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4.生态防洪护坡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从政策上支持。长期的防洪护坡工程建设,人们已习惯于建设传统护坡。对于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新一代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
(二)既重视具体设计,又重视宏观视野。护坡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必须要将工程师、艺术家、经济师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思维溶于一体。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我国发展中应遵循的模式、能源消耗、矿产总量和污染排放处置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重视科技创新。护坡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进采用国外产品,经济上极不合算。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一批古代杰出水利工程都证明中国人具有无比的智慧。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四)材料的创新是关键。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建设耗废大量的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或其他材料,其成本占工程总费用的比例大。因此,一定要重视护坡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快开采、加工、运输各环节配套升级,制定既开放竞争、又保证规模生产的产业政策,将护坡工程技术发展的切入点定在半成品生产创新上。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主要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1、重视可行性研究,减少硬化河道护坡。尽量避免河道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不如尽量少建或非工程措施解决,有些河段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河岸凸凹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的河段;河岸滩较岸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土堤迎水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等险情的河段。当然,硬化混凝土护坡对防洪来说是有利的,只有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综合权衡利弊。对河道护坡工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前提。2、开阔工程技术设计思路。采用何种形式的护坡来实现资源节约,仅从传统思想上进行优化创新这种可能性不大。必须开拓新的思路。首先,尽量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其次考虑护坡的造价与使用年限。(1)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化采用天然石材,天然石材从经济及性能上看都具有优势。(2)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强度提高了,可以阻止环境水的侵入,从而保证混凝土块的抗侵蚀性,增加了使用年限,使护坡的分摊成本小。
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6.结束语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篇2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使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三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二、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一)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有位城市规划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篇3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18:63.
[2]王宇峰,于洪东,杨蕾.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31.
[3]郑梦溪,李毓书.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56.
[4]于宝成.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91.
[5]艾尼凡尔·玉苏瓦洪.思考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4,08:121.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18:63.
[2]王宇峰,于洪东,杨蕾.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31.
[3]郑梦溪,李毓书.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56.
[4]于宝成.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91.
参考文献
[1]王剑.基于生态化理念的城市设计规划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21.
[2]孙晓红.解析城市规划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2:21.
[3]王新会.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因素考量[J].江西建材,2014,22:35.
[4]魏晶晶.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4,29:142-143
参考文献:
[1]钟庆泽.浅议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4,(28):12-12.
[2]陆秋野,李晓生.对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227-228.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5-0078-02
1 前言
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提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关键时刻,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院校由1998年的不足30所到目前的130余所,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要增强自己参与市场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充分结合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注重研究专业的科学定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培养体现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2 专业的科学定位
定位是一个专业把握自身发展目标与方向的根本;是对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地位的选择,是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的选择和确定。科学定位首先应做到以下四个必须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历史积淀及优势;必须以差异发展的思维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机遇,错位发展;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优”的办学方略,体现优势、持续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及人才使用范畴,人们习惯将人才分成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型。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特点,强调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职能,以地方、区域经济为主,发扬优势和特色,为中小城镇的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部门服务。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地方的中小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部门的应用型人才。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3.1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城市规划专业应有一定的专任教师获得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或获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
应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学校设计院(所)便利条件,让有关教师参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更新知识,提高教师城市规划设计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实践,提高教师城市规划管理实践能力。
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申报高一级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加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来考虑,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3.2 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如下几种类型第一,课程内的实践操作训练,如美术、计算机、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性教学内容。以课堂练习、上机、实验等形式进行。第二,独立的实习环节,如城市认识实习、美术实习、测量实习、城市规划管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第三,课程设计,如建筑设计、详细规划课程设计、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模型制作等。第四,毕业设计。
以上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由单科到综合,由假题假作到真题真作,由手绘图到计算机新技术应用,由城市规划设计到城市规划管理,形成一条从一年级到毕业的实践教学主线。再加上学生的社团活动,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完成了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城市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45%。
3.3 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上打破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探索“做中学”、“模拟式教学”、“大课堂教学”、“专业大讲坛”等方法。①模拟评审会是课程设计、城市规划设计评析课程的一种创新。学生将自己图纸挂在黑板上,设计者介绍自己的方案构思,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学生就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能表达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②“专业大讲坛”是“城市问题”课的一种创新,针对最前沿的城市规划问题,由3-5位校内外知名人士坐在主席台,与学生共同讨论、探讨问题。③“大课堂教学”是将学生带到规划设计现场,由规划局、规划院领导、专家与教师共同研究现场实际问题。④集体讲评。对于学生普遍成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上届学生、本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分阶段有步骤进行集体讲评。⑤展出、奖励优秀的实践教学成果。鼓励优秀学生,同时,为同学相互学习和参考。
3.4 实习基地建设
①建立实习基地。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主要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学习,校外实习基地除了设计院(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实习外,还应有50%的基地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便确保学生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实习。②明确实习两方导师。学校为一方,城市规划管理、设计部门为一方,成立城市规划联合办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导师由勇于探索、热心改革和丰富实际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责任心的工程师担任,两方的导师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
3.5 实践教学的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是达到实践教学效果的保证,实践教学的管理包括①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内容、重点难点、成绩评定等内容。②制定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可以要求符合基本原理原则,学习设计程序和方法。毕业设计则要求既符合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工程实际,追求综合效益。同时,毕业设计要求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⑨强化过程教学。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积累的过程,而不只是强调结果。执行阶段打分,给严重滞后者亮黄牌,促其跟上进度。鼓励学生之间探讨问题,但不许代作和相互考贝图纸。④加强实习管理。制定各类实习的实习指导、实习任务书,对学生进行跟踪检查,撰写实习报告。⑤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对实践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
4 加强与行业的联系
4.1 跟踪和适应学科发展趋势
面对新的形势,城市规划不仅通过技术手段分析与解决城市问题,更应通过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机制来解决城市问题。从发达国家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这是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的趋势。作为地方院校应用性本科(大多为新办本科)人才培养更应主动跟踪和适应这一学科发展趋势。
4.2 加强与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结合
城市规划工作的综合性决定了注册城市规划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知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群。
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引言:城市规划是协调人活动的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与分析。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美观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在具备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在外部形体上协调建筑与城市控制性规划、城市文脉、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是以可持续的、生态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动态地解决建筑群的整体形象问题,协调不同种类建筑之间的关系,展望城市的未来。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程经验,首先阐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然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不断平衡城市空间组织、城市物质性设施、城市功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对独立,它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所在的区域及整个城市。所谓建筑设计,是指以工程技术条件为依据,从具体的建设任务要求出发提出设想,并以其要实现的功能为依据对建筑物的材料和构造,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进行确定。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协调两者之间发生的矛盾,促进城市建设决策者提高对城市规划内容的认识,在构想城市建设项目的阶段就形成计划与规划并重的思想,在城市规划的框架之内融入建设项目的决策。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首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相对独立。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任务,它涉及城市的性质与分工、城市的外观形式、社会发展与设施、产业发展与布局、城市各部分的政策、管理和组成以及规模投资等。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正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综合性学科,在实践中对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安排具有相对独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建筑设计,是指以工程技术条件为依据,从具体的建设任务要求出发提出设想,并以其要实现的功能为依据对建筑物的材料和构造,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进行确定,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力求与城市历史文脉、周围环境和城市控制性规划在具备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相协调。
其次,建筑设计应该服从城市规划。每一个城市都具备自己的特点,有的活泼,有的深刻,有的灵动,有的沉稳,有的城市在大街小巷里就流露出一种历经千百年沉淀的文墨飘逸,有的城市则在亭台楼阁中透露出跨越时代的轻灵律动。因此,建筑作为城市的灵魂必须与城市本身相融合,建筑设计的本身必须服从城市规划,不能影响整个城市的风貌。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的范围
城市规划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具备物质空间发展进程,是对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的综合部署。因此,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包含在城市规划里面。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类型不断涌现,规划方法的包容性强,内容日趋综合,不单纯注重形态设计而注重综合设计时现阶段城市规划的显著特点。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仅应该注重城市的交通流线和功能分区,而且要注重建筑物的尺度、体量、色彩、比例、材料、造型和空间等。联合包括建筑物在内的不同物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仅应该对物体本身的设计加以认真考虑,而且应该注重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
(二)城市规划中的场地设计问题
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设计受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较大,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控制上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场地设计存在更为直接的影响,其要求是具体性的,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针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建筑布置和土地使用等各项细则做出适当的反应。
在用地性质的规划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存在限制,要求改项目选择基地地块只能在某一个允许的区域内进行选择;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对场地设计中的用地开发进行了限定,规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使用。在用地范围的控制方面,规划由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共同完成。在用地强度的控制方面,是通过绿化覆盖率、建筑覆盖率和容积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限定绿化覆盖率最小值、建筑覆盖率和容积率最大值,可以将基地的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畴之内。在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方面,城市规划一般都要求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必须是建筑范围控制线再从建筑红线退后一定距离。此外,在场地设计中也应该同时满足城市规划中对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高度、建筑主入口方位、建筑主要朝向等方面的要求。
(三)建筑设计方案评审问题
目前最为紧要的问题是应该组织一些建筑设计评审方面的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首先应该看建筑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相符合;其次就是评审建筑设计方案本身,确保其设计思想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保证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做出决策时,要在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同时确保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达到这些要求的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不能把标新立异、独一无二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应该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应对策略
城市规划的基础是建筑,它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引导作用,将建筑通过规划组合形成有机的群体建筑空间,因此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环境方面,采取如下应对策略:1.凭借人的感觉处理建筑的局部小环境,通过了解不同建筑的结构,从而塑造出新的结构空间;2.以城市的区域规划为出发点,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要呼应周围的现有建筑,立面上的色彩处理和虚实对比要与周围环境的格调相协调,在流线上要与环境的机理相符合。
理性问题方面,要在人的视觉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考虑和思考设计的目标。对于高层建筑顶部等实现不能及之处应该体现一定秩序,采用简洁处理,对可能的俯瞰效果要尽量满足,并从局部层高处理、墙面倾斜等对人的视线和小环境进行控制。如使用曲面玻璃可以在将天空反射到地面,同时给局部低层引进阳光等。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建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在设计建筑方案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还应该确保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造型问题方面,应该在注重整体性的前提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不变中起到变化,在简单中体现复杂。
五、结论
城市建设的总体是城市规划,建筑师构成城市的物质基础,建筑设计应该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李直. 做好建筑设计利于城市规划之我见[J]. 华章, 2011,(19).
[2]李宙英. 浅谈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2) .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成因分析及存在的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3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3.2 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有位城市规划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
3.3 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
4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建筑的底部必须与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其设计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当,高层建筑就变得与街道分离了,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还有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而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使周围建筑与之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以免削弱原有保护建筑的特征.5 整体尺度(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5.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5.2 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篇7
建筑学专业主要课程
建筑学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等。(各校根据开设专业、培养年限不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具体可查询各校的专业设置情况。)
课程体系:《平面与立体构成》、《水彩》、《建筑设备工程》、《概念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初步》、《古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CAD绘图基础》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室内设计、注册建筑师、古建筑修缮与保护。
建筑学专业着重培养从事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
建筑学专业就业方向
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居多)留在高校研究和任教;一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在城建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工作也是不错的;另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97.3%。可就业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方向研究生。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广告;
4 其他行业;
5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6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 金融/投资/证券;
8 学术/科研。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助理、设计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设计师;
2 建筑师;
3 助理建筑师;
4 建筑方案设计师;
5 建筑设计经理;
6 设计总监;
7 建筑施工图设计师;
8 方案设计师。
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篇8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园林绿化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具体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治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治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三.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四周的环境中;将四周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四周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四周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五.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化行业规范缺失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而且除了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市了地方规范外,很多省份尚未此方面的地方规范,因此造成一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
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而这一区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3.绿化养护资金缺少,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一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因此需逐步培养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 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building technology, high building had become the city space indispensable element, reflects the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new technical achievement, to bring new energy and city image. More people have been more work life of use the space, has brought more green space, but also brings elegant rich city planning, making the city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In this paper,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urban desig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alysis is discussed.
Keywords: high building urban spa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高层建筑与城市轮廓线
高层建筑承担着城市的高级偶像的作用。高层建筑有提供天际线视觉趣味的独特的城市设计机会,能够创造壮丽的天际线,而在街道层上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点,是塔楼的一个特色。没有天际线的摩天楼大概就像空间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体快。像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由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且看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间中穿插的塔楼,为城市的天空勾画了优美的轮廓,线条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多变。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线,可正如一幅艺术摄影,照片是单向面的,可它反映的是三维的城市空间,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点。也就是说,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不仅仅是功能性的问题,也有个审美意向在内――对建筑风貌的选择与城市风貌的构建。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城市规划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美学的体现。
2 高层建筑中的尺度
2.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从一个城市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也是一座城市给一个进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独尊,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干道、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也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2.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2.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例如:上海南京路两边的高层建筑置于后面,裙房置于前使两侧的建筑高度与街道的宽度的比例为1∶12,形成良好的购物环境。
2.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
2.5细部尺度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们喜欢触摸,有的事物我们不喜欢触摸――我们通过说“美妙”或“可怕”来对这些事物做出反应,形成人的视觉质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取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或者换言之,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优美的感觉。勒。柯布西埃在拉托尔提建造的修道院是运用或者确切地说是留下大自然 “印下”的质感的优秀典范,这里的质感,也就是用斜撑制作在混凝土上留的木纹。
3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高层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城市规划设计更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4 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作用
在城市中,高层建筑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其高度强烈地影响到布局、设计和使用”。就对城市的影响而言,高层建筑的实际作用有以下几点:使城市空间“内部化”和“私有化”;使城市空间使用方式立体化:是空间形态三维方向增长并使空间尺度加大,空间层次增多:有组织核心、定位与导向作用。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药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
5 实际项目实践
5.1项目概况:
某新建高层建筑,占地约12590,建筑面积约56342(含地下室面积)。本项目分单体设计,主体设计及总平面设计,项目建设地块位于市区级中心,建设用地性质为商业、办公用地。
5.2总体功能布局:
建筑功能的布置充分考虑用地周边的情况,为了不对北面的学校的日照产生影响,建筑高层塔楼退让布置在基地的西北角,既拉开了与学校的距离,也顺利成章的在用地的北面形成一个开阔的入口广场;商业裙房则选择布置在用地的东北角道路交叉口处,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
用地北面的丹枫路段,北为小学校园,东为大型住宅小区,故此路段相对于南面60m宽的城市交通干道――江南大道而言,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因此,我们将商业部分放置于用地的北面及东面,尽可能的拓宽该两个区域的沿街商业界面,充分挖掘用地的商业价值。裙房上部3层为生态办公,连接裙房与塔楼的是一内部绿化庭院,它为办公的人员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空间。
5.3建筑造型及立面
我们采用一种非常简洁的现代主义手法去表达建筑物的造型,以立方体为造型的基本构成元素,通过这种简单几何形体的组合,达到和谐统一整体造型。
在立面的处理上,运用富于现代感的竖向线条,使建筑物的立面统一在一种挺拔向上的韵律之中。灰蓝色中反射玻璃幕墙,以及银色的铝合金遮阳版搭配,建筑塔楼主体在南北向上型成一个夹角,使建筑从两个方向上看都与道路平行。裙房与高层交接处设计有层层退缩的露台,削弱了高层在广场处对人的压迫感,同时为裙房的办公人员提供一个可室外活动的绿化空间。
5 结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占有特殊的地位。从从属的角度看,城市是建筑的载体;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建筑和城市都是因人类活动而创造的空间,所以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
参考文献:
[1]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篇10
人文地理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传达人地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观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高一人文地理复习策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期末地理的命题特点通过对近年海淀期末地理部分的试题剖析,不难看出其试题命制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围绕人文地理核心主干内容选择“中心问题”,突出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
2、创设问题情境,凸显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3、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有机结合,要求考生能运用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来分析评价某一区域环境中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或对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进行反思,从中渗透着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期末复习备考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人文地理内容虽然具有“多而杂,偏记忆”的特点,但从考试角度看,对其复习也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探。根据上述人文地理考试命题特点和复习原则,人文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关键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准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构建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从总体来看,自然地理较难,但规律性强,容易抓住重点;人文地理容易,但内容分散,很难抓住重点。因此,要运用知识结构法来复习,通过知识的内在的联系,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人文地理以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为主线,其考查的主干知识(内容结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的区位分析。包括农业发展、工业布局、聚落(城市)形成、交通线(点)建设、商贸活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等。
(2)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能源)利用问题与环境保护;主要环境问题现状、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模式、案例等。
(3)人口和城市。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人口数量、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人口问题与解决办法,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4)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掌握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对中国和世界热点区域,要掌握其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探讨区域发展措施。
2、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认清发展规律。
人文地理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区位、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传统工业、新兴工业、交通枢纽、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人口容量、城市功能区、城市化、城市规划、环境自净能力、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旅游活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变化规律、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转变、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原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农业生产活动的合理布局原理、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选择(布局)原理、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原理、旅游欣赏与旅游资源开发原理、旅游景观欣赏要求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环境问题成因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要运用专题复习法,系统掌握人文地理知识。
人文地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复习应以专题复习为宜,而且专题的确立宜大不宜小。如果专题过小,不仅综合性会大大削弱,而且会显得很琐碎,导致死记硬背现象。
根据人文地理特点可确立的专题有:
(1)区域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的生产活动与区域开发、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现代农业选择;工业的生产活动与区域开发、工业布局分析,工业基地与工业带问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交通方式与条件分析等。
(2)人口与城市。包括人口问题、城市区位分析、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等。
(3)旅游地理问题、大型工程问题、资源开发、资源的跨地区调配、环境问题及保护等。
(4)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等。
三、几点注意事项1、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往往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紧密结合。
2、提高人文地理的得分率除了要加强解题指导外,还要拓宽人文地理的知识范围,增加人文修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3、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和热点,这些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