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准确把握科技人才发展新趋势
(一)科技创新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的企业更加注重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发明家和创新人才进行集体创新,集成运用全球创新资源。苹果公司在AppStore(苹果的在线应用商店)上对外针对iPhone的应用开发包(SDK),用户购买应用软件带来的收入由苹果公司与开发商三七分成,吸引了大量软件人才开发针对iPhone及iPodTouch的应用软件,公司不用投入研发费用就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的应用,给开发者带来收入的同时自己还有收益,创造出双赢的循环。海尔集团建立了开放式研发平台,将全球的优秀研发资源作为海尔的研发资源,通过开放式创新,为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引领全球消费时尚的产品方案,企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威高集团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已经走出了一条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发等多种形式的开放式创新之路,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产品,推动了企业技术水平的升级。浙江省率先打破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国内使用地域限制,坚持浙江的科技经费全国用、全国的智力资源浙江用,充分利用全国创新资源服务浙江科技创新。
(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为集成创新的新引擎。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就是通过整合集聚、优化集成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服务体系,为全社会研发、企业创新等提供基础性、应用性、共享性、多样性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创新资源共用、创造价值共享,对集成创新的助推作用日益凸显。上海市通过建立创新资源共享转化、网络联动集聚、信息技术终端和服务驱动价值四大体系,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12年6月,平台汇聚了全市3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6916台和700多名资深专家,集聚了264家在沪国家级、部委级研发基地和34家国家级检测中心,建设了12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61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7个区县服务中心和52个园区与行业协会服务站,增添了上海科技集成创新的新动能。
(三)市场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决定性作用愈发突出。其主要标志就是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正在由基地型孵化向能力型孵化转变。基地型孵化是政府主导,以场地为基础,由场地入驻机构提供商务、风投等服务,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孵化中心和基地属于基地型孵化机构。能力型孵化是市场主导,以成功企业或企业家为核心,向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培训、顾问服务、市场信息、天使投资等专业化服务,如联想之星、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休利特和帕卡德在加州的一间车库创立了惠普,比尔・盖茨在车库中完成了视窗界面的开发,乔布斯在车库完成了苹果的早期创业。联想之星是以探索适合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传播科技成果产业化观念、培养优秀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为早期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天使资金等为主要宗旨,将培养科技创业型CEO作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切入点,并通过结合专业投资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优势,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了“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三位一体科技创业孵化新模式。
(四)人才由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伴随着网络覆盖率、传输速率和可达性的快速提高,以平台为支撑的动态创新联盟更加活跃,以小型团队和个人为主的“创客”运动蓬勃发展,为企业借助各类创新中心和平台集聚利用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提供了重大机遇。2010年,宝洁公司拥有研发人员9000人,借助创新中心为其研发创新的人才150多万人,把外部的创新比例从本世纪初的15%提高到了2010年的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
二、山东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山东省围绕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加大投入,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6条等系列支持政策,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别是2012年以来山东省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获评国家科技奖励有望实现新突破等,标志着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顺应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既拥有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开放式创新初见成效,但尚未形成燎原之势。海尔、威高等一些企业集团在探索开放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的已经尝试但机制不够灵活、步子迈得不大,相对于山东省拥有众多行业骨干企业来说,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集团占比仍然偏少。如何引导更多的企业走上开放式创新之路,形成遍地开花之势,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优势领域众多,但整合集成相对滞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山东省形成了诸多优势领域,如拥有国家软件基地、信息产业创新基地和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量子通讯技术全国领先,2015年,浪潮集团主持完成的“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以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撑能力非常强;再如山东省拥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一大批科技研发机构,蓝黄“两区”共建有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研发实力全国领先。但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缺乏载体支撑,集成创新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政府推动成果转化力度较大,但市场主导作用亟待加强。山东省省级以上各类园区数量居全国前列,几乎所有园区中都建有基地型孵化和转化机构;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公益性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表明政府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相比,在引入社会化资源、借助市场化力量方面不够,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致使“只开花不结果”或“花多果少”。如何大力培育能力型孵化市场主体,是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然选择。
(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人才观念滞后。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创新驱动战略储备了多层次的人才队伍。目前,全省各类人才达到1125万人,总量居全国前列。但智力劳动价值体现不够、人才流动和成果转化障碍较多、重引进轻培养等问题,特别企业是仍停留在注重自己培养和引进人才的阶段,对搭建平台和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创新人才“为我所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新形势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在世界产业技术革命孕育突破的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占领产业高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迫切需要我们顺应潮流,调整方向,完善政策,优化环境,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添新动能。
(一)着力推动开放式创新。要加大对海尔、威高等山东省在开放式创新方面先行一步企业的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加强对国内外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找出政府可以作为的着力点,制定推进措施,完善支持政策,推动更多的企业借助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智力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借鉴浙江经验,调整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使用办法,面向全国进行招标,充分利用全国科技智力资源服务山东科技创新。
(二)着力推动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鉴于科技资源的专业性、独特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科技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单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与转化,迫切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构筑服务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共享平台。要立足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优势领域,按照建设模式上“逻辑统一和物理分布”相结合、运行模式上“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服务模式上“集中受理与多样化便捷化”相结合,制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创新推进机制和共享机制,加快构建由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仪器设施共用、资源条件保障、试验基地协作、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等系统组成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整合优势领域创新资源的载体,形成创新资源集聚越多对用户吸引力越强、用户越多对创新资源集聚作用越强的“超市效应”,全面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三)着力推动能力型孵化市场主体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在加速成果转化、驱动创新发展的作用愈发突出。要加快调整科技孵化支持政策,把能力型孵化纳入科技孵化支持政策涵盖范围,引导成功大企业开展能力型孵化,积极发展商业性天使投资,加快催生一批能力型孵化市场主体;加快推进现有基地型孵化机构改革,推动更多的基地型孵化机构向能力型孵化机构转变;畅通基地型孵化机构与能力型孵化机构的对接合作渠道,基地型孵化器重点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将创业培训、顾问服务、市场信息、天使投资等交给更具专业优势的能力型孵化来运作完成,联手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篇2
本届高交会聚集了时下众多富有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并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厂商和专业观众参与其中。据了解,本届展会设有“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高新技术专业产品展、中国高新技术论坛、super-SUPER专题活动、高新技术智力交流会、不落幕的交易会”六大板块内容。展区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共吸引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1个代表团、2976家参展商参会,入场人数达53.8万人次,规模和影响力均比往届有所增加。
虽然今年全球经济继续低迷,但记者发现本届高交会海外企业参展面积仍保持去年水平,专业展招展总体面积均超过去年。深圳市市长许勤在高交会新闻会上透露,未来深圳将在大空港地区建设全新的国际展览中心,满足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与贸易交流需求。
聚焦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成果
本届高交会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一流科研机构参展,国家、省市、高校的高新技术成果展以及四大专业展,都集中体现当前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其中,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成为“IT展”热点,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等国的530多家海内外IT企业参展,其中包括威盛、联想、百度等企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展”重点展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参展商包括中广核、比亚迪、德国OVS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科研机构。
“电子展”重点展示一站式元器件解决方案、智能家居、工业机器人等热点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汇集了国内外近300家参展商。“光电平板显示展”集中展示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链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吸引了包括华星光电、盛波光电、南玻等在内的大量光电平板行业的知名企业。
高端论坛把脉科技新趋势
据介绍,本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立足高端,邀请到多国政府部长级官员以及企业界、金融界、学术界等不同领域的权威人士,解读世界科技产业变革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科技和经济发展新趋势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
来自以色列、匈牙利等国的6位部长级官员,以及中国的3位部长将共同出席部长论坛;资本市场专场、中国创业家峰会、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发展峰会吸引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摩根大通、思科等国际组织及跨国公司权威人士登坛演讲。
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本届高交会外国团组数大幅提高,比上届增加了37.5%,其中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在内的20个国家的33个团组参展,其中印度、新西兰、伊朗等国首次组织本国企业组团参展。
据了解,高交会专业展国际展团数量较往年有较大增长,仅IT展就有美国五大湖区展团、韩国IT展团等参展。IEEE 国际消费电子学会的全球盛会“2012 IEEE 全球高新电子技术大会”也与本届高交会同期同地举行,这进一步提升高交会的国际高端品牌展会形象。
服务小微科技企业
本届高交会突出对小微科技企业的服务,新设科技创业型小微企业展,吸引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圳赛区44家优秀参赛企业,和一批来自美国、香港以及内地部分省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参展,并提供创业辅导、项目融资等针对。
此外,本届高交会还积极与国际一流展会接轨,海外买家预登记的数量较上届增加一倍。会展中心展区新设高技术服务业展区,将有“深港澳台技术转移联盟”旗下2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牛津大学Isis科技创新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创新投等一批技术中介及投资机构参展。
明星产品齐聚高交会
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自然少不了明星产品和技术亮相。其中既有云计算、三网融合、4G、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热点,也有TD-LTE在系统设备、芯片、终端、业务应用等全产业链的创新科技成果,以及新型能源、节能减排、农业科技、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将对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突出的引领导向作用。
U盘般的大小 Android智能微型电脑
联力胜有限公司推出的这款iPazzPort(艾拍宝)Android智能微型电脑是此次展会的核心产品,这款产品能通过WIFI连接到家庭无线网络,将普通的电视升级为云电视和智能电视,是低价高回报的高清方案。其内置1G ROM ,8G容量闪存,操作系统为Andriod 4.0系统,支持1080P高清播放,并自带可扩展插槽,完全可以将它当作一款带网络功能的高清播放器。
Siri的手写输入版? 问果云平台系统
展位负责人向观众展示了问果云平台的强大功能,只要在手机桌面直接写“机票”,桌面即刻显示当时深圳市出发的机票时间、价格等等,图文并茂,清晰明了。问果云平台系统会分析用户意图和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主动推送手机游戏、手机软件、手机主题等手机应用下载,不单为移动应用商场带来了浏览量,也提高移动应用使用率和业务订购率。
1.4G四核处理器 HEXER BOX高清机顶盒
HEXER BOX高清机顶盒配置了三星exynos 4412 1.4G四核处理器,1G内存,Android4.0的操作系统,能足够应付各种3D游戏和体感游戏,在展会现场成为了很多观众试玩游戏的对象。值得一提的是HEXER BOX高清机顶盒还专门定制了的九轴无线手柄和体感遥控器,其首创的触屏按键映射功能,能便捷地体验各种体感游戏。
京东方110英寸超高清显示屏
京东方展示了全球最大尺寸ADSDS超高清显示屏,尺寸为110英寸,成为本次高交会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在平板显示领域的最新突破性进展。据介绍,该款显示屏有望最早在京东方6代线上投入量产。
吉星便携式高清扫描仪JT-DBG015:1秒高速扫描
广州市吉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最新的便携式高清扫描仪JT-DBG015,与以往反应缓慢的便携式扫描仪相比,JT-DBG015具备了最新的1秒高速扫描功能,其高速扫描对扫描介质无特殊限制,并能对纸张、照片、书籍以及其他立体实物进行扫描录入,有效提升办公效率。
T100超级鼠火爆高交会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班德T100超极鼠,有着纤薄的设计,最薄处仅7mm,平整一体表面,鼠标如光滑触控屏幕,手指点击自如。在性能方面,因采用CYPRESS美国顶尖的最佳稳定无线方案,杜绝鼠标指针的飘移和丢帧,在0.1mA的工作电流下就能以100%的准确率接收信息,实现30米超长距离传输,无线运行精准稳定。
康佳双通道电视
在康佳展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今年首推的双通道电视。双通道能同步处理两路不同的视频、音频信号,使得在同一屏幕可以同时输出两幅不同画面。
PROXI无线传输装置
电能也可以无线传输了!新西兰一家公司展示PROXI无线传输装置,可以把相机、手机、电子玩偶、耳机等物品直接放在这个装置中充电,而需要接电源的只有这个装置而已,这运用到的正是通过电磁转换达到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
酷派Abraham
酷派在本届高交会上展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款4G手机——酷派Abraham。其屏幕大小为3.5英寸,它是全球首款TD-LTE/GSM双模智能4G手机 。
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4G网络+迈瑞医疗仪器与医疗解决方案+华为LTE终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基于4G移动宽带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就医的问题,引发了众多专业参观者乃至大众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VEB安全智能手机
VEB品牌在本届高交会上展出具有更高级别的安全智能手机,该机的主要特色在于底层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独创VEB密室,防信息泄露,防盗追踪,安全升级程度堪称全球唯一,阻止一切黑客软件窃取手机的数据信息。
创维健康云电视
创维健康云电视系列具有6大健康测试模块的云健康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对体重、脂肪、血压等多项健康指标进行数据检测,并经过数据分析,为消费者制订健身计划。
传输速度高达4000MB/s 超高速固态存储产品
深圳市金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他们的核心产品:PCI-E高速固态存储卡。此款产品是KingSpec 针对各种高速率、高IO应用场合而定制研发的高端固态存储产品,现场测试的传输速度高达4000MB/s。PCI-E系列固态存储加速卡不但拥有高速率和高IO能力,还能实现对热点数据和的自动分级,提高系统性能。
一分钟学会打字?U盘移动手写板
据展位负责人介绍,在此次高交会展示的核心产品就是新方码的手写U盘,此款产品是由专门从事电脑汉字输入法的高新企业,深圳市新方码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产品外观虽然跟常见的U盘一模一样,但是U盘内置的“新方码”(新方电脑汉字输入法)则是目前最新最方便的汉字电脑编码输入法。
智能化时代 安卓微型手持投影仪
展位负责人称,在此次高交会上主要想向大家展示的产品就是H100,此款产品与便携式微型投影仪最大不同就是加入了Android4.0智能操作系统,并采用ARM Cortex A8内核1.2GHZ主频的CPU,能支持众多的apk软件。内置的WIFI、蓝牙和扬声器可直接通过无线投影任何产品中的视频,其内置的4600毫安电池,续航时间可达3个小时。另外还可外接U盘、USB键盘、USB鼠标等存储设备。
幻影AURORA演绎系统
“X-BOX投影秀”展项用大小各异、凹凸有致的方型BOX盒为投影载体,将其塑造成一个长约6米,宽约5米的不规则投射面,搭载雅图自主研发的幻影AURORA演绎系统,同步将投影机、自创多媒体数字视频、方型木盒载体、立体音效、人等多种元素进行智慧融合,经过一系列专业而科学细致的投影机智能叠加、并接校正、边缘融合、统一多通道色彩等投影应用新技术成功将雅图自创多媒体影像完美锁定在指定的BOX显示区域,从而为观众演绎一场光影淋漓、亦真亦幻的神奇互动“视”界。
篇3
一、中俄蒙科技合作的基础
(一)三国科技发展基本情况
中俄蒙三国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创新投入。中国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器、超级计算机、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等方面世界领先,2015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263.9万件和159.7万件,居世界第1和第2。全社会研发支出约14300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9万家,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
俄罗斯科技基础雄厚,在航天科技、新材料、生物化学技术、新能源等尖端科技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重视基础研究,形成了完备的科技管理体制。《俄罗斯联邦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俄罗斯创新产品产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7%-20%,力争使俄罗斯在未来几年跻身世界前五大经济体。
蒙古国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铜矿等能源矿产,尤其是煤炭储量充足,被称为“煤矿业的沙特阿拉伯”。但对科技投入较少,技术创新发展相对缓慢,世界银行的资料表明,蒙古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比其他国家低很多。
(二)三国科技合作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目前已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入20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组织,200多位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合作组织的领导职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研发机构达1800家。
中俄两国之间科技合作渊源已久,已由最初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如今的“双向互动”。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达953亿美元,中国已连续5年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国。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的科技合作分委会,是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的机制化平台。目前,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已达数百项,涵盖了航空、能源与节能、新材料、生物、信息、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各个领域。中俄两国境内陆续建立了若干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或基地,包括中国境内的烟台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园、黑龙江中俄科技与产业化合作中心、长春中俄科技园,俄罗斯境内的莫斯科中俄友谊科技园等。2012年4月,中国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心与俄罗斯“硅谷”――“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在莫斯科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科技企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但与美日欧等国比较,俄罗斯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偏少,截至2015年底,累计申请发明专利才2114件,远低于日本(523158件)、美国(381746件)、韩国(147183件),说明俄罗斯在高科技产业开拓中国市场方面仍步伐缓慢。
中蒙两国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近年来,中蒙双方科技交流日益深化,双方签署了《2011―2015中蒙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中蒙技术转移中心。2013年10月,中蒙双方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蒙古国教育科学部关于在蒙古国建设第一个国家科技园区的合作谅解备忘录》。2014年8月,在蒙古国访问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期间,科技部与蒙古国教育和科学部签署了《关于推进科技人员交流的协议》和《关于共建中蒙生物高分子应用联合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两国的科技进入了合作发展新常态。2014年,中蒙双边贸易达7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6%。
中俄蒙三方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加强科技合作符合三方利益,也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三国科技合作体制机制障碍仍存在,如缺乏长远规划,信息交流平台不畅,需要通过科技交流互通,争取达成共识、增进了解、创新方式,共同提高三国科技合作水平。
二、中俄蒙科技合作的重点
(一)发挥各自优势,在重点领域加强技术与资本对接
中国与蒙古国合作重点领域为蒙医药、畜牧产品加工技术、矿山科技、新材料和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沼气能)技术。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和畜牧资源待开发,中国可利用在煤炭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方面的研发优势,加强技术输出,帮助蒙古国提高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和利用效率。
中国与俄罗斯合作重点为军民融合发展技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信息与通讯技术、先进制造等。俄罗斯基础研发能力很强,投入较高资金,但应用研究资金偏低,尤其是东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多数处于研发阶段或中试阶段,科研成果与市场严重脱节,国际资本更倾向于投资自然资源领域,科研资金投入不足。中国可加强对俄罗斯科技研发的资本输出,如与俄罗斯共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投资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多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形成政府与民间互动格局
一是发挥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的引导作用,在中俄蒙三国科技合作协定的框架下,政府部门加强互访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推动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如联合实验室、示范基地和孵化器、技术示范工程等。此外,派驻科技外交官也是政府推动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举措。二是加强半官方及民间科技合作交流,主要是中俄蒙三国科研机构之间、高等学校之间、科技学术组织之间、企业之间、城市之间以及科学家个人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官方与民间交流的互动,共同促进科技合作迈向深入。
(三)注重产业创新,合力打造创新型经济体
科技创新最终要落实到产业创新上,才能迸发出巨大的活力。目前各国都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提出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市场潜力巨大,是创新型经济新的增长点,三国应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市场和资源优势,形成互补发展。此外,要通过科技合作,提升各国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共同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研发、设计、品牌、总部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三、中俄蒙科技合作的路径
(一)加快精通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
精通多国语言的人才是中俄蒙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的基础,目前同时熟悉俄语、蒙古语和汉语的复合型人才仍比较紧缺,以中国为例,国内老一辈精通俄语的人才数量日渐减少,新培养的俄语人才数量、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蒙古族外,熟悉蒙语的人才也非常少。要打通三国科技合作的高速公路,必须扫清语言路障,这就需要我们顺应市场需要,通过增开专业、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合作办学等多种手段,加大对紧缺型人才的培养。此外,中俄蒙三方可通过互派留学生,加大交换生力度、定向委托培养等形式,尽快培养一批既熟练掌握三国语言,又精通三国科技政策,并具备一定贸易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三国科技合作搭建桥梁。中俄蒙三国政府应鼓励所在国大学,与合作国联合办学,设立特色学院,加强人才储备。
(二)加大开放式创新力度
开放式创新可有效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已成为全球创新的趋势。区别于传统封闭式创新模式,目前全球高科技公司都十分强调开放与合作,努力在全球范围寻找和配置创新资源,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整合外部高端人才资源,寻求技术的突破性变革。任正非在“华为云计算会”的演讲中也强调:“华为廿年来,从青纱帐里走出来,一个孤独的‘农民’,走在一条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像当年堂吉诃德一样的封闭,手拿长矛,单打独斗,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当我们打开眼界一看,我们已经不得不改变自己长期的封闭自我的方式。”中俄蒙三国科技合作应建立开放式创新合作机制,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上,加强创新资源的共享共赢,支持创新联盟等开放式创新组织的发展,通过创新利益引导机制和完善社会创新生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企业敢于开放、乐于开放,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得利益,从而全面提升中俄蒙三国科技合作的水平。
(三)发挥国际科技商务平台作用
篇4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04-03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科学创新活动及科学技术国际化进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与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实力,确立各国在国际间的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进一步构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对于更好地利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资源,大力拓展与东盟各国的科技合作领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积极探索中国尤其是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在2007年召开的“两会”上,总书记提出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广特的区位优势,建立广西与东盟、泛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机制,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和地方科技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广西目前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项国际科技合作的手段还不完善,国际科技合作的能力不能满足广西与东盟科技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形势需要。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经济合作与交流,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为国内各省(区、市)与东盟国家提供最新科技成果展示、前沿科技信息交流以及引进技术和品种资源、输出实用技术和产品提供全方位一揽子服务,促进中国-东盟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构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1.2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是国际优势。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我国大部分省(区、市)看到了与东盟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的良好前景,他们为了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这一历史机遇,都在积极组织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参展参会等形式参与东盟科技合作交流。
二是国内已经具备建立信息平台的条件。国内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信息平台的建立提供软硬件保障,信息服务正在走向成熟,内容多样、涉及涵盖了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地区科技网络的建设也初具规模,各省基本上都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信息网。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一般都由各省市的科技信息中心(情报所)来承担,而这些科技信息网无论在硬件配置还是软件管理上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因此如果建立各地方的国际科技合作网就可以在这些软硬件基础上,而不必大量添加服务器、数据库等软硬件,减少投入。国内现在某些地区对个别国别的经贸科技合作的网站为信息平台的内容及运作模式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1.3同类平台建设现状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将广西推向了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前沿,使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沟通的桥头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作用日趋显现。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架构中国-东盟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广西和国内省(区、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渠道。
目前,为适应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广西积极参与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建设了招商引资、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项目交流等信息交流平台,如:“中越科技贸易网”、“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网”、“广西国际合作网”、“中越科技贸易网”、“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此外,还建设“中越科技贸易网”和“广西国际合作网”,与新加坡、越南在信息互换、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截至2006年底,广西与东盟科技合作相关网站群共建有近100个栏目、30个数据库、12个应用服务系统,信息总量已达200G,为网站搭建、建设与运营大型信息服务平台、信息体系建设、提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服务累积了经验与技术基础。
2平台建设总体构想
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包括搭建一个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体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科技与经济合作交流提供服务支撑。
2.1搭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网络平台
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电子物理网络系统,整合集成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网、广西科技兴贸网、中越科技贸易网、广西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功能互补,优化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网络科技环境、网络中介环境和信息保障系统。
2.1.1建立“中国-东盟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门户网站研究开发网站的合作渠道、信息交流、中介服务、计划项目、引技引智引资、专题、商务、国别概况、台港澳概况、政策法规、科技会展等内容模块;开发集成网站的后台管理系统、信息采集、传输与审核认证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等网站应用系统。
2.1.2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交流基础数据库开发、集成和维护东盟专家人才数据库、东盟学术团体数据库、东盟科研机构数据库、东盟中介机构数据库、东盟投资机构数据库、东盟科研成果数据库、东盟国家企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东盟标准数据库、东盟国家政策法规数据库、东盟专利文献数据库等东盟科技经济资源基础数据库;开发、集成和维护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专家数据库、翻译人才数据库、中国-东盟合作需求项目数据库、中国-东盟技术和产品输出项目数据库、中国-东盟科技合作项目数据库、中国-东盟政策法规数据库等境内科技经济资源基础数据库。
2.1.3建立标准与规范研究制订信息交换、标准和网络平台管理制度,规范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平台的运行。
2.2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体系
开展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畅通的面向东盟,依靠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渠道,以此渠道为基础并借助网站信息资源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提供服务。
2.2.1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渠道与服务网络建立和巩固一批高起点、高效率的境外合作渠道与服务网络,并实现相互利用和共建共享,推动我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与境外同类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引智力、引技术、引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招商引资、人员培训、企业诊断、信息咨询等多元化业务。
2.2.2建立面向中国-东盟科技创新的服务联盟组建面向中国-东盟科技创新的服务联盟,建立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协作互利为原则,联结中心城市、服务全区、信息数据共享、信息资源互通的的联盟组织,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进行资源、人才、服务功能的虚拟集成,共建共享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条件,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主体提供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
2.2.3组建咨询专家队伍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咨询专家制度,加强国际科技人才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根据技术引进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境外咨询专家队伍,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服务。
2.2.4培育和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服务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国际科技合作人员培训制度,制定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培训大纲和计划,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会语言、熟悉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业务素质高、信息渠道宽、协调能力强的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服务人才队伍。
2.2.5建立网络服务节点在部分中心城市建立区域服务节点,在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服务节点并组建一支信息员队伍,依托网络平台,建立连接“产、学、研”等机构的互动式信息终端,采集和整合各地、各单位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的信息。
2.3平台主要功能
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以渠道网络、信息交流、中介服务和计划项目等四个功能平台为支撑,以国际科技合作数据库为基础而构成,相互之间有机融合,互动互联。平台主要功能如下:
渠道网络平台主要功能:发掘国际科技资源,拓展联系渠道,建立境外渠道网络,服务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功能:指导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业务工作的信息管理、交流,实现合作渠道资源以及合作成果的信息共享及服务等功能。
中介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建立服务全广西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网络,促进与境外科技资源的内引外联及项目对接等服务工作,推动开展合作研究与开发。
计划项目平台主要功能:助力特色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及其新产品研究开发,以项目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基础数据库主要功能:收集东盟科技资源信息以及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信息,为企业、高校和院所引进技术和人才、开展合作研究以及输出技术和产品提供资源及合作渠道等信息服务。
3开展中国-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
3.1开展信息服务
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中国-东盟科技动态信息、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渠道资源信息以及合作成果信息等技术、经济、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专利和标准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3.2组织中国-东盟技术贸易和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和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和品牌效应的中国-东盟科技展览、学术会议、科技论坛等;组织参加国际技术贸易、学术交流、科技项目商业配对、培训、技术专项考察等活动;邀请东盟专家学者开展技术经济交流,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引技术、引智力、引资金,推动技术和产品出口。
3.3提供项目招商引资策划服务
提供招商引资方案策划、项目融资建议书和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服务;推荐项目意向投资者、接洽融资企业、协助谈判、撮合交易。
3.4开展合作研发和引进创新服务
组织东盟国家科技人才与国内科技人才进行合作研究与合作开发;组织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参考文献
[1] 侯振宇,凌云志.国际视角下的中国―东盟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许宁宁.商机:企业对接[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3] 傅建球.新趋势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1).
篇5
“植物甾醇”创造性引入中国食品行业,一举荣膺国际创新大奖
超过2400项临床实验证明,“植物甾醇”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的天然活性物质,它的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类似,可以通过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也因此获得了“胆固醇天然克星”的称号。
美国营养学会蔡健炜博士介绍,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植物甾醇就被应用于药物,治疗高胆固醇症,目前在欧美已很普遍运用于日常食品当中,以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在中国,2007年才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是一个新生事物,“植物甾醇降胆固醇”的概念需要从零开始向大众普及,就连甾(zai)字怎么读都需要教育。
当记者问及颁奖方美国科宁副总裁格雷戈里弗卢姆先生为什么将这个产品创新奖颁发给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时,他表示:“金龙鱼是第一个将小包装食用油引人中国的品牌,也是第一个将植物甾醇大规模运用到普通食品里的中国品牌。在四年前植物甾醇作为新资源食品进入中国之前,他们就看到了此产品的前景,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究开发,陆续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消费者调研和专家研讨,为此产品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和市场基础。在产品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实用性及消费者的接受度,以植物甾醇含量最多的毛玉米油的天然平均含量10000ppm为标准进行恢复性添加,经济、合理而有效。”
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食用油品牌推出类似的植物甾醇玉米油产品,甚至在高端乳品也有了添加植物甾醇的产品,金龙鱼带动了整个食品行业向健康进军。
在颁奖会现场我们有幸见到了国际顶尖脂质代谢专家、华盛顿大学理查德・奥斯兰教授,他见证了此次颁奖并表示:将植物甾醇添加到普通食品特别是食用油这种每人必需的产品中极具实践意义,更有利于普及并解决大部分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问题,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能拿这个奖实至名归。希望这个产品能够不断提升,走得更远,希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在中国市场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在中国找到一条经济便捷降胆固醇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健康和导致死亡的首要因素;而胆固醇升高正是冠心病死亡增加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心血管病现患者至少2 2亿,每10个成年人中有两人是心血管病。估计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300万人,每死亡三人中就有一人是心血管病。因此,说心血管疾病是国民健康“第一杀手”毫不为过。
作为玉米油品类第一品牌,金龙鱼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从健康膳食的角度帮助解决人口大国的心血管疾病问题,包括在中国推出第一瓶“关爱心血管健康”的小包装玉米油、与权威机构开展“全民心健康”活动等,而新资源食品植物甾醇(胆固醇克星)的推出为此找到了一个新方向。
玉米油本身植物甾醇含量非常丰富。在全球油脂权威著作《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中就有研究表明:玉米油能够“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益海嘉里食品营销公司总经理陈波表示,之所以我们选择在玉米油中恢复性添加到10000ppm植物甾醇的天然水平,就是基于玉米油本身的植物甾醇含量非常高及其在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独特性而定的。
自2009年5月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领先上市以来,金龙鱼投资了超亿元向广大消费者传播“植物甾醇降胆固醇”的概念,包括电视广告、国际研讨会、创新舞台剧,与相关机构发起“全民心健康活动”、“胆固醇教育计划”等。2009年11月19日金龙鱼在上海成功召开了“植物甾醇的油脂运用与心血管健康”国际研讨会,邀请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专家共同探讨,与会143位专家对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此产品的深入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为此次在美国获产品创新大奖埋下伏笔。
据统计,通过一年的推广,目前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已进入了300多万个中国家庭,有超过1000万人使用过,市场实践证明产品非常成功。此产品为“植物甾醇降胆固醇”普及大众找到了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为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从膳食的角度找到了突破口。
食用油产品创新,任重而道远
今天,金龙鱼依托科技创新打造出的高附加值食用油产品――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在美国赢得了一向严谨挑剔的美国专家的一致认可,荣获国际产品创新大奖,不仅让世界倾听到中国粮油创新的声音,更为中国粮油界赢得了更多尊重。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 低端工种 现状 发展方向
一、引言
什么是工种?人力资源管理对工种有这样的定义: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目前大多数工种是以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的基本状况为依据,从企业生产技术和劳动管理的普遍水平出发,为适应合理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以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的饱满程度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划分的。
低端工种就是工作岗位稳定程度低、工作量大、工资水平较低、工人流动性较大的工种。低端工种对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受教育水平的要求都比较低。
随着大量外国先进技术在我国普及应用,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这种经济增长转变方式是在不断更新的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劳动熟练度等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的要求。
二、我国低端工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是最基本的调节杠杆,劳动力会从工资水平低的低端工种流向工资水平较高的工种。而劳动力的这种流动不是自发形成的,是需要相应条件的。
1.低端工种雇佣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低端工种主要集中在以下行业中:纺织行业的纺、织、针织,印染企业中的各类挡车工等工种;建筑行业的瓦工、木工、油漆工、混凝土、打桩工、钢筋工、安装起重工等生产岗位的工种;盐业生产企业中的制卤工、采盐工、筑盐工、原盐精制工等工种;野外勘探单位的钻控工、物探工、采矿爆破工、采石工、运输工等;有毒、有害、高温、高空、特繁重体力劳动工。
美国学者彼得?多林格尔和迈克尔?皮奥雷认为应该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所谓的一级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工资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工人有接受培训和升迁的机会;另一个是二级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而且缺乏升迁机会。而基本上中国的低端工种都集中在二级市场内。
基本上二级市场内的主要工种是劳动密集型的岗位,对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受教育水平等要求较低。以美国为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美国的主导产业从以钢铁、汽车和化工等传统产业迅速转变为以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软件等信息产业为主,美国也从世界制造中心国迅速转变为高新技术中心国。1994年到1997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27%是来源于高新技术的,在1996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创造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美国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82年的3.6%下降到1992年的2.9%,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从28.4%下降到1992年的24.6%,而同一时期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从68.0%上升到78.5%。
发达国家的就业人口在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不仅仅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这是需要一定条件支撑的。首先是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这要求教育投资经费比重的大幅提高。在发达国家,25岁以上的公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基本上都在20%以上。而当今我国的教育投资还偏低,特别是成人职业教育投资更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次是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发达国家平均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大的,相对而言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就相对较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才能总体上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低端工种雇佣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低端工种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因为我国还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阶段,工业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较多。我国大部分劳动者的个人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同时也严重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从表中可以看出知识经济发展实际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的必然。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并逐步发展,知识的价值在全面提升,所以教育经费在知识经济中的投入比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两者相加的总和还要多,高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达到了40%以下,由此也就导致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本价值的不断提升。而劳动力结构也相应的地发生了变化,知识经济中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40%以下,与此同时工业的就业比重由30%以上下降了近一半。
由此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迅速发展进步对人力资本价值的开发也越来越迫切,具体表现为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减少。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要通过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与此同时市场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要求将会更加严格,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支出,提高科技创新的力度。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本的价值。
所以在市场经济下,随着我国在教育投资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劳动技能会逐渐上升,低端工种雇佣会慢慢随着经济增长、知识经济的确立而慢慢变少。
三、结论
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一样,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因为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劳动熟练度等自身因素的限制,我国劳动力资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不仅妨碍了劳动力在市场中的自由流通,不利于劳动力资本的开发利用,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只有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同时加大科研经费的支出,提高科技创新的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劳动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约翰?布里顿,杰弗里?高德.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2]黄德北,冯同庆,徐斯晴.全球化下的劳工处境与劳动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吴季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4]蔡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篇7
这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Microsoft Ventures(微软创投)不只重新整合了微软扶持全球创业者的平台、资源与项目,并有着更深远的内涵。
微软何以做创投?
2013年6月25日,微软在美国宣布成立风险投资部门Microsoft Ventures(微软创投,以下简称中文名)。7月7日,微软即宣布微软创投落地中国,这一项目全球推进之快以及微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刚刚宣布重组的微软,以“设备+服务”公司自居。现在,微软也开始做创投。这不管怎么说,对业界都是一个大新闻。微软财大气粗,购买或兼并一些业已成型的创新型企业并不是很困难的事,而自己去做创投则显得有些奇特。创投的做事方式和一个成熟企业的稳健投资似有所不同。微软在自身盈利能力仍然健旺的情况下,进入这样一个领域,所求为何?
按照微软的官方说法,“微软创投首次全面整合了微软全球平台的多种资源,通过微软在开发工具、云计算资源、专业知识和产品上市路径方面的独特优势,及为创业者提供导师、技术指导、种子资金、销售市场机会等多种创业支持,帮助初创企业取得成功。”
那么,它和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有什么区别呢?张亚勤透露,微软创投目前所处的这个阶段,不是为了投资而投资,也不是为了收益而投资,更多是为了帮助小企业加速创业成功。张亚勤还说:“微软以前其实也有在做这方面(指创投)的事,只是分散在不同部门,由不同人员负责。现在,我们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部门,创业者想找我们时也有一个统一入口。”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申元庆直言:“我们真正的关键点还是在生态系统的建立。这方面来讲是一个双向受益的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一方面是反馈,帮初创企业继续成长和加速。”据了解,微软创投由三个部分组成:BizSpark社区计划、加速器计划、Seed Fund种子资金。
在微软的创新生态圈里,任何人有好的想法,都可以从社区获得支持,微软将通过BizSpark计划提供技术和合作伙伴资源,与创业者共同探讨如何把想法变为商业。微软创投加速器更像是一个黄埔军校,参照目前微软创投加速器的标准运作模式,在这里初创企业将获得办公场地、技术平台、创业指导与培训、产业链资源、投资机会、法律支持等,经过几个月的加速成长,毕业之时更加羽翼丰满。微软创投种子资金则是对原有加速器模式的有效补充,初创企业将有可能获得微软提供的种子资金支持,甚至后期得到追加投资或收购。
可以看到,微软创投覆盖了A轮投资前的各个创业环节。有趣的是,微软也声称,在某种程度上微软创投与VC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而是深度合作关系:微软创投意在挖掘初创企业,寻找最具前瞻性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一旦这些初创企业显现出他们的潜力,微软创投还会把他们带到这个创业生态圈中的其他VC伙伴面前,让初创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本刊记者的理解中,微软创投的推出确实关乎微软在未来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定位。它至少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其一,这一创业生态系统事实上和微软正在推行的Windows Azure企业级云平台紧密相关,像微软创投加速器的入选企业基本上会在这个平台上展开工作。这样的企业越多或者发展得越大、越好,对微软云平台也会有一个助推作用。现在,在云平台方面,谷歌、亚马逊等IT巨头都在部署自己的版图。谁的平台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谁就更能制定市场的游戏规则;其二,微软创投的推出还可以帮助微软再次把握产业先机,降低在创新方面滞后的风险。最近10年来,全球IT界可谓日新月异,“城头变幻大王旗”,旧的大企业有的走向消沉,如雅虎、诺基亚;新的巨头则不断涌现,如谷歌、苹果、脸谱网等。毫无疑问,微软作为一个巨型企业,即便内部创新驱动能力相当强大,也要居安思危,再多一点创新的触角总没坏处。来自微软创投扶持的初创企业,将能从外部给微软带来更多活力和刺激,他们可能会用全新的甚至颠覆性的方式,去开采微软的专利和创新宝矿。
微软创投大中华区负责人林为千表示,投资初创企业就是投资未来。无论是他们给微软产品的直接反馈,还是他们的业务和产品创新,以及他们带来的市场情报、对超前技术的使用,都给微软起到了造血的作用。他们做着非常超前的事情,在帮助他们成功的过程中,微软也达到了共赢。
微软创投加速器梅开三度
由于扶持小微型创业企业成效显著,微软创投加速器不久前被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授予“创新型孵化器”称号。在微软的这次活动中,微软创投加速器项目实现了第二期和第三期的交替。其二期项目于2012年12月20日启动,通过6个月的加速成长,初创企业基于微软的技术平台,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数岩科技(厦门)、济南天宝信息科技、北京易动纷享科技、广西慧云信息科技、北京保益互动科技等多家由具有深厚行业积累和经验的创业者成立的初创企业,均推出了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创新服务。
作为全球仅有的,能做页岩数据分析的三家公司之一,数岩科技(厦门)旨在帮助全球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快速准确地分析地下的储层岩石,从而提高采收率。在微软Windows Azure云平台上,数岩科技帮助石油公司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岩石数据库,将岩石三维图像信息和分析结果以及测井数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数据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智慧农业则是一个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它也是国家“十二五“的重点之一。广西慧云正是着眼于广西的农业优势,将新兴IT技术与当地特色经济相结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到田间地头的农业工作者。目前,广西慧云已成为微软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合作伙伴,与微软在行业解决方案上联合开发、共同推广。
共有260家创业团队申报微软创投加速器三期,经过多轮角逐最终有17支团队胜出,创业团队来自于北京、上海、浙江等各地以及海外,其创业方向更为多元化:包括电子无钥签名、社交大数据挖掘与服务、面向金融行业的商业智能及决策支持大数据解决方案、数据共享、交易及应用平台、在线金融产品导购、面向个人健康管理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及服务平台、面向零售业的传感器及数据挖掘等等。微软创投加速器的第三期项目将为期6个月(从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
创业热潮已经成为全球现象。仅微软扶持的创业生态系统数字就相当可观。据微软方统计,自2008年以来,来自100多个国家的7.5万多家初创企业已经通过微软BizSpark计划,获得了工具和资源。自两年前微软推出加速器计划以来,已在西雅图、特拉维夫、北京、班加罗尔和巴黎(还将拓展到柏林、莫斯科和里约热内卢)成功加速了114家初创企业,而且其中几乎所有寻求后续融资的企业都如愿以偿。微软还于2012年推出了必应基金,对数家初创企业进行了投资,并帮助他们建立业务、改善技术。
小企业创新与微软转型
在这次微软创投加速器的展示日活动中,张亚勤提到:“云正在重塑全球的技术和商业格局。很高兴看到在加速器里,涌现出的这些‘小而美、快而精’的初创企业,能与同样处于重大转型阶段的微软,共同构建中国的云生态系统,一起把握命运、定义未来。”
这段话可谓意味深长。放眼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小企业创新已经不亚于大企业创新。新公司乃至新业态的成长、壮大比以前要快许多。微软扶持小企业成长,不仅有助于助推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同时也有利于自己从小企业创新中得到“反哺”,可谓是双方相得益彰的一件事。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超级科技企业对“转型”的精心谋划。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正在给IT行业的生态系统带来深刻变化。微软在向“设备+服务”的转型过程中,也开始重新构建与云服务相匹配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吸引更多全新的合作伙伴加入,另一方面,带领传统ISV、SI向云计算时代转型。就在今年6月底,微软与甲骨文宣布在Windows Azure上进行云端联盟,这两家曾经的对手,在云计算时代开启有了新的合作方式;而微软创投,与其说是一种风险投资,不如说它是微软在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中的一种努力。
事实上,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到来之际,微软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让桌面时代的辉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以延续,或者在其他方面生发出新的优势?就目前而言,微软win8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方面普及率还不算高,尚比不上安卓和苹果iOS系统。微软和诺基亚的合作也未像某些人预期那样顺利。在PC端,有市场研究公司Net Applications统计报告称,2013年4月Windows 8市场份额为3.84%。而此前的另一家研究机构StaCounter称,Windows8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只有4.59%。具体数字虽有些出入,但总体表现差强人意。
不过,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一些迹象来看,微软似乎并不太为新操作系统的推广焦虑。记者推测,一方面,带有触摸功能的Windows 8界面被消费者熟悉和接受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另外一方面,微软的图谋似乎正在发生更为深远的变化。
如果移动互联网是个产业链,那么移动终端可以算作是产业链的末端,而研发平台以及云服务可以算是产业链的前端或上游。布局产业链上游等于抢占了产业的先机。而微软作为一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长期科技研发实力的积累的公司,其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的部署已经逐步展开,微软创投则在微软平台之上,营造着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可以说,微软的思路非常清晰,在未来的竞争中,它可能不会太在意于某一个产品的短期内的得失,而意图从平台和创新机制发力,从而使自己立于创新潮头。
篇8
一、近几年台湾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1)生物技术产业重视管道建设
生技产业是台湾首先提出的新兴产业,根据台湾生物技术开发中心2012年估计,台湾生技药品产业包含基金工程蛋白质药品、血液制剂、人用疫苗和抗蛇毒血清,2011年总产值约新台币6.6亿元,较2010年衰退44.8%,其中基因工程蛋白质药品虽然属于生技医药产业所定义的生技药品,但由于目前厂商都没有产品上市,主要营收来自于技术授权,而2011年无新的授权案件及未有重大的阶段性收入,以致产值下滑。就研发进展来说,目前台湾厂商所开发的生技药品多处于临床前试验或地区内外临床试验阶段,无成功上市案例。不过台湾的生技产业正逐步成熟,除了投入新药研发外,也开始进行管道建设,比如,Optimer先开始在美国打通管道,然后再复制经验给台湾浩鼎。此外,台湾生技产业的血压计、血糖机、气垫床、密闭式抽痰管和导管等产品也陆续打进国际市场,而新药开发也开始进入美国FDA临床。据统计台湾生技产业的每位员工平均产值达91万元,优于电子产业,龙头台积电员工的平均产值为82万元人民币。另外,台湾有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且位居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等3大生医市场的关键位置,如果未来能和大陆加强交流,拓展大陆市场,产业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2)观光旅游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着力点
在观光旅游产业方面,进入21世纪,台湾实施“21世纪发展观光新战略”,力图打造“观光之岛”,争取一跃成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在2012年9月11日所的“经济动能提升方案”中,就有“推动产业多元创新”、“促进输出拓展市场”、“精进各级政府效能”三项方针列明与观光旅游业直接相关的政策,各项政策工作时间自2012年起至2013-2018年不等,希望藉由结合不同的产业能量,带动整体观光产业,并维持观光的质量,在2016年达成年度区域外旅客数为1000万名的目标。
目前大陆已为台湾境外旅客主要来源国,且自2012年4月28日起,台湾开放大陆居民个人游(自由行)的第二批试点城市,其中包括天津、重庆、南京、广州、杭州、成都等6个城市,同时每日500人的配额也调高为1000人。根据台湾内政部入出国及移民署的统计,2012年7月大陆申请来台自由行人数已成长至19081人次,较2012年4月增加784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56.76%,反映前往台湾旅游人次受惠于航班增加带动台湾出国人数增加,以及自由行方式逐渐为大陆旅客所熟悉而持续增加。
(3)绿能产业成为台湾最具技术潜力的新兴产业
根据台湾《绿能产业旭升方案》,台湾希望2015年绿能产值达1兆1580亿元,并期望同年成为全球前三大太阳电池生产地区、全球最大LED光源及模块供应地区、全球风力发电系统主要供货商之一、成为国际微藻生质燃料试量产验证中心与关键技术提供者、全球燃料电池产品生产基地、全球智能电表与通讯组件主要供货商、世界高阶轻型电动车(含电动机车)品牌厂的核心组件供货商,并提供11万人就业机会。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12世界竞争力年报》,就各国运用绿色科技创造竞争优势的潜力进行评比,台湾排名全球第6。2011年厂家数约为1051家,其中LED照明和太阳能光电厂家数增长较快。2011年产值约4000亿元,投资额900亿元,就业人数达58000人。
(4)精致农业重在生活质量与农业科技的整合
台湾精致农业分为“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和“乐活农业”三大内容。其中“健康农业”,是指通过营造洁净清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创造生产与生态和谐共生的良性关系,为城乡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卓越农业”的实质是高科技农业,即发挥台湾农业科技研发创新的优势,结合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整合产官学研的科技资源,加快推进科技研发创新,突破农业生物极限,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高科技农业。“乐活农业”的内涵即通过兼顾发展农村产业文化、景观美学、电子商务、精品营销等地方特色的深度农业旅游,推动农地合理流通,活化农地利用,结合农村小区营造,健全农民组织,增进农民福利,推动农村再生,把农村建设成为面向城乡居民的精致、舒适、安全的居住、游憩、休闲、娱乐的场所。
尽管台湾精致农业体量较小,难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但它却是台湾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台湾精致农业产值约950亿新台币。精致农业的重要载体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其中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已有147家生物科技厂商申请进驻,73家厂商获准,25家厂商实质营运生产;台南“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已有29家业者进驻,20家业者已营运生产。此外,彰化县“‘国家’花卉园区”、嘉义县“香草药草生物科技园区”以及宜兰县“海洋生物科技园区”的精致农业也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5)医疗照护产业是台湾最具综合竞争力的产业
健康照护产业方面,根据全球产业分类标准(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将健康照护产业区分为“健康照护器材与服务(Health Care Equipment & Services)”、“药物、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Pharmaceuti-cals,Biotechnology & Life Sciences)”两大领域。具体而言,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提供身体及心理的健康与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照护以及相关的药品研发、仪器制造等皆属此产业的领域范畴。就其市场发展整体规模而言,若以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来衡量健康照护产业的产值(主要营业收入来源),近10余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医疗保健支出共9102亿元,较上年增加2.64%。个人健康照护服务是医疗保健支出的最大宗,其中87.37%的国民医疗保健支出用于个人医疗。近些年来,台湾社会非常重视个人的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因此以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以旅游休闲为发展方向的医疗照护产业将成为台湾最具综合竞争力的产业。
(6)数字技术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台湾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凡从事文艺创作及出版业、影片及声音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广告及专门设计服务业等四大行业。由于文化创意产品属于非民生必需品,通常需求来自具经济能力的消费者,因此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联度高,2012年台湾岛内经济情势不佳,广告及专门设计服务业、文艺创作及出版业2012年销售值比重分别降至52.04%、16.12%,但影片及影音出版业因国内外电影持续大量推出,且均有不错的票房表现,其比重增加至21.05%,而广播及电视业则因新产品服务规模的扩大与数字电视相关服务的发展,其比重亦增加至10.79%。受惠于科技进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销售方式与服务内容更为多元,加上新兴国家经济起飞,创造本产业的新需求市场,因此预测2013年除了唱片音乐业以外,各子产业市场规模均将呈现成长态势,其中广告业及电影业的成长表现将相对较佳。目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将持续往数字化发展,包括数字出版、在线音乐、行动阅读及有限电视数字化等,带动各企业积极投入,因此预测2013至2015年台湾文化创意数字化产值年增率将呈现7-10%的固定成长态势,并预测2015年数字化比例将达到38.49%。
此外,台湾正在强调科技创新带动的智慧生活建设。台湾电电公会正着力通过科技创新等技术手段提升公众生活质量,以促进技术研发与商业模式的整合推广。很多新兴智能小区正在计划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生活的便利化、网络化,并为“银发族” 提供更多的关怀。
可以说,台湾推出六大新兴产业方案,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风暴,通过官方投资和引导民间投资来提振经济,更重要的是希望发展新产业,调整和优化台湾产业结构,改变过去过分依赖资通讯(ICT)产业的局面,以及公司代工的命运,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强与大陆的合作。绿色能源产业方案,希望藉两岸搭桥计划完善产业价值链,扩大市场,以利全球布局,实际上台湾的LED市场本身就高度集中于中国大陆;观光旅游产业方案,计划吸引大陆游客,2008年来台大陆游客为32192万人,2012年发展到150万人,占台湾新增游客的70.75%;医疗照护产业方案提出“积极开拓海外侨胞与大陆地区市场”;精致农业方案里提及的新市场为包含“大陆高所得地区市场”;文化创意产业方案提出电视剧产业要“抢占大陆电视黄金时段”,希望2014年海外市场销售自918亿元上升到30162亿元,其中大陆市场版权销售自3144亿元提升到25105亿元,大陆电影市场占有率自21.3%上升到61.9%,音乐产业大陆市场占有率自11.47%发展到71.35%。
二、台湾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
(1)相关配套措施仍显不足
以台湾小型风力发电机产业政策为例,根据台湾2009年公告实施的《再生能源发展条例》,再生能源电能趸购费率收购期间为20年,每年将视发电技术进步、成本变动、目标达成及相关因素,检讨或修正费率。此外,根据《再生能源发展条例》及《再生能源发电设备认定办法》,设置容量500kW以下的发电设备可全数趸售,而设置容量500kW以上的发电设备仅可余电趸售。虽然2011年起小型风力机电能趸购费率调升为新台币7.3562元/度,较2010年提升1.17%,2012年与2013年费率维持不变,但从2010年趸购费率推行至今申设小型风力机电能趸售案件却仅止于个案,显见这一政策对于市场的诱因或相关配套政策仍明显不足。另外,除了再生能源电能趸购费率外,台湾工商局还规划于观音与全新工业区设置小型风力机推动计划,然而这一计划至2010年提出后至今尚未执行。综合来看,整体政策从消费面来看仍显不足,建立消费者信心或鼓励市场使用的政策支持,仍有待强化。
(2)相关人才缺乏
台湾六大新兴产业有2/3的属性是服务业,并与台湾目前的重点服务业有共通之处,即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未来产业想要继续维持领先差距,就必须调高高阶人才的比重。但根据经建会总体人力供需推估结果显示,台湾从2009年到2116年,预估基层人力平均缺口会出现37.5万个职缺,高级专业及管理人力平均会出现7.3万个职缺,而中级人力则供过于求。尽管台湾已经累积了数十年制造研发人才培育的丰富经验,但是服务业的发展,却呈现长期研发投入不足的窘境,特别在产业缺乏经济规模,生产力偏低,以及技术进步缓慢的现况里,问题已然浮现。因此,要改善现况,需要政府与企业同步重视研发人才养成训练,以及加速填补研发人才供需缺口,才能改善台湾产业竞争力。
(3)产业标准与协议尚有待整合
以智能电网业为例,由于系统架构非常复杂,不同设备与设备之间皆会相互影响,如果单一设备厂商要进行某项设备的技术试验,在整个系统运作下,则必须同时设置系统中其他设备以进行测试。站在电力公司的角度,为确保产品互操作性、降低风险与提高议价能力,避免设备被单一厂商所垄断,也希望交互使用不同厂商产品,并确保所采用设备技术可以互通。台湾政府可藉由策略联盟扩大产品应用、降低开发风险,透过同业或异业间共同开发新产品应用,不仅可扩大产品组合、延伸市场触角,也可降低技术开发风险。
三、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新趋势
(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重点在中间环节的有效搭接
深化新兴产业合作的关键是提升两岸新兴产业在两岸价值链分工的位置,逐步从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升级,从产业内垂直分工向产业内水平分工升级,在两岸之间构筑垂直与水平并重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在垂直分工层面,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增强创新能力,在低端价值链生产环节有效提升价值分享与谈判水平; 在水平分工层面,要推动内地中间产品制造商提升研发设计水平,逐步从原辅材料、一般零部件配套供货商角色向关键零部件、原辅材料等中心供货商转变。建立与台湾产业配套、台资企业需要的零部件、原辅材料制造中心,促成台资企业研发、采购、营销的本地化进程,增强台资企业根植性与当地企业关联性。
(2)加强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对接合作
两岸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不同,两岸经贸制度、法规和经营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性。两岸新兴产业合作要突破这些障碍迈向纵深,需要加快推进大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建立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建立与两岸新兴产业深化合作相符合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应从政策、制度和法律层面解决合作障碍,解决台商投资大陆行政与司法接轨难的矛盾。在涉台法律法规、金融制度、外汇管理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在遵循两岸合作框架协议的前提下,对两岸法律法规存在较大冲突的地方进行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台资企业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化的企业服务系统,如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鼓励台资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3)吸引台资企业研发中心进入大陆
如何创新两岸生产合作模式,吸引台资企业到大陆设立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总部和区域性总部,构筑“总部-基地”生产合作模式是目前台资企业到大陆投资的重要考虑方面。
与引进一般生产制造业环节比较,引进功能性总部和区域性总部需要的投资运营环境要求更高,它们更注重投资软环境,包括台资企业集聚程度、人力资源、人居环境等高级要素。为此,需要更加优惠的政策予以推动。通过数据库动态跟踪台湾大型公司总部在大陆的投资趋势及其区域总部和功能总部迁移动向。针对台湾高端产业以及产业高端环节转移机遇,大陆要完善台资企业总部的认定标准、补助奖励兑现和提供便利政策的协调落实工作,以制度的力量推动台资企业总部经济的建设进程,理顺对企业总部的管理体制。
(4)两岸新兴产业合作需要更灵活的机制应对
两岸新兴产业要深化合作需要各方利益主体建立一个灵活的互动机制,畅通交流管道,开放交流领域,提升交流层次,拓展交流平台。通过放松台商投资的限制,加快审批和核准节奏,主动对接台湾信息制造业、精密器械和文创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拓展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主动承接台湾金融、保险、医疗、技术服务等产业新一轮转移浪潮。同时,台北市物流协会负责人表示:两岸物流合作不仅是“冷链物流”的技术层面,还应更加重视政策层面互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流程,通关便利化和自动化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可以考虑采用创新试点的方法。
(5)两岸新兴产业合作需要探索两岸间“产-学-研”新模式
产学研结合创新已成为台湾技术创新的趋势,点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同大学在此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两岸产学界参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战略层面的结合,实现“抱团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产学研结合创新形式上要实现由单个项目合作为主向系统合作为主转变,由短期合作为主向长期合作为主转变,由内部合作为主向内外部合作并进转变,在结合对象上要从“产学研”拓展到“政产学研用”,在制度环境上要改革完善促进两岸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制度体系。
四、深化两岸新兴产业合作的思考
(1)抓住ECFA持续发酵机遇,重视高技术产品的品牌建设
在ECFA的持续推动以及陆资赴台的政策框架下,两岸产业合作在稳步地向前推进。2012年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639个,实际利用台资金额21.8亿美元。2012年台湾共核准对大陆投资575件,较2010年增加11%;核准投资金额共计131亿美元,较2011年增加7.12%,双向投资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对此,应在ECFA框架下推动两岸联合品牌战略。如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观光产业方面,双方可建立市场联盟,合资、合作开发两岸业务。再如台湾LED产业,整体产业链完整,人才及技术发展也具竞争力,而大陆企业贴近内地市场,有的规模够大,拥有品牌知名度及通路,两岸在产品架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除目前已有的两岸LED产业联盟外,在品牌和管道方面应着重考虑。
(2)依托资本市场合作拉动新兴产业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
两岸企业在新兴产业的资本合作已经开始,不过多数都是在大陆这边。如台湾联电持股三成的宝霖科技,已在山东省济宁高新区签订LED固态照明项目合作合约,已在2009年9月试产,但是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相对限制较多。所幸的是,这种情况正在不断得到改善。比如2008年6月26日院会通过《调整两岸证券投资方案-短期计划》,放宽两岸证券投资;2010年2月26日,放宽大陆投资产业项目;2010年6月29日,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发展;2012年8月31日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在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后,人民币在台湾得以比照美元、欧元等外汇管理方式,两岸贸易及投资等汇款可直接以人民币结算等。两岸可以某些新兴产业领域的政策作为突破点,在资本市场上找准试点,加强合作,如推动其技术研发或者整合商业模式。
(3)进一步凸显陆资入岛的政策效应
目前,尽管台湾对陆资入岛还存在着投资领域、持股比例等限制,但基于两岸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趋势和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两岸相关部门可适度发挥引导、激励和协调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尤其要高起点、有选择地推进金融保险、高新技术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入岛”投资,积极参与台湾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等六大产业振兴规划和云端运算、智慧电动车、智慧绿建筑和发明专利产业化四项智能型产业建设;力求从两岸“产业搭桥计划”中寻找合作的突破点,有效整合两地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提高合作层次,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
(4)完善新兴产业合作机制与平台
江丙坤先生曾在“2011海峡两岸绿色能源产业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两岸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应注重提升关键技术、延长产业价值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拓展共同市场。”两岸一是要继续实质性地推动新兴产业联盟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形成一个提升两岸新兴产业竞争力的优质平台。目前,两岸已在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下设立了包括LED照明、无线城市、TFT-LCD、冷链物流、电动汽车等5个领域的先期试点产业合作工作小组来帮助两岸建立机制化的产业合作。两岸民间的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截至2012年已经召开了九届,了LED照明、平板显示与太阳能光伏三项共同标准。
篇9
关键词:建筑能耗;建筑节能;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
1、未能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相关节能的法令条例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在城市规划,农村建设的道路中,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维护健康的生态环境,建筑节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手段,然而,对于这项有利的节能手段,却没有全面有力的法令条例来保障它的实施,使得工程在实际开展时,受到了阻碍。作为建筑的使用者―――人民群众,还没有认识到建筑节能将带来的重大效益,从而,工程展开过程中,没有体现出良好的节约行为;同时,一个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地方领导的决策,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对建筑节能的态度不够明确,没有在政策上予以良好的指导。
2、给予相关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建筑节能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要获得成效需要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质量过硬的建筑产品,而这些就需要技术上以及经济上的大力支持。现在,江苏地区的建筑节能标准将颁布实施,节能工作也已启动,有关工作的顺利展开依赖于质量佳,技术新的产品,然而,在这方面,国家所给予的支持力量还是有所欠缺的。
3、国家与地方对建筑节能的鼓励政策不够充分。
对我国而言,建筑节能还不是一项发展成熟的事业,仍然需要更多的宣传、提倡以及鼓励工作。比如工程中的甲方,仅仅依靠他们自己来做到对建筑节能的实施,短期内还是不能实现的。但是政府对建设相关单位的经济等鼓励并不是充分的,建筑节能若不能得到有力的经济,技术,或产品的支持,将会是十分地缓慢。
4、目前供暖收费制度不合理。
现在的供热收费不是按照热量而是根据建筑面积来计算采暖费,系统采用垂直单管串联的方式,不仅用户不能调节供暖量,外网亦不能适应动态调节控制,造成严重浪费。现在,江苏采暖地区已建成非常多的节能建筑,保温效果明显增强,然而因为未去统计供热热量,且用户无法调整房间温度,热时开窗散热,造成了节能建筑并不能够真正地节能,反而浪费的情形。
二、建筑节能的意义及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筑节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据测算,我国年需各种能源共17 亿吨标准煤,但生产的能源仅有13.7 亿吨标准煤,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长期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能源短缺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因此,节约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同时建筑节能可改善大气环境和室内热环境,因此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和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
三、房屋建筑节能中的现状
1、完善建筑节能的法规
我国在房屋建筑节能上出台了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但它们对房屋建筑节能的规定过于粗糙,缺少技术细节,可操作性差,这些都需要我国政府去加以完善。
2、房屋建筑节能在设计上存在问题
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例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耗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4倍(外窗为4倍左右,屋面为3.5~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5倍左右。现在发达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大约相当于7.57kg/m2标准煤,而我国目前采暖耗能13.5kg/m2标准煤,约为发达国家的1.5倍。经分析,房屋建筑的能源大多数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所以我国必须重视建筑节能的设计,改进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对现有房屋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改造。
3、政策支持力度与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我国房屋建筑节能尚处在起步阶段,普遍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一些问题,而且还存在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据资料统计,当房屋建筑节能30%以上时,支付在节能上的费用会使房屋的造价增加约3%~6%,在50%时增加可达6%~11%。这样一来,若业主实施了国家的节能要求,就会使得房屋建筑的造价增加,却得不到政府的经济补偿,这就使得业主缺少了实施建筑节能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对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思考
1、提高建筑节能意识,加快体系建设。
做好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政府要加快做好采暖区内热环境差及能耗大的节能改造工作,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调动居民节能建筑改造的积极性,实现早节能早受益的目的。政府主管部门带头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整理,编制江苏建筑节能技术目录。要加强和完善对节能建筑检测和验收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节能标准、节能技术的能力。将节能工作作为建筑评优的重要内容。
2、加强建筑节能的政策研究和扶持力度。
要加快推进建筑节能立法研究,积极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严格执行并完善建筑节能规范标准,增加强制性标准范围,加强和监督建筑规范标准的执行效果,并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对已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给予适当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等。
3、从法律层面上,我国已颁布并实施了《节约能源法》,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这些法律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依据,但这些法律条文很难对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建设做出详尽的规定,亟须编制颁布一些以法的形式明确确定建筑节能中各方主体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在建筑节能中的行为,制定节能建筑建设税收优惠政策,使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另外,由于建筑节能设计行业范围广,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要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依据“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按规定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单位,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保证建筑节能落到实处。建筑单位要遵守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好建筑节能工作。
4、确保节能建筑工程的质量。
建筑节能是一项新的工作,建筑节能技术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能否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新的保温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要严格检测保温体系,加强对保温体系的技术鉴定和监控。加强对保温材料质量的控制,完善保温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检制度。重视门窗的选型、配套及质量,使其能达到综合节能的效果。要加强对监理、施工、监督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新的保温体系、保温材料和操作规程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及验收要点,对质量严格把关。还要抓住外墙外保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如与墙体和各层间容易出现的空鼓问题,找平层、保护层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饰面层与基层的牢固连接问题,易撞部位的加强和保护问题,门窗洞口保温层的施工问题等等。
5、建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保障措施
修改完善现有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管机制,不给不法的开发商、投资商留有钻空子的机会。加大鼓励和扶持政策,设立一定的财政资金对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工作显著的企业予以奖励。制定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将建筑节能工作作为一项长效工作、可持续工作来抓,保障建筑节能工作的稳步发展。
五、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因此,抓好建筑节能工作是关系全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长抓不懈。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节能还未形成完善的设计体系,仍需要建筑设计者不懈的努力,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邹毅.2011 年中国房地产趋势预评(上)高科技、高精度整合设计与建筑节能成为住宅发展新趋势[J].住宅产业.2011(Z1):15~16.
篇10
目前国内科普场馆在精细化管理实施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呈增长态势。本文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对我国科普场馆有关质量管理精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从中发现我国科普场馆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出我国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发展与现状,并就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技普及和交流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且越来越突出。课堂外的非正规教育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普教育更加突出其全民性和终身性。科普场馆是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致力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智慧、开拓能力的一代新人。因而,科普场将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最好场所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普场馆教育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丰富,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科普场馆不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它是学校等正规教育和正式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到科普场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跳跃式地、自由地、积极主动地摄取科学的养分。科普场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力军,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实施科普教育活动的常年开放场馆,主要的形式包括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科技馆、专题科技馆等。在新形势下科普场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队伍人才、展项研发、公众服务和场馆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现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上向管理精细化的迈进。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三部曲”中的重要一环。实现质量管理精细化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场馆整体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运营绩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科普场馆的管理水平与具有更大社会化和更广普及性的公众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普场馆需要在运营管理中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才能更有效地通过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激发公众主动自主去探寻科学奥秘,实现科学传播的功能,从而有利于科技场馆的长远发展。
1国内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准确地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从质量管理认证、队伍建设、展项自主研究开发、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对国内的科普场馆开展了《我国科普场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现状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科普场馆(以科技馆为主)的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期限内最终共成功采集56个省、市级场馆和部分专业场馆的数据,其中省级场馆21家、直辖市场馆3家等。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严谨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后,形成《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现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中除了对接受调研的各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外,还对科普场馆推进精细化管理总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因其内容较为繁复,故本文仅就与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1.1对各场馆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统计
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其中仅有5个场馆(约8.9%)完成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并取得认证,而其余的场馆(约91.1%)则没有开始相关的认证工作。
1.2队伍建设精细化工作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队伍建设精细化方面,我们从3个方向入手研究,分别是: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及培训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超过2/3的受访场馆实施了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即有41个场馆(约73.2%)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有15个场馆(约站26.8%)则没有;仅有1/3的受访场馆(19个场馆)同时开展了考核制度与评价机制建设,而约2/3的场馆(36个场馆,约占64.3%)只具备考核制度方面的相关建设,而有1个场馆则均无开展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建设(约占1.8%);在培训管理制度方面,大部分的受访场馆(54个场馆,约占96.4%)都实施了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
1.3展项研究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展项研究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自主研发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有无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有无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以及“有无展项研究评价体系”。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1)在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建设方面,仅有6个场馆(约占10.7%)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2)在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方面,仅有11个场馆(约占19.6%)有此项方面的措施;同时另有5个场馆仅有展品的年度采购计划。3)在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方面,有13个场馆(约占23.2%)此项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4)在展项研究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仅有5个场馆(约占8.9%)具备。从上数据可见,受访场馆在展项研究管理方面举措较弱,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的目前国内科普场馆的展项展品开发还是以通过采购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方式为主,缺少对结合自身展馆特色和展教资源的自主研发、二次开发或功能拓展等。
1.4在服务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服务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3个方向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有无考核评价体系”“有无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从上数据可见,大部分受访场馆均较重视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有49个场馆(约占87.5%)具备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建设;超过一半的受访场馆(31个,约占55.4%)具备考核评价机制措施;有44个场馆(约占78.6%)开展定期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另有1个场馆开展了不定期的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工作。
1.5在安全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安全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两个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有无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以上数据可见,所有的受访场馆均重视安全管理,受访的56个场馆在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建设、以及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方面,均制定了相关的措施。
2结论
从调查的数据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国内科普场馆都在场馆运营质量管理标准化方面花费大量的投入和创建工作,而在质量管理精细化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全国各地科普场馆管理现状来分析,基本上都把场馆物业管理工作中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部分对外完全社会化管理,即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企业负责该项目工作,科技馆仅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对于和科普场馆的安全运营管理有关方面,重视程度尤为突出,“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受访的所有科普场馆中都能充分体现。关注公共安全,充分利用人防、技防及物防等手段来提供公共场馆的安全服务,为科技馆与公众提供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在服务管理方面,对于来访参观公众的服务意识还是蛮重视的,大部分的科普场馆均按各馆自定的规范规程和指引来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科普服务及一些便民措施,使观众能舒心地感受科技馆这个启迪智慧,传播科普殿堂的独特氛围。在队伍建设方面,对于各岗位设置、岗位目标责任制、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等都下了大功夫,均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但在引入相关科学性或客观性的评价机制方面,如:队伍建设、展项研发、服务管理、服务效能和效率等,除了小部分的科普场馆已开始尝试性地自行开展此项工作外,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均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若从引进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对场馆自身上述项目的建设,甚至从场馆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三效”)三方面来进行相应评价或评估工作的考虑,目前基本上是还没有真正涉及或实施。在展项展品自主研发方面建设,对自身场馆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或深度开发还较为缺乏,资源的充分利用仍不足够。调查中发现,仅有极少数的场馆尝试自主研发展项展品。目前大部分的场馆主要是从市场上直接采购现成的产品为主。受访的大部分科普场馆对展项研发的评价机制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展项产品研发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科技馆展项管理新方法等的常年性清晰准确的跟踪和关注。基本上他们都是根据过往采购展项产品的经验、或产品的欢迎程度作为评判和采购的标准。受制于多以展项展品采取对外采购来满足场馆自身的更新改造,故一般缺乏制定展项展品的年度研发计划工作措施。从对各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调研情况来看,虽然标准化管理是第一步,但调研结果却不容乐观,仅有5个场馆实施并取得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均与科技馆本身的体制、运营机制、财政支持度、管理层重视程度、运营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等有密切关系。认证工作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人、财、物力投入和全程参与,同时也与场馆的各级部门和全体员工坚定和稳定的执行力有着长效性的关联。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对于《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认知度和执行实施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在管理、服务和运营上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难以提及到实施人性化管理,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也影响了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竞争力。
3对策和建议
现代管理已经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正想人性化管理迈进。如果说,科普场馆还处于比较粗放式经营管理的境地,那么现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使科普事业迈向新的台阶。科普场馆要在不断丰富展教内涵、在展示上创新的同时,在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基础上也应不断拓展、提升科学传播职能。但是,由于质量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普场馆人、財、物力等,需要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以及整体执行力,而目前科普场馆在这方面的举措仍相当薄弱。基于对国内科普场馆的抽样调查分析,我们就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开展提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3.1善于利用现有的展教资源和展研力量,开展展项展品的自主研发与管理
科普场馆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有效互补,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展教形式向公众提供传播科学知识,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全民终生学习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通过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展项展品自主创新开发,强化展项展品研发的学术理论和成果支撑,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要在科普展览展示手段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科普场馆更新改造工程要注重科技创新集成的应用和展示,通过集成创新的传播方式、集成创新的科普内容、集成创新的运作模式,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多的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将科技馆打造成公众喜爱的最新科创成果集成展示基地。
3.2充分认识引入相关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精细化管理
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对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缺乏深入的分析,评价的范围和层次界定比较混乱,更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导致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并未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把精细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引入应用于我国的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甚至通过借助第三方客观的评价和评估,有助于分析与揭示科普场馆在运行管理中的不足,以评促管,落实以服务评价和合理奖惩机制促进改善服务水平,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功能。同时通过研究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普场馆的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实务操作流程、规范,探索建立长效的创新机制,以此创立形成一个交流学习平台,更好地实现科普场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政府和管理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3.3加强受众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科普场馆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提高精细化管理前瞻性
科技馆事业发展好与否,其社会效益参考评价指标因素之一,就是公众对其喜好、参与度、特性和来访人流量如何等。科普场馆应联合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或委托第三方市场调研策划机构,进一步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和公众的喜好和需求,细分各类群体,结合科普场馆自身资源内容亮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数据采集、复核、处理、分析,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了解国际上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关注展教内容的社会效应和公众反馈,拓展教育功能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服务管理体制,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4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资源和专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壮大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
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挥其专业优势。各科普场馆应建立一套专门的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的评价机制或评估体系,通过对人才队伍其不同阶段发展和能力特性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实现动态化管理,从而适时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方案,加大青年专业人才队伍扶植力度、加强管理层和员工轮岗交流力度。同时利用各科普场馆各自资源、地区优势,探讨馆际间的人才交流培养深造合作模式,启动各馆间的人才交流,有助于科普场馆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和推动整体行业专业人才链发展,打造科普场馆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为科普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作者:萧文斌 梁皑莹 陈之明 单位:广东科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III——操作方法与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受众需求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5.
[3]李霞,段钊.浅析我国科技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5,1(3):181-185.
[4]庄智一,王欣,胡芳,等.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才队伍培养方案实践研究报告[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7-12.
[5]康岩,考察黑龙江等地科技馆的调研报告[J].科技致富向导,2012,8(25):200.
[7]谭岑.基于公共服务的科技馆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8):179-181.
[8]龙金晶,刘玉花.世界科技博物馆教育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