技能的培养较为欠缺,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有许多高校还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因此加快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主动创业意识,对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创业成功比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更广大的意义。高校应通过策划、设计、组织创业实践活动,使课内课外、集体个体活动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让那些思维活跃、信息灵通、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及早进行创业模拟实践,使其在毕业后顺利跨进大学生创业的行列,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创业。高校应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服务。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尽管许多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但创业教育往往侧重于倡导,学校未能在创业实践方面探索出很好的途径。据调查,高校开设创业大赛的较多,且往往局限于比赛,活动结束后没有后续支持,获奖的创业计划大多因创业基金的欠缺而被束之高阁。所以,高校应建构科学合理的创业体系,在针对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课程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要与社会上相关企业加强联系,为学生的创业规划与企业开发搭桥,并大力筹建创业实习基地,广谋创业基金,组建创业信息咨询平台,为大学生的创业出谋划策,为大学生毕业后开创创业道路积累经验。此外,高校还要加大创新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可从大二学生起开辟专项基金创设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申报工作,以此激励在校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还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与当地重视科技创新的企业共同举办科技文化节或学生创业成果展。或针对有创业理念的大学生,把学校的服务机构管理机会优先提供给毕业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产、供、销相关知识,熟悉创业流程,为走向社会后的毕业生自主创办、经营企业或实体公司,甚至从事科学技术发明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奠定基础。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培养
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不仅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完全的人格品质,如自立、自强、创新等,以及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应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创新人格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创业心理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与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可以采取创业榜样激励大学生的创业人格养成。榜样示范和典型引导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崇敬,并在人格养成方面促进目标的具体和形象化。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创业环境熏陶,校园文化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形成,学校应该重视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因此良好的创业校园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形成起到帮助作用。在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养成过程中,学校的创业心理教育应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加强全面、细致、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构筑创业思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有利于帮助学生遇挫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保持最佳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创业。因而,加强大学生创业人格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适调整自己创业中面临的任何问题,从而消除各种心理不适,恢复平和心态,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为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结合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际状况,针对不同特点和需要的学生开展创业心理辅导,指导心理素质训练,引导大学生挖掘自身创新潜能。心理素质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性格特征,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一代,渴望获得创业成功的需求心理大,因此在大学既要对知识、事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要逐步培养较强的事业心;还要扩大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激活创新思维,学习创业过程中的各方面经验。大学生只有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才能在日后的创业中不断根据外界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协调发展。
(五)加强大学生挫折耐受力的培养
失败或成功是大学生创业实践和成长壮大的必然过程,勇于创新、乐观自信、团结合作、锲而不舍、不怕困难和坚定的信念等是大学生理当具有的重要品质。但目前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所以抗挫折能力较弱,踏人社会后,残酷的竞争会对他们的意志力造成很大影响。创业既富于挑战性,又成败并存,所以创业的历程更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检验。大学生创业要意志坚定,要具有顽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不退却,能够变逆境为动力。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每一环节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很多困难,所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耐受力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大学教育中有目的的心理素质培养,就能把失败看做积累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就能超越失败迎来巨大的成功。
总之,自主创业正逐步成为大学生择业的新趋势,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欠缺是导致大学生创业难、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所以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毕业生是最具创新潜力的群体,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大学毕业生良好创业人格的养成,并促使其真正成为创业型人才走向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人创新力量,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梅 强,谢振宇,赵现兵,创业辅导体系建设及其绩效考核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2):97-98,
[2]高 跃,大学生生存教育问题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9-90。
[3]郭韶敏。高校创业心理辅导实践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杜版,2011,(3):126―128,
[4]张含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11,(2):50-51,
[5]张 楠,北京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28―129,
篇10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体育课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调控情绪,改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是只有在一个好的情绪状态下,才能有高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运动能对人的行为活动起很大的调节作用,可以直接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能降低紧张不安,从而调控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小学生经常由于作业、考试的负担,以及老师的批评等原因, 产生精神压力,不开心和学习效率的低下,以致心理紧张。这时候适时安排一场足球赛、拔河比赛,可以使学生在消耗体力尽情的流汗的同时,抛开一切烦恼和压力,放松身心维持心理平衡。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的自信心。总结所有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光靠智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才能取得成功。这一点不言而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意志品质的最好时期,而小学体育正是培养意志品质的一个好机会。一次次到了以前无法完成的体育动作,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己坚强了很多。当达到自己的一个个的体育目标,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自信心也与此同时得到了增强。
2、通过体育增进心理健康的实际方法:虽然体育运动本身已经具有锻炼心理健康的效用,如果体育老师能给体育课加入新的技巧,这种效用将会是锦上添花。
首先,要有一个自由轻松活泼的体育学习氛围。不要将体育项目的考试作为唯一的标准,更不能时刻给学生必须完成到什么水平的硬性指标。可以尝试类似大学的选修课一样的体育授课制度,指导学生根据兴趣自定学习日标、自选学习内容、自主进行学练,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其次,要做好足够的体育技能指导。比如说,通过词语暗示增强大脑调节控制情绪状态的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一般就是给学生积极正面的暗示语,如“很轻松”“我很愉快!”“我能行!”等,用以改善情绪状态,并增强自信心。要经常进行呼吸调节训练,进而调节情绪,这也是我们经常在考试前实用的方法。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的体育教学。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现代教学观,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遗传型”和“灌输型”教学观,因此很容易单纯去追寻没有理念的教学形式的现象。如目前许多学校都尝试了选项教学、小集团教学、体能分班教学、个人特长分班教学等形式和方法,以努力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思想僵化,使得这些教改尝试大多停在形式的层面,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练的过程,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手势、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并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在教学中,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各自的艰辛与欢乐,促使师生感情进一步融合,产生默契。在学生休息或课后小结时,教师可以讲一些中外体育故事和有趣的典故,通过幽默的语言和微笑的面容感染学生,让他们在笑声中领悟一些道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带操、做示范、当体育小组长或当裁判,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达到锻炼胆量、培养能力的目的。针对有些学生平时运动技术掌握不错,在考试中却发挥失常的情况,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模拟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如在背越式跳高课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消除紧张、恐惧、担心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体育比赛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60米往返接力赛中,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成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双方队员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将这种特殊的心理考验移植到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4、优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5、适度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完成的难度,如在篮球跳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投篮的距离,当达到一定命中率时,增大投篮点的距离。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冷漠或不按要求练习时,应及时给予适当批评,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对在练习中明显偷懒或
- 上一篇:淀粉污水处理方案
- 下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