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重要作用;措施
[引言]:
当前,林业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森林面积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森林的治理能力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病虫害的风险增加,对林产品的质量、产量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能彻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应加强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治,相关部门配合进行养护管理,从多方面来防治病虫害的威胁。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1.1害虫种类日渐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林业面积逐渐扩大。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林业造成最大威胁的就是病虫害的爆发。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害虫身体产生基因改变,会繁殖出生命力更顽强的后代,就出现了由单一的虫类逐步发展成面积大、种类多、危害大的害虫。有的害虫已经产生抗药性,对杀虫剂没有任何的反应,不能将其消灭。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林业的发展,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1.2生态入侵潜在很大威胁
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入侵破坏。由于外来物种很少有天敌的威胁,它们会大量繁殖造成森林生态失衡,对本地生物造成物种多样性减少,甚至是灭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白蛾入侵我国,对本地的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导致食物链一度失衡,而对白蛾的消灭也是无法根除的。像这种破坏力大、危害性强的生物,要积极进行防御准备工作,外来生物入侵之快、影响力之大,很多时候是不能马上控制、扭转局面的,危害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严重。
2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森林病虫害日益严重
近些年来,很多地区的人工造林面积日益增加,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不断增加,使得病虫害更加严重。整个阿子营街道地区的病x害发生面积也在逐年扩大,近几年天气持续干旱,气候温暖,给害虫和虫卵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环境,大大增加了病虫害发生面积,同时退耕还林户往往只知道领取补助款,却没有足够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加上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有限,大大增加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2.2林业病虫害防止防治的工作重视不足
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长远健康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防治不到位会对树木的正常生长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导致树木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开展林业建设工程时间较短,发展较为缓慢,相关林业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认识不充分,没有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导致我国大部分树木受到严重的病虫害威胁,这种现象不仅对林业的正常生长与建设有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有影响。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提高对病虫害防止工作的重视程度,导致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不能将其落到实处,只是一种表面工程,这种现象会导致病虫害危害程度与危害面积进一步加大,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2.3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无公害的的防治方法并没有广泛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许多地区还是选择控制害虫的化学方法,它不仅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病虫害抗药性能力得到增强,最后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严重影响。
3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3.1合理实施营造林设计规划
为了实现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应从生产入手。在造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壤合理选择树种,尽可能的适宜树种,在造林的基础上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地树木在栽种很长时间后,在地方病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森林病虫害对于当地树木的依赖性比较强,所以可以选择在造林过程中树种的混合模式,积极引进外来物种,混合当地种植的树木,能够使其自身抗虫性增强。此外,应实行封山育林,要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森林,以免树木受到外界细菌感染,最终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
3.2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技术
首先,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森防预测预报体系,落实森林病虫、鼠兔害测报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测报工作和主测对象,加强对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管理,逐步提高测报水平,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森林病虫、鼠兔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准确依据。生物和无公害防治相结合有效防治病虫害。严格执行《限期除治林木病虫害通知书》制度,对发生病虫、鼠兔害的林地及时进行除治。根据各种病虫害生长发育的各个虫态进行人工防治,如蛹期采茧,成虫期诱蛾捕虫,卵期剪除卵枝,冬季刮树皮。对于虫口密度较大的,采取喷农药、喷烟等无公害防治方法。
3.3应用推广植物药剂治虫,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
消虫药剂,具有毒性,盲目使用会对森林造成伤害,一般来说在森林病虫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使用药剂进行杀虫。很多杀虫的药剂在使用后,会导致林木发生其它的疾病,有时还会造成森林死亡,因此来说推广植物类杀虫药剂是非常有必要的,用植物杀虫药剂代替化学药剂,减少其对于林木可能造成的损害。目前很多推广植物药剂对于原始阔、针叶树的病虫害防治是有很有效作用的,它既能良好的控制有害昆虫的生长,又不会对于林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果必须使用药剂推广植物药剂应当作为首选。
结束
林业生产不仅仅有着比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经济效益。当前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对林业生产造成了比较大的危害,影响了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由于我国的林业病虫害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一些病虫害未得到及时地控制。在今后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保障林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篇2
一、当前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79万亩,1981年上升到675万亩,1991年高达116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预测2001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到530万亩。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二)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四)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二、制约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入wto在即,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我省位于京津周围,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和青杨天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落叶松尺蛾,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以及利用bt、病毒和仿生农药灭幼脲等防治美国白蛾、松毛虫等都有广阔的前景,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对松毛虫、美国白蛾、小蠹虫类等监测技术。
篇3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0.引言
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某些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危害严重。病害和害虫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如干部害虫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害的媒介昆虫。病虫害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防治的目的就是使其在系统中处于相对平衡,以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林业病虫害的诊断方法
1.1症状观察
林木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1.2林间分布判断
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2.1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植物化学保护。优点:(1)收效快,防治效果显著。它即可以在病虫发生之前作为预防措施,以避免,减少病虫的危害,有客在病虫害发生之后作为补救措施,迅速消灭病虫的危害。(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限制小。(3)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4)杀虫范围广,几乎所有病虫均可利用化学来防治。(5)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化学防治又有一定缺陷:1)多种农药毒性大,有的有积累。2)容易杀伤天敌和其它有益生物。3)反复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种病虫易产生抗性。化学防治法有优点,也有缺点,要防止片面扩大其优点,又要防止片面强调缺点。总之,把化学防治与其它防治方法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应注意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2.3应用bt防治
bt是一种广谱性细菌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害虫特别有效。并且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不伤害天敌。目前国外生产应用bt逐年稳步增加,北美防治舞毒蛾的面积达130多万公顷,占实际防治面积的48%,东欧国家也都注重发展bt杀虫剂防治森林害虫。我国实现了产品标准化,在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微胶囊bt原粉和微胶囊悬浮剂两个剂型对马尾松
毛虫等10多种农林害虫都有明显杀虫效果,用药量1500-2250g/hm2情况下,毒效提高20-30%,林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成果。由于世界知识经济和环境时代的到来,生物杀虫剂取代化学杀虫剂为主的防治技术已成必然。
3.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策略
3.1构建病虫害预测体系
病虫害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3.2强化营林管理工作
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
3.3积极开展综合治理
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日益繁重。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黄延安.林业病虫害原因及防御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篇4
燕麦的生育期为70~120天,喜欢凉爽和湿润的气候,是耐旱喜光作物。燕麦一般在2~4~C时就可以发芽。燕麦的幼苗可耐-3~4℃的低温。燕麦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是17~20℃,如果灌浆期温度达到38~40℃,会导致籽粒秕瘦和瘪粒。燕麦要求光照时间长,在日照短的条件下,燕麦发育慢,抽穗晚,植株大而籽粒少。要获得高产,必须保证分蘖期和抽穗期的长日照条件。燕麦在拔节期至抽穗期是需水的关键期,如果这时干旱,会导致大幅度减产。所以,高产栽培必须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并将拔节期和抽穗期安排在本地的多雨期。因此在种植燕麦关健要注意以下技术环节:
1.整地要细,燕麦和小麦一样,整地质量影响出苗质量。要求整地质量达到深松、整平耙细。深松的目的是让燕麦深扎跟,抗倒伏,平细目的是播种深度一致,不能有深有浅,种子控制在镇压后2~3厘米。
2.巧施苗肥,分蘖肥,促进苗齐苗壮,在5~6叶期,如果发现燕麦叶片色淡缺肥,可结合降水追施尿素,公顷用量为40~45 kg。
3.杂草防除,在三一四叶期用2.4-D丁酯与苯磺隆防除阔叶杂草,尖叶草可以与大豆等作物轮作防治。比较难防的是水稗草,上年水稗草严重地块建议不种燕麦,避免稗草旺盛抑制燕麦生长。
4.燕麦易倒伏,建议每公顷肥量不易过大,因地制宜用肥,地薄的可以适当增加氮肥量,豆茬地用二铵300斤加25~50公斤钾肥,目的是壮秆,同时也是增产的主要措施。钾肥是干物质的运输载体,作物有钾的作用呈现明显增产效果。
5.种植密度不易过大,一般密度亩保苗控制在30万株。不易过大,过大易倒伏,影响产量。
6.播种后一定要镇压,目的是保水,促进地下水反浆,促进早生根,早发芽,早出苗,抗倒伏。
7.灭草用药量不易过大,2.4~D丁酯量大麦穗散,且小穗少而小,甚至没有粒。也不能用绿磺隆和防尖叶草药剂。
8.收获要及时。常言说:燕麦铃铛一响,燕麦没了。也就是说不及时收获,燕麦可能落地了。最好是分段收获,也就是先割晒,再拾禾,这样收获最高产量,且品质好,燕麦不带皮,质量好。但是也增加了成本。我们多数都是采取直接收获,也就是直接联合收获。直接联合要求看好天、看好麦,当燕麦穗上部三分之二成熟,类似种子形态,下部三分之一处于腊熟期,但没有浆时,可以直接收获。如果风小可以晚收几天,但风大就要抓紧收获。
9.病害
防治这几种常见病的方法基本相同,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如白燕2号、坝莜1号等。二是选择无菌种子进行种植三是合理轮作倒茬,如同马铃薯、亚麻等进行轮作。如病情严重,可用化学方法防治。提倡使用的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可按照每亩用甲基托布津60g-70g的标准稀释成500倍液后进行防治,喷洒要均匀。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比较常见的虫害有草地螟、蚜虫、红叶螨。当出现虫害时,如虫害严重,可以用5%氯氢菊酯进行防治,按照每亩用药35ml-45ml,稀释成1000-1500倍液后进行喷施来杀灭蚜虫和红叶螨。10天后再喷药一次效果更好。每亩用吡虫啉50g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防治草地螟。
10.加强病虫害防治
燕麦抽穗成熟期是病虫害发生的盛期,常见的病虫害有黑穗病、冠锈病、秆锈病及粘虫等。防治病虫害在选拔优良抗病品种的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1)黑穗病选用拌种双、多菌灵拌种进行早期预防。
(2)冠锈病和秆锈病在大发生前,用0.4-0.5%的敌锈酸或敌锈钠水溶液喷洒2~3次,在病害流行期间7—10天喷药一次,每亩喷药75~100千克。
(3)粘虫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11.适时收获
篇5
关键词:大豆;病害;防治
大豆生长发育对光照比较敏感,积温和生育日数往往因年份、地点而变化。因此,品种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变化的协调同步,是实现大豆高产的前提。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应性较强、丰产性好且稳定的品种。如何对大豆田病虫草进行有效的、经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大豆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 %~75 %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叶柄茎部缢缩,叶片下重,但不脱落。主要应用58 %瑞毒霉锰锌或72 %克露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0.3 %~0.4 %拌种。
2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侵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只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 菌核) 。纵剽病抹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一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用50 %速克灵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40 %菌核净1000倍液或50 %甲托500倍液喷雾。
3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奠,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用5 %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 g拌土10 kg,8月10目前后,撒于四月。每4垄撒1垄,或用80 %敌敌畏乳油,每667 m2用100 mL。浸蘸20 cm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7~8步插1根。
4 大豆蚜虫
蚜虫分有翅膀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虫,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多集中在豆株顶梢和嫩叶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生长迟缓,早期落升,分枝和结莫减少。40 %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10 %一遍净每亩20 g。
5 大豆造桥虫
大豆造桥虫种类较多,以银纹夜蛾为多。幼虫为害豆叶。食害嫩尖、花器和幼荚,可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造桥虫每年可发生多代,尤其以7月上中旬到8月中旬为害最重。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喜在生长茂密的豆田内产卵,卵多散产在豆株上部叶背面。幼虫幼龄时仅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窗孔状。龄幼虫食害上部嫩叶成孔洞,多在夜间为害。防治方法:可用20 %杀灭菊酯乳油或2.5 %溪氰菊酯油2000倍液,每亩40 kg喷雾。
6 豆天蛾
豆天蛾俗名豆虫(丈母虫),以幼虫为害大豆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轻则吃成网孔,重者将豆株吃成光杆,不篚结荚.影响产量。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胃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盛期,初孵化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叶背,1龄~2龄为害顶部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龄~4龄食量大增即转株为害,这时是防治适期,5龄是暴食阶段,约占幼虫期食量的90 %。6~8月份,雨水协调,有利于豆天蛾发生,大豆植株生长茂密,低洼肥沃的大豆团,豆天媛成虫产卵多,危害重。防治方法:于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可用50 %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 %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用20 %杀灭菊酯乳油或2.5 %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 kg喷雾。
7 大豆根蛆的防治
大豆根蛆又交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
防治方法: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40 %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 %拌种,对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 kg,用0.7 kg药,兑水4 kg,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 %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 m2喷药液40 kg。
8 主要杂草
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原因;防治措施
园林绿化具有改善环境、美化视觉、提升城市品位等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也日益关注,从而促使许多城市开始大规模地建设园林绿化景观。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苗木病虫害问题的出现,给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和发展造成大量的损害。
1.园林绿化苗木常见的病虫害
1.1垂柳
主要的虫害有柳瘿蚊、柳于木蠹蛾、黑绒金龟子、柳毒蛾、光肩星天牛等。主要的病害有柳树烂皮病、柳锈病、褐斑病、根朽病等。
1.2银杏
主要的虫害有大蚕蛾、超小卷叶蛾、桃蛀螟等。主要的病害有茎腐病、叶枯病、干枯病等。
1.3国槐
主要的虫害有槐蚜、朱砂叶螨、槐尺蛾、锈色粒肩天牛、国槐小卷蛾等。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枝枯病等。
1.4合欢
主要的虫害有双条合欢天牛、合欢巢蛾、吉丁虫等。主要的病害有枯萎病、锈病、干枯病、流胶病、溃疡病等。
1.5樱花
主要的虫害有介壳虫、梨网蝽、笑透翅蛾、红蜘蛛、蚜虫等。主要的病害有穿孔性褐斑病、叶枯病、根癌病等。
1.6梅花
主要的虫害有桃粉大蚜、黄褐天幕毛虫、桃红颈天牛、介壳虫、红蜘蛛、刺蛾等。主要的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白粉病、缩叶病、炭疽病、流胶病等。
1.6紫薇
主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刺蛾等。主要的病害有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等。
1.7法桐
主要的虫害有蚜虫、网蝽、袋蛾、黄刺蛾、豹纹木蛾等。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霉斑病、日灼病等。
1.8海棠
主要的虫害有网蝽、褐边绿刺蛾幼虫、桃红颈天牛幼虫、角斑古毒蛾过冬幼虫、桑天牛成虫、舞毒蛾幼虫、梨星毛虫幼虫、苹果球蚧等。主要的病害有海棠锈病、灰色霉病、茎腐病、斑点细菌病、白粉病、病毒病等。
1.9马褂木
在4月上旬常常受到蚜虫的危害,7月受红蜘蛛及尺蠖的危害严重。
1.10玉兰
主要的虫害有天牛、红蜘蛛、霜天蛾、大蓑蛾等。主要的病害有黄化病、炭疽病、叶片灼伤病等。
1.11月季
主要的虫害有蚜虫、金龟子、介壳虫、月季茎蜂、刺蛾等。主要的病害有黑斑病、白粉病等。
2.园林绿化苗木多发病虫害的原因
2.1果树、蔬菜病虫害影响
有些园林绿化苗木常常与周围的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相邻,这就造成了园林苗木除了受到自身特有的病虫害威胁外,还会常常遭受到很多来自果树及蔬菜等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多于农林作物病虫害。
2.2病虫害种类繁多
由于园林植物在种类上较为丰富,且生长周期不一,再加上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得园林在小范围的气候和环境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就给病虫害的成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进而孕育出了种类繁多的病虫害物种。
2.3化学防治受限
由于城市园林大多是处于城市中人口密集区,因此,为了保证人、环境、动植物以及天敌的安全,在进行苗木病虫害防治时,对化学类农药制剂的使用限制较多,再加上城市绿地的线长点多,且交通繁忙、人口集中、树木高大,也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化学防治,从而导致对病虫害的治理速度低,预防效果差。
2.4人为因素干扰
城市园林主要是为人们休闲活动提供场所,这就导致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其行为常常干扰到城市绿地系统中生态功能的平衡和稳定,造成同林植物的抗性下降,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多发。同时,街道、工厂、住宅等对城市的划分也削弱了城市生态的互补功能,从而加剧了病虫害的多发。
2.5城市热岛效应作用
随着城市中热岛效应的加剧,使得园林绿化中的生态系统在气温、空气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条件较农林生态系统条件差,再加上城市中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严重,导致苗木病虫害的多发。
3.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科学种植,合理养护管理
要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根据园林苗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通过为园林苗木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生态环境,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园林绿化苗木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达到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目的。通过科学的种植,结合合理修剪、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养护措施,增强苗木的抗病、抗虫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3.2植物检疫
要加强对引进园林苗木的病虫害检疫,以防止有危险性的病虫害侵入到园林的植物系统。例如,潜叶类、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等外来病虫害对我国的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极强的危害作用,一旦发现,必须予以就地消灭。
3.3物理机械防治
3.3.1毒饵诱杀。利用有些害虫的趋化性特征,在其所喜好的食物当中加入相应的毒素剂,从而达到诱杀害虫的目的。
3.3.2灯光诱杀。利用大部分害虫(如蝶类、蛾类、金龟甲等)的趋光性特征,对害虫在成虫阶段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3.3潜所诱杀。利用有些害虫具有特定时间通常呆在特定环境中的习性特征,通过人为设置一些类似的环境来对害虫进行诱杀。
3.4化学防治
即利用有关的化学药剂对苗木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它通常在园林突然或大面积发生严重病虫害时运用。考虑到城市中人们的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平衡,在运用化学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一定要谨慎,不能长期或者无节制的使用。
3.5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当前最为推广的一类病虫害防治方法,它是依据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生物物种之间的斗争,利用有益的生物或生物、微生物制剂,通过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手段进行防治。这种方法从自然生态平衡角度来抑制有害昆虫和病变的发生,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生物防治能够大量的消灭病虫害,不会对人、畜、植物以及天敌的安全造成危害,也不会污染到城市环境,能够从根本上遏制各类病害虫的发生,促进和推动城市生态的健康,良性循环。
篇7
关键词:园林绿化;病虫害;问题建议
1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大部分园林绿化单位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认识不到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作用。第二,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病虫害防治上主要沿袭传统的化学农药治理防治方式,缺乏综合预防理念,导致了病虫害防治成水平停滞不前。第三,园林绿化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起步较晚,各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园林绿化相关专业较少,造成了我国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病虫害防治力量薄弱现状。第四,检疫存在漏洞。随着规模大小不一的各园林绿化公司涌现,对苗木检疫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受检疫人员不足,检疫设备不齐等限制,很难将检疫工作落实到全面,检疫存在漏洞,危险病虫害传播、流动时有发生,为病虫害发生埋下了隐患。
2 对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几点建议
2.1 树立病虫害综合防治观念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以治为主,不重防御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住宅小区和单位对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缺乏全面认识,重植不重管、会种不会管。某些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之初,缺乏对植物品种进行科学配置。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待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会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甚至不去防治,放任不管,造成了病虫害疫情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绿化的美化效果,为下一次病虫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强化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首当其冲的是要从思想上树立病虫害防治理念,形成“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管理理念。在生态学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地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形成以栽培植物为主体,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
2.2 治理手段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成果,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维护好生态环境平衡,应采取多种防治手段,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如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昆虫自然特性,如趋光性、趋色性,使用人工捕杀、诱杀、隔离、高温处理等手段消灭病虫害的一种方法。白粉虱,对黄色光尤为敏感,可以根据这一物理特性,借助于黄色捕虫板将其捕杀。而某些幼虫具有树下化蛹的特性,就应当在其化蛹期间,组织工作人员将其幼蛹消灭掉。又如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食物链体制,根据物种间生存斗争关系,引入有益生物消灭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比如,使用大斑啄木鸟消灭天牛,七星瓢虫防治蚜虫等。生物防治法是一种较为生态、环保的方法,在病虫害防治上应大力提倡使用,积极为病虫害天敌创建适宜生存的环境,建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2.3 优化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方法与病虫害发生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优化栽培技术方法,能够对病虫害防治起到一定作用。如在绿化建设工程实施之前,对种植土地进行深耕翻整,杀死土壤内部的细菌、病种。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苗种,采取树种混交造林的方式提高园林绿化的抗病虫能力。在优化栽培技术过程中,还可以做好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定期修剪树枝、花枝,修剪掉被病虫侵染过的枝条、树叶,并集中销毁处理,降虫源。从树苗生长环境人手,创建适合植物成长的生长空间,改善树苗的通风、透光性,确保树苗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茁壮成长,提高对病虫害抵御能力。另外,还需要保持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物、去除杂草残枝,消除隐藏在绿地周围杂草、枯枝落叶中的蚜虫、飞虱类、卷叶蛾、螟类害虫,将传染源头扼杀在萌芽中。
2.4 合理使用农药
虽然化学农药的使用在防治病虫害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会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威胁,且可能发生人畜药物中毒事件,但当采取其他防治措施o效或者收效甚微时,只能采取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确保使用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如所选用的农药要具有低毒、高效、低残留等特点,不能见虫就用药,合理控制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为了提高化学农药效果的防治,要紧密结合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在防治最佳的时间段内将其消灭掉。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考虑病虫抗药性问题,交替性使用农药或者合理混配农药,确保一种农药在一年使用中少于两次。还需要注重农药使用技术,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调查研究表明,喷洒在植物上的农药达到20%~50%时,能真正作用于病虫害的只有1%,因此,优化农药喷洒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的效率,这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非常必要。
2.5 强化检疫力度
检疫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落实检疫项目,增加检疫力度,是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取得事半功倍成效的有效创举。在对园林植物检疫过程中,要根据检疫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口。特别是对于转运的苗木,由于可能存在其它区病虫害品种流入的风险,更需要慎重对待。一旦检疫过程中发现存在病虫害的植株,应立即禁止使用,并将其彻底根除销毁。要想检疫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应配套出台相应的奖惩体制,落实对各园林绿化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操作不符合规章流程的公司,要严格追究其责任,并处于一定的惩罚,情况甚者,取消其绿化建设的营业资格,对其所造成的损失要求经济赔偿。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公司,应给予物质奖励,向其颁布奖章等,将其树立为楷模榜样,呼吁其他单位向其学习。检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需要广大的市民参与到检疫工作中来,督促绿化建设单位、公司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增加检疫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打造群防群治的大好局面。
2.6 创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园林绿化管理团队是病虫害防治的主力军,强化园林绿化队伍建设,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人才培养战略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引进来”即:做好高素质、高技能园林绿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各园林绿化建设单位要积极与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将其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等诉求告知高等院校,委托其培养出适合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实用型人才。“走出去”是指落实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学习、培训等工作,组织从业人员参观学习,定期有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或者实操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向其解答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困惑疑点。为了强化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管理者病虫害综合防治理念,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专业水平,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推入到生态植保的轨道上来,可组织建立专业性的园林协会机构、组织,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进行交流探讨、分享经验等。
篇8
一、玉米各阶段生长特点
玉米从播种到收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苗期、穗期、花粒期。每个生长阶段都是不同的,呈现出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接下来就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1.1苗期的生长特点
玉米苗期生长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其中以根系生长为主,相对比较,叶生长速度要快于茎。而且根的增长量要明显对于茎和叶,比它们多1-1.5倍。
1.2穗期的生长特点
穗期除了有根、茎、叶的旺盛生长外,这一时期雌、雄穗开始进行分化。对于玉米来说,穗期是最重要的生长时期,它不但是玉米的营养生长期,也是玉米生殖生长期,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生长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玉米成熟后的产量与质量。
1.3花粒期的生长特点
这一时期,根、茎、叶已经停止生长,主要是生殖生长期,花粒期包含了玉米开花、散粉、吐丝、受精、籽粒形成直至成熟等全过程。玉米开花是在雄穗抽出后的2-5天里,开花3-4天后开始散粉,正常情况下,一天的时间里散粉主要集中在7-11时,其中开花散粉最多时是在9-10时。花丝受精后一直到玉米成熟,这段时间是玉米籽粒生长期。
二、玉米栽培技术
1.精选良种,科学播种
玉米品种的选择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因为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情况,以至于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进行品种选择这一环节上,要多到精选良种,选择纯度高、产量高、抗逆性好、抗病能力强的新杂交品种,从而为玉米的高产高收提供前提条件。
在对种子进行播种这一环节上,要做到科学播种,具体表现在:一是掌握好播种的时间,做到适时播种。因为每个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都是不同的,这就决定土壤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性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当地的自身条件选择最佳节令播种期。二是播种时,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合理的选择株数,从而给玉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粮食产量
2.1建立排水沟渠,做好旱涝管理
玉米播种后的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这就需要建立排水沟渠,并加深“田字沟”使其与田内外的排水沟渠及时疏通,这样既能防止田间积水,也能避免田间出现干旱问题。
2.2实行中耕培土,增加肥力
能够进行中耕培土的阶段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苗期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这两个时期进行恰当的施肥,既可以保肥力,增加土壤养分,又可以防倒。
2.3去蘖去穗,保持生长
对于肥力较高的地块可能会出现分蘖和一株多穗的现象,玉米分蘖,不但会和主杆争肥争光,而且也不会结果实,属于无效的分蘖,应及时出去。一般情况下,一个单株上只保留一个玉米穗,这样既能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其快速生长,也能为它提供较大生长空间,利于生长。
3.科学施肥,补充营养
玉米是高产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大量的养分,为了提供充足的养分,满足其生长发展的需要,必须科学施肥。而且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肥料种类是不同的,所需肥料的数量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玉米种植者充分的了解玉米的生长需求,及时的、适时的补充肥料。一般情况下,苗期占玉米生长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花粒期占13%。
三、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30多种,如: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茎腐病、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粘虫等,它们的出现会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严重时甚至会绝产,因此,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将损失降到最小。
1.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苗期的病虫害类型主要有:粗缩病、缺锌症、地下害虫、蓟马、粘虫和红蜘蛛等。以蓟马为例,蓟马寄居位置是玉米新叶内,经常成群聚集在一起。被害的叶片上会出现斑纹,颜色是黄白色,严重时叶片会扭曲畸形。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2)药剂预防: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菊马乳油2000倍、50%甲胺磷乳油1000倍等。
2.穗期病虫害的防治
穗期病虫害的类型有:纹枯病、黑粉病、大、小斑病、玉米螟和蚜虫等。以纹枯病为例,纹枯病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叶鞘和果穗,有时茎杆也会出现。叶片发病后,会呈现淡褐色的斑块,随之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病害开始由基部叶鞘蔓延至植株上部,最后发展到果穗,穗苞上会形成大块病斑,形状是云纹状。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药剂治疗:可用的药剂有氟硅唑4000-6000倍液或每公顷用37.5ml兑水150升叶面喷雾。也可用吡唑醚菌酯450ml/ha,其次可以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具体使用方法见说明书。
3.灌浆成熟期病虫害的防治
这一时期主要是防止出现青枯病和早衰。
防治方法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
结束语:
篇9
一、梅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1、卷叶病
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缺乏状态下,叶片两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梅株呈无精打采的疲倦萎蔫状态,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夏季高温少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本身为细须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花叶质偏薄水分蒸发较快,使植株总体上处于水分亏缺状态,从而导致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以“绿萼梅”品种发生最为严重。卷叶现象约从6月开始,雨后有所缓解,叶片可稍许平展;在风调雨顺、水分供应充足时,卷叶出现较晚,不会大量落叶,也不会影响花芽分化。
防治方法:卷叶是梅花本身特殊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为此必须加强管理,使其根系发育良好、树体生长健壮,从而提高其吸水和运水能力;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加强根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盆栽梅花,特别是浅盆梅桩,尤其是对“绿萼梅”品种,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控制在30%~40%之间,保护其卷叶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即可。
2、黄化病
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养土偏碱性,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性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性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主要表现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防治方法: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将水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
3、炭疽病
受害叶片最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1cm以下的圆形、椭圆形病斑,生于叶缘者多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和暗紫色,上生黑色小点,呈同心圆轮状排列。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染病落叶或感病嫩梢中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5月中下旬至6月初发病严重。“朱砂型”梅花最易感染,“绿萼型”最抗病。
防治方法:清除枯枝落叶烧毁;从4月中旬开始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炭疽福美、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连续3~4次。
4、流胶病
为枝、干主要病害。患病枝、干变褐腐烂,并伴有流胶,树势逐渐衰弱,导致抽枝少而细,花芽分化不良,严重时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胶,一般发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为中心,渗出脂状胶液,初呈淡黄色、半透明、柔软,后逐渐氧化凝固成褐色晶体状,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干腐型流胶,一般发生在主干上,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腐烂,腐烂部分逐渐变褐下凹,树皮开裂反卷,并伴随有流胶,严重时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3~11月均可发生,以6~9月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蛀干性害虫侵入,避免日灼和冻害;刮除病部胶状物,涂抹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1%的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创口。
5.膏药病
在枝干树皮上形咸圆形、椭圆形灰褐色大病斑,状似平贴之膏药,后期出现龟裂,小枝发病的膏药形病斑呈浅灰色,并且绕小枝一圈,后期与小枝分离,呈鞘状套住小枝。此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削弱树势,严重时树体逐渐衰弱死亡。全年均可发生,以夏季最为集中,地处潮湿、树冠郁闭的衰弱树易发病,介壳虫为主要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通风透光,开沟排水;消灭介壳虫,减少传媒;秋末落叶后至春季发叶前刮除病部烧毁,涂抹3~5波美度石硫合剂;少量盆栽,有叶期可刮去病斑后涂抹达克宁霜软膏进行防治。
6、煤污病
由于蚜虫、介壳虫等的刺吸为害,其排泄的分泌物――“蜜露”,在比较阴湿的条件下,易诱发煤污病。表现为叶片、树干、枝条上被有一层乌黑的煤污层,严重影响梅株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孕蕾开花。
防治方法:春季出现蚜虫为害,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出现介壳虫为害,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洒植株。
7、根癌病
篇10
【关键词】芸豆;根腐病;满适金;锐胜;病虫害;防治;试验
近年来,高纬度寒冷地区的芸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在全国范围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由于受春季气温低、湿度大和种植年限增加重迎茬较重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其单产水平逐年下滑。为了有效防治春季地下病虫害和提高芸豆单产水平,经过对比选择,确定采用“满适金+锐胜”组合与常规药物型、生物型种衣剂对比试验,考察“满适金+锐胜”组合对芸豆生长的影响及其防治病虫害、保苗、促苗、增产的效果。经过对比试验,“满适金+锐胜”组合比其他种衣剂对芸豆保苗、促苗、增产的作用更明显,对苗期地下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对芸豆的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设在孙吴县农业科技园区,前茬为大豆,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其有机质含量为4.4%、pH值为6.1。对试验地进行秋季深松浅耙,春季深耙并起垄,垄距为65cm。试验用品种为半蔓奶白花,生育期为90d左右,播量为6kg/667,施肥量为纯肥9.4kg,N∶P2O5∶K2O为1∶2.2∶0.5。5月27日播种,6月11日出苗,深松1次,中耕1次,化学除草使用12.5%烯禾啶乳油120ml/6671次,人工除草2次。
试验药剂:(1)35g/L满适金+70%锐胜(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生产);(2)35%多克福种衣剂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生物种衣剂(齐齐哈尔天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单排列,不设重复,共5个处理:处理?,满适金5ml+锐胜5g,对水50ml,混合均匀后拌6kg种子,阴干后播种667m2。处理?,满适金10ml+锐胜10g,对水50ml,混合均匀后拌6kg种子,阴干后播种667m2。处理?,35%多克福种衣剂60ml,混拌6kg种子,阴干后播种667m2。处理④,生物种衣剂65ml,混拌6kg种子,阴干后播种667m2。处理⑤,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面积为667m2,试验总面积为3335m2。5月22日拌种,5月28日播种,6月12日出苗,播后10d、15d分别调查出苗情况,在20d、40d、60d时分别调查根腐病等病害的防效。出苗后10~20d调查根鲜重,50~60d调查结荚数。6月11日调查出苗率,6月21日第一次调查根腐病等病害的防效,7月11日第二次调查根腐病等病害的防效,6月15日调查鲜重,9月23日收获。每个处理随机取10株进行考种,各处理实收计产,将每个调查各处理的3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出平均数和防效,同时对测产结果进行整理,进而计算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因2013年春季土壤湿度大、温度低,播种时间晚,且8月份降雨较多,因此未及时调查芸豆后期的病虫害。
2.1 安全性评价
2.1.1 出苗率
通过表1可以发现,处理①的出苗率为85.3%,处理②的出苗率为94.6%,处理③的出苗率为78.5%,处理④的出苗率为71.2%,较处理⑤(对照)的出苗率分别提高了16.9%、26.2%、10.1%、2.8%。其中,尤其以处理?突出,其出苗较处理⑤(对照)早2d,出苗率比处理?高10.9%、比处理?高20.6%、比处理④高32.9%。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处理⑤的“粉籽”现象严重,达到 19.8%,而处理?的“粉籽”现象最轻,为2.7%。以上结果说明拌种对防治“粉籽”和促进出苗、提高出苗率有较好的作用,其中以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效果最好。
2.1.2 促进生长发育
在调查时发现,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和处理④的根系比处理⑤(对照)发育得要好,株高分别高11.5%、17.3%、1.9%、5.7%,尤其以处理②的表现最为突出,分别比处理①高4.9%、比处理③高15.1%、比处理④高10.9%;单株鲜重比处理⑤分别高36.8%、47.4%、10.5%、26.3%,其中处理②的表现最为突出,分别比处理①高7.7%、比处理③高33.3%、比处理④高16.7%;根鲜重比处理⑤分别高16.2%、20.6%、5.8%、10.3%,其中以处理②的表现最为突出,分别比处理①高3.8%、比处理③高13.9%、比处理④高9.3%。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各处理较对照都有促进芸豆根系发育和加快植株生长的作用,而处理②又比其他处理的作用更加明显。
2.2 对根腐病的防效
通过表1可以发现,在播种后20d时,各处理对根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效,处理①为27.3%、处理②为38.9%、处理③为22.1%、处理④为18.5%,其中处理②比处理①高42.5%、比处理③高76%、比处理④高110.3%。在播种后40d时,各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5.4%、88.5%、65.7%、58.2%,其中处理②比处理①高17.4%、比处理③高34.7%、比处理④高52.1%。由此可以看出,各处理对芸豆根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效,处理①和处理②对根腐病的防效比处理③和处理④要高,其中又以处理②的防效最为突出。
2.3 对产量的影响
由于2013年8月份的降雨较历年平均量多1倍,所以产量表现具有特殊性。通过表2可以发现,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和处理④都较处理⑤有较大的增产幅度,分别增产了30.8%、40.4%、26.2%、19.6%,其中,处理②比处理①增产了31.2%、比处理③增产了54.2%、比处理④增产了105.1%:这说明种衣剂拌种对芸豆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尤以处理②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3 小结
种衣剂拌种在提高芸豆出苗率、促进生长发育、防治根腐病和提高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35g/L满适金10ml+70%锐胜10g拌种的效果最明显,增产幅度最大,在提高出苗率、促进根系发育、增加产量等方面的效果也都比其他种衣剂更好,可用于大田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子良,梁祥第,刘黑龙.浅析种子包衣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9,(5).
[2]薛朝阳,胡军祥,徐军生.种子包衣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1).
[3]蔡万涛,张雯,侯立白.国外种子包衣技术及其对种子的影响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05,(9).
[4]赵磊磊,聂立水,朱清科等.种子包衣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