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保险营销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保险营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理财保险营销

篇1

关键词:菠菜;减压贮藏;Vc;叶绿素;失重率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14

菠菜又名波斯菜、赤根菜,原产于伊朗,属藜科菠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普遍栽培,为极常见的蔬菜之一[1]。

菠菜采后呼吸代谢旺盛,品质下降迅速,货架期短。而贮藏环境是影响菠菜保鲜的主要因素,如果能控制贮藏环境的气体比例及贮藏温度,菠菜的商品期将会延长。减压贮藏是把贮藏环境中的气压降低,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使密闭容器内空气的各种气体组分的分压都相应降低。同时可以促进果蔬组织内挥发性有害气体向外扩散,从而减少由这些物质引起的衰老和生理病害,也从根本上消除CO2中毒的可能性。本文就减压环境对菠菜的贮藏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从而对菠菜的贮藏效果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

试验菠菜购买于成都市农贸市场,购买后,去除菜根,挑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腐烂黄叶的菠菜作为后续试验材料。其他测试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2 设备

VSE-6型减压贮藏试验设备,上海筑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Vc含量的测定

依据GB/T 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 》。

1.2.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用丙酮萃取法,在紫外分光光度计652nm 处测值[2]。

1.2.3 失重率的测定

失重率=贮藏前重量-贮藏后重量 ×100%

贮藏前重量

1.3 试验处理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利用减压贮藏试验设备维持菠菜贮藏环境压力为5×104±100Pa,然后将对照组和试验组(连同减压贮藏试验设备)存放于6±1℃的低温库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做3组重复。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365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和绘制折线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压贮藏对菠菜Vc含量的影响

经测定,新鲜菠菜Vc含量为0.48mg/g,过一段时间的贮藏,无论是减压贮藏还是不做处理的对照组,Vc含量都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如图1所示,但是,减压贮藏组的菠菜Vc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说明减压对延缓菠菜贮藏期间Vc含量的下降具有一定的作用,2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3)。

2.2 减压贮藏对菠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图2为贮藏过程中菠菜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由图2可以看出,新鲜菠菜叶绿素含量为1.32mg/g,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叶绿素逐渐降低,贮藏10d,减压贮藏试验组菠菜叶绿素含量为0.84 mg/g,对照组为0.67 mg/g,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减压贮藏试验组菠菜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经方差分析,减压处理对延缓菠菜贮藏过程中叶绿素的降低具有极显著作用(P=0.005)。

2.3 减压贮藏对菠菜失重率的影响

蔬菜尤其是叶菜,在采收后的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失重失水,失水后表现为叶片萎蔫,甚至变黄变干,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3]。失重率是菠菜贮藏过程中商品性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减压贮藏对菠菜失重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贮藏10d,对照组菠菜失重达7.83%,减压贮藏组菠菜仅4.52%,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减压贮藏失重率都低于对照组,说明减压贮藏处理能够减缓菠菜贮藏过程中水分的蒸发,经方差分析,减压贮藏能够有效延缓菠菜贮藏期间的失重问题(P=0.04)。

3 结论

以菠菜贮藏期间的Vc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失重率3个重要参数为指标判定菠菜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通过试验发现,减压处理对菠菜贮藏期间的品质下降具有延缓作用,在测试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减压处理能够有效延长菠菜的货架期,使菠菜保持更长时间的商品性,是菠菜贮藏保鲜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树杰,韩晓洁,李文香,等.甘草、高良姜及其复合提取液对菠菜保鲜效果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2,31(5):95-100.

篇2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单采;枸橼酸盐反应

【中国分类号】 R45 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61-01

目前,临床对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已成为继红细胞制剂之后,用量最大的血细胞制剂。因此,采集足够数量的机采浓缩血小板是保障临床所需的最佳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是安全可靠的,但在采集过程中有部分献血者 出现枸橼酸盐反应,现对应用两种血细胞分离机136例机采献血者的反应进行观察,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09年3月我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36例,男性86例,女性50例。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68例(女性12例),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68例(女性38例),年龄在19~48周岁,体重≥50kg,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机采前进行血常规检测,采集1个治疗量:PLT≥150×109/L、HCT≥37%。预采血小板产品单治疗量≥2.5×1011/L,容积:单治疗量250 ml,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本报告中的136例献血者均采集1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

1.2主要仪器设备:Trima血细胞分离机和MCS+血细胞分离机及专用一次性密闭耗材(分别为美国金宝公司和美国血液技术公司),MEK-6318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1.3抗凝剂:ACD-A血液保存液(配方:枸橼酸8g/L,枸橼酸钠22g/L,葡萄糖24.5 g/L),由山东威高集团生产。

1.4采集方法:(1)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均采用单臂穿刺法。(2)Trima采集方法:选择血小板采集程序,777耗材,抗凝剂ACD-A:全血为1∶11,采集前输入献血者性别,身高,体重, PLT、HCT和血小板目标值,,机器自动计算出采集的时间。采血及还输血液流速:140ml/分,采集时间为40分钟左右。(3)MCS+采集方法:选择LDPLP程序,995E耗材,抗凝剂ACD-A:全血为1∶11,采集前输入献血者性别、身高、体重、PLT、HCT和血小板目标值,机器自动计算出采集的循环次数。采血及还输血液流速:85ml/分,采集时间为60分钟左右,

1.5枸橼酸盐反应临床判定标准:轻度:口唇、面部或四肢末端麻木;中度:肢体麻木、头晕、胸闷、恶心、呕吐、手足抽搐,肌肉震颤;重度:烦躁不安、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心室颤动甚至停搏。

2结果

2.1枸橼酸盐不良反应及其表现 :Trima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的血小采集过程中,68例献血者1例出现枸檬酸盐反应,发生率为 1.47%,为轻度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其表现:头晕、恶心、呕吐、轻微出汗;Mcs+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有3例发生枸橼酸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其表现为轻度:口唇、头晕、恶心、呕吐、面部及四肢末端麻木。136例献血者4例枸檬酸盐反应均为女性,总反应率为:2.94%。

3讨论

3.1应用Trima与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在136例献血者采集过程中发生枸橼酸盐反应4例,主要表现为轻度:口唇、头晕、恶心、呕吐、轻微出汗、面部及四肢末端麻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完成采集。其中,Trima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有1例发生枸橼酸盐不良反应,约占该机采集献血者的1.47%;Mcs+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有3例发生枸橼酸盐不良反应,约占该机采集献血者的4.41%。

3.2枸橼酸钠为多价络合剂,可结合血液中的Ca2+起到抗凝作用。正常情况下枸橼酸钠在人体代谢中分解很快,同时人体血液中枸橼酸盐含量增加,能刺激甲状腺释放甲状腺素,动员骨钙向血中释放,使血液中钙离子水平上升[1],所以不会发生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但是采集血小板时间较长,献血者全血循环量大,如果输入速度较快或用量较大,枸橼酸钠在体内来不及分解代谢,可引起血液中Ca2+过低,出现低血钙症状如畏寒、口唇发麻、肢体发麻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心律不齐,甚至心室颤动[2]。

3.3经观察发现:(1)女性对枸橼酸钠的耐受性较男性差,总反应率(2.94% )明显高出男性。而且,Trima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抗凝剂用量在130~210 ml时,反应率上升,在采集过程中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女性献血者可能是由于体重较轻,外周血循环血量增多,采集时间延长,对枸橼酸钠更为敏感所致。(2)Mcs+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枸橼酸盐反应率与枸橼酸钠抗凝剂用量成正比。抗凝剂用量在150~250 ml时,反应率上升,枸橼酸盐反应多在第三或第四个循环流程红细胞回输时出现(每个循环抗凝剂用量约42~60ml)。(3)枸橼酸盐反应与红细胞回输速度有关。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适当减慢回输流速,延长红细胞回输的时间,可预防此类反应发生。

3.4枸橼酸盐不良反应 的护理:对表现为口唇及面部麻木者立即再给予10%葡萄糖酸钙20 ml口服,有恶心呕吐者,立即缓慢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 ml[3],同时给予解释引起此症状的原理,消除其恐惧心理,经对症处理,均在5~10 分钟内症状缓解至消失。

3.5枸橼酸盐不良反应的预防:(1)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宣教和解释工作 献血者文化及认识层次各不相同,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相关血液知识和机采血小板的原理,耐心细致的回答献血者提出的疑问,在采血前消除其疑虑。(2)严格筛选献血者,认真询问其饮食、睡眠情况,避免过度疲劳、空腹或睡眠不佳、等情况下采血,严格筛选献血者是预防的关键。从血细胞分离机对献血者要求考虑,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和还输速度快,献血者要求血小板计数、身高、体重稍高,并选择粗大、弹性好的静脉,该机比较适合男性献血者采集;Mcs+血细胞分离机适合体重稍轻、静脉条件稍差,年龄偏大献血者。(3)采集的血小板处理的全血循环量越少,循环次数、枸橼酸盐用量、机采时间都随之减少,反应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对献血者就越安全。(4)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机采室应光线充足,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和湿度(55%-65%)。尤其冬天注意保暖,采集前给予可口的点心和热饮料;夏天注意采集前给予补充适当的饮料[4]。工作人员注意动作轻巧和语言温和,播放电视或轻松愉快的音乐,使献血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以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焦和杰. 血液与输血.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7~248.

[2] 杨天楹.临床输血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68~269.

篇3

“中国保险中介机构小而散者居多,内部管理极不规范,高投资收益、有证、低保价等营销方式在老百姓眼中可谓陷阱重重。作为保险中介之一的众合,多年来―直走创新道路。”众合董事长郑磊说。

2003年,公务员出身的郑磊“下海”了,误打误撞进入了完全陌生的保险中介领域。

“当时更多的是迷茫,并不知道此举会在几年后的中国保险中介市场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更不知道是我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点。只是隐约觉得金融机构主体,金融服务业是个相对开放的市场,应该蕴藏一些发展契机。”

郑磊的确想不到,当初的误打误撞会创造出保险中介公司营销模式的最高境界。

复合营销ABC模式

早期众合率先推出“保险产品销售超市”的营销模式。即在“超市”里,“陈列”保险公司的每一款产品,然后通过专属人寻找客户,再针对客户需求提供适合的服务。

“这种模式虽取得一定业绩,但也存在弊端:人规模受限制,发展并非无疆界;人为佣金而动,团队稳定性薄弱;缺乏竞争壁垒,容易被复制。实非保险中介公司长期发展的有效形态。”

几经摸索,众合通过整合线上销售服务、线下营销渠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众合模式”。

所谓“众合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复合销售模式,概括为“A+B+c”,每个字母代表不同层次的营销方式。

A模式:落地模式。基于前期搭建的“保险产品销售超市”,在多个看好的社区内,通过专属人为目标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再靠“积分会员制”的激励管理方式维系和稳定专属人队伍。

B模式:携程模式。通过广告宣传和成立各种保险俱乐部,使客户成为众合会员,再通过“呼叫中心”在适当时间为客户提供对应服务。该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培养客户形成一种消费习惯。

具体做法:推出国内首个服务于保险中介机构的电子商务平台。此平台基于互联网,集电子保单交易、人展业支持、保险产品营销规划、保险客户服务管理、成本利润预结算于一体,是一个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这种模式与携程模式异曲同工,最大优点是代替手工操作的繁杂程序,无缝对接各大保险公司,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成立国内首家金融渠道服务会员制俱乐部,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会员。该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B模式成熟。与国内众多汽车保险俱乐部模式不同的是:除车险及其他相关险种,还提供寿险、财险、理财服务’融资担保等金融综合,满足会员各种层次的金融需求。

c横式:整合营销,或称“组合营销”。该模式解决了保险中介既要长期发展又要短期盈利的问题,是“众合模式”的最高境界。它是将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保险产品,譬如理财保险、少儿保险、养老保险、责任险等打成以某一种险为重点,其他险为补充的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包,譬如家庭理财、信贷服务、保险服务、汽车服务等。投保人购买某一险种的同时,也购买了其他辅助险种,这种强势的服务方式不但拉动客户的保险需求,更使众合实现收益。

“货运通”是众合复合营销模式的典型代表。该险种通过众合旗下产品“汽车电子锁”,给货物装上“电子眼”。再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时跟踪,为物流行业会员解决了“货物丢失”难题。

“将毫无关系的产品进行搭桥,再进行创新营销,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加深与保险公司合作,使众合迅速上位,真正实现三方共赢。”

整合并购 融资上市

实现盈利只是一种低级需求,自从国内首只保险中介股――泛华保险打响海外上市的第一枪后,众合希望通过“整合并购”的营销模式实现规模化、集团化,进而实现“第二家海外上市中介公司”的终极目标。

“整合并购,直白地说就是收购比自己小的中介公司,不过并非来者不拒,并购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求。”郑磊说,一是当地旗舰型保险中介公司;二是有特色,处于细分领域领先位置;三是理解市场,认可众合理念。已收购的青岛中兴保险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该企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首批几家涉足三农保险的保险公司之一,它从团队建立到实现盈利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收购时网络遍布山东半岛的县级城市,已经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保险营销模式。

篇4

银行网销或将取消

规定要求,不得委托保险兼业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而银行渠道则是目前保险业最大的兼业机构。

查阅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商业银行官网可以看到,一些银行在网上开通了保险销售渠道,其中就包括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保险、理财保险等的“在线投保”。

据某银行相关人士介绍,网络销售产品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大部分银行都有了相关平台,但目前的业务量并不是很大。不过该银行上年度电子银行的业务量超过了其业务总量的50%,说明这一销售渠道十分有潜力。

“保险产品通过这一渠道销售,不会受到银行对保险公司“一对三”的限制,这对银行、保险公司都有利。”他表示,网银客户一般都是优质客户,网销很便利。

由于目前银行禁止保险人员驻点销售,保险的银保产品保费收入出现大幅下滑。来自保险公司的观点认为,银行网销渠道应考虑保留,这样也有利于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

而在保监会3月出台的《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中也曾明确: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当有醒目的风险提示,销售过程中的各项风险管控措施不得低于商业银行网点的标准,且销售过程应保留完整记录;保险公司应配合商业银行提供电子保单,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高风险的复杂保险产品应确保销售给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合适客户。

“如果依法合规、风险可控,银行网上渠道销售保险产品还是可行的。”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网上投保宜简单

上述规定还明确,保险从业人员不能以个人名义在网上卖保险。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可以通过自办网站或非自办网站两种渠道销售保险。据了解,目前已有泰康人寿、阳光保险、华泰保险、中国平安(行情,资讯,评论)等保险公司在淘宝官网上开设了网络旗舰店,在线销售旗下的部分保险产品。

篇5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险;营销;作用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商业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了自身整体的工作效率,保证新业务的发展进程。在此种情况之下,本文具体的分析了保险营销企业通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作中,以促进之后保险营销行业的顺利发展。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在保险营销中的意义

(1)降低营销成本。以往保险行业通过经纪人与人出售保险单的方式进行营销,这种方式的工作效率较低,且成本费用更大。据《2019年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节省约23%的成本费用(实体公司场地租赁、运营损耗物资等费用),且互联网营销产品的数量越多,节省的费用成本也越大。同时,无需经过专业人士指导便可以购买的车险以及意外险等均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大幅度提升了电子产品的销售总额。(2)保证保险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在保险营销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完善产品设计,保证合理定价,产品设计涉及较多工作环节,直接的将软硬件平台引入到工作环节过程中,能够使得保险数据的信息统计工作更为高效准确,同时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够直接的模拟出真实交易环境,通过精算得到准确的保险费率,为产品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同时,保险营销工作引入互联网技术还可以铺设并扩张销售渠道,提升内部的管理效率,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为客户指定差异化与个性化的销售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除此之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创新客户营销模式,保证保险公司将更多精力放在认为可以购买大保单的客户身上。(3)提升保险营销的质量水平互联网保险营销可以实现全天在线,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可以将保险业务扩展至全球每个角落,并可以及时传达客户的反馈信息,在拓展保险交易范围的基础上,延长了保险产品的交易时间,促进保险市场面向全球化与国际化发展。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数的便捷性可以促进客户与保险公司的有效沟通,互联网可以随时为客户提供资料,无需与人提前预约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灵活性较高,减少了投保的盲目性。除此之外,互联网信息可以保证营销服务的连续性,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大了保险的附加价值,增强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与依赖,更好的维护了公司形象。

二、互联网保险营销现状

(一)互联网保险营销情况分析(数据摘自《2019年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一是互联网人身险,2018年我国互联网人身险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开始放缓,全年累计实现1193.2亿元规模保费,同比下降13.7%。具体市场发展趋势见下图1所示。分析人身保险可知,规模保费排名靠前大多为银行系列保险公司,网销规模普遍提升,而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诸如网络及手机银行的线上服务平台。通过这些线上服务平台,能够使得银行保险公司具备着独特的优势,以方便之后互联网业务的开展。二是互联网寿险,2018年互联网寿险累计实现675.4亿元,同比减少124.2亿元,降幅为15.5%,其中分红保险占比较大,成为互联网人寿保险的主力险种。三是互联网年金险,2018年互联网年金险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337.8亿元,同比减少123.6亿元,降幅为26.8%。非养老年金保障与养老年金保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四是互联网意外险,2018年上半年开始意外伤害险的发展便逐渐的开始下降,根据全年累计数据,可以看出规模保额为57.1亿元同比下降9.7%,大多为消费型保险,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下,其中大约有24.41亿元的规模保费为交通意外险,同比增长98.8%,而其中3.6亿元规模保费为旅游意外险。同比增长了19%。具体情况见下图2所示。

(二)互联网保险总体市场情况一是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增速开始下降。2019年上半年,开展了互联网保险服务的财务保险公司的数量一共为71家,总共保费收入为381.53亿元,同比增长了16.89%,较2018年有所下降。二是互联网保险业务占产险公司全渠道业务的比重趋于平稳,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据产险公司全渠道累计保险保费收入的5.69%,相比于同期上半年的全渠道累计保险保费提升了0.2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互联网财务保险保费收入整体平稳发展,但是相比2018年的0.23个百分点较低。三是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竞争比较充分,2019年上半年,人保财险、众安保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等公司的保险保费规模较大,市场份额占比较大。

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保险营销中的应用

(一)完善网站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经营体系保险企业应在结合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改造传统的保险产业,侧重改进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建立网络化的经营体系。首先,需要的企业网站建设过程中秉承着个性化的特点,从而能够直接的为消费者提供浏览信息,便于消费在之后的保险产品的选择过程中有着合理的依据。此外,还必须进一步的简化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办理流程,帮助消费者进行操作,同时在保险业务流程进行过程中,还必须将产品有关知识、索赔流程、防灾防损等保险业务支持以转让的形式列举出来,进一步的模拟真实场景,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式学习。保险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强调实用价值,提供直接的将保险公司、业务员、个人客户等多个角色以专栏或是画面目录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清晰描绘复杂保险领域的相关信息。期间,还可以结合包括团购网站及金融理财在内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合作,在网站中植入链接,以便客户随时打开。其次,开立网上保险超市,通过货架式摆放的方式针对个别优惠产品进行专业营销,根据不同品牌的差异化提供专业保险产品,保证价格的可比性,并设定简单明晰的保障条款。再次,与其他网站联合,建立一站式网上销售平台,提供给客户更多的便利以及优惠,比如说可以在车险网站页面中直接的设置出计算器,以帮助客户自主查询,了解理赔程序。最后,尝试建立保险自助设备服务区,做到为客户着想,通过将具备有广阔覆盖面积,但是成本低廉,效果快捷高效的电子服务模式引入到其中,从而促进客户的理解。比如说可以直接的将保险自助设备服务区建立于理财保险产品宣传页面中客户可以24小时查询信息。采用这种技术虽然前期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后期会节约大量人力与物力成本,增大了工作效率,符合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要求。

(二)采用社会化网络保险营销模式针对传统保险营销的弊端,公司可以推出全新的营销模式,保证互动性与精准化,在虚拟网络中设定小型社会。通过这种模型的建立可以保证精准化推送保险产品与服务,及时了解客户的反馈需求,避免导致营销浪费问题,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必须保证保险产品有着较高的可体验性,而达到这一目的,可以直接的在保险产品营销过程中,直接的在保险产品营销平台设计过程中设计出理财游戏及车险保费计算工具等多个模块,此外在产品营销平台上还可以循环展示出具备有独特保险产品特点的微电影,使客户在享受自助娱乐的过程中获得产品的认同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保险公司应开展社交网站营销模式,当前大多保险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依然停留于品牌视觉认知方面,没有考虑客户的真实喜好,也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营销。因此,品牌应设计营销内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期间可以与第三方信息平台合作,同能够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撑以及平台后续维护服务的多个公司进行合作,充分的利用该公司所具备的良好的平台搭建以及专业信息系统设计等多项能力,从而设计开放性的专业保险商务平台。直接的将保险产品行业内部资讯及信息,通过该专业保险商务平台展示出来,从而能够将各个不同保险公司行业进行比较,进而给出专业的投资组合方案,避免出现网站重复建设问题。

(三)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建立良好行销管理模式为了与时展相适应,以保证主体间的协作管理效果,保险市场中的各个主体应利用大量资源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在结构较为紧密,规模较为庞大的管理体系当中,直接的链接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以及各个基层服务人员,从而使得分支机构以及服务人员能够在不同地理位置进行交流及合作,以保证服务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保证保险经营的一惯性。同时,当现场或者是基层的服务人员面临着高级技术方面的问题,能够以在线视频或是语音通话的方式获得相关意见,得出如现场请来核保与核赔人同样的专业意见,缓解了偏远地区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实现前线业务营销与后线技术处理的分离,在同时处理财务处理与核查程序的基础上,保证各个管理部门将主要精力放于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独立考核前线与后线绩效情况,实现共同提升。

(四)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全新客户管理模式在保险经营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带来更多的资讯便利,保证客户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描述,大多通过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数据库存在海量信息,为了充分挖掘潜在价值,应进行深度加工,提炼并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期间还应结合采用云计算技术,简化客户端程度的运行流程,提升计算能力。由此看出,结合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可以全面提升保险营销的计算速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新型产品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

(五)可用互联网技术变革市场信息搜集方式一是面向客户的保险市场调查,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针对性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面向同行的竞争情报收集,及时了解保险同行的发展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客观分析竞争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可操作性较强的情报,保证其作出正确决策。保险企业应针对自身的阶段性发展需求,有目的的做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作为此后的客观依据。互联网收集信息的方法很多,包括专业化网站查找信息、政府部门非盈利组织信息等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字,了解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

(六)保险营销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可以利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保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以及监控物品信息,总能够在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而应用物联网还能够进一步的变革风险控制状况,此外还能够实时的监控投标以及报表状况,以促进风险控制人员快速识别风险因子的变化情况,提升保险公司的预警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高速互联网网络为客户无线终端发送预警信息,并提供改进建议,保证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与认同度,降低赔付比例。

篇6

一、背景分析

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开办“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起,投连险就一直是保险市场中被关注的热点。虽然投连产品发展时间较短,特别在产品宣传和客户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还是保费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鉴于前两年中国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连产品保费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500%,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4%,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长期以来,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领域,但是在前两年付出了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双降的代价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面前,中国人寿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先是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在部分试点城市销售万能险,今年3月底,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将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积极的进取策略。而其国泰裕丰投连险的推出便是举措之一,中国人寿于2008年4月22日,在银行保险渠道推出“国寿裕丰投资连结保险”,这是中国人寿的首个投连险产品。

二、目前投连险市场状况

1、账户设置情况及投资策略。

大部分保险公司会根据投资账户的特性而设立三到四个不同类型的投连投资账户。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和客观地 研究 对比不同类型账户的投资表现,把投连投资账户分为五类,并给予五类账户的详细定义,而投资策略是和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情况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投连险账户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范围:

偏股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是所有投连账户中最为激进的投资账户。

混合偏股型账户:50%-7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有所缩小,因此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混合偏债型账产:30%-5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市场,较小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进一步缩小。

偏债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他投资于证券市场或货币市场,因仅有较小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收益。

货币型账户:90%以上投资于货币市场,主要是投资于低风险、低回报的货币类资产,这样保证了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以来出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牛市,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证券交易指数持续上升,资本市场迅速升温。因此,这段时间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

除去财险、以及寿险团险产品以外,共统计可公开查询资料的寿险投连险产品账户52个,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都在4个或者5个,较符合前文五类投资账户的 科学 分类,也易于体现不同投资账户之间的不同资产配置策略以及收益表现,也体现了投连险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即投资者根据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市场动态的判断,灵活地调整资金在不同类型账户之间的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战术性资产配置调整。如果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主要以偏股型投资账户为主,或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单一账户设置,过于迎合投资者谋求短期较大投资收益的心理,这必定存在较大风险,且使投连险的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未能充分体现。

2、中外资保险产品对比。

由于投连险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产品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因而许多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纷纷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投连险产品,比如2004年1月由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仅推出的所有产品都是投资型保险产品,而且在国内率先采用“基金的基金(fond of funds)”作为公司投资连接保险的投资管理模式。而2006年12月,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就突破了5亿元人民币大关,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更被看好。

在中资保险公司当中,今年4月下旬,长期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的中国人寿也推出了第一款投连险产品——国泰裕丰投连险,由此可以看出,投连险产品的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而它所需要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以及投资者对其的正确定位。

目前,根据保监会2007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表统计,除去存续、养老、健康保险公司以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共有45家寿险公司,其中27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05款,18家无投连险产品;而其中中资寿险公司21家,只有8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7款,13家无投连险产品;外资寿险公司24家,就有19家公司有投连险产品85款以供不同投资需求的客户选择,仅有5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地区无投连险产品。

外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比例为79%,而中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公司仅占38%,面对如此之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投连险市场,以及投连险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3、销售渠道。

受传统保险模式的 影响 ,投连险产品大部分是由各保险通过自有渠道进行销售。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连险的强势热销直接推动了银保转型——从储蓄替代品转向投资产品,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外资保险公司率先吹响投连险号角,吸引中资保险公司跟进,从而改变了以往中资保险银保产品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投连险在渠道、缴费额、投资收益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瑞泰人寿2005年初推投连险时,就选择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部分机构销售,放弃营销员的个险渠道。后面出现的投连险也都主要依托银行销售,而且,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高,需要有专业的理财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建议,从这个角度看,投连险是专业化的银保产品。

从投连险的长远发展来看,根据不同银行开发不同产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已占据“先天”优势。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加快了银行的整合力度,一路攻城略地,平安保险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商业银行与旗下原有的平安银行整合成新的平安银行:中国人寿则成为广发行的第一大股东、入股安徽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与银行的“姻亲”关系决定了打造专业化银保产品的可能,大都会保险因与花旗银行同属一个集团,在投连险的初次行动中大获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银保投连险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将会更近一步拓宽投连险的未来发展前景。

4、产寿险投连险分析。

目前,财险公司也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开发将投连险与财产保险相结合的产品,也逐步受到了投资者的接收和认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始于2000年,其在传统财产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加入了投资功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截至2006年底,有8家保险公司累计开发30多个产品,保费余额329亿元。尽管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相比,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起步较晚,最初只有华泰保险公司一家开发这类产品,但近一年多来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8家财产险公司开始经营投资型险种,如华泰财险公司的华泰稳健、华泰居益产品,人保财险的金牛、金娃投资保障型家财险,平安财险的平安理财宝以及华安财险的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险。

5、收益率排名。

本文统计了 目前 市场上可公开查询 历史 价格的105款投连险产品共计160个投资账户,并将其自设立之日起的总收益率进行了排序,其中收益率涨幅前十位产品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前十位投连险投资账户中,有5个是中资寿险公司投连险产品,其余5个投连险产品是外资寿险公司的,而涨幅最大的新华人寿创世之约投连险自运营以来,总收益率高达445.45%,同时也是国内保险公司最早开展这项业务的寿险公司。同时,除平安投连险的基金投资账户和瑞泰投连险的平衡型投资账户以外,其余八个产品账户都是属于偏股型账户。

以2000年 中国 平安推出的投连险为例,2006年以后各账户的累积收益率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上行通道,并且在2007年期间,分别在2月初,6月初和10月份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波动,而这几次波动的时间点也同2007年证券市场的几次波动相吻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投连险产品对证券市场的依赖性。

表2列出了在不同时间段平安投连险各账户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情况并同上证指数波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尽管投连险各账户的收益情况低于上证指数的市场表现,但是在几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5月至6月以及2007年10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投连产品的下跌幅度都远低于上证指数的下跌幅度,从而说明了投连产品良好的抗风险性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如按照不同账户类型来看,根据世德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关于投连险产品的 分析 报告,2007年偏股型投连险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0%~80%之间,其中招商信诺的“步步为赢”进取型账户(年收益率:78.2%,权益类产品比重:95%~100%)和“吉祥宝”趸缴型积极性账户(年收益率:78.06%,权益类产品比重:95%)在同类型账户中位居前列;混合偏股型账户年收益率在35.27%~94.37%,其中瑞安人寿成长型账尸(权益比例50%~80%)在同类产品中收益最高,高达94.33%。混合偏债型和偏债型账户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少,因此收益相对较低。在这两种账户中,年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瑞泰人寿平衡投资账户(年收益率66.51%),招商信诺“步步为赢”稳健账户(年收益率24.62%)。尽管投连产品在2007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大部分投连产品的收益率均低于相对应的比较基准(上证指数+中信全债指数),不过在上证指数几次大的波动中均体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从而体现出专业理财机构很强的控制风险能力。

6、推出时间背景。

另外还可以从上表中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分排名高前的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时间多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点)以前。而在本文的统计中105个投连险产品的160个账户的设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投连险账户都是在2007年设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吸引了保险资金的进入;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是保险产品、技术、人才等实力的增强:

四是投连险在我国经历三个 发展 时期所积累的经验,使得投连险产品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出。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投连险市场在2007年的井喷现象,这既是时机成熟投连险得以接连推出,同时也要看到投连险的急速发展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如:

一是投连险产品对资本市场的极度敏感性,由此引起的业务大幅波动的经营风险。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毕竟发展历史较短,受政策调控 影响 较大,由此可能引起的宏观 经济 金融 的政策风险。

三是由于平安投连险所引起的退保风波影响仍未消退,而导致这一风波的原因是销售投连险产品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等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有可能由个例的逆选择发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机,引起信用风险,这样势必又会影响保险业的诚信形象,给投连险产品的发展带来障碍。

三、中国投连险市场的前景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投连险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一些 问题 :

1、一般来说,投连险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不同账户之间转换资金,以避免或降低损失。但是由于部分公司投连险产品只有一个投资账户或者投资账户全部与股市相关联,因此其投连险产品各账户之间区别不大,风险趋同,没有达到设置不同账户以规避风险的终极目的,这也使投保人转换账户以避免或降低损失的愿望化为泡影。

2、某些保险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心理,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设置单一,且大多账户倾向于股票市场或者偏股型基金,因而在今年的动荡的股市行情之下,投连险收益表现差强人意,投连险账户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基本与其在股票市场内的配置份额成反向关系。因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购买或投资投连险的信心,对投连险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某些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销售误导,无意之中夸大了收益,隐瞒了风险,严重挫伤了投资者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积极性。短期的求利求快心理必然会给投连险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4、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连险产品、或同一公司中不同投连险产品之间同质性较大,差异较小,突显不出各个公司或者不同产品的特点。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各种金融理财工具中,投连险产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是具有保障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

二是长期的理财规划工具,期限长治二十、三十年乃至终身,依靠保险公司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专业的精算人员,能够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理财规划;

三是用确定的支出保证确定的规划,是中长期理财规划的有效工具。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保险电子商务 信息化 第三方网站

1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商务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崛起。电子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已迅速进入工业、农业、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各种行业,呈现出电子商务潮流。而作为金融业一大支柱的保险业,和信息是紧密相连的。保险是一种承诺、一种无形产品、一种服务商品,保险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保险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日新月异,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商机使得无数商家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于是一种全新的保险经营方式——保险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网上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和服务方式,以其具有的成本低、信息量大、即时传送和反馈、服务的连续性等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在国外,网上保险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成为继个险、团险和银行保险之后的“第四驾马车”。

2 保险电子商务的涵义

发达国家大多数保险公司已经应用电子商务网络为客户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展势头甚为强劲。电子商务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商业交易的方法。因此,了解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企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必须面对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电子商务呢?广义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利用电子工具(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网络)从事的商务活动,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网进行的商务活动。根据电子商务的定义,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可以称之为保险电子商务(网上保险)。

笔者认为,保险电子商务指保险人或保险中介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形成的对组织内部的管理、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经营业务的部分或完全电子化这样一个综合的人机系统来进行的商务活动。这种商务活动可能是与原先的传统业务相并行的或者是相融合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电子商务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保险电子商务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的网上保险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有关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并实现网上投保、承保等保险业务,直接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并由银行将保费划入保险公司。

从广义上讲,保险电子商务还包括保险公司内部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公司员工和人的培训,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公司股东、保险监管、税务、工商管理等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经过25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险市场有了广泛的拓展,保险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保险业的经营与管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除此之外,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对外资保险企业全面开放市场,保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保险公司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务模式,将电子商务引入到我国的保险业中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电子商务在我国保险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的网上保险业务还只能处于传统保险业务的补充地位,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保险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

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是在1997年,由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维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保险信息网(china-insurance.com),这是中国最早的保险行业第三方网站。同年11月28日,由中国保险信息网为新华人寿公司促成的国内第一份网上保险单,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才刚刚迈入网络的大门。此后,中国保险网在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保险公司和业内外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一直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保险行业综合网站,点击率始终为国内同类网站第一名。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电子信息窗口以及保险业内各方面的网上交流渠道,为推动国内保险业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0年8月15日,太平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cn),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第一个贯通全国、联接全球的保险网络诞生,这是太平洋保险公司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致力于保险电子商务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01年3月,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与朗络开始合作,开通了“网神”,推出了30余个险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网上营销。当月保费达到99万元,让业界看到了保险业网上营销的巨大魅力。

而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纷纷开设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络营销的积极探索,保险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渠道功能逐步显现。2000年8月18日,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用一站式综合理财网站pa18(),平安大步进入电子商务。以平安门店服务中心、平安电话中心、互联网中心组成的3a服务体系的运行标志着平安的客户服务向国际水平迈进,其强有力的个性化功能开创了国内先河。9月22日,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投资建设的大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泰康在线”()全面开通,这算的上是国内第一家由寿险公司投资建设的、真正实现在线投保的网站,也是国内首家通过保险类ca认证的网站。

与此同时,由非保险公司(主要是网络公司)搭起的保险网站也风起云涌,目前影响最大的是一家由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友邦等十几家保险公司协助建立、由上海易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的易保网()。通过易保网广场,客户可以客观比较各家保险公司的养老、医疗、意外、理财险等保险产品;可以通过网上招标获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保险方案;提供理财、投保、理赔等常识;提供车辆保险、家庭财产险等网上直销专业服务。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保险相关机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性化的专卖区,客户只需要在一个网站浏览就可以完成对十几家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咨询,特别是其推出的保险需求评估工具,如同在线计算器,客户只要在网页上输入个人需求,服务器就能自动的列出各家保险网页,通过信用卡完成保费支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易保网上保险广场致力于为保险买、卖双方及保险相关机构和行业提供一个中立、客观的网上交流、交易的公用平台;帮助客户轻松了解、比较、购买保险;帮助保险公司和保险人通过网络新渠道开发客户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帮助保险相关服务机构和行业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4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模式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国目前的保险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第三方保险网站,即独立的保险网,他们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或附属于某大型网站,他们是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客户提供技术平台的专业互联网技术公司。前文所提到的中国保险信息网(china-insurance.com)、易保网上保险广场(),都是目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第三方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将自己定位为向保险从业人员提供资讯的一个内容提供商,它为保险的内外勤人员提供从保险新闻到行业知识的各类专业信息,属于保险业内信息提供商;而以“网上保险广场”命名的易保网,将自己定位为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保险业各方提高效率的网上平台,它包括b2b,b2c两种电子商务模式,致力于为行业中的各方提供一个交流和交易的技术平台;第三类为直销平台,如网险,它以的身份通过网络进行保险销售,从销售中提取佣金。以上是我国目前第三方保险网站定位的三大种类。

第二种模式是保险公司自己开发的网站。例如本文所提到的太平洋保险网站,平安的,泰康在线,以及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cn等等。应该说,随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在我国的日益完善,现在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建有自己的网站,这些保险网站,大部分处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即利用保险网站一些有关保险公司文化、保险产品及服务的简单介绍,还没有真正的网上保险业务。这类网站主要在于推广自家公司的险种,进行网络营销。这是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发展电子商务所处的阶段,但是也有像太平洋保险公司这样的保险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到了互动、在线交易这样的阶段。2001年,太保集团公司新成立的电子商务部对太保网进行全新改版,网络销售和服务功能大为提高,网上支付功能基本实现,成为b2c业务中重要的销售渠道。太保网建立至今,网上b2c销售总计实现收入3500多万元,其中在2003年5月,一位北京客户在线购买“安居理财保险”,成功通过太保网网上支付10万元保费,成为太保网开通以来最大一笔金额的网上交易,展现了电子商务作为公司重要销售渠道的发展前景。

5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保险电子商务发展是涉及到保险公司各类资源整合,涉及到公司所有利用互联网(包括internet与intranet)、无线技术、电话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化交易、电子化信息沟通、电子化管理的活动,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保险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并逐渐成熟后,新的信息技术在保险公司内又一轮深层次的商务应用,是信息技术本身和基于信息技术所包含、所带来的知识、技术、商业模式等在公司内的扩散和创新。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我国保险企业将在现有b2c销售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电子保单和电子签章,策划推出电子商务专有产品,对保险网站进行全新的改版,以网上销售保险完全电子化流程为目标,继续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的建设,抓住未来网络保险快速发展的机遇。

面对信息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国保险业应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利用互联网进行保险宣传和销售保险产品以及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活动,并通过电子商务加强与国内外保险公司的业务往来和经验交流。我们相信,全方面发展保险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保险业的长足发展,使之以全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

篇8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相应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150-02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活动。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涉及一定的个人理财业务,其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个人理财业务。中国已经达到了基本小康水平,人们的收入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笔钱,如何让这笔钱带来最大利润,是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始于收付型的“中间业务”,2004年9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财富业务。自从中国加入了国际世贸组织,中国的金融领域受到了巨大的外来冲击,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改正缺点、完善体系、找到对策成为中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中国个人理财业务的投资方向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新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市场。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票和实业投资。在此种投资路径打通以后,理财产品形式上的创新层出不穷。二是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与利率、汇率挂钩的产品。

二、中国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

1.保险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中国的保险理财产品发展迅猛,同时也备受人民的欢迎。保险理财产品是资产配置的一种,虽然收益不高,但是相对安全稳健,适宜家庭进行长期的投资。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分红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超出定价假设的盈余部分按一定比例向保险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新产品,类似于股票分红。但是分红险的主要功能仍然是保险,红利主要来源于死利差、利差益和费差益三方面。当然,红利收益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相匹配的,上不封顶,但是也可能没有。投连险是人寿保险与投资的结合,它的保险内容至少要包括一项保险责任。它分设账户来投资,有的账户风险大,有的账户可能风险小,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账户之间选择资金的比例。但是投连险的投资风险完全是由投保人承担。

万能险与投连险有相似之处,但它有最低保底收益,而且它的投资风险对于投连险来说相对稳健。不同的理财保险面临的风险和投资收益有所不同,高风险同时意味着高收益。其中,分红险是风险最小的险种,同样的收益也较少。消费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但是不要忘了买保险首先买的是保障,不能够只顾着理财而忘记了保障自身。

2.公益性、专属性创新产品彰显理财业务价值。在教师节期间,招商银行特别发行了“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教师专享理财计划”,在原有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基础上突出了尊师重道的理念。随后各大银行纷纷出台相关公益性的理财业务,带来了一股新时代的理财潮流,打破了原有非公益性、专属性的理财业务。更有利于推进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获得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支持。

3.产品短期化趋势显著,期限结构具体分明。与以往同类型产品相比,各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08年所发行的全部理财产品中,期限在三个月(含)以内的产品数量占比达36.8%,期限在三个月至一年的产品占比达59.7%,而一年期以上的产品仅占全部产品3.5%。此举措获得了市民的良好反应。随后许多银行纷纷效仿,缩短理财产品的期限,使理财期限自由化。如工商银行“2008年第65期稳得利增强型信托投资理财产品”的期限为16天;中国银行的“博弈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分为14天、21天或1个月。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

1.从商业银行角度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员选聘上存在错误认识,一些商业银行简单地将信贷员、外勤人员、柜台人员等聘任为客户经理,对其不再进行更为专业系统的培训。而这些人员可能在工作中按原有工作的思维方式为客户所提供服务。从而使客户不能得到相应全面服务。(2)硬件设施不完善,一些银行虽然成立了理财中心或个人业务部,但在内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以及网点布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银行机构设置及布局没有充分论证,结果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浪费。(3)银行的信誉、口碑,也是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客户经理采取不正当手段拉客户,银行可能赢来一时小利,但损害了多年积累的声誉,得不偿失。另外就是不注重银行自身的形象宣传,如产品形象、职工形象、实体形象及银行信誉等。

2.其他一些外部因素。居民现代金融意识不强,由于金融领域不了解,加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过分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大多数居民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使居民的思维定格在一个相狭窄的空间,墨守陈规。只相信最为稳定的长期存款和短期存以及国库券等,而对一些稍微风险较高的个人理财产品望而却步。由于目前受政策、法律的限制,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达到大融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现在中国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规模、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3.信托财产集合资金用于贷款可能引发潜在风险。由于央行对信托贷款利率下线没有规定,因此信托贷款可以规避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下限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另外,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商业银行对用款单位放贷,但由于信托贷款与信托理财资金不在商业银行表内核算,因此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不用计提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基于此,中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展了与信托挂钩的理财业务,筹集资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贷款。

信托贷款对银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属于表外业务贷款的信用风险,完全由购买理财产品投资者承担。在此情形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对借款人一般不会进行授信尽职调查,对贷款用途也不会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特别是贷款大部分在异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一旦用款单位出现还款风险,担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担保责任,将会给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

四、针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1.积极培养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中国各大商业银行从事个人理财业务时,应该了解自身内部机构特点。带领团队中优秀的专业人员,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客户了解更多相关新产品的信息,使其接受新产品、新思想、新理念。达到银行与客户的共赢。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也要从客户利益出发,要致力于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客户量身定做相关计划,满足客户的需求,推荐适合客户的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提供符合客户潜在需求的理财信息,提出资金汇划、转账的最优途径,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等手段来达到客户资产的保值的目的。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操作处理流程,全天候、全方位、多品种的面对面、互联网、电话等多样化渠道和一站式服务,VIP 客户的绿色通道和服务等方式,以实现客户在快节奏环境下对便利性的要求。此外,理财中心也可提供理财沙龙服务和专家理财顾问服务等,举办理财知识讲座,推介金融新产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2.创新理财产品。个人理财的重点是理财产品,关键是如何增加客户资金,如何为客户带来最大利润。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组建领导小组、科技部门、各业务部门,在充分研究并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快理财产品创新:对汽车消费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个人质押贷款等热点业务简化手续,放宽条件,改善服务,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优势。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如开发理财软件,开发功能先进的“理财通”定活期储蓄自动转换业务等,不断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技术含量。做大做精“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寻找与国外银行在理财服务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跨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综合。

3.培养专业性强的理财客户经理。在众多的个人理财产品中,如果缺乏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这种产品也不用发挥其最大的力量。因此,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是个人理财的关键一环。建立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认证体系。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已经开始在中国着手培养理财师。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持的理财师资格认证考试也将在广东、浙江等11 省市开展。

参考文献:

[1] 个人理财的通用原则[J].安徽水利财会,2007,(3).

篇9

[关键词]农村保险;跨越式发展;市场开拓;产品创新

一、农村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一)农村保险市场所经历的四个发展时期

1.20世纪80年代农村保险业务的启蒙期。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虽然建立了部分乡镇保险服务机构,但遵循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都是在地方政策的统筹决策下开展业务,保费收入主要是政策划拨式的经营收费方法,保险独家经营,险种单一,企业缺少活力,业务发展缓慢,规模不大,但也为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

2.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保险孕育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延伸,保险经营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保险经营企业主体开始逐渐增多,业务发展也开始精细化,产品呈现多样化。此时的农民对保险的认识已逐步形成粗浅意识,部分农民已开始涉足并购买保险,这一时期被称为农村保险业务的孕育期。

3.20世纪90年代末期农村保险的复苏期。1996年以来,国有保险公司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实现与国际保险业的接轨,实行了产、寿险分设经营,并把保险业发展推向市场化运作。这一时期,受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以及行政干预手段的削弱和保险市场主体增多的影响,竞争也由平和转向激烈化。保险业也由城市业务竞争发展到农村业务开发的抢夺战。同业间的竞争有效激活了农村保险市场,农民对保险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晰。这也促使农村保险开始复苏起来,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农村保险业务的复苏期。

4.2000年以来农村保险的快速成长期。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竞争态势的加剧,特别是推行“大营销”发展战略,有力的推动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使我国的保险业更具世界性的竞争魅力和竞争实力,竞争也由国内保险竞争转向同国际保险的抗衡。而此时的保险业,城市保险竞争如火如荼。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许多保险经营企业开始纷纷由城市转向农村业务开发。大面积的入驻农村又大幅度地灌输许多农村保险经营理念,这使一部分农民从感受保险到接受保险和热情购买保险。

(二)农村保险已逐步成为农业地区业务发展的主战场

对于广大农业地区,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发展的立足点应该在巩固提高城市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农村业务,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实践也证明,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新的业务增长点。

1.通过市场份额比较可以看出农村潜力巨大。以中国人寿商丘市分公司为例,2006年8月份,商丘分公司在有5家市场竞争主体的情况下,市场占有份额为78.5%,其中城市寿险期交业务市场占有份额已达89.7%。

2.通过增幅比较可以看出农村市场发展很快,城市增幅趋缓。城市期交业务近三年的增长幅度为:2003年5246万元;2004年5299万元,增幅1%;2005年5568万元,增幅5%;2006年8月相比增幅为4%。农村业务近3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003年1892万元;2004年2271万元,增幅20%;2005年2952万元,增幅30%;2006年8月相比增幅为3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城市占有绝对份额,但发展速度缓慢,再实现大的突破难度较大。所以,新的增长点应该瞄准农村市场,让农村逐步成为业务发展的主战场。

(三)制约农村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落后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农村保险的发展速度。一方面,以我国独特的家庭家族为核心,养儿防老,风险自预的观念由来已久,由于保险宣传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这种根深蒂固的老观念还没得到彻底消除。另一方面,有些偏远地区文化落后,闭观自守,导致一些农民对天灾人祸仍持“宿命论”观点,还没有真正接受到转移风险的新观念。

2.营销网点偏少制约了农村保险的发展速度。农村保险虽然涉足时间较长,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使营销队伍发展缓慢,现有网点很难覆盖广大农村,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客户感到收保费有人问,出了险情无人管,这种服务不到位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保险信誉,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速度。

3.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为农村保险设置了不应有的障碍。近几年,随着保险主体的逐渐增多,农村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个别员工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了急功近利、误导客户的行为。加上新设置的小民营股份公司,仓促上阵,人员素质差,故意夸大产品功能,扰乱了农村市场,此举严重挫伤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为农村业务的发展设置了不应有的障碍。

二、实现农村业务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

1.农民逐步走向富裕之路,初步具备购买保险的能力。当前农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多数农民正向小康迈进。到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3325元。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且大多数农民都有了不同余额的存款。农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要考虑保障投资、子女上学、养老医疗和抵御风险等与保险有关的问题,相当多的农民具备了购买商业保险的经济能力,可以说农村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保险准客户群体。

2.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保险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在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领域、消费需求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别正在缩小,农民越来越意识到保险对自身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受气候条件和生产环境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疾病也是中国农村居民致贫或返贫的主要原因,而保险可以作为农民转移风险和降低风险危害的“减震器”。购买保险是抵御风险不可替代的选择,特别是农民渴望得到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所以,保险理应成为农村建设小康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护身符”。

3.保险机构已经具备了大力开发农村市场的基本能力。当前,国内外各家保险公司在积极开发大中城市业务的同时,对广大农村市场都在进行逐步渗透。国内多数公司已在农村启动保险业务,一些保险公司已具备了机构网络遍布城乡、人力资源分布各地的有利条件,在开拓农村市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先行开拓农村市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农村保险业。

三、实现农村业务跨越式发展的举措

1.发展完善农村营销网络体系。首先,设立一个稳固的营销网络体系,着力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开拓能力强,并且具有农村特色的营销铁军。每个县设立一个农村营销部,根据地理位置每三个乡设一个营销分部,每一个乡设一个营销处,逐步达到每个村至少有一名营销员,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扩大覆盖面,更有利于绝对占有农村市场。其次,通过设立规范化的营销服务网络,使保险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真正把保险进农村,保险进农户落到实处。其三,苦练内功,提高员工素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教育员工熟知保险内容,笃守职业道德,坚持客户第一,忠于保险事业。

2.加大保险宣传力度。宣传工作首先解决农民参保的思想观念问题,农村普遍存在怕老无所养、怕病无所医、怕天灾人祸、怕因学致贫。因此要教育引导农民通过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投资理财保险等,解除后顾之忧,转移风险隐患,达到稳定生活,逐步富裕的目的。

3.设计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设计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是实现农村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内容。开办农村保险业务,既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使业务富有弹性和灵活性,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又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现状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原则上要先开发低保费、低保障、责任宽,农民易于接受的险种。要改变过去险种单一,针对性不强,风险责任小,与农民需求差距较大的实际,除了对原有险种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外,应重点开发设计一些收费低、保额低、责任宽、保大病的适销对路的新险种,满足农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解决一人得大病,全家致贫、返贫的问题。如针对农民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教育和婚嫁大事,把投资重点转向子女身上的实际,积极开发适应少年儿童群体的险种;针对农民家庭主要劳动力群体,最需要风险保障的特别需求,积极开发农民意外伤害及附加住院医疗保险、健康险等险种。险种设计要坚持从农民的购买能力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来考虑,做到手续简便,交费灵活。在展业模式上,积极寻找切入点,应按照医疗、教育、养老的顺序宣传,走以短险为突破口,以短带长、以长促短,大力发展农村个人业务,实现以直销带营销,以营销促直销的发展之路。

篇10

关键词:供电企业;医疗保险;岗位保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42-02

新一轮健康普查显示,我国从业人员疾病发生率普遍提高,一些特殊行业从业者常会发生多种疾病,严重影响了在职人员的健康水平。针对职业疾病或意外伤亡事件多发的局势,国家要求用人单位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为在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机制,使其能积极投身企业现代化经营改革中。供电企业员工常会遇到危险性作业任务,鼓励职工参与医疗保险对其本身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保障措施,同时也为企业福利政策改革提供了条件。

1 我国供电企业发展现状

供电系统是传输电能给用户使用的主要服务平台,借助供电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能源调控失误造成的资源浪费率。供电单位是电能供应管理的主要部门,其应当以安全调度管理为中心,加快新时期安全供电作业的建设改革,保障地区用电传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在所有电网调度中,雷击是自然界对电网破坏的常见问题,自然雷电瞬间引起的强大电流,可造成供电线路烧坏、变压器烧损等。另外,若供电设施长时间暴露野外作业,也会因雨水、冰冻、暴晒等因素,逐渐产生不同形式的危害,进而对电力传输带来诸多的损坏作用。表面上,电力系统故障对供电设备造成的危害,实质上也是电工人员作业面临的一大隐患,每年我国超过30万电力从业人员,因电力检修与维护操作而发生意外事故,涉及赔偿金额超过2000万,这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如何在供电企业经营中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这就必须要借助医疗保险,既能减小员工伤亡治疗费用的支出,也能降低了企业承当的风险损失。

2 医疗保险的作用

政府除了借助国家辅助政策外,也借助了金融业提供的医疗保险服务,倡导员工参与医疗保险活动以提高生活保障指数,以获得更多方面的生活保障。虽然医疗保险属于盈利性的保险模式,但因其意外赔偿额度较高而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且在城市地区已经普遍推广开来。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保险公司开始将市场战略中心转移到企业区域。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医疗保险的具体作用:

2.1 保障员工生活

传统观念认为,保障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应依赖于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给予的帮助,以社会保障基金为基础向员工提供物质帮助,解决其实际生活的基本需要。伴随着社会改造进程的加快,国家财政支出中心转移到了经济事业发展中,对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专项基金额度略有控制,若长期依赖于社会保障基金解决企业居民的生活问题,这在现实执行中是很难实现的。未来企业保障制度应借助医疗保险功能的发挥,为员工提供国家资助以外的保险服务。医疗保险属于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但其经过较长时间的改革发展,已经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保险服务体系,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提供专项保险服务,充分保障了员工投保的利益。

2.2 加快企业改革

电力行业发展关系着我国事业建设的整体实力。新时期为了解决企业医疗保险改革存在的困境,地方政府开始拟定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员工在改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医疗保险融入供电企业经营与发展,这对于新企业建设而言是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完善企业社会保障机制提供更多的支持。大部分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方面拟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可以向员工提供诸多保险服务,加快了新企业面貌的改革进程。例如,保险公司在推广企业业务期间,提供了理财保险、健康保险、定期寿险、意外保险、少儿保险和养老保险六大类,几乎涵盖了企业保险机制的各项内容。

3 电企业职工参与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医疗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及“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筹资原则,运用医疗资金,保证人们公平的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换言之,医疗保险就是当劳动者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根据供电企业经营特点,企业员工参与医疗保险必要性分析需结合企业、员工等双方面。

3.1 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效率与收益高低成正比,全面提升日常生产效率是电力行业改革的重点。员工参与医疗保险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医疗保险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医疗保险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证了劳动力正常再生产。

3.2 维持收入均衡

我国目前依旧坚持着“按劳分配”的大生产模式,供电企业在员工薪资分配方面必须保持均衡性,这样才能缓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职员参与医疗保险能够有效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使供电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生产活动,且相处融洽。例如,医疗保险通过征收医疗保险费和偿付医疗保险服务费用来调节收入差别,是政府一种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3.3 保障社会安定

保险本身就是对意外事故的安全保障,参与医疗保险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医疗保险对患病的劳动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是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重要社会机制。就供电企业来说,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会接触到高危性任务,特别是电力故障检修与调试人员,常常发生触电伤亡。借助医疗保险可对意外伤亡者提供救治保障,维护了社会安定与和谐。

3.4 促进和谐建设

当前,我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医疗保险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医疗保险和社会互助共济的社会制度,通过在参保人之间分摊疾病费用风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型社会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此外,保险公司利用投保人缴纳的保险金,可支援国家其他事业发展,为各类基础设施改造活动提供了资金方面的

保障。

3.5 优化资金收支

从相反角度来说,若供电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医疗保险,促使企业创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这对于内部资金收支也具有调控作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另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这样就强化了企业资金收支分配的有效性。

4 保险公司需积极调整业务模式

市场营销是保险公司推销产品的主要方式,拟定市场营销方案有助于加快保险产品的销售速度,并且全面提高产品的有效销售率。保险公司向供电企业推广保险业务的经验不足,所编制的营销方案与供电企业实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一是方法,营销方式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业务推广的成效,保险公司未考虑供电企业员工投保意识的局限性,对企业保险业务的宣传力度不足,减弱了员工积极参与商业投保的意识;二是优惠,首次投保缺少足够的优惠力度,削弱了供电单位员工参加商业投保的兴趣,也降低了保险产品的销售量。保险公司应深入分析供电企业潜在的保险市场以及供电企业员工参与投保具备的潜在收益,保险公司在业务模式方面需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从实际业务推广情况分析,保险公司应当针对供电企业的实况拟定业务方案,这样才能向供电企业全面推广医疗保险业务。不仅方便了企业职工的保险服务,也能为自身业务创造更多的收益。

5 结语

电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搞好电能资源优化配置是供电企业经营改革的重点。为了促进企业职工参与电力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企业必须要为员工提供优越的福利待遇,使其在职业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并且对未来职业道路提供人生保障。供电企业要深入分析员工参与医疗保险的必要性,以及企业内部投保资金额度的综合控制,编制适合供电企业员工投保的医疗保险方案,这有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周转。

参考文献

[1] 薛原,赵虹.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省劳动厅副厅长张列加答本刊记者问[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9,(1).

[2] 韩良诚.我国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海南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J].经济研究参考,1996,(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