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文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文化的特点

篇1

[关键词]社区音乐;音乐研究;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89-02

绪论

河南,地处中原大地,是丝路文明和华夏文明最为灿烂的文化热土。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南社区音乐文化是河南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音乐在河南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生命力,其文化特征深深地烙印在每个老百姓的心中。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基础上,也需要精神文化生活,而音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得其成为大众百姓的首选精神食粮。丰富的社区音乐活动能使每一位参与者体会到乐趣的同时,亲身实践到音乐中,他们不仅能学习到很多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大范围的社区音乐活动也能使参与者得到身心的放松。在社区交流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感情,从而更加促进社会的发展及文明建设。目前,文化处在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能使河南的社区音乐文化独树一帜,并能持续传承和发展也成为河南音乐爱好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丰富的音乐文化能为社区文化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音乐文化科研具有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也极具挑战性。

一、社区音乐

(一)关于社区音乐

首先,社区音乐的主体即参与者是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的。凡是参与社区音乐中的老百姓没有年龄及性别的差别、甚至没有音乐专业水平的限制。参与到社区音乐运动中的居民的主要特点是:他们大都秉承着积极自愿自发的原则,不受地点、时间及音乐类型的限制。虽说社区音乐的主体大致是根据地域来进行划分的,不同地域会有不同活动形式,但是不论是刚上幼儿园的孩童亦或是年近花甲的老年人,也不论是专业从事音乐领域的音乐家还是自发的音乐业余爱好者,只需要怀揣着对音乐文化活动的热情,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和束缚,他们都可以是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主体。

(二)社区音乐的分类

社区中的音乐即包括所有的音乐类型。它的音乐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它可以是接地气的地方戏剧表演,老年合唱团演出、年轻人自发的乐队表演和广场舞等,以及专业音乐家或非专业个人爱好者即兴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一如年轻人用乐队伴奏自弹自唱组成创作团队定期在某个地点进行演出等。因此社区音乐还有着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而社区音乐于一般传统的音乐行为的最大区别在于:社区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其行为方式是依托于社会活动中的,它反映的是当地社区的文化现象以及当地老百姓对自身生活的构思与幻想。

此外,社区音乐分为自发性和组织性。通常社区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固定时间由组织机构(如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所等)来组织的演出或集体活动出现在某一社区的现象,这种称之为社区音乐活动的组织性;另一种则是由零散居民不定时临时组成的活动队伍,这些活动成员通常有着流动性、多样性的特点。

二、郑州市社区音乐的现状

随着河南省社区音乐文化的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依托于河南省社区音乐的发展,郑州市城市社区音乐文化也逐步展开。在21世纪90年代至今,郑州城市社区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快。在郑州市各个社区、街道相继涌现出一大批的音乐团体。这些音乐团体相继在各社区举办及开展音乐文化活动。如音乐乐器的演奏教学、一系列自拉自唱的戏曲活动、活泼热闹的广场舞及各种合唱团的练唱演出等。这些活动大多数为居民自发而成,社区活动有了音乐的融人为居民提供了精神食粮,更加丰富了老百姓们的业余生活。近几年来,社区音乐教育也历经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总的来说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各界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其兴盛的内在动力。依托于河南省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郑州市城市社区居民中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群众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参与也是郑州市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社区中活动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完善也为社区文化活动创造出舒适的场地。城市的绿化、社区的环境、周边的氛围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民们的精神世界。音乐与社会生活相呼应,使城市中的居民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也形成了独具河南地域魅力的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现象。

最后,笔者走访了郑州市区的多个社区,发现大多说社区的音乐活动多以伴奏或健身的形式为主,且多种多样。如健身操、广场舞、老年合唱团、少儿舞蹈队及自发组织的豫剧乐队等。这些活动的场地大多以在公共的绿地、公园、社区平地及操场开展。其社区音乐文化活动通过总结可得知:郑州市众多社区音乐活动中,大多由合唱团(他们的成员主要以退休干部为主)、广场舞(成员为以中老年女性)以及一些区一活动组成虽然曲艺活动不是郑州市社区音乐活动的主体,但却是河南地区不可忽视的社区活动中的一部分。在郑州市的很多社区活动中,豫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事豫剧活动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会自发形成小规模的团队,定期进行一些集体音乐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传唱豫剧不仅是他们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对本地居民生活的贴近于还原。

三、郑州市社区音乐的特点

(一)社区音乐文化的普遍性。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社区活动中对音乐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舞蹈、合唱、文艺汇演及社区比赛等集体音乐活动中。音乐对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明显。社区中的音乐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一些群众自发的群体行为,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体质、陶冶情操。现如今,城市社区中的音乐文化内容具有淳朴性、通俗化。笔者通过对郑州市多个社区的走访,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每个社区中每次参加社区音乐活动的人数大多在10至100人不等。其中10-100人占88%、10人以下占3%、而100以上占7%(群体舞蹈居多)。由此可知,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人数大多以群体为单位。

(二)社区音乐文化的本土性。笔者对河南郑州市社区及周边社区公园进行了实地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城市社区群众自发的音乐活动其内容多以民歌和河南特色剧种一豫剧为主。如郑州市中原区“帝湖花园”小区、金水区“群英小区”、“丰庆佳苑”小区公园内有豫剧演唱、地方民歌演唱等。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很多城市社区内公园除一些大众化的社区音乐活动外,郑州市较其他城市更为突出的现象是豫剧演唱的组团现象更为热火朝天。这些参与者的主要特征就是平民化、主流化,甚至偏高龄化。参与豫剧组团的人员主体多为曾经从事过专业乐器演奏的人员,如郑州市“水木清华”社区内就有一个豫剧团体。该团体的成员主要年龄从55岁到80岁左右。他们大多以一人为中心,多数人聚集在一起进行教唱和交流,并配有乐器伴奏,演奏曲目大都为豫剧的经典唱段,引起了周围市民的普遍关注和较大的观赏兴趣。他们自编自导的各种舞种(如:健身操、秧歌舞、地方戏曲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本土性。他们的这些活动大多依托于本地文化及风俗习惯,其中以河南豫剧最为代表性,同时也会不时地穿插些黄梅戏、昆曲,但是豫剧曲种始终是郑州城市中乃至河南省音乐文化的主体。这也体现了河南省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的本土化的特点。

(三)社区音乐文化的层次性。笔者通过对郑州市几个小区的走访可总结出郑州市的社区演出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者广泛。其参与的主体大多为生活在小区里的居民为主。这些参与者大部分都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都是没有音乐基础的普通居民。他们的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阅历也不相同。但由于小区地理位置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层次区分,社区内的居民生活观念、审美爱好、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也有着不同。此外,在社区活动中也会出现多种授课方式的学习音乐的活动。根据不同的经济能力居民选择交课时费或自由上课等不同形式来。故此,社区内的音乐活动也存在层次性及多样性。

篇2

关键词:老年文化文化建设消费市场

中图分类号:TS976.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先或后的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老龄问题成了世界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达1.32 亿,浙江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达58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先于全国13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省份。因此,进行老年文化建设,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此为背景,本文尝试对该领域内笔者所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力求总结出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具体讲,首先,城镇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何以发展如此缓慢?怎样改善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再者,城镇老年文化消费市场前景可观,但目前开发为什么难以取得进展?应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消费需求?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以上几个问题进行展开研究。通过对社区老年文化及其消费的调查了解,对我国城镇老年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思考,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二、社区老年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内的居民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和共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相近或相似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习俗传统和行为模式,是在一个社区范围内相对通行的特殊文化现象。它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

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是为满足老年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老年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年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豁达开朗的精神风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其他人又示范引导作用,有利于社区居民道德规范的形成,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型社区文化的建设。

第二,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环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都是以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老龄工作落实到基层的重要措施

第三,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在建设新型社区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沟通作用,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居民间相互联系、增进了解的纽带;二是整合作用,老年文化在规范社区行为,实现社区整合方面起积极作用;三是传承作用,老年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视亲情和友情;四是服务作用,社区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可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由于整个社会对老年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认识还很欠缺,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导致社区文化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阻碍了社区文化项目特别是老年文化项目的开发。

其一,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无相应制度保障。因各单位、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老年文化工作认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文化建设工作;同时缺乏规范的社区文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也制约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其二,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投资匮乏,建设不够,资源无法得到共享。社区文化事业投资渠道单一,未能充分吸引各类经济主体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尤其是一些公益性老年文化事业缺乏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同时,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总体不足,也抑制了社区文化发展。

其三,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乏创新,且针对性不强。未能针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来开展符合本社区老年人需求的相应的文化活动。

其四,从事社区老年文化服务的人员多为年轻人,且人员不足。由于社区老年文化服务这一行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都不高,对年轻的就要人群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社会对服务人员的需求很大,但依然难以吸引大量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的进入。

只有从以上几个问题着手,才能寻找到解决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比如,各级政府要认识到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快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建立符合文化事业发展规律的社区老年文化事业管理制度;增加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社区老年文化事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和投资渠道;社区老年活动场地实行联手共建,资源共享;从社区老年居民的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在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资金想社区服务人员待遇倾斜的基础上,培养社区文化骨干,并大力提倡志愿者活动等。以此来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

三、城镇老年文化消费市场

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达到16.84%;到2050年,这一比例还将上升至27.77%,人口结构将更加老龄化。同时,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十分充裕,其精神消费的需求会日益升高,因此,老年消费市场原则上说很可观。但是,由于受经济收入、传统观念、资源配置、政策制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老年文化消费市场的开拓,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急剧增长的文化需要。目前,我国老年文化消费市场的开发,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有关部门对老年消费市场的开发重视程度不够。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消费市场总需求比重将不断增加。但是,我国老年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的需求,这种严重滞后在产品和服务的范围、质量和满足程度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是对老年文化消费市场的研究滞后。从老年人消费需求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表现在心里、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如何使老年人从孤独和对青年人的心理桎梏中解放出来,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是针对老年人特点和喜好的产品少。目前,文化市场中,产品开发大都是迎合青年人甚至少年儿童口味的产品,很少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特点的和喜好的产品。一些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和曲艺节目极少,还有一些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都逐步退出市场。

老年人群中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只要紧紧抓住老年消费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对策,合理引导老年人消费,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完全可以开发出来。

(一)开发适合老年人消费特点的文化产品。老年人消费特点在我看来主要有这几个,消费观念滞后、消费谨慎、消费能力较弱、有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企业可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来开拓市场。如推广地方戏曲,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发展老年文化旅游市场等等。

(二)建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或活动站。许多老年人缺少固定的文化消遣所,精神空虚,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公共体育场所,应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的服务。在社区组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或组建声乐、舞蹈、戏剧在内的老年艺术团,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三)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产业。政府要鼓励指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学校;增加必要的教育场所;开办老年人喜爱的课程,并发展广播、电视、网络教育。

(四)动员企业加盟老年文化消费市场的开发。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参与老年文化消费市场的开拓,从老年人文化消费的特点出发,开发老年文化产品与服务。

总之,我国老年文化建设还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老年人自身角度而言,其自我意识与当前社会有些格格不入,比如道德意识、文化意识、消费意识等。从政府与政策角度而言,国家政府各部门对老年文化的建设还远不够重视,投资缺乏,无规范的管理机构及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从研究理论角度而言,对城镇老年文化领域的研究还远不成熟,相关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人们进一步开拓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高天星 论老年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第1期 2001.3

[2]张咏 对我国老年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 沿海企业与科技. 第5期 2005.5

[3]宋惠昌 简论现代社会的老年文化. 道德与文明. 第5期 1999.

[4]张侠 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生活的思考.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2期 2004.6

[5]刘飞燕 城镇老年文化消费市场探析. 消费经济. 第2期 2005.4

[6]宋丹丹 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 菏泽学院学报. 第1期 2009.1

[7]金丰 关于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新闻天地(论文版). 第7期 2009

[8]姚远 关于中国老年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市场与人口分析. 第2期. 2000.3

篇3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多功能化;发展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而且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会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知识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大环境之下,人们对学习和掌握新的文化科技知识的渴求也会增加。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必须提高人民的知识涵养和素质,若要达到这一点,在加强基础性公共教育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发展学习型社会,创造出终身学习的环境,要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笔者主要分析社区图书馆应具备的各种功能,并对建设好社区图书馆的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

1.社区图书馆的概念及其特点

1.1 社区图书馆的概念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构成社会的最基层单位[1]。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的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最基本的基础文化设施,是图书馆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它通过文献信息的选择、组织、贮存和传递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也为社区居民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它将在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递科学信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再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社区图书馆的特点

a.区域性和小规模性。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最基本的基础文化设施,主要服务于特定社区内的所有居民的需要,它强调图书室的承载能力和在社区中的纽带作用。社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层单位,因此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少,其藏书数量也不多。还有,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少,建设速度和藏书更换快。b.公益性。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为生活在社区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因此具有公益性。c.服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社区图书馆由于规模小,针对性强,不仅容易与居民进行沟通,给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并且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便于了解和满足居民就近阅读的需求。还可以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需要及其他文化教育娱乐活动互相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灵活的服务,成为社区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2]。

2.社区图书馆的功能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若要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的需求,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必须完备和加强其各项功能。

2.1 科技文化服务功能

社区图书馆通过加强自我建设和与城市公共图书馆以及各个社区图书馆之间的图书借阅,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文献,不断地满足人们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需要,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2.2 信息服务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社区图书馆担负着沟通社会组织和社区成员的任务,成为各种信息传递交流中心,发挥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的枢纽作用,给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家庭、政策法规、消费者权益、住房、就业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

2.3 社会再教育功能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的自学和自我教育中心,使人们能够接受道德、纪律、法规、政策及文明风尚的宣传和教育,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事业观,从此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引导人们善于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3]。

社区图书馆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根据社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教育。比如,对青少年进行读书活动、科普活动、百科知识竞赛、读书心得比赛等校外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知识、爱科学的良好习惯,也给青少年提供放学后的活动场所,这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也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对中青年人提供最新科技资料、科技信息,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报告会、科技研讨会等,不断地充实和更新青年人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为老人提供保健资料、举办保健知识讲座,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外,对失业居民提供教育培训、招工、再就业信息等。通过多种方式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4 休闲娱乐服务功能

社区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特点,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健康娱乐活动,提供相互交流平台。比如对儿童可提供少儿读物、玩具、儿童电视节目录像等服务;对学龄儿童的放学后临时托管,课外辅导室;对中青年居民提供光盘、卡拉OK演唱、跳交谊舞;为老人组织棋类、扑克、书画、老人健康讲座等;在周末或节日组织一些歌曲演唱会、戏剧清唱、家庭联手赛[4]。

2.5 社区发展功能

社区发展是一种组织民众、教育民众、引导社区变迁和促进国家现代化的过程。社区图书馆通过对社区的环境、人口、组织、文化以及其变迁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有计划地组织文献信息交流,普遍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激发社区成员关心、支持、参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的意识,培育和谐进取的社区文化,推动经济繁荣,有利于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3.社区图书馆的发展途径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必须加强各种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科技、技术、文化、休闲娱乐等需求和社区发展的需要,贴身居民、服务于居民,使居民能从社区图书馆得到满足精神文化和相互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率,让居民步入获得积极收益的良性循环,从而促使社区图书馆健康的发展。

3.1 加大政府财政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投入

社区图书馆具有公益性特点,其建设也属于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财政资金的积极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办馆资金匮乏的问题,是办好社区图书馆的重要的资金保证。政府应该把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系统管理,加强其建设。

社区图书馆也具有地区性特点,它服务于社区内的所有居民,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这对社会各界都带来好处。因此,社区图书馆也要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通过积极吸引民间资本,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建设,提高和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和在教育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以及社会的各种需求。

3.2 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有限图书资源的最优利用

社区图书馆具有规模小,布局分散的特点,因此它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一点。社区图书馆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与城市公共图书馆以及各个社区图书馆之间的联网检索以及图书借阅机制,实现有限图书文献资料的充分利用,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而且若能和所在地的大学图书馆也建立联网检索和图书借阅机制以及再教育方面进行合作,那么社区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将更加充实。

3.3 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

社区图书馆也是社会公益性图书馆的最基层单位,规模小而布局分散,具有社区图书馆之间的横向合作和城市公共图书馆纵向服务延伸的特点,因此必须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注重统一规划,实现社区图书馆的合理布局;建立社区图书馆网络化管理体制,强化与城市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图书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相互补充和促进、谋求共同发展。通过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规范文献编目工作,建立自动化操作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规范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会走进图书馆。社区是城市的最基层单位,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加强社区图书馆的各项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不仅能更多的满足人们的科技、精神文化等需求,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而且也给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这将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承兆.对我国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学,2004(1):34-35.

[2]梁丽等.联合型社区图书馆功能及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47-49.

[3]张玮.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20-22.

[4]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1(3):27-29.

篇4

1、活动的主体构成满足了园区的条件

我们在从参加活动的主体构成来看,也能说明它满足了公共文化园区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给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规定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视、听、读看、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这其中的基本原则就是“惠及全民”,服务于大众。之所以能够做到惠及全民,是由于群众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正如刘云山同志所指出的那样:“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娱乐方式的日益多样,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这给文化的内容、风格、样式、品种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2005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你有什么特长、你有什么选择,或个人或多人的活动项目,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参加的活动项目。久而久之,乐此不疲。这是群众文化活动有较强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走向繁荣之所在。由于参加各类活动的主体成分的全民性,这其中不乏有的人参加活动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达到邻里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有很多的事例证明,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是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由于交流和接触而消弥的。这个作用虽然不能取代公安局、派出所、妇联、工会、街道等,但它确实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能,这也是由于活动主体的广泛参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2、活动的规模涵盖了园区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设施的不断完善,社区文化活动无论是在活动内容还是在活动规模,都在不断实现突破。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涵盖了园区的意义。虽然一个城市的各个社区的文化活动中都因具备了综合性的特点而使活动主体的活动选择越来越充分。但是,我们也知道,一个社区有一个社区的特点,这也是这一个社区区别另一个社区的地方文化特色。比如,这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在书法、绘画方面拥有全市比较著名的人物;那一个社区可能代表着全市的艺术水平;还有的社区是以秧歌表演为主。在群众体育方面,有的社区打篮球是强项;有的社区是全市象棋冠军,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哪个项目都不可能被一个社区所垄断。同时,也随着社区间的交流而促进发展,实现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某市共有23个社区,根据当地实际,一年几次分片的社区调演。一个片就有至少5个社区参加,其活动规模可想而知。不同内容的汇演和比赛,其活动规模是可以想象的。这些汇演和比赛影响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单项和整体水平,形成了促其发展繁荣的良性循环。总之,社区文化活动在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前提下,会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态势。

作者:岳丽娜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文化馆

篇5

关键词:社区文化;民间资源;文化品格;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社区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习俗、价值观念、知识水平、娱乐心态、审美层次、人文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社区文化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也存在种种不足。如果把社区文化放在社会主流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着眼点应该在于它积极的、光明的一面。

一、社区文化的民间资源及其民间立场

寻找社区文化民间根基确立的意义就是还社区文化以民间性的原生态,在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中寻求社区文化的生命意识。在我们看来,社区文化不仅其抒写有自觉的民间意识,而且还有着完全有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特点,以刺激文化的更深入发展。例如,社区文化具有自娱自乐、自我管理的特点,要求群众自发地组织和参与,因此,广泛发动群众是社区文化得以开展基础和关键。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和文化投入都要考虑群众需要,以内容上的多色调、题材上的多义性、意识上的多维化、形式上的多样化直接面向群众,使其能各得其所、自由选择。

民间立场是社区文化文化价值选择的落脚点。它以文化的形式揭示了当代社会蕴藏在民间大众之中的原始生命力。社区文化既是国家威权和社会主流文化精英认识大众的民间广场,又是大众超越国家和社会主流文化精英权力对他们话语进行模拟的广场,在充满官方秩序和意识形态的现实世界中仿佛享有“文化特权”,他们可以超越既定的价值规范与官方钦定的视野,按照生活自身的规律存在,诸如东北二人转等街头艺术,用或许是粗鄙的、插科打诨的语言和形式反映来源于民间的真实姿态和思想。

二、社区文化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品质,开创新的文化品格

社区文化秉承了文化对自我生存状态的省察,以及人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下对心灵慰藉的渴求。言说的自由及社区表达的快捷,无疑成了人们倾诉心声最恰当的选择。社区文化在艺术之思上,必须敞开自己的视域,借鉴、丰富自我的表现手段,只有如此,社区文化方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首先,要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其次,要向社会主流文化学习承担自身的文化责任。社区文化需要主动站在大众的立场,介入社会和现实生活,真正发挥出文化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意识,承担起引导大众的责任,赢得大众的尊重和认同,并且以教育为促进手段,提高群众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格。

三、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真正作为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的一项事业来抓,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区群众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解决居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需求问题,致力于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培养社区居民友爱、平等、和谐、参与、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念,完善规范社区文化生活的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

同时,社区文化要注重人性关怀,大力宏扬人文提升的精神文化,将社区教育深入到广大居民的精神生活的理性层面。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心,振奋精神;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形成美德,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李玉鹏,曹苏芳.打造社区文化提升社区教育品质[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10).

[2]蓝光喜,陈钰.构建社区文化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J].求实,2006,(2).

[3]曾章秋.社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对策研究[J].大家,2010,(7).

篇6

一、“一社一品”打造和谐文化主阵地

走进*市*区*社区老年大学,只见老人们各得其乐,有的在打台球,有的在学书法,有的在学跳舞。“社区为我们老年人打造了这么好的文化娱乐平台,让我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晚年生活分外愉快。”在这里“上学”的老人们都这样说。近年来,*社区立足社区资源,通过组织社区各种文化艺术人才为老年人开辟“第二课堂”,社区人与人之间愈发和睦友爱。

与此同时,*市妇联立足“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把发展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楼道文化作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组织开展了社区邻里节、社区文艺节、社区文化周等文体活动,让社区居民唱自己的戏,演自己的事,跳自己的舞,在潜移默化中陶治情操。如今,在*市的社区已经形成了文化“一社一品”,甚至是“一社多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载体已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菜”。据悉,在*市,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业余文艺队伍,西苑社区的“夕阳红”艺术团、海南社区的淮海戏艺术团、太极剑、秧歌等多种业余文体团队,活跃在*市城区的各个角落,丰富着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成为居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妇联还采取大型演出与小型群众自娱性活动相结合、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种歌舞类文化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社区文艺汇演300余场次,极大地推动了和谐社区文化建设。

二、“爱心文化”彰显社会和谐之魂

从今年1月1日起,浦东街道市东社区的石凤兰等6户空巢老人喝到了社区为他们订的“暖心奶”,让空巢老人的心倍感温暖;新南街道建南社区开起了“爱心银行”,社区居民可以为特困家庭、独居老人等服务,储存自己的爱心……在*市,随着“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体现居民之间团结、互助、友爱、尊老爱幼的“爱心文化”也在第个社区里“发酵”起来,和谐之风吹进每个街道、社区、家庭。

“是社区、好心人的爱心,让我们一家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否则我们家的生活真的不敢想象。”紫云社区低保户卢明生深情地说。为了帮助社区里的困难家庭,紫云社区让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私营业主等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签订了“爱心帮扶合同”,让更多的困难家庭日常生活有了保障。在*市,有许多像卢明生这样的困难户,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甚至是邻里之间带来的温暖,许多居民也自发地加入到扶贫助残、义务劳动、孝敬老人的行列中,奉献爱心。为了打造“爱心文化”,新南街道还建立了“爱心帮扶体系”,从医疗、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帮助辖区的困难家庭,“慈善超市”也在各社区全面建立并运作起来。你有困难我来帮,你有难关大家帮你渡,如今在*市各社区已成共识。“现在社区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居民们能切身感受到融融的爱心在社区里激荡,社区工作者们也都以为居民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为主要职责,人和人之间更亲近了。小区的里的治安状况比以前好多了。”延东社区居民这样说。

三、搭起共建平台,奏响“和谐社区文化”之音

近年来,*市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围绕“共”字做文章,引导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实践,走出一条由妇联自建到多方联建、社区共建的新路子,奏响了“和谐社区文化“的时代强音。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文化工作有序开展

____里社区深刻认识到社区文化工作是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打造城市基层文化形象的一项重要活动。为确保文化工作有序开展,社区成立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周密策划,精心部署,把文化工作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半年以来,我社区文化领导小组以打造“福满____”特色文化品牌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特色服务、文化产业、资料规范等方面的工作。

二、广泛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为了进一步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打造基层文化形象,社区周密策划,精心部署,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为提高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社区综合运用网站、简报、信息、“福满____”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展板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向居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社区的好事都能及时地出现在微信公众平台及宣传栏上,使居民、群众能更好地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调节了身心,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精心组织,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充分利用文化硬件基础设施,结合社区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和高度评价,极大地浓厚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激发了居民热爱社区情感,对构建和谐、温馨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以来我们开展了18场大型活动:一是1月18日至1月30日,社区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____·绿芽”寒假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涵盖核心价值观教育、趣味游戏、青少年读书日、外出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使辖区未成年人度过了充实有意义的寒假。二是2月2日,举办的“____·迎春”送春联、送“福”字活动,各发放春联2000副、“福”字2000副,此次活动已举办八年,在辖区居民中影响深远,受到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是3月7日举办了“____·巾帼”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包括社区文艺团队文艺演出、拔河比赛、民俗手工展出,旨在让辖区妇女过一个健康、和谐、温馨、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四是3月25日和30日分别开展非物质文化宣传剪纸培训活动和“雷锋月”道德讲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非遗文化认知和营造辖区居民助人为乐的道德氛围。在文化志愿者的带动下参加活动人数共计100余人。五是4月8日,社区组织20多名托养残疾人开展“拥抱春天 亲近自然”为主题的春游活动。社区文化志愿者带领残疾人走出家门游览矿山公园,并做镍都____矿藏文化讲解,旨在文化惠及各类群体,文化惠民人人共享。六是4月24日,为丰富干部职工的文体生活,积极倡导全民健身活动,社区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居民举办____里社区户外健身登山比赛及趣味游戏活动。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身体力行向居民群众宣传倡导了全民健身健康理念。七是4月28日,社区组织辖区各文艺团队开展以“福满____”为主题的大型文艺展演活动,此次展演囊括了社区空竹队、舞蹈队、合唱队、豫剧队四大文艺社团,邀请网格居民100余人观看演出,切实丰富了辖区居民文化生活,创新了“福满____”社区特色文化主题内容。八是5月20日,为给广大残疾人音乐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由____里社区主办,____区残联协办的“____好声音”残疾人k歌活动在社区多功能厅成功举办。辖区居民、各社区残疾人及其家属共计90余人参加了活动,使残障朋友切实感受文化丰富生活的快乐和魅力。九是6月8日,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社区组织居民及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情浓端午·紫熏香包”香包制作活动。社区邀请八冶技校专业老师指导制作薰衣草香包,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及托养人员共计90余人,期间文化志愿者还普及端午节相关文化知识和传统习俗。十是6月29日,为献礼七一,社区以“忆党史、铭党恩、颂党情”为主题,在四楼多功能厅开展党员专题文化活动,辖区党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十一是8月1日至8月12日,社区开展“____·绿芽”未成年人暑期实践活动,内容包

括:“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律讲堂、紫金花城景区志愿服务、民俗文化观赏等,创新搭建了辖区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平台,使其读过安全快乐的暑假。十二是8月10日,在社区四楼多功能厅开展了“巾帼心向党”专题道德讲堂,辖区60余居民参加了此次道德讲堂。十三是8月12日,活力____·百姓文化大舞台---____里社区专场在文化广场成功举办,社区各文艺社团、全体干部职工及辖区居民共300余人观看了演出,为辖区居民送上一份文化大餐。十四是9月14日,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福满____”特色文化品牌内涵,社区组织开展“中秋月·邻里情”第四届邻里节茶话会活动,旨在增进社区居民团结、互助、守望、和谐的邻里情感。辖区居民100余人参加了此处活动,并好评不断。十五是9月19日,____大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和____里社区联合举办的“喜迎国庆·全民科普”送文化进社区活动在社区小游园如约拉开序幕,前来观看演出的居民90余人,对节目质量的评价更是赞口不绝。十六是9月28日,为了庆祝祖国母亲67周年华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社区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在辖区内开展广泛“国旗杨____”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共发出小型国旗1200面,再下去营造了浓厚的节日爱国氛围。十七是10月8日,在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____里社区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道德讲堂孝老敬亲专场活动,社区以家庭为单位邀请老人60余人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激励居民传承孝道文化,践行孝心之举。十八是11月15日,为了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其融入社会、增加家庭收入的能力,社区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在二楼电子阅览室专门开设为期一月的变废为宝布艺编制手工课程培训,培训邀请专业老师为托养对象22人提供培训指导。四、拓展思路,打造文体特色亮点

(一)工作思路及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文化工作,开展好“福满____”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社区探索出“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三个原则”的文化工作基本思路。一个目标:即以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社区和辖区单位现有资源的作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个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通过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文化活动阵地,实现共享共建,不断健全社区文化中心各功能室。二是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在环境、设备、人员、队伍、开放时间、活动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积极创新免费开放机制,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坚持发挥优势,深入挖掘社区文艺团体,进一步打造“福满____”群众文化特色品牌活动。

(二)文体工作创特色

1.阵地建设促达标。进一步健全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面优化文化工作环境,集中化布局,规范化运营。结合社区自身特点和辖区居民特点,完善文化活动中心运营机制,免费开放文化活动室。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社区依托“同心服务365”行动和党建“六抓”举措,实行轮班值守全天候开放文化中心所有功能室和活动室。2016年以来,社区针对辖区老年人居多的特点,协调____电大在辖区内设社区老年大学,并开设“____·夕阳”老年书画班,场地选址于____里社区二楼文化活动室,现正购买8张书画桌等硬件配套设施,计划于2016年年底完成老年书画班的运行,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零距离、无盲点服务。

2.队伍建设提标准。进一步掌握社区居民的层次结构,深入了解居民文化需求,大力挖掘和培育业余文艺人才及书法、绘画、空竹表演、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制作等各艺术领域带头人,扶持各类人才和民间艺人组建业余艺术团队6个,并积极为业余艺术团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了慰问、演出、艺术品展览等各类活动。

3.文化服务升档次。结合全区“百姓文化大舞台”活动的全面展开,坚持方便群众、就地演出的原则,以广场、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等为舞台,在2016年,共组织社区干部职工和文艺团体为居民群众演出6次,播放电影7场次。积极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篇8

社区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功能,担负着社区文化建设和教育培养市民的重任,因而成为社区文化教育中心。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内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在给居民提供学习、阅读、文化休闲的同时,更是传播文献信息的信息港,为居民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建设并完善社区图书馆是发展社区文化的必然选择。

1、社区图书馆的概念

社区图书馆是根据现代都市人聚居形式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图书馆模式,基本特点就是向社区居民开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和信息交流为目的的。不同于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是根据现代都市人聚居形式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图书馆模式。基本特点就是向社区居民开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和信息交流为目的。社区图书馆要充分体现“阅读的便利”和“资源的节约”的原则。“阅读的便利”,就是要能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资源的节约”,倡导的是一种社区内所有家庭和单位的资源共享。社区图书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人与人的沟通和往来,避免由于“都市病”带来的人群的隔离和疏远,给读者营造“家的感觉”,培养居民对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使之主动参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

2、社区图书馆的基本特点

2.1读书的便利

社区图书馆按街道社区分散设点,一般可以在几个或者一个社区范围内设立一个图书馆。它贴近群众,融入社区文化生活之中。一般只需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可以到馆借阅,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2.2图书信息实用性

社区居民最讲实惠、实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实践中,他们最关心的生活、学习、就业、经营、生财等方面的事情,不爱空谈。这就要求,社区图书资料要尽量与居民生存与发展贴近一些,多提供一些对居民有用的信息。只有这样,居民对图书馆才有兴趣,社区图书馆存在才真正有价值。

2.3服务多样

社区图书馆由于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从而可以为读者提供较为方便、周到的服务,利用了解读者阅读需求,与读者进行感情沟通,及时得到服务效果反馈,同时它可与社区信息服务及其他文化教育娱乐活动互相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灵活的服务,成为社区文化生活部可缺少的部分。

3、社区图书馆的类型

3.1分馆型

县以上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可以探索在社区建立图书馆分馆。这样可以将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直接延伸到社区,直接面向社区的居民群众。从而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深入到社区,深入到群众的家门口。

3.2物业型

随着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日趋完善。政府应该通过城市规划和政策导,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中规划建设小区图书馆。并将其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住宅小区的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

3.3共建型

公共图书馆及各类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共建图书馆。其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有房出房,有书出书,有人出人,共同建设,社区管理,群众受益。

3.4联合型

社区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党委政府牵头,发动社区内的有关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社区图书馆,既为本单位职工服务,也为社区居民服务,努力做到社区资源共享。

4、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4.1对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尚缺正确认识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还未明确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的硬性目标当中,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较多,但图书馆是其基本设施之一,完全可以统一纳入硬任务中,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考核的项目之一。笔者认为,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取决于领导者的认识,地方领导对社区图书馆建设难以摆上重要工作位置。那么,城市社区图书馆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2城市社区图书馆缺乏科学的规划

各地中心城市的高校及大型图书馆,应当重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并就馆舍的要求、馆藏的内容、馆藏的数量、图书馆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提出统一规划和指导性意见。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各级政府都意识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但对城市社区图书馆来讲,仍然缺乏远见的规划,缺乏严密的、科学的、人性化的认证。缺乏与中心图书馆相配套而网点分布合理的规范社区图书馆。

4.3社区图书馆建设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是制约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实质性问题。各地社区领导应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用房与藏书的经费。只有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想方设法,筹集起必要的资金。可以利用社区的服务项目,创造出的利润用以补充图书经费的不足。

5、如何加强建设好城市社区图书馆

5.1重视城市社区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实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图书馆建设必须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信息需求、知识需求、休闲需求,要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的继承、融合、社交、知识、信息、休闲等功能,使社区成员从社区图书馆中获得收益。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成功与否,以社区图书馆功能的明确和充分实现与否为标准,如果其功能得到全面实现,会使政府和社区成员投入很少、获得却很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很高,从而促使社区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5.2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是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组织保证

社区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的支持是实现图书馆事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当地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社区图书馆经费上的保证与支持,加大政府行为力度。不仅要把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当时精神文明建设的议事日程,而且要为社区图书馆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拨款,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管理,派专人负责,力争把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城建配套设施(如医院、学校等)之列。

5.3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加速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服务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现代化图书馆中,读者不仅可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而且还应方便地利用其他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先进的网络、通讯、计算机技术为此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而社区图书馆服务除了现存图书馆设施的功能,对特定社区的定向延伸、辐射外,还要发展图书馆事业网。一方面,社区图书馆要把服务的触角伸入到社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增设服务网点,形成社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建立以计算机为主,以网络为依托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快速及时的传递。

5.4提高管理水平,树立平等服务观

作为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其直接接触的是各种层次的社区成员,因此必须具有博学多才的综合素质。他们既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开展多层次便民利民服务,与社区成员加强沟通,才能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社区文化服务的特点是共享,人们都承认自已是社区的一员,而共享其文化。因此,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基点应是公开与平等。图书馆的核心是读者,图书馆是为满足读者需要而设置的,图书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坚持平等的服务原则,所有读者都可共享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篇9

【关键词】社区文化;职能发挥;互动

社区是指一定地域,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的共同体。如城市、城镇、乡村等。社区文化则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当代交通设施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文化更是由于大量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混杂而居,居民之间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呈现出高度异质化的特点。在这样一个高度异质化的社区中,要使居民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社区精神,最终促进城市社区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并非易事。它需要社区中各个机构通力合作,各展所长,共同构建一种和谐的社区文化。在这当中,作为一个城市社区公益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自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文将以贵州省博物馆为例,浅谈博物馆在社区文化构建中的一些尝试。

一、 博物馆建筑特性与社区文化中心的形成

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博物馆首先是以建筑物的形式存在于社区之中,而由于博物馆建筑外观造型受所处地域文化积淀和内在藏品特性的双重影响,是融建筑艺术、园林设计、地方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建筑物。这样一个极具表现力的建筑也就常常成为社区标志性建筑,赋予社区景观浓墨重彩的文化气息,使社区景观具有独特的文脉灵魂,从而成为社区景观营造的重点。

贵州省博物馆在新馆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博物馆作为社区文化组成的重要性,从建筑设计上就努力体现区域文化内涵。新馆的主体建筑采用五块被切削的菱石形象,体现贵州多元的山地文化。并在外墙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展示贵州的自然、历史等文化图像。

而为适应从传统的收藏展览机构到多元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转变,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在功能上还有很多突破性的革新。建筑设计除考虑到传统的收藏、展示功能外,更设计有城市客厅、礼仪大厅、教育与培训中心、消费区和公众服务等设施,形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体。此外,新馆内还建有大型的公共广场,既是社区居民举行各种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又满足了公众的日常集会、表演、健身等文化休闲需求。

新建的贵州省博物馆将走进社区的新理念融入其建筑设计中,使博物馆不仅仅只是文物标本收藏、保管和研究机构,还要成为社区的文化景观,更是一个为社区和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娱乐休闲场所和信息资料咨询中心,以及社区的文化中心。

二、 博物馆收藏科研职能的发挥与社区文化的传承保护

收藏文物标本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是博物馆的传统职能。在社区发展中,博物馆通过收藏、科研功能的发挥,积极担负起传承保护社区文化的独特使命。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快速更替,以及社区人口的高度异质化趋势,传统的社区文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承载着社区历史的物件和习俗正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新移入的文化又难以融入传统,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一代社区居民的认可。社区的文化发展因此而缺乏连贯性、延续性,居民对社区也少有认同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对社区文化的承上启下、继承创新就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博物馆收集保管文物标本和各种历史实物资料,借以记录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保留社区文明的轨迹。使公众不仅能在书本中探寻社区过去,更可以到博物馆中,通过实物更为具体、真实、贴切地感受社区历史。

自建馆以来,贵州省博物馆一直十分重视对本社区文化遗存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藏品征集工作中不仅考虑大区域的历史文化,也充分重视所处小区域的文化传统。不仅征集那些古老而精致的文物,同时也留意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逐渐被淘汰的物件,对于那些反映社区当前的经济、文化、艺术和风貌变迁的物质遗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充分整理发掘城市社区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对这些文化遗存进行了考证、研究、发掘藏品价值,复原藏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使之得以保存其文化记忆,也为保存社区今天的文化而努力。

贵州省博物馆就收藏整理了贵阳市从清末至今的系列照片。通过图片生动的反应了百年来贵阳市社会、经济、文化、市政建设、风俗人情等各个层面,使城市社区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得以保存。而书画藏品中还有大量反映百年来贵阳市文化变迁的书画作品,并与贵州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贵阳百年书画》一书。

这种让博物馆职能与本地区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既可以让社区历史文化及其物质遗存得到集中保存、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也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城市社区的记忆仓库,帮助公众理解社区文化传统,形成统一的社区精神,为社区发展服务。

三、 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是博物馆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方法和途径。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传播文化知识,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理、求真意识、美学理念,契合公众自身的精神追求。因此,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参与构建社区文化,建立社区居民文化认同感的最重要途径。

然而,很大一部分社区居民对博物馆仍然相当陌生,没有时间或没有打算走进博物馆。针对这种现状,在融入社区新理念的指导下,贵州省博物馆确立了走进社区与公众共建社区文化的工作方针,积极策划开展“送展览进校园”、“送展览进小区”、“送展览进军队”等活动。

比如针对中小学生设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和“贵州古生物王国图片巡回展”、“贵州龙巡展”,展览先后走进贵乌路小学,南明小学、甲秀小学等十余所学校,参观学生人数达万余人,收到良好效果。

考虑到博物馆所面对的公众不仅有学生和单位职员,还有大量的退休老人、家庭主妇、流动人口等。为充分兼顾其它群体的观展要求,还专门策划了“动感中国小区巡回展览”,分别送到了万江小区、浣纱小区、岳英小区、中天小区等十余个人口较为密集的生活小区。并和贵州画院长期合作,定期开展《美术专业比赛获奖作品展》、《青年画展》等。

贵州省博物馆这种大胆走出庭院、走进社区,努力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做法,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帮助公众扩展文化知识,提高审美欣赏,并促进其精神品格的塑造,受到了广大公众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与此同时,我们还主动贴近社区,设计了一些取材于社区的展览,让社区居民的文化成果可以走进博物馆。如《夕阳红老了书画展》、《我爱贵阳摄影作品展》、《贵阳市获奖书画作品展》等。这些源于社区又走进服务社区的展览,为社区文化生活的开展搭建了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博物馆和社区的良好互动。

贵州省博物馆除举办基础展览外,还不断推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鲜明现实特点的陈列展览,围绕相关主题,通过展示对热点、焦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满足社区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社区文化内涵。如近年来举办的《开国之路――庆祝建国60走了红色经典油画展》、《名人名枪――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枪械精品特展》、《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中青年画家作品展》、《云南古代佛教艺术展》、《千年瓷都――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景德镇瓷器展》等。

在贵州省博物馆的积极努力下,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逐渐加强,参观博物馆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往门可罗雀的状况明显改善。尤其是实现全面免费开放以来,有些展览甚至出现人员爆满的现象。无论是对博物馆还是社区而言,这都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四、博物馆为构建社区文化注入新活力

在博物馆成为社区文化中心的背景下,对社区居民而言,一座理想的、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不仅是奇异珍宝的集中地和收藏所,也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设施和社会传统文化的记忆者,而是要作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者而为社会服务。并成为增强文化理解、交流与融合的工具,作为多元文化的精神家园,以及社区新文化、新风尚的创造者和发生器,为社区新文化构建中起到催化作用。

因此,博物馆应突破传统功能,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地方特点和民族传统节日多举办一些开放性的公益活动,让社区居民更多地体会到多元文化的魅力,使各民族文化借博物馆这个平台得以融合共生,进而形成一种开发的、包容的、积极的社区新文化。

为了实现这种新功能的突破,贵州省博物馆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民族文化主题讲座。讲座的重点是向公众介绍本地区的民族构成,各民族的传统生活情况,以及如何欣赏博物馆中的民族文化展品等多个方面。讲座通过生动的语言、精美的文物,并辅以鲜活的事例,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同时,贵州省博物馆还在“世界文化遗产日”和“国际博物馆日”等特殊节日,以及农历新年、中秋佳节传统节日到来时,邀请其它文化单位以及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到馆举行民间工艺现场表演,大型游园等活动。而在2012年,贵州省博物还在重阳佳节和国际残疾人日等节庆日,分别邀请社区离退休老人以及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师生到馆参观,丰富了特殊民众群体的业余生活。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大众生活,弘扬了传统文化,也真正把博物馆变成社区的文化中心,公众的精神家园,让公众享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层意义,真正感受到博物馆在我身边。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社区文化 社区精神 和谐社区

社区文化即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的文化,具有群众基础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自娱自乐等特点。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的文化层面,社区文化具有自己的发展土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构建和谐社区,加强社区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社区精神”。一定的社区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居民的行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一方面不断鼓励社区居民与现实之间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这样,社区居民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即形成了某一种共同的“社区精神”。社区文化总是要倡导社会所认定的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并能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予以解决与导向,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再一方面社区文化作为增进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在满足人们精神和情感需要的同时,易于把社区居民吸引在一起,创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创造共同的“社区精神”。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社区综合竞争力”实质上是指社区经济、文化、自然的持续、协调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发展社区文化,即可以为“社区综合竞争力”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也可以通过发展与文化相关的产业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同时,一个社区的综合发展是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本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现实文化交融的结果,对于一个社区而言,社区文化是该社区的气质和灵魂,一流的社区文化塑造一流的社区形象,成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综合素质。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大概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平、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等。这几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统一体,共同反映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状况。只有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而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不能忽视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功能上,除了学校教育和专业教育外,还有社会性自我教育。它主要通过不断向社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来实现。同时,在社区,形式多样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和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活动等都可以使居民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在思想和道德上受到砺练与提升。另外,社区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和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普及,都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总之,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