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里还特别指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是:让学生尽可能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去发现获得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及语言去学习、去表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对于课堂教学目标,除了预先设定的预设目标外,还有生成目标。所谓生成目标就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它已被纳入课堂评价体系,成为一节课的亮点,它是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情感的迸发。《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还指出:教学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而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应循着认识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环节,重要的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否被真正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在英语教学方面,英语教学方式的探讨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家知道: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Learn how to learn”成了21 世纪的重大课题。首先,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应有的学习策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有可能的环境大胆说英语;一个有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人,善于自学,会使用工具书;一个不怕输的人不怕挫折和失败,坚信错误会在练习中减少;一个敢于实践的学习者。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
作为一个教师,课前的准备:首先要过学生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简单,有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案。有助于上好不同类型的课:课文,阅读,写作,听说,复习等。
和谐的课堂很重要:教师要创设比较真实的语言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际练习获得语言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助学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英语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原则中主要提出七个要点:1)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2)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学过程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4)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兴趣。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7)建立旨在促进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现在我们英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即:Task—Based Learning(TBL),简单地讲,它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一项交际任务。因为我们知道: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 英语方面的自主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错记录、单元总结、课后录音、合作写作、课外阅读、课外听力、收集课外内容(单词)、书法练习、口语练习。
当然,我们每个人可选择符合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篇2
郭海华
10月8日,我有幸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艳玲副校长的讲座。本次活动首先观看了王校长的一节录像课,然后王校长结合这节课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虽然短短的一上午,但感觉收获颇多。
王校长说,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学习数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让学生记住公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怎样才能学会、学好。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呢?
1、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课标》中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的表达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教师不急于讲解算法,而是引导学生,想办法算出自己的课桌面的周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样教学,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能表达出老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老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紧扣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前,组织学生调查市场的价格信息或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状况等,上课时把这些信息、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又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前,让学生到超市,称一称,拎一拎,掂一掂。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
3、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确实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与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的丰富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之外,让学生经历了一个“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个性化”到“大众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将新知识转化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去学”,同时让学生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
4、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篇3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到理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篇4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篇5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篇6
1 彻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败的先决条件
观念主导行动。教师必须吃透新课改的实质,充分认识旧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弊端和新课改的根本要求,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尤其要获得能力的提高,以便为今后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解除学生的各种顾虑和束缚,明确告诉学生自己教改的思路、做法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明确自己的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地发展自己,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就教师的作用而言,在彻底放弃“一言堂”做法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创造机会。重点做到“三要”: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提纲”。提纲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点问题的提炼,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使之真正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二要全面把握和调控课堂局势,科学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有效性。三要搞好“精讲”环节,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精讲点拨,解除学生疑惑,拓展知识空间,强化知识网络化建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课改系列工程的重中之重
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新课改形式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口头号召,而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训练措施。一是要有方法上的指导。比如预习哪些内容,如何预习,达到什么目的等。二是要跟上检查督促。比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互查,上课伊始时的抽查等。
2.2 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组织学生“依纲自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默读课本,整体把握当堂所学内容的全貌,独立解决“导学提纲”上的问题,发现疑难点,以备小组交流时进行讨论。这个环节最主要的是强调学生的独立自学、静心默读、目标明确、注重发现,最忌讳的是心不在焉、随意交流、目标不明、效率过低。
2.3 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包括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两种形式。其主要任务是:讨论交流学生独立自学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并通过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产生化学反应,拓展知识空间,促进能力提高。其操作步骤是:先进行小组交流,在组长的组织下,检查每个同学的自学成果,交流不同的见解,最终达成共识,并提出共同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组间合作,由各小组代表提问质疑,其他小组代表依次抢答释疑,并最终发现共性的疑难问题,以备教师精讲点拨。
2.4 自觉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见解习惯的培养。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而言,不愿参与小组讨论、不愿发表个人见解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习惯于“一言堂”,霸占了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平时又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在心理上、意识上存在着障碍,不习惯参与课堂发言,以致造成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习惯,一是教师必须放弃“一言堂”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二是要坚持不懈地鼓励和训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赢得自信、享受快乐。
2.5 善于及时归纳总结习惯的培养。在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结束之后,让学生完整系统地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结构,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关于这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口头归纳,也可以训练学生绘制“知识树”,不管哪种形式,关键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篇7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式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发展个性
今年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现在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一、改变的“教”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我大胆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模式”(因为鲁迅的文章读起来难,学生很多都读不懂,所以很容易提出一些问题)。该模式注重了学生的“问”,特别是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课堂上自己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使课堂始终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二、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现代诗,其实也是一副凄美的画,还是一首凄清的歌。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诗人一个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希望能遇上一个丁香般结着忧愁的姑娘,这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地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诗人的想像似乎变成了一种现实,丁香姑娘真的走近了,飘过了,投出“太息般”“凄婉迷茫”的眼光,最终又消失在雨巷尽头处。在想象完画面之后,我又让学生欣赏结着愁怨的姑娘图片,然后设问“姑娘为什么是结着愁怨的?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的?”然后我又让学生听了唐磊的《丁香花》,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也体会到了丁香这一意象。
三、 把学习方法的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利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
课前预习,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活学、学活。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黄河”的话题时,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查资料,看看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和诗句,学生看电视,看报纸,有的同学甚至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捕捉信息来学习知识。
四、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此,不求一日见效,而是时时给予关注,并辅之措施,得以落实。
五、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为此,我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导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潜力得以挖掘,能力得以提高”的效果。如教授《鸿门宴》,我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分析刘邦和项羽这两个形象,最后把全班分为二个大组,分别分析刘邦和项羽。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同学们激烈的争论和探讨,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们主动参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在作文教学方面,我尝试进行“生活作文”的教改实验。即丰富学生阅历,让学生写亲身经历的生活。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笔,表我意”。争强好胜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开展作文竞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此,我班每月进行一次作文竞赛。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命题作文、自由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等。在竞赛中产生的佳作及时表扬,及时推荐。这样,学生觉得有事情可写,有地方可投,又有榜样可学,从而以点带面,整个班的写作兴趣都被激发起来了。当然,对于竞赛产生出来的好作文,不可能都被刊物选中,为了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班成立了“真情文学社”,把好的作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丰富了班内文化,两全其美。另外我们还举行了评选“表演小明星”“小小书法家”“小诗人”等活动。一次评比下来,班内几乎所有学生都金榜题名,成功的喜悦荡漾在每一张稚嫩的笑脸上。
篇8
一、形体语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人类表情达意的语言形式有两种: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而细腻系统的有声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形式,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手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有声语言的时间性和抽象性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此时人类就要借住其他辅助手段进行交际。而我们知道的形体语言就是人类惯用的形式之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习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 例如:在学习英文26个字母时,我就采用了形体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们会有同感,在学习英文字母时课堂会很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差。所以我吸取了这些经验教训。再进行这个课题时,充分调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整堂课处于兴奋状态,我教学生们用手势拼出字母的形状,加深他们对字母的认读。在课堂活动中,启发学生动脑筋,动手脚用自己的肢体拼出26个英文字母的形状,学生们各动其脑发挥其能,很快就能掌握。再让他们加上特定的表情,这样学起来既快、又有兴趣。再者,我根据每个字母的形状,编了一个顺口溜。这种方法符合孩子学习的兴趣所在,又容易记忆。例如:学习字母abcde等时,我就让孩子唱出儿歌:“尖角a,双圆b,半圆c,馒头d,倒山e”。通过几遍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就连平时不爱张嘴的个别学生也积极去和别的同学练习,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教学实践活动证明了以下三点:
(一)形体语言的形象性,韧性能非常有效地辅助教学。恰当正确的使用形体语言,可以使深奥的事物通俗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事倍功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问题;策略
G633.55
一、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指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运用现有的地理教学措施,尽可能少时间少精力地去完成地理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希望能够用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是希望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地理知识,但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地理有效教学在课堂上开始体现出来。为此,新课改中有效教学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再加上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尤其重要的是,采用学生喜欢和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兴趣,死记硬背
尽管高中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总结能力有明显提升,但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学习方式仍然占据学生学习的主要地位,由于地理学科特有的特点,多数学生选择考试前加班加点地背。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当然,只为考试而死记硬背更是违背新课改的要求的。这样的学习理念只会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匮乏,自主探究式学习更是可望不可及。
2.缺乏合作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然而,现在高中的现状是有将近一半的高中生喜欢独自一个人学习,固步自封,不爱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还有很多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讲,课前从不预习,课后更不复习。这样的学习,怎能进步?长此以往,学生更加不重视合作性学习,从而导致学习交流的能力欠缺,不利于人格的发展。
3.学生两级分化
很多教师已经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也会经常组织一些合作性学习或是自主探究式活动。笔者认为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对待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很照顾,相反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自然也是爱理不理。因为教师对待的不平等,导致有些学生越学越爱学,从而成绩更加优异;另一部分学生则产生很强的厌学情绪,导致学生的成绩两级分化严重。
4.教师固步自封
现代教学强调师生平等,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日渐平和,很少出现教师强势的情况出现。但是教师过于亲民会导致学生难以控制,可能会发生课堂上的混乱,教师与学生以朋友共处,失去其本身的指导作用。还有一些教师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固步自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不能以新知识武装自己,就意味着即将被淘汰。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积极转换教学思路,注重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地理学习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合理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对待学生要宽容、尊重和理解。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能力的超水平发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平等互助的学习地理知识,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2.教学内容丰富化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明显减少,就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学时间,把握教学重点,同时根据教学适当地进行改革,充实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交互性的学习,还可以开展各类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相辅相成,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地理水平。
3.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所学到的知识连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全面思考问题,做到统筹兼顾。将学习的地理知识整理归纳,衔接有序,从而避免知识的重复,更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在将来的学习中才能更容易掌握重点难点,为将来深入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4.注重每个学生发展
为了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表现,采用多种课堂互动手段,对每个学生做到面面俱到。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优生注重广度与深度的教育,对差生注重教学重点的掌握,从而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5.探究性合作学习
为了完成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探究性学习无疑是较好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得学习过程富有生动活泼性,合作性学习必不可少。教师可以有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全班合作等方式来共同解答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之间互补合作,既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适应了学生未来自身发展的需求。
6.教师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
新课改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结构与之前的地理教材有很大不同,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变高。新教材内容就像压缩饼干,尽管内容较少,但其实深入的问题反而增多了,很多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教师自身知识难免会过时、老旧,教师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以充实自己。所以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在把握新教材的同时,要不断补充地理知识,构建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当代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反思并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还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学术指导,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泽伦,魏超贤.高中地理新课改引发的思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136
篇10
新课改全面的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倡导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校教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挖掘教学潜在的优势,创设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交流的空间。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我采用的“激、读、议、导、练、悟、归、思”八字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让学生好学、会学、善学、乐学。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演课本剧、做游戏、迁移法、悬念法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思考,将知识引向深入。
二、读——整体感知
书不读不知。只有多读,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感悟。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想象生动的画面,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感知中认识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议——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在“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部分问题、质疑问题,让他们掌握提问的多种语言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初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并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四、导——讲解教材内容,解释疑难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并对“议”中质疑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五、练——巩固知识
所谓不练不会。对新学知识要精选习题,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特别是学困生的指导。以练促使学生熟练巩固和应用知识,以培养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悟——进一步理解
所谓不悟不透。在学完一部分知识或讲解完一道题时,不能急于继续往下进行,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回味、悟出其中的道理,畅通思路、再次感受方法,开阔思路,发现技巧,激活创新思维。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很好的实现知识目标和方法目标。
七、归——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在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认识后,教师要利用最快的时间,对内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让学生归纳,也可小组交流后小结归纳,构勒出要点、结构和方法,加深其印象,领会知识要点,形成技能。同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作精神、探索和创新意识。
- 上一篇:大学生财政补助政策
- 下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趋势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课标下的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