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传球练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传球练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篮球传球练习方法

篇1

关键词:高校公体;篮球教学;四角传球

前言: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它不仅需要个人技术高超,更需要与伙伴的配合。篮球技术的合理运用,完全是通过战略决策和战术组织体现出来的。个人技术发挥,不能理解为单独存在的活动,它存在于集体配合当中。要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技能,必须在一定的专项设计中完成。本文经过训练实践认为,优化篮球四角传球练习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传接球技巧。

一、篮球四角传球练习的理论基础

篮球比赛的特点是素质、技术、智慧、心理、意志的全面较量,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双方相互对抗,攻守相互转化。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变化往往在一瞬间,具有突然性。因此,运动员不但要有精湛全面的技术,而且要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在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合理运用身体、技术和战术配合,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己长,制约对手。

篮球四角传球练习是结合传接球、移动、跑动换位等技术、传切配合、接球技术的综合性练习。它既可以作为传接球练习,也可以作为准备部分的热身练习,并且因其便于组织的特点在篮球教学训练中被广泛应用。通过训练实践认为,通过限定练习条件,改变练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练习效率。

作者简介:王广伟(1981-),男(汉族),山东聊城人。讲师,硕士,从事篮球运动教学与理论研究。E-mail:.

二、四角传球练习方式的优化

(一)设置标志物

四角传球练习要求队员采用弧线侧身跑的移动技术,所以它是传切配合得很好的辅助练习形式。但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往往容易跑直线,教师虽然多次纠正,却也很难收到满意效果。因此,需要在每组队员前三米左右的地面上设置标志物,要求队员在四个标志物围成的矩形区域外跑动。通过标志物限定,队员就会自然采用弧线侧身跑技术,避免教师多次提出要求,从而提高了练习效率。

(二)多球练习

高校体育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四角传球练习时通常采用1球练习,往往会遇到练习密度小、负荷低的问题。每个学生轮到一次练习机会就需要很长时间,练习次数太少很难起到锻炼效果,学生也会慢慢失去兴趣。因此随着练习熟练程度的提高,我们可以采用逐渐增加练习球数的方法,最多可用4个球同时进行练习。通过练习球数的不断增加,循序渐进地提高练习强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

(三)调整传球距离

比赛中队员要根据瞬息万变的场上形势运用不同距离的传接球方法。不同距离的传接球,特别是长传球的关键在于传球落点要准确。所以,传球练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准确控制传球方向和落点的能力。四角传球练习可以在半个篮球场地、23场地或全场进行,通过距离的调整可以锻炼队员不同距离的传接球能力,提高传球落点的准确性。

(四)改变跑动方向

篮球运动中的跑不同于田径中的赛跑,它既要求跑得快,又要求在快速奔跑中观察攻守情况,及时变化动作和方向,以便获得有利的攻防位置。练习时可以采用顺时针方向,也可采用逆时针方向跑动。教师通过发出信号改变跑动方向,以此提高队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队伍的跑动换位意识。

(五)运用多种传接球方法

传、接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互相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也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传接球练习时必须贯彻快速、隐蔽、及时、到位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队员根据场上形势运用各种传接球技术的能力。四角传球教学训练中可以综合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反弹传接球技术、单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双手头上传接球、运传球及跳起空中传球、背后传球、单手接球等多项技术进行练习,以此提高运用各种传接球技术的能力。

(六)结合练习

移动是篮球技术的基础。篮球比赛中,队员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动态中运用各类技术动作去完成攻守任务。为了争取比赛中的主动,经常采用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等移动方法。练习中可以采用侧身跑、斜插、上步急停等多项移动技术进行传球练习,从而提高移动技术与传接球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全场四角传球练习中可以结合行进间投篮技术,借以丰富练习内容,提高技术含量。教师还可以用规定连续传球次数等方法提高队员练习注意力,增强队员责任感。

篇2

一、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球感训练原则

1、应尽量增加接触球的次数。多练多触球是提高球感的有效途径,要增大触球密度,使学生在触球过程中对球的运行情况进行感知,并对下一次的触球进行自我调控,利用不间断的连续刺激强化,形成敏锐的球感。

(1)应由简到难,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防止学生在初学时望而生畏。同时,需适当变换教学手段,增强新鲜感和趣味性。

(2)应发挥第二信号系统功能。教师(或学生)要针对传球的情况,不断发出刺激信号,如用语言纠偏、报数、鼓励等,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帮助学生准确地或得对传球效果的反馈信息。

(3)要左右手并重且灵活多变。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强调左右手并重,特别要重视学生非投篮手的加强训练,并结合上肢和脚步,采用形式多变的肢体练习,提高全身协调运动的能力。

(4)应注重开阔视野。视野范围和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捕捉和判定刺激物存在的位置和方式,才可能发挥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功能。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和观察对获得“球感”具有重要意义,并要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

(5)应加强移动中的大空间、长距离练习。安排学生在以一个相对大的空间进行技术练习,客观上延长了学生与各种客体及背景的距离,在人与球、人与人、人与球篮的空间位置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使球感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有效地锻炼和发展。

(6)应配合实战情境。教师可在训练中安排模拟实战,多制造比赛气氛,使学生在被防守的压力下灵活运用各种传球技术,巩固和提高练习中初获的球感。

二、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球感”训练方法

在篮球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传接球“球感”训练方法一般包括三类:熟悉球性训练、结合基本技术训练、其他要素组合训练。但不管哪一类,具体到哪一种,都应该以传接球球感训练原则为设计依据。在此,逼着介绍几种在原方法基础上改进的训练方法:

1、左右互搏(单人自传球)

(1)方法。将自己的左、右手各视为传接球的双方,并相互是为对手,通过变换方式给对方增加街球难度。

(2)要求:①开始做指拨球、两手指尖互相传递练习或指端持球绕头、肩、胯传递练习。②根据技术掌握的情况,再做右手持球于体侧抛球经头至左侧,左手接球,左手再抛球,右手接球,连续抛接球的项目。③中间可穿插练习单手托球与肩上,然后手臂前伸,手腕做外旋动作,做单手传球的假动作的练习。④最后做大臂举在最高点快速扣腕传球至体后,另一只手接球。

(3)特点:①增大了“传接球”的密度,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传接球的难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②不受陪练者技术的制约可以独立完成。③对空间要求不高,可安排多名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联系。

2、互为师长(两人原地传接球)

(1)方法。两人相距4~5米,面对面站立,做各种传接球练习;也可两人传两个球进行练习。

(2)要求:①先做双手传接球的练习,后做单手传接球的练习,最后单双手混合练习。②在每个阶段的练习中,应多种技术交叉使用,左右手全面发展。如:在练习双手传接球时,应交叉运用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双手低手运球;再联系单手传球时,可左右手轮流运用单手肩上传球、单手体侧传球、单手背后传球等多种传球技术。③在以上练习中,关键是要求双方互为“老师”,针对传球要求,接球方要及时发出“偏左了”、“偏低了”、“到位”等信号。

(3)特点:①连续传距离、力量、速度相仿的球,便于精力练习调解传球的方向和速度力量,易于提高到位率,树立自信心。②在定位条件下,适当变换传球方式,有利于球感和基本技术练习的祥和渗透,并能提高对来球速度的预感能力和调节轻重秋的感知能力。③发出传球效果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巩固到位时的用力感。这种对反馈信息的输入、处理、再输出的过程,即是“球感”建立的过程。

3、全场不规则和对抗传接球

(1)方法。两人一组用一球,分成三、四或五组,在全场做不规则的移动传接球。要求接球后停留不超过1 秒钟立即找到同伴传球。在有防守情况下的对抗传接球练习,如,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或五对五。

(2)要求:①在无防守的练习中,要不停的移动,并保持不在同一半场,接球人要很快找到同伴传球;接球后球在手中不准超过1秒钟;出球要快而准。②在有防守时,手中停球不准超过2秒钟;防守组触球五次换位进攻组,防守者要积极抢球。③接球后不准运球、投篮;传球后要很快摆脱防守者去接球,可用掩护。

(3)特点:①结合实战,加大传球距离,提高传接球技术,巩固已获球感。②提高判断、反应能力,在空间位置不断变化情况下进一步强化球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篮球 篮球选项课 基础训练 注重 基本功 训练

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时、空的综合对抗的球类竞赛项目,其内容丰富多采,技术多种多样,竞争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在篮球教学中,尤其是篮球选项课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篮球技、战术和专项素质的训练,却很容易忽略对学生篮球基本功的训练,容易导致学生掌握篮球技术粗糙、战术理念不强,篮球意识模糊,最终,只得篮球之皮毛,而不得其精华。因此,在篮球课教学中,尤其是篮球选项课中,在基础训练中要更加注重篮球基本功的训练。

一、什么叫篮球基本功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类竞赛项目,具有激烈对抗和快速多变的特点,而运动员的智慧、技巧、素质、品质等都是通过技术动作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最基本、最简单、最本质的部分存在于篮球技术动作之中。篮球技术有传、运、投、抢和移动等,种类繁多,各类技术动作又有很多方法,不管哪个动作方法,从结构上来看,带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就是以手对球的控制和支配为主,配以脚步移动来完成各种攻守动作的。

1、手上功夫是篮球运动基本功的关键的内容,也是主要的内容

手对球的控制和支配,特别是手指、手腕对球的感应能力,是打篮球的基础,各种持球、控制支配球、争夺球的动作,都是通过手臂、手腕乃至手指的屈、伸、摆、拉、持、按、翻、转、点、抖、绕、拨等动作来熟悉球性和更好地控制支配球,使手对球能够为所欲为,达到手球一体,运用自如。

2、脚下功夫是篮球运动基本功的重要的内容

脚步移动是篮球运动的重要技术之一,更是篮球技术的基础,任何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脚的支撑和移动,通过脚下的蹬、伸、起、停、转、辗、滑、移等动作,才能改变身体的位置、方向、速度以及争取高度来摆脱或防住对手,配合手上技术更好地在与对手对抗的情况下完成控制支配球或争夺球的动作

3、在狠练手、脚基本功的同时,决不可忽视腰部的枢纽配合作用。

武术谚语说得好:“一身主于腰,力从腰间发”,“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等,都说明了腰部对完成任何身体练习的重要性。完成任何篮球技术动作,腰跨是必然参与工作的,只不过它是不直接作用于球,由于动作幅度小,在学习中容易忽略而已,其实,不只是腰跨的侧、弯、转、移,而且,还有腹、背、胸等部位的顶、挺、含、收等动作,这些动作对控制和转移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以及协调用力、保护球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良好的视野和敏锐的观察力是篮球学习者必备的基本功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完成任何一个行动都是为了争取时间与空间的主动权从而完成攻守的任务。所以,运动员应随时把自己的行动与所感知到的球场上出现的情况(即机会)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运动员有广阔的视野,很好的目测技巧和对时间与空间的感觉。所以,篮球基本功练习中,眼睛是前导,必须先行,尤其是在运球练习和脚步移动练习中,强调解放眼睛,始终观察场上的情况,保持视野开阔。

5、意识也是基本功练习中无形的内容

观察是判断的前提,眼神必然想通。“神”是指运动员应具有篮球意识的头脑,它是支配人体去完成篮球技术动作的指挥部。眼神想通就是运动员把所观察到的场上情况清楚地反映到头脑里,经过分析,对球场上的人、球、篮以及它们之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迅速地采取相应的、合理地技术动作来争取比赛的主动。正确的篮球意识的培养一是要靠在手、脚、腰跨等基本功训练过程中不断灌输、熏陶而形成;二是在不断比赛的成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而形成。

二、如何在篮球选项课中进行篮球基本功训练

1、在篮球技术学习中进行篮球基本功训练

篮球基本功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是:手是关键,脚是基础,腰是枢纽,眼是前导,意是灵魂,并互为作用,互为影响。因此,无论完成什么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求手、脚、腰、眼、意的高度统一,就像武术里面的“手、眼、身、法、步”高度合一一样。这些基本功的训练要在篮球技术的学习中要得到很好地贯彻,例如,训练运球的基本功,主要在手法上有正确的上引下按、左按右回、前推后拉的规格,使手上感应能力增强,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同时,脚下蹬、伸、起、停、转、辗、滑、移等动作要协调配合;腰与上体也要随着球的移动、落点、反弹的角度和速度,进行转、侧、移、倒等动作来控制和转移身体重心,配合脚步使人球速度一致;眼睛要得到解放,始终平视,观察对手和场上情况,养成始终抬头的习惯。

训练传球的基本功,,采用两人对传练习开始,通过胸前传球动作入手训练运动员的手上功夫,即手腕、手指如何用持、倒、伸、推、转、拨等动作来控制和支配球的出手。此外,还可以采用实心球来进行传球训练,即练传球的手法,又练腕指力量。训练中两人对传的方法很简单,,但练的是手上持、翻、转、屈、抖、拨等控制支配球的基本功,它为比赛中应变而出现的巧妙传球,做好了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基本功训练是整个篮球训练中重要的课题之一。

2、在篮球战术及比赛中进行观察力和意识等基本功的训练

篮球战术是由基础配合组成,基础配合是指两三个人之间有目的、有组织的攻守合作行动的配合方法。基础配合的训练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跑位意识、传球意识和配合意识。其次,在战术配合演练及篮球比赛中,学生逐渐能随时把自己的行动与所感知到的球场上出现的情况(空间与时间,即机会)统一起来,这就培养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了很好的目测技巧和对时间与空间的良好感觉。学生在比赛场上逐渐能积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需要运球,采用何种方法运球;什么时机什么地方需要传球,采用何种方法传球,传球提前量如何掌握等等。

三、篮球基本功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1、基本功训练要抓住重点,明确要求

篮球运动中传、运、投、抢、移动各种动作本身就包含多种功夫在内,诸如奔跑、发力、协调、观察等,练功中就应以手上功夫、脚下功夫为重点,注意手、脚、腰、眼、意的高度统一,苦练之下,其手必熟,其脚必快,其身自灵,眼明手快,意眼于行。

2、基本功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在选择练习方法、提出练习要求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渐进性原则。一般先采用比较简单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在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再变还练习形式,改变完成动作的条件,提高练习要求。

基本功训练应该从个人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2对2、3对3,训练的步骤为:首先在无防守情况下练习,掌握正确而熟练的手上动作和脚下动作;然后在有防守的情况下复习、巩固。,而且,基本功练习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

3、基本功训练要贯彻“精选多练”的原则

少于方法,精于目的。要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训练水平,选择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坚持经常练、反复练、单独练、集体练、配合练、对抗练,把基本功训练、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即严于动作之始,又活于实际的运用。

参考文献:

①韩之栋 浅谈篮球基本功. 篮球论文选编,1980.11

②谭朕斌 美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1

篇4

关键词: 篮球运动 双手胸前传球技术 教学方法

在篮球运动中,双手胸前传球是学生较为容易掌握的技术动作,是学生学习其它传球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出现错误最多的技术动作。在篮球运动中,双手胸前传球要求学生不但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而且注重传球的及时性、准确性、衔接性。

一、教学前的准备阶段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时,教师要把此项技术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明确教学的重点,采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练习要结合不同距离、不同形式来进行,使学生双手胸前传球技术得巩固与提高。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的重要性,进而通过辅助手段进行理论分析(如观看比赛、录像),引导学生认识双手胸前传球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领会到熟练掌握此技能的必要性,激发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双手胸前传球技术教学阶段

双手胸前传球是其他攻击性传球的基础。通过双手胸前传球教学,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动作定性。在动作定型后,逐渐加大传球距离,可以在难度增大的基础上巩固已形成的动作定型。在动作定型形成过程中,要经过动作形成、泛化、分化和巩固四个阶段。

1.双手胸前传球形成阶段。

此阶段的重点是抓住学生的持球动作、伸臂、翻抖手腕和全身的协调,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熟悉球性。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的循序渐进性和相关性。强调熟悉球性的目的是增强手对球的感觉能力,能提高传球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以下练习获得:①双手指腕连续拨翻球;②双手胸前抛接球;③球饶身体交换球;④单、双手后抛接球;⑤环绕双换球;⑥胯下两手交叉镇球;⑦进行间胯下“8”字交换球。

(2)建立正确的持球的动作概念。教师通过讲解、示范(侧面、正面、正误对比等)持球动作,使学生在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时,加深对持球技术动作细节的理解。第一,手部动作:两手手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握球的两侧后下方,掌心空出,持球于胸腹之间。第二,形成正确的肢体动作:两脚前后开立(左右)距离约与肩同宽,两腿微屈,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略收腹含胸,眼睛注视传球目。学生形成这一动作概念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徒手练习,可形成手中有“球”的感觉。在教学中,学生容易犯以下几点持球错误:①五揩没有自然分开;②全手掌触球;③两拇指距离过大或过小;④肘关节外展。教师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持球手法。

(3)建立正确的传球动作概念。教师讲解、示范(侧面、正面、正误对比等),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传球时后脚蹬地发力,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前伸,两手腕急促地旋内(由下而上转动),拇指用力下压,食指中指用力拨球并持球传出。球出手后,两手略向外翻(由内向外翻),其动作顺序为:蹬地―上翻―外翻―伸臂―抖腕拨指。传球距离越近,前臂前伸的幅度越小;传球距离远,则需加大蹬地伸臂和腰腹的全身协调用力,而且传球距离越远、蹬地、伸臂和腰腹的全身协调用力就越大。当学生徒手动作达到固定化、合理化时,可两三人一球,间隔3―7m进行有球练习的传球。传球的速度由慢到快,距离由近到远。在练习中,教师应做示范动作,促使学生理解、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这期间易出现以下几点传球动作的错误:①传球两臂用力不一致,或有推、挤球的动作,出球后两手交叉;②传球时身体重心过于前倾或中枢脚过早提起;③两臂过于紧张,脚站得过死,膝关节过直,传球动作不协调,连贯。教师应及时纠正错误,使其改正错误动作。

2.双手胸前传球动作泛化阶段。

学生在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后,在今后的练习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会发生技术动作的变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持球手法不正确;(2)出球后双手交叉;(3)用力推球,没有抖腕拨指;(4)双脚站得过死;(5)全身不协调用力。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及时、准确地纠正,在学生重新形成正确的双手脚前传球动作的同时,可缩短传球距离,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3.传球动作分化、巩固阶段。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已自动过渡到分化、巩固与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强化巩固正确的传球技术动作定型。

(1)移动传球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原地传球技术动作后,可让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移动对传练习,或进行传球游戏。这种练习方法可以解决学生多,场地少,球少的困难,同时增加学生观摩机会,提高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地掌握双手腑前传球技术。

(2)有防守情况下的传球练习。为了更进一步地巩固、强化传球技术动作,提高传球质量,可开设三防一守、四防二守等练习。教师在注重技术动作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传授传球意识、传球时机的把握等知识。

三、提高传球质量教学

学生双手胸前传球技术动作定型后,教师在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传球质量。这一时期应在巩固化阶段开展。向学生讲解球飞行的力量是靠伸臂、翻腕、抖腕和手指弹拨球,突然发力获得的。球飞行越快,出手一刹那发力越快;发力越缓慢,则球的飞行速度越慢。一般要求学生传出的球快、平、稳。强调球的落点准确性,一般在接球方的胸腹之间。在教学时,教师可开设一些趣味性或竞赛性的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双手胸前传球的质量。

四、双手胸前传球教学注意事项

1.加强对传球意识的培养。

双手胸前传球是其他攻击性传球的基础,在教学中也是先教双手胸前传球,后教其他传球技术。在这时期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传球意识的培养,应向学生介绍各种传球时机经验,逐步提高传球意识。

2.泛化阶段加强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在泛化阶段动作易变型,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一,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第二,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及时纠正错误,使学生顺利过渡到动作分化巩固阶段,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形成良好的技术定型。

3.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练习观念。

双手胸前传球简单易学,往往学生不加以重视,教师应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在训练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技术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才能真正掌握好技术动作,并培养学生意志的良好品质。

4.科学的安排练习。

学生处于身体发展阶段,尤其是女生易出现神经疲劳,表现出厌烦情绪。在练习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科学地安排练习。教学可采用重复练习法,双手胸前传球作为主授课一般不超过25min。

五、结论与建议

1.在双手胸前传球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传球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2.双于胸前传球可作为大负荷练习恢复阶段的内容。

3.双手胸前传球教学应结合游戏开展,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双手胸前传球是其他攻击性传球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叶国维.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刘承军.优秀蓝球运动员传球意识的探讨问题[J].大众科技,2007,(1).

[4]李茂,郝志伟.传球在球比赛中的运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3).

[5]谭清芳.传球技术在比赛中运用之我见[J].内江科技,2008,(7).

篇5

摘 要:篮球技术是进行篮球比赛的基本手段,如何取得最佳的教学训练效果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本文根据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结合篮球教学训练的特点及规律,对篮球技术教学训练实施程序控制。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

关键词:篮球;教学;应用;发展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对篮球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其衡量技术的标准,不仅仅是技术全面、准确、熟练,而且还要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快速、准确、稳定、可靠地完成各种动作,并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战术配合行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鉴于此,在篮球技术教学训练中,对其实施程序控制,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训练过程的监控,学生通过信息反馈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的目标

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只有按一定的步骤进行才能使学生系统、全面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

1.使学习者掌握全面、正确的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并达到规范熟练程度。技术教学训练的第一步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了解技术动作的方法及其内在的联系,即完成动作的顺序、完成动作时力的传递顺序及动作的节奏、方向、速度等。

2.逐渐把已掌握的技术动作有效地组合,使之成为实用的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并在比赛条件下合理运用技术。这一教学训练程序除了要求技术动作正确之外,主要任务是解决动作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组合技术教学训练时,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比赛中经常出现的技术组合进行筛选,再组合练习。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技术的改进、完善和创新。根据个人特点,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特长技术。

二、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的内容

把技术体系重新分类,以技术系统为教学单元,抓住技术系统中的典型技术为教学重点,积极地向其它技术迁移,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迁移形成规律,把篮球技术分成若干个技术系统并组成串联式结构,由浅人深、由简到繁、螺旋递进,使得整个教学训练过程系统有序、合理进行,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技术系统的重新组合加强了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者不仅掌握了各种技术,同时也理解并掌握了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技术的异同点。由于技术系统组合练得多,练得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篮球的技术种类繁多,但同一类的技术动作其动作结构大致相同。例如传球技术,可分为单手传球和双手传球两类。单手传球技术中的几种方法其动作结构基本相同,这就形成了一个“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身体状态、持球手法、球处于的身体部位、球的飞行路线。这四个基本环节是建立技术系统的分类基点,同时也是进行技术迁移教学训练的基础每一个技术系统中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最具代表的技术动作,称之为典型技术,学习者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这个典型的技术,之后再向技术系统中的其它技术迁移。迁移教学训练时,只需在技术的某一环节上稍加变化就能省时、省力地掌握整个技术系统。例如双手传球技术系统,只要掌握了双手胸前传球这个典型技术,改变出手的方向(向前下方出手)就是双手反弹球;改变出手时的部位(从胸前变到头上)就是双手头上传球。技术系统的重新组合,以技术系统为教学单元,整个系统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单个技术系统:包括移动、运球、传球(单手和双手两个子系统)、投篮(投篮和行进间上篮两个子系统)、突破、防守,六个技术系统。

两元技术系统:包括攻防移动技术、运球传球技术、运球投篮技术、突破投篮技术、防守对手技术。

多元技术系统:包括移动与运、传、投组合技术;运、传、投组合技术;传、突、投组合技术;突、投、防组合技术。

三、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的方法

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的方法要注意系统性。所谓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技术教学训练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根据篮球运动的规律和教学训练工作的发展规律,教师和教练员要掌握一系列的若干方法,其间具有内在联系,安排好运用秩序与教学步骤,根据学生不同的条件、水平及教学训练的进度,学生掌握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注意方法的系统性,并能及时由一种练习方法转换为另一种练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难度,强度和对抗性,促进技术一步一步提高。方法之间如何转换,技术之间衔接也十分重要的,根据安排好的秩序和教学步骤,什么时间运用什么练习方法,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又采用什么方法,都要靠教学过程中的深入观察,细致的思索。要有预见性。

根据以上的教学训练目标和内容,可采用以下具体的练习

方法:

1.体会动作练习法:可采用徒手模仿练习和减慢速度练习方法。目的在于体会动作顺序,对于学生建立动作表象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加深学生技术概念的理解。

2.分解练习法:这是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关键主要方法。即在练习中把技术动作按其动作顺序分解成几个环节,而后逐个环节解决,但主要应抓住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以便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

3.反复练习法:是为强化某一技术动作而进行的连续反复练习。此练习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完成该技术动作时肌肉活动的规律,如动作的方向顺序、用力方向顺序及用力大小、动作快慢与节奏等。最初阶段可用慢动作,逐步加快动作速度。

4.组合技术练习法:在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除了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动作定性,主要是解决技术之间的衔接,掌握各种组合技术,为在对抗件下运用技术打好基础。

篇6

关键词:拓展性思维; 初中体育; 三大步上篮; 教学应用

一、引论

笔者有幸参与了一次县市级体育公开观摩课,执教者是位年轻体育教师,上课的内容是前滚翻双叉转体180°接后滚翻和耐久跑二个内容。课上得非常成功,也得到众人的好评。笔者对其中一个教学细节提出另类的想法:在双叉滚翻起转体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个问题时,经学生讨论形成左脚在下向左转,右脚在下向右转的结论。教师并领导学生一起吟诵这个结论……这个细节看似非常好,学生也讨论得非常热烈,也有了“讨论结果”,非常迎合所谓的“探究性”教学秀。但这样“探索性成果”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当学生双叉起时首先要思考我是左脚在下还是右脚在下,再联想刚才的成果决定向左还是向右,非常“死板”。

如果在这个教学细节中,对向左还是向右转时,教师只要讲向左还是右转没有硬性规定,你认为向那边转“方便”就向那边转,请同学们自己去思考,留给学生一个宽大的拓展性思维天地,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人的生理结构很方便地完成转身动作。转体的结果和学生讨论吟诵结果虽然一样,但学生得到的最终结果是有差异的,后者的思维方法是拓展性思维或者叫发散性思维,前者是一种典型的聚合性思维。我们中国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拓展性思维。

拓展性思维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广泛应用天地,本文仅选用在三大步上篮教学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

二、拓展性思维的原点——《篮球规则》的引述

笔者找来一本2006年经由中国篮协审定的《篮球规则》。

25.2规定(P41—P42)

25.2.1对在场上接传球的队员确立中枢脚

双脚站在地上时:

——一脚抬起的瞬间,另一脚成为中枢脚。

移动或运球时:

——如果一脚还触地面,该脚成中枢脚。

——如果双脚离地和队员双脚落地,一脚抬起的瞬间另一脚成为中枢脚。

——如果双脚离地和队员一脚离地,于是该成为轴心脚。如果队员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落地停止,那么,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25.2.2对在场上控制了传球并已确立中枢脚的队员的带球行进。

双脚站在地面上时:

——开始运球,在球出手之前中枢脚不得抬起。

——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移动时:

——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开始运球,在球出手之前中枢脚不得抬起。

纵观上述《篮球规则》对中枢脚确定后,在做传球、投篮时可以“跳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之前双脚不可回落地面,这是对《规则》的解读,也是拓展性思维的原点。

三、用拓展性思维教三大步上篮(非课时计划)

1.理清中枢脚确定的《规则》定界——拓展性思维的起点。

在理清原由的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用示范讲以身说法地向学生就中枢脚确立的《规则》定界,以及中枢脚的转动方法,离地前题等都作详细的“司法解释”。组织学生进行原地双脚着地、单脚着地、接球持球后的中枢脚确立。跳起接球双脚落地、二脚先后落地后的中枢脚确立。运球结束持球后的中枢脚确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情形持球确立中枢脚学练后,非中枢脚尝试向各种方位跨出、回收,身体以中枢脚为圆心的各种方向多种度数的转动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角篮比赛”,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中枢脚确立“司法实验”,并用比赛中所出现的“个案”进行“今日说法”。在学练中学习《规则》。在《规则》学习中推演《规则》。使学生对《规则》有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2.用上步传球做拓展思维教学的切入点

在学生理清各种前题中枢脚确立的《规则》定界和“司法解释”后,组织学生原地持球上步传球、运球中接球上步传球、跑动中接球后上步传球的练习。在练习前教师必须先示范讲解,特别是运动中接球再上步传球的每个环节,一定要交代清楚,如运球持球接上步传球中,要向学生讲手持球脚着地即运球结束,运球结束时中枢脚的确立等细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5米以上上步传球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再诱导学生接球时可跨出一大步(强调空中接球)接球再上一步做传球动作,这样诱导的目的可使学生理解跨大步接球可接近传球目标,便于传球,同时为三大步上篮,第一步要大做好伏笔。有了上述的动作铺垫再进行大密度、大时段的迎面“上步”传球练习、比赛。传切入球练习、定点运球——传球练习、角篮球比赛,经过这样大密度、大时段的练习和比赛后使学生的各种情形的上步传球有了较完整的理性认识和深刻的本体感知。

3.投篮与运动中传球技术的嫁接——拓展思维的射点

投篮技术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打篮球的最终目标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投篮技术把篮球投进篮筐。所以投篮技术的掌握与娴熟是篮球运动员及爱好者所追求的高端目标。面对普通初中生和众多的投篮技术,我们可选择从原地的双手胸前投篮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入手。教师在示范讲解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清投篮选择瞄准点方法,投篮用力方法,尤其是手指拨球出手技巧及各手指的分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无篮筐的空对空投篮手上技术的学练,篮下正对篮板的某一区域进行投准练习(不投篮)、篮下侧对篮板,教师根据人与篮的角度确定瞄准区进行投准练习(不强调进筐),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球投进篮筐,学练的热情也会随之高涨。教师则抓住时机应势利导向学生介绍擦板球瞄准点的选择方法,改变角度与距离再向新的瞄区进行投准练习,在大量不同角度、不同距离(适中)做对篮板瞄准区投准练习后,逐步过度到对篮筐的瞄准投篮,教师同样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瞄准点确定方法及距离与抛物线高低的关系等,再组织学生进行原地的投篮学练……

在扎实的原地双手胸前和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掌握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原地持球上步跳起投篮学练。在跳起投篮的学练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入小巨人姚明的话题,导出高跳高位出手的目的——接近篮筐,提高投篮命中率。同样组织学生进行大密度大时段的空对空无球筐和有篮的多种方位不同距离的上步高跳投篮学练。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高跳高位投篮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跑动中接球上步传球和运球接上步传技术的练习。然后教师进行三大步上篮示范,并要求学生把三大步上篮与运球接上步传球技术进行比较。这样一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两者只在最后的目的的不同:传球与投篮的不同。教师应势利导出:三大步的一大目的接近篮架,二小的目的是有利于高跳,高跳高位投篮的目的是缩短球与框的距离,利于提高投篮命中率。组织学生进行大密度、大时段、多方位、多种距离的三大步上篮练习,篮球教学比赛等技术实践。

最后教师示范三大步低手上篮、勾手投篮、篮下转身投篮等投篮技术,留给学生去拓展出更多样式的投篮的技术……

四、拓展性思维教法与传统教法的甄别

拓展性思维教法是以某知识点为原点进射线型的一步步拓展开来,在篮球三大步教学过程中,先以《规则》对中枢脚的界定为原点,对原点知识和技能有了较透彻的理解和体验后,再从原点上步传球、运动中上步传球为拓展思维的切入点,在中枢脚确定、运动中上步传球等脚上动作有了较熟练的把握后,投篮动作才粉墨登场。通过原地双手胸前、单手肩上投篮的学练到原地上步高跳投篮,再从原地高跳投篮过渡到运动中上步高跳投篮,最后用运动中上步传球与三大步上篮相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既学会三大步上篮较完整的技术,同时在比较中也给学生各个体留下了拓展性的思维,其教学结果使学生不仅学到技术而且会活学活用技术去作拓展性思维,使学生不仅知道其然还知道其所以然,学生最终得到的是“渔”而非“鱼”。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教投篮技术,再教三大步上篮的脚步动作,并充分强调一大二小三高跳,在地上做各种记号,有的甚至标上左脚右脚,让学生踩着步点,苦练三步脚下动作,最后把投篮动作一结合,组织学生练习完成三大步学练工作,学生的确也学会了三大步技术,但学生对三大步上篮技术的内涵与外延知道的却甚少,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得到是“鱼”而非“渔”。

五、结束语

本文从一节体育公开课的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引论,提出“拓展性思维”教法的论点,并就常见的初中“三大步上篮”教学为载体进行申论。在教学过程用①理清中枢脚确定的《规则》定界——拓展性思维的起点。②用上步传球做拓展性思维的触点③投篮技术与运动中上步传球技术的“嫁接” ——拓展性思维的射点,并与传统教法进行甄别。

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果

传统教法 投篮与三步技术的简单结合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拓展性教法 从中枢脚确定开始环环相扣步步拓展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 温梦.篮球规则[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 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

关键词: 篮球 快攻战术 训练方法

在篮球实战中,快攻战术是由防守转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对方未布置好防守之前,创造出以多打少、在进攻位置上的优势,果断、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进攻战术。合理地运用快攻战术,不仅能节省进攻的时间,而且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比赛中快攻时机的把握是球队发动进攻的关键,所以发动快攻,不仅要使球员时刻树立快攻意识,而且必须做到全队思想统一,善于抓住每一次快攻机会力争得分,在进攻次数上超过对手,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

一、快攻手段

1.利用跳球发动快攻

在跳球时,跳球队员要事先观察前锋同伴的位置,充分利用自己的身高(一般是中锋球员)和弹跳,将球拍击给自己的前锋同伴。在另一侧的前锋快下,第一个接球的前锋迅速将球传给快下的前锋,接球后运球上篮得分,或是第一个接球的前锋直接上篮。

快攻战术是篮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攻战术的锐利武器。快攻战术最能体现篮球运动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特点。

2.获得后场篮板球后发动快攻

争抢后场篮板球是发动快攻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抢后场篮板球时,首先要顶篮板,其次抢到篮板球的队员要先看前场,如果同伴快下,必须将球长传给快下的同伴,使之上篮得分,或迅速一传把球传给接应后卫,二前锋快下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3.利用抢断球后发动快攻

快攻往往是从防守开始的,利用严密大强度的防守,使对方球员在传球、接球、运球时出现失误,我方积极主动抢断,而后组织快攻战术,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争取比赛的主动权。无论是抢断或是利用对方失误而发动的快攻都会迅速掀起一个小,可以鼓舞本队士气,增强队员的求胜欲望和自信心,直接打击对方士气,为本队打好下面的比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快攻技术的练习方法

1.二人短传边路上篮配合练习

这项练习是两人之间传球的基本功练习,注意接传球的准确性和跑动的速度。一人打板抢篮板球后,另一队员迅速沿边线快下,在抢得篮板球后,快速传给快下队员,然后经过几次传接球后,由边线队员上篮。在这项配合练习中,要求边线队员的跑动要快于中路队员,并要始终保持一定的传球角度。

2.二人短传中路上篮配合练习

两人一组一球,一人先打篮板抢篮板球后传给边线队员快速起动,经过四传后由中路队员上篮。在两人的短传配合中,中路队员的速度要掌握好,当最后一次把球传给边线的同伴后,要注意变向加速的动作,当接到回传球后可以直接上篮。注意:投篮后要迅速做好顶抢篮板球的准备。

3.二人交叉运传配合练习

快攻的情况是复杂的,不是任何情况下从起动到结束都一直往前跑,总会有斜线跑,也就是说会出现两人之间的交叉跑位。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应结合实战要求,二人一组一球练习。简单的说,就是锋边的队员要到中位接球,中位的队员向边线侧身跑动,以此类推向前行进,最后由快速插上的边线同伴上篮。

4.三线快攻基本配合练习

快攻中有的时是短传有时是长传。我们要练习长传与短传的结合的快攻,同时还要增加一个人,变成三线快攻。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边线队员直线跑动什么时候变向的问题:一般而言,要在罚球线延长线外大概一米的距离处变向后接球上篮。

长传球的落点问题:跑动的同伴速度很快,传球队员的传球用多快的速度、多高的高度,这是三线快攻的一个难点,需要在练习中掌握。

5.插上接应三线快攻配合练习

三人一组一球,队员先集中在篮下,包围篮板,抢到篮板后迅速分散。其中接应队员站在边线一侧。中路队员抢下篮板后,一侧边线接应队员快速插向中路接应一传,另一侧的边线同伴快速拉边快下,抢篮板球的队员传出一传后快速拉边迅速跟进,形成三线快攻。抢到篮板球后边路插中接应发动三线快攻是快攻中较为常用的配合形式,在这项配合中,插中接应的队员是进攻的组织者。

6.二打一“过三关”配合练习

三位防守的队员分别站在后场、中场和前场的三个圈内防守。要积极抢断对方的传球。两人一组一球,保持四米左右,一人抢篮板球后传球给同伴队员,快攻推进的过程传球的次数不得少于四次,该传的时候传,该运的时候要运,避开防守。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幼儿篮球;拍球;传球

一、关于拍球

班级幼儿在2014年入园,年龄都在3~4岁。刚进来时,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球类游戏,不知道应该怎样拍球。我们给小朋友制定的目标是能连续拍球几十个。是不是我们的目标订的太高了呢?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同年级组的小班拍球擂台赛,参与比赛的幼儿双手交替拍球最多的人超过了180次,平均在120次以上。可以说我们制定的目标还是偏低的,那么小朋友的拍球能力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关于小班拍球情况的统计表,再制定一个更加精确的目标。我们制定这个目标是而为了帮助小朋友更好的掌握排球技巧,让他们更自如地控制住球,享受拍球的乐趣,增加自信心。最终的目标是能让幼儿快乐地玩篮球,享受篮球带给他们的一切。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班级,学会单手拍球的人数都达到了85%,只有少部分人不会拍球。学会双手交替拍球的人在62.5%~75%不等。所以将学会连续拍球制订成小班幼儿球类活动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的。根据幼儿实际能力,我们将目标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班第一学期目标是能连续单手拍球。第二阶段,小班第二学期目标是能连续交替换手拍球。为达到以上的目标,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教育建议,禁止枯燥的机械训练这一条,总结了以下教学要点。

首先,利用好晨间活动中的集体活动、自由活动时间。一般一周安排一次集体活动,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和示范,其余时间小朋友根据喜好自由练习。根据制订的计划慢慢推进,大部分幼儿都能在小班这个年龄段学会拍球。

其次,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示范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拍球动作会积极地影响幼儿的动作。(2)教师对篮球的态度和兴趣也会影响幼儿对篮球的态度。如果这个班级的教师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球,一起拍球,那么这个班级的拍球技能肯定是比较好的。

二、关于传接球

《指南》中要求中班小朋友能自抛自接球。这个要求其实是篮球中最基本的传球技能,只不过《指南》的要求是将球自己传给自己。相对拍球而言,传球的困难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有两个不可控制的因素:(1)球下落的时候有速度有冲击力,所以不好接。(2)如果扩展到两人之间的传球,需要配合。发展幼儿抛接球的能力是中班幼儿的教学目标,传接球能力具体要发展到哪一步,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尝试练习的情况,总结了以下三个策略:

1.自抛自接由轻到重

把球抛出去简单,把球接住就有困难了。如果小朋友直接将球往上抛,接起来就有些困难,一不小心还会把自己给砸伤,这样,他们尝试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寻找替换物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先用塑料球来进行尝试,因为塑料球比较轻,抛上去后下落的冲击力不是很大,幼儿会大胆地接球。他们在尝试几次后,就能成功地接住球,这样会增加内心的成就感,反过来继续促使他们做这样的尝试,变得越抛越有信心。下一步是用纸球替换塑料球,刚换上纸球的时候,可以刚好符合幼儿的抓握习惯,让他们抓起来很舒服。等到他们纸球也抛得很熟练的时候,换更大的纸球,纸球一直可以大到和篮球一样大。最后再换成篮球,小朋友在这个时候抛篮球,就会有信心,抛起来也会得心应手。总结一下自抛自接球:从塑料球到合适的纸球到大的纸球再到篮球。

2.同伴间传球由慢到快、从下到上

给同伴传球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首先,幼儿的力气不够,小班的时候基本不作尝试,距离太近的手递手传球不能作为真正的传球游戏。其次,同伴传球至少要两个人,一个人要传得准,另外一个还要接得好,其中一个小朋友能力不够或者主观上不想玩传球游戏,那么传球游戏就玩不起来。最后,成功的传球经验会激励幼儿继续尝试,同样,失败的传球经验也会影响幼儿传球的兴致。因为幼儿情绪控制较差,不愉快的经验对幼儿产生影响时间比较长。所以传球游戏最好的情况是小朋友越玩越想玩,越传球越准,而不是走向反方向。总结了两个小经验就是先控制速度,刚开始慢一点然后慢慢加快,让幼儿找到传球、接球最舒服的速度。另外传接球的路线:贴着地面地面反弹球空中传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传接球失败的机会,让幼儿尽可能获得传接球成功的快乐。

3.几种可行的传球游戏

利用游戏的方法教给幼儿传接球是唯一可行的办法。通常可以组织15到20个幼儿进行集体练习,这些幼儿可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不同的站位情况玩传接球游戏。

(1)面对面传球

面对面传球队列要求较简单,两排小朋友相对而站,然后我把球传给你,你把球传给我。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适当增大或减小两排人之间的距离,控制好幼儿传接球的难度。这种传接球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小朋友爱上传接球,有初步的传接球的感觉。大部分人能出色地完成。

(2)斜角传球、三角传球

斜角传球和面对面传球的区别在于:幼儿站的位置是错位的,从第一个幼儿把球传给斜对面的人之后,那个人将球传给下一个斜对面的好朋友,这样球能流动起来。

三角传球是三名幼儿站成三角形,其中一个人可以向任意的两个方向传球。

这两种传球方法球都动起来了,不向面对面传球那样死板,幼儿比较喜欢尝试,当然这两种传球方式是建立在初步学会传球的基础上。

(3)围圈传球

围圈传球:数名幼儿围成一圈,其中一个人拿到球后将球传给圈上的任何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拿到球后再将球传给圈上任意一个其他的小朋友。这个游戏在进行的时候,传球者最好能大声地叫出接球者的名字,这样的效果更好。

三、关于投篮

人类本能具有投射的欲望,这可能与原始社会的射猎相关,幼儿保留了这种肌体意识。只要和幼儿讲清楚要求,给幼儿创造合适的投篮环境,他们会很积极去尝试投篮,也会乐此不疲一次又一次地去投篮。

投篮需要创设的条件:合适的篮筐高度。

幼儿投篮的篮球架最好是塑料的可升降的。塑料是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在投篮的时候即使撞到篮球架上也不会出现意外。可升降是为了控制投篮的难易程度,小班的时候适当放的低一点,中班、大班逐步增加篮筐的高度。

幼儿学习的投篮方式有单手投篮、双手投篮、两步上篮。

先从双手投篮来说,本来想先教给幼儿,用一个手托住篮球,另外一个手在旁边扶住,然后再把球投出去。但是幼儿很难接受,他们往往会两个手将球托住把球投出去。因为幼儿觉得这种方法命中率最高。后来一些幼儿开始尝试双手将球推出去,这些幼儿的力气都比较大。到中班的下学期,一些幼儿会出现单手投篮的情况,但是命中率较低。

两步上篮教给幼儿的时间点在中班的下学期。幼儿出现最多的错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把球抱起来。其次是动作的连贯性较差,跑了几步自己不清楚。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指出,挑选出一些动作做得比较好的小朋友进行示范。到中班学期末,一半的幼儿能学会两步上篮。

四、关于比赛:比赛规则、场地设置、后勤保障

1.比赛规则

幼儿三人制篮球比赛规则:

(1)执行半场三次犯规下场,本场比赛不能再参加比赛;

(2)哪里出界,对方球员就近在哪里发球;

(3)坚决不允许走步及两次运球;

(4)对于故意推人犯规和严重犯规者吹罚技术犯规,严重警告,出现两次要罚下场,对方进行两罚一掷;

(5)半场累计4次,全场累计8次犯规,再犯规进行罚球,罚进得一分。

2.场地设置

场地最好设置在塑胶质地的地面上,长度为12米,宽度为8米。边线用明显的红线标出,中间设置一个圆圈,两边离篮下两米各有一条罚球线。

3.后勤保障:计分员可请边各队的幼儿担任。一名教师担任计时员,上下半场各十分钟,当然时间从中班到大班可适当调整。拉拉队员也需要一名教师进行引导,有节奏的为自己的队伍加油,看到精彩的地方要鼓掌。

我班是在中班下学期开展的篮球比赛,小朋友们全情投入,比赛也非常激烈。幼儿通过比赛也发现自己篮球技术有很多的不足。小朋友的好胜心不容置疑,但有时候也会受到自身能力限制而手足无措。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有:(1)运球走步,抱着球走。(2)多次出现抢球犯规。(3)球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上。(4)传接球的失误率高。对于出现的问题,有些问题幼儿会自己在玩的过程中解决,有一些需要教师指导。原则是:在做的过程中慢慢解决,切忌打消幼儿玩篮球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篮球是完全可行的。在篮球比赛之前要给与幼儿适当的训练,包括:拍球训练、传球训练、投篮训练。训练以各种游戏的方式进行,不能强加于幼儿,不能枯燥的简单练习。幼儿在篮球比赛中获得的快乐远远超过其他活动带来的快乐。

篇9

关键词:篮球; 防守; 移动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53-001

一、前言

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不仅要培养球员具有敢打敢拼的顽强作风以及坚忍不拔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要加强各项基础技术的训练,尤其是脚步动作训练。只有扎实灵活的运用脚步移动技术,才能在比赛中达到预期效果。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主要是业余体校30名男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

三、分析与讨论

1.篮球防守脚步移动的概念

防守移动是指在篮球比赛中,球员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争取高度等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的总称。

2.篮球防守脚步移动的重要性

防守脚步动作是篮球运动的基本功,是直接影响篮球各项防守技术动作的发展和动作质量的关键,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也是各项技术、战术的基础。

3.防守脚步移动技术运用的特点

防守脚步移动技术运用要善于观察场上情况,在行动中做到快慢结合、真假结合,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发挥水平。

4.防守技术分类

4.1防守有球队员。防守持球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尽力干扰和封盖对手投篮、堵截其运球突破、封锁助攻传球,并积极的运用抢、打球等技术,以达到获得控球权的目的。防守队员应站位于进攻队员与篮筐之间的位置上。

4.2防守无球队员。防守无球队员的目的,首先是防接球,其次是阻截其突破路线和破坏掩护配合在三秒区内不能轻易的让进攻队员来回穿插。外线防守则要积极移动,迫使进攻队员退出习惯的攻击点。

4.3防投篮。尽全力不让对手到他习惯的投篮点投篮,迫使他改变习惯的投篮点、习惯的投篮方式和出手速度及弧度,迫使他勉强出手。

4.4防突破。在防突破时,应该快速抢先移动脚步、保持防守距离,不断调整防守位置,及时在对手移动的路线上抢占合法有利位置,用身体堵住对手突破路线。

4.5防传球。阻止进攻队员任意传球,用手臂干扰,设法使他改变传球位置和传球方式,封住传球路线,破坏传球落点,尽量使他传不到配合点上。

5.防守脚步移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5.1防守要保持平衡。指场上人数分布相对均匀,各个区域内的攻守人数对等。保持平衡还包括以大防大,以小防小,这样与进攻队员相对称的情况。

5.2重视协防的配合时间及选位。防守位置的选择,应该根据“球—我—他”的原则,使自己的防守位置处在与自己防守的对手之间的有利位置上,形成三角形,其主要目的是破坏对手的传、接球路线,不让对手接球和伺机断球。

5.3重视防守姿势的训练。防守姿势是快速移动的前提条件。正确的防守姿势能提高运动员的防守移动的速度,抑制对方的进攻。

5.4注意防守脚步和选位训练。防持球队员要“正位”站在持球者与球篮之间,距持球人一步距离,准备让持球者向哪一侧运球则那一侧脚在后。防持球人一般要靠上去,迫使他向外线,边线运球,积极堵住他向篮下突破。

5.5训练队员正当的利用躯干和手脚的作用。防守时要会利用身体抢占有利位置,去阻止进攻队员移动。防守中更多时候是利用躯干堵截对方的移动路线,而不是用手脚去阻挡进攻队员的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手脚的作用,防对方投篮、传球和运球时手一定要张开,用真假动作给持球人施加压力。

6.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防守能力的因素

6.1防守的站立姿势不正确。不少运动员在防守时两腿站姿直立,两脚间距过大或过小,并且在防守部分进攻者要根据其特点来调整防守的脚步站立,采取一种防守姿势站立,很容易造成防守的漏洞或防守的犯规。

6.2防守意识差。在进行防守时,一味的跟随进攻方后退,而没有攻击性,缺乏主动性,队员一开始接受的技术就是进攻,即使练习防守也没有强调防守的重要性,训练中进攻接触的多,防守练的少,强化了进攻意识,而忽略了防守意识培养。

6.3培养运动员学习兴趣,消除消极影响。脚步移动技术动作练习比较枯燥。如练习的次数较多、时间较长、项目较多等因素影响,往往使学习者容易产生“厌学”的消极心理。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将脚步移动技术应用进行分类,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中,针对球员的特点,进行防守脚步移动技术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篮球技术水平。所以,如何最大限度提高球队的防守效率及其训练方法是当今篮球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建议

防守脚步移动是篮球技术的基础,也是比赛运用最多的一项基本动作,同时也是篮球技术教学的重要一环。

2.1重视脚步移动的训练,特别注意改变那种只重视训练数量,而忽视质量的训练方法。

2.2加强身体素质、防守脚步移动动作与持球技术结合的训练。

2.3必须细致研究分析脚步移动的技术原理,结合不同的训练对象,采取不同训练方法,反复练习,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叶国雄,陈树华主编.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

篇10

关键词:接球;移动;判断;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8-0038-03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动作技术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但是所有的技术,在学习后都将通过运用才能形成技能,最终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我们“为了动作教动作,为了技术教技术”,学生学到最后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我们给的只是“鱼”,而不是“渔”。2013年6月,在浙江省教研室主办的“体育课程疑难问题培训”活动中,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探讨单元构建的问题,目的是如何在“技术”和“体能”的教学基础上,通过“运用”维度,拓宽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获得“渔”,以落实2011年版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目标。本文通过“移动中的接球”为实例来分析如何在单元构建和课时实例中落实“运用”维度。

一、运用维度的理解

运用维度的提出,是为了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教师在选择和采用教学手段和策略时所需要思考的一个角度、一种思维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落实运用维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设运动环境,因为“一个动作技能的获得,至少要有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执行此项动作任务的机会[1]”。运动环境,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动作任务所创设的练习情景,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提高技能。运动环境的呈现可以是游戏、体育活动或运动项目。“动作(做什么)、条件(在什么情景下做)、任务(做得怎样)”构成了运动环境的三要素。

这一维度的提出,不仅给水平四的教学提供了视角,同样在水平一~水平三中也能得到落实。如在水平三中根据篮球的位移技术、传球、运球、接球、投篮等,把这些技术置于“角篮球、抢断球、起起落落、三对三”等游戏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即时任务完成技术动作。又如在田径类“投掷”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在水平一阶段会以“投、抛、滚”等多样的身体活动方式来呈现,而我们在教学时,从运用维度来思考并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会根据不同条件择取不同的动作来执行(飞盘比远通常会择取“撇”的动作、近距离投进筐会择取“抛”的动作、纸飞机会择取“肩上投掷”的动作),这种不同的运动环境,会让学生根据运动环境的不同,将这些基本的投掷动作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和运动感知。此外,技术的运用还包括了技术的迁移,根据技术动作的共性特征,可以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进行运用,如“移动中的接球”可以在“篮球、足球、排球”中运用;“双手头上向前投掷”可以在“足球的掷界外球、篮球的头上传球、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中运用等。

二、单元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运用”视角下的本单元设计,就是以技术为核心,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该技术,实现“学以致用”。球作为身体练习的物质承载形式,其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运动特征,而个体面对这具有“运动并变化着的物体”需要具有多种技能才能进行合理地控制并与他人发生联系。如果我们仅仅以简单的技术动作来教学,那么就脱离了球本有的运动项目特征,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兴趣,而且对相关运动技能的形成没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球类的运动项目特征,创设运动环境,对学生掌握球类运动技能、参与球类运动项目练习具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内容分析

水平三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提出“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2]。球类项目中的接球,主要发生在“人―球―人”之间,因球的轨迹或落点是不定的――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学生需要对球的运动路线和落点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肢体空间移动,最后根据任务完成动作执行。因此,学生需要通过移动肢体空间,以获取最佳的时间和空间来截获运动物体。如跳起接球、跨步接球、跑动接球等。而这些组合动作的完成,除了需要对运动物体的判断以外,更需要执行技术――位移技术、接球技术等。而小学生在接球任务中“下肢从7~8岁开始有了明显的对上肢的协调配合动作表现;躯干在接球的过程中,从7~8岁开始,能够根据接球的任务,较好地控制身体的重心;从10岁开始,上下肢和躯干的双手接球任务协调趋向成熟”[3],这就证明,水平三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此内容的能力。

据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在水平三篮球课程内容中确定以“各种形式的移动及组合”为内容标准,提出“认知:能简要描述快速移动的动作名称与方法。技能:能在活动中至少做出5种以上移动动作,如听(看)信号做出折返跑、变向跑、侧身跑、后退跑、跨步、急停急起以及多种移动动作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将移动动作与控球动作有机组合,如跨步+接球、侧身跑+接球等,表现出一定的判断、移动、控球能力。情感:练习中积极进取、乐于竞争、善于合作,并乐意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4]的表现标准。

本单元是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下,是以“移动中的接球”为教学内容,以“各种方式的移动、跨步+接球、跑动中的接球”作为教材,把“位移技术、接球技术”融于具有篮球运动项目特征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来发展学生移动中接球的能力。

3.设计思路

(1)通过学习不同方式的位移动作,发展学生的位移技能;(2)通过不同路线的传接,丰富学生传接球的动作经验;(3)依据球类运动项目的规则,创设多样的运动环境(如无人防守、有人防守等),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技术特征的认知;(4)通过“学习一个动作(技术)、完成一个组合练习、进行一个游戏[5]”来落实运用维度,让学生在技术和运用两个维度融合之中学习,能够将篮球中的位移技术和接球技术在模拟情景中运用并获得技能;(5)以设定任务卡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

三、单元计划《移动中的接球》课例(表1)

四、课例片段分析

以本单元第2课次《篮球:移动中的接球》为实例,通过教学中的三个片段作相应的分析,以说明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运用”维度。

片段一:多种形式的传接球

技术动作:①完成“胸前传球、反弹球、头上传球”等三次不同的传球方式并准确传到同伴的位置;②原地运球后将球传到同伴的位置并接住。

运动条件: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m,无人防守下进行传接。

运动任务:同伴间连续完成10次中6次成功的完成传接球而不掉球。

运用维度分析: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距离的需要进行3~5m距离内不同方式的传球,这种练习是个性的、可选择的,改变了原有单一的动作练习;“原地运球后将球传出并接住”的练习,作为传球者,需要完成组合练习,即“运球+传球”;作为接球者,需要随时做好面对不同形式的来球进行接球的准备,以模拟篮球运动中的情景,使得学生在多变的、随机的情况下完成传接。

片段二:移动中的接球

技术动作:接“原地、左右运球后、换位运球后传出‘前、后、左、右、上’不同位置的球”,并做出准确判断球落点后快速行进“跳步、跨步、转身、侧滑”移动来接住球。

运动条件: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m,无人防守下进行传接。

运动任务:能够连续完成3次在移动下接到球而不掉球。

运用维度分析:这一教学环节有3个练习。第1个练习是“接原地传出不同方向的球”,让学生能够明白接球时需要准确判断球落点后快速行进“跳步、跨步、转身、侧滑”移动。第2、3个练习是在第1个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合练习,这两个练习,具有篮球运动项目中的传接球特征――传接球的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

片段三:游戏――抢断球

技术动作:运球+传球、移动中接球、抢断球。

运动条件:三人一组,两人相隔3~5m距离,一人中间防守(练习1:防守人中间位置防守;练习2:防守人防守接球人;练习3:防守人防守传球人);球被抢断后与传球失误或接球失误者互换角色。

运动任务:在同伴进行5次传接过程中能够成功抢断1次。

运用维度分析:本教学环节,主要是创设一个简单的篮球比赛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运用传、接、抢断的技术,进行简单的实战练习。学生不仅参与兴趣很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运动环境中把传球、接球技术不断得到呈现和强化。

三个教学环节都是以篮球的运动项目特征来设计练习的方法和规则,并把传、接的动作技术融入其中层层推进的,前面的“学”是为了后面的“用”,后面的“用”是为了提高前面的“学”。

五、单元教学反思

1.值得肯定之处:技术和运用两个维度,拓宽了球类教学思路

本单元在关注篮球单个技术教学的同时,增加了“运用”环节,这就突破了“教技术而教”的局限。单元课次内容上梯度的设置,技术维度明确,运用维度适时。第一课时的位移技术,第二、三课时的接球技术层层推进,并使技术始终融于运动环境之中。因为运动环境的多变,给学生带来了挑战,这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个性化,并表现出探究行为。学生能够从一个方法中想到其他的方法,比如做出“跳起接球”动作,这是在教学设计中未提及的。3课时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成功感和喜悦的心情。

2.需要改进的地方:运动环境的设计需要通过手段来落实

合理的运动环境才能将特定的技术得以运用。在预设的教学中,传球学生只有将球传到合适的位置并使得接球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接到才能达成教学目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移动接球的技术,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位移技术和接球的动作技术外,还会受到传球路线的影响,如传球路线过大,则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跳步、滑步等位移技术完成身体空间位置的改变并及时拦截到球,这就需要对运动条件(路线、速度、距离)进行限制,否则此时的运动环境是虚设无效的。当然,这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值得研讨之处

(1)运用维度是否能在其他的课程内容中得以实践

运用维度的提出,给球类教学提供了参考,但是否适合并运用于其他的课程内容(如体操、田径等),需要通过实证来进行检验。

(2)个体差异如何在课堂中做到“兼顾”

听课教师反馈,这样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而且,个体差异存在明显――女生弱于男生。这就导致了动作技术掌握不够全面的学生在运用维度下的练习较难完成,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来做到“兼顾”。

(3)规则意识将会影响运用维度的实现

学生有规则意识,将有助于运用维度的实现。从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该年龄学生的位移基本动作已经成熟,但是在具体项目中运用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则才能完成,如在篮球的“抢断球”活动中,就需要学生知道并做到“正确的防守方法”,这就需要在课堂中渗透。

参考文献:

[1]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