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专题课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专题课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专题课教学设计

篇1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反思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47-03

2011年9月7日至26日,我有幸在保定学院参加了河北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回来以后又参加了三个专题的网上学习研讨。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讲座引领,有教学实地考察,有学员互动交流。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大,提升了教育理念,夯实了专业知识,开阔了教学视野,更新了数学观念,增长了教研技能。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展示,更让我内心受到强烈震撼,由衷地感叹教育的天空如此湛蓝高远,三尺讲台如此绚丽精彩。通过培训,我备感教书育人的责任厚重,在这份厚重的责任面前,我愿为之上下求索,奋斗不息。现将培训学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中,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例如:如何解放学生?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双基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困惑、烦恼着我的教学。我带着困惑和烦恼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中得到教师指点和引领,使我对课改有了全新的认识。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新课标研制组组长王尚志教授讲的《整体把握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王教授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沿革、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讲解了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特别谈了当今认识数学新课程变化的三个基本视角――数学视角;教育视角;学生视角。

(一)从数学视角看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鼓舞和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数学是科学、理论、语言、工具、技术、文化、伙伴。

(二)从教育视角看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仅限于关注那些将会成为科学家或者工程师的人,更需要关注确保国家将来的劳动力需求,无论在足够的数量上,还是在技术的熟练上都应该超过现在。建立适合所有人的良好数学教育,是国家利益所需要的。文科、工科、理科等不同专业方向需要不同的数学,不同人对数学需求的不同,在数学发展不同。

(三)从学生视角看数学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不仅学习知识的本身,还要掌握认知的手段;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

这些观点与提法,使我加深理解了解放学生的含义。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解放学生,就要解放学生思想。有关新课程理念要告诉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学习资料的典型性,以及如何用学到的知识和智慧去创造未来美好的人生。从我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教师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对于学生来讲理想和思维决定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同时,我觉得我们要围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教育教学,转变教育升学观念,从而对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以及小学、中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谋划。

又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课程教材研究员章建跃教授作了《有效改进课堂数学》报告。章教授首先介绍了课改的基本共识,就是教育的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强调“启发式”讲授,突出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接着,就有效教学话题谈了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引进概念不自然。2.缺乏问题意识。3.重结果轻过程。4.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5.机械模仿多思维少。

听了章教授的讲座,我真正认识了三维目标,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一味套用三维度,凑三维目标是盲目的,是对三维目标认识的扭曲。通过学习、反思,我总结了自己看法和观点,完成了论文《关于三维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思考》。我清醒地认识到,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有内在统一性的,是交融一体不可分割的。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心理维度,不是教学目标的维度。教学目标是落实课程目标的目标,其设计应遵从“最近发展区”原则,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来确定。要聚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能力、理性精神。不要机械套用三维度,凑目标。

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教学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落实三维目标的一次拨乱纠正。

又如,保定学院黄英副教授讲的《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专题报告。黄老师借用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地简述了双基教学对数学教育的作用,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既不能把中国教育成功一律归功于双基教学,也不能把中国教育的缺失一律归罪于双基教学。我们应在双基十分坚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不能为搞创新而丧失了坚实的基础,也不能因强化双基而禁锢了思维能力和淡化数学思想的培养。我突出的感觉:我们对双基教学认识不够深入,对课改改什么不很清楚,留什么也不清楚,过去教学过于注重双基忽略创新精神培养,现在又过于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而忽视双基培养。课堂上讲的不够,练得不牢,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得基础知识理解不深。

几位教授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现状给学员们一个全面的理性的分析梳理,让我们找到了课改与实际教学的结合点,使我们从新的高度客观地、理性地认识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理念。

二、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我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真心感谢培训老师的点化引领,特别是河北省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保定市高级教研员徐建乐老师的讲解,徐老师长期从事数学教学法研究,长期扎根数学课堂,有理论有实践。很多提法值得我学习。他在《进一步理解新课程下的教与学》指出:

1.对数学教育意义的思考,要从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教育性思考。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人的智慧、情感都要获得发展。

2.对教学的思考,要关注学习理论的学习;要关注默认知识的理解;要关注思维方式训练;要关注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关注弗莱登塔尔教学原则;要关注教会学生会学;要重视合情推理;要重视直观;要注重内容呈现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要注重数学的认知规律。

3.“过程的教育”不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

4.我们要为了理解而教;教学的过程对非智力因素要给以关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领域的开发不可或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是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重要的因素。

这些观点让我深深的懂得:数学知识赋予了数学思想,便有了数学灵魂,便彰显了数学的生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生命延续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和数学素养积累、开发、提高的过程。数学教学不能失去本色!

三、增强了专业学习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学然后知不足,过去认为自己很有知识,很有水平,很优秀。听了保定三中分校高级教师章巍《把握数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的精彩讲解,我突然感到心痛!在日记里我是这样写的――有一种痛叫黯然无声却痛击半生,半生的痛曾是无谓的伤害,这伤害曾令我恍惚自豪。这痛便是教学的心痛,这痛是今天才感觉到,这痛令我半生的教学成绩忽略为零,面对你,我的小老师,我觉得我像是没有进入教学的学生。章巍老师年仅二十七、八岁,在全国做过无数次示范课,多次参加世界数学年会。面对他优异的成绩我自惭形秽,聆听他对数学教学高深的见解令我由衷敬佩。如他由实践总结出的:

1.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寻找数学知识恰当的教育形态,数学有三种形态:原始形态、学术型态和教育形态。把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是所有数学教师的责任,把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是理想的数学教育。

2.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很重要,教师过早介入学生思维过程,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就在教师的所谓引导下逐渐下降。教师对学生思维支持与帮助应是隐性的,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近似于在发明创造;教贵在度,学贵在悟。

3.低效或无效的课堂常常是教师自身低效或者无效劳动造成的。

小小年纪有如此丰富的经验,真的很佩服!从他身上我看到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的化身。我感到学习的急迫!不学习不提高就是落伍,专业知识不更新就是低效教学,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是课改赋予的使命。作为骨干教师要处于领先地位,就要学习在前。学习改变观念,观念决定成败。

四、增长了教科研技能

参加培训是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更是一次教学技能的提升。

从保定学院韩素兰教授讲解的《求解中学教师科研难题》中,我学到了选取适宜的研究课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抓住有价值性、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的小课题,运用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总结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进行研究。学会小题大做,需要“胡说”“八道”。

从保定学院周和月教授讲解的《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我学会几何画板的操作方法,几何画板使几何图形通透灵性,体会到了几何画板带给教学的直观和效率。

从保定学院沈建平副教授讲解的《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讨》中,我学到基于数学文化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技能、学会了基于数学文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明白了探求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背景知识的过程。

从保定学院庞晓丽副教授讲解的《创新教育下的课堂――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发现》中,我学到了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了解了数学课题学习的内容,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探究学习、数学主题阅读,学会了数学课题教学模式。等等……

另外,通过网上近90个小时的听课观摩,反复学习了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学校吴文丽老师主讲的《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诊断与教学调控》;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王玉起老师主讲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北京十二中初中二部杨竞老师主讲的《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我掌握了诊断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提问的技巧,强化了习题课的思维程序教学。

五、网上论坛,取长补短

篇3

复习课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复习课,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图表,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使知识点系统化和结构化;另一类是习题复习课,目的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逐层递进的题组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加强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

二、数学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1.温故知新再学习原则。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要给学生以新的收获,即“在练中学”。学什么呢?可以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可以站在更高一层次看待问题,学习用思维指导行为;也可以教会学生一种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授之以渔;还可以横向、纵向提升难度,拓展思路,训练思维,让学生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时间和空间。

2.知识结构系统化原则。通过题组有目的的练习,我们应指导学生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结构图,使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要培养学生定期梳理知识结构的复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梳理知识结构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要“讲到关键”。复习课要重视“文字语言的叙述、数学语言的表述、图形语言的描述”三位一体相结合,结合复习内容,全方位地给学生展现数学学科的表达多元化,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数学思维空间。

3.基础知识习题化原则。要想上好复习课,就要把基本知识以题组的形式呈现,不能单纯地只讲概念,而应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即“基本知识习题化”,也就是要“练在讲前”。“基本知识习题化”还必须做到“例题、习题模型化”,即做“好题”、“做好”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所要复习的内容精选习题,尤其要重视学生平时的错题,使练习不疏漏、不重复,题题有目的,题题有深意,习题安排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娓娓道来,即做“好题”;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引领者的作用,掌控好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的、分层次的、有效的监控、评价策略,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确保学生“做好”题。

4.训练方法科学化原则。教师要加强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五字要领“引——疏——点——激——导”,教学手段始终要配合学生的认知、接受特点,要谨记“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规律,也就是要“在学中练”。复习课也要重视引入环节。虽然不是新课,但新颖、恰当、贴合主题的引入不仅可以马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渗透德育思想,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互通。

三、在复习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数学复习课要加强主导性和落实主体性。加强主导性,就是教师要创设好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恰当地指导和引导,注意对课堂的控制,收放自如。落实主体性,就是要突出学生练习、消化、理性的思考,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方法、进度,让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有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加强主导性和落实主体性,要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比较旺盛的求知欲望。为了提高数学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数学复习课必须关注学生多一点。

2.数学复习课要抓住针对性、加强节奏性。要抓住两个针对:一是要针对高考命题趋势设计课堂教学。高考考什么,不考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考的重点复习;对每个知识点,高考近三年怎么考的要研究清楚。二是要抓住学生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情况,要恰当取舍,度量深浅难易,突出针对性。这就要求做到充分备课,对每一教学环节周密设计,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思维活跃,提倡课堂节奏快一点。

3.数学复习课要注重联系性,强化专题性。数学复习课,一般而言,一节课适宜一个知识点。为了落实好知识点、梳理清楚知识的纵深与横向联系,围绕这一个主题,要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探究和归纳,并要求教学过程不时有新知识和能力形成,对学生的易错点、易误点给予警示,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和深刻性。这要求教师善于归纳总结,有较大的备课量。数学复习课,必须注重全方位联系,专题性强一点。

4.复习课要控制好课堂容量,注意内在的消化。课堂容量太大,学生不易消化接受;课堂容量太小,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效率不高。复习课,对某个知识点,要么不探究,要么尽量研究透,不要浅尝辄止,否则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好的复习课,都反映出了较大的课堂容量。

篇4

关键词:微课;发展现状;优势特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16-04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其限于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既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在其基础之上发展而来。自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从2013年开始,微课在中国被大范围推广。微课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已经在教育界勃然兴起。

一、国外的微课研究发展状况

国外的微课发展较早,其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 P. Kee提出的1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2004年7月,英国又启动了时长为15分钟的教师电视频道,并积累了长达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视频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独立教学设计师和网络学习顾问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程”(Micro Lecture)的概念,简称微课,其目的是引导教师聚焦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与学习的途径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009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开发了“One Minute Professor”项目,把“微课程”到了名为“One Minute Scholar”的网站上。与此同时,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学习模式在各国兴起。2011年前后,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因其特有的优越性(例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学生学习中的互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参与度、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等)在美国被广泛推广,并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地被大量应用于各类课程(例如西班牙语、大学英语、数学、科学等)的教学中。

从国外的微课发展研究过程可以看出,微课的组织形式以及呈现渠道多种多样,既有电视频道,又有网络平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微课呈现的主要途径。根据人们的现在生活以及工作的特点,微课以时间短、内容精和直观视频等特性,能够做到使人们不管身在何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可以让人们终身学习,故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众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微课的创新实践。目前,微课主要被应用于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首次提出“微课”概念的美国,在2008年创办了视频资源库“观看知道学习”,涵盖中小学所有教育主题。走在教育前列的英国在建立教师电视网站的微课视频资源时,对微课的应用和推广远超预期目标。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Carolyn Brophy教授将“微课程”模式引入《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中。这种“微课程”教学模式告诉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检索相应的学习资源,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面,挖掘自己需要的知识,能够取长补短的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这种短时紧凑的学习形式,可以使学生、教师以及研究人员、其他人员开始思考利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中国的微课发展现状

2011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在全国首创“微课”模式,率先开发出了超过3000节的优质微课,将原本45分钟一节的网上公开课,缩减至5~8分钟,保留精华内容,在1个月内,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启动了“首届中国微课大赛”。紧随其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反响热烈。2012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启动“凤凰微课”项目,分专题、模块微课,课程时问10分钟左右,学生通过学习微课程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凤凰微课”同时开发了微软WIN8版、苹果IOS版和安卓版,将微课内容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从课堂扩展到工作、生活,微课应用领域从教育扩展到各行各业。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2014年11月20日至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继续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在2013―2015三年的时间内,微课在各个领域中均有了突破性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微课。上海轨交总队利用微课开启“全警消防”培训模式;山东淄博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在初任训练中推广微课;国家民政部培训中心推行以“微课”为主题的培训方法。2013年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燎原之势。国内能够学习微课的网站还有第九课堂、微课网、中国微课、油菜花网等。教育微信有:第一教育、北京市延庆县教育局微课学习园地等。另外,以“中学生全能型学习工具”定位的“微课圈”的推行使之成为目前市场上一款能独立解决中学生所有学习难题的APP。

综合来看,中国的微课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1)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2)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3)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建设阶段。也有学者将其分别称为理论探讨期、技术研究期、创新研究期。因为中国的“微课”发展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有了较多关注和推广建设,但整体而言对“微课”的认识理解还未统一,资源建设尚未成型,应用研究尚且零散,评价模式尚不完整,还有待深化微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建设。

三、微课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所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由中小学向高校发展,由区域向全国扩散。目前,微课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均有应用。其应用范围广泛,形式很多,对其进行梳理、分析与归类,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在设计开发微课时的针对性。微课在教学阶段、组织形式、教学目标上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将教学重点提炼出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使得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例如,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微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体育动作通过微课可以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微课也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解决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回想知识、巩固知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如此,微课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涉及了各类学科,例如大学音乐、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其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是覆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听力、阅读与写作等。微课的应用发展也为师范类高等学校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台,“微时代”的到来,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法。例如,高等师范院校一般都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将微课模式引入该课程教学,可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环节重点放在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方面,引入微课可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以培养未来教师为主要任务,教学能力是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在高等师范院校可大力推行微课,将微课作为师范生学习教学技能的一条途径。通过对微课的实际设计、制作等过程,师范生可以学习相关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但目前,微课在高校师范专业上的应用仅限于某些基础课程,在教育类课程上的应用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有待大力推广和发展。

四、微课的优势及主要模式

相比于传统课堂,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用途广泛、易于传播、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使用方便,半结构化、交互性强、方便扩充等特点。据调查,在网络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最佳集中时间是10分钟,而微课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微课要求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这很符合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微课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教学与科技相结合,能够推进教师的任课能力,同时也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微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方式和基础。微课是在web 2.0时代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展。在社会环境大背景推动下,师生对微课教学的认知情况不断加强,积极性不断提高。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微课的推广应用,其教学模式也引起了广泛热议。微课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以“微教学”为主要驱动力,以课程重难点为中心,以师生高度互动教学为特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微课主要有三种模式:PPT式微课、讲解式微课和情景剧式微课。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微课要有创意与设计,不是简单传统的课堂的录像或讲解的录屏,它借助了众多的表述、诠释方法,融合了设计学、多媒体技术、视听技术等多种技术,运用了互联网思维与跨界手法。所以,微课不能只注重PPT设计,要转变教学模式,注重知识输入。同时,要注意“微”的必要性,不能为“微”而破坏“整”,将适合整体理解的内容单独拎出来,使阅读微观化,这不符合知识传授的本质,且失去了教学的本质意义。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学素材的选择要遵循典型、科学、实用的原则,其形式可以是图片、音乐、动画、新闻等,在形成微视频时应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处理,给观看者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五、当前微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微课的发展与应用推广给各相关领域特别是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微课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其早已暴露出教学方式程式化、课程内容展示方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互动等缺点。将教学内容以片段化的形式呈现,虽有助于学习者的深度学习,但碎片化的知识对课堂内容的统一、系统化整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已有研究表明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存在选题不精、功能定位不准、互动效率低下、支持性资源缺乏、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及学习服务设计缺失、重资源开发轻社区构建等问题。而在高校的微课发展方面,亦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胡铁生与周晓清对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高校微课建设存在时长受评价导向影响、微课功能定位过于偏向教师专业发展、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张雪雨指出微课资源建设系列化、产业化发展明显不足,微课急需进行产业化发展。此外,高校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微课资源的选题问题、微课的结构设计问题、微课的制作问题、微课的评价标准问题等,且在资源消耗和制作技术上也存在很大难题。微课在适用人群和适用环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一些视听存在障碍的特殊人群,微课是完全不适用的;由于微课的展示依赖于多媒体,一些缺乏相关设施的偏远地区无法享用。下一阶段,关于微课的研究应重视和加强对其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以及新技术在微课中的应用等宏观性、潜在性问题的探讨。学校在深化微课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高校微课建设,需要切实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提升微课教学设计理念,合理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加强对微课资源的利用,并进一步完善微课评价机制,努力促使微课形成完整、系列的课程,微课平台及时转向应用环境建设。

六、前景和展望

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在微课中实践这个目标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的,是一种在线学习资源,对现有的网络视频资源进行“微课化”改造,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也可以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应该来说,寻找到最适合自身教学的微课形式,教学重点突出,必要时形式多样化,不显单调,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可用资源,扬长避短,微课的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通过网络的传播,教师也可以对其他教师的讲课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微课越来越热的今天,教师不能盲目跟风,纯粹的微形式只能破坏知识教学和语言教学的整体性。从学生方面来说,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知识点的欠缺按需选择,能够做到查漏补缺,这很好的补充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不系统的现象。目前随着手机等一些移动电子产品及无线网络的普及,更加促进了微课的推广,可以让学生进行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微课必然成为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平台。微课广泛性的学习内容适合大众学习需求,也符合社会教育发展趋势。“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在这个“微时代”会有更好的发展。微课的相关建设机构特别是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优秀微课资源的整合利用,合理提升与开发微课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的应用,以此促进微课理论的深化改革,促使建设的系列微课程不断完善发展,推进微课全面快速发展,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林雪涛,韩鹏.“技术―艺术”:微课制作的融合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4,(36):136-138.

[2]杨丽娟.“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翻转出高效率[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2):31.

[3]黄平川.实际教学中的微课运用[J].信息教育实践,2015,(6):102.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5]McGrew L.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0(7):543-544.

[6]Kee 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7]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1):85-87.

[8]于淑娟.学校微课建设的问题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7):32-35.

[9]Alvarez B. Flipping the classroom:Homework in class,lessons at home[J].Education Digest,2012,77(8):18-21.

[10]Sparks S.D. Schools“flip”for lesson model promoted by Khan Academy[J].Education Week,2011,31(5):2.

[11]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12]孟庆博,罗文华.从微课大赛作品看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实践[J].教育科学,2015,31(5):47-51.

[13]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3-78.

[14]彭敏.“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208-220.

[15]梁玲.微课程开发与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J].黑龙江科学,2014,5(3):268.

[16]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4-26.

[17]邓菊丽,陈国荣.“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53-155.

[18]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19]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39).

[20]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4):56-62.

[21]苏小兵,管狂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94-99.

[22]任玉梅.微课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前沿,2015,(9):279.

[23]王辉.新课程背景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J].赤子教育研究,2015,(11):312.

[24]崔忠元.对初中物理微课的探究[J].学周刊,2015,(10):38.

[25]李建武,李彦敏,朱宇.基于微课的音乐教学新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125-129.

篇5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