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策划活动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法宣传策划活动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法宣传策划活动方案

篇1

一、时间安排

11月30日(周一)——12月6日(周日)

二、活动主题

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三、重点宣传内容

1.法治思想,特别是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2.党的五中全会精神;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疫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

5.“七五”普法工作成就。

四、具体安排

结合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际,今年“宪法宣传周”原则上不集中组织大型线下宣传活动,重点组织安排七场宪法学习宣传主题活动。

2020年“宪法宣传周”举办七场主题活动:宪法、民法典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网络。各主题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统一协调安排,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各单位各部门要综合考虑工作实际和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围绕宣传主题,细化宣传内容,组织实施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法治宣传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开展活动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宪法、民法典进企业

基本要求:结合企业法治文化建设,面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突出宣传“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集中展示民营经济法治建设成果,宪法法律对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保障和规范,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法治企业建设等。

牵头单位:区工商联、区总工会

2.宪法、民法典进农村

基本要求:针对农村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宪法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有关规定,法治乡村建设等。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镇、乡

3.宪法、民法典进机关

基本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法治思想,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民法典知识,组织宪法宣誓活动,依宪依法依规履职,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牵头单位:区直机关工委

4.宪法、民法典进校园

基本要求:在青少年学生中组织开展参与度高、具有仪式感的宪法、民法典宣传活动。突出宣传宪法、民法典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法律意识。举办中小学校宪法、民法典“法治一堂课”活动。

牵头单位:区教育局

5.宪法、民法典进社区

基本要求:针对社区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宪法进万家”活动,深入基层社区、家庭开展普法宣传。突出宣传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居民委员会有关规定,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充分利用社区大讲堂等阵地为社区居民讲解民法典。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各街道

6.宪法、民法典进军营

基本要求:结合部队工作实际,突出宣传宪法法律关于军人履行职责、军属权益保障、退役军人保障等内容。

牵头单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7.宪法、民法典进媒体(网络)

基本要求:组织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开展报道宪法、民法典宣传活动的情况,利用好媒体平台,扩大媒体宣传力度。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各单位各部门要参照本方案策划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因地制宜策划组织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度高的重点宣传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宪法、民法典宣传元素,让宪法、民法典看得见、找得到、学得懂。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宣传主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宪法、民法典宣传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要突出主题,准确阐释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要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线,围绕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宣传与《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宣贯两个重点,以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减少亡人火灾发生为目标,通过声势浩大的媒体和社会面消防宣传,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全面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增强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形成“人人了解消防、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局面。

二、活动主题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平安进万家”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1日至11月31日

四、活动安排

1、“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11月上旬,在区消防大队新建成的建筑路中队举办“建筑路消防站落成暨市区公安消防大队搬迁启用仪式”,全面启动“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活动现场通过制作海报、展板、发放消防宣传资料、免费咨询、消防车辆和特勤装备展示等,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各镇、开发区、街道要结合辖区实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宣传,加强“119”消防月宣传,并在本辖区悬挂消防标语、横幅不少于10条。

2、《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宣贯月活动。将11月份作为《纲要》集中宣贯月,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大张旗鼓开展《纲要》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分类做好家庭社区、学校、农村、人员密集场所和社会单位的消防宣传教育试点和推广工作。宣传月期间,区消防大队要通过会议、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动区有关部门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深入学习《纲要》,开展多层次普法宣传活动。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广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通过刊登(播)新闻、开设专栏、播发消防公益广告、发微博信息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纲要》宣贯及“清剿火患”战役密集宣传。要切实将《纲要》宣贯及实施工作纳入本级消防年度工作计划,区将对《纲要》宣贯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3、“爱心暖校园”扶助贫困在校学生家庭活动。区消防大队下辖中队要开展与辖区附近的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的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切实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宣传月期间,各消防中队要为帮扶对象开展一次校园疏散逃生演练,举办一次消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一次消防站、举办一次警民联欢会。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在结合“清剿火患”战役中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内容要求,向辖区各学校特别是民工子弟学校发放3000份出租房消防安全宣传资料及相关消防安全知识漫画读本。

4、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活动。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消防监督和隐患整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及时有效地消除各类火灾隐患,改善全区消防安全环境,区政府在区行政服务中心消防窗口设立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任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均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件、网络或当面的形式对全区范围内的火灾隐患进行举报。区政府将建立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奖励机制,对实名举报经查实的符合“清剿火患”战役整治范围的火灾隐患,对举报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5、“火患自除享平安”活动。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发动辖区单位(场所)员工和城乡居民对自己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消除身边的火灾隐患,培养群众自查、自纠火灾隐患的习惯。结合“清剿火患”战役入户宣传工程,加强指导社区、单位的义务(志愿)消防队组织开展本社区义务(志愿)消防员、本单位员工的消防技能培训和比武竞赛,提高员工消防技能和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区消防大队要组织各行业、系统集中举办消防技能培训班,通过观看火灾案例教育警示片,现场消防技能演示等形式,开展消防技能培训。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广泛开展本行业、本单位消防竞赛、运动会,各社区积极筹办家庭消防技能竞赛,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其消防技能。各地各部门要掀起全民学习、掌握消防技能的热潮,依托媒体扩大宣传影响力。

6、全民消防体验大行动。11月9日当天,全省将集中发动百所学校、百家医院、百个商场、百个社区、百家企业、百幢高层建筑“六个一百”场所全民演练体验大行动,区消防大队将选择1个单位(场所)开展大型灭火疏散逃生综合演习,指导单位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锻炼员工遇险处置和组织疏散能力。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举办“全民演练”。“119”宣传月期间,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充分发挥群众性消防力量的积极作用,引导发动全区消防志愿者对“九小”单位、“三合一”场所、城中村进行上门式面对面消防宣传,教授排查火灾隐患方法;区消防大队要组织巡防车全天候巡防展示,LED显示屏宣传知识,帮助居民提高消防知识;要充分利用开放的消防站和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组织群众接受消防知识和技能教育,实现“平安进万家”、“人人受到宣传教育培训、人人掌握消防常识、人人学会逃生自救技能”的目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及早策划部署。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公安分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镇、开发区、街道及区各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119”消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并挂靠区“清剿火患”战役指挥部,在区消防大队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开发区、街道也要迅速成立活动领导小组,针对当前开展的“清剿火患”战役行动,周密策划,制定详细的“119”消防宣传月行动方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效果明显的主题宣传。

(二)创新形式,务求宣传实效。各镇、开发区、街道要集中宣传《全民消防安全教育纲要》、《省消防条列》等消防法律法规。要紧紧围绕“清剿火患”战役的展开,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曝光,与广大群众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达到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要注重普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篇3

关键词:和谐 税收文化 构建

一、税收文化的概念

税收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税务行政系统形成的影响税收关系主体的税收心理、思想及制度的有机组合。它并非一种孤立的文化,而是深深扎根于社会经济土壤,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前进,并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同时反作用于环境。另一方面,税收文化不只限于税务行政系统内部,而是涵盖了所有的税收主体,包括纳税人、征税人和用税人。只有三者的良性互动,税收文化才可能形成与发展;只有将所有主体都纳入税收文化体系,才可能实现税收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从税收文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一)物质文化

税收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其职能,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公平执法、依法行政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创造的物质要素的总和,主要表现为税收主体工作、学习等的环境条件。它能为税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对税务人员以及纳税人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是税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调动税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二)制度文化

税收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是指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产生规范性影响的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要素。正式制度是税务机关为实现其职能,通过一定程序制定颁布的能规范和约束本机关和税务人员行政行为的税收文件、理论和各种规章制度。它约束和规范整个税收文化的发展方向,谁违反了,就会受到制裁或处分。非正式制度一般没有明文规定,是人们在长期税收实践中,自然形成或经过人们的智慧总结出来的,为多数人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如税收职业道德、税收传统等。它反映了税收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应遵循的道德底线,谁逆潮流而动,谁就会受到道德良心以及社会舆论的谴责。

(三)精神文化

税收文化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税收管理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税务主体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一个人的行为虽然受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推动,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精神的修养。积极塑造税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和竞争精神、积极培养用税人正确的用税意识以及普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是税收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四)行为文化

税收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税务干部在工作、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税收价值观的折射和税务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决定税务工作整体的精神风貌和税收文明的程度。

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规范制约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则是前两者的思想保证,也是税收文化的灵魂,行为文化则是前三者的具体表现。税收文化是税务机关建设和用税人、纳税人意识培养的思想基础和成功前提。

二、我国税收文化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财税体制的规范、税收征管的完善、税法的普及,我国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法制环境建设逐步取得成效,良好的税收文化已初步形成。然而,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作为政治文化一部分的税收文化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而处于变革之中。由于税收文化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的,当这些不同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同时,就会出现税收文化的混乱。

(一)税收理念薄弱

税收理念具体包括执法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执法理念指在执法过程中,应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服务理念就是一切为了纳税人,为了一切纳税人。管理理念是指管理组织有序化、运转高效化和手段现代化。现阶段我国的税收理念薄弱,一是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执法环境,纳税人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二是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服务理念,没有将执法本身当成一种服务。离开服务谈执法,只能将纳税人当作被动的执法对象,只强调其依法纳税的义务,就会忽视其获得优质服务的权利。离开执法谈服务,无疑就放弃了税法的严肃性,将税务机关等同于一般的服务机构,这势必会影响税务机关职权的正常行使。三是没有建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税收文化的建设中,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也应该是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物。

(二)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税务部门对文化管理理论的研究普遍滞后,且多局限于基本范畴的探讨,在系统内缺乏成功的经验。同时,税收文化基本理念没有得到足够的宣扬。从宣传载体上看,缺少具有震撼力的反映税收的文学作品和理论作品;从系统内部来看,少数干部职工对税收文化基本理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没有做到以此来指导税收工作实践;从外部氛围来看,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收文化基本理念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关注。

(三)税收文化建设中存在垄断现象

上级部门常常未经充分论证或征求民意就制定某项文化活动方案或策划,然后自上而下,在系统内层层印发到最基层,要求上行下效,遵照执行。这样做的后果是下级被动应付而缺乏创新与活力,甚至会招致干部群众的意见与怨言,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这些都是与税收文化建设的初衷相违背的。

(四)税收文化建设动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国、地税分设,有些地方没有把税收文化放在国税和地税有机统一、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另一方面,一些税务部门的领导对税收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加以保证。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税收文化建设缺乏动力。

(五)纳税人意识薄弱,用税人意识缺乏

我国现阶段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弱,偷漏税现象较为严重,有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做假账,隐瞒收入,进行不实申报,少缴或者不缴应纳税款,有的地下经营,不办理税务登记,等等。一个税收意识淡薄的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只有当全社会税收意识普遍提高,税收秩序才会好转,税收事业才会有快速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用税人对所用税款的管理不够透明,严重,也阻碍了税收文化的建立。纳税人对自己所缴税款的使用状况不了解,又要承担高昂的税负,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平衡,自然就增强了对税收的抗拒心理。

三、建立和谐税收文化的政策建议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文化,应把握和谐的主题,适应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具体应从征税人、用税人和纳税人的角度来综合考虑。

(一)要注意征税人文化的培养与建立

1.征税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定位

从税收关系上看,政府是纳税人的公仆。“让纳税人满意”是税收文化中实现征纳双方和谐的底线,征税人应将其作为服务质量的标准,不断改进服务水平,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服务质量评估等措施来发现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最终使纳税人满意。

2.合并两套税务系统,组建新的单一税务机构

将现行的国、地税系统合并建立统一的国家税务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垂直管理,这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提高行政效率,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增强税收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网络化

加快税收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税务系统与银行、工商、海关之间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加强对纳税人的进一步监管,督促其自觉进行纳税申报,也可堵塞现行税收征管执法不严的漏洞。

(二)政府部门要树立“用税人理念”

政府有将税款再分配到国防、科技、教育等公共事业的权利和责任。纳税人缴纳税款,同时也就购买了监督政府再分配税款的权利,这就要求用税人的用税行为要透明。政府各职能部门包括财政机关、各级用税部门应定期向人们公布税款的使用情况、方向、用途等。针对目前预算监督层次缺乏、脱节严重的部门预算,要对所列项目实地考核,依效益情况筛选确定,待预算下达后,对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管,真正实现税款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国家应重视对公民的教化,促使其自觉形成依法纳税的意识。可以将税收宣传和教育结合起来,把税法知识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税收意识的培养,为提高全社会的纳税意识奠定基础。税务部门应将税法宣传的内容从目前教纳税人如何依法纳税,拓展到关注纳税人的权益。司法部门应把税法教育纳入普法教育内容,号召全面学习税法。宣传文化部门应将税法知识寓于文化知识中,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演出、文学创作等形式向社会公众灌输税收意识,使税收文化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

当然,在采取培养人们的税收意识这种可能长期显效的软手段的同时,也不应放弃硬手段的使用,比如严格征管,加强税务稽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增加纳税人的违法成本,加大偷逃税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