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营销策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营销策划方案

篇1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提出: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由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出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合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极强的应用特性。教师对校企合作企业以及往届毕业生进行岗位调研以了解商业企业策划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及岗位要求等,进而把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行动领域,再进一步转化为学习领域,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各项工作目标化、工具化和流程化。市场营销策划岗位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分为以下几步:确定营销策划任务、明确策划目的、收集和分析信息、创意构思与提炼、制定营销策划方案、评估和论证策划方案、实施和控制策划方案、测评策划效果。基于策划岗位的工作流程把教学流程分为:受单、资讯、小组研讨、小组分工制作、小组整合方案、小组作品展示、方案评价。通过工学结合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教学内容选取改革

本着上述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也进行了认真地思索与斟酌,内容既不能与市场营销的基础课程内容重复,也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够用,而且要着重体现营销策划的技能性,以及符合课程教授的实际情况,于是把课程内容按照企业实际策划工作内容设置成不同的项目模块。三个教学项目是按照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来设计的,着重突出课程的成长性。教学过程亦随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做营销策划案;第二个阶段是以学生做为主、老师指导为辅,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策划任务;第三个阶段是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策划任务,放开手让学生去做,最后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验收其策划方案。从表1中可看出教学任务共设置了八个,笔者根据多年教授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经验认为教学任务中的综合策划任务数量不宜超过三个,单环节策划任务可以稍多一些。因为综合策划任务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很复杂、工作量大,若数量超过三个,学生的积极性就降低、易产生敷衍情绪;其实数量保持在三个以内正好能保证学生充分地掌握综合策划的技能和技巧而又不会厌烦。单环节策划任务的结构和内容相对简单,故而数量可以稍多,培养学生的策划意识和思路。教师所设置的策划任务都是真实的,其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与院校所在当地的有代表性的企业取得联系,进行合作,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为企业的实际营销问题进行策划,并尽量参与实施;二是从网络上寻找适合教学的策划任务,学生做出的策划方案可进行投标,若中标则可拿到雇主的报酬。

3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打破以往的教师一人考核,且以卷面为主的做法。现在笔者教授的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三项考核内容及其占比为:一是平时考核,占20%;二是过程中的策划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占50%;三是期末卷面考核,占30%。笔者认为这三项缺一不可。首先,平时考核强调出勤和笔记,出勤要求较严,因为学生们做策划案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若出勤少,不但课程内容掌握不全不透彻,而且对小组中的分工任务就贡献少。笔记也很重要,因为记笔记有助于对策划内容的全面把握和巩固。其次,策划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点,占比最大。每项策划任务都有考核单,赋分标准包括教师对策划案的要求以及策划委托方对策划案的要求,前者占比30%,如策划方案结构是否完整等,由教师打分;后者占比70%,具体标准会因策划案的内容不同而不同,如市场定位是否准确、方案内容是否详尽、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否体现了产品的独特优势等,由企业专业人士和教师共同打分。再次,期末卷面考核的用意是规避个别同学由于策划方案的分组制作而出现的搭便车现象。虽然教师以往采用过学生互评,也一直要求每组上交策划任务分配情况表,以及策划方案验收时一组的每个同学都要讲解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内容,但是仍无法有效地、彻底地保证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策划方案的制作和实施中来。故而采用开卷的卷面形式,全部是主观题,考核每个学生对营销策划技能的掌握情况。

4课程改革效果

经过了2~3个循环的教学改革实践后,教师对于如何上好市场营销策划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想法;积累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改革的经验;完善并丰富了诸如课件、案例库、营销策书范本、营销策划任务单、营销策划方案考核标准等教学资源;拓展了课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加深了与企业的深层合作。课程改革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及课程中。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营销策划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素养。通过各项来源于企业的真实策划任务的锻炼,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和实战能力也较往届大大提高,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营销策划的岗位要求,有的毕业生正是因为营销策划能力较好而获得了工作机会或是得到了客户及企业的好评。

5结语

篇2

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每个营销者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时,都必须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战略的高度来谋/!/划。譬如,需要制定营销方案必须建立在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基础上;在制定营销策略及策略之间要相互匹配,而且要通过营销策略的组合,谋求整体活动效果的最优。这都需要营销者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营销活动中去。因此,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讲授理论知识,而且更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学科并不仅仅只是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市场营销学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践、服务实践。通过学习市场营销学课程,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是营销思维方式,即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市场营销属于社科类课程,只要大学有经济管理学院,就有市场营销学课程,而且是一门必修课程。在以往的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仅仅在课堂中学习理论,并没有真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建设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体系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仍然建立在应试教育基础上,旨在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主次之分,培养的学生只是善于考试,而不善于实践能力操作。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考虑在课程设置中就应该有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根据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建设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体系包含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基础知识部分教师主要讲述市场营销学的经典理论知识,包括有关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战略规划、4P’s等。在这个部分所有内容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营销知识。营销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每个营销者必须完全理解它所服务的消费者和市场,即相关的营销概念。在课程讲授中涉及到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战略规划时,通常会考虑营销管理者如何设计战略,如何建立一种与目标客户互赢的战略关系。那么在讲授管理过程时,我们需要学生要掌握营销者指导战略设计的哲学应该是怎样的,以及互赢战略关系形成中如何平衡消费者、组织和社会之间利益;在全面掌握了营销相关概念、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后,我们将要深入的讲述4P’s,即营销组合,我们要让营销者如何发展和管理他们的第一个P(product)―产品和品牌;第二个P(price)―定价,对任何一个公司来讲,定价非常重要,但他们不一定能制定有效的定价策略,因此需要学生掌握几种定价策略以及其它影响定价决策的因素。第三个P(place)―渠道,在很多情况下,每个公司仅仅是战略公司的供应链和营销渠道上的一个连接点,一个战略公司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它能够出色的完成战略计划,还取决于与竞争对手相比,它的分销渠道有多么优秀。在这里学生需要掌握分销渠道的特点、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决策。第四个P(promotion)―促销,战略企业不仅仅要创造客户价值,还必须运用促销来传播所创造的价值。我们需要学生掌握四种促销工具: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和人员销售。在学生掌握了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后,我们还需要学生能够提高、发现、分析能力,即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专业素质能力。

营销的关键的环节是创造客户价值和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要维系这样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包括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道德修养能力等。首先语言沟通能力即“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即营销人员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简洁明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客户获得其想要知道的相关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位学生性格都是外向型,能言善辩,面对内向型、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应该时常组织演讲,辩论等比赛项目,利用课堂创造“说”的机会,特别在营销案例讲解中,我们应该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其次是文字表达能力,现在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字交流,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从事一切营销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市场营销中,文字表达有多种形式,比如产品介绍资料、广告文案、企业新闻,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研究报告等。这种文字表达能力不是写文学作品,我们不需要优美华丽的语言,只要把问题写清楚就可以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些关于营销方面的小样,最终会写企业营销策划方案和研究报告以此训练该能力。最后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能力。我们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市场营销观念,让学生真正树立市场观念,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是要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道德教育,而且是对企业进行监督,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培养出的市场营销学生必须具备自信、进取、善学、善交的

素质,这也是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所要求的。

我们最终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向客户传递有用的价值。实践能力方面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开发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等。营销信息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真正价值在于营销者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获取客户洞察,做出更好的营销决策,以及管理客户关系,这就是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我们在课堂中会讲述市场调研过程,制定调研计划、收集数据、研究方法,抽样,并且把这些过程转变为实际行动,针对某一个项目实施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在培养学生营销策划能力时,也是针对某一个项目,根据调研报告内容,总结目前营销状况,包括市场、产品、竞争者、分销、环境情况,确定实现未来目标,选择什么样战略和行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营销策划书。培养学生的市场开发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要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就要经常对市场进行科学细分,采用适当的市场战略攻入目标市场。在培养学生的销售管理能力时,要让学生懂得,销售管理不仅仅是销售方面,而且包括分销渠道管理。对商业消费者来讲,渠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晓得各级分销渠道的特点,以及在实际过程中的营销决策;还要懂得如何传播所创造的价值即促销工具的选择、还有直销和网络营销。在课堂中我们会让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购物体验,总结各种分销渠道和销售过程中优势和劣势,真正体会其中能力的培养。现如今的竞争从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过渡到品牌之间的竞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好的品牌意味着市场,意味着顾客忠诚,也意味着更大的盈利和发展空间。我们会通过介绍成功的品牌,比如百丽、宝洁等等,学习成功品牌经验,培养品牌管理能力。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实现路径

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实现路径主要是指为了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满足市场营销行业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能与市场无缝对接,最终实现具备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因此在本文中我们设计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实现路径: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学新理论―市场营销与创业知识―校企联合培养

1、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

不管是哪种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必须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包括市场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环境、战略、4p理论等。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分配适当的时间,讲述这些基础理论,因为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建立扎实标准的基础理论知识、准确地理解市场营销活动。

2、市场营销学新理论

传统营销学演变成现代市场营销学,到如今又发展了市场营销学新理论。在讲述市场营销新理论时我们可以结合基础理论,比如4p’s,发展到7p’s。为了顺应市场的变化,我们要让学生学习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对策。当前互联网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市场营销发展了许多新理论,比如数字化营销、文化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网络营销、长尾营销、微博营销、道德营销、善因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政治营销等。在讲述这些理论时,我们可以结合案例、情景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习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拓展了视野,另一方面说明市场营销理论的实践要求,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市场营销与创业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我们可以找一个契合点―市场营销学理论+创业知识。在讲述理论时,我们配合经典的创业案例,比如美国军人多里奥特传奇创业、谢霆锋企业家身份:23岁创办公司,每年赚一亿等等。通过创业故事,将市场营销理论与创业知识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营销学理论的理解,对学生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指导实践也有一定的帮助。

4、校企联合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发挥企业的社会资源联合培养我们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中主要传授经典的市场营销理论,在课下我们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给地产企业做某个营销策划,或给某实体企业做营销调研等。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可以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全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即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

四、选择多元教学方法提升实践能力

1、设疑式教学

设疑式教学,即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加深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是吸引学生兴趣、学会理论、加深理解理论,指导实践。譬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第一堂课时,我们教师可以自问设疑,即自问自答,我们可以问:市场营销是什么?为何会开设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边思考边回答,这时教师可以自己回答,同时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在介绍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时,我们可以情景设疑:每一个同学都是消费者,你们认为自己平时的购买流程是如何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出现。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市场营销学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

2、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讲述某些市场营销学理论时,可以有特定目的地让学生处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学习、深刻地理解市场营销学理论。比如在讲述市场营销分销渠道和促销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当地农业企业中,看下这些企业的分销模式是如何的;每逢双十一或者大型节假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现场关注和观摩商家的促销行为、活动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中学习理论,提高了参与度和学习课程的热情,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学生思维变通能力,深刻地理解在情景中涉及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内容,同时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3、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相关问题、相关理论时,会运用简短的口头案例佐证,譬如在讲述市场营销学竞争战略时,我们会用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案例;在讲述市场营销调研科学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用可口可乐更改配方案例。第二类是阅读材料案例,这种案例在教材每章节结尾中都有涉及,或者教师在课下从网络中搜集。譬如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过程,这种案例需要学生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回答。第三类是综合性案例,这种案例一般是在理论讲述完毕后,综合理论知识需要理解的案例。这种案例文字篇幅量大,信

息丰富,教师会要求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在课下准备材料,课堂上由发言人进行案例讲解、分析,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模式教学中,我们要选择恰当、合适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面拓宽,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性质就是理论+实践,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就有实践环节。鉴于此,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商业企业做兼职工作,并且会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和体会。我们还会布置给每组同学不同类型的市场营销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能够与企业对接,比如在社会上寻找商业企业――咖啡店、超市、百货等,对他们进行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市场开发等,帮助这些商业企业解决现实问题。这种类型的实践作业,我们在课程中期就会布置给学生,在课程完结后,我们需要学生对这个作业进行课堂汇报。由于每组同学涉及的是不同的营销内容,在汇报中,我们尽可能让每组汇报一个主题,这样全班同学对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就有一个全面的检验和梳理,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训练。

5、创业大赛

创业大赛更能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多专业学生参与进来,这种创业大赛可以有很多的主题,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推销大赛形式、演讲形式等等,或者综合以上各种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篇3

(一)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低压电力市场的开发现阶段电力企业的供电网络系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电力企业供电能力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电力企业对供电电网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即改善了12kV或12kV以下的供电网络系统,但是,40kV或115kV的供电网络仍存在许多问题,即电力企业供电出现了瓶颈的现象。虽然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电力的供应情况也得到了改善,但是有些地区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电网改造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因此,电力部门为了减少改造的成本,注重农民生活用电的电网改造,却对农业生产供电网络设施的建设引起重视,对于农村的电力需求,在生活上,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而对农业生产用电需求是比较大的,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很难实施。因此,开发低压电力市场,满足农村用户生活生产用电需求,但由于受传统的电网结构的影响,即过去的配电变压器设计的容量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低压电力市场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电力的难度。(二)低压电力市场开发的营销理念较落后由于受传统电力营销观念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的员工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坚持“服务至上,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员工的服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电压电力市场的发展,另外,电力市场的营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市场的开发,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未建立完善电力市场开发管理体系,包括电力市场营销战略系统、电力市场营销计划系统的建立,同时电力企业人员对电力市场的调研、市场分析策划、营销技巧等方面也比较薄弱,低压电力市场的网络系统结构也建立的不完善;第二,低电压电力市场的市场开发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没有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合理化的电力市场开发管理体制,包括电力市场调查制度、电力市场营销分析策划制度、电力市场信息的有效集约型制度、电力市场营销费用保障等制度,导致电力市场的经济受到限制。第三,电力企业的员工不能满足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需求,缺乏专业的市场开发营销人才,大多数员工的专业技能都不强,综合素质也较低,甚至电力企业没有合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如抄电表、查电表的工作人员,其主要工作是忙于日常业务的办理,导致这些工作人员没有足够重视电力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第四,电力市场信息缺乏有效集约型,由于电力市场信息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市场营销、营销计划、电压调整、抄表、用电查表等工作,由于这些工作都是分散的进行开展工作,在进行电力市场分析策划等过程中,缺乏集约型的市场信息,导致电力市场的信息不能充分被利用在电力市场营销策划中,进而导致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不到位。

二、电压电力市场开发实施措施

(一)建立低压电力市场规范管理体系加强低压电力市场的规范管理,有效的进行电力市场的开发。第一,加强低压电力企业的资质监理工作,即企业对电力市场的开展工作进行每年一次的年度审核,对电力市场的固安装固定资产、经营策划方案、电力市场技术力量等工作进行审查,从而加快电力企业工程的建设。第二,加大低压电力安装技术员工的技术培训,根据《电力法》,建立安装电力设备的施工单位,并且施工单位的员工的技术能力需要得到电力企业的认可,通过进行技术考核,拿到职业证后才可进行电力安装工作。第三,建立低压电力安装规范流程,首先申请预定用电安装、然后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电力线路设计,其次进行用电线路施工安装,再者进行电力工程竣工验收,最后保障用电正常运行。电力企业对用户办理用电申请手续时,应要求用户填写用户业扩报装单和低压工程报装单等两张传票,通过按规定的流程进行低压用电安装的流程,从而体现“客户至上”的优质服务;第四,建立低压电力工程总公司,包含监察人员和电力管理人员,其对低压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系统性的管理、施工全过程的管理等,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工期、保证电力的优质服务等规范体系;第五,采用统一的用电收费标准,根据国家的规范体系,使低压电力市场正常运转。通过低压电力工程总公司建立统一的用电预算审查方案,同时各个电力分公司的用户用电设计方案及预算审查,及时向总公司报告预算审查方案并上交用电需求资料档案,从而总公司的电力员工及时对用户用电需求进行用电工程的决算,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第六,建立标准低压电力工程评价评估体系,低压电力工程施工完成后,对电力的工程进行评价工作,为用户建立评价体系表,选择合格工程、不合格工程、优良工程,通过评价工作体系,从而确保施工队伍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运作,从而为用户树立良好的形象。(二)低压电力市场开发营销策略建立健全的低压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包括低压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用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智能化的自动抄表电力系统、用户用电缴费技术支持系统、低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等,电力营销技术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各个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各个项目的技术支持系统并进行有效的整理,从而使电力技术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于低压电力的营销策略,坚持用电节能、优质营销、服务营销策略原则,从而体现低压电力市场服务至上的营销策略。坚持用电节能的营销策略,即对于不同时段的用户用电使用情况,通过制定不同时段的用电电价,例如用户在23:00~7:00期间,用电电价调整为打八折消费用电;对于国有企业、私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同样采用不同时段的用电价格,从而有效的调整用电高峰期供不应求的情况。加强优质服务的营销策略,即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的改造和建设不断地发展,电网是用户用电运输的枢纽,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优质的电线电缆材料,从而确保低压电力供电安全性、稳定性,使线路供电的电压、电流保持稳定性。根据目前的供电情况,低压电力市场基本上满足了用户用电的需求,若想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的用电质量水平,则还需要不断改善用电的供电水平及技术。另外,提高供电服务营销水平也是低压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低压电力营销策略的主要工作是确保低压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而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受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电力企业员工应树立竞争意识及市场营销观念,定期的开展电力企业的服务营销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产教融合;市场营销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9.1%,占GDP比重的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80.9%,占GDP比重的31.2%。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现“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三次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40.7%,同比分别增长0.7、1.6和2.9个百分点。数字时代下,培养新一代国家建设人才已迫在眉睫[1]。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云计算服务、区块链、数据安全、数字消费等各种数字化技术所用的新基建和数字化设备,使数字产业快速发展并得以应用。这些数字化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是支撑起产业数字转型的砥柱。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5G等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变革和应用,席卷行政服务系统、教育系统、金融系统、医疗系统等所有领域。高校传统专业教育已不能满足产业数字化新需求,唯有顺应时代和产业的变化不断更迭,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新技能型人才。

二、数字经济新业态产教融合现状

美国能诞生如此众多的互联网巨头,与其职业教育的“合作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合作教育”模式是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策略。2009年,美国将“合作教育”模式更名为合作与实践教育(CEED)。该策略由于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得到了美国相关政府机构、教育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2]自英国脱欧以来,欧盟经济支柱主要来自德国和法国。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虽然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是,其成功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双元制”,却值得学习和借鉴。[3]我国数字经济新业态正处于刚起步阶段,相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两化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近些年“数字”成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但是,由于我国数字化人才较为缺失,暴露出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存在诸多缺陷。目前,关于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并不多,尤其是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成果更是比较少。通过研究目前关于数字经济新业态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方法。产教融合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二是如何依托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例如,钮雪林结合苏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建设必须要以协同化对接、数字化改造以及融合化转型等方面入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关于国内外不同育人模式的比较与实证分析。

三、“数字化转型”下的产教融合新挑战

(一)目标企业选择难题

合作企业的选择,需经过慎重甄选。企业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软硬实力都不及大型优质企业,在承担校企合作的教学育人中,人力、培训、设备、场地、技术、管理、运营等各方面的成本和投入会成为其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产业数字化也使得行业“洗牌”加剧,涌现出一批顺应数字化转型的优质企业,这批优质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对人才培养方向更能把握时代脉搏。在目标企业的选择问题上,需要高校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评估和谨慎甄选。

(二)企业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不相符

在产教融合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企业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以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低导致课程内容陈旧两大问题。首先,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沿用陈旧人才培养方案和原有知识体系的情况,教材和教法,都没有融入最新数字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停滞不前。课程负责老师不愿与企业深度融合,改革课程内容,导致最新的企业标准、企业操作规范、理实一体化课程及企业实训实践类课程无法顺利推进。其次,当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企业发展速度大大低于产业变革,导致企业开发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尤其是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转折点,企业需要最新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做支撑,才能在产教融合中开发和融入产业最新数字化技术内容。因此,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和产业人才培养,不仅对教师、教法、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合作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企业投资巨大,回报不稳定

首先,从课程的开发来说,需要校企的共同参与,针对学生群体,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一套既囊括现有知识体系,又符合企业标准的教材和课程。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上层战略决策的支持和大力投入,需要有经验的专职人员与课程负责老师积极双向沟通,因此,人力成本的投入必不可少。其次,从实训基地建设来看,校企双方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实训室、实践基地、教学设备、网络设施等,合作期间产生的水电、培训、师资等一系列费用,以及后期对实训基地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成本,一旦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校企合作不稳定,合作最终不了了之,企业投入将无法收回,也会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最后,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校企达成产教融合意向,设置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设各类实践实训项目,最终完成学业,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期间会存在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就业双向选择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并且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周期大大加长,难以满足企业短期人才紧缺的需求。

四、基于“数字”的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产教融合过程中叠加产业数字化转型,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下文将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例,研究和探索基于“数字”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一)“数字”发展背景

2015年阿里巴巴首次提出概念,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发展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例如,2018年我国数字规模为22.2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9.4亿元。由此可见数字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引擎。“数字”是企业级的业务能力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其通过对业务、数据以及技术的抽象化,将业务按照领域进行拆分,以服务化的形式输出共享能力。数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数据层面上,数字有效解决了企业系统间数据孤岛的问题,有效解决了数据“汇管用”的问题;在业务层面通过对各业务线的模块去除,让前台业务走向市场,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响应力;在技术层面,具有可扩展性,能够让整个网络架构更加开放,避免了重复开发[4]。

(二)“数字”+产教融合模式“数字”产教融合模式,使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教学广度和教学深度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契合了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数字服务于教学,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如图1所示。数字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起到核心关键作用,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涉及从生产制造、采购物流、仓储运输等生产制造环节,到客户服务、数字营销、门店调配等流通环节,再到结算中心、供应链管理、人资管理等企业运营管理环节。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教育教学的视域更开阔,理念更趋全局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教学广度随着数据的延伸,不仅涉及数字化营销,而且延伸到了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门店运营、成本控制等多个领域,教学广度得到了大大提升。从教学深度来看,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营销策划实践为辅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基于数据的数据采集清洗、可视化报表制作、公(私)域运营、大数据品牌营销、内容营销、算法和AI提升人效等基础上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划,教学深度增加,专业深度增加,更适合数字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1.数据采集

如图1所示,产教融合部分包含两大内容和一大条件。根据上文数据来源分类,企业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大类,数据的采集过程主要从离线采集与实时采集两方面进行。首先,内部数据是指在根据企业内部经营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筛选,主要包括不涉及商业机密的企业以往数据:营业额达标率、客单价、人效、毛利、进销、损耗等数据。具体数据包括日(月)营业额、日(月)营业指标、日(月)完成率、客单数、客单价、人效、每日(月)同比、每日(月)增长率、客单增长率、采购、销售、毛利(率)、陈列(样品)报损、报损率、日销前十等。其次,外部数据是指通过网络爬虫获取的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接口数据等产生的相关数据。最后,对于上述用于教育教学的数据,其数据量相当庞大。在互联网环境下,客户数据来源比较广泛,既包括客户办理各项业务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基础信息数据、客户消费数据、订单业务数据等等,还包括客户位置移动范围数据等。基于日益繁琐的数据,需要系统要具备数据收集和储存的系统作为支撑。因此,基于数字将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才能获取动态全面的数据,并最终筛选有效数据用于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

2.数据应用

数据应用是“数字”平台建设的核心,传统的数据系统只是简单地存放或者展示难以有效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不能达到数字资产的应用价值。基于数字产业的发展,构建产教融合必须要将所有的数据纳入到同一套系统中,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DNA”数据视图,整合系统的所有资源,让平台系统内的成员都可以使用数据资产,以此达到支撑整个智慧运营体系的数据要求[5]。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数据应用,主要是利用智慧运营体系中数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客户精准画像、企业科学决策、AI(算法)预测、制定营销战略、撰写营销策划方案、个性化学习等,通过校企产教融合,将数据应用环节共同开发成各类数字营销实践课程。

3.基础工具及条件

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校企共建实训场地提供软硬件保障,硬件设施包括本地机房、互联网设备,物联网、互联网等,软件设施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工具(python、excel)、云平台、数据共享数据等。通过云平台和数据共享数据,服务器将操作实践内容共享至学校机房,同时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校企指导老师在线指导和评估,前置课程中可加入一些基础的工具课,或在实训课中加入有针对性的工具操作模块。数据是领先行业的共同选择,构建了企业进行应用开发的新一代平台型基座,通过数字赋能变革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秉承科学性和先进性原则,兼顾时展特征,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基于数字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希望能对高校实现新时代数字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所帮助,希望能对各专业建设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能对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常春,张晓丹.职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模式分析[J].电子技术,2021(12):200-201.

[2]汪福俊.美国应用型高校的合作教育机制——以德雷塞尔大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57-67.

[3]陈保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8(5):40-46.

[4]胡翰林,沈书生.基于技术的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9):78-86.

篇5

摘要: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于企业文化对商品的定位和在市场中成功营销。随着竞争区域的不断扩大,消费者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文化差异,市场营销中文化因素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因素中的行为、语言、价值观等在现代企业产品中的作用和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化因素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和对企业的影响,对于企业商业价值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市场营销文化因素商业价值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商业产品的文化品位是关键的一环。用不同文化氛围来增强企业对市场营销的竞争力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为现代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空间。这就告诉我们,面对不同的消费者,我们可以利用其有利的文化因素,打破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让企业产品的品位性、欣赏性等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这样就能让市场营销中企业产品,很自然地能让企业产品打动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从而封锁了更多客户群。

在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时,营销的文化层面也不尽相同。封锁消费群体的同时,其实就是封锁了这个群体的文化素养和文化需求。在使消费者消费的同时,能感受到文化带来的享受。文化因素本身的独特性,对传统市场中的产品营销策略、价值定位、服务群体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地位;实践证明,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优化组合,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开拓更大的市场和创造出最优的社会价值。

一、文化因素在市场营销中的着力点分析

1、丰富的文化内涵

受不同的背景、区域、群体、时间段等环境的影响,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小的层面分析,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经济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受其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不同的影响,也让人们有了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等等。广义的说,当前社会所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都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反映了人们在不同的社会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同状态。文化具有广泛性、抽象性等特点。因此,一定的文化下由一定的经济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2、市场营销的核心

市场营销面向的就是消费者。市场营销旨在通过企业的一切活动等手段,帮组企业实现商业目的。在企业目标的要求下,市场营销主要能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需要。其次,市场营销实现商品营销及服务的价值,同时还能避免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浪费。再者,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因此要从不同的消费层面服务于不同的顾客,同时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这就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能从空间、时间等不同的层面对企业进行调整,这在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文化因素在市场营销中的着力点

文化是社会的文明的产物。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等影响,不同的消费群体对各种商业产品的的认知度和理解能力有着不同的思想;这对商业产品如何定位,如何实现商品营销或者服务的价值观和有效增值,以及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怎么实现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等各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商业价值实现的预期目标,给企业的良性发展形成阻碍。文化的差异对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对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会影响到企业商业的正常运作,给商品的策划方案、销售渠道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因素,对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全球经济放缓了前进的脚步;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思想文化素养的提高,消费者向企业商品的营销提出精神层面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诸多的文化因素柔和到市场营销的活动中,有效提升市场营销的文化品位,才能让企业的商业目标和消费者消费需求达到双赢。

二、文化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在整个企业商品的市场营销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企业的文化;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都受着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在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商业利益是相互矛盾的。消费者的价值理念、、区域地理等诸多因素导致不同的生活观念和习惯,这种差异让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有了很强的群体性;企业文化面向消费者通过科学的营销手段,把企业文化有效的融入到企业商品,同时结合消费者群体消费文化的特点,将企业商品的设计、包装、宣传、服务等做到企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统一,就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企业方向固定化,锁定并扩大消费群体,也能将企业市场营销的价值目标最大化。由于文化的创新性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不同的文化渗透,及时调整企业商品的特点,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变成真正的购买力,快乐的实现双赢。综上所诉,能有效影响市场营销的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素养影响着消费的趋向

文化素养是国家教育成果的体现,在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素养决定着消费者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这也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导向和消费方式也不尽相同。文化素养较高的消费群体,由于其受教育的程度较高的缘故,就对企业产品的具体制作材料、感官享受、功能、售后服务等有着很明确要求。文化素养较低的消费群体,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只讲究产品的实用性,而对其他的质量、售后等没有明确的消费目的。因此,在市场营销中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不同消费群体对企业产品的不同需求,文化素养高消费群体接受新事物的东西能力更快,在有效的享受消费带来乐趣的同时也能推进企业对产品的创新。文化素养的不同,就是不同的消费群体,市场营销应对不同的文化素养消费群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营销模式,让市场营销在企业商品的销售中畅通无阻。

2、价值观念决定消费思想

文化的抽象性包含有价值观念,生活在某一社会环境下的群体对事物的普遍态度和看法就是价值观念的体现。由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企业和企业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可分为消费者的价值观和生产供应企业的价值观。充分了解和挖掘消费者的价值观念,能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价值观念,在消费者消费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性的消费,同时对其消费态度和消费意识作出一些有价值的评判;便于企业更好的进行改进和创新。还要根据生产供应企业的价值观念,能根据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让在企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凸显出引领消费潮流气势;从而产生出更新的思维模式和市场营销新理念。只有让生产供应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消费者的价值理念有效的进行融合,才能把存在不同价值观的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能力进行充分地开发。

3、消费行为引领市场营销潮流

作为文化因素的一种客观行为,消费行为就是在价值观的指引下,消费者和供求企业者之间的一种活动。企业文化是在研究消费群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动机、行为方法等融进企业的文化中;并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宣传性的指导,让企业产品成为消费者的一种消费行为,从而能在锁定消费群体的同时,扩大消费者的购买欲。让消费行为互相触发,让买卖双方在互惠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价值目标。

4、市场营销中的语言因素

在日常的沟通和交流中,语言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沟通和交流工具。市场营销人员良好语言理解能力对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调研,市场信息的采集,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更有助于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流得到进一步改善。抽象性和群体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语言能将抽象化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规范,把不同群体性的文化进行柔和,使之大众化、通俗化,从而使文化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市场营销中语言主要表现在企业宣传的广告和产品名称定位方面,品牌名称和广告语言大众化、通俗化等能让消费者在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能力内第一时间认可和接受企业宣传的产品,触发消费者购买的动机,企业产品就很自然的进入到商业预订的市场营销行为轨道,对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预期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5、市场营销中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宗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尊重消费者的,从不同的宗教传统中挖掘出富有宗教文化气息的消费商机,能有效的扩大这个特殊群体的需求动机和消费行为,给市场营销的成功铺垫了基础。不同的消费群体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市场营销中和不同风俗习惯消费群体进行商业往来时,首先要了解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涵盖了这个消费群体的各个角落,只有了解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在尊重他们习俗的基础上学会入乡随俗,才能在对不同的风俗习惯的消费群体的营销中显得游刃有余,实现消费目的和商业目的的最大化。

6、企业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市场营销

商业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实体物品,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是消费者的购买产品的欲望和动机。把文化因素融入企业实体物品,实现文化因素与企业实体物品的交融和一体化,就能有效提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力;这对企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市场营销中文化因素的战略意义

首先,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因素和企业营销能否成功对接对企业的布局和发展规划,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营销中文化营销策略的方向是关系到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根本方向;是企业能否持久、稳定发展的关键。能让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创新性在市场中得到快速的应用,对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封锁效果,同时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商品迅速的占领市场并在市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其次,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中揉进企业特色的文化因素,在现代的市场中具有很强的持续性、长久性。文化因素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能让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在消费群体中得到有效的认可;由于消费群体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渲染力度给消费者的行为习惯造成了一定的感染力,其文化因素所付出的经济代价远远低于商业产品的创新及服务所需要的商业成本,因此能有效减少企业的营销成本。从文化的特质上来说,文化的传播速度和辐射层面是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也能有效的减少企业的市场营销中的区域经营成本。文化因素具有很强的延伸拓展性,这就让市场营销的综合成本在未来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均分,让各期的市场营销成本进一步降低,有效的减少了市场营销中大额资金反复支出的困惑。

总之,市场营销旨在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文化因素与市场营销过程的充分融合,让消费者享受消费的同时,也能让企业从市场营销中获得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对提高企业在同行业的地位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市场营销中文化因素的融合适应了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了消费者对消费产品有了更高精神层面上的需求。由于其文化营销手段的独特性质,能让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有助于扩大消费群体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方.市场营销策划.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7

[2]赵阳.论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