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保障方案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保障方案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金保障方案及措施

篇1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高职教师;激励管理

教师是高职院校最为核心的战略性资源,作为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有效吸引优质教师资源,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师不断获得自我成长,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依据,提出高职教师激励管理的优化方案以及方案施行的保障措施。

一、双因素理论概述与主要观点

(一)双因素理论概述。美国心理学专家赫兹伯格(Herzberg)于1959年在其多本著作中提出“双因素理论”(Hy⁃giene-MotivationalFactors)。赫兹伯格在匹兹堡展开关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且从人们的回答中总结出共性规律,最终提出了激励与保健双因素观点。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归纳为公司制度、个人生活、技术监督关系、地位、薪资、工作环境、与上级的关系、与同级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及工作安全保障,认为保健因素主要为外部因素,作用是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使员工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不能进一步激励员工努力提高工作绩效;将激励因素归纳为职务责任、工作成就、工作兴趣、受到的认可及成长与晋升机会,认为改善激励因素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带来较高的绩效。(二)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传统观点认为“满意”与“不满意”是相对的,而赫兹伯格则认为“满意”与“不满意”之间存在中间状态,即“没有满意”,因而“满意”应当与“没有满意”相对。第二,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因素可以使员工产生对工作的满意感,保健因素则可以防止不满意感的产生。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及成果有关,保健因素与工作外部环境有关。激励因素的满足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的满足仅能发挥安抚作用。第三,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因素将人对工作的要求作为核心。只有工作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员工对工作抱有浓烈的兴趣,才能得到激励。也就是说,当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因素时,人们对于外部因素所引发的不满意感才有极大的忍耐力。

二、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一)教师激励管理优化目的与原则。首先,确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的优化目的。我国高职教师对保健因素的满意度有高有低,不满意因素的集聚对高职院校整体教育及科研创新水平产生了直接影响,导致教师创新乏力。可见,当前的激励方案已经不能够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优化现存的激励方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管理人员需要从顶层着手设计与布置,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与教师实际需求对激励方案进行设计与优化。其次,确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的优化原则。第一,公平原则。教师关心自己获得奖酬的绝对值与相对值,如果感觉公平,其工作动机就会增强。可见,公平原则是确保教师激励方案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第二,按劳分配原则。在制订薪酬分配方案、落实各类奖励时,必须尊重与体现差异性,最大限度地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热情。第三,物质与激励结合原则。在设计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时,既要提高教师的物质保障,又要予以精神激励。第四,直接与间接满足原则。重视内外双重激励,使得高职教师可以不断获取直接与间接满足,以收获良好的激励成效。第五,民主参与原则。在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设计过程中,应重视民主参与原则,竭力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高职院校的凝聚力。(二)保健措施优化方案。第一,优化高职教师薪酬分配制度。适当提高高职教师薪级起点,对高职教师聘岗标准进行重新调整,确保高职教师的回报与付出可以维持平衡。形成岗位内小等级和薪级工作的晋升机制是确保高职教师收入增长的重要方法,还可以实行评聘结合,每年定期进行新的岗位聘任工作,使得教师可以竭力提升自我。第二,完善高职教师福利保障制度。尽管职业具有崇高性,但教师仍然脱离不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办学水平,必须重视优质人才资源的引入,因此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与福利待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应当逐渐提升货币化福利待遇,以弹性化福利计划切实满足教师需求。探索和实践多样化的福利形式,以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同时,可以增加职业年金计划。制订合理的职业年金方案,以补充养老保险的不足。这样可以有效吸引高职教师长期服务于院校,避免一些高职教师中途离职的情况发生,还可以提升教师的归属感。第三,改善高职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教师对于高职院校提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满意度,会极大地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例如,高职院校教学实验设备老化会影响教师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实验设备故障率高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公寓住房资源有限和管理不到位会给教师带来不满,教师用餐食堂所供给的服务与卫生条件较差等也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影响。高职院校管理层应当重视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要求,更新教学实验设备,强化管理工作,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公寓房,关注教师公寓房内硬件条件的改善,从而为高职教师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三)激励措施优化方案。第一,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高职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对教师的精神激励,使得教师职业认同得以坚定,以培育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如高职院校可以在每年教师节开展优秀教师表彰活动等。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当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如组织年度德育标兵评选工作等。只有高职院校与教育管理部门携手共同努力,才能避免教师为物质所诱惑,以消除教师的消极情绪,从而使教师获得高度的精神满足。第二,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竭力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强调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借用柔性管理方法,慎用负向激励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削减高职教师的负面情绪,从而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第三,为高职教师供给丰富的晋升与培训机会,从而帮助其快速成长。高职院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职务晋升空间,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从而助力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院的长期发展。高职院校可以深入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以提升高职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高职教师培训工作。培训激励是高职院校激励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完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其归属感,进而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第四,进一步优化高职教师考核与评价机制,让教师产生公平感与成就感。为了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采用多层次的考核方式,既要包括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和自我评价,还要纳入学生评价,采用学生评教办法,在执行过程中要遵循程序公开、制度透明与考核公正的原则。此外,还要进一步丰富考核功能。高职院校可以将考核结果和很多方面挂钩,以丰富考核结果的价值功能,使得教师考核可以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最终目的在于引导高职教师认真对待院校的考评机制,从而使得教师可以依照考核指标认真完成工作。

三、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不仅涉及人力资源部门,还涉及学院其他部门间的配合,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障碍。管理者应当从多维度进行保障,以确保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有效落实。(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的核心是人,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情感激励作用和正面激励作用,才能满足高职教师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高职院校应当以“为了人”与“服务人”为基本管理原则,积极营造出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使高职教师在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产生对自我工作价值的肯定感与满意感。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高职院校在管理工作中必须以教师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促进教师与高职院校共同向前发展。在高职教师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进程中,管理者应当秉承人性理念,通过构建科学的规范与制度,引导教师行为。与此同时,在制定规范与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竭力找寻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间的平衡处,从而达到教师有效激励的目的。高职院校可以将不同年龄、职称、层次和学历的教师需求作为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的导向,尽力做到以情感感人、以制度化人和以待遇留人。(二)强化制度与组织保障。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必须在制度上进行保障,从组织上抓好落实。首先,高职院校要构建与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将其作为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当从教师激励管理思想的强化入手,从顶层视角出发设计教师管理保健与激励方案,引导院校各部门相互配合落实制度建设。除了高职院校自身,教育部门也应当做好教师激励管理制度建设,与高职院校部门全力配合,构建出完善的、充满人性的管理制度体系。其次,鉴于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高职院校多个部门间要相互协调与通力合作,因而建立组织保障是激励方案实施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当以“党管人才”为原则,成立以书记、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在组织上为设计方案施行提供充足的保证,以协调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具体实施,从而落实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所有事务。只有全面建立与强化制度保障,辅之以一定的组织保障,才能使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真正发挥出实效。(三)提供健全的资金保障。要落实各项保健与激励措施,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才能优化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从而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质量。双因素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职院校的财政支出,因此高职院校管理层应当懂得开源节流。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懂得通过内部管理工作的强化避免资金的浪费,如制定资金投入成本与效益评价制度,对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促进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制度化建设,尤其是长效机制建设,是促进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顺利施行的有效措施。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力求广辟财源,多方位寻得资金支持,例如社会资金、校友资金、企业资金,或者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进行创收等。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需要树立教师管理激励意识,强化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但对教师激励方案实施所需要的资金使用一定要秉承“合理使用”的原则,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又不给高职院校增加过多的财务负担。(四)构建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方案的再设计与优化需要积极听取全体教师人员的意见与建议,以全面了解教师的物质要求与精神需求,从而确保信息可以获得及时反馈,为此要构建顺畅的信息反馈渠道。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高职教师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了解高职院校管理层的总体管理思想;高职院校管理层也可以从渠道建设中获益,即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师的需求,进而指导教师激励管理方针与政策的相关制定与完善工作,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管理层与教师的双向互通。高职院校可以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多种现代化网络社交手段构建教师激励方案的信息反馈平台,以及时向高职院校激励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反馈科学的优化意见与建议,从而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的激励管理优化方案。除此之外,还要对信息供给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以提升信息反馈过程的客观有效性。不仅需要规范信息反馈渠道,还需要综合考虑信息的效度,使得信息更及时地为管理层所接收,以实现信息的科学接收与有效反馈。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的设计是一项复杂化、细致化与系统化的工程,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依据,研究高职教师激励管理的保健措施优化方案与激励措施优化方案,更加符合高职教师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工作绩效,确保高职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管理理念、制度与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与信息反馈渠道方面出发,为激励方案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确保其切实发挥作用。

作者:陈琳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顾卫杰.需求层次理论下的高职教师激励管理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5).

[2]邓如陵.教师积极性激励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5(2).

[3]孔凡凡.双因素理论在教师激励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4(6).

篇2

关键词:施工工期保障 措施 计划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如何保障施工项目按期交付给业主,保证公司信誉。保障工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结合本人的一点相关经验,在这里进行一下相关描述。

1、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为保证计划按时完成首先要选派优秀的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在人员配备上选择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经验,同时集中经验丰富的项目总工程师、土建项目副经理、专业项目副经理等骨干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技术、文明施工和现场管理等工作。

2、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

建立完善的计划体系是掌握施工管理主动权、控制施工生产局面,保证工程进度的关键一环。根据工程工期的约定,结合工程特点,认真编写施工进度计划。项目的计划体系由总进度控制计划和分阶段进度计划组成,在安排施工生产时,按照分阶段目标制定日、周、月、年计划,在计划落实中,以确保关键线路实施为主线,同时制定一系列保障计划,确保关键线路的实施。

2.1 一级总体控制计划

表述各专业工程的阶段目标,是业主、设计、监理及总包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工程总体部署的依据,主要实现对各专业工程计划进行实时监控、动态关联。施工总进度控制计划即为一级总体控制计划。

2.2 二级进度控制计划

以阶段施工目标为指导,分解形成细化的阶段施工具体实施步骤,以达到满足一级总控计划的要求,便于业主、监理和总包方对该工程进度的总体控制,例如:基础工程进度计划、主体结构进度计划、机电安装进度计划、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等。

2.3 三级进度控制计划

该计划以表述当月、当周、当日的操作计划,应随工程例会并检查总结完成情况,月进度计划报业主、监理审批。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日保周、周保月、月保阶段、阶段保总体控制计划的控制手段,保证总体进度控制计划的按时实现。

3、制定施工保障计划

工程的进度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技术、质量检验、安全检查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根据总工期、阶段工期和工程量制定的各种工期保障计划,是进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最迟完成的插入时间原则,制定各类保障计划,做到工期控制有条不紊。为保证施工总体进度计划能够实施,需编制如下各项施工保障计划:

(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准备工作是正式施工前的必要工作,是正式施工的前提,因此必须作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的临时设施搭设可以与正式施工同时进行,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图纸熟悉计划:在工程开工之前,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与业主、监理、设计统一办理设计变更。按照图纸要求和工程特点,准备相关图集、规范等。

(3)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该计划要求的是拟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最迟提供期限。“方案先行、样板引路”用以确保工期和质量,通过方案和样板制订出合理的工序、有效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该计划要求工程施工所必须的加工生产设备所需的最迟进场期限,各种施工主要设备必须在计划时间前进场,不得影响正确的施工进度。

(5)主要设备、材料进场计划:此计划要求的是工程开工所必须的主要材料、设备最迟进场期限。物资部门将根据此计划进行物资供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4、技术工艺的保障

(1)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方案先行,样板引路”是施工管理的技术原则,按照方案编制计划,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从而实现在管理层和操作层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的熟悉和掌握,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的按期保质完成。施工方案覆盖要全面,内容详细,图文并茂,做到生动、形象,调动操作层学习施工方案的积极性。施工方案要抓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科学技术推动加快施工进度。

(2)施工采用流水施工:根据工程工期要求和阶段目标要求,采用分段流水方式组织施工。节拍均衡流水施工方式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其思路是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压缩或调整各施工工序在一个流水段上的持续时间,实现节拍的均衡流水。在每个施工区域通过调整资源投入,加强协调管理等措施满足流水节拍均衡需要。

5、合理资源配置的保障

(1)人力资源配置:为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从合格劳务分包商中选择有丰富的创优工程经验,善打硬仗和苦仗的优秀劳务队伍,保证技术水平一流,并对外施队伍管理水平进行认真考察、考核,优胜劣汰。从劳动力需用数量上优化组合,绝对满足施工需要,同时岗位设置齐全以形成严格完整的管理及施工层次。

(2)机械资源配置:机械是影响施工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要通过具体计算,以保证生产进度为前提进行合理配置,认真编制大中小型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制定机械设备配置表。需用的大中小型机械设备,需选用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保证其按时投入使用,并要求生产供应厂家设专人(驻场)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保证机械作业完好率95%以上。

(3)物资资源配置:为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项目部要根据施工总进度需要对施工期间所需的各种材料、半成品提前考察生产供应商,提出材料采购、加工及进场计划,通过加强物资计划管理,消除物资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形成对施工总进度计划实现的有力保障。

(4)资金专款专用:执行专款专用制度,防止施工中因为资金问题而影响工程的进展。充分保证劳动力、机械的充足配备,材料的及时进场。随着工程各阶段控制日期的完成及时兑现各专业队伍的劳务费用,为施工作业人员的充足准备提供保证。

篇3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组织实施与检查验收工作。县水务局组织实施基本口粮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县扶贫办组织实施生态移民建设工程;县林业局组织实施高产油茶林基地、毛竹低改、果业基地等后续产业工程及补植补造工程;县农业局组织实施基本口粮田土壤改良工程、露地蔬菜、瓜果、大棚蔬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建设工程。各乡(镇)要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面完成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

(二)、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措施。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物质和技术规范等日常管理制度,形成项目申报、组织、实施、验收、评价的全程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照相关规定落实项目法人制,强化验收程序,确保实现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推行项目公示制度,将国家政策、补助标准、建设内容等纳入项目实施区域的村务公开内容,增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确保退耕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项目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乡、逐村抓落实,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2)、工程措施

1、基本口粮田建设

针对影响我县退耕还林村现有耕地肥力因素,拟采取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措施对基本口粮田进行土壤改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搞好农田设施和水利设施;平原地区修建河堤、衬砌、防渗渠道以防洪排涝;丘陵地区修建和维修山塘、水库,蓄水防旱;农田做到沟渠配套,排灌自如,调控方便;并改串漫灌为沟灌,避免肥水流失,做到合理灌溉,浅灌勤灌,实现旱涝保收。

2、生态移民

易地搬迁20人,主要建设移民新居住房(只含土建工程)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3、后续产业项目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科技含量。从有关科研院所,国家省级高科技示范园等单位引进高产优质品种、新技术,同时聘请上级有关专家在各基地为农户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对各基地进行全面普及后续产业发展生产技术知识,培训农户达到100%,印发技术资料到户达到100%,确保技术到位。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添置耕整机械,加工机械设施,排灌机械、杀虫机械、喷药机械设施,完善水利设施,确保按期按计划生产和加工,确保不误生产期和农时,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增强抗灾能力,确保各产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

合理轮作和造地。果树应选择低海拔的缓坡地和荒山地,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气候条件,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资金保障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依据省级下达的建设任务和资金计划以及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工程建设进度,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资金拨付申请,经县发改委财政及归口主管部门查验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并审核签字后,由县财政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原则上项目资金申请拨付次数不超过两次。各乡(镇)、村相关负责人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篇4

关键词:森林经营;特点;解决措施

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森林资源为保障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此外森林资源还能够为人们的生长生活提供充足的木材资源,以及其由森林资源间接生产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森林经营的特点

1.1驯化历史短

尽管森林经营可考究的时间不短,但人类真正有规模、有目的地驯化改变树木和森林特性,采用一定的栽培模式经营森林的历史并不长,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集约经营,严格来说,可能顶多是过去的区区几十年罢了,而我国不超过二十年。

1.2生产周期长

相对于农作物,绝大多数森林树种,生产周期都比较长,从几年到上百年不等。树木生产周期取决于树木本身的生长特性、生产目的、环境条件、经营模式等因素。有关技术,如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可以改变树木的生长特性,进而大大缩短其生产周期。

l.3单位面积产值低

虽然经营管理好的森林生物量可能普遍高于农作物或果树,由于生产周期长或产品单价低的缘故,前者的单位面积年产值远低于后者。这一特点决定了森林经营需要相当大范围的林地面积,才能实现有规模量的效益。应当指出的是,所谓森林产值低,是指森林的粗产品即原木而言,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及通过加工的中下游产品价值是可以远远高于其原材料的。

1.4受环境影响大

森林经营极受环境,如气温、雨水、立地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特点、当地和周边生态系统交通状况等自然客观条件影响。变化多样的自然环境条件首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森林树种和生态系统。正因为森林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需要大面积和大范围的规模经营,无法按农作物和果树般精耕细作,这些自然条件必然直接影响到森林经营的水平。

1.5功能多样化

任何一类生态系统均可能具有多种的不同功能,森林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减缓温室效应,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增加降水,减少噪音等。森林所创造的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生态、社会效益远比利用木材及林产品的直接价值大得多。

二、现代林业森林经营的建议

2.1进一步提高对现代林业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现代林业森林经营贯穿于整个林业生产全过程,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高质量的森林,是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双赢的结果。森林是有生命、有结构的,是可再生的生态系统,是需要科学经营的。没有森林的科学经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森林资源,更不可能建设现代林业。加强现代林业森林经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完善现代林业森林经营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要对现代林业森林经营采取技术的、经济的、行政的综合措施。全面配套推进森林科学经营,促进现代林业森林经营上新水平。

2.2加强森林低产林改造。视具体情况对低产林采取皆伐改造、抚育改造、封禁及平茬改造,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速生丰产林和珍贵树种造林,从基础上整体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利用效率。

2.3加强森林的病虫害防治。要从思想上重视病虫害防治,要从人员配备、资金预算、药品及工具购置、病虫害检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森林病虫害能及早监测,提前预防,及时灭治,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其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2.4认真做好森林经营的各项工作。抓好造林、幼林抚育、间伐以及主伐等各项工作。造林要重点抓好提前整地、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和认真栽植,确保造林质量。幼林抚育要及时、彻底并且根据树种和立地条件多年多次、保质保量地完成幼林抚育的任务,这将给幼林快速生长和及早郁闭提供最好的条件。森林采伐贯穿于森林经营的全过程,是森林培育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森林采伐量应依据功能区划和森林分类成果,分别主伐、抚育间伐、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等,结合森林经营规划,采用系统分析、最优决策等方法进行测算,确定森林合理年采伐量和木材年产量。给林木创造最适合的生长条件,达到快速生长早日成材, 良性循环永续利用的效果。

2.5要认真坚决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合理制定采伐限额,减少森林消耗。

(1)建立相应的行政法律制度和条文,强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2006年国家林业局印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并以中央法规的形式给全国的林业部门,强调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是森林经营主体和林业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森林的重要依据。

(2)森林采伐限额与森林经营方案要相辅,杜绝没有意义和不必要的特批限额。科学经营森林,离不开合理的森林采伐。森林经营过程中的抚育采伐、卫生伐、透光抚育、疏伐等采伐方式,都是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森林健康、加速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所以确定森林采伐限额要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和依据,落实到森林经营单位。按照森林经营方案需要经营性采伐的林木,应当在森林采伐限额中予以充分满足。确保森林采伐作为森林经营、调整结构的有力手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利于实现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经营目的。

(3)要重视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编制森林经营方案需要具有森林经营的专门理论和技术,它应有一套完整实用的技术体系。不同林种、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以及不同的经营目标、森林经营的方法、措施都是不同的。所以首先要确定编制方案的较高技术水平人员,而且还要由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专门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方案编制的各项基本工作。另外在方案的编制中要有责任心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林分的实际情况,杜绝主观臆断,使森林经营方案偏离合理经营的轨道。这样确保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非常的合理准确,在森林经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6充足的森林经营资金保障。要做到森林科学经营,必须解决林业资金的供给保障问题。更新恢复森林资金严重不足,造成有的更新欠账,有的降低更新标准,更新的森林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经营森林所需要的良种壮苗补贴、病虫害防治投入、护林防火资金、抚育

问伐补助,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都要根据森林经营方案的要求予以保证。所以森林经营方案的措施要得到有效落实,必须要有充足的森林经营资金做保障。

参考文献

篇5

1、病害普查分类

农村公路病害普查是做好养护设计的首要工作,由于路线长,病害种类多且发展迅速,管养部门需定期安排路况巡查,桥涵病害则委托有经验的检测单位进行详细普查,数据分类,桥涵病害等级划分,公路管养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病害等级及桥涵病害发展趋势,做出养护维修加固计划;路面维修方面除日常小修局部坑槽、裂缝病害维修外,通常以专项工程的形式委托设计院进行路面病害普查并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养护是造价控制的第一步,也是公路使用质量及舒适度的重要保障。

2、方案设计比选

随着农村公路养护里程的不断增加,各种病害维修加固方案也越来越完善。结合本路段的病害状况,对比其他农村公路加固后效果,管养单位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两至三个方案,从加固效果和费用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最终选定拟实施方案,为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奠定基础。

3、施工图设计

评审施工图设计文件作为施工的依据,其内容需满足设备、材料采购,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应明确各种材料设备的指标性能要求,目前养护设计普遍不指定品牌,但养护加固所用材料单价从高到低差别很大,譬如,植钢筋所用植筋胶、粘钢板所用粘结胶、封闭裂缝所用灌缝胶,价格均从80元/kg到200元/kg,比比皆是;房建装饰材料和机电设备方面跟品牌更是有很大关联;梁底加固所用玄武岩布(70元/kg)、高强S玻纤布(100元/kg)、碳纤维布(200元/kg)等等价格相差也很大,采用何种材料进行加固,每个设计院观点也不同,最后大多按管养单位的预算计划进行控制,这对于公路维修加固效果及造价控制都不是科学的选择。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中表述含糊,譬如路面下封层沥青用量随意性很大,设计描述该部分沥青洒布量为1.2-2.0kg/m2,如此大范围的选择,根本起不到设计造价控制的作用。边坡加固设计对加固部位是土质还是石质无准确勘测,只是按一定土石比例进行估算,土方钻孔与石方钻孔综合单价相差很大。这都要求管养单位做好施工图评审工作,在施工图评审阶段从方案和造价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管养单位可结合以往维修加固施工效果,对各种胶的单价及沥青用量予以控制,设计单位再依据评审意见完善施工图设计。

4、新工艺试验

随着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的不断更新,管养单位对各种新工艺成果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视,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验,然后通过维修加固效果对比,为以后的养护加固提供技术支持。如雾封层、沥青路面热再生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方便养护施工,提高养护效果及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有所帮助,应在积极推广试验段的基础上,做好数据分析对比,为今后的维修方案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数据。

5、措施费用控制

桥涵养护加固的措施费在养护工程造价中有时占比很大,例如桥梁上部加固有时必须用到桥检车等,实体加固费用只有几十万,而措施费高达好几倍,这就需要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措施方案,按工期及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目前措施方案在设计里基本不作为重点描述,通常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这不利于养护管理及造价控制。

二、养护实施阶段

1、施工图预算审核

为了能够准确编制养护工程招标控制价,管养单位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有经验的咨询单位对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核,主要审查施工图设计中的各项工程数量,施工图预算各分项工程单价构成、工料机单价合理性、套用定额是否正确、各项费率的采用是否符合JTG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等。尤其是路面工程专项维修中,路面用各种碎石、机制砂、沥青单价都需经过实际调查,从石料场出场价、水洗费、反击破费、运距远近等多个方面详细调查对比,另一方面根据以往路面施工的油石比调整定额油石比,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招标控制价的指导控制作用。

2、招标文件

完善新建公路工程项目招标文件执行交通部2009范本已非常完善,而养护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并无统一格式,包括技术规范中的计量规则都不够完善,这都需要管养单位在招标时仔细核对,确保招标文件表述与控制价预算的一致。

3、加强现场签证管理

由于养护加固病害随时间不断变化,从设计到实施,中间最短可能都有几个月时间,因此加强对现场数量签证的管理,是有效控制造价的根本,也是合同双方权益的保证。

三、解决养护资金缺口的措施

建立长效的资金保障体系,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投入。除了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拨付的养护补助经费以外,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资金保障机制,落实相应的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如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筹集,企业或个人等社会捐助,或通过转让农村公路(桥梁)冠名权、路域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要健全养护资金监管制度,使养护经费每一分钱都真正用在农村公路养护上。

四、培育养护市场

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在原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公路养护发展的需要,农村公路养护也应逐步走向管养分离,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改变目前公路养护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逐步改变原来的道班养护模式,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公司,参与养护工程竞争,逐步推向市场,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高管理型转变。同时,对于路网结构改造、大中修等适宜进行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推向市场,实行招标,以促进养护市场培育,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总结

篇6

1.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选址不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选址不规范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要对工程所在地进行详细地考察,在对当地水文资料和地质勘测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这样才能够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但是,在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施工方案的制定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够详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基本情况。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随意更换建设地点的状况。导致工程建设所在地的水质不符合饮用标准,或者将工程所在地选在有污染源的地方,造成饮水存在安全隐患。

1.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不合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不合格也是农村用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重要问题。首先,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的资质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标准来执行相关操作,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任的操作行为,使得施工中的相关参数达不到质量的要求,如打井深度达不到要求、输水管道的管径不符合要求、施工完成后不能够对水质进行合理的检测等等,从而,导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1.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饮水设施的可利用性对饮水设施的可利用性考虑不充分也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在当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多部门管理的状况,出现多头申报来套取国家资金的状况。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多部门参与,一方面导致建设的质量不能够保证,另一方面也导致在建设中出现工程建好后闲置的状况,引起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在工程结束后,对供水设备没有进行责任分管,很多饮水井露天放置,导致水质污染现象严重。

1.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不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不足也是工程建设面临的严重问题。首先,在对饮水安全工程所在地进行前期勘察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勘察的资金设置不足,影响了勘察工作的进行,导致工程建设在没有有效勘察地质及水文的基础上进行,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其次,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专项资金不足,导致工程所用材料及设备达不到应用的标准,施工粗糙,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再者,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够做好验收工作,没有有效的水质监测,从而导致水质不达标,影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初衷。

1.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运行成本过高运行成本过高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又一重要问题。一方面,对于农民来讲,由于考虑资金状况,而不愿意使用工程建设后的安全用水,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无论是征地,还是进行水质监测及缴纳相关的税费,都需要资金投入。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线一般比较长,成本也就相应地会升高。而农民的承受能力有限,不愿意投入资金来换取安全的水资源。因此,运行成本高也影响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运行效果。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措施分析

2.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明确饮水安全工程的所有权,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将工程建好后的管理落实到每家每户。在保障工程建设过程权责明确的同时,对工程维护的责任也要进行划分,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其次,对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其能够达到工程建设所需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避免流于形式的管理现象;再者,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规模不大的情况,可以将几个存在划片,由一个施工团队来完成,避免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分散及管理失控;另外,在工程建设完成后,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水费的核算,在农民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合理地收费,以保障运行的有效性。

2.2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体系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基础。首先,在选址时要避开污染严重的水源区域,在保护农村水源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的实施;其次,在工程实施之前要对工程所在地的水质进行严格的检测,以保障水质符合饮用的标准,确保工程建成后农民用水的安全性;再者,工程建成后要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对用水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维护,以保障供水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加强农民的安全用水意识,积极配合水质监测工作的落实。

2.3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理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理是促进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有效地约束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行为,避免偷工减料及不负责任的施工现象;其次,设置可行的工程管理流程,对工程的选址、方案制定、工程施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确保工程建设有据可依;再者,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避免不合理的施工操作存在,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控制。

2.4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支持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勘察结算工程,保障资金的投入,以促进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勘察不严而留下的隐患;另一方面,在工程实施阶段也要保障资金的充足,以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另外,在工程建成后,还要投入一定的维护资金,以促进水质监测及后续维护的有效开展,切实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效果实现。

3结语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城乡、以人为本,加强机构、制度、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把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成设施完备、制度健全、职责明确、运作高效、服务到位、覆盖城乡的工作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

12月底,全县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全部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力争县乡镇村级建站率达到90%(2010年达到100%),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三、乡镇村劳动保障所(站)建设标准

(一)机构设置

统一冠名为依兰县××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村劳动保障工作站。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工作站隶属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领导,接受县劳动保障部门业务指导。

(二)工作职责

乡镇村劳动保障事务所(站)主要工作职责: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应承担乡镇、村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的基础统计、信息查询、政策宣传咨询、用工求职登记等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和数据库,全面了解掌握有转移愿望和已经外出务工人员的基础情况,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动态管理、培训、转移、维权等工作,积极开展乡(镇)、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就业援助工作。

(三)人员配备

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由副乡镇长担任,配备1名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站长由村会计担任。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名单、联系电话需报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四)工作制度

由县就业局帮助建立完善乡镇村劳动保障所(站)工作职责、服务项目、服务规范、工作流程、工作台帐、工作考核等工作制度,并对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逐步实现乡(镇)村劳动保障所(站)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办公场所

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村劳动保障工作站要有一定面积的固定公共服务场所,配备办公桌椅、1台计算机、1台打印机、电话等。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窗口有服务柜台,有政策宣传栏、信息公告栏。有条件的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要与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实现网络连接,纳入全市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管理。

(六)资金渠道

按照省人保厅文件要求,村兼职工作人员每人每月补贴100元由再就业资金解决;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网络建设费由再就业资金解决。

四、推进步骤

(一)准备阶段

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财政局副局长、县劳动就业局局长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劳动就业局,抽调专人负责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推进工作。

(二)实施阶段

按照工作目标及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好乡镇和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工作。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对乡镇和村级兼职工作人员的配备考核和培训工作,并将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实施情况在每月25日上报市就业管理局。完善现有的工作设施和办公设备。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在原有的基础条件下,提高软硬件的建设标准,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正式挂牌并开展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

对照方案要求,对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并于12月10日前形成数字准确、客观真实的自检自查报告上报市就业管理局。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是事关加快统筹城乡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按时完成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目标任务。

篇8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促进农民增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的创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创业培训1611人,其中普通班1391人,省重点班220人。今年的创业培训要在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创业上下功夫,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新型专业农民,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至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单位,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1.落实培训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民主形式进行学员选拔。培训对象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产业基础和创业愿望。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重点是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经纪人、村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乡人员。省重点班学员按省农林厅统一要求按时从已遴选的学员中选拔一批当地生产规模较大、创业愿望强烈的大户或返乡人员参加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根据省农林厅要求,我县确定县农干校为普通班培训单位。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至11月底。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实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突出创业理念培训,把政府鼓励创业的政策、创业基本技能、创业意识培养及创业计划设计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创业培训让受训学员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

集中授课:时间为30学时左右,以讲座为主。主要学习创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产业最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国际现状与前景、农产品营销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期间,学员要完成自己创业方案的设计,创业方案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已有产业基础、创业目标和创业措施等,对学员的创业方案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家小组论证。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员进行考察学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开始实践。

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60-90学时组织学员到附近有关农场、农业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实践。

技能鉴定:通过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后,积极组织各类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对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学员,由省统一向国家有关部门申办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确保20%以上的培训学员获得国家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跟踪指导:培训单位必须安排教师年内专访学员一次,并根据创业需求进行跟踪指导,将跟踪指导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1.制订培训方案,签订培训合同。编制培训方案,并制订每期培训班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培训方案上报县农林局审定确认后,签订培训合同。每期班的教学计划报县农林局审批后于办班前5天在“江苏农民培训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监督与检查。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实行网上公示制度和培训月报制度,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县农林局每半年要对全县农民培训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检查培训单位完成培训任务情况以及培训成效。

3.总结验收。由县农林局、财政局在项目结束后组织验收。重点检查验收培训工作台帐、培训效果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四、资金使用

1.补助标准:省财政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进行补助,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和误餐费,学员的食宿费、教材及资料费。培训单位不得对学员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培训补助中含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费用,不得再向学员另外收取鉴定费。

2.资金使用: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凭开班通知、学员注册登记表等资料经县农林局审核后到县财政局统一核报补助经费;承担省重点班培训任务的单位到省农林厅核报补助经费。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项目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管理保障

要按照《*农民培训工程》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并建立包括培训教师、学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在内的培训台账。学员培训台账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和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

篇9

一、监察内容

监察内容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前期审批、土地供应、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保障房分配等。同时,督促各地各部门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狠抓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在2013年10月31日前,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16520套、基本建设成15849套和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950户的目标任务。

二、监察方法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效能监察采取自查与抽查、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上级督查与群众监督相结合,通过自查评估、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台账、现场察看等方法进行。对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各地各有关部门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监察建议并督促整改。

三、监察步骤

1、制定实施方案。市有关部门和各市(区)监察局、住建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于5月中旬前报市监察局效能监察室。

2、开展日常督查。市有关部门和各市(区)根据制订的实施方案,组织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开展日常督查。

3、组织市级督查。市监察局、住建局会同市财政局、国土局、民政局、审计局等部门组织开展市级督查。

6-7月份,组织第一次市级督查。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分解、项目规划选址、立项审批、建设用地、资金筹措、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进度和已建成保障性住房分配情况进行督查。

8-9月份,组织第二次市级督查。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抽查建设项目工地现场,看工程建设资料,听项目负责人汇报建设情况。

10-11月份,组织第三次市级督查。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对前期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4、进行统计汇总。12月份,市监察局、住建局会同市财政局、国土局、民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对各市(区)及市各有关部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形成情况报告,做好省级检查验收准备。

四、监察要求

1、组织领导到位。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根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分阶段目标,细化到月,责任到人。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和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篇10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旅游简介

2、国外智慧旅游建设

3、国内智慧旅游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2.1 建设目标

2.2 总体架构

2.3 建设内容

(二)技术要求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工程方案

1、土建工程

2、装修工程

3、供配电

4、综合布线

4.2方案设计

4.3设备购置

5、照明系统

6、空调系统

7、新风系统

8、消防系统

9、防雷接地系统

10、环境监控系统

11、排烟系统

12、门禁系统

13、保安监控系统

14、旧址与新建比较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1、机房布局

2、效果图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土地出让金

5、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6、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建筑工程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4、附表4 流动资金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6、附表6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7、附表7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8、附表8 项目摊销估算表

9、附表9 项目折旧估算表

10、附表10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