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篮球教学方案

篇1

篮球战术是篮球教学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教育教学最优化理论来指导,能在有限教学时间里用最少的潜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篮球队战术教学最优化。通过多年篮球教学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就篮球战术教学最优化的实施与控制进行探究。

二、何谓篮球队战术最优化教学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最优化教学过程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系统理论方法提出来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达到最大可能效果。

(一)教学过程的内容,结构和活动逻辑能保障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完成对学生教养,教育和一般发展的任务,使之符合国家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使每个学生达到可能性的水平。

(二)在不超过现行教学规定的讲课时间达到预定的目的。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考虑每个具体班级的特点,把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具体化。

(五)要不断研究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

(六)合理安排作业和课外辅导。是最好的最符合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过程的安排方案。

最优化的前提从提出准则的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形式的方法,已有的条件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有效地发挥整体效果。最优化强调以局部到整体都必须是合理的、现实的、系统的。它除了有更新方法和手段外。还包括更新方案中的最优选择,创造出最符合客观实际的方案。它还必须具有辩证的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整体分析,它的判断标准有二,一是时间,二是效果。

那么,什么是篮球战术最优化教学呢?应该说,它是老师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系统理论方法为依据,以及反馈为核心的有目的地选择战术教学程序的最佳方案,并对这一动态发展过程实施最优化的控制。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战术教学达到最大可能性的效果。其标准应以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按教学大纲提出的任务,在某一时间内,战术技能,智能获得最高的可能水平,达到最大可能的效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安排方案的选择必须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最科学的、最现代化的。

(3)教师和学生不超过教学大纲所给的时间定额,用最短的花费最少的精力达到取佳效果。

三、如何实现篮球战术最优化教学

众所周知,篮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动态原则告诉我们: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结果。矛盾转化是其重要特征,篮球战术是由攻守战术体系以及一些别的要素相互依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篮球战术教学有着自身的固有的特点,它是一个以技术为基础,各科基础配合为手段,以技术配合的各种练习方法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感知、练习、思考、总结、提高,并体现“循序渐进”的最佳教学原则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战术教学过程中,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正确认清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攻守战术体系间的相互联系,还要在攻守战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考量,组织安排好教学。要通过教学矛盾的转化欢迎进入dylw.net,建立更高级的平衡状态在动态中寻求发展。要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改善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这是实现篮球战术最优化教学的基础。

(一)篮球战术教学最优化,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对战术教学过程完成最优化控制。要以明确目标为基础,离开了目标,就谈不上控制,也谈不上最优化。必须明确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某种战术为主,如掩护配合为主,那么就以掩护配合为主来组织安排学生的战术教学,则成为我们最优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这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关键。

篮球战术教学的各教学环节,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之间都有一个最佳逻辑顺序和程序结构。只要弄清楚这个逻辑顺序,设计好教学的程序,才能保证最佳效果的实现。如何设计好教学程序,它是保证效果的条件之一。

最佳教学目标任务是靠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安排最佳教学负荷方案来实现的。例如组织策应为主的进攻“半场盯人防守”战术,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我们设计几种策应的配合方法,队员的跑位、传球的路线等等,通过各种设计和若干方案的对比中选择设计,在优选中,即要考虑重点,又不能面面俱到。教学中尽量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此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最佳选择是最优化教学的核心。

(二)最优化篮球战术教学,必须重视教学信息。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形成系统,认识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信息的传输,又要注重开发信息的通道。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育会诊”的工作。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战术学习的动机,智力和特征。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战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所实施的娇正方法。通过教学目标信息的反馈,从教学系统的动态中得以平稳,这是实现篮球战术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在篮球战术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最佳控制。最佳控制体现二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最佳定向控制。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佳自我控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积极思考,随时修正自己产生的错误,调节自己行为方式。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学生的“学法”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这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途径。

综上所述,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实现和达到篮球战术优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篮球基础技术;小学教学;趣味性;培养兴趣

中国分类号:G841

篮球基础技术是打好篮球的基本环节,是走向专业化篮球道路的重要基础。在小学阶段的篮球教学,因为学生受年龄、身体素质的影响,所以不适于进行高强度、高技术的专业化训练。而小学阶段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它们是决定学生以后是否选择走专业化篮球道路的影响因素之一。适量减少枯燥、单一和重复性高的训练,多进行趣味性较强、游戏性较强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这个教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由于小学阶段的教学在运动员以后是否决定从事职业篮球事业,以及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从事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但需要全面广泛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一个教学的严谨态度。这一阶段的教学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因为需要教练员结合各方面的知识全面融合来制定和执行内容丰富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学对象在年龄段、理解能力、动作限制、和对其制定的教学方案等方面的特殊性都需要特别的注意。

1.1年龄段的特殊性

教学对象正处于一个对外界的好奇心旺盛,对事物的了解与学习欲望强烈的年龄段,所以教员应用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或与教学有关的一切来让篮球启蒙教学在学员想了解的一切中更具有吸引力并脱颖而出从而占据他的整个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员在队中具有模范作用,所以得更加注意自己的仪表及行为举止问题,给学生们起到向正方向的推动力。首先,教员需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即不可像职业训练中的过分严厉、也不可过分温和而失掉威严。只有刚柔并济的树立一个合格的教员形象,才能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其次,教员应该注意语言和道具的使用。不能过分的使用生涩难懂的专业化词语,而要注意使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趣味性的道具的使用,道具的正确使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充分的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再次,对这一特殊团体需要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章程。劳逸结合的教程安排往往能让学员一方面以轻松积极的心态来学习,一方面又能得到适量的放松和休息。

1.2理解能力的特殊性

小学阶段的学员虽然正处于学习兴趣的高昂性,但因为受教育程度受限理解能力受限所以一些有深刻含义和意义的专业词汇并不能全面的得到理解、一些复杂的高技术含量的动作也不能及时的当天消化。这样就需要教练员有一定的耐心和制定相对进程缓慢的训练计划。在教学中的复杂动作和组合性动作需要进一步的分解教学和更细致的动作详解研究,耐心重复、细致讲解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教学进程。同时,教员也应该注意所用的词汇尽量简洁化、通俗化、用学员能够理解的词汇来解释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趣味性的方法来解答、演示和示范动作及名词可以以更生动的形象来加深学员对动作的深刻记忆。

1.3动作限制的特殊性

小学阶段的篮球基础技术教学面临着很多条件性的限制因素,所以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些学员受成长发育因素影响导致身高和手腕力量不够,所以在完成上篮和投篮动作时不能达到篮筐的高度,这就需要教练员在制定计划时针对手腕或身高因素制定相应的分阶段进行的计划。并且个别高技术含量及高组合度的动作需要在对其他简单动作均已熟练掌握后再适队员了解状况适量授予。

1.4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案、方法与其他阶段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现阶段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教学方案方法应以启蒙式教育和培养兴趣爱好为主要出发点,制定趣味性、游戏性强的教学章程。根本性的教学方法应以基本功为主,只有铸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有更高的造诣。同时制定全面的教学和训练计划,全方面的促进学员的发展。

2、 篮球基础技术的适用性教学

不同层次的篮球技术适用于年龄段的不同和受篮球教育程度的不同,小学阶段的受

篮球教育程度适用于篮球技术的基础阶段,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又显得较为复杂。首先,教员得按照年龄大小、发育程度和篮球喜好程度来估测学员们从事专业运动与否,从而针对不同水平来制定计划。

2.1按年龄及发育条件适用

不同的身高、力量、身体素质和发育状态需要不同程度的开发、引导及训练量。同时也应该注意传授动作技术含量的区别。队员之间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天赋、身体条件、对篮球运动的适宜程度的区别。所以,因材施教也是教学过程别需要注意的。同时,按天赋与理解能力的不同区分教学却不可区分对待。区分教学一方面可以给理解能力强的同学更多的知识传输。另一方面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和吸引其他队员的注意力和好胜心,刺激竞争心理和求胜意识,从而调动篮球学习的积极性与培养对篮球的兴趣爱好程度。

2.2循序渐进的适用教学方法

教员对不同程度的学员应该由一个大出发点出发,并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制定出分别适用于各层的针对各项技术发展与提高的详细训练计划,并抱着一份赤诚的心情去从事以后的教学计划。大体计划安排应该遵循教学与娱乐参半的总制度,并再向下发展更详细的条纹和规定也必须要注重劳逸结合。在教学计划如期进行的同时也该每天适量的对之前所传授的内容应有所复习和整理,复杂和组合类的动作应对不同理解能力的群体做不同程度的讲解与演示。

2.3篮球规则的适用教学

小学阶段的篮球教学对象学习能力强,所以也应该注重文明的篮球习惯的养成,从小培养良好的篮球素质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一定帮助。教学过程中应随章节来讲解篮球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球风,更方便他们在以后的比赛或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更深一层次的去了解比赛中的激烈较量,也对以后从事篮球教练或社会指导员有大幅度的帮助。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题 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28-01

从对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应用题题材上过于封闭,教师所给应用题多为定向的;教学目标浅化,以会解题为最终目标;题材上多以教师编制为主,和学生实际脱离。这些问题都让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和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相去甚远。笔者认为,数学应用题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起。

1 收集材料、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甚于解决问题,数学应用题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学解题”的教学,更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组建应用题所需材料进行整理,教师辅助学生来提出问题。这一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来提供问题的套路,实施起来也较方便。因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子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只要教师稍加改编,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不是难事。

以平均分教学为例,教材中所呈现例子大多为将一组数量相当的物品进行整体平均分配,如40个桃子分给8个人等,但对实际问题中的对将一组数量进行多组平分却较常见。于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来组织学生进行材料收集,如一班级学生体育课教学为实例,先提出教师能提供23个篮球,学生分男女生分组练习。于是,学生们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来分配篮球。

这样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对平均分有深入了解,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必须根据实际的男女生数来确定分配的篮球数,从而保证公平。而且,如果出现除数小于被除数时,又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信息,探索方案

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收集的材料组建成应用题后,就需要根据已有应用题题干中找到已有信息来解决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在个人分析综合的基础和小组成员进行综合整理,从而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首先,找出已有信息。如在本题中,篮球数量为20个,班级总数(50个)和男生数(30个)、女生数(20个)可以确定。然而问题又出来了,在教材的学习中,只学过被除数大于除数的平均分,而对除数大于被除数的平均分如何解决。这就过渡到第二个步骤。

提出假设,要把20个篮球分给15个男生和25个女生,那么,男生得到的篮球数加上女生得到的篮球数就应该是20,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30:20,即3:2,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整个班级人数看为是5份。由此,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最后,提出解决方案。上述的分析中是将20个篮球平均分成5份,于是,男生得到应该分配的篮球数:20÷5×3=12(个),女生应得到的篮球数20÷5×2=8(个),对于女生得到的篮球数,还可以用总篮球数减去男生的篮球数,即20-12=8(个)。

在分析解决问题阶段,教师更多的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从解决方案的优选和学法上予以指导。特别是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对问题产生疑惑时,教师应以引导性话语来作为指导。

3 反馈评价、知识梳理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中,凝结的是学生对应用题的自我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明显优于教师以讲授的方式来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因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掌握是通过自我认知进行构建的。而学生的认知始终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探究中在引导的同时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来加强学生对应用题背后所隐藏的数学知识进行掌握。

首先,以鼓励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在探究中,总会碰到很多问题,而自己对问题的解答会有多种思考,当学生能正确地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哪怕只是对问题的一个步骤有了独立的想法,教师就应在鼓励的基础上予以引导,从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分析。如上述案例中,学生对30÷20的问题认为不化简也能求解,教师可让学生做做看,结果有的学生就得到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学生数是50,男生是30个,那么,男生所占比就是30/50,应得到篮球数是20×30/50,同样得到了计算结果。

其次,当问题探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本案例的问题背后隐藏的是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只不过将总分数分成了男生和女生。当找到这一知识点后再反过来看这个应用题,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更加清晰了。

4 活学活用、形成技能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只会解一个题,而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点来进行类似问题的解决。原因就在于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会解题的知识灌输。笔者认为,在解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探究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点后,教师要利用这些知识点来让学生解决新问题,以此来促进技能的形成。

如上述的案例学习后,教师编制了这样的问题“某班数学期中测试中平均分为91.25分,事后发现将某同学的76分误算为67分,重新计算后平均分为91.40分,问这个班级有多少学生?”在分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少算出来的分数是平均分配给了每一个同学。因此,少出的分数为76-67,正是因为少算了才导致全班的平均分减少,于是得到少算的平均分,91.40-91.25,在用少算的分数来除以少掉的平均分,即得到总学生数。

在利用已构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出发。上述案例中少算的分数是虽然是一个同学少算了,但却在算平均分的过程中分配到了每个学生头上,故而成了总数量,而平均分少出部分是所有学生的平均分,是平均数,因此,根据总数量÷平均数=总分数即可求解。

参考文献

[1] 易良斌: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1年第09期。

篇4

(一)教材内容

1.集中教学部分(40分钟)

(1)复习篮球行进间运球

(2)身体素质和拓展训练——齐心协力

2.个性锻炼部分(60分钟)

(1)篮球爱好者:篮球半场教学比赛

(2)其他项目爱好者:羽毛球、武术、韵律操、跳绳、乒乓球、跳橡皮筋等

(二)教学任务

1.技能目标:90%的学生掌握运球技术;70%的学生能在比赛练习中能熟练地运用传运投和基本脚步动作;60%的学生能在根据音乐的指挥下跳健身操;100%的学生能参与到运动中。

2.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运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认识到运球在篮球中的作用,领会运动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张扬个性,形成特长,增强交往、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三)主要教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练习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模仿、互助式学习、比赛法等教学方法,突出发现问题、假设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主要学法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思考、尝试体验、合作探究、互动反馈等方式进行学习,使每名学生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五)评价方式

激活员、教师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课堂练习、讨论评价、竞赛评分、项目评分、操作评分、参与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激活员由见习学生担任,其主要责职是在课内提醒、督促同学们认真、努力地参与运动。

(六 )教学引入

以讲述“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永远都坐在前排的故事开场,引导学生树立“人人都有希望,个个都能发展”的力争上游的精神,为本次课教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方案设计分析说明

(一)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有着一定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学生,部分学生还有自我锻炼的习惯和爱好,身体素质也较好,但由于是男女生混合上课,彼此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差异也较大,尤其是女生,由于生理原因,对运动量过大或对抗性较强的练习不喜欢(或无兴趣)。

(二)个性发展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质是以运动健身为主要内容,课中既有教学的过程,又有锻炼的过程;既有教学组织形式,又有锻炼组织形式。为此,我们将80分钟的课分为两大段:前半段突出教学,后半段突出锻炼。这种安排更符合学生实际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

1.集中学习(或教学)阶段:约50分钟,以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贯彻老师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是教学过程的体现。

2.个性发展练习(或锻炼)阶段:约30分钟,以锻炼的形式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彰显学生个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它是锻炼过程的体现。

3. 采用“过程性、终结性、参与性”综合评价方式: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把学生掌握运用技术的快、慢、好、坏看作教学的最终目标,并把它作为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这无形中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等,使一部分身体素质差、运动天赋低的学生在长期尝试失败后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而远离体育。本课设计方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力图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体育带来的喜跃。

(1)采用激活员制度,进行“附加评价”:激活员在巡视检查中还必须记载同学参与练习、遵章守纪等情况,其目的一是以此作为本次课评分的主要依据;二是努力营造一种在运动乐趣的氛围;三是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去,体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2)评价内容突出过程性: 体育成绩=平时成绩70%+体育项目考试20%+自评、互评和作业10%

平时成绩=出勤+努力+服从+合作+课外参与(早操和健康跑)

说明:平时成绩按本期所上体育课的次数,平均分散到每次课中。假设本期只有10次课,每次课就是7分,每次课的评分由激活员和老师共同评定,每次课的评定着重在锻炼阶段,要求学生的参与性达到90%以上(锻炼实际时间),如离开运动场或没有参与运动的学生将受到扣分的处罚。

体育项目考试=体育项目技术评定+体育知识考试

说明:体育项目技术为本期主要实践课学习内容,体育知识为雨天室内课学习内容。

自评、互评和作业=自评+互评+作业

说明:自评、互评每学期进行两次,期中和期末进行,以卷面的形式行进,督促学生定期进行反思;作业则是指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是老师在平时所讲授或雨天课集中讲授的体育理论知识,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部分。

三、方案设计总结体会

传统体育课不考虑学生爱好、特长和性别特点,重复中小学教学内容多,考虑学生终身运动少;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单一规定项目为学习内容,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形成和个人兴趣的发挥。因此,传统教学的优点是便于统一实施教学,考核内容标准化;不足是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通过此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

1.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增加自主选择项目:在统一项目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场地、器材等实际,增加活动性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太极拳、韵律操、跳绳、乒乓球、跳橡皮筋、拓展训练等,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进行锻炼。

2.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一年级以篮球教学为主,对篮球爱好者,在强化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则以篮球比赛为主,尝试深入学习,为终身锻炼储备篮球技能;对篮球无兴趣者,则要求掌握运球、传球等基本技术后,同时兼学兴趣项目一至二个。

篇5

篮球运动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观赏性等特征,还在于它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攻守对抗的集体运动项目,能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篮球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的技战术方法,使其不仅具备一定程度的组织能力,又能参加院系各级举办的多种形式的篮球竞赛,从而推动学校篮球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在具体的篮球课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结合篮球运动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设施和各种教学设备,运用简洁而实效性的学习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掌握所学的篮球运动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篮球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生健康水平。

二、重视篮球课的教学质量的措施、手段与方法

1.运用系统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教学计划中,要分清教学内容的层次、重点和难点。以篮球运动最主要的动作和最关键的技术为教学重点,形成一个教学中心,围绕其开展教学,循序渐进。教学计划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单元计划为实施步骤,扎实稳固,不赶进度,在课时教案中,要以单元计划为基础,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应突出计划中必须完成的重点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重点教学内容的教学熟练掌握所学的技术。

2.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机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利用篮球运动宜开展的特点,在课前让学生提高温习要学的教学内容与主要教学方法及具体练习形式。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做练习的次数与时间,并掌握适宜的运动量和练习强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教学课中用最佳的精神状态完成练习的量与强度。然后来刺激肌体对所学技术产生效果反映,使学生在练习中尽快地形成完善的技术轮廓,产生动力定型。同时课后给予学生一定量的作业,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技术,这样才能有效地延伸和拓展教学的时限和场景,形成一个不断环式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3.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示范动作要规范,设计、使用的练习方法要简明有实效,并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大量地采用分组练习法、循环练习法、兴趣法来刺激练习量和强度。通过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达到学习和最终掌握动作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始终是主导作用,采用积极有效的巡回式辅导,用语言或手势提高学生的练习准确度,并适时地采用集中、单组、单人进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确保学生做练习的密度在80%,组织学生定期按时地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变单纯的语言讲授为生动而有试听效果的音像教学。

4.提高学生认识,确保篮球教学的顺利进行。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和学风的教育,以自身的优良形象及过硬的专业技术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练习环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和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战术运用的方法及常规而简洁有效的教学步骤和手段,为提高学生专项基础,全面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检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技战术的效果,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在比赛中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组织竞赛的工作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1.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教学环节最佳的方法和手段。考核标准的建立,应根据多年来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计划中的内容为基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检验学生通过学习能否真正达到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潜在的技能和未来拓展的能力评价。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根据本校操场、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的规律,筛选可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法措施,突出篮球课的教学重点,触类旁通,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6

思维拓展,利用网络资源,激发思维能力

计算机操作中,许多功能的执行,有多种方法。利用这一点来训练小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如教学打开某一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窗口操作时,打开程序、窗口的关闭方法有多种操作,教学中我并不是倾囊相授,而是介绍一种方法,其余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辅以教师引导来解决。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往往能很快找到答案,并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而且很容易迁移到窗口菜单等的操作学习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异想天开,可以唤醒儿童的潜意识思维,挖掘其思维潜能。在电脑作画教学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为自己小组设计一个徽标,各个小组都根据自己小组的喜好、特点进行了设计,图案新颖别致,非常有意。其中一位同学为他们的篮球小组设计了这样一幅图案:一只小奶牛在跳舞,鼻子上顶着一只篮球,结构安排及色彩运用相当和谐。我问他创作这幅图案的初衷是什么?他说他们小组成员都属牛,又特别喜爱篮球运动。看到小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我又安排了学生设计“纪念”、“庆祝党的生日”、“欢庆六一”等的图案设计,同学们兴趣浓厚,内部的创作潜质获得极大的调动,思维方式极为丰富。

在进行网络信息教学时,全球化的资源信息,交互式的媒体界面,使教育教学面临巨大的变革。小学信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查找使用信息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特点,对某一问题进行资料查询。比如查找有关“”的资料,学生键入查找命令后,可以检索到数百条与此相关的内容网页,有的与主题较近,有的离主题较远,学生需要进行恰当地判断,选出几条较为接近的目录进行查询,这种方法往往能获得许多教科书上找不到的资料,扩大的视野,丰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许多不太相关的因素中选择较贴近的内容查看,能较好地锻炼小学生抓住关键因素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如今的信息教育界,很多学者都认为,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使所谓的主题教学更具成效,也才能使探究式学习更深入地进行。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是以网络作为教学交流和资源的平台,以探究性学习理念为主要思想的学习方式,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这一手段,才能使小学生的学习更具活力,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探究性。

自主、协作,优化解决方案

篇7

关键字:高中篮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一、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出发点。”强调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因此,“健康第一”思想是高中篮球教学的主导指导思想。《纲要》中还规定了“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然后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由此可见,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在校时期,还要放眼于学生的未来、直至终身。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体育锻炼方式的关键时期,校园又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体育意识。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是对体育教学的一个根本性要求。因此,高中篮球教学训练工作中首先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稳定的体育锻炼意识、掌握必备的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重新审视篮球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21世纪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教学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持续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以利于培养体育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学习,养成锻炼习惯的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在普通高中篮球技术课程教学中其思路是:移动技术教学内容定位于短距离的急停、转身和跨步的教学;传球技术教学内容锁定在双手头上传球、击地传球的教学;投篮技术教学内容放在贴身投篮、后仰投篮的教学上;运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的教学上;突破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交叉步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的教学上;抢篮板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冲抢篮板球、单手点拨的教学上;在技术理论方面,应增加篮球运动技术原理分析及其心理问题方面的教学。

三、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选择

在篮球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存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我们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但教学过程并非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累积,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非是无限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必须有个限度,以免使教学变成不断变换活动方式的万花筒,分散了学生对教材实质内容的注意力。所有这一切还要求教师针对每一种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要把它们最恰当地结合起来,而不能机械地追求方法的多样性。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还应具体地判断每一种教学方法实际运用的可能性。教学方法的优选要从教学效果最优化着眼,选择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方案,要将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察和运用。系统的优势在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系统中的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起来,就能获得单个要素不具备的新质和功能。根据技术的相关性,把技战术教学方法作为一个总系统进行设计和运用,以实现篮球技战术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战术意识中的攻防转换意识的培养

篮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战术活动的实践基础上,运用自己专项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术能力的总和。它是在战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以身体活动能力为基础的技术动作,又是战术活动的主体,它是通过学习、训练、比赛逐步形成的。只有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能提高运用技、战术的能力,战术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而战术意识的提高,重点要做好攻防转换。其形式分两类:一是进攻转入防守,如投中、违例或犯规,传接球失误,对方抢篮板;二是防守转入进攻,如抢到篮板球、抢断成功、对方投中、掷界外球等。篮球新规则中30s的规则和国内24s与7s的规定促进了篮球技术朝着快速、灵活的方向发展,还要求比赛双方必须具备多种针对性较强的技术配合,乃至短时间内的战术配合方法,能够娴熟的恰当运用战术配合,以应付不同的临场变化。攻防转换的关键是速度,然而欲速则不达,有计划有目的的稳中求快,灵活多样的攻防转换才更富成效,所以说,在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攻防转换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五、篮球无形战术的创新

篮球战术分为有形战术和无形战术。无形战术是看不到摸不着而在场上不时地在起作用的战术,宽泛的讲就是生理心理战术。生理心理战术是攻防运动员利用各种技战术在攻防时对对手施加生理压力,使对手在攻防时感到畏惧与压力,从而导致心理变化,进一步形成心理战术的效应。在当今篮球运动员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生理心理战术的成功实施是比赛获胜的关键,世界重大篮球赛上,许多强队被弱队打败就是由于赛前对对手估计过低或对困难估计不够,而在比赛时对手不停地对其施加生理心理战术,使其在攻防中都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心理崩溃和最后的失败。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梦6队在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只获得了历史最差成绩第5名,首要的原因是自己生理心理战术施加的失败,其次是对手生理心理战术的成功运用。因此研究无形战术的创新是摆在我国篮球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任务。无形战术创新方向应该在规则允许且不违反体育道德的情况下,研究它的有效实施、怎样干扰对手、暂停及换人战术运用时机和怎样利用有形战术去实施无形战术等等。

参考文献:

[1]邵旭军.浅谈高中篮球课多元教学模式的试验效果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22.

篇8

【关键词】篮球教学;技战术;训练 初中

一、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早在2002年8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学科的指导思想。《纲要》中还规定了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然后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由此可见,在初中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在校时期,还要放眼于初中生的未来、直至终身。初中阶段是他们养成良好体育锻炼方式的关键时期,校园又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初中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体育意识。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是对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根本性要求。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首先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稳定的体育锻炼意识、掌握必备的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大力加强比赛教学, 培养初中生篮球兴趣

笔者认为,要想使初中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中加强比赛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其指导思想一是在比赛中学会打球,锻炼身心;二是掌握方法,终身受益;三是积极参与,体会乐趣。比赛是篮球运动的最终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机智灵活的意志和作风。还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激励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加强比赛教学,比赛的方法要多样化,有全场和半场、有单项技术个人赛、有三对三、五对五、班与班的教学比赛,甚至可以男女混赛等。在分组比赛时人员的搭配要合理,让初中生感到有学习和奋斗的目标。要适当放宽规则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打球,锻炼身心,积极参与,体会乐趣,并给学生以临场裁判知识的指导,营造一种宽松而愉快的学习气氛。在比赛中,应以初中生自身的进步和提高为主要依据,同时参照统一标准,使体育课实践部分形成规范的、标准化的考核制度。

三、要注重初中生“球感”训练

“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它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它和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射击运动员的“枪感”、体操运动员的“时间感”、“空间感”等一样,在训练和比赛中,无时不影响着运动员成绩的发挥,无时不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术提高,也无时不困扰着教练员的教学与训练。它在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篮球“球感”看不见,摸不着,给人以抽象感,但它却影响着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运用的准确程度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球感”的好坏是控制球和支配球的基础,是现代篮球比赛中各项技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是优秀篮球运动员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一个球队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运动员能够通过训练形成高度发展的“球感”,就能增强自己在比赛中的信心和力量,使自己的动作灵活自如,随心所欲;运动员的注意力便可集中于临场所需的迫切解决任务的技术和战术动作上,做到既快又准的完成投篮、运球、突破等技术。因此,要注重初中生“球感”训练。

四、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选择

在篮球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存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我们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但教学过程并非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累积,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非是无限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必须有个限度,以免使教学变成不断变换活动方式的万花筒,分散了学生对教材实质内容的注意力。所有这一切还要求教师针对每一种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要把它们最恰当地结合起来,而不能机械地追求方法的多样性。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还应具体地判断每一种教学方法实际运用的可能性。教学方法的优选要从教学效果最优化着眼,选择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方案,要将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察和运用。系统的优势在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系统中的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起来,就能获得单个要素不具备的新质和功能。根据技术的相关性,把技战术教学作为一个总系统进行设计和运用,以实现篮球技战术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五、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激发初中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安排初中生观看并模仿各阶段篮球技术动作及完整技术动作的教学影像资料,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动作技术的关键,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多媒体教学还可利用其反复重播、回放、慢放等功能,摆脱时空因素对教师的影响,使瞬间的动作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定位,并对关键的动作进行提示,这样初中生在练习中就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多媒体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可充分地调动初中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观察、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兴伟.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篇9

“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是《新课标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②》(山东版)(以下简称新教材)中机械能的第一节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变动大胆又合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虽然教师强调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是如何方便,但学生总喜欢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经历了由生活经验到理论推导、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由理想实验到动手实验等一系列亲身体验,牛顿运动定律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清晰透彻。如果学生在学习动能定理过程中,没有经历类似过程,那么动能定理显然无法动摇牛顿运动定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新教材在第一节,直接就由理论探究得出动能定理,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让动能定理贯穿在整章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更理解深入研究“功”这个物理量的重要意义。

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我把新课标题改为“探究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一方面可以暗示学生前面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现在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探寻物体运动过程中所蕴涵的其他规律了;另一方面也告诉学生功和动能的变化之间是因果关系,这和前面学的力与速度变化率的关系是类似的,而研究自然界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功能关系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如果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两者的关系,难度相当大;况且学生对动能这个物理量只有定性知识,只知道它和质量、速度有关。所以这里应有方向地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究,以降低难度。在理论推导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好时机,也是巩固动能定理的重要环节,教材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由于条件有限,这些建议学生只能通过阅读了解或者看教师演示,无法亲身经历,难免有些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本节课设计让学生用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重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增量。

二、教学程序

1. 引入

(1)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在伽利略、牛顿等科学伟人的指导下我们知道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探寻物体运动过程中所蕴涵的其他规律,即探究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一个篮球的质量是1 kg,速度是1 m/s,它的动能是多少?

(4)以篮球为研究对象,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动能变化时要受力,同时还发生了一段位移。虽然我们还不知道物体的动能具体为多少,但是我们知道如何让一个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我这里有一个篮球,谁能让它的动能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

设置谜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以旧带新,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篮球带入课堂,既增加了亲切感,又增强了感性认识。从多个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未知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一样有趣。

2. 用学过的知识理论探究力、位移、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以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作加速运动为例,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已知汽车牵引力为F,质量为m,地面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初速度为v1,末速度为v2。

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研究,如果学生有困难则要给予提示:哪一个物理量可以把力和运动联系起来?让学生领会到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学生汇报它的思路,教师书写。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

利用运动学知识可得:v22-v12=2as

学生的最后结果可能不是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教师要保留他的结果。

例如, 。

再过渡:位移和动能的大小无关,把它移到左侧怎么样,如: 。

设计意图:

降低理论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纽带关系。

3.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准备发言。如果学生有困难则要给予提示,如设计实验方案要测哪些物理量以及如何测量。

4. 交流实验方案

不管学生讲得怎么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过多否定学生方案的缺陷,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交流不同的方案。

若有学生想出用曾经做过的实验,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作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瞬时速度的求法;那么顺水推舟在黑板上画出纸带,复习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写出求瞬时速度的表达式。

若没有学生想出,则提示回忆,曾经做过什么实验可以测定速度。总之,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纸带上的点求瞬时速度的方法,为后面的动手实验做准备。

设计意图:

培养团队意识,激励合作精神,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聆听他人意见的谦虚态度。

5. 动手做实验: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来探究重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过渡:“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方案来,老师感到非常骄傲。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这可是你们智慧的结晶。不过,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做实验验证。根据桌上的仪器你能猜出是用什么运动来验证吗?”学生若猜不出来,教师拿重锤做一个下落动作。

今天我们就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来探究重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教师问:“这个实验中是否需要测量重锤的质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不需要。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后,学生开始做实验。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巡视,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做实验较快的学生可以当场进行数据处理,做实验慢的学生可以课后处理。

最后让做实验较快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检验理论和实践是否统一。

设计意图:

其他实验方案有的只能是教师做,有的实验数据处理比较麻烦,重力是一个恒力,又不需要测量质量,还可以复习巩固以前的知识。亚里士多德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得,让我经历的我会理解。”因此,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动能定理,让学生亲自经历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我体会是由以下几点引起的:

1.篮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整节课学生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新课标倡导我们要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物理模型是用来代表实际物体的,代表什么物体呢,如我们经常拿着小球、木块走进课堂,无意中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篇10

第一个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的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此后,经过科尔伯格、卡茨、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对认知结构性质、发展条件、个体在认识过程中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使得建构主义理论成为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理论。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领域中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凸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观开始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学习环境观等方面:(1)建构主义学习观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突出表现出了三个方面的重心转移,即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从“个体户式”学习到“社会化”的学习,从“去情境”的学习到“情境化”的学习。(2)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而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3)建构主义师生观既强调学习者认知主体的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其角色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观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仅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且也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对篮球教学的作用

篮球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教学已经出现明显的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构主义提供了技术基础,发展完善的建构主义理论必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教学理论,进而引领篮球教学的重大变革。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有必要使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篮球教学是以传授篮球运动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各种能力而进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过程。篮球教学活动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有特有的教学规律与特点。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景性和学习的社会性。因此,对于对抗性较强的集体项目尤其是篮球教学中,应该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互助合作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这种现代教学理论对篮球教学的影响,对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学校篮球教学的指导

1.重视发挥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发学生认知结构冲突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是基于原有知识的概念转变学习,也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时引起的认知结构冲突。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发并解决学生的认知结构冲突。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原有的正确观念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要善于设计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宏观的指导与具体的帮助。篮球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引导语,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关键。例如,篮球突分配合战术教学一般是在学生学习过篮球基本技术之后进行,上课时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运用篮球基本技术时常出现的问题设计引导语:同学们,通过前面基本技术的学习,大家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各种持球突破和运球突破技术,然而,当你们在教学比赛中去运用这些技术动作时,特别是有球进攻队员运球突破在遇到较强的防守时大都会出现一些困难,请看录像。其次,情景教学。教师在录像机上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持球队员运球突破时失败的赛事录像剪辑,以加深学生的背景知识的印象。再者,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总结。(1)持球队员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过于单打独斗,传球意识差,运球失误,投篮被封盖,被对手紧逼或者包夹,造成进攻失误过多。比赛中,当持球进攻队员在不能顺利突破防守队员时,或者能运球突破防守,但遇到对方球员补防如强攻可能会导致失败,这时可以选择伺机把球传给有较好进攻机会的队友。(2)无球队员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能摆脱防守获得较好的攻击区域。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无球进攻队员做假动作摆脱以获得较好的进攻空间和时机,如仍摆脱不掉贴身紧逼的防守人时,可利用同伴挡住自己的防守者,摆脱防守人获得好的攻击空间。最后,指出构建新知识的潜在意义。比如:同学们,在我们以上讨论和解决问题方案中不知不觉就用到了今天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之一即篮球突分战术配合,它可以帮助大家在比赛中发动更加流畅的进攻。

2.对新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合理设计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或教练不仅要很好的组织新授知识,而且还要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中将其清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在具体的篮球教学中,第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正确的球技战术示范,多次重复观察,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知识的运动表象。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还应细细的进行讲解。第二步,教师组织学生对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概念定义、分类、目的和作用、要求等。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情况,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对出现错误的同学,教师可让其跟着示范做或参照录像重新建构知识的正确运动表象。学生在个人经验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在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学习中去感受和体会新知识,接下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建构起知识的结构。这样既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