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独立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独立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批判性思维 重要性
英语教学作为现在重要的一种教学学科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更能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近几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一些弊端,尤其是在低年级以及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的英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近几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培养对象在各学科中的不断出现并且发展,其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也不断的受到人们的重视。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改变英语教学中以往单一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弊端,更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来促进人才的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陪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1.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情况下通常会从事物本身出发去思考相关的问题,不能够做到独立思考。而批判性思维能够使人们以自身的评判标准去认识事物,不局限于事物这一范围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具有这类思维优势的,能够使得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看待实际的英语学习,客观的去认识英语相关问题。除此之外,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往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过多依赖于老师的教学,难以形成独立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来对相关问题做出判断。
2.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目前大多数的英语教学中,仍以以往的教与学为中心。教师进行着知识的传授而学生也被动的接受着知识,使得整个英语教学环境缺乏活力,缺少创新精神。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进行单词的朗读以及句子的读写,并且明确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记忆。在实际的课程中教师也只是按照传统进行教学,学生大多数情况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同时也缺乏主动的思考问题。这种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以及思想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通过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得培养能够使得独立的思考问题,并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加工处理,产生新的思想产物,这有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相关实践探索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不足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因此,要想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问题才能使得他们用自身的思维方式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并且能够多角度的来思考问题。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减少学生的被动地位,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对知识以及问题提出疑惑,这样能够在很大层面上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能让学生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核心,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率先更新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教学观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更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能够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充分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对相关英语对话等可以利用实际的多媒体进行特定情境的创造,让后使得做生能够直观的体会这类知识,从而在自身思维里主动的创设这一情境,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S。
3.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英语教材中很多内容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相关问题,并且要求学生积极的创造相关情境去实际,加强认识能以自身的评判思考方式来思考问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类问题,例如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有着非常特定的社会背景,这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依据一定的方法来把这类情境转换成相关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教学任务之一。所以分析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培养措施进行思考是相当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养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暴露。其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采用灌输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现象尤为突出。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一线教师对此现象的危害认识模糊,甚至产生偏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呢?又将通过何种途径来进行养成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孩子必须的能力也是一种需要在教学中培养的习惯,尤其是要学好数学的孩子,这种习惯必须从小学数学教学就开始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让他们独立思考,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是我国教学目标的重要要求。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全面培养在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进学生智力水平;其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能力;其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将独立思考提升为自觉学习行为等。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次,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不单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基础是要有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欠缺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偏重于接受式学习。教师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学生则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这样一来,在课上,教师控制着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成为整个教学的权威;在课下,课本和参考书充斥在整个自习环节,成为盲目抄写和记诵的标准。学生只能依赖于教师,服从于教师;只能依赖于课本,服从于课本。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只能主动放弃独立思考,成为一名甘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好
学生”。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只是片面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经了解,目前小学生每天要学习 3 到 5科课程,用时高达十来个小时。一天下来,超负荷的课业负担使他们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这就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更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创设以学生为主角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灌输式、接受式等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严重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之所以如此,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教学氛围呆板、不活泼,全部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就必须要创设以学生为主角、民主、活泼的数学教学氛围。
(2)选取新颖有趣、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经调查,84% 的小学生认为目前的数学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提起学习兴趣来。然而,数学却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出新颖有趣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教授 10 以内加减法时,可以根据每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身体中的数字(如手指等);在教授100以内加减法时,就可以利用算盘、火柴或自制小模型等一些道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篇3
[关键词]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抛砖引玉法。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到了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解释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篇4
农村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在各个科目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反过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展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创造性思维特点及重要性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和别人有不同观点,敢于怀疑,敢于推陈出新,具体为思维的独立。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在教育上主要体现在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更新自己所知所想,打破自我的条条框框。
2.多向性
多向性主要是从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看待某个问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得到各种不同问题的答案,然后从这些答案中选择出最优答案。
3.跨越性
跨越性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表现为省略联想思考,能够直接把某两种知识联系起来,在思想上能够对某几种知识或事物进行直接转换。
4.连动性
连动性表现为看到某个问题后,能够立马想到相关的问题,然后发现他们之间共同特点和相似之处。
5.综合性
创造性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综合性。创造性思维把大量的概念、事实和材料综合在一起,加以概括整理,组成科学概念和系统,能够对现有的知识或者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课改改革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之一,积极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此阶段的心智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创造性思维为教学重点,使农村学生能够缩小与城里学生的差距,从而实现统一发展。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与城市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存有一定的差异,其具体教学策略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农村小学生读书不易,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很好学,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把握好课堂时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入一定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因为好学,他们一定会把所学到的东西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小学语文的基本能力是听说读写,但是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低记忆力时期,所以,教师要加强在听说读写上的教学,要积极为小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不同的听说读写任务发展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但是农村小学在教学设备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需要不断发挥其想象力,是对某一些事物的质疑与否定,那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学生正确的质疑与否定进行肯定,并且从旁协助。小学生处于思维非常活跃的阶段,想象力非常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很多的文字描述都需要靠脑海中画面的想象来辅助理解。所以说,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小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质疑与否定,从而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
(四)开展语文活动
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实现,一般是以课外活动为主。农村小学生对于自然世界都比较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一系列与语文有关的教学活动,让课外活动变成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平台。
(五)案例分析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写作题中,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发现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个要求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说,在春天组织学生出去踏青、春游,把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所有感觉通通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然后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同时,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关注,这样才能够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一、调查数据分析及教学建议
1 对预习的看法。调查数据:选择“不必预习”的,初一、初二分别为32%、30%,而初三仅为8%,绝大多数是水平较为一般的学生;选择“要预习,有问题请教他人”的,三个年级依次为3%、4%、18%。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在初三复习教学中,由于知识容量大,思维强度高,教学节奏快,因此,迫使多数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再带着问题去听课,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加上初三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及学习自觉性的不断提高,从而为思考性预习提供了保证。在初一、初二的教学中,由于英语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进行思考性预习极为困难。为此,教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习工作处于自由状态,表现在前三项的选择上数据较为平均。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和督促,并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以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对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的态度。调查数据.“习惯独立思考”的选率最高(61%),选者为中上等学生;“偶尔有所思考”的选率其次(26%),选者多数为中等学生:选择“与左右同学商量答案”及“等待老师讲解”的仅为少数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分别占8%和5%。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交谈中,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和能力等诸多原因,这种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坡度和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3 对作业的态度。调查数据:“先思考,做不出就问同学”的选率最高(52%),主要以中等或较高水平的学生为主;“必须通过思考后独立完成”的选率其次(35%),选者为具有较高或以上水平的学生:“边做边对答案”及“先参考别人的答案,再完成作业”的选率较低,分别为9%和4%,选者均为学习一般的学生。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整天在一起学习,相互之间可商量、讨论、参考的机会较大。这本无可非议,但长此以往,一旦形成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将会对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心理及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此外,这种作业“共享”的做法,不利于教学信息真实有效地反馈,以及教学进程、策略和要求的反馈。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教育学生懂得独立完成作业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调查后的尝试与启示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有着相关关系。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多媒体
前言
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创新水平的要求较高。目前,此专业仍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其就业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创新性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部分。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空间结构以及素描等为主,是培养学生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专业课程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信息化时代,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均开设了网页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素质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1]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言更是如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是确保人才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多媒体未发挥价值
当前,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均已引入多媒体教学。从理论上讲,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但由于高校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价值,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媒体设备多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而存在,其价值并未得到发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不大。
2.2教学开放性差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仍在教室内进行,学生的学习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较为严重。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各行各业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若将学生长期禁锢在教室内,学生将很难获得与外界接触、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其思想会逐渐僵化。
2.3教师与学生无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途径。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或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通常作为课堂的主体存在,利用整节课堂的时间教学。在此环境下,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当中,独立思考能力差,学习兴趣极其低下。[2]长期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容易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阻碍。
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多媒体教学
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室内装饰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第一,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室内装饰的典型案例,搜索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第二,课堂上,在讲解到某一设计方法时,需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最典型的设计成果,如室内颜色的布置方法等。第三,将设计成果拆分开来,要求学生对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如要求学生分别分析男性、女性以及婴儿三个群体卧室颜色的布置方案等。采用上述方法教学,优势如下:第一,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相比,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第二,将设计成果拆分开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设计理念理解的深入性,进而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3.2开放式教学
将开放式教学理念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装饰之美”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第一,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义为使学生学会从人文以及色彩搭配等角度,充分欣赏装饰的美感,以及使学生独立设计出具有美感的装饰设计成果;第二,将学生带出教室,与装饰制造企业合作,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主动了解装饰;第三,在观察装饰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主导者不断为学生讲解各个装饰的特点,使学生积累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第四,带领学生回到课堂,通过提问的方法,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感受,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行设计一种装饰。采用上述方法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能够挣脱课堂与书本知识的禁锢,真正走入艺术的海洋,感受艺术品的创新价值。同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艺术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够将创造性思维体现在设计成果中,进一步提高其创新性水平。
3.3互动性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单独开设“设计比赛”课堂。第一,课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以5~8人为一组,共同设计一套艺术品。第二,课上,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后,需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三,教师要求每个设计小组的代表讲述本组的设计理念及创新之处,并组织学生从美学等角度鉴赏各小组的设计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思路集中到艺术品上。第四,课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进一步阐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动手增强创造性思维。
3.4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单纯采用总结式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失偏颇,应在总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形成性评价联合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理念的创新性水平以及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共同纳入形成性评价考核过程中。将上述几方面的内容以量化指标体现在学生的期末成绩总结中,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使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4结语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低的问题,专业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设计能力,提高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设计的独立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水平,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篇8
一、转变教育思想,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关注了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又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二、注重实验探究,开发实验教学的动机功能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样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激活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例如,对于食盐能否溶于水,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下列问题:问题1:食盐能否无限地溶于水中?问题2:食盐能否溶解于其他溶剂(如酒精、汽油)中?对于问题1,既然学生有“食盐能溶于水中”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实验学生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设置这一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通过动手实验,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问题2,这一问题属于扩展性实验问题.从实验探究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并不难.但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有意义的.通过实验问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体会科学方法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
交流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应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对于学生实验和第二课堂的趣味实验,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以前,要填写实验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注明操作者.实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实验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意境.新课程概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质疑、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思维,解决悬念,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和科学的魅力.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实验探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在实验中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获得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化学的机会,实现从“读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方向发展.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关注学生;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和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此,新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在各校实施着。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下面就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学习习惯。
一、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改以来,教师们都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的学生也不像以前那样胆小不敢发言。常常是教师的问题只问到一半就有许多学生说:“我知道,我来,我来……”或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坐好,举着小手,当老师点名回答后,其他学生是垂头丧气,唉声一片。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无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心听讲。“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
教师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认真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有随便打断、插话等。有做到老师要求的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一颗星;如果表现不好的就给予批评或在评比表上画个三角号,表示特别不认真,须努力。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二、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希莱特尔说:“ 教育最主要的是教会人们思考。”……这些名人名言都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不断汲取各类知识的重要武器!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尤为重要。课改后的教材在编写上重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用的北师大教材还特别安排了“探究活动”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整本教材的编写特别强调让学生发现规律。例如:第二册“生活中的数”,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在数数的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而是出现四位小朋友在数数,每人都说了三个数,还有三个数让学生接着数。他们不仅有正着数的,还有倒着数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发现规律,才能正确填数。再看比大小的练习题53-36( )54-36、57+38( )57+34用常规的方法是算出左边式子的得数与右边式子的得数后进行大小的比较。而这些题目都可以不用计算,通过认真思考发现规律后直接比较。刚开始有些学生不爱动脑筋,都喜欢去计算。因此我就组织了几次比赛,让学生感觉到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规律,很快完成计算。这样大家都会认真思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应用数学的习惯
篇10
1.“跳跃性思维”的定义
跳跃式思维是指一种不依逻辑步骤,直接从命题跳到答案,并再一步推而广之到其他相关的可能的一种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在部分资优学童或自闭学者身上很常见,而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这种思考模式更慢慢成为了主流。因此,现时对这种称呼有另一种叫法,叫做选单式思考。)
2.“跳跃性思维”的本质特点
跳跃性思维本质上属于发散性思维。它除了具有灵活、新颖、变通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以外,超越常规思维程序、省略某些中间环节是它的主要特征。因为任何思维过程,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通过科学抽象,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三部分,即出发知识、接通媒介和结论性知识。所谓接通媒介,即通过接通有关的联系,从而导出结论知识的那个(或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就逻辑思维而言,其媒介是概念形式的知识;就形象思维而言,其媒介是形象形式的知识。跳跃性思维省略的常常是接通媒介的部分或全部。它可以是横向跳跃,也可以是纵向跳跃,还可以是不同层面的跳跃。因此,可以说跳跃性思维是更高层次的发散性思维。
二、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跳跃式思维在过去一直都在学校被忽视,甚或被老师刻意压抑。当时的老师认为,没有因由的想到答案,会打击有序的思考模式,并养成学生寻求侥幸的心态。到后来随着批判式思考的提倡,教育界对这种独特的思考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以改变了应对方法。而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得到我们教师的认可、关注和研究。
三、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的现状
“跳跃性思维”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上还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因而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相关的论述少之又少。然而,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跳跃性思维”在小学生的思维表现中确实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大量存在。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思维的品质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跳跃性思维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跳跃性思维在不同学科上表现出的活跃性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数学学科所表现出的思维的跳跃性或许要比语文、英语等学科要多一些;而语文学科由于其涉及的内容的广泛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跳跃性思维则要比其他学科中表现得多一些,尤其是在进行创作、语言表达的时候。音、体、美、科学等其他艺体学科也有学生跳跃性思维的表现空间。当然,跳跃性思维的活跃性也是因人而异,因学生的思维发展、年龄特点等有迥然不同。
四、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同其他思维品质一样,跳跃性思维的品质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培养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跳跃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发散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所以,适时对学生进行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时机
小学阶段是培养跳跃性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表现出以下特点:(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这段时间,如果引导得法,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均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作为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跳跃性思维也能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下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
思维的跳跃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小学生思维的跳跃性思维能力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起点的跳跃: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跳跃:能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跳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小学生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1)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跳跃性
在科学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标新立异者。他们往往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上的结尾进行扩散性思维等。
(2)创造氛围,多方法、多角度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为此,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跳跃性思维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
5.正确处理好跳跃性思维与“跳跃性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 上一篇: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
- 下一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