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环境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环境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环境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环境;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我们建造了许多城市广场,城市广场主要是由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相结合而成的,人们在里面的活动主要是用腿走路,每个城市广场都有一个合适的主题和一定的规模。根据城市广场的用途、主题以及其分布的地方不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文化广场等不同类型的广场。商业广场一般位于人流量大,经济活跃的地方,它把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商业广场的设置为人们找到了一个可以是疲劳的精神得到放松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买东西,进行社交,买家具,娱乐,休闲,把平常生活中的购物琐成一种生活乐趣。

1 商业广场环境景观设计的含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步推进,城市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商业广场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商业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就越来越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商业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使来到广场的人感到舒服、心情舒畅、方便。通过统筹兼顾的方法,在有限的范围内使商业贸易建筑、车辆运行区域、人流活动区域合理布局。在一些地方设置一些有内涵,有历史底蕴的要素,增加人们的美感享受。

2 商业广场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商业广场环境景观设计既要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有要考虑人化的自然环境,通过两种环境相结合来营造舒适的视觉景观效果,给大家创造一个舒心,轻松的买东西环境。然而,现在我国商业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缺乏个性化和独创性设计

当前,信息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它增大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些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并学习很多有关商业广场景观设计的样本,这就使许多地方的景观设计出现了相似的情况。我们应该知道,商业广场景观应该和当地的环境及人文历史相协调。所以,要想设计出完美的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就要从发考虑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而不能简单的抄袭。

2.2 景观效果没有重视功能性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商业广场,就会发现它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业广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挑剔。所以,许多地方在商业广场景观环境的设计上对审美和艺术效果等方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没有重视商业广场的实用性。我们建设商业广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所以在设计广场环境景的时候要首先考虑群众的心理、生理要求,其次在考虑审美及艺术的美感。

2.3 空间尺度缺乏人性化

很多商业广场在建造的时候过多的考虑广场的效果,使商业广场在建成后成为单一的购物的地方,失去了它最初的设计构想。影响商业广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居民的生活方式,当地的交通情况,等等。在商业广场里空间相对较小、人员密度相对较大。我们在广场景观造型的设计上,要注重适度,不必把绝对尺度看的太重要。有一些地方的广场面积建设的很大,但是当你站在里面的时候会感动寂寞,空虚。有的地方广场面积虽然有点小但有很多人文因素,使人置身其中感到亲切,而且喜欢经常来休息,散步,它已经切实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好的商业广场的景观设计应该充满人文关怀的因素,使当地人民群众对它产生共同的认同,营造一个亲切,舒适的氛围。

2.4 交通流线组织不理想、车流人流不宜到达

有一些设计师在设计现代商业广场环境的时候,总是有意的把步行和车行两种方式孤立起来使用,这就使到达广场的可能性被认为的降低了。通常来说,商人和人民群众对车行和步行的关系看法不一样,商人认为让车通行可以提高人流量,增加收入;顾客认为,还是步行好,要是车辆太多就会影响安全。商业广场汇集了城市街道等大型公共设施在一个地方,它不可避免的要和周围环境在各个层次上有所交叉,在这里形成视觉的结合点。所以,广场不仅要满足车辆到达的可能也要满足人员步行到达的可能,只有这样做商业广场的设计才会成功。

2.5 如何使铺装与绿化相得宜章

商业广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往的地方,而不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绿化环境。所以商业广场在建造的时候主要考虑硬质景观,其次采取一些软质景观来辅助。但是,在设计一些商业广场的时候,有些设计者却不能抓住建设广场的关键,他们使用了很多草坪来作为硬质铺装。在我们国家草坪主要用于增加绿化面积,它阻碍人民群众向外活动的空间。经过了这样的设计,商业广场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商业广场的绿化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依托周围环境,大胆创新,为大家营造一个融洽、方便、轻松的购物环境。在规划商业广场的设计时,要把地面铺装和广场绿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很好的视觉效果,让人们置身其中能够感到和谐、统一。

3 商业广场环境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时空连续性

在当今的大城市中绿地面积小是十分普遍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越来越希望改善城市广场的空间,所以在不经意间有关广场的改造和规划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设计师通过多种方法向自然界学习,希望能够从中获得灵感,设计出是人民群众满意的广场,而在规划上又不影响其完整性。所以,要想把商业广场环境的景观设计工作做好,就必须考虑循时空连续性原则,即把当地的历史传承融入其中。

3.2 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如何表达

由于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所以每个广场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商业广场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而每个景观内又有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因素,经过相互融合的过程后,就成了这座广场的内在特点。广场的景观特色受该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气、审美水平、文化渊源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广场环境景观设计另外一个理念是和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在进行广场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从现有的地方环境中找寻灵感和思路,从中得到启发把文化,人群,空间、时间等因素考虑到设计的方案中。

3.3 景观环境的科学化与人性化

好的服务态度以及完善的运行功能是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到来的基本性条件。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建设都是围绕着人的因素来进行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们的行为活动、风俗习惯都深刻的影响着设计师对景观环境空间的设计方向。所以,要想使广场设计取得成功就要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群众的看法。设计工程师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要以人民的需求为自己的设计目标,尊重人民群众的感觉是否好,尊重当地的历史传承,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设计工程师只有这样做才能设计出广场的亲切氛围,才能知道人民群众在想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广场的设计才有目标,其在建好后才有存在的价值。商业广场对现代城市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构架,是人民群众接触的最多的地方之一。现代商业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正在朝着多样化的前景发展发,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追逐时尚的时候,引入传统优秀元素,完美的切入到广场环境的整体景观设计里,一个优秀的商业活动中心就这样诞生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设计要素;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65-02

一、研究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居住区建设的大量增长,环境景观设计已跟不上住区建设的步伐。人们的居住需求从满足于居住面积的大小转向追求生态型、舒适型的居住环境。当下景观设计仍重视平面规划设计,追求片面的风格形式,重视人工打造忽略自然切合,重视景物单个的塑造形态而忽略塑造整体形态与环境的平衡。因此研究住宅庭院景观设计势不容缓。

二、住宅区环境的景观特征与变迁

(一)传统民居

古代人们在营造住宅前会先对周遭环境进行考察,讲究环境、风水的好坏,对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生态、植被、景观等进行选择,这些充分证实其对自家居住环境影响自身身心健康及人生历程的重视程度。

我国传统民居包含着丰富多样又灵活多变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此统一又富于变化的设计体现在民居建筑中,遵循“天地合一”、“人与自然共生”的“适居性”,加上极具美感与韵律的空间环境使其具有充盈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民居“合院式”也因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成为典型。

(二)近代民居

近代掀起了一股“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发现了西方许多先进科技的好处并致力于学习其各方面技术。于是,在住宅庭院环境的设计建设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点,出现了“洋房”。

“洋”具体表现为:楼房增加层数、弱化传统的院落层次、将木结构与砖结构有序结合、集中处理住宅的内部空间问题。这些“洋房”有的是里弄宅区形式,有的是单幢住宅形式,前者影响较大,即低层联排式住宅。这些住宅所形成的街巷空间则是“里弄”。相较于中国传统民居,里弄住宅的集约化更适应近代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而住宅内部结构的功能集中化成为了这之后中国工业化住宅内部设计的先锋。

上世纪50~70年代所兴起的“多层住宅”和“福利型房屋”仅仅是因为政局动荡和资金不足为解决广大工人阶层居住问题提出的,只解决了场所问题谈不上任何舒适性。

(三)现代民居

商品住宅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区的开发历经了福利房到商品房的阶段,此历程同西方住宅区发展有很大差异。改革开放后,我国才真正进入开发商品住宅区的行列,也正因为这短暂的时间,住宅区发展水平与房地产业已高度成熟的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最开始的居住区开发,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内部沿河道、街道开发的商业居住混合使用房,即楼下为店面出售商品,楼上是住房用于居住。

2.继商品化住宅后出现的是早期雏形的商业型住宅区。这使住宅区整体形态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商业和居住两个功能开始分离,城市区域划分也发生变化,出现商业区和住宅区,楼型户型也随之变化。

3.纯粹的商业住宅区域开发的出现,让开发商意识到商机,他们注意到综合性开发的优势,将住宅景观设计和公共服务设施融合进设计理念中,通过设计师的合理规划设计,使住宅区包括居住、商业、办公、教育、体育、绿化、交通等各项功能,方便人们的生活。

三、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构成要素及分类

(一)住宅小区环境构成要素

居住是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住区是城市用地的大比重成分,作为构成城市居住条件的基本用地单元。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及市容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另外,居住区除了为人们提供居住场所还提供多样的户外活动,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担负着一部分社会功能。

住宅区环境的基本评价标准是居住环境的好坏。人们对住宅区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居住功能是否充分实现,更加注重舒适、安全、自然、便捷、卫生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分为光环境、声环境、通风环境、温湿度环境、视觉环境、嗅觉环境、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

好的光环境需要良好的采光环境、较少的光污染及适宜的灯光强度;声环境则包括噪声污染程度低、舒适好听的背景音乐;优质的通风环境则由良好的自然通风、有意识的疏导自然气流、调节好住宅区内部的通风排浊系统及优质的大气质量构成;温湿度环境则要求北方保温、南方降温,湿度保持在30%~60%之间;良好的视觉环境则要求设计者通过景观元素创造宜人的观赏效果,达到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提升整个环境景观价值;嗅觉环境是通过远离废弃物避免其发出异味,同时引进散发芬香的绿色植物,摒弃对人体有害的不良植物;令人称赞的建筑环境除了拥有鲜亮、淡雅、明快的色彩外,还需良好的建筑材质做支撑及整个建筑显著的立体感,彰显出建筑本身的个性特征;景观设计中对人文环境的要求则是保留当地原有文化、文明古迹、古建筑等文物古迹,重视保护古树名树,且能在原本的人文环境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景观。

(二)景观设计的分类

景观设计分类是根据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及居住功能特征进行划分的。其中,组成住宅庭院景观的素材是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分为园艺类、功能类、表象类元素,它们与绿化种植景观、场所景观、道路景观、水景景观、硬质景观、照明景观、模拟景观、庇护景观、高视点景观等九类设计一起构成了住宅庭院的景观环境。

1.绿化种植景观由园艺类元素构成,包括植物配置、隔离绿地、宅旁绿地、架空层绿地、屋顶绿地、平台绿地、古树名树保护、绿篱设置等。

2.场所景观大部分是功能类元素构成,包括休闲广场、游乐场、健身运动场等。

3.道路景观则由步行道、机动车道、路缘、缆柱、车挡等功能类元素组成。

4.水景景观包括功能元素和园艺类元素两大类,功能元素有自然水景(栈道、景观桥)、景观用水、泳池水景,园艺类元素则有装饰水景(倒影池、喷泉)、庭院水景(溪流、瀑布、生态水池)。

5.硬质景观也由园艺类元素和功能类元素构成,园艺类元素即雕塑小品等,功能类元素的硬质景观包括信息标志、便民设施、围栏、扶手、台阶、坡道、挡土墙、入口造型、种植容器等。

6.照明景观则是由功能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构成,有人行照明、车行照明、安全照明、场地照明等功能类元素,还有装饰照明和特写照明等表象类元素。

7.模拟景观全由园艺类元素构成,包括假山、假石、枯水、人造草坪、人造树木。

8.庇护景观则都是功能元素,有亭、廊、棚架、膜结构。

9.高视点景观则为表象类元素,包括图案、屋顶、色块、色彩、密度、层次、轮廓、阴影等元素。

四、国内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现状

1.轻视空间和功能的多样性。设计师往往太过看重形式,着重研究住宅环境的风格、形式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忽略建筑本身的功能。只为追求有力的视觉刺激,看重形式美,忘了营建舒适有亲和力的活动空间,没能从功能方面考虑其空间的合理开放及隐蔽,出现过于单调、空旷的小空间。没有达到居民环境规划同时适应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的人开展活动的需要。

2.不注重环境与风格的协调。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应尊重周边环境状况和地域文化背景,考察住宅区类住户的工作性质。但近年来,由于向国外学习,草坪风、欧陆风、各色西方风的住宅涌入国内,与国内某些地域特征并不符合。诚然,适当地引进国外住宅景观特点,在本国特色基础上融入国外特色,能很好地满足居民审美需求,丰富住宅区形态。但当它成为一种“风气”和“盲从的时尚”时已走入误区。

3.没有体现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自草坪风盛起,住宅区的绿化大多是疏林草地,完全忽略了乔木、灌木等改善生态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造成居住环境绿化区单一的绿化结构和低下的生态效率,另外也造成了昂贵的草坪保养费。

4.没有有效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论。树种选择单一,风格形式极易过时,缺乏持续性;有的设计公司选择速生树种,影响树木的群落发展;过度追求珍稀树种和花卉,劳民伤财又没考虑到因地制宜。

5.缺乏人性化设计。设计者没有充分调查居民意愿,没有与居民进行良性沟通。很多安全性、舒适性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如:预防水灾、火灾等灾害;设置盲道、绿色通道;消除噪音等。设计不贴近人群,缺乏亲和力。

五、景观设计原则

1.社会性原则。需要设计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群众心理,使环境景观设计更富于艺术感召力,强化居民归属感,共建美好社区文化及文明的社区环境,增进人与人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居民居住行为心理,促进社会交往,携手创建和谐社会。

2.经济性原则。寻求效益最大化,根据地域经济条件进行选择,提倡朴实简约,根据市场需求和长期效益定位,合理利用资源。

3.生态性原则。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好原有的土地、河流、植被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自然改造。

4.整体协调性原则。景观设计注重整体效果,从整体上确认景观的特点,构造住宅区整体形象,并通过设计主题展现出住宅建设的灵魂。同时还要求协调有序,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创造有序空间,另外,人与建筑也应协调,从而达到极致舒适自然的美。

六、结语

“居移气,养移体”这句话道出了居住环境与人的气质的培养的联系。中国自古重视居住环境,创造和谐环境的前提下培育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在社会发展迅速,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关注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创造更具感染力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鞠小颖.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篇3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景观构成

一、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的价值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人”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的要素,其他要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景观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景观是否满足人的审美情趣.景观作为人参与其中活动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场所精神。

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在视觉效果上能满足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内涵.住户不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还需要一个适宜的场所休憩、交流、活动。场所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载体,而社区是由时间、空间、设施及其活动内容等要素构成的特定行为场所,并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场所的意义是比单纯的物质空间特征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空间的灵魂。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场所是认识自我的地方,是熟悉的和安全的,当大量的人有着同样的感觉并受它的驱使有了被联系在一起的感觉时,它就是一个集合的场所。不同年龄的住户在各自适合的场所休闲,丰富了小区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小区的生命活力。这样户外环境景观的价值才充分体现出来。

二、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上升,随之居住区大量涌现,居住区规模无节制扩大,人们在经历了住宅“量”和“质”的苦恼后,依然要面对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困扰,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外环境的质量。

开发商为牟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建设的仅满足日照间距的千楼一面的住宅区,单一的面孔、呆板的空间,使得居住区空间形态走向一个极端。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

三、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一)户外环境的自然生态理念

“自然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是营构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最基本理念。基于自然生态的理念,居住区要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户外景观设计就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景观很好的连接。居住区内中心花园绿化、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特色绿化、道路绿化等绿色植物相互交融,赋予居住区景观空间多样性;居住区外设置区域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也成为居民游玩、休闲的场所,同时形成绿篱,使居住区得到美化与净化。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如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水是自然生态表现的重要介质,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均可建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在一些大型居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以满足人的亲水需求,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快。

(二)空间设计突出生活情趣

“以人为本”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又一重要理念,它强调居住区环境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目的,是使居住环境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的场所,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

首先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生态价值外,还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交往空间,确保人与自然的高接触性,做到处处有“人”―――住户的参与,充满活力与生机。居住区建设应当按照不同年龄居民活动的需要,设计布置相应的活动场地,包括儿童游戏、青少年及成年体育运动、老年人保健锻炼、居民散步、休息、邻居交往、聚会聊天、冬晒太阳、夏乘凉等不同空间环境。

其次还应考虑到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问题,即空气环境、湿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等对健康影响的问题。景观设计时可以运用穿插、围合、引进绿地空间等形式以及生态技术,尽量消除环境污染,并采用多种常规性的措施来提高有限绿化面积的利用率,如对道路侧边、建筑墙面、挡土墙等进行立体绿化,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也起了遮阳隔热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持久发展的领域, 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三部分的融合是建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对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并使设计目标更加科学化。同时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设计规划, 这将有助于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更合理, 从而促进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机场 环境景观 综合交通枢纽 研究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出入门面,它一般结合建设的长途客运站、轻轨站、机场及地铁站等进行建设,形成特点不同、风格和类型迥异的交通枢纽。设计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是在综合交通枢纽的范围区域内施行环境景观原理。在科技文明不断进步,社会飞速发展中,人们开始美化塑造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避免生态环境被破环。国内外对建设和规划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也越来越关注,有重要地位的环境景观设施也同样受到重视。

1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及环境景观种类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可概括为:机场功能在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中占主导地位的综合交通枢纽。目前,较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纽带慢慢变为航空运输,机场建筑也由单纯的运输服务逐渐转向大型的有多种功能的交通枢纽,也从原来城市近郊区域的基础交通设施变成现代化城市的中心经济区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广义上的环境景观划分,自然景观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地域性的自然现象,人文景观是概括发展过程中人为的艺术、历史及科学。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包括:屋顶绿化、集中绿地、道路景观和主入口广场四种。屋顶绿化指结合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屋顶上的景观绿化。集中绿地由陆侧绿地、广场绿地、中央绿地以及高架桥下绿地四部分绿地组成。道路景观指机场内的起降着陆道路景观和车行道路景观。主入口广场指站前广场,在机场中处于航站楼主入口的前面广场。绿地和广场两者之间的特征慢慢融合,相互补充,可能会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中产生比较新颖的形式的广场绿地[1]。

2 构成机场环境景观的要素

机场景观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物象,这些物象我们就称作要素,自然物和人工的建筑物都属于构成要素。植被是组成机场景观的最主要的元素,它在视觉上让人感到美的享受,植被的色彩、形态等在不同的季节,能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不一样的变化。地形地貌可以控制人们视觉上的感受,它是人们所看到的景观的基本骨架。人工要素指规划设计的机场布局以及各类配套的建筑物。机场环境景观包括的人工要素有:机场建筑物、机场视觉及生态环境景观、机场及其范围内的景观。机场环境景观的设计既要保证机场的高效安全运营,还要确保机场的美观、机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人工要素建设中要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2]。

3 设计机场环境景观的功能作用

3.1 功能性

机场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满通功能,人们在进入机场到航站楼时要满足环境景观的视觉享受,但是由于人们在这之间的通行速度较快,所以要将景观设计成适合动态交通的尺度较大的简洁明快风格,确保人们安全、舒适、便捷通行;但对于停车场这种静态的交通,我们在设计环境景观时,既要考虑增加绿化面积减少人们对铺装的不适,又要避免景观干扰停车场,让绿化和停车场之间相对独立。为了满足人们和工作人员的休息需要,环境景观设计还要满足休憩功能,那么我们就要在旅客和工作人员休息的区域场所运用植物、园路、建筑等建造适宜观赏的各种景观空间。

3.2 艺术性

依据美学观点,运用艺术手法对机场环境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建造具有观赏价值和美观效果的环境景观。这种具有艺术性的设计主要体现在空间关系、场所精神、植物景观及地形格局等形式上。空间关系是运用单一元素的统一化、多种活动的分区化等手法,采用系统整合的手段,设计具有“空港绿洲”效果的空间关系,这种设计要重视转换微观、中观和宏观尺度,满足人们对不同的场所的体验和视觉需求,让人们能识别出不同功能的场所,环境景观设计不同。场所精神是让人们适应和认同自己所属的文化和自然现象构成的整体场所,这种环境景观设计应通过艺术形式和物质对象对场所的空间和性格进行合理规划,满足人们身心需求。植物景观要与机场各区域保持协调的格局;而地形格局就是将现有的地形以简洁的风格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环境景观。

3.3 科学性

机场环境景观的科学设计不仅要以“设计遵从自然”为原则,采取低碳建设规划;在植物的选择上,为了适应地域气候,和机场整体的空间格局相互协调,我们也应该选取具有地域特色风格的植物[3]。

4 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分析及相关研究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这种基础的交通设施一般建立在距离城市不远的近郊地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因为人流量特别大,这就让商业贸易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所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就需要配备完整的环境及其他设施。以我国广州新白云机场综合枢纽环境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我国的新白云机场处在广州市的北面,距离广州市中心大约28Km,广州新白云机场替代了目前正在使用的国际白云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及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共同构成中国的三大门户机场。广州要想成为景观形象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就离不开新白云机场的美化和塑造,新白云机场还彰显着广州市和我国的时代面貌、文明进步以及现代化进程。

新白云机场环境景观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题,运用“师法自然”的手法,在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塑造了机场的整体景观形象。另外,新白云机场的环境景观还能反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广州市场所精神。新白云机场环境景观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创意环境和整体结构,巧妙构思,合理的布局,精心策划空间景观布置,达到“少雕凿而有机”的效果,让建筑、空间环境和景观和谐共存。二是广州地域特色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在新白云的景观设计中,不管是树种,还是景观形象均显露出鲜明的岭南特色风格。

根据以上特点可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在其设计规划中,对于建理场所精神、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和谐发展等都特别重视,而且,景观风格也都是对于本地风格的延续[2]。

我国主要针对北京、广州、上海和香港四地进行研究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最近实现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在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下,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景观也变得非常重要。现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不断发展,但实践水平和理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硕士及期刊论文、有关书籍,实践研究以新白云机场、北京国际机场的3号航站楼和上海虹桥机场的综合交通枢纽研究为主,我们希望可以开展新项目的实践研究。对于相关研究资料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进行介绍了。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工作中,对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最少;虽然项目工程很多,可参考的研究项目却比较少;我国在前几年的评价研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定性研究;最近几年,由于不断推广运用统计学,逐渐利用定量化评价法进行理性的研究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现状[J].绿色科技,2013(12):26-28.

篇5

关键词:居住社区;公共景观;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为实现居住区景观空间的合理化设计,设计过程分为前期调研,设计策划,具体施工维管。而设计应该满足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本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原则,实现人本关怀,为住区居民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空间景观是城市空间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大多数城市交往空间一样,具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人群行为,生产生活方式,民俗宗教)以及空间属性(围合朝向)。[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需求已从仅满足最基本的住宿生存发展到强调住宅成套、从仅关注社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重视社区外部的周边环境配套、从仅享受私有性的家庭氛围发展到重视公共性景观的形式、功能与品质。

2 居住区外部公共空间的特点

2.1 公共性

居住区外部空间是一个居住区或一个组团内部人员共同使用的场所,向所有居住在附近的人开放,虽然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居民应该在其中自由的交往,交流与互动。

2.2 多元性

居住区中,单体建筑――住宅提供人们庇护场所,其群落间隙――居住建筑所围合的外部空间――景观空间,则让人们或行或止,动静各异的从事交通、交流、休息、锻炼和嬉戏等各种户外活动;另外,在同一场所,人们在其中的活动目的各异,逗留时间长短不同,行为丰富多彩,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活动场所的多元特性。[2]

2.3 生态与人文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小区规划不单是小区功能、道路系统等较多单一意义的设计,更是小区生态与人文的多重含义的综合设计。

3 国外居住区发展的特点(以德国为例)

3.1 在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

在欧洲国家,住宅一般为私有。其形式、风格、装饰色彩和特点等等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面貌。同时由于体量、形式相仿,房屋之间也共同构成了生动、活泼的居住区环境景观。即使在大面积统一兴建的住宅区中,也十分注重建筑形体的组合和建筑立面的变化。(图1)

图1 建筑风格体量各有特点

3.2 室外空间的灵活性

居住区室外空间是由居住建筑围合而成的,是景观设计所依附的场所。德国居住区内建筑规划布局灵活多变,也构成了多种形式的室外空间,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产生了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3.3 环境景观的生态性

德国住宅区中重视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充分利用地形和当地植物等来营造环境景观,避免过多的人为因素而改变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并强调利用自然环境调节居住区微气候。[3]

3.4 景观设计中先进的技术性

设计人员和开发管理部门都十分注意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景观的超前性,特别体现在新型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的应用上,并将各类基础设施与环境景观设计相结合,塑造出有特色的室外空间和景观。

图2 显著地民族化特色

3.5 景观设计的可参与性

德国景观设计中环境的可参与性主要体现在设计和决策过程中,居民可以直接参与并提出意见,如举行听证会,设置民众信箱,广泛接受居民意见,使环境景观的建设更符合居民要求。

3.6 设计风格的独特性

德国景观设计的风格历来具有一定的特色,从形式上看,抽象的纯粹的几何形式与自然、自由的风景结合在一起,使环境景观既具有自然风景的活力与动力,又赋予景观以意义和秩序。

图3 风格独特的犹太建筑

4 国内居住区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进程加快,许多居住区拔地而起。而这些居住区档次良莠不齐,带来了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开发商为了牟取利益,忽视人的生活需求,如片面追求绿地率,忽视生态环境的营造;缺乏户外活动场地,或场地的位置选取不佳,利用率很低;北方大面积引水,忽视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得不到良好的持续性景观。现以青岛市城阳区万科城市花园为例,剖析新时代我国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现状。

4.1 公共性景观的实用性缺乏考虑

只重形式,缺乏对人在场所中活动的行为体验和心理感受的仔细推敲,或只是将景观小品、设施放在那里,而不去想到底有多少人使用它,喜爱它。花费重金和人力打造的活动场地,看似很华丽,其实并没有充分实现它的功能。

4.2公共性景观的设计单调

公共性景观在于提供给人一个户外活动、逗留的场所,不仅要求舒适,安全,还要便于赏景,美观丰富。小区景观的设计在图纸上往往表现的美妙绝伦,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由于缺少对细节的考虑,图纸上大尺度花哨的平面布置,现实中的装饰美化效果并不理想。

4.3景观设计重平面忽视立体

如果只重视景观平面的规划设计,忽略立体,那么该设计的实际效果就极可能索然无味,合理的景观规划应摒弃华而不实的大范围的平面构成,以满足功能为基础,将立体设计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例如,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来塑造多变的、具有趣味性的空间,也可以利用树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造景元素来塑造立体效果[9]。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的视觉效果。

5 改善的措施

5.1 设计者从居民需要出发

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涉及更大的范围[8]。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中心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居民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并时常以小区中普通居民的身份和视觉角度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5]。

5.2 注重人文气息的展现

小区设计以人为本,自然不能不以人文为背景。应该多在景观设计中添加人文因素,让居住环境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而且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人文气息包括多种方面,可以展现地域文化,传统习俗,也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思想道德文化熏陶等。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在与自然环境结合的前提下,注重时代特征的彰显,典型情景的再现,历史文脉的重组等。

5.3 请居民监督,发表意见

居民是小区的主人,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该主动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设计,听取意见,不但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热爱小区,自觉维护小区的环境,有利于小区的长期管理和发展。

6发展趋势

6.1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均能享受这些共享资源[4];其次要营造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具有归属感的良好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

6.1.1 充分发挥场所特性

通过社区中细节的营造加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形成稳固的文化联系网络。比如通过空间的重组建立起场所感,追忆场所记忆;通过元素符号化,运用简洁的形式直观的表达间接的意义,以及将单个景观符号重新组合等手法,使传统形式得以再生。

6.1.2 院落空间为居民提供不同的空间层次感

社区庭院不仅为居民提供公共的开放空间,通过院落的围合与开敞,还能形成半私密与私密空间,户外私密空间是家庭室内空间的延续。这样是住户从室内到室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私密逐步走向开放,建立有节奏的空间序列。

6.2功能设施景观化

对于小区景观,人眼所能达到的区域都应该是和谐美观的。有些功能性构筑物如围墙,挡土墙等在满足其功能的同时,应该积极利用起来,让其为小区景观的美化出一份力。正所谓景观设计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为满足其多义性的目标,应遵循集约化的原则,营造复合性景观,用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6.3注重创设高程

居住区的高程变化可以产生有趣的景观效果,使层次更为丰富。对于原有地形就有高程变化的基地,需要在规划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6];对于较为平坦的基地适当地进行一些土方调配,有意识地在高程上寻求一些突破。

6.4未来绿化的趋势

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等逐渐成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之一。底层架空造绿,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是现代生态住宅的发展方向。通过调查研究,最大限度的合理绿植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优化,实现生态效能的整体提升,最终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景观环境。

6.5人文营造是重中之重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区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设计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空间承载记忆,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包括生态与地域(如气候、地貌、植被、乡土材料等方面),建立起场所感,同时艺术的表达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在更新的过程中发展景观环境文脉。

结语

总而言之,营造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追求建筑、园艺、建筑小品和设施等的和谐一致,同时又各有侧重;要经济实惠,低维护,安全可靠;要有主导姿态,而非人云亦云,同时贯彻居住区设计之始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成重建其中的场所次序,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 科技 .1998(10)

[2]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

[3]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4]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6]王受之,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

[10]刘少宗,见习园林植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设计;影响因素 ;设计要点

1.引言

高技术产业园区不但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空间环境景观营建方面也有着深远影响。它们大多依托大中城市设立,地处城市边缘,既依赖于城市完善的服务设施,又有较好的区域绿色环境,这里高技术人才集聚,智力密集型产业集中,创新能力强大,生态环境良好。[1]在规划建设上,高技术产业园区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工作环境、优良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符合高技术发展的空间创造等。[2]基于此,它的景观设计必然有别于城市一般区域的景观设计。

2.高技术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影响因素

2.1 所依托城市的本底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城市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城市格局与肌理、建筑形式和风格,加上当地居民的素质、所从事的各项活动以及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本底特色,决定了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点,这是景观特色形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3]城市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必须兼顾城市本身,与所依托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空间结构、城市定位、社会经济、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2 园区总体定位与功能布局

不同的高技术产业园区具有不同的定位和经济实力,在创新能力、文化氛围、建筑风格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这些基调对园区景观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园区的景观设计必须以其总体定位为出发点,对文化基质和经济基础加以分析,从而处理物质环境和进行空间与景观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般由生产、研发、教育、居住以及公共服务等五大功能构成 ,各功能要素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呈现功能混合布局的特点,使功能组合达到有机、自然、高效的最优组合状态。园区景观设计要考虑功能分区来进行具体布置,使其既要各具特色,又多样统一,布置丰富多彩。[4]

2.3 居住工作者的特点

高技术产业是研发投入高,研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构成了从业人员的主体。这些从业人员面临着不断创新、保持竞争、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这样的工作特点对具体的环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景观环境要有助于缓解从业人员疲劳和压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的质量。[5]要吸引和留住高技术人才并使之愉快的生活、工作,除了具备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便捷的信息交流、奋发创新的工作氛围、适于居住的生活氛围外,营造良好的园区景观,创造自然、生态、宜人的整体环境也是重要条件。

2.4 园区不同功能空间的特点

生产空间以厂房为主,造型相似、形式单调,室外空间组织简单,久而久之会使工作者容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应增加活跃元素,丰富建筑形式、变化建筑色彩、美化室外环境,产生刺激,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研发工作枯燥而艰苦,需要有优美、宜人的环境来缓解压力,松弛神经,激发创造力。办公空间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场所,对于自主和交流的要求都很高,在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交流与协作。居住空间则应多样化,注重多层次、趣味性等特点,增强归属感、识别性,提供高档次、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空间,以满足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人对居住环境舒适、宜人且能够展现个性的要求。[2]

3.高技术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要点

3.1因地制宜、保护生态

作为高技术活动承载体的高技术产业园区应亲和山水,在景观设计中应遵循自然式、乡土化、保护性的原则,借助当地自然环境,突出地方特色。要将园林景观建设与当地景观基底相结合,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植物群落、维持原生地形,充分利用既有自然地形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空间形象。要多了解园区文化,挖掘出园区文化特色,将景观建设与弘扬园区文化、彰显园区现代文明相结合,把高技术产业园区真正建设成体现差异,体现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区。

3.2 合理的园区布局结构

园区总体布局应力求做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相统一,有效地保护好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在产业功能布局中,突出体现人本精神,方便高效为先。[1]由于高技术产业一般无污染,并且其从业者的工作生活又有多层次的需要,使得生产生活混合布局成为可能,呈现出功能混合的特性,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空间连续性,形成动态平衡的城市空间体系,进而塑造出协调有序、多样丰富的城市景观。

3.3网络化的园区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与整体绿化空间的衔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一方面结合园区范围内较大的河湖水系、山体坡地集中布置成片的“面”状绿地,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园区形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小游园、边角地、庭院,以及道路、市政设施走廊绿化,形成“点、线”状绿地,丰富城市环境景观。绿化环境设计中,尽可能地维持原生地形,力求做到富有文化内涵、人工与自然相结合,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相结合,不同季相、不同花期的植物相结合,追求立体式园林,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3.4优美的道路交通环境

园区道路联接建筑群及景观节点,成为整个园区形态环境的骨架,是构成园区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6]园区道路设计除了满足行人行车安全畅通、地下管线布局、消防、避灾等要求外,还应着力创造特征明显,环境优美的道路交通景观。在路网规划上,推行“细而密”的路网体系,缩小道路宽度、提高路网密度,建立分级系统,形成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环境。在道路线型方面,直线与曲线结合使用,既容易与标志建筑形成对景,又利于道路沿线形成变化的景观。园区内还应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与绿地系统相互融合,与商业设施和主要建筑的公共空间相贯通,建立起各个建筑间及建筑与绿地、广场之间的联系。在步行道设计上,可结合不同地段的主题功能与标志建筑,确定不同的母题,沿街建筑、开敞空间、绿化、硬地、小品等被整合在一个完整的母题内,形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步道景观。

3.5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

公共空间作为园区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旨在创造一个供园区人员交流、休憩的场所,一个展示园区形象的舞台,其品质的提高对整体空间环境质量的提升和形象的改善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中,一是要体现时代感和地域性:在景观创作元素、素材、表现风格、造型、技法、材料等方面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品位,并对特定地域及其文化给予足够关注,体现地方特征,展示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二是要强调亲和力与和谐性:从立意、尺度、要素、材料、色彩等方面强调公共空间的亲和力,注重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强调景观要素与环境的和谐性,创造一种和谐完美的人文环境;三是要体现公共空间景观形式的多样性,运用建筑、雕塑、绘画、地景、影像、LED、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造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环境。

3.6 丰富的建筑空间形态

建筑空间形态是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技术产业园区的“硬件”环境。[2]建筑空间形态的塑造,要从建筑体量、建筑形式、群体组合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建筑体量方面,要考虑建筑高度和面宽对开敞空间尺度感的影响,并合理组织建筑群体的高度关系,提供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线,创造良好视觉效果。在建筑形式和风格方面,应体现现代、简洁、高技术的时代特征,并承载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在群体组合方面,通过灵活的组合形式构成有层次、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形成各具特色的场所环境。具体来说,富有特色的大型公共建筑其本身就是一处现代景观,应从园区整体形象考虑,通过优美的建筑造型、高技派的建筑风格、高品质的建筑环境,打造地标建筑,提升园区吸引力;工业厂房应从厂房群体布局、工艺流程等方面考虑,并精心设计绿化、创作有特色的造型、配置不同的色彩,提升员工舒适度;居住建筑应注重社区环境的塑造、空间的识别性的树立,同时精心设计居住区内的绿化环境、人们的交往场所等。

3.7富有个性的色彩系统

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它比空间实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营造景观特色。高技术产业园区色彩体系的建立首先应与城市文化、地方文化相融合,进而塑造富有个性的色彩环境。应避免出现工业区色调过冷或者商业区过于热烈等偏差过大的现象,避免杂乱无章的园区色彩造成视觉负担,甚至成为色彩污染。具体而言,在商业区使用倾向于醒目鲜艳、富于刺激的色彩,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娱乐空间倾向于活泼、鲜明、富于朝气并能调动乐观情绪的色彩;商务办公区倾向于含蓄的色彩;居住区倾向于温暖、明亮、柔和的色彩;工业区倾向于平和色彩,但应考虑适当采用亮色以活跃气氛等。[2]

3.8精致的环境小品设施

城市环境小品设施的主要功能是美化城市环境、陶冶情操、增加空间的艺术水平,“点缀”城市环境景观。[7]在高技术产业园区中,环境小品设施的设计更能体现环境品质,彰显园区特色。[2]在城市环境小品设施的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它们的比例尺度、色彩、主次关系以及形象的连续性,形成系统,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可以将小品设施的多种实用功能复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多种可能方式。还可将园区、企业的一些有特色内容,如历史元素、特色产品、卓越人物、精神象征等抽象为小品,既反映了历史文化特色,又展示了园区和企业形象,既增强开发区凝聚力,又提升了员工自豪感和归属感。

4.结论

高技术产业园受所托城市本底特色、园区定位、居住工作者、不同功能空间的影响,景观设计有别于城市一般区域的景观设计,在设计中应注意因地制宜,通过合理的园区布局结构、网络化的绿地系统、优美的道路交通环境、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丰富的建筑空间形态、个性的色彩系统、精致的环境小品设施等要点来提高园区环境景观水平,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叶岱夫,杨志英.论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园林景观设计[J].武汉科技学报,2005(2):18-20.

[2] 娄延辉.大城市边缘型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设计初探一以西安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段汉明.城市美学与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56-260.

篇7

关键词:住宅区;生态;人与自然;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10-01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这一诗句出自李白的《题东溪公幽居》。显然,环境并不是人类近来才开始关注的问题,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对土地的使用和设计,以及对景观的感知和对自然的态度。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以及审美要求的提高,人类越来越注重改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居住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而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现代景观不仅仅是观赏游居等活动的承载器,更多的是传达了一种对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的关怀,以及对于文化延续性的重视。

一、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景观设计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人提供物质,精神生活的空间。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要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行为层面关注所有人的需求,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满足各种行为的需求:如户外运动,休闲,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

创造多元性的空间。居住区兼容的功能多,有人行步道的交通空间,有休闲娱乐的交流空间,有健身,游戏的场地空间,有自然绿化的生态空间等等,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是一个多元的环境设计。

创造有心理归属感的景观。相对于人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需求并不需要具体的空间,但是它需要有空间的心理感受。居住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最重要体现出心理的归属。人文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思想的沉淀,在景观创造中要有所体现,通过情调,品位的价值认同是心理归属感的关键。

生态优先贴近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背景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但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渴望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因此居住环境景象设施应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同时,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绿化等自然条件。

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居住区绿地的空间看似由建筑来围合,但这只是一个大空间,大环境,生活其中的居民在日常交往中还得需要尺度更小的空间感受,在这种小空间中,主题,景观,色彩,材料等在细节上都得到最细致的反映。给人的感受是最集中和直接的,因此景观环境设计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

二、居住区景观的组成要素

按照功能和所处的环境,居住区绿地分为居住区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以及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布局。主要功能是给居民提供日常户外游憩活动。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如居住区俱乐部,少年宫,幼儿园等用地的环境绿地。其绿化布置要满足环境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的环境。

道路绿地主要指居住区主要道路两侧或中央的道路绿化带用地。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主要指居住建筑四周的绿地。

三、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的限定。自然环境有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成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自然地理的概念,不包含人文因素。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同时自然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与自然的这种矛盾反映在居住上就是,自然因素限定着居住的存在,形成和发展方向。

人文因素的深层作用。人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居住环境的本源。因此,自由居住生活方式的生曾介入,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需求为依据研究居住环境,强调人的行为参与和意识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居住环境设计的真谛。

人与自然是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人可以改变环境,反之,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能被环境所改变。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创造人们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更需要对迫切的人性化要求作出回应,这需要景观设计者来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内容,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居民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正朝着生态化人性化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绿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生态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林绿化为主,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居住区景观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愈来愈受小区居住者的重视,居住区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人们也更加重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而绿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营造好的绿化等软质景观也逐渐被引起重视。。

1、居住区及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

1.1 居住区的内涵

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形式。居民的日常生活包含居住、休憩、教育、养育、交往、健身、工作等各种活动,因此需要与生活服务相配套的设施支持,由此形成居住区。居住区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被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因受公用设施合理服务半径、城市街道间距以及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区的合理规模一般为:人口5~6万(不少于3万)人,用地一般为50~100公顷左右。

1.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及设计要素

1.2.1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

居住区景观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们现已比较深入地意识到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紧紧围绕满足居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需要,要着重考虑安排居民游憩活动设施和提供居民共享的休憩场所等景观要素,使居住区环境设计达到美观、温馨、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目标。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自然环境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对道路、水景、路面、照明、公共设施方面的处理等,这些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工作对于提升居住区的品味、提高居住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1.2.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素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一般包括自然要素、其他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主要是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及当地植被、生物生长特点,营造适合当地水资源及气候气象的自然景观。其他要素主要指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硬质景观,包括地面铺装以及景观设施等,目的是形成硬质模拟景观等。人文要素主要指以历史性、文化性及多种形式形成的人文景观为主形成的景观设计素材,借此对居住区景观形成一种历史文化氛围以提高景观品位。

1.2.3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景观设计体现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 。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2)景观设计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景观设计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景观设计体现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另外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2、绿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绿化是小区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元素,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美的小区环境不仅只是简单的景观设计,还要配置合理生态的绿色植物,而且要求植物群落或是单个植物个体在形态,线条,色彩等多方面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和联想.通过与居住者的需要结合并结合生态学原理,可以在塑造空间,改善环境,渲染意境氛围等方面营造出特定的绿化景观效果,成为小区景观设计有益的补充。

2.1 绿化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居住区绿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现已比较深刻地意识到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年来雾霾等气候污染现象频出的今天,居住区景观被居住区内的居民提到了新的高度,绿化也成为评价一个居住区置业水准的标准。既要紧紧围绕满足居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需要,还要考虑安排居民游憩活动设施和提供居民共享的休憩场所等景观要素,使居住区环境设计达到美观、温馨、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目标。

居住区绿化主要是以植物为主,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和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从而对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着良好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和降低风速。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植物可以用来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另外一方面就是漂亮的花草树木,层次分明的摆置可以美化居民区,使居民区可以生动活泼起来。还可以利用植物来形成一定的私密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别样的情趣。在游玩观赏方面植物绿化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可以组织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这样可以便于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另外要注意的是居民区绿化中一定要选择既好看,又实惠的观赏植物来进行布置,这样可以达到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居民区绿化作用远远不止上面所述,例如在地震、战时能够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其次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化对居住区景观美化,营造宜居生态环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目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现状

(1)不能因地制宜:居住小区绿化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的绿化部门或投资者不能对居住小区原有的用地条件进行调查,实地勘察、分析,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未作细致的考虑,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或照抄照搬,或是根据设计者、投资者的爱好,认为只要种上草,栽上树,绿化的目的就达到了。在许多居住小区中都可以看到雷同或相似的绿化形式、造型等,整齐的绿化成为建筑的花边,没有地方特色可言,更没有优美可言。人们看不到小区的整体空间景观,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区中,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出景观完整性,只是楼与楼之间的空隙进行环境美化。

(2)忽视人性化因素:建设部1993年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 ,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大多数居住小区为了满足绿地率的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有些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商业目的。这样的居住小区,绿地面积虽然很大,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也极具品位,但是不能充分考虑在其中生活的人群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

(3)植物配置不合理:小区绿化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毫无生态性,不能形成系统的生态群落,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绿化艺术水平较低。有些承包商为了追求进度和节约绿化开支,选用的苗木不符合设计规格,质量差,不但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观赏效果和绿化的意境效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还给以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4) 管理不完善:居住小区的绿地其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全部得到的,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些城市居住小区缺乏专业人员养护,绿地草坪退化严重,杂草混生,病虫害防治跟不上,木本花卉及乔灌木修剪不到位,造成植物生长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美化、优化环境的作用。

2.3 居住区景观设计绿化应该遵循原则

景观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塑造,意境氛围的渲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姿态,气味,能使人在视觉,触觉,嗅觉上获得亲近大自然的审美享受.正确选用,合理配置居住区环境建设中运用到的一切植物,对于营造优美和谐的小区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把绿化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一般如下:(1)符合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要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统一规划,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集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居民们使用方便。(2)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尽量利用劣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节约用地和投资;对原有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并组织到绿地内。(3) 以人为本:规划设计要处处以人为本,注意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居民活动、休息的需要,设立不同的休息活动空间。合理组织、分隔空间,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小气候条件。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4) 生态合理:植物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病虫害少、寿命长、管理较粗放的品种,以便管理养护。

3.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绿化应用发展趋势及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目的都是营造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态良好、设施齐全、景色秀丽、居住安全的环境。由此我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1)资源的均好和共享性:在规划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2)心理归属性: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3)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4)景观的艺术性。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

4、结语

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要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要素,让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同时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游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每一个在居住区生活的人的共同目标。社会的发展趋势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

参考文献:

[1]张琳,胡广霞. 浅谈居住小区绿化. 河南林业科技,2000(20): 23-25.

[2]陈光庭. 外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09-315.

[3]陈学似. 景观设计的误区[J]. 中国园林, 2000(3): 26-28.

[4]何静山. 试谈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 中国园林, 1994,(1).

[5]丁素春. 浅谈居住区绿化[J]. 科技资讯. 2007(35).

[6]杨立泳.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 美术大观. 2009(04).

[7]姜凌云. 居住区植物造景发展趋势[J]. 湖南林业. 2007(09).

篇9

关键词:景观,设计,工程,改造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大步推进,相对集中的人群和相对集中的工厂,每天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导致城市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产业不断变迁的今天,经济效益俨然成为了中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评价标准,对于景观设计行业而言,我们所见的,大多是这样的景象:地产商业奢华景致大行其道;政府大楼广场大量占用土地、攀比排场;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迹未被保护修缮,反而竞相开发为暴利旅游景区,等等。

在这样的行业状况下,作为城市绿化分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工厂绿化却越发显得单薄单调。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它的环境景观似乎常常被人们所忽视。那些工业利润最根本的创造者们,长期劳作于工厂的工人们,他们更需要一个可以放松身心、整洁舒适的厂区环境。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厂区的环境景观,常常流于单调、雷同、粗糙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各地的水处理厂,尤其寒地厂区亦是如此。其实,如果对厂区性质及现状条件充分了解并加以具体分析,完全可以抛开生硬的设计模式,做出舒适、安全又富有特色的优秀环境景观。

一、项目概况

本案为呼伦贝尔市中心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基础建设项目。厂区位于海拉尔区城郊处,周边空旷,现状场地平坦,绿化基础良好,各厂房及清水池、各类回收水池、污泥浓缩池等设施均处于在建过程中。厂区建筑分布于场地北部及东部。其中,位于场地西北部的四层综合办公楼为主体建筑,也是全区的制高点,建成后可俯瞰整座厂区。场地西部可作为较为完整的景观绿地使用。南部为预留地。厂区有两个入口,均位于场地西部。

二、设计原则

1.软质景观为主,硬质景观为辅,突出水厂主题特色

2.合理利用现状条件,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3.注重普遍绿化,选择乡土树种,提高生态效益

三、目标定位

将人、文化、自然三者的互利共生性调整至最佳融合状态

四、设计构思

经现状勘察分析,规划厂区分为五大功能区:生产加工区、管理办公区、主体景观休闲区、运动休闲区、预留备用区。布局如图所示:

水厂之灵魂正在于水,营造水体景观可以充分展现水厂的工厂文化与生产功能的融合统一。由于本项目具有较为完整且具一定规模的绿化景观用地,可将水体与绿地植被紧密结合,以整体软质景观作为水厂的景观营造切入点。

平面图

选取西部完整地块,打造“自然水体+庭院绿化”的环境风格。水景设计形式尽量展现“水”的天然特质——“流动性”、“丰富性”、“净化性”等等。点缀景园建筑小品及配套设施,提升厂区作息环境的美化度及舒适性。水源从泵房处地下就近引管供给,水景的挖方土就地供微地形及假山瀑布的堆造使用,满足土方平衡。

五、绿化设计要点

厂区各处鉴于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他使用功能的不同,绿化设计也有特殊注意的设计要点。

(1)煤渣堆场

为防止煤灰被风吹散造成污染,四周尽量采用密闭式种植,以及乔、灌、草多层次绿化遮蔽,尤其在下风向应有较大面积的灌木丛,选用抗性强、叶面粗糙多毛的植物品种为宜,如金银忍冬、天目琼花等等。

(2)清水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水池及回收水池

由于均为地下封闭式水池,上部覆土不宜过深,故使用浅根系(根深40cm以内为宜)灌木剪型及地被绿化。池顶高程高于地面0.5m,可结合高差设计多层次剪型篱与地被图案或色块。

(3)污泥储池

因同样采用地下封闭储泥方式,故地上部分种植设计同上。

(4)净水间、送水泵房、加氯间

此类水工艺处理厂房周边地下埋设管线较为密集,同样宜采用浅根系剪型灌木及地被绿化。其中,加氯间周边可种植抗氯性较强的接骨木、柽柳、地锦等植物。

(5)运动场地

四周宜有乔木或大灌木绿化遮荫,东西向尤为注意。临煤渣堆场侧宜采用竖向多层次种植以达到防尘效果。因与加氯间相近,四周可栽植吸收氯气或抗氯性强的植物,最佳树种选择桑树、黄菠萝、接骨木。

种植设计古语云:“巧密于精思,神仪在心。”为了创造和维护适宜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相信每一处场地、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落实于行动。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呈现出一种升温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买房子的时候更加注重房屋的设计理念和整体品质。房地产景观设计不再仅仅是早期简单地绿化设计,它变得越来越科学化、品质化。房地产景观已俨然成为了决定评判楼盘品质的关键因素。房地产的景观建设变得越来越受开发商的重视,优良的景观设计将使楼盘的商业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房产景观设计师只有在了解地方历史,把握现在的目标,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创造出更高品质的房地产景观建筑。

一、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

房地产景观设计最早兴起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住宅的规划是从70年代末引入组团绿化的概念;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中期,我国开始学习外国居民建筑集中绿地用来规模绿化的概念,这个时期的景观设计概念往往被理解为简单绿化设计,房地产景观的布置也是以园艺绿化作为主要的关键,房地产景观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之中总是会成为设计的附属条件,居民区的景观设计、规划设计都是由建筑师包办的。

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蓬勃兴起,优化环境景观受到了居民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瞩目,并且在居民区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建筑的设计工作跟设计工作开始分开作业,许多房地产的景观设计都是由专门的设计公司完成的。部分国外专业景观设计公司也纷纷地登陆到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房地产企业开发市场的日渐成熟,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日益增强,对居住生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住房上的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化,人们追求的也变成了高品位的家园,传统的景观建筑形式已经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房地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景观现如今已经成为房地产设计的重要部分,特别是近年的楼盘大都是以景观制胜,景观设计备受重视的同时,其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房地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从行业发展的思路上看,当前房地产景观行业还不清晰,行业内照搬照抄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设计,缺乏创新,例如:为了追求楼盘的卖点,开发商和设计院都喜欢以楼盘某种风格、风情的名义进行销售推广和景观设计。比如说广西项许多的地产项目,绝大部分都应用临河能看河景这样的景观设计,甚至一些设计师直接将相似风格的楼盘的设计资料加以整理,拼凑成个人的设计。这种照抄、拷贝式的同风格景观环境正在业内蔓延。

(2)、从景观建筑的实施可能以及效果上分析,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①景观建筑的设计布局中一般都是重硬轻软;材料是硬质的过多,而软质的景观偏少。设计师在规划园林时偏爱硬质景观的空间组织,忽视了对植物景观的建造。但如果园林硬质景观太多可能会不环保生态而且建设跟维护的成本过高,但植物造景却相反。所以现在房地产景观要以绿化为重点。

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的水平偏低

当前的建筑景观设计中绿地的面积比较少,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的水平也是普遍偏低的。这直接影响了建筑景观效果的有效实现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用植物来创造风景如画的景观,一股以植物照景为重点的园林设计趋势逐渐形成,这为当前的景观设计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③园林概念虽然很好,但是实施的可能不强

景观园林的设计需要用超前的眼光跟理念来解决部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但如果过分的超前,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概念,这只能变成镜中花水中月。有些国外的公司在概念设计阶段吹得天花乱坠的,但等到施工的时候却因为不符地理实际或者超出实施的水平而使得这个概念没有办法被实施。所以,无论是建筑景观的设计师还是房地产开发商都必须结合现实,将先进的科技理念融入在实施的项目和地域的特色中去,这才能引领景观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尽管近年来房地产景观设计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无疑已经被房地产商熟知。因此,运用我们当代的新的科技手段,更新房地产经营理念势在必行。随着自然生态和智能建筑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现代房地产景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精致化

房地产开发是一种回本周期长、投资大、利润稳定的投资类型。所以,为了销售,为了让人们愿意来购买,我们应该让购房更加的精致、舒适,让准备购房的人愿意购买。我们要把精致化的方向往度假酒店去靠拢。因为度假酒店基本都是处于环境条件特别好的位置,比如海边或者郊区等等,购买住房就是想可以在一种舒适休闲的环境里,消除白天工作的疲劳,远离城市的骚扰等等。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借用地理环境位置,创造出度假酒店般精致舒适的生活环境, 将会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未来的一种风格趋势。

2.文化型

随着我国人均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个人欣赏能力也不断转变,人们开始强调居住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文化、崇尚品味是近年来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又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是在某种文化理念的大背景下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通过富有内涵以及表现力的设计来彰显历史文化。

3.多样化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这对景观设计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景观设计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艺术性的发展趋势。景观环境的塑造不只为了“赏心悦目”,同时也要注重“自然舒适”,尽可能地创造自然、宜人、舒适、现代、智能、节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景观、人与环境、景观与环境的和谐,给人们提供身心愉悦的居住体验。

4.生态化

伴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更高的追求,现代人居的环境质量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概念,比如为小区的居民提供比较良好的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日照、通风等等的条件,以实现对居民区生活环境的适应可能性以及地域多样性。

5.人性化

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但能给居住者的生活带来简捷,更能使居住者跟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融洽。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人和人的社会分工变得更加细化,互相的合作更加广泛。人们所依赖的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可以直通到家里,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变得越来越稀少,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分离。

结语

近些年,随着一些境外公司的引入,景观的细节装饰性得到了重视。景观的细节应该是以简单明了的式样以及通过材料的配比跟协调,充分地展示处材料所固有的属性没敢;而装饰的景观建筑物则更要充分地体现于掌握地理特色的基础上以确定景观风格来控制各个景观的布局设置。总体而言,细节决定胜败,建筑景观的细节师不能小看忽视。一个宜人的房地产景观设计应该本着即给人们提供物质功能,又给人们提供精神功能的双重功效。现代人一直都向往着与自然为邻,又不失现代生活的智能性和便捷性。良好的景观设计应更加关注人们真正来自内心的向往,给人一个诗意的生活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提高生活品味的同时,以人为本,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建造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过理想的桥梁,人文、生态、智能、科技一体化的综合型景观环境将是今后人居环境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2] 魏晓兰浅谈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与风水[J].河北林业科技.2011(1).

[3] 张国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