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费保障机制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经费保障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乡镇建筑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 建议
一、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乡镇建筑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由于乡镇建筑企业的法人大多为个人,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欠缺,在施工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急于完成工程进度,而将安全问题搁置一边,从而为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乡镇建筑企业的员工为农民工,缺乏专门的培训,自身素质也差,造成安全事故的高发(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工地伤亡事故中,农民工占70%)。同时乡镇建筑企业没有专人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设备陈旧、落后,缺乏对人和设备的安全保护,建筑施工现场违规操作严重等。
(二)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
由于安全管理的不足,使得乡镇建筑企业安全事故率保持较高水平。要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加强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控制的水平。
只有落实安全管理的措施,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针,切实执行国家安全管理的规范,配合国家安全管理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才能得到推行,才能真正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乡镇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为企业在竞争中增加相应的筹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建筑企业安全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筑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建筑业的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乡镇建筑企业的基础更差,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民工,素质较差,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操作中随意性较强,导致安全事故屡禁不止。
(二)乡镇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乡镇建筑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由个人筹资组建,受自身资金不足的限制,乡镇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竞争力较弱,大多数都是依靠工程转包或分包的手段赢得施工项目。
(三)乡镇建筑缺失必要的安全投入
安全技术与设施的投入,是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垫资、违规分包等现象严重,使得乡镇建筑企业缺乏资金投入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发放不足,或者安全防护用品质量较差,难以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
(四)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由于受工期和进度的限制,乡镇建筑企业对现场没有经过仔细的平整,导致施工现场高低起伏,排水不畅;材料与各种废料胡乱堆放,阻塞施工道路;施工现场没有封闭或封闭不严地,施工现场没有相应的灭火器材;兼做住宿的施工工地,缺乏诸如厕所等的配套设施;施工现场标牌悬挂不当,安全标志不明显等。施工现场诸多现象的存在,使现场管理混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给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改进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
在任何管理中,人的因素都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乡镇建筑企业必须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企业至上而下形成安全预防机制,做到安全无小事,切实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操作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脚手架、施工用电、电梯、塔吊等施工机具的操作规范。从细节抓起,认真对待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排除安全事故隐患。
(二)加强舆论引导的作用
政府应该利用舆论引导的优势,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不断强化乡镇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利用事故案例,使企业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充分重视安全管理,自觉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基于乡镇建筑企业基础的薄弱,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自我防护能力,使农民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转贴于
乡镇建筑企业通过预留安全经费或筹资等行为,确定必要的安全经费投入,使安全保护措施到位。建筑市场应该建立有效的安全经费保障机制,确定标的中安全经费的比例,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专款专用,保障乡镇建筑企业有相应的安全投入经费保障,以便使其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安全设施,配备质优的安全防护用品,从而减少事故隐患。
(四)规范施工现场管理
乡镇建筑企业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定施工现场的标准,诸如保障施工现场的平整,对施工现场继续封闭,严格禁止外来人随便进出工地,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住宿等。监理机构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督促乡镇建筑企业配备灭火器材,正确悬挂安全标识,促使其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国乡镇建筑企业由于实力较弱、基础差,资金严重不足等特点,造成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较差,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员工自我防护能力不足,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乡镇建筑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为了使乡镇建筑企业增强竞争力,有必要根据乡镇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并推动乡镇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德均.浅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3)
篇2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75)
摘 要: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水平是高校各项安全稳定工作的综合反映,它具有自身的经济与安全两种特征以及独有的变动规律,只有深入认识这些特征和规律,才能正确进行校园安全成本分析和控制,这也是优化校园安全成本结构、提高校校园安全效益和控制校园安全成本的依据。
关键词 :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成本项目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62-02
收稿日期:2014-09-2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投入与效益研究》(2013CY034)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彦忠(1963-),男,河南清丰人,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指导与经济学。
高校校园作为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是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校园安全问题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及身心健康,涉及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也涉及全社会的稳定。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从保护学生安全、促进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校园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因此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也相应成为高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通常的做法是下发紧急通知,开展运动式的安全大检查然后上报情况了事。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表明,为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障机制,必须制订安全经费投入标准,开展校园安全成本分析,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校园安全效益,提高学校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高校校园安全成本现状
1.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概念缺乏统一认识
目前,国内对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概念及内涵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校园安全成本内涵、成本项目的划分及成本核算方法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校园安全成本的重要性被忽视了,其特殊性被淡化了。这种状况不利于准确地认识、核算高校校园安全成本,导致高校校园安全成本信息匮乏与失真,高校校园安全经费投入标准的制订更是无从谈起,最终会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校园安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2.高校校园安全成本主体错位淡化了校园安全效益意识
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公办高校实行拨款预算体制,高校的办学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包干。在这种预算体制下,高校没有筹措经费的压力,成为经济核算的从动者。实际上,各高校在校园安全投入方面各高校差距较大,有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重复建设,并没有意识到校园安全也要讲求效益。
3.会计核算的单一性弱化了安全成本核算的职能
由于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科目设置不能反映校园安全成本核算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只有教育事业、科研事业、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支出科目,没有设置成本类科目,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核算办学成本和校园安全成本等。目前设立的会计科目不能反映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发展变化,无法适应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的要求。
二、高校校园安全成本内涵
1.校园安全费用
高校校园安全工作过程,同时也是资源的耗费过程。耗费包括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校园监控等)、职能部门教职工工资课酬、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设备运行维护、学生保险和事故损失等方面的耗费等。高校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学期或学年)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安全工作耗费,称为高校校园安全费用。
2.校园安全成本核算对象
根据高校的特点,应分别按教职工和在校学生作为安全成本核算对象,编制校园安全成本计算单,通过归集分配,计算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人均校园安全成本和校园安全总成本。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核算对象按教职工和学生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有利于校园安全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从而能准确地计算高校校园安全成本。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是高校为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保障教职工和学生人身健康安全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
三、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1.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实际成本是指高校为了维护校园安全而实际投入的人员经费、设备设施以及各种耗材的货币价值。校园安全成本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核算,方法简便,校园安全成本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2.学年制原则
该原则要求校园安全成本核算期间的划分不能采用日历年制,而是采用学年制。这里所说的学年制是指从每年的九月份至第二年的八月份为止的时间。
3.权责发生制原则
高校校园安全投入与受益对象之一的学生培养进度是不同步的。如安全技术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固定资产,均为一次性投入。因此,先期投入的安全类固定资产费用应通过折旧的方式按比例计提,计入当期和以后各期校园安全成本中去,而不能将当期开支的所有安全类固定资产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的安全成本中。
四、高校校园安全成本项目划分
校园安全成本项目一般是指计入安全成本的费用按用途划分的项目,是对安全成本构成内容所作的分类。设置校园安全成本项目可以反映安全成本的构成情况,满足校园安全成本管理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有利于了解高校安全费用的用途,便于高校分析和考核安全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支出类科目中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科目;规定了高校应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分期计入当月成本,为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核算信息的分类与统计以及进一步设置高校校园成本科目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述四大支出科目并没有划分清楚安全成本项目之间的界限,难以准确地反映高校校园安全成本行为和成本水平。
本文把高校校园安全成本项目划定为四大类:
1.人员经费
安全保卫人员薪酬、安全教育课酬、安全技能培训会务费、宣传、心理咨询以及应急演练支出等。还包括人身意外险、学生顶岗实习保险、财产保险费支出;
2.安全技术材料费
包括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器材设施、防盗监控、夜间照明设施折旧费以及维护运行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安全防护物品支出;安全警示、警告、禁令、禁示标识(志)牌及安全宣传栏等。
3.安全评价费
包括日常校园安全检查、评估;聘请专家参与安全检查和评价;危险源识别、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4.安全事故处置费
校园安全事故、工伤事故补偿费、医疗、护理、营养、误工等费用。
上述校园安全成本项目的显著优点是:第一,人员经费项目表现为高校不断提高教工与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与技能的重要指标;第二,安全评价费和安全事故处置作为重要的费用被单独列为两个不同的项目,这有助于对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进而为有关人员对四大安全成本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地考察与研究打开了通道,更重要的是为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对校园安全绩效的考核提供依据。
五、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控制措施
1.优化高校校园安全成本结构,提高校园安全水平。
根据对安全成本项目的划分,我们知道人员经费、安全技术材料费、和安全评价费是以预防为目的的费用,是可以控制的。而安全事故处置费是事故发生过程中或以后的损失,是不可控制的。高校校园安全水平随可控成本的提高而提高,而不可控成本随高校校园安全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因此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呈相反方向变动,两者共同决定了校园安全成本的高低。根据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的相互关系和特点,高校校园安全成本结构与校园安全水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当可控成本过低,人员、设施等投入不足时,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存在严重缺陷,造成安全事故频发,不可控成本过高。此时,应该健全机构、增加安全管理人员、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同时增加安全工程设施的投入,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监控,提高校园安全水平,降低不可控成本,使校园安全和安全成本达到合理水平。
第二,随着可控成本的不断增加,安全事故处置费不断下降,校园安全总成本会达到最低点,校园安全成本结构和水平达到最优。此时高校应该在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进一步规范安全工作标准、培育校园安全文化方面多下功夫。
第三,如果高校继续增加投入,会造成可控成本过高,安全工作人员过剩、重复投资等现象。高校应该适当减少人员编制,调整简化安全监控系统,降低校园安全成本,以达到最经济合理的校园安全水平。
2.建立校园安全成本核算体系,合理安排安全支出。
高校应建立校园安全成本核算体系,由负责校园安全的职能部门建立成本总账与明细账,正确归集分配各项校园安全费用,及时准确计算校园安全成本,每月末全面分析该月安全成本结构与变化趋势,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实现控制校园安全成本的目标。
以上一期安全成本支出为依据编制年度校园安全预算计划,根据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特点,合理分配安全资金。预算确定后,财务及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预算,根据预算确定的支出项目、范围、支出额度安排各项开支。除非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学校任何部门都不能发生无预算或超预算的开支项目。
3.发挥教工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校园安全效益。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训练,提高学生安全技能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素质和意识,力求以较小的校园安全投入获得最大的校园安全成效,从而从总体上减少安全成本,切实改善校园安全状况。
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广大学生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安全目标和安全行为准则,形成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动力,并为建设安全校园的目标而努力。通过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利用校园安全文化的功能,转变学生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理念,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心理,不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从而使校园安全工作投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校园安全成本水平是高校各项安全稳定工作的综合反映,它具有自身的经济与安全两种特征以及独有的变动规律,只有深入认识这些特征和规律,才能正确进行校园安全成本分析和控制,这也是优化校园安全成本结构、提高校校园安全效益和控制校园安全成本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姚庆国.安全成本与安全工作经济优化[J].煤炭学报,2001(6):331-334.
[2]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Z].2013.12.30
篇3
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的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全面纳入到了企业运营过程中来,对于在资源的协调和分配上,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管理部门可以将资金的计划以透明的形式进行公开,通过分析比较各部门计划的轻重缓急,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重要的部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额”主要指预算金额的全面性。预算金额不仅包括财务预算,还包括业务预算。在现代财务管理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企业运营活动,还要关注企业的投资和资本经营活动,尤其是资金供给和成本控制等问题,这些直接关系企业的长期发展。“全程”主要指预算管理的全程化。①即预算管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预算目标的制定、预算指标设定及下达和预算的汇总上,还要在预算的执行和监控过程中,对预算进行考核和评价,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考核、评价全程反映。
二、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全面预算管理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的一种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是相适应的。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准确地将公司的目标和任务在各个管理层次、各部门、各岗位之间进行合理分解和分配,将公司中有限的资源在部门、人员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可以有效地协调部门、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任务和资源的分配中以及利益的协调中,推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的构建,在制度和体系的规范下推动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2.全面预算管理促进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管理能力的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到母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还涉及子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乃至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由于包含内容较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公司的管理能力要和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客观上促进了公司管理能力的提升。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上至母公司下至子公司都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行为规范,对于公司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各方面的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顺利运行。总之,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提升公司管理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应变能力,使公司最大限度地实现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
三、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陕西省为例
全面预算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利用全面预算对公司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对其进行考核和控制。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高速公路运营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高速运营公司的青睐。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施工成本通常会高于东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陕西省高速公路的发展,也影响了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效益。在根据实际合理设置施工方案的基础上,陕西省高速公路运营公司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1.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庞大工程,涉及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乃至各个岗位,是集财务预算和经营预算于一体的系统的预算体系。“在这一预算体系下,公司的每个人员既是预算的提供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全员参与是全面预算最为突出的特点。由于全面预算首先是建立在财务预算基础上的,在财务收支预算的基础上不断向其他部门和岗位延伸,在实际工作中和财务部门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所以,在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内部,大多数人会存在这样的认识:全面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和其他部门无关,其他部门只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对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确认就可以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很难做到和公司的战略管理、企业业务管理等组织机构联系起来。由于缺乏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将全面预算工作直接交给财务部门,其他部门很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公司其他部门和人员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消极与被动直接削弱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②
2.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健全、有效的组织保障。从陕西省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实施现状来看,大多数运营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的透明性和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虽然财务部门其特殊的部门性质决定其在推行全面预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预算的管理的内容和流程比较熟悉。但是,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并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就可以实施的。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就不能明确,不仅不能分解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相关任务,一旦出行问题也不能明确责任,造成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扯皮。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全面预算管理在编制上缺乏科学性,在执行上缺乏有效性,难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3.预算编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主要由以下几点造成的:“一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虽然在部门预算上要求采用零基预算编制预算,这样编制方式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但是,在实际中部分高速公路运营公司采用定基预算来编制预算,在定基预算的基础上考虑一些可控的变动因素来进行综合预算,并没有根据收支项目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造成预算在编制上不科学,影响执行效率和效果。二是,定员定额的标准不合理。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在定员定额标准的制定上参照行政单位定员定额的制定标准,忽略了运营公司的实际,导致实际支出和预算差距较大。例如: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为了完成收费、路政、养护的职责,需要较多的车辆,耗油量也比较大,这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使用标准是有区别的,盲目照搬造成预算丧失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全面。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对于预算内容考虑不够全面,很多有必要列支的内容没有在预算内容之内。例如:高速公路收费站高杆灯,耗电量比较大,相应的支出也较大,却没有相应的经费保障;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车辆安全费的支出逐年上升,却没有相应的车辆安全经费;在预算内容中除了考虑一些可控因素之外,一些不可控的突发事件也应考虑在内,计入运营成本。像2003年陕西省遭遇罕见水灾,陕西高速集团所辖路段损失严重,当年发生抢修成本8639万元,占运营成本的29.26%,这是预算始料未及的,当年预算严重超支。”③因此,预算内容的编制上既要考虑可控因素,又要考虑不可控的随机成本,力争做到全面、完整。
四、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途径
1.提升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增强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速公路运营公司能否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将全员参与融合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和评价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同和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财务部门不可能对其他的部门的各项内容熟悉。因此也就不可能凭主观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编制预算。其他部门的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其他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从而保障执行的效率和效力。此外,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部门、人员之间的权、责、利,激发全员参与在全员预算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预算的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并将目标的执行效率和效果与个人的绩效挂钩,在提升全员参与的基础上,使全面预算的意识深入人心。
2.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预算管理的从编制到执行以及全程的监督管理需要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来保障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保证执行的效率和效力。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司预算组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管理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其次,领导层的重视是全面预算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领导层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和人员保障,使企业人员能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此外,上至母公司下至子公司建立预算小组或预算组织等常设机构,使全面预算成为高速运营公司的日常工作。同时,将预算的执行与监督纳入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篇4
消防安全隐患,构建和谐幸福新XX
科学发展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虽然XX发展在全市还是比较靠后,科学发展也不是一味追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虽然XX滨海城市的框架才刚刚搭起,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幸福新XX。
一、XX经济社会发展与“三小”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XX镇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迅速引进发展外向型经济。伴随经济迅速发展,我镇从一个农业大镇迅速成为工业体系比较齐全的新城镇、虎门港主港区、“中国港口物流重镇”。由于引进的产业大部分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给我镇带来20万外来务工人员,也为我镇“三小”场所、出租屋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伴随工业化以及虎门港开发建设的加快,近年来,XX城市化进程非常迅猛,农村征地和城市拆迁不断,许多农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洗脚上田”,部分本地农民从事工商业发展,更多的是看到庞大数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所蕴涵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出租屋收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纷纷把资金投向出租屋建设,从过去种庄稼转变成为“种房子”,租赁经济迅速成为绝大多数被征地拆迁农民的选择。由于被征地拆迁农民迅速得到一笔补偿款,但资金不多,只能建设一些较简陋、规模小的出租屋。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看见经济迅猛发展的XX所带来的商机,也纷纷做起小买卖小生意,在创业初期,出于经济实惠的考虑,绝大多数的小生意人都选择做生意、煮食和居住都集中在狭小的空间。
由于从事出租屋经营的本地农民和在“三小”场所、出租屋经营生活的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法制观念相对偏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常识,因而自防自救能力差。他们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商业网点和私营企业经营者、打工者居多。而相当一部分开展经营性活动的外来人员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因此,各类家庭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可以说,这不仅是XX镇存在的问题,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是在东莞这个特殊经济结构、特殊行政结构的城市特别突出罢了。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出现大量这种“二合一”、“三合一”多功能、复合型的出租屋,从经济结构来看,是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发展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从城市化进程来看,是农村城市化的过渡形态,城市化中间阶段的产物;从本地群众来看,经营出租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从初期创业的生意人来看,在“三小”场所从事生产、居住等是创业的起点,必须历经的阶段。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也都将会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和城市的角落,至于转变的快与慢、转变的好与差,则在影响一个城市的安全稳定环境,则在影响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好与快,则在考验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需要高度重视、运筹帷幄、狠抓落实,在整改中实现提升,在提升中实现安全。
二、又好又快整治“三小”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隐患的对策思考
(一)当前整治需整合力量
数量庞大的“三小”场所、星罗棋布的出租屋给政府监管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建立一套覆盖市、镇、村三级的领导班子,组建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训练有素的工作队伍,目前已基本建立,还针对整改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成立技术服务队,但需更加整合市、镇、村三级力量,加强横纵的协调沟通,齐抓共管,形成工作的合力。同时,要协调处理好政府、业主、承租人三方的利益关系问题。凡涉及整改,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如何合理调动业主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但也需要维护好承租人合法权益,要积极探索制定适合政府、业主、承租人分担一定比例资金支出的方案,营造三方共利多赢的局面。
(二)深入整治需重点落实“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违章建筑清理工作。当前,我镇正开展建筑物安全大检查,必须把出租屋作为检查的重点,加强排查,全面掌握,一栋不漏,对无设计、无报建、无审核、无验收的“四无”违章建筑物坚决整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户必须第一时间迁离,对经检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技术难以整改的,必须果断拆除。
二是结合无证照经营清理工作。我镇无证照经营很大部分集中在出租屋、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镇村结合部,这些无证照经营场所不仅生产环境恶劣,而且消防安全隐患大,必须加大力度查处,从源头上扫除无证照经营行为,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三是结合旧城改造工作。目前,我镇正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以及“退二进三”工程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旧城的建筑物拆除后,要按照最新规划修编和滨海城市的总体要求以及溶入消防安全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三)下一步整治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整治工作贵在长效,也难在长效,在实际工作当中经常出现反弹现象,为此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人管,有资金、有制度、有落实,有监督。具体来说重点是建立健全五项机制。
一是组织责任机制。建立工作领导小组随职定责机制,保证组织领导衔接到位。建立健全属地管理责任制、主管部门责任制、业主(经营者)责任、承租人责任,对履行责任,严格按照要求的整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履行责任,发生火灾事故的严格追求其责任。
二是资金保障机制。要将消防安全经费纳入市、镇年初财政预算,村一级也需要做好计划预算,确保相应资金到位,确保消防安全设施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完备,确保消防安全相关工作活动随着形势变化得到资金的保障。
三是督促检查机制。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督促和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登记、督促、指导、整改、服务等工作,该整改的迅速整改,该查处的迅速查处,形成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跟踪落实的良性循环。
四是宣传教育机制。要持续通过报纸、网络、宣传栏等途径以及举办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消防安全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新莞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消防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监督整改机制。健全领导联系村制度,加强基层监督;完善主管部门管理制度,加强业主(经营者)和承租人监督;落实纪检监督,规范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行为;实行投诉意见处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隐患的监督和整改;发挥媒体引导曝光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从而构筑领导监督、主管部门监督、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五道防线。
(四)提升监管水平需强化城市规划
- 上一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 下一篇:最新活动方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