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篇1

[关键词] 农作物 高产 栽培技术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191-01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在不断的提升,随着作物种类的多元化,也给栽培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土地沙化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而且农民的收成受到很大影响,威胁到国家粮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对土地和环境的改善,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 实现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 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提高农作物的光照时间,从而确保光合作用延长。利用间种、套种及立体种植等来提高复种的指数,确保农作物收获面积的增加。可以对农作物的生育期进行延长,对其进行补充人工光照。利用合理密植及改变株型等来增加农作物的光合面积,利用通风透光及增施各种肥料等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效率。

1.2 改良遗传因素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其是否高产与种子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确保农作物种子的优越性,选用具有较好抗逆性、稳产及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种子品种,通过育种来对株型进行改良,确保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其具有较为适宜的成熟期。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多种育种方式进行有效配合,综合运用各种育种方法,确保育种水平的提升。

1.3 提高栽培技术

土壤耕作、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可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利用土壤耕作技术可以有效的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结构,确保土壤具有较为适宜的孔隙比例,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进行有效的调节,协调土壤中的肥力问题,并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杂草清除及表土的疏松工作,确保土壤的高产性。在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农作物进行施肥时,需要根据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及产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肥料,做好肥料用量配合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肥效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

1.4 其他措施

目前在农作物生长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可以适当的延长农作物的成熟期,灌浆期,使其完成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目标的实现。

利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不仅能够对土壤物理性能进行改善,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对降低土壤盐渍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温度,而且还会对温度的变化起到较好的缓和作用。

2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 实现农作物高产的建议和措施

3.1 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为了改变片面的追求高产,而加大化学肥料的用量,导致土壤不断恶化的状况。需要对土杂肥的施加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还要利用深翻改土来实现对土壤团粒结构的改善,确保土壤肥力的增强。另外,还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实现对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控制,利用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及利用化学控制病害等多种防治措施来对病虫害起到有效地预防作用。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措施结合一起应用,这样才能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要加快栽培观念的转变,通过科学栽培来加强管理,确保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以增施有机物作为基础,对施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配方进行施加,确保土壤肥力的提高,实现高交、稳产的目的。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通过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通之深耕、细耙及精细整地、除草等来强化对农作物栽培期间的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3.3 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通过不断的对以往的栽培经验进行总结能够发现许多可以实现农作物增产、防病的重要措施。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对马铃薯进行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增产的目标。

篇2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花培6号

花培6号是由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的重点实验室选育,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小麦高产新品种。花培6号在多年的试生产实验中表现突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认为,改品种产量很有潜力,果实大穗大粒,适合高产栽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产性,在生产实践中可加大种植力度,实现高产栽培,在高水肥地力的环境中更能发挥其增产作用。因此本文选取花培6号作为实例,讲述在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而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品种农作物的不同特性和适宜生长的地区,才能研究出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任何农作物品种只有生长在适宜的栽培环境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其高产的潜力,高产栽培尤其如此。一个高产品种要想实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就要研究出一套系统的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只有保证种子质量和坚持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才有可能实现大范围的推广,才能保证高产的实现。下面我们主要分析花培6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致力于实现该品种在推广种植中最大限度地高产。

一、花培6号的主要特征特性

1. 农艺性状

花培6号属于大穗大粒的超高产小麦品种。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8天;苗期分蘖壮,抗寒能力较强,成熟期较早;株叶型紧凑适中,叶色浓绿,剑直,抽穗整齐,穗较大,小穗排列紧密,成熟落色较好,幼苗呈半直立状态,叶片宽大,长势较强,两极分化快,结实性好,叶片上举株高适中,秆硬抗倒,秆、穗蜡质层厚。成熟后为白壳白籽,外观好,适合作为商品,成穗数高,籽粒半角质,饱满,千粒重高,最高能达到570万每公顷。

2. 区域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008年,花培6号参加了河南省高肥冬水ⅳ组的测试,最终得到的平均产量为8100千克每公顷,相比于其余品种如豫麦49,产量增长幅度为百分之八,最终凭借如此之高的生产水平位居参试品种的第四位。同年有参加了河南省高肥冬水ⅲ组区试,最终得到的平均产量为8200千克每公顷,相比于周麦18,增产百分之零点五,排名参试品种第一位。同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ⅱ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100千克每公顷,居于八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出色的产量引起的农业工作者的注意,最终确定花培6号的推广栽培。

3. 抗性表现

2008年,根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区试抗性鉴定结果,花培6号表现中抗叶枯、白粉病,中感条锈、叶锈、纹枯病。

4. 子粒品质

2007年区域试验统一抽样品质分析结果:花培6号属于中筋馒头、面条专用品种。

二、花培6号适宜种植的地区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依据品种耐肥特点选用中高肥水田种植

花培6号为半冬性小麦品种,高产、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该品种高产的特点,必须依据花培6号的特征特性,选择肥水条件较好的田块种植,因此适宜种植花培6号的地区为河南省中北部早中茬高水肥地区。

2. 注重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开了个好头,农作物在之后的悉心培育下才能够茁壮成长,当前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是机器操作,由于播种技术的不熟练或者机器操作的不恰当,很容易造成整块地的质量差,播种不良极其不利于之后的农作生长,因此要在花培6号的栽培过程中加强播种质量。

为实现花培6号的高产栽培,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保证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保持养分的平衡,尽量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在田间管理中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的化肥施用量为尿素450千克每公顷,过磷酸钙700千克每公顷,氯化钾220千克每公顷,起身期前后进行春季水肥管理。

花培6号为半冬性品种,适播期较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季的温度明显比前些年升高,春季出现冻害的可能性却有所增加,因此要适当推迟冬小麦的播种时间,花培6号的适宜播种期期为10月8-15日,每亩播量8千克左右。

在播种时要对花培6号进行合理密

,由于花培6号的粒重较高,因此播种量可以适当加大,基本苗的播种以200万左右每公顷为宜。且播种时的深度要一致,控制在3~4era,致力于达到落子均匀的播种标准。

三、花培6号的种植技术要点

1. 要做好冬前管理

冬季来临前要做好对花培6号的冬前管理,在达到冬前壮苗的前提下,冬前一般尽量不要浇水。如果播种期出现干旱,或出现底墒不好的情况,可在小麦分蘖期适当浇水;若出现播种期比较干旱且底肥不足、冬前群体小的情况,可追加施用氮肥且配合浇一次越冬水。对于使用机器播种的麦田,可能会出现土质过于疏松、加重冬季冻害的现象,为避免该情况的出现,应当今早及时浇越冬水,踏实土壤,提高麦苗的抗寒性,促进麦苗的早日发芽。

在十一月中下旬时要注意进行化学除草进行化学除草。对于双子叶杂草可选用杜邦巨星,对于野燕麦,可选用6.9%的骠马乳油。

2. 春季返青期的管理

春季返青期的主要任务是防治纹枯病的大规模出现,并进行化学除草,可采用“一喷多治”技术,以粉锈宁为首选药物。早春返青后到拔节期前,每桶水加入三唑酮25克、苯磺隆5克、农喜和乐素30毫升,均匀喷施,可实现防病、除草、抗旱、增产的多种功效。

3. 起身拔节和孕穗期管理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吸收肥水的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施肥可以提高成穗率、巩固成穗数,增加穗粒数。花培6号春季对肥水比较敏感,因此春季水肥的管理可提前到起身拔节期进行。小麦孕穗期要注意预防赤霉病和吸浆虫的出现,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浇水。

4. 后期管理

花培6号在灌浆期对水分的要求较为敏感,因此在进行高产栽培时一定要及时浇灌浆水。浇灌浆水一般在开花后五到七天进行,另外在小麦的抽穗期要防治病虫灾害,可将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防止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的发生。

四、对花培6号高产栽培技术的总结

花培6号属重穗型超高产品种,在高产栽培中要注意施足底肥,适当加大播量,注意浇拔节水和灌浆水。对实现高产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分析,重视加强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建昌,杜永,刘辉. 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8.

篇3

1 农业生产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

1.1 受到地域性的影响 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科学对地域具有严格的要求,易受到各地区的地形、土壤、水利以及气候的影响。同时由于受到生产条件、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作物的生产也呈现明显的地域性。部分地区的阳光、水份以及热量等情况均处于变化中。

1.2 农作物的生产具有连续性 农作物的栽培科学对于生产的连续性方面要求也高,生产过程中的上周期与下周期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因此农业劳动者需要有预见性与前瞻性,把握好种植的时期,确保处理好各季节的农作物连续生产,提高产量。

2 农作物的生产与栽培科学的关系

进行农作物的栽培科学,能够促进农作的生产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利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将生产目标与环境、社会效益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粮食的需求时也可协调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经济建设与城市规划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人们对环境、对耕地的破坏,使得土地出现退化或流失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农业生产中应加大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有效地确保作物粮食的安全食与合格。有利于创建绿色、无公害、优质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确保农作物粮食的安全与优质。因此,正确处理好农作物的生产与栽培科学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

3 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体现

3.1 生物高新技术的应用 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过程中,生物高新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栽培与生产。进行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时,应尽量改善栽培的环境,积极创造有力的条件,确保作物的潜力得以有效发挥。例如作物栽培科学应用当中,对CO2的固定酶给予进一步改良,同时改变叶片的吸光性,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稳定生长。

3.2 作物栽培科学中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 作物栽培科学的运用,能够充分合理地运用智能系统进行管理与控制,例如在禾苗的播种、稻谷的收割以及水果的采收等工作任务较大情况时,可使用农业机器智能控制设备辅助进行,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使用计算机的监控系统进行喷灌或者微灌操作,能够有效保障施肥量、灌水量更加精确,便于进行自动化生产。

3.3 作物生氏模拟技术的应用 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当中的作物生氏模拟技术,是经过利用对作物的生育、产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进而找出作物的生长特点、发育动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规律。

4 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科学应用的成就

对于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主要分析研究了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作物器官的建成、生长之间的特点及其控制的原理。同时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规律、作物的激素平衡、器官平衡等方面分析,总结作物的高效、优质以及高产等内容。在技术方面,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成就体现在作物的育苗移栽、多熟制配套栽培以及抗旱、防虫等方面的技术。与此同时,有利于明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肥料量以及不同品种的作物的管理技术;此外,根据作物常见的病虫害、干旱、洼涝渍害、水稻烂秧、小麦霜冻以及低温冷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了作物产量的增长。如今我国的作物栽培科学技术取得较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栽培技术当中的规范化与模式化技术得到普及;作物生长的调节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合理施肥技术得到有效应用。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多种作物的叶龄模式,有效建立化控体系,部分地区还对作物的抗逆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机械化的栽培技术也得到应用。

5 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趋势

5.1 农机方面 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农机方面的体现为:在分析作物栽培科学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采用机械化的方法与条件,对作物的生长过程、发育规律等方面使用不同的栽培措施。同时还应针对作物的长势、高产、优质以及肥水、栽培期限等方面的管理技术,进一步有效提高农业作物,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5.2 土壤耕作与施肥方面 在土壤耕作与施肥方面,作物栽培科学应该确立有效的耕作制度,需要对不同的土类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耕种方式,确保作物的高产与优质。同时还需要有效地控制土壤的侵蚀,有效改良土壤的性质,作物栽培科学采用节约能源的耕作方法。在施肥方面,按照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以及供肥的性能,有效结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掌握好施肥期,合理施肥。此外灌排方面讲究节能、节水,避免使用导致土壤流失的灌溉方式;逐渐将喷灌技术发展为滴灌技术,将地面灌溉的方式发展为地下暗渠灌排或者微喷灌的方式;进一步防止土壤的结构免受破坏,真正确保作物的栽培科学,在实现高产优质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护土地环境与资源。

篇4

关键词:管理技术;无公害栽培;农作物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48

引言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顺应了经济市场的发展要求,在绿色、科学、无公害等理念的引导下开展农作物的栽培,不仅实现了产品食用安全、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增强了产品的在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尽管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就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提高作物栽培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1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生产遵循的原则

坚持系统化原则。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生产中,对于其从生产到流通的一个全过程职工,都应当进行严格的把控,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其能够严格的执行;坚持严格技术的原则。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就是一个农业高科技,对于环境的要求有一定的独特性,只有保证相对严谨的科学技术,才能保证栽培出的农作物真正的是无公害产品。无公害产品对应每一种产品都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情况中,无公害产品的品质主要受到工业的三废环境污染等有者较为紧密的关系。因此,在生产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从事标准化生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种类十分广泛,但是不是所有的农产品在目前都适合开发,因此农产品的无公害开发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以及整体的规划,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发,从而保证整个市场生产出的无公害农产品都是适应市鲂枨蟮模无公害农产品的特点,其需求具有阶段性,在发展中,要根据市场来定,当前,无公害农产品培育属于发展壮大阶段。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中,必须遵守市场的需要。此外,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其技术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要保证无公害技术的发展,由于受到当前生产技术的限制,很多都无法真正的达到无公害,这也是无公害产品要循序渐进开发的现实限制要素。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存在的问题

在栽培无公害的农作物时一般会选用特定的农用化学物质对其进行处理,或者是用其他物质代替,作物施肥也选用有机肥,对于病虫害主要通过预防来实现控制,尽量减少使用农药,通常选用人工捕捉等方式来进行控制,如果只有通过农药才能实现防治,那也尽量减小剂量。另外也要控制管理好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这都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所需要做到的。如今,我国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整体上呈现发展的趋势,但是仍然由于经验匮乏,再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致使这些栽培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不足。

2.1 土壤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改善,以往的农村责任田都建立起了厂房、工厂,尽管这些改变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水平,但是同时也成了当地的污染源,排出的废水、废气渗入到土壤当中,致使当地土壤严重污染。农民在这样的土壤中栽培农作物,人们食用后,会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物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这些地区就不能再栽种无公害农作物。

2.2 肥料食用不科学

以往的农作物都是通过定期施加相应的化学肥料来促进农作物高产,这样的作物栽培方式,在我国持续了很多年,长时间的施肥,使得种植作物的土壤遭到了破坏,影响了生态平衡,污染环境。如果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使用到这样的土壤当中,那么在种植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农作物的质量、营养都很难保证。

2.3 农药残留过多

在利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时,农作物的上面通常会有一些病虫,为了控制病虫危害,就必须使用一些农药,农药的药量很难把握,很多农作物栽培者为了控制病虫害,过度使用农药,这就会造成农药当中的有毒物质残留在农作物当中,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中营养成分的结构,还会危及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

3 提高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有效措施

3.1 合理选择栽培场地,治理被污染土壤

农作物的种植环境严重影响其生长质量,所以选择合适的种植场地非常重要。相关部门要对农村中污染严重、违规建设的工厂进行严肃处理,严禁这些工厂向无公害栽培农作物的场地周围释放废水、废气,做到从源头上治理;在整治完违规工厂以后,就要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以降低土壤对农作物带来的危害。在选择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场地时,应该对所选场地进行全面的检查,尽量选择污染程度小或者是无污染的场地,创建无公害农作物培养基地,尽可能确保农作物栽培的质量。

3.2 合理施肥,改变栽培方式

长时间使用化学肥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已经对种植作物的土壤、水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影响其内部的生态平衡,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质量,所以,再利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种植时,应该合理的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不可一味的施加作物肥料,应该结合现代技术控制剂量。介于之前长期大量施加肥料对土壤带来的维护,如今,不仅要控制剂量,而且要尽可能不使用肥料,这样就能够避免土壤遭受更严重的污染,降低了土壤的承受压力,如果,必须利用一定肥料作为辅助原料,那么可以采用有机肥,而非化学肥料。

3.3 选择优质品种,控制农药用量

负责栽培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学习,切实掌握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要点,以及不同阶段作物的生长状况,做到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即使出现病虫害,也应该尽可能使用人工捕捉的物理方式来防治;假如病虫害非常严重,只能通过农药控制,那么也要控制好农药的使用量,避免用药过多。除此之外,在栽培农作物之前应该科学合理的选择种植品种,优质的作物品种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还能够有效的抵抗病虫害,提高了作物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自然也就降低了病虫对作物的危害,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3.4 做好田间管理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中,每一环节都是极为关键的,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中,一旦某项技术出现了问题,后期补救就会极为困难,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的作物栽培中,需要相关操作人员细致耐心的管理,科学的做好田间的日常管理。农作物种植中,出苗后,要对作物进行查苗、补苗等工作,保证田间秧苗完整,从而为农作物的后期管理以及农作物的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农作物还应当做好日常的病虫害管理工作。病虫害管理工作就是针对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一些病害或者虫害积极的做好防护措施,科学用药,统一防治。积极地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物理防治技术等多项防治技术,保证病虫害的治理的综合有效性。在田间作物收割后,要保证田间的清洁整齐,将患病植株进行腐熟后,当做有机肥施入田间,从而提升土壤的营养含量。

4 结语

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实现高效化、规模化与集约化,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革新,满足无公害农作物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篇5

新美洲星液体肥料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并进口主原料,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根据中国实际研制生产的现代高科技产品。叶面喷施后,可显著增加农作物产量。正常年份喷施,粮食作物可以增产8%~10%,经济作物可以增产15%~60%;在环境条件不利情况下,增产效果尤为显著。现针对旱稻的特点,将新美洲星在旱稻上的应用技术总结如下。

1 旱稻的优势

1.1 耐干旱,节水

与水稻相比,旱稻具有耐旱、节水等优势特点。通常一生只需补充灌溉2~4次,不及水稻灌溉次数的1/4;而在雨水丰沛的南方地区一般无需灌溉,基本依靠雨养。

1.2 比一般旱作物高产

旱稻内生通气组织发达,而一般旱作物却没有这种构造。因此,旱稻比玉米、大豆、小麦等旱粮作物耐涝渍,很适于低洼易涝旱地种植,并且一般都能获得比旱粮作物更高的产量。近几年,由于旱稻很适于低洼易涝旱地种植,所以很受农民的喜爱。目前,安徽省推广的主要旱稻品种有“绿旱一号”“旱稻906”等。其种植面积在迅速地扩大,正常年份只要栽培技术得当,不仅达到稳产(7 500 kg/hm2左右),而且可获得高产(9 000 kg/hm2以上)。

2 旱稻的种植要求

2.1 灌溉

旱稻种植并非不需要灌溉,尤其在自然降水较少的淮北地区,水源条件是旱稻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如果风调雨顺,旱稻在全生育期无需浇水。如遇长时间无有效降水,农田干旱,必须进行3次有效的灌溉,即播种后的齐苗水、孕穗水、抽穗灌浆水。

2.2 施肥

旱稻高产栽培,除需要正常的栽培管理外,重点是在根外追肥(叶面肥)上做文章。种植旱稻的区域,大部分都是水资源较缺乏的地方,那么在旱稻生长的各个生育阶段,肥水运筹就不能像水稻栽培那样得心应手,特别是在旱稻生长进入孕穗期和抽穗灌浆期,在无灌溉条件和降水的情况下,更显示根外追肥的重要性。

3 新美洲星增产增质机理

一是自身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补充作物营养。二是其特殊配方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能保证作物生长发育有充足的养分供应而增加产量。三是促进根系生长,扩展根群,使根系向土壤深层伸展,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旱稻栽培上适时适量地进行叶面喷施新美洲星,既能及时补充养分,又能增强抗旱能力,对促进旱稻高产稳产十分有利。

4 新美洲星在旱稻上的应用效果

4.1 平衡养分需求,提高肥料效率

新美洲星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根据肥料利用最小养分率的木桶理论,施用新美洲星液体肥料后,由于多种元素合理配合使用,可平衡作物的养分需求,更能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同时,可调节植物体的各种功能,以达到高产优质的功效。

4.2 显著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酶活性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个主要生理过程。在形成作物产量的干物质中,占总干重的90%~95%是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旱稻施用新美洲星液体肥料后,可促进旱稻体各生理过程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和大大提高酶的活性。

篇6

一、指导思想

开展粮棉油作物高产优质创建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兼顾非主产区,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示范区建设,树立典型,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棉油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目标任务

㈠总体目标

在全市建设3个万亩优质中稻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万亩优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万亩优质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万亩优质花生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万亩优质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通过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力争示范区水稻亩产700公斤以上,小麦集中连片亩产500公斤以上,油菜亩产200公斤以上,花生亩产300公斤以上,棉花亩产1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粮棉油作物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10%以上,粮棉油订单种植率30%以上。

㈡具体任务

小麦:在鄢城办事处白庙村、周岗村、木渠村建立1个万亩连片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在小河镇石灰村、高康村、王旗营农场建立1个万亩连片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示范区目标亩产500公斤以上,带动全市小麦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产10%以上。

油菜:在镇村、村建立1个万亩连片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目标亩产量200公斤。其中百亩典型示范区位于村3组,面积100亩,目标亩产220公斤;千亩典型示范区位于村2、3、4组,面积1028亩,目标亩产210公斤。

水稻:在镇村建立1个万亩连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小河镇村建立1个万亩连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在镇村建立1个万亩连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高产创建目标亩产700公斤以上,带动全市水稻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10%以上。

花生:在镇村建立1个万亩连片花生高产创建示范片,高产创建目标亩产300公斤以上,带动全市花生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10%以上。

棉花:在镇村建立1个万亩连片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高产创建目标亩产100公斤以上,带动全市棉花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10%以上。

三、工作内容

㈠示范优良品种。根据粮棉油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全市万亩示范点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组织专家组论证,确定粮棉油作物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同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良种推广补贴等项目的实施,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相结合,确保主推品种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通过统一供种方式,使万亩示范点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㈡集成高产技术。按照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加强高产高效实用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益。根据目前不同粮棉油作物生产发展特点,年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集成示范以下重点技术:小麦主推免(少)耕、免耕覆盖、配方施肥、药剂拌种、病虫综防、机械条播等技术;油菜主推免(少)耕、配方施肥、硼肥基施、病虫综防等技术;水稻积极推进“一增四推”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合理密植、增加穗数,推广轻简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技术;花生主推配方施肥、药剂拌种、病虫综防、机械播种等技术;棉花主推配方施肥、化学调控、病虫综防、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等技术。

㈢加强病虫防控。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稻飞虱、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棉花苗期病害、枯黄萎病、花生地下害虫等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针对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机械防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的行为坚决依法进行查处和曝光,全面禁止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生产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㈣开展测土配肥。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载体,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做好对复混肥、有机肥、微生物肥、叶面肥的质量监督抽查,查处违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推进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建立,推介一批优质肥料,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

㈤推进机械化生产。针对粮棉油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在创建示范点重点推广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粮棉油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围绕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等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条播、精量播种、机械收获、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加强配套农艺措施的研究与推广,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总结和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股份合作社、农机一条龙作业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规范操作办法,提高实施成效,促进经济、实用、高效的中小型农机进村入户,加快农机推广普及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创建活动取得成效,根据“部、省、县三级联创,以县为主”的原则,成立由副市长罗兴斌为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张道明、市农业局局长王立方为副组长,农业、水务、农机及鄢城办事处、郑集镇、小河镇、雷河镇、王集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毛德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具体工作。同时,整合栽培、植保、土肥、推广等有关专家,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工作。

㈡强化资金保障。整合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肥、病虫综防、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省级财政“以钱养事”补助资金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倾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支持,重点支持开展试验示范、组织宣传、技术培训、协作攻关、专家指导、现场观摩、测产验收等工作,同时积极争取设立高产创建奖励基金,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㈢加强培训指导。整合栽培、植保、土肥、科技推广等有关专家,成立专家指导组,深入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和技术服务,达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分区域、分作物、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指导大面积生产。

㈣加强信息沟通和宣传。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落实高产栽培有关技术措施,增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和传播科技的自觉性。技术员要加强示范区水稻、小麦生长情况调查,及时反馈作物生长状况、灾害发生情况、农田管理措施,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面推进高产创建活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出新贡献。

篇7

关键词:早熟5号;大白菜;早春大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早熟5号是浙江农科院大白菜组选育的优良杂交品种。特征特性为早熟、耐热、耐湿,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炭疽病,适于高温、多雨时期作小白菜栽培。播种后25天就可收获,也是早秋作结球白菜栽培,生长期50~55天,叶球重1.5kg,4000~5000kg/667m2。早熟5号以其大白菜、小白菜兼用的特殊性在生产和消费上占有了独特的位置,而且作为小白菜,其口感与普通小白菜不同,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叶菜类蔬菜。该品种因在杭州萧山地区栽培面积较大,一般露地栽培从清明节后开始播种,过早以防霜冻,为了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早春3月初以小白菜栽培为主,并适宜大棚栽培,播种后1个月可收获,一般667m2产1000kg,经济效益可观。临浦镇常年有种植叶菜早熟5号菜的传统习惯,尤其是早春种植面积最大,产量高效益好。2013年春季,在临浦镇苎萝村一农户进行,试种早熟5号,并获得高产高效益,并有推广价值,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播前准备

应选择上茬未种过叶菜类蔬菜的粘壤土,因春季雨水较多要做好排灌措施。播种前3天,3月2日每667m2施入45%芬兰产复合肥50kg,再加腐熟的人畜粪尿1500kg作基肥。为了防治地下害虫,667m2撒施3%地虫杀星4kg,然后深翻耕,整平地块,做到地块上松下实,土地细小均匀,有利于早熟5号作物生长。

2 适期播种及合理密植

传统春季露地播种早熟5号,作小白菜栽培,一般露地在4月上旬中期开始播种。为了提高商品性价值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大棚覆盖提早1个月的保温设施栽培,播种前准备工作完成后。于2013年3月5日开始播种,种子由浙江省农科院提供,发芽率高达98%以上,每667m2用种量为0.35kg进行撒播。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肥水管理

早春3月上旬本地区气温逐步回升,通过设施保温栽培对早熟5号生长非常适宜,有利生长且生育期明显加快,因此,要及时供给肥水。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椐早熟5号长势而定,一般播种后10天,并视天气情况浇水,保持苗床地面湿润,每667m2用少量尿素与浇水相结合。若遇暴雨,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水位。本次试验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追施于4月5日每667m2用45%芬兰产复合肥20kg作追肥1次。

3.2 病虫草害防治

抓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争取农作物高产高效的重要一环。3月5日当日播种后,立即用60%丁草胺乳油剂350ml/667m2 加水40kg,进行细喷雾封密除草。春季虽然大地气温回暖,危害早熟5号病害较轻。但虫害重于病害,主要虫害为黄曲条跳甲,该虫在该区常年5代,在杂草等中越冬。当春季温度上升到10℃,成虫恢复活动,开始危害叶菜,因此,3月初设施大棚内气温,已十分有利于黄曲条跳甲害虫发生及危害。3月13日及3月25日2次,分别以每667m2用啶虫脒40g兑水40kg防治黄曲条跳甲,用药要求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

3.3 及时采收

由于栽培管理等方面及时得当,加上气温适宜有利于早熟早熟5号大白菜生长,为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间苗陆续采收上市,3月5日播种后到4月10日为始收期共35天即可采收上市,到4月19日采收完毕共10天。

4 生育动态调查和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考查

4.1 生育动态调查和经济性状考查

为了了解早熟5号整个生长过程,从播种到收获结束,各个生育动态进行详细调查及记录,生育动态调查为3月5日播种,3月8日出苗,3月11日子叶展开,4月10日始收,叶龄8张,株高25.5cm,4月19日终收,叶龄8.5张,株高27cm。全生育期为45天,收获前5天,对选择有代表性每个点取样10株,取3个样点计30株。进行商品经济性状考查,考查结果平均单株重31g、株高27cm、叶数8.5叶、叶长15cm,叶色淡蓝,实际产量每667m2高达1060kg。

篇8

关键词 作物;化学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 S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35-02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人工合成、具有植物激素活性剂功能的化学物质,英文名为plant growth regulator(简写为PGRs)。PGRs具有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的作用,进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1]。作物化学调控技术(crop chemical regulation)是指人们为了使作物朝着人们预期方向或目标生长而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手段,而利用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手段进行物质代谢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的构成[2],且PGRs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国内外农业产业中的关键性技术手段[3]。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通常通过调节外界环境因素(例如水、气、光、热等)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及产量,而作物化学调控方法则更加注重内在因素的刺激与调控,根据人们的需求对作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

1 化学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历程

1928年荷兰人Went首先发现植物激素,经过近100年的发展,植物激素在作物花期及坐果期的调控作用十分突出,并取得了巨大成就[4]。随着研究的快速发展,这一领域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有近100种的PGRs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同,地貌、气候差异巨大,PGRs的具体使用种类也各异。例如植物脱叶剂、矮化剂、干燥剂等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原因在于欧美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采用上述PGRs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而在日本,GA3被广泛用于生产无核葡萄、打破马铃薯的休眠期,其原因在于日本农业更加注重提升农产品的品质[5]。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其农业生产通常更加注重农产品的产量,我国科学家将多效唑应用于水稻、油菜的生产中,实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应用推广多效唑最多的国家[6]。

可以说,国外作物化学调控市场已经趋于成熟,PGRs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更新换代的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对PGRs的研究与推广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预示着PGRs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化学调控在主要作物上的应用

2.1 农作物提质增产

农作物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产量,地理气候和品种的差异是影响作物产量最关键的两大因素。PGRs的调控作用很难一概而论,不同时期、不同作用部位、不同作用机理条件下,PGRs的调控效果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7],进而对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果也千差万别。马雪梅等[8]发现,通过探索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使用不同的PGRs,最终可以实现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目的。具体而言,在水稻分化期时使用吨田宝能够有效促进细胞组织分化、提升叶绿素含量、加快水稻生长发育,研究数据表明,可以有效增产9.8%~17.3%;除此之外,水稻齐穗后期联合喷施多效唑和6-BA,可以提高籽粒中胚乳淀粉含量,有效提升水稻品质,也可以利用PGRs定向调控米粉稻中稻米直链淀粉的含量来改善稻米品质[9]。

2.2 作物株型结构塑造

作物获得高产,良好的株型和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基础[10]。农作物倒伏问题的出现,关键原因在于农作物的植株较高、较细。因此,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合理施用PGRs可抑制农作物徒长,进而降低农作物高度、增加植株的直径,并能够有效提升茎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等的含量,进而提升茎秆韧性,最终提升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带来的经济损失[11]。此外,作物的抗茎倒能力也是衡量作物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玉米等作物,可通过施用植物生长调节提升抗茎倒能力[12]。

2.3 提高作物抗逆性

首先,遗传因素是影作物抗逆性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植物激素含量、活性的变化也是影响作物抗逆性的重要因素,因而通过调控植物体内激素含量及活性机理能够有效提升作物的抗逆能力[13]。盐胁迫会阻碍种子中核酸与蛋白的合成,破坏有丝分裂,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的生长发育。例如,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势较低的小麦产区,由于经常遭受涝渍灾害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受到严重威胁,可通过使用PGRs来提升小麦中抗氧化酶含量,提升小麦根系活力,进而抵抗涝渍带来的影响[14]。除此之外,另有研究发现,通过采用PGRs浸种处理,能够有效缓解玉米苗期干旱带来的影响[15]。某些富含赤霉素、水杨酸以及脱落酸等低分子PGRs对提升农作物的抗干旱、抗低温能力有显著作用,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生产带来了新的启示。

3 化学调控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PGRs虽然具备提升产量、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抗力等一系列优势,但其毕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视为一种植物农药。通常情况下,其毒性较低且残留较少,经过微生物分解、雨水冲释等作用后不会对人畜、作物、土壤等造成危害。但如果PGRs使用不当,在用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凸显,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 展望

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作物化学防控技术已逐步成为业界研究与推广的热点。众所周知,化学调控给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劲动力,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稳产,还有效提升了品质、效益。例如打破环境因子的限制,简化常规栽培技术体系,有助于提高生物效应、生产效果、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目前,我国在大田作物化学调控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随着化控调节技术研究的深入,向混合型试剂方面发展、注重试剂多重功效和相互配合使用,以及防止污染、残留等成为今后研究的主流。

5 参考文献

[1] OGUCHI R,HIKOSAKA K,HIROSE T.Does the photosynthetic lighta-ccli-mation need change in leaf anatomy[J].Plant Cell Environ,2003,26:505-512.

[2] 张卫中,姚满生.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高效农业,2007(1):11-13.

[3] 顾万荣,葛自强,陈源,等.中国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农业工程科学,2005,21(7):400-405.

[4] 刘拉平.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抗旱中的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0(7):33-34.

[5] 赵昌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作物的化学调节[J].湖北农业科学,1988(10):39-41.

[6] 张锋,潘康标,田子华.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及应用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93-195.

[7] 翟丙年,郑险峰,杨岩荣,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6):1069-1075.

[8] 马雪梅,杨靖韬,戴兴玉.水稻应用化控剂吨田宝及加其助剂试验总结[J].北方水稻,2011(4):66-67.

[9] 王法宏,赵君实,秦月秋,等.化控l件下小麦基本苗密度对产量的效应[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3(3):183-187.

[10] 陈静彬,刘强,荣湘民,等.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及贮存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9-102.

[11] 张建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早稻垩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2:34.

[12] 孟彦,李艳萍,王文化.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0):110-111.

[13] CROOK M J,ENNOS A R.Stem and root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lodging resistance in four winter wheat cultivars[J].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1994,123(2):167-174.

篇9

一、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

上半年预计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含农场)达30657万元,比去年增加8457万元,同比增长38.1%;农牧民人均收入(不含农场)1048元,比去年增加353元,同比增长50.8%;农牧民人均劳务创收7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元。

二、粮棉生产稳步推进,设施农业步伐加快。

20*年,我县小麦播种面积10.3万亩,单产466.17公斤/亩,较去年增加3.77公斤/亩。其中冬小麦8.5万亩,较去年增加44475亩;平均单产470.65公斤/亩,较去年增产8.25公斤/亩;总产40005.51吨,较去年增加21266.51吨;春小麦1.8万亩,平均单产445.0公斤,总产8010.0吨。完成优质小麦亩产550公斤高产技术推广0.375万亩。完成复播作物播种面积8.7万亩,其中套种黄豆面积7.7万亩。

综合我县实际和棉花市场行情,今年我县在棉花生产品种布局上作了适宜性调整,今年全县种植棉花面积72万亩,其中长绒棉种植面积48.37万亩,陆地棉种植面积23.63万亩。上半年,全县已落实新建温室土地面积149.8亩,新建大中小拱棚面积7460亩,亩均效益万元以上设施农业面积2300亩。全县已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面积3235.2亩,大中小拱棚面积8594亩。

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全面展开。

围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丰产增收任务,在已有成熟实用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进行科学组装、配套,不断改进完善作物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大面积推广运用,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

1、大面积推广运用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

20*上半年全县推广果棉间作棉花高产技术面积(陆地棉120公斤/长绒棉85公斤,次宜棉区陆地棉80公斤)4.2万亩、滴灌棉花150公斤(长绒棉100公斤)面积15.*万亩,推广优质小麦550公斤高产技术0.375万亩,落实棉花滴灌高产示范面积(陆地棉180公斤/长绒棉120公斤)0.5万亩,完成滴灌棉田套种小茴香2.58万亩、直播酸枣地套种小茴香12.42万亩。

今年全县落实复播作物面积8.7万亩,其中复播套种黄豆亩产50公斤以上面积7.7万亩、复播套种特色经济作物0.8万亩。冬小麦播种面积计划种植12万亩以上。

2、大力推广运用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根据全县土壤调查,结合历年土壤养分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提出全县各乡(镇)、村(连)施肥推荐方案,并印发给各乡(镇)、村(连),使全县农田施肥配比更加趋于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肥料利用率。20*年上半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5万亩,完成“3414”肥料试验10个。

3、狠抓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确保农作物生长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充分发挥病虫害四级网络监控体系,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20*年上半年我县各类病虫草害发生面积57.6万亩次,防治各类病虫草害57.6万亩次,其中:棉花病害防治5.7万亩,农田杂草防治33万亩,果蔬病虫害防治18.9万亩;推广“绿色植保”(无害化治理)6.5万亩;结合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及时各类病虫预测预报18期,制作农事顾问电视专栏5期。测报覆盖率达95%以上,准确率达90%以上。

4、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针对以往我县棉花、小麦、玉米种植品种多、乱、杂的局面,加快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狠抓种子田的申报、办证、标牌生产制度和田间检验工作。全县共四家制种单位申报32660亩制种田,我局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进行操作,并建立和完善产地检疫田间档案。20*年全县72万亩棉田全部使用良种,良种覆盖率达100%,落实棉花原种繁育田面积0.6万亩,落实小麦种子田面积3860.5亩。

5、农村能源环保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农田“白色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据调查统计,20*年上半年我县农田废膜亩均残留量2.41公斤,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二是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面积落实和技术指导。按照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全县共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25万亩,占农业用地的10%以上。三是加快农业检测中心体系建设和计量认证步伐。现农业检测中心计量资格认证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并已提交上级部门审核验收,力争年底通过资格认证。四是农村能源建设有新起色。今年全县大力实施农村户用沼气2500余户农户,现已建成565户沼气池,已建沼气池使用率达50%,建立沼气服务站5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4个,目前上级部门资金还末到位,现乡村级服务网点规划选址、人员配置等工作已准备就绪,等上级部门资金到位后启动建设,确保沼气服务覆盖面达到100%。

6、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充分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活动,采取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现场授课、试验示范等方式,开展以农作物高新技术、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现场会、观摩会、检查评比等活动,促进交流和宣传。联合科协、科技局计划开展绿色证书培训人数170人,现已完成绿色证书培训53人,目前节水滴灌、户用沼气、设施农业培训班正在进行之中,截止目前全县共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数达6000人。

7、狠抓防雹减灾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上半年全县共发生重大天气过程8次,累计防雹作业252班次,作业高炮炮弹2982发、火箭弹424枚,保护农田面积约90万亩,有效遏制了冰雹灾害的发生。

8、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促进农资市场规范运作。上半年,我局牵头组织农技、种子、农业检测、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全县的农资市场开展了3次集中式拉网检查,共检查了52户种子经营户、4家制种单位、25家店面、30个流动摊位销售的农资,共出动执法车辆13车次,执法人员72人次,累计检查各种农药、微肥、生物调节剂共计60多种,合计4000余吨,产品合格率达95%;调运检疫300余吨棉种,产品合格率达98%。有效地净化了我县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9、狠抓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两免一补、三补贴”惠农政策。近期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认真抓好棉花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切实将棉花良种补贴资金449.4万元补贴资金补贴到户。二是加大对农村“三乱”和各种达标升级活动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确保各项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上半年全县实现减轻农民负担总额3018.6万元,人均减负204.16元。三是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认真调解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上半年共调解4起农村涉地纠纷案件,处结率达100%。四是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力度,健全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上半年共完成12个行政村的财务审计,审计金额达944.5*0万元,查处违规资金22.4186万元,现金短缺17509元,挪用金额13200元,涉及违纪人数23人,已追回违规资金3*09元。五是认真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上半年我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4748人,实现外出劳务创收1288万元,人均创收77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二是农业科技事业经费不足,制约着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三是技术人员素质不高,在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上,跟不上形势发展和需求;四是乡镇农技站剥离中心后,技术人员岗位流动性大,业务工作严重脱节。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结合地县“三干会”精神,下半年农业系统将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抓好棉花中后期管理、复播任务落实、设施农业任务落实、冬小麦面积落实和管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任务落实、以及良种补贴政策落实等工作。

一是树立全县农业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职能,抓好全县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是加强棉花田间中后期管理工作力度,重点抓好滴灌棉田的田间运行管理、棉田病虫害防治、水肥运筹、化学调控等关键环节,为实现我县今年棉花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全力抓好复播作物和冬小麦播种任务落实。力争全面完成8.5万亩复播任务,重点抓好7.5万亩复播玉米套种黄豆和12万亩冬小麦播种的各项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温室生产效益。一是重点抓好新建温室的“五落实”,尽快协调有关乡镇及早动工,完成新建任务。二是及早安排落实秋延茬集中育苗工作,原则上做到秋延后蔬菜生产100%进行育苗移栽。三是提高温室大棚利用率,确保利用率达100%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关键环节,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为工作重点,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2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00户、养殖场沼气工程和新农村污水净化工程100处,年新增沼气产量300万立方米,在农村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7万平方米、省柴灶5800户、秸秆气化炉4900台,形成年节约标煤16万吨的能力;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力争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8%以上。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30%以上,总面积达500万亩次;推广节能减排型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878万亩次。

三、重点工作

(一)深入开展农村生产生活节能

1、推进种植技术高产节能。加强农作物高产种植技术集成配套,减少高能耗、低效率的种植环节,建立节能型高产种植制度。加强种植模式标准化的研究,大力推广免耕覆盖、间套复种、合理轮作、农牧结合、设施农业等农作节能技术。大力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和农业节水技术,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与转变用水方式相结合、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的旱作栽培技术,推广耐旱作物品种以及配套旱作综合措施,推广暗管输水、喷灌滴灌等旱作节水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和节能。

2、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加强节能农业机械、渔船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推广应用,强化机械设备的能耗检测,加快落后高耗能农业机械、渔船和食品加工机械的更新换代,研究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农机的经济补偿方式。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推进农机标准化、规模化作业,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结合节能型新技术推广,加快引进、推广先进耕作、播种、施药、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

3、推进农村生活节能。在退耕还林地区,大力推广省柴灶、高效低排节能炉具,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和产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入户、太阳能光伏路灯进村工程。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建设节能型住房。

(二)深入推进清洁生产

4、推广节约型生产技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精准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排种植制度和节水农业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大力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5、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加快品种改良,提高饲料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补贴养殖企业(户)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氮、磷排放。

6、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许可证核发工作,根据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进进排水系统,配备水质净化设备,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加强标准化水产示范场(区)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广高效安全配合饲料,减少养殖污染排放。

(三)大力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处理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方面的作用,在适宜地区加大户用沼气建设力度,推广“猪(牛)-沼-菜(渔、粮、果)”等能源生态模式;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以及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探索沼气提纯罐装、专用燃料、发电上网等利用方式,实现沼气高值利用。

8、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以村为基本单元,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建立物业化服务体系,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9、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覆盖免耕等技术,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固化成型和秸秆生物炭生产技术示范点,为农村居民提供生物质商品燃料,推进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秸秆青贮、氨化,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建立秸秆收储体系,开展制板等工业化利用。

10、大力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广应用厚度不低于0.008mm的地膜,严格限制使用超薄地膜。加快废旧地膜捡拾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农民回收利用地膜,扶持建设一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点,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逐步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相互衔接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各层级、各单位,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农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保护性耕作等项目,扩大实施范围。争取发改、财政、环保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清洁工程、老旧及高耗能农机报废更新等方面资金投入力度,把农业清洁生产列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逐步形成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稳定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