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审美、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课程在丰富课程种类、提高小学教育水准以及丰富学生生活方面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1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各学科教育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审美、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课程在丰富课程种类、提高小学教育水准以及丰富学生生活方面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美术教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尤其在新课程理念或标准下,如何充分有效发挥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值得我们思考。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2.1塑造审美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塑造学生审美意识方面。进一步的,审美意识是指学生在初次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以美学的思考方式把握其内涵、意义与精髓,而并非运用单一的感性认知或理性思考。因此,加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也就是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塑造与提升,学生只有首先掌握好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与提高才能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塑造学生审美意识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首要体现,是决定其他审美环节与审美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2.2培养审美理念
除了塑造审美意识,培养审美理念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体现。具体而言,审美理念是指学生在具备审美意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认知以及审美态度,并且能够将以上两者体系化、思想化与理念化。如果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不以培养学生审美理念作为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的目标之一,那么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意义以及教育功能都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培养审美理念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另一体现,是决定小学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意义的关键因素。
2.3提高审美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塑造审美意识与培养审美理念方面,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作用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从根本上来说,塑造审美意识与培养审美理念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然而,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还需要有丰富的审美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即美术作品赏析水平与美术作品实践水平,两者缺一不可。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3.1以塑造审美理念为改革与创新的灵魂
通过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功能为审美意识、理念与水平三个方面,因此相应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以塑造审美理念为改革与创新的灵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审美理念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中,尤其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制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取、教学质量控制以及教学成果评估等方面都需要以塑造学生审美理念为核心。尤其注重美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检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2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改革与创新的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改革与创新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美术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丰富,包括美术德育教学法、鼓励性评价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等方法的应用与实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种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并设置配套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引领小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带其进入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3.3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此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参与率、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性以及美术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努力。并且还需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与理念,即放弃以学生美术成绩作为考核主要依据的做法,坚持以学生审美水平作为美术课程掌握程度的主要标准。因此,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还要求教师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并且因材施教,既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赏析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实践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具备丰富的绘画经验。同时,教师还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的审美动力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学生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把握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既不能孤立、片面地发展某一种小学美术教学功能,也不能追求“大而全”式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最为根本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的教育发展对策,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双管齐下”,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国章 单位: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剑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09).
[2]徐利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07).
篇2
一、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以课本为基础的前提下,拓展课外知识,并且研究每位学生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等,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本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课本也应进行改变。与传统课本相比较,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课本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模块,其中必修有5本,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选修有4本,以课外拓展为主,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指数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的同时,引入函数的思想,并将指数的性质作为函数教学的重点,同时注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初中课本与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课本相比较,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课本是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传统课本的继承与创新。如在数学《指数函数》时,教师应尽可能地结合实际,抓住传统教学与教学改革的相同点,挖掘课本中指数函数的基础知识,运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1.转变教学方式。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与课程模块的重新编排,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改变。这种改变不是单纯地摒弃,而是创新地改变,吸取传统教学中好的一面,摒弃不好的一面,形成与新课程改革教育模式相结合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应与学生互动交流。这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教学方式,不存在任何的等级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彼此交流、启发,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了情感交流,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其次,教师应与学生合作探讨。这是教师与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加强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重视专题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其他人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首先,自主学习。这是完全依赖学生自觉性的学习模式,其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时间观念及自我能力,学生要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其次,合作学习。这是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研究性学习。这是围绕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模式,由学生自主发起,教师则作为指导者,其最大特点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的自主能动性,还培养了研究意识。
作者:李娟娟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实验〈瀚思〉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实施能力 途径 方式
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的时候,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由于老师们在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准备不足,在新课程面前的不适应性也逐渐凸现出来。因此,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从我校的情况来看,在刚进入新课程实验时,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不适应,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学科为本;教学方式不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意识不强,满堂灌还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不适应,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分数为主要标准。另外,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创新意识等方面也有明显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极好机遇。为此,学校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重点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把“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水平”作为提升教师素养的主要内容,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的一件大事。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需要;提高我国教育科学水平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个教育改革政策。新课改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我们下一代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因此,我们对此要高度重视,以课改主人翁的思想自觉把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我们基层教师应当是课改的先锋,应是课改阵地上冲到最前的勇士。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要讲求奉献,积极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及时总结经验。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他的“立教之本”。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一种落后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一种落后的教育;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提高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和提升新的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现在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把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审美、艺术放到同一水平线上,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知与情相统一、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以及身体素质并进的素质育人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教师既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又要正确处理好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从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学习目标确立的前瞻性,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教材使用的合理性,课外延伸的创新性,学习评价的综合性、发展性,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等方面都应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重要举措。如果说学习培训是帮助老师转变教育观念的话,那么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促进老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园地,因此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必要途径。两年前,我校优秀教师李素艳参与《创设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和研究》省级课题的研究,编撰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被我校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研究成果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行性的保证。在这一研究基础上,学校又组织了一个课题组,由校长作为课题负责人。研究的课题是《倡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在几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学案引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引领,预先学习课文,完成学案中设计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学习后,在课前交给老师,授课老师在审阅学生完成的学案的基础上,再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课堂上,让学生自学的成果充分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刻地讨论,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地方,变成师生情感交融、信息交流的地方,变成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和增强自信的地方。这一课题的研究持续了一年,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新的理念得到了强化,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自信得到了增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享受了快乐,体验了成功,增长了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学案引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课改精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知识文化水平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教材的改革。与旧的教材相比,新型教材的知识的范围更广更新更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加上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给教材带来了无限生机。还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加强,学习空间更大,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将更多更深。还有新教材里知识的外延不断扩展扩深,课外的知识、信息的来源的广度加大与深度加深,再加上新教育资源的不断开发,教师需要的新知识将会越多越新。如果我们教师还抱着“一本通书教到老”的思想;如果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将无法指导好学生的学习。过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应更改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不断鲜活的泉水。
五、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篇4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体育;健康;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21-1.5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开展,许多体育教师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误解,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分内之事。
一、体育课改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教学内容过分围绕学生体育兴趣来安排。从表面上看,依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却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有些教师把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或内容打入冷宫,置之不理。譬如田径项目,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乏味、耐力要求高、负荷量大的田径项目不感兴趣,所以有的体育教师主张在体育教学中放弃田径教学,然而平时的表现表明:学生体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度的下降。殊不知,田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基础,它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势: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
忽视基本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必要的技能教学和体能的训练。他们认为:体育课上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就达到了要求,而学生是否掌握体育技能并不重要,因此许多体育教师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游戏课等。
新课标明确要求:运动技术学习是学生保持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之一;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体育学科文化、对体育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了解毕竟很少,对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体育课上的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获得体能和技能的进步、生活能力的增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核心,使每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
把“以人为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能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等。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盲目合作,流于形式。体育新课标强调合作学习,不少体育教师以为合作就必须分组,有时还错误处理成一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如果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尚可成立,如果问题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这种做法则极不可取。事实上,体育教材中绝大多数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样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违背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规律。殊不知,有时候体育课堂上暂时的沉默,恰恰是思维的紧张与活跃,迸发出来的往往是富有个性的见解与独具创见的观点。
二、课改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尽管我们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新课标和新课改的一些现代教育理念,逐渐的被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所接受,而且,许多体育教师已经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
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师都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贯彻落实新体育课改的精神,体育教研、培训活动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形成了重研讨、重实践、重互动的教研风气,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和大的促进作用。
为实施体育新课标的体育教材的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材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的体育试验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建议
为了防止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全面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们必须理清观念、明确方向。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使之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这是我们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
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否定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相反它明确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体育课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领导,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要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对新体育课标试验两年来喜和忧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4(1).
篇5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为推动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已呈现出可喜的一步,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1)、现代化教学设备少,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不熟练。(2)、教法生硬、不灵活。(3)、平时教学仍主要靠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4)、学生仍靠听、记为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用的少。(5)、忽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缺乏情感交流、主要以问答式解决问题等等。
为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学校,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必须对现行的课题教学进行改革。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1、以“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一切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总目标。
2、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学习与探索的氛围,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3、坚持“民主”是基础,“人本”为核心,“创新”促发展的教育理念。
4、以开放性课堂教学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性。
5、探索具有特色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6、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
7、尽可能多的利用和变换教学方法。如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式教法等。
8、面向全体教学,分层次辅导。
9、充分利用现代、直观的教学手段上课。如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等,提高教学效果。
10、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创新教育观念。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4、探索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5、创造性利用课程资源。
6、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上课。
7、探索教学评价方式。
四、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新授课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3、巩固拓展,自主评价。
(二)、复习课
1、自主整理。2、合作体验。
3、汇报交流。4、总结评价。5、练习深化。
(三)、讲评课
1、总结测试,引入课题。
2、自我评价,试卷分析。
3、合作交流,补救练习。
4、整理汇报,课堂小结。
(四)、活动课
1、提出问题。2、小组探究。
3、合作交流。4、自我评价。
注意事项:
1、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板书设计要美观、条理、清晰。
3、及时撰写课后反思。
4、可以布置创新性作业。
五、课堂教学改革基本程序
1、探索构思阶段
展开教师研讨会,认清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建议,形成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
激励、引导教师学习本方案,研究教法、学法,教育教学理论,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3、研讨交流阶段
开展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等评比活动,分析、交流,总结经验。
4、总结推广阶段
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完善教学模式,撰写实验报告,推广创新经验。
六、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
1、正确处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常规教学管理的关系。
2、不能只求课堂形式,应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3、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4、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式。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09-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重审,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学合作中的参与表现、情感体验和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的状况。即使关注了教师的行为,也是为了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这就是课堂评价“以学为主”的表现,从而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的“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应基于什么样的原则?出发点在哪?
首先,应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统一起来,“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发展。
其次,发展性评价决定了这个教学评价不是终结性的,应该是形成性的,诊断性的,不但要对现在的课堂负责,而且应对课堂的将来负责,也就是说,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第三,评价者与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有共同的关注点,这个关注点就是课堂上的学生的状态,课堂教学评价“以学为主”,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状态才能实现,离开了学生,效果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评价“以学为主”,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那么,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到底如何表现呢?
二、我们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判
(1)参与维度。新课程特别强调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一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要看有的学生是否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有机结合起来,视为一体。(2)交往维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一看课堂上是否有丰富多样的信息活动,二看课堂上的学生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3)情绪维度。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状态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的情绪状态会激发学生更加专注,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生成。一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要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情绪。(4)发展维度。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面的学习更有信心,充满学习的欲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为了促进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稳步推进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北京市确立了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为: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把评价作为改革目标的六个具体目标之一,目的是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的形势,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关心学生学什么和想什么,关心他们怎样学和怎样想,关心他们当前的学业成绩和发展水平,更关心他们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可能性。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并关注教育质量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标。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加强对学校的督导与评估,促进学校发展。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一所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强对学校的督导与评估,规范其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效益是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校的督导与评估重点在于建立学校内部评估与学校外部评估有机结合、政府督导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机制。加强学校的外部评估要加强政府督导的专业性。把督导作为使学校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手段,通过督导报告告知学校家长及地方教育团体,学校教育质量及其标准是否达到要求。把督导作为发展工具,通过评估结果帮助学校根据评估中提到的长处和短处来制定改进计划。通过督导为学校提供国家教育信息,在知识和信息方面支持学校。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全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的变化,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师评价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建将在新课改理念下向纵深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 盛.关注教育评价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
[2] 卢 江,杨刚等.中小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美云.课堂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
篇7
【关键词】新课标 师范生 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10-02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的教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迫切任务。尤其是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已成为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生物教学论、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一部分渗透在中学、高中的生物学课本中,与中学生物教学对接。这些课程对师范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其技能技巧,培养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新课标为指导改革这些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以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环境,才能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岗位,确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课改内容的渗透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能够胜任中小学生物教师岗位的毕业生。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我们发现应届毕业生在大学课堂上所学往往不能与其所从事的中小学教学工作接轨。通过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师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大学课本的专业基础、专业基本知识掌握扎实,专业素质比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师范生刚刚登上讲台充满了热情,也愿意把知识奉献给学生。但他们忽略了对中学教学工作所用的教材、教学规律、教学手段、教法的研究和掌握。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大学里专业学得好,将来走上讲台就一定能教得好。因此,当他们参加教育实习或参加应聘真正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他们往往缺少把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中学教学的能力,因此,在真正走上教学岗位时,常常需要一段适应期。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被动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勤于思考动手,培养学生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使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毕业生走上中小学生物教学工作岗位时可以尽快胜任教学工作,缩短适应期,就要改变生物教学论等课程的传统教法的传授,加强中小学课改内容的渗透,使他们的教学能力适应中小学教学实际。
二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训练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生物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教学实践,如试讲、实习、说课等。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走上讲台进行尝试教学。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指导他们编写教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教学基本方法的运用,通过尝试教学,使他们掌握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生物教学论这门课的认识。
第一,聘请优秀中学生物教师走进大学课堂讲观摩示范课,让师范专业学生感受自己与中学生物教师的“距离”,或选择不同角度的高水平的示范音像带,让学生学习观摩,而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如何上好中学生物课,当好中学
生物教师。总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使学生走近中学课堂教学,对将来的职业角色有整体观。科学制订教学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在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第二,利用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是实践性很强的新型的教学方法,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采用微格教学法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过程实施优化控制,以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在生物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中科学制订与实施微格教学计划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心环节。微格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可以适时调整教学,强化长处,纠正不足,完善教学技能。运用微格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在此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理念,体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提高生物科学师范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必须改变生物教学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多注重加强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
三 加强说课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说课要阐明这样教的理由。教学要求以科学的方法传授科学知识。说课是为了克服只凭经验,照搬教参书上课的非科学。
教师应多给学生开设“说课”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专题讲座,请中学生物教师进行说课示范,让学生学习“说课”的特点、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说课的内容、要求等。
1.说课的内容
第一,说教材。说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教材的脉络,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详细说明每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为以后哪些内容提供基础,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材的前后联系等。说教学目标,在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应十分明确,在说课中应着重阐述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说明如何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来确定每一节课的目标。说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教学重点是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决定的。教学重点往往是学科中最基础的概念、原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中学生而言,缺乏感性认识的、逻辑性强的、思维要求较高的知识属于难点。
第二,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中教学方法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组合,要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确定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主要内容。说每一章或每一单元的课时,重点讲述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各个环节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说板书设计。教学中,板书是教师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能起到引导学生注意、思考的作用,影响教学效果。
2.说课的训练
微格教学法是实践性很强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说评,要求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又要说出每节课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使整个教学过程动态化。同时还要说出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使教学有理有据,同时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把设计好的说课方案以活动方式呈现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或几个说课技能反复训练。对学生讲课的内容进行录像,然后播放,让大家共同观看、评议,针对某个教学技能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练习,以达到不断完善说课技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加深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规范教学行为。它不但可以训练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师范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提高未来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让他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学会积极面对各种变化和困境,改革生物教学论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才能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真正提高他们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早日成为教育岗位上的合格的且具有新教育理念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冉景盛、韩宗先.中学生物教学论课加强师范生说课能力训练[J].科技创新导报,2008(33)
[2]鲁先文、程滨、赵克霞.新课程标准下的师范院校《中学生物教学论》的教学改革[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5)
[3]卢海啸、王琼秋、李桂芬等.运用元认知监控促进生物教学论的学习[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2)
[4]周燕军.谈师范院校微格教学中的测量与评价[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3)
[5]徐子仪、张忠诚.谈微格教学在师范院校教育实习中的作用及实施[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篇8
关键词 中学 田径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My Ideas on the Reform of the Middle School Track and Field Course
HUANG Zhenyo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 Standard",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 retrieval, interviewing experts, etc, conducting the study on how to set the content of courses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Health the First", thus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outstan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evelopment, hoping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s to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track and field; education reform
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素质教育已成为今后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心,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特点。①在中学体育中,田径这个传统运动项目以其自身的特点,对于发展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顽强意志力有着直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学教学的改革,现有的田径教学还有其欠缺之处,实践证明改革田径教学,要从注重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着手,达到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
1 中学田径教学的近况
1.1 中学田径课教学内容设置片面
现今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基本上是以某个田径项目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以完整技术教学为主,通过掌握某项目最低要求的完整技术为目标,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目的。②由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等现状,让其在短期内掌握一项完整技术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也就造成了课堂上的学习变成了一种任务,而学生也是半知半解。内容的单一,教师采用单一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就理所当然。所以,把田径项目中某一个单一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则过于强调目的性,体现不出教学大纲的弹性,也不符合当前以 “健康第一”为宗旨的教学要求,必须改变这种内容单一的田径教学模式,使田径教学更加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1.2 中学田径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采取的适宜手段。方法的独到和有趣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技术动作。教学方法的采用针对不同的课程没有实施相应的改变,这种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固定化,学习被动。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给课堂带来新颖,从而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一模式的教学久了,学生对课堂会有预见性,导致教师把握不好课堂的流畅。
1.3 中学田径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合理
长期以来田径教学评价体系一直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评价这两个层面上,学生的绝对成绩是田径成绩评价的主要评价依据,其根本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学段的中学生因遗传、生活条件及早期训练等多种影响的制约,体力差别要远远高于智力差别。③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没有一个特定的评价标准,学生在上课时的努力与否在综合成绩上也体现不出来。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规律,为每位同学都能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使他们都能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 针对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的对策
2.1 丰富田径课的教学内容
丰富田径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田径项目自身的特性,并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合理的设置田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呼应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实现课程的总目标和各领域的具体目标。新课标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这样就直接的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极大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地处山区的学校课间可以安排野外中长跑、爬山发展腿部力量,利用地理环境设置障碍跑等等。因此,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去传授知识,做到课内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另外在平时的田径教学过程中,也可穿插一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如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Flas等教学内容,可把背越式跳高的过杆、标枪投掷的最后用力等难以掌握的动作可通过媒介很好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与丰富,是广大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给了学生偌大的自主性,同时也就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困扰,以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可能再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中学田径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更新教学手段,向着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中多启发、多诱导,发散学生的思维,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在田径教学中,还可采用“一主多项选择”的教学。 “一主多项选择”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现实状况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几个非田径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自我锻炼的欲望。这部分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在田径课主要内容的前面或后面都可,一定要在教师可控的范围内监控练习。
2.3 田径课程评价的更加合理
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传统的田径课考核都是技术能力和理论试卷相结合,这种评价标准注重目的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田径课的现代考核标准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包括学习态度、理论能力、技术能力、技能能力四个部分,其中学习态度有平时考勤、各种作业、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组成;技能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展示能力、组织能力等。这种评价体系全方面、多层次的体现了每一位学生的学期学习情况,更好的反应了教学效果,真正的使过程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田径教学必须改变竞技观,教学内容设置应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调整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改革是必然的,田径课程更应结合自身的特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中学田径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
注释
篇9
一、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观念过于僵化,根本无法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等指导思想的要求,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方式,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的教学实践。因此,要进行小学体育改革,改变原有的僵化的教学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
但是在进行教学观念转变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理解偏差、肤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以致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部分体育任课教师错误的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理解为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活跃,而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体育兴趣和体育动机是否被真正的被激活。其中,将快乐体育曲解为在体育课上学生完全没有压力、没有限制,做做游戏,嘻嘻哈哈就是上好了一堂成功的体育课,而却完全不去关注学生是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虽然体育任课教师认识到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固有的思想和理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以至于教学形式变了但是教学的本质内容却并未有所突破;其次,部分小学体育任课教师的工作量过大,除去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以致面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在改革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指导。在推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和学校给予教师的仅仅是口号性的,很多体育教师无法通过这些口号性的指示充分的理解和认知改革的本质要求,以致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督促、完善,力求实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
二、 教学方法的优化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通常是“填鸭式”的或者是“训练式”的,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下,体育任课教师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只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直观的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灌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则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的重视体育技术教学,只关注体育技术动作的传授和训练,却忽视了对教材中有吸引力的内容的挖掘,给学生造成了体育课枯燥乏味的印象,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因此,要进行小学体育改革,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
要优化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创新。在选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有意识的创造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例如:游戏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等均为不错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 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保障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是教学关注的主要内容,因此,课程教学评价也通常单纯以对学生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测评作为主要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本身固有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体育观念的培养,无法发挥课程评价真正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要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为改革的实施提供切实的保障。
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将评价方式从传统的终结性的评价转变为过程性的评价。小学体育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不是选拔和甄别体育人才,因此过程性的课程评价方式相较于终结性的课程评价方式而言,更适用于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到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发展以及学生本身所固有的差异,能够使评价更为全面和科学;其次,课程评价的指标应尽量的多样化、全面化。要改革和完善小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测验成绩定乾坤的评价模式,尽可能的使得评价指标多样化和全面化,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均可纳入评价范围,从而使得评价更为科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体育任课教师均应不断研究、积极实践,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前提、以优化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为保障,力争将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勤儿,陈金凤.美国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对比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05).
[2] 蒋新国,肖海婷.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35-01
在文化高度发达,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所显示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并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影响的不断加大,不少教师出现了信息技术占据小学语文课堂的论调,似乎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那么,传统的传道授业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而被摒弃?新的教学方式一定就很合理吗?的确,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如了鲜活的力量。是不是我们传统的口语+粉笔+黑板的传道授业教学模式将为时代所摒弃呢?那就让我试举一例,让大家对流行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一位教师在上《春天的手》公开课,该老师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其次,老师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春天的自然风光的视频。接着,老师开始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文章中的一段朗诵,老师配乐,还可以画一幅春天的画;唱和春天有关的歌曲;跳和春天有关的舞等。然后,交流评价。最后,读古诗《春晓》,合唱歌曲《春天在哪里》结束。乍一看,这位老师还还真花了很多功夫,而且学贯文理,通晓艺术,可谓下足了功夫!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所广泛看到的公开课的流程,毫不夸张地说,这似乎成了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改革公开课的通用模版。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到,所谓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学方式”,其实就是将与课文有关的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纳入了课堂,从而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模式显得更加灵活而热烈。我曾听过某校的一位老师说过,“什么叫优秀课,学生喜欢就好!”。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真的应该像那位老师说的那样,或者像前面所述的那位老师般的上语文课吗?
对此,笔者实在难以苟同,当前的所谓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远非完美,相反,笔者认为,如此的教学手段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教学主体及目标淡化
仍然以上述的案例为例,我们看到,在这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同语文能够沾上边的,只有两个步骤,识字和读古诗。这两个步骤占整堂语文谭的比重有多少呢?我认为,应该不会超过整个教学课时的1/3。那么,我的问题就此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学习的主体是谁?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很简单,目标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得学生达到一定的文学修养,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学习的主体自然应该是学生;那么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自然应该是课文了。如果说上语文课用不着课文,或者说,课文只是为了让学生识字,那选择课文就大可不必了,还不如一人一本《新华字典》呢,又全面,又小,又省事!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不用费力编教材,教学成本也可大幅下降,何乐而不为?!从三个问题来看,除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所谓的“学习”的主体外,其余两个问题几乎没有得到一点解决,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完全干的都是无用功,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空间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二、语文教学的功能性丧失殆尽
基于第一点的讨论。韩愈在《师说》中如是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如本文中所设的案例,该老师是否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和“解惑”呢?如我前面所言,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远非认识汉字那样简单,识字是学习语文的最为基础的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学习语文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为学生以后接受中等教育,甚至于为高等教育打下一定基础。而现如今呢?多媒体的介入,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但有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的内容呢?没有!课堂教学中更多讲究的是学生如何积极,却没有更多涉及教学的重点内容,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的内容,语言驾驭能力的培养远没有被放置到其应该具有的高度,所以说,语文教学的功能性丧失。这样的教学,无异于南辕北辙,教师越卖力,学生越努力,可能离原本的教学目标也会越来越远。
三、评价标准的失衡
事实上,对于多媒体教学,在小学开始以前,就已经在中学,尤其是在大学的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在小学所谓的“新课程标准”影响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课件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学生的喜爱程度似乎比课程内容本身更加重要,于是,小学的课程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技巧也是大学和中学远不及的。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是否应该把学生的喜爱程度纳入成为一个重点考察指标?从法学上讲,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他们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小学生还没有成人那样的成熟的头脑。那他们的判断的可信度呢?要知道,问题的实质远比表面重要,而小学生往往看到的只能是一个表面现象。当然,笔者并不反对合理的课堂气氛的调节手段。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用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但是,在具体应用时,要把握好“度”,信息技术是辅助课堂教学的,要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的这个辅助作用,不能让其代替了整个语文教学,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培养独立思维的重要性
- 下一篇:绿色化学核心内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课标下的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