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改革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改革的建议

篇1

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人才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在以前,企业关注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查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成绩单。现在企业看中的是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高职路桥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主要去了一些相关的施工单位。这些单位要求其将来的员工也必须具备如下的能力:首先,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路桥专业而言,学生出去以后主要是从事施工、测量、做资料等工作,也就是需要他们具有相关工作的足够的知识储备。其次,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就路桥专业而言,企业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第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诚实守信。

二.满足企业需求,高职路桥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作为高职院校为解决目前严重的就业压力问题,就必须对其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期与市场接轨,满足企业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合理选择培养方式

刚步入大学殿堂的学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作为高职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特长,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极强竞争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开学期初,教学工作者就应该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一步了解学生特点之后,将学生进行分类,从而有所偏重,因材施教。比如:一些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将其组建成测量协会、CAD绘图协会、同望算量软件协会等,通过模拟的实际项目,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路桥专业的应用软件;一些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强,可以将他们组成道路材料实验班、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创新班等,利用他们爱动脑、肯动脑的特点,协助学校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相信这样的人才也是企业所青睐的。

2.课程体系建设与市场接轨

路桥施工企业需要的是综合型高素质专门型人才,必须按照路桥企业的实际需求,对路桥专业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能力结构进行调整。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论性强,对于实践教学比重较少。另外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如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所涉及到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足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作为路桥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平衡各方面的要求。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前期,应当做好市场调研,主动的与毕业生所在的企业联系,咨询已毕业学生在工作中的缺陷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走向,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为专业课程建设服务。课程体系执行前,应当请专业方面的企业专家,召开论证会,听取企业专家对本课程的建议,并进行相应的修正,从而构造出以能力为中心,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兼顾的课程体系。在使用该课程体系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应重复上述过程,对课程体系不断进行优化,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

3.师资改革,顺应时代变化

专业体系的调整,教学方案的改革,指导学生的实践都要通过老师来实现,要提高路桥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要完成路桥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需要路桥专业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一五一十的告诉给学生,学生被动的记住教师的每一句话,也就是“填鸭式”教学。在新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做到“三多”,多给学生主动思考;多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让课堂做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其次,教学方式转变。现在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该多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材料,并将其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本所呈现给大家的知识往往要滞后于实际生产过程。作为教师,应当主动的去了解本专业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另外,在教师队伍结构上,可以通过引进企业一线的专家来承担学校的教学课程任务,以报告式或是讲座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现状,了解企业对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篇2

【关键词】小学 教学改革;创新;建议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备受人们关注,由此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推进新一轮的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一些推进小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一、当前小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结合当前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文章进行总结概括,主要将问题归结为一些几个方面,具体包括:

1.教学形式单一,W生处于被动状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时期,很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的诱导,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却不注重这一问题,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像过去传统的方式一样,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专心的听取老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师生之间所不可缺少的互动,这显然忽视了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长期如此,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必然造成对学习的错误认识,难以促进各项能力的培养。

2.师资队伍有待提高,对改革认识不足

小学师资力量存在不足一直是制约小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教师是终身制的职业,工作稳定而安逸,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普遍思想懈怠,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教学设置相对于中学来说内容简单,只要按照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表进行授课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如果进行改革,就会使他们失去当前安逸的生活,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这显然会造成他们当前的利益的丧失,这种对改革的片面认识直接制约了小学教学的发展,更没有改革和创新之言。

3.教材设置随意,脱离现实需要

教材作为小学教学开展的重要媒介,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说它对于小学教学的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地区间存在差异,为了更好的推进教育,国家对地区设置了不同的教材,以满足各地区的特点。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很多地区却存在随意更换教材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手中教材与教学设计脱节,教材难度加大等问题的出现,这无疑是对小学教学的不负责任,必须对这种行为加以制止。

二、推进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纵观当前小学教学的发展现状,无论是教学形式、师资水平还是教材的设置上,改革都迫在眉睫,经过长期的调研和总结,主要对当前小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与建议,希望可以推进小学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1.从学生特点出发,推进教学形式变革

在小学教学中,只有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小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的改革上,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好奇心重的心理状态创新选择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等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小学教学,在情境创设法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其次在小组讨论法中,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发挥学生想象力,对问题展开讨论,这种方法可以直观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促进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还要注重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加快推进小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观念,推进人员创新

在小学教学改革和创新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小学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深入关注。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及时帮助小学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其投身于小学教学。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测试,创新考核形式,改变当前教师安逸的发展现状,提高教师的危机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人员支持。

3.合理设置教材,进行内容创新,满足现实需要

在当前多样化教材的发展现状下,各地区要慎重选择教材,根据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材进行教学,不能盲目跟风,造成教材脱离教学实际。另外在保证合理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的推进小学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创新,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氛围,并选择小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讲解,增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起到提高学生接受的效果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加快创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改革的认识

更新教学观念在推进小学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同样重要,教育部门可以大范围的对教师进行讲解,使教师深入了解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方向,推进教师利用实际经验完成对改革的要求,提出改革和创新的建议和要求,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改革与创新中去,更好的体现身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加快对家长观念的更新,使其能够响应和支持改革,进行一定的配合,共同推进小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深入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小学教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现状,学校要加快推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从改革教学形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材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观念等方面着手,从教学实际出发,逐步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为教育发展服务。相信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推进小学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使其在未来发展中取得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科.教文汇旬刊. 2012

[2]王玉宝.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新课程・上旬》.2015

篇3

【关键词】制图能力;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空间构思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产品设计的必备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得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需求,加强学生制图能力培养,机械制图教学需要长期不懈的进行改革实践。

1.建设三维CAI课件,增强空间思维创新能力

传统的制图教学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融合成为机械制图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二维软件(如AutoCAD,CAXA)和三维软件(如Pro/E,UG),有效集成多媒体素材(如动画、声音、音乐和图片)进行开发三维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挂图、木模等教学用具结合,增加了知识的信息量,解决了课时减少产生的知识讲不透问题,增强了学生空间思维创新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三维多媒体课件中引入的素材尽量采用外部链接,使得开发后的课件更灵话、编辑修改更容易。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教材、学时数等多种情况,借助媒体素材库进行修改和调整(如图片、动画的选用),从而将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授课意图融入其中,克服了课件封闭性问题,使多媒体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实用,通用性更强。

2.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建立教学互动论坛体系

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网站,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电子教案、课程参考习题及其答案、课程现场教学录像、课程CAI多媒体课件、课程零部件三维模型、课程实验指导书、机械制图标准及计算机绘图标准等。教学网站为教师教学及辅导、学生学习及课后做作业搭建起一座桥梁,创造了一个无形的课堂。通过不断更新的网络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教与学的互动论坛,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要想学想问,每网的计算机都可以满足要求。教师则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组织教学。通过教学的互动论坛,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3.开展双语教学研究,积极进行机械制图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一直是高等教育强调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至10%的双语课程。”从近几年各高校对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和教学资源选择是否合理、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等。寻求应用外语和母语进行制图教学的契合点,如何能达到最佳效果,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如何把它扩大到更多的层面,深入到更深层次是需要进一步进行考虑和研究的。

通过为外国留学生班开设纯外语制图课,或者精心选择高水平专业班级进行双语教学实践,逐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锻炼合理选择教材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能力,健全双语教学管理机制,为实现制图教学双语化进行大有裨益的探索。

4.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表明,科研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中衍生出具有科研背景的各种题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来完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一方面又让学生接触到工程实践或者科研实践,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基础。教师还应该注意将科研内容有机的渗透到教学中,起到了引导学生和拓宽学生眼界的作用。而教师在科研活动所表现出的品质,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态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会有效的促进制图教学发展。

总而言之,机械制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文件建设、实践教学推广、教学管理与改革等每一个环节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以上几点建议,可以深化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和实践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制图能力,以适应企业对综合素质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书文.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09 (2).

篇4

一、校长必须亲力亲为

校长作为全校教师的领头雁,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坚实保障。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课改是趋势也是任务,作为校长不能等也不能靠,必须利用校长的号召力、决策力、执行力带头率领教师搞课改。校长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点燃教师的课改激情,通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全体教师宣讲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师树立远大目标,激发教师敢于担当的责任心,激发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让教师真正感觉到教育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其次要有开放和创新意识,能清醒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好课改方向。校长要主动“献课”,能主动上公开课,甚至是示范课,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起带头作用,从而保证课改的稳步推进,思考并制定相关的评价、奖励等制度,出台推进课改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再次要有坚强的意志,具备坚定的自信心。面对课程改革实验以及平时各项工作中的困难、压力,校长应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善于从困难中寻找突破口,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征服困难,走出困境。

二、教师队伍形成合力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有一大批骨干师资作基础,选定骨干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示范、激励作用在课改中十分重要。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课改骨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并发挥三个带头作用。这三个条件是:一必须是教学骨干,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二要有研究力,一方面是自己的研究力,骨干教师是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来影响周围的教师,用自己为学校争得的荣誉影响周围的教师;另一方面是研究的能力,能深入课堂并能指导教学,能组织开展活动并能协调好班级和任课教师间的关系。三是善于总结和反思,能及时总结教改当中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能针对课改写出阶段性的方案和报告等。三带头是:带头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带头研究,研究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带头实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引领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践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三、走校本特色课改之路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外地经验,只有结合自身实际走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才能保证课改的健康持续发展。课改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课改的一线指战员,切不可急于求成,对于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要有一个先实验后推广,先探索后创新的过程。综合各地课改经验,可将课改过程归纳提炼为“三步九字法”。

第一步通过“学”、“议”、“试”,盘活思路,构建模式,在个别学科、班级进行实验。首先是学习理论,学习和参观外地经验;其次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统一认识;再次就是在这些基础上确立实验区,上实验课。在实验区先制定一个比较可行的程序,经过层层琢磨修改,进行实验,引领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形成共识,找到合适的模式。第二步通过“练”、“导”、“立”,逐步推广,总结反思,改进模式,健全机制。首先是通过练习课、推广课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其次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和先进经验,请专家视导;最后经过反复论证确立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的评价考核制度。第三步通过“推”、“评”、“奖”,全面铺开,强力推进,总结评比,推广经验,表彰先进。全校统一,人人参加,加强行政推动力度,督促教师迅速进入状态,形成推进的合力,及时总结评比表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施中进一步健全机制,保障课改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课改必须实施捆绑评价

篇5

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已经渐渐被任课教师所接受。在课堂上,教师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为了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师生参与课堂活动等授课形式,教学手段和方式变得越来越灵活。除此之外,在评价方式上,新课改中也将知识性的评价方式改为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作为评价对象,摒弃了单一的只重视成绩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改变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先进的教学改革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要想让学生高效地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任课教师,喜欢这门课程。因此,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和谐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发言了,敢于构思新理念,创新思维也被激发出来。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逐步实现自我的价值。

2.通过教学改革能促使教师重视教学

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教学改革不仅对学生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使任课教师开始重视教学,保证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的有机结合。与旧的高中政治教材相比,新课改后的教材内容变少了,但所涉及的范围变广了,并且所讲内容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教材做深刻的研究与探讨,认真解读教学内容,对疑难点进行自我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案。

3.通过教学改革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并不只是改变教学模式,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模式,尤其是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变化是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追求知识的灌输,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别提创新能力的培养了。教学改革后,教师开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1.新课改下政治教师观念要与时俱进

我们提倡任课教师的思维应该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变化,尤其是高中政治课教师。政治就是一种时刻在变的理论,观念要随时更新,紧跟政策。要做好课改,思想政治教师就要克服狂热浮躁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初衷是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并不只是灌输思想理论,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乐趣,陶冶情操,因此政治任课教师要冷静理智,改变陈旧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时俱进。

2.新课改应注重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当今教育的重点,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是创新性的体现,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有力的情境,尤其是直观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放一些具有政治色彩的影片,讲一些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等,用情感引领学生去认知。所用材料应尽量简化,要和日常生活贴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3.新课改下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改下任课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性和创新性能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创新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任课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尽可能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在逐步更新,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教学创新,以学生为核心,寻找适合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全面培养高中生政治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戴顺来.优化教学过程 迎合新课程改革――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4).

篇6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教学改革 意见建议

教学改革的两个中心问题

新课程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从58到,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是经历过的。我们不要再走老路,学费也就缴一次、两次,别老缴,这个事情是折腾不起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著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

经常一个想法要经过几年才成熟。未必你改了合适,对他也灵验。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学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可也不绝对。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我指的是这个含义下的应试教育。这个问题我今天并不想多谈,因为很多事情大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个社会问题,社会的压力很大,现有的高考制度逼着大家非这么作不可。我很体谅各级领导以及各个学校的校长和高中老师的苦衷,不得不这么作,但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事。

关于教学改革

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科学研究作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我欣赏杨振宁的这个说法。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

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

而对不成熟的东西,特别是新发展的东西,长久以来,就觉得不可理解,也不感兴趣。可是新生的事物都是不成熟的,它的理论也不成套,很多看来甚至有点荒唐。我们中国培养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美国老师讲课的方式是渗透式的教育。就是今天给你讲点这个,明天又跳到那点讲那个,听起来非常不系统,也不管。学生学过必要的预备知识吗?也不管,我照样讲。学生听了之后不会太懂,如果要真懂还得补点什么。美国老师的意思是你不懂你自己想法把它补起来,这就是渗透式的,跳跃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都是学得稀里糊涂的,不少学生就被刷下来了,什么也没有学会。可是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在学的时候也不一定什么都懂,可是他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经常捉摸,看书思索。

篇7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英语成为人们交流工具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要注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学质量 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英语课程改革也成为必然。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方法很多,但是怎样才能又好又快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利用情境教学法是一条捷径。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英语考试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而不检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形成了“哑巴英语”。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摆到了核心位置。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

例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编排对话。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原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场景。通过表演对话把“死”的书本知识重新回归到“活”的现实生活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重要的是,表演对话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高要求,给学生提供内容梗概,让学生自己编排情节。设计场景,组织语言,安排细节,这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因而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能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改进固有的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很多学校英语教学还处在简单重复教学阶段,句型要背。单词要写,都是同意要求。老师教、学生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老师看,节节相同,课课一样,机械重复,效果低劣。老师教得厌,学生学得烦,老师丧神,学生反感,师生对立,课堂教学难以维持,何谈教学质量?但是,教有法而无定法,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改进课堂结构,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能力,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适当增加课堂自学量,经常分组讨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摄取知识转化。其次是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开张丰富多彩的精神活动和智力活动,及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耐心辅导。具体帮助。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学图片、录音教学、电话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辅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第三,要注意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语音是基础,句型是关键,注意句型的特点。把句型与情景结合,并搞好句型操练。把单词与实物结合,把单词教学寓于句型教学之中,采取以旧引新、听说领先、创设情景、总结规律等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的初中教育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发展变化,例如:学生的规模逐渐变小,据有关资料显示,这种想象还会持续下去,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国的教师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由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群体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溺爱,个性十分要强,在吃苦方面不如以往的学生,而且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他们面临善多样化的选择,在自我成长方面也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根据上述特点,在当前条件下开展多元化的英语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并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帮助其个人能力的提升,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其创造性思维加以培养,使其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为后期的学习创造条件。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每个学期开始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准备好第一堂课,让学生首先对教师感兴趣,让他们有学好英语并不难的自信,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兴趣和信心有增无减。要让学生保持这种状态,教师自己就首先要保持这种状态。因此,经常改变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虑课堂艺术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学生不能急于求成,留的作业过多或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过多或是目标太高,都会使学生慢慢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基础没打好,要在短时间内打翻身仗难度就大了。

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善长书面表达。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其次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从培养学生用英语会话能力出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从师生之间进行英语会话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爱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于稍差的学生,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使他们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出色,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逐渐消除了畏难情绪。

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出版社,1999

篇8

[关键词]职业中专 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98-01

引言

在我国教育结构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已近1:1,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各项教学体系正日臻完善,作为其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正趋成熟,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努力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目前职中体育教学面临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正确认识体育课的价值

职业学院学生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主要接受职业和就业教育,学校领导及学生显得对体育课的重视有点薄弱,对体育的认识也存在不同。另外还存在体育基础差、场地少、器材差等困难,体育理论课缺少教学计划,没有规律的早操、课间操等课外活动。职业院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及其他专业课。因此,改革职业院校体育课是当务之急,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是非改不可的。

二、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差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年龄的差别较大,决定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前,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中虽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一旦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进行身体锻炼。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目标。

三、课余体育活动难以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名存实亡,导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及参加锻炼的人数大大减少。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领导不重视学校的课外活动课,体育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没有纳入工作量,积极性不高。另外体育课外活动受场地、器材不足的限制,以及师资缺乏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太浪费时间,会使成绩下降,学生在对课外活动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样严重影响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在今后职高体育教学中,应树立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大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下面结合本人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些尝试,谈谈对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思路

首先,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使其端正体育课的学习态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体育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和自身的练习意识,为学生树立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体育学习变成自觉行为,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二)充分利用专业特点开展体育教学,加强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的专业对体育课的需要不是很明显,因此,体育课在学生的学习分量上所占的比例很小;反之,重视程度就高。如英语专业学生,由于他们的专业基本上属于脑力劳动或熟练技术等方面的劳动,这些劳动与体育课表面上没有多大联系,体育课相对来说就不重视,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体育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研究和分析这些专业的特点,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到体育课中,来发展学生的专业身体素质,使体育教学和专业技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学生对专业劳动的适应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体育教师结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体育教师要在职业教育中有所作为,必须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为扎扎实实提高教育教学所服务。

(四)改革体育课考核成绩评定的方法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体育教学方式是以班级进行,采用同一教材和考核标准。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不需努力练习也能达优;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再进行练习也不合格,这种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把现行的成绩评定改为体育教学练习过程评定与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总之,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结合职业特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对职业高中学校体育进行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且复杂的工作,建议学校体育工作者能积极共同探讨,早日形成科学系统的职高学校体育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黄金城.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做法.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赵卫.职业高中体育教育若干问题探讨.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第03期.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信息化是当前教育的最大特征,教师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无疑,对于多数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技术层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现代教育理念、实践与本专业课程整合等方面缺乏深入。而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解决这个矛盾,还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发展了现代教育改革的灵魂: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理论及实践。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我们称之为教育技术能力,这是教师信息化程度的主要体现。通常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形成过程主要由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而教师职前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高校的教学来完成。公共现代教育技术则承担了教师职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责任。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切合当前实际,要提高公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质量,提高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出苑囿,博采众长

当今社会人类正经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新的知识以几何级数急剧增长,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个体,学会学习比任何知识的掌握都重要。可以说,在当今和未来社会学会学习才能生存,才能使自己紧随时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更加重要。教师在职前从学校学习的知识,很快就将老化,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因而必须不断地更新,充“电”增加知识储备。知识的更新需要随时随地进行,传统的继续教育的方式(重返学校继续学习的方式)虽然十分必要,而且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但显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未来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需要在职前培训获得。公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将担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当今信息环境下的教学系统是一个大的网络,作为教授该课程的教师要想在自己的学科有所发展,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学生在修完本课程后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就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和相同地方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专家、不同地方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专家对话,丰富教学经验,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听专家报告,浏览网上精品课程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课件。

二、将主题式学习引入课堂

主题是超越学科界限的课题或课题集合,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学生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综合起来, 通过主题研究或问题解决体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1]。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学习的主要对象是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在围绕主题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

在主题式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将最能涵盖若干个课题的有意义的、有实质内容主题抽取出来作为作为研究解决的基本问题置于结构化学习内容的核心,然后围绕该核心内容分解主题为几个平行课题,然后对于每个课题设置相应的子课题,针对每个子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图中在摄影这一主题学习中,“如何拍好照片”作为主题,下设“选择相机”“使用相机”和“视觉艺术”三个专题,每个专题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子课题,逐渐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授课之初首先将此主题结构成先给学生,然后按顺序展开某一专题(此图中首选“选择相机”这一专题),随着该专题下所有问题的逐渐解决,下一个专题就呼之欲出了。

三、将协作式学习引入课堂

“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与他人交往”等能力成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在当前信息环境的冲击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和谐社会中,必须与他人有正常的交往才能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转贴于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巨大创造空间的课程,其间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人格的升华。笔者多年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教学,见识到各种类型的学生,其中不乏有缺乏与人协作意识或能力的学生,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讲授课件制作这一实践性很强的主题时,有的同学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也喜欢助人,教师便安排一些接受能力弱且不爱与人交往的学生作为帮扶对象;有的同学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但是不愿费时援手助人,教师便安排一些接受能力弱但爱与人交往的学生作为其帮扶对象,在教师辅导不过来时,让其充当教师角色进行辅导。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即学会了知识,又改变了性格,还改善了同学关系,提升了友谊,可谓是一举多得。在教师的巡回指导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实践中的一些能激发人创作的奇思妙想,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广播教学将这些优秀作品呈现在每一个学生的接收端,在观摩他人成果中获得创作灵感。

在保持正常人际交流协作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开通博客(Blog), 或借助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工具等,打破时空创建新型协作关系。现在网上有很多类似博客的个人学术知识站点,博客或站点主人很多是一些著名专家教授或优秀学术团体,在这里既可以看到一些最新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告诉专家以求得解答。这时候的协作关系已经从课堂教学的苑囿中解脱出来,进入了全球领域这个大网络的协作式学习环境。

通过将协作式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也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自闭问题,让他们克服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心理拒绝,从而塑造学生完美性格,使其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先鱼后渔,抛砖引玉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但笔者认为,不仅要授人以“渔”,还要授人以“鱼”。笔者在讲授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一主题时,首先将案例效果演示一遍,即先授人以 “鱼”,演示的过程中阐述产生该效果的方法,然后将制作过程演示一遍,即授人以“渔”,再举一反三,将制作过程中的参数作适当改变产生新的效果。如果将授课过程比喻为“抛砖”的话,对学生的实践过程的控制可称其为“引玉”。学生实践之初,一般是模仿他人案例,随着对软件的进一步熟悉,便有了创作思想。教师在此时要善于引导、捕捉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技术与艺术互相激发所产生的魅力,从而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五、艺术化教学方式与内容呈现,,培养学生的情商

一堂课要想上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教学内容进行呈现。作为讲授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的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是一个永远都不过时的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和内容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视觉艺术来展现的,如何以最大的视觉冲击力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首当其冲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时,要求教师清楚各种软件的特点及其表现能力,比如AuthorWare用于制作交互类多媒体课件,Flash用于制作动画,AfterEffect用于处理视频等,用哪一种软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取决于要表现的内容。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科学、美学、声学各方面因素,不断实践,不断修正,尽量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经典之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受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情商。

六、将公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媒介,打破文理界限

高校课程中,文科理科泾渭分明,向两个极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诞生之际,就注定了其“挈‘文’将‘理’”的媒介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文科和理科学生先讲授一部分与其专业有关的案例,然后给文科学生讲授理科类案例,给理科学生讲授文科类案例,并鼓励他们博览群书,使自己不再被简单地标榜为“文科”或“理科”学生。当然,学生通过选修其他课程也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总之,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公共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将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开发其现代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潜能,为塑造学生完美性格而不懈努力。

篇10

关键词: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1-02

一、《高等代数》的地位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高等代数》是我国很多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计算专业的基础课,其地位不言而喻。作为师范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的数学逻辑、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提升,以便将来站在高处为中学教学服务;该课作为信息计算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后续的信息计算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算法实现的前期必要条件;该课程中的线性代数部分又是理工科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因此该课程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代数理论的基本体系,理解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运用向量空间理论分析、解决线性变换中的综合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建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能为从事中学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二、《高等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坦率地说,中国的高校教育目前还没有到特别完美的地步,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高等代数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当然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我们这里仅仅分析一些最常见的问题。具体说来,当前的高等代数教学存在如下的缺点和不足:

1.课时太少,教师“上课=赶课”。笔者通过调查相关院校发现,课时少是高等代数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通病。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遵守大纲,大纲上的东西必须要讲到;另一方面要受教学进度表的束缚,否则内容讲不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上课完全是填鸭式的一言堂,必要的提问和习题课全没了,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除了讲课就是板书,教师一分钟不敢耽误。而学生呢,50%以上拼命记笔记;30%压根儿就不听了,因为听不懂;仅有不到10%的学生基础好些,平时有预习复习的习惯,能跟上教师的进度。显然,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丧失对高等代数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2.以“考试为中心”的教与学。众所周知,数学粗略地可以分为代数,几何和分析三大类。而高等代数是代数学的最最基础的课程之一,是一切代数分支的基础。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学好它学生将会受益终生。正常情形下,教师应该把这门课的思想方法交给学生,特别是某些重要定理的背景,推理过程以及应用,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这样教才有可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启发下,认真学习和钻研隐藏在课本内部的东西,真正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为将来自己的后续发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是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由于课时等客观因素,很多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不由自主地选择了“轻理论,重计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考试!当前的各类考试也是走“轻理论,重计算”这条道路。而学生在学习时,自然而然就走上了“轻理论,重计算”的道路。原本考试只是为了来检测教与学的效果,绝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而当今考试显然主宰了整个的教学过程,这是一个十分病态的现象!

3.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相冲突。大家知道,30年前的大学生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自豪!因为那是高等教育走的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能上大学。当时的大学生有扎实的基础;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很多现在90后不具有的素质。当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可以“一口切”,因为大家的程度差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在业已进入“大众教育”,80%以上的高中生都能上大学,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异非常大:有的基础好些,有的基础差些;有的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的却完全依赖教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教学模式却没有作相应的改变,仍然采取精英教育时的“一口切”:用同样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法。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很多学生“吃不了”,觉得高等代数太难了,自己根本就学不好。而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教师没有去认真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没有适当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却是埋怨现在的学生基础太差了,没有办法教了,最终慢慢走上“只要让学生考试过关就行了”的一切以考试为最终教学目的的错误道路。

三、一些建议

从上面一节可以看到,在当前的高等代数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只会恶性循环,越来越糟。这里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要想方设法保障高等代数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大家知道,和高等代数一样,很多大学课程里的专业基础课大一就开始学习。而大学的学习和中学不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怎么过渡?那首先就要看看中学生是怎么学习数学的:中学教师差不多会用一课时的时间来讲授一个知识点,而后是同步练习,单元测验等,通过各种途径来让学生慢慢掌握。所以在高等代数课程的开始,上课绝不能太快,并且要讲一定的习题。这一切的一切显然都需要时间,需要足够的课时。怎么才能保证足够的课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1)政策上的支持。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最好不得少于每周6课时的教学课时,目前很多高校都得不到这个标准,我们学校目前是每周5课时;(2)很多大一新生进校都要进行军训,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成功的军训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如有的学校把军训安排在大一的暑假,新生开学后很快就可以和老生一样开始上课,这对保证教学课时很有帮助。(3)现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计划里,有五花八门的通识课,占据了太多的课时。其实大家都很清楚通识课对大学生的培养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这样做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2.改革高等代数的考核制度。要想彻底改变教学以考试为目的的这种不良现象,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考核制度:考试。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高等代数的考核就是期末那一份试卷,平时听懂多少,甚至来不来上课都无关紧要。最为恶劣的是很多学校都有这个规定,就是班里学生期末考试时不合格的人数不能超过学生总数的20%,否则任课教师就有责任。很多老师会在考试前给学生提供什么模拟试卷,其实真正的期末试卷与这份模拟试卷很相似,有的就是数据不一样,题型均一致。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即使平时没有认真学,期末时一突击,也能过关。显然这种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不合理,急需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个尝试:(1)考核改变原来的“期末一卷定”制度,期末考试是要考的,最多占总分的30%。(2)平时成绩占20%。很多人说这个并不新鲜,很多学校都有平时成绩。可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的平时成绩并不是现在很多高校实行的平时成绩,当下很多学校规定,只要不缺课,作业做了平时分基本上就有了。我这里的平时分指的是平时课堂提问,大家基数都是20分,每提问一次,答对的不扣分,答错的扣0.5分或1分。最后平时分低于12分的,直接认定不合格。(3)期末论文和答辩50%。学生自己写个与高等代数某个知识点相关的小论文,也可以是综述,这个小论文20分。最后由老师来答辩,但答辩内容不仅仅是写的小论文,包括本学期所有讲授的内容,从概念到定理等,答辩老师随机的提问,每人5个问题,每个问题6分。(4)仍然延续现在的考教分离制度,这样从某个角度上也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认真对待每节课,每个知识点。

3.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由前面的分析知道,现在是“全民教育”,是“大众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适当改变当前的培养方案,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学生在入学前,应通过考试,面试来个摸底,根据摸底给学生分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适当的教学大纲,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期末考核时,用不同的标准来考核。这里大家不要误会,不管怎么差的学生,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最基本的高等代数的相关知识是必须要求的。这种分层次,分模块式的培养,将会基本上解决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总之,欲改变当前高等代数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单靠一个人两个人是不行的,相关部门得重视,首先要有政策上的支持。其实,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基础类学科,不仅仅是数学。大学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希望,是这个国家将来的主人,只要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基金项目:浙江师大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代数课程群《高等代数》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高等代数(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