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究性学习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探究性学习教案

篇1

【案例】

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

一学生答:“因为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孔乙己一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光宗耀祖,改变命运,他当然要穿长衫。”

另一学生说:“他穿长衫是为了与短衣帮划清界限,不失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我启发大家问:“长衫有没有别的作用?”

学生交头接耳。又一学生说:“从‘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可以想像,孔乙己身上的伤痕应该也不会少,穿上长衫能为他遮掩伤痕吧?”

还有学生说:“长衫是孔乙己维护自尊的最后一块阵地,他虽然一生没有进学,但他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傲。他当然不肯脱下那长衫了。”

可有同学当即反驳:“既然如此,那他最后一次到酒店中来,为什么不体面地穿上长衫,反而穿上了一件短夹袄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下又有学生说:“孔乙己被打后,那件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补的长衫肯定是破烂不堪、无法再穿了,他又买不起一件新的,只好穿短夹袄了。”

他的同桌同学说:“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后,丁举人肯定会说,你这现世宝,讨饭一样的人,也配和我们这些老爷一样穿长衫么,小的们,给我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从今以后,不许孔乙己再穿长衫。”

一男生说:“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来喝酒的时候,‘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的腿都断了,如果穿着长衫,肯定是行动不便,无法‘走’到咸亨酒店来喝酒,所以只好脱了长衫,换上短夹袄了。”

一女生说:“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后,遍体鳞伤,长衫也破了,没有包裹伤口的布条,只好把那件已经没什么大用长衫撕了包扎伤口。”

另一女同学说:“孔乙己腿断后,没了生活来源,他哪有四文钱来买酒喝呢,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把长衫当了四文钱。”

一同学补充说:“不错,孔乙己虽然十分舍不得脱下他那视若命根子的长衫,但嗜酒如命的他因为腿断了,行动不便,无法挣钱,更因为他曾经有过拿走人家笔墨纸砚的前科,人家不会再放心让他抄书,当然无法像以前一样‘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几个月滴酒未沾。况且‘秋风一天凉比一天’,孔乙己预感到自己可能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所以为了满足自己临死前再喝一次酒的愿望,只好把长衫当了四文钱,用手‘走来’喝了碗酒。”

她的话让大家不由得暗暗点头。

我又不失时机地启发大家:“既然如此,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苦人儿,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肯帮他吗?”

同学们继续讨论。

一组长回答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他是一个特别的人,在生活中没有朋友。”

又一组长说:“孔乙己以为自己是个读书人,思想上瞧不起劳动人民,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屑与‘短衣帮’为伍。可是那些‘短衣帮’毕竟是凭自己的力气吃饭,当然也看不起这个游手好闲、好喝懒做的孔乙己了。他们是做不了朋友的。更何况‘短衣帮’生活也不好过,没有能力来帮助他。”

我点头称许。

班长又补充说:“那些穿长衫的就更瞧不起了。孔乙己虽然是个读书人,但终于没有进学,但还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那些穿长衫的早就嫌他丢了读书人的脸了,谁还会去帮助他呢?”

我又追问:“还有别人会帮助他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又一男同学说:“别人也不会帮他。就说那个小伙计吧,本来就是侍候短衣帮的,孔乙己在教他‘回’字的四种写法时,他也是很不耐烦,毫不热心,脸上写满了不屑,‘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你说还有谁会看得起孔乙己呢?”

教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为孔乙己的不幸命运而暗自神伤。

学习委员说:“这个孔乙己可能至死也没明白害死他的是谁,其实不是毒打他的丁举人,也不是嘲笑他的长衫客和短衣帮,害死他的是他自己对科举的痴迷,是科举制度害了他。他身上的长衫虽然最后不得已脱下,但他思想上的那件长衫却一直没能脱下来。”

我看看火候已达到了,就适时地作了小结:“一件长衫,让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作为孔门弟子的孔乙己,他与孔老夫子命运却有天壤之别。一个被人奉若神明,万世景仰;一个却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饱尝生活的艰辛。鲁迅先生给这个人物取名为‘孔乙己’,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还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一个绰号。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有名有字有号,可是这个读书人却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就如鲁迅笔下的阿Q和阿长妈妈一样,也没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他脸上常带伤痕,我们可以想像他的身上也一定是遍布伤痕!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可是这个年老的读书人却是经常挨打,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长衫本是维护他自尊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是就是这道防线,他最后也没能守住。他无法像别的长衫客一样在酒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酒,享受着被人侍候的尊贵滋味;他只能像短衣帮一样在柜台外站着喝酒,受着凄风冷雨的袭扰,忍着烈日骄阳的煎熬,还要受到所有人的嘲笑。惟一让他宽慰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个读书人,所以他总是一件长衫不离身。最后在丁举人的毒打之下,他连站着喝酒的能力也没有了,只能像四足的动物一样用两只手走来喝酒。孔乙己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到一个非人的过程,向我们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一个读书人的戗害,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从孔乙己的悲剧,我们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冷酷。”

【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环保教育”;探究性学习;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7-02

目前从小学到中学这一阶段的教育中仍没有环保教育这门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基础课《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中也只是提到了保护环境,对于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效果不理想。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这一专题的活动。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调查统计,了解本校——民勤——甘肃——中国——世界的环保情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掌握一般调查方法,并学会小论文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环保标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

二、活动指导

1.讲授3课时:小论文的写作方法1课时,小报的构思1课时,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的注意事项等1课时。

2.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到环保部门了解我县的环保情况,查阅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网上搜集信息,还可参考有关的报纸、杂志、电视等。

3.教师经常深入各班解决学生的疑问。不仅师生之间要多交流沟通,也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们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但不是一味地替学生们去做,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建议和指导;密切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知、思维走向以及情感动态。

三、活动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2~5人一组,也可以个人的形式进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全体参与,每人选2~3个课题来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为了获得有关的环保知识,学生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课外资料,进行自学,从而懂得有关环保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收集有关的信息,或查询写小论文的资料,学会设计、布局小报的版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相互交流、讨论、提供信息源。

2.调查研究。刚开始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较简单的调查活动,如调查教室内、宿舍内、盥洗间、食堂内、校园内环境的情况,并记录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自己所在乡(街道)、整个县城的环境情况,并记录数据。

3.汇总整理。每个学生将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写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设计环保标语,后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力求达到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调查报告真实、建议有价值,论文有理有据,标语有创意、新颖、易理解、易记忆、有创新。

4.讨论交流。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上台朗读调查报告、小论文,实物投影自己的小报等作品,并讨论如何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做好环保?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小组长汇总环保建议,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5.写倡议书。班长汇集各组环保建议,汇合成班级的环保共同目标,并向全校师生写一份“拣起身边的每一片垃圾”的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共同爱惜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使校园的水更清、天更蓝。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重视评价考核这一环节,才能真正提高活动质量,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为了做好评价活动,我认真写好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指导方法、调查阶段小结,认真安排并记录好每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此次活动结束以后,有大部分学生感触颇深:“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很有新意,既能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题材,又能鼓励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找寻相关信息和资料,这样学生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加了历练,能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体验。”

五、活动体会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尝试、喜欢动手实践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探究性教学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更深刻地记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符合中学生团体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在团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中学生的另一大心理特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讨论,密切配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体会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抓住了学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生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非常强的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化学;课堂;活动课;社团活动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成为近年来基础教育界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点,结合幼儿师范课程改革的发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化学教学实践,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培养面向幼教科学活动课程改革的新的师资,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多种教学模式。通过探究、体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的终生学习方式体现。

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其核心就是促进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在幼师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既可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又促进我们教学改革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幼师化学学科,本身就是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学科,与工作生活联系密切。幼师教材绪言,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要注意捕捉生活中一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并结合教育专业知识,编成对幼儿教学的小教案。安排了一个讨论:试设计1-2个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小片断。同时安排了一个课外实验:白纸显画。这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围绕幼儿科学教案的设计,阅读资料,自行探索获取有关知识和方法,结合开放性习题,我给学生布置:结合幼儿科学课“设计一个化学小魔术教案片段”。让学生开动头脑,大胆想象,结合资料、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探究。学生兴趣很大,参与积极,将学科知识与未来工作相结合,认识了学习化学知识的目标意义,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感受了学习化学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为我们实施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习新课,让学生归纳知识点,找出疑难问题,然后讨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如《碱金属钠》、《硫酸》等。

在《环境保护》这部分,《角色扮演活动――小河被污染了》,学生结合调查、访问、资料收集与艺术表演相结合,进行角色扮演。这种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展示,学生不仅加深了化学环保知识的融解,也促进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发展了能力,激发了兴趣。

二、活动课引入探究性学习

根据现行幼师课程计划,各学科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四大板块构成。活动课是幼师化学课程的重要方面,是幼儿师范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扩展知识发展个性,形成特长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引自《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课程计划》)幼儿师范开设化学活动课,对于丰富课程设置,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何将科技活动课变为自主学习实践创新课?如何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发起来?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极好形式。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自主地通过各种形式去探究、去学习、去尝试应用,并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开展了《学校水质调查》的课题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与学生一起,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水源调查、参观水厂、收集资料、采集水样、分析水质、访问专家、探讨净化方式到阶段小结,结题与评价。同学们无不感到受益之大。同学们感到单一的化学知识不够用,研究学习涉及的知识包括地质、气象、环保、物理、生物、数学等多学科、多门类,特别是对水质净化的原理方式的探讨,同学们通过参观水厂,收集市面上各种桶装水、纯净水的样品,了解制作工艺,一个大课题引出多个子课题,同学们根据调查参观实践,开阔了视野,扩展知识面,加深了对科学知识应用融合性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学习,使学习方式由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筛选研究性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对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体验自主学习的苦乐,享受不断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社团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不断开展,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进一步认识了他的生命力。为持久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社团模式,我们构建了“社团―研究―校本”的立体模式,并按此进行实践,证实了其存在的意义。最根本之处在于:它可以彻底解决探究性学习的发展问题,能够将各地、各校、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归纳为能进行系统管理和引导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环节,使探究性学习开放地发展,始终保持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生命力。该模式为三环节阶:

第一环节:以兴趣、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参与交流,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吸取相关知识、吸取间接经验,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因此也可称这个环节为“前研究性学习”。

第二环节:以积极、自主为原则,进行探究性学习。

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贴,构成“探究性学习”论文。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选题通常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找得到的是背景资料。开展专题式探究性学习网页交流,形成能持久肯定学生成果的机制,并可以为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提供教参资料,传承相关知识,使后来的同学能够方便地站在自己学兄学姐的肩上开始“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式,培养了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特长也得到发展。在我校开展的“校园化学科技游园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方案的策划,节目的创编并投入科技游园活动。使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新的师生关系。

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去理解与实践它的内涵与外延,使幼儿师范化学课程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教育研究》2001.4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3]吴琼.《中学化学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篇4

首先,需要在课前抓住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备课。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会出现一个个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教师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再加上缺乏一定应变能力,则课堂上要么出现冷场的现象,要么教师一言带过,要么避而不谈,高明一点的教师可能会打起太极,将这个问题推给学生,留在课后再进行探讨。这样一些处理方式都不应该是探究性学习所要的方式,它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不但会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能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对即将到来的课堂的策划,缺少现场性,当教师把事先设想的方案带入现场时,往往会出现新情况。在面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需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突发性问题,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按照教学情境动态地实施教学方案。这种应变是事先意想不到的,而教师调整的决策必须完成于瞬间,容不得仔细琢磨,反复推敲。

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思考和判断是否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如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就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研讨,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3、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有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就不必大张旗鼓进行探究,那种只重形式的包装必定流产。当然,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一定要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不可以“代劳”。教师要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探究。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从而掌握它并能顺利应用它。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探究性的本来面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篇5

一、语文课的任务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性的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譬如语文,除了一本课本外,就是一大堆练习,其它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天地。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的“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的藩篱。

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例如一学生研究了一个“马路工人”的课题,他每天清晨去观察马路工人的劳动场景,时间长了他深爱活动,主动帮助他一起干,还给那位工人带水喝,并拍了很多照片。对于这位学生而言,社会就是他的课堂,他在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知识、情感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四、高效课堂实施

第一,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三个方面: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篇6

一、过于追求“规范化”

如果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用成人严格的科学研究的整套要求进行规范的话,就会背离初衷。过于规范学生的探究会将目标集中在探究结果上,甚至可能将探究性学习当做学科知识一样去“教”,然后让学生记住甚至是背出。有的教师将学生的每一个探究行为都用一定的模式去套,如研究计划的模式、研究报告的模式,甚至于研究过程的模式,等等。应强调探究的过程,但不能让探究的过程模式化、固定化。探究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评鉴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而不是固定的规范。它们之间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不能硬性规定哪一个步骤在先,哪一个步骤在后,也不必强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一次活动可以集中在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制定计划,如何进行评鉴等任何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当然,也可以是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

二、过于追求学科倾向

学科倾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探究误解为就是某些学科的学术性研究。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就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教学科的学术性问题上,探究性学习也就完全成了学科学习的延伸。二是将探究性学习当作学科课程的学习来组织,比如有的预先编好一些所谓的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来进行探究;有的按学科学习那样预先设计好学习过程,甚至是一份完整的“教案”;有的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甚至是背出了多少;有的还像学科学习那样用量化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等等。必须明确,探究性学习是一类综合课程,而不是一门分科课程。这就意味着探究性学习不是某一类分科课程的简单延伸,而是不同分科课程的有机综合。因此,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依附于某一类分科课程的课外科学活动,如“物理课外兴趣活动”、“生物课外兴趣活动”等。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的知识资源与要实现的发展目标,都是超越单一学科界限的,以达到对不同学科问题、知识与方法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从小培养学生学科之间整合的意识、素质与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会影响文化课成绩

学生文化课成绩最典型的表征就是高考分数。教育部考试中心早已明确表态:“高考必须配合基础教育的改革;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进行到哪里,高考的改革就进行到哪里。”这个精神在最近两年的高考改革和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高考改革趋势已由单纯考查知识变为着重考查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个性表现;变文理分科为文理结合、融合贯通;变单纯考查解题能力为考查自主设计、创新思维;变封闭的校园文化为关心社会、关心时代、关心世界、关心人类。认真分析近两年来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各科命题在这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可以说,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与高考改革的趋势完全是一致的,不要把二者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四、探究性学习是少数学科、少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事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和“讲解式教学”、“接受性学习”,教师往往把教学片面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这种习惯往往使不少教师轻视甚至排斥探究性学习,认为那纯粹是个别学科和少数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精英主义的价值观一是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培养“小科学家”;二是把探究性学习面向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只配做观众。根据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探究性学习课程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因此,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都应该把担任探究性学习教学作为自己份内之事,并力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探究性学习只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校无法实施

应该承认的是,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教育、交通诸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难免使城乡在探究性学习课程上产生不平衡性。但是,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农村学校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探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从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的角度上看,农村学生又具有城市学生不具备的优越性。可以就农村的各项改革、农民增收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各种农产品的更新换代问题进行探讨,还可以就农村中学生的成长及农业环保等诸方面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听各种讲座、进行市场调查和参观访问等形式,探讨城市学生关心的问题。

六、探究性学习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管理

探究性学习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课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但是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并不是对立的。正常的学习秩序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因此,学校同样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管理,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探究性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无论是在问题情境阶段,还是在实践体验阶段或表达交流阶段,都必须强调严格管理、统一组织。即使是访问专家或调查研究等活动也同样离不开学校的必要管理和统一安排,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安排一定的时间有序地进行。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 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 分析研究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科学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科学探究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策略,为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探究要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做好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老师应该注意,探究性教学不仅仅要符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符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都比较差,在开始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模仿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模仿式探究性学习,可以根据一些具体的书面物理实验,或者一些物理实验视频,让学生根据实验进行模仿式探究。另外,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还应该符合学生的经验和智力,探究性教学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入进行物理探究性组织教学。

二、做好探究性教学准备

探究性教学准备同样也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对于进行的探究性教案,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做好准备,针对在探究性教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在接下来的试验中找出答案。另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探究性教案的注意事项,包括探究设计、探究目的、探究实验、探究数据、探究猜想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表格仪器等。对于这些注意事项,除了要做好记录和笔记之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记忆以及预实验,对于探究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保证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三、做好学生探究性指导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做好对于学生的探究性教学的指导。老师的探究性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数据收集以及整理这四大环节。首先,探究性观察。主要指的是通过学生眼耳鼻以及皮肤的感知,观察实验问题,举例来讲,用眼睛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最小刻度等,包括数据的读取以及现象和问题的发现。接着,进行实验。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实验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动手动脑过程。例如,对于天平的平衡性操作以及电表的调零等,都需要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以及实验,进行动手和动脑。在进行实验时,老师应该注意安全,毕竟物理实验也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尤其是那些危险性以及损坏性的实验,老师应该做好检查性工作,避免威胁学生安全。其次,搜集数据。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数据是实验的关键,在进行数据的读取以及记录时,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正,包括数据读取姿势、数据读取方法以及准确的记录等。为了减少误差,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于数据读取和记录的印象,进而减少数据误差。最后,整理。整理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结尾性环节,整理的内容包括数据是否准确、器材是否得当,探究实验过程是否正确,记录分析是否完善等等。整理作为扫尾性环节,也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四、严格学生探究性考核

在进行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究性考核,通过考核使得学生真正的对物理基本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首先,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原理的理解、仪器的选择及性能、科学探究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等,从口试中发现问题及时追问。从追问中既能发现学生的不足,又能及时纠正。其次,笔试。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定律、原理以及公式的掌握程度。举例来讲,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学知识,自己设计测定导体电阻的方式与方法,同时画出电路图,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最后,操作。操作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动手以及思考反映能力,还是举例来讲,在科学探究操作中,我们把科学探究中所涉及的多种不同器材放在一起,让学生挑选出合适的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探究性教学以及学习贯穿到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对物理问题进行实验性探究,才可以使得学生掌握探究性物理问题解决办法,才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思维方式,进而促进学生探究性物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此,作为物理老师,应该深入研究自身探究性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探究性物理教学策略,这是今后初中物理老师探究性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课题。

【参考文献】

[1]原东生.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现状与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10(05) .

篇8

一、处理好教材利用与教案编写的关系

我们利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这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每节中各个板块间的逻辑顺序不是很强,但大部分板块都与“课标”的目标有一定联系,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我们应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根据编者的意图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补充和修正。每位教师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式不同,编写的教案也千差万别,但我们的相同之处是备课的时间大大增多了,比以前更累了。可是。我们还是“爱你的”,因为只有你才能为我们提供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和条件。

二、处理好义务教育与高中的关系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学,生物课程标准有两个突出的变化:(1)既重视结论性知识又重视过程性知识。这是第一次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强调过程性知识,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突出变化;(2)提出了加强核心知识、核心概念的观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10大主题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三个必修模块是生物学的核心知识或核心主题。这“10大主题”和“三个必修模块”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我建议:

1.注意知识和能力的衔接和补缺。高中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并经常到初中听课,了解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的基础。针对课程实际、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好高中教学的起点,并及时补缺。然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科学地组建生物教研组,把初中和高中的生物教师安排在同一教研组,切不可分开,否则,教研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还有,高中教师最好能下初中任教一轮,再上高中效果可能会更好。

2.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应有不同的侧重和递进。高中侧重于思维探究和自主探究,更注重科学思想和观点的形成过程。注重假说、演绎、系统分析和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初中侧重于验证实验、技能训练和引导式探究,注重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训练。

三、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高中生物新课程采用模块设计方式,模块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模块教学也有不利的因素,如:1、模块间的知识内在联系被削弱;2、模块内容与课时的矛盾,每个模块课时相同,而选择内容的量与度却很难把握;3、遗忘问题,不同模块间知识联系的内容有时要等一个学期;4、教师与设施的问题。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我建议:(1)高度重视必修模块教学,把核心概念与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必修模块选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其中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以及技能、方法的形成,都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共同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兴趣前提;(2)不要忽视选修模块的教学,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四、处理好活动与讲授的关系

高中生物新课程大大地增加了学生活动尤其是探究性活动的数量,这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课程目标是非常有利的;但无疑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和教学课时的紧张,这正是平时生物教师在一起时“埋怨”的“热点”。因此,提高课堂活动设计的质量,讲究组织探究性活动的策略,是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是顺应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然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费时费工,而且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组织探究。片面地强调探究性学习而排斥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就会导致教学时间紧张,教师该讲的少讲或不讲。因此,在倡导探究教学时并没有否定其他的教学方法,而是主张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篇9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 初中物理 问题意识 操作能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应该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里,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探究性情境,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的过程既是一个求知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和实践的过程。课堂提问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课堂提问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和学生思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难更不能太过于简单,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到解决办法。如果有一些问题难度较大则教师应该加以指点,把大题化小,分步骤解决以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忌有意设计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难题为难学生,这样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想法;对于一些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不必花费太多时间。教师创设的探究性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惑,这时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探究过程最具创新价值,而根据问题设立的探究点正是把设想中的问题转化为实际探究操作的重要环节。

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设立问题、做出假设使学生思考这只是探究历程中的第一步,根据问题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才是探究性学习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或者得出科学规律记忆会尤为深刻。以往的实验教学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操作,学生独立思考的地方很少,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中只是单纯照着课本操作,根本领会不到实验原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改进实验方案。通过多次教学实践表明,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探究式教学途径。合作学习遵循的原则一般为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而组内异质则是为小组内成员的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一般来说,教师无法关注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后教师通过关注小组的学习状况,可以把关注面扩展到全班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有效策略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学习及小组讨论记录,并适时地进行评价,强化其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课堂进行监控应不断调整改进,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具体做法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各负责一个实验任务,小组内要分工明确,实验完成后,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由教师做总结和点评,评出优胜组。教师要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这种形式的实验操作,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对实验的兴趣,而且,实验过程中,不论学习成绩如何,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成员之间会互相帮助,发挥各自所长,增强合作意识,学生成为知识的载体。通过合作学习课程不断优化,有利于师生关系共同发展。这恰好符合高效课堂的特征:学生主动、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收获。

三、探究性材料,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一般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形象展示,学生理解能力提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人站在镜子面前的图片、水中倒影的图片和用手电筒照玻璃的实验,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对每一幅图片的特点做出总结。这便是通过形象展示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比教师依照课本对学生描述容易理解得多。除了运用多媒体以外,教师还可以用学案辅助教学。学案作为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生学习教材可读性少的缺憾。那么学案设计必须符合所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师的授课意图。具体可以分为知识回顾、设立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课堂反馈四部分内容。教师应该根据每个环节的特点合理设计,必要的时候加入一些图示或者生动有趣的漫画,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因此,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借用多媒体和教案等辅材料进行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习内容条理化,把握学生好奇的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继承和深化。要求学生在亲身经历基本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在体验中学习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创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有效转变教师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优化自身学科素养,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梁金生.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J].湖南初中学物理,2011.

篇10

关键词:高效课堂;质疑;探究;定势;情境

一、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3.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4.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高效课堂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1.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2.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的探究学习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